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制作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4 21:09:13

广告制作论文

广告制作论文篇1

关于Flash

Flash是美国的MACROMEDIA公司于1999年6月推出的优秀网页动画设计软件。它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用它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质的网页动态效果。

Flash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5年的时间,起初只是一些爱好者出于个人兴趣制作的Flash作品,传到网上以供网民浏览,因为更多的人喜好这种表现形式,以及商家对网络发展态势的看好,早期的那些创作者开始承接商业广告。自此,Flash广告的制作逐渐兴盛。

Flash广告的优势

为何Flash广告会吸引这么多人的注意力,笔者认为是主要在于以下几个特点:

1.体积小但效果好。Flash广告采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保证了图形的质量和观看速度。通过使用关键帧和图符使得所生成的动画(.swf)文件非常小,因此适合在网站中插入。

2.跨媒体性强,但制作、改动成本低廉。Flash广告除了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还可以在电视、楼宇广告、手机等载体上进行、传播。目前完整的Flash广告多以500元(不少于10秒情节,动画整体风格及脚本设计Flas效果)起价。而且改动起来也比传统电视广告方便很多、也便宜很多。

3.视觉冲击力比其他的广告形式要强。同一个产品的广告,如果采用Flash形式会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例如佳洁士牙膏的广告多源自于生活场景,而高露洁的广告则多了“海狸先生”这个动画人物,让受众觉得更为有趣。取名叫打印一网通的Flas广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办公室常出现的打印纠纷,制造出一个幽默搞笑、动感十足的卡通打印机,它会委屈,会抗议,将广告做得很可爱,也很人性化。

4.Flash的广告形式具有亲和力和交互性优势。这是与网络的开放性结合在一起的,使其可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让欣赏者的动作成为动画的一部分,通过点击、选择等动作决定动画的运行过程和结果,使广告的传达更加人性化,更有趣味,比起传统的广告和公关宣传,通过Flash进行产品宣传有着信息传递效率高、受众接受度高、宣传效果好的显著优势。

目前Flash广告存在的问题

虽然Flash这种广告形式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目前Flash广告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是人才、经验不足。相对传统广告的庞大的从业人员,Flash广告的制作人员很少,且是自发加入到这个行列,这就使Flash广告先天就营养不良。许多闪客并不具备扎实的美工基础,没有严格的商业操作流程,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意义上的制作群体并没有形成;

第二,虽然我国现在有近亿万网民,但是其年龄结构偏小,关注的多是时尚产品,因此其他产品广告存在可能达不到目标群体的障碍,这就导致潜在的广告客户对于这种表现形式的认可度较低,因此在现阶段制约着Flash广告的发展;

第三,广告创意及产品诉求相对单一。多属于简单直观的表达方式,画面比较粗糙,不讲究画面的精美,看重的是在作品中突出品牌,对于产品的深层次特征挖掘不够,在展示产品特色方面做得没有传统的电视广告好;

第四,Flash广告目前属于单打独斗,真正意义上属于团队制作的成品并不多,这点和Flash发展现状差不多,多是游兵散将,并没有形成庞大的阵势。

关于Flash广告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广告理论多普遍适用于Flash广告,例如广告表现方式、AIDMA法则、广告定位理论等,都对Flash的创意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确定商品或者服务的表现方式。人们通常把广告的表现方式分成三类:商品信息型、生活信息型、附加价值型。[1]所以在进行创意工作之前,应根据产品特征选择适合的表现方式。对于新产品则要侧重于表现其特色,如IBM的本土Flash广告,就采用《西游记》中的人物来表现其产品特色,展示产品给客户带来的各种便利。

2.确定产品定位和目标受众。目前的Flash广告客户多是一些电脑产品、数码产品的商家,因此,广告创意要新颖,不能落入俗套。在海飞丝众多的Flash广告中,有一则的创意是这样的:女主人公因为有头皮屑,男主人公就另结新欢,但是用了海飞丝洗发水之后,老公又回到她的身边,自认为这个创意太夸张,而且情节冗长,加之一个满是头皮屑的近景,让人有厌恶之感。而老蒋创作的海飞丝广告就好很多,一个可爱的绿色青蛙在荷叶上睡觉,危险临近,一头鳄鱼向它游过来,机灵的青蛙将洗发水塞进了鳄鱼的嘴巴,最终的结果是洗发水的清凉薄荷把鳄鱼冻住了,因此青蛙脱离险境。综合来看,这则广告时间并不长,但是画面精美,蓝、绿为主的色调契合了清凉薄荷的特质,而且广告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青蛙,改变了传统电视广告中单纯靠“美女”说教的模式,这一Flash广告情节紧凑有起伏,又抓住了产品的特点——清凉,广告效果甚是不错。

3.建立产品“形象代言人”。笔者认为,针对某一品牌的产品,可以设计出一个固定的、受大家欢迎的动画人物,来做该品牌的“代言人”。例如台湾春水堂的《阿贵》系列,其形象和故事很多时候用于公益广告的创作,使得事半功倍,因为得益于之前的知名度,其广告宣传效果会更好。清华紫光有一则Flash广告的主人公就是小蚂蚁,其实完全可以将之拓展开来,让小蚂蚁代言紫光的笔记本。

4.从创意的角度来说,Flash广告的思路更为奇特和夸张,但是同样的遵循传统广告的制作思路和制作要点。这就需要创意、美术、软件制作高手等等的相互配合,注重成品的情节性、趣味性、交互性的统一。但是我们要铭记的是,Flash广告创意和传统的广告创意不同,它允许夸张和奇思妙想,制作手法上也更为多样,除了电视广告的拍摄手法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利用相关软件和手动绘画功能制作出不落窠臼的作品。

5.注重跨媒体传播。创作者在和客户合作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局限于“我在做网络广告”的思维,因为,Flash广告除了在网络上以外,还可以在传统电视、楼宇电视、手机等载体上、所以要有制作精品的信念,这样才能使Flash广告的前景更为广阔,才能为更多的商家和目标受众所青睐。

总体而言,Flash广告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虽然目前来说力量还是有些弱小,但是随着相关培训机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设立,人才的培养和整合,会诞生出更多的精品;另一方面,更多的广告客户和广告公司会越来越注重Flash作品的开发与制作,例如日本的电通公司、千龙研究院的动漫小组、以及一些优秀闪客成立的工作室,这些力量的介入会使得Flash这种广告形式运用得更加普遍;最后,移动电视、楼宇广告、电视广告等媒介形式也为Flash广告的展示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Flash广告的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FLASH业界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FLASH简介

Flash的前身是FutureSplash,是早期网上流行的矢量动画插件。后来由于Macromedia公司收购了FutureSplash以后便将其改名为Flash2。它是针对矢量图形编辑和动画创作的专业软件,目前,它已经升级到FlashMX版本,功能十分强大。正是因为它采用了矢量图形编辑制作,使得Flash输出的电影动画(*.swf)具有文件小、效果好、图像细腻、对网络带宽要求低以及可无损放大等诸多优点,从而,深受广大电脑动画设计者和网页设计者的喜爱。可以说,Flash已经渐渐成为交互式矢量的标准,未来网页的一大主流。

二、FLASH设计业界的形成

1997年FALSH开始出现在中国,FLASH是一个技术门槛比较低,开发成本也相对比较低的优秀软件。

它让不少业余爱好者很快能够加入到创作者的行列中来。最初的FALSH动画制作,大部分人的作品"不堪卒睹",完全处于一种自娱自乐的状态中。但是因为其中有不少人曾经擅长图像、动画等的制作,他们慢慢的成长为优秀的FALSH的创作者。逐渐的一些比较优秀的创作脱颖而出。

国外大量的优秀FLASH动画在国内迅速传播,因其不少作品很符合大众口味。而且FLASH这种新颖的便于网络传播的形式,喜好FLASH动画的观众数量积聚增加。

一项由某著名品牌发起的最新网上调查表明,FLASH网络动画已成为越来越多上网族的最爱。

在"你认为什么是最酷"的提问中,Flash名列众多答案的榜首,另有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FLASH是网络时代新潮一族的至酷标志。调查还发现,83%的人对Flash有相当了解,其中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自己制作过FLASH,而93%的人愿意尝试自己学做FLASH。

在商业领域,因为FLASH的网络传播性,画面的可塑性。很快成为了企业或商家们都喜好的网络展示形式,用于他们的商业站点,产品展示,乃至会议演示,都有FLASH的踪影。

国内几个经济发达城市出现了一大批专门从事FLASH设计的工作室,公司。一些提供咨询、设计方面的技术公司,广告公司都开始设立专门的部门。

FLASH热开始席卷。FLASHER们也开始聚集,并且开始业界化。

三、FLASH过往段(简要)

a)出现初期

当FLASH最初出现在国内的时候,只是FLASH3.0,低版本的FALSH功能并不够强大,而且大多数人并不太了解FLASH。虽然受到国外的影响开始有人使用在网络上,也只是觉得新奇。在一些网站当中,FLASH仅仅作为“片花”之类的点缀被使用到。并不单独体现价值、价格,只起到对原由设计增值作用。

一些接触国外FLASH设计比较多,对FLASH非常感兴趣,而又具备比较强的技术基础的人们推动了国内FLASH设计业界的形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闪客帝国”。

“闪客帝国”是一个FLASH门类网站,最初的它由边城浪子(高大勇)创办起来,提供不少关于FLASH的技术资料和范例。吸引了不少FLASH爱好者,对众多FLASH爱好者跨越技术门槛起到了很大帮助,相当多的人开始具备创作自己的作品的能力。

b)繁荣时期

FLASH的版本升级迅速即初期的3.0后,很快又从4.0提升到5.0,功能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这个阶段的FLASH的价值体现在各种方面。

创作者们开始利用FLASH来完成整个网站,这类网站非常适合一些并不需要太多内容更新的企业网站或产品网站,使用FLASH技术的网站能够以多样的效果和形式来充分体现产品或企业形象,创作者能够更大限度的表现创意。

具有一些绘画功底的创作者,想到了用FLASH制作MTV,比较早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段非常简单的“最近比较烦”的MTV。配上歌曲的有趣的动画很受大众青睐。后来又出现了火暴一时的“东北人多时活雷锋”。

同时,FLASH还被用来制作动画短片。最早在中国人们接触到了“阿贵系列”,接着又出现了最具代表性的“SHOWGOOD大话三国”,“小小”系列火柴人的FLASH动画都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相继国内一些其他的工作组、公司也完成一些动画短片。

在FLASH门类网站方面,“闪客帝国”完善了管理团队,改进了“爬行榜”系统,“闪客帝国交流论坛”也成为国内大量优秀FLASH原创者以及爱好者的聚集地。

除了最具代表性的“闪客帝国”外还有如FlashSUN、FLASHSKY、FLASH8等等很多收集优秀FLASH作品、资源的站点。国内三大门户网站也都开设了FLASH专栏。它们大多只是收集,虽然也有一些原创的内容,但与“闪客帝国”相比有很大差距。

Flash大规模登陆国内市场以来,至今已有上万人投入到这一行列。截至2001年11月,今年我国举办的各种Flash制作比赛就已达7次之多。在搜狐的搜索引擎中键入“Flash”一词,屏幕上会出现40余万页之多,相关网站不下1900家。Flash一下子充斥了整个网络空间,人气直逼网上聊天和在线游戏,成为互联网原创空间的焦点。

四、FLASH现阶段

2001年,大部分FLASH常规业务(如FLASH网站片头,FLASH演示动画,FLASH网站,FLASH广告,等)利润开始下滑。下滑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下5点:

大量从业者、设计公司、工作组继续涌入市场趋向饱和的设计FLASH的行业,对于客户来说也增加了选择余地,大副增加了竞争压力。

后进入市场的经营者为了瓜分现有利益,由于技术上不占有足够优势而采取价格竞争,而国内FLASH的制作成本几乎完全是劳动力,从业者劳动力成本估算不清,这样降价底线也就非常模糊。最终导致了FLASH业务的价格下跌难以控制,FLASH片头从最初的过万元制作一个降到目前的几百元一个。当然质量也必然下降很多。

客户在价格下跌过程对FLASH价格定位失去原有标准。客户总想要少花钱购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的心理。当面对一些经营能力比较差的工作队伍的时候往往能够在对于报酬的谈判中获胜。这就促使了FLASH产品价格在客户心目中的实际价格进一步下跌。一些能力差的制作团队盲目报价,加深了价格混乱程度。FLASH常规产品的普遍,加上原由技术开始落后。实际价值也在下跌。

如此的环境条件迫使FLASH常规业务的表面价格一再下滑,不少人认为这样的现象不健康,认为这样的趋势危害了创作者的集体利益,或者说价格远低于了价值,曾一度有人提出规范行业价格,保护创作者利益等等的口号。而事实上这写现象是很正常的,技术应该随时间的推移、市场的需要的条件下在不断翻新,价格的下跌迫使经营者必须要采取措施增加利润率以维持经营。

在利润下滑的客观现实下,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时候不同的从业者(包括创作个人、团体和公司)会各自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也产生了多种不同的效果。下表概括了当前具有代表性特点:上表中的显示,最令人乐观的是A+D+B的措施,在行业处于不景气的条件下技术革新,降低价格都为必然,有实力的经营者可以在技术和价格多存在优势的时候增加客户数量,进一步提高利润。

所有包含了A项的措施都能有机会获得比较积极的利润增长。那些不采取技术革新的措施,没有任何一项能够可持续发展。这表明了技术革新的必要性。

而技术革新是多方面的,在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都存在技术革新的可能。具体的在本文“前景”部分分析。

大多数非垄断性行业的利润总会趋向与平均,最开始进入的人也许可以获得非常巨大的利益,而当进入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利润也就开始逐渐平分。渐渐会接近一条水平线,一些经营不善的则会出现亏损。

而在行业利润已经趋向于平均的时候,首先采取技术革新的人,就会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高与平均线的利润会引起其他的同行仿效,当大部分经营者陆续进行技术革新时,利润逐渐的再次平分,为了获得高于平均线的利润,又会激发新一轮继续技术革新。这是符合利润规律的。

FLASH常规业务的市场现阶段正出于一个调整阶段,而并非所谓的消亡。

在另一方面,FLASH作为一个优秀的网络传播载体,已经使的不少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所熟悉“流氓兔”(MashiMaro)“Puccs”(炸酱面小女孩)等这些国外的优秀FLASH系列短片,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是SHOWGOOD的大话三国。

“流氓兔”Mashimaro的作者为一名二十三岁叫做KIMJAEIN的韩国青年。贱兔是作者他在1999年时为儿童教育节目所设计出来的角色,但是因为原属公司认为Mashimro的细长眼睛与短手短脚如此的长相并不适合儿童,所以就不被采用。之后作者改变想法将Mashimaro作成FLASH卡通,自2000年8月透过网络开始在专门网站上连载系列动画,没想到就此一炮而红,据说每天网站都有将近四万人的浏览人数。2001年初Mashimaro推出周边商品,而至今也推出了超过一千多种的商品。

PUCCA是FLASH作品中跟流氓兔齐名的漫画人物,其“恶搞”的风格比流氓兔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事主要以一个炸酱面小女孩追求一个忍者小男孩为主线。内容活泼可爱很吸引年轻的观众,而且很好的把握了年轻人的心态产生共鸣。目前这个通过FLASH走红的动画也推出了大量的周遍产品。畅销程度不亚与“流氓兔”系列。

国产FLASH系列动画的领头羊SHOWGOOD,做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和娱乐性的优秀原创FLASH动画的队伍。其中网络电影《大话三国》更取得各媒界争相报道,好评如潮。同时还开始为一些知名的品牌(如YAHOO、世界杯)设计动画短片。他们还跟ISP进行合作,拨打某个固定的号码上网的用户即便可以更快的看到新的SHOWGOOD动画,ISP服务的竞争力增强了,自身也获得了利益。紧接着他们也会配合生产部分周遍产品,毛绒玩具,小礼品等。

这些表示FLASH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载体。它能够引申出非常多的商业机会。

五、FLASH设计的前景

FLASH制作业务竞争激烈,利润趋向与平均,需要人们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来获得更高利益,或者维持生存。

技术革新可以体现在生产、管理和销售三个主要环节。

1.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革新: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FLASH制作技术,改进以前的制作方式或流程,让工作更加高效率,掌握更多技能来辅助FLASH的创作。根据对客户需求的分类,定制系列组件,方便应用在不同客户的同类需要中,减少重复劳动。

2.管理的技术革新:

对于一个团体或企业来说完成项目会是一种“团队合作”,那么良好的管理在这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会非常重要,管理得是否得当会影响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管理环节的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分析以往的管理,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改正,比较其他同行的先进管理经验,改善现有的管理。

3.销售过程中的技术革新:

销售过程的改进,各不同的经营对象会需要采用各自不同的具体措施。除了拓展客户渠道以外,保持跟团队其他环节的通畅的沟通,掌握革新后的团队情报,以便在销售过程中充分展现优势。.

对于整个业界来说,会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和淘汰,在这样的调整阶段为了求的更好的生存,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而那些缺乏足够实力,在竞争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或是被淘汰出局,或者是被其他具备实力的兼并。让一些本来独立的企业或个人组织融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有效的规模经营降低成本。

如此对于FLASH常规的业务来手是值得肯定的良性循环模式。但是FLASH在其他方面的前景更加另人振奋。

优秀的传播载体

由于把音乐、动画、声效及交互成功地融合为一体,业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据Flash软件的制造商美国Macromedia公司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三亿六千三百万”的用户安装了FlashPlayer,(Flash软件播放器)他们可以即时观看最新的Flash内容。而在我国,每天至少有15万人在下载着各种Flas,并将它们广泛传播。而且FLASH也被被预装在windows98和windowXP机算机中、NetscapeNavigator浏览器、苹果机….

无疑FLASH最大的优势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传播载体。在过去的两年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充斥着大街小象的“流氓兔”,后来又出现了“PUCCA”。这些形象的火热,都归功与FLASH这个优秀的传播载体,而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

从比较高的角度来看,“流氓兔”、“PUCCA”,其实在经营过程中都是在进行内容增值。而这种类型的内容增值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迎合大众口味的产品,接着就是最大限度的推广工作,在这个推广的环节,FLASH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可以帮助一些符合条件的产品如“动画片”、“卡通形象”产生巨大的推广作用。

逐渐完善的开发平台

让人关注的是FLASH的AS在几代版本更新中逐渐完善。用FLASH编写各类小游戏已经不在困难。技术门槛降低,使的FLASH游戏的开始逐渐兴盛。

国内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网易”开设了专门的FLASH游戏版块,并设立开发小组,同时大量收购来自爱好者或个人性质的创作团队的FLASH游戏。目前他们的游戏版块FLASH游戏已经数以千计。并且FLASH游戏在朝着多人化,内容复杂化发展。国内业界已经出现了不少成功的FLASH制作RPG(角色扮演)类游戏范例。在国外时代华纳已经了优秀的解谜类RPG游戏。游戏的质量完全可以普通的PC游戏匹敌。

跨媒体应用

目前已经有不少电视节目中使用到了FLASH制作的动画,并且业界不少使FLASH更加多的应用到传统媒体的尝试。

随着FLASHMX的推出,相应的高版本FLASH播放器“Flashplayer6”增强了跨媒体的引用可能。在Flash软件的制造商美国Macromedia公司对FLASHMX以及其相应版本的FLASHPLAYER6的介绍资料中可以发现,FLASH所制作的产品将有可能在电视、手机、掌上电脑,甚至其他智能家用电器上。

广告制作论文篇2

 

本文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追问,主要是为了在广告学科规训的“权力一知识”关系当中,去梳理和阐述广告学科发展以及知识谱系的建构,从而为中国大陆广告学科发展寻求理论空间新的可能性。

 

实际上,自从曼海姆和知识社会学出现以来,知识是建构在意识形态或利益的基础上的认识就被知识界达成共识。这就意味着,现今学术知识生产,就和各种社会权力、利益体制相互纠缠。这不单只是说知识谱系的建构与社会存在制约因素甚或个别阶层利益之间保持着复杂的关系,而且在学术体制的内部,关于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规划也受制于各个学科门类的规训,以及所体现出来的权力和利益关系。按照华勒斯坦等人的研究,学科理应包括学科规范的理论体系建立和学科外在制度特别是大学学科专业机构层面的设置。从这一意义上说,广告学科规训制度,就深深地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社会权力、意识形态、消费体制特别是大学专业设置相互纠缠在一起。这不单表现为广告学科规训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利益、观念文化、理论体系之间的交融和整合,也是大学广告专业学科建构当中关于知识生产和规划所突显出的知识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体现。而这一过程,是不断地把广告知识谱系合法化的过程,也是社会的各种权力、意识形态、利益、力量、制度对广告学科规训的接纳、消化和整合的过程。

 

早在1902—1905年期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和西北大学等大学开始讲授广告学方面的课程,这意味着开始促进广告学科对广告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同时,学者们也自觉地加强了对广告现象和广告理论的研究,并通过研究的学术成果进一步“规训”广告学科知识谱系的基本逻辑构架。一般认为,从1895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盖尔设计了一些问卷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进行研究,开始了广告研究的开端。他的《广告心理学》把心理学的内容作为广告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告学的学科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而西北大学校长斯科特的《广告心理学》,全面论述了广告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他的《广告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重点探讨了在印刷广告中运用心理学原理等问题,进一步确立了广告心理学在广告学科体系中的地位。[2]因此,在早期广告学科规训的过程当中,可以说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方法对广告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广告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每一次发展和突破都导致广告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理论的产生。心理学研究成为了一种“知识权力”在“规训”了广告学科知识谱系的基本基点,这也使得广告学科的知识谱系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并形成了劝说、劝服的知识逻辑构架。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促使许多的研究者致力于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强调广告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工具和手段,从而揭示了广告的商业属性的本质。1912年,哈佛大学教授赫杰特奇在研究了市场活动和广告活动之后,编写了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其中就对广告理论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3]1925年,美国广告大师克劳德霍普金斯出版了《科学广告》一书,对广告学成为一门科学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广告的科学化产生了巨大影响。1926年,美国成立了“全美市场学与广告学教员协会”,对广告学展开了更加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写出了一批广告学的教材和书籍。随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开展了对广告学的研究,如英国等国相继出版了《广告学》、《实用广告学》等著作。[4]193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广告协会”〔IAA〕,这个旨在联合世界各地的广告研究组织、机构和个人对广告进行综合性研究的机构,为广告研究国际化架起了桥梁,随后,相关的广告行业组织相继成立,从不同的角度对广告的理论与实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促进了广告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广告管理成为了广告运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们一般认为,《科学广告》一书的出版,以及广告协会和广告行业组织的出现,确立了广告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5]

 

因此,广告学科规训制度,一方面是适应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知识和学科发展要求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把原属市场营销和心理活动中的概念、范畴加以综合、抽象和分离出来,并找出其中内在逻辑进行新的结构组合,从而构建出了独立的广告知识谱系。这种围绕着对商品及其服务的营销而建构起相应的市场营销、劝服诱导的理论模式和运行方法的知识谱系最终以在大学中通过科系和专业的设置被建制,构建成为一种大学体制的“学科规训制度”。至此,广告学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扩张发展和大学学科规训制度当中获得了合法性的知识谱系及其生产与传播。

 

正如一个研究大学的史学者观察到的:“学科首先是一个以具有正当资格的研究者为中心的研究社群。各个体为了利于互相交流和对他们的研究工作设定一定程度的权威标准,组成了这个社群”。[6]因此,学科规训制度过程就是相应的学术社群的建立过程。而伴随着这种规训了的知识谱系和学术社群的建立,使得学科在取得存在合法性的同时,也拥有了在学科知识世界里的“认知排他性”:控制了广告学科知识谱系的生产和传播,并以“权威标准”树立起知识谱系的“边界”。因此,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以及市场营销及其管理研究,构成了广告学知识谱系的基本构架;而且在学科的规训当中,作为一种知识权力控制着了广告学科的知识谱系的基本范畴。

 

就象任何学科规训都充满着“权力一知识”复杂关系的牵制一样,对于现代中国而言,广告学科的规训制度的建立,自然也是在某些被视为“规训”的力量一一譬如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新闻教育的兴起、知识分子的志向人格以及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和职业观念等等一一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当然,在这种“规训”当中,各种权力、利益和话语间冲突和牵制必然表现出现代中国特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经验限度,使得中国广告学科规训制度化具有其独特性和本土特色。

 

据考证,中国人自办的中文报刊上最先使用“广告”一词,是1899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梁启超深受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新闻理论的影响,认为办报是为了“去塞就通”,国情的“通”与“塞”关乎国家的强与弱,由此,“广告”一词的导入,就是“通”的具体表现。这种“广告”理念影响到国内媒体,1901年上海《申报》首次在国内报刊使用“广告”一词,刊登《商务日报广告》,直至1907年,“广告”在清廷创办的《政治官报章程》中最终得到认同。在我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广告须知》的第十四章《稿本为广告之魂魄》中认为,广告是“将有关发卖品之事实,布告于公众,并宣传其价目也。”因此,广告只是告白、布告或告知、宣传的意思。1919年12月,徐宝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其中把《新闻纸之广告》列为专章探讨,可以说是最早把广告作为新闻的部分来进行研究的。[7]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论述了关于广告学的理论和观点,他认为,“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不仅为工商界推销出品之一种手段,实负有宣传文化与教育群众之使命”,“人类生活,因科学之发明日趋于繁荣与美满,而广告即有促进人生与指导人生之功能。”在他看来,广告除了推销商品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宣传文化、指导人生和教育群众的功能。

 

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广告学科规训与西方广告的学科规训传统不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匮乏的中国,广告所具有的市场营销的功能常常被依附于其身上的文化功能和思想传播价值所取代。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之中,广告的营销本质被转换为大众的宣传和文化的纪录,广告的劝服功能被转换为对人民大众的思想教化和媒介传播。可以说,对于中国的知识界而言,在越来越意识到广告发展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及其存在方式的同时,更多的人是把广告活动看作是社会文化传播和人生道理的宣传的载体和工具。这种超出现代广告营销和劝服的基本功能和意义的划定,成为了一种“权力”,进而规训了中国广告学科体制和知识谱系的基本话语,构建了现代中国独特的意识形态背景下的广告学科的特点。

 

改革开放伊始,丁允朋为广告“正名”,其“理由”就是关于广告兼具经营和艺术的双重属性:“要把广告当做促进内外贸易,改善经营管理的一问学问对待”,“广告也是一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艺术,优秀的广告可以美化人民的城市,令人赏心悦目”,强调了广告的艺术性对人民群众的教化作用。[9]当然,这篇文章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现代广告的“学科规训”搭建了两个重要的平台:一个是广告经营运作技术实践层面,一个是依据人文社会精神来观照广告的意识形态层面。可以说,这两个平台一直成为后来中国广告学科规训制度和知识谱系建构的基本构架。而前者因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建立逐渐成为了广告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规训”的主导话语,而后者因为其与传统中国的知识论、价值观的融合成为知识者进行广告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平台。

 

根据姚曦等人对1979年一2002年中国广告学研究的主题分析[*],在广告理论的研究与体系建构中,虽然广告自系统理论,即广告经营运作技术实践层面得到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但是,大多平面而缺乏系统和深入,并较多停留在实证分析与经验总结之上。因此,二十多年的广告研究,在理论的取向上基本上是“重经验而忽略学理;重应用而忽略基础理论;重本体而忽略系统;重营销功利和经济目的,却缺乏经济、市场、社会文化与广告的互动研究”。[10]但在近年,广告的社会化系统理论的研究呈发展趋势,关于广告的社会化和文化批评的研究逐渐增多。在2000年一2002年三年论文的117篇中,这个论题占22.1%。可见,广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问题,逐渐为整个社会和广告理论研究者所关注。[11]

 

从大学广告学科设置层面来说,中国广告学科规训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其学科的源起不是和市场营销学或心理学联系在一起,而是和新闻传播学紧密联系。从1920年开始,上海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北京国际大学、燕京大学、上海南方大学和广东国民大学等大学的报学系(科)、新闻系(科)相继开设了广告课程。[12]但是,当时的广告学课程只是作为新闻学研究与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直到1983年6月,我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创办,才标志着我国广告学科建制走上正规的发展轨道。目前,从全国大学设置广告专业学科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广告学专业设在新闻院系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为国家教育主管权力机关所认同。原国家教委在90年代初组织对“文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时,在新闻类别下增加了“广告学专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在把“新闻学”与“传播学”归入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下的二级学科基础上,把“广告学”列为“传播学”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并授予文学学位。

广告制作论文篇3

一、《广告学概论》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广告学概论》是一门以广告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广告活动流程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广告创作技能培训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它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基础性,《广告学概论》系统介绍广告基础理论和主要实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广告学的理论框架,理解并掌握广告学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应用性,《广告学概论》主要涉及广告理论、手段、技术方法在广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并探讨了广告运作规律和运用机制。所以,其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强,学生要分析广告现象和具体案例,熟悉广告制作的流程,能够初步完成从策划创意到文案写作再到设计制作的实践环节。综合性,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艺术设计学、心理学、美学等众多学科,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是传播学、营销学和设计学。

(二)课程目标

《广告学概论》课程制定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可以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等级:知识目标,了解广告学的发展简史,理解广告运作的基本程序,熟悉广告传播规律,掌握广告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广告活动的全部流程。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将广告原理与广告案例有机组合,能正确分析广告案例,提高对优秀广告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广告制作的基本流程,初步具备完成广告作品的能力。素质目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拓展策划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创意思维能力;培养沟通、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等,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在这三个目标中,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创意创新技能。课程目标实现的方法和方式是教学质量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1.双元培训制———理论传授和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产学结合。2.加强实践课时———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课时。3.校企联盟的建设———构建职业化学习平台。4.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应用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创作,初步建立起广告研究的整体观和系统观,为从事广告及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学情分析

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广告业界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和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教学内容被整合并重新设计。以广告制作的流程为核心,把广告学内容分为从市场调研到策划、创意、文案、设计制作、广告媒体等部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逻辑思维、创意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设计能力和沟通交流等技能。所以,形成了主要教学内容章节:《广告概述》《广告市场》《广告心理》《广告调研》《广告战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传播》和《广告组织与管理》,课程的重点部分主要集中在广告调研、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和广告文案等章节。学情分析,广告学课程教授的主要对象是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和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生。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为例,因为这些学生是艺术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思维性,缺少思想的深度。所以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案例导入提高其学习兴趣。在实践技能方面加强引导,锻炼其操作能力。组建团队,把学生分为小组,每小组7—8人,设定一个组长。广告业务的承揽、广告调研、广告策划、创意、文案写作和后期作品的制作,都以组为单位完成整个广告制作的流程。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

学院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主要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融“教、学、练”为一体。“教”———教师导教、学生互教———解决了知识基础点、重点、难点。“学”———学生体验式学习———易发现学生的短板,因材施教。“练”———学生练习并创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能够发现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例如:讲到广告运作流程的第一项工作,广告调研。各小组要进行一次问卷调研,各小组根据要求选择调研题目,设定调研目的。教师讲解调研的理论知识,调研的模式、调研的方法、调研的程序、问卷设计方面的注意事项。学生开始各自的调研工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收回问卷,统计问卷,得出结果,写出调研报告。各小组汇报调研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实训项目+课程资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的体验以及课程资源云平台的运用,让学生真切感受专业、行业的实际现状,通过网络交流及时解惑答疑,并将相关企业招投标任务和全国广告大赛赛事及时,鼓励学生参展参赛,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应用。实践条件。校内实践,学院的文案策划创意工作室、摄影摄像工作室和非线编实验室为广告的设计制作提供了实践条件。学院现有文案创意工作室1间,数码摄像机120台,大洋非线性编辑实验室1间、工作站60台,录音间3间,演播室1间和演播厅1间。以上实验实训设施配置较高,性能优良,完全能够满足《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需要。校外实践,合作联盟单位笔者所在电视台文艺中心、当地广告公司的加入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空间,真正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广告大赛的激励,现在有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这两个比赛每年都有。同学们积极参与,真正锻炼自己,提高动手能力。学院学生每年参赛人数达30人以上,一半以上的同学获奖。

四、考核方式

试卷题型的创新,现在增加了一些创新题型,例如策划提纲题、作品赏析题、案例分析题和文案创作题,都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再是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三个等级的知识结构划分更合理更明确:基础理论、综合应用动手能力和创新创意思维能力。总成绩由平时表现与最终考试构成。(一)课堂表现占10%;(二)平时作业40%,含广告调研报告、广告策划书、广告文案创作和广告作品展示,以训练学生的创意能力、写作能力为主;(三)考试成绩占50%,增设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实践应用型的题目。

五、结语

《广告学概论》课程在未来发展中还应严格参照广告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广告工作实际的实训教材。进一步探索、改进教学模式实施的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加大与传媒单位合作力度,为学生谋求更多更全面的实训环境,与合作发展联盟单位携手培养应用型新闻广告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伟伟.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广告策划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10上)

2.曾兰平,赵小广.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广告学概论考试制度改革研究[J].广告大观,2010(1)

3.王惠蓉.关于本科院校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

广告制作论文篇4

关键词:广告学;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广告在营销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高校,经管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广告学”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正是为配合市场营销知识而设置的。在广告与营销日益融合的趋势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广告学”课程必须明确课程定位,合理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偏重理论教学

广告属于市场营销4P中促销(Promo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市场营销服务,但又独立于市场营销。“广告学”课程也与“营销策划”课程一样,本身是具有实践指向的应用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调研、策划、创意到制作上“广告学”都要求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然而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和教材、课堂的限制,教师在“广告学”的教学上更偏重于理论知识,轻视广告设计实践,所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对于广告设计与运用的能力仍然比较欠缺,难以与营销策划等知识相互配合。另外,广告是引导消费、传递信息、刺激需求、美化生活的一种产业,它的相关课程性质应是能引起学生兴趣、活泼生动的课程。而在“广告学”教学中避免学生参与广告设计实践,则难以使广告学与市场营销的其他专业知识的相互对接与促进。

1.2教师专业背景问题

目前“广告学”的教学主要形成了三大类型:艺术设计类、新闻传播类和市场营销类,这三种类型相关专业的教师在进行“广告学”教学时,风格各不相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广告学”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夸大美学艺术的作用,强调广告的创意和美感;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则偏重于广告活动的基本原理、广告行业中的高层次领导者、管理者定位知识,而对营销的关联性知识和能力掌握得较少,且易于忽视广告的策划与设计应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更强调广告的营销效果,推崇广告策划与运作,但在广告的设计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很多教师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广告学”教学时,没有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片面孤立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不明白怎样将广告设计与营销策划知识相结合,在策划实践时难以将所学广告学知识进行应用,进而觉得这门课程很难学,导致学生对“广告学”失去学习兴趣。

1.3教学方式问题

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老师单一地讲与学生单一地听,这种单项传播模式居多。1.4考核方式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广告学”课程主要是以考试试卷为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更偏重于理论知识,违背了“广告学”的互动性与应用性特点,因而难以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的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

2教学改革

2.1特色教学法研究

本门课程将依托非广告专业的优势,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凸显“广告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上的实践性、应用性与贯通性。本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学时为52学时,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课时按3:2的比例进行分配。2.1.1理论教学教学学时:32学时教学目的:随着媒介的融合、网络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告、市场营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本门课程将通过“广告学”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广告实践的经验和技巧,结合整合营销传播的系统知识,掌握“广告学”基础知识概念、了解广告新媒体、学会撰写广告策划案及不同传播媒介的广告文案,学会广告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章广告导论了解广告的概念、作用与功能,广告的主要参演者与类型,广告的演变与现状,重点理解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的关系。第二章广告是如何奏效的了解作为传播方式的广告是如何起作用的,支撑广告有效性的广告效果是怎样的,广告多面模型“感知、认知、联想、说服、行为、文化与社会”的特征。第三章消费者受众了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文化、社会、心理与行为因素,如何选择正确的目标受众。第四章广告战略性调查与战略计划学会进行广告战略性调查,了解调查的类型与方法。基本的战略计划决策中,如何进行SWOT分析、制订广告目标与广告战略,然后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最后进行广告的预算与评估。第五章媒介计划了解印刷媒介与家外媒介、电波媒介、互动媒介与另类媒介、广告媒介计划与购买的基本概念。第六章广告创意与讯息战略创意是营销策划的灵魂,学会创意的思考,获得创意的基本方法。第七章广告文案撰写了解广告语言,掌握印刷、广播、电视、网络广告文案的撰写方法。并在此章节中,结合实验课程为广告设计作品撰写一份海报广告文案和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第八章广告设计与制作结合实验课程,讲解标志、海报、包装设计的要素与方法;重点讲解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要求和过程;同时,教师选取不同媒介的优秀广告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如何借鉴优秀广告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第九章网络新媒介的运用随着媒介的融合、网络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告、市场营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此章节将着重讲解H5、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介在广告中的运用。第十章广告效果评估了解广告效果评估、文案测试、媒介评估、广告活动与整合营销传播评估的基本概念。2.1.2实验教学教学学时:20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教学,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掌握VI、海报、包装、广告效果图设计的基本能力,促使学生将广告学理论知识与设计经验相结合,提高营销策划的实践能力。实验一VI设计结合理论课程中标志设计的草稿作业,教师演示如何将手绘标志的设计草稿通过电脑AI软件绘制成标准标志,进而使用现有素材完成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的设计。学生先完成教师所给的示例图,掌握AI标志绘制基本原理,然后根据教师所给素材完成各自的VI设计。实验二海报设计结合理论课程中海报文案作业与海报设计的理论方法,教师通过PS软件演示三种字体设计的方法,将图形元素与文字进行组合、排版完成一幅海报设计。学生完成教师演示案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理论课所完成的海报文案在网络上寻找符合海报主题的图形素材,然后独立完成一幅各自选题的海报设计。实验三包装设计结合理论课程,教师演示包装设计的步骤过程,讲解如何在网络上寻找图片资料开启设计灵感,然后通过PS软件将所搜集的有用素材制作成包装设计效果图。学生按教师所给素材完成示例图,并按教师所讲方法完成各自选题的包装设计效果图。实验四广告效果图设计结合三次实验课程所绘的广告设计图,教师通过PS软件演示如何配合广告策划的需要将所设计的广告平面图PS到现实场景,增加广告策划文案的可信度。

2.2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在“广告学”教学中要避免讲授纯理论,要与市场营销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相结合。另外,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广告学”是为了服务于营销,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只教授广告设计也是不正确的。在“广告学”教学中常规的以考试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只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这样将难以考核学生在此门课程中真正掌握的知识情况,特此在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以“考察”为此课程的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给出题目方向———以本省某品牌或产品为广告策划对象,以分组的形式(每组3人),各组自主选择一个策划对象,各组学生需要按阶段完成作业,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广告策划案。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阶段作业,通过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进行广告调研,对企业的品牌形象以及所售产品进行分析介绍,了解所要策划对象的现有消费者构成与其目标市场策略,了解企业已有的广告宣传手法。其次,要求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竞争对手分析、SWOT分析,得出品牌知名度、消费者需求,最后给出结论,提出现存问题与给出合理化建议。作业以报告形式递交,并在完成此阶段作业后,由每组学生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解,由其余学生进行评论与建议,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第二阶段作业,在完成以上步骤后,理论课程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阶段根据上次作业得出的数据,学习新的内容,将作业带入到课堂知识中,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目标受众分析与市场细分及定位,进而选择广告策略。同时,教师讲授新媒体广告案例,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为传播媒介进行广告策划。在此阶段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撰写一个海报广告与一个电视脚本文案,并写明媒介计划与购买说明。此阶段作业需要实验课程进行配合,以便学生能够完成海报设计与新媒介效果图设计。作业以报告形式递交,并选出优秀作品请学生欣赏。第三阶段作业,每组学生根据所选题目搜集所选品牌原有标志并对它进行分析,然后请每个组员各自为企业设计一个新的标志,分别为草稿版和电脑标准版,并写出设计说明,最后完成一套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设计,以个人成果形式在班级进行展览。第四阶段作业,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促销策划,并由小组成员分别独立绘制一个POP手绘海报,并在班级进行展览。最后,四个阶段的作业形成一本完整的广告策划书,把需要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巧妙地隐含、穿插在每个“任务”之中,鼓励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搜集大量的广告案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此考核方式以广告策划书为主线,学生分组完成四项报告内容,最终以一份完整的作业报告的形式评定成绩。最终成绩评定为:总成绩=课堂出勤(总分100分,占比30%)+广告策划书(总分100分,占比70%)。

3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本次通过“广告学”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着重凸显“广告学”与“营销策划”的关系,以丰富优秀的案例、生动的课程实践体验,把整个课程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在选定作业中掌握广告策划、广告文案的撰写和广告创意设计的能力,为大学生参加创业、营销策划类的比赛做好技术准备,最终培养学生成为营销策划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安心.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教学改革[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484-497.

[2]杨慧.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1(9).

广告制作论文篇5

 

一、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形成广告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1.我校广告学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背景

 

(1)对我国广告行业的基本认识广告业是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产业,其产业定位是第三产业中的商务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范畴;其行业定位是“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新产业之一。广告业均以每年超过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的发展速度在快速增长,截至2006年,全国广告从业人才已超过100万,拥有各类广告经营单位14万余家,全年广告经营额超过1573亿元。广告业的高速发展,也意味着广告专业人才需求的旺盛。

 

(2)对我国广告学高等教育的基本认识

 

我国广告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1984年厦门大学设立第一个广告学本科专业为标志的创建时期,第二阶段是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发展广告学专业为主的初步发展时期,第三阶段是1999年以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广告学专业大发展时期。截至2007年,全国设立广告学专业的高校已超过400所,我省设有广告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共13所,广告学专业是新闻传播学学科下设5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传播学)中分布最广的一个本科专业,而且,它已拥有了一个从高职高专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两个基本背景下,我校的广告学专业于2000年获准招生。因此,我们首先就必须正确定位我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案。

 

2.我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培养方案

 

(1)在专业申报之初,我们就开始调研各高校的广告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广告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作了基本预测。

 

(2)在建设之初,我们基本上是在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基础上,提出我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即: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实践技能,较宽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从事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策划、创意与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任选课分别占总学时的35.3%、40.5%、15.7%和8.5%,并安排了37周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又针对普通文科类学生的背景,作了局部的微调。

 

(3)2002年,学校开始推行学分制,广告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也相应地作了修改和调整。主要表现在:①对专业学习有了最低学分要求(160学分);②实行了“平台十模块”的专业教学体系,其中:第一平台为校定必修课程,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有23门,校定选修课:A类)145门;第二平台为学科基础课:必修课),共开设9门课程;专业模块一是专业方向与特色课(必修课),共有10门必修课;专业模块二是专业方向与特色课选修课)B类,共有43门课可供学生选修。③专业的学分安排中,校定课程占39.6%(校定必修29.6%,A类选修10%),院(系)课程占46.6%(学科基础课14.7%,专业必修课15%,B类选修课16.9°%),实践教学占13.8°/心④拓展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军训、劳动、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共计39周,其中专业综合实习共安排4次,并分别确定了实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4)2005年,学校进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大讨论及修订工作。对此,人文学院广告学专业也全面展开调研,广泛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意见,经过专家科学论证,形成新的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学校是一所省属高校,其人才培养主要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学校目前是教学型向教学研宄型转型过程之中,但重点仍是搞好本科教育工作和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这个培养方案中:

 

对广告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作了较大修改,即:培养具有宽厚人文素质基础,掌握广告学理论与技能,熟悉现代传媒、营销、公关、会展知识,集广告运作能力、公关会展策划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于一身的广告学应用型人才。②整个专业的学分安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69.9%公共基础平台28.5%,人文社科基础平台7.2%,专业与实践平台34.2%),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30.1%专业选修与实践平台22.8%,全校性选修课平台7.2%)。③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32.4%公共基础课平台3.6%,人文社科基础平台1.2%,专业、专业选修与实践平台27.6%)。实践教学内容则根据文科专业的性质与特点,特别是广告学专业的性质与特点,安排了实训这一实践形式。④明确了专业培养基本规格要求,在知识结构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广告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修养;在能力结构上系统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现代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的基本能力,以及市场调查与营销的基本知识和市场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具有公共关系策划、会展设计的运作能力,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素质展示上具有宽厚人文素质基础和较好的外语基础等。

 

二、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促成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序开展

 

1.制定广告学专业发展规划和确定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基本思路,使整个专业建设与发展步入有序轨道初建广告学专业时,我们就制定了《浙江林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发展规划》2000年12月)和《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总体思路》2000年12月),提出“‘两横两纵’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影视与平面广告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试图从综合型素质人才培养方向上探出一条可行之路”/‘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改革要切实围绕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广告学本科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来培养又红又专的广告学高级应用型人才。”

 

随后,由于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广告学专业也相继调整和修改了专业建设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形成了《人文科学系广告学专业建设规划(2000—2005)》2001年3月)、《浙江林学院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5—2013)》<2004年2月)、《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改革计划》2004年2月)等,进一步明确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综合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

 

2.积极参加全省和全国高校有关广告学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研讨活动,共同探讨广告学专业发展之路我校广告学专业在建立之初,就积极参加省内外高校广告学专业建设的研讨活动。2000年12月,由我们倡议并主持召开了第一届浙江省广告学专业教学研讨会,全省设有该专业的6所高校一起探讨了广告学专业如何适应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话题,之后,浙江省传播学会上,我们也当选为浙江省传播学会的副会长单位。2001年11月,我们参加了在深圳大学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广告教育研宄会的年会,2003年10月在武汉大学和湖南大学、2005年10月在河南大学、2006年10月在西北大学、2007年10月在上海大学召开的第三、四、五、六届年会上,我校参加并交流了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情况。另外,我们分别参加了2004年5月、2005年5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金犊奖”颁奖仪式暨广告学教育研讨会,2005年12月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的“学院奖”颁奖仪式暨广告学人才素质培养研讨会,2006年8月由教育部组织的在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届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2006年10月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广告学教育国际论坛等。通过与全省、全国的兄弟高校进行交流,我们也进一步明确和坚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3.全面加强广告学专业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专业建设基础扎实,工作充实在广告学专业建设中,按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定位,遵循一般课程、院级重点课程和校、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积极开展专业课程建设。目前,本专业的《传播学》、《广告学概论》已通过学校的一类课程建设,《广告设计》、《公共关系学》、《广告策划与创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已列入学院重点课程项目,《广告学概论》和《广告经营与效果》已申报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

 

4.为培养学生宽厚人文素质基础,人文学院启动“读书工程”,并初见成效2002年12月,人文学院为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了“读书工程”/‘读书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旨在通过数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学生自学、好学的学习习惯,努力营造具有人文特色的浓厚学风。该工程共分哲学类、艺术类、法学类、广告类、经营类、科技类和文学类7大部分。广告学专业也相继制定了《专业阅读书目》,它共分必读书目9部,选读书目28部,另有中外文广告学专业期刊17种。广告学专业学生根据这些书目,积极开展课外自学活动,并作了定期统计。这一工程培养了学生宽厚的人文素质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

 

5.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宄的能力,人文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认真开展中期论文等工作,并从教师工作规范上予以保证和落实作为一个普通文科类专业,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造就,还需要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严格的学术训练。为此,本专业相继制定了《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工作条例》2002年9月)、《广告学专业中期论文指导书》(2004年9月)和《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规范试行2005年1月)等制度,明确科学研宄及中期论文撰写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保证了广告学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三、全员参与和悉心指导,保证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通过教师指导的科研创新基金等项目,使广告学专业学生的科学研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广告学专业初建立之时,我们就十分注重对学生在科学研宄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各种层次、形式的立项及选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力求取得成效:(1)倡导学生积极申报学校的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宄工作。2000—2007年,广告学专业共获得35项学校科研创新基金项目,35个项目组在70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研宄工作,并取得预期成果。(2)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相关课题的研宄工作,专业教师在积极参加专业建设的同时,也开展学科的科学研宄工作,运作中,也注意吸收学生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研宄成果,并得到公开交流与发表。(3)规定学生必须通过中期论文环节,以加强其研宄能力。专业初建立时,就注意吸收了其它文科专业的有效做法,开展中期论文写作工作,规定在大二、大三之际,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中期论文,并获得相应的学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4)规范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写作质量。广告学专业按照学校统一的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和基本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毕业论文各个环节,通过选题、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及二次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严把毕业论文质量观,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使学生的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广告学专业按照文科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在实践教学形式上有实习、课程设计、实训及毕业实习等,专业教师投入到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区域分布、实习内容分成几个组,指导、批改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日记、实习实训报告、作业等。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广告经营环境的能力,对广告行业现状把握的认知能力和实习、实训单位人员的沟通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广告大赛,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广告学专业初建立,就十分注重让学生了解广告运作过程、参与广告的策划、创意、表现和制作过程,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2000年10月,第一届广告学专业学生进校学习后不久,我们就组织全体学生参观第七届中国广告节的展览,在这个代表中国顶级水平的广告专业展览上,让学生了解广告行业的基本现状,观摩各种广告活动,聆听广告精英的最新观点。2002年10月通过比稿选拔4个学生参加第九届中国广告节的“第三届青年广告人创意大赛”,他们是唯一的来自高校的参赛选手,通过现场参赛,学生领略了广告人创意极限的发挥和创意灵感的迸发。之后,广告学专业教师发动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广告大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鼓励和教育广告学专业学生加强学风建设,使其基本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在广告学专业初时,我们就十分注重学生的学风建设,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倡导和鼓励学生“坚忍不拔、不断超越”的浙林精神,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并取得良好成效。广告学专业学生在才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表现良好,并名列前茅。

广告制作论文篇6

关键词 广告 自由主义 自由竞争

广告的声誉总不是那么好。在许多人看来,广告不那么诚实可信,为了推销商品,夸大商品功能,甚至欺骗消费者;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广告导致经济霸权,垄断性大集团依仗巨大广告投入,占有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导致市场集中化,而且巨大广告费垒筑了保护屏障,使得新品牌难以进入市场;传播学家担心大众媒体被大广告主控制,媒体为了吸引广告主,片面追求发行量和收视率,甚至迁就广告主对栏目、内容、编排的干预,导致媒体低俗化,丧失社会正义和社会公正;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批评广告对社会文化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如影响少年儿童心身健康,破坏社会伦理和价值体系,激化社会矛盾等。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广告的批判讨伐不绝,甚至有人主张废止广告。

然而,广告产业并没有被削弱,而是在全球范同内不断扩展。全球广告费在近10年中翻了一番,目前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广告为什么要存在?广告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在哪里?为什么我国改革开放后要马上恢复广告?广告机制作为社会现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支持。本文透视隐藏于广告表象背后的宏大叙事,揭示广告这种商业性自利话语的本质和功能。WWW.133229.CoM

一、广告机制与自由主义思想

“在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源。”这是马克斯,韦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所包含的重要思想,它也同样适合于解释广告这一社会机制。

一个社会总有自己明确的思想体系,用以维持其社会系统的统一协调。自由主义和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思想,也是资本主义社会构筑政治体制和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现代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机制,伴随着资本主义一路走来,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征着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逻辑。

自由市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产物,生产什么,消费什么完全是个体自由的选择。基于个体本质上是自利的、工于算计的,即所谓的“经济人”的假设,商品的生产者与购买者都会谨慎行事。会对自己的利益算计权衡。这样,在个体之间,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利益上的张力,彼此制衡。理性的、工于计算的生产者投资生产的目的是获得自我利益,他的产品必须为消费个体提供利益,才能吸引理性的、工于计算的消费者购买他的产品。在自由市场中,生产者、消费者、劳动者都既是参与者,又是竞争者,各自选择着对自己的最有利的行为。这样,个体的理性选择和利益最大化取向形成了彼此制衡的张力,这就是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它调节着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维持着市场系统的秩序。

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组成部分的广告机制,也逃不出“看不见的手”的控制。广告是广告主的自利行为,根据个体都是自利的假设,广告主有运用广告或其他手段追求自我利益的自由。广告主做广告的动机很明确,希望通过广告使更多的消费者赶快来购买他的产品或享受他的服务,这样就可以尽快地收回包括广告费在内的投资成本。并获得利润。自利的、理性的,工于算计的消费者不仅可以自由地拒绝广告,也不会只听广告主的一面之辞,他们会收集各种不同产品的信息,在比较各种产品后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产品。即使广告夸大了产品的功能,理性的、自利的消费者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广告忽悠的,就是一时被广告蒙骗了,他或她发现广告的产品不像广告说的那么好,就可以通过投诉甚至起诉广告主,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以后就不再购买这种产品。广告主因为虚假广告,不仅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还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他的产品就会卖不出去。这种情况下,广告主再想要把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就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去重建消费者的信任。市场是由个体管理的,广告也接受个体的管理,广告这种自利性话语完全符合自由市场的运作规则。

自由主义的另一个理论就是自由竞争可以产生效益,自由的个体之间的自利性竞争不仅能保证市场的“自然秩序”,使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率。广告就是企业主之间的竞争形式之一,广告的竞争性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告主之间的商品信息竞争,二是广告主之间争夺消费者的竞争。广告主们都说自己的产品怎么好,有什么特别的功能或效果,一个说我的手机显示屏大,图像清晰,一个说我的手机带mp4,不仅可以听歌,还可以看电影,另一个则说我的手机带200万像素的摄像头,还能拍摄dv……广告主们在广告中比拼产品的功能和价值,消费者则获得了更多商品信息。广告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广告主们各自在广告中向消费者承诺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利益,这种利益性承诺竞争促使广告主不断提高商品质量,积极开发新式产品,努力改善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甚至降低商品价格,消费者则从中受益。

许多人批评广告只是“一面之辞”,是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不对等的信息传播行为,广告只说对广告主有利的信息,回避自己产品或服务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或享受服务之前却无法知道这些缺陷和不足。因此消费者作为广告受众是信息弱势者,容易受到广告这种自利性话语的伤害。广告法规或传播法规虽然对广告信息作了规范要求,但并没有针对广告“只说有利的,不说不利的”的信息模式加以明确制约,广告传播也没有严格的加以限制。其逻辑起点就是自由主义关于人的自利性本质的原初假设,涉及广告主与广告主、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博弈。

二、广告言论与自由竞争

广告是广告主通过大众媒体的关于他们自己商品的言论。广告这种特殊言论开始并没有受到自由主义思想家的特别关注,美国的《第一修正案没有明确要保护广告和其他商业性言论,但后来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一系列具体案例的裁决,认同广告主关于阿品或服务的观点和意见属于自由言论的范围,同样,受众获取包括广告在内的各种市场信息也属于言论自由的范围。根据自由主义思想,个体有权了解市场信息,广告则是提供各种市场信息重要方式。

美国医学协会(ama)、美国律师协会(aba)等行业协会一直以来限制自己会员广告,认为广告推销会降低会员的职业地位,而且可能导致不道德的、欺骗性的行为。这种限制会员做广告的规定。不仅受到法律机构批评,也遭到消费者组织反对,普遍认为大众应该享有获取关专业性服务、资质、背景信息的权利。在1976年弗吉尼亚医药局与弗吉尼亚消费者委员会的案子中,最高法院裁定:各州不能禁止处方药品经营者价格广告,理由是信息的自由流通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广告信息能帮助消费者选择合适的药品。1977年,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律师协会对会员的广告限制违反了宪法,律师应享有《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包括广告等商业性言论。基于这样的判决,其他一些行业协会也陆续撤销了他们的广告禁令。。这就从法律上认可了广告的自由言论性质,同时表明消费者享有获取市场信息的权利。

在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中,广告不仅是一种自由言论,而且是一种竞争机制。竞争是自由市场的灵魂,广告竞争体现了企业之间的平等,可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防止市场垄断现象,而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广告更加清楚地了解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信息,从而更容易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作为官方权威性广告监管机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积极鼓励比较广告,希望广告主在广告中使用比较手法,甚至允许指名道姓地说别人产品有什么缺陷,说自己产品有什么优势。鼓励比较广告的用意是要让消费者更深地了解市场,了解商品,促使产品或品牌之间的竞争。此后不久就出现了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以及七喜之间的广告大战,彼此指名道姓地揭露对方产品的短处。这使得消费者对饮料产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选择饮料时也更理性。

自由,并不是毫无制约的自由,自由更不意味着个体或团体人可以以其他人的损失为代价而享受自由。按照米克尔约翰关于“公言论”和“私言论”的区分,广告言论属于“私言论”,而且是一种自利动机的言论,因此自由性受一定限制。对于损害或侵犯消费者或竞争者利益的广告,如欺诈性广告、非公平竞争性广告,政府通常都制定相应的广告法规。并建立审查和监管制度加以限制。例如,要求比较广告中关于自己产品和比较产品的陈述都必须客观真实,而且是可验证的,否则就会受到指控和处罚。对于广告言论的监管,在广告历史上有过深刻的教训。19世纪末,美国的涉及广告言论和传播的法规尚未健全,各种夸大功效、谎称某种特殊成分的虚假药品广告盛行,可乐饮料也声称能健脑、抗头痛和抗脑疲劳。。虚假广告扰乱了药品市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导致广告信誉一落千丈。

广告是大众媒体传播的“言论”,会对大众产生影响,除了违法问题外,还有伦理道德问题。广告涉及的许多问题已超出了法律的范畴,却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社会舆论的不满。歧视性广告、性广告、儿童广告、烟酒广告等一直来受到社会广泛的批评,有的广告还引发消费者运动,严重影响广告和广告行业的社会声誉。因此,一些行业协会也会制定广告准则,规范其会员的广告行为。美国律师协会败诉后,撤消了广告禁令,于是协会制订了详细的广告准则,以防止有损于社会道德、行业声誉的广告行为,如爱荷华州只允许“碑文”式印刷广告,只列姓名、地点和资质等,而且要求在广告上提醒消费者不能以广告作为选择律师的依据。

有了法律和行业协会这双重限制,这样就可以在广告自由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广告这种自利性“言论”对其他个体和社会的伤害。大众情感不能替代法律理性,一些涉及伦理、道德的方面问题,法律也无能为力,这就需要民间行业协会和社团作出反应。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calvin klein(ck)香水、内衣、牛仔的广告不断引发情绪骚动和伦理争议,尤其是1995年针对青少年的牛仔服装系列广告,十五六岁左右半裸的男女少年模特在电视广告中像成人那样做出性挑逗的姿势,在平面广告中尽管没有半裸,但他们姿态不雅,还露出内裤。许多教会和家庭协会与家长们对广告提出强烈抗议,扬言要将那些出售ck产品的百货商店嗣起来,一些议员呼吁抵制其所有产品,一些媒体拒绝刊播ck广告。行业协会也猛烈批评ck广告,而ck的零售商请求公司撤回广告。迫于社会舆论压力,政府有关部门介入调查ck广告是否触犯少年儿童色情传播法,但是最后的裁定令许多人很失望,结论是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广告违法。尽管得到法院支持,但慑于消费大众的抵制和社会各界的反对,ck广告还是停止了广告。这说明消费者团体、媒体、行业协会确实可以起到法律的补充作用,用非法律的手段抵制违反伦理、败坏道德的广告话语,消除不良广告言论的影响。

三、广告话语,体现资本权力的意志

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广告符合自由主义价值观,是自由主义宏大叙事的表征,但我们应该看到,广告这种自利性话语直接受制于资本权力,体现着资本的意志——繁衍与增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揭示了贤本权力的本质,它劳动成为一种商品,成为资本权力可以任意支配的东西,劳动力本身在资本权力控制下失去的自身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广告话语和广告机制承接了资本权力的贪婪和残酷,体现了资本权力的控制欲望。

麦克卢汉指出:“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成千上万训练有素的人耗尽自己的全部时间来打入集体的公共头脑。打进去的目的是为了操纵、利用和控制,旨在煽起狂热而不是给人启示。在人们脑子里留下持久的烙印,使大家处于无助的状态,这就是许多广告造成的后果,也是许多娱乐造成的后果。””美国历史学家大卫·m·波特也认为,广告这一强大机制与学校、教会一样,具有塑造大众标准的力量,是为数不多的执行社会控制的机制之一,不同的是,广告不像学校和教会那样把完善个体、提升人类作为自己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广告带给社会和人们的不是自由,而是控制的枷锁。

广告看上去是每个个体或企业的权利,现实中却往往成了少数资本巨头的控制市场、控制消费者的工具。这一点体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而在跨国广告传播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和品牌的同时。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充分利用广告话语实现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日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跨国集团向第三世界输出产品和品牌的同时,他们利用广告挤压本土弱小企业,实现市场控制,第三世界最终成为了跨国集团的品牌博览会。

同时,广告在行使资本权力时往往更具有艺术性和隐蔽性。舒德森是“广告影响有限论”者,但他认为广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很大,一方面这些国家的广告法规不健全,容易钻空子,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大量外国品牌、商品没有什么经验,对老道的跨国广告中的技巧缺乏免疫力,容易受广告影响。跨国广告通过传播消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以对第_一世界的传统文化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控制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目的。这里,广告的不是言论自由,广告体现的是资本的意志和权力,是跨国资本的霸权。

广告制作论文篇7

[论文摘要】广告文化批判就是通过解读广告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揭露其中存在的结构性压迫关系并寻求解救的知识践行。广告文化批判的对象不是操纵层面的广告活动,而是作为泛文本的广告文化;广告文化批判在权力和主体性的范畴内进行;广告文化批判的目的是在全面深入地认识广告文化现实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广告与社会、广告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广告文化生态环境;广告文化批判研究的方法包括对西方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借鉴和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

广告是商业社会的伴生物和商业文化的表征,如今,广告文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广告业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任何人都无法忽视广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马克·波斯特在以电视广告为例,谈及这种影响时曾说,“电视广告是人们广泛体验的社会事件,是一种独特的信息模式”[I](PI93)“对于正在上升的新文化来说,电视广告是决定性的符号标志”,“广告建构起新型的语言与传播现实”[ I](P209-210)。这些成为当今社会图景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文化现象正是广告文化批判研究所要关注的对象。

一、广告文化批判辨析

文化批判是把文化作为批判研究的对象,在批判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文化一直是其关注的重要对象,是批判研究的逻辑起点。同样,广告文化批判立足于广告文化,广告文化的内涵对广告文化批判具有重要意义,而批判理论对文化的考察将对理解批判意义上的广告文化内涵提供重要线索。“文化”可能是当今学术界最难定义也是给出定义最多的概念,我们无需对这些定义一一加以辨析,我们这里主要是在批判的意义上考察文化的三种定义,并据此对广告文化和广告文化批判进行辨析。

首先,是文化的精神说。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贺麟先生认为:“所谓文化,乃是人文化,即是人类精神的活动所影响、所支配、所产生的。,.Lz](}zao)这种观点认为文化即人化,对于人而言,精神活动无疑是人区别于非人的根本特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不过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物质化和客体化而已,偏重于任何一种文化,都将忽略作为文化的最本质的精神特征。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把文化等同于精神文化是过于偏狭地理解了文化的内涵,因为无论我们从哪个专业领域来研究文化,只要立足于这样的文化内涵,就不会为专业眼光和学科规则所限,就能从最本质的意义上来理解该领域的文化。这种文化定义对正确、全面认识广告文化具有启发意义。以往我们多局限在专业和学科立场来理解广告文化,如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广告)是把公众注意力吸引到某种产品或者生意上的行为”[3](P471);侧重于市场学的定义:“(广告)是一个公开的主办者出钱,以非个人的形式介绍和提倡某种主意、商品和服务的方式”[4](P471);侧重于传播学的定义:“(广告)是受控制的可辨认的信息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劝说”faJlPa};。诸如此类,都是立足于外在的物质和制度层面来解读广告文化,都忽略了广告文化本质的精神内核。如果我们能超越狭隘的专业和学科立场,以更恢廓的精神视角来理解广告文化,我们就不但不会无视广告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而且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广告文化的本质。广告文化批判也就不会只集中在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抓住表面的技术操作和法律规范不放,而是更全面地考察广告运作和制度背后更为深层的道德、价值和审美问题,从而走出视野狭窄的低水平广告文化批判的误区,将广告文化批判研究带人一个新境界。

第二,是文化的意义说。威廉斯在《漫长的革命》一书中列出了文化定义的三个分类,在其中的第三个定义里,威廉斯认为:“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文化“表达某种意义和价值观念”(s)(e}s>。而且这种由特定群体、阶级、社会所共享的意义和价值即情感结构在不同历史阶段会有不同表现。也就是说,文化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是社会建构和经由历史转换而成。这种观点把文化看成是意义被生产、流通、交换的社会过程的集合。基于意义的文化内涵对我们理解广告文化的启示是,我们不应该只把广告理解成为方便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而提供服务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因为这种避开社会批判,只求功能不求意义的广告文化认知是不全面的。广告文化不只是按照表层逻辑运行的事实,它还是特定社会情感结构的再现,是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如果说文化批判是“澄清某种生活方式和某种文化中清晰和含蓄的含义和价值”(s)c}s>,那么广告文化批判就是对特定时期广告活动所包含的情感意义的揭示。

第三,文化的斗争说。汤普逊认为,文化是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斗争,是不同利益集团和社会力量相互竞争和冲突的结果〔“J。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它并非由一种力量塑造而成,而是在各种不同力量之间的斗争、妥协、交易中形成的。也就是说,文化并不是作为一种凝固的事实供人们接受,而是一个在人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文化最终的形貌是各种合力的结果。这种观点为理解广告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广告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商业信息传播,而是某一社会或团体价值体系的表达。出于组织利益的考虑,广告总是在肯定某些思想和观念的同时,否定其他的思想和观念。也就是说,广告文化产品总是生产时的控制和压抑与消费时的反抗和抵制的混合物,广告文化并非只是一个服务和被服务的领域,它同时还是一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斗争的场所。这种认识角度使我们不再局限于社会既定体制内考察广告文化,即把广告当作现存体制之内的一种文化形态而屈从于现存体制,而是要摆脱现存体制的束缚,透过广告文化表象发现既存体制所固有的矛盾和冲突,这也是广告文化批判的题中应有之义。广告文化批判就是要关注广告文化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分析广告文化中的各种力量构成,批判性地揭礴广告文化中存在的各种压抑和不公正现象,以便整体性地把握广告文化的结构性关系,并尝试为被压迫群体找出一条解救之路。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广告文化是一种通过广告表达某种意义和价值,以便谋求社会控制的文化活动。而广告文化批判就是通过解读广告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揭露其中存在的结构性压迫关系并寻求解救的知识践行。

二、广告文化批判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广告文化批判实践的开展首先应该确立批判的靶子,即明确广告文化批判的对象,锁定批判的目标。笼统地说,要建立一门广告批评学,批评的对象应该包括所有与广告活动有关的事项,即广告文化的生产者和生产过程,广告文化的传播形式和传播过程,广告文化的接受者和接受过程,广告文化作品和所反映的生活世界等等,都将成为广告文化批判的客体,但是我们这里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要建立完整、系统的广告文化批评学。如果把广告批判区分为关注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广告媒介、广告效果等操作环节的技术批判和关注广告与社会的关系,广告与主体的关系,广告所描绘的世界,作为社会知觉系统的广告等观念层面的文化批判的话,那么后者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阿多诺在《电视和大众文化模式》一书中,认为大众文化产品包括“外显信息”和“内隐信息”。前者是指大众文化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我们能够感知得到的信息;而后者则不同,“暗隐的信息可能比外显的信息更重要,因为这种暗隐信息将逃离意义的控制,将不被看破,将不被心理抵制所阻挡,但它却可能深人观众的思想”[7](P135)。如果我们同意广告文化产品也可分为“外显信息”与“内隐信息”的话,那我们所要关注的恰恰是“外显信息”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的运作、权力结构关系、文化资本的不均衡分布等不便言说的潜在话语。

广告文化批判的对象不是操纵层面的广告活动,而是作为泛文本的广告文化。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任何文化形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广告文化也一样,它是整个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也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亚文化,并和其他的文化子系统与亚文化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如果从更高的层次看,广告文化所从属的文化系统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广告文化是文化系统的表征,而文化又是社会系统的表征,如果以广告文化为切人点,就可以了解总体的文化状态乃至整个社会的结构关系。这就要求广告文化批判应该将所要分析的文本置于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和权力结构关系之中,而不是孤立、静止地考察哪一个具体的广告文本。也就是说,只有将广告文化作为泛文本来解读,才不致坐井观天,使我们的观察视野受限,才能透过广告文化看到远比它本身开阔得多的天地,对广告文化的理解也才能更全面、更深刻。事实也是如此,“广告可被看作是时间的符号”,“(它)是记录了社会的档案”,“广告揭示了一个时期社会的紧张感”Ul(}m-ass)。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商业促销手段,它还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广告文化批判就是要对这些符号进行解码,进而昭示其隐含的社会权力结构关系。

我们为广告文化批判设定了两个最主要的批判范畴:权力(power)和主体性(subjectivity)。米歇尔·福柯认为权力具有内在性,即权力关系不是存在于其他关系(经济发展、知识关系、两性关系)之外,而是在其他关系之内。它们是关系领地中存在的差异和不平衡的直接反应[fsl。广告领域内的权力关系也不是其他领域权力关系的反映,它应是广告领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该领域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支配、抵抗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以广告的形式表现出来。“广告是劝说性的,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形式,它通过提供信息来起作用。;[9](P473)广告文化的权力关系表现为阶级、性别和种族的结构性压迫和控制,这种压迫和控制往往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来完成。现代传媒生存模式使广告传播关系中的强势群体成了媒介的实际主宰者,而其单向度的传播特性又让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失去了对话机会。在这场所谓的信息沟通中,统治阶层完全掌握了话语权,消费者只在其限定的范围内拥有自由。当然,在某个具体的广告传播活动中,消费者可能掌握着主动权,因为它至少拥有决定是否购买的选择权。但是,广告文化中的权力支配关系主要并不体现在能否左右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而是通过广告重塑消费者的知觉方式和知觉内容。在广大消费者慢慢接受了广告所宜传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后,商业利益的实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广告文化批判就是要将广告文化中的权力关系作为自己的对象,紧密联系广告文化中存在的权力结构、压迫和宰制展开批判实践活动。

主体性是我们为广告文化批判设定的第二个研究范畴。伯明翰中心的第三任主任理查德·约翰生说:“文化研究是关于意识或主体性的历史形态的”f }ollP}o>,而所谓主体性的历史形态是指由社会和文化建构并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主体性的独特形态。可见,“主体性是生产的而非给定的,因此是探究的对象,而非前提或出发点”Uol l}m>。广告文化也在建构主体性,而且也需要按照自己的目标建构主体性。如果说艺术多少还保留着创作和欣赏时足够的自由空间的话,那么广告却是商业目标极其明确的文化生产,它在广告文化的接受过程中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主体位置,并希望受众能按照这个被预先设计好的主体位置来回应广告文本的召唤。也就是说,广告文化接受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正独立、自持的,而是被建构的。广告文化批判就是要考察这种主体性的形成过程,并对主体建构的负面效应进行批判。

三、广告文化批判研究的目的

广告文化本体是作为传播者的主体和作为接受者的客体相互作用的整合结构,它体现了人的本质。同时,广告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必然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广告文本和环境之间又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这里的环境指人类生存的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广告、人与环境三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依赖关系,广告文化批判就是要将这种关系背后的事实真相揭示出来,让人们更深人、全面地认识广告文化。

广告已成为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之一,这种联系随着广告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原始的口头广告和实物广告以及简单的招牌广告阶段,买主和卖主、买主和货品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面对面的,因而也是朴实的、自然的。而借助于大众传媒的现代广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关系,复杂的生产和市场环境使过去那种直接的沟通和交流不再可能,广告是人们进行消费选择时重要的信息参考源。巨额的资金投人和高科技的运用使人们对广告的借助变成了对广告的依赖,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要通过广告等中介手段才能完成。对广告的过分依赖让人们不再关心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商家是否遵循了公序良俗、它的信誉度怎样之类的问题,消费选择的标准也由现实变成了广告,这导致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现实关系为广告的虚拟关系所代替。

广告通过回避和掩盖现实的方式扭曲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代广告以塑造形象的方式实现它的推销目的。但广告形象并不是现实的反映,在广告可以塑造的充满享乐主义的形象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紧张关系被有意回避了,“对于广告来说,一切真实事件都是例外,它们只是那些素不相识的人的遭遇”Ltt)(Pt87)。广告虽然是大众文化中最集中、最全面地反映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形态,但广告文化并没有完整地、真正地反映时代症候,人们通过广告形象也不可能把握到真实的世界。更有甚者,有些产品的广告对事实的掩盖还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直接破坏,如通过赞助体育赛事和户外媒体不断扩大影响的香烟广告对吸烟危害的轻描淡写,杀虫剂广告从不提及对人体和环境的破坏,汽车广告对大气污染也避而不谈,这些产品的使用加剧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

的确,如果说其他文化形式更多地是在思想领域内对人们产生影响,那么广告文化因为以促进购买行为作为自己的最根本目标,这必然影响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学视角的广告文化考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以前我们对广告文化内涵的认识局限于社会科学,只关注人和人造物(产品),而对其他物种和自然环境视而不见。生态学的广告文化却不同,它是立足于人类和自然环境互补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它更关注广告引发的消费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广告文化所宣传的消费至上主义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如一次性和即时性消费的流行,人与物的关系越来越带有临时的性质,并且由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浪费。广告所鼓吹的对一些特殊商品的消费还导致了对动物的猎杀,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平衡,最终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生存。

平时只关注广告文本的受众很难从宏观上认清广告、社会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广告文化批判就是要揭去蒙在广告形象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将潜隐在广告文化表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带到意识的层面,通过对这些社会关系的认识让人们最终得以摆脱广告的意识形态控制,并重拾被广告文化泯灭的社会价值,重建威廉斯所说的“情感结构”。

四、广告文化批判研究的方法

广告文化是大众文化中牵涉面最广的一种文化形态,因此广告文化批判研究的方法也就不可能局限于一种,它的选择是策略性、实践性的,即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来确定广告文化批判研究的方法。而问题的提出要依赖于它们的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我们关注那些具有“症候分析价值”和“话语范型意义”的问题,即那些能够反映社会和文化深层内涵的间题,而不是诸如明星的广告出场费,电视广告的拍摄内幕,某一则广告是否触犯了广告法规之类浮于表面的“伪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处于大众日常的关注以外,隐而不彰,但往往就是这些被现实遗忘、人们视而不见的问题在慢慢地影响着现实,重塑着人性。我们就是根据这些问题来确立广告文化批判研究的方法。

(一)对西方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借鉴

随着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的学术实践已经置身于全球化的思想语境之中,离开全球化的知识语境,我们将无法确立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只有在与非中国化的学术思想碰撞、互动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术实践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批判理论是一种源于西方的学术传统,广告文化批判实践需要借鉴西方的批判理论,但这种借鉴是批判性的借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避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于强调中国广告文化现象的特殊性,而忽略在全球化进程的裹挟下,广告作为大众文化现象的共性的一面,否认西方批判理论在中国广告文化批判实践中的适用性。的确,和在以理性、自由为特征的启蒙思想的背景下生成的、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相匹配的西方广告文化不同,中国的广告文化现象是在长期的政治专制和思想禁锢的背景下产生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广告文化并非意识形态宰制的同谋,而是对政治中心的解构,对被压抑的世俗情怀的唤醒。但不能否认的是,从oo年代末至今,这种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加人WTO以后吸引了大量外资,跨国广告活动越来越多,这使中国的广告文化现象带上了更多的国际化色彩。同时商业化也加速了性别、阶级、种族的分化,使广告文化表现出新的权力结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批判性地借鉴西方的批判理论开展中国的广告文化批判实践。另一种倾向是过于强调中国广告文化与西方广告文化的共性,而忽略了由于语境的不同导致的差异性,在广告文化批判实践中毫无批判地移植西方的批判理论。这种倾向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批判研究的对象,中西方的广告文化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广告文化的物质层面,我们尚缺少西方国家先进的制作设备和手段,以及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在制度方面,西方广告文化已实施了上百年的广告制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在文化层面,中西方的广告经营理念存在着很大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时期不同,广告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权力结构关系以及社会成员感受到的结构性压迫都不一样。西方的批判理论在中国广告文化批判实践中的运用需要结合中国的广告文化现实“再语境化”。

另外,要正确认识西方的批判理论,还要解除一些不必要的顾虑,如认为借用批判理论会将其固有的缺陷也一并拿来,同时也会丧失自己的批判立场。其实,任何的思想、理论在被引人另外一种异质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去的时候,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它都会经过当地文化的过滤,即便想要全盘照搬也不可能,况且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扎实的人文学术传统一定能让我们在借鉴西方批判理论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形成自己的立足点。

《二)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

广告文化批判是一个开放性的学术实践领域,它拒绝对批判的对象划定学科界限。我们这里用“广告文化批判”而不用“广告批判”为研究命名,正是考虑了“广告批判”容易让人把这种学术实践理解成社会科学的知识活动,而“广告文化批判”则不排除人文科学的参与,因为广告文化可以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可指称广告的技术操作,也可指称广告动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关系。从后者的意义上讲,广告不过是社会文化世界的一个主题,通过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对复杂的社会文化进行批判和分析,而这种批判和分析自然涉及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多学科的综合运用。现代广告已成为内蕴丰富、具有某种隐喻象征的文化符号,单一的学科视角无法全面、深人地把握广告符号复杂的意义世界,一元观点的学科偏见、种种预设容易把对广告文化的认识引人歧途。

广告制作论文篇8

养目标、组织教学,最后到如何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个总体设计。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按照社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模块组织教学。根据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将专业素质细分为能力模块,并设置相应的课程。能力模块的划分,是高职教育中广告设计专业教学设计的关键。

一、行业现状分析与培养目标确立

根据对目前各类广告公司营运状况及广告专业历届毕业生进行分类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逐渐掌握了社会对该专业在人才层次、专业方向、就业岗位、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确立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专门从事广告设计、生产、施工及广告管理运作过程中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使毕业生具有鲜明的法制观念、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具有现代审美能力和较高艺术修养、有较强的艺术造型能力、较高的设计水平、掌握数码设计手段,并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广告设计与制作技能的“设计师”和“工艺师”。毕业生在获得国家教委统一颁发的大专学历证书外,还应考取各种广告业执业资格证书。

二、岗位及专业能力分析

根据目前广告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人数比例如下:广告公司设计人员,约占总人数的25%;企业设计部门的设计人员,约占总人数的15%;设计师助理,约占总人数的15%;广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约占总人数的20%;广告业务员,约占总人数的15%。

广告行业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有较强的手绘造型能力;能熟练使用电脑进行广告设计;能根据广告不同媒体、特点和客户的要求,提出创意新颖的各种广告设计方案,并能组织实施;掌握基本的包装装潢设计技术以及各种文字造型能力,其中能熟练掌握黑体美术字和宋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进而推及其他种类的文学造型,并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能熟练掌握现代摄影、影视技术等广告制作手段;能根据设计方案提出正确的施工(制作)方案,并根据这些方案能准确计算出各种广告的制作成本;英语能通过广东省二级考试并基本掌握广告专业用英语。

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具体要求: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能力,能有效地综合各种信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种广告设计方案;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及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有较强的群体适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知识结构的划分

在处理高职教学计划中的知识内容时,有一对矛盾是必须认真探讨的,那就是针对性与适应性的矛盾。作为职业教育,必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范围,学生不能培养成通才;作为高等教育,它又必定要与职业培训区别开来,学生除能上岗工作外,尚须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本专业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要满足针对性和适应性两方面的要求,高职人才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职课程的知识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的内涵是普遍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理论是基础理论在一定专业范围内,沿着实际应用方向的综合和发展。专业技术知识是与高职人才的具体工作直接有关并频繁应用的知识。从三类知识的性质可知,专业技术知识是直接反映当前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体现了高职教学的针对性。专业理论是专业技术的基础,它常常是相近专业的

共同基础。基础理论表达的是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它是专业理论的基础,覆盖面更广。因而,这两类知识支持着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

三种类型知识的性质决定着它们的稳定性。它们的逻辑联系(或内容排序)是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一专业技术。实践证明,越在基层的知识,稳定性越高。当前,人们在惊呼的“知识老化”“知识淘汰”等大都是指技术知识。计算机软件的迅速发展,是最突出的实例。基础理论最为稳定,有时,即使“老化”了,但在一定时空下,仍然是有效的。例如当相对论、量子力学出现后,古典力学当然是“老化”了,但是,当前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的力学计算仍然是依靠古典力学来做的。专业理论的稳定性处于二者之间,例如广告设计课内容框架的变化是较缓慢的,但由于设计学的进展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设计方法上产生了许多变化。

高职人才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就是协调这三类知识的比重。高职人才的适应性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适应,没有必要在过分宽广的幅度中打基础。在高职课程内容中,应该加强的是专业理论,专业理论课要占35%,专业技术课占25%,基础理论课占15%,其理由可归纳为:专业理论是基础理论沿一定专业方向的综合和发展,是根据专业需要精选提炼出来的基础理论。因而,它是针x,-j要求和适应性要求的统一。专业理论是学习和发展多种同类专业技术的基础;专业理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四、能力模块划分和课程设置

广告专业的专业能力模块划分是以社会调查和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具体的思路是:广告行业的各种职业岗位或技术分工进行能力的分析,以确定与专业培训目标相对应的“应知”和“应会”;根据这些“应知”和“应会”来确定学生应当掌握的综合能力、专项能力、单项能力的若干能力要素;将各种能力分解整合成能力模块,来确定课程的设置。

1.职业道德及社会能力。要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敬业、乐业精神;良好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应课程有政治理论、德育、英语、公文写作、体育、广告法规。

2.基本造型和设计能力。要求能够掌握现代平面造型、色彩装饰效果及立体空间构成的三大设计基础,并通过纯形式语言过渡到专业设计语汇的把握,从而创造性地运用到广告设计中去。对应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

3.文字造型与运用能力。要求掌握中英文的标准字、变体字,以及按设计属性进行不同风格的字体造型,能进行各种文字的组合与单项创意设计,并按工艺要求进行制作。对应课程有文字造型。

4.印刷广告制作能力。要求掌握各种开度页码编排法、印刷广告设计成本计算方法。对应课程是印刷广告。

5.影像技术造型能力。要求了解摄影、摄像的各种技巧,能独立完成作品创意及拍摄,并具有一定的后期加工制作能力。

6.广告材料选用及传统广告设计制作能力。要求熟悉路牌广告、灯箱广告、霓虹灯广告等传统广告媒体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了解各种广告材料的性能。对应课程是广告媒体、路牌广告制作、灯箱广告制作。

7.电脑制作能力。要求熟练地操作电脑,进行排版、文字编辑、图形创意等制作程序,熟悉平面设计所需的各种软件操作。对应课程是电脑设计。

8.广告设计能力。要求对广告诸要素具有较全面的综合表达能力,能独立完成广告方案、标识、广告主题、广告制作等工作,具备一定的系列广告筹划、设计、制作能力。对应课程是广告概论和广告设计。

9.策划与设计能力。掌握策划与设计原理和方法,采用中外优秀设计方案有辨析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种基础设计、应用设计及对企业策划执行计划的监督与指导。对应课程是策划。

广告制作论文篇9

毫无疑问,法兰克福学派广告文化批判的“皮下注射”模式有其理论依据——“皮下注射”理论,该理论产生和流行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此间,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和普及,极大地冲击和影响着受众的日常生活。传播学者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介强大的影响力,认为受众在它们面前只能被动地接受,就如同注射液注入病人身上就能产生神奇效果一样。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媒体被看作是具有一种将压制性的意识形态直接‘注射’入大众意识的力量”,②同时大众只能扮演悲观的角色,即在大众文化面前顺从和屈服。梳理法兰克福学派几个主要成员关于广告文化批判的研究,不难发现,他们秉承的基本就是这种“皮下注射”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内涵。

广告在经济领域具有同一化和控制性

广告在经济领域的这种特性,贯穿于需求、流通、竞争和消费的全过程。

首先,从需求的角度讲,广告是“虚假需求”的制造者。对此,马尔库塞有专门论述:“‘假的需要’是这样一些需要,他们是通过社会对个人的压抑的特殊影响附加到他头上的……大多数对松弛、玩乐、按照广告来表现与消费、爱憎他人所爱憎的需要都属这个假需要范围。”③由此可见,虚假需要本质上就是一种强制性的需要,“是它们从一开始就是的那样——要求压制的势力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产物”,④而广告无疑在其中起着塑造和渲染的作用。

其次,广告在产品的市场流通中走向同一化,这一点跟文化工业没有两样。“文化工业的流水线,以及具有综合性和计划性等特征的生产方式,就非常适于广告宣传:个别重要的部分都是可以拆卸的、可以替换的,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甚至可以从任何前后相关的意义中抽离出来,用来服务其他目标……广告和文化工业在技术和经济上融合起来了。在这两种情况下,在任何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同样的事物,对同一个文化产品的机械重复,与宣传口号的机械重复是一模一样的。”⑤

再次,广告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垄断和控制的力量。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此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广告在垄断下越显得无意义,就越变得无所不能。”⑥虽然在市场竞争中,广告可以向购买者传递商品信息,促进销售,但并不是每个个人和企业都可以使用广告,“只有那些付得起高额广告费用的企业,只有那些控制着广播网络的企业,或者说,只有那些已经确立了这样的地位,或由银行和工业资本决定扶持的企业,才可以作为卖方进入虚构市场”。⑦

最后,随着广告越来越多,使得市场的透明性越来越差,从而不仅影响了市场竞争,同时也使消费变得不理性。“广告竞争取代了价格竞争,是被各个公司控制的市场变得复杂而混乱而造成的主要结果。这些公司提供的名牌商品彼此之间的经济合理性越难以比较,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就越是受到广告的心理作用的影响。一方面,有一种发展资本主义大型商业以及市场越来越受到卖方限制的趋势;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一体化文化整个被通俗肥皂剧即广告洪流所充斥:这二者之间有一种明显的联系。”⑧卖方控制着市场,广告充斥着媒体,由此,“在文化工业中,广告已经取得了胜利,即便消费者已经看穿了它们,也不得不去购买和使用它们所推销的商品”。⑨

广告在意识形态上具有同一化和控制性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已经融合进作为“肯定文化”的文化工业的广告,既是维护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具,同时其本身就是意识形态。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悄无声息地侵入私人领域,而人们尚不能分清作为新闻与娱乐的工具和作为灌输与操纵力量的大众传播媒介时,包括广告在内的传媒早已深深同化和控制了受众。而广告在意识形态上的这种作用,正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我们必须使用我们的广告、电影、政客及畅销品的用语。我们必须使用同样的用语来描述我们的汽车、食物与家具、同僚和竞争者——而且我们彼此完全理解。这一点必定如此,因为语言不是什么私有的和个人的东西,或者更精确地说,私有的和个人的东西通过可得的语言材料——这是社会的材料——来传达”。⑩

关于广告语的这种效应,马尔库塞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首先,他认为广告用语是一种人格化语言,如他列举的“您”喜爱的杂铺店,“您”的报纸,“为您”而生产的,它邀请“您”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强加于人的、标准化的、普遍的事物和作用被描绘成‘专门为您的’。无论人们相信它与否都无关紧要。它的成功表明:它促进了人对自己和他人所起的作用的自我认同”。⑾这种人格化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无形地消弭了个体间的差异,形成“自我认同”,从而实现了同一化。

其次,他认为广告语“创造出把有慑服力的、僵硬的具体性强加给自身的凝固形象,从而切断了意义的发展。它是广告工业的惯用技巧,被巧妙地用来‘塑造一种’紧紧抓住人的意图和产品、有助于宣传和推销商品的‘形象’”。⑿而受众则会把这些形象和“一种固定结构关系联系起来,被期望以一种固定的、专门的方式作出反应。”⒀总之,在马尔库塞看来,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控制手段,而不仅仅是控制的反映。广告语言就是这种控制手段之一。

广告在政治层面具有控制性

这主要表现为对公共领域的入侵和操纵。关于这一点,哈贝马斯在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做了详细阐述。在他看来,广告最初只是告知商品信息的一种手段,对公共领域基本没有影响。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科学化市场销售的需要,广告在企业和媒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有机会间接地影响到公共领域,然而,虽然“特殊的私人利益的公开展示从一开始就与政治利益融合在一起”,⒁但这并不能导致公共领域自身的转型,“只有在公关实践中,经济广告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政治性质”。⒂这里的“公关实践”指的是广告被用来执行公共关系,具体说就是通过介入新闻报道的方式来实现政治目的,正如哈贝马斯所说,“坚持新闻报道与广告的分离的说法——现在成了一种职业观念——看来是完全落伍了,公共关系把这二者融合在一起:广告应该绝对让人看不出是私人利益的展示。它赋予所宣传的对象一种公共利益物品的权威——这是一种有待制造出来的幻影——让具有批判意识的私人组成的公众自由地形成对它的看法”。⒃广告向公共关系的转变和融合,表明广告从针对作为“消费者的私人”转变为针对“作为公众的私人”或“公众舆论”,“信息的发出者把自己的商业意图隐藏在一种关心公众福利的角色背后,使自己合法化:公共领域的公认功能和有组织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竞争被统一了起来”。公共关系广告将其宣传的对象置入公共领域,引起公众的讨论从而取得共识,隐蔽地实现操控的目的,对此,哈贝马斯揭露说:“消费者的这种迎合态度是被一种虚假意识所唤起的,即他们认为他们是作为具有批判意识的私人在承担参与公共舆论的责任。”⒄广告正是这样悄悄地入侵了公共领域,并“教会人们如何向公共权威表示尊敬”,⒅正因如此,哈贝马斯不无遗憾地指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又带有了封建的形式特征。”⒆

结 语

总的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广告文化批判,是从对文化工业的否定引导出对广告的整体性的否定批判。这种批判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是偏激的。尽管如此,法兰克福学派的广告文化批判却在另一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即该学派建立了有别于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范式,从而在上世纪形成了广告研究的两大学术重心:欧洲的文化批判研究和美国的实证研究。

严格地说,欧洲没有专门从事广告研究的广告学学者,而主要是从事哲学、符号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研究的学者,涉及的也主要是传播与媒介所引起的广告外部问题研究,着重理论思辨,主要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其典型代表就是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但是,由于受希特勒上台的影响,该学派成员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流亡美英等地,直到四十年代末才陆续回到德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已经相当富裕,加上国家科研经费的支持,此间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研究相当活跃,以霍克海默、阿多诺(又译为阿道尔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为主要代表的批判学者,都先后完成了他们的经典著作,如哈贝马斯1961年写成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阿多诺1963年写成的《文化工业再思考》、马尔库塞1964年写成的《单向度的人》等,在这些经典著作中,他们纷纷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广告展开了批判,形成了与美国广告研究相异的另一种声音,即社会与文化视域下的批判研究。

注释:

①张殿元:《另一种声音:文化批判语境下的广告传播解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4期

②罗刚 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3页

③④⑩⑾⑿⒀【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⑤⑥⑦⑨【德】霍克海默 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48、146、147、152页

广告制作论文篇10

【关键词】电视公益广告 社会功用 商业环境

从1986年贵阳电视台拍摄录制的《节约用水》播出至今,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已经走过了24年。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新闻传播业、广告业的快速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国电视公益广告也在日益成长。由于我国媒体实行的是政府监督,企业化运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媒体一方面要兼顾社会的利益,服从政府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获取商业利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以利益为目的的电视公益广告就面临着两难境地,导致了目前我国电视公益广告市场化运营面临的诸多难题,运营模式单一、出资者范围狭小、制作人员单位归属事业化、随意性强等问题。

一、电视公益广告的特征与社会功用

公益广告,主要是指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直接目的的广告形式,它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的效益。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它具有收视强制性。公益广告在这样的传播媒介中传播出,也更易被社会大众所获得,产生更大的影响。中央电视台的副台长罗明曾说过:“公益广告是一盏灯,如果能点亮其他的灯,那么整个社会就是一片光明。”他希望公益广告像一盏灯一样传递文明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由此可见,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是电视公益广告传播的理想传播效果。

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认为,传播具有监视社会环境、组合社会力量、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功能。后来,施拉姆根据拉斯韦尔的论述把传播的功能归纳为监视、管理、指导和娱乐。电视公益广告的出现,正好从实际上论证了拉斯韦尔和施拉姆的观点。首先,电视公益广告具有监视社会环境的功能。它能够向公众传播正确的道德观念,督促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恪己,向善,凡事都要从好的方面出发,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其次,电视公益广告能够组合社会力量。电视公益广告取材广泛,涉及面广,主题选取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共同问题,吸引公众的目光,自然能够聚合强大的社会力量,为改变社会风气起到一定的作用;再次,电视公益广告能够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公众通过公益广告可以了解社会发展的进程以及所面临的各种自然以及社会问题,知晓客观世界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公益广告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定的价值资讯,使公众在公益广告所传播的价值标准的“涵化”中逐渐接受它所传播的价值标准,使社会公众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改变自己的行为体系。

二、商业环境下电视公益广告的困境

毋庸置疑,广告是从商业开始,商业广告业一直是广告的主体。据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全年中国广告市场总投放同比增长13.5%,达到了5075.18亿元,电视媒体以15%的增幅高于整体市场平均水平,并领先其他媒体。显然在这笔庞大的电视广告收入中,几乎全部是电视商业广告的贡献,而电视公益广告,不带商业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其在制作、播出等方面,仍然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这就使得媒体在制作公益广告时的驱动性不足了。

我国公益广告主要运作模式是由政府发起,媒体制作播发,或由媒体制作后,进行市场运作,由企业出资,这种自上而下由政府发文件,层层机构抓落实,带有浓重的行政命令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益广告的独立发展,限制公益广告的活力。同时,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全非营利性的公益广告运作机制,公益广告的策划以及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支持以及广告公司和一些企业的短期投入,公益广告在媒体的刊发还依靠行政手段予以规定。这导致在利益驱动下,电视商业广告往往占去了大部分的公益广告的时间段,减缩了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出时间段;再者,资金问题是困扰电视公益广告发展的主要问题。电视公益广告的资金是政府拨款,企业捐款和慈善机构捐款相结合。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费用十分昂贵,单靠媒介和政府拨款简直是杯水车薪,资金问题成为制约电视公益广告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商业环境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前景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而公益广告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非营利性。同商业广告一样,无论是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还是播出,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由于制作以及播出公益广告需要耗费大量费用,公益广告的发展面临着多方的困扰,最大困难来自于资金的缺乏,即使是在公益事业发展较为完善的美国也同样面临着此类问题,在商业环境压制下,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路在何方呢”?

1、转变行政主导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为主导来运营

目前我国公益广告的主导是政府部门,其他企事业单位处于被动地位,政府一般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公益广告宣传,这使得电视公益广告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宣传制作上缺乏相应的灵活性,相比较商业广告的制作手法,就相形见拙了。笔者认为,可以建立相关的非政府非盈利性的公益广告组织来制作、、社会性公益广告,广告活动资金可以自募集或向各种基金会募捐,电视媒体等则捐献广告时间和广告版面。

2、建立与企业联合的长效机制

公益广告要求不能裸地为企业宣传,但是隐性商业诉求却是可以接受的。对企业广告主而言,公益广告是一种长期地投资,深层次的商业目的,公益广告宣传能够给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深层次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作用。对于电视公益广告而言,这也是发展的一个机遇,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来制作电视公益广告,采用企业署名的方式给予企业回报,可以扩大公益广告的宣传优势,这种结合方式,对双方来说各得其所。

3、电视公益广告市场化运营

在电视公益广告的运作流程中,引入商业化、市场化的操作规程,利用市场机制代替原有的政府计划和行政干预来调节公益广告资源机制。电视公益广告市场化运营以商业广告运营为借鉴,以效率为目标,以竞争为手段,其过程是不断健全公益广告的市场要素,提高市场机制在公益广告传播中的地位,以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①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②孙曲,《论电视公益广告的社会效益》,《学习月刊》,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