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0 22:03:19

旧城改造论文

旧城改造论文篇1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设计;原则;方法

一、旧城改造中完善城市设计要求的提出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自城市诞生之日起,旧城改造就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是城市发展的综合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旧城原有物质设施的水平低下和自然老化,以及旧城功能的过于集中和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使旧城人口膨胀、居住紧张、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越发难以解决,而且在工业离开市中心、居住向外疏散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出现功能和结构的衰退问题,亟需进一步配置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及必要的交通和市政设施,提升城市中心区的服务功能。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与城市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与内容要达到完美统一的结合。

二、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深化和营造适用、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城市设计的内容是广泛的,对于城市设计含义的理解也是广泛的,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都涉及到城市的空间环境问题,而空间环境是由城市物质实体和空间这对互为依存的因素而组成,具有三维的概念。由空间和物质实体所组成的环境是显性的,可被感知的。

不应忽略的是,城市设计应和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应以有利于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城市希望通过改善自身的形象以吸引更多的人投资、购物和工作。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同时,城市设计也是为了管理和控制城市发展,使城市的发展与原有部分和谐融合,以维护城市环境的质量和特色。当今的城市设计涉及的环境质量内容,除城市“美”外,正越来越扩展到其他方面,进一步的涉及到城市的物质层面,尽管这种影响也许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但这种观点无疑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和思维。

三、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三个原则

3.1探索旧城的空间布局规律因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面貌不仅仅取决于一幢幢单独的建筑。建筑物之间良好的建筑关系,细腻而独特的外部环境,以及丰富的空间场所才是城市最为重要的空间特征。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创造城市自身特色的场所。

同时,为了城市改造中新旧建设的和谐一致,我们在城市营造上需要探索和融汇旧城的空间组织规律,传统的城市充满丰富的空间,既是我们建设的基础,也是我们创造的源泉。

E·沙里宁受西特思想影响提出的城市建设三原则——表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有机秩序的原则。

针对空间艺术的分析手法,更有丰富的艺术理论交织在城市研究中,例如常见的三种理论:图底理论(Figure-groundTheory)、联系理论(LinkageTheory)、场所理论(PlaceTheory)。

城市设计的几类手法包括序列性原则、侧面封闭和边沿连续原则、综合性跨接原则、轴线和透视原则、室内外融合原则、强调和暗示原则等(R.Trancik)。借此就便于创造出具有清晰的虚实结构,完善的场所联系,并考虑人的需求和文化脉络的、有特色的城市环境。

3.2发掘旧城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色与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同时文化特色的体现又是在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场所、感受、文脉等文化性的要求,因而有着更为深入和丰富的内涵。

在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主要关注点首先是场所,场所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决定了人们的感觉。对城市中各种场所的特征加以总结提升,反过来再作为规律性的东西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是旧城改造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考虑场所优先于考虑建筑;谦虚地向过去学习并尊重文脉;鼓励社区所有层次的混合功能;在人性尺度上进行设计;鼓励步行的自由;满足社区所有层次的需求并和他们协商;建设易读的环境;建设能够持久和适应的环境;避免太大规模地区同时变化;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促进建成环境的舒适性、愉悦性和观赏性。

3.3激发旧城的生命力把促进地段复兴作为旧城改造的首要目标。通过城市形象的再塑造,整合城市风貌,推动城市的二次发展。

整体协调观念,珍惜借鉴历史传统,推陈出新,综合各行各业的需求,即维护社会平衡的要求。

四、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要点

4.1城市设计的延续性完成一个好的城市设计需要城市各个层面的人士来关心和参与,它可能包括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以及当地的市民。城市设计也不应仅存在于建设城市的某个阶段,而应贯穿于整个建设的始末,具有连续性,城市设计应和城市规划并行参与到对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具体而言,就是贯穿于城市规划的诸阶段。如果说,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对一区、一片、一街的局部设计,那么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较详细规划阶段更宏观、站得更高、整体性更强的城市设计,它是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将各分区、片、街坊统一考虑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是延续的,在各阶段有相应的特征和任务。

4.2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功能城市设计要有引导与控制的功能,去指导城市的具体项目的建设,并由此促成城市建设有序发展。在当前城市建设的条件下,特别是旧城改造,它具有相当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方面,目前运用较广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的要素主要为土地的使用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其中开发强度的指标,如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虽在一定程度从总体上决定城市建设的环境效果,但基本还是对建设技术经济指标的反映。而相同的容积率、建筑密度要求,通过不同设计思想的引导与控制,却会形成效果迥异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目前的开发方式多为开发商投资,从本位利益出发而较少考虑社会、公众环境的效益。所以也就要求设计者能预先从整体角度出发,制定可以引导与控制城市空间环境发展方向的城市构想。

参考文献:

旧城改造论文篇2

关键词:旧城区 城市保护 城市改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化社会结构的构成以及城市产业的结构的加速转型,旧城区的改造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最为迫切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经济正经历着急剧持续的发展,旧城区的更新改造,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城市居民关注的焦点。由于旧城区普遍存在着城市布局混乱、交通拥挤、房屋陈旧以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然而在城市改造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严重的损害了传统的历史景观和城市格局。城市盲目的扩张改造和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指标,诸多的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遭到严重的破害,城市的新景观渐渐取代了密集的历史景观,尽管一些著名的历史古迹得以保留,但深陷于现代化的建筑中,失去了原有的历史环境,从而严重削弱了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使得城市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一、旧城区保护与改造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

(1) 可持续发展原则旧城区保护首先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是要注重各种经济活动中生态的合理性,其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意义深远,因此,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要继承历史,城市作为文化的产物,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在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把具有文化历史价值(古建筑、传统民居)的古迹保存下来,通过现代技术使其具有现代气息。同时建筑要融入到城市的轮廓中,保护与城市相协调的地域景观特色。

(2)原真性原则旧城区保护要遵循原真性的原则。保存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原先的历史遗迹,保留其全部的历史信息。遗留下历史遗迹的要好好保护;遭到损坏的历史古迹,修补要采用原先的方法和工艺还原其本来的面目。

(3) 整体性原则旧城区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就是保护旧城区的整体风貌,即在保留历史遗迹的同时,还要保留其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城市、景点等景观。旧城区的形象由多元性的特质所构成的具有特定的地域景观组成,旧城区的保护,在保存文物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于旧城区整体环境的保护,任何历史古迹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4) 发展性原则旧城区与现代共存的前提是两者必须同步发展,旧城区的保护与文物古迹的保护有所不同,旧城的保护更需要生活在此的居民,要想当地居民具有这种历史责任感,旧城区需要发展,在满足居民的现代社会物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旧城区的文化、建筑、观念等才能与现代的城市化共存。

(5) 展示性原则旧城区的保护不是简单的使其免受破坏,更重的是展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要求把保护与改造、利用结合起来,即保护与开发并举,保存与展示相结合的原则。展示性原则不仅可以带来社会效益,让人们认识历史,感悟历史;而且合理的开发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旧城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居民的需求问题 旧城区的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建筑,由于年代已久,生活基础设施与环境生活状况与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极不相称,再加上交通拥堵不堪,使得居民要求改变生活条件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时没有保留价值的破旧民房也会对城市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有差别、步骤的拆除那些毫无价值的民房,对旧城区进行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意识问题 由于一些政府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一些传统特色的古建筑和民居被强行的拆除。尽管在一定的程度上的改善了旧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这座城市的特色的破坏是无法去弥补的。同时公民片面的追求蝇头小利,保护观念淡薄,缺乏民主、法律意识,在历史古迹、传统风貌、城市特色保护方面责任意识不足。

(3)资金问题 由于旧城区人口密集,民居的质量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极差,情况复杂,履行的难度较大,况且规划受到限制,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由于短时期内不能产生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政府持续不断的投入,同时对于损坏的具有历史保留价值的进行修缮,需要相当一大部分资金的支持,政府和开发商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致使一些历史街区被无情的遭到破坏。

三、旧城区保护与改造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1、旧城区改造理论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起步较晚,在旧城区的改造上理论经验相对不足,缺乏历史的眼光,加上缺乏保护意识。

2、旧城区改造措施简单 把旧城区的改造简单的归结为拆后重建,城市的特色被无情的拆除。

3、旧城区改造急功近利 由于片面的追求的眼前利益,以牺牲城市建设的长远利益为代价,一些具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筑遭到严重损坏。

四、城市保护与改造的方法和措施

1、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 借鉴国内外对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合理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出适合于自己城市的保护措施。坚持有步骤,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决策规划体系结构,注重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意大利的罗马作为城市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成功典范,在庞贝时代作为欧洲最繁华的大都市,由于地震和火山爆发的破坏,大都市成了一片废墟埋在火山灰之下,意大利人并没有铲除这些遗迹,而是全盘保留了下来。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大城市的功能需要,在罗马市附近建设了新罗马,新罗马虽然是现代化城市,但其建筑造型尽量与古罗建筑相一致。

2、塑造特色是城市改造的灵魂 城市的特色是文化积淀、历史变迁的体现所在,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城市的魅力并能发挥到淋漓尽致,成为旧城改造的重中之重。

哈市的中央大街是塑造城市特色的一个成功范例,哈市的中央大街作为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 塑造了一条独特的建筑艺术画卷,走在铺满奇特的鹅卵石上享受着它国的异国风情。

五、结论

旧城区的保护与改造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的学科领域,需要政府和全民的参与,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经验、教训,不断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理论和方法,不遗余力的指导实践,促进历史古迹和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共赢。

参考文献

旧城改造论文篇3

关键词:旧城改造 人类 原则 问题

旧城改造是指改造区域占地原本 就属于城市国有土地, 涉及改造区域的建筑物都是或绝大多数属于拥有产权证书的个人或单 位享有,改造拆迁由政府统一协调处理,对涉及建筑物予以评估补偿,按计划实行回迁或另行安置, 改造区域按政府统一规划重新建设布置的一种旧城改造方式, 即新城区取代老城区进行改造建设的一种方式。旧城更新作为多方面的矛盾的焦点,解决这些矛盾绝不能仅仅依靠环境改善的表象,而是要挖出物质下面更深层的内涵.通过研究中国的旧城区更新的现状,可以看出旧城更新的无序导致了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在旧城更新过程中,针对城市历史风貌保护与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社区社会经济网络维护与房地产开发利益的矛盾,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旧城从经济、社会、人文环境方面得到协调的全面发展.

一、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财力不足问题。由于旧城改造始终突现着土地规划与土地权属的不一致,因此带来的一系列矛盾。 面临众多的旧城改造区域, 基于政府财力的限制, 目前基本不能实现旧城改造区域土地的征用,故在一定时期内政府不能统一实现城市旧城改造。2背离城市整体规划,乱开发建设 。基于旧城改造区域土地所有权与城市土地建设规划的矛盾,在城市建设规划滞后的城市, 这种情况尤其严重,乱开发建设,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建设思路和城市形象, 带来一系列的后患, 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对违规旧城改造所采取措施

1联合执法检查.面对违规的旧城改造, 政府通常组织有关部门采取联合执法检查、 查封非法售楼处的方式来 遏制违规的旧城改造。

3严格执行旧城改造政策.强行拆除建成或在建楼盘上的违规改造,政府组织大批执法人员对涉及的某一违规建成或在建改造楼盘采取强行拆除措施.

3舆论宣传. 政府部门在群体中进行舆论宣传,扼住非法购买群体,以打击违规进行旧城改造。

三、旧城应考虑的基本原则

1避免损失原则 .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不必要浪费,对于已建成楼 盘,如果确实不违反城市整体规划布局,没有必要拆除的,予以保留,确实不拆除不行的予以拆除,尽量避免处罚性的行为的发生,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2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旧工业区更新改造应坚持的原则。在更新改造过程中需要尊重人的行为,充分考虑人的需要:第一,意识基本要求,是对生理、安全的需要;第二,一般要求,是居民间相互交往的需要;第三,高级要求,也就是潜在的创造与表现的需要。城市居民三个等级的要求在旧工业区更新改造中应统筹考虑,首先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居民住房和就业岗位,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提升工作环境,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其次要有配套完善的居民公共活动场所,促进市民休闲娱乐和交往;最后是能够为创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创业环境,如建设一些创业园区,促使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3集约高效的原则。集约高效是指集约高效的利用和配置城市各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重视生态系统的恢复建设和保护,加强治理城市旧工业区的环境污染,在产业向导和功能设置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充分实现土地价值,提高单位城市土地的出产率,同时也是节约土地资源集约用地的要求。

4利益均衡的原则。城市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涉及到政府、开发商和企业等多方的利益。在改造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好调控能力,同时又要符合市场规律,改造的评价不能只是为了良好的经济利益,还要看是否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活条件的提高、历史文脉的传承等,这些都应该作为评价改造成功与否的标准。成功的改造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提升公众利益。

5历史文脉的原则。建筑是一段段凝固的历史,是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典型建筑,依据历史建筑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应当采取妥善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脉的原则要求城市旧工业区更新与改造中,本着严谨的态度,对工业建筑的历史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确定保护等级,实施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使用者对旧城广场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内涵的思考与追求。同时还指出在对旧城改造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旧城风貌、城市文脉、历史文化遗产的延续与保护,这些是在我国以往对旧城改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旧城中心区以保护历史建筑为载体、重现历史风貌特征。更新后的旧城中心区应该既保持历史传统之脉络,又具有现代时尚之风情。

6保持稳定原则 政府对违规的旧城改造所建楼盘的处理结果牵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如处理不妥可能影响到安定团结,因材,在改造时,要坚持稳定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薛林平,孟晓波.试论旧城更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11.2.

旧城改造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旧城改造;和谐社会;“大拆大建”;“团地再生”

一、旧城改造概述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旧城区的设施不健全、布局混乱、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达不到城市生活水平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对旧城区进行有计划地改造。旧城改造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对旧有城市基础设施实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有规划地进行城市改造建设,主要包括再开发、整治、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旧城区改造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布局合理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旧城改造合理能促进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改造不当则造成诸多不利局面,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

二、国内旧城改造现行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活动起步较晚。一些城市取得了成功经验,但也有一些城市由于指导思想发生偏差,旧城改造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采取“大拆大建”的传统模式,这种简单粗放的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暴露出太多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旧城改造、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一)大拆大建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据统计,拆建过程的直接和间接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浪费,而且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例如,建筑能耗排放的温室气体已占全国总量的25%。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是与我国和谐社会理念中倡导建立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一致的。

(二)大拆大建催生了一些违法行为,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搞政绩工程,一味注重经济效益,轻视居民的切身利益,在拆迁中纵容开发商乱拆乱建、强拆强建的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由于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城市拆建的不当很容易引发居民的不满,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出现大量上访、群众与拆迁单位对峙、与开发商打官司等现象,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宗旨是相悖的。

(三)大拆大建毁坏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破坏了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模式认为旧城是城市发展的严重包袱,要改造就要拆除重建,而这些旧城大多有悠久的历史,有独特的人文社会环境和城市历史风貌。彻底拆除重建就把城市原来的文化遗存、社会风貌以及地方风情全部一扫而光,把城市的历史文脉割断了。同时,在新建设施时,多数城市为了追求现代化城市景观,出现了大量相似的建筑,而没有根据自身城市的特色和形态进行改造和建设,极大地减弱了城市特色和城市个性。这与科学发展观严重不符。

三、国外旧城改造模式的经验借鉴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存在于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之中。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旧城改造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全盘改变,以新换旧

这种旧城改造接近于建一座新城,改变城市的宏观布局与城市风格。

(二)保留旧城不动,新建卫星城

这种模式保留旧城不变,然后选择在附近的地域建立卫星城,用来充实完善旧城的现代功能,维持城市跟高要求的运转。意大利的罗马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三)维持旧城原样不变,只做局部维修

在国外城市,对保存较完好,有着大量历史文化沉淀旧城区的改造,往往采用这种方式。为传承历史文化,采用精雕细凿,很少有大规模拆建。

(四)保留旧城的形式与精髓,更换外表的材质

这种模式是把破旧的旧城变为全新的旧城,这样既保留了城市原有的人文和特色,又迎合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日本东京的“团地再生”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团地再生”是对功能、设施已经严重落后的集体住宅进行翻新、改造,使居住质量得到提高、价值得以提升的一种城市规划活动。它决不是简单地对旧建筑进行加固翻新,而是要给旧城市实行一次整形外科手术,使其成为一个能够提供高品质生活的新型社区。

可以看到,国外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的模式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些模式都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国内旧城改造大多采取前两种模式,改造方式粗放,以“大拆大建”为主,严重制约了旧城改造的进程,长久以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尚未得到完全解决。

四、国内旧城改造模式的新思路

为了解决我国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加合理科学的完成旧城改造,不能一味地采用“大拆大建模式”,日本旧城改造中的“团地再生”模式,既可节约社会资源,还可减少矛盾,值得我们借鉴。

(一)团地再生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要求不断提高,旧住宅不再满足人们的要求,拆迁重建的费用要远远大于“团地再生”。因此,对原有土地上的建筑、绿化、道路等进行改建、翻新,改善小区的环境景观、居住品质,使得住宅的居住品质和周边的商务区形成配套。这样就解决了老社区的形象与城市中心地带的黄金价值严重不符的现象。“大拆大建”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团地再生可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团地再生”带来的好的效应,使居民、政府和开发商,通过市场的方式,在城市建设中获得各自利益的平衡,进而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在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同时,推动城市建设良性循环,缓和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团地再生可保护城市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团地再生”模式是在尽可能保留城市原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翻新改造,将不会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造成破坏,这也解决了城市改造中既要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又要保留城市文化传统特色的矛盾。

旧城改造论文篇5

关键词:旧城改造;可持续发展;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旧城改造的概述

1、旧城改造的概念

通俗地说,旧城改造就是对过去旧城区进行开发再利用,把旧城区当中部分已不再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进行整体的改造,使它的使用功能与价值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旧城改造的作用

旧城改造可以适应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要求,增强政府对城市形象美化的决心,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符合城市自身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内在趋势,满足资金流向的需求,实现土地的有偿使用。

3、规划要求

一般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社区和路格的具体情况,科学划分旧城改造单元,每一个旧城改造单元的改造规模原则上不少于150亩,同时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合理划分分期建设规模,每个改造单元控制在三期内完成,其中一期规划占地不少于60亩,并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明确标注。如一个路格的剩余改造量少于150亩的,可按照尽量扩大改造规模的原则,合理确定改造单元规模或分期规模。旧城改造单元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改造单元的规划范围和分期建设范围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后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市政府通过优惠政策鼓励采取“整体拆除、整体搬迁”的方式完成社区整体改造工作。旧城改造单元要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科学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自2011年3月1日起,挂牌出让的商品住房用地新上项目,须按照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0%(5%为廉租住房、5%为公共租赁住房)以上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并在规划和出让条件中予以明确。未按规定落实配建的项目,不得进行土地出让、不得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手续,并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责任。配建的廉租住房竣工验收后,将产权和管理权移交市政府。同时,市政府将上级下达的廉租住房专项资金拨付开发企业。市政府负责廉租对象的审定和年审。市政府将上级下达的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产权按市政府和开发企业的投资比例共有。开发企业享有管理权,负责收取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用于回收投资成本及房屋维修。配建的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享受国家相关税费减免政策。

二、旧城改造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只进行重新建造忽略旧房改造

如今中国许多城市进行旧城改造的首要办法就是不断拆,将大面积的旧房完全拆完后,开始缔造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完全是政府提出方针,开发商进行开发,没有民众的参入。旧城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房地产商经过开发旧城然后取得巨额赢利。有许多城市把旧城中的公共用地和居民寓居地低价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将其从头缔造,变成崭新的办公大楼或娱乐场所之类的,从中牟取高赢利。所以,中国现代对旧城进行改造的手法粗糙决断,遍及是推倒重建,没有“改”只有“造”。

2、不重视对古迹等老建筑保护

中国的旧城中存在着许多的前史文明古迹,这些文明古迹都比较破旧,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整洁美观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影响了城市建设的整体形象。城建官员和开发商只片面的看到了旧城中的文明奇迹占地面积广,但容积率相对较小,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的人文价值。另外,旧城中的许多文明古迹通常被作为旅行景区,这些旅行景区所发生的经济效益远远不如别的用处所带来的收益。但一个城市的复兴不仅仅表如今经济上的昌盛,还要活跃传承和逐步建立文明艺术,所以在改造城市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前史遗存。

3、忽视环境保护

在旧城中生活的居民一般集中居住,生活空间对比拥堵,公共设备落后陈腐,环境质量差。因而,在进行旧城改造的时候,通常采纳提高修建密度、增加修建高度的方案来处理旧城中的问题。这样一来,虽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暂时改善了旧城土地严重的问题,却发生了新的问题――环境恶化。高层修建供给超大容积率,使得单位面积内寓居人口急剧攀升,由于土地严重,配套设备、美化覆盖率等简单构成供需矛盾,加重城市环境恶化。

4、对利润过分追求

在旧城改造中,商业开发的首要目标就是获取利润,对经济效益过分追求,过度提高容积率,缩小建筑和建筑之间的间距,增大了建筑的密度。这样就会导致土地的滥用和房屋开发密度较大,使环境遭到破坏,且呈持续恶化的态势。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一些单位只青睐对黄金地段或是一些利润较大的项目进行开发,而一些开发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利润也很大的基础设施,以及那些亟待更新的、利润较小的地段通常情况下是无人问津。这样一来,想要对城市整体的环境做出改善会是难上加难。随着城市商品房与土地的价格的不断上涨,对旧城进行改造的成本也逐渐升高。在对城市形象进行改善,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城市旧城改造面临着两种明显不同的趋势。一些开发商为了使开发更快进行,一般情况下就选择拆迁难度比较低的城乡结合地段进行开发,用这种方式来降低开发的难度。这样形成了好似摊大饼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土地价格较为便宜,商品房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另一部分开发商则是选择相对较好的地段快速地进行旧城改造开发,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三、旧城改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加强旧城改造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旧城改造不仅是城市的计划建造疑问,它涉及到经济、文明等多个方面,现有计划建造部分的理论准则还不足以支持旧城改造的可持续发展,因而需求各部分对旧城改造联系多学科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理论研究。关于旧城的经济、文明、社会布景等进行研究,加强理论建造,并依据实际情况树立一套完好、合理、科学的计划规划,对旧城区的改造进行有用辅导,完成旧城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2、对古建筑物的保护工作,予以重视

新世纪,我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在面对城市改造的任务,保定市也不破例。作为国家前史文化名城,保定不只有共同的前史背景,也具有明显的文明特征。保存下来的前史古迹和前史街区数量很多,类型丰厚,历史阶段明确,怎样把这些名贵的前史遗产承继和维护,任重而道远。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区域的扩大、城市的旧城改造给文明遗产的维护与使用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机缘与挑战。结合“文物保护单位”,按旧城区改造的基本原则断定旧城区内小区建造的主调。(如:体量、高度、外型、色彩、材料)然后将旧城区划分若干个面貌分区,再依据每个面貌分区的历史代表建筑的特点确定在此范围内小区修建总体面貌和建筑细节。这样使旧城区的住宅建筑做到“大统一、小改变”。从全部旧城区看,地域修建文明得到了连续,具有了共同言语,从每个面貌分区看,各个不一样前史时期的地域建筑文明也得到了繁衍,具有了特性建筑言语。这种做法,我把它称之为分区控制建筑面貌。

3、对环境保护问题予以加强

“环境保护问题”已受到全球人的关注,只有身边生活的环境好了,人们才能更加惬意的生活。我国现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这足以证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那么,在旧城实施改造时,就必须做到循环渐进,坚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到实际的改造工程中去,反对在牺牲环境的情况下走经济道路路线。所以,在做旧城改造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分别是:经济因素、生态环境质量因素、社会安定因素、历史文化保护因素等,在纳入以上这些因素之后,再找出最适合旧城改造的方案,前提是必须要适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改造规模方面,是不可随意扩大改造规模的,尽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旧城的生活质量。另外,还要实际的做好绿化工作,可以在市内的空坪上,建立小型的绿化园,如果是在郊外的话,可以建立大型的观光公园。

4、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协调发展

城市开展的两个普遍动因是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展,城市应在不断改造旧城、建造新城的替换过程中逐步扩展城市规模和进步改造质量。在处理新区开展与旧城改造的同步进行中,要随时依据城市全体构造和规划进行调整,在推进新旧区协调开展的情况下,进步旧城改造的速度。在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要对城区的空间规划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说疏散过多的人员,添加应有的公共建筑,迁出有些不好布置的工厂和公司等。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暂时无法平衡资金的当地,经过开展新区来补偿,实现经济效益发展的整体平衡。

旧城改造论文篇6

【关键词】城市旧城区 保护 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的城市在改革开放后,经历着内部社会经济转型和外部环境推动的双向演进过程,城市外部空间的扩张和内部空间的重组在同时进行;快速巨变的中国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面对已经日益突显的旧城改造、城市更新的问题。

一、城市旧城区改造现状

城市旧城区的改造区域,—般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居住人口较为密集,也是本座城市发展最为原始的地区,公共设施较为简单,交通不便,常常伴随着道路狭窄拥堵,建筑一般一单层和多层诸多,外观陈旧。旧房大多数且为家庭人口数量较多的代表,一家几代人住在一起,成了典型的底层人口密度大的特征,由于随着城区发展,四周逐渐被高层建筑湮灭,和周围高层高密度的布局成了鲜明的对比。社会的发展,城区的扩建及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旧房主人对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条件的迫切愿望,城区旧房改造的利益空间大,自然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瞩目的焦点,也成了城区中旧房改造的必然。。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旧城区在用地结构、交通组织、市政配套、建筑布局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继承城市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实现新老城区的互动发展,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存在问题

1、居民的需求问题。旧城区的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建筑, 由于年代已久,生活基础设施与环境生活状况与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极不相称,再加上交通拥堵不堪,使得居民要求改变生活条件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时没有保留价值的破旧民房也会对城市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有差别、步骤的拆除那些毫无价值的民房,对旧城区进行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意识问题。由于一些政府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一些传统特色的古建筑和民居被强行的拆除 尽管在一定的程度上的改善了旧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这座城市的特色的破坏是无法去弥补的。同时公民片面的追求蝇头小利,保护观念淡薄,缺乏民主、法律意识,在历史古迹、传统风貌、城市特色保护方面责任意识不足。

3、资金问题。由于旧城区人口密集,民居的质量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极差,情况复杂,履行的难度较大,况且规划受到限制,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由于短时期内不能产生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政府持续不断的投入,同时对于损坏的具有历史保留价值的进行修缮,需要相当一大部分资金的支持,政府和开发商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致使一些历史街区被无情的遭到破坏。

三、旧城区改造意义

城市会因为那些散落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加富有内涵,更加耐人寻味。旧城区作为历史遗产较为集中的区域,可以直接地表达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神韵,更加能够体现出地方的人文特色。人们从旧城区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一所城市,一条街道,一座建筑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领略到地方别致的民风民俗,可以通过对旧城区的考察去展开历史研究,同时旧城区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无形中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并且旧城区色鲜明的文化遗产也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有裨益,除了旅游业的开发,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旧城区改造过程当中,如何保护好其中的文化遗产及其价值,是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四、旧城改造原则

1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科学管理的原则。合理确定保护与改造的内容和范围,处理好保护与改造、利用与继承以及发展的关系,采取合理适度、科学利用的方法,有效保护和开发旧城历史文化资源。

2、坚持保护与改造历史遗存的原真性原则。重点保护与改造有价值的历史街区,整体保护旧城区格局与风貌及空间形态和空间环境,努力提高旧城区的环境质量。

3 、坚持对有保存价值的危房按“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房屋的内部可按照现代生活需要进行装修、设置,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条件,提高旧城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对没有保存价值的进行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并通过合理的居民回迁率,达到对原有社会网络的保护,保持旧城生活的延续性。

措施

合理配置居住服务设施。现在旧城区内为居民提供的商业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数量虽多,但某些功能重复,如服装、商品零售业,这些多是针对市区层面的服务;而另一些功能却又显不足,如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因此,应根据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

大力改善旧城区交通状况,缓解旧城区的交通压力。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要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对历史街区内的道路布局,在考虑道路通畅的前提下,服从保护与改造规划的要求,原则上不得改变已有的道路骨架和街巷格局,不得破坏沿街建筑和环境风貌,必要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实行交通管制。对历史街区的道路布局,应考虑与历史街区空间尺度的协调,不得随意设置大型立交和高架路。

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内外对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合理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出适合于自己城市的保护措施。坚持有步骤,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决策规划体系结构,注重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利用经济、法律、政府手段控制旧城改造(利用地租和税收调控旧城改造)。根据最高租金原理,只有商贸、金融、信息、等第三产业才能支付城市中心地段昂贵的地租。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地租这根经济杠杆引导和促进某种开发倾向,如通过降低对公共事业用地收费来促进旧城基础设施的改造。

增加绿化空间。在旧城区改造中,应对地块之间不适宜利用的土地将其进行整理,加大资金投入,将其建成旧城区的中心公共绿地。

尊重历史文脉,延续城市特色。保留旧城区中代表城市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物,以及有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古建筑、古树名木、风景名胜等,并科学划分保护范围与保护层次。准确把握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控制旧城区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和风格,彰显城市特色。

7、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加快旧城区污染企业的搬迁、治理,以及各类重点保护区内工业用地的功能转换。旧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体,强调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

旧城区的保护与改造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的学科领域,需要政府和全民的参与,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经验、教训,不断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理论和方法,不遗余力的指导实践,促进历史古迹和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旧城区保护与改造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张平宇.城市再生:我国新型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城市规划,2004,28(4):25—30.

[2] (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 —理论和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旧城改造论文篇7

摘 要 旧城改造对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等有着诸多好处,但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问题。比如文化遗产的破坏、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城市人口的密集等问题。所以文本将主要针对旧城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旧城改造 问题 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于此相伴的就是旧城的问题日益严重。众所周知,旧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土地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服务实施不健全,城市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越来越不能符合当今社会对城市发展的要求。所以必须要对旧城进行改造,以此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旧城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针对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旧城问题,进行了分层次、重点的多次改造。当然对旧城的改造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令人堪忧问题。

(一)重视建造,忽略改造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对于旧城改造的主要方式就是拆,在对大面积的旧房拆完之后,开始建造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房地产商热衷对旧城进行开发,主要因为旧城位于城市中心地段,拥有巨大的利润空间。而且许多城市把旧城中居住用地和公共用地廉价卖给开发商,这些居住用地和公共用地经过开发商改造后,变成办公大楼和娱乐场所,从而获得巨大的利润。因此对旧城的改造普遍采用从新建造的方式,而不对其进行改造。

(二)重视改造开发,忽视对文化古迹的保护

我国的许多旧城中存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他们与旧城的改造并不相符。从建筑的现代化来说,些文化古迹一般比较破旧,不利于现代化城市建筑的整体美观。在旧城的改造过程中对文化古迹的改造,严重的毁坏了历史文化遗产。如果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这些文化古迹的占地面积广,容积率较小,如果开发商仅仅从这个角度历来考虑,那么他们的做法或许是正确的。再则,旧城中的许多文化古迹一般被用作旅游景区,但是这些旅游景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别的用途的效益。

(三)重视土地利用,忽视环境的建设

一般说来,旧城区一般人员相对集中,用地紧张,环境质量差等特点,所以对旧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提高建筑密度和增加建筑的高度的办法来解决旧城中的问题。当然这样改善了旧城土地紧张的问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建筑用地的增加,绿化等公共用地面积不断减少,造成城市环境越来越严重。

(四)旧城与新城区的发展速度不相协调

旧城区域新城区是城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城区是现展的重要标志,各个城市的发挥一般都把新城区当做是重点,更可以有效地缓解新城区在发展过程的压力。旧城和新区开发建设进程把握,应将城市新区作为重点建设区域,相应的旧城改建速度可以放慢。从而实现旧城区和新城区的和谐、稳步的发展。

二、旧城改造中的对策分析

(一)必须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政府最为城市建筑过程的开发者和维护者,,首先必须要树立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把对旧城的开发工作重心放在对产业、用地结构的调整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与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社区结构的完善以及社区物业管理等全局性长远目标,合理安排旧城改造的工程规模,克服和避免大拆大建的现象。于此同时,政府必须要坚持以公共利益为主,利用经济优惠政策来吸引开发商,对他们进行减免税,在对旧城的改造中充分保护他们的利益。在对旧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开发商的利益,更要保护公共的利益,比如在住房的建筑过程中,要来考虑居民住房的日照、通风,采光及环境的维护等的呢过。

(二)对旧城改造必须要有规划的思想

在对旧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规划的思想。规划的思想是保证旧城改造成功的重要因素。对旧城的规划要“改造”和“建筑”相结合,对一些古城内的文化古迹采取改造的原则。对这些文化古迹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周边的环境,加强道路的建设。对于旧城的一些破、烂、脏的地区则采取建筑为主。对他们进行大范围的建筑,建设商业区,文化区等有效地促进该地的经济的发展和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要建立建全法律法规

在我国对对旧城改造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第一、必须要保护公共的利益。在拆迁中我们常常看到需多政府和开发商不顾及公共的利益,滥用公共土地,占有居民的私人土地。因此首先需要法律法规对公共利益进行保护。其次、应该废除以前陈旧的法律法规,用新的法律法规进行代替。比如之前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它所维护的是管理者的利益,包含了太多政府保护主义的倾向,显然已经不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了。所以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尽快的对拆迁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在依据现在的实际情况,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错误条例进行删除,从而制定新的更加符合是时展要求和人民利益的新的法律法规。

(四)政府要加强房屋拆迁的管理,完善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同样对于旧城的改造也是如此。在对旧城的改造中,政府首先必须要明白自己子啊拆迁的过程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角色的定位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的发挥。如果在对自己角色把握不正确,那么政府也就不能的发挥作用,甚至会造成政府发挥作用低下或者无效。

政府相关的部门首先要加强对改建工作的研究,然后制定关于旧城改建的中近期目标,并按期下达自定的计划目标。对于一些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些建筑不能拆迁。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政府必须要明确的提出拆迁对象,拆迁的实施计划、拆迁补偿费用等。在拆迁的过程中,要维护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拆迁政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余剑锋.试论旧城改造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2]赵璋.温州旧城改造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农业大学.2006.5.

旧城改造论文篇8

关键词:城市;旧城改造;旧城改造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作为人类定居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寄托梦想和希望之所。快速的城市化,使城市渐渐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劣,城市热岛、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城市区别城市的特性在慢慢消失,城市建筑趋于单一,城市风格趋于雷同;城市化使得土地资源变得稀缺,城市原有土地功能不能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城市处于不断的扩张中,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与不断升级的功能需求,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许多的要求,旧城改造便顺势而生。

旧城改造既是城市局部更新的过程也是整个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其全部物质经济社会环境的过程。旧城改造历来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社会工程,是涉及到政府、社会、经济和公众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

二、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

(一)市场化旧城改造的运作模式。市场化的旧城改造运作模式给公益性的旧城改造项目加入了不少开发商自身的意愿,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城市居民的利益,不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单一的旧城改造开发模式。每一个旧城改造项目都有着其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地对旧城改造项目进行开发,因而需要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开发模式的单一只能造成旧城改造项目个个都趋于雷同。

(三)资金成为旧城改造的瓶颈,严重阻碍着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旧城改造项目开发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多,从而需要的资金额也非常的庞大,改造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一直很突出。

(四)指导着整个旧城改造工程实施的旧城改造制度还不够完善,旧城改造的许多操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五)整个旧城改造过程中,被拆迁户的利益和旧城改造工程的进度有很大的冲突。

三、旧城改造模式研究

由以上分析得出,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完全避免它们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将问题出现后所产生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还是可能的,因而要从源头开始就对旧城改造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以防备。首先,要选择适合自身城市旧城改造的整体运作模式;其次,要针对不同的改造区域类型选择适合的开发模式;再次,在以上二者都具备的情况下,针对当前预计拆迁情况和财政情况选择不同的拆迁和融资模式;最后,建立健全旧城改造制度体系,从而使得旧城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并有效地促进城市未来的发展。(图1)

(一)旧城改造整体运作模式。该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政府型、开发商主导型、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商参与型。政府型运作模式即政府掌握控制权,强化住宅的保障功能,实施主体不用开发商,改造区域不进行商品房开发,所建房屋全部用于居民回迁。开发商主导型即将亟待改造土地交给发展商去进行整体规划改造,政府不参与,发展商根据自身利益去进行房地产开发。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政府划出地块由开发商进行投资,独立承担拆迁补偿、安置、回迁和商品房建设。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商参与型模式,即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商参与。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做好居民的搬迁安置,进行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和市政设施建设,然后实行土地招牌挂,由开发商组织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开发商可以是由一家具有良好资质、经济实力和旧城改造经验的企业独立完成,或者是分片区由不同的开发商完成。这三种类型各有利弊,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开发大都基于开发商主导型模式。

(二)旧城改造项目开发模式。以大规模和小规模渐进式开发模式为基础,诸多学者们研究创新了其他旧城改造模式,如模块式开发模式、软性开发模式、改造开发模式、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整旧如旧”模式)、整合开发模式等。大规模改造属于巴洛克式改造,它是对现有城市进行全盘否定,追求“宏伟”与“巨大”。该种改造方式导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将贫民窟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由于片面追求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和开发效益,导致很多城市中心区域的改造缺乏弹性和选择性,对城市的连续性和多样性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因此,简・雅各布斯认为:“大规模改造并不能解决城市中现存的问题,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以渐进式小规模更新改造代替大规模改造,通过渐进式小规模的整治改造,该模式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还可以实现居住社区与历史街区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模块式开发模式是针对大规模、多功能的旧城改造项目,由单一的开发商、单次难以直接完成,利用模块划分的思路,保证模块的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保证模块开发的资金收回,同时利用规划组与开发商的互动,保证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该模式适用于大型的、需要进行全面的功能改变、开发目标明确的多功能配套地区。

软性开发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它采用渐进式小规模理论,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不强制居民一次性搬迁,而是采取边改造边搬迁的方式。

改造开发模式主要是针对街道进行的改造,旨在快速实现大规模的改造。首先,大型开发商负责城市中心区位较好的街区改造,将其改造成为大范围的、高档住宅区;其次,小型开发商负责不位于或者不挨近城市的中心区,但是区位上仍有改造优势的区域,可以将其改造为小范围的家庭住宅,以此来换取一些公寓住宅进行出售,从而获得利润;最后,在区位没有优势的区域,房屋所有者可以用自己的积蓄改造住宅,或者等到所在区域租金上升到能吸引小开发商时再对街区进行改造。

(三)旧城改造拆迁模式。“阳光”拆迁模式做法是坚持以人为本、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拆迁行为,制定好阳光拆迁政策,阳光拆迁补偿安置标准,阳光拆迁管理。把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毫无保留地摆到群众面前,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明白拆迁政策、参与评估裁决、受惠补偿安置,坚持拆迁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努力从制度环节上杜绝“暗箱操作”。该模式源于成都的旧城改造,在做法上主要有以下两点阳光之处:拆迁评估补偿方面;实施拆迁听证制度,确保拆迁程序的规范化、社会化。

“不动迁”拆迁模式的核心就是能不拆的尽量不拆,重点强调对老建筑的内部设施进行改造,而建筑的外形和结构按照规划保持原貌或进行适当修复,对于确实不能使用的房子或者因改善片区整体水平的基础设施水平,部分需要拆除的必须拆除,修建时可根据当地规范的风格特色,进行就地的修建。该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整治模式,即在满足城市形象、居住条件、周围环境的情况下,不动迁原地居民,由居民自筹资金进行改造。该模式的优点是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保留了城市原汁原味的形象和内涵,维护了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解决了全盘拆迁中可能出现的许多问题,政府用于拆迁的成本也大大减少,而且也体现了政府更多地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意见,更多地充当协调角色,这种改造可谓是深得民心。

“模拟”拆迁模式即在正式发出拆迁公告前,所有之前的程序都预先进行模拟。这种做法的优点是避免了被拆迁人认为旧城改造是政府与开发商的单边行为的误解,大大降低了居民在拆迁中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避免了群众因不满而可能出现的等,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大降低了拆迁中的阻力因素,加快了拆迁的进度。

再者是“自主”拆迁模式,政府依法明确被拆迁居民土地和房屋的权益,并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指导。这种做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实现了居民、政府、企业的多赢,将“拆”和“被拆”变为利益的共同体。但要注意的是,居民在拆迁中得到的好处主要由居委会主导的拆迁公司掌握,这就对居委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要防止少数人垄断权力和利益,产生新的损害被拆迁人利益的问题。

(四)旧城改造融资模式。融资模式有很多种,但究竟哪种最适合旧城改造项目,还需要针对项目特质进行分析,通过对西方旧城改造经验的分析,我们知道旧城改造的发展必然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走向三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因而那些注重各方合作的融资模式就比较适合旧城改造项目,如PPP和PFI模式,资产证券化和产业基金模式。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以参与方“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新型融资模式,是指为了完成某些公共设施服务(包括公共服务领域其他服务内容)而在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之间达成伙伴合作关系,签署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旧城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PPP模式与旧城改造项目的结合,以政府作为主导方,可以积极地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私人机构的进入,一方面可以缓和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私人机构的高效率带入到公共部门,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水平。

资产证券化(ABS融资)模式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实质是将基于旧城改造或资产的现金流收入与原始权益人完全剥离,过户给特设信托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通过金融担保、保险及超额抵押等方式取得较高的信用评级,然后以债券的方式发售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筹集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并以设施的未来收入流作为投资者收益的保证,不需要以发行者自身的信用做债券的偿还担保。

产业资金模式中,旧城改造基金采用杠杆原理,即通过少量的政府财政投入和国有企业投资吸引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居民储蓄以及旧城改造中被拆迁居民的拆迁补偿费入股投资。

四、结论

针对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模式的特点,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一)政府主导、开发商参与的旧城改造整体运作模式是旧城改造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改造地块的旧城改造开发模式;

(三)旧城改造拆迁要树立人为本的观念;拓宽旧城改造融资渠道;

(四)制度创新,建立完备的旧城改造制度体系。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能产业集团)

主要参考文献:

[1]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8.

[2]何深静,刘玉事.房地产开发导向的城市更新――我国现行城市再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人文地理,2008.4.

[3]袁铁生.城市更新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间的互动关系[J].北京规划建设,2004.4.

[4]钱欣.浅谈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J].城市问题,2001.2.

[5]朱克宇,孔令龙.南京城市更新中拆迁问题及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6] “能不拆的尽量不拆”专家解读“不动迁”模式.人民网,.

[7]赵灵敏.三亚自主拆迁模式再思考[J].南风窗,2008.8.

旧城改造论文篇9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建筑设计、城市生态系统。

引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建筑师们摆脱以往的思想束缚,不断探索适应新的创作手法与理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我国建筑形式的发展状况比较复杂:一方面受到当时物质材料基础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政治环境、建筑美学思潮的影响。纵观城市发展历程,旧工业区用独特的建筑语言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的辉煌,如何对其进行科学重构,使之既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又续写城市的历史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

上海是我国率先对彰显城市历史的旧工业区进行调查和保护性再利用的城市,近年来对多处老厂房、旧仓库加以改造,如“田子坊”视觉创意设计基地、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都是旧工业建筑改建再利用的成功例子。最近几年,受国外有关更新方式的影响,我国一些城市,如沈阳、广州等,也对此做了很多探索,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如体现了后工业景观思想的广东中山歧江公园,注重生态平衡的唐山南部采煤下沉区生态园林建设等。

1.影响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重要因素

1.1技术进步的影响

l8世纪以来,蒸汽机、电力等近代科学技术的发明与使用,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伴随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规模化的工业区完成了在城市中的集聚。而20世纪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变革,则使世界范围内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发生了新的重构。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型的物流方式以及土地区位级差的影响,使原本在城市中占地大、能耗高、污染重、利润低的传统工业区陆续关闭或外迁,形成了高层次管理部门在城市中集聚,而制造、生产等低层次部门在周边地区扩散的逆工业化现象,这成为了对城市旧工业区进行改造与更新的原动力。

1.2生态意识影响

由于工业时代强调人对自然的挑战和控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兴的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试图解决生态与环境危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生态意识的觉醒成为影响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重要因素,并为科学的改造与更新指明了方向。

1.3历史保护的影响

审视国际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且自2003年开始有明显加速的趋势。人类社会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影响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重要因素。

2.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模式研究

2.1功能转换

在新时期的工业环境下,产业结构升级、用地功能转换是旧工业区改造的主旨,更新模式成为激发旧工业区活力的重要方式。旧工业区强大的传统工业基础是工业模式转换的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吸引信息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进驻,实现旧工业区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先行,改善旧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鼓励企业与开发商进行良性的协商、配合与互动;提高大众对于工业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热情,对旧工业区进行科学有序的改造与更新,从而启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通过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再利用原有旧工业空间,赋予旧工业区新的游憩、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

2.2生态恢复

城市中的旧工业区不但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它们如同城市肌体上的疮疤一样阻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诸多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以环境再生、生态恢复为主旨的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项目。

2.3 历史保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并进行保护性改造与更新成为兼顾城市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积极模式。这种模式通常采用对有历史价值的旧工业区进行旅游开发等方式,重新诠释工业文明的魅力,体现工业革命对历史以及现代生活的深刻影响。例如著名的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铁桥峡谷,它曾以煤炭工业为支柱产业,集采矿区、铸造厂、工厂、车间、仓库为一体,并有巷道、轨道、运河、铁路等古老运输网络密布其中,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为了改变其不断衰落的命运,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旅游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区域经济转型之路。

3.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应采取措施

3.1加强功能置换

信息革命给旧工业区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发挥政府、企业、开发商、民众各自的优势,形成有效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政府与民间相配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大力促进信息产业、建立科学技术革新的信息中心,并通过它们的进驻实现旧工业区用地功能的置换;同时兼顾传统工业的技术更新和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

3.2秉承生态理念

引入生态理念,指导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通过生态技术对已废弃污染的旧工业用地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系统的景观规划和园林设计对昔日荒凉的旧工业区进行绿化,对被污染的滨水地带进行治理,建立有效的有害气体及灰尘回收装置,控制大气污染。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彻底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尽可能避免大量拆除荒废的工业设施,保护环境,减少能耗,节约资金,并为未来的发展留下无限可能,使生态恢复成为改变旧工业区面貌的主要手段,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3.3保护工业遗产

改造应做到保护与创意相结合,沿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旧工业区改造并不是把一切都推倒重来,应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保留有价值和有文化特征的东西,处理好更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具体可采用调整用地、整治环境、置换功能和保护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重塑空间环境形态等措施,使之在形成全新的、符合当代使用功能和景观生态要求的一流环境的前提下,又有清晰可见的地段历史发展踪迹和见证物。同时城市化建设也应对城市景观设计和形象设计加以重视,注重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品味。

旧城改造论文篇10

【关键词】更新;改造;老旧社区

1、绪论

居住社区在城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各个时代、各种形式的住区穿插交织在城市中,拼接成一座城市的记忆。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昨日辉煌迷人的老旧社区今天却成为了时代的落伍者,整片整片的新社区拔地而起。城市旧住区历史久远、建筑陈旧、街道狭窄、缺少应有的维护和改造,越来越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也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更新改造[1]。西安市作为闻名中外的古城,其老城区的老旧居住社区也是种类繁多,但因其区域不同特点不动,所以改造中的问题也比较复杂,所以,本文就西安市旧城区的居住空g改造提出意见分析。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各国对于旧住宅区改造关注的着眼点有所区别,德国强调社会性与维护社会网络[2]。英国目前则希望通过住宅改善来解决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多方面问题。日本的住宅改造目的是使居住质量得到提高、价值得以提升。荷兰则注重住房品质、居住环境和提倡社会混合。法国在住房改造中关注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城市肌理、住房多样性和社会混合。

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旧城改造和人居环境的更新方面的实践实施起点比较晚,但是对于像西安、北京、成都、上海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进行城市人居环境的更新改造已经做了不少的实践和研究,曾先后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开发单元”与阶段性开发理论、循序渐进式的更新改造理论,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菊儿胡同、新天地、太古里等改造项目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3]。

3、更新改造策略及措施

3.1外立面环境修缮

粉刷是一种简单、操作性强,且比较经济的外墙面更新改造方式。现代的建筑涂料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功能多样,不仅具有很强的装饰功能,而且对建筑物的结构具有保护功能,同时很多涂料还具有很多特殊性能,如防水、防火、隔音、防腐蚀、防结露等。外墙面贴砖、石等效果较好,但是这种方式造价较高,而且工程量较大,在更新改造设计中,大多都是对建筑主体进行粉刷,局部贴砖、石等,多种材料配合使用,使建筑外立面更加丰富。

外墙面的设计不应是色彩、材料的随便堆砌,而是不同色彩、不同材料按照一定的构图形式进行搭配,使建筑外观具有更多的整体形象和细节形象。将建筑外立面按照不同的构图形式进行简单划分,便可使原来单调的外立面富于变化,具有多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如三段式的构图,强调底部、中部与顶部的对比与变化,使构图有了重心,且通过划分,给人的体量感减小,更利于接近人的感官尺度,如若再辅以材质的变化,则可以带来更多的视觉体验。再如点缀式的构图强调点与面的对比变化,使单调的外墙面变得活泼,若再增加材质和凹凸的变化,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多变的视觉感受。

3.2景观环境更新

完善绿化体系

老旧社区更新改造中应形成宅间绿地―组团绿地―社区绿地,以点状绿地、带状绿化景观道和集中绿化构成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发挥绿化功效,将居民生活空间与绿化空间融为一体,最大程度满足居民不同的生活活动对绿化的需求。不同级别的绿地设计手法、场所感和功能应当不同,充分体现多样性的设计原则。

增加绿化面积

在用地紧张的老旧社区中增加绿化面积,主要的措施有:沿街的围墙用绿化代替,提高绿化的功能性,增加绿化效应和借景效应,美化街区环境;住区能绿化的空地均进行绿化,实现黄土不露天,绿化全覆盖的目标;增加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绿化等。

强化绿地功能

目前既有的老旧社区公共绿地呈现出一种“有面积,无内容”的状况,在更新改造中,可通过绿化空间的分割,创造出怡人的空间尺度。乔木、灌木、草坪等形成不同的空间层次,为居民的活动提供休闲场所,对居民的交往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3.3能源更新改造

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研究建立良好的景观环境的同时,研究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如雨水储

留再利用:改善铺装基底,提高渗透性;减少硬铺,增加绿地和透水性铺地。在

高密度居住区,无法保留足够裸地和渗透铺装时,可采用人工设施辅助降水渗入

地下,如渗透井、渗透管、渗透侧沟等[4]。

重视生态物理环境的设计

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声、光、热环境及排污、防灾措施等作全面考虑。发展太

阳能,利用平改坡的契机,将太阳能的利用引入到旧居住建筑的改造中。

由于西安市旧城区的建筑物的开敞性虽不大,然而随着迅速增长的私人汽车拥有量及日趋丰富的住区社交活动场所的增添,还应该重视噪音的潜在危机。

可以利用利用墙体保温改造进行节能设计,这一时期的建筑墙体都没有进行节能设计,在有些旧建筑景观改造的同时,可以结合节能设计,增加保温隔热。

4、结论

本文在通过实地调研和理论参考的基础上,对西安市的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做出了建议分析。本文试更新改造从外立面环境、景观绿化和能源利用三个方面对其更新改造提出了适用性和针对性的改造方法,在为本课题研究内容做出改造分析的同时,为西安市乃至全国类似的既有社区的更新改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张大听.城市已建成住宅改造更新初探[D].天津:天津大学,2003.

[2]管h.西安老城区街道形态的类型化基础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2012.

[3]陈眉舞,王晓鸣.国外城市旧住宅区改善研究[J].城市规划,1999.

[4]陈眉舞.中国城市居住区更新一问题综述与未来策略[J].城市问题,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