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12:14:03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篇1

1.1关键链的概念Goldratt在《关键链》一书中将关键链定义为:在资源约束下,用最短时间完成项目。此目标决定了项目进程中的瓶颈是该项目的各条路径中,时间最长的那条路径——关键链。吉罗德·肯德尔认为,项目的关键链是由相互依存的任务所组成的最长链条,这一链条既要考虑任务的依存性,也要考虑资源的依存性。刘士新教授认为,所谓关键链是考虑工作执行时间和工作间紧前关系约束,以及工作工作间的资源冲突后,所形成的制约项目周期的一个工作序列。马国丰将关键链定义为:在一个项目体系中,如果不考虑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总存在一些对项目周期起直接制约的环节,这些环节连成一个步骤链。赵道致认为关键链就是有瓶颈工序组成的工序链,既考虑了工序间的技术约束条件,也考虑了资源约束条件,它的长短决定了整个项目工期的长短。李喆在文献中指出,各工序持续时间、紧前关系与资源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项目总工期,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一个或更多的工序序列决定了项目最早完工时间,这种序列即为关键链。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虽然各界对关键链的描述不同,但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关键链不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工序间逻辑约束和资源约束的共同作用下,组成项目最长工期的工序集合。

1.2缓冲的概念缓冲的设置是关键链技术的核心和精华,体现了关键链理论“局部最优并非整体最优”的管理思想。关键链在项目进度管理中有以下三类缓冲:项目缓冲(ProjectBuffer,PB):关键链末端的缓冲时间,用来保证整个项目按时完成。输入缓冲(FeedingBuffer,FB):安置在非关键链与关键链的接口处的缓冲时间,用来保证非关键链按时完成,不会影响关键的进行。资源缓冲(ResourceBuffer,RB):资源缓冲并不耗费时间,是为了防止关键链受资源短缺的影响而设置的,只要资源要在关键链上进行分配,并且该关键链上的前序任务由不同资源完成,就要放置资源缓冲,目的是保证资源在其需要时随时可用,并保证资源在关键链任务提前开工的情况下可用。资源缓冲实质上是一种预警机制,通过及时合理的沟通,让资源供应方及时了解项目的最新进展,此保证资源能够及时到位。

1.3关键链的主要技术方法

1.3.1用50%概率的可能完成时间作为任务工期的估计。关键链采用50%概率的可能完成时间作为任务工期的估计将单个任务的风险因素放到关键链中的缓冲里考虑,以缩短工期估计。这主要是针对克服“5+5=13定律”和学生综合症而提出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滤掉工期计划中的水分,而且可以给工作人员以压力,以提高其工作效率。

1.3.2识别项目的各种约束条件,将关键链而不是关键线路作为项目的约束。在关键链里,资源约束同时间约束一样重要,通过约束理论来指导项目资源配置,以确定项目所受资源的约束情况,进而确定项目关键链。

1.3.3在关键链后设置项目缓冲(PB)。50%的工期估计是很容易出现延误的。在关键链后设置项目缓冲,将延误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项目缓冲在项目计划中也以任务的形式出现,只是不需要任何资源。

1.3.4在任务链汇入处设置输入缓冲(FB)。为防止非关键链任务给关键链带来延误,在非关键链任务向关键链的汇入处设置输入缓冲。输入缓冲能消化汇入关键链的非关键任务所带来的延误。

1.3.5将缓冲作为控制和衡量项目进度的有效工具。关键链项目管理通过监控缓冲来评价项目任务链的实施业绩,并根据缓冲消耗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项目人员采用适当的时间间隔来监视项目缓冲和输入缓冲的情况。

1.3.6使非关键链任务服从资源约束的要求。传统关键线路法鼓励任务越早开始越好,从而减少项目延误风险。而关键链项目管理却要求非关键链任务越晚开始越好,这样可以延迟现金流支出,并避免多任务的影响,使人员能专注于少数的任务,减少工作干扰,使得后续任务得以顺利开展。

1.4关键链的特点WillyHerroelen和RoelLeus把关键链法与传统关键线路法进行对比后,对关键链方法的优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并通过仿真试验将关键链方法的调度计划与分支定界算法产生的调度计划进行了对比分析。

2关键链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问题

虽然关键链技术在国外制造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于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却处于起步阶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工作包持续时间估计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经常是根据工程量和资源分配来估计各工序的持续时间,然后结合施工合同、施工技术水平、环境等限制条件,确定工序的开工、完工时间,由于是事先估计,存在着不确定性。因为工序的持续时间的确定是由项目经理和相关有经验的项目工作人员共同制定的。应该说这种估计方法是基本合理的,若统一的用50%的时间估计对工作包实施“一刀切”,是不切实际也是不可行的。

其次,在建筑工程中,有很多工作时间是刚性的、没有任何缩减余地的。例如:项目招标公示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等等,这类工作的时间由国家法律、行业标准等强制规定的,对于这类工作必须按照原定的工作时间进行,没有任何缩减的余地。而对于设计、招标文件的编制等“办公室”类的工作而言,其工作时间具有很大的弹性,时间缩减对于这类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大大缩短项目工期。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时间是超出项目控制范围之外的,如项目前期的各类文件的审批工作等。这类工作时间是由项目外环境所决定的。对于这类工作时间,不但不能缩减,反而应给出足够的安全时间,以免延期对项目造成影响。

显然,现有的任何一种工作时间估计方法都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三类工作时间估计的要求,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不同工作包的时间弹性分别进行时间估计,给予不同的时间估计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制定的工期计划更符合实际。如何对不同性质的工作进行分类,分类后确定什么样的时间估计方法才是科学合理的,这些都是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2缓冲大小的确定缓冲的设置是关键链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缓冲大小的确定,不能够简单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应该根据项目的特点,所出的环境,各工作包完成时的难易程度,任务完成者的风险偏好等角度综合考虑。项目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管理的过程,应该从整体的角度综合考虑,尤其是不应该忽视人的作用,应该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应用于缓冲的确定过程中。这样得到的缓冲大小才能更加符合项目的实际,更具有可行性。

2.3资源约束关键链管理将资源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与工序逻辑关系同等重要的高度,并设有专门的资源缓冲来保证工序获得资源。资源,尤其是瓶颈资源在关键链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设置资源缓冲在适当的位置实质上就是在进行资源的均衡,以保证工序的顺利进行和项目各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关键链管理中,已经给出了如何利用项目中的瓶颈资源解决进度延迟的方法。

但目前关键链技术主要是针对单一资源下的项目管理,重点强调人力资源在项目进度中的安排,主要是偏重于数学优化模型的应用。这些数学方法虽然可以使得到的关键链较为准确,但在运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且数学模型运算复杂,在实际工程中并不具有实用性。如何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资源约束的编排与选择、如何将复杂的数学最优化进行简化处理使其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是关键链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2.4缓冲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项目缓冲和输入缓冲都是时间段而非时间点,因此通过缓冲区间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是完全可行的。Goldratt对缓冲区的管理采用“三色”管理,将缓冲区三等分,分别用绿、黄、红三色表示。当缓冲消耗量在绿色区域时,项目运转良好;处于黄色区域时,应加强监控并初步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当缓冲已消耗至红色区域时,说明项目进度延期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但在应用中,这种表示方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当任务完成90%而消耗缓冲80%,和当任务完成20%而消耗缓冲80%,这两种情况所对应的风险等级是完全不同的,显然Goldratt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若想要通过缓冲区进行进度监控,就必须重新制定新的监控参数。2.5关键链的应用环境在工程项目中,涉及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等多方,机构复杂,牵涉面广,各工序、子项目的完工时间通常都有严格的合同限制,一旦延误就可能遭受索赔;而关键链技术是起源于国外制造业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和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其实施过程中必须提供适合于关键链自身特点的新的项目环境。但目前对关键链的研究都是以制造业为背景的,而对于其它领域的关键链项目环境缺乏相关的研究,这大大限制了关键链技术推广和应用。

3结论与建议

Goldratt在《关键链》一书中只介绍了关键链的主要思想和实施过程中的总体步骤,而对其理论基础的科学性以及实施步骤中的具体方法并未做深入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筑项目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关键链的核心技术、创建适合关键链应用环境等方式,使得关键链技术更加符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使其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方面:

3.1制定适合于建筑项目的关键链进度计划关键链技术作为网络计划技术的组成部分,在编制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估计及其后续工作。因此,本文在以往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从适合于建筑项目的工作时间估计、缓冲位置及大小的确定、资源约束、关键链的确定方法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

3.1.1工作时间估计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工作弹性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工作分类标准,并确定不同层次工作的时间消减额度,使得消减后的工作时间符合关键链技术的要求——在保持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去掉各工作包的时间“水分”。

3.1.2项目缓冲及输入缓冲大小的确定缓冲大小是根据其所在链上去掉时间的大小确定的,根据风险聚合原理,缓冲时间不会大于链上各工作缩减时间之和,其大小应该与链上各个工作包的性质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文在确定缓冲大小时的主要思想是:通过上述根据时间弹性对工作性质的分类,不同时间弹性的工作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通过汇总链上工作包的权重系数来确定链上缓冲的大小。其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确定科学的符合不同工作类别的权重系数;确定(非)关键链上权重系数的处理方法;确定(非)关键链上缓冲时间的确定方法,使得最终得到的缓冲大小更加符合进度管理的要求。

3.1.3资源和资源缓冲与其它项目相比,建筑项目资源主要有两类特点:一是涉及资源种类繁多;二是有很多资源是通过外部供应商以合同的形式提供的,其可控性不高。因此,制定进度计划时如何估计这些资源需求,并将其与关键链进度计划相结合,是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另外,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资源缓冲对资源进行有效控制也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3.1.4识别关键链通过上面对关键链技术的改进,其识别方法与制造业中的关键链确定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不同方法间的对比,本文将建立一套适合于建筑项目的关键链识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建筑项目进度计划具体编制步骤。

3.2利用关键链对建筑项目实施有效的进度控制修正关键链缓冲区进度控制参数,将“已完成工作量”考虑到进度控制中,建立基于“已完成工作量”和“缓冲消耗量”两因素的新的进度监控参数,以达到准确监控项目进度的目的。

3.3创建适合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环境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关键链技术的新的项目环境:

3.3.1签订有利于进度控制的材料供应合同与企业内部门间关系不同,建筑项目中各合作方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进行联系和约束的。在关键链管理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确保资源能够及时到位,这就要求实施方在同材料供应商的谈判过程中,必须签订有利于材料进度控制的合同条款。如何在合同中反映关键链的主要思想,如何签订这样的材料供应合同,将是本文在这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

3.3.2创建“接力赛”式的项目氛围关键链技术的成功运用需要用一种流程来牵引和指导,项目管理团队需要一种含有自我激励机制的项目氛围。本文提出一种“接力赛”式的项目氛围,即各任务完成人员在接到任务时必须全力完成任务,并迅速将完成的工作成果交付给下一任务完成人员。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工作氛围是本文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3.3.3建立适合关键链技术的绩效评估体系关键链管理要想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作为保障。本文通过区分不同时间弹性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各自的绩效评估体系,使得各工作包的完成人员能够适应关键链技术下的管理方式,以克服“学生综合症”和“帕金森定律”等因素的影响。

3.3.4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任何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关键链管理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始终需要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瓶颈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更需要施工方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有效沟通;另外,项目经理通过缓冲区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过程中,也需要建立合适的沟通渠道,以保证项目在进度计划的控制范围之内。怎样建立以及建立什么样的沟通渠道才能满足关键链管理的这些需要,将是本文在这方面研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岳媛媛.基于多维费用阵列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J].清华大学学报.2007.47(12):2095-2099.

[2]张浩,吴炜煜.基于合约事务的工程项目费用管理[J].清华大学学报.2005.45(3):293-296.

[3]Teicholz,P.M.(1987).“Currentneedsforcostcontrolsystem.”Projectcontrols:Needsandsolutions;Proc.,SpecialityConf.,ASCE,NewYork,N.Y.,47-57.

[4]Ibb,W.C.etc(1987).“Animplementationstrategyforimprovingprojectcontrolsystem.”Projectcontrol:needsandsolutions.ASCE,101-112.

[5]Hendrickson,C.T.,andAu,T.(1989).Projectmanagementforconstruction:Fundamentalconceptsforowners,engineers,arthitects,andbuilders.PrenticeHall,EnglewoodCliffs,N,J.

[6][美]防务系统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管理指南.宇航出版社.1992.12.

[7]余志虎,刘锦妹.费用的内容与本质[J].财贸研究.1997(5):46-47.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篇2

摘要:市政路桥工程是城市一切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载体,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市政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成本管理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路桥施工企业来说,项目管理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制约性强、信息流量大等特点,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涉及到对人、财、物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其中包含了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对此,企业的领导也认识到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项目管理技术也应该而且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更新,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项目管理,将成为企业在今后市场上竞争制胜的有力武器。

1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模式

1.1成本管理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在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中,成本管理的作用举足轻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以谋取经济效益为企业首要目标,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且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又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体现。

这对于交通运输业,尤其是路桥施工企业是机遇与风险同在。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业主及其委托的咨询单位编制标底是以社会平均价格为基础。因而,企业首先要积极搜集工程造价资料,分析其利润和成本构成,建立外部成本评价标准体系。企业在充分掌握外部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同企业自身成本标准体系相比,找出分部、分项工程存在的成本差异。这样,企业在参与招标投标工作时,基本对工程报价有了比较可靠的了解,同时,施工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时,由于施工企业生产供给能力的缺乏弹性,必然长期面临买方市场,买方市场中,企业生产成本决定了产品价格,也决定着企业市场份额的大小。在技术水平等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哪一个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得好,就必然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1.2成本管理的模式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成本的事前管理。成本的事前管理指工程开工前,对影响工程成本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与监督。成本的事前管理主要包括:投标报价时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工程开工前制定的成本计划等内容。

(2)成本的事中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的成本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预算范围之内。在平时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分阶段分时间对预决算成本进行汇总对比分析,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预算要求,计算实际施工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消除超出预算成本的现象。实施过程的成本控制细分成以下四个方面:材料费的控制;人工费的控制;机械费用的控制;管理费的控制。这四点是成本过程控制的要点,也是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控制好以上四点也就基本上控制了整个项目的成本。

(3)成本的事后管理。工程完工后,将工程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计算成本差异,确定成本节约或浪费数额。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成本控制工作。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项目成本分析完成后,对项目成本进行总体考核,以评价该工程成本控制的情况,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成本是否超标,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明确以后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不断完善成本控制与管理理念,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比较。

1.3缺乏信息化的成本管理暴露的问题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盈亏状况的随时掌控,对于公司和项目经理来说,都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在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不强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实时动态成本控制,往往是在工程进行到某一时刻或工程的关键里程碑结束后甚至工程项目整体竣工后,才可以进行对比,还要耗用一定的人力和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所以反映工程的盈亏状况往往是滞后的。

在长宏公司也同样出现这样的弊端,加上本身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还不成熟、不完善,也会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施工过程中基本无成本核算,不能做到项目成本的日清月结,项目过程中基本不清楚盈亏,也就是无法实现实时动态成本控制,不能掌握项目进行中盈亏状况。

(2)计划性较差,甚至脱离了计划,劳务、材料、机具设备的使用基本没有控制,这样就更谈不上资金计划的准确性。

(3)成本信息的滞后造成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对成本信息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

(4)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种核算体制经常因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由于缺乏成本管理中的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动地“卡”。一旦反映在财务帐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

2项目成本管理的解决措施

2.1加强技术管理,降低技术成本

在成本管理中,对人工费的核算往往严于对材料费的核算,对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视往往高于对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视。其实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劣是有效开展责任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工程成本的75%部分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已经确定,留给其他部门进行挖潜增效的余地已经很有限。对此,必须强化施工技术人员的成本意识,以求将成本管理工作前置。试想如果施工组织设计差之分毫,到成本消耗上定会失之千里,经过优化和经济技术论证的施工组织方案,无疑对项目成本管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2对项目成本及时进行测算,建立责任成本承包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模式

作为施工企业成本主要发生地的项目部,如果对项目成本不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不设定管理目标,那么项目成本管理就很难取得好效果。在项目施工前都进行成本测算,确定项目责任成本,对降标幅度较大的项目一般实行正算法(防止责任下移),对降标幅度不大的项目一般实行倒算法。

2.3严格人工费的预测及管理

人工费在公路工程中一般占工程造价10%左右,所以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严格控制人工费。任何一个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预测,拟就内部承包合同时,都应首先根据当地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动力市场行情,测算出施工企业实际收入的日消耗量。

2.4加强对材料及设备的管理

工程物资消耗占工程直接成本的60%左右,工程成本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材料费控制是关键。在采购环节,任何一个施工企业都应结合工程自身的实际特点,依据科学的方法并结合材料中标单价来重新核定工程所需主材、地材、辅材的供货地点、购入价格、运输方式等,并广泛搜集市场信息,真正做到货比三家,物美价廉。同时还应考虑出厂材料购入资金的时候价值,合理计划材料的用量,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减少资金积压及材料储备,减少一些无形资产的流失。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篇3

1.1多媒体沙盘技术及其原理

最初,企业沙盘模拟是从西方军事管理领域演变而来的,通过模拟部队交战双方的对抗形式及兵力等内容,探究战略战术的实际应用。在现代社会环境当中,多媒体沙盘通过其互动、参与、感受、体验等手段,被广泛的应用于科技馆、博物馆、多媒体展厅、房地产展厅、多功能会议室、展会等行业领域。经长期的发展与变革,沙盘技术被企业管理研究领域所借鉴,从而形成一套简捷、直观的沙盘模拟操作模型,以此来探究企业管理的实际效能。

1.2多媒体沙盘技术的内涵

多媒体沙盘技术,顾名思义,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沙盘模拟,从而满足各领域实践模拟操作的需求。多媒体沙盘是利用投影设备结合物理规划模型,通过多媒体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对目标进行精确对位,制作动态平面动画,并将其投射到物理沙盘环境中,从而产生动态变化的新的物理模型表现形式。多媒体沙盘集多媒体展示、互动功能于一体。从整体来看,多媒体沙盘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广,因其不仅可以模拟实际环境,而且可以进行动态化的结果预估演示,从而辅助决策者进行项目管理。从技术层面来看,多媒体沙盘技术主要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实际运作,令实物沙盘与计算机系统实现互动。在整个的实操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利用遥控器等硬件设备来调整沙盘模拟状况,并且,能够使得原本静态模式下的平面宣传转变成立体的交互模式,这便是多媒体沙盘技术的内涵。

2多媒体沙盘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分析

2.1项目管理的发展演进过程分析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演进过程较为坎坷,而且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领域极为繁杂。现阶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与变革,现代项目管理模式支撑着绝大多数制造类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为其提供诸多有力的新型管理方法,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益。从项目管理的实际运作过程来看,信息资源在管理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由此可以预料到,项目管理的优势将会在项目管理领域中突显出来。实践证明,在信息高速传播的背景下,项目管理的核心在于对动态环境的驾驭,并以此来掌握时展的先机,从而达成企业战略目标。

2.2浅谈多媒体沙盘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是企业多媒体沙盘的其中一种形式,其呈现的是企业管理的目标及其成效。从我国现阶段的商业环境来看,诸多现代企业所施行的是项目运作策略,即将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的工作人员进行打乱、重新编排,除却岗位因素、部门阻隔等,所有项目组人员共同完成一项企业活动,这便是现代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项目管理也被称作为项目团队管理。实际上,多媒体沙盘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快速令项目成员找寻到自身位置的作用。由于多媒体沙盘所营造的氛围十分逼真,从而使得以往在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一进入到多媒体沙盘环境当中就能够迅速投入新的工作,适应新身份,这样一来,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项目执行及管理的质量,离项目成功完成又近了一步。

2.3多媒体沙盘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特征分析

从整体来看,在现代企业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沙盘技术的意义极为重大,使得项目管理模式这一手段的效能快速提升,因为基于多媒体沙盘技术的项目管理的科技含量更高,且更具统筹运作管理实效,借以实现了现代企业项目运作及管理的构想。

2.3.1基于多媒体沙盘技术的项目管理的科技含量更高

由于多媒体沙盘具备展示内容广、设计手法先进等特点,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整个项目执行系统化统一运作模式,使项目组成员更具凝聚力,从而提升了项目管理的能动性。另外,对于多媒体沙盘而言,其科技含量之高也是其应用广泛的又一因素,在该因素的作用之下,赋予项目管理以现代科技化的特征,使得项目运作环节中的多媒体技术控制、情景创设、资源调配等内容都实现了集中操作管理,因此,项目管理中的科技含量极为可观。

2.3.2基于多媒体沙盘技术的项目管理更具统筹运作管理能效

在目前,很多行业领域都已经实现了科技化整合运作,提高了行业效益。在实际模拟操作过程中,借助投影设备以及物理规划模型的情景布设,并且,通过数据库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整合运用,将各类信息资源、地理位置资源、媒体储备资源等内容录入到核心系统之中,这样一来,项目组成员能够快速地进行自身定位,以新的项目组成员岗位身份来推进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项目运作的效能。另外,项目的决策者在制定项目规划或发展战略时,就能够更精准地预估管理能效与成果,从而可以更好地对现代企业管理项目进行科学化统筹。

3结束语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篇4

工程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程项目管理中又以项目成本管理为重中之重。在我国,大多工程项目均以招投标的形式最终确定,项目一旦确定后,整个项目的合同总价也基本锁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获得盈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现代企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通过加强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来实现。 在我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的弱项。在项目前期,由于没有深入地调研,不能准确估算完成项目活动所需的资源成本,造成开源不足的局面,甚至部分项目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决策失误,不能获得赢利也就在所难免了。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在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财务决策的经验,论述如何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稳健控制。 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有几个原则,一是成本最低化原则。承建工程应注重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二是全面成本控制原则。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它要求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三是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四是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分解预算成本工程项目中标后,以审定的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确立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是对施工图预算所列价值按成本项目的核算内容进行分析、归类而得的,其中有直接成本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及备件使用费根据工程量和预算单价计算求得,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的施工管理费,按工程类别、计费基础和费率的计算求得。 如我单位某工程,合同总价款为75000万元,经过综合论证,预计工程的总预算成本为56250万元,包括燃油、维修费、主要材料39000万元,人工费7000万元,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7400万元,税金2850万元。目标利润18750万元。 2、确定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的确定要从两方面考虑,即以预算成本为基础,考虑各个项目的可能支出。在确定分解的材料费成本时,可根据预算材料费减去材料计划降低额求得。材料计划降低额的计算分价差和量差两方面进行,价差是根据材料预算价和市场采购价的差额计算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然后乘以预算材料费即可;也可采用几种用量大的主要材料的采购降低率代替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计算材料价差的降低额。前面例子中的燃油、石料、水泥、沙就可作为代替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的主要原料。量差是根据以往的经验、采用的工艺方法先推算出可节约的重要材料用量比例,再乘以主要材料用量,便可计算出材料量差的计划降低额。 人工费支出计划成本。根据预算总工日数和职工平均实际日工资计算,还可按照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和单位工程量人工费支出计算出计划成本。如上面例子中,该工程项目测算的预计工期为18个月,平均施工人数为1,500人,平均工资水平2,600元/月,该项目的总体人工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科技开发;新产品;知识管理

1 概述

现今,科技高速发展,各行业信息资源交流和沟通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化工集团作为石油企业中以提供油田化学助剂研发――生产――应用――售后服务的行业,在保障长庆油田主营业务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那么,依靠科研项目研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对于研发信息的来源,研发过程中的信息资源、研发后的试生产、试应用、应用效果录取、扩大生产应用、全面销售等全过程,都离不开对知识的管理。

2 化工集团科技研发过程流程

化工集团科技研发流程主要有8个阶段:项目信息调研阶段研发信息整理分析立项论证阶段项目开题研究阶段项目试生产阶段项目试应用阶段项目验收管理项目信息资料归档存档阶段全面应用阶段

3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各阶段的知识管理

3.1 项目信息调研阶段。项目信息调研阶段是化工集团开展科研项目的出发点。因此,每年化工集团都需要对技术人员提出开发需求计划任务下达,提前筹划,并定期与油田生产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对方生产需求。同时,需要随时查新该领域的新的技术需求,以获得开发需求信息。这一过程形成的调研报告作为一种知识管理证据。

3.2 研发信息整理分析立项论证阶段。为了确保研发项目不仅技术上可行,且满足生产,而且有市场需求,每年研发的项目通过项目负责人对研发信息分析整理,编制科研项目立项建议表,从立项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外技术现状、主要研究内容、攻关目标、达到的技术经济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提交科委会讨论(化工集团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一种独立负责技术管理的组织)。如果在科委会讨论中,各科委成员无异议,则同意立项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科研项目的立项论证知识管理。

3.3 项目开题研究阶段。立项讨论确定了的项目,以“化工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名义,下达年度科技发展计划,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攻关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达到的技术经济考核指标、进度安排、项目组成员、项目经费预算、承担单位和管理单位意见等内容。这一阶段的知识管理依据就是项目开题报告。项目负责人和研究人员正式开展项目开题研究了。一般地,技术研发人员都会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专利等技术信息检索,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避免重复劳动,节省研发时间。在研发进行中,广大技术人员都会潜心研究,按月向化工集团科委办上报项目研发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月计划,科委办督促检查落实项目开展情况,并定期组织进行研究成果汇报和交流,有效实现了研发阶段的知识管理。

3.4 项目试生产阶段的知识管理。化工集团科研项目试生产阶段的知识管理实施严格的确认验证程序。研发人员向中试生产单位所移交的产品配方要经过多次试验证实是一个稳定的配方,在这个知识管理过程中,化工集团采取了通过科委办管理机构对接管理,使研发部门与中试部门之间的过程得到确认;并且,在此过程中,研发结果中试前通过科委办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配方确认和性能验证。

在试生产过程中,研发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和指导,确保放大生产的产品与室内小样的一致性,同时,在该过程中,现场放大生产工艺对于研发人员也是一个充分学习的过程。在中试过程中,如果工艺需要改动,中试单位负责人要与研发人员协商,一般不得随意改动配方进行生产;而对于不成功的中试生产,研发人员会及时分析生产数据、查找并吸取试验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次中试生产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3.5 项目试应用阶段知识管理。化工集团为了确保科研项目试应用阶段的科学管理,制定了《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了试生产单位、现场销售单位和项目研发单位各自的职责,项目在现场应用中,各单位应该联系的环节、录取的数据、资料的移交方式等知识管理。

3.6 项目验收阶段的知识管理。化工集团科研项目以验收与否作为项目研究阶段的标准。因此,一般年末科委均会以发文形式规定项目验收提交的资料要求,然后组织科委会成员召开项目现场专题验收会,验收时,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研发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小样、现场试用证明等。最终形成的验收文件作为项目验收阶段的知识管理依据和结论文件。

3.7 项目信息资料归档存档阶段知识管理。对于化工集团来说,开展科研项目攻关研究是企业投入的一项活动,也是确保企业长足发展的有力举措。因此,每年对该项工作很重视。项目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技术资料既是研发人员辛勤的汗水积累,也是化工集团的知识财富,因此,化工集团科委办专门进行了项目验收后的资料归档和存档管理。并建立了严格的保密管理和技术信息资料借阅管理程序。

3.8 全面应用阶段知识管理。全面应用阶段既是新产品开发的终结,又成为下一轮新产品开发的基础。 科研项目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验收的项目,形成新的产品,起草并产品标准,编制新产品现场生产作业指导书,申报产品构成原材料应用价格证明文件,申请办理产品销售价格及现场应用资料,纳入采购程序等,选派专门的现场技术服务人员对新产品进行技术服务,实现新产品全面应用,完成科研项目全面应用阶段的知识管理。化工集团在此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在销售部、研发部门、技术服务部门等部门间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为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奠定基础,为新一轮的产品开发提供知识储备。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篇6

(一)技术成分较大

装备试验部队人员学历层次较高,平均学历层次高于全平均水平,且大部分毕业于工程技术院校。装备试验管理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要具有知识、技能和能力所组成的多序列、多要素和多层次的动态综合能力结构。但是,目前多数管理人员在调入机关前一直从事技术工作,知识结构单一。走上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是优秀人才,走上管理工作岗位后,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又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知识补充,致使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工作任务繁重

我大部分是全训部队。而装备试验部队则不同于其他部队,工作任务繁重。装备试验任务种类多、间隔时间短、多项目并行,这就造成了装备试验部队培训难集中,时间难保证,训练难组织,计划难落实。工学矛盾突出是制约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员流动较快

装备试验部队人员任职时限较短,变动频繁。一大批高学历的专业技术干部进入了管理岗位,发挥了指技合一的重要作用。他们富有朝气,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部队性质决定了人员必须较快流动,尤其是装备试验部队大多驻地偏僻,远离城市,生活条件艰苦。因此,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选拔难,保留难,使培训需求持续不断。

(四)培训欲望强烈

装备试验人员对项目管理培训的欲望非常强烈。特别是装备试验管理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装备试验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在组织指挥模式的构建、资源优化与调配、质量与风险的管理和试验流程优化等方面,急需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做支撑。

二、装备试验项目管理培训模式设计

(一)组训方式

1.项目管理专题培训高密度装备试验任务对试验组织指挥模式、资源调配、风险管理、流程优化等试验任务管理问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高密度试验任务的需要,全面提高装备试验人员的项目管理能力,可结合高密度试验任务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项目管理知识领域,设置装备试验组织指挥、装备试验资源管理、装备试验质量管理、装备试验风险管理、装备试验多项目管理等专题培训。2.项目管理认证培训在装备试验部队,有些精通项目管理的同志希望通过PMP认证考试获得项目管理职业资质来全面提升自身的价值,参加短期项目管理认证培训班是他们在繁忙工作之余的重要选择。举办项目管理认证培训班,按照PMP认证考试的要求,帮助学员系统地复习备考,达到考前冲刺提高的目的。3.任职教育项目管理课程培训由于项目管理是一种特别适用于责任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创新性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方法,完全适合于装备试验任务的管理。不论对装备试验部队决策层(领导)、管理层(中层管理干部)还是执行层(技术干部、士官),掌握一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对于前来院校参加任职教育培训的装备试验人员,应在任职教育培养方案中设置项目管理课程,普及项目管理基本理念和技能。4.开展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训(1)脱产培训脱产培训采取院校集中授课,论文分散撰写的方式进行。每学期由院校统一安排课程,学员集中到院校进行面授,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可回原单位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并统一到院校进行论文答辩。(2)集中培训当某一试验部队参训人数达到一定数额,形成培训规模可采取集中培训的模式。集中培训的时间在保证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装备试验任务的间隙时间灵活确定,培养院校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面授。学员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的时间可利用装备试验任务的间隙,在答辩人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3)假日培训利用假日进行课程培训,对于无法脱离工作岗位的人员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授课地点可以在培养院校也可以在人员集中的部队进行。学员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的时间可利假日在答辩人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4)课程培训在装备试验任务间隙,采取单科独进的方式进行。学员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的时间可利用装备试验任务的间隙,在答辩人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

(二)教学方式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施工成本,成本管理,项目管理

 

引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它包括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和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科技论文,项目管理。其中,施工阶段(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对整个项目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指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以及合同措施将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以避免超额投资,持续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从而使投资者和社会达到双赢。

1.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原则

(1)成本最小化原则

(2)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指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管理,也称“三全”管理。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成本责任制原则

(4)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

1)促使项目工程部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2)以最少的人力和财力,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5)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2.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

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以及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科技论文,项目管理。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编制本阶段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流程等,使成本控制有专人负责,避免造成成本增加、费用超支或是项目亏损后找不到责任人等问题。

2.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技术措施不仅是解决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不可缺少的,而且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的目标偏差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运用技术纠偏措施的关键,一是要能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二是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杜绝仅从技术的角度选定方案而忽略对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

2.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经济措施是最容易被人接受和采用的措施。项目管理者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如年度、季度和月度资金使用计划等,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防范性对策。

通过对偏差原因进行分析和对未完成工程进行成本测算,可能会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4采取质量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检查工程人员应做到定点、定岗、定责,加强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采取防范性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尽可能减少返工现象、力求一次成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损失。

2.5采取加强合同管理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成本管理要以合同为依据,除了要参加合同谈判、修订合同条款、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索赔问题之外,还要分析不同合同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对每一份合同进行具体分析。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3.1加强合同交底工作

项目合约部门对所有的合同均进行全面交底,以会议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向全体员工介绍各个合同的承包范围、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合同的主要经济指标、合同存在的风险及履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使项目工程部门员工了解投标报价、合同谈判、合同签定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应将合同协议书、投标书、合同专用条款、通用条款、技术规范及标价的工程量清单移交给项目工程部门。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2项目工程部门应认真研读合同文件,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对合同协议、合同条款及技术规范进行精读,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变更的项目、可能上涨的材料单价等进行预测,对项目的成本趋势做到心中有数。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3项目工程部门根据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材料的市场单价以及项目的资源配置编制等下达标后预算并根据标后预算核定的成本控制指标,预测项目的阶段性目标,编制项目的成本计划。

对履约情况进行管理和分析,协调各部门的联系,并将成本控制指标和控制责任分解到部门、班组和个人,做到“每个部门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

3.4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4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3.5落实技术组织措施。

良好的技术组织措施对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也是一种约束,它可以减少或杜绝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失误。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使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以技术优势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又一个关键。

4.结束语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低成本、高质量取得较大的利润,其中低成本是这个目标的基础和核心。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产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工程成本,可以提高地产企业的赢利水平,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戚安邦著

[2]《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罗珉著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篇8

Sun Yuchao; Zhang Dong

(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55)

(Shiyua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Ltd.,Beijing 100855,China)

摘要: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进行介绍,并从目标协调、管理协调、技术协调、组织行为协调以及文化协调等五个方面出发,建构了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机制。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defines and demonstrat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On the basis, it presents coordination technology of dynamic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establishe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rom the coordination of target, management,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culture.

关键词: 建设工程项目 动态管理 协调技术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dynamic management;coordin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82-02

0引言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活动,也是人的劳动和工程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施工技术和工程项目的环境条件等有机结合的过程。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实施过程复杂化、快速化和精密化的特点,而且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的目标,实现项目相关单位相互之间的动态有效协调,这是我国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方式和技术上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

1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技术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建设工程项目从筹备到建成投产的全过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内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项目协调是指以一定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进行疏通,对产生的干扰和障碍予以排除的过程。建设工程项目协调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建设的成功度。协调可以促使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个人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使组织内所有力量都集中到实现组织目标上来,和谐、紧密地进行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从而极大地提高组织的效率。具体而言,建设工程项目的协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沟通沟通是项目管理系统所进行的信息、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的传递和交换,并借以取得系统内部组织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较大的凝聚力,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活动。

1.2 协商协商是为了解决某些事情或问题而与他人进行商量、商议。协商的基础是项目计划和有关文件。协商的过程包括确定协商的时间、地点以及进度。为了使协商结果有利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协商的双方应当确定何时进行协商,并且选择协商的地点,把握好协商的速度。

1.3 谈判谈判是为了达到双方均可以接受的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意在就彼此都认为很重要的问题、可能引发冲突的问题、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等达成协议。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谈判一般涵盖了设计深度、交图时间、监理期与范围、人工成本方面、新技术、进度报告、工程设计调整以及价格变动等方面的内容。

1.4 通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与单位之间、参与单位与其组织之间、组织与项目相关组织之间都要不断地通知、汇报、请示并报告项目的进展情况,这些活动可以统称为通报。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之间必须形成定期报告制度,及时通报工程进展状况。

2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机制

建设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人与事、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繁冗复杂,工程项目建设成功与否、成功度有多大,与工程项目协调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基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结合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本文主要从目标协调、技术协调、管理协调、组织行为协调、文化协调等五个个维度对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建构了一般化的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机制。

2.1 目标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方面协调的主要内容在于协调诸多目标因素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充分认识项目目标和组织的管理目标,形成关于项目目标协作机制。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确定后,要分解并确定各下属任务组的分项目标,同时在项目任务组与职能部门之间建立沟通渠道,进行经常性的协调。具体而言,目标协调应把握以下三点内容:一是强制性目标和期望目标发生争执时,必须首先满足强制性目标的要求;二是如果强制性目标之间存在争执,则表明施工方案或措施本身存在矛盾,需重新制定方案或消除某一个强制性目标,将其变成期望目标;三是把握好期望目标之间的争执。如果存在争执的期望目标是定量的,则可采用优化办法,追求技术经济指标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如果存在争执的期望目标是定性的,则可通过确定优先级或权重,寻求它们之间的妥协和平衡。

2.2 技术协调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工程项目技术系统、施工技术的实施对项目的协调有重要的影响。技术活动过程的中枢神经是控制与反馈,协调系统又是人与整个技术系统联系的中介,离开了协调系统,就无法实现对生产和施工过程的有效管理。工程项目实施的核心力量来自施工技术、管理技术和项目团队。施工技术通常部分根植于机器和机械设备,同时囊括了项目参与者的知识和技能。工程项目技术越复杂,则技术不确定性越大,技术的互倚性也就越大,此时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技术方面的协调。具体而言,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协调应该把握以下两点:其一,技术协调主要反映在组织、项目管理者、项目参与者的技术思路、原理和方法等方面;其二,从技术层面来说,项目管理者运用文化的力量、管理的职能,规范参与者行为,将项目组织建设成一个协作的体系。从而,通过技术协调,可以保证项目技术系统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来实施,更好的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目标。

2.3 管理协调管理协调包括计划、组织、决策等方面的协调。计划是在目标实施之前,对决策目标迸一步展开和落实。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投资计划、成本计划、质量计划、财务计划、采购计划、施工计划、供应计划等本身既是协调的重要手段,又是被协调的对象。计划是项目相关方汇报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和协商各项工作的渠道。良好的计划协调能有效增进项目参与者相互之间的理解,更好地了解工程项目的目标,正确地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此外,建设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组织系统,项目中组织利益的冲突十分激烈且难以调和。组织是工程项目协调的载体,组织协调是项目协调最为重要的方面和形式。只有通过积极的组织协调才能实现项目各个系统全面协调的目的。再者,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无论是项目负责人还是项目管理者都要进行各种决策活动。决策是工程项目协调最重要的工作,项目负责人必须不断地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因此,决策的质量高低以及实行的可能性,往往关系到项目组织的协调成果。

2.4 组织行为协调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组织行为复杂多样,我们可从四个建设阶段分别进行分析:其一,决策阶段的组织行为协调。项目要经过的初步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评估等复杂过程。既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也没有专职人员,可行性论证的人员一般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完成。在经济全球化、科学化发展的环境下,应多采用灵活、敏捷、精简、高效的组织模式进行决策,使之能够适应环境超系统的快速影响;其二,准备阶段的组织行为协调。一般按照项目的规模和重要性来确定、分配角色、任务、职责和报告关系。应针对不同项目干系人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以尽量满足他们将来在项目实旋过程中的行为需要;其三,实施阶段的项目协调。项目的目标定义明确,项目组织应按照计划去开展工作,一般需要战术型或战略型的组织来完成这些工作。不同特征的项目组织需要不同类型的成员及其行为;其四,终结阶段的项目协调。项目组织即将解散,组织成员要寻求耨的工作岗位。这时项目组织的摩擦大,行为更为离散,协调和沟通更加困难。要求项目组织加强管理,项目成员服从组织安排,做到撤而不慌、散而不乱。

2.5 文化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项目管理中,文化对项目执行方式以及要达到的目标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协调的目标是实现和谐的项目或团队文化。项目团队中成员们的情感方式,包括感觉、态度、偏好和价值观,都深刻影响着项目组织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影响人们如何思考和感受,如何反应和行动,所有的这些最终决定什么是组织中可被接受的行为。在进行项目组织的文化协调时,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于加强组织的文化,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参与者在他们的责任领域中树立组织文化的理念并从中得到鼓励;第二,发展项目组织文化,改变部门工作的文化观念;第三,塑造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明确认识到所有的组织成员必须重新培训和重新学习新的技术;第四,整合项目组织的各种资源,把项目组织的重心转移到能够更好的保证项目实施过程的目标上,通过项目的管理过程来积极的发展团队文化。

3总结

我国每年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上十万个,既包括各类工厂、矿井、桥梁、公路、铁路、港口、机场、金融设施等具有生产经营功能的项目,又包括办公楼、医院、图书馆、居民住宅等具有社会或个人消费使用功能的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方法中存在太多的问题,给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步伐设曼了各种阻碍。除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以及外界环境诸多因素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弊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项目管理技术的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项目管理未达到应有的先进水平和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尤其是在项目管理的协调等这些关键方面还没有真正解决好。

现今,大量的建设工程项目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迫切需要应用科学、有效、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来实现各自的目标。本文在介绍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技术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般化的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机制。从而为介绍和推广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提供良好的理论知识,为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地节约投资、缩短工期提供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吴涛.工程项目管理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陈宗光,何伟荣.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M].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

[4]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银行软件 集成项目管理 工程管理

计算机中银行软件系统集成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技术管理,实施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与文明管理,成品保护,系统测试与验收。本论文将从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系统测试和验收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项目实施管理

计算机系统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除了组织和协调两项主要工作外还包含了很多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具体如下:

项目实施组织管理。项目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总结项目整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概况根据施工单位的人力、设备,技术状况、资本量以及总的实施方案等制定更为具体详尽的实施方案,实施组织管理要与施工进度管理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系统开发人员在质量达标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任务。

项目实施进度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实施进度实现开发周期、成本和资源安排合理,保证开发各个阶段的有序进行。

项目实施的界面管理。系统界面管理是将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以及银行业务界面合理设置在工程施工内容界面内,由各子系统的工程负责人通过召开调度会的方式进行管理,将文件报告用书面方式记录,修改,协调等。

开发过程的安全管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负责人的系统安全开发责任制,对技术人员定期的计算机安全知识培训、教育。

二、技术管理

计算机技术管理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为了贯彻实施国家与地方的技术指导标准,计算机系统集成设计时要求对提供设备、安装要求、线材规格、隐蔽验收记录、验收标准和调试结果等进行技术监督和管理。

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对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规定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是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中常常涉及国际、国家一级地方的标准和规范,所以在系统设计,设备提供与安装等各环节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认真核对,确保整个项目的合规实施。

系统模型的深化设计。因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复杂性,由设计院出具的设计图纸在施工深度、节点选用等方面往往不符合施工单位的习惯和设计工艺。在实际施工时就需要开发人员对原来的模型进行再次修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模型类型,设计说明书,设备材料表,系统图,各个阶段的具体设计等。

技术文件管理。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中的技术文件必须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以保证其能及时准确的为工程管理员提供技术文件。且对技术文件的收发,复制,修改,归档,保管,借用与保密

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中技术文件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管理为了能够及时地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正确技术文件必须建立技术文件收发、复制、修改、审批归档、保管、借用和保密等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实现技术文件管理的科学有效进行。

系统安装过程管理。针对技术性要求很强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必须做好整体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对各个阶段需要安装系统的技术条件与安装环境要求,安排专门的系统测试人员进行严格审核。若发现不符合规范与设计文件的情况或是需要修改的内容等均要做好实时记录工作,为系统的整体调试和开通提供技术管理档案与数据。

三、质量管理

计算机系统集成施工质量管理涵盖上述各子模型选取、模型优化与计算机语言选择等工作进行质量管理。这些管理工作除需系统总负责外,还需要银行方面提供功能需求等,确保质量管理流量的严格实施。但是开发阶段质量的最终确认是由各子系统分别进行测试的,每个子系统按照各自的功能与技术指标测试验收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系统质量管理将从模型设计、具体开发和软件测试三个环节进行。开发过程的质量管控则主要从以下几点:前期项目组织和管理;中期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开发进度控制;后期系统的测试与验收验收等方面。

四、项目管理过程

项目管理阶段主要由以下五个过程组成:

(1)启动阶段:是指通过研究商讨确定某个项目或是某个阶段的实行时间,并按照要求着手实施。

(2)计划阶段:是指开始实施项目计划,并且制定一份有效可行的计划步骤,保证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3)执行过程:是指全面协调实施系统开发项目的人力资源以及其他使用资源,并按照计划执行。

(4)控制过程:对实施的项目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项目目标能够有效实现,对于需要修正的环节进行纠正。

(5)收尾阶段:是指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衡量项目的价值,以得到项目或者阶段的正式认可,按照项目计划有序完成项目,并由专门的软件测试人员对软件进行审核。

上述项目管理工作的五个过程是在其结果的基础上互相联系,一个过程的结果或是退出标志着另外一个过程的投入或是开始。尤其是项目的核心过程组,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反复循环的,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执行项目,为项目的整体实施过程提供参考,执行过程中由于管控的因素,会对不合理的环节或是缺少的环节进行修正和补充。根据项目的实际实施提出更为详细的书面计划文件,用来展示项目目前的实施状况和实施进展。

五、结语

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管理的各个阶段均是项目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保证项目管理过程处于最优状态,既要注重项目各阶段的实施,又要注重项目的整体实施过程,还要强调各阶段之间的和各阶段与整体过程之间的有效性,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注意修改和补充的部分,在总体趋势不变的情况下,最终通过各个阶段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达到绩效的平衡,实现项目管理的成功。笔者认为将上述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不仅能够优化管理理论,而且可以从理论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值得在项目中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流程化;学习型;管理;团队;精品工程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我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按照 “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留有余地,逐步推进”的指导思想,立足“工艺装备先进,技术领先,厂容厂貌独具风格,体现工业旅游特色”的建设目标,对“实施流程化管理 打造学习型团队 创建精品工程”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

实施流程化管理必要性

我厂技术改造项目包含联合工房、锅炉房、生产生活配楼、污水处理站、出入库连廊及中转站、水泵房、垃圾中转站等7个建筑物的建设,总建筑面积达67588㎡,建设规模大。结构形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排架结构、轻钢结构,形式多样。建设过程中土建安装、公用动力、工艺设备、安防消防、自动控制等多专业参与,综合性强。关键部位设计有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大跨度大空间网架,技术复杂。基于以上特点,为确保技术改造项目规范运作、高效实施,有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同时为打造优质、安全的精品工程,实施流程化管理非常必要。

实施流程化管理的方式

在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过程中,以目标管理为前提,将技术改造项目目标管理与实施流程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制度、规范、标准等要求以流程化形式融入到技术改造项目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安全管理中,以项目的流程化方式贯穿整个技术改造项目全过程实施。确保技术改造项目规范运作、高效实施,有力促进精品工程的创建。

实施流程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层层分解目标,以流程化方式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技术改造项目是打造现代化企业的硬件基础,也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夯实生存发展的基础。为打造精品工程,我们决心把技术改造项目创建成规范工程、高效工程、精品工程和企业形象工程。从技术改造项目的报批到总体规划的论证,从工程招投标到合同的签订,从项目开工建设到项目竣工验收,我厂将技术改造项目的全过程纳入厂目标体系,列入目标考核,建立项目责任制,将技术改造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等,各方面目标要求进行详细分解,以流程化方式进行管理,确保创建精品工程的目标得以实现。如在项目开工初期,根据项目的特点,科学制定了项目实施总体目标、实施计划,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同时制作成横道图、节点图等贴挂标识。为管好建设项目,加快实施进度,确保技术改造目标的实现,成立了项目工程建设领导组、咨询组和工程建设指挥部,一名副厂长分管技术改造工作,任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配备中层干部5人,工程技术人员20人,设立土建、动力、工艺设备、自控、综合等专业小组,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机构。针对各小组专业特点,又分别制定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和各专业组主要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土建、公用动力、工艺设备、自控等项目负责人,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制定技术改造项目工作台帐,细化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最终通过流程化管理在各项制度、规范、标准中具体实施运行体现,用流程化方式强化技术改造项目目标管理,为创建目标得以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流程化方式实施项目过程管理

建立健全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流程

在扎实开展工作的同时,相关人员办事程序必须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相关人员都要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办事,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从基本的工作着手,用流程化在制度和规范中体现。具体讲,就是从招标文件的起草到招标文件的审批,从招标工作的进行到合同的起草、签订,从施工的前期准备到施工的过程管理,从材料进场验收到隐蔽工程验收,从项目竣工投产到项目整体验收等,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执行,用流程化管理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用流程化管理推动项目高效规范运作。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工作日志制度、工作月报制度、内部工作会议制度、工程项目文档资料管理制度、工程建设招标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付款制度、项目设计文件/图纸审查制度、项目技术交底制度、项目施工及工程签证管理制度、工程款支付程序、设计变更签发程序、技术核定单签署程序、动火审批程序、临时用电审批程序、印章适用制度等。

编制项目进度图,加强关键节点控制,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技术改造项目规模庞大,新工艺新技术应用较多,多专业联合作战,管理难度大。在建设初期,项目部便抽调精兵强将,翻阅大量资料,借鉴兄弟单位成功的、好的项目管理经验,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了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总进度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所涉及到的总体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单位招标、监理单位招标、项目实施及关键节点等一一进行了标注,明确完成时间,并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通过进度图的标识进行任务分解,制定奖罚措施,以流程化方式形成主动化管理,确保精品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加强过程控制,保证施工质量

在技术改造项目管理中,保证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如何抓好施工质量,是技术改造项目管理一项重要内容。通常的做法是施工方施工,监理方例行监督,若把监督责任全权交给监理方,质量监督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会对施工质量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不能很好地实现对监理方的再监督。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用流程化实现对施工方和监理方的施工管理,达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施工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监督,重点做好材料认质认价、材料检查验收、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方案论证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监控:

一是方案论证:对于涉及结构安全及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方面,实施方案论证制度,在施工前,由施工单位报送施工方案,建设方组织有关专家对方案进行安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论证,在确保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才允许施工。施工期间,严格监督施工单位按照通过论证的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改变方案内容。

二是材料认质认价:材料的认质认价是对招标文件中的暂定价材料和施工期间由于发生设计变更而新增材料的价格确认,这类材料的特点是用量特殊、价值高、市场种类较多,在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价格差额较大。为了即能保证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优质优价,又能达到我方对材料品种、档次的要求,专门制定了材料认质认价制度,即施工单位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或批准的设计变更,首先提出材料认质认价申请,然后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报送建设方,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监理方三方代表及审计、监察部门人员共同到市场考察材料品种、质量及价格,最终以认质认价单的形式确认。

三是材料的检查验收:工程材料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做好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是做好精品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施工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美观,尤其是用于结构中的材料,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结构安全。为确保精品工程目标的实现,必须把好材料的检查验收关。施工单位购买的材料需由监理工程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图纸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等内容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对需要复检的水泥、钢材、防水卷材及重要部位使用的建材,由项目负责人、监理、施工方对每批次共同现场取样封存一同专业送检。在材料使用前,由建设方同监理一同对材料的品种、质量进行复检,防止材料错用或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对于建设方提供的材料,制定了甲供材料认证、接收、使用制度,规范了材料的使用流程。

四是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在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中,坚持关键节点、关键工序的现场核验。如在钢筋绑扎完成后,由施工方书面提出验收申请,项目负责人和监理、审计人员,依据施工图纸现场检查和核实。在影响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验收时,邀请市质量监督站人员参加检验,合格后确认,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五是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监控: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是主要环节。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前提下,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抓规范、按流程施工,在施工全过程和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中按工序流程进行控制,预防为主,消灭隐患,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打造学习型团队,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打造学习型团队的必要性

在流程化管理模式下,团队的组建、运作、流程设计和优化等,对每名员工都提出了高于职能化管理模式下的要求,员工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还要了解整个流程的情况;要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从职能化管理向流程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其中包括流程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综合管理技能培训等,激励员工积极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在工作中学以致用。

打造学习型团队的方式

为提高员工综合管理能力,我们始终坚持全面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为强化目标管理、树立创建精品工程的意识,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初期,首先组织各专业人员到行业内先进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为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先后组织了安全培训、工程造价培训、招投标培训、各专业施工技术培训、项目管理培训、物流师培训、档案管理等培训,进行考核,合格上岗。其次,项目实施期间,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兄弟单位的示范点、样板段进行参观学习,进行优缺点分析,取长补短,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打造学习型团队的具体做法

在打造学习型团队方面,我们主要注重“三个结合”:

一是坚持岗位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内部培训,组织项目部人员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培训,使各岗位成员适时掌握各种技能,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例如:为提高各岗位成员项目管理水平,分批次组织各专业组人员,进行了项目管理师、物流师的专业培训,为项目管理培养了一批综合人才。

二是坚持鼓励自学成才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大力倡导终身学习,促进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型学习转变。一方面鼓励优秀成员到院校继续深造,如参加成人自学考试、在职研究生学习等。另一方面,鼓励报考职业资格考试,通过学习来提高成员的综合管理水平。

三是坚持总结提炼与学以致用相结合。技术改造项目中采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需要项目团队成员及时掌握其性能、特点、施工工艺,便于实施期间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为下一步施工做好知识、经验的积累。为此,鼓励成员利用书籍、网络、市场调察、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现场观察实践吃透关键核心要领,并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提炼。

学习效果及科研成果

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开展打造学习型团队的活动,取得了可喜的学习效果及科研成果:

一是学习效果。项目部5人取得造价员资格、2人取得一级建造师资格、3人取得高级物流师资格、9人取得项目管理师资格。

二是科研成果。在部级、行业刊物《建筑》、《硅谷》、《装备制造》上发表了“工业厂房压型彩钢板屋面施工要点及冬季冷凝水治理措施”、 “浅谈电子监控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和发展”、 “称重装置的在线应用”、 “转盘振动喂丝机吸丝头改进”等论文共7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