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1:22:01

河道治理

河道治理范文篇1

关键词:治理;山区农村河道;漂浮物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其中,河流是大地之脉,城市会因水而兴、农村会因河而美,人们都期待着家乡“山清水秀,岸绿景美”。但在山区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很容易破坏山区河道生态系统。所以,我们不但要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更要为子孙后代保住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绿色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

1河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总会因思想意识、技术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环境污染,人类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山区农村河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当遭遇洪水塌方、滥砍滥伐和随意排污等灾害时,会出现河床淤塞、河床抬高、河流流动不畅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而目前,与河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且基层执法力度不足,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部分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其具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首先,山区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河道淤塞和生态破坏等现象。一般情况下,山区河流流域数量较多而流域面积较小,河道比较大。所以,当遇到洪水时,水流速度会陡升,冲刷力增强,就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甚至是山体崩塌现象,而山体崩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山脉地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这是因为我国南方山脉地区的土壤类型较多,地形变化大,其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悬殊,因此,在遇到山体结构松散,且每到雨季就容易出现山体崩塌现象,遇到洪水更是如此。其次,人为因素影响导致河流流动不畅和水体污染等现象。第一,我国人口众多,国民素质良莠不齐,而农村地区居民的思想意识会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在山区农村,由于耕地较少,农民会采用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当山洪暴发时,会出现河道淤塞,河床抬升等现象[2]。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推进,山区农村的村民数量越来越少,而留守村民的生活水平又相对较低,且住得又较为分散,这就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难度。同时,在山区农村,农村污水管网、污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等工作开展较难,这也导致了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等现象。第二,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乱倒乱堆。近年来,粤北农村地区涌现出较多的自建新房,由于缺少规划,产生了较多的建筑垃圾。而部分村民为了节省建房成本,会把部分建筑废渣直接倒在河边甚至是河道里,严重阻碍了河道泄洪[3]。第三,在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中,生活污水处理厂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部分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初期就困难重重。而村里费尽周折建成的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却难以保障后续日常的运维资金。因此,这样的环保工程光有门面,没有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属于“烂尾工程”。同时,山区农村的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进水口污水浓度偏低,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污水处理厂难于长期持续开展日常工作。而有些农村地区,更是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致使河流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和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如图1所示),最终导致河道阻塞,影响河道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政策执行力不足,流域生态被破坏。一是在山区河流上游,小型水电站偏多,部分小型水电站是在旱季储水发电,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流量、自净能力和生态发展。二是山区的桉树种植等历史遗留问题。桉树以生长速度快著称,其木材用途甚广。但因其生物学特性,桉树一直在林业圈颇受争议。这是由于桉树的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肥力,而大面积高密度的种植会导致土壤保水能力降低,过度使用化肥则会导致土地板结甚至土壤沙化,所以,这些不合理种植的情况都会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已意识到了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其中部分种植不合理的桉树已开始清退了。三是河道砂石乱采滥挖现象。近年来,新农村发展较快,各地的砂石料需求量骤增,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擅自采砂挖石,严重影响了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又因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控源截污”无法控制。基于以上问题,自然资源、林业、水利和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则“内源治理”无从谈起,并且,污染后的治理手段欠缺,则“生态修复”难于长治。综上,造成山区农村河道淤塞和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客观因素;二是人为因素;三是政府因素。

2河道治理的有效措施

山区河道承担着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道工程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一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同时,更与“乡村振兴”的发展密切相关。在针对以上山区农村河流的具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后,我们一直在探索符合山区农村实际河流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2.1加大宣传力度,解决意识问题,形成氛围

山区河道治理工作预防大于治理,从根源上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是重中之重。同时,要充分利用镇级村级等最基层的管理单位,充分提高山区居民的“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生存的家园”的意识。一是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河道功能,增强全民“爱河、护河”意识;二是做好公益广告、标语、宣传栏建设,切实做到有村民的地方就有宣传;三是开展卫生健康和生态环保等综合宣传模式,并倡导科学文明的行为规范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2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山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基础。因此,在规划治理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察上下游、左右岸、整个流域的相互关系,做到整个行政区域甚至是与相邻行政区域“一盘棋”谋划,从而有效推进山区农村的协调发展。同时,山区河道治理还可以结合“河长制”发展生态水利模式,一方面要在流域内确保水土保持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要结合“乡村振兴”的目标,以此来建设美丽河道。

2.3明确责任,规范管理

河道的广泛性、流动性决定了河道治理工作必须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目前,各级政府都实现了“河长制”,成立了河道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明确河长责任,严格执行河长制度,认真履行河长职责,以此形成县、镇、村(居)共同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县、镇、村(居)各级河长要积极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如:水面漂浮物打捞拦污浮筒(如图2所示),有效减少了打捞水葫芦等漂浮物的工作量;还要加强镇、村级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不能只上项目,不顾日常维护;要打通污水管网最后一公里,达到污水“不处理,不入河”的效果。

2.4加强执法力度,形成综合执法效果

在执法工作中,要加强相关立法顶层设计,要让相关部门“有法可依”。因此,对于小型水电站,水务部门要科学布置,合理整治,确保山区河流的生态流量,有效改善河流的自净能力,提升河流的环境容量,要做到“有法必依”;而对于乱采乱挖砂石现象,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做到“执法必严”;对于桉树种植,林业部门要计划统筹安排,合理、分步清退部分桉树,不搞一刀切,要在保障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改善桉树的种植情况;对于农村乱倒乱堆乱排现象,生态环境部门一定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并出台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违法必究”。

3结语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其中,淡水资源就更为重要。因山区森林是集雨区,所以山区河道就是集雨区的通道,就是生态屏障,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流域下游城镇建设的重要保证。对此,我们要加强生态环境意识,转变生态环境理念,标本兼治,有效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为实现“山清水秀,岸绿景美”的生态目标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公谨,孔宁.浅谈农村河湖存在的问题与治理[J].城镇建设,2020(6):11-12.

[2]王成.农村河道现状及综合整治措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8):61-62+65.

河道治理范文篇2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治水,通过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精心实施,逐步改善市区河道水环境。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以市区引水河道线路及其支河为主的疏浚清淤工作。

三、工作安排

月,根据规划要求,完成年河道疏浚清淤计划任务的统计,并上报市政府;成立水环境整治水利指挥部,全面协调指导全市河道疏浚清淤工作;编制全市水环境整治实施意见,指导全市河道疏浚清淤工作。

月,实行月报表及月例会制度,全面掌握各地河道疏浚清淤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河道疏浚清淤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对督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督促各地平衡开展。

月,制订全市河道疏浚清淤检查验收细则,对全市河道疏浚清淤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保质保量完成市政府下达工作任务。

期间做好市政府月进度报表及情况汇报工作,完成年底工作总结,并加强对河道疏浚清淤工作的宣传。

四、实施计划

年河道疏浚清淤计划表(市里任务)

县别计划长度(公里)

经济开发区26.116

椒江区74.41

黄岩区182.09

路桥区70.78

临海市40

温岭市34

玉环县26.39

天台县12

仙居县12

三门县18

合计495.786

年清水河道建设计划表(省厅任务)

县市区河道整治长度(km)

市合计290

椒江区24

黄岩区41

路桥区13

临海市40

温岭市60

玉环县17

天台县35

河道治理范文篇3

关键词:永定河;综合治理;生态复苏;成效;展望

永定河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永定河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差、水污染严重、河道干涸断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部分河段防洪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推动永定河等“六河五湖”生态治理修复要求,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原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实施5年来,通过上下游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成效与启示

5年来,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扎实推进,《总体方案》中规划建设的78个重点项目已开工56个,批复投资185.7亿元,累计安排中央投资42.5亿元。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初步形成,生态功能逐步复苏。

1.主要成效

(1)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流动的河”持续增加完善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打通引黄北干线向永定河生态补水通道,完成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扩机工程,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小红门再生水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永定河流域水网工程体系初步建成,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初步构建,增强了首都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协调京津冀晋四省市及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流域投资公司)共同签订《永定河生态用水保障合作协议》,建立永定河生态用水长效机制。推动当地水、再生水、引黄水和引江水“四水统筹”,强化官厅、册田、友谊、东榆林、响水堡、镇子梁和壶流河水库“七库联调”,5年来累计向永定河生态补水21.5亿m3。2021年永定河实现26年来首次865km河道全线通水,有效保障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生态用水需求,阶段性完成“流动的河”目标。(2)推进流域系统治理,“绿色的河”逐步显现按照“治理、恢复、涵养、提升”原则,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5年来上游地区新增水源涵养林面积6.65万hm2,流域森林覆盖率由20.8%提高到28%,生态安全屏障日渐稳固。上游大同、朔州地区累计压采地下水0.9亿m3,平原地下水水位较2017年初平均回升2.95m,最大回升点达到17.8m,生态补水期间河道10km内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1.45m,山前河段平均回升达到3m以上。Ⅲ类及以上水质河长由34%增加到81.7%,累计调查发现高等植物386种、鱼类49种,官厅水库、桑干河等生态敏感区鸟类达到360余种,湿地鸟类种群数量逐年增加,黑鹳、丹顶鹤等多种珍稀鸟类重现永定河,部级、省级湿地公园达到19个,河湖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初步建成。(3)加强水域空间管控,“清洁的河”效果明显强化流域河湖水域空间统一管理,永定河干流、支流和重要水库分级分段设置省、市、县、乡镇四级河长456名,村级河湖长1200余名,实现了河湖水域河长全覆盖。为切实管护好“盛水的盆”,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和“清四乱”专项行动,推动河湖面貌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基本实现“四乱”全线清零,清除河道内各类垃圾400多万m3。2020—2021年连续两年组织京津冀晋四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投资公司联合开展“关爱河流保护永定河”活动周,沿线共有1000余人、10余个环保公益组织参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爱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4)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安全的河”稳步推进《总体方案》从流域整体着眼,进一步优化防洪工程布局,按照永定河下游100年一遇、桑干河10年一遇(重点河段按20年一遇)、洋河20年一遇防洪标准,开展了永定河及桑干河、洋河防洪薄弱环节治理,新建及加高加固堤防279km,险工险段治理12.8km,干流堤防达标率由78%提高到85%,永定河及重要支流防洪工程体系逐步完善,防洪安全隐患逐步排除;按50年一遇蓄洪标准,新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滞洪一期工程,可滞洪量约330万m3,有效保障了流域大中城市、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及新机场临空经济区防洪排涝安全。(5)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永定河建设《总体方案》遵循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思路和框架,坚持数字赋能,围绕流域水资源调度、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管理需要,以“监督、监控、评价、评估、调度、预警”为核心功能,基本建成服务于永定河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搭建基于三维仿真技术的数字永定河平台,基于在线模型的生态水量调度辅助决策和精细管理,初步构建生态水量调度“四预”功能,提升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协同管理能力,为数字孪生永定河及智慧永定河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6)坚持流域治理两手发力,流域治理一体化新模式形成共识按照“区域协同、互惠共赢、科学运营、稳步推进”原则,永定河沿线京津冀晋四省市人民政府通过协商,引入战略投资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流域投资公司,探索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的新模式。通过不断强化流域公司纽带作用,逐步探索政府市场“两手发力”规律,形成流域上下游联动、政府市场联手和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流域综合治理的“永定河样本”。

2.经验启示

总结5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经验启示:一是思想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新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突破。二是高位推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及京津冀晋等省市成立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部省协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形成顶层决策合力。水利部高位推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行动,为永定河全线通水提供了根本保障。三是协同治理。充分发挥流域机构作用,统筹推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协同治理、统一治理。海委会同京津冀晋四省市及流域投资公司共同签订了《永定河生态用水保障合作协议》,建立永定河生态用水长效机制,推动永定河生态水量统一调度,充分保障了河湖生态水量。四是机制创新。创新成立流域投资公司,引入市场参与模式,推动政府市场联动和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探索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新模式,促进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为永定河生态修复注入强大动力。

二、流域存在的问题

永定河流域水资源禀赋差、自然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修复过程较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也带来了极大挑战。(1)农业节水政策未全面落实永定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比高达61%。“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尚未得到全面落实,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农业用水管理粗放,超定额用水、无序取水及违规取水现象仍然存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未能普遍建立,农业水价远低于供水成本,水费收入难以满足供水工程运行维护需要,影响农业节水工程良性运行。(2)防洪排涝薄弱环节未根除永定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防洪标准基本达到100年一遇,但平原河段治理工程尚未完全实施,部分河段堤防超高不足,险工险段尚未全面治理,主槽淤积、河道采砂遗留问题影响行洪安全。(3)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待提升永定河上游地区仍有1.3万hm2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42.7m3/hm2,与全国平均89.8m3/hm2有较大差距,幼龄林占比高,生态效益相对较低,水源涵养功能尚未得到稳定发挥。永定河平原河段周边地下水亏空尚未得到完全弥补,河道生态水面不能得到有效维持,河滩地植被仍需进一步恢复,生态水量保障工程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仍需完善。(4)流域协同治理机制需完善生态水量调度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生态补水费用分摊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节约用水、资金筹措、工程管护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运维模式与现行政府采购政策无法衔接,运维资金与政府财政预算接口不畅。上下游之间横向水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未建立。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河道治理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景市、乐平市河道采砂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以维护河道行洪安全和航道畅通为长期目标,以规范河道采砂秩序,清除行洪障碍为主要任务,充分认识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具体任务

(一)规范采区作业秩序,采区内严格按照核定船只挂牌作业。

(二)加强对村河段10只疏浚船的监控管理力度,确保其在规定的区域有序作业。

(三)对个别非法作业船只进行打击。重点是村河段及乐平大桥上下500米内。

三、组织领导

为使这次整治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我镇将联合市水务局、水上派出所、派出所等单位进行整治,并成立镇河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综治办全体成员及镇相关人员、市采砂办工作人员、村委会全体成员

四、整治时间及工作安排

本次整治时间从10月16日至10月底。

工作安排:1、10月16日召开采区负责人,村村委会负责人及相关船主工作会,并对相关船只下发整改、停船通知书。

2、自10月17日起利用一星期左右时间对违规船只进行整改,整改期间,镇综治办、市采砂办派员进行监控、指导。

3、10月25日左右利用3—5天时间对非法淘金船,整改不到位的船只组织人员进行打击。

五、工作要求

为达到整治效果,营造良好的清理整治工作环境,所有参与整治工作人员必须要严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到严明、公正、文明办事。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将根据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河道治理范文篇5

一、充分认识加强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是我市深入推进“西进、北延、中部提升”战略,拉开“一河两城”城市发展框架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市城建史上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数额最多、带动能力最强的重点项目,对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省会东部新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规划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步建设、规范管理”的方针,按照“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规划,严格管理,合理开发,注重实效,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按规划要求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明确规划控制范围,严格审批程序

(一)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控制范围:南起植物园,北至水库,西至煤矿铁路线,东至路,总长约15公里,控制面积约47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约17.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4820亩,河道面积约8655亩)。

(二)在项目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河三十里景观风貌带规划》要求,经市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主管部门审查,市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并依法办理各项审批手续。

(三)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审批程序,未经规划许可,不得擅自与投资商签订土地使用合同,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取代规划选址程序。

(四)规划范围内建设项目实行逐级报审制度,市发改委、住建委、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要依据规划要求,按照职责分工严格做好项目审查,从严控制建设项目。

(五)项目规划范围内的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等规划指标,不经市政府批准调整,一律不得更改。对确需变更的指标,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要按法定程序组织论证,就调整的必要性提出专题报告,并依法进行公示,重新报市政府批准。

三、加强规划管理,坚决杜绝违法乱建

(一)项目规划范围内严禁新批、新建工业等违反规划用地性质的项目。现有工厂、仓储、住宅等项目不得扩建、改建,具备条件后逐步实施搬迁。

(二)项目规划范围内严禁一切破坏水体、湿地、苗木等自然风貌的活动,违者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凡在项目规划范围内的社区、村委会、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和宅基地房屋及附着物现状,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一律不再新批宅基地和补办规划建设手续。

(四)凡不按规划要求擅自开工建设、乱搭乱建的,一律按违法建设实施拆除;对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骗取建设手续的,坚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四、明确职责分工,严格责任追究

(一)落实属地责任。各街道办事处、明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辖区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情况负总责。要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宣传解释,使群众充分了解相关政策规定,及时预防和查处违法乱建行为。组织规划范围内村庄根据社区规划建设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迁建。

河道治理范文篇6

1.1治理线的布设

中水河道的治理线,主导着河道河势的大致格局,由此中水河道整治的布设是河道治理规划的主要任务。治理线的布设即确定治理线的平面线型、位置、平面尺度。

1.2河道横断面的设计

我们通常根据经验在河道上游和下游选取所谓的模范河段,即所选河段水深沿程变化很小、河岸略呈弯曲、深槽长、浅滩短,过渡段沙埂方向与水流垂直,并且枯水期无分汊现象;河道水主流稳定,流态平顺,流速适中,洪、枯水流向交角较小。然后计算出该河段在设计流量下的断面河相关系,并以此为据来确定规设计划河段的断面尺寸和形状。中水河道的断面尺寸是由河床的地质条件和来沙来水条件来决定的。

2、若干河道治理措施

在天然河道中,各类型的河段具有不同的形态和演变特性,治理措施也不尽相同。本文就4种常见河道治理措施展开分析研究。

2.1蜿蜒型河道治理

在冲积平原河道中,蜿蜒型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河型。蜿蜒型中平顺河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河段,崩岸强度小且位置固定,但实际中大部分蜿蜒型河段形态是蜿蜒曲折的,在输沙不平衡和弯道环流双重作用的影响下,会出现弯道凹岸崩退冲刷,凸岸发生淤长,蜿蜒曲折的程度加剧,在平面上发生位移等现象,待发展至一定程度便会发生自然裁弯,危及农田、村镇的安全,若弯道泄水受阻,还会增加洪水灾害发生几率。因此对蜿蜒型河道整治是极其重要的。根据多年经验蜿蜒型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有两大类:

①裁弯曲直,改变现状,使其向有利方向发展;

②稳定现状,禁止其向不利方向发展。措施一是采用人工裁弯工程改变有适度弯曲的连续河湾,将其河势稳定下来,将迂回曲折河道进行人工改变。人工裁弯工程分为内裁和外裁两种。内裁一般是通过狭颈最窄出,线路短可节省土方量。外裁的引河进出口与上下游弯道难以达到平顺衔接的要求,而且线路长,采用较少。措施二是当河湾发展至适度弯曲的河段时,对弯道凹岸及时加以保护,也就是实施护岸工程,以防止弯道继续恶化。只要弯道的凹岸稳定了,过渡段就可随之稳定。为将上述两种治理措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河道中,还需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增长河道整治经验,将措施一、二逐步完善。

2.2游荡型河道治理

该类型河道具有河道纵向浅、横向宽的特点,构成河床的物质相比其它类型河道松散,当洪水发生时,其水位陡涨陡落,洲滩密布,泥沙淤积较为严重,汊道较多,主流摆动幅度大且频繁。整治泥沙是治理游荡型河段的主要任务。本着综合治理、兼顾标本的彻底治理游荡型河段,可采取“下排上拦,两岸分滞”控制洪水,“调、放、挖、拦、排”处理和利用泥沙。“调”即利用中游的水库,排细沙,拦粗沙,由于水沙异源,据此来调水调沙通过增大下游的输沙能力,来达到减少河床泥沙淤积的目的。“放”、“挖”即是通过挖河和放淤措施,在下游处理一部分泥沙,“下排”即根据河道防治工程和河道治理的现状,利用现行河道尽可能多地将进入下游的洪水和泥沙输送入海。

2.3分叉型河道治理

针对分汊型河段的治理措施有:汊道的堵塞、改善、固定。措施具体表现在上游的节点处、汊道的入口处和江心洲首尾修建治理建设工程。稳定汊道和节点控导,通常将平顺护岸作为其治理工程。江心洲首尾部位的工程措施通常是在上游修建鱼嘴,在下游修建分水堤。鱼嘴其前端窄矮、浸入水下,顶部沿流程逐渐扩宽增高,与江心洲首部平顺衔接;分水堤的外形与鱼嘴恰好相反,其平面上的宽度沿流程逐渐收缩。在采取治理措施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先分析汊道的分沙分流现状和分沙分流的演变规律,然后视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对应工程实施方案。可在上游节点处修建控导工程,这样可以控制来沙来水条件,为此来改善上游河段的现状;为了改变两汊道的分沙分流比,可以在汊道的入口处修建导流坝或者顺坝;通过在洲尾修建导流顺坝来达到改善江心洲尾部水流态的目的。堵塞汊道主要有修建顺坝、丁坝和锁坝等措施。用顺坝、丁坝堵塞汊道,一般情况下会比锁坝的效果为好。

2.4顺直型河道治理

在顺直河道中,河道边界顺直,滩地及主槽的水流均具有一定的行洪能力。顺直型河道中的不稳定状态河道,不利于引水、航运、港埠、防洪,顺直型河道的治理措施为首先将边滩稳定下来,使其达到稳定整个河段的目的。稳定边滩的工程措施,有淹没式丁坝群,一般为上挑式,坝顶高程在枯水位以下,坝档可以落淤,促使边滩的淤长。在多沙河流上,也可采用编篱杩槎等简易措施,防冲促淤。当边滩个数较多时,施工程序应从最上游的边滩开始,然后视下游各边滩的变化情况逐步进行治理。工程完成后,河道断面得到了相应的调整,整个河段逐步稳定下来。对于顺直型中小河道来讲,发生超设计标准洪水是正常事,河道不建橡胶坝工程,这样河道会靠“自动调节作用”使洪水顺利通过的概率是很高的;而修建橡胶坝工程的河道失去了“自动调节作用”,则通过超设计标准洪水的概率大大降低,这是值得引起河道治理相关工作者重视的地方。建议措施为,第一种措施是橡胶坝地板采用中间低,两边高呈凹字的形式,人为地形成“主槽”和“边滩”,这样可以使洪水通过橡胶坝时主流线居中,既能增加泄洪能力,又能减缓洪水对两岸的冲刷;第二种措施是加强橡胶坝的上下游一定范围内两岸的防护措施和提高设计标准,这样提高安全保证率的同时,也会增加投入成本。

3、总结

河道治理范文篇7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水生动物、微生物、原生动物,并且这些生物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水中的生物对水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降解作用。水生态修复技术就是利用水中各种生物的特性,在水体中进行有计划地培养水生生物从而减少水体污染,保证水质的一种水生态治理技术。这种技术的成本较低而且治理的效果比较好,对于河道污染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作用。

1河道治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河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污染问题,被严重污染的河道数量很多,不仅危害了自然环境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开始逐渐恶化。河道的污染对周围的环境以及生态体系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河道周围的生态结构已经消失,在枯水期时很多河道变得干涸,在雨季时又会出现洪涝灾害。这些问题与环境污染息息相关,所以相关的部门和环境保护治理机构一定要重视河道的治理工作,利用好水生态修复技术,使河道恢复自身原有的调节作用。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类型

2.1生物修复技术

要想让河道的水生态恢复到更佳的状态,就需要使河道的环境恢复生物的多样化,使水体周围的环境重新焕发活力。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培养水生动物,另一种是培养水中的微生物菌群。很多河道的周围会有农业生产活动,大量的农药、化肥会逐渐进入河道的水体中,使水质的含氧量异常增高,促进了水生植物的过量生长。为了防止这种问题,可以在水体中投入一些如草鱼、鲫鱼等适应性比较强的草食水生动物,保证水中生态环境的平衡。另外,也可以培养一些微生物菌群来分解水中的污染物,使用这种技术时,需要对水体进行人工增氧,使菌群具有良好的分解能力。在使用微生物菌群的相关技术时要注意结合水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菌种。

2.2河岸生态修复技术

河岸生态修复是通过修复河流两岸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植草护坡等方式,保证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往河道的岸坡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水利工程,而现在岸坡又多了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例如,在一些湍流较急的河岸可以种植一些抓地能力强的低矮植物,这样可以对水土形成有效的保护。这种方式使得工程系统更加环保,适合当地的河岸地形结构,保证生态、经济的双效益。另外,可以在护坡工程中配置合适的乔木、灌木、草地等植物,特别是结合当地生物栖息特点进行河岸修复,尽量构建与原生生物生态环境类似的河岸环境,为这些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在岸坡上布置良好的绿化系统还可以改善河道周围的土质,树木的落叶在腐烂以后形成的腐殖质为水生动物提供了营养物质,使整个河流和河岸形成一个共生和谐的统一整体,最终全面修复水生态系统。

2.3物理修复技术

由于生物修复技术发挥作用比较缓慢,河岸生物修复技术的实施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使用物理修复技术来改善现状。比如某些河流周边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导致了河流内的泥沙量大,在非降雨的季节,水中的生物存活艰难,这时就可以采用物理修复。先把周围的河岸进行加固,防止更多的泥沙流向河道,然后进行全面的清淤作业,给水中的生物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后再采用其他的措施来整治河道,提高河道整治的效果。

2.4人工浮岛技术

运用先进的技术在河道中投放人工浮岛是进行河岸修复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这种人工浮岛上会培养植物以及微生物,使其进入河道后能够发挥生物治理功能,对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从而净化河流水质。人工浮岛的投放、维修以及操作都比较简单,有很强的机动性,不仅能够发挥治理河道的作用,还可以形成一种新鲜的植物景观,为河道增添美感。

2.5人工湿地技术

建立人工湿地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技术,涵盖了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专业领域,利用这些学科的相互作用实现对水生态的治理。这项综合性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对河道坡度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人工湿地系统能够使河水自身的净化能力得到提高,对周边的气候、大气、环境等都有着一定的调节能力,而且其通过一定的设计之后,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各种动物带来了更好的栖息环境,整个形成的周期要明显快于自然生态的形成周期,对于现代的河道治理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3利用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河道治理

3.1植物种类的选择

不同的河流被污染、破坏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治理的过程中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污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修复技术,并规划好河道生态的治理修复方案。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植物种类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治理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地理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合种植、性能良好的植物类型,保证植物能在种植地良好生长。比如在降水量较少的北方地区要选择一些能够适应干旱、寒冷气候的植物种类,在降水量较多的南方地区优先选择耐涝的品种,还要选择一些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能力的植物种类。此外,还要考虑植物的多样性,既要有高大的乔木,又要有低矮的灌木、草植,使这些植物之间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关系,使整个生态系统更加完善。通过优选植物的种类,来保证河道的生态系统能够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净化能力。

3.2保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河流的生态系统是极为复杂的、长期演变而成的一种生物多样性结果,一旦遭到了污染和破坏,恢复起来极为困难,而且需要的时间非常的长。因此在进行河道治理时一定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制定长期的规划和政策,在日常工作中坚定河道治理的决心,放平河道治理的心态,一步步稳扎稳打落实相关的河道治理措施。在对河道进行修复之前,需要对原有的河流形态以及生物群落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并形成科学性、可行性的报告,明确相关的工作重点,尊重生态系统的形成规律,运用适当的修复技术,推动河道生态的恢复。河道治理的相关人员要充分利用河道中的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保证它们的成长与共生,使各个生物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3.3注重动植物均衡发展

仅仅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就想将被污染的河道恢复到被破坏前的生态水平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要充分注重各种科学技术的综合利用。在被污染和破坏的地区应及时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加快对河道的整治工作,以免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危害。在河流周边进行布局规划,合理规划建筑和植物的配置,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城市、乡村提供更为美观的观赏环境。注重食物链关系,改善周边的环境,利用植物为周围的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保证各种动植物能够均衡发展,从而促进水生态的改善。

4结束语

河道治理范文篇8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为了全面提升河道治理水平,增强河道防护功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周边的河道景观、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和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处理好施工管理与生态管理的平衡,在保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效能的同时最大化维护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能够起到能蓄能排的双重功效,既能够在洪水灾害时发挥蓄水功能,又能够在干旱时进行灌溉,所以通过全面改善河道现状,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有利于实现工程水利向环境水利的转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防止水土流失、防洪排涝的功效。同时开展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加强河道周边河道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进一步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吸引更多的商家来这里投资开发利用,提升经济效益。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国家加大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力度,但是在具体施工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①河道防洪排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河道淤积现象没有有效缓解。随着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加上自然灾害等影响,对河道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当前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能力受限,河道两侧没有增加护岸,防洪能力远远不能达到设计标准,加上常年运行,受到大风等灾害影响,使河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坍塌等破坏。另外由于河道护岸建设力度不够,河道绿化能力不足,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长期超负荷运行,造成河道淤泥淤积较多,淤积速度越来越快,对河道整体防洪排涝功能发挥产生严重制约和影响;②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施工不科学。当前对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多地关注河道防洪能力建设,对河道固有的形态进行改变,加上受到水船交通运输压力影响,开发建设力度加大,使河道水面不断侵占,河道天然形态遭到破坏,不利于整体治理维护功能的发挥;③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影响造成河流严重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加上周边居民河道保护意识较弱,各类工业生活垃圾、废水污水等排入河道,使河道水体恶化严重,破坏了河道固有的生态平衡,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旧的环境没有改善,新的环境污染又袭来,造成河道水质、自然环境等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不可修复;④河道治理出现多头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河道综合治理涉及到很多的部门,所以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规定和要求,所以对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划分不清,存在职责漏洞,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责任推脱扯皮等情况,影响了河道治理效率。加上当前对于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污水排放等情况,对河道环境造成了破坏,但是相应的监督处罚机制不完善,很多事情无人管、不想管。这些责任不清、划分不明、处罚监督不到位、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大大制约了河道管理工作效率,导致很多河道污染和破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加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管理的具体对策

(1)制定河道治理战略发展规划,提升设计审查管理水平。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所以要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在进行施工前要对工程项目对环境等破坏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在保证施工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对原有的河流、沟渠等尽可能降低冲击力和破坏力。在具体设计和审查时要对历史水系尽可能地保护,通过有效的改道等方式加强河道管理质量,提升城市防洪排涝水平,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2)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提高河道建设和治理力度。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政府高度重视并逐渐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河道治理力度,但是当前河道治理经费还不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所以要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尽可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来进行河道治理,为河道整治长期稳定开展奠定资金支持。(3)明确责任分工,提高河道治理维护水平。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很多部门参与,所以要加强组织管理,建立专门的河道治理小组,配足配齐人员队伍,明确参与部门和具体责任,对于职责交叉等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明确具体负责人和负责部门,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避免出现职责混乱出现多头管、无人管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严格追究责任。同时要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加强人员素质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从而确保河道治理工作科学稳步推进。(4)探索生态水利技术,提高河道生态保护能力。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本着边建设边修复的原则,在工程施工的同时加强周边生态环境再造,引入新技术探讨生态修复和治理河流污染措施,改善水体环境,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生态保护能力。

5生态水利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当前随着河道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河道整体功能和河道景观都有了显著提升,生态水利理念逐渐应用于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主要是在保证河道整体功能发挥的基础上,通过对河道风貌、周边环境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打造河道整体风貌与周边环境统一协调发展的体系。生态水利河道治理主要以自然修复为主要思想,在遵循生态系统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有效调配现有资源、环境,增加植被,保护河道护岸,科学利用水资源,从而充分发挥河道治理功效,加强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全面保护周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将生态水利理念落实到具体河道治理建设中,一方面就要是通过生态法,利用生物链的功能,增加水生物,吸收水污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生存,并通过养殖绿色睡莲等职务,将水中和泥土中的污染物全面吸收,在实现动植物生长的同时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增加绿色植被,并通过与护岸建设相协调,实现自然景观和护岸建设的相协调,体现人文、水利、景观、河道的有机协调和搭配,营造人与自然共生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总之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要采用现代化施工技术和管理体系,树立生态水利建设理念,从而在施工和管理维护中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生态环境与水利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徐彦斌.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204.

[2]何刚文.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主要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226.

[3]王军.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8):192-193.

[4]吴俊和.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03):75-76.

河道治理范文篇9

关键词:生态水利设计;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应用措施

1当前城市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1.1重水利功能,轻生态功能。传统河道设计上,都是以防洪为基础进行河道整治和景观建设,河道在改造建设中多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虽然满足了防洪要求,但是抑制了植物生长,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生物链的破坏[1]。另外,城市建设中为了更多的土地使用,往往抢占使用河道周边土地,导致河道周边生物生存空间更加狭小,使河道河流难以长期健康发展。1.2重河道内部治理,轻内外联系。从河道内部着眼,它是完整的一个生态系统,具有非常丰富的生物群,各种生物会形成特有的食物链去促进生态平衡。从河道外部关系上看,通过雨水径流以及物种迁移等各种外界自然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河道与陆地间各种生态系统会进行能量和物质间的交换。传统河道治理中,大部分只针对河道内部进行治理建设,比如河水拦蓄等,没有从河道与外部环境间的内外关系设计建设。1.3重建设,轻修复。很多水利部门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把主要目标集中在其水利功能上的改善。水利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上有较为专业的优势,但是其在水体修复、水净化以及植物环境影响等方面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因部分民众环保意识低等因素,很多废水污水大量排放,加上农业用地产生的污染,因修复工程以及相关河道环保措施不及时跟上,会导致河道内的污染物逐渐变多,河道内部有害物质日渐增强,水质低下,给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影响。

2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2.1修复城市河道生态功能。1)修复河岸植被,在河道周边尽可能栽种能恢复重建和强化河岸生态系统的植物,在植被的选择上应以适宜生长并多种类别,起到缓冲带功能,发挥出护坡效果[2]。2)修复河道形态,让河道内有多样性水流,保证水流中生物的多样性。3)修复河床断面,也就是改造硬化的河床,让河床通过改造恢复多孔质化,并给多种水流生物提供有利生息环境。同时在对河床进行修复时,要以打造生态河岸为目的,去改造河道护岸,及时制止侵占河道行为,在护岸材料使用上,尽量使用草皮或者其他植被做覆盖物。根据不同的河流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有的河流河床上使用的是硬质的材料,相关人员可以进行拆除,恢复河床原本的泥沙状态;有的河岸可以使用复试断面,利用乔木或者爬藤等植物的种植,使河道绿化能更好的向综合型发展。2.2加强对污染源处理工作的重视。加强对各种污染源的控制,让截污纳管工作落到实处。相关部门要对河道治理中提高对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对沿岸自排的河道,进行污水截留处理,并把此项工作与市政污水管理相结合,把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达到排放标准[3]。在河道污水处理管理中没有实行统一管理的地区,要加强污水截留的管理工作,建设污水处理中心,把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从根本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2.3对城市河道护岸使用生态设计。城市河道护岸有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两种,人工建设生态护岸主要使用在城市河道,帮助解决河道护坡坍塌问题,打造河道景观。自然生态护岸就是利用植物种植去巩固河道周边水土流失,帮助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这种生态护岸一般用于比较宽的河道当中,在河道治理设计时要以草皮护坡为主。一些河岸比较窄并且水流比较大的河道,在设计上要以人工生态护岸为主,要使用自然,比较有通透性的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流的冲刷,让河道内外有效渗透互补,使周边植物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4]。

3总结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已经成为当下各种建设发展的风向标,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要合理利用科学治理手段,以环保为基础,对城市河道天然自然优势进行合理利用,并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让河道生态自然的功能更好发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OL].河南建材,2018(6):402-403[2019-01-07].https://doi.org/10.16053/j.cnki.hnjc.

[2]陈晓燕.标准化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7(18):68-69.

[3]邱峰.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5):237.

河道治理范文篇10

生态河道建设时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加强水利基础性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洪、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系统,从治理中小河道开始着手,完善工业污水处理的配套设施,大力开展污水处理和河道生态整治工作,构建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加强生态河道的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当前需要,也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化水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造成河道污染,进而导致水质下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地表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另外,农业生产中,由于生产结构和水利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造成水体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这些都是水利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形成了严重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探讨河道的生态治理以及生态保护问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加强人们的生态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进步奠定基础。对加强生态河道治理,要不断创新技术思路,加强创新技术的设计,针对治理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和技术瓶颈,采取应对性措施来逐步实现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切实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保障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2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

2.1土方开采

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堤体填筑工程是其中的一项重大任务。首先要开采土方,工程监理人按照招标书上的要求,确定填筑土料的料场,不同填筑部位的填土料均要符合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要求。对土料场地中土的储量以及质量都要进行反复核实,可以采用现场取样法对土料的含水量、压缩系数、天然容量等物理特性进行检验。依据料场的地形以及土料的性质,采取平面开挖或者立体开挖的方式。这样,可以为开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应考虑,选择运输条件较好的场地,在开采土方之前,还要对土地表层的杂物进行彻底清理,监理人要做好管理和指挥工作。用PC—450型挖掘机开采土料,开采厚度确定在4.5m,然后用装载机将土料装运到堤体填筑的施工现场。

2.2土方填筑

在进行填筑施工前,需在堤体上铺设一层厚度为50cm的细石料层,每一层土石的填筑都要严格按照确定的参数来实施,在进行下一层的填筑前一定要将上一土层表面的残留物进行清理并压实土层,以保证层与层之间的紧密结合。堤体或堤壳的填筑采取大面积铺筑方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接缝的产生。在与穿堤建筑物相连接的部位,要填上高塑黏土,把建筑物的接触面清理干净,保证良好的结合性能。然后对建筑物旁边的填土进行人工夯实,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用小型的打夯机。在这一填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维护建筑物的完整性,尽量不对其产生破坏,这也是生态河道治理中的重要要求。在填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质量控制。对土料的含水量以及斜坡结合等情况必须进行实时检测,保证每一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施工,监理师要加强监管和控制力度。对土层杂物的清里以及压实土层的工作一定要做好,整坡压实和削坡处理都应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振动碾压实机械进行压实作业,与防洪墙的轴线保持平行作业,边角部位采用连环套打夯法。

2.3河道地形监测

采用HBCORS和GPS架设基准站检测高程控制的精度,来进行河道地形的监测。使用CORS对河道带状地形进行测量,可以提高河道地形测量的精确度,扩大了测量范围,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CORS系统操作起来十分便捷,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采用HBCORS技术进行处理由于信号传输而导致的误差时,且对修正模型也十分简单。

2.4河道疏浚技术

工程疏浚技术在评估排涝防洪能力、土地利用方面河道的槽蓄容量和水面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挖深海湾或河流的浅段从而使航道排洪或通航能力提高,这就是疏浚工程的重要目的。目前有很多河道疏浚方法,包括爆破疏浚、依靠水利疏浚、干河疏浚、水下疏浚等手段。疏浚技术技术包括生态疏浚技术、环保疏浚技术和工程疏浚技术等,其中工程疏浚技术在技术的采用率和成熟度方面具首位,近几年逐步进入采用阶段的是环保疏浚技术,局部实施的新技术是生态疏浚技术。要确定河道淤积量,衡量河道的水土流失和过水能力的状况。小于设计断面70%的河道深度被定为淤积河道,河道的淤积量必须在疏浚前进行计算。由于人为因素或河道自然沉积的影响,使河道槽蓄减小或出现河床淤积。另外,可以对疏竣的淤泥进行综合利用,利用淤泥直接制砖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堆放侵占土地的现象会减少,而且砖瓦厂对农田的破坏和土源紧张的问题得以缓解,河泥在河道疏浚中被稀释和过滤,接着直接用泥浆泵往田里输送,实现肥沃田土,这样疏浚的成本就降低了,大量弃土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土壤的质地又能得到有效改善。

2.5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以及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主体工程建设进度以及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情况。目前,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主要是施工道路、整治工程以及高岸取土场。采用实地调查监测、现场巡查监测和定位监测这三种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

2.6管道铺设

在铺设管道时,要依据河道整治整体设计图和先关的水文资料。铺设河道排污管道,应严格遵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来施工,污水管道一般选择聚乙烯排水管,加设PE排水管道基础设施。在埋设河底管线时,五级以上航道,在规划河底标高2m以下处埋设河底管线,六级以下航道,河底管线埋设位置在河底标高1m以下位置。

3加强技术质量控制

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技术质量控制。在建设与通航有关跨河或者水工隧洞施工中,要符合防洪标准,满足岸线规划的要求。监理师要切实对工程施工负责到位,做好指挥和检测工作,水利部门要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按照要求相关工作必须经过水利部门批准,方可执行。施工前,应当通知航道管理部门参与监督,工程结束后,应当通知航道管理部门验收。在施工过程中,搭建的一些临时设施要及时拆除,若对通航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需及时修缮。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