大豆贸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2:56:07

大豆贸易

大豆贸易范文篇1

关键词:进口政策;相应对策;大豆产业

一、我国大豆产业进口现状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表现出我国本土大豆行业发展缓慢,竞争力比之西方发达国家较弱,进口的大豆严重干扰我国本土大豆产业市场,我国大豆所用榨油业遭受到很大的困境。目前,我们大豆的问题是产业所需大豆供给不足,从我国进口的粮食上来看,大豆的不平衡性太大。我国改善农业结构,这是维持国家粮食和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一)生产情况。我们国家自古需求的主要粮食之一就是大豆,在中国的东北黑土地带是主产区,是含有优质且大量的蛋白质种子的农作物。大豆在国内最常用来制作各种大豆制品、榨取植物油,用来酿造酱油和提取植物蛋白质。据我国农业相关部门的统计,201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725.6万公顷,总的产量为1350万吨。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广泛。从古至今大豆一直是中国人主要食物之一。大豆在中国有渊源的历史和广泛的种植面积。中国人也极为擅长这种农作物。(二)进口情况。2019年我国的大豆进口情况比之前有很大的增长,这个情况很大可能是因为各处压榨厂要赶在人们的消费旺季的到来前尽量补充库存。自1995年开始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以前我国的大豆产业是用来出口挣钱的,但是我国几十年来逐渐演变为大豆净进口国。自从十几年前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加入世贸组织原本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坏的结果就是大豆的进口海关税降为3%,大豆油的关税降为9%,截至到2019年,我们国家本来本土的大豆年产量在1300万吨左右,我国本土产大豆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巨大的榨油业的需求。我国的大豆产业进口量持续呈线性增长。

二、我国大豆产业进口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内部的大豆产量。2018/19年度(十月到第二年9月)大豆产量预计中国为1310万吨,与去年的预测一样,上年为1160万吨。数据库存数据从1240万吨上调至1330万吨。国内大豆总用量预计为1.027亿吨,低于去年预测的1.13亿吨,去年为9540万吨。(二)进口依存度大,市场过于集中。中国的大豆产业对外依存度大于89%外国的进口大豆主宰我国国内市场。在我国的主要的大豆播种区黑龙江的大豆预测种植面积大概减少了我国大豆使用对进口大豆的高依存度,和我们中国大豆产量减少呈现出相关性。我们国家的大豆产业的进口依存度每年越来越高,尤其是这六年来,中国需要的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八成之多,我国在2014年的对外依存度在86%左右。(三)外资严重渗透大豆产业。公开数据显示,自1996年起,进口大豆在中国兴起,每四年进口量就增加了一个阶梯。大量进口不仅很抑制我国本土大豆产业,更多的是,从原料开始,外资已经控制加工到相关的饲料和食品业。大豆和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60%,对于我国的粮食产业来说,已经拉响警报。国产大豆陷入减产、丧失定价权的困局,这其中的市场选择习惯,相关政策调整影响对整个大豆产业很大。

三、对策建议

我国的粮食安全重要的部分就是我国大豆产业的产量,同时也是传统农业产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这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很多,大豆的价格在市场上不断下降,反而进口大豆的价格很少,使国产大豆的境况变得越来越艰难,使我国的大豆市场陷入困境。(一)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优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盛产大豆的生产国家,但是我国依然没有在国际大豆及其产业的市场上打出优势品牌。经过调查欧州等西方国家的调查表显示,这个调查表显示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大豆消费的转基因大豆西方国家包含着疑虑甚至排斥的态度,我国要抓住这次的绝佳机会,我们要增强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以适应欧盟以及日韩市场对优质纯绿色农家大豆、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我们要一举奠定中国非转基因绿色大豆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二)合理利用世贸规则,控制大豆进口。我们一定要合法并且合乎情理的使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规则来限制大豆进口,我们要采用技术性、环保型贸易壁垒等手段,这些手段都是合理合法的。同时,我们中国国内海关应尽快推出并输出大豆进口检验检疫制度,这种行为的优势可以保护我国本土大豆。这样有利于提高进口到我国百姓的餐盘产品的安全性和保护我国非转基因绿色本土大豆的市场。(三)实施政府主导型产业扶持战略。我国政府要下达较为严格的种子保护,尽量不要转基因大豆来污染我国非转基因绿色大豆。使用严格而且卫生环保的生产制度,尽量增加机械种植,学习西方科学的种植水平,营造一个我国本土的非转基因大豆绿色、有机、安全、放心、美味、营养的品牌,不仅要满足于我国国内的食物,我们更要使我国民族产业在世界上立足。

本文主要写中国大豆进口产业的现状和对策。政府、企业该有的做法。政府加强对大豆进口的限制,政府公平分配资源。企业加强技术研发,生产“绿色”产品,加强本土品牌意识。未来几年要解决我国产出量与成本之间的矛盾,中国一直以低价占进口大豆及相关,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国内大豆市场很容易被国外大豆所占领,国家政府要努力对其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赵柯.中国国产大豆的开创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新格局——学习对外合作新思想[J].《科学社会主义》.2017年.

[2]郭雅茹.我国绿色非转基因大豆品牌的发展.[J].新华社.2018年.

大豆贸易范文篇2

关键词:中美大豆贸易;产业内贸易

一、中美大豆产业内贸易现状

(一)中国大豆生产现状

目前每年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将近达到1亿亩,大豆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方、黄淮和东北三个区域,东北是春大豆,黄淮是夏大豆,南方为春夏大豆每年的产量约1350万吨。中国大豆种植面积60%左右在黑龙江省,而九三区域则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要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在九三区域中达到了1000万亩以上,每年的产量达到150万吨,产量占中国总量的11%左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历史最高点出现在2005年,播种面积为9591千公顷,产量历史最高点出现在2004年的1740万吨,2000—2012年间平均为1516万吨,且近两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未来大豆产量估计将会在1200~1500万吨之间徘徊。

(二)中美大豆贸易现状

中美大豆贸易发展时间已久,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是很小的。而相对于进口额,数值要远远超过了对美国出口的大豆数量。贸易总额也是较高,因为出口额较低,导致贸易总额与进口额相差不多,这也说明中美大豆贸易受进口的影响较大。贸易的差额表现为负值,而且数值较大,说明在中美大豆贸易中,中国处在逆差的位置,而且越来越大。中国对大豆的需求是很大的,而国内的大豆生产供应不上国内的需求,这就导致要进口外国的大豆来满足本国的需求。中国对美国的大豆出口额较小,呈波动前进。因为中国的大豆是非转基因的品种,而美国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品种,中国的大豆含有的蛋白质较多,这也是出口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是中国大豆出口的一个优势。一方面美国本身就是大豆生产国,本国的大豆生产数量能满足本国的内地消费,而且还可以大量出口,另一方面中国的大豆生产数量不是很多,而且中国国内对大豆的需求很旺盛,本国的产值满足不了内地的需求,所以出现了中国对美国的大豆贸易进口量远远超过出口的数量。中国对美国的大豆进口额较大,有上升趋势。1995年之后中国由大豆净出口变成大豆净进口国,而进口额则是逐渐增加,到2012年数值达到一个高峰,大豆进口额达到153.98亿美元,相比于2011年增加了21.70%。

二、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培育优质大豆

中国的大豆是非转基因,含有较多蛋白质等营养,而美国的大豆主要是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提炼油,这就是中国大豆的一个优势。在世界前五名的大豆生产国中,美国和阿根廷种植的转基因大豆产量分别达到各自总产量的68%和50%以上,而中国和印度主要种植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量有可能均在5%以下。虽然中国大豆产量不是很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豆的需求是日益增长的,对身体的健康也日益关注。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对人体的危害还不清楚,要想赢得长久的利益,大豆的质量一定要提上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大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现在的情形下,也应该培育优质的大豆,并在全国进行推广。科技是带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运用先进的科技对大豆精心改良和培育,并且对大豆产业的种植进行技术的指导。目前,中国大豆单产水平和压榨出油率低于进口大豆。我们不仅要发展自己的优势,还要提高国产大豆的单产水平和品质。加大增加大豆科研项目的投入,重点培育和推广高产的大豆品种,让更多的种植大豆的农民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成果。

(二)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升级

大豆产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而且关系到国家粮食的安全问题。虽然中国是大豆进口的大国,但是却没有大豆的定价权,在价格上受制于别人,因此在贸易中往往得到的利益不多。所以中国相关的部门应该制定好大豆产业的风险管理规划,从宏观着手,制定相关的政策,完善大豆的产业体系,推动中国大豆产业的升级。不仅要增强大豆产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要有抵御国外市场变化的能力,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大豆产业的发展不能仅限于出口,从事大豆加工也是应该发展的。通过逐渐的完善,实现大豆产业的升级,这样才能更好的从事与外国的大豆产业内贸易,才能使大豆的发展更上一步。

(三)充分发挥非转基因优势

中国与美国的大豆相比,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国的大豆是非转基因,美国的大豆主要是转基因的产品。考虑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各个国家都在这方面加强了立法。在发达国家,例如欧美、日本等,他们早就针对于转基因产品的研究、生产、销售和加工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对转基因产品市场的监管。而且联合国的农业协议规定每个成员国可以采取以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生命生长及安全为目的的正常措施。中国在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后,又正式公布了转基因条例方面的三大细则性文件。这三个条例分别是《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这些条例的实施,增加中国大豆的进口程序,使进口成本增加,保护了国内的大豆产业。同时这些措施对国外转基因大豆的需求,产生一定抑制影响,对于转基因大豆的加工、生产以及销售都会产生一定作用。

(四)实行大豆补贴政策,提高国际竞争力

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在农业上进行了巨大的财政补贴,农民的补贴甚至达到了农民收入的一般,这就形成了中国与外国大豆生产的鲜明对比。在目前的条件下,中国应该稳定大豆的种植面积,这就需要一定的补贴,并且加大对大豆的科研投入。多数国家对于大豆采用直接补贴的方法,其实补贴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例如差价补贴、市场营销贷款补贴贷款、反周期补贴和直接补贴等。而中国大豆产业则是以间接补贴方式为主,相对于美国的大豆补贴政策较为单一。而且美国大豆补贴政策还有正式的法律文书进行严格明确,相对完善和连贯,但中国大豆补贴政策则是以文件形式下发,具有阶段性特征,缺乏长期性和连贯性,这也是中国和美国的差别。因此,中国在大豆产业的相关政策不仅需要发展完善,还要增加具有法律效力的保护性文件,增加大豆补贴的形式和种类,提高中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的大豆走向世界。三、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基本形式,本文通过简单的论述对中美大豆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分析看出中美大豆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影响因素有很多,随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建议,提高贸易水平,拉动经济的发展,促进两国的交流,使中美大豆贸易更进一步。

作者:李新义 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詹秀梅,史平平.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农产品———大豆的启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现代商业2008(18)

[2]徐林,李福军.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启示.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3]张晓燕.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0

大豆贸易范文篇3

(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18亿亩。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1.8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有一定的质量优势。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而且几乎都靠进口。2005年我国对日、韩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高达21.6万吨,充分证明我国大豆的质量优势。近年来,我国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三高”优质大豆品种,只要实现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成片种植,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3有一定的产量潜力优势。我国大豆的产量优势包括总产量的稳固增长和单位产量提升潜力大两方面,从产量方面看,我国大豆的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970多万吨,到2000年上升到1500多万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总产量达1690万吨,仅居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为1700万吨,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产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单位产量方面,我国大豆目前的单产水平虽然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国实现技术突破就可快速提高产量,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却很难在技术上突破和实现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地区,2006年达5800万吨。从2002年开始,世界大豆进口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除我国、日本外,还有比利时、法国、葡萄牙、意大利、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可见,在世界大豆贸易中,亚洲大豆进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产国相比,我国与亚洲各国运输距离和时间都明显短,运输较方便。因此,对亚洲市场出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二)从不利的方面看,主要有:

1生产成本高。首先,从大豆生产成本的构成看,我国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一半。机械费用占11%,而美国两项合计只有35%。可见,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同时,我国大豆亩均生产成本呈不断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从215.24元/亩增加到270.54元/亩,年均增幅为4.68%。从2003年起,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大豆单位生产成本急速上升,2003年达1.8元/kg,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大豆单位生产成本平均比美国高32%。其次,我国的大豆生产不具规模效应,大豆种植户一般只有1到2亩的种植规模,即使在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农户的规模也只有150亩左右。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都是农场生产的方式,种植规模远超过我国。2单产水平低。我国对大豆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从世界各主要大豆生产国2000年到2005年的单产平均水平看,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627.8、2520.4、2549.1公斤,我国则为1736.7公斤,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的67.1%、68.9%、68.1%。世界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264.1公斤,也比我国高23.3%。

3政策保护不力。1998年,我国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豆退出粮食收购保护价的范围。完全走向市场,随后我国出现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价格下跌,保护价高于市场价,为保证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国家以保护价格收购粮食,而大豆不在保护范围内。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国家对种植大豆的农民都给予大量补贴。

4销售困难。随着我国进口大豆的不断增加,国内大豆的销售也越来越成为豆农烦恼的问题之一,尽管1996年我国大豆的国内需求已超过产量,进口大量的国外大豆补充了国内需求,但国内大豆价格却并未因需求的增加而出现上涨,反而下跌。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建议

1充分发挥非转基因大豆优势。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目前,许多国家都对转基因产品进行限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在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中,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量超过生产总量的95%,与印度相当,高于巴西70%的比例,更高于美国和阿根廷32%和50%的水平。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宣传和推广非转基因大豆,为国产大豆争取更大的国外市场空间,以推进大豆对亚洲乃至世界市场的出口。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大豆的科研资金投入。科研机构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大豆科研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在大豆的育种上,改变过去一直强调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兼容的育种方向,走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品种单独选育的道路,健全和加强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高产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要积极采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对育成的新品种,如高蛋白或高含油量品种,加大推广力度,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

大豆贸易范文篇4

(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18亿亩。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1.8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有一定的质量优势。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而且几乎都靠进口。2005年我国对日、韩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高达21.6万吨,充分证明我国大豆的质量优势。近年来,我国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三高”优质大豆品种,只要实现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成片种植,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3有一定的产量潜力优势。我国大豆的产量优势包括总产量的稳固增长和单位产量提升潜力大两方面,从产量方面看,我国大豆的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970多万吨,到2000年上升到1500多万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总产量达1690万吨,仅居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为1700万吨,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产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单位产量方面,我国大豆目前的单产水平虽然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国实现技术突破就可快速提高产量,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却很难在技术上突破和实现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地区,2006年达5800万吨。从2002年开始,世界大豆进口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除我国、日本外,还有比利时、法国、葡萄牙、意大利、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可见,在世界大豆贸易中,亚洲大豆进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产国相比,我国与亚洲各国运输距离和时间都明显短,运输较方便。因此,对亚洲市场出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二)从不利的方面看,主要有:

1生产成本高。首先,从大豆生产成本的构成看,我国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一半。机械费用占11%,而美国两项合计只有35%。可见,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同时,我国大豆亩均生产成本呈不断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从215.24元/亩增加到270.54元/亩,年均增幅为4.68%。从2003年起,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大豆单位生产成本急速上升,2003年达1.8元/kg,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大豆单位生产成本平均比美国高32%。其次,我国的大豆生产不具规模效应,大豆种植户一般只有1到2亩的种植规模,即使在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农户的规模也只有150亩左右。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都是农场生产的方式,种植规模远超过我国。2单产水平低。我国对大豆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从世界各主要大豆生产国2000年到2005年的单产平均水平看,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627.8、2520.4、2549.1公斤,我国则为1736.7公斤,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的67.1%、68.9%、68.1%。世界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264.1公斤,也比我国高23.3%。

3政策保护不力。1998年,我国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豆退出粮食收购保护价的范围。完全走向市场,随后我国出现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价格下跌,保护价高于市场价,为保证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国家以保护价格收购粮食,而大豆不在保护范围内。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国家对种植大豆的农民都给予大量补贴。

4销售困难。随着我国进口大豆的不断增加,国内大豆的销售也越来越成为豆农烦恼的问题之一,尽管1996年我国大豆的国内需求已超过产量,进口大量的国外大豆补充了国内需求,但国内大豆价格却并未因需求的增加而出现上涨,反而下跌。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建议

1充分发挥非转基因大豆优势。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目前,许多国家都对转基因产品进行限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在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中,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量超过生产总量的95%,与印度相当,高于巴西70%的比例,更高于美国和阿根廷32%和50%的水平。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宣传和推广非转基因大豆,为国产大豆争取更大的国外市场空间,以推进大豆对亚洲乃至世界市场的出口。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大豆的科研资金投入。科研机构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大豆科研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在大豆的育种上,改变过去一直强调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兼容的育种方向,走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品种单独选育的道路,健全和加强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高产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要积极采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对育成的新品种,如高蛋白或高含油量品种,加大推广力度,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

大豆贸易范文篇5

【论文摘要】阐述了我国大豆贸易的历史和产业现状,分析了我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揭示了当前大豆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缓解我国大豆贸易弊端的对策。

大豆作为人们营养膳食结构中植物蛋白以及食物油的重要来源,在中国食物生产和消费系统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大豆的国际贸易中,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个净出口国,最高年份大豆的出口量曾经超过百万吨。进入zo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豆的用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直接食用为主转变为榨油为主。从1995/96年度开始中国大豆的国际贸易出现逆向发展,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中国大豆供求平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中国大豆贸易的历史和产业现状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每年自产大豆量约1500万吨,其中60%用于食用,40%用于压榨,折合自产豆油约390万吨,豆粕500万吨。中国一年豆油食用的需求量平均在800万吨以上,豆粕饲料需求量平均在3000万吨。庞大的缺口只有通过进口大豆或油脂弥补。从1996年开始,中国对大豆进口仅征收3%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虽然有配额限制,但基本上未实施。2007年,大豆进口关税又降至1%。在国内供给不足、市场需求扩大及有力的贸易政策推动下,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29.4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4255万吨,增加了145倍。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成为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

在1996-2000年间中国大豆进口增长并不剧烈。当时中国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多为内资企业,约有1000多家,主要原料是国产大豆,进口大豆并非首选。1999年,国际资本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沿海布局投资压榨行业。国际资本设立的企业远离我国的大豆主产区,意味着要弃我国国产大豆而采购自己掌握的国外转基因大豆。2004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组团前往美国,在大豆价格高位与国际垄断粮商签订期货订单。之后大豆期货价格大跌,由折合人民币4300元人民币/吨回落至3100元人民币/吨。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亏损总额保守估计有40多亿元。国际资本借机在2004-2005年大规模进入中国压榨行业,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有64家,这64家企业控制了中国大豆进口能力的85%。国际资本注入的附加条件是必须采购其控制的进口大豆,从而完成了对中国油脂加工企业兼并参股,控制了采购权和定价权,使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转化利润的一个链条,通过中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所赚取的利润。国际资本利用向南美农民提供种子、贷款以及垄断南美大豆贸易的方式,实际控制了南美大豆的资源;再利用中国的大豆加工能力,向中国低价倾销大豆,通过全球运作以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国际资本从上游的生产地南北美洲,到贸易环节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再到我国国内的大豆加工环节都已稳操控制权,实现了对中国大豆产业链条的垄断。形成了一种“巴西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决定大豆价格”的格局。中国大豆贸易自此完全受制于人。

二、中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分析

许多学者对中国大豆进出口失衡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就大豆的大量进口问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1.国内需求方面

(1)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豆、豆制品及豆油的消费不断增长。(2)大豆的压榨能力迅速扩张,导致对油用大豆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3)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拉动了饲料用豆粕的需求。

2.国内供给方面

(1)大豆种植面积增幅小甚至滑坡造成大豆生产规模不大。(2)大豆单产增加缓慢。由于对大豆作物的科研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相对于其他作物,大豆单产的增加较为缓慢。(3)国内政策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大豆发展缓慢。

3.大豆进出口政策

关税配额等贸易政策影响。1996年中国开始对大豆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关税为3%,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配额限制,进口关税几乎全部按3%的税率执行。1999年中国取消了大豆的配额限制,实行3%的单一关税政策,加入WTO后继续沿用3%的关税税率,远远低于加入WTO时农产品平均关税率(17%)。低关税政策反而刺激了加工企业的大量进口。另外,我国大豆进口征收13%的增值税。此项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完全放开了我国大豆市场,致使大豆进口急剧增加。

4.国内市场价格影响

随着我国大豆国际贸易格局特别是进口格局的变化,国内大豆价格受到很大影响。

5.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生产国。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种植经营规模小,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目前,中国大豆的生产还是以农民的小规模种植为主,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对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中国争取到的农业补贴的上限为每年农业总值的8.5%。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数额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另外,中国农业补贴的种类还非常有限,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中国还是空白。又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社会保险体制还不健全,农民的生活负担也较重,这必然造成中国大豆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远低于其他国家。

6.国际资本对大豆进口的控制

国际资本在中国加入WTO后迅速进入中国大豆产业,目前四大国际粮商就已控制了中国80%以上的大豆进口货源,通过超额进口国外低价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企业,实现超额利润,而把低利甚至亏损留给中国压榨业。另外,美国大豆协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通过为中国企业和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代替直接推销,为美国大豆获得了大量直接和潜在的客户。

7国产大豆销售困难

大豆市场控制和企业利益驱动,导致国产大豆销售困难。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有170元/吨的收购成本差距,国产大豆根本无力与之竞争。此外,国产大豆的品质也处于劣势。另外,由于农药使用不透明和采购不便,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优势也被削弱,出口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以上种种原因,深刻揭示了中国大豆产业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施改进的良策。但过去几年至今大豆产业失守于国际资本的现实说明,仅仅围绕大豆产业自身而采取措施,处理矛盾时站在矛盾之中,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中国大豆产业的问题,应该站在矛盾之上,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侧面,即应该跳出大豆产业自身的范畴,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大豆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国际资本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从而操控价格,牟取巨额利润。国际资本使用转基因大豆战胜了国产大豆,控制了我们日常食用油的价格,初步具备了影响中国CP工的能力,对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将有更大的主导权。中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面临着威胁。这就是大豆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三、中国大豆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1.国产大豆种植量缩水影响我国大豆产量

2进口依存度过高,下游产业发展面临风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没有大豆定价话语权,大豆进口受制于人。一旦国际大豆市场出现波动,国内企业将处于被动局面承受巨大风险,也将对国产大豆下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伤害,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危及国家食用油及粮食安全。

3.国际资本垄断大豆压榨行业,本土企业处于困难境地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造成中国的大豆压榨行业产能过剩,给本土压榨企业及国产大豆带来冲击。国外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不仅扩大了在中国的加工能力,挤压了国内大豆压榨企业,而且掌控了压榨业的进货权,大量进口国外大豆,对国产大豆形成冲击,给中国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

4.大豆种子供给变化带来风险

中国每年的种用大豆在54万吨左右。由于国产大豆的劣势地位,大豆种植会发生面积萎缩和改种国外转基因大豆两种倾向,无论是哪种倾向,都会给大豆种子企业以致命的打击,而从事大豆种子经营的跨国公司己对国内市场虎视耽耽。中国已加入WTO,大豆种子市场迟早会放开,若是失去了国内种子企业的抵抗,连大豆产业的源头市场也被外国控制,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局面。

5.大豆期货交易经验不足

期货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平衡产、供、销,规避风险的工具。中国大豆加工业缺乏期货交易经验,缺乏准确及时的国际期货市场供求信息,过于依赖美国农业部的产需报告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市场价格,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另外,由于中国参与CBOT不足,没有自己的直接采购网点而依赖跨国公司采购,在国际大豆定价上却没有发言权。

6.美国政府的大豆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受进口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中国的大豆行业市场、工人的就业机会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开始受到严重影响。

四、缓解中国大豆贸易失衡的对策

大豆贸易弊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行业弊端,它己经通过数量方面的极高进口依存度、质量方面的转基因隐患和产业结构的外资高度垄断三管齐下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大豆种植面积继续萎缩,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阻止外资全面垄断,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大豆产业。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市场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共同作用。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加大补贴力度,鼓励豆农种豆。

(2)建立基础设施,减少农民种植成本,缩小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收购成本差距,与国际大豆市场接轨。

(3)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协作,消除进口管理上的障碍。发挥整体优势。

(4)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高油品种,提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力,培育高产品种提高大豆单产,保障自给。发挥中国大豆非转基因优势,提高大豆蛋白含量和质量,绕开压榨业竞争,开拓出亚洲乃至世界市场。

(5)完善政策法规,扶持民族企业,健全市场体系。控制大豆进口速度;削弱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限制跨国公司对中国进口大豆价格的垄断;阻止外资的掠夺式并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组织力量统计并及时大豆产业的相关信息;鼓励企业进入;加强经济立法和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有序、健全的市场环境。

2.依靠市场调节机制

大豆加工企业需要发展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包括管理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及供销体系创新。要加强行业协作,组建油脂企业集团与外资油脂企业相抗衡。种子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提升实力。大豆物流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降低国产大豆收购成本,提高其竞争力。大豆期货交易市场需要建立健全,掌控国际大豆贸易定价权。

3.各相关利益方的协作

美国大豆产业从生产到出口每一环节都受到呵护。美国种业巨头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和高质量种子,大豆协会致力于大豆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及大豆行业信息数据的,大豆基金会进行市场调控,大豆出口协会协调大豆出口,CBOT降低美国大豆交易风险,ABCD四大贸易商为美国大豆开拓市场,政府对大豆种植、生产、出口各环节进行巨额农业补贴,并依靠农业部的世界大豆市场数据左右国际大豆价格,保护美国农民利益。中国大豆产业急需产业链上各相关利益方密切协作,建立组织体系,使产业链条环环相扣,处于全方位保护之中。

4.从产业链安全的角度

大豆贸易范文篇6

【论文摘要】阐述了我国大豆贸易的历史和产业现状,分析了我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揭示了当前大豆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缓解我国大豆贸易弊端的对策。

大豆作为人们营养膳食结构中植物蛋白以及食物油的重要来源,在中国食物生产和消费系统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大豆的国际贸易中,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个净出口国,最高年份大豆的出口量曾经超过百万吨。进入zo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豆的用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直接食用为主转变为榨油为主。从1995/96年度开始中国大豆的国际贸易出现逆向发展,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中国大豆供求平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中国大豆贸易的历史和产业现状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每年自产大豆量约1500万吨,其中60%用于食用,40%用于压榨,折合自产豆油约390万吨,豆粕500万吨。中国一年豆油食用的需求量平均在800万吨以上,豆粕饲料需求量平均在3000万吨。庞大的缺口只有通过进口大豆或油脂弥补。从1996年开始,中国对大豆进口仅征收3%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虽然有配额限制,但基本上未实施。2007年,大豆进口关税又降至1%。在国内供给不足、市场需求扩大及有力的贸易政策推动下,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29.4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4255万吨,增加了145倍。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成为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

在1996-2000年间中国大豆进口增长并不剧烈。当时中国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多为内资企业,约有1000多家,主要原料是国产大豆,进口大豆并非首选。1999年,国际资本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沿海布局投资压榨行业。国际资本设立的企业远离我国的大豆主产区,意味着要弃我国国产大豆而采购自己掌握的国外转基因大豆。2004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组团前往美国,在大豆价格高位与国际垄断粮商签订期货订单。之后大豆期货价格大跌,由折合人民币4300元人民币/吨回落至3100元人民币/吨。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亏损总额保守估计有40多亿元。国际资本借机在2004-2005年大规模进入中国压榨行业,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有64家,这64家企业控制了中国大豆进口能力的85%。国际资本注入的附加条件是必须采购其控制的进口大豆,从而完成了对中国油脂加工企业兼并参股,控制了采购权和定价权,使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转化利润的一个链条,通过中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所赚取的利润。国际资本利用向南美农民提供种子、贷款以及垄断南美大豆贸易的方式,实际控制了南美大豆的资源;再利用中国的大豆加工能力,向中国低价倾销大豆,通过全球运作以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国际资本从上游的生产地南北美洲,到贸易环节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再到我国国内的大豆加工环节都已稳操控制权,实现了对中国大豆产业链条的垄断。形成了一种“巴西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决定大豆价格”的格局。中国大豆贸易自此完全受制于人。

二、中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分析

许多学者对中国大豆进出口失衡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就大豆的大量进口问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1.国内需求方面

(1)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豆、豆制品及豆油的消费不断增长。(2)大豆的压榨能力迅速扩张,导致对油用大豆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3)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拉动了饲料用豆粕的需求。

2.国内供给方面

(1)大豆种植面积增幅小甚至滑坡造成大豆生产规模不大。(2)大豆单产增加缓慢。由于对大豆作物的科研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相对于其他作物,大豆单产的增加较为缓慢。(3)国内政策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大豆发展缓慢。

3.大豆进出口政策

关税配额等贸易政策影响。1996年中国开始对大豆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关税为3%,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配额限制,进口关税几乎全部按3%的税率执行。1999年中国取消了大豆的配额限制,实行3%的单一关税政策,加入WTO后继续沿用3%的关税税率,远远低于加入WTO时农产品平均关税率(17%)。低关税政策反而刺激了加工企业的大量进口。另外,我国大豆进口征收13%的增值税。此项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完全放开了我国大豆市场,致使大豆进口急剧增加。

4.国内市场价格影响

随着我国大豆国际贸易格局特别是进口格局的变化,国内大豆价格受到很大影响。

5.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生产国。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种植经营规模小,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目前,中国大豆的生产还是以农民的小规模种植为主,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对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中国争取到的农业补贴的上限为每年农业总值的8.5%。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数额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另外,中国农业补贴的种类还非常有限,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中国还是空白。又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社会保险体制还不健全,农民的生活负担也较重,这必然造成中国大豆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远低于其他国家。

6.国际资本对大豆进口的控制

国际资本在中国加入WTO后迅速进入中国大豆产业,目前四大国际粮商就已控制了中国80%以上的大豆进口货源,通过超额进口国外低价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企业,实现超额利润,而把低利甚至亏损留给中国压榨业。另外,美国大豆协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通过为中国企业和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代替直接推销,为美国大豆获得了大量直接和潜在的客户。

7国产大豆销售困难

大豆市场控制和企业利益驱动,导致国产大豆销售困难。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有170元/吨的收购成本差距,国产大豆根本无力与之竞争。此外,国产大豆的品质也处于劣势。另外,由于农药使用不透明和采购不便,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优势也被削弱,出口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以上种种原因,深刻揭示了中国大豆产业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施改进的良策。但过去几年至今大豆产业失守于国际资本的现实说明,仅仅围绕大豆产业自身而采取措施,处理矛盾时站在矛盾之中,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中国大豆产业的问题,应该站在矛盾之上,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侧面,即应该跳出大豆产业自身的范畴,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大豆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国际资本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从而操控价格,牟取巨额利润。国际资本使用转基因大豆战胜了国产大豆,控制了我们日常食用油的价格,初步具备了影响中国CP工的能力,对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将有更大的主导权。中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面临着威胁。这就是大豆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三、中国大豆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1.国产大豆种植量缩水影响我国大豆产量

2进口依存度过高,下游产业发展面临风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没有大豆定价话语权,大豆进口受制于人。一旦国际大豆市场出现波动,国内企业将处于被动局面承受巨大风险,也将对国产大豆下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伤害,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危及国家食用油及粮食安全。

3.国际资本垄断大豆压榨行业,本土企业处于困难境地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造成中国的大豆压榨行业产能过剩,给本土压榨企业及国产大豆带来冲击。国外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不仅扩大了在中国的加工能力,挤压了国内大豆压榨企业,而且掌控了压榨业的进货权,大量进口国外大豆,对国产大豆形成冲击,给中国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

4.大豆种子供给变化带来风险

中国每年的种用大豆在54万吨左右。由于国产大豆的劣势地位,大豆种植会发生面积萎缩和改种国外转基因大豆两种倾向,无论是哪种倾向,都会给大豆种子企业以致命的打击,而从事大豆种子经营的跨国公司己对国内市场虎视耽耽。中国已加入WTO,大豆种子市场迟早会放开,若是失去了国内种子企业的抵抗,连大豆产业的源头市场也被外国控制,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局面。

5.大豆期货交易经验不足

期货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平衡产、供、销,规避风险的工具。中国大豆加工业缺乏期货交易经验,缺乏准确及时的国际期货市场供求信息,过于依赖美国农业部的产需报告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市场价格,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另外,由于中国参与CBOT不足,没有自己的直接采购网点而依赖跨国公司采购,在国际大豆定价上却没有发言权。

6.美国政府的大豆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受进口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中国的大豆行业市场、工人的就业机会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开始受到严重影响。

四、缓解中国大豆贸易失衡的对策

大豆贸易弊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行业弊端,它己经通过数量方面的极高进口依存度、质量方面的转基因隐患和产业结构的外资高度垄断三管齐下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大豆种植面积继续萎缩,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阻止外资全面垄断,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大豆产业。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市场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共同作用。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加大补贴力度,鼓励豆农种豆。

(2)建立基础设施,减少农民种植成本,缩小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收购成本差距,与国际大豆市场接轨。

(3)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协作,消除进口管理上的障碍。发挥整体优势。

(4)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高油品种,提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力,培育高产品种提高大豆单产,保障自给。发挥中国大豆非转基因优势,提高大豆蛋白含量和质量,绕开压榨业竞争,开拓出亚洲乃至世界市场。

(5)完善政策法规,扶持民族企业,健全市场体系。控制大豆进口速度;削弱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限制跨国公司对中国进口大豆价格的垄断;阻止外资的掠夺式并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组织力量统计并及时大豆产业的相关信息;鼓励企业进入;加强经济立法和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有序、健全的市场环境。

2.依靠市场调节机制

大豆加工企业需要发展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包括管理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及供销体系创新。要加强行业协作,组建油脂企业集团与外资油脂企业相抗衡。种子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提升实力。大豆物流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降低国产大豆收购成本,提高其竞争力。大豆期货交易市场需要建立健全,掌控国际大豆贸易定价权。

3.各相关利益方的协作

美国大豆产业从生产到出口每一环节都受到呵护。美国种业巨头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和高质量种子,大豆协会致力于大豆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及大豆行业信息数据的,大豆基金会进行市场调控,大豆出口协会协调大豆出口,CBOT降低美国大豆交易风险,ABCD四大贸易商为美国大豆开拓市场,政府对大豆种植、生产、出口各环节进行巨额农业补贴,并依靠农业部的世界大豆市场数据左右国际大豆价格,保护美国农民利益。中国大豆产业急需产业链上各相关利益方密切协作,建立组织体系,使产业链条环环相扣,处于全方位保护之中。

4.从产业链安全的角度

大豆贸易范文篇7

一、中国大豆贸易的历史和产业现状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每年自产大豆量约1500万吨,其中60%用于食用,40%用于压榨,折合自产豆油约390万吨,豆粕500万吨。中国一年豆油食用的需求量平均在800万吨以上,豆粕饲料需求量平均在3000万吨。庞大的缺口只有通过进口大豆或油脂弥补。从1996年开始,中国对大豆进口仅征收3%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虽然有配额限制,但基本上未实施。2007年,大豆进口关税又降至1%。在国内供给不足、市场需求扩大及有力的贸易政策推动下,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29.4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4255万吨,增加了145倍。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成为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

在1996-2000年间中国大豆进口增长并不剧烈。当时中国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多为内资企业,约有1000多家,主要原料是国产大豆,进口大豆并非首选。1999年,国际资本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沿海布局投资压榨行业。国际资本设立的企业远离我国的大豆主产区,意味着要弃我国国产大豆而采购自己掌握的国外转基因大豆。2004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组团前往美国,在大豆价格高位与国际垄断粮商签订期货订单。

二、中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分析

许多学者对中国大豆进出口失衡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就大豆的大量进口问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1.国内需求方面

(1)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豆、豆制品及豆油的消费不断增长。(2)大豆的压榨能力迅速扩张,导致对油用大豆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3)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拉动了饲料用豆粕的需求。

2.国内供给方面

(1)大豆种植面积增幅小甚至滑坡造成大豆生产规模不大。(2)大豆单产增加缓慢。由于对大豆作物的科研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相对于其他作物,大豆单产的增加较为缓慢。(3)国内政策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大豆发展缓慢。

3.大豆进出口政策

关税配额等贸易政策影响。1996年中国开始对大豆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关税为3%,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配额限制,进口关税几乎全部按3%的税率执行。1999年中国取消了大豆的配额限制,实行3%的单一关税政策,加入WTO后继续沿用3%的关税税率,远远低于加入WTO时农产品平均关税率(17%)。低关税政策反而刺激了加工企业的大量进口。另外,我国大豆进口征收13%的增值税。此项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完全放开了我国大豆市场,致使大豆进口急剧增加。

4.国内市场价格影响

随着我国大豆国际贸易格局特别是进口格局的变化,国内大豆价格受到很大影响。

5.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生产国。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种植经营规模小,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目前,中国大豆的生产还是以农民的小规模种植为主,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对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中国争取到的农业补贴的上限为每年农业总值的8.5%。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数额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另外,中国农业补贴的种类还非常有限,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中国还是空白。又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社会保险体制还不健全,农民的生活负担也较重,这必然造成中国大豆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远低于其他国家。

6.国际资本对大豆进口的控制

国际资本在中国加入WTO后迅速进入中国大豆产业,目前四大国际粮商就已控制了中国80%以上的大豆进口货源,通过超额进口国外低价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企业,实现超额利润,而把低利甚至亏损留给中国压榨业。另外,美国大豆协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通过为中国企业和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代替直接推销,为美国大豆获得了大量直接和潜在的客户。

7国产大豆销售困难

大豆市场控制和企业利益驱动,导致国产大豆销售困难。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有170元/吨的收购成本差距,国产大豆根本无力与之竞争。此外,国产大豆的品质也处于劣势。另外,由于农药使用不透明和采购不便,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优势也被削弱,出口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以上种种原因,深刻揭示了中国大豆产业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施改进的良策。但过去几年至今大豆产业失守于国际资本的现实说明,仅仅围绕大豆产业自身而采取措施,处理矛盾时站在矛盾之中,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中国大豆产业的问题,应该站在矛盾之上,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侧面,即应该跳出大豆产业自身的范畴,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大豆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国际资本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

三、中国大豆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1.国产大豆种植量缩水影响我国大豆产量

2进口依存度过高,下游产业发展面临风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没有大豆定价话语权,大豆进口受制于人。一旦国际大豆市场出现波动,国内企业将处于被动局面承受巨大风险,也将对国产大豆下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伤害,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危及国家食用油及粮食安全。

3.国际资本垄断大豆压榨行业,本土企业处于困难境地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造成中国的大豆压榨行业产能过剩,给本土压榨企业及国产大豆带来冲击。国外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不仅扩大了在中国的加工能力,挤压了国内大豆压榨企业,而且掌控了压榨业的进货权,大量进口国外大豆,对国产大豆形成冲击,给中国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

4.大豆种子供给变化带来风险

中国每年的种用大豆在54万吨左右。由于国产大豆的劣势地位,大豆种植会发生面积萎缩和改种国外转基因大豆两种倾向,无论是哪种倾向,都会给大豆种子企业以致命的打击,而从事大豆种子经营的跨国公司己对国内市场虎视耽耽。中国已加入WTO,大豆种子市场迟早会放开,若是失去了国内种子企业的抵抗,连大豆产业的源头市场也被外国控制,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局面。

5.大豆期货交易经验不足

期货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平衡产、供、销,规避风险的工具。中国大豆加工业缺乏期货交易经验,缺乏准确及时的国际期货市场供求信息,过于依赖美国农业部的产需报告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市场价格,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另外,由于中国参与CBOT不足,没有自己的直接采购网点而依赖跨国公司采购,在国际大豆定价上却没有发言权。

6.美国政府的大豆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受进口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中国的大豆行业市场、工人的就业机会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开始受到严重影响。

四、缓解中国大豆贸易失衡的对策

大豆贸易弊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行业弊端,它己经通过数量方面的极高进口依存度、质量方面的转基因隐患和产业结构的外资高度垄断三管齐下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大豆种植面积继续萎缩,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阻止外资全面垄断,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大豆产业。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市场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共同作用。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加大补贴力度,鼓励豆农种豆。

(2)建立基础设施,减少农民种植成本,缩小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收购成本差距,与国际大豆市场接轨。

(3)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协作,消除进口管理上的障碍。发挥整体优势。

(4)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高油品种,提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力,培育高产品种提高大豆单产,保障自给。发挥中国大豆非转基因优势,提高大豆蛋白含量和质量,绕开压榨业竞争,开拓出亚洲乃至世界市场。

(5)完善政策法规,扶持民族企业,健全市场体系。控制大豆进口速度;削弱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限制跨国公司对中国进口大豆价格的垄断;阻止外资的掠夺式并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组织力量统计并及时大豆产业的相关信息;鼓励企业进入;加强经济立法和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有序、健全的市场环境。

2.依靠市场调节机制

大豆加工企业需要发展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包括管理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及供销体系创新。要加强行业协作,组建油脂企业集团与外资油脂企业相抗衡。种子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提升实力。大豆物流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降低国产大豆收购成本,提高其竞争力。大豆期货交易市场需要建立健全,掌控国际大豆贸易定价权。

3.各相关利益方的协作

美国大豆产业从生产到出口每一环节都受到呵护。美国种业巨头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和高质量种子,大豆协会致力于大豆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及大豆行业信息数据的,大豆基金会进行市场调控,大豆出口协会协调大豆出口,CBOT降低美国大豆交易风险,ABCD四大贸易商为美国大豆开拓市场,政府对大豆种植、生产、出口各环节进行巨额农业补贴,并依靠农业部的世界大豆市场数据左右国际大豆价格,保护美国农民利益。中国大豆产业急需产业链上各相关利益方密切协作,建立组织体系,使产业链条环环相扣,处于全方位保护之中。

大豆贸易范文篇8

关键词: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

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地,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由于对大豆重视不够,大豆种植科研投入不足,使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萎缩,单产增长缓慢,总产量也一直徘徊不前。近年来,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2000年已突破一千万吨,超过当年世界大豆贸易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相对进口而言,我国大豆的出口不增反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百万吨以上下降到20世纪初的二十万吨。总之,我国大豆出口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大豆出口的优势与劣势

(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18亿亩。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1.8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有一定的质量优势。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而且几乎都靠进口。2005年我国对日、韩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高达21.6万吨,充分证明我国大豆的质量优势。近年来,我国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三高”优质大豆品种,只要实现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成片种植,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3有一定的产量潜力优势。我国大豆的产量优势包括总产量的稳固增长和单位产量提升潜力大两方面,从产量方面看,我国大豆的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970多万吨,到2000年上升到1500多万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总产量达1690万吨,仅居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为1700万吨,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产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单位产量方面,我国大豆目前的单产水平虽然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国实现技术突破就可快速提高产量,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却很难在技术上突破和实现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地区,2006年达5800万吨。从2002年开始,世界大豆进口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除我国、日本外,还有比利时、法国、葡萄牙、意大利、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可见,在世界大豆贸易中,亚洲大豆进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产国相比,我国与亚洲各国运输距离和时间都明显短,运输较方便。因此,对亚洲市场出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二)从不利的方面看,主要有:

1生产成本高。首先,从大豆生产成本的构成看,我国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一半。机械费用占11%,而美国两项合计只有35%。可见,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同时,我国大豆亩均生产成本呈不断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从215.24元/亩增加到270.54元/亩,年均增幅为4.68%。从2003年起,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大豆单位生产成本急速上升,2003年达1.8元/kg,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大豆单位生产成本平均比美国高32%。其次,我国的大豆生产不具规模效应,大豆种植户一般只有1到2亩的种植规模,即使在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农户的规模也只有150亩左右。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都是农场生产的方式,种植规模远超过我国。2单产水平低。我国对大豆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从世界各主要大豆生产国2000年到2005年的单产平均水平看,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627.8、2520.4、2549.1公斤,我国则为1736.7公斤,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的67.1%、68.9%、68.1%。世界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264.1公斤,也比我国高23.3%。

3政策保护不力。1998年,我国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豆退出粮食收购保护价的范围。完全走向市场,随后我国出现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价格下跌,保护价高于市场价,为保证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国家以保护价格收购粮食,而大豆不在保护范围内。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国家对种植大豆的农民都给予大量补贴。

4销售困难。随着我国进口大豆的不断增加,国内大豆的销售也越来越成为豆农烦恼的问题之一,尽管1996年我国大豆的国内需求已超过产量,进口大量的国外大豆补充了国内需求,但国内大豆价格却并未因需求的增加而出现上涨,反而下跌。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建议

1充分发挥非转基因大豆优势。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目前,许多国家都对转基因产品进行限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在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中,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量超过生产总量的95%,与印度相当,高于巴西70%的比例,更高于美国和阿根廷32%和50%的水平。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宣传和推广非转基因大豆,为国产大豆争取更大的国外市场空间,以推进大豆对亚洲乃至世界市场的出口。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大豆的科研资金投入。科研机构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大豆科研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在大豆的育种上,改变过去一直强调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兼容的育种方向,走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品种单独选育的道路,健全和加强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高产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要积极采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对育成的新品种,如高蛋白或高含油量品种,加大推广力度,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

大豆贸易范文篇9

1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

1.1大豆。作为美国对外出口的农产品命脉,大豆在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一直保持在15%左右,是美国对外出口最主要的农产品之一。2016年,美国大豆对外出口总额一度占到了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7%。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大豆出口接收国,在其大豆出口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置否的。从2013年开始,中国基本上承接了美国60%左右的大豆出口,单从大豆这一种农产品的交易中,就能够控制美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9%。2018年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美国的大豆、汽车等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的大豆出口受到了严重限制,出口量与出口额迅速下降。2018年,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仅为824万吨,同比下降了74%。据USDA数据统计,2019年1—9月,美国大豆对中国的出口量已达到1344万吨,较2018年有所回升。然而,中国的大豆进口合作国除美国之外,还有巴西、阿根廷等国。在对美输华大豆进行制裁后,2018年4月3日,中国农业农村部与财政部联合了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大豆补贴,并鼓励农民提高大豆的种植面积。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降低中国对美国的大豆进口依赖。从出口额上看,2018年的大豆出口迅速跌到谷底,同比下降了74.5%。2019年1—5月,中国自美国的大豆进口额降幅达到了66.8%,2019年的情况仍旧不容乐观。于美国而言,作为一个大豆产量严重过剩、一半左右的大豆用于出口的国家,对中国大豆出口的迅速下滑会对自身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巨大的出口缺口意味着美国国内庞大的大豆冗余,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必然威胁其国内众多农场的生存。如果中国继续限制对美国大豆的进口、增加别国进口,并提高国内大豆种植,美国农业州人民的生活水平将持续下降。1.2玉米。美国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度发达的农产品大国,玉米作为其中部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在其农业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对外出口的农产品中也有较高的比重,常年保持在6%~8%的水平范围。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玉米出口呈现高低交错的局面。2018年,对中国的玉米出口量与出口额降幅均超过了60%。USDA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截至9月的对华玉米出口量为25.29万吨,预计2020年出口总量与2018年相当。即使中国在美国的玉米出口中排名靠后,无法排进前十名,但对于美国而言,玉米对中国出口的下滑仍将带来一定的损失。由于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产量位居世界第二,玉米进口依存度不高,且自2015年以来,国内玉米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未来对美国玉米的进口量将很难有大幅度的上升。同时,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都有提高对中国玉米出口的明显意愿。受上述因素与限制美国进口的影响,中国对美国玉米需求的减少趋势会更加明显。1.3小麦。美国大平原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高,小麦产量巨大,是美国对外出口的重要农产品。在对外出口中,小麦所占比重常年维持在4%左右。由于美麦品质较好、价格合适,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然而,美麦对中国的进口量并不多,这与中国小麦进口来源多元有较大的关系。中国作为小麦的产量大国,对于小麦进口的依赖性已经越来越小。同时,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美国在小麦进口中的排位处于前六名中的最后一名。其中,自法国的进口量激增,由2018年同期的553.5吨增至13.1万吨,而自美国进口同比减少85.9%。对美国而言,尽管小麦在对外出口中的位置远不及大豆等重要,中国也不是自身小麦的主要出口对象,但2018年以后小麦对中国出口的骤降仍是自己的巨大损失。

2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历程

2.11978—2000年:贸易壁垒高筑。1999年,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突遭美军轰炸,造成数人受伤。进出口商受到双边政治冲突的威胁,其贸易行为受到巨大影响,而农产品的贸易量受到强烈影响。此时中国还未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设置了很多关税壁垒和农产品贸易保护壁垒,南斯拉夫事件更是火上浇油,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基本持平。2.22001—2007年:关税下降,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按照组织规则,逐步降低关税并规范非关税措施,扩大市场准入,为农产品进口提供了优良的市场环境。美国的家庭大农场模式下,其生产管理经验日趋成熟,拥有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化、集约化等特征,因而生产出大批量、专业化的农产品,大量出口。2005年,中国进一步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总水平至15.35%,成为世界上农产品进口关税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的数量也达到承诺的最高点。2003—2007年,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量持续上升,农产品贸易顺差开始增长。2.32008—2012年:国际市场波动,保护主义抬头。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加剧了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波动。2009年世界农产品价格经历了由持续下跌到不断回升的波动过程,包括谷物、肉类、油在内的主要农产品价格自2009年8月后持续上涨。2008年农业法案对大麦、大豆、棉花等美国优势农产品的补贴力度加大。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以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等目标。2009年美国农业直接补贴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3%,我国农业直接补贴占第一产业增加值已经上升到3.59%,两国在农业补贴方面水平相当。2010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村,落实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随着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产品进口与国际市场形成了大致两种关系:一种是以大豆为代表的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另一种使以小麦和玉米为代表对国际市场是调剂型的农产品。在出口信贷保障计划下,商品信贷公司向美国农产品的出口方提供期限为三年的信贷资金。2011年出口信贷保障资金达41亿美元,主要用于出口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2012年美国农产品进口平均关税为8.5%,低于WTO的其他成员国。截至2012年,美国整体的农业支持政策仍然以“直接干预”“高补贴”为基本思路。2.42013—2018年:贸易结构调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家减少了出口量,而中国农产品进口选择也不断调整,渐趋多元化。2014年,美国出台农业法案,继续保持高强度的农业发展财政支持力度。其中,价格损失保障计划大幅提高了包含大豆、小麦、玉米在内的15种产品的参考价格,与2010—2012年相比提高了近一半。201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实施了对农民的临时性援助补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农产品价格可能有所下降。2.52018年以来:贸易摩擦加剧。2018年3月,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2018年7月6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对第一批清单上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2019年8月13日,USTR公布新调整,3000亿加征清单分为两部分执行,一部分于2019年9月1日加征10%关税,另一部分于2019年12月15日加征10%关税。2019年8月24日,USTR宣布9月1日及12月15日即将生效的3000亿美元关税将从原来的10%上调至15%(原500亿和2000亿关税同样提高5%,即从原来加征的25%上调至30%)。在最新公布的美国对华3000亿美元关税加征商品清单中,包括利马豆、棉花种子、玉米油等在内的300余项农产品,统一征收了15%的关税,而这些商品的最惠国进口税率在3%~8%波动,最高不超过10%。美国每年对华出口大豆3000多万吨,贸易额约占特朗普抛出600亿加征关税的23%。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2018年美国265个选区对华出口下降,其中157个下滑速度呈两位数,出口大豆和其他农作物的中西部及平原地区受贸易争端的打击最为严重,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正使美国加速失去市场份额。7月19日以来,一些中国进口企业与美企就采购美国农产品达成新的交易,中国有关企业还将继续询价,增加购买美国农产品。据路透社9月13日报道,USDA当天证实,中国私人进口商新采购了一批美国大豆,重量为20.4万吨。9月16日,USDA再次证实民间出口商又向中国出售25.6万吨大豆。

3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及出口

2017年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208.89亿美元,2018年锐减至98.63亿美元,相比2017年减少52.78%。由于中国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提高农产品加征关税,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贸易成本提高,进口额大幅下降,对美国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等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3.1对生产的影响。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2018年美国农作物生产总值提高1.08%,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农产品产出对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存在时滞,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预计2019年美国农作物生产总值1936.8亿美元,同比2018年下降1.67%。据USDA数据所示,油料作物产值预计下降14.05%。以大豆为例,2018年7月6日起,中国被迫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黄大豆(税号:12019010)、黑大豆(税号:12019020)加征25%的关税,反制措施使美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截至2018年6月28日,中国取消了61.5万吨美国大豆订单,大幅增加对巴西等国的进口以实现供给替代,美国第四季度对中国大豆出口量仅40.77万吨,相比2017年减少97.67%。从贸易额上看,2018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大豆贸易额仅31.19亿美元,相比2017年降低74.49%。美国大豆大量滞销导致豆农推迟新设备采购,预计2019年豆农将减少大豆种植。3.2对收入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使美国加速失去中国市场份额,导致全美农产品总收入下降,严重损害了美国普通农民的利益。根据2019年8月美国农业局的《农业部门收入预测》,2018年全美农场净收入为840.17亿美元,预计2019年净收入达880.21亿美元,同比增长4.8%,通货膨胀调整净收入仅增加25亿美元,同比增长2.9%,低于200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2019年农场收入的资产收益率仅为1.3%,远低于十年平均值2%。为稳定农民收入,2019年5月美国农业部宣布计划发放16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预计2018—2019年政府对农业直接补贴将增加58亿美元。美国农业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美农场负债额达4020亿美元,相比2017年提高2.29%,预计2019年负债额将达4157亿美元。美国农民申请破产率呈上升趋势,2018年明尼苏达州的破产申请数达45起,堪萨斯州的破产申请数量达39起。2019年1月以来,经过中美多次经贸磋商,中国加大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以表示谈判诚意,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量迅速增加至483.33万吨。然而假如美国违背中美经贸磋商达成的共识,再次升级贸易摩擦,中国极有可能采取反制措施调整加征关税,并减少对大豆等农产品的采购,届时将对美国农业产生更多负面影响。

4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立足于眼下时政热点,在分析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历程的背景下,就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与出口的影响展开了探讨。并为之后中国如何更好地面对贸易争端,维护自身权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纵观全文各部分,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中国作为美国大豆的主要出口国,中美贸易争端严重影响了中美之间大豆贸易的贸易额,除此之外,小麦、玉米也不同程度受影响,因此,中美贸易争端会给中美农产品贸易状况带来负面影响,极大可能缩小美国在中美农产品贸易上的顺差。其次,中美贸易争端不仅挫伤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更波及美国农民的直接利益,美国希望借此贸易争端来拖慢中国快速崛起的进程,虽然短期内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生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很可能得不偿失。中国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时,应当抓住在中国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优势,作为中美贸易谈判的重要筹码,在谈判中争取到更好的有利地位。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在WTO框架下积极与美国进行磋商谈判,尽可能减少贸易争端带来的负效应,尽可能维护自身权益,必要时以打促和。当下中美贸易争端,体现了传统大国美国与新兴强国中国之间的利益冲突,美国为遏制中国获得更多利益,因而对中国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阻碍,贸易争端则是其中之一。而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将会直接对世界经贸发展产生巨大的负效应。因此,中国应在WTO框架下积极与美国寻求谈判磋商,促进两国农业交流,进而最大程度上解决贸易摩擦,减少其对世界经济带来的负效应。但是,中国同样要坚持自身的谈判底线,必要时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有效地反制,维护自身利益。在2018年,中国多次通过WTO与美国寻求磋商,但效果甚微,中国不得已采取反制措施,先后对美国近千亿的商品加征不同程度的关税予以反制。特朗普挑起贸易摩擦背后的原因除了扭转中美贸易逆差、抑制中国崛起之外,更希望通过贸易争端促使资金回流美国,提振美国经济,为自己中期大选服务,而特朗普当选最大的优势和选票来源是美国的农民及工人,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对美国出口的农产品及飞机、汽车等工业制品加征关税来实现反制。同时,中国还可以通过对能源、矿产、林业以及旅游、教育等加征关税,以缓解中国的贸易逆差。二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优化农产品进口国别结构,减少对某一国家农产品进口的过度依赖。以大豆为例,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前三的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而到了2018年则为巴西、美国、加拿大,其中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进口额从122.25亿美元骤减至31.20亿美元,骤减的进口额部分转从巴西和加拿大进口。因此导致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前三国家发生细微改变。其次,2018年6月2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孟加拉国、印度、老挝等国的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及其他大豆关税税率从3%降至零关税,进一步优化大豆的进口国别结构,摆脱对美国大豆进口的依赖。三是深化农业改革开放,优化我国农业结构,规范农产品生产标准。中国应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结构性问题仍有待解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过度依赖进口使得中国未来在面对不可控风险时的抗风险能力不足。因此,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结合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改革,改变当下农产品过度偏向经济作物的现状。同时,近年来中国的农产品在“走出去”时面临了很多技术层面及质量层面的严苛要求,这也提示中国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开放,让更多高质量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形成良性市场竞争,带动国内农产品生产厂商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农产品生产规范。同时,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农业生产科技创新,以提高中国农产品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四是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推动建立更为公正、平等、互利的国际贸易新秩序,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本次贸易争端,使得世界原有的贸易秩序遭到冲击,原有秩序下的世界贸易受到极大影响。然而,现在也是重建世界贸易新秩序的良好时机,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与美国展开谈判,积极推动地区合作及贸易自由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新秩序的制定,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促进形成更为平等、互利的国际贸易新秩序。

参考文献

[1]宋海英,胡冰川.经贸摩擦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农产品贸易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2]郑适,李睿,王志刚.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业上的影响:机遇与挑战[J].教学与研究,2019(06).

[3]杜娟.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与及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

[4]韩一军,纪承名.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农业的影响[J].AO农业展望,2018(10).

[5]李瑶函.浅谈2018中美贸易战对农产品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8(09).

[6]周祥,朱静,张磊.浅谈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19(09).

[7]李开鹏.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及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8(11).

大豆贸易范文篇10

其实很多学者在中国最初加入WTO的时候就提出过我国的大豆产业将会面临巨大挑战。原因之一:国外大豆以低价进入我国市场,导致我国自己的大豆市场萎缩,最后完全依赖进口,到时国外市场再宣布大豆储备不足、全面涨价,我们自己的市场也就将完全处在一个被动状态。前不久到黑龙江省访问的美国大豆协会、美国大豆基金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农业官员联合考察团竟然提出了让黑龙江省放弃榨油、集中力量发展食品用大豆这一极其荒谬的建议。原因之二:大豆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涉及到生产、油脂加工、食品加工、养殖业、医药、化纤等多个行业。国有1亿人口依赖大豆生产,涉及6000万农民和近百万大豆加工企业职工就业。放弃大豆榨油业等于放弃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众多的就业机会,也放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所以近几年国内学者都反复呼吁大豆危机的严重危害性,以唤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各级政府也引起了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也已经组织相关部门对大豆产业展开了多方调研,后来由中粮集团牵头,土畜进出口商会协办,建立联合采购机制,一场由众多政府部门参与的拯救大豆行动正在展开,可是效果具体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据了解,美国大豆到港成本约在3100-3200元/吨,而目前国产大豆市场价格一直维持在3700元/吨左右。受进口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我国大豆正面临灭源灭种的危险。国内大豆主要产区周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开始拒绝到国内大豆主产区收购,甚至转向购买进口大豆进行生产。而且大豆油价格则一路上涨,大豆油的定价权正日益被跨国粮商所控制。目前,我们老百姓熟知的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品牌都是外资的,可以说中国市场的食用油85%已被外资控股。这些外资主要是由出名的百年历史的四大粮商控股或参股的,这四家公司的英文名字在国际上叫做ABCD。第一家ADM(ArcherDanielsMidland),所以叫做A;第二家邦吉(Bunge)是B开头的,叫做B;第三家嘉吉(Cargill),C开头的,以叫C;第四家,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在2004年我国大豆危机出现的时候,面临国内无法出售的大豆,这些外资以低价吸纳了面临破产或停产的国内小企业,扩大了自己的在华规模,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已经建立了规模大而且完善的相关产业链条。倘若我们的政府再不作出强有力的调整政策,不需要几年,我们中国人民的粮食将由国外企业完全控制。

当然除了要谨慎我国的大豆产业被国外企业所控制以外,我们自己也要提高大豆的质量,我国目前的大豆存在国产大豆比较成本优势丧失、产销区不协调、中美贸易摩擦处理不当等。而国内现货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对大豆价格长期趋势判断失误则是导致这次行业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大豆与国外转基因大豆相比产生成本高、出油率仅为17%—18%,而进口大豆出油率在22%左右,自然无法竞争低价优质的进口大豆。而与种植玉米等作物相比收益偏低也是产量少的原因。而普遍耕种的农民也不懂这些道理,更加无法改变这些现状,当国外大豆在国内势不可挡的时候,他们除了吃惊无奈最后就只有被迫放弃。所以我们中国政府应该给大豆产业像小麦、玉米、水稻相当的优惠政策和足够的重视以及支持。在我国,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已经更新了几十次,而大豆产业发展不仅沿用老的做法甚至还受到小麦等主要作物的再次冲击。只有将中国传统农业注入现代化科技的内涵,提高其竞争力,才能拯救中国的大豆,而要作到这一点,政府、科技工作者和农民都要想办法,政府拥有丰富的政策、技术、资金资源,在拯救大豆过程中负有最主要的责任。我国大豆产区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导致水稻种植面积过大,大豆种植面积过小。大豆的产量低、效益差,许多农民把旱田都改成水田,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导致现在的水稻产量过剩,价格下跌,大量的水稻压在农民手中难以售出。反之,大豆的价格上扬而货源不足,究其原因是大豆的耕种面积减少,市场供给不足。为此建议政府为种植大豆的农户按照种植面积和产量等指标提供优良品种的财政补贴,鼓励他们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的产量,以缓解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在全球而言,我们政府对农产品的补贴要远远少于欧美以及日韩这些发达国家;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但我们的市场门槛也远远低于欧美和日韩。我们经常能看到欧美或者日本对中国的某一项农产品提出贸易壁垒,我们也看到韩国民众为了抵制来自美国的牛肉,酿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农业,我们做到其实还很不够。政府还应该对以美国为主的进口大豆国家实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对美国进口大豆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反补贴关税。这样,既可以反制美国对华贸易特保条款的滥用,也为国内大豆生产的尽快恢复提供政策保护。跨国资本正在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媒体有了许多报道,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措施,但是我们看到刚刚过去的一年,跨国资本对中国粮油市场的控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加强。我们需要反思,靠什么才能真正抵御住外资粮商的坚船利炮?肯定不能只靠呼吁,而需要相关部门能够真正推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保护中国的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英]拉吉•帕特尔著.郭国玺,程剑峰译.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2]郎闲平.金融超限战[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3][美]斯蒂芬•李柏,格伦•斯特拉西著,刘伟译.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4]周应恒,邹林刚.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另一种选择——基于产品差别化的审视[J].农业经济问题,2005,(09).

[5]章胜勇,李崇光.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及中美大豆成本效益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5,(01).

[6]孙大光.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贸易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

[7]柳放.增强黑龙江大豆种植者竞争力的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黄娟.农业、汽车业和纺织业取消出口补贴后获得补偿的可行性分析[J].企业经济,2005,(09).

[9]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0]1999/2000中国大豆进口增加,美国份额高达63%[J].中国家禽,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