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绿化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11:50:26

河道绿化论文

河道绿化论文篇1

关键词:绿道理论;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郑州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TU986

Research on planning of urban pedestrian traffic system based on

Greenway theory of Zhengzhou city

SHI Yan

(Henan Zhongche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He’nan Zhengzhou 450007, China)

Abstract: As a hot issu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greenway theory make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and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secure pattern in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settlement and promotion of urban quality.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a review of process of greenway theory and the functions of greenway and analyses the effects of urban pedestrian traffic system and necessity of forming urban pedestrian traffic system based on greenway theory. Then the city of Zhengzhou is exemplified to analyse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greenways planning after exploring the planning principle of urban pedestrian traffic system.In the end, the prospect of planning of pedestrian traffic system based on greenway theory is discussed.

Keywords: Greenway theory;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urban pedestrian traffic system; Zhengzhou city

0引言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盲目扩张导致城市环境的破坏、交通问题的凸显、绿地不足并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对于社会的安定和城市的文化认同感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虽然关于绿道理论的研究由于关注的对象和研究的方法不同而各有侧重[1],但都基本上认同绿道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运用绿道理论指导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有助于营建绿色、生态的步行交通环境,同时减少人们对机动车俩的依赖,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郑州曾有“绿城”之称,除了归功于其城市绿化率等衡量园林城市建设的相关指标以外,从视觉意义上讲主要是由于其道路、河道等线性空间的综合绿化程度,并与周围绿地构成绿道网络,给人一种城在绿中,绿树成荫的城市意象。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昔日郑州“绿城”的称谓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主要以牺牲绿地为代价的城市建设使道路、河道等线性空间失去了往日绿树成荫的光彩。因此通过对绿道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的分析,对比我国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的实际情况,并以郑州为例,探讨绿道理论指导下的郑州市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的重要意义。

1绿道理论的概念和内涵

现代绿道理论起源于美国和欧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过程。绿道的英文名为greenway,green指绿色的,与大自然相关的事物。Way有通道的意思,起着连接、交通的作用。从字面意思上看,绿道就是连接大自然的通道,将城市和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绿道一词最初由Whyte在1959年提出,并于1987年得到了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的认可,并被定义为提供人们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连接乡村和城市空间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2]。

关于绿道的概念和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获得认同的[3]有:

1)Little将绿道定义为绿道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强调了绿道的交通、生态、游憩、文化功能。

2)Ahern将绿道定义为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Ahern强调了绿道规划的重要性,认为绿道的作用是全面而且多层次的。

3)俞孔坚将我国的绿道划分为三种类型:沿着河道或水域边界所分布的滨水绿道;具有交通功能的道路绿道和公园道路绿道;农田附近的乡间小道。把绿道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其中滨水绿道和道路绿道、公园绿道则构成了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的主体[4]。

2绿道理论关于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实践

绿道理论的提出虽然很晚,但是绿道理论的规划思想来源却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周代。《诗经》中关于“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的记载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很重视道路绿化和道路的分级。之后随着中国生产力的提高和对外交往的频繁,具有绿道思想萌芽的实践逐渐出现并不断发展。始于秦汉时期的古蜀道,由于受到历代政府的保护和当地居民的植物造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古树参天、浓荫蔽日的“翠云廊”,形成壮丽的线性景观。南宋都城临安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就是在河堤两旁间植柳树和桃树,桃红柳绿不仅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而且在防止水体流失,加固河堤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绿道”将自然因素通过线性空间连接起来,既方面了人们的交往,也给人提供了休闲交流的通道。

现代意义上的绿道实践源于奥姆斯特德所做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之后主要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5]。绿道理论的研究以欧洲和美国最为兴盛,不论是规模上还是研究深度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我国的绿道理论研究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很快,2010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标志着我国在绿道实践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后多个省市制定了自己的绿道发展规划。在对我国绿道进行实践的同时,很多外国的优秀的实践案例得到了广泛的介绍和分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

1)欧洲的绿道实践。欧洲绿道在大型的区域性绿道生态网络与中小型城市和社区层面的综合性绿道建设方面均有相当多的实践[6]。研究绿道较为深入的伦敦格林尼治大学Turner教授将关于绿道的实践应该在以下几个部分展开:公园道路、乡村道路、环城绿化带、林荫大道、特色的街道等。在中小型城市和社区层面的绿道实践对于建设城市绿色步行交通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美国的绿道实践体现了绿道的生态、游憩、社会文化功能而且在绿道网络化,发挥绿道网络规划的综合功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其中由马萨诸塞大学Fabos领导的新英格兰地区绿道规划尤其值得注意[7]。在规划中Fabos将绿道分为三部分,包括生态类(沿着河流山脊,供野生生物迁徙或保护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类(具有一定历史文化遗迹和文化价值、具有教育、美学、经济效益的步行道)、娱乐类(沿着自然的河流或者被废弃的铁路等)。

3基于绿道理论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3.1建立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步行是城市中常见和最普通的交通方式,但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使步行逐渐受到其他交通方式的威胁。步行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城市的交通环境的改善。据相关资料调查,我国25个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步行在通勤方式中平均仍占37.2%,大于总出行量的1/3,在小城市,步行方式占有更大的比例[8]。这足以说明步行在交通出行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另外,出行距离影响着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步行的优势出行范围为1500km范围内,时间为20分钟。而选择步行的主要原因有文化、休闲、工作、购物和上学等[9]。因此,通过绿道理论指导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可以使选择步行出行的人更好的欣赏周围的环境,放松心情,在优雅的城市环境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也可以对别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外步行交通环境的改善也可以充分发挥步行交通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们步行出行的意愿,这对改善上下班时间的交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城市步行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由于步行交通系统仅仅存在于公园、天桥、步行街等特定区域,而且受城市周围环境的较大影响,因此很难给市民步行出行提供便利。

2)环境较差,缺乏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意识。步行交通系统往往仅仅满足于人们的出行,而忽略了道路周围环境的改善,缺乏必要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和美化环境的植物景观设计,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

3)缺乏相关的标识系统和交通管理,往往造成人行交通空间被用于机动车辆行驶和商业等其他用途。如果能够采用有效的标识系统,增加人性空间的可识别性,则更有利于步行交通系统的辨别和使用。

4)缺乏自然要素的有效合理使用。绿道理论从根本上讲,就是将城市中具有的自然和历史价值的事物通过线性空间连接起来,让城市通过绿道的构建来来塑造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如绿道的重要形式之一滨河绿道由于各种河道整治而切断了人们与河流的自然联系。

3.3 基于绿道理论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原则

1)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城市步行交通系统分为步行街、历史文化街区、滨河步道、公园道路、城市景观道路、天桥等,分布于城市各个区域。规划时应从全局考虑,合理考虑各个节点的位置和与其他节点的关系,点线面结合,构建绿道网络,形成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2)将绿道理论引入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努力改善交通系统周边的环境。如增加滨河步道,在步道周围构建生态驳岸,种植特色耐水湿植物,形成宜人的滨河环境。

3)体现历史文脉,塑造城市个性。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步行交通系统中运用乡土树种和城市标识系统以及其他的城市文化符号来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从而加强城市步行空间的环境景观体验。

4郑州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实践

4.1 郑州市的步行交通系统概况

郑州城市交通机动化的迅速发展,使出行难、停车难等各类交通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郑州市区的初步调查显示,存在步行交通设施不完善,某些地段交通拥挤严重,步行交通系统与车行交通系统不分,步行交通系统形式单一、功能不健全等情况。

4.2绿道理论下的郑州市城市步行系统规划

1)滨河步道。郑州市的水系较为丰富,除市区北部的黄河及其支流枯河以外,有9条自然河流穿越现状和规划城区,加上城区周边为数不少的中小型水库,以及规划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南运河和龙湖、龙子湖、西流湖等,共同构成了郑州市水系网络。但是丰富的水系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步行交通系统,滨河生态环境单调,亲水景观建设落后。如金水河部分河段得到了景观规划和保护,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缺乏对于滨河步道以人为本的考虑(图1)。从绿道理论出发,滨河绿道步行交通系统规划要充分尊重地方历史文化氛围,以城市空间景观塑造等为手段,融会中原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营造中原崛起的时代氛围,凸显地域特色。增加滨河步道的设置和丰富河道景观的宜人尺度,才能吸引市民,增加滨河区域的活力。

图1 缺乏宜人性和亲水性的金水河景观图4人车混行的现象

Fig.1The Jinshui river which lacks close water spaceFig.2vehicle-pedestrian mixed traffic

water space

2)公园步道。郑州市公园绿地景观分布不均匀。街旁绿地67个,主要分布在郑东新区、金水区和管城区,分别为20、14、13,分别占街旁绿地总数的29.85%、20.9%、19.4%。小型公园86个,主要分布在管城区、金水区和二七区,分别为25、21、17,分别占小型公园总数的29.07%、24.42%、19.7%,而其他区斑块数量极少甚至没有[10]。因此在进行公园步道规划时应结合郑州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强各线性空间的联系,发挥步行交通系统的整体功能。

3)街道等步行道。沿街的步行道等是市民日常选择步行出行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郑州市的步行道大部分都被用于商业或其他用途,由于缺乏固定而又明确的步行道路划分,市民在短途步行中往往受到机动车的威胁。而且在某些商业街等繁华地段,交通拥挤现象十分严重,缺乏基本的休息设施和必要的植物景观设计。如郑州二七德化步行街由于地处郑州火车站和二七商业圈,交通拥挤现象严重。

又如在郑州科技市场附近,虽然修建了人行天桥,但是由于附近地处学校、商场密集地区,人车混行现象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区域步行系统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增强天桥在城市步行系统的地位,可以通过增加立体绿化面积,对天桥的细部进行具有郑州独具特色和内涵的文化符号的装饰等措施或通过增加周边地区的步行道来缓解该区域的压力(图2)。

5郑州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绿道途径

郑州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立足于区域的实际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论证,从对自然区域资源的实地调研开始,调查人类对自然区域的行为以及文化景观的复杂性[11]。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现场交通情况的调查,制定有效的绿道改善措施。加强与其他部门或人员如生态、环境、景观等的沟通,促进市民的积极参与。溶解绿地,将城市绿地与城市步行系统进行无缝对接。随着政府对于城市绿地的日益重视,绿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现代城市中,绿地应该是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有边界的绿地正在消失,而成为联系城市各个部分的绿色基质[12]。不管位于城市的哪个位置,只要步行5分钟就可以接触到一块绿地,实现绿地在城市的均匀分布,加大绿地的服务半径。因此,将绿地中的步行道进行有效利用,就可以与其他类型的步行道实现有机结合,从而构建网络状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参考文献

[]胡建双,戴菲.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0(12):88-93.

[2]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J].生态学报,2006,(26)9:3018-3116.

[3]李敏.国外绿道研究现状与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实践[J].中国城市林业,2010,(8)3:7-10.

[4] Yu K,Li D,Li N.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6(1-4):223-239.

[5] Fabos J G. Greenway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origins and recent case studie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321-342.

[6]张云彬,吴人韦.欧洲绿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7(8):33-38.

[7]刘东云,周波.景观规划的杰作:从“翡翠项圈”到新英格兰地区的绿色通道规划[J].中国园林,2001(3):59-61.

[8]林琳,薛德升,廖江莉.广州中心区步行通道系统探讨[J]. 规划师, 2002, (1): 63-65.

[9]黄娟,陆建.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7(2):

48-53.

[10]董华叶.郑州市公园绿地景观多样性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2009.

河道绿化论文篇2

关键词:河道绿化 存在问题 优化措施 研究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211

河道绿化就是指在蓝线以内进行绿化,河道绿化可以恢复河流生态、改善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对城市中的河道进行绿化增添城市的自然元素。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理念近年来才被重视,河道绿化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1 我国河道绿化存在问题分析

1.1 河道绿化设计方案不合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河道绿化一般是市政工程,政府部门为了政绩往往会注重短期内的美观,而不从长远立场考虑,设计部门为了迎合政府要求,做设计方案时过分的追求美学效果,违反了河流的生态可持续性,绿化后的河道不能发挥出自身的生态、景观效益,浪费资源和人力。

1.2 河道绿化工作质量不达标,力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意识到水土流失、草原生态保护、河道绿化、土地沙漠化的严重性,也着手采取了一些措施,对照我国的国情,相关工作还要继续,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做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河道绿化面积虽有增长,绿化品种过于单一,种植结构不合理,绿化品种不能实现全年有绿,水土流失保持情况不乐观。有一些地区的河道,没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分工不明,实施力度不够。

1.3 居民缺少环保意识,河道污染、破坏严重。

住在河道附近的居民,缺乏环保意识,就近排放生活废水,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宠物尸体也丢到河道附近,河道成了垃圾场。不仅招来苍蝇、蚊子,还污染了水系,破坏了生态平衡。有的居民在河道附近“开垦荒地”,用来种菜、种庄稼,认为这是废地利用,创造经济效益。还有一些企业、个人非法采砂,非法占领河道、水域等,破坏了绿化植物。

1.4 河道绿化养护政策不完善,有些工作无从下手。

国家出台河道绿化养护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全面,规范标准不统一,国家和各地区相关部门没有真正认识到河道绿化的重要性,对河道绿化养护投入资金不足。政府也没有很好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很多环保人士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2 进一步加强河道绿化应采取的措施

2.1 严格落实河道责任部门,加大绿化力度

各个地方要严格落实河道负责部门及负责人,严禁责任不明确。加强河道管理部门和河道流经区域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共同解决河道绿化问题。组织成立由环保局、环卫局、建设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治理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杜绝河道周边出现“脏、乱、差”、乱采现象,违反者处以罚款或刑事处罚。

2.2 科学制定河道绿化方案,因地制宜,合理实施。

政府决策部门和施工企业要时刻记住绿化河道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远离政绩工程和经济利益的诱惑,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制定河道绿化方案或规划时,要站在全局的立场,统筹兼顾,进行整体规划,分批实施。绿化时尽量使用本土绿化品种,合理搭配,一年四季有花看,春夏秋冬都是景。

2.3 打好河道绿化持久战

破坏生态系统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恢复生态系统则需长时间的努力,不是一届、两届领导也能完成的,所以职能部门的相关领导要提高河道绿化的长期发展意识,从全局进行策划,局部进行实施,都要循序渐进,具备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比如,目前河道绿化面积不足,针对这一问题要制定一个绿化实施规划,规定在几年内完成,切不可头脑发热,大规模绿化,造成后期养护力量不足,绿化失败。

2.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供技术支持。

河道绿化一般都是政府工程,政府的财政资金是主力,从国家到地区各级政府每年都要从财政预算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绿化河道,并且要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来实施,资金比例要逐年增加。同时还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拓宽河道绿化渠道,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入进来。

2.5 河道绿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河道绿化在施工时要遵循合法性、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整体性和经济性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河道与当地的风貌、自然元素相融合,建设与管护同步进行,水质得到净化,水土得到保持。

3 结 语

河道绿化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部分,与环境保护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忽略河道绿化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环境保护发展速度就会越来越慢;忽略环境保护,河道绿化就无从谈起。所以,让企业带动经济增长,让经济增长来推动环境保护,用环境保护来促进河道绿化,增加面积,调整品种结构,同时兼顾经济增长,让河道绿化和经济共同增长。

参考文献

河道绿化论文篇3

关键词: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

1 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

1.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 发展 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 科技 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 自然 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 自然 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 历史 使命。 目前 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 经济 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 经济 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 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

从 理论 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 中国 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 历史 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 影响 。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 影响 。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2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 方法 探索

2.1 一个城市中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城市的有机体

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 问题 给出答案:

2.1.1 这条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是什么?

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 历史 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 影响 。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

[b][设计案例] 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 分析 :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 未来 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根据 历史 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 发展 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 分析 ,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 内容 。

2.1.2 寻找与城市的关系

如果我们着手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学校的花园或小区绿地,那么我们只需考虑小区的格局及业主的需求即可。而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 交通 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 未来 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 内容 产生 影响 。通过 交通 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在这里,因为早晚时间大人会带着孩子就近玩耍。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 工业 区,那么在这里设人流集散的场地就是多余的投资。

[b][设计案例] 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交通系统及外部用地功能分析

四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跨越风景区,从南到比分别为堤岭桥、东方红桥、三八桥、天衢桥,均为双向四车道,其中堤岭桥所在东风路是进出城市的主干道。八条城市交通副线尽端抵达风景区,其中一条路名为“文化路”的附道,该路与旧城新湖风景区相连,是非常热闹的城市生活性干道,后来设计中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主入口。

综合考虑场地外部交通以及周边用地功能的要求,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如下的分区:

城市文化展示区:位于堤岭桥—东方红桥区段的西岸,大堤两侧。规划希望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原因是这里位于东风路和东方红路这两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间,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区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构成风格在优美的 自然 环境中的有机楔入。

生态休闲活动区:该区段外部为二类 工业 用地。因此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的岸线曲折 自然 ,偶尔点缀野生花丛。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 自然 的愿望。

居住康体活动区:由于该区段周围的用地功能主要为 教育 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 内容 。

2.2 尊重场地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 历史 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 教育 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 经济 活动的牺牲品。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 未来 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 发展 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b][设计案例] 临沂沂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b]

场地 分析

沂河是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在临沂市蓝山区沂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优美。由于水利部门担心 影响 行洪,这些自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被大量清除,所剩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人工的岸线拆除,改成生态护岸,同时人工恢复一些湿地岛景观。通过 科学 的论证,水利部门同意了我们的建议,这些富有生机的小岛从此在沂河两岸复苏。

2.3 文化的引入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 历史 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b][设计案例] 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b][设计案例] 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首先对岔河的历史进行了 研究 ,岔河是利用历史上黄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沟盘河故道修筑的一条分洪河道。同时我们在风景区水源的设计之中从沟盘水库中提取了一部分黄河水。那么在公园的出入口的位置我们利用一片石刻给市民讲述了岔河的历史,同时又告诉他们这样的事实:黄河水回来了。在刻石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天水钩沉叹盘虬再现。诗中的“天水”指黄河水,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流”。黄河水又以盘虬之姿重回故里,看到德州的变化,他也会衷心赞叹这里的变化。水体景观是风景区设计的一大特色,本设计将原有的河道拓宽,形成平均185米宽的水面,将钩盘河水库的黄河水注入,在七里庄和上游分别设拦河坝和橡皮坝,形成大气、开阔的水体景观。由于拓宽了河道,增加了行洪断面,提高了蓄洪能力。

另外一处的文化引入就是“千年搏弈平台”的设计。从德州市城市景观格局中可以发现两片大型的公共绿地,一个附属于新城核心,一个附属于老城核心。在这两片核心绿地之间画一条线,这条线和岔河的交点就在我们设计的规划区内,这个交点记载了德州城市文化 发展 史,因为这里是新旧城市的跨越点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交点被设计成主入口广场,具有庆典和纪念的意义,它的名称就是“千年搏弈平台”,在这里将纪念这个千年古城发生的一些大事。在广场的铺装上,镶嵌了12块圆形的棋子,每个棋子上面纪录一件德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故事。

[b][设计案例] 临沂沂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b]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与沂河相关的故事千千万万。每个故事都很动听,但是不可能各个去表达。但是我们抓住了一个城市文化的纪念地。那就是沂河及其支流的四河交汇口,这里的地形被当地老百姓形象的称为是一支展翅欲飞的凤凰,同时在四河交汇口的旁边就是临沂的古城,古城的城墙与道路围合的构图就像一只负重的乌龟。在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龟托凤凰的神话,也许就是这种特殊的城市景观为临沂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和美好的故事。根据龟托凤凰的城市传说,我们利用现场的湿地设计了一处生态观光园,其中人流集中活动场地的造型就是一个凤凰的抽象图案,而那些湿地观赏的木栈桥形成龟背纹图案,人们在这里游玩的时候将会重温这段神话。

3 经验 总结

滨河带状绿地还会有其他不同的类型,本文结合亲自设计的两个项目 总结 出的一些设计 方法 肯定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些基本原则应该适用于全部类型的滨河绿地,那就是生态第一性原则与亲水性原则,抛弃这两项原则的设计一定会留下遗憾。

参考 文献 :

河道绿化论文篇4

一、滨河带状绿地的优越性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二、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

1、认清滨河绿地的性质

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问题给出答案:这条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是什么?

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以下是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析: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未来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根据历史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

河道绿化论文篇5

关键词: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

近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利益,但与此同时,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给人类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现在人们已经领教到了这种破坏的后果,开始认识到维护人类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并着手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拯救工作,城市滨河绿地作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越来越得到重视。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一、滨河带状绿地的优越性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二、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

1、认清滨河绿地的性质

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问题给出答案:这条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是什么?

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以下是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析: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未来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根据历史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

2、分析滨河绿地与城市的关系

如果我们着手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学校的花园或小区绿地,那么我们只需考虑小区的格局及业主的需求即可。而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内容产生影响。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在这里,因为早晚时间大人会带着孩子就近玩耍。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工业区,那么在这里设人流集散的场地就是多余的投资。

综合考虑场地外部交通以及周边用地功能的要求,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如下的分区:

城市文化展示区:位于堤岭桥—东方红桥区段的西岸,大堤两侧。规划希望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原因是这里位于东风路和东方红路这两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间,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区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构成风格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的有机楔入。

生态休闲活动区:该区段外部为二类工业用地。因此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的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居住康体活动区:由于该区段周围的用地功能主要为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内容。

3、尊重场地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经济活动的牺牲品。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沂河是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在临沂市蓝山区沂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优美。由于水利部门担心影响行洪,这些自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被大量清除,所剩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人工的岸线拆除,改成生态护岸,同时人工恢复一些湿地岛景观。通过科学的论证,水利部门同意了我们的建议,这些富有生机的小岛从此在沂河两岸复苏。

4、引入文化内涵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首先对岔河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岔河是利用历史上黄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沟盘河故道修筑的一条分洪河道。同时我们在风景区水源的设计之中从沟盘水库中提取了一部分黄河水。那么在公园的出入口的位置我们利用一片石刻给市民讲述了岔河的历史,同时又告诉他们这样的事实:黄河水回来了。在刻石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天水钩沉叹盘虬再现。诗中的“天水”指黄河水,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流”。黄河水又以盘虬之姿重回故里,看到德州的变化,他也会衷心赞叹这里的变化。水体景观是风景区设计的一大特色,本设计将原有的河道拓宽,形成平均185米宽的水面,将钩盘河水库的黄河水注入,在七里庄和上游分别设拦河坝和橡皮坝,形成大气、开阔的水体景观。由于拓宽了河道,增加了行洪断面,提高了蓄洪能力。另外一处的文化引入就是“千年搏弈平台”的设计。从德州市城市景观格局中可以发现两片大型的公共绿地,一个附属于新城核心,一个附属于老城核心。在这两片核心绿地之间画一条线,这条线和岔河的交点就在我们设计的规划区内,这个交点记载了德州城市文化发展史,因为这里是新旧城市的跨越点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交点被设计成主入口广场,具有庆典和纪念的意义,它的名称就是“千年搏弈平台”,在这里将纪念这个千年古城发生的一些大事。在广场的铺装上,镶嵌了12块圆形的棋子,每个棋子上面纪录一件德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故事。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与沂河相关的故事千千万万。每个故事都很动听,但是不可能各个去表达。但是我们抓住了一个城市文化的纪念地。那就是沂河及其支流的四河交汇口,这里的地形被当地老百姓形象的称为是一支展翅欲飞的凤凰,同时在四河交汇口的旁边就是临沂的古城,古城的城墙与道路围合的构图就像一只负重的乌龟。在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龟托凤凰的神话,也许就是这种特殊的城市景观为临沂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和美好的故事。根据龟托凤凰的城市传说,我们利用现场的湿地设计了一处生态观光园,其中人流集中活动场地的造型就是一个凤凰的抽象图案,而那些湿地观赏的木栈桥形成龟背纹图案,人们在这里游玩的时候将会重温这段神话。

河道绿化论文篇6

一、滨河带状绿地的优越性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二、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

1、认清滨河绿地的性质

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问题给出答案:这条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是什么?

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以下是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析: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未来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根据历史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

2、分析滨河绿地与城市的关系

如果我们着手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学校的花园或小区绿地,那么我们只需考虑小区的格局及业主的需求即可。而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内容产生影响。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在这里,因为早晚时间大人会带着孩子就近玩耍。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工业区,那么在这里设人流集散的场地就是多余的投资。

综合考虑场地外部交通以及周边用地功能的要求,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如下的分区:

城市文化展示区:位于堤岭桥—东方红桥区段的西岸,大堤两侧。规划希望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原因是这里位于东风路和东方红路这两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间,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区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构成风格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的有机楔入。

生态休闲活动区:该区段外部为二类工业用地。因此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的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居住康体活动区:由于该区段周围的用地功能主要为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内容。

3、尊重场地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经济活动的牺牲品。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沂河是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在临沂市蓝山区沂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优美。由于水利部门担心影响行洪,这些自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被大量清除,所剩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人工的岸线拆除,改成生态护岸,同时人工恢复一些湿地岛景观。通过科学的论证,水利部门同意了我们的建议,这些富有生机的小岛从此在沂河两岸复苏。

4、引入文化内涵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首先对岔河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岔河是利用历史上黄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沟盘河故道修筑的一条分洪河道。同时我们在风景区水源的设计之中从沟盘水库中提取了一部分黄河水。那么在公园的出入口的位置我们利用一片石刻给市民讲述了岔河的历史,同时又告诉他们这样的事实:黄河水回来了。在刻石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天水钩沉叹盘虬再现。诗中的“天水”指黄河水,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流”。黄河水又以盘虬之姿重回故里,看到德州的变化,他也会衷心赞叹这里的变化。水体景观是风景区设计的一大特色,本设计将原有的河道拓宽,形成平均185米宽的水面,将钩盘河水库的黄河水注入,在七里庄和上游分别设拦河坝和橡皮坝,形成大气、开阔的水体景观。由于拓宽了河道,增加了行洪断面,提高了蓄洪能力。另外一处的文化引入就是“千年搏弈平台”的设计。从德州市城市景观格局中可以发现两片大型的公共绿地,一个附属于新城核心,一个附属于老城核心。在这两片核心绿地之间画一条线,这条线和岔河的交点就在我们设计的规划区内,这个交点记载了德州城市文化发展史,因为这里是新旧城市的跨越点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交点被设计成主入口广场,具有庆典和纪念的意义,它的名称就是“千年搏弈平台”,在这里将纪念这个千年古城发生的一些大事。在广场的铺装上,镶嵌了12块圆形的棋子,每个棋子上面纪录一件德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故事。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与沂河相关的故事千千万万。每个故事都很动听,但是不可能各个去表达。但是我们抓住了一个城市文化的纪念地。那就是沂河及其支流的四河交汇口,这里的地形被当地老百姓形象的称为是一支展翅欲飞的凤凰,同时在四河交汇口的旁边就是临沂的古城,古城的城墙与道路围合的构图就像一只负重的乌龟。在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龟托凤凰的神话,也许就是这种特殊的城市景观为临沂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和美好的故事。根据龟托凤凰的城市传说,我们利用现场的湿地设计了一处生态观光园,其中人流集中活动场地的造型就是一个凤凰的抽象图案,而那些湿地观赏的木栈桥形成龟背纹图案,人们在这里游玩的时候将会重温这段神话。

河道绿化论文篇7

关键词 城市绿地;现状;建设措施;山东临沂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75-011 临沂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

临沂市地处沂、祊、涑河三河形成的冲积平原,顺河西北高、东南低,城区周围地势平坦,地面坡度1‰左右。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环境,使临沂市具有良好的绿化生态基础条件。目前,临沂市的绿地系统主要包括公共绿地、行道树绿地、居住区绿地及单位附属绿地。截至2008年底,全市建成区面积124.6 km2,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4 553.98 hm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 750.26 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4 m2,城区人均公共绿地6 m2。

2 临沂市城市绿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绿化率低,城市绿地被大量侵占

临沂市城区人均公共绿地6 m2,远低于国家标准(10 m2/人);另外城区绿地分布不均衡,以兰山区为例,兰山区城市公园绿化地主要分布在市东部,而通达路以西大片区域缺乏绿地,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

随着临沂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城市中心区的绿地被大量侵占,致使绿化面积跟不上城市发展。绿地规划只围绕城市中心做文章,却忽视郊区、干道和河道绿化,未能按“斑块—廊道—基质”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因而造成临沂市绿化范围和区域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现象。

2.2 城市绿化廊道系统不完善

城市廊道主要是以交通为目的的公路、街道、铁路旁的绿化所形成的绿道,以及沿着水系、高压走廊进行绿化所形成的水路、绿路等廊道。城市廊道起到通风和联系大、中、小斑块的作用,使城市绿地具有良好的连接度,形成连续的体系和网络结构,为城市提供氧气和舒适的游憩空间。临沂市滨河绿化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沿河建立大面积的绿化带,效果良好,但是并没有和市区的道路绿化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3 城市道路绿化不足

城市道路绿化具有减少交通事故、屏蔽噪音、减少太阳辐射等作用。临沂城区内沿道路配置的绿化不足,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时由于用地紧张往往挤占绿化用地,造成道路绿地率偏低,且缺少路侧绿化带。多数街道没有绿化带,如通达路、蒙山大道等;即使有的道路有绿化带也多为单行行道树,没有成为带状林荫路。道路廊道没有与绿地廊道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不能有效减少噪声及有毒气体,如通达路两旁基本上没有绿化面积。

3 绿地系统建设规划目标、布局

临沂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总体原则是在保护、利用并挖掘临沂市原有自然条件的前提下,逐步整治和开辟多层次绿化网络,大幅度提高城区公共绿地数量和质量,改善城市环境,恢复临沂城水相依的绿地系统格局。另外,要加强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城市的地质特点、地貌特色以及城市用地布局的特征,将大面积生态绿地作为中心城区的绿色背景[1-2]。绿地系统规划要以绿色山体、近郊风景区、植物园、城市公园组成城市绿色环境背景,加强滨水绿地和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带建设,形成城市绿色通道,形成点、线、面构成的网络化绿地系统。增设城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绿地和滨水生态绿地,共同构成绿化网络;利用京沪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防护绿地和沿路绿带,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区;保护城市周边岸堤水库、沂河、汶河、祊河等大面积的水体和郊野生态绿地,作为临沂市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3-5]。

4 临沂市绿地系统建设措施

4.1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绿地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运用生态学原理的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行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通过斑块、廊道对生态过程的影响,结合社会、经济、美学各方面的因素做出合理的规划。临沂市绿地景观规划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建设公园绿地,提高公共绿地比例。针对市区公共绿地分布不均的状况以及城市扩展方向,建设部分公共绿地,有助于改善公共绿地的空间格局。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密度大,且主要是商业区及行政部门,要新建一定规模的公共绿地难度很大。而城郊结合部不仅是城市的扩展区,而且也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四周疏散的重要阵地,因而可以在这些地段建公共绿地。在通达路以西、义唐以东的区域可以建设较大面积的公园,以供居民休闲娱乐。二是建立城市景观轴线及路径。以沂河以及行政中心至茶山的景观通道为城市景观主轴线,贯穿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将体现时代景观特色的新行政区、滨水景观核心区、古城与文物古迹集中区、罗庄和南坊的生态景观恢复区等串接起来[4-6]。规划双岭路连通滨江路,成为城市的主要迎宾大道,也是最能体现临沂商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的一条景观大道。

4.2 滨河绿地及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道路绿化,除了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调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外,还具有保护路面和行人,引导、控制人流车流,提高行车安全等功能。根据临沂地区气候特点,城市绿地植物应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具体包括合理的城市景观规划,构建复层植物群落,增加单位绿地面积的植物多样性。树种选择要符合当地自然条件,根据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7-8]。植物选择应坚持多样性原则,充分注意常绿与落叶乔木、灌木、地被和花卉等植物的配置,以提高道路绿化带平面的整洁性;植物种植还要注重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科学配置,力求以上层大乔木、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形式,提高绿地的立体层次。绿地应与道路环境中的其他景观元素协调,道路绿地的设计应符合美学的要求,确保从各个角度都能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5 参考文献

[1] 李团胜,陈明.试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J].生态学杂志,1998,4(3):231,312.

[2] 潘秀容.城市园林建设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意义[J].上海农业科技,2006(1):17-19.

[3] 王刚,刘民,阮林.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4(6):319,721.

[4] 宗跃光.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01-609.

[5] 张国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109-1120.

[6] 徐文惠.都市景观环境规划管理之初探[J].中国园林,2003(4):46-50.

河道绿化论文篇8

关键词:河道;生态系统;坡岸;绿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87-1

当前,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愈加关注生态环境,使得生态护坡技术以及绿化技术在河道坡岸中应用广泛。由此可见,关于河道生态系统中坡岸合理应用绿化技术的探讨意义重大。

1 河道生态系统中坡岸合理应用绿化技术的理论研究

生态护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护坡技术,其主要原料是速生的植物枝条,该护坡结构具有固坡效果显著、成本低、接近自然、施工方便等特点,是集工程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科学技术,该技术为我国目前的各类边坡防止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先进施工设备。在开展生态护坡工程之前,首先要对即将施工的工程区域现场进行详细勘探,并进一步准确地分析施工河道的具体功能及地理定位,然后,再通过河道周围的地理环境、土壤性质及人文因素等进行考察,来进一步明确河道周围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这个总的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并与全部生态坡岸的技术特点相结合,从而选择与本区域最为适宜的坡岸绿化技术。

以浦东机场镇为例,其河道示范区就利用了整套的生态护坡技术和土壤生物及生物稳定的相关技术,其中的大部分施工方案都以生态护坡技术为主,唯独进木港则是偏重于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同时,每一河段具体的生态护坡的工程量大小都是不同的,其中工程量最大的是生态护坡工程,而此工程通常在土壤侵蚀程度比较低的河岸中适用。而土堆生物工程,通常在土壤侵蚀程度较高并且植被稀少河岸中适用。复合生物稳定技术的成本一般比较高,因而只有发生特别严重的坍塌,而修复陡坡事才可以使用。

2 河道生态系统中坡岸合理应用绿化技术的实践研究

2.1 插网河生态护坡技术

插网河生态护坡技术是农业园主要采用的护坡方案,该方案主要应用于裸庵泥质岸坡的河道,这种类型的岸坡主要的特点是,岸坡的植被相当稀少,岸坡受各种因素的侵蚀严重,岸坡周围的生态系统已被严重破坏。下面就以南方某一河道为例,作一具体分析,按河道整治的详细方案规划,该河道疏浚后河底的标高应为0.5m,河的具体宽度为20m,边坡坡降的标准为1∶2.5。整个河道基本上采用全系列的生态岸坡技术,在河道与工路的交汇处,设置50m长的绿地与亲水台阶;同时在和道德易冲刷处,采用活枝柴笼捆插技术进行生态护坡。这样就能做到从坡脚到坡顶,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植物对岸坡进行生态保护。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护坡产生效果好,护坡的费用低,工程技术相对要求较低,景观的观赏程度高,岸坡绿化整齐,还保持了原岸坡的生物多样性。

2.2 沙脚河生态护坡技术

位于晨阳路到江镇路这一路段的机场镇沙脚河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沿岸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的排放比较随意,而水流也缺乏畅通,水体还存在着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另外,由于长期流沙的存在使得河道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岸坡受到严重的侵蚀,加之岸坡植被缺乏完整的生态系统,从而,进一步导致河道生态稳定性较低,以致坡岸景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就以该河道的整治规划为依据,在河道疏浚完成后,河底标高应该是0.5m,而河宽则应为20m,这样,就使得坡降相应地达到1∶2.5的设计标准。而沿着居民区河段在河道西侧大约167m处适用复合岸坡,其他河段就采用生态岸坡防护技术。

同时,其坡脚应距常水位2.6m处,在下方使用传统护岸工程,即用水泥桩浆来砌石块的方法,从而在比较复杂的质环境中实现固坡的作用,2.6m以上应设置半系列生态岸坡的结构,同时,辅以活枝柴笼捆插技术以实现生态护坡的整体效果。这种复合岸坡的最大优势是在于固坡效果比较好,能够很好地维护岸坡生物环境、还保证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但是,复合岸坡不仅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沙脚河段全系列生态岸坡的结构与插网河全系列生态岸坡极为相似,但是,在不同的岸坡区域,就应选择不同的观赏类草本和乔灌木,这样就可形成植被高低错落有致、季相色调相吻合的宜人景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系统中坡岸绿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河道坡岸工程起着重要作用,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生态环境更加和谐,从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建筑工程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军,韦莉,陈姗.石羊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01).

[2] 周才裕,马晓文.创造生态条件 抓住机遇发展:关于榆林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的调查[J].中华魂,2010,(01).

[3] 王振斌,李兴华,翟文涛.珍宝岛部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J].防护林科技,2010,(01).

[4] 沈勇,曹卫平.强化园林苗圃的基础地位 促进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J].防护林科技,2010,(01).

[5] 戴添基.高职院校校园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以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1).

河道绿化论文篇9

关键词:游憩、绿道、绿地系统、绿道系统

Abstract: The recreation is one of the city's main functions. Urban green space as an urban open space important part, no doubt assume people living recreation main carri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ban recreational and urban greenways system relevance, and in Xuancheng, for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reation summed urban greenways system planning ideas and methods.

Keywords: recreation, greenway, green system, greenway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基本概念

1.1 游憩

游憩,原意是指“业余消遣或娱乐的方式”。学术界对游憩的标准定义上存在争论。本文比较认同吴承照对游憩的定义,他认为游憩主要包括以下特征:非强制性;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是一种状态、过程和体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载体进行;多元共融性。简单地说游憩就是发生在居住地城市中的各种休闲活动。

1.2 绿道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绿道由“绿廊+ 慢行道+ 配套设施”构成。绿廊主要体现绿道的生态功能,是绿道的生态本底。慢行道是绿道休闲运动功能的主要载体。建设基本的配套设施是为了方便居民正常、安全地使用绿道。只有构成完整、串联成网的绿道,才能充分发挥生态、休闲、教育、经济多重功能。

1.3 绿道系统

虽然业内对绿道的定义较为详细,但对绿道系统规划还没有明确的解释。有学者从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的角度提出过绿道系统规划的个人观点,其表述为:城市绿道系统规划是指建立在绿地系统规划基础上,通过不同层级的绿道将城市、城郊、城镇、乡村之间的线型绿色空间有机联系起来,构建集生态保育、休闲游憩、经济产业、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网络系统。

2、基于游憩视角的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影响因素

游憩功能影响城市绿道系统的布局,因此从城市游憩的角度分析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必将产生一些重要的导向性因素,这些因素是通过分析城市居民的游憩行为特征而得来的。本位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2.1 游憩需求

游憩需求由游憩者的个体属性及游憩动机构成,游憩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属性、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情况都影响游憩者的游憩偏好。游憩需求是游憩活动发生的推动力,因此调查游憩者的构成特征以及他们对于游憩的需求对优化城市游憩结构、指导城市绿地布局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根据空间距离、游憩活动性质、游憩者数量和花费时间等因素,城市游憩规划一般分为3个层级:居住区游憩、城区游憩和地区游憩。由此推出城市绿道系统也可以从这3个层级上来进行规划布局。

2.2 城市游憩资源

城市游憩资源是指城市中能够激发游憩者游憩动机,进行游憩活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商业效益的游憩对象。其内容包括城市公园绿地、文娱教育设施、商业游憩设施以及城市特色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前期,应将各类游憩资源纳入城市游憩网络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合理分配这些游憩资源,通过游憩节点的设置和游憩廊道的组织,合理地利用土地,从而提高城市的游憩价值。

2.3 游憩绿地承载力

绿地承载力也称为绿地的环境容量,是一个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概念,而游憩环境容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而不破坏环境和影响游客体验的利用强度,是反映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2.4 可达性

可达性在城市游憩研究中,主要是用来评价不同区位群体对于城市游憩资源享用的公平程度,并由此确定城市中缺乏游憩资源供给的区域,进而在城市绿道系统规划中予以重点考虑。许多学者已将可达性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城市游憩廊道的研究,提出了绿道、公园连接道、风景道等概念。

3、宣城市绿道系统规划

3.1 基于游憩视角的宣城市绿地调查研究

3.1.1 宣城市游憩需求的调研与分析

调查选取宣城市鳌峰公园、梅溪公园、响山公园、敬亭山公园、宛溪河风光带作为问卷发放场所。调查共发放了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64份,有效率为91%。这364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中,16~24岁的居民占31%,24~35岁的居民占22%,50~65岁的居民占29%,这3个年龄段在游憩者构成中数量最多,而35~50岁左右的中年以及65岁以上的老年数量较少,可见青少年和50~65岁的老年人是城市公园等游憩绿地主要的使用人群。

调查显示,社区公园以及街头绿地是居民最重要的游憩场所,占到了居民出行去向的5成左右;社区游园、街头绿地和离居住区较近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使用频率较高;而距居住区较远的大型公园,近郊远郊的游憩绿地使用频率较低,居民仅会在周末或节假日前往休闲游玩,大多在每月一次左右。

3.1.2 宣城市游憩资源调查与分析

宣城市绿地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市区风景林地面积为22.7平方公里,生态景观绿地约为5.2平方公里,公园绿地1.0平方公里,防护绿地为3.2平方公里,生产绿地为0.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18.6平方公里。

宣城市区内有鳌峰公园、烈士陵园、谢眺公园和敬亭山公园,响山公园,宛溪河综合整治一期公园等,这些公园承担着宣城市民日程的游憩需求。宣城市郊野公园包括敬亭山风景区、夏渡森林公园、鳄鱼湖公园、水阳江沿岸湿地以及南部山区等,这些风景林地和郊野公园为城郊游憩绿地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承载宣城市民及其周边县市的游憩者节假日和周末的游憩需求。

3.2 绿道规划策略

城市中蕴含着大量的城市碎片,各种不同的碎片以不同的肌理为载体分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通过绿道系统规划,有效的将各种碎片有机串联起来,不仅满足城市绿化的需求,也为市民提供一个游憩的平台。

在横向上,以游憩距离、时间、可达性等因素为要素,通过“游憩环”的形式将城市碎片分类整理,形成主题鲜明的各类绿化环道,对城市碎片进行初步梳理。在纵向上,以河流、道路、绿地等元素为载体,通过“游憩射线”的形式将城市碎片再次分类,形成特色鲜明的绿道射线,与“游憩环”相连接,形成完整的城市游憩系统。

3.3 绿道系统规划

从区域游憩的角度出发,利用山体走势、河道水系、公路系统,建立完备的生态绿化廊道,将市区内的城镇绿地、农业生态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城区绿地融为一体,形成“一心、三环、七廊、五片区”的绿道网络。

“一心”:敬亭山风景区,市区生态绿地系统的核心。

“三环”:敬亭山、水阳江、鳄鱼湖、夏渡森林公园,结合的青弋江、南漪湖、麻姑山、南部群山及星罗密布的水系够成市区绿地生态网络的骨架。

内城观光带(内环):由合杭高速南段防护绿地,鳄鱼湖、水阳江中断、敬亭山风景区组成,形成绕中心城区的绿地生态廊道。

环城防护带(中环):外环路防护绿带构成

环城游憩带(外环):由南漪湖、水阳江北段、青弋江、南部山区、水阳江南段、麻姑山山脉组成。

“七廊道”:水阳江生态廊道,沿合杭高速生态廊道,宛溪河——鳄鱼湖——夏渡森林公园生态廊道,鳄鱼湖——采金湖——青弋江生态廊道,敬亭山——西部山丘——青弋江生态廊道,敬亭山——官塘湖生态廊道,双溪河生态廊道。

3.3.1交通绿化廊道

交通绿化廊道主要为防护廊道,分为高速公路、铁路、对外交通道路绿化廊道另附带高压走廊绿化廊道。

高速公路两旁绿化各留50-100米;环城路两侧各留50米; 铁路两旁绿化各留50米,共100米宽;对外交通道路两旁绿化各留20米,共40米宽高压走廊两旁绿化各留50米,共100米宽。交通绿化廊道内禁止各种开发建设,允许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

3.3.2河流绿化廊道

河流绿化廊道不仅包括水阳江、青弋江绿化廊道,也包括其支流绿化廊道,同时还包括各种生态湿地绿化廊道。

水阳江、青弋江两侧绿化廊道不低于100米;宛溪河,双溪河以及青弋江、水阳江的其他一级支流两岸绿化廊道不低于50米;梅溪河、道叉河、泥河、清溪河等其他二级支流两岸绿化廊道不低于20米。其他生态湿地四周的留出至少50米生态缓冲区。

以上各廊道两侧和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两侧的绿化宽度,决不能以任何理由减少绿化宽度。

绿化廊道内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允许相应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3.3.3山体绿化廊道

山体绿化廊道主要有:从西部山区经敬亭山到水阳江沿岸山丘绿化廊道,从南部山区经夏渡森林公园伸向主城区的绿化廊道。

山体绿化廊道以山体轮廓线为界,局部地区需为廊道的连续性留出一定的绿化空间。

山体廊道内禁止任何开发建设,除了必要的配套设施外,还可以适当的保留居民点,山体绿化廊道可以结合林地等生态型农业用地。

4、结语

绿道系统的建立是涉及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需要规划部门、交通部门、旅游部门等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并充分借鉴国内外绿道系统的先进政策经验。随着我国社会游憩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使城市绿地系统全面发挥游憩功能、满足居民日常休闲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居民是规划行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吴承照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城市游憩学朱立新东南大学出版社

(3)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规划李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河道绿化论文篇10

关键词:河岸绿化;树种选择;美化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31-2

长港河北连长江,南接梁子湖,全长46.5km,河宽120m,素有“百里长港”之称。数百年来,该河是梁子湖地区货物运输的水路交通要道,也是梁子湖连接长江的唯一通道,是鄂州市境内最长的河流之一。承担着沿河杜山、东沟、长港、蒲团、泽林五个乡镇281.5平方公里农田排灌、两岸居民的生活用水及梁子湖区域武汉、鄂州、大冶等市泄洪防汛的重任。

1 长港河绿化的历史、现状

当地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烧柴及用材困难,往往是树还未长大就被砍断当作柴火烧掉或用作盖房、做家具等。留下的树根任其生长,还有的将树根挖光后开菜园种菜、挖鱼池养鱼苗、种莲藕等,对河岸破坏极大。

市人大代表们做了“关于保护好长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提案”。市政府于1986年8月9日下达了《关于成立长港绿化委员会的通知》,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市林业局随即组织技术人员到长港河两岸进行实地调查,并做了《长港河两岸绿化规划》。从1986年到1987年历经两年时间由市政府拨专款植树10万余株。但由于当时经费、林相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植苗前不能进行全面整地,更不能按规格控制株行距。植苗只能是见缝插针,缺株补栽,所以植苗后的林相不十分整齐。当时植树的品种主要是池杉、意杨等用材林树种,成活了7万株左右。现已成材采伐利用。

2 长港河两岸绿化的意义

为建设百里长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009年8月份《长港河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的专家评审。并确定长港河治理以坚持防洪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园林绿化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目标,采取打桩、植树、种草及水生植物等措施在示范区内对河道、涵闸泵站、渠道、港堤等进行综合治理,达到河畅、坡稳、水清、岸绿、景美的目的。2009-2010年由鄂州市水利局牵头对长港河进行了全面治理。其中以路口至东港闸两岸4.8km地段进行生态修复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的实施试点,河岸的绿化工程纳入其中。

长港河两岸绿化的主要功能:

(1)河道绿化可减缓风浪对岸边的冲刷,起到保护堤岸的作用;

(2)适应观光旅游的需要。长港河是鄂州市内通往梁子湖的唯一水路通道,即将成为水上旅游观光航线;

(3)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大部分群众都要迁入河岸两旁的新居,树木不同的叶形和不同季节的叶、花、果、色素的变化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愉快,陶冶身心健康。因此两岸的绿化与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

3 长港河两岸绿化树种的选择

3.1 树种选择

为了使长港河绿化达到设计要求,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绿化地的地形、坡度、坡向、常年水位、季节性高水位等情况选择绿化树种。

3.2 树种布局

2010年我们从公路开始至河边水面坡地大约17m的地方安排植树共四排。

第一排为行道树,树种为广玉兰,规格胸径8cm、株行距400×400cm。不在主干道上,也可栽些枇杷树作行道树;第二排为景观树,树种为桂花,规格地径5cm、冠幅120cm、株行距350×350cm;第三、四排安排耐水能力强、能适应高水位种植的池杉、柳树(细叶垂柳及金丝柳)。虽然夏季河水水位达19m,这几种树长势仍然良好,广玉兰及桂花均已开花。

河道常年水位上栽植水生草本植物。

行道树应选择高大的乔木(常绿或落叶)。如:广玉兰、银杏、枫香、栾树、樟树、杜英等。特别是枫香树,枫香叶到秋季变为红色非常美观,常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说,枫香树在我市城市绿化中还没有种植过,2010年由武汉植物研究所引种15株,直径20cm左右栽植在长港河岸景观树种带中,目前长势良好。

景观树种可选择根系发达护坡性能好观赏价值高的小乔木或灌木。如:桂花、腊梅、红叶石楠、石榴、木槿、辛夷、多花月季、紫薇、红花木、南天竹、杜鹃花,如地势较高的地方可点缀少量的红叶碧桃等。第三、四排可选择须根多、耐水能力强、特别是季节性高水位的树种如池杉、柳树、枫杨、意杨等。

2010年港岸两边植树15000余株,草坪7hm2,水生植物14000余株。

4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