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08 17:42:49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1

第一条为了推进和规范我市旧城改造工作,加快城市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中心城区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范围内的旧城改造,包括城中村和棚户区,以及按照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规划涉及拆迁的企事业单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的村庄。

本办法所称棚户区是指在本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因历史沿革形成的人均居住面积小、房屋不成套、建筑质量差、安全隐患大、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条件脏、乱、差的集中成片的居住区域。

本办法所称企事业单位是指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按规划要求须进行拆迁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四条旧城改造应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改善综合环境,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社区为目的,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级推动、区为主体、以人为本、安置为先的原则,采取先易后难、典型示范的办法,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第五条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旧城办)负责本市旧城改造管理工作。市发改、城建、房产、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在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做好旧城改造的相关行政管理工作。市建设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应当在市旧城办设立派出机构,负责与旧城改造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六条秦都区、渭城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旧城改造工作。其设立的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旧城办)具体负责本辖区旧城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上接受市旧城办的指导。

高新区、沣河新区、渭河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范围内的旧城改造工作,由其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七条民政、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国资委(工业办)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旧城改造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八条市旧城办应当会同市建设规划局,依据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旧城改造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经批准的旧城改造专项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第九条旧城改造项目实行计划管理,纳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年度规划。市旧城办商市发改委,按年度分批次进行计划管理和组织实施。

对存在社会公共安全隐患或因城市发展急需的旧城改造项目由所在区人民政府和高新区、沣河新区、渭河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管委会随即上报审批后,组织限期改造。

第十条城中村改制完成后,鼓励城中村改制后的新经济组织或者投资人、改制后的新经济组织与投资人合作成立的企业法人、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建设主体参与城中村改造。

第二章方案制定

第十一条旧城改造方案,应当根据旧城改造专项规划和区域城市功能的要求,以及综合用地专项规划指标,统筹考虑企事业单位及村民搬迁安置、环境风貌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由区旧城办组织编制。

高新区、沣河新区、渭河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区域内的旧城改造方案,由其管委会组织编制。

旧城改造方案应当包括用地现状、社区居民委员会现状或设立方案、拆迁安置方案、用地规划和建设设计方案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基本内容。

第十二条旧城改造方案由区旧城办报市旧城办批准。高新区、沣河新区、渭河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区域内的旧城改造方案由管委会报市旧城办审批。

旧城改造涉及企业的,由其主管部门和企业就资产处置(包括土地)、人员安置等依据国家政策规定提出拆迁安置方案,经市区旧城办审查后报市区两级政府审批。旧城改造涉及市区两级政府事业单位或相关单位的,由两级政府相关部门提出拆迁安置方案,经市区旧城办审查后,报市区两级政府审批。

旧城改造方案未经批准,不得实施。

第十三条经批准的旧城改造方案,不得擅自变更。实施改造过程中,确需变更用地规划和建设设计方案以及拆迁安置方案时,须按原程序报批。

第三章城中村改制

第十四条城中村改制,应当坚持户籍制度、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和土地性质同步转变的原则。

第十五条实施改造的城中村,其人员依照法定程序转为城镇居民户口。

第十六条实施改造的城中村,其集体土地依照法定程序转为国有土地。

第十七条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不包括土地)应当依法进行清产核资。清产核资结果应当公示并经村民会议确认。

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监督。

第十八条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清产核资结果,自行制定资产处置方案和组建新经济组织方案,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原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应当承担原村民的社会保险费用。

第十九条新经济组织组建后,依法撤销村民委员会,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一个行政村可以独立设立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或就近并入现有社区居民委员会,也可多个行政村合并设立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新设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员组成和工作经费,按照现行的居民委员会人员组成规定和标准执行。

第二十条城中村村民转为城市居民后,统一纳入城市就业管理范围。因城中村改造而增加的就业岗位,应当优先用于安排原村民。

第二十一条城中村改制后,原村民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费由政府、改制后的新经济组织和原村民个人按照比例承担。具体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另行制定。

前款规定政府承担的费用,从城中村土地收益中支付。

城中村改制后,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原村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二十二条城中村改制后,其原有基础设施纳入市政统一管理范围。

第四章土地利用

第二十三条旧城改造用地应当纳入年度用地计划。

旧城改造用地原则上应在原有房屋占地范围内进行,确需增加,且周围有闲置用地的,可一并纳入作为改造项目用地,但增加用地面积人均不得大于35平方米。

改造用地之外的其他土地,由政府土地储备机构依法给予补偿后按有关规定储备。

第二十四条旧城改造用地中,用于安置村民生活及建设公共设施的用地以划拨方式供给,比照经济适用房模式管理。其余旧城改造用地,可以变更为经营性用地。经营性用地采取招、拍、挂方式供地。

第二十五条实施改造旧城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少量国有土地,可以根据改造需要,由政府依法收购或置换,用于旧城改造。

第二十六条在市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开发建设中涉及到村庄整体拆迁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整体改造,避免出现新的城中村。

第五章规划建设

第二十七条旧城改造应当依据专项规划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并经批准后实施。

主要街区、明清城保护区的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应当广泛征求各界意见,也可以公开征集方案。

第二十八条旧城改造涉及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应当优先列入城市建设年度计划,与旧城改造同步进行。

第二十九条旧城改造建设项目,在施工前应当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三十条全部用于旧城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含天然气、集中供热公网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费)、发展新墙体材料专用费、工程定额测定费、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环境监测服务费、占道费、自来水入网费、征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挖掘费、散装水泥押金、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查费、房地产交易费等一律免收。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费、环境影响评价费、防雷设施检测费、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费等企业性收费减半收取。

旧城改造项目非安置用房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半征收(不含天然气、集中供热公网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费),未建人防工程的易地建设费减半征收,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收取。

第六章拆迁安置

第三十一条实施旧城改造,应当按照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进行,确保被拆迁人及早入住。

旧有房屋拆除工作应当在所在区旧城办、高新区、沣河新区、渭河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的组织、监督下实施。旧有房屋未拆除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三十二条旧城改造主体应当按规定制定补偿安置方案,进行拆迁安置。

被拆迁人需要自行过渡的,旧城改造主体应当参照《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补偿标准,给被拆迁人发放搬家补助费和过渡补助费。

第三十三条旧城改造主体实施拆迁前应当依法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

旧城改造主体在动迁之前,应当在指定银行设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专用账户,足额存入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并与开设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专用账户的银行和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签订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监管协议。

补偿安置资金应当全部用于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在拆迁安置完毕前,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四条实施房屋拆迁,旧城改造主体可以自行拆迁,也可以委托有拆迁资质的单位拆迁,接受委托单位不得再次转让。

第三十五条旧城改造主体在动迁前应当委托具有房地产估价资质的机构对被拆迁房屋进行估价,估价参照《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操作规则》执行。

第三十六条旧城改造拆迁补偿安置原则上以房屋产权登记载明的面积和性质作为补偿安置依据。

第三十七条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实行产权调换、货币补偿等补偿安置方式。被拆迁人可以自主选择补偿安置方式。

城中村村民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以转户前城中村的在册户籍人口为依据,人均建筑安置面积原则上不少于65平方米,并结合原房屋产权建筑面积进行安置。

第三十八条凡在年10月31日之前所建城中村被拆迁房屋两层以上(不含二层)的,按照房屋残值给予补偿,之后的不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房屋产权调换的价格结算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安置房屋建筑面积与被拆迁房屋产权建筑面积相等部分按新建房屋的综合造价与被拆迁房屋市场评估价互找差价结算;

综合造价由市房产管理部门核准。

(二)原房屋产权建筑面积人均不足65平方米的按人均65平方米建筑面积补差安置。补差的面积部分按新建房屋重置价结算;

(三)对就近上靠户型超出应安置补偿面积的部分按新建房屋综合造价结算。

第四十条旧城改造主体安排被拆迁人自行过渡的期限不得超过24个月。超过拆迁安置补偿协议规定过渡期限的,从逾期之日起由改造实施主体按不低于原过渡补助费标准的2倍向被拆迁人支付过渡补助费,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每月按不低于原过渡补助费标准的3倍支付过渡补助费。

过渡期限自被拆迁人腾空房屋之日起计算。

第四十一条旧城改造主体应当在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后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被拆迁房屋的权属、地址、面积、使用性质、结构等;

(二)补偿方式、安置补偿标准和结算方式;

(三)安置房屋的权属、地址、面积、使用性质、结构和过渡方式、过渡期限;

(四)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式。

第四十二条旧城改造主体与被拆迁人达不成补偿安置协议的,由当事人申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依法对争议进行协调、裁决。

第七章项目管理程序

第四十三条城中村改造项目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报区旧城办审核同意后上报市旧城办审批。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由区旧城办提出申请,上报市旧城办审批。企业改造项目申请由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提出,市区旧城办审查同意后上报市区两政府审批。市区两级政府事业单位或相关单位改造项目申请,由市区两级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市区旧城办审查同意后上报市区两级政府审批。

第四十四条市旧城办会同市建设规划局根据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经批准后提供给区旧城办。

第四十五条按照审定的规划设计条件,由区旧城办组织编制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方案,并在市旧城办的指导下,由区旧城办组织对现场进行踏勘,并召集相关专家和当事人等参与对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依据论证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改。方案修改完善后,由区旧城办上报市旧城办审批。其中,企业的改造方案,由市区旧城办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编制,并上报市区两级政府审批;市区两级政府事业单位或相关单位的改造方案,由市区旧城办会同两级政府相关部门编制,并上报市区两级政府审批。

第四十六条市区旧城办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完成农民转居民、农村经济组织转城市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转城市居民委员会、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工作。

第四十七条根据项目实施主体申请,市旧城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办理项目备案、规划、拆迁、土地招、拍、挂,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估、文物保护等手续。

第四十八条辖区旧城办负责对旧有房屋实施拆迁管理工作。

第四十九条市区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和有关政策对拆迁安置情况、工程投资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等全过程监管。

第八章监督管理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2

一、明确改造任务

(一)工作目标。通过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居住环境整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力争用5年时间,把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的城镇老旧小区(含单栋住宅楼)改造成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整洁、安全健康、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居住社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全省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20个,涉及居民17.45万户;到2022年,基本形成符合我省实际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全省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二)改造内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类。

1.基础类。为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内容,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其中,改造提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改造提升小区内部及与小区联系的供水、排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供热、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光纤入户、架空线规整(入地)等。

2.完善类。为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内容,主要是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小区内建筑节能改造、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光纤到户等。其中,改造建设环境及配套设施包括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等环境,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停车库(场)、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设施、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物业用房等配套设施。

3.提升类。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积极推进的内容,主要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其智慧化改造,包括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等公共卫生设施,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周界防护和高空抛物监测等智能感知设施,以及养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洁、便民市场、便利店、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

(三)改造范围。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并根据国家年度计划申报要求,适时调整小区建造年限规定。国有企事业单位、省管公房、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住宅小区、军队及院校所属城镇老旧小区按属地原则纳入地方改造规划和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对已享受过其他中央补助资金进行过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如节能改造、“三供一业”改造等),依然存在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逐步纳入改造规划和计划,但同一改造内容不得重复使用中央补助资金。不得将计划征收拆迁的小区(含独栋住宅楼)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围,不得将已经实施和计划实施改建、扩建、翻建的棚户区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围,严禁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

(一)合理落实居民出资责任。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鼓励引导居民出资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建立奖补政策,鼓励引导居民进行门窗更换和水表、电表表后改造。鼓励居民通过让渡楼面资源、小区公共收益、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业主共有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广告、便民服务亭、停车、充电、智能信包箱等经营收入,可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物业管理。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具体办法。支持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

(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积极申报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中央补助资金,省级财政予以一定支持。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省直有关部门在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时,要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项目给予支持,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符合省级专项资金使用条件的社区综合服务建设项目给予补助。市州、县市区政府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给予资金支持,可纳入国有住房出售收入存量资金使用范围;要统筹涉及住宅小区的各类资金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税费减免政策。

(三)鼓励专业经营单位积极出资。电力、通讯、有线电视、供水、燃气等专业经营单位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管线的迁改、规整费用,由相关专业经营单位和地方共同承担,具体比例由各地研究确定。改造范围内的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管沟、站房及箱柜设施,土建部分建设费用纳入财政支持,网络缆线、电线等更新及规整入地由专业经营单位组织实施。鼓励小区楼面资源对5G等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开放。

(四)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服务。国开行省分行、农发行省分行等金融机构要结合各自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合规加大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并积极争取金融政策倾斜支持。各商业银行要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依法合规对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五)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一步放开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做好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相关建设项目打捆发包,鼓励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运营主体采取市场化方式,运用公司信用类债券、项目收益票据等进行债券融资,但不得承担政府融资职能,杜绝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推广特许经营、建设—拥有—运营(BOO)、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参与改造。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享受市场准入、产业扶持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三、加快审批进度

(一)推行改造方案联合审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方案经居民同意后,可由各地政府组织住建、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进行联合审查。联合审查通过的改造方案,作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办理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审批依据,相关部门直接办理审批手续。

(二)简化立项审批及用地规划许可手续。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年度计划的项目,可依据联合审查通过的改造方案,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合并为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进行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应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可研批复中需分类明确基础类(主体改造修缮+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类、提升类投资规模和建设内容(需量化)。不涉及土地权属变化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无需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可用已有用地手续等材料作为土地证明材料。

(三)精简合并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手续。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应确保建筑主体结构安全。不增加建筑面积、不改变建筑结构的项目,无需办理工程建设规划许可手续。实行项目建设单位告知承诺制的,不再进行施工图审查。涉及新增建设项目、改建和扩建等增加建筑面积、改变建筑功能和结构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可合并或同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实行施工图联合审查。允许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合并办理。

(四)实行联合竣工验收。鼓励相关各方进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联合验收。

四、统筹推进实施

(一)坚持政府主导。各地要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专门工作机制,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和街道(镇)、社区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则、责任清单和议事规程,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破解难题,统筹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二)科学编制规划。各地要研究确定年度计划和远期目标,科学编制本地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各年度改造计划,形成“储备一批、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要综合评估地区财政承受能力,不得盲目举债铺摊子,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充分论证改造内容、资金平衡等方案,确保纳入年度改造计划的项目按时开工、有序推进、按期建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专项规划由市州政府批准后,于2020年10月20日前报送省住建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三)明确实施主体。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承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支持市、县政府原有的融资平台通过市场化改制,实现市场化运营,在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的前提下,作为实施主体承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服务。鼓励采用工程总承包(EPC)、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等推进项目建设。

(四)推进片域改造。坚持以改造小区为基本单元,整合推进片域改造,实现养老、文化、教育、卫生、托育、体育、邮政快递、社会治安(如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等各类设施增设、更新,以及电力、通信、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管线改造规划计划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计划相衔接,做到整体规划、协调配套、同步建设、全面推进。同时,建立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落实土地支持政策。改造项目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的,要严格落实相关保护修缮要求。

(五)完善管理机制。结合改造工作同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合,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建立健全城镇老旧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使用、续筹机制,促进小区改造后维护更新进入良性轨道。

五、强化组织保障

(一)落实主体责任。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和兰州新区管委会对本地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调动各方面资源抓好组织实施,落实好各项配套支持政策。省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研究推进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二)明确部门职责。住建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政策协调、工作衔接、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效显著的地方,将给予有关激励支持。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3

实施方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20〕23号)、《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1-2025年规划编制和申报2021年改造计划任务的通知》(粤建节函〔2020〕44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要求,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大力改造城区范围老旧小区,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转型,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2021年开工改造3个老旧小区,形成全市改造示范项目;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二、改造范围

城镇老旧小区是指阳江市区、县(市)城(城关镇)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有条件的可适当将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比例不得超过改造任务的15%。支持符合要求的国有企业单位、军队所属城镇老旧小区,按照属地原则纳入改造范围。纳入城区改造范围的老旧小区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基础设施和功能明显不足、物业管理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

(二)未实施综合改造且未纳入规划征迁改造范围的住宅小区;

(三)违章建筑拆除情况较好。

三、改造内容

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一)基础类。为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内容,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其中,改造提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改造提升小区内部及与小区联系的供水、排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光纤入户、架空线规整(入地)等。

   (二)完善类。为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内容,主要是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小区内建筑节能改造、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其中,改造建设环境及配套设施包括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等环境,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老旧设施、无障碍设施、停车库(场)、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设施、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物业用房等配套设施。

(三)提升类。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积极推进的内容,主要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其智慧化改造,包括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等公共卫生设施、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周界防护等智能设施,以及养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洁、便民市场、便利店、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

四、改造任务

(一)摸清城镇老旧小区底数。目前全市待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约161个,约978栋建筑,涉及约16633户居民,建筑面积约126.85万平方米。2021年要对照城镇老旧小区的认定标准,进一步摸清既有城镇老旧小区底数,建立项目储备库。因地制宜确定改造内容清单、标准和支持政策。根据轻重缓急和财政承受能力,科学编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

(二)试点改造项目。选取3个城镇老旧小区为我市试点项目,分别为江城区荔枝园公租房小区、江城区神农街公租房小区、阳春市春城街道(龙湾小区),重点探索建立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和建立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及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

(三)2021年改造任务。落实2021年中央和省资金补助支持10个城镇老旧小区建设。各县(市、区)区可选取1个作为试点项目,在2021年底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流程和部门分工,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四)2022-2025年改造任务。健全完善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基础上,结合全市城镇老旧小区底数摸查情况和改造资金计划,按年度常态化推进相关改造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项目前期。按城镇老旧小区底数摸查、项目评估、编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实施方案公示、方案审定、计划申报的实施步骤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切实做好项目前期摸底、居民动员、公众参与等工作,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项目实施。按项目申请立项、项目报批、项目招投标、项目施工和监督监管、项目竣工验收等步骤实施。各项目实施主体应精心组织,确保改造工程精细化设计、精准化施工,落实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要求,确保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按时限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后期管理。结合改造工作同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合,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引导居民协调确定改造生的小区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共同维护改造成果。有条件的小区建议按程序引入物业管理服务公司负责后续维护管理工作;对已有业主委员会的小区,验收后相关设施设备移交业主委员会进行管养。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实现后期管理相结合,确保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一次建成、长效管养”。

六、资金筹措

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通过居民、管线产权单位、房改房原产权单位出资,财政预算安排,社会捐资、投资等方式筹集。

(一)落实居民出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居民合理分担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费用,出资来源可包括住宅维修资金、个人住房公积金,小区内公共停车和广告等公共收益以及其他合法资金。住宅维修资金、小区内公共停车和广告等公共收益用作改造费用,依法由业主委员会或居民自治小组组织业主按程序共同决定。对特殊困难家庭,可依法依规减免出资。

(二)加大各级政府资金补助。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按照“保基本”的原则,第一步支持基础类改造内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城区各级政府(管委会)对辖区内老旧小区改造主体责任,财政部门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辖区内老旧小区改造。市财政局根据财政实际情况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及预算内投资,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严格落实资金投向和使用要求,避免增加地方隐性债务。

(三)鼓励产权单位出资。鼓励原产权单位(含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公房产权单位合理落实出资资金,借助“三供一业”移交等方式共同参与改造工作。

(四)落实专业经营单位出资。引导供水、供电、供气、网络、通信、有线电视等有关管线单位和国有专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按照“谁出资、谁收益、谁经营”的原则,出资参与相关管线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改造后专营设施设备的产权可依照法定程序移交给专业单位,由其负责后续维护管理,保障专业经营单位的经营权与收益权。

(五)社会捐资、投资。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投资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各类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各类改造设施设计、改造、运营。支持规范各类企业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参与改造。支持以“平台+创业单元”方式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服务新业态。

(六)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专业经营单位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对其取得所有权的设施设备等配套资产改造所发生的费用,可以作为该设施设备的计税基础,按规定计提折旧并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所发生的维护管理费用,可按规定计入企业当期费用税前扣除。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为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的机构,提供养老、托育、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的房产、土地,可按现行规定免征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等。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成立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直相关单位和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形成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构建“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居民”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重大事项和问题。各县(市、区)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二)健全动员居民参与机制。健全动员居民参与机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要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推进改造。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小区党组织引领的多种形式基层协商,主动了解居民诉求,促进居民形成共识,发动居民积极参与改造方案制定、配合施工、参与监督和后续管理、评价和反馈小区改造效果等。组织引导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改造。

(三)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各级政府要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推进项目有序实施。积极推动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辅导居民有效参与改造。为专业经营单位的工程实施提供支持便利,禁止收取不合理费用。鼓励选用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改造项目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应严格落实相关保护修缮要求。落实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责任,组织做好工程验收移交,杜绝安全隐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

(四)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结合改造工作同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合,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建立健全城镇老旧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使用、续筹机制,促进小区改造后维护更新进入良性轨道。

(五)加快改造项目审批。各地要结合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审批事项和环节,构建快速审批流程,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可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审查改造方案,认可后由相关部门直接办理立项、用地、规划审批。不涉及土地权属变化的项目,可用已有用地手续等材料作为土地证明文件,无需再办理用地手续。探索将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简化审批手续。不涉及建筑主体结构变动的低风险项目,实行项目建设单位告知承诺制的,可不进行施工图审查。鼓励相关各方进行联合验收。

(六)健全适应改造需要的标准规范体系。编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原则,明确改造范围、内容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并结合文明城市建设、森林城市建设、卫生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停车场建设、建筑节能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工作同步实施。通过综合运用物防、技防、人防等措施满足消防安全需要。对新建、改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影响日照间距、占用绿地等公共空间的,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因地制宜予以解决。

八、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区)政府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改造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衡量标准,调动各方面资源抓好组织实施,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好各项配套支持政策。

   (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切实担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协调、工作衔接、调研督导,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有关激励政策。要制定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流程、项目管理机制,落实好工程招标、施工、监理及验收工作要求,做好施工前清障、拆违等前期工作,抓好各项改造工作协调。

(三)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宣传引导,通过系列新闻报道、公益广告宣传、短视频等方式,准确解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措施,要准确解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措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大对优秀项目、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认识,着力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形成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附件:1. 阳江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改造标准表

2. 阳江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分工

阳江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改造标准表

 

类别

序号

项目

名称

改造内容及标准

(一)

1

供水

对破损、老旧的供水管道及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确保水压稳定;实行“一户一表”,抄表到户

2

供电

对破损、老旧的供电线缆进行更新改造;对设计供电容量不足的,进行增容改造,确保电压稳定;对供电线缆进行规整,确保架空线路安全整齐,也可采用电缆下地形式,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供电设施进行迁改;对具备条件的实行“一户一表”,抄表到户。

3

供气

未通管道燃气的小区建设天然气管道,实现管道燃气入户;对破损、老旧、不符合标准规范的管道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4

弱电

对通信、有线电视、治安监控等弱电管线进行规整,原则上全部入地,统一走管,并对原有明线进行拆除,恢复原貌。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必须达到规定标准要求,并实现共建共享

5

排水

对雨污合流管道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对破损、老旧、不符合标准规范的管道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对污水管道以及化粪池进行疏通清淤,接入市政污水主管网;对雨水管道进行疏通清淤,接入市政雨水主管网

6

通行

设施

改造或新建小区内通道,同步考虑坡道建设;人行道应采用透水铺装

小区外进出通道可结合实际需要和周边区域交通微循环一并实施改造;小区内的车行道尽量采用沥青路面

增加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坡道、人行道盲道、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出入口等

7

停车

设施

原停车设施被改变用途的,进行整治并恢复停车功能;优化布局,合理增设停车泊位,鼓励建设生态停车场及智慧停车系统;有条件的可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合理设置交通标识、标线及充电桩设施

8

消防

设施

修缮小区公共部分原有的消防设施,将消防水源与生活饮用水独立分开。主干道两侧是否符合按标准配备市政消防栓。对存在消防隐患的部位进行整改,疏通消防通道,更换、增设消防设施,优化设施布局

9

安防

系统

设置小区出入口,增设道闸、门禁及监控系统。符合要求的可与天网工程建设平台联网

10

环卫

设施

重新布局和增设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楼内原有垃圾通道进行拆除

11

照明

设施

根据实际需要,更换、维修、增设路灯等小区公共照明设施,鼓励节能改造

12

文体

活动

设施

结合小区实际,合理布局,改造、增设居民文体活动场地,增加运动健身设施

 

13

绿化

美化

合理平衡功能性用地与绿化用地的关系,充分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合理优化小区绿化布局。对老旧、破损围墙进行维修改造,建设特色文化墙

(二)

14

屋面

防水

对漏水、渗水的屋面进行防水改造

15

楼道

修缮

对楼道、扶手等进行修缮更新,对楼道出入口进行坡化处理

16

楼道

照明

更换、维修或增设楼道内公共照明设施,鼓励节能改造

17

单元

门禁

更换、维修或增设单元门禁系统

18

加装

电梯

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

19

立面

整治

对脏污、破损的外立面进行清洗、修复,可适度粉刷或改造。对室外空调机提倡统一加装室外空调机隔板

20

楼内

给水、

排水

管道

对楼内公共给水、排水管道和强电、弱电线路等管线进行更新改造

(三)

21

服务

设施

配套完善养老抚幼、医疗、无障碍、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

22

功能

用房

配套物业用房、值班室等功能用房

23

互联网社区

完善社区网格化平台建设,结合5G建设,打造智能化社区,鼓励引入共享图书室、无人超市、快递驿站、互联网医疗等服务设施

(四)

24

自治

管理

创新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引导居民合理选择自治管理或物业管理,不断巩固改造成果,推进小区后续管理专业化、常态化

25

协商

机制

构建完善的居民议事及共同协商处理小区事务机制,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阳江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分工

 

各县(市、区)政府。负责牵头推进辖区老旧小区改造,指导、监督辖区的镇(街道)、社区等开展城镇老旧小区基本情况的摸底调研工作;建立完善辖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制定本地区老旧小区改造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负责指导、督促实施单位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负责辖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资金、备案、监督等工作。

各县 (市、区)老旧小区改造牵头单位。负责统筹组织辖区内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建立工作台账清单;制定具体改造任务,确定改造项目范围;收集统计辖区老旧小区项目数据,建立城镇老旧小区项目台账,定期向市城镇老旧小区办公室报送相关情况;负责辖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工程验收。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摸查了解城镇老旧小区居民群众需求;对有条件的小区,在项目筹划前期,负责引导居民组建小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或其他居民自治组织;开展方案公示收集居民反馈意见;负责改造中协调工作,负责统筹引入相关物业,或会同小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或其他居民自治组织,负责后期管养工作。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推进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负责指导、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负责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备案、监督等工作;指导各县(市、区)政府创新方式,拓宽筹资渠道;联合各县(市、区)政府指导各城镇老旧小区成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探索建立改造维修资金;负责指导加装电梯工作;负责阳江市区内公房小区改造,统筹盘活闲置公房资源;指导城镇老旧小区管道燃气入户改造工作;指导改造项目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房屋安全管理等;牵头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绩效评价工作。

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牵头指导各县(市、区)发展改革局进行项目立项审批;试点项目经各县(市、区)政府审定,由各项目业主分别向发展改革部门报送立项申报资料。 

市教育局。负责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合引入社区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等工作。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按照职能分工指导通信线整治工作,协助推进通信线整治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指导监控安防设施设备改造工作;负责指导城镇老旧小区社区内微循环交通改造。

市民政局。负责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合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布点,配合有关部门推动有条件的城乡社区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城乡社区服务范围,指导社区治理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指导各级财政部门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预算审核工作;协助争取中央、省补助资金。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合健全家政服务网点布点,整合社区家政、养老、托育、便利店的服务需求等信息资源,加强人员专业培训。

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的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工作;配合做好项目方案审核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能分工指导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建立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提高社区居家环境水平。

市商务局。负责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协调和指导社区相关服务机构的招商引资相关工作。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按照职能分工指导电视线路整治工作;负责涉及不可移动文物改造的相关项目方案审核工作;指导、协调完善城镇老旧小区文体设施工作,统筹相关文体健身器材,配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负责按照职能分工指导电视线整治工作,协助推进电视线整治工作

市卫生健康局。负责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合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市国资委。负责统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内市属国企的闲置公房资源,会同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引入家政、养老、托幼、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加强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涉企收费检查,禁止收取不合理费用。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负责指导城镇老旧小区环卫设施改造工作;负责小区市政排水和排水单元雨污分流等改造工作;指导、监督推进违规户外广告、违法建筑治理,整治不规范遮阳篷、防盗网和防护设施工作;负责指导城镇老旧小区绿化建设等工作;负责指导督促试点项目范围内垃圾分类工作。

市金融局、人行阳江市中心支行、阳江银保监局。负责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政银企合作,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城镇老旧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模化实施运营主体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大公司信用类债券、项目收益票据等债券融资运用,拓展融资渠道。

市信访局。负责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立群众意见收集、处理和反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阳江广播电视台。根据制定电视线路整理年度计划,配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负责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普及改造政策,展示改造成果;指导各县(市、区)结合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挖掘我市历史文化遗产,宣导城市历史文脉传承。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指导老旧社区改造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进行应急路线规划和逃生指引标志建设工作。

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按照职能分工指导通信线整治工作,协助推进通信线整治工作。

阳江供电局、中国电信阳江分公司、中国移动广东阳江分公司、中国联通阳江分公司。按职责负责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根据各自职能制定相关城镇老旧小区电力线、通信线、电视线路整理年度计划,配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负责具体推进相关管线的整理规范和下地工作。

市邮政管理局。负责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合指导社区引入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

市税务局。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制定措施落实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税费优惠政策。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4

一、旧城区规划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是完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于3月份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并着重做好历史街区、重点地段和文保点三个层面规划工作,委托编制公园路、飞云西路和*街东段三个历史街区改建规划。二是协助建设局编制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从发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提出30多条可行性建议和意见,保证旧城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积极引进城市设计理念,委托美国杜邦建筑设计事务所编制滨江大道三期(城西片)、邮电南北路概念性城市设计,规划面积达183公顷,占旧城区总面积三份之一强。四是加大修建性规划编制力度,先后完成外滩休闲广场、*组团、隆欣佳园等六个建设项目规划,并完成邮电路道路和西河桥桥梁设计。

二、旧城建设步伐有序推进。20*年是机构改革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分析评估当前旧城建设形势,进一步健全明确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采取四点措施。一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充分发挥旧城改造发展公司的投融资主渠道作用,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国家、企业、金融等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全年共投入安置房建设1630万,滨江海堤建设810万,旧城建设的经济运行实现良性循环。二推行“退二进三”战略,逐步调整旧城用地功能,利用土地批租、级差地租和非营利性环境差价等方式和手段,先后收购食品厂、红旗机械厂等10多家企业单位,共计储备土地4万余平方米。三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调查,采取到户调查、座谈会、公示制以及媒体宣传等相结合方式,从旧城建设项目可行性、规划设计、拆迁政策制订等方面全部向拆迁户征询意见和建议,满足群众最根本利益需要,确保旧城项目有步骤有计划实施;四加强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严格安全检查标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通过以上有力举措,旧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滨江大道二期建设工程防洪堤已于11月全面完工,景观装修和道路工程于11月底完成工程招投标,房建工程开工面积16万平方米,就地安置房新建4.6万平方米,异地安置房2.4万平方米全部完工,进入外墙装修阶段;滨江大道三期完成海堤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和施工图设计,城市概念性设计也已完成,前期工作已经就绪,12月30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邮电路心兰苑地块完成企业和居民拆迁户调查,北路“西河桥”卡口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完成*组团、*街东侧组团、*小区、长春花园地块等旧城改造遗留工程前期准备;工具厂地块进入拆迁阶段;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完成*、滨江和万松路五洲宾馆三个停车场建设,建成停车位200多个,极大地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度加大。在建设中保护,保护与建设并举,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内涵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形象和加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制定历史街区、风貌协调区和文保单位保护措施和步骤,力争实现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历史风貌整体保护格局。“点”就是规划修缮一批历史价值高的单体文物和待升文保单位,修整与其不协调的周边建筑。先后完成*纠偏加固修复方案、潘岱孙诒让故居、林去病故居等修缮方案,并在街区规划中充分考虑“点”的保护,如邮电路规划设计保留区域内横经室等特色历史建筑;“线”就是按照*的历史脉络,整体规划了沿*街、硐桥至*片,沿线体现*重要历史遗迹和浙南水乡独特魅力,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调整了*街东段改建规划,使其与名城规划协调一致;“面”就是重点实施被列入历史名城重点保护区的公园路(*文化游览区建设工程),该工程以*楼、利济堂为保护重点,恢复明清建筑形式,配套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再现民间传统人文风貌,为游人提供休闲、观景、购物的场所。一期工程已完成扩初设计,颁发拆迁安置办法,原城北办事处、民政局办公楼拆除完毕,红旗建筑社、红旗机械厂等六家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后花园工程进入招标阶段。在保护有形建筑的同时,注重对*无形历史文化遗产挖掘,组织编撰《*方言读音字典》,及时抢救*方言这一瑰宝,永续延存*方言传统读音。完成孙诒让铜像设计,春节前在*广场二期内落成,作为青少年爱国爱乡教育基地。

四、城中村建设试点经验进一步推广。一年来,我们继续遵循“先行试点、积极稳妥、逐步升温、全面铺开”原则,在牛伏岭村改造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城中村改造的路子,制订完善旧村改造拆迁安置政策和规费减免规定,简化旧村改造办事程序,中心城区旧村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牛伏岭村全面封顶,进入外墙装修和配套设施建设;三圣门村菜市场工程完成地下室工程量三分之二;白岩桥村、十八家村完成扩初设计,颁发拆迁安置政策;东安、新桥头、信星等村均进入改造前期准备阶段;启动建设周湖三角地、塘根村、联星等村遗留。

五、办公室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20*年,我们以效能革命为契机,抓住机构改革机遇,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1、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以政治思想学习为重点,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支部专题组织党员学习同志“七一”讲话、廉洁自律规定等,并就其有关内容进行认真讨论。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训,邀请专家举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专题知识讲座,2、加强效能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每个事项都有章可循,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完善受理举报、投诉制度,疏通反映渠道,严格“有访必接、有诉必查、有查必清、有错必纠”纪律;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环节,压缩时限,改进方式。针对工程款支付、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系单三项手续繁琐问题,我们在全市率先推出了《旧城工程建设项目签证程序》,把需一周才能办的,在一个联席会议上全部予以解决落实。既方便基层单位,又增加工作透明度。3、加大旧城建设宣传力度,全年在各类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刊登或播出新闻信息80多条,制作了《*新韵》旧城建设电视专题片,并策划印发了《*文化游览区》、《*外滩》等宣传画册8千多份。4、认真做好议案、提案和来信来访办理工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9件,按时办结率达到了100%,满意率90%。办理上级领导批转件、市长公开电话和行政效能监察中心交办件21件,办结率100%。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对拆迁安置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对货币和异地安置优惠政策性等方面,绝大多数拆迁户仍留恋故土,宁愿拆一还一方式就地安置旧城区,给旧城区建设带来难度;二、异地安置建设力度不大,迄今仅兴建隆欣佳园(供滨江二期安置)、集云佳园(供邮电路、公园路安置),远远不能满足旧城改造需求;三、原房评估难操作。根据《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提出不少于两家的房地产评估机构供拆迁户选择,在实际运作,部分拆迁户不让评估或在规定十天时间内不选择评估机构,房屋评估工作停滞。四、拆迁许可证办理程序不合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有难度。由于我市旧城改造拆迁以私产为主,在未于拆迁户签订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不能注销拆迁户土地使用权证,并将其转为国有。

*年旧城改造工作思路:以建设温州大都市南翼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围绕旧城改造、名城保护和城中村建设三大中心任务。以滨江大道、邮电路改建为重点,加快旧城区整治与更新步伐;以*文化广场建设为起点,逐步加大重点历史地段和历史风貌协调区保护力度;以六个城中村试点村改造为依托,稳妥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旧村建设工作,为我市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年我们主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提升城市品位,继续实施重点工程。

(1)滨江大道工程。上半年完成滨江大道二期景观装修、道路绿化工程;完成就地安置房和隆欣佳园异地安置房建设,安置回迁拆迁户。元旦开工建设滨江大道三期建设工程,年内完成高速公路桥以西至*标段防洪堤工程量50%,完成部分单位房拆迁政策处理,争取开工建设高速公路桥以东至西门航管所标段防洪堤。

(2)*文化游览区。继续做好拆迁范围内单位和居民政策处理,完成*楼后花园,开始实施一期工程。

2、改善市区交通,实施邮电路拓宽改建。

完成邮电路规划设计和桥梁设计,打通邮电路南北两端锁厂和西河桥卡口,桥梁进入施工。实施部分地块拆迁,启动心兰苑团块建设。

3、提升城市形象,实施旧城团块改造。

(1)建设阳光组团、*街东段、*组团、*二期、*宿舍地块、*等团块遗留改造工程;

(2)启动集云佳园异地安置房建设;

(3)公开出让建机厂等地块;

(4)征用瑞祥新区土地,建设高档次周转房。

4、延续历史文脉,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对四个历史地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健全历史地段建筑物保护档案。

(2)对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内第五批次文保单位进入测绘等前期准备工作。

(3)制定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实施办法。

(4)完成*纠偏加固和潘岱孙冶让故居修缮工作。

5、推进城市化进程,实施城中村建设。

(1)争取城中村建设典范工程列入建设部试点。

(2)完成牛伏岭村和三圣门菜市场建设。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5

旧城更新改造是当今城市发展转型时期提出的重要举措,对城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围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和“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广州正有序推进旧城更新改造,并朝着“改善社会民生、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和提高城市整体发展质量”的方向转型。城建档案承载着城市发展过程完整而系统的信息,务求真实客观地记录城市建设的深刻变化。城建档案工作应以旧城更新改造作为契机,创新理念,更新机制,提出适应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的工作思路和策略。

一、面向旧城区的总体策略

根据《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广州市旧城(区)是建成时间超过30年的历史旧城,范围包括环市路-恒福路-永福路以南、广州大道以西、昌岗路-新港路以北、白鹅潭珠江水道(鹤洞大桥)-同德涌以东的地区,面积约54平方公里。包含越秀、荔湾、海珠三区的合围地段。面向旧城区,城建档案的总体策略为优化馆藏,提升服务。

1、整合资源,优化馆藏。一是拓宽渠道,开展多方面题材的征集。广泛征集反映本地特色、历史发展,人文底蕴、旧城改造变迁的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二是建立专题档案资源库。有序地梳理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形成的规划管理档案、规划成果档案、声像档案,以及征集进馆的历史档案,可考虑以54平方公里的旧城区为覆盖范围,建立基于WEB-GIS的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三旧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题档案资源库。

2、提前介入,提升服务。广州市城建档案馆一直在探索建立“提前介入、一站式管理”的档案综合服务模式,在档案利用和档案编研这两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于旧城更新改造项目,城建档案服务应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在档案利用方面,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大力做好依申请信息公开等城建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完善利用制度,简化利用手续,积极为有关部门、建设单位、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高效的城建档案资源支持和服务。编研工作是档案服务的重要一环,以重点工程编研为例,我馆曾编撰了《大学城大事记》、《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大事记等编研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借鉴这一模式,可尝试以旧城改造带来的城市巨变为线索,切合城市建设热点话题,如“三旧改造”、“亚运整治”、“河涌治理”、“中轴线变迁”等等,深入挖掘馆藏历史档案资源,提供专题编研服务。

二、面向各类地块的分区策略

《纲要》指出:由于历史发展功能和更新时序不一,区内不同街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规划将旧城区划分为“历史文化街区”、“拆除重建区”、“更新发展区”、“整治完善区”四类更新改造地块。各区旧城更新所面临问题各不相同,不能采用同一模式。在差异化、多目标情况之下,旧城更新应按照“分区分类、一区一策”的思路,根据不同更新改造类型制定规划指引,实现旧城精细化管理。四类更新改造地块在空间格局、历史文化、改造时间、产权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对城建档案的收集与管理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城建档案工作应根据各类地块的特点,抓住重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分区策略。

1、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已列入或建议列入的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展现城市历史发展脉络且具有较高文化保护价值的街区。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城建档案的工作重点是传承旧城历史文脉,记录地区传统特色和人文氛围,尽可能保持历史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广州市城建档案馆在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将以“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留住城市永恒记忆”为目标,继续推进“城市记忆工程”。城建档案工作的主要策略致力记录、保存和重塑城市历史记忆:

(1)有的放矢,优化馆藏。围绕“广州城市记忆工程”,我馆先后举办了两届“城市与人”摄影大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收集了一批反映旧城改造新旧对比、历史名城保护的优秀图片。今年将计划举办第三届“城市与人”摄影大赛,设立“旧城改造”与“名城保护”专题,收集相关照片资料。

(2)拓展思路,征集历史档案。我馆自2003年起开始征集历史风貌、建筑特征、人文环境等方面档案资料。征集工作以“内容多样化、题材多元化”为原则,重点征集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历史绘画和建筑物构件。

(3)系统记录,开展声像档案拍摄。以“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专题,我馆制定了详细的拍摄计划,从90年代起就开始收集广州近现代优秀建筑、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传统历史街区的照片和录像资料。今年将配合我局开展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信息上网工作,对历史文物保护对象现状进行拍摄,并参考《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重点拍摄核心保护段及重点恢复段内部分骑楼。

(4)打造精品,开展专题编研。广州旧城中心区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城市记忆”为主题,我馆曾利用多方征集的历史档案资源,推出《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珠江全景图》等成果。下一步可深入挖掘具有文化沉淀的特色建筑、骑楼、文物进行专题研究,多方位、多视角地重塑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记忆。

2、拆除重建区和更新发展区

拆除重建区指建造时间较早、建筑质量差、配套设施不足、存在卫生或安全隐患等问题,现状建筑物大多已不能满足市民实际生活需要必须拆除重建、现状建筑拆除率超过50%的街区。更新发展区指街区整体风貌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连片特色建筑、但大部分建筑质量一般、现状建筑拆除率在10%至50%之间的街区。这两个分区共同的特点是区域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变更迅速,并随之产生大量规划管理档案和建设工程档案。对于拆除重建区和更新发展区,主要策略有三:

第一,加强规划管理档案的规范化接收管理要处理好档案统筹管理与分工协作的关系。市城建档案馆应从全市层面制定档案接收、归档、利用、整理的办法,指导档案从形成到移交的各个关键环节。在市城建档案馆统筹管理的前提下,各规划分局和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档案的归档立卷工作。#p#分页标题#e#

第二,加强建设工程档案的监督指导。强化对旧城更新重建地区城建档案的监督、指导、检查、验收等行政职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工程档案培训,以去年亚运建设工程档案培训班为模式,讲授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城建档案整理、验收、移交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开展声像档案主动跟踪记录。密切关注广州市三旧改造进程,主要跟踪拍摄的内容包括:三旧改造过程中涉及市领导重要现场视察活动;改造前的原貌、特色建筑和典型环境;村民、市民、企业主要活动;改造实施过程;改造完毕全新面貌等。重点跟踪的是亚运会前要拆平的9条城中村(三元里村、杨箕村、冼村、猎德村、萧岗村、棠下村、琶洲村、林和村、小新塘村)。

3、整治完善区

整治完善区指上世纪80年代后建设的、建筑质量较好、现状建筑拆除率小于10%或不需要拆除、小区配套需要完善的街区。对于整治完善区,城建档案工作的策略是系统梳理、完善建库、服务民生、宣传报导。

一是系统记录,完善档案信息建库。系统地收集、接收、整理整治完善区的城建档案,开展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和建库工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6

关键字:旧村改造、城市化建设、社区农村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实施旧村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广大农村在我国早期工业化建设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农民对国家建设和发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依靠农民农业的巨大支持,我国才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建立了新中国的重工业体系,并为国防建设、经济发展提供了工业支持。但是,农民生存的农村却在很长时间没有引起国家的重视,广大农民收入水平底,农村基础设施得不到完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所以现在有必要重视农村问题,而旧村改造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

其次,实施旧村改造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从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村庄规划不合理,总体环境较乱,这严重导致了大量土地资源、农民财富的浪费和不合理、低效率使用。在实施旧村改造过程中,坚持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按照更加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建设新村,特别是社区型的楼房集中居住形式,更能节约大量土地,能够达到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实现优化配置。

二、旧村改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烟台市近年来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了新一轮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从实施情况来看,烟台市农村环境日益改观。但是,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旧村改造规划与建设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具体如下:

1. 村民主观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长期的农业生产,农民已经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方式,也使他们对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这种传统观念让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抵触的情绪,不能准确把握旧村改造所带来的好处和长远利益。另外,建设后的农村社区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居民生活成本提高、新的居住条件不适合农耕生活等,也是农民不愿意接受旧村改造的原因。

另外,由于制度原因和地方政府领导对农村认识不够等原因,在现实中侵害村民利益,无视群众主体地位的现象也会导致建设中村民积极性不高,容易激化矛盾,建设进度缓慢,直接阻碍工作进行。

2. 缺乏科学合理的改造规划

搞好旧村改造,规划是龙头,也是决定旧村改造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从烟台市进行旧村改造的村庄来看,城区附近的村庄改造没有很好注意村庄发展与城市的接轨问题,一些距城区较远的村庄更加忽视规划问题;一些村庄虽然制定了规划方案,但在具体实践中,人为参与因素过多,导致了规划方案流于形式;一些村庄的规划方案目光不长远,造成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浪费;一些村庄的规划方案不切实际,不仅不能解决原有问题,反而带来新问题。

3. 启动资金不足

旧村改造是一项要求严、投入高、工作量大的工程,资金不足是其正常进行的最大制约因素。我市农村集体经济不宽裕是普遍现象,编制旧村改造规划需要资金,基础设施配套需要资金,村集体不可能拿出钱,县财政无直接补助资金,全额资金对于村集体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改造工程涉及村民利益问题,村民缺乏参股投资的积极性。虽然有关规定有费用减免和土地出让金返回给予优惠,但对旧村改造是杯水车薪,无法彻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三、对已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与分析,提出建议如下:

坚持规划先行,合理有序建设的原则。

旧村改造要符合市域规划、村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深入前期调研,要优先完成有旧村改造项目的村庄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将那些不切实际的规划按程序进行调整和重新规划,调整好新农村建设用地。建设部门应该认真研究、设计方案,加强彰显城市特色,加大对城市色彩风格和整体性风貌的规划研究。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旧村改造规划,综合考虑旧村改造、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布点、基础设施、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建房无规无序的状况,确定农民住房建设和旧村改造的区位和规模,制订出台旧村改造规划文件。结合村庄整治及农村其它各项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分类制订村庄建设规划。此外,旧村改造决不可超越自身实力而进行攀比,一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在此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发展。

切实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实施阳光透明政策。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中,给村民一本明白账,保障村民对工程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农民要改变长期坚持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要有一个过程,决不是住上楼房和别墅就等于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这个过程要有一个实惠、可行的示范引导过程,实行试点村就能达到这样的示范效果和作用。

资金筹措发挥多方力量

在旧村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全社会参与,实行政府、集体、个人三结合政策,鼓励多方投资,在政府——村集体——开发商协同的格局下形成多元化资金筹措格局,并制定一系列投资获利政策,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尤其保证启动资金的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确保各项规划、建设任务得以落实和实施。

参考文献:

[1]邓飞,苏小莲. 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设计方法研究[J]. 山西建筑,2011,32:19-20.

[2]陈建. 论究城市化建设中旧村改造的实践方法[J]. 中华民居,2011,09:103-104.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7

关键词:危房改造四合院保护矛盾

但是,伴随着这场危房改造工程而来的是另一个同样引起社会瞩目的问题——如何在改造工程中做好最具古都传统特色的四合院建筑的保护,也同时提到了我们面前。十几年来,随着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发展而在全市不断扩展的保护历史名城、保护四合院的争论,现已逐步演变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所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我市危房改造进程中对四合院等传统建筑的认识及保护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旧城内的四合院平房区,已开始大面积演变为危破房,其危房率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而且,危破房屋正逐步从城市边缘地带向旧城的四合院区域扩展,并开始威胁众多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影响着首都的城市面貌。为加快这一“历史”问题的解决,市政府做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旧房改造的决定。全市自1990年正式开展危房改造工程以来,随着改造工程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其危改建设与四合院保护的关系与矛盾以及社会视点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状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危房改造的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7年之间,以解决旧城内危破程度严重的房屋为目标的危房改造工程。城区内当年最突出的危房主要集中在内城的原城墙根一带,即东二环路西侧、西二环路东侧、北二环路南侧以及外城的天坛、先农坛坛根附近的天桥金鱼池、法华寺等区域。为解决危改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当年所采取的方式,是原地改造建设,就地平衡资金。这一改造建设方式,确实为最初的危房改造和区域性的市政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但同时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改造建设单位为了多建住房,纷纷要求突破旧城建设高度控制的规定,不断提高楼房的建设高度。为防止危改建设有可能给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带来不良影响,市政府在当年的危房改造工作中曾制定了“四个结合”,提出危房改造要与“古都风貌保护相结合”的规定,并在社会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工程,要保护古都风貌,尤其是保护古都的空间格局,改造建设项目要维护旧城的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等等。为此,当年在旧城内最初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的注意力,多放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古都风貌的协调上,危改启动的区域,也多在旧城的边缘地带。所以,这一阶段的危房改造工程,是以外城的宣武区、崇文区和内城的东西二环以内的危房区域为重点,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危改建设工程,从而较大面积地拆除了这一区域的危旧房,先后建起了一批居民住宅楼,使旧城内部分区域的居民危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据市危房改造办公室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在1990年至1992年开展的危房改造的三年间,旧城内四城区总计搬迁住户29385户,平均每区每年只搬迁1600余户。由此可见,这一阶段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工程的规模还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危房改造项目与老北京四合院、胡同保护的矛盾还未充分显现。

危房改造的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3年3月,北京申奥成功后,为以新的城市面貌迎接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在全市范围内加快了市政建设的步伐,而旧城内历史上形成的大面积的危房问题的解决,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这一阶段,全市提出的危改工作的目标是,在5年时间内完成全市的危房改造工程,其重点是旧城内的危旧房。自1998年以来,在旧城内的四城区全面开展了针对危旧平房的危改建设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旧城内危房改造速度,还同时提出和实施了开发建设带危改、市政建设带危改、修路工程带危改等危改思路和建设项目。据市危房改造办公室统计,在这一阶段,旧城内除25片历史文化街区外,在传统四合院平房区域内,列入危房改造计划的项目达到130余片,在危房改造搬迁的高峰年度,四城区每年外迁住户曾超过3万户。我们看到,在短短几年内,旧城内的传统平房区域逐渐被现代化的楼房小区所代替,东西城区的部分危改项目已逐步向传统的四合院、胡同区域扩展,部分传统四合院、胡同在逐步消失……。这一变化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危房改造的第三阶段是:2003年4月以后,市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和吸纳了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在全市认真落实中央领导有关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的指示精神,对旧城内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制定了“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保护办法”、对危改区域内保存较好的四合院采取了挂牌保护的措施,使处于危改拆除区域内的658座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得以保留。尤其重要的是,将全市危房改造的思路做了根本性的调整,从以往的危房改造工程中对四合院胡同采取的“改造、建设”转变为“保护、维修”,要在保护四合院和历史名城的前提下,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我市延续多年的以拆除原有四合院为主要方式的危房改造工程,最终转变为以保护维修和提升居住环境为目的的危改工作。

根据上述对四合院保护的原则精神,我市四城区先后研究并制定了近期将以新的思路开展的白塔寺地区、三眼井地区、前门地区、大栅栏等传统街区的保护维修和改造市政设施的方案,将会取得既能保留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及格局,又能适应和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要的双重效果。

二、旧城内危房改造的实施方式及对传统四合院保护产生的影响

为在危房改造工程中妥善处理与历史名城和传统建筑保护的关系,我市自开展危房改造工作以来,也曾经历过多方面的探讨过程,社会各界曾针对如何在危改过程中保护古都风貌的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一批专家学者曾从历史名城和古都风貌整体保护的战略高度,发表过真知灼见;有的专家亲自主持或参与了部分危改方案的设计工作,在全市实施的危房改造工程也曾有过各种探索和不同模式:

1.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实施的楼房小区式的改造方式。在危房改造的初期阶段,为了能尽快安置大量的居住危房的居民住户,各城区曾在旧城的边缘地带建造了一定规模的楼房小区式的住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区域因危房所造成的社会压力。但随着危房改造工程的进展,这种改造模式却逐步向旧城内的传统四合院区域“侵蚀”。在危改初期阶段以后,我们看到,由于实施了楼房小区式的危房改造工程,使得一些传统平房区域内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被全部拆除,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现代化的楼房小区。从北京旧城的整体看,当初为解决部分居民的危房而在旧城的边缘或某一区域,建成一定高度的楼房式住宅,对文物建筑和历史名城的整体景观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只要建筑的外观形制、体量、高度符合城市总体控规要求,在历史名城保护总体规划中是允许的,但是这种“改造”方式的代价,却是旧城内这一历史地区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由此而永远消失了。

2.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开展的菊儿胡同“楼房四合院”式的危房改造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即我市在大规模实施危房改造之前,清华大学等一些科研单位,曾就如何在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前提下,妥善解决旧城内危房问题展开过多项研究和探索。东城区菊儿胡同的改造,就是当时在努力协调古都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内开展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改造更新、新旧结合”式的危改试点方案。这一方案的突出特点是:将传统四合院的独门独户的居住形制与楼房单元相结合,组成住户居住的基本单位;在建筑设计上,为每户增加了原传统四合院住房中没有的厨房、卫生间等现代设施。建成后,每组建筑基本保留了大院落的组合形式,能够较好地延续传统的邻里交往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原有的住宅胡同的传统结构;继续保持了以往四合院传统住宅院落的地域空间;其建筑外观尽量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格,在当时被社会称为“类四合院”或“楼房四合院”式的危改建筑。

菊儿胡同开展的危房改造方式,是我市最早在传统四合院胡同区域开展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危房改造探索性试点方案,其整体规划中的改造、继承、更新的设计手法,为我市以后在旧城内开展的危房改造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

3.在城根、坛根开展的整治及恢复区域景观的危房改造方式。在我市旧城内的城根、皇城根、坛根、古河道等地带,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形成的居民居住区,由于房屋建设质量差,是我市最早出现的危房区域,也是旧城内危房改造的重点地区。我市先后在东皇城根、明城墙遗址、菖蒲河遗址(南皇城根)、南中轴路两侧的天坛和先农坛的坛根等地带采用搬迁、整治的思路,开展了以解决危房、拆除违章、整治环境、恢复区域历史景观为目标的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工程,共搬迁住户超过一万余户,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上述区域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的共同之处是:由市区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在搬迁了大量住户、单位的基础上,将区域内多年形成的杂乱建筑全部拆除清理;整治和绿化环境,市文物局积极参与了上述各项工程的实施工作,先后清理发掘了东皇城墙(根)遗址,利用考古成果恢复和展示了部分地段的皇城墙遗迹;维修、加固和保护了崇文门东侧明城墙遗迹;配合菖蒲河恢复工程,修缮了南皇城墙;参与南中轴路的整治工程,修复了天坛、先农坛的外侧坛墙等,局部恢复了上述重要区域的历史面貌。尤其是在菖蒲河遗址整治及恢复河道的工程中,在菖蒲河北侧修建了一批传统式的四合院建筑,使这一地区历史上特有的红墙、御河、四合院的传统建筑景观得以重新展现。

4.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的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南池子危房改造方式。南池子地区的危房改造工程,是我市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的第一个以四合院改造为主的危房改造项目,也是我市对传统四合院改造、维修、保护利用的探索性的试点工程。又由于南池子位于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故宫的建设控制地带之内,其街区本身又是全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所以南池子地区的危房改造工程,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界人士分别从故宫传统环境的延续、原有四合院、胡同的保护、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环境水平等不同的角度给予评说。特别是对改造后新建造的二层式的居民住房等方面,部分专家还存有一定的看法。但从整体上看,南池子地区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是在十分复杂的矛盾和多种困难的境地下,开展的一项危房改造的艰难探索,其总体效果应给予充分肯定:一是危改工程尽量多的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筑,搬迁了占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普渡寺大殿的小学校;搬迁和拆除了普渡寺大殿周围的186户居民,使年久失修的文物建筑得到了彻底的修缮;在危改工程中保留了原有的9条胡同和街巷;保留了现状较好的四合院31座;按原格局重新修复了传统四合院17座。二是,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提高了居住水平。在危房改造前,每户住房面积为2684平方米,改建工程后的回迁户户均达到69平方米。为解决区域内居民住户过多过密的问题,在这次危房改造中,居民外迁率为70%,降低了住户及人口密度,从而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各种现代化的市政设施,如管道燃气、电力设施、通讯网络、上下水管线、地下停车场等等都从地下引入四合院内或居住的区域内,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整个区域的市政水平。

5.实施了小规模院落式的维修改造方式。为在危房改造中更有效地保护现状四合院建筑,我市有关部门曾做过多种改造形式的探索,其中在传统四合院区域推行的以单体院落为单位的危旧房改造方式,基本保持了原有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传统外观,对原有胡同、街区风貌及周边邻里建筑不造成任何影响,是我市在旧城内危房改造工作中,对四合院建筑改造与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成功的尝试,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此方案的实施,往往是以一组或几组四合院为改造单位,在搬迁安置院内原有住户的基础上,根据院落建筑的保护状况及完残程度,做出维修、改造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原有院落建筑开展一系列的维修、复原、翻建和内部改造,使原有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得以恢复。新的院落建筑,完全可以适应和满足现代化的居住生活和多种使用的需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意义的改造院落有:东城区南锣鼓巷沙井胡同15号四合院、秦老胡同35号四合院、鼓楼东大街国祥胡同甲2号四合院、东城区亮果厂6号四合院、东城区府学胡同34号四合院以及国子监街、南长街等数十处院落,大都是在安置原有危房户后,对现存的危旧四合院仍依照原有的结构和传统的格局,进行翻修或重建。重新改造后的院落建筑,除内部增建了卫生间、厨房、上下水管等市政设施外,其建筑的总体外观,基本保留和延续了原有四合院的传统特色。从这种单体院落改造后的整体效果看,这种小规模院落式的危房改造方式,既保留和发展了传统建筑原有的实用居住价值,又再现了老北京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建筑。

三、已实施的几种危房改造模式与传统四合院保护的矛盾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在危改工作中做好四合院保护的指示精神,我市在旧城内的危改工作思路已做了根本性的调整,为适应这一重大转变,有必要对我市十几年来的危改工程实施方式进行认真反思,以便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深入研究和探讨在今后危改工程中保护传统建筑及历史文化环境的原则和方法。我们首先充分肯定以往的危改工作在解决城市危房、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环境水平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但如何在危房改造的实施工程中处理好与传统四合院保护的关系,确有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的问题:

1.以开发建设的方式,开展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对传统四合院、胡同、街巷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开发建设的本质,就是利用旧城内的土地及空间进行建设,它与开发地域上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的保护是相矛盾的,其所追求的目标,是最多的建筑容量和最大限度的建设高度,以新增的建筑面积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市危房改造的起步时期,在旧城的边缘地区实施这种开发性建设,也确实为当地的危旧房住户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居住用房,也为政府缓解了没有资金解决危房及困难户回迁的现实问题。但是,这种在旧城内特别是在传统四合院、胡同区域实施的开发性建设,是以牺牲危房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地区传统风貌为代价的。从以后的实际效果看,在实施开发性建设的传统平房区域内,部分保留状况较好的四合院建筑,也在开发建设的工程中被拆除。特别是在占地面积较大的四合院平房区域,不但原有的各类建筑包括个别状况较好的四合院被全部拆除,而且这一地区已延续多年的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也被一栋栋体量较大的现代楼房所取代,致使这一地区的历史“痕迹”也随之消失了。

在危房改造初期,为加快全市危改工作速度,我市在旧城内还同时实施了市政建设带危改、道路扩建带危改等多种建设性的危房改造方式,这种以城市建设工程的方式来承担部分危房改造任务的做法,其实际中所偏重的是市政工程建设本身,而对市政工程两侧所涉及的传统建筑也是以拆除为主。在工程实施后,城内部分地段的道路确实展宽了,但沿街两侧原有的传统建筑及街区景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特别是沿街的传统四合院、商家店铺等历史性建筑在不断减少。

2.原地实施危房改造的方式,对传统四合院建筑和地区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四合院平房区危房住户过多,加之建房资金紧缺,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解决危房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原地危改建设,就地搬迁安置,增加建筑高度,平衡建房资金。应该说,这种方法在旧城的某些边缘地带是可行的,但如果在内城的中心地区或四合院胡同区域,也实行“就地危改,原地建楼”的方式,就必然拆除危房区域内原有的四合院、胡同,造成一个历史地区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的破坏直至消失。

3.以迁移的方法在新建楼区的一侧保留部分四合院的方式,将使传统四合院的原有价值大打折扣。部分旧城内的危房改造项目,为协调危改建设与四合院保护的矛盾,兼顾两者的关系,在危房改造建设中,将区域内有价值的四合院,迁移至新建小区的一侧。从表面看,这种危改方式是将有价值的四合院建筑迁移保留了,有的小区内个别的四合院还做到了原地保留,有的楼房林立的小区内需保留的挂牌四合院一个不少,但这种原本分散于胡同、街巷之中的四合院建筑,却在这种危改方式中脱离了原有胡同的历史环境,又重新组织在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建筑环境内。这种重建的四合院,不但失去了传统环境下的原有价值与意义,而且新建成的楼房小区,也必将影响和改变这一传统四合院区域在历史名城中原有的地位与作用,进而会对北京历史名城的整体风貌造成损害。

4.在危改的运行方式上,部分危改区域曾出现过把危房改造与保护四合院对立起来的偏向,造成部分危改地区的居民对政府部门保护四合院工作的误解。旧城内很大一部分危改工程,因涉及到历史街区和四合院的保护问题,多与危改建设形成矛盾。有的建设单位就认为,是四合院保护影响了危改建设,个别的建设单位在处理建设与保护关系上,形成一种:解决危房=拆除破旧四合院、改造=盖楼房=解决居民的危房问题的思维模式,片面认为,不拆除原有的危旧四合院就无法解决居民危房问题。在前一时期,有的危房项目因四合院保护问题出现了停顿和调整,在部分建设单位上述错误情绪的影响下,致使部分急于改善居住条件的居民,对政府部门保护四合院、胡同的做法产生了对立情绪。个别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北京破旧的四合院已经过时了,保护它就是保护落后等等。而未能看到,市委、市政府之所以采取保护北京四合院以及保护历史名城的举措,正是保护和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述认识问题的产生,其根源概出自于这种原地危改建设的运行方式。

四、以新的思路解决旧城内危房改造中的四合院保护问题

1.坚持以维修、保护的方式替代四合院区域的危房建设工程。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名城保护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建筑、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指示,坚决停止旧城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要切实保护好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四合院建筑。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目前四合院区域内普遍存在的危房问题,应认真探索危破四合院的维修、保护和利用的良性管理机制。在搬迁改造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经济搬迁的做法,首先是着重解决四合院区域内经济困难户和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在住户疏解与外迁的思路上,应变以往的“货币搬迁”为住房调整,通过调换住房的方式,解决危房户的住房和避免经常发生的货币纠纷问题。如在城外统一建造住宅楼,然后,通过采用住房调整的办法,以租房的方式,将四合院区域内的危房户置换至城外的单元楼内,在原住户离开危房后,再根据所在区域的位置特点,另行研究危破四合院的维修、改造、保护、利用的方案。

2.以多种方式开展旧城内四合院的维修与保护。按照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的要求,四合院的产权及使用单位要积极采取维修和保护的措施,不得拆除和改变四合院原有的建筑格局,鼓励实施以院落为单位的小规模的危房户搬迁和四合院维修、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外观的前提下,院落内可以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以适应当前都市生活发展的需要。

3.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内的四合院危房维修、改造、保护和利用方案。在北京旧城内,对不同地域的四合院建筑应有不同的保护要求,如:处于旧城中心区的四合院与城市边缘地带的四合院、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合院与一般传统平房的四合院建筑,因在历史名城的不同地域中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在保护上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讲,因地域上的差异,对全市四合院的保护标准与方式不搞“一刀切”,特别是对旧城内的40片历史传统街区的四合院,要严格按照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拆除、改建原有的传统建筑。对年久失修的危破房屋的修缮,要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按其建筑原状维修并保持和恢复其传统外观。而对于一般平房区内四合院建筑的维修,一般不做纯“复古式”的要求,在其建筑内,除可增建卫生间、厨房及各种市政设施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建地下室等。在院落的利用上,可在不影响建筑格局和区域景观的前提下,可以营建“下沉式”院落或增加庭院式罩棚等等,以满足和适应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

4.以四合院私有化方式吸引各方资金,实现四合院维修、保护的社会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城市普遍推行公有制并最终实现了私人住房公有化后,政府部门也从此背负了全市职工住房的沉重“包袱”。几十年来,由于政府及房管部门长期缺乏足够的维修资金,始终无法保证全市居民住房的日常维护,使得很多居民住房特别是旧城内年代久远的四合院平房,在年复一年的使用中日见残破,以至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危房。实践证明,政府部门无法继续承担全市居民的住房问题。由于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及北京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已经积蓄了较大的资金财力,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各阶层人士,已经开始介入旧城内四合院建筑的保护利用领域。如在皇城内的南、北池子、南、北长街、景山东、西街、什刹海地区、南、北锣鼓巷、国子监街等重点四合院街区,已先后有百余处四合院建筑,由港澳企业家及各界人士依有关政策出资收购后,都按院落原有的格局和建筑风格重新修复利用,使原已危破的四合院建筑在经过维修后得以延续。可见,社会人士参与四合院的危房维修及利用,在全市传统四合院的保护利用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今后发展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的各界人士参与我市四合院的维修、利用,还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8

一、打破常规,积极投身旧城改造

旧城改造是多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和热切期盼,是建设雁门关外人居环境最优城镇的一项带有根本性意义的工作。整个工作课题新、政策性强、要求高、前无经验。我们建设局作为旧城改造的主要职能单位,作为旧城改造领导组办公室,主要从三个方面积极协助县委、县政府和领导组抓好旧城改造。

1、按照创新工作的要求,积极当好旧城改造的参谋助手

旧城改造不同于正常的建设管理,不仅要发挥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而且要紧跟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发挥好领导组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对此,我局坚持从三个方面当好参谋助手:一是决策上当好参谋助手。旧城改造提上日程后,为了尽快明晰和形成旧城改造的整体工作思路,根据县委、县政府和领导组的安排,我们下力开展了旧城房屋调查和社会调查工作。旧城房屋调查工作由领导组成员带队,40余名同志参与,分三个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调查涉及用地范围24万平方米,产权户853户,居住户1125户,人口3806人,各类房屋5849间。通过实地丈量、登记、制图、拍照、摄像和征询被拆迁户的意见,形成了整个调查范围的纸质、影像档案,并分类汇总出40多个方面的数据和具体的安置意向,为旧城改造决策提供了基础依据。在此基础上,在县委、政府领导深入调研的同时,我们还把社会各界对旧城改造的意见、反响等,进行了收集、整理、反馈,形成调研性资料30余篇,为县委、县政府和领导组提供了多方位的决策依据。此外,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各项调研成果和规划数据,认真测算旧城改造一期工程的拆迁帐、补偿帐、投入帐、营销帐,等等,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为县委、县政府和领导组提供了多方位的决策依据,促进形成了我县旧城改造“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依法公开”的总体工作思路。二是工作方法上当好参谋助手。旧城改造难,难就难在了经济社会基础弱,涉及群众多,具体情况复杂;难就难在了政策法规性强,与现状实际反差大。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我们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和领导组建言献策,提出“依法就是办法,公开就是办法,让利就是办法”的策略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学法靠前,提供业务保障。办公室和局内一班人学习城市房屋拆迁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10余部,并将这些法规翻印成册,分送领导组成员和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学习。同时,还将拆迁改造的法规性程序,流程式地摘录出来,明确和理顺拆迁改造法规程序,规范实际运作;坚持做到操作到位,将县委、政府和领导组决定的公开运作程序落到实处。如安置补偿办法的逐户征求意见,公布旧城改造一系列决策性办法、意见,公示规划,公示拆迁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重要情况,充分给予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积极投身和支持旧城改造;坚持做到贴近实际,把县委、政府提出的“拆一补一”的重大决策具体化、规章化。县委、政府提出“拆一补一”的决策思路后,我们对“拆一补一”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反复论证和数据测算,针对法规规范、房屋等级划分、房屋类别平衡、过渡性措施、疑难问题处置等具体课题,提出了“拆一补一”实施性细化程序,提出了“上房补1、下房补0.8”的具体执行标准,提出了“自行拆迁、材料归己”平衡房屋差别的具体办法,提出了宅基空地有一分补20平方米的处理特殊问题的具体办法,使“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补偿办法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符合实际可操作。三是规划上当好参谋助手。规划是旧城改造的龙头。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州古城是全县上下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县委、县政府领导组决策最为慎重的问题。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局尽力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当好县委、县政府与规划设计部门的桥梁纽带,在规划思路、定位、布局、保护与开发、文化传承、建筑风格、建筑控制以及旧城轮廓再现、景点恢复、旅游线路、各专业规划等方面的论证研讨和确定上起到承接作用,由旧城办具体组织的对三个规划的征求意见和论证达20多次,最大限度地做到了政府、专家和各界群众意见的有机融合,使规划尽量达到科学合理,指导长远,富于地方特色。

2、按照务实高效的要求,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旧城改造系统性强,工作量大。领导组的办公室和拆迁组、规划组、招商组、建管组都设在建设局。除了大规模进行的房屋现状调查和拆迁工作全县抽调力量外,包括房屋调查和实施拆迁在内的各项日常工作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旧城办和建设局内,根据旧城改造紧迫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务实高效,发挥生力军作用。房屋调查认真及时地进行了调查方案的制定、培训、主体人员参与和汇总工作;规划工作在做好编制的同时,固定专业人员全程抓好现场监管和服务;招商工作从拟定招商资料、招商信息、组织招商报名、现场考察、公开招标、建筑设计统筹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组织;拆迁工作在主体人员参与的同时,加大现场指导和咨询,保证了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建设施工管理抽调质监站和业内专业技术特长的7名同志常驻工地,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协调解决和整改施工具体问题30余个,清退不合格钢筋20余吨。为了严把质量关,我们在加强执法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领导组建立了定期检查制度,聘请老干部代表、回迁户代表组成社会评议监督组,定期评议、视察工程,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3、按照统筹有序的要求,周密做好旧城改造的协调服务

旧城改造工作纷繁冗杂,能否做到周密开展工作是保证旧城改造统筹有序、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我局认真抓了三个方面的服务工作:一是强化基础性工作,特别是调研性、政策性、规范性、操作性的资料工作。先后完成了三个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和基本情况收集960万字、图表32份;完成了房屋调查方案、旧城改造房屋拆迁中长期规划和20*—2006年度计划、拆迁安置补偿办法、旧城改造管理办法、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及其它协议性资料、招商商务及技术资料等;完成了旧城改造专报的组织编排、电视台等媒体有关旧城改造的采播资料;完成了各类简介性、汇报性、典型性资料的组织撰写工作,《顺*民意改造旧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汇报总结材料,从民呼我*、决策改造,规划先行、指导改造,让利于民、推动改造,市场运作、借力改造,规范程序、依法改造,全民动员、合力改造等六个方面全面总结我县旧城改造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顺*民意改造旧城、公开运作构建和谐》的材料,从民呼我*,决策公开;开门纳谏,规划公开;让利于民,补偿公开;市场运作,招商公开;依法办事,程序公开等5个方面介绍了我县旧城改造的基本做法,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此外,还完成了阶段性工作报告、请示、纪要、简报等,各类资料形成的文字达20余万字,表报达百余种,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启动和运转。二是强化通联协调工作。重点抓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组与各部门、各办事组织、开发企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单位的通联协调;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单位与开发企业的技术方面的通联协调;一些具体问题的调查协调与善后处理;组织迎接各类检查、视察、考察活动20余次。三是强化后勤保障工作。组织完成了近千平米的旧城改造鸟瞰图、建筑效果图的喷绘和广告制作;组织摄制人员拍摄了大量的影像资料;为阶段性任务购置了大量的工作用品,同时加强了旧城改造资金管理与服务,保证了正常工作的运转。

二、服务大局,积极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今年是我县城建史上重点工程项目最多的一年。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8个,不包括旧城改造基建项目在内,投资额达1.6亿元。作为建设主管部门,我们努力从职能到位、多方面服务的角度,积极搞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和中、后期监管服务。一是认真组织了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是我局前三年集中争取的国债支持项目,总投资4190万元,其中国债投资3500万元,第一批到位资金2200万元,即将到位的第二批资金1300万元。从今年起县里强化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专门设立污水厂项目部,建设局会同污水厂在去年规划选址、办理土地征用手续的基础上,今年年初组织了设备招标、土建招标,年内完成了污水厂土建工程和设备购置,完成了污水总管网和旧城支管网的敷设,完成投资额3200万元,工程虽然开工迟,但进度很快,得到了省发改委的好评。二是积极推动县城集中供热工程项目的上马。县委、县政府决定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尽快上马集中供热工程的决策作出后,成立了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建设局,为了推动项目的尽快上马,我局组织力量及时开展了县城中心区段房屋状况的调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访考察了山阴、朔州、忻州等供热企业和省规划院市政设计所,详细了解了供热方式、建设内容、投资及经营等方面的情况,编制了我县县城集中供热实施方案,提出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供热方式的选择、建设内容、规划选址、招商办法等。在此基础上,协助领导组具体开展了规划选址和招商工作,5月9日完成了公开招标,6月24日奠基开工,11月25日建成正式点火,已为西苑小区、交通小区、生产资料小区、通乐小区供热。三是强化对西苑小区的管理服务。拍卖前,我们认真开展了西苑小区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论证工作,对小区建设的规划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强度、建筑造型与风格、建筑控制、配套设施作了详尽的论证与规划,提出了比较合理的规划设计条件,促进了该宗土地创出我县土地拍卖最高价。开工建设后,我局专门组织了管理服务组和施工组织组两个工作组进入小区,配合工作,开展服务。到目前该小区一期工程已完成1幢商住楼、6幢住宅楼的建设,建筑面积达3.76万平方米,小区公建设施全部完成,在建工程全部竣工验收投入使用。西苑小区因其规划合理、建筑质量高、配套设施好,成为我县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高标准小区。四是及时为朔蔚线改线工程、政务信息网络工程提供前期服务。这两项工程虽不是我局组织实施的,但工程上马前,都是由我局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测量,并提出规划方案的,规划方案做到了图纸、文字、数据翔实,为工程的启动奠定了基础。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劳保大楼、汽车站大楼、工商大楼的监管服务,规划、招标、建设许可全部落实,年内全部开工。

三、强化职能,进一步规范建设管理

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是建设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今年,我们在注重常规管理的同时,突出加强了以下工作:一是编制完成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4月底由省建设厅组织了专家评审,5月份报市政府批准,结束了我县城镇建设没有规划的历史,为旧城改造提供了规划依据和法律保障。二是建立了项目规划论证制度。结合实施三个规划,今年我局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规划专业人员、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参与的规划论证组,对重点项目的规划实施都要进行项目论证,力求项目规划符合总体规划。三是质量安全管理再上台阶。通过进一步引深建设联动管理,对重点工程实行全程监管和派驻常驻代表等措施,使质量安全管理稳步提高,全年未发生一例安全和质量事故,工程通病又有较大改进,在全市联检中夺得第一名,联检组认为我县西苑小区、九龙超市、汽车站大楼等工程已经达到或超过市级工程质量水平。四是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我县过去工程管理水平较低,工程监理一直没有推行,从去年实现零的突破后,今年我们下大力严格把关,对300万元以上的工程全部实行了工程监理,旧城改造一期工程、西苑小区、九龙超市、汽车站大楼、劳保大楼、工商大楼等都实行了工程监理,这是今年工程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清房、清欠工作

清房和清欠工作是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两项工作。我局作为县“三项治理”领导组办公室清房组和县清欠领导组办公室,在两个领导组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努力,历时二年半时间,乡科级以上干部的清房工作,在前段突击一个月健全完善资料2万余份的基础上,达到了申报率100%,审核率100%,纠正到位率100%,档案规范率100%,顺利地通过了省级验收。一般干部的申报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清欠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对攻坚任务已采取了程序认定、会议部署、下发督办通知书等措施,领导组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政府工程176万元的清欠,保证在年底前按要求完成政府工程100%的清欠任务。

五、提高素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面对今年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和新时期建设工作的要求,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和“保先”教育活动,着力提高队伍素质,保持先进性。一是围绕“提高素质”主题,开展学习活动。结合旧城改造的工作实际,局里侧重组织干部学习城市房屋拆迁法规,学习规划、建筑施工管理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适*建设工作需要。通过学习,局领导成为学法用法带头人,其他干部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促进了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二是引深行风建设,开展“撩旗找差”活动。近年来,我局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红旗单位”和市级“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称号,面对荣誉和实际存在的素质低下、效率低下的反差,我们从行风建设入手,通过开展“撩旗找差”活动,充分认识不足和差距,克服自满情绪,从知识拓展、责任心增强、作风改进、服务质量改善、效率提高等五方面抓整改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结合旧城改造,开展“诸葛”建言活动。围绕旧城改造课题,我局开展了人人当诸葛,个个提建议的建言献策活动,收到各种具体的建议和意见100余条,许多被县委、县政府和领导组采纳,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能。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调动了全局上下特别是职能站室和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局里的日常工作和旧城改造工作,各位副局长分工明确,各把一口,独挡一面。在大的任务面前,在旧城改造中,全体同志没过过节假日,在紧张的几个月中,大家晚上12点前没有回过家,表现出很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9

一、提案及答复情况

2020年住建局共收到政协提案3份,分别是县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8号委员贾宏伟提出的《关于对县城内部分老旧居民小区实施升级改造的建议》和第38号委员刘炜提出的《关于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建议》,以及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第64号委员于海清、姜永成等联名提案《关于加强小区绿化管理工作的建议》。对于这三份提案,高度重视,就提案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按照程序办理,派专人分别与委员见面,将答复材料交到提案人手里。提案人对答复情况表示满意。

今年的提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另一个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对于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的工作,住建局已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县老旧小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县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计划改造8个小区共98栋楼房,居民6098户,建筑面积42.94万平方米,项目投资额总额为1.16亿元。为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设计院、物业管理中心、社区等联合进行了实际踏查,与社区、居民代表进行座谈,共同研究商讨我县老旧小区改造原则、工作重点和管理运营模式。经过反复研究、科学论证,确定了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

(二)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的工作,2017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保洁,三年来,住建局按照我县实际情况加强宣传,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建设配套设施,分类处理垃圾,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作。2020年共投入资金2344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1.5万吨,全部运送至天楹焚烧发电进行无害化处理。10月16日,承办了全省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现场培训会议,与相关市县推广了模式的垃圾治理,并得到了省厅及其它市县的认可。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住建局对政协提案十分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办理程序上不够规范,部分工作人员对提案办理工作不熟悉;二是办理时间不及时,沟通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统筹能力不足,在提案办理过程中住建局与相关单位沟通调研还不够细致。

三、下一步打算

住建局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政协提案内容,以提案为契机,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做好常规工作。着力聚焦棚户区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强力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工程;切实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二)抓好重点工作,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了解居民需求,激发居民支持改造、参与改造热情,做到“改造一个、管好一个”,建立老旧小区常态化的养护管理机制。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快县城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市中心城市旧城改造管理暂行办法》县旧城改造建设规划》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所称旧城改造。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配套功能亟待完善、住房安全及使用性能明显下降的片区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进行集中连片改造、开发、建设的行为。指依据旧城改造建设规划及功能区域划分。

本办法适用于城区规划范围内应改造的区域。

第三条旧城改造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实施、企业参与、民主决策、社会监督、程序公开的原则。旧城改造项目实行一次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

第四条县人民政府负责旧城改造征收与补偿工作。

县旧城改造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旧改办)负责全县旧城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的组织实施。管理改造资金,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兑付拆迁补偿费用,检查、督促、指导旧城改造工作。

第五条县住建部门根据县城总体规划研究确定旧城改造片区范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负责编制旧城改造建设性详细规划。

县发改、财政、国土、税务、工商、公安等部门及乾佑镇人民政府。协同做好旧城改造相关工作。按照各自职责。

第二章实施与管理

第六条县人民政府依据《县旧城改造建设规划》征收决定。

第七条县旧改办根据旧城改造片区范围选择改造项目。主要包括旧城改造项目的土地使用、住户分布、房屋用途、结构、面积、城市基础设施等,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对旧城改造片区的现状进行项目前期调查。估算改造项目总成本。

改造项目总成本由改造项目前期总成本和土地取得、报批费构成。前期总成本由安置房建设资金、被征收人的征收补偿费、项目前期调查费、委托评估费、地面构筑物附着物清除费等前期必须发生的费用构成。

第八条参与旧城改造投标的开发商应向县旧改办缴纳诚信保证金。不计利息。未中标的只退还本金。

第九条县旧改办按照招标程序确定片区改造项目受让人。

经县旧改办审查后报县人民政府审定。片区改造项目受让人必须严格依据旧城改造总体规划编制片区建设性规划设计。

第十条地面构筑物附着物清除由县旧改办组织项目受让人实施。

第十一条施工前片区改造项目受让人应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地震灾害评估意见书、人防审查意见书及各专业对设计图纸的审查意见书等报批和报建手续。

第十二条片区改造项目需建安置房的由县旧改办监督片区改造项目受让人建设。建设工期不得超过30个月。建设资金按建设进度从诚信保证金中返还项目受让人。

第十三条参与旧城改造的开发商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房地产开发资质;

二)具有与改造项目征收补偿安置、开发建设相匹配的自有合法资金;

三)具有良好的信誉等级。近3年无违法、违规及其他不良记录。无不良债务。

第十四条片区改造项目受让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接受县旧改办和住建部门的监督管理,应严格执行规划。保证工程质量。

第三章征收与补偿安置

第十五条县旧改办根据征收决定。全面征求公众意见,拟定片区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天。经多数以上的被征收人同意后,与被征收人签订征收补偿协议。

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对多数被征收人认为片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规定的应当组织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听证会。

第十六条县旧改办与被征收人在片区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县旧改办报请县人民政府按照片区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

第十七条自征收公告之日起。相关部门不得办理手续、核发证照,征收拆迁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及改变房屋用途。对违反规定增加的费用不予补偿。

第十八条被征收人对征收决定和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九条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也不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对临时构筑物、附着物只进行货币补偿不安置。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

一)房屋征收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含装修费)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1对被征收房屋价值(含装修费)补偿。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县旧改办组织被征收人协商选定,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协商不成的通过多数决定、随机选定等方式确定。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进行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2搬迁费以被征收房屋面积计算。据实计算,货币补偿每平方米5元。不足500元的补足500元;房屋产权调换(含回迁)每平方米10元,据实计算,不足1000元的补足1000元。

3临时安置补偿费以房屋建筑面积为准。过渡期限自被征收人腾房交付之日起至公告交房日后延6个月止。按同期市场价格确定。

4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综合营业收入、停产停业等因素,根据房屋征收前的有效凭证。由县旧改办委托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二)房屋产权调换。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段确定具体的调换比例。

1住宅房屋按建筑面积(含公摊面积)最低不少于1:1比例、最高不超过1:1.3比例进行调换。10%以内(含10%由被征收人按照成本价支付给项目受让人,安置房的公摊面积不超过18%安置房面积大于被征收人应安置面积。10%以上的按市场价支付给项目受让人。安置房面积不足被征收人应安置面积,不足部分由项目受让人按现行市场价补偿给被征收人。

2临街一楼现有商业用房。按现行市场价补差。按1:1比例进行调换。不足或超出部分。

3安置房水、电、气、电视、通讯等设施入户由片区改造项目受让人统一办理。新增设施入户费用由被征收人承担。被征收人原有设施入户费用由片区改造项目受让人承担。

第四章优惠政策

第二十一条市政用地、安置房用地继续以划拨方式供给。商品房用地以招拍挂方式供给。安置用房部分分摊的土地出让金可返回给项目受让人。招拍挂程序依规定执行。安置用房与商品房无法分割共用一宗土地的招拍挂出让后。

项目前期总成本超出项目土地评估价格的原则上以征收安置补偿费抵顶土地出让金。

第二十二条县旧改办确定改造地块的安置房、商品房建筑面积及用地面积后。由县国土部门依照招拍挂的方式制定土地利用方案按程序供给。

第二十三条房屋产权调换的免征同等建筑面积的契税。免收县本级政策性收费。超出部分按规定缴纳。旧城改造项目。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县旧改办的工作人员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中不履行规定的职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第二十五条采取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依法进行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用的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追回有关款项。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