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22:52:53

陶瓷工业论文

陶瓷工业论文篇1

关键词:陶瓷文化 翻译 人才培养

一、引言

陶瓷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它必须跟渊博的陶瓷文化相结合。景德镇拥有灿烂的陶瓷文化,这些陶瓷文化,尤其是带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要想为世界所了解,就必须通过翻译来实现。而译者在进行陶瓷用语翻译时尤其要牢记以传播中国陶瓷文化为目的,也就是要体现出中国陶瓷文化的独有特点。译者不应满足于传达原文化的一般意义,而应把尽最大可能传达原文的文化意向也视为自己的一种职责,这突出体现在中国特有陶瓷用语英译方面。

二、陶瓷专业翻译人才现状

中国是瓷器之乡,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千年熊熊燃烧的窑火创造了独领近800 年的辉煌历史,曾令世人叹为观止。但是纵观国际陶瓷消费市场,中国陶瓷所占有的地位与其辉煌的历史极不相称,其中重要原因是人们对陶瓷英语的了解少之又少,相关人才也十分匮乏,导致中国的陶瓷文化闭塞,当然也打不开国际陶瓷的消费市场。中国陶瓷文化要想再展雄风,必须注重对中国陶瓷文化的对外宣传,加大陶瓷用语的翻译规模。这一艰巨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翻译者的肩上。但是从目前景德镇外语翻译的情况来看,陶瓷业专业人士往往不精通外语,与外国同行交流存在语言上的困难;一般的外语专业毕业生又不懂陶瓷,他们由于缺乏陶瓷文化专业知识以及相应陶瓷翻译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培训,难以很快胜任陶瓷专业的翻译,其翻译的质量也必然会大打折扣,对景德镇文化的国际推广和繁荣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尽快建立符合弘扬陶瓷文化的特色陶瓷英语创新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和紧迫任务,培养一批陶瓷翻译专业人才已势在必行。

三、改革翻译教学,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陶瓷翻译人才

1.加强外语专业学生的陶瓷文化修养

在景德镇高等院校陶瓷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总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那多门与陶瓷息息相关的课程,而这些特色课程几乎不在外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框架体系之内。其实这对培养陶瓷专业翻译人才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应该摆脱传统的固有体系,充分利用校内的特色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和阶段性地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多加修或选修一些涉及陶瓷历史、陶瓷文化、陶瓷工艺和陶瓷美术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可拓宽外语专业学生对陶瓷知识的涉猎,陶冶他们对千年灿烂陶瓷文化的热爱之情,志愿担当起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使者。

可是,如果只是局限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实践人才还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景德镇陶瓷的特色,例如应向其补充在对外交流中经常会涉及到的陶瓷知识:(1)景德镇传统陶瓷的品种和工艺。主要把握景德镇各类传统名瓷在艺术风格、制作工艺、装饰技法等方面的特点。如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古彩瓷等。(2)景德镇历史文化景点和历史典故。景德镇陶瓷景点众多,需要对这些景点的由来、在陶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相关的时代背景、历史典故、民风民俗等有一个清晰的脉络,特别是一些在中外陶瓷界有重要影响力、国际友人最感兴趣的景点,要重点把握,如御窑厂遗址、高岭、湖田古窑等等;(3)当代名家名瓷。景德镇拥有一大批在国际陶瓷艺术界享有盛誉的当代陶瓷艺术大师,对于这些名人名作也应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以利于将其介绍给国际友人;(4)陶瓷英语。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及兴趣,加强陶瓷英语词汇等方面的熟练掌握和应用,分别从事陶瓷英语的现场口译和笔译工作等。

2.注重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在培养陶瓷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应灵活多样、理论联系实践。(1) 向书本学习。景德镇陶瓷类的著作还是很多的,初接触时可以先选取一些介绍性、普及性的著作,如《景德镇史话》、《景德镇陶瓷文化丛书》等,以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结构以及工作性质向纵深发展。(2)向专家学习。景德镇各高校、景德镇陶瓷馆、景德镇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不乏一批精通陶瓷文化历史的专家学者,在国内外陶瓷文化、考古界有着较高知名度,如刘新园、欧阳世彬、黄云鹏、徐桃生、詹嘉等等。这批专家们具有较权威的陶瓷文化知识,并且熟知国内外及景德镇陶瓷文化学术研究的发展状况,如果有机会学校可以邀请几位专家对学生传授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与这些陶瓷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接受他们的指导和熏陶,将大大促进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国内外陶瓷专家学者还经常来景德镇举办各类讲座,其地点通常就在高校,也是学习陶瓷文化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应尽量多听取有关陶瓷文化的高水平讲座。

3.妥善处理翻译理论教学和翻译实践的关系

翻译是一项复杂、灵活、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果一味地进行翻译理论的讲解,不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理论最后只能是留在学生笔记本上的墨迹,而不能转化为翻译实践的动力。当然,重视翻译实践,也并不是要完全取消翻译理论的教学,而是要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科学的安排,可提高翻译教学,让翻译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陶瓷翻译人员要真正提升陶瓷文化水平、促进景德镇文化交流事业发展,还应更多地参与到当地的旅游文化活动中,在实践中充实和掌握陶瓷文化知识、提高交流翻译能力。如: 在瓷博会上担任接待外宾工作、带团参观各陶瓷文化景点并担任全程翻译、在陶瓷国际论坛上担任翻译、在高校接待来访的外国友人等。在实践中,其能力和水平可取得最有效的进步和飞跃。

四、结语

为了有效增进当地陶瓷文化的对外交流,推动陶瓷经济的向前发展,我们必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使外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结合景德镇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构建“外语+陶瓷”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最优化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相关建设,为陶瓷产区输送大批紧缺的陶瓷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廖素云.论教学型高校本科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

陶瓷工业论文篇2

一、古代制瓷工艺的经验理论

陶器的发明足中国人的光荣,随着陶瓷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足对于制作瓷器的过程却没有相关的理论记录。因此,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只停留于手工生产上,无法深人的了解陶瓷的科学制作方法。对中国陶瓷科学理论的研究最初足由于外国人开始的,直到现在才对陶瓷的工艺理论进行研究。

1.瓷器的原材料

原料足制作陶瓷最基础也足最关键的部分,首先要了解原料的性能,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原料足田泥、地表等易熔粘土制作瓷器。这种泥土含有较多杂质,而且含铁量较高,烧结温度较低。随之选用的足粘性适度、泥质较细的红土、黑土等粘土作为原料,与田泥相比,其更适合制作瓷器。

2.瓷器的成型方法和理论

在制作瓷器过程中,瓷器的成型具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手工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片围接法等,其中手工捏塑法比较适合制作小的瓷器,这也足最原始最简单的成型方法。泥条盘筑法足将泥土搓成泥条,接着从器底起从下往上将泥条盘筑呈器壁直至器日,再用泥浆胶合成型,最后抹平器壁盘筑时留下一的泥缝。

二、古代制瓷经验对现代陶瓷经济管理的启示

1、讲究兼容并蓄,不断推进技术进步

瓷器最初足以晒十的形式制作而成,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演变成用火烧至而成为器。经过历时的演变,人们吸取制作瓷器的经验,并借鉴行业内外先进的理念与工艺技术,在瓷器的造型方面借鉴其它手工业技术,比如,石器、青铜器等,使得瓷器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烧制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改进也驯导了良好的成果。尤其对于景德镇陶瓷来说,足全国名窑之大城,在制作瓷器方面有着精湛的技术,良好的窑炉,将国外优良的颜料、制瓷的技术以及装饰技巧应用于瓷器制作中,成为全国制作瓷器的文化名城。由此看出,兼容并蓄,注重制瓷的方法以及借鉴国外优良的工艺手法,对推动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前陶瓷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成就,与国外相比,我国还需要不断的提升竞争力,只有兼容并蓄才能不断获得进步,提高生产技术的水平。

2、注重分工与协作,提高瓷器生产率

中国古代制作瓷器}分注重合作,在制作瓷器过程中通常都足分工协作,尤其在商朝时期,分工化成为制作瓷器的主要方式。随着陶器行业的发展,制瓷业成为一个独介_的行业,对于瓷器的制作与生产都采用了内部分工,有效促进了制瓷业的良好发展。另外,由于制作瓷器的过程}分复杂,到了清代,社会分工更为完善,这种细致的分工,使陶瓷制作更加出色,提高了陶瓷行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制瓷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各个瓷器生产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合理的分工现象,使得瓷器制作的效率无法提升,严重阻碍了我国陶瓷工业的发展。因此,当前制瓷企业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应当吸收古代制瓷业的经验,加强分工与协作,以此提高生产效率。

3、注重品质与品牌,提高产品和企业知名度

中国古代制瓷业对于瓷器的品牌与质量十分重视,在制作瓷器过程中的原料上刻意求精,不计成木,只为瓷器的质量尤精。注重瓷器的质量有利于瓷器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且古代制瓷业非常注重瓷器的品牌,常以铭文作为标识,提高瓷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到了宋代,由于瓷器业的快速发替,瓷器品牌意识也逐渐加强,形成了以商标作为品牌的命名。到了清朝,制瓷业不仅注重瓷器的品牌,还注重瓷器的店号、制作者,瓷器成品的知名度逐渐得到提升。

品牌足一个企业的象征,代表着企业的无形资产,其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消费者认同某个产品的质量,就足对产品的品牌认可。由于古代的商品经济受到一定限制,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还不够注重,但足从古代制瓷业的品牌与质量的论述来看,古代与现代陶瓷行业都比较重视瓷器的质量与品牌。因此,现代陶瓷行业要根据古代制瓷的经验,在保证瓷器质量的同时,加强瓷器的品牌建设。可以从产品的包装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达到外观新颖的条件下,注重实用性,比如,携带、使用方面,并且选择品牌策略,借鉴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加强品牌的设计与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其次,还需要将产品与生产和销售者知名度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知名度。

陶瓷工业论文篇3

关键词:陶瓷文化 产业陶瓷 发展趋势 文化内涵

陶瓷艺术品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珍贵历史文化背景的历史艺术品,见证着我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兴衰,也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之一,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制作陶瓷艺术品的基本核心是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只有具有文化内涵以及灵魂的陶瓷艺术品才能够体现出中国陶瓷的精髓所在,才是一件蕴含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灵魂的艺术品,否则,就只能被称为普通器物,无法体现出陶瓷艺术品应有的气韵。

一、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及现状

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是陶瓷艺术品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特征的历史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时代下的陶瓷艺术品具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从早期的雄浑、深厚或淡薄、清幽到中期的繁荣、精致或富贵、豪放再到晚清时代的极致优雅和精湛手工,都见证着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先人的聪明智慧并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作为历史的见证品,陶瓷不但融入到了人们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还被广泛的流传至今。

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艺术品在世界上刮起了新一轮的艺术风向。因此,当代陶瓷产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目前我国的陶瓷艺术似乎走上了一条平庸化、刻板化、模式化的道路,完全没有了中国陶瓷艺术品应该具备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灵魂,无论是在设计造型上还是在艺术装饰上,都在逐渐的失去应有的灵气。因此,需要陶瓷设计人员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民族特色进行融会贯通,设计人员自身也要积极的增加生活阅历,注重陶瓷设计每个细节上的的综合创新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使陶瓷设计更加的人性化、生动化,从而能够引起人们观赏时情感上的共鸣。只有立足于文化、融合与文化,才能使陶瓷艺术品不但具有简单的使用功能,还能够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观赏器物。从而为产业陶瓷提供能够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更加能够将代表中国文化特色、代表中国文化内在灵魂的艺术品推广到全世界,与世界文化交相辉映,使中国陶瓷产业焕发出具有时代特色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不竭动力。

二、中国陶瓷文化与产业陶瓷的发展趋势

为了使产业陶瓷不断的持续发展,并且发展的更加壮大,就需要陶瓷产业人员牢牢抓住陶瓷发展所具有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优势,大力发展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陶瓷艺术品,同时结合时展的需求和审美,不断融合现代新型文化,从而创建产业陶瓷发展新道路。只有依靠民族文化,才能为中国产业陶瓷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并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中国陶瓷文化,才能为中国陶瓷走向世界奠定稳固基础。因此,陶瓷设计观念的更新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陶瓷文化发展的起点,并将现代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形势作为我国陶瓷艺术发展走向世界的连接点,才能够广泛的发展我国的陶瓷文化艺术。

1、改变设计思维,引进新型观念

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无论在陶瓷的品种、制作工艺还是规格上,都是单一的,缺乏多元文化和民族特色,材质的选择不合理,造型和装饰的设计单一陈旧,从而使中国陶瓷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的局面。为了推进中国陶瓷文化艺术走向世界,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在中国陶瓷文化中创新融入现代的陶瓷观念,打破传统陶瓷发展思维定势,从陶瓷产品的文化内涵出发,突出陶瓷产品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制作出属于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特色、富有中国特色的精品陶瓷艺术品,才能够使我国陶瓷产业走向精品陶瓷发展的道路。

2、融合现代陶艺,寻找市场突破

将传统的产业陶瓷与现代的陶瓷艺术进行融合,不但使陶瓷艺术能够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和人们审美风尚的变化,还能将现代文化充分的融合到陶瓷艺术中,从而更加扩大了产业陶瓷的发展道路,为产业陶瓷的文化品牌的建立提供了有力保证。只有注重文化观念的创新,生产工艺的改革,才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不是一味的想要在数量生产和产品价格上占据优势取得胜利,真正的陶瓷艺术优势是存在于陶瓷艺术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上的,只有注重陶瓷艺术的民族特色以及文化生命力,才真正的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审美观念需求。因此,融合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艺术,是打开市场突破口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个性化的产品倾向越来越明显,对文化内涵程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将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创造观念融合成既有传统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新型陶艺,才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陶瓷艺术发展趋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中国陶瓷文化与产业陶瓷的发展需要进行创作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以民族文化作为改革和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必要基础,也是陶瓷产业长久以来必须重视的发展因素。只有将历史文化作为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石,结合现代产品经济的发展趋势,优化品牌意识,打造民族特色的陶瓷企业结构,才能够使陶瓷产业经久不衰,才能在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中,创造出符合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孔明.云南建水紫陶中的"工"与"艺"[J]. 红河学院学报.

[2] 陶建.陶建紫砂壶作品[J]. 美与时代(中). 2012(11)

[3] 韩复兴.论中国易经八卦与陶瓷调色之间的关系[J]. 佛山陶瓷. 2012(10)

[4] 方梦雪.浅谈现代陶艺中的动与静[J]. 佛山陶瓷. 2012(10)

陶瓷工业论文篇4

关键词:现状;创作;理解;写意特征

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陶瓷雕塑艺术家如何运用写意特征,将事物的形与神深刻的体现出来,在创作的同时也需要陶瓷雕塑艺术家发扬创新精神,给原本已经定型的陶瓷雕塑事物赋予新的形象。只有这样,我国的陶瓷雕塑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使我国的陶瓷雕塑事业具备永久的生命力。

1 现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现状

陶瓷雕塑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早已成为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朴素、浑厚的艺术风格特点以及隽秀、淡泊的美学风范。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陶瓷雕塑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灿烂绚丽的中国文化增添了一丝光彩。直至今日,陶瓷雕塑依然继承了其朴素、浑厚、隽秀、淡泊的特点,此外,现代陶瓷雕塑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陶瓷雕塑的创作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以前的创作题材多为传统神话故事人物和宗教故事人物,范围较窄且缺乏变化,不能很好地体现当下人们的生活现状。现在的创作范围明显变得广泛,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到国家领导人、出色的企业家、当红的娱乐明星,小到时尚潮流人物、象征吉祥喜气的动物、网络流行用语等。另一方面,陶瓷雕塑的创作方式变得更加创新,主要体现在选材和工艺技巧上。对于选材,必须是上等的材料;关于工艺技巧,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借助新的制作工具创作出不同于以往造型的新型陶瓷。

2 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

2.1 据“形”取“式”

写意原是中国画技法名,俗称“粗笔”,与“工笔”相对称,通过简单概括的笔法,着重描绘事物的意象神韵。这里通过绘画技巧来比喻陶瓷雕塑,使得写意性的陶瓷雕塑作品显得既简约又大方有内涵。与以往相比,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显得更加有底蕴。以前的陶瓷雕塑工匠们都是根据材料的原型进行创作的,尽量不改变材料的原型。这种创作手法明显不能促进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限制了陶瓷雕塑写意特征的形成,阻碍了陶瓷雕塑写意特征的发展。现代的陶瓷雕塑工匠们意识到必须改变以前那种落后的创作手法,使得我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向前跨出一大步。于是现代的许多陶瓷雕塑工匠们都会根据自己创作手法的改变而变换不同的陶瓷雕塑样式。所以,我国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从此显得不再单调,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2 弃“形”留“神”

顾名思义,这个写意特征的意思是舍弃形似而选择神似。事物都是由“形”和“神”组成的,“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事物的外在特征,可以说只要知道了事物的“形”就认识了这种事物,但是“神”才是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如果能把握事物的“神”,那么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一切属性,就能加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真正做到认识事物。弃“形”展开来说是降低对陶瓷雕塑形态的要求,并不是完全舍弃陶瓷雕塑形态的需求;留“神”详细说来是把对事物的神态要求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陶瓷雕塑的形体不一定要非常符合事物的原形,但是一定要突出事物的鲜明特征,让人一看就知道陶瓷雕塑艺术家雕刻的是哪个事物。这样一来,虽然陶瓷雕塑的精密性有所降低,但是陶瓷雕塑的神韵性提高了,这不仅加强了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还加深了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对神韵重要性的理解,这样创作出来的陶瓷雕塑作品才富有内涵。

2.3 化“丑”为“美”

化“丑”为“美”就是把现实生活中“丑”的事物经过艺术加工变成能让人们接受的“美”的事物。化的过程比较艰难,对陶瓷雕塑艺术家的要求很高,需要他们对创作对象有比较深刻的领悟与理解。在创作过程中,陶瓷雕塑艺术家的目的在于将现实生活中丑的事物美化,关键在于展现丑、表现丑,这样才能做到将丑的事物变成典型的美的事物。无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有多么的难看,一旦进入陶瓷雕塑艺术家追求美的眼中,就能咸鱼翻身,丑的东西一样能变成美的东西,就算是不能完全改变模样,但至少能让人们觉得这种事物是美的,是可以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化“丑”为“美”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淳朴、简约的轮廓,栩栩如生的造型,再加上表现人物表情时的轻松简约的雕刻技巧,让整个陶瓷雕塑的形象变得无比的精妙绝伦。陶瓷雕塑艺术家在创作人物形象时为了表现人物“丑”的一面,会刻意抓住人物的表情和神态。只有将人物“丑”的一面表现到位后,才能做到将人物“美”的一面凸显出来。化“丑”为“美”使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变得更加完美,给陶瓷雕塑的创作增添了一丝乐趣,让陶瓷雕塑变得更具有魅力。化“丑”为“美”作为一种比较实用的陶瓷雕塑写意特征,在将来的陶瓷雕塑创作中一定会大受欢迎,它的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2.4 轻“形”重“势”

轻“形”意思是忽略事物的外观形态,将事物的外形放到比较次要的地位。重“势”的大意是要突出事物的那股气势,将事物的气势诠释出来,注重事物气势的表现。在陶瓷雕塑创作的时候,艺术家们通常会刻意表现事物的“形”,而忽略了事物“势”的表现,这使得陶瓷雕塑的事物形象不够饱满,不能体现事物最本质的特性,造成陶瓷雕塑创作效率低下的不利局面。所以,陶瓷雕塑艺术家在进行陶瓷雕塑创作时,必须做到事物“势”的表现,将事物的气势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陶瓷雕塑创作的效率,才能使我国陶瓷雕塑事业蓬勃发展,才能让我国陶瓷雕塑事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陶瓷雕塑艺术家在创作动物时,会在意动物的气势的体现,将原来的动物本身的一些外形特征隐藏起来,只用简单的一些线条将其刻画出来,这明显降低了对事物“形”的表现,加重了对事物“势”的表现。这个现象说明轻“形”重“势”的写意特征已经被大多数陶瓷雕塑艺术家认可,并且已经运用到陶瓷雕塑创作中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陶瓷雕塑艺术家会重视轻“形”重“势”写意特征的运用,未来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全凭借陶瓷雕塑艺术家怎样看待轻“形”重“势”写意特征的运用,陶瓷雕塑艺术家只有将其发扬光大,才能振兴我国的陶瓷雕塑事业。

3 总结

我国现代陶瓷雕塑的创作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创作方式变得更加创新,这有利于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为:据“形”取“式”、弃“形”留“神”、化“丑”为“美”、轻“形”重“势”。从这些写意特征可以看出,我国现代陶瓷雕塑事业必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陶瓷工业论文篇5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设计

一、陶瓷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陶瓷艺术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一个分支,设计师除了要具有工业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对陶瓷材料的运用非常了解。陶瓷艺术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日用陶瓷设计;卫生洁具设计;建筑陶瓷设计;艺术陶瓷的设计等。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如器皿成型技法、手捏成型、陶瓷材料及工艺、陶瓷造型基础,还有相应的专业理论课,其中造型与装饰是陶瓷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造型设计的目的是为创造多种多样的陶瓷艺术形式,实现陶瓷的使用功能,是陶瓷艺术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内容。造型方法主要有机械加工、制模注浆、拉坯、泥条盘筑等。装饰是建立在陶瓷造型基础上的艺术设计,它主要是对陶瓷造型进行修饰美化,提高陶瓷艺术价值。按制作工艺装饰方法可分为雕刻、施釉、手绘和贴花装饰四种。

二、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陶瓷可以说是景德镇最具特色的行业,传统陶瓷的展示以及现代陶瓷的造型形式、装饰表现、展览等一直立足于陶瓷及材料本身,与现代科技结合甚少。大部分现代陶瓷艺术品除在内容、形式和工艺上有些创新外,复制化的现象严重、大同小异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新鲜感。要改变这种现状,这需要结合现代高新科技、凝聚全国各类人才,开创符合现代人们生活特点和审美观念的陶瓷文化产业。我国是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制造已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创造是现代社会回归的潮流倾向,创造就意味着需要个性、需要高科技,需要有文化的力量在其中。在未来陶瓷产品市场中,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各个国家的陶瓷产品正在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如美国科勒艺术系列卫浴产品质地精良、造型设计独特,将现代与传统元素紧密结合,满足不同个性需求,为家居生活带来无限情趣。随着计算机数字虚拟与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在陶瓷设计、生产、科研和展示中的广泛应用,陶瓷艺术设计的内容不再只是单一的形态设计,而是转向非形态与形态的综合设计,打造向多元化发展的高科技陶瓷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三、对专业的根本性质认知

什么是设计师,什么又是艺术家,设计师和艺术家到底有什么区别?听起来这些问题好像很肤浅,太容易回答了,但是真的要让笔者回答的话,却又不知道如何清晰有效的描述了。现在这个问题依然深深印在脑海里,笔者觉得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就是设计师和艺术家区别之间的最好的诠释,两者之间相互联系而有本质区别,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些专业课程就看如何去认识,陶瓷艺术设计的重点在哪里?重点当然是设计,陶瓷是设计的材质和前提,是设计的范围。可是身为陶设专业的学生,却都在走着艺术家的路线。很多陶设的学生对设计的规则、形式美的法则,甚至是标准的设计图纸都不了解,只是一味的去装饰陶瓷、画瓷板。设计不仅仅是装饰的设计,还有造型的设计。现在无论是陶设还是陶艺的学生,都不是真正的学陶瓷,而是在学绘画,只是在一些具有造型的瓷板或瓷瓶上绘画,并没有去了解,去体验陶瓷注浆,拉坯成型、上釉、烧成这些过程。

四、陶瓷艺术创作观念的局限性

这些都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生陶设专业现在存在的现状,本科生的课程很多很杂而学习时间短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生要拉坯,注浆,绘画,施釉,还要自己烧窑,甚至自己体验柴烧,本科四年的短暂学习时间几乎不可能的。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和追求都不一样,等到最终毕业的时候,又有几个能从事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对口?要知道,从制瓷的个个步骤里细化出来了这么多的职业,有一门精湛的,能沉下心专心于一个方面的研究,也肯定能有所收获和成功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其中有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待我们去探索发掘,而如今在专注于绘画的众多学生中,对传统工艺真正尊重的有多少?笔者觉得现在的学生对工艺的要求很低,对工艺技术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形式的更新,而主观的表达则确立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内容的演进,陶瓷艺术创作观念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变化为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变确定了方向,而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需要审时度势地判断并适时调整这种方向,以使其更顺应时代的发展。

五、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矛盾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不断推出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政策,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却存在实际困难,这些原因复杂,也许是地域的原因,也许是陶瓷创作过程的环境,也许是课程设置的分配问题,也许是私人小作坊工作室的创业性质原因,在这里笔者没有做过相关的具体调查,不敢妄下论断。这个现象更加激励着笔者去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做符合陶瓷设计的专业人才。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来举例,毕业设计内容要求是一套日用陶瓷,包括传统的茶具、酒具、餐具,还可以设计厨房用具、文房四宝和儿童陶瓷。陶设专业设计类型的增加表现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成熟,陶瓷产品的运用方面更广泛。此外,现在陶设专业越来越细化,日用、卫浴、绘画、产业等专业方向的细化目的就是让学生术业有专攻。陶艺家朱乐耕老师曾说过:“传统意义上的景德镇工艺美术大师,只是在烧制好了的瓷器上作画。他们坐在干干净净的画室里,一支烟、一杯茶,慢慢地构思,细细地琢磨,再谨慎地落笔。他们从来不进坯房,不揉泥巴,不涉足窑房,更不会亲自去烧窑。随着时间的流逝,个性也在流逝,陈陈相因的作品越来越多,到了近代,瓷器故乡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一落千丈。”笔者认为,所谓的创新不仅是外部造型形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内在的文化——思维、意识和格调的创新。就目前现状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这些已经存在的现状来说,这是和学校招生、学生来源、课程计划设置等多种原因形成的,笔者觉得凭借个人虽然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现状,但是首先要做的是从自身做起,进行陶瓷艺术设计时应遵循艺术设计的基本规律,综合各种学科技术,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研究陶瓷工艺技术尽力去解决有难度的问题,亲自去体验陶瓷从头到尾的成型制作过程,体验各种成型技法,陶瓷材料及工艺、陶瓷造型基础和装饰技法,还有自己对专业理论课的扩充,遵循“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宗旨去进行陶瓷全方面的设计,为优秀陶瓷艺术文化的继续弘扬付出自己的一份。

【参考文献】

[1]黄辉.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及发展趋势[J].大家,2010,24:38.

[2]游亚芳.论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观念转变的表现与方向[J].中国陶瓷,2013,11:71-73.

陶瓷工业论文篇6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突飞猛进,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界出现了一股研究陶瓷艺术教育演变及发展的潮流。在这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高等陶瓷艺术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这样的外部环境,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遵循高等教育“精英—大众”的循环发展规律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教育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实现“大众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相对于1999年高校精英教育,现阶段我国正式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在弘扬民族陶瓷文化的感召下,我们要重视陶瓷人才的精英教育,因为陶瓷产业需要更多的陶瓷专业的精英人才。所以,我们要比“精英教育阶段”更加注重“精英教育”,遵循高等教育“精英—大众”的循环发展规律。

二、“同中求异”的发展思想

在国际化的现实背景下,一定要建立和肯定中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的民族主义教育观,这是“同中求异”发展思想的主旨。民族主义教育观以中国本土文化内涵和本民族陶瓷艺术特有的审美心理为基础,以中国艺术的精神为指针,实施促进陶瓷艺术与我国整体文化教育发展同步的教育思想和运行体制。中国的陶瓷文化艺术是本民族文化孕育而成的,与其他民族的陶瓷文化不能等同。陶瓷艺术的民族主义教育观是保护民族陶瓷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如果陶瓷艺术的民族主义教育观被忽视,民族陶瓷文化就会被人们渐渐遗忘,这个民族就没有了自我意识、没有主体性的民族,也就不能表达本民族独特的思想、经

验、价值与利益,不能建立起解释生活、社会、世界的意义框架。总之,坚持中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的民族主义教育观并不意味着文化上的封闭,它是在中华民族和自身

经验不断延续中作出不断合理的文化表达,同时,也要对异质文化选择和吸收,“教育要使人学会尊重和欣赏各种不同的文化,不但要‘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

三、以素质教育为前进方向

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是陶瓷艺术教育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之根本所在。从矿石变成泥土,经过火的?n炼后变成质地坚硬

而又美观的陶瓷,这个过程中包含物理和

化学变化,要驾驭制作“陶瓷艺术品”,首

先,逐步熟悉泥性、水性和火度;造型的重心、胎体厚薄、釉的成分、流动性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你的陶瓷艺术品在烧炼后的效果,这是一门科学。因此通过学习陶瓷艺术课程,能锻炼人们的综合能力,包括人的思维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用科学手段去调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艺术

手段的表现能力等。陶瓷艺术教育作为素

质教育的新代表,集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于一体,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审美创作的统一,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美学、人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协调。所以,从陶瓷艺术教育对个体艺术素质的培

养来看,它无论是在艺术技能的训练、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科的相互作用与渗透等诸方面都有明显的素质教育表现特征,它是素质教

育内容中的佼佼者,它能作用和影响人的

终身,养成创造或者鉴赏艺术的独特审美

品格,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显示

其创造力。

四、反映社会需求的专业、专业课程

设置

由于社会功能和内涵的调整,陶瓷艺

术教育随着社会的需求改变着功能,因为

陶瓷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的普遍需求,伴随着市场的改

变以及陶瓷艺术本身的社会职能改变而进行着不断调整,使陶瓷艺术教育专业设置

反映社会需求的观念有所体现,那就是建

立在终身教育基础上以及与其他学科互融的教育内容观。终极培养目标上,不刻意追求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应重视

其适应社会的工作能力。

尽管高校陶瓷艺术“专业”这一概念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在高等教育思想里还

是应该树立“不只是培养专业人才”或“不一定是专业人才”的意识。因为,现代社会要求陶瓷艺术教育在反映社会需求方面的培养教育目标是“生存”、“合作”、“发展”。

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瓷设计专业开设了配饰陶艺设计、室内陶艺设计、室外陶艺设计、建筑陶艺设计、生活陶艺创作、实验陶艺创作等反映市场、社会需求的课程群,经过实践表明,无论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还是学生就业,都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陶瓷工业论文篇7

一、陶艺思潮

最早提出实用主义审美的应该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他认为,“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由此看来,对人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食物、衣物、住房等物质生活条件。换言之,食物、衣物和住房等,对人的精神直接产生刺激,并使之生理得到满足。随着物质条件的满足,人们在认识事物中逐渐将这种需要提升到精神层面。不论宗教,还是其它崇拜,均在劳动、模仿、游戏等各种活动中显现出来,于是,一种以物质为媒介的刺激便形成了一定的规范。这便成为人文主义的另一个文化范畴。在人类造物史上,陶瓷是最先与人类建立这种亲密关系物质刺激,随后,它在功能上的不断扩大并分离出属于精神内涵的东西。直到现代社会,各种陶艺思潮均从精神方面对人产生着非物质的刺激。现代陶艺是出现在20世纪工业化繁荣时代的陶瓷造型形式,它从意识上彻底打破了陶瓷在实用化上的表现,而转向精神层面,它为人的精神愉悦服务。——这是以往任何陶瓷造型形式都不能比拟的。尤其进入当代社会以来,在西方社会,“激进的现代陶艺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新的艺术主张,即‘瓶罐即艺术’的理论,用后现代观念去重新审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罐,赋予陶瓷‘器皿’以新的艺术生命。”就是这样,人们特别强调,一种非物质的思潮来满足时下的需要,这便构成现代陶艺的精神主旨。过去,陶瓷为人们文化生活的实际需要提供多少帮助,在此,都已经不加考虑了。因此,现代陶艺思潮竭力反映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在人的心理需要上的满足,这就是现代陶瓷文化审美的主旨。

二、现代陶艺思潮

从一般意义上看来,文化的发展将一种思维及其表达方式紧密联系起来,并延续与变化着。而现代陶艺就是从陶瓷历史文化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属于陶瓷造型的审美。就陶瓷材料的发展史看来,物质基本材料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在创新中更换着它的内核,正因为新材料的发见与利用,新的工艺方法与制作方法,乃至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于是,新的建构替代了传统的建构,直接导致了文化表达方式的变化。这便构成现代陶艺成型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个基础性的思维模式及其物质表达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得到的总结,它坚定地刺激着人思维到表现方式的变化。于是,在这所有的关系中最突出的是刺激人心理,并将精神需要看得更加重要。这种当今采用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的造型形式,便形成一种新表现形式——它虽然从传统而来,但有别与传统的任何形式,甚至无法用传统的东西反映。这便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

在世界工业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时候,传统陶瓷的物质形态也迅速向具有纯粹审美意义的文化形态转变。于是,在陶瓷文化审美环境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思维及表现形式,这就是人们对现代陶艺的高度概括。也是在现代陶艺方兴未艾之际,新的思潮在不断涌现,人们对陶瓷表达的内容、形式,以及文化内涵都在逐渐改变。可以说,为了这样的目的,人们不仅将过去用的陶罐和瓷瓶看成现代陶艺创作的基础,而且,还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各种新表现形式。这里,姑且不论它属于何种形式的艺术,单从过去陶瓷文化产品的参与主体上说,它扩大了,并随着推进了陶瓷审美的水平及层次。从现代陶艺创作的主体看,它无限扩大了这个主体及其创造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陶艺创作,不仅在思维上突破了以往艺术的界限,就是在艺术创作主体上也无限延伸了“陶瓷艺术家”这个主体的文化范畴。实质上,陶瓷艺术家或现代陶艺家的衍生,最主要的是创造精神的发生,人们在此所看重的是创造着本身的思维及其表达形式,而不是其它的技术问题。这就是现代陶艺审美的思维,只要它能够刺激人的审美精神产生,就足够了。正是出于这样的缘故,现代陶艺思潮集中彰显着这样的纯粹精神需要,而不是物质基础的实用价值。

三、现代陶瓷文化

针对当代陶艺思潮衍生下的陶艺家群体及其创作的陶艺作品而言,与其说他们是陶瓷艺术文化活动,他们创作的作品是陶艺作品,还不如说,他们的活动和结果执行着宣传陶瓷文化与传播陶瓷文化的职能。他们的行为扩大了陶瓷文化在非物质领域的影响力,即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与扩大了陶瓷文化在人们非物质文化方面与人的亲和力。

原本在历史上,人们与陶瓷所形成的亲和力是发生在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不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奠定了人们喜欢利用陶瓷进行生产与生活的浓厚兴趣。后来,随着陶瓷文化的逐步分工,一种精神上的产品从陶瓷物质文化效应中分离出来,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体系。仅从这个独立并形成的陶瓷文化新体系而言,它与人所形成关系,无论如何都是缩小了。第一,人们广泛地利用陶瓷的物质功能来达到对人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为最终目的,无论受众群体的数量,还是对受众群体所产生的影响力上,与从前相比都有所下降;第二,由于生产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与过去参与陶瓷创造的人们根本目的相比,现代陶瓷审美文化主体更加直率地展示了他们拥有的精神风貌。尤其重要的是,现代陶艺从某种意义上扩大了陶瓷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这无限展示了一种新时代文化诉求,在世界工业革命逐渐向纵深发展的时候,也就是在东方陶瓷传向西方逐渐被认知的时候,一种新型的审视陶瓷功能的思维在西方世界率先发展起来——在陶瓷文化创造及其利用中一种纯粹的艺术观诞生。尽管现代陶艺方兴未艾,可是,它所产生的影响及社会效应与传统陶瓷文化的影响力相比,仍然超越了历史。不论东方文明,还是西方世界,陶瓷文化的影响力均随着现代陶艺的发展而衍生。现代陶艺从根本突破了陶瓷文化的传统的限制,从意识思维到表达方式,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都确立了 自己现代的规范:它与人所建立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物质占主流发展到现在精神占主导的地步,即人们用精神文化生活的标准来衡量它。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陶艺创作更加出现越发美好的前景。可以预测:将来陶艺与人审美必将结合得更加紧密,即它以一种最终的归宿来彰显人们的精神需要。因此,当代陶艺思潮及其行为表现,是以人所需要的精神愉悦为出发点与最终归宿的陶瓷文化创造。

陶瓷工业论文篇8

关键词:现代陶瓷雕塑;设计;研究0前言

关于陶瓷雕塑的概念很宽泛,它不仅是寻常百姓人家中陈设、摆放的点缀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这一概念又进一步宽泛起来,大凡用陶瓷材料烧制成的雕塑作品,不管尺寸大小、材质怎样、形态为何都可以统称为陶瓷雕塑产品。在室内环境上,陈设于室内的陶瓷雕塑,如各类花瓶、罗汉和观音等佛教形象等;再说室外环境,现代陶瓷雕塑产品已经走向了园林、建筑业,有时在高大楼体或宽敞大厅里矗立的雕塑都是陶瓷产品,那些用马赛克镶造的雕塑均属于陶瓷雕塑范畴。我国陶瓷雕塑历史已经相当悠久,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瓦当、明清的九龙壁都是陶瓷雕塑。陶瓷雕塑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室内陈设品,而是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中国走向了世界。陶瓷雕塑的用途非常广泛,具有艺术鉴赏收藏、建筑装饰、日常使用、耐火材料、出口创汇等多样性用途,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日用陶瓷,如坛坛罐罐、餐具、茶具等;艺术鉴赏收藏用,比如陈设品、花瓶、雕塑,年代久远的日用陶瓷——包括茶具、餐具等;建筑装饰用,比如瓷制砖瓦——面砖、外墙砖、琉璃瓦,卫士洁具等等;化学用途,比如蒸发皿、研体等;电业用途,比如低压电器、绝缘子等;耐火用途,主要是各行各业的工业窑炉中的瓷制耐火材料等;科学技术用途,应用于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镁石质瓷、锂质瓷、磁性瓷等。总之,现代陶瓷雕塑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机械、冶金、化工、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用途日益广泛,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添砖加瓦的积极推动作用。

1对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要求的探研

所有产品的问世都是有着一定价值取向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现代陶瓷雕塑产品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产品时要兼具多重性,实现产品的复合价值。(1)对产品的艺术价值要求。在艺术价值上,早有了历史显现,秦代的兵马俑,唐三彩,融入书法、绘画的宋瓷。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价值追求上迈上了一个高端时代,主要表现为瓷质光洁、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魅力超凡;明清两代的产品则主要表现为雄健、豪放、凝重,随着文化的进步和丰富,陶瓷雕塑中融入的文化艺术门类更多,底蕴更加丰厚。在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的技术价值保留延伸和更高追求中,笔者建议八个字原则:“容融古韵,劲展新姿”,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充分保留产品几千年来承袭下来的古朴精华,但是在保留和兼容的基础上,还要把古韵融合到现代文化中来,让古代和现代文化高度统一地展现在陶瓷雕塑作品中,让产品的艺术价值最高化。(2)对产品的实用价值要求。所有的艺术都源于生活,所有的艺术品都离不开生活,在追求美的同时,还需要显现它的实用性,让陶瓷雕塑产品拥有它的双重生命力。让人民群众在欣赏艺术品唯美的同时,还能一品双用,增加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的实用价值和实用性,不但要让国人感到产品的唯美实用,还要引得国外国际的青睐,这一点景德镇做得非常好,景德镇的陶瓷雕塑除了内销近30个省市外,还销往新加坡、法国、美国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品实用价值的国际化。(3)对产品的经济价值要求。一直以来,在陶瓷雕塑产品的设计生产上,过于偏重艺术价值或实用价值,而有时忽略了经济价值,在市场经济挂帅的当今时代,所有的产品的经济含量都是极为重要的,没有经济价值就没有生存价值,陶瓷雕塑产品生产厂家和机构,不可能植根于艺术鉴赏、艺术追求、美学崇尚的形而上学中去,它需要为生产产品的员工和艺术家们发工资,给他们解决吃饭等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要接地气,追求产品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让经济价值最大化。

2现代陶瓷雕塑产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寻求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我们就是要不断追求“瓷质好,工艺精,品种多,价值高,中国情”的宗旨。(1)要更新设计理念。理念是需要不

更新的,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离不开设计更新,在这一点上既需要大师们的才华迸射,也需要设计师和工匠们的创新思维充分覆盖逻辑与直觉,同时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节拍。匠心地创意创新于理性与感性、逻辑与梦想之间,把技巧、判断力、执行力、感知力等同时高精准地融入产品中去,建立健全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专业研发队伍,让今日陶瓷雕塑艺坛人才辈出、新作日增,打造出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就一定能永葆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的青春活力。(2)要讲求赏用结合。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三种价值中已经提到艺术价值,也提到了实用价值,我们这里所说的就是要把艺术品质和实用性同时融入现代陶瓷雕塑产品中去,用一句形容人的俗语说,就是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让产品成为活跃在百姓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中最受欢迎的物件。(3)要增加雕塑种类。不能总停留在原有固定的种类上,那些司空见惯的陶瓷雕塑产品种类,在百姓心目中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必须在产品种类的技术研发上下大功夫,让陶瓷雕塑爱好者和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不但要在圆雕、捏雕、浮雕、镂雕、锒雕等传统技法上加以创新,还要从陈设品、美术品、收藏品、生活用品等诸多门类上加以创新拓展,追求产品的标准多元化和多样标准化。(4)要开拓产品市场。一切产品的现实生命力都离不开市场,陶瓷雕塑产品亦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去支撑,那么该领域就没有了生存持续的生命力。故此,我们在深度开发设计研发的同时,市场开拓一定要跟进,力争建立起完善、科学、健全的陶瓷雕塑产品的市场体系,让产品在流通中展现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5)要融入民族情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化,而且已经根深蒂固地编织成了中国结,而当今时代有些人盲目的崇尚国外和国外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工业产品设计研究》一文中着重指出:“现代国内工业产品设计效仿国外较多,未能更多地融入本国文化,缺少民族特色”,这段论述在提醒我们在生产现代陶瓷雕塑产品时,千万不能忘记了老祖宗,要力争把每一件产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和中国国情,保持这一份民族情结,保持产品这一独特恒久的魅力。

3总结

陶瓷雕塑工艺作为一门艺术,其专研设计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现代陶瓷雕塑产品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对于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研究的领域更是要求我们去花费更多的心思、更独具的匠心,从而让陶瓷雕塑产品永葆艺术、实用、经济的三重美学价值。参考文献:

[1] 高峰.现代城市公共雕塑设计理念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12).

陶瓷工业论文篇9

关键词:生态时代;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

引言

在生态时代的今天,景德镇在经济发展大潮中,传承千年的古色渐渐褪去;但一脉相承的制瓷技艺和文化血脉,却并没有断流。作为全国最大的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瓷器产品集散地,景德镇的瓷器分销点已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作为公认的“瓷都”,景德镇始终是我们寻瓷之根,品瓷之源。为此,我们要紧密依靠景德镇市深厚的文化资源,将创意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构建独特的景德镇陶瓷产业,使景德镇成为中华瓷业创意之都。

一 生态时代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特点

生态时代的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一时代的影响下,景德镇陶瓷产业也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形式转换为可持续、跨越式的发展道路,提升了综合实力,并且加速建设创新型、创意型特色产业,这对深化“文化瓷都”策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将为瓷都的“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推动了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体系的形成。

当前,创意产业大有可为,这一概念源于英国,指源于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及智慧和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生产创造潜在的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而景德镇正处于经济形态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对陶瓷市场具有重大的意义,景德镇可以大力兴建陶瓷创意产业园,利用好大大小小的工作室和陶瓷研究所为创作平台,以及重点建设陶瓷创意设计工作基地、陶瓷家创意文化交流中心、陶瓷创意培训基地、国家陶瓷创意展示中心等。这些措施对于推进景德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济总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 景德镇日用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潜力

景德镇日用陶瓷创意产业是指以日用陶瓷为载体,源于个人或团体的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一系列的创意活动,经过生产、销售而实现的有价值的产业。而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产业具有的实力也是可观的。

1.制瓷历史的悠久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其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烧制出洁白如玉的白瓷,素有“假玉器”之称。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瓷器的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固有“瓷都”之称。

2.工艺的拔尖

景德镇陶瓷工艺,从原料到成型、再到烧制,一系列的工艺都是最拔尖的。例如,景德镇人在世界上发明了二元配方,即瓷石加高岭土。为了适应这种二元配方必须增加烧成温度到1300度或以上,在古代没有如此高的耐火材料时,景德镇人发明了镇窑。从工艺上看,这些都是为烧制出形体更大、胎体更厚、产品更重的陶瓷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人才的汇集

景德镇作为陶瓷交流中心,大批爱好陶瓷的院校学生纷至沓来,在这里凝聚力量。同时许多当代艺术家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上孕育艺术的种子,见证创意的萌芽。还有大批省级以上的工艺美术大师在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使得景德镇这块小小的土地上汇集了国内外众多艺术人才,为陶瓷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景德镇日用陶瓷创意产业的现状

景德镇陶瓷产业不管是对青年院校学生,当代艺术家,还是到企业都具有包容的作用。在创意文化的推动下,乐天陶社、三宝国际陶艺村这些国际性陶艺基地层出不穷,并以法蓝瓷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意企业发展壮大,引领了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的大方向,成为了景德镇市陶瓷产业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1.院校学生的创意天堂――乐天陶社

雕塑瓷厂已是国家3A级的工业旅游景区,并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的新标地。景德镇雕塑瓷厂的前身就是生产艺术瓷,而乐天陶社在此地选址使两者完美的结合,既作为创意文化交流的聚集地,也为更多青年陶艺家、高校学生提供创意的空间。同时,国内外友人纷至沓来在这里交流学习,挑选各自的喜好。

2.艺术家的驿站――三宝国际陶艺村

三宝国际陶艺村利用陶瓷生产的大环境和区域内瓷石资源的丰富,聚集一批当代陶瓷艺术界的顶尖人才,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艺术家们的驿站。这里每年都有许多陶艺家举办自己的作品展,三宝也因此成为国际陶艺协会的成员组织。三宝是连接景德镇传统与国际化的桥梁,是全世界陶瓷文化关注的焦点及东西方艺术文化交流的驿站,也是多种创意结合而成的举世闻名的“世外桃源”。

3.企业的风水宝地――法蓝瓷

陈立恒先生于2001年创立了法蓝瓷(FRANZ)品牌。法蓝瓷生产基地位于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它以“仁”为核心,独创中西合并的设计风格,承袭了最纯正的传统技术,并以大自然为创作主题,诉求环保及生态保护。正如陈立恒先生所言“大自然是东西共通语言,也是法蓝瓷的产品特色”。以西方新艺术 (Art Nouveau) 流畅线条,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题材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将文化与艺术带入生活,也从根本上迎合了生态时代的主题。

四 景德镇日用陶瓷创意产业的展望

外国的创意产业与中国相比较为领先,所以从国外创意产业的经验中我们可以进行总结。使景德镇日用陶瓷创意产业不断扩大化,从创新、品牌到企业化的转型。现就几个知名产业展望他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1.乐天陶社的发展方向

(1)乐天陶社创意集市品类比较嘈杂,不能一目了然查找某类商品。因此可以将创意集市分类细化:茶具类、首饰类、雕塑类、陈设类、杂项等。

(2)同时也可以将集市统一化,创作出同一主题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这就要求乐天陶社举行每周主题化设计,开展评比、竞赛等活动。

(3)将乐天陶社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把江西的地方产业扩大化,使得景德镇陶瓷占领整个市场。

(4)将乐天陶社推向世界,走出一种新时代的新风尚。走出一条以创新、变革、及品牌化为一体的新路子。

(5)打造创意产业作坊群、创意作品展示厅、创意艺术交流长廊、创意作品游客自助服务站、雕塑工艺瓷博物馆、艺术院校毕业生、研究生实习基地、吸引国内外陶瓷创意产业业主和陶艺家进园设立招商引资区。

2.三宝陶艺村的未来

为了适应生态时代的变革,三宝的未来可以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将三宝打造为名人名瓷陶艺村,同时发展旅游业,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建立旅游文化交流中心;2)创建中外陶瓷艺术交流中心;3)引进国际品牌,带动市场价值;4)将世外“陶”源宣扬到世界各地、打出“大自然”的品牌;5)打造国内外原始手工艺制陶技术流程,建立并展示多种不同的创意文化系统

3.法蓝瓷的机遇

法蓝瓷所在的西市区是陶瓷工业产业区,而法蓝瓷是创意工业园区,面对法蓝瓷的机遇笔者做出以下推测。其一,可以将法蓝瓷转变为适应生态时代的创意生态园区,将其建设成为适应生态系统的天然创意园区。其二,将法蓝瓷发展成为世界陶瓷主题公园,构建生态旅游集散中心。其三,还可以打造成创意产业学术基地之一,便于全世界创意产业交流。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时代景德镇的日用陶瓷创意产业,要积极开展“创意产业”创建活动,推崇“创意为上”的发展模式。充分开发和利用景德镇市的城市资源,不断提高陶瓷创意产业的经济价值,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对外开放型城市,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路径,以开放的姿态搞创意,积极开展对外创意交流与合作,努力维护创意的多样性,逐步推进更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式,营造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浩.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J]博览陶瓷.2010年第五期

[2] http://china.省略 . 景德镇:构建陶瓷文化“软实力”. 2010-04-23

[3]王大树.中国文化、创意经济与景德镇瓷器.[R]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论坛.2009-10-22

陶瓷工业论文篇10

关键词: 艺术类院校 《陶瓷工艺学》课程 教学改革

一、艺术类专业生的特殊性与存在的问题

在高考模式与艺术招生标准的双重影响下,走进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首先,他们文化课水平普遍偏弱。因为艺术生作为高考大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通过专业课与文化课双重考核,因此录取政策上对文化课要求偏低。其次,进入大学后,艺术生重视专业课而忽略理论文化的积累。

由于这些特殊性,艺术类院校特别是陶瓷艺术院校的学生中存在很多问题。[1]就《陶瓷工艺学》这门课程而言,在学生方面:陶瓷艺术专业的学生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放在了陶瓷设计的实践操作上,而关于陶瓷工艺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比如,学生在陶瓷设计的过程中,只注重最后设计作品的艺术效果,但对于陶瓷的施釉或者陶瓷的成型原理并无研究思考,只是在前人的经验基础道路上进行创作,最后体现在陶瓷作品上就是没有更高水平的或者是有时代引领性的作品出现。在教师方面:针对艺术生这样一个群体,教师在授课时也感觉比较困难。就《陶瓷工艺学》这门学科而言,由于学生本身的基础偏弱,教师在理论讲解时感觉比较困难,而学生接受与理解的内容也比较少。这就出现了在陶瓷专业设计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间难以达到一种实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了学生一直在经验的老路上徘徊,在艺术创作上没有一个质的飞跃。

因此,对于《陶瓷工艺学》这门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迫在眉睫。艺术类院校,特别是陶瓷艺术院校,只有在具有引导性的合理教学下,才能培养出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二、艺术类院校《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优化革新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合理化、科学化。

《陶瓷工艺学》课程内容涉及日用、建筑、卫生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四个方面的制备工艺及原理,内容广泛。因为该课程具有广泛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毫无逻辑性地分散知识点授课。教师应该在对该课程所包括的四部分内容充分地了解之后,进行整合处理,在各个部分存在的不同特点之中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使学生在整体上有所了解,对该门学科在宏观的思想上有个正确的定位。同时还要在大体的框架中细化各部分的内容,找到每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陶瓷工艺学》这门学科下的各个分支。

2.重视教学材料的运用。

目前,针对艺术生的《陶瓷工艺学》教材还不是很完善。有些教材没有考虑到艺术生的特殊性,内容较深,从而使得艺术生望而生畏。因此教师要根据艺术类院校课程的特点,为学生选订合适的教材,这样学生才能有个明确的学习内容。另外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面,教师所要讲授的课程精华内容都包含在教案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性作用。教案要在整合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艺术生的特殊性适当地作出调整。比如在讲义的开篇,一方面主要介绍陶瓷的基本问题,如常见陶瓷砖名词详解等,另一方面通过对最新文献的综述向学生展现学科所涉及的新问题,如向学生全面介绍学科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对学科的全景有较深入的认识,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考虑到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弱的特点,在教案通俗易懂的前提下,将学科的重点融合进去。此外,一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重点还在于教学团队的提高。《陶瓷工艺学》课程的教师团队不能墨守成规,要及时进行市场调研。教师只有有了新的知识理论结构,才能给学生以前沿性的指导。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有所了解。

(二)改革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1.针对艺术生的特殊性,采用实践教学。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讲课形式。针对艺术类的学生,特别是理论教学,不能只进行课堂讲授,而要与实践实际结合,让学生在实例中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实际的操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巩固检查。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适当采用自学辅导式,精心安排,组织自学答疑讨论,总结提高。其次,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创新。高校的学习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积累,是对学习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的积累。因此,学生要充分地明白这一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有质的创新与突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取得知、能统一的效果。例如,把《陶瓷工艺学》的生产实习与实际的调研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学生了解教师科研的方法和过程后,教师再给学生以启发,使学生最终学到一整套的了解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今后的设计道路上能够自我创新。

2.改革教学方法。

在陶瓷工艺学课程建设中,教师应始终高度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鉴于陶瓷工艺学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播放陶瓷工艺学主要生产环节的工艺录像,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真实直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改变了一直以来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授课方法,运用灵活,效果显著。《陶瓷工艺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但是该课程又具有很大的传统特性。陶瓷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并非教师只用几张幻灯片就能解释清楚的。要想让学生对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讲课程中的每个小单元前用幻灯片先做展示,然后启发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制作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注意介绍国内外陶瓷生产的走势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制作材料实物标本,帮助学生准确识别各种陶瓷原材料,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和不同比例配方、不同温度烧制的结果;收集和制作有缺陷的陶瓷产品,用于讲解产品缺陷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组织学生到陶瓷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加深学生对陶瓷生产工艺流程的了解;请陶瓷业界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4.组织专业研讨,开阔学生的学术眼界。

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教研室开设了“现代陶瓷发展”、“陶瓷与科技”等多种形式的讲座课程,并聘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陶瓷艺术专家、学者,以开设讲座的形式,介绍当前国内外陶瓷工艺的新发展、新成就,以及陶瓷行业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且与学生交流材料运用在创作中的经验体会。我校还举办“中美陶艺教育年会”、“国家陶艺教育研讨会”等主题的专业研讨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课程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建立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控教学活动的作用。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实践能力的掌握,而且要注意考查学生创新的能力。应采取合理的考核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更好地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

三、结语

通过《陶瓷工艺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初步探索出针对艺术类工艺课程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相信通过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我院艺术类的陶瓷工艺课程教学质量定会有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