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小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9 18:58:32

广告设计小论文

广告设计小论文篇1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制作流程;职业素养

在信息时代,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介平台的发展,平面广告设计的内涵、方法发生了变化,对广告设计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艺术设计类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受到固有艺术设计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艺轻技”的问题较为突出。如,在课程结构方面,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性内容占比较小;在课程教学方面,讲授艺术表现的知识较多,缺乏对学生相关设计技能的考查。平面广告设计具有综合性,教师要结合时展的特点,注重团队协作,贴近行业发展实际,让学生接触外部的世界,了解行业需求。由此可见,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结合平面广告设计的制作流程,优化课程结构与衔接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通常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便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方法雷同、教学手法单一、课程衔接不够流畅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课程设置分立,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缺乏有效的关联,学生难以通过模仿、练习、实践、创新创作出理想的设计作品。这样平面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便陷入了两个误区:一是强调以图形图像软件教学为主的操作训练,将软件操作作为教学重点,突出对设计软件功能、特效的应用,而忽视对设计思维、设计理念、设计意识的提炼与传达;二是将广告设计等同于艺术创作,过于强调个人的艺术体验与风格,与实际的平面广告制作脱节。平面广告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将平面广告知识、软件设计技能以及艺术设计的创意、热情融入其中,从而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和竞争力。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在课程结构方面面临目标与学时两大难题。

1.课程目标中的问题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教学目标具有广泛性,如学习艺术设计知识、掌握平面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具备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知识和技能要体现在具体的广告设计实践中(如广告标志的制作、广告创意主题的确立、广告设计方案的完善等)。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广告筹划、广告设计、广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容易导致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让学生无所适从。

2.学时上的问题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需要相应的学时安排,笔者所在学校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有60个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然而,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这些课时往往难以完成对学生设计知识、技能的培养,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存在盲目性,一些学生“学而不会,会而不精”。平面广告设计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分立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分开,这样虽然有助于优化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衔接顺序,但学生往往被动地学习,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因此,教师需要从优化课程教学入手,创新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重新整合知识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自我效能知觉指的是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笔者借鉴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剖析学生对学科知识、能力、知觉的预期,结合平面广告设计制作过程,联系实际,构建新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了解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增强信心,获得成就感。

二、平面广告设计公司的作品制作流程

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往往是由一个团队协同完成的,团队成员从自身的专业素养结构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制作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广告作品。广告设计公司设有策划部、客户部、创意部、媒介部、综合部等部门,各部门依照部门规程,分担各自的职责,共同服务客户。一则完整的广告设计作品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由客户部人员参与业务调查和跟进,搜集广告需求,开展行业资料调研和分析,得出广告设计需求。其次,策划部依据行业发展资料,结合相关设计要求,制订方案,由媒介部完成媒介完善和优化。然后,创意部根据媒介方案,结合行业用户需求,组织文案并选择艺术审美视角,以确立作品的创意方向。最后,创意部将设计方案提交给客户部,组织各部门参与探讨,修正、改进方案,形成最终的提案。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广告设计过程大致由调研、策划、创意、原稿设计、正稿制作、校对、输出等流程组成,每个环节都是整个广告设计流程中的重要节点。设计公司同样遵循上述工作流程,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也应该参照上述流程。教师要基于用户、行业、社会发展的实际,找到优化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思路,突出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表现。如,教师可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融入各类设计大赛,围绕参赛项目与学生共同探讨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和艺术表现,分解具体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分工参与实践,体验整个广告设计过程,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交流、学习和分享,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协同制作与共同参与中,既突出了个人的专业优势,又促进了团队协作,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和服务意识。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平面广告设计的具体制作流程,打破固有的课程章节、课时结构安排,从具体的平面广告设计任务和作品制作流程着手,将平面设计课程划分为几大模块,再结合具体的模块任务细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将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流程分解为创意和设计表现两大模块,每个模块再进行内容细化,并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具体的、可行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平面广告设计兴趣,培养其平面广告设计职业素养。

三、以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流程优化课程衔接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课时较少,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师要解决课时与课程之间的矛盾,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衔接,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

1.分组协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平面广告设计本身具有多岗位协同、融合的特点,基于具体广告设计任务的分工要求,笔者通过小组分工设置不同的兴趣小组,让学生自愿加入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5名学生,结合具体课程分解小组任务,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参与作品设计,共同讨论、协商。团队分组实现了对具有共同兴趣学生的整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其适应未来行业分工和设计需求打下了基础。小组划分之后,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目标。小组的学习方向已经确定,但小组成员需要从个人的学习目标出发,细化课程模块内容。如,将个人的兴趣、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统合,并确立为个人的发展目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学生的个性。

2.以案例细化课堂任务

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案例能将课堂教学与真实的设计任务关联起来,教师可借此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细化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平面广告设计方法和技能。如,教师可细化与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案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又如,教师可通过海报广告设计案例、企业宣传册设计案例、报纸广告设计案例、宣传画册广告设计案例等,针对不同的设计工作岗位和任务构建序列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课后小组协作学习

课后小组协作学习是弥补课时不足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实训任务,知识点较多,教师应该强调课后小组协作学习。如,教师可借鉴包豪斯的设计教学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撰写创意文案、完善作品,通过“群体工学”方式增进交流与分享。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作品展示环节是对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总结。无论是创意教学,还是具体的动手操作,教师都要进行学生阶段性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从组内交流延伸至班级的组间互动,研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中获得经验。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阶段性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程教学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柳国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4(22).

[2]徐崇.“两段式”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艺术科技,2016(12).

[3]沈慧.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美与时代(上),2016(10).

[4]万本龙.中国民俗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张婧.中国传统水墨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6]王如.现代平面设计元素剖析.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吕佳.女性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影响力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广告设计小论文篇2

一、《广告学概论》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广告学概论》是一门以广告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广告活动流程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广告创作技能培训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它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基础性,《广告学概论》系统介绍广告基础理论和主要实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广告学的理论框架,理解并掌握广告学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应用性,《广告学概论》主要涉及广告理论、手段、技术方法在广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并探讨了广告运作规律和运用机制。所以,其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强,学生要分析广告现象和具体案例,熟悉广告制作的流程,能够初步完成从策划创意到文案写作再到设计制作的实践环节。综合性,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艺术设计学、心理学、美学等众多学科,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是传播学、营销学和设计学。

(二)课程目标

《广告学概论》课程制定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可以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等级:知识目标,了解广告学的发展简史,理解广告运作的基本程序,熟悉广告传播规律,掌握广告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广告活动的全部流程。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将广告原理与广告案例有机组合,能正确分析广告案例,提高对优秀广告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广告制作的基本流程,初步具备完成广告作品的能力。素质目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拓展策划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创意思维能力;培养沟通、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等,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在这三个目标中,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创意创新技能。课程目标实现的方法和方式是教学质量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1.双元培训制———理论传授和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产学结合。2.加强实践课时———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课时。3.校企联盟的建设———构建职业化学习平台。4.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应用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创作,初步建立起广告研究的整体观和系统观,为从事广告及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学情分析

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广告业界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和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教学内容被整合并重新设计。以广告制作的流程为核心,把广告学内容分为从市场调研到策划、创意、文案、设计制作、广告媒体等部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逻辑思维、创意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设计能力和沟通交流等技能。所以,形成了主要教学内容章节:《广告概述》《广告市场》《广告心理》《广告调研》《广告战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传播》和《广告组织与管理》,课程的重点部分主要集中在广告调研、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和广告文案等章节。学情分析,广告学课程教授的主要对象是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和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生。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为例,因为这些学生是艺术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思维性,缺少思想的深度。所以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案例导入提高其学习兴趣。在实践技能方面加强引导,锻炼其操作能力。组建团队,把学生分为小组,每小组7—8人,设定一个组长。广告业务的承揽、广告调研、广告策划、创意、文案写作和后期作品的制作,都以组为单位完成整个广告制作的流程。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

学院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主要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融“教、学、练”为一体。“教”———教师导教、学生互教———解决了知识基础点、重点、难点。“学”———学生体验式学习———易发现学生的短板,因材施教。“练”———学生练习并创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能够发现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例如:讲到广告运作流程的第一项工作,广告调研。各小组要进行一次问卷调研,各小组根据要求选择调研题目,设定调研目的。教师讲解调研的理论知识,调研的模式、调研的方法、调研的程序、问卷设计方面的注意事项。学生开始各自的调研工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收回问卷,统计问卷,得出结果,写出调研报告。各小组汇报调研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实训项目+课程资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的体验以及课程资源云平台的运用,让学生真切感受专业、行业的实际现状,通过网络交流及时解惑答疑,并将相关企业招投标任务和全国广告大赛赛事及时,鼓励学生参展参赛,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应用。实践条件。校内实践,学院的文案策划创意工作室、摄影摄像工作室和非线编实验室为广告的设计制作提供了实践条件。学院现有文案创意工作室1间,数码摄像机120台,大洋非线性编辑实验室1间、工作站60台,录音间3间,演播室1间和演播厅1间。以上实验实训设施配置较高,性能优良,完全能够满足《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需要。校外实践,合作联盟单位笔者所在电视台文艺中心、当地广告公司的加入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空间,真正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广告大赛的激励,现在有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这两个比赛每年都有。同学们积极参与,真正锻炼自己,提高动手能力。学院学生每年参赛人数达30人以上,一半以上的同学获奖。

四、考核方式

试卷题型的创新,现在增加了一些创新题型,例如策划提纲题、作品赏析题、案例分析题和文案创作题,都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再是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三个等级的知识结构划分更合理更明确:基础理论、综合应用动手能力和创新创意思维能力。总成绩由平时表现与最终考试构成。(一)课堂表现占10%;(二)平时作业40%,含广告调研报告、广告策划书、广告文案创作和广告作品展示,以训练学生的创意能力、写作能力为主;(三)考试成绩占50%,增设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实践应用型的题目。

五、结语

《广告学概论》课程在未来发展中还应严格参照广告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广告工作实际的实训教材。进一步探索、改进教学模式实施的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加大与传媒单位合作力度,为学生谋求更多更全面的实训环境,与合作发展联盟单位携手培养应用型新闻广告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伟伟.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广告策划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10上)

2.曾兰平,赵小广.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广告学概论考试制度改革研究[J].广告大观,2010(1)

3.王惠蓉.关于本科院校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

广告设计小论文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学改革 方案设计 广告策划与管理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专业角度

《广告策划与管理》是高等学校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5大主干课程之一,2008年开始将《广告学》改成《广告策划与管理》,被浙江万里学院营销创新实验区列为重点实行合作性教学课改的试点,探索将营销学、行为学、品牌学、传播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引入到广告课程中,使得《广告策划与管理》更强调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的统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

1.学情分析

跟踪近三年人才市场需求动态,工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广告策划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平均每年以40%的幅度在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营销的本质是创新、沟通、艺术,衡量一个营销人员素质与水平的核心标准就是创新能力与心智水平,如洞察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而《广告策划与管理》正是基于为培养广告策划与管理方面的人才需要而开设的。

2.课程定位

浙江万里学院注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自主创业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才。《广告策划与管理》课程主要在掌握广告理论的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广告调研能力、策划能力、促销能力、管理能力四大核心能力,主要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灵活运用广告营销与策划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应变及创新能力,适应策划行业工作过程中各岗位需要的高校复合型本科营销应用人才。

3.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有助于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从广告的角度去领略营销沟通之道。要求学生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广告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掌握广告原理、广告调研、广告策划、广告促销、广告管理的核心内容,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独具特色的合作性学习知识体系。

能力目标:了解现代广告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同时具备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即广告调研能力、广告促销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广告管理能力,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广告观,合作创新的团队观念,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激情。

4.课程整合内容说明

《广告策划与管理》是以项目合作、环节比赛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学习组织形式完成教学内容,即以120人的大班形式理论课讲解为主的授课,以30人左右分成四个小班以5~7人组成小组以项目合作讨论为主的讨论课穿插其中。在掌握广告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广告调研能力、策划能力、促销能力、管理能力四大核心能力。

所谓合作性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巩固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认知品质与学习习惯。合作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1.《广告策划与管理》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广告策划与管理》授课16周/次,每次3学时共计48个学时。安排理论课11次,讨论课5次。

理论课授课内容有:第一章广告与广告策划概述;第二章广告基本理论;第三章广告经营与管理;第四章广告策划的准备阶段;第五章调查分析阶段;第六章战略决策阶段;第七章战术策略阶段-广告定位与表现策略;第八章战术策略阶段-广告创意与文案策略;第九章战术策略阶段-广告媒介与推进策略;第十章文本形成阶段;第十一章广告策划的实施和效果测定。

讨论课内容有:每次讨论均以小组形式开展,5次讨论课内容――广告促销演示;调查方案及调查问卷的设计;调研报告撰写;与调研主题有关的某品牌广告文案撰写;某品牌广告策划书撰写。每次讨论课都是独立的项目方案,又环环相扣,串起来最后的讨论结果便是广告策划书。

总体设计是相关理论课在先,合作学习讨论课在后,项目完成、经讨论课后修改的小组作业上传至《广告策划与管理》课程网站。课程内容体系设计见表1。

表1 《广告策划与管理》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2.讨论课合作性学习内容设计

课时设计中以11次理论课、5次讨论课作为课程设计内容与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把握三个注意事项:第一是理论课时通过大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方面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要特别注意案例的适用性;第二是讲解广告战略战术与促销方法(调研分析方法、策划方法、促销方法等),提高该课程的操作性与实用性,以小组形式完成的项目应注意各成员的考核评价。第三是以实际项目、以参赛为目标的合作性学习课程组织形式,通过巧妙的5次讨论课的设计将课程内容与项目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完成的结果是一个大型的策划报告,各讨论环节自成一体,又环环相扣,形成了以知识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讨论课合作性学习课程设计体系,显示了该合作性学习课程的独特性。

3.凸显能力本位,重视素质的培养

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完成作业突出本科教育的应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突出能力本位(包括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较为单纯的案例教学为主向项目教学发展,从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到更加注重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侧重理论知识考试到要求在习得必备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考核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水平(包括时间性、效益性、技能性等)。

4.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单元式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引导实践技能培养

完善项目驱动下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在模块化教学设计中强调以项目驱动教学过程,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职业能力。课程内容围绕“广告原理―广告调查―广告促销―广告策划―广告管理”这一条主线展开。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竞赛比稿等多种方式。以评选“促销大王”、“实践先锋”、“调研之星”、“创意能手”、“策划精英”小组称号展开五次讨论课的形式,小组优胜者获得由市场营销协会与广告公司联合盖章的获奖证书,形成独特的渐进式合作研讨实训课程体系。

三、教学评价设计

在考核方式上,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期末考试的结果,既有考核学生个人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考核指标,又通过小组案例、项目调研等活动测量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课堂出勤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核学生在纪律方面的表现;促销占总成绩的20%;广告调研占总成绩的10%,广告策划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掌握情况。讨论课教学评价综合设计见表2。

表2 讨论课教学评价综合设计

四、教学效果

合作性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互动程度、确立目标、内容调整、情景设置、成员关系、评价方式、能力提高等方面。通过对三轮合作性学习三个班的360份调查问卷分析,90%的学生能接受广告学课程实行“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合作性学习课改教学模式;内容调整上,92%的学生对于课程内容体系调整有明显的感觉;情景设置中,87%的学生认为准备不够充分讨论课汇报时会感到很紧张,但以竞赛形式开展还需要公开透明;互动程度上,生生互动非常显著,师生互动关系也表现良性的一面;评价方式上,学生认为通过合作学习训练,表达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合作能力居于第二位,其它人际交往能力、调研能力、策划能力都比过去有了进步。经学生、督导、同行、系主任多方评议,合作性学体教学效果评价为优秀。

参考文献:

广告设计小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40-01

在当今的社会,广告已经成为各企业赢得人们关注的重要方法,这样的社会也注定需求大量的广告设计专业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其次还应该有着很强的执行力。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因此,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应该随着社会的需求,而进行一定的改革。

一、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中,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中,并没有安排实践课程,但是当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都应该有着很强的执行能力的,很多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走出去的学生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需求。在传统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老师过分的重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力,然而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及相关技术的传授,这也就造成了高职生们就业以后,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掌握较少,从而并不能真正的满足各企业的需求。因此,对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广告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涉及到其他很多学科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很多学科的知识,包括营销学、心理学、新闻学、社会学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对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了解、掌握,并不能只学习广告设计专业的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打开自己的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真正懂得广告设计专业的理念。

(二)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是在长期的广告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如果仅仅讲一些理论知识,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应该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学生学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增加一些学生可以互动的环节,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由于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有着十分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

在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广告设计大赛以及获奖作品让学生欣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各种广告大赛,比如说“金犊奖”“学院奖”等等,这样可以引领学生参与进比赛中,用比赛的作品来当做课堂教学的素材,通过分析一些参赛作品,使得学生们了解真正的广告设计工作流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切身实际的参与竞争,更利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接触市场,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三)注重团队合作

各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团队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老师可以将一个班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分别完成项目。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学生可以分别担任创意总监、广告策划、文案等多种角色,共同完成老师所布置的项目。在这样的小组练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的参与到工作中。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经过激烈的讨论,彼此聆听别人的想法,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开始工作时候,可以更好的工作伙伴交流、合作,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使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室应该符合广告设计公司的特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工作室里,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接触市场的运营等。

还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更加利于理解和记忆。“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模拟真实的广告公司运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这样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际操作中收获知识并且了解当今社会的广告设计行业的现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结语

广告设计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的教学体系也有着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设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进步。总的来说,各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也应该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才能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广告设计小论文篇5

基本资料 姓名: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7年10月26日 健康状况:健康 毕业院校:南京林业大学 专业:广告学 电子邮件: 政治面貌:党员 联系电话:130- 邮箱地址: 教育背景 2005年2009年南京林业大学广告学专业 主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大学语文,素描,色彩,大学英语,新闻学概论, 写作,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文字设计,版式设计,包装设计, 广告言语学,广告学概论,企业形象设计,公共关系学,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市场营销,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广告心理,广告文案写作,现行广告法规汇编,广告策划,广告媒介实务,广告设计,品牌学,大学英语,现代印刷工艺学。 证书 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B,公共关系证,普通话三级甲 获奖情况 0506年三等奖学金 0607年一等奖学金 0708年二等奖学金 0708年优秀学生干部 07年机电院才艺夺冠大赛优胜奖 实践与实习

广告设计小论文篇6

【关键词】广告设计;高校广告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我国广告设计现状和发展与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中国入关以后,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国外大批的企业,产品涌入中国,这就给我们的广告设计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商机。另一方面,大量的国外广告设计公司也会相继进入,竞争随之加剧,而在广告业的竞争中,广告设计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信息时代对现代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要求中国的广告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必须的现代广告设计人才。

现阶段就中国广告业来说,广告设计还是相对较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广告设计行业充当主力军的高校毕业生。行业要求设计人员能迅速进入状态,有比较宽泛的知识储备,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在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迅速、高效地服务社会。广告设计教育状况令社会和业内不能满意,社会不满意,主要是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就是没有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的广告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还无法清晰透彻,现实的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广告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

高等教育,历来就是出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出理论(总结和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地方,现代设计的实践,要求艺术与设计教育积极回应社会,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可以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今天的社会和市场,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在社会上、市场中,常常看到一些知名的大企业,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对刚刚毕业的学生,表现得相当冷漠,而对在中小企业取得二至三年工作经验的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这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市场需求的标准,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中小企业成了大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库,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且持续升温,折射出我们学校教育的严重缺陷。所以,对我国目前广告业设计现状的了解和研究,在今后的高校教育中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是我们的广告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我国目前广告设计现状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的广告事业随着商品经济的确立有了较大的发展,近三、四年来,广告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广告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化引发了广告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力量重组,广告行业的状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国外产品看好中国的广阔市场并以其产品广告先进的制作技术,富于新意的创意很快的吸引住中国的消费者,使不少的公司得于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很快成为中国广告业描摹的“范本”。新的构思和与众不同的创意是优秀广告的灵魂,一流的创意水平,创意水准被视为成功广告公司的最主要指标,创意者的创造才能被视为影响广告创意成败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想法的创意人才历来是各个广告公司青睐的对象,但目前国内广告公司中的创意部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并且,创意人士普遍对国内目前的创意水平评价不高。由此可见,缺乏广告设计专业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国广告业发展的瓶颈。而广告公司用人通常是“急功近利”的,对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上手就能用”,目前供求双方在这方面还存在偏差。中国广告协会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广告界认为国内广告教育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生水平一般,无专业经验,教学严重落后于实践,从理论到理论很难接触到产业真正需要的东西,广告人才培养必须和产业相结合等等。

三、我国目前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

1983年6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在高等院校首开先河,设立广告学专业。1983~1992年,这10年可以说是中国广告教育发展的探索期,全国只有6所高校开办广告专业,1993年至今则是快速成长期,到2003年,全国开设有广告专业的院校达210多所,广告学专业的学科背景类型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国广告学专业逐渐形成了新闻传播型、商业经贸型和美术设计型三种办学模式。中国广告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不仅表现为办学数量的增长和办学规模的扩张,还表现为办学模式的特色化、专业化和科学化以及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显著提升。中国广告教育的发展正在从“高速”走向“高质”,这是中国广告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广告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中国广告学科是从“一张白纸”上开始构建,中国广告教育发展速度太快,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1.社会层面上。虽然行业的繁荣使社会对广告设计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这种关注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又引起人们对广告行业不理性的预期,至使广告教育在根基还不稳固的情况下快速膨胀。各高校在市场导向下一哄而上,而师资力量和理论研究上又有所欠缺,必然造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与此同时,社会对广告设计教育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大家普遍认为:会画画,会电脑制作再加上一点小聪明玩玩创意就可以作广告。这种错误的信息对于已经或将要学习广告设计的学生以及开设了广告设计课程的学校来说是一种误导。

2.学校层面上。在我国开设广告设计教育的众多学校中,存在着彼此交流少,对与广告相关的其它领域关注不够,致使广告这个科学系统被人为的割裂了,最终出来的学生就象盲人摸象一样,只看到了自己那一块,而不知道广告到底是什么,从而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次,仅从艺术类院校的广告设计课程来看,从最初的两所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学院),发展到现在的(据初步统计)六百多所,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是借鉴和参考了这两所大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却很少有学校能够从自己所在的地域的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考虑,实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再次,学校仍然被束缚在一种孤立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一方面学校无法提供给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另一方面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建设也很有限,面对广告这个不断变化,重视市场规律和团队合作的综合学科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转贴于

3.教师层面上。由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从形成到发展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绝大部分正在从事广告设计教育的教师往往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是对于广告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性行为掌握不足,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理念中来则是对广告设计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离开市场离开受众的张扬创意,对于广告理论、投放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通通舍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快速适应社会对综合型广告人才的高要求的。

4.学生自身。首先,急功近利。学生不注重理论根基的学习方法,忽视广告表面形式下的理论学习和思考;其次,缺乏团队精神。这也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的共同问题,学生习惯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张扬个性,而很难处于从属地位,配合别人来完成任务。

四、多重矛盾下的广告设计教育

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理论创新。广告学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文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忽视了广告学科应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强等特点,用传统基础学科的管理模式建构广告专业势必会产生诸如广告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广告实践,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师资力量薄弱和经费不足,教材资料和教学设施普遍缺乏等等的“发展瓶颈”问题。

五、高校广告设计教育适应和促进我国广告设计发展的构建模式

广告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迅速发展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年中国的广告教育为广告业界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人才。然而应用型人才并不等同于技能培训,高等院校广告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旨在为业界培养和输送大量既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并对现代社会消费时尚有着敏锐洞察力,又懂得国际市场营销、广告策划创意和媒介组合运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广告专业人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型视角、颠覆型思维、自我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一)构建多元化与多层次的办学体系,形成规模和特色

提倡不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开展联合办学的新思路,取长补短,不仅培养学生的广告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以及熟练运用新媒介技术,熟悉国际化背景下的营销策划、资本运作和广告信息传播的综合能力,做到知识的“广博”,同时也要与“专门”的完美结合。通过专业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中国广告设计教育整体办学环境的改善。

(二)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高等院校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塑造复合型和创新型的广告专业人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开放式的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广告专业交叉边缘学科特点,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消费动向以及新媒介技术的运用,做到综合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广告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成立新媒体广告研究中心关注行业最新动态

“媒介即信息”,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价值观念,而且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媒体只有与新媒体的融合才能维持和拓展其生存空间。这就要求广告教育界针对这些前沿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并形成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因而有实力的广告设计专业率先成立新媒体广告研究中心显得尤为必要,也可以采取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联合组建的办法,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四)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搭建广告设计教学实验室

广告设计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 的行业,随着现代企业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更高的要求,行业内部的竞争也将会越来越激烈。各广告设计专业应该创造条件搭建广告教学实验室,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在最终广告设计人才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

(五)产学研一体化发挥应用学科优势并整合资源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为保持理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必须将理论研究和广告实践结合起来,在这方面很多院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既承担学术研究任务的同时,本身其实也是个独立的经营实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广告专业办学资金短缺的问题,改善教学环境,而且还可以将广告实务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广告理论。项目经营在产、学、研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不至于过多地分散教师的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学、科研和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六、结语

高校广告教育的确存在明显的学科缺陷,需要高校予以重视,努力弥补;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广告教育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传播学类型广告专业较为注重从战略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广告策划能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设计类型广告专业侧重于从执行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 而北京工商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这类经济管理类型的广告专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广告市场意识和营销理念。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高等院校广告专业在新时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唯有办出特色,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的广告精英才能最终立足于中国广告教育界和广告业界。

参考文献

[1]张金海.广告学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广告设计小论文篇7

【关键词】广告设计;高校广告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我国广告设计现状和发展与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中国入关以后,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国外大批的企业,产品涌入中国,这就给我们的广告设计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商机。另一方面,大量的国外广告设计公司也会相继进入,竞争随之加剧,而在广告业的竞争中,广告设计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信息时代对现代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要求中国的广告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必须的现代广告设计人才。

现阶段就中国广告业来说,广告设计还是相对较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广告设计行业充当主力军的高校毕业生。行业要求设计人员能迅速进入状态,有比较宽泛的知识储备,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在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迅速、高效地服务社会。广告设计教育状况令社会和业内不能满意,社会不满意,主要是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就是没有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的广告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还无法清晰透彻,现实的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广告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

高等教育,历来就是出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出理论(总结和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地方,现代设计的实践,要求艺术与设计教育积极回应社会,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可以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今天的社会和市场,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在社会上、市场中,常常看到一些知名的大企业,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对刚刚毕业的学生,表现得相当冷漠,而对在中小企业取得二至三年工作经验的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这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市场需求的标准,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中小企业成了大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库,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且持续升温,折射出我们学校教育的严重缺陷。所以,对我国目前广告业设计现状的了解和研究,在今后的高校教育中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是我们的广告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我国目前广告设计现状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的广告事业随着商品经济的确立有了较大的发展,近三、四年来,广告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广告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化引发了广告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力量重组,广告行业的状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国外产品看好中国的广阔市场并以其产品广告先进的制作技术,富于新意的创意很快的吸引住中国的消费者,使不少的公司得于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很快成为中国广告业描摹的“范本”。新的构思和与众不同的创意是优秀广告的灵魂,一流的创意水平,创意水准被视为成功广告公司的最主要指标,创意者的创造才能被视为影响广告创意成败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想法的创意人才历来是各个广告公司青睐的对象,但目前国内广告公司中的创意部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并且,创意人士普遍对国内目前的创意水平评价不高。由此可见,缺乏广告设计专业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国广告业发展的瓶颈。而广告公司用人通常是“急功近利”的,对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上手就能用”,目前供求双方在这方面还存在偏差。中国广告协会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广告界认为国内广告教育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生水平一般,无专业经验,教学严重落后于实践,从理论到理论很难接触到产业真正需要的东西,广告人才培养必须和产业相结合等等。

三、我国目前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

1983年6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在高等院校首开先河,设立广告学专业。1983~1992年,这10年可以说是中国广告教育发展的探索期,全国只有6所高校开办广告专业,1993年至今则是快速成长期,到2003年,全国开设有广告专业的院校达210多所,广告学专业的学科背景类型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国广告学专业逐渐形成了新闻传播型、商业经贸型和美术设计型三种办学模式。中国广告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不仅表现为办学数量的增长和办学规模的扩张,还表现为办学模式的特色化、专业化和科学化以及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显著提升。中国广告教育的发展正在从“高速”走向“高质”,这是中国广告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广告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中国广告学科是从“一张白纸”上开始构建,中国广告教育发展速度太快,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1.社会层面上。虽然行业的繁荣使社会对广告设计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这种关注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又引起人们对广告行业不理性的预期,至使广告教育在根基还不稳固的情况下快速膨胀。各高校在市场导向下一哄而上,而师资力量和理论研究上又有所欠缺,必然造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与此同时,社会对广告设计教育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大家普遍认为:会画画,会电脑制作再加上一点小聪明玩玩创意就可以作广告。这种错误的信息对于已经或将要学习广告设计的学生以及开设了广告设计课程的学校来说是一种误导。

2.学校层面上。在我国开设广告设计教育的众多学校中,存在着彼此交流少,对与广告相关的其它领域关注不够,致使广告这个科学系统被人为的割裂了,最终出来的学生就象盲人摸象一样,只看到了自己那一块,而不知道广告到底是什么,从而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次,仅从艺术类院校的广告设计课程来看,从最初的两所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学院),发展到现在的(据初步统计)六百多所,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是借鉴和参考了这两所大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却很少有学校能够从自己所在的地域的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考虑,实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再次,学校仍然被束缚在一种孤立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一方面学校无法提供给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另一方面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建设也很有限,面对广告这个不断变化,重视市场规律和团队合作的综合学科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3.教师层面上。由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从形成到发展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绝大部分正在从事广告设计教育的教师往往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是对于广告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掌握不足,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理念中来则是对广告设计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离开市场离开受众的张扬创意,对于广告理论、投放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通通舍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快速适应社会对综合型广告人才的高要求的。

4.学生自身。首先,急功近利。学生不注重理论根基的学习方法,忽视广告表面形式下的理论学习和思考;其次,缺乏团队精神。这也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的共同问题,学生习惯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张扬个性,而很难处于从属地位,配合别人来完成任务。

四、多重矛盾下的广告设计教育

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理论创新。广告学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文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忽视了广告学科应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强等特点,用传统基础学科的管理模式建构广告专业势必会产生诸如广告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广告实践,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师资力量薄弱和经费不足,教材资料和教学设施普遍缺乏等等的“发展瓶颈”问题。

五、高校广告设计教育适应和促进我国广告设计发展的构建模式

广告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迅速发展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年中国的广告教育为广告业界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人才。然而应用型人才并不等同于技能培训,高等院校广告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旨在为业界培养和输送大量既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并对现代社会消费时尚有着敏锐洞察力,又懂得国际市场营销、广告策划创意和媒介组合运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广告专业人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型视角、颠覆型思维、自我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一)构建多元化与多层次的办学体系,形成规模和特色

提倡不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开展联合办学的新思路,取长补短,不仅培养学生的广告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以及熟练运用新媒介技术,熟悉国际化背景下的营销策划、资本运作和广告信息传播的综合能力,做到知识的“广博”,同时也要与“专门”的完美结合。通过专业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中国广告设计教育整体办学环境的改善。

(二)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高等院校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塑造复合型和创新型的广告专业人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开放式的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广告专业交叉边缘学科特点,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消费动向以及新媒介技术的运用,做到综合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广告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成立新媒体广告研究中心关注行业最新动态

“媒介即信息”,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价值观念,而且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媒体只有与新媒体的融合才能维持和拓展其生存空间。这就要求广告教育界针对这些前沿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并形成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因而有实力的广告设计专业率先成立新媒体广告研究中心显得尤为必要,也可以采取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联合组建的办法,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四)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搭建广告设计教学实验室

广告设计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行业,随着现代企业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更高的要求,行业内部的竞争也将会越来越激烈。各广告设计专业应该创造条件搭建广告教学实验室,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在最终广告设计人才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

(五)产学研一体化发挥应用学科优势并整合资源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为保持理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必须将理论研究和广告实践结合起来,在这方面很多院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既承担学术研究任务的同时,本身其实也是个独立的经营实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广告专业办学资金短缺的问题,改善教学环境,而且还可以将广告实务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广告理论。项目经营在产、学、研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不至于过多地分散教师的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学、科研和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六、结语

高校广告教育的确存在明显的学科缺陷,需要高校予以重视,努力弥补;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广告教育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传播学类型广告专业较为注重从战略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广告策划能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设计类型广告专业侧重于从执行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而北京工商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这类经济管理类型的广告专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广告市场意识和营销理念。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高等院校广告专业在新时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唯有办出特色,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的广告精英才能最终立足于中国广告教育界和广告业界。

参考文献

[1]张金海.广告学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广告设计小论文篇8

关键词:设计竞赛;广告设计;实践价值

一、设计竞赛的发展状况与影响

近些年来设计类的比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各大高校之中,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时报金犊奖,大学生广告学院奖,设计大师奖等诸多赛事在各地的大学进行宣讲,召集更多的有创意有能力的学生参与其中。设计竞赛的推广在给企业和单位带来好的宣传推广和奇思妙想的同时也节约了他们的广告成本,这是设计竞赛得到人们认可和推广的原因之一,可见设计竞赛有着其自身的影响力和潜在动力。与此同时设计竞赛也为才华和创意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将设计竞赛带入到我们的广告设计课堂中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认识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设计实践水平,可见竞赛的引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与作用。

二、广告设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在培养方案中广告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各类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系广告专业的专业类课程。该课程需要对广告基础知识、软件知识、设计基本原则、文字设计知识、版式设计原理、图形创意等能力基本掌握的基础上来学习,因而课程在大三第一学期时开设,学时为64课时。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意创新思维,招贴表现能力,以及对所学的广告知识原理的消化理解,使学生熟悉广告设计的方法、原理等。在进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首先在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和案例学习时,学生多是被动的去学习和了解,没有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虽然能学习到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的差别,以及不同广告中要使用的视觉表现手法,和要突出的价值和主题,但是他们没有真正完善全面的从分析命题到创意思考最终形成广告画面的过程,虽然对一些优秀的案例有所了解,但没有经过创意思考的过程,很难理解优秀作品的得来不易,学生个人的创意也未见得能够达到优秀的水平,这造成了理论知识的和实践训练的脱节。其次我们可以在学生进行实践时,发现一些自主性命题的广告设计作品,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文案内容不能够更好地表达产品宣传的重点,字体与招贴的整体调性不符,学生的构思很好但表达能力较弱无法实现。以上所说的诸多问题都是由于学生没有设身处地地接到一个真实的,具有现实依据的命题而产生的漏洞。最后我们的广告设计发展迅猛,随着科技的发展,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以往的教学案例已经很难满足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需求,也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网络素材的多样化也为学生投机取巧提供了机会,学生可以在自拟命题时,找到相关同类产品的小品牌广告创意,进行简单的修整,作为自己的广告设计作品上交,使广告设计课程的训练失去价值。

三、引入竞赛进课堂的作用与价值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没有竞赛进入课堂时的广告设计课程中,教学的程序先是由教师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学生吸收学习后,以教师布置的虚拟作业进行实践性训练。知识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三年就会过时,变成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存在,因而教材上多年不变的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中广告产业的需要。另外教师本身并非企业的经营者和广告行业的从业人员,对于广告设计岗位的需求不甚了解,因而在培养学生能力时难免出现偏差,学生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缺乏学习兴趣。并且我们的广告设计实践命题本身是虚拟的,缺乏市场和企业的检验,不能够为学生带来真正的实践体验。通过引入设计竞赛进入广告设计课堂,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且摸清市场的需要,提前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参与比赛的学生可以是整个学院的学生,通过大家思维的碰撞,产生更多优秀具有创意的作品。在加强实践训练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进行广告作品的设计与创意,他们面临一个项目时,首先接到的是一个全面具体的策略单,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对其进行一个全面合理的整理,找出其中设计的创意点,在针对这个点去思考如何与受众产生共鸣,之后绘制草图,搜集资料。通过这样系统科学的步骤,分析和筛选信息后形成具体的创意思维,并且最终利用电脑实现作品的表现。这样的过程是传统广告设计课程中所无法传授的,因为整个过程老师的作用更偏向于指导,而非操作,更多的实践活动由学生亲力亲为,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制作广告作品时,面对一个命题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灵感与创意,经常需要组建小组,通过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作品的制作过程。过程中组员们在其中发挥着各自的职能,如对命题的分析,搜集同类竞争对手的资料,绘制创意草图,整理小组人员意见,摄影手绘等方式表现主题,文案的编排等。以上的各项工作仅凭一人显得势单力薄,学生们通过分组的形式,学会了征集和吸取意见,学会了在共通讨论中思考问题,学会了欣赏别人的长处。并且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通成长,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结语

设计竞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行业发展方向,因而将设计竞赛引入到广告设计课堂中来,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存在重要作用与价值,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学生可以通过比赛更早地接触广告行业的相关信息和发展方向,并且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并且接触到行业中的大师,通过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在日后的广告设计课程中,引入设计竞赛,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设计竞赛是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平台,它能解决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是适应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晓莎.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广播电视大学报,2004(12).

[2]朱珉睿.竞赛在广告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艺海,2008(5).

广告设计小论文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课程;工作岗位;技能竞赛;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鞠晓玲(1979-),女,山东青州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编号:2011159)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46-03

我国的高职教育是针对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专业技术应用人才。目前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广告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几年,广告行业在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对人才的质量,尤其是对综合实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要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以实践教学为出发点,根据设计岗位的人才需求以及地域的特点,探索具有创新性的高职广告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力求提高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促进高职设计课程的突破性发展,在教学岗位上为培养优秀的高职艺术人才而努力。

2011年7月,我院课题《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被山东省文化厅列为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课题组成立之初,我们广泛收集有关广告设计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资料,划定课程框架。同时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广告设计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目前的企业状况、人才需求情况,确立本课题的突破口,就是以实践课程内容为切入点,强化技能竞赛和实际项目的训练,采用工作室教学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课程内容上突出社会性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上述所做的工作和近几年广告设计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对课程教学的整合优化,从以工作岗位为前提、以工作任务为目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实践课程教学的三个方面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一、以工作岗位为前提的实践课程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及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在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上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顺应广告设计发展趋势,结合当前社会广告设计岗位需求,邀请国家知名广告设计师,联合山东省金石广告公司、汉唐工艺设计公司等6家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参与我院《广告设计》精品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施,重新构架完善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案例,确立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跳过企业适应期,基本适应从事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印刷制作等平面设计工作岗位。

用“企业广告设计岗位情景课堂再现”模拟方式进行实践课堂教学,把企业的工作制度、工作形式等引入课堂中,以岗位负责制开展实践课程教学,以项目绩效来衡量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轮流任职广告设计企业中所需的不同岗位,负责相应工作内容,按照企业的运行方式进行模拟。从承接项目、市场考察、分析研究、创意设计,到设计完成、印刷成品的全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和操作,教师仅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通过这一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就业。

聘请广告设计行业的专家进课堂,针对设计中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聘请企业设计师、印刷厂的一线工人进课堂,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中各个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学生要求介绍广告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对学生的具体期望,现场回答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未来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这种课堂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十分受学生欢迎,从而形成了校企师资互动共享的平台,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对工作岗位的分工有更直观的认识。

学校与广告设计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无偿参与企业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在广告设计实践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基地,初期让学生了解企业概况和具体的工作岗位以及岗位基本工作流程,中期让学生具体熟悉掌握某一设计岗位,最后达到学生与所要从事设计岗位的完美融合。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创意设计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为从事设计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工作任务为目的的实践课程内容

广告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系统考虑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更新设计实训项目。成立广告设计工作室,为学生提供设计实践的平台,工作室服务于校园与社会 ,成员主要由各年级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组成,按照层次高低进行搭配,工作室成员分工明确,根据各自的技术、学术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倡互相交流帮助,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在广告设计工作室中从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研究入手,在广告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作为出发点,展开本阶段主要通过虚拟项目、设计竞赛和社会实践作为工作任务来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的研究。

广告设计小论文篇10

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广告艺术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所以广告艺术设计教学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以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采用“学——用”的实践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可成为广告艺术设计方面的技术人才。

二、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广告设计基础理论的学习

有些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建立在专业性质划分的基础上,但广告学是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诸多理论知识。因此,完全有必要使广告设计专业学生掌握基础的广告理论知识,开阔视野,面向市场来认识广告设计。就这一点而言,就要培养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看待广告作品的内涵与表现,深入分析作品,为自己的广告设计提供经验。

2.“一体化”教学

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根据广告设计专业的需要,实施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突破了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是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它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3.“项目式”教学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由专业任课教师将校外的实际项目带进课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实施教学,即按照企业项目生产模式成立设计小组,根据课程安排的设计项目内容,先从市场调查入手,收集具有价值的设计参考资料。并根据调研材料创作方案、讨论方案、实施方案。在项目教学的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起到解惑和引导作用,控制各小组项目质量。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项目设计。项目小组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掌握了从创意设计到实际制作的设计全流程。

4.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关键是必须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院老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教学运行过程中要把工学结合的思想和理念贯穿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要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积极联系合作企业,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所涉及的每一门专业课程中都要贯穿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都要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各个教学单元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理论老师讲授、企业人员讲授等环节,以此来完成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双师制”授课模式,即将一门课程拆分成若干单元,有些单元由学院教师讲,有些单元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讲授。笔者所在院校在开设《包装设计》课的过程中,结合模块教学,分别请了岳阳地区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以及其他的一线设计人员以讲座形式或咨询形式给学生讲课,部分学生的包装方案被企业投入生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加强校企结合,有效利用校外专业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探索开发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前提,共享资源,共建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的一种紧密型实质性的办学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满意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师生或多或少存在与广告实践脱节的问题,一些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为此给学生寻找广泛的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与广告公司的沟通就是教学体制课程之外的有效途径。通过与企业联手建立实习基地是双赢的策略。从教学来说,强化和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从广告行业来说,可以通过实习选拔有能力的学生来服务于现有广告公司,壮大公司实力。

这样不仅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岗位上实训,提高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职业意识。

6.加强关联性教学

广告设计专业的很多课程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譬如,标志设计、CI设计等也是设计中的一套实效设计体系,它们把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等统一起来,塑造了整个广告的整体个性形象。所以,当前的广告设计已不是独立的,而是与个性品牌的统一体。设计不是单纯用来欣赏的,设计应为销售服务,做到这一点,才能称为合格的设计。只有能为品牌增值,方可称为优秀的设计。我们的目标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熟练的工匠,而是一个有思想的设计师。

7.成立专业设计制作室

根据广告设计专业的特点,成立设计工作室或艺术培训中心,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大家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充实和提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制作室进行创作训练、项目设计以及比赛训练。同时派出青年教师加强指导,促进了学生学习,解决了设计、制作的困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和设计的参与意识。

三、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通过广告设计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把真题设计引入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程管理等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成为艺术设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专业水准的广告设计方案、广告设计成品等一系列的广告设计形式。

结语

总之,现在的高职院校开设广告设计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我们必须对市场经济和广告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站在这个高度上才能看到广告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强调广告设计与社会、文化、经济相结合,才能够培养面对现代各种挑战进行战略性思考和决策的广告设计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丁邦清.广告创意.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2]黄吉淳,陈琏年.广告艺术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岩,曹丽.广告设计.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4]李巍.现代广告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