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术的好处十篇

时间:2024-01-08 17:42:50

学艺术的好处

学艺术的好处篇1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曲艺术处理

1.前言

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育对未来文化艺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声乐教学中,歌曲演唱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即培养学生能够在分析理解声乐作品后,用声音把歌曲的内涵恰当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歌曲的艺术处理非常重要,演唱者通过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既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歌声表现作品的内涵,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对歌曲进行恰如其分的艺术处理,是许多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2.声乐教学中歌曲艺术处理的要点

唱会一首歌很容易,但唱好一首歌往往很难[1],如何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在掌握演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恰当地将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化,是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声乐教学中,对唱歌艺术处理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情感和风格的处理。在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时,关键是把握歌曲的情感。情感是歌曲的灵魂,唱歌的最高境界在于将作品的情感和内涵用恰当的音乐形式表达。二是速度和力度的处理。唱歌的好坏与速度、力度分不开,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强调让学生将其与唱歌内容结合,才能有效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三是高潮与结束的处理。高潮与结束是最能表现作品的情感与内涵的两个方面,也是声乐教学中歌曲艺术处理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艺术处理,才能使歌唱富有感染力。四是表情的处理,唱歌伊始往往标有表情术语,来引导演唱者把握歌曲的情感和特定情绪,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处理表情,例如,学生在演唱抒情歌曲时应当优美婉转,欢乐歌曲应当热情轻松,而类似《保卫黄河》这类抗战歌曲,声音应当爽朗、明亮、结实、饱满,做到字字有力、铮铮有声。

3.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更好地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要教学生唱好一首歌,教师应强调在尊重作者原作品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再创作,除了把握上文所说的歌曲艺术处理要点外,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把握时代背景,理解歌曲内涵

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演唱的基础,对作品理解得越透彻,演唱就越富有魅力。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歌曲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处理,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诵歌词或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包括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风格流派、创作特点等),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内涵。歌曲内涵主要指作品蕴涵的思想和情感,是对歌曲艺术处理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学生的文学修养、文化底蕴以及生活底蕴,往往直接影响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开阔视野,才能通过对词曲的分析,领会作者意图,真正把握歌曲的风格和韵味,在歌唱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达到艺术处理的效果。例如,《黄河怨》表达的是一位受迫害受侮辱的妇女的痛苦和悲愤,学生在歌唱时,如果不能了解背景和情感,是很难运用陕北民间哭腔来表现出主人翁细腻的情感变化,最终影响了演唱效果。

3.2拓展歌曲意境想象

在声乐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歌曲艺术处理效果,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力,对歌曲的意境进行想象,使其身临其境,树立起正确的音乐中主人公的形象。可以说,歌曲的意境越清晰,歌曲表达就越生动。

每首歌曲都有不同的意境,它是情与景的交融。所谓意境,是指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形象融为一体后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2]。学生只有把握歌曲的意境,开拓对音乐作品的想象空间,才会清晰了解歌曲主题思想,对音乐作品艺术处理时才会如鱼得水。、

对歌曲意境的想象能力是歌者完美诠释音乐作品的重要能力,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一日之功,学生要不断感受生活和积累情感,随时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如此才能提高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能力。

3.3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歌曲艺术处理时,一般会遵循声情并茂的原则、对比统一的原则以及同中求异的原则,这三个原则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一是声情并茂原则。声音是唱好歌的先决条件,因此,学生嗓音的训练非常重要。歌唱者要首先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熟悉技巧和方法,才能为歌曲艺术处理提供可能性。教师无论在何种声乐教学阶段中,都不能忽视学生呼吸方法、咬字、吐字等唱歌基本技术的训练。二是对比统一原则,它是歌曲艺术处理的关键原则之一。在歌曲艺术处理中,教师应让学生掌握整首歌曲的统一,并突出它的变化,做到力度、速度、音色和情绪各方面的对比统一,并系统地把握这些对立统一,使之相辅相成,为歌曲的艺术处理服务。三是同中求异原则。歌曲的艺术处理并不是“照葫芦画样”,需要讲究在原作品基础上创新,才能对艺术负责。“同”强调尊重原音乐作品性质的“同”(包括歌词、旋律、节拍、节奏等方面),它是客观存在且不可或缺的,在服从原作品性质的基础上,学生拿到作品并不意味着“照本宣科”,他们可结合自身的性格气质、文化素养、声音特点的不同,对演唱风格适当“求异”,树立自身独特“演唱美”,最终使歌曲艺术处理得余韵无穷、神飞意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在声情并茂等原则的基础上,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做好把握歌曲艺术处理的要点、把握时代背景、理解歌曲内涵、拓展歌曲意境想象等方面,教会学生对歌曲进行恰如其分的艺术处理,最终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学艺术的好处篇2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204-02

本文以围绕废水中的磷元素的去除方法,从化学沉淀除磷技术到生物除磷技术等不同角度和工艺,对废水中的磷元素去除的效果进行分析。化学沉淀除磷技术主要是化学沉淀去除磷就是使磷成为不溶性的固体沉淀物,从废除水中分离出去的除磷方法,化学沉淀除磷反应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由反应平衡式可知,增加等式左边钙的浓度可使反应向右移动,形成羟基磷灰石沉淀。生物除磷技术 是使磷以溶解态为微生物所摄取,与微生物成一体,并随同微生物从污水中分离的除磷方法。它利用聚磷菌(PAB)一类的细菌,过量地、超出其生理需要地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贮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有效果。

文章通过分析化学和生物除磷技术的工艺和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化学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可达到较好的除磷效果,但是它消耗化学药剂量大,工艺比较复杂,运行费用高,产生化学污泥需要进一步处理,否则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民营中小企业数量很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小规模化p分散化的发展趋势很明显,应大力开发和发展适应城镇实际情况的废水除磷工艺 如SBR除磷工艺、人工湿地除磷技术等。 高整个处理系统的除磷、脱氮的效率。

2 除磷技术分析

2.1 化学沉淀除磷技术

2.1.1化学沉淀除磷基本原理

磷不同于氮,不能形成氧化体或还原体,向大气放逐,但具有以固体形态和溶解形态相互循环转化的性能.化学沉淀去除磷就是使磷成为不溶性的固体沉淀物,从废除水中分离出去的除磷方法,化学沉淀除磷反应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由反应平衡式可知,增加等式左边钙的浓度可使反应向右移动,形成羟基磷灰石沉淀。

5Ca2++3PO43-+OH-=Ca5(PO4)3OH

其它金属离子,如铁、铝,对于除磷也是很有效的。在化学沉淀除磷的实际应用中,主要用铁盐和铝盐作为沉淀剂。当用正铁离子除磷时,为形成磷酸盐沉淀,理论上所需的Fe3+和PO43-质量比为1:1;用亚铁离子除磷时,此比值则为3:2。用铁除磷的效率还取决于PH;对于正铁离子,最适宜的PH为4.5~5.0,对于亚铁离子,则为7.0~8.0。

2.1.2 化学沉淀除磷工艺及其特点

化学沉淀除磷,主要有四种工艺,包括直接或前置化学沉淀、同步化学沉淀、后置化学沉淀和后续接触过滤,分别介绍如下:

2.1.2.1 直接或前置化学沉淀

化学沉淀在初沉池之前投加,往往投加在曝气沉沙池中,在一些污水处理厂中采用一级处理与化学混凝沉淀相结合的方法,称为强化一级处理,当磷是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而在有机物负荷无关紧要的情况下,如往湖泊、水库中排放,这种处理流程可行的。前置化学沉淀除磷效率达90%。

2.1.2.2 同步化学沉淀

化学沉淀剂往往加在曝气池的进水中,在有些情况下,则投加于曝气池中或回流污泥中;有的则投加于曝气池出水中。化学混凝沉淀除磷与活性污泥法沉淀同时发生于二次沉淀池中,称为同步化学沉淀。这种方法可使用最便宜的沉淀剂硫酸亚铁,除磷效率达85%~90%。

2.1.2.3 后置化学沉淀

化学沉淀剂加入二次沉淀池之后的单独絮凝-固/液分离设备的进水中,可使用Fe(Ⅱ)、Fe(Ⅲ)和Al(Ⅲ)盐,并且控制适宜的PH值,可以达到更高的除磷效率,即90%~95%。

2.1.2.4 后续接触过滤

后续接触过滤过程,通常接于后置化学沉淀之后。它一般与前置化学沉淀,同步化学沉淀或后置化学沉淀串联应用,作为二步除磷法中的第二步来工作的,以使最后出水含磷达到很低的浓度:第一步除磷中磷被大部分除去,出水一般含磷0.8mg/L。用微滤膜(MF)或超滤膜(VF)组件取代絮凝接触过程过滤,能达到更高的出水水质和更高的除磷效率,在适宜的铁、铝盐投加量下,其渗透液的含磷小于0.1mg/L。

2.1.3 化学沉淀除磷的特点

化学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可达到较好的除磷效果,但是它消耗化学药剂量大,工艺比较复杂,运行费用高,产生化学污泥需要进一步处理,否则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该技术很少单独采用。

2.2 生物除磷技术

生物除磷法是使磷以溶解态为微生物所摄取,与微生物成一体,并随同微生物从污水中分离的除磷方法。它利用聚磷菌(PAB)一类的细菌,过量地、超出其生理需要地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贮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有效果。

2.2.1 常用生物除磷工艺及其特点

按照磷的最终去除方式和构筑物的组成,现有的除磷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主流除磷工艺和侧流除磷工艺两类。侧流工艺以Levin首提出的phostrip工艺为代表,厌氧池在污泥回流的侧流中;主流工艺的厌氧池在污水水流方向,磷的最终去除通过剩余污泥排放。主流工艺有多个系列,包括Bardenhpo系列、A/O系列、SBR系列以及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改进,基本上都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系统。

2.2.1.1 Phostrip除磷工艺

Phostrip除磷工艺实质上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相结合的一种工艺,其工艺流程见图2-1。

该工艺将部分回流污泥回流到厌氧池脱磷并用石灰沉淀,厌氧池不在污水流的主流上,而是在回流污泥的侧流中。Phostrip工艺的优点是出水总磷浓度低于1mg/L,而且不太受进水BOD浓度的影响。另外,大部分磷以石灰污泥的形式沉淀去除,因此,污泥的处理处置不象高磷剩余污泥那样复杂。但是该工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石灰贮存和预备系统的问题也较多。

2.2.1.2 巴登福(Bardenpho)工艺

该工艺由Bardenpho于1973年提出,系统在MLE工艺的好氧池后再增加一个厌氧池,成为四阶段Bardenpho工艺(如下图),在四阶段工艺的前端再增加一个厌氧池,即为五阶段Bardenpho工艺。在四阶段工艺中,磷的吸收主要在第2好氧池中完成,第1好氧池也有吸收磷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的,第1好氧池的首要功能是去除BOD,而第2好氧池的首要功能才是吸收磷。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各项反应都反复进行两次以上,各反应单元都有其首要功能,并兼行其他功能,除磷效果良好,但工艺复杂,反应器单元多,运行繁琐,成本高。

2.2.1.3 A2/O法

A2/O法在废水处理流程中设置厌氧、缺氧、好氧段,为除磷脱氮供了有利条件。其具体运行过程为:进水进入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进入缺氧段,聚磷菌继续放磷,同时由异养型反硝化菌对硝酸盐进行硝化,将其还原为氮气从水中逸出,进入好氧段,聚磷菌大量吸磷,由于自养型硝化菌进行作用,将氨氮硝化为硝酸盐混合液回流到厌氧段重复以上过程二沉池,污泥沉淀回流出水。除磷脱氮是在重复的厌氧-缺氧-好氧过程中完成,使磷氮的去除率提高。A2/O法的优点在于除磷脱氮效果较好,无需投药,厌氧和缺氧段只进行缓速搅拌,故运行费用低。但该工艺中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因此除磷效果难于再提高。另外,A2/O工艺中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硝化菌硝化p反硝化菌反硝化,完成每一过程都有不同的环境要求,硝酸盐对厌氧释磷不利。这个矛盾使A2/O工艺实际运行中除磷脱氮效果不稳定,除磷效果好时脱氮效果不好,脱氮效果好时除磷效果不好。目前A2/O工艺在国内外应用非常广泛。

2.2.1.4 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法)

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反应器),它的整个处理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反应器内进行的,该工艺通过程序化自动控制充水、反应、沉淀、排泥和闲置五个阶段,实现对废水的生化处理。SBR工艺的整个操作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完成,其最大的操作特点是在原污水流入反应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废水水质和工艺要求的不同,分别采用灵活的曝气方式和充水、反应时间,实现不同的处理。由于其在运行时间上的灵活控制,为实现除磷脱氮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SBR工艺不仅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好氧、缺氧及厌氧状态交替的环境条件,而且很容易在好氧条件下增大曝气量、反应时间和污泥龄来强化硝化反应及除磷菌过量摄磷过程的顺利完成;也可以在缺氧条件下方便地投加原污水或提高污水浓度等方式以提供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使反硝化过程更快地完成;还可以在进水阶段通过搅拌维持厌氧条件以促进除磷菌充分地释放磷.由SBR工艺反应工序可以看到,只有在A2/O法工艺中才能完成的复杂的除磷脱氮过程,在SBR法工艺中仅仅在单一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中即可完成。

2.3 生物除磷新技术进展

由于处理厂出水含磷浓度的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我国目前实行的总磷排入标准为0.5mg/L(于2003年7月1日实施的GB18918-2002《城镇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有所放宽)。而常规的生物除磷技术,如好厌氧(A/O)和厌氧/缺氧/好氧(A/A/O)活性污泥,都难以使出水含磷浓度到达如此低的水平。为此,人们在开发生物除磷新技术方面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2.3.1 强化生物除磷技术的新成果

近来人们对强化生物除磷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

2.3.1.1 对传统除磷工艺的改进

由于聚磷菌在厌氧释放磷时容易受到回流污泥混合液中硝酸盐的干扰,因此宜将回流污泥混合物液送入缺氧池中使其中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然后再将脱氮的回流污泥送入厌氧池进行厌氧释磷。另外,反硝化除磷也需要在缺氧的环境中既进行反硝化脱氮,又进行磷的摄取,这样既可显著提高整个处理系统的除磷、脱氮的效率,也可节省曝气供氧的能耗。为此,一些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在回流污泥进入厌氧池之前,首先进入前置缺氧池。在回流污泥处理系统中带有预缺氧池的系统,其除磷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的A/O和系统和A2/O系统。

2.3.1.2 生物膜法除磷的分析

生物膜为污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有关学者对生物膜除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近年来,生物膜反应器已经渗透和复合到废水处理的其他工艺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比如活性污泥-生物膜反应器和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是在SBR反应器中引入生物膜的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可用于该工艺的生物膜载体有软纤维填料,聚乙烯填料和活性炭等。SBR法本身就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由于生物膜的存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生物的食物链长,能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加大了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的处理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净化功能,同时具有污泥沉降性能良好耐冲击负荷,易于运行管理,减少污泥膨胀问题等优点。Linpor-CN工艺是另一种应用生物膜进行废水除磷的工艺,它以缺氧-好氧两段式连续运行方式,既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和总氮,又能有效地除磷,其除磷机理主要是其生物膜载体填料,在其表面形成生物膜后,从表面向内部存在溶解氧的梯度相应处于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致使每个附着生物膜的载体都成为一个微型生物反应器,污染物进入其中能进行好氧,缺氧和厌氧反应,从而进行硝化,反硝化和生物除磷过程,并达到目的相当高的去氮磷的效率。

2.3.1.3 改进型SBR工艺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污水处理科技界对能高效生物除磷脱氮的改进型SBR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为了提高SBR工艺除磷脱氮的功能,开发了CAST工艺。这种工艺的最大改进是在反应池前端增加了一个选择段,污水首先进入选择段,于来自主反应区的混合液(约20%~30%)混合,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优势繁殖,为高效除磷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这是到目前为止SBR工艺中除磷脱氮效果最好的一种。

2.3.2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进展

生物除磷理论为“聚合磷酸盐微生物”PAO的摄/放磷原理,这一观点以被普遍认可和接受.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除PAO细菌可在好氧环境中摄磷外,另外一种兼性厌氧反硝化细菌―PB也能在缺氧(无O2,存在NO3-)环境下摄磷,反硝化除磷的发现是生物除磷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种生物除磷新途径将反硝化脱氮和生物除磷有机地合为一,可节省能源和资源.实现反硝化除磷能分别节省50%和30%的COD与O2的消耗量,并相应减少50%的剩余污泥量。

第1章 生物除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已应用的生物除磷技术存在着除磷效果不够理想,运行费用高,工艺复杂等诸多不足。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生物除磷技术的发展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

(1) 进一步对强化生物除磷(EBPR)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更高效的除磷工艺

强化生物除磷(EBPR)技术是得到广泛注意的技术,目前主要的生物除磷工艺都是在其基础上开发的,但这些工艺在运行时往往回出现EBPR失效的现象,使得除磷效果受影响,因此应对造成EBPR失效的因素作深入研究,对已有工艺进行改造,开发稳定高效的除磷工艺。

(2)开发和发展适合小规模、分散化处理的废水除磷工艺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民营中小企业数量很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小规模化p分散化的发展趋势很明显,应大力开发和发展适应城镇实际情况的废水除磷工艺,这将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显得非常有意义。如SBR除磷工艺、人工湿地除磷技术等,都具有小规模、分散化处理的特征,值得关注。

(3)发展节省能源和资源的废水除磷工艺

通常用BOD和磷去除量的比值(BOD/ΔP)表示系统的除磷能力,BOD/ΔP=BOD进水/(TP进水-TP出水),一般说来BOD/ΔP值越小,工艺除磷能力越强。开发BOD/ΔP值较小情况下的除磷工艺,实际就少消耗了有机碳源,而有机碳源就是能(资)源。因此开发BOD/ΔP值小的废水处理工艺也是成污水处理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4)探索外加条件与生物协同作用除磷的新技术

对已有的除磷工艺增加某种外加因素,改变微生物活动的环境条件,使外加因素能于生物产生协同作用,达到更有效除磷的目的。如外加电场或磁场,在一定的运行条件控制下,探索除磷新工艺。

第2章 总 结

(1)化学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可达到较好的除磷效果,但是它消耗化学药剂量大,工艺比较复杂,运行费用高,化工行业采用化学沉淀除磷技术虽然成本过高但可以保证外排水的质量。

(2)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然后再将脱氮的回流污泥送入厌氧池进行厌氧释磷。另外,反硝化除磷也需要在缺氧的环境中既进行反硝化脱氮,又进行磷的摄取,这样既可显著提高整个处理系统的除磷、脱氮的效率,也可节省曝气供氧的能耗。

(3)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工艺,探索外加条件与生物协同作用除磷的新技术、新工艺。

参考文献

[1] 杨平 张焕云 乔娴,关于提高城市污水厂除磷率的探讨;《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 第1期

[2] 杨平,关于提高城市污水厂除磷率的探讨 2006 中国环保产业

[3] 李金凤 城市污水处理的关键--脱氮除磷2010 中国科技博览.

[4] 兆坤;《从废水中快速除去生物磷》生物技术通报 1987年02期

[5] 郑笑彬《生物除磷技术发展回顾》工业用水与废水,1989年02期

[6] 谢维民《污水除磷技术》环境科学,1989年05期

[7] 张波,关于废水中氮和磷的去除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第3期

[8] 尹军 李琳 桑磊 霍玉峰 焦畅,低温SBR法污水处理工艺若干研究进展,《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7 第1期

学艺术的好处篇3

1.深入生活摄影艺术要通过深入群众文化生活来促进其开展,这样能使群众业余摄影爱好者提升对事物的认知和感悟能力,使其勇于突破传统的摄影技巧,发展新的摄影技术,使其摄影艺术经验得到充实。群众摄影艺术爱好者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对艺术创作更有欲望,其摄影艺术作品才能更富有内涵,更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可以组织群众业余摄影爱好者到名胜景区或者自然景观等开展摄影活动,这有利于其了解怎样贴近生活,如何在作品中表现生活。只有多体验生活,充分认知和感知事物,提升摄影文化层次,群众业余爱好者才能创作出有内涵和表现力的摄影作品。 2.科学选材业余摄影爱好者要创作出好的摄影艺术作品,除了要深入生活,一定要学会科学地选取摄影题材。只有选择好摄影主题后,在摄影创作过程中才能很好地寻找适合主题的内容,以求摄影作品主旨明确,富于感染力。

二、要符合摄影艺术的规律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摄影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群众文化中的摄影艺术发展也应该遵循摄影艺术的规律。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只有在这个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才能在进行创作时充分发挥创造力。摄影艺术的发展规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将摄影作品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摄影构图布局是摄影的基础要求,即对要拍摄的事物的安排要力求科学,运用最合适的摄影表现形式,将摄影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充分呈现出来构图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摄影创作的成败,摄影构图常常被众多客观因素所限制,摄影时可以利用诸多自然原理和条件来对这种客观因素进行合理的改善。比如,可以利用自然的光线、影像等美学原理来对构图过程中的事物的疏密、空间的均衡等做合理的协调,以突破客观局限,实现摄影的科学构图要求,达到摄影者的摄影目标。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一定要了解和掌握摄影的科学构图规律,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力求做到科学构图,为拍摄出好的摄影艺术作品打基础,2.拍摄角度的确立和艺术化处理务必科学合理(1)拍摄角度的科学合理,指的是拍摄者对被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的角度要力求合理而且科学。拍摄角度有仰摄、俯摄、正面等,应选景的远近、主次等不同要求拍摄角度也要恰当运用才行,专业的摄影人员在熟知这个要求和规律的基础上,都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达到灵活和科学合理的要求,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更需要充分的学习和实践。(2)对摄影作品的艺术化处理,指的是拍摄者对摄影作品给予感情的艺术转化过程,想让摄影作品通过这种转化过程呈现出更好艺术表现效果、达到一定的艺术变现境界。这需要一定的摄影手段,比如,通过电脑和多种辅助的建工处理,这个艺术处理过程一定要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将想要呈现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将要达到的艺术境界体现出来。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在摄影实践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这个规律,给创造好的艺术作品而努力。3.对摄影作品的标题设立要力求准确到位标题是作品的画龙点睛之体现,摄影作品也是如此。摄影作品标题的设定和确立要力求准确到位,这对摄影作品艺术内涵和感染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增添摄影作品的艺术层次深度,对摄影作品中心思想和摄影者的感情流露起到一定的补充效果,是摄影自身全方位素养的综合体现。准确到位的摄影作品标题能够让观赏者迅速捕捉到作品的闪光点,能够很好地一道观赏者去感知摄影者的情感,去摄影作品所蕴含的深意美。群众业余摄影爱好者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很好地运用这一规律,将好的标题赋予摄影作品,实现与欣赏者的共鸣。。

三、运用丰富的摄影艺术表现形式

学艺术的好处篇4

[关键词]水资源;污水处理;技术原理;特点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于水资源的利用量连年攀升,其中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为主。我国虽然幅员辽阔,水资源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比例非常少,再加上工业用水对我国浅表部分的水资源的污染,可见我国无资源仍然比较匮乏。因此,我国对于污水处理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势在必行,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困境的必行之路。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均采用AO、AAO、SBR以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以及其改良工艺等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均具有较好的污水处理效率,但是不同的工艺的原理和特点都不尽相同,本文便以东莞市石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技术为依据,对不同的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在工艺选择的时候作为参考。

1.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

1.1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好氧细菌和其他原生动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氧化和分解,最终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早在上世纪就发明创造出来,一直是世界各国处理污水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工艺也均以生物污水处理法为主。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反应迅速并且处理速度快,缺点就是对于周围温度和PH值的要求比较高。其主要处理模式包括活性污泥法、氧化塘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生物膜法和土地处理法。

污水处理化学法就是利用添加化学试剂的方法将污水中的离子除去掉。但是这种处理方法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容易引入其他的化学物质,污水处理不彻底。化学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混凝法、消毒法和中和法。

1.3物理法

污水处理物理法就是通过譬如活性炭吸附等物理变化的方法,用网吸附固体物质的污水处理方法。物理法是除了生物法之外,进行污水处理最常用的方法,因为它处理速率快,并且可以循环使用。其主要处理模式包括沉淀法、过滤法、气浮法、格栅法、调节匀和法和离心分离法。

1.4物理化学法

污水处理物理化学法是将物理法和化学法综合利用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它可以综合两者的优点进行废水的净化,主要特点是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少。物理化学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萃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吹脱与汽提法和蒸发与结晶法。

上述四种处理工艺法中,生物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因为它效率高,并且成本低。而这四种处理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水水质进行综合利用,目前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综合利用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不是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我国最常用的综合利用工艺是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

2.东莞市石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技术简述

2.1公司概况

东莞市石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原东莞市东江水务有限公司市区污水处理厂)成立于2002年6月,是东莞市水务局下属国有独资企业,是东莞市政府进行环境治理的重要工程之一。位于南城区石鼓村王洲,占地面积26.52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污水设计能力为40万吨,是东莞市目前采用二级处理最大的一家生活污水处理厂。

图1 东莞市石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工艺流程图

2.2东莞市石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技术

在进行城镇污水处理的时候,要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要综合考虑建设和维修的费用的高低、工艺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选择。东莞市石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污水的处理技术都是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这种生物化学法进行污水处理,其中无论是AO工艺还是AAO工艺,都将其与氧化沟污水处理法进行结合综合使用。

2.2.2一期――厌氧-氧化沟工艺(A/O工艺):东莞市石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第一期污水处理技术采用的是厌氧-氧化沟工艺(A/O工艺),是综合采用AO和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的技术。AO工艺是采用SNP特种悬浮型生物填料,其显著性优点是,系统污泥浓度高、能耗低、运行费用低、停留时间短、产泥量少、操作管理简单并且运行比较灵活。而且这种工艺所需的设施施工周期短,投资低,占地面积小而且外观美观,另外,维修检修工作量低,操作简单容易上手,从而污水的处理效率高。其主要的缺点就是缺少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无法培养独立性质的污泥,遇到一些难以降解的物质,处理率比较低,脱氮效果不好,运行不够稳定,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处理的效率。为了弥补AO工艺这些缺陷,便将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与其综合使用。

2.2.3二期、三期――缺氧、厌氧-氧化沟工艺(A2/O工艺):AAO工艺是将传统的生物硝化工艺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有效的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处理掉。它的工艺布置形式可以为厌氧、缺氧和好氧三种。将厌氧池放在前面,可以使聚磷微生物有限获得碳源,并且得到充分的释磷,然后通过菌种间的协作,将有机物转化成挥发酸,借助水解聚磷释放的能量将其吸收进入体内,并且储存起来,提供后续好氧条件下过量摄磷和自身增殖所需要的碳源和能量。污水通过厌氧反应器进入缺氧反应器,进行脱氧,多功能去除BOD、氮和磷等。这种多种反应池相结合使用的工艺,大大促进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AAO工艺污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图

学艺术的好处篇5

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美的认识、感知、鉴赏和创造,提升人的品位,深入实施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艺术教育“无差生”,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埋藏着“艺术种子”,只是等待时机生根发芽,学校的使命就是用心培土、施肥,让每颗艺术“种子”都能绽放出灿烂的星光。我校在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打造过程中,始终牢牢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大力实施“用高雅的艺趣净化人”的治校策略,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三大工程之一进行重点打造,突出渗透“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坚实的发展平台,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增强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创造学生艺术人生、品位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办学条件,强化队伍建设,规范过程管理,在艺术教育的办学基础上做文章

进一步完善艺术教育硬件设施设备。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学校优先投入大量资金,先后修建和配置演出舞台、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网、心语广播站、学校局域网、班班通、学校网站、视频监控系统、录播教室、合唱排练厅、书画室、舞蹈排练厅、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科技活动室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同时还购置了钢琴、电子琴、古筝、小号、大号、圆号、萨克斯、黑管、长笛、军鼓等一批教学器材。学校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为扎实推进艺术教育提供了硬件保障。

高度重视艺术教育队伍建设。我校在艺术教育实践中重视四支队伍建设:一是重视艺术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业务人员、艺术教师等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管理协调艺术教育的工作。二是重视艺术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以美术、音乐、体育为主体的艺术教育专职教师培养和培训,努力实现艺术学科教育教师专业化和专职化,不断增强其艺术修养和学科教学的执教水平。三是重视艺术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对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并聘请校外声乐、美术、舞蹈、乐器等艺术专业人才到校兼职,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良好的兼职教师队伍。四是重视学生艺术骨干队伍建设,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学校通过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努力发现各类艺术骨干,并通过合唱团、管乐队、选修课等强化对艺术人才的培养,让他们在学生团队中发挥示范、榜样、引领的作用,激发全校学生的艺术热情,为学校艺术教育带了生机与活力。

进一步规范艺术教育的细节和过程管理。学校研究制定《仁怀市实验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三年规划》,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特色规划,做到有方向、有目标、有措施,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加强美术、音乐、体育等艺体学科的管理和考核,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艺术学科教育的校本教研,充分发挥音乐、美术、体育三个学科组的骨干作用,强调艺术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实效性。加强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研究,用艺术评价来推动艺术教育,增强部门、教师、班级对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规范化的管理来扎实提高艺术教育的实施水平。

二、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校本教研,培植校本课程,在艺术教育的课程实施上做文章

从广义上说,艺术教育融合和渗透在各学科教育之中,各学科表现出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艺术教育是以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学科为主导,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在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口语写作、空间抽象、科技动画等艺术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说,各学科都是搞好艺术教育重要的根基,他们之间互相支撑、相互补充,是促进“艺术细胞”更加健康生长不可缺少的土壤。

扎实搞好学科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学科和主导学科,学校高度重视艺体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改变过去重语数外、轻艺体综合的思想,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管和考核,定期召开艺体专题工作会,定期进行艺体学科校本教研,通过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来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同时,重视挖掘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中的艺术因子,充分发挥各学科独有的艺术内涵和优势,强化学科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真正提升艺术教育的水平。

开设特色选修课,为艺术尖子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各种特色校本课程的开设,是搞好我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法宝”。学校把选修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进行规范管理,先后开设了合唱、管乐、鼓乐、乒乓球、花式跳绳、舞蹈、手工制作、剪纸、笛子、电子琴、篮球、科技制作、腰鼓、武术等20等多门选修课程,选聘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制定课程计划,统一课程时间,明确课程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选修课的过程监管和考核评价。正是长期以强化对选修课程的研究和实施,才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展示、培养艺术才能的坚实舞台,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尖子,不但发挥着传、帮、带的重要作用,更为学校艺术教育注入强劲的活力和动力。

着力打造全校性特色课程。选修课只能针对部分艺术特长学生,涉及面不宽,为此,学校一直努力在打造全校性特色校本课程上下功夫。结合“星光灿烂,卓越人生”的办学思想,学校通过认真论证,把“花式跳绳”作为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为规范管理,学校把“花式跳绳”纳入体育课程教学,专门研究和制定出台了《仁怀市实验小学花式跳绳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并重点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明确的意见,通过编制绳操、编制教材、组建跳绳队、举办跳绳节、进行达标测试、实施过关考级等一系列课程实施,把艺术与体育有机结合起来,让“花式跳绳”成为全校师生必修课程和必备的一门艺体技能。目前学校人手一绳、天天训练、人人训练的浓郁氛围正在形成。下一步,学校将重点在校本教材、特色大课间、跳绳艺术节、课程品牌等方面上下功夫,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真正把“花式跳绳”校本课程做出成效,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课程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只有重视课程教学,加强课程研究,突出课程特色,才能实实在在提升艺术教育的工作水平。

三、搞好艺术活动,搭建成长平台,彰显个性特质,在艺术教育的特色载体上做文章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艺术教育不可缺乏的重要实施途径,因此,能否抓好活动这个重要载体,是艺术教育成败的关键。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我校高度重视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师生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让他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艺术兴趣、提升艺术素养、享受艺术成果、体会艺术魅力、突出艺术个性,努力推动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大力实施“五名一语”工程。为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活动氛围,学校着力打造以“名歌、名曲、名诗文、名影视、名人传记、师生星语”为主要内容的“五名一语”工程,制定出台《仁怀市实验小学“五名一语”工程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艺术教育。每天进行“名歌、名曲”欣赏,了解歌曲作者、时代、写作手法、特色、风格等,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名人传记”以古今名人、英雄人物、时代人物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典型和榜样;制定“名影视”欣赏安排表,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名影视”欣赏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培养勇敢、坚强、乐观、善良等优良品质;“师生星语”立足于让广大师生畅谈理想、敞开心扉、发表见解等。

全面实施“品经诵典、书香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编制“品经诵典”教材,将其纳入课程体系,规范系统地开展诵读、赏析活动。在深入开展古今“名诗文”泛读活动的同时,学校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文学经典编制成校本教材,分别作为1~6年级深度朗读的经典诗文,逐字逐句进行解读赏析。为确保活动效果,学校对活动时间、要求、实施与责任、考核和评价等都进行明确要求,坚持每周二全校集中诵读制度和班级课前三分钟诵读制度。通过多年努力,“品经诵典”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文学素养、增强审美和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一张“名片”。

扎实开展“艺术节”“合唱节”等艺术教育活动。我校艺术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艺术爱好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一个艺术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为此,学校对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高度重视,不管在表现形式,表演内容上都进行精心设汁,重点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为期两个多月,广大师生同台,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相声、课本剧等节目排演和摄影、美术、书法、手抄报、科技制作、动画制作等作品的创作,让广大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深受感悟和影响。为让更多学生能参与到艺术表演中,学校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通过班级表演、年级组展演、全校汇演等形式层层评选推荐,学校指导思想是不强求学生节目、作品有多好多精,更重视尽可能有更多的学生能站在舞台中央,亲身去感受艺术、展示才能、享受成功。同时,学校还利用“六一”“国庆”“五一”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并通过参观、劳动、游览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来激发学生心中的“艺术种子”。

正是由于高度重视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才使我校艺术教育获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贵州省“贵青杯”艺术大赛最佳团队表演奖、仁怀市“红歌唱响校园暨红色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特别奖、校园集体舞第一名、第二届合唱节第一名、第二届艺术节一等奖、第三届艺术节一等奖等表彰奖励,广大师生在省、遵义市、仁怀市等各种艺术竞赛活动中多次创造佳绩。

四、重视文化建设,营造艺术氛围,陶冶艺术情操,在艺术教育的环境创建上做文章

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环境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艺术教育中,学校十分注重浓郁的艺术教育环境的打造,大力实施“用人文的环境吸引人”的治校策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艺术的因子。一是充分利用楼梯、走道、橱窗、墙壁、立柱等空间,以“明礼篇”“诚信篇”“求实篇”“创新篇”为主题,用文字、书l画、图片、美工等艺术载体深刻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内涵。二是打造“主题花园”,重点在艺术性、人文性、主题性上下功夫,把花园建成师生的学园和乐园和艺术教育基地,优雅的“主题花园”是我校一张形象“名片”。i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法,绘制“文化教育长廊”,以学校围墙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法制宣传”“感恩万物”“红色文化”“启蒙思想”“健康常识”“科技普及”“礼仪知识”等主题教育,营造强烈而浓郁的文化和艺术教育环境。四是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着眼点要重点放在学生的感悟、成长和激励上,各班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结合学生和班级特点来规划和设计班级文化,努力创造班级个性文化和艺术氛围。五是以办公室文化、功能教室文化、厕所文化作为重要补充。办公室文化突出学科特点、工作职能和人性关怀;功能教室文化突出教室的功能和个性;厕所文化强调规范性、知识性和雅致趣味等。

学艺术的好处篇6

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学科的交叉也日益盛行。首先是音乐学科内部间的交叉,包括具体技术学科间的交叉(如声乐演唱技术与表演、钢琴演奏技术与表演、声乐演唱技术与钢琴)、基础性学科间的交叉(如音乐基础理论、作曲基础理论)、音乐理论学科间的交叉(如音乐史学、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等)以及以上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如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音乐风格、音乐流派、音乐的美与审美)。其次是音乐学科与外部学科之间的交叉,包括音乐在其生成过程中同所涉及和接触到的一些相关学科的交叉(如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在这些交叉中也出现和派生了一些边缘学科,例如给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者赋予了一个新的称谓——声乐艺术指导。

一、声乐艺术指导发展现状

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在国外已有一百年左右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前半叶单纯的舞台演出及日常教学钢琴伴奏,逐渐发展、分科为歌剧排练教练、艺术歌曲演奏、声乐艺术指导和音乐会伴奏等有所关联但目标不同的专业。一般来说,声乐艺术指导都有进行声乐钢琴伴奏(或歌剧乐队指挥)的能力,也可能经常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但他们还有作为教师的工作任务:对声乐家或声乐学生在作品风格、音乐处理、语言掌握、声音运用等方面进行指导。

我国国内的声乐艺术指导学科工作目标和方式仍处于国外本学科的初级阶段,即以伴奏为主,歌剧、艺术歌曲不分,演奏、教学兼顾——表面上看全能,实际上学科分化不细、专业研究不深;其次,艺术指导能力参差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不齐: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不足,或表达能力不够生动。声乐艺术指导主要工作在音乐艺术院校和歌剧舞剧艺术团体,工作内容与声乐专业教师类似,但更侧重于音乐处理、风格把握、语言音准等方面,并从适应音乐表现的角度(绝非从发声技巧的角度)调整学生声音的运用。但在不同的学校,不同资历的教师工作内容有很大不同,在专业性强的音乐学院中一般有三种情况:①随堂伴奏。也就是在声乐教授的课堂中的专职伴奏,一般都是年轻的助教或学生,工作内容就是伴奏,一般不用说话。②声乐教授的助手,许多大牌教授由于自身演出繁忙,日常教学的“画龙”工作就交给艺术指导来完成,自己只进行曲目安排、技术及音乐点拨的“点睛”工作。③艺术指导教授,负责除声乐发声技巧外的所有与声乐有关的教学,与声乐教授一起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负责。在一些音乐名校中,也有一些学术名望极高的权威艺术指导教授,他们与声乐教授没有区别,可以独立带学生。这些教授都是威望很高、有着几十年声乐伴奏及艺术指导经验的大师,并且与顶尖的声乐家都有着经常性的合作。但这种大师为数不多。在目前我国高师音乐学院中艺术指导教师大多都只是单纯的钢琴伴奏,进入不了更深的阶段。

二、声乐课程与艺术指导课程间脱节的弊端

在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不难看出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子。课程设置上虽然没有专业音乐院校“专、精、深”的特点,但绝大部分专业必修课都与专业音乐院校相同。以声乐艺术指导课程为例,近几年有一定规模的高师音乐院校都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整个的课程安排大多是沿袭音乐院校的,不符合各高师院校的实际情况,导致声乐课程与艺术指导课程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

如有一些师范学院,在声乐专业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课程中没有开设艺术指导课程,他们往往是与钢琴专业的学生合伴奏,到大三、大四才安排艺术指导课程,这个课程安排对声乐教学存在一些弊端:

1.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和艺术指导课的课时量不足。声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门表演的艺术,这就需要学生对作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艺术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积累不够,而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又有较大的欠缺,更何况对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艺术指导课程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

2.声乐艺术指导师资力量欠缺。艺术指导的教师一般都兼代钢琴课,大多数都是钢琴专业出身,对声乐作品了解不够。对声乐作品的艺术感受也存在差异,如果笼统的用对钢琴乐曲的艺术指导方式去指导学习声乐的学生,必定会在很多层面上出现偏差,使得学生不能更好的领悟作品的本质,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3.艺术指导本身对声乐上的呼吸、发声不是很了解,加上不进声乐课堂、与声乐老师沟通不够,使得声乐学生与艺术指导老师之间的磨合存在困难。除此之外,艺术指导和声乐老师在对作品的理解和艺术造诣上也存在着不同。如果不能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将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表现。

4.另外还有学校的成本核算方面的因素。迫于资金的压力,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充足的资金调配来完善艺术指导的工作。

三、声乐课程与艺术指导课程协作的建构

当今建构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重视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结合建构主义观点和时代的要求,笔者尝试构建了声乐与艺术指导课程的协作教学模式,其结构图如下:

这一模式的建构旨在促进这两个学科的协作融合,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在对作品情感处理和风格把握等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提高。这一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这一模式的运用有助于处理好三个协作关系:

1.声乐教师与学生的协作。一般说来,学生平时的课堂声乐训练多是针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部分,这种训练是片段式的,因此它与艺术指导老师在配合一个作品时所发挥出来的声乐技巧很可能会是不完整的、欠准确的;但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是一个画面、一个整体,它由许多个片段组合而成,所以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演唱的基础能力(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高级能力(节奏、音色、音量)、控制能力(力度、速度、气息)”将平

转贴于论文联盟

时所掌控的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2.艺术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协作。学生只有经过与艺术指导老师之间无数次的磨合,才能做到在演唱时歌声与琴声的完美对话。歌声是为了悦人心情给人启迪的,因此它的艺术要求就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有了良好的音乐素质和对作品的认真研究,还要有演员的表现力以及精彩伴奏的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所以对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与艺术指导老师的磨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作品的正确处理与歌曲的演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不仅能为演唱提供音乐的烘托,更能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

3.声乐教师与艺术指导教师的协作。就我国高师目前的现状而言,声乐艺术指导教师大多是钢琴专业的毕业生,对声乐作品了解不多、理解分析能力不足、作品的表达能力不够。这就更需要一个平台让艺术指导教师多与声乐教师在音乐作品上沟通交流,这样的协作能更好地帮助艺术指导教师把握作品的风格以及语言的出来等方面,并从适应音乐表现的角度来调整学生声音的运用。

四、声乐与艺术指导课程间接洽的实践策略

在声乐与艺术指导课程协作教学的模式指导下,课程接洽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几个方面:

1.学生在上课之前要认真读谱唱词、初步感知和认识作品。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渗透着词曲作家们的心血和情感,只有通过认真地读谱咏词、感知作品、细致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容与结构,才能完整地表达出词曲作家的真实意图。而正确、准确地认识作品则要求我们必须严谨地把握音准、节奏和强弱等基础因素。

2.学生在上课之前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由于作曲家的出身、经历和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构思。这就需要学生与艺术指导老师双方共同努力,分析作品的内容,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细腻的感情变化。通过充分的准备确立艺术形象,从而构成一个高度艺术化的结合,才能使纸面上的乐谱变成悦耳动听、感人至深的音响和生活画面,以真正表达作曲家的意图,使作品达到真正的完美。

3.学生要与艺术指导老师融为一体、共同感受音乐。从歌曲的第一个音开始,艺术指导老师和学生的表现就在互为影响,一首歌曲要成为精品,需要的是他们的共同努力。要想做到这点,学生要多和艺术指导老师沟通、彼此熟悉。老师也要通过平时的练习掌握学生的特点、状态,知道什么时候怎样伴奏,出现问题怎么处理。在表现作品时才能“跟”好、“带”好、“烘托”好。

五、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教学策略

1.在总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的授课形式作些变化。由于学科成本核算的制约,总课时量一般很难进行改动。应让现有的艺术指导教师多和声乐教师沟通,每月用2课时对学生和艺术指导教师共同开课,系统的讲解同一类作品。如,中国民族声乐曲目可以分为:各地方民歌小调、民歌改编作品、创作作品、电影电视插曲、歌剧选曲等几大块来讲,有条件的院校最好每周为声乐专业的学生安排一次随堂艺术指导课。

2.一方面向具有较高钢琴演奏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开设钢琴伴奏艺术指导课,让他们对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熟悉一定的声乐曲目,学会如何与演唱者配合,实现从单一领域内部简单相加到多元技术能力之间的有机相乘。另一方面是向具有一定声乐演唱和钢琴演奏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开设弹唱课。让两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利于二者间的配合与协作。

3.多给艺术指导教师提供声乐方面音像和声像的资料。让艺术指导老师通过实际观察与体验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艺术素养。

学艺术的好处篇7

美术的深刻内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得到辉煌发展。美术与环境艺术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美术传承了古老的文化艺术,而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现代建筑的多重元素。美术元素的质朴与光华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得到情感的宣泄,环境艺术的人文色彩是通往人们的心灵之源。环境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就是它用独特的存在方式传达了一种人们的心理需求。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造就的是人与自然的完整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与美术元素的结合能够发扬古老的传统,也能创造现代的灿烂。美术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是互为基础,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美术功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美术学可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

美术功底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技能,一个建筑物的产生,与美术是不可分离的。设计的基本理念一般都源于美术功底。没有好的基础是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的。美学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在很多学科中,都有美学修炼。环境艺术设计是美学最高体现,是一门综合美学艺术。美术学理论中,关于美学的基础训练是非常严格的,美学理论从形体、结构到文化、态度,都是要服务于人的基本思维观念。美术学涉及一个民族的文化、风俗、思想、行为。例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中,四处充满了中国元素,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散发出来的民族魅力是非常吸引人的。西方环境艺术中,到处充满了当地的宗教主义色彩,一个地域的文明和文化,在环境艺术上能够得到最美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蔓延,文化融合带来了艺术的融合,环境艺术作为一个国家建设行业的龙头产业,贮存了丰厚的力量。

2.美术基本功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相通性。

美术基本功包含了多种内容,绘画是基础,雕塑是必备学科,工艺美术和建筑美术是一种升级。美术基本功在这些基础学科基础上,融合了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所以美术基本功实际上就是艺术的基本功。美术通过色彩、线条解释物体,环境艺术也是通过这些手法进行表达。美术功底与艺术功底在很多方面是重合存在的。美术基本功中的明暗、事物剖析、结构、体积都是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以,美术艺术形象与环境艺术的表现创作是同一根基。

3.美术价值提升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在环境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就是对设计风格的把我。设计风格是环境艺术的核心价值。一个建筑体系的建立,一般都是为了纪念或者弘扬某种精神。美术价值植根于厚重的文化传统,每一种色彩和每一个构图都承载着民族的使命。在环境设计中,把握和确定一定风格,决定了建筑体系的成败,同时也决定了这个环境体系的价值。环境艺术价值是可以永久流传的艺术珍品,既是有形的物质保留,也是文化内涵的永久传承。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美术价值,就是丰富了各种文明的符号,用理想和神韵表达物质的最高境界。在环境设计中运用美术设计,可以完整的体现地方特色、历史意味、自然主义。美术功底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结论

学艺术的好处篇8

声乐艺术教育与美育既是融通的,也是互动的。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一致性上。互动点之一:声乐艺术教育与美育都是为了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声乐艺术教育是通过声乐艺术的专业训练,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技巧之中,融入美的教育,灌输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美育则是通过艺术美、形式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活生生的形象体系的具体展现,供人观照、感受,从中得以实现美的陶冶、培育。互动点之二:声乐艺术教育与美育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声乐本身就是不折不扣的一种艺术,声乐教育就是实打实的艺术教育,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艺术技能,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提高艺术修养进行的。而美育是把艺术教育作为核心,把艺术美作为主要载体,通过艺术教育的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艺术修养就要学习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在艺术欣赏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得到美的愉悦。互动点之三:声乐艺术教育与美育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他认为音乐教育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有助于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声乐艺术教育与美育就是要展开人们想像的翅膀,感知世界的奥妙,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声乐美学讲“三情”,即:诗情、曲情、声情。每一首好歌,都是一首好诗,都有一个优美的旋律,都需要用真心真情去演唱;动人的歌词、动人的曲调、动人的歌声,需要人用心去感知、体味、想像。这就是声乐艺术的独特韵味,美育的独到之处。互动点之四:声乐艺术教育与美育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声乐艺术教育与美育都属于一种情感教育,声乐艺术讲求声音技巧,讲究专业技能,但是更注重情感,不仅要求“字正腔圆”,更注意“声情并茂”。美育是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感知,激发学生情感的活动、心灵的感应,促使思想的升华。通过声乐艺术教育与美育的这种情感教育,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从而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进而培养美好、和谐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构建完美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美好的生活,不能没有美好的歌声,美好的歌声能充实美好的人生,这就是凝结声乐艺术教育与美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无穷魅力所在。

二、加强声乐艺术教育中的美育的途径

声乐艺术教育与美育既然是相互包浅谈声乐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张晨晨摘 要: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分支,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分支,而艺术教育在美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样美育在艺术教育中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声乐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声乐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思想认识,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工作态度,必须要有一个严谨的治学理念。这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和推进美育建设与素质教育,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键词:声乐艺术美育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93-02(连云港艺术学校 江苏连云港222000)容、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我们就要加强声乐艺术教育中的美育,我认为其主要途径有三个:

(一)把美育融会贯通到声乐艺术教育的专业技能技巧

训练之中。从声乐艺术技能技巧训练的表面看,是纯技术、纯专业的,例如发声的训练,讲人体器官,讲共鸣体,讲正确的发声方法,教育学生声音是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原理是什么,声音怎样才能好听、动听,原始的声音与艺术的声音、科学的发声有什么不同,怎样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等。如果不融入美感,没有审美意识,那么,发声训练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就不会产生美妙的歌声,声乐就不能称其为艺术。

(二)把美育融会贯通到声乐艺术教育的作品处理上

声乐艺术把作品处理称之为“二度创作”,声乐的作品就是歌曲,作品处理就是演唱,没有演唱,歌曲创作就是毫无意义的纸上的符号;没有演唱,歌曲创作就没有任何社会功能;没有合格的演唱,歌曲创作就会被扭曲了形象,没有赏心悦耳的美的感受。有了出色的演唱,歌曲创作不但能够“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地走进观众、听众,还会带着它特有的智慧、灵感赢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声乐艺术教育,就是通过声乐艺术训练,使学生学会“二度创作”,不仅把谱子上的记载和基本情绪唱对,还要通过演唱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显示自己与他人有别的艺术个性,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色添彩,达到其教育目的、起到娱乐作用,在大众心理引起共鸣,得到美的启迪。“

(三)美育在声乐艺术教育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情感”的无处不在

学艺术的好处篇9

关键词: 教学艺术 高校教师 教师素养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没有固定不变的规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总是受自身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教学技艺的影响。不同的教师,对同一内容的教学往往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同一教师对不同的内容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之所以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决定的。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培养人的高超艺术。

教学艺术作为表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技巧,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补充手段,必然受到教育原则和规律的约束[1]。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学规律授课的同时,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施行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学艺术具有审美性,教师的教学活动既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又使教学具有审美价值。教学艺术也具有表演性,教师表演艺术的水准决定了教学艺术,教师教学艺术的展示显现出表演艺术的魅力[2]。教师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使教学寓于娱乐之中。

一、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课堂讲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其智力。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如同其在人们交往中的重要性一样。语言水平在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教学语言必须把思维、交际、知识、信息和创造融为一体[3]。教学语言要有鲜明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体现准确与精炼的特点,即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避免啰唆和概念循环;避免“口头语”和用词不当的“病句”,务使自己的语言通顺,语句完整。用普通话授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重视不够。许多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教师的教学语言用普通话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定要避免教学语言太地方化。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语言,自然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运用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应进行思想教育,教书育人。教师要善于使用赋予教育性的语言,把思想教育渗透在知识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情趣。语言运用得好,会有愉悦、美感作用和批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知识的奥妙和思想的哲理。幽默能使教学气氛恬静而又活跃,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不把学习当做负担。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深入浅出地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教学语言在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道德修养,而且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而教师的语言艺术应该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缺乏语言艺术修养的人,很难做好教师工作。

二、组织教学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高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普遍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以外,还应将科学知识以美好和富有感染力的传授方式艺术化[4]地再现给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组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技艺活动,它是保证教师上课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的反馈,观察学生听课的面部表情,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程序与教学方式。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必须注意教学节奏。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另一方面涉及教学内容的难易,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一堂课45分钟,就一个调子,没有起伏变化,平铺直叙,学生会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一堂课的开始尤其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为整个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有经验的教师在一堂课开始的5分钟之内,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为讲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求开始引人入胜,而且要求结尾更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乱正常的课堂纪律。采取各种手段,灵活处理,善于处理突发事件是教师教学方法机智灵活的表现,是一种组织教学的艺术。有经验的教师会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其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或转移注意,或随机发挥,幽默诙谐等,因地制宜地采取冷处理、温处理或热处理方式加以解决[5]。冷处理,即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可先采取冷落的方式,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温处理,即因教师自己的失误,使教学受到不利影响,应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趁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教师要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将偶发事件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是整个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课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了看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和手段之外,还要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受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教师不具备较好的教学组织艺术,就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渊博的知识是教学艺术的基础

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业务功底,丰富渊博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的内容,还要了解相关学科,从不同的侧面论述所讲的内容。此外,还要尽可能地联系一些具体事例进行教学。特别是专业教师,应该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有机联系,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授重金属污染时,列举了导致伟大的罗马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铅污染。饮水通过铅管流进住房,污染的水损害了人的大脑和身体,特别是损害了儿童的大脑,最终削弱了整个罗马社会的实力。就这样,古代世界一个统治区域极大的社会因污染而消失了。由于联系了一些具体事件,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较好。

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皆具有可塑性,教师的学识与品质,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6]。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对学生既传授知识,又传授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往往具有渊博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获取社会的、人文的、科学的新鲜知识,为自己“充电”,改变老化的知识结构。

教师知识渊博,文理相通,多才多艺,为学生树立了一座无言的丰碑。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有精博的了解,才能将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没有太大的压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追求生活的真谛,探索人生的健康之路,教育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情感能显示艺术的真挚

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是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教学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是知识的传输,而且是师生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学,常常会在师生之间产生互相感染的效应。教师讲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听课聚精会神、秩序井然,从而使师生之间的情感达到水融的境界,教师也因而更加热爱学生,不遗余力地投身教学。教学中的情感,实质是愉悦性和功利性在教学对象中的有机结合,在师生中共同起作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学活动就能愉快地进行。反之,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不能有效地接受知识。

教师要在语言、心理和空间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正确处理、调节、引导和控制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使学生产生亲切、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富于情感的教育环境,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要以真诚的爱为基础,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召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情与知相互融合,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具有像文学一样的感染力,并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即“以情感人”。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学,是在情感的陶冶中、思想的愉悦中接受教学。这种情与理的结合,表现了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五、风度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风度,即人的举止姿态,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魅力。人的言谈、举止、神情、姿态,主要取决于人的气质、礼仪、口才、形象,是人们最直观的素质。

教师的风度,既是教师经过长期的锻炼和陶冶所形成的一种受人尊敬的稳定的个性气质,又是凝结着各种美感和气度的外部流露,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因素。

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的衣着、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心灵美,而且要讲风度仪表美。重视风度仪表之美,是人类文明与开化的表现,它意味着人类在认识和完善自我方面向着更高层次追求。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劳动手段和劳动者本身是融为一体的,即用本身的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优雅的姿态作风体现了教师高度的文化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能增强教师的感染力。所以,风度仪表对教师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的风度仪表,对发挥和完善教学艺术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得体的衣着、举止、仪表,看来是一些平凡的生活琐事,但它体现了教师的思想作风、品德修养、情感素质,绝不是物质躯体的外表。

六、结语

教学艺术是教师运用语言、直观形象和教材,创设教学情境,遵循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法,实现教学任务的各种素养的总和。教学艺术的获得,是在掌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长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体现,是教师的知识、思想、方法和素养的综合体现。

参考文献:

[1]罗德红,吴守卫.教学艺术的本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8-82.

[2]李如密,潘朝阳.课堂教学表演艺术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0,4:3-6.

[3]刘博逸.案例教学艺术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5):60-62.

[4]陈的非.试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艺术[J].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56-58.

[5]林彦君.浅谈课堂教学艺术[J].南昌教学学院学报,2010,25(1):46-47.

学艺术的好处篇10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 艺术档案 档案管理

根据文化部、国家档案局令第21号《艺术档案管理办法》中指出,艺术档案是指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高等艺术院校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艺术性,艺术档案是这类学校教学、科研、创作实践、艺术指导、艺术评价的现实反映,对学校日后的艺术教育和文艺活动起着依据和借鉴的作用,是积累教学资料、活动成果、工作经验的重要手段,因此艺术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1 艺术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档案意识模糊,艺术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高等艺术院校在日常教学、科研、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艺术档案,其中包括:学校组织各类文艺活动中产生的艺术档案;师生在日常教学、科研、创作、演出、展览等活动中产生的艺术档案;师生参加校内外比赛中产生的艺术档案等。虽然艺术档案数量大,种类多,但是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远不如一般的文书档案那样受重视,学校档案管理人员一方面对艺术档案的产生情况不能有效掌握,另一方面未意识到艺术档案收集的重要性,认为《高等院校档案十大类实施办法》中未对该问题作具体要求,便不重视收集,如学校举行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举办学生设计大赛、毕业生作品展览等,在比赛、展览中产生的艺术档案往往散落在各创作者手中,或长期存放在组织活动的教学部门,未能及时完整地归档到档案管理部门。

1.2 艺术档案归档问题复杂,缺少有力的收集手段

艺术档案中的声像、实物档案的创作者往往认为这些档案归属个人所有,经常会出现不愿意移交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的现象,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商品意识逐渐增强,不少师生认为上交艺术作品会使自己受到经济损失,同时还担心自己的作品存放不当,会成为“永不见天的废品”,而档案管理人员认为艺术档案收集、保存起来难度大,存在畏难情绪,从而使艺术档案收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一系列的因素,大大影响了艺术档案的归档工作。

1.3 保管条件较差,艺术档案难以长期保存

艺术档案中的声像、实物档案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必须具备恒温、恒湿、防虫等保管条件,但很多学校均未能达到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艺术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模糊,造成很多美术作品、设计图纸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未能存在专门的库房里,由于保管条件不理想,往往会影响了艺术档案的长期保存,如防潮工作未做好,会使书画作品受潮、起皱、发生霉变,破坏了作品本身的完整性,以致部分艺术档案无法利用。

2 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提高对艺术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艺术档案工作的进步和完善离不开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因此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进行相关培训,加强对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让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积极做好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工作,为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接收、积累艺术档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要提高广大师生的档案意识。在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档案产生的源头是组织、从事艺术活动的师生,如果他们档案意识薄弱,就必定会造成艺术档案的大量遗失。因此,在校内开展档案法制教育、传授档案知识非常必要,可以在校内举办艺术档案知识培训班、艺术藏品展览等,通过宣传教育,切实端正师生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起艺术档案是高校档案不可分割整体意识,才能从档案产生的源头把好关,不至于重要的档案资料丢失,才能保障档案的完整性。

2.2 完善艺术档案管理制度

要改善艺术档案管理现状,必须建立和完善艺术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艺术档案的从收集、归档、移交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还要严格执行《档案法》、《著作权法》的有关制度,防止艺术档案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以确保艺术档案归档质量,使艺术档案和其他档案协调发展。

还要加大对艺术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要将艺术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把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档案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这样才会使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有意识地保存、上交艺术档案材料。另外,学校可给提供作品的教师和学生出具收藏证书和补偿一定的制作成本费用,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不定期举行优秀艺术档案展览,让师生的艺术作品在归档后可被更多人认识,以提高师生上交档案的积极性。

2.3 艺术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保存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艺术档案管理的需要,艺术档案要长期保存,让更多人共享,必须将其数字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对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实现网络远程查询,构筑数字化档案室,延长艺术档案的寿命都有重要作用。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首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现有艺术档案的原始资料进行处理,借助扫描仪、数码相机、光盘等手段,将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实现艺术档案数字化处理,尤其一些较为老旧的书画作品和声像作品更要抓紧处理,尽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保存其原貌;同时,建立艺术档案目录数据库,便于艺术档案的检索和查阅,实现艺术档案信息化管理;还要将艺术档案的电子数据保存到计算机网络上,让广大师生在网络上可以自由检索、查阅艺术档案,最大程度上实现艺术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发挥和提升艺术档案在高校师生中的参考借鉴的作用。

艺术档案记录着学校事业发展的历史,记录着学校以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要充分认识艺术档案的重要意义,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做好艺术档案的归档、管理、共享工作,最大限度地向师生开放,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创作中,为师生提供最便利最优质的艺术参考,这才是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档案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陈兴宇.艺术档案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