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22:30:48

干部教育管理论文

干部教育管理论文篇1

规范、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一项工作高质量完成、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就高等学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而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就是要中央、地方、主管部门和高校在各自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之上,履职尽责;站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个人成长的高度,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规律,着力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自觉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高校管理干部作为独立类别和培训服务对象,围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内涵建设的总任务和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门培训课程,将理论知识学习同日常工作相联系,把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深入实践的锻炼紧密结合,通过示范培训等形式,培养干部队伍中坚力量,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管理服务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前瞻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和学员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探索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并规范学时计算办法,保证干部参加学习的时数达到标准要求。要着力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校内培训组织协调机制和工作体系,统筹规划,分工负责。高校可成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分类施教、重点突出、重心下移、全员覆盖的教育培训格局。完善以干部日常表现、业绩情况、学校发展需要等为依据的干部校外、境外培训择优选派机制。高等学校虽为学术共同体,但也有着系统化、专业性的行政管理工作。高水平的专门业务培训是提高管理干部服务水平和机关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要鼓励、支持校内基层单位和业务部门组织开展本单位、本业务系统人员的专门培训,根据学校发展和业务提高的需要自主办班,扩大受训人员范围,提高培训针对性。要建立分级分类师资库,强化综合考评和动态管理。高校管理干部培训应根据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干部对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实际需求,分级分类确立重点优秀师资力量。高等学校作为学术发源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充分整合利用校内相关领域专家教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应吸引一批校外优秀师资力量,通过聘请社会相关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开展专题讲座或主题报告,以建设一支精干优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计划生成和课程研发体系创新

高校应根据自身改革发展实际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律,在充分开展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分类指导大纲,保障教育培训工作既满足学校的改革发展实际,又符合干部成长需要,有助于参学干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使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要以需求调研为基础,设计开发培训项目。高等学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项目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参学干部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工作性质、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满足参学干部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针对参训学员的岗位性质,培养履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满足其岗位需要;也应立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重点实现中层以上管理干部更新管理理念、增强责任意识、理清办学思路,提高廉洁从政和领导决策的能力;教育引导普通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业务能力、执行能力,重点加强理想信念、优良传统教育,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党外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和凝聚到学校改革发展事业上来。要强化调研成果分析,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需求调研是提高培训成效的重要手段,培训内容和授课方式的选择要与需求调研的分析成果紧密结合。目前,重需求调查、轻结果分析的现象普遍存在,统计数据与课程研发相脱节,不能有的放矢地应用于实践工作。要改变有调查无分析或重调查轻分析的状况,必须建立需求调查成果开发机制,充分运用需求调查分析成果,研究培训政策、培训战略和培训课程及开发。有关单位应组织专门力量,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将需求调研结果细化为近期需求与远期需求,群体需求与个性需求,分层次、分阶段设计研发课程,为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基础。需求分析是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数据处理过程,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需求调研和课程研发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纳入科研课题的立项管理范围,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要结合高等教育行业特点,设计特色专门课程。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应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干部队伍的要求,实施分类指导,重点培养。通过管理干部专业素养提升计划等,以主体班次集中授课和专项工作交流研讨的形式,围绕政策法规、应急管理、高教动态等方面内容,加强对领导岗位和关键岗位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履职尽责能力培养。通过专职管理干部自主选学全员培训计划等,围绕党的历史和基本理论、国家重大政策和事件、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高等教育前沿问题、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开设自主选学专题,满足干部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后备干部“助力成长”培训计划等,以挂职锻炼、拓展训练和跨类别、跨级别培训等形式,为青年干部搭建交流学习、提升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管理骨干行动学习计划等,采取自愿参加和重点调训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引导干部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集体学习研讨和具体的行动实践,主动发现和反思高等教育和高校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三、培训模式和内容创新

高校管理干部普遍学历层次高、学习欲望强,有确定的学习研究方向或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对学习培训有着较高甚至严苛的要求。推进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要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双创新,以研究前沿理论、解决问题为导向,凝聚集体智慧,提升队伍质量,推进事业发展。培训形式要创新,要主动将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创设多样化的培训模式。通过加强对项目班次和培训主题的科学设计,着力帮助党政部门管理干部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执行能力,重点指导教学科研单位管理干部理清办学思路、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履职水平。如中层正职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可以采取专题工作研讨、校外委托培养、境外学习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突出抓好高教理论和宏观战略培训;中层副职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可以采取专家专题讲座、校内专题培训、校外领题调研相结合的形式,突出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将主体班次培训与推进学校重大任务落实相结合,通过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提高培训等形式,提升干部的工作落实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校外专门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开展委托培训,提升干部高教理论水平和治校理教能力。按照小规模、多渠道、注重实效、厉行节约的原则,重点选派优秀管理干部赴境外有关培训机构或合作高校开展学习考察,着力提升干部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形式打破干部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思维模式,帮助干部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和业务本领。有关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案例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最受欢迎,欢迎度分别超过了80%和50%。在研发新课程、新内容和新方法的同时,还应构建和完善信息化课程平台,加强学时管理和考核,规范线上交流和线下研讨。培训内容要创新,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党的十精神的学习作为培训必修内容,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和帮助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党的十确定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任务,将“德”、“廉”的培养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管理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将建设一支素质精良、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为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注重培养干部严谨务实的行政能力和尊重、服务学者学人的职业素养。以现代高教管理理论、科学决策方法的讲授为切入点,引导高校管理干部树立遵循学科专业、科研学术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的管理服务理念,引导其按照行政事务管理的基本程序决策行事。引导管理干部切实增强执行能力,努力把工作设想付诸于实际行动,转化为现实成果。在培训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服务意识的培养,引导参学干部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四、考核评价与结果运用机制创新

干部教育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 干部教育 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05-02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高校本身就是一个极为重视教育的地方,加之面对改革发展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希望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得到化解,因此,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客观地讲,还存在一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笔者针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加强干部能力建设为重点,就如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设型意见。

1 新形势下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1.1 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思想多元化现象在高校中也日趋明显,党内信仰的动摇和理想的滑坡也随之而来。预防、警惕削弱和腐蚀高校党的领导的思想倾向,要求加强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

1.2 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

人才作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工程,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点之一。在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干部作为管理类人才,干部教育培训为干部的自我提升、继续教育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干部改善知识结构,打造一支懂教育、善管理、党性强、业务精的高水平干部队伍[1],并且实现干部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

1.3 干部教育培训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干部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因此,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和未来。对于高校来讲,发展改革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从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和推进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全局出发,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自我更新,确保高校与时俱进、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2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随意化

目前,高校的干部教育培训主要依托机构为党校,党校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对外有选派干部进修的职能,对内有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职能。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下,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形式是基本上是以二级单位为主体,党校监督管理的运行模式。这种宏观管理机制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弱化的,其调控的力度不够。一是体现在对学员的管理,基本上难以落实学习考核[2];二是体现在对于二级单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难以量化工作量和衡量质量;三是体现在对于培训教师的管理,缺乏考评;四是体现在后期的管理,对干部今后的提拔、使用和流向没有考究。

2.2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化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培训的内容一般为上级的指示文件或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培训与教育事业之间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形式上主要采取会议、报告代替课堂等形式。从这种教育培训的效果看,无论是在培训的内容方面还是培训的形式方面都是不能够适应教育事业的需求以及干部的需求的,导致了整个培训课堂效率低、参与度低,因此难以收到理想效果。

2.3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规范化

首先是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目标方面来说是比较笼统的,而且缺乏一定的层次性与科学性。在培训内容方面缺乏整体的规划以及针对性。在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时,培训管理者通常是针对教育过程中的临时突况,认为该加强那一块的培训就努力的提升哪一块培训的“空白区域”,现在各大高校中流行别人培训什么自己也盲目的跟风培训什么,并没有针对自身教育发展的实际,从基础到提高,再到总结,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规划的培训。

3 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建议

高校作为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文化高低,在高校里谈干部教育培训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高校干部是高学历、高职称的集中群体。其次是环境的特殊性[3]。在高校谈干部的教育,换句话说,是在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办教育;再者是干部体制的特殊性。高校干部体制的特点让高校干部教育工作成为了在学术领域谈管理,在管理领域谈教育。笔者针对高校干部教育现状,以其特殊性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3.1 制度化完善

高校干部教育无论是管理上的随意还是内容与形式上的单一以及缺乏规范体系。从根本上讲,是制度化的问题;干部教育制度的落实问题,也就是克服“工学矛盾”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建立符合实际情况和干部成长需要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培训的目标、层次、内容、形式以及监督、管理方式,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继续教育的制度。在高校教职工编制紧缺、工作任务量大的情况下,“工学矛盾”的问题尤为突出。集中教育培训,会影响整个学校正常作息;自我修养,难以实现教育培训的监管。笔者提出,建立以“自我修养”为主题,“自我修养”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学分制管理,采取网上考试、网上提交论文等形式实现学员的自主学习和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监管;利用寒暑期这个空闲时间,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强干部间的交流,组织参观考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此外,要统筹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地将干部培训考核情况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具体落实制度方面,要采用联锁滚动的方式,使得当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中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步来实施,避免重复性的工作[4]。

3.2 学术化完善

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作用,关键一点还要化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提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完全靠强制性的要求是很难实现的。在高校这样一个崇尚学术和真理的地方,可以以干部教育工作学术化为导向,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首先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要体现学术的思想、真理至上的思想。就像一本好书,自然会吸引很多读者。因此,教育培训内容一定尊重科学、要有现实意义、要符合实际、也切实可行。其次是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学术工作去研究。高校是做学问的地方,也是学者比较多的地方,高校里完全可以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分析,经常性地对现行的干教育培训进行论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再去指导下一步的工作,这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3 实效化完善

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加强干部能力建设,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实现的目标。高校的干部以知识分子居多,对于知识分子的管理更重柔性管理,也就是非权力性影响力。要将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柔性的管理方法,发挥其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实效化的具体体现。一是高校发展的理念要渗透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让干部明显感受到高校发展理念的旗子在教育培训中是飘扬起来的。二是干部教育培训要实现专题化。要结合新的形势,尤其是当前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在教育培训前进行调研,就解决干部当前的困惑,找准解决办法,把问题摆清楚、讲明白、说透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注重教育培训的有机实践。一方面利用相对成熟的案例对教育培训的理论进行论证;另一方面成功的案例是干部们值得借鉴的经验,使干部将理论转为实践上有方可循。

除此之外,对于高校干部教育培训首先要确定培训的对象。在这个方面要考虑多种因素,对于领导干部以及技术人员以及基层的管理人员都要有所兼顾,并且要结合目前高校教育需求等。其次是在具体实施规划方面。要采用联锁滚动的方式,使得当年的培训计划与中长期的培训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步来实施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性的工作。最后是培训机构的选择方面。

4 结语

干部队伍是实现高校改革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能力的提升工程,在高校有其特殊性。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穆玉兵,秦晓钟,高一丹.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71-72.

[2] 杨飚,雷玉德.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历史经验对高校干部培训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3):12-14.

干部教育管理论文篇3

第一条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

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三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派、人民团体机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五条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六条中央组织部履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本系统的业务培训。

第七条地方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主管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条干部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九条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主管方负责组织;经协商,也可由协管方负责组织。

第三章教育培训对象

第十条干部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

第十二条干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

(一)在职期间的各类岗位培训;

(二)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

(三)从事专项工作的专门业务培训;

(四)新录(聘)用的初任培训;

(五)其他培训。

第十三条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

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

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

第十四条干部必须遵守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完成规定的教育培训任务。

第十五条干部在参加组织选派的脱产教育培训期间,一般应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第四章内容与方式

第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十七条政治理论培训重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的教育,国情和形势的教育,引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

对党外干部,应当根据其特点,开展相应的政治理论培训。

第十八条政策法规培训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十九条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十条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应当按照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干部脱产培训计划,选调干部参加脱产培训。干部所在单位按照计划完成调训任务。被抽调的干部必须服从组织调训。

实行干部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抽调下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参加培训,必须报同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审批,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

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干部在职自学制度。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培训。

干部所在单位应当对干部在职自学提出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十三条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干部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教育培训的机构、内容和时间。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或者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定期公布供干部自主选学的教育培训项目,明确要求,加强管理。

第二十四条加强和改进境外培训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境外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合理确定培训机构,严格培训过程的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和效益。

第二十五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第二十六条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五章教育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十八条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应当突出办学特色,按照职能分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部门和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境外培训机构承担干部培训项目。

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十九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深化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导班子建设,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点扶持条件较好、优势明显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调整、整顿不具备办学能力和条件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第三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资质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

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服务,提高质量,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第三十二条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直接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

第三十三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注重培训,促进交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第六章师资、教材、经费

第三十四条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第三十五条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三十六条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逐步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

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建立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十七条干部培训教材建设应当适应不同类别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建立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

第三十八条坚持干部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做到一纲多本、编审分开。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干部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大纲,审定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有关地方、部门和机构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可以编写符合需要、各具特色的干部培训教材,并可选用国内外优秀出版物。

第三十九条加强干部培训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条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

第七章考核与评估

第四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十二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的内容包括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第四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应当区分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分别实施。组织调训和干部自主选学的考核,由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干部在职自学的考核,由干部所在单位实施;境外培训的考核,由主办单位或者干部所在单位实施。

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

第四十四条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时,应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十五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

第四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

第四十七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第四十八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章监督与纪律

第四十九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同有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一条干部因故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培训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

干部在参加教育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干部弄虚作假获取学历或者学位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十二条干部所在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干部教育培训职责的,由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干部所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一)采取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的;

(二)以干部教育培训名义组织境内外公费旅游或者进行其他高消费活动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干部教育培训费用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印发学历或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

(五)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干部教育管理论文篇4

第一条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三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派、人民团体机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五条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六条中央组织部履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本系统的业务培训。

第七条地方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主管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条干部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九条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主管方负责组织;经协商,也可由协管方负责组织。

第三章教育培训对象

第十条干部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

第十二条干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

(一)在职期间的各类岗位培训;

(二)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

(三)从事专项工作的专门业务培训;

(四)新录(聘)用的初任培训;

(五)其他培训。

第十三条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

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

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

第十四条干部必须遵守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完成规定的教育培训任务。

第十五条干部在参加组织选派的脱产教育培训期间,一般应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第四章内容与方式

第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十七条政治理论培训重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的教育,国情和形势的教育,引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

对党外干部,应当根据其特点,开展相应的政治理论培训。

第十八条政策法规培训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十九条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十条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应当按照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干部脱产培训计划,选调干部参加脱产培训。干部所在单位按照计划完成调训任务。被抽调的干部必须服从组织调训。

实行干部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抽调下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参加培训,必须报同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审批,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

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干部在职自学制度。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培训。

干部所在单位应当对干部在职自学提出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十三条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干部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教育培训的机构、内容和时间。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或者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定期公布供干部自主选学的教育培训项目,明确要求,加强管理。

第二十四条加强和改进境外培训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境外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合理确定培训机构,严格培训过程的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和效益。

第二十五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第二十六条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五章教育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十八条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应当突出办学特色,按照职能分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部门和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境外培训机构承担干部培训项目。

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十九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深化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导班子建设,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点扶持条件较好、优势明显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调整、整顿不具备办学能力和条件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第三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资质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

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服务,提高质量,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第三十二条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直接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

第三十三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注重培训,促进交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第六章师资、教材、经费

第三十四条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第三十五条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三十六条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逐步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

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建立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十七条干部培训教材建设应当适应不同类别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建立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

第三十八条坚持干部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做到一纲多本、编审分开。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干部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大纲,审定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有关地方、部门和机构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可以编写符合需要、各具特色的干部培训教材,并可选用国内外优秀出版物。

第三十九条加强干部培训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条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

第七章考核与评估

第四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十二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的内容包括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第四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应当区分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分别实施。组织调训和干部自主选学的考核,由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干部在职自学的考核,由干部所在单位实施;境外培训的考核,由主办单位或者干部所在单位实施。

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

第四十四条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时,应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十五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

第四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

第四十七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第四十八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章监督与纪律

第四十九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同有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一条干部因故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培训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

干部在参加教育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干部弄虚作假获取学历或者学位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十二条干部所在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干部教育培训职责的,由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干部所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一)采取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的;

(二)以干部教育培训名义组织境内外公费旅游或者进行其他高消费活动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干部教育培训费用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印发学历或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

(五)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十五条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干部教育培训办法,由中央军委根据本条例的原则制定。

干部教育管理论文篇5

按照《省林业厅直属机关开展“提高能力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为了加大我校干部的培训力度,确保我校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执行能力和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中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学校的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后备力量,为提高我校教育的质量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培训目标

进一步提高我校的中层干部整体素质及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我校的改革与发展,健全和完善具有我校特点的干部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

三、培训时间、方式、培训对象及培训主管部门

(一)培训时间: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

(二)培训方式

1、指导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由于中层干部在学校工作中具体管理任务较重,在培训中应加强对中层干部自学环节的指导,每月规定自学内容(见第四项培训内容),中层干部在自学过程中要有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以此培养中层干部的自学能力。

2、集中培训、突出重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中层干部的理论素养,突出重点内容,组织短期高效的集中培训学习,在集中培训中将播放结合工作实际的讲座视频,提高集中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培训对象:学校全体中层干部。

(四)培训主管部门:党委工作部。

四、培训内容

1、“学校发展,赢在中层”讲座视频

2、现代教育新理念(四月份)

3、教师职业道德(五月份)

4、教育方法与学习策略(六月份)

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九月份)

6、中外教育史(十月份)

7、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十一月份)

8、教育法制基础(十二月份)

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自学内容进行总结,汇总每位中层干部的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根据实际情况召开总结大会,请在培训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中层干部交流培训学习心得,相互交流,为我校今后的中层干部管理奠定基础。

五、保障措施

在培训过程中,党委工作部对培训进行全过程考勤,从而对培训质量进行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制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干部培训方案(二)

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20XX年-20XX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发4号)“要采取多种措施,抓紧培训年轻干部,坚持学员选调与后备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xx”规划》(征求意见稿)、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教8号令)的有关指示精神,为了加大我市中小学教育干部的培训力度,确保我市中小学教育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执行能力,提高中小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中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学校的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校级后备力量,为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质量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培训目标

进一步提高齐齐哈尔市中小学校的中层干部整体素质及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健全和完善具有我市特点的中小学教育干部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

1、提高全市中小学中层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熟悉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形成依法治校的能力。在工作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方法,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对学员的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的培养,提高学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培训时间、方式以及培训对象

(一)培训时间: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

(二)培训方式

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应继承我市“xx”校长培训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在培训中要采用以下主要方式:

1、指导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由于中小学中层干部在学校工作中具体管理任务较重,在培训中应加强对学员自学环节的指导,每科都要规定自学内容、思考题目,学员在自学过程中要有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以此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

2、集中辅导、突出重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突出各学科的重点内容,要组织短期高效的集中辅导,在集中辅导中应将讲授与研讨交流、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有机结合,提高集中面授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活动引领,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力

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是一种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培训类型,通过自学和面授辅导帮助学员掌握所需理论知识,通过相应的活动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员形成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技能和能力。活动类型包括校本研修、学员论坛、挂职锻炼、教育考察,职能训练等,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三)培训对象

1、全市高中(包括职业高中、民办高中等)以及示范性初中的中层干部由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干训部组织培训;

2、其余所有学校的中层干部由各县区教师进修校干训部组织培训。

四、培训内容

作为中小学校的中层领导干部,他们不仅是一线教师,又肩负管理者的责任,所以必须在提高教育科学理论素养的同时提高其学校管理理论素养,这样能既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又能进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必修课:(其中面授为120学时,自修240学时)

1、中小学现代教育新理念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3、新课程与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4、中小学教学与学习策略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6、中外教育史

7、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8、教育法制基础

9、义务教育法讲座

第二板块:选修课(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30学时)

第三板块: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校本研修、学员论坛、挂职锻炼、教育考察,职能训练、撰写管理案例等等,80学时)

五、考核与结业

要加强对学员参与培训的全过程考核,既要有对学员学习态度和出席率的过程性考核,又要有对学习结果的考核。对学习结果的考核要依据不同学科的学习要求来进行,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如检查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读书汇报、撰写论文和教育管理案例、进行管理案例分析以及闭卷考试等。考核内容要以培训内容和选用的教材为依据,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有培训内容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教育干部“xx”培训证书,并将培训考核结果装入个人档案,以此作为今后选聘中小学校长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一要从科教兴国和加强教育干部后备力量培养的高度来认识此项工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二要在齐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充实、调整、健全市、县(区)两级“xx”教育干部培训领导小组,并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是领导小组对培训工作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真正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各中小学中层干部要全员参加培训。

四要把各学校中层干部的培训工作作为校长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使本次培训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五、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者的培训、教学过程的管理、培训资料的选用、学业成绩的考核等业务由齐市教研院具体负责。

2、专兼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选聘由专职干训教师、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者领导组成的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干训教师队伍。

二是培训前要对专兼职干训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等相关培训,提高干训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是注重教科研活动的引领作用,针对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经常开展干训教研和听评课活动,提升培训的质量。

四是高度重视对专兼职干训教师的考评工作,对不胜任的教师及时进行调整。

3、完善制度、确保陪效果

在培训过程中,各培训单位应根据考核要求对培训进行全过程考核,从而对培训质量进行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全市中小学校中层干部培训任务完成后,要进行检查、评估、总结和表彰,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学员考勤、学籍管理以及奖惩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检查、评估制度等,通过加强制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干部培训方案(三)

“xx”期间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小学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干部后备力量,提升中小学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执行能力,以确保我市中小学教育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教8号令)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本着遵从教育干部成长规律的原则,根据《齐齐哈尔市“xx”期间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规划(方案)》,结合讷河市教育干部培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讷河市“xx”期间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使命,以提高中小学校中层干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局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技术,具有较高的执行能力,善于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中坚力量,为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质量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二、培训原则

1、分类指导,按需施教

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校的管理岗位,任职年限的不同而设置和安排相应的课程及实践考察活动。

2、全程管理,关注实效

对培训过程实行全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性,关注学员在工作岗位的能力提升。

3、创新培训模式、细化培训过程

集中培训与岗位自培相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竞赛相结合,开展校际交流研讨,读书汇报、现场参观学习,优秀管理论文评比及全方位才能展示等活动,为中小学中层干部的综合业务能力提高搭建平台。

4、全面考核,训用结合

重视考核结果,将培训考核结果纳入中层干部培训档案管理,并将结果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于考核优秀的,建议优先选拔任用。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中小学中层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树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办学理念,为我市中小学教育干部积极诸备人才资源。

1、提高全市中小学中层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熟悉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形成依法治校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方法、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和水平。

3、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对学员的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的培养,提高学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培训时间、方式以及培训对象

㈠培训时间

20XX年4月至20XX年8月

㈡培训方式

以遵循教育干部成长规律为前提,以培训有效性为出发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岗位的培训。

1、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开展分层次培训、高中学校的中层干部由齐市教研院培训,选拔优秀中小学中层干部接受齐市级培训、其它中小学中层干部由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

2、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开展分岗培训。包括教学、教育、行政等。

3、开辟多元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如:读书自学、理论讲授、校本研修、校际交流、外出考察

㈢培训对象

教育中层干部全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1、选拔和推荐初中、小学中层干部各10名参加齐市教研院培训,年龄男50周岁以下,女48周岁以下。

2、高中学校中层干部由齐市教研院培训。

3、其它中层干部由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

㈣培训内容

教材由齐市教研院干训部统一订购。

培训内容包括三方面:

第一部分为必修内容。面授80学时,自修80学时内容有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教育政策法规等。

第二部分为研修内容。选择适合学员研究的课题,带着课题在工作单位结合理论学习,联系工作实际进行进修校本研修,通过论文、案例、课例、叙事或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不得少于120学时。

第三部分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外出考察、优质课展示、学员听评课、岗位职能训练及竞赛、撰写管理案例等,不得少于80学时。

五、考核验收

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要进行全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出席率、学习结果等。考核方式是除本市各科成绩考核外,还要参加齐齐哈尔教育教研院统一考核和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教育干部“xx”培训证书,并将培训考核结果装入个人档案。以此作为今后选聘中小学校长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组成健全的培训管理机构。

一要充分认识中层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和领导,要抓紧、抓实、抓好。

二要在齐齐哈尔教育局和讷河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成立市(县)、乡(镇)两级“xx”教育干部培训领导小组,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

三要把各学校中层干部的培训工作作为校长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中层干部培训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2、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聘请专家学者参与到培训中来。

一是选聘由专职干训教师、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领导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二是注重教科研相结合及其引领作用。开展教育干部的听评课活动,提升培训质量。

干部教育管理论文篇6

一、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年来,全县科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创新机制为关键,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路子,着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和超前性。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均能认真贯彻执行《**县科级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县科级干部学分制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学分统揽,网络辅助,自主学习,学用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广大科级干部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增强,学习氛围日渐浓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轮训人数的最大化和培训效益的最优化。一是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紧密结合发展需要和干部个人需求,科学制定干部培训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增强了干部培训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二是按照基础知识求博、专业知识求精、现代知识求新、岗位知识求实、培训安排求活的要求,及时修订完善了《科级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科级干部学分制管理实施细则》,坚持以学分为纽带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明确学分量化管理标准及工作程序,实现了互动式、多层面、有形化的干部学习教育培训新机制。三是以扩大干部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业务技能、提高适应能力为目标,充分考虑干部岗位、能力、年龄结构等差异,科学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层次,根据干部实际参学情况累积学分,依据积分分年龄段评定学习成绩等次,有效实现了从“要我学”的点名调训向“我要学”的按需培训转变。全年累计组织举办了全县农民增收方式读书研讨班1期,科级干部政治理论主题培训班6期,设置辅导专题34个,参训人数达700余人次,共有498名科级干部参加了年度必修课程的统一集中考试,年内共计为干部学习资源网和党建网(网上党校)搜集、整理上传各类理论文章544篇,视频资料202部,干部学习资源网总浏览量达9200余人次,各级各类干部参加网上学习时间合计9000余小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理论和学术文章30余篇,全年收交签阅干部学习笔记459本,人均记笔记2.5万字,98%的科级干部顺利完成了当年的学分学时目标,实现了轮训人数的最大化和培训效益的最优化。

2、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拓展实践平台和渠道,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方法的多元化。一是坚持德才并举和“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合理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菜单”,丰富内容,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按需施教,按需就学,切实解决了干部“想学什么,就可学什么”的问题,实现了学为所需、学有所获、获有所用、用有所成,对提高广大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二是积极改进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平台,在培训方式上突出灵活性,做到了“三个结合三个延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即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由本地培训向外地培训延伸。先后邀请省委党校、省社科院教授、市直部门领导和新疆专家12人次,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上课、辅导,传经送宝。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巡回宣讲相结合,由课内培训向课外培训延伸。配合全县开展的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冬季集中教育和党的最新理论“进乡镇、入社区”等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县直部门、驻瓜单位、乡镇、社区,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近60个理论专题宣讲70余场次,培训干部群众3000余人次。坚持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由党校培训向网络培训延伸。依托“**党建网”、“干部学习资源网”等网站,积极采用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增强培训手段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有效解决了干部的工学矛盾。三是鼓励干部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并通过挂职锻炼、职称考试、理论调研等多种形式,使干部在获得学分的同时真正实现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

3、创新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规范化。一是坚持“选人用人育人”并重的方针,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党校和有关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各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配合协作、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了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专业技术干部三支队伍一起抓,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格局。二是配套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学分管理评估机构。制定评估标准和计分细则,规定学分取得方式,建立完善了科级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统一规范了对干部学习情况和学习积分的动态管理。三是整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实施党校综合改革,优化师资结构,充分发挥了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推行“领导干部走上讲台”制度,实行师资力量社会化配置,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紧缺的矛盾,为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夯实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年以来,全县科级干部学分制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干部教育培训多元化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部分部门和单位对干部学习培训认识有偏差,认为自身业务工作任务重、节奏快,干部学习培训无关大碍,只要抓好中心工作就万事大吉,不能统筹安排工作,合理调配人员参训;个别部门和单位把干部教育培训当做一项阶段性工作任务来完成,消极应付,没有树立长期真抓真学的意识,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能按时推进;部分干部对接受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够看到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目的性差,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只是单纯的为学分而学习,挣学分完任务,忽视了学习质量;一些干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抓经济工作上,以工作忙、人员少、任务重、无经费等种种理由应付培训工作,不能自觉遵守培训纪律,特别是在短期培训中表现尤为突出。更有甚者,对年度政治理论考试置若罔闻,甚至派人顶考应付了事,达不到预期的学习培训效果。

2、管理措施不规范,工作进展不平衡。全县大部分部门和单位没有按照县干部学分制管理办公室的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单位内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部分单位对干部学分制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干部教育培训无计划无安排无总结,没有专人负责;部分单位干部学分统计、审核、报送随意性强,计分不按文件要求操作,存在虚报、漏报、迟报和不附相关学分证明材料等现象,导致上报学分与干部实际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不相符合,严重影响了干部学分审核、登记、汇总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协作配合不够。一是对干部受教育培训的规定弹性大,缺乏硬性约束,不能把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和干部年度综合考评、评先评优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导致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动力不足。二是干部学分日常管理涉及人员多、头绪多、工作量大,学分制管理办公室往往是按照规范管理的要求,忙于应付,工作被动,效率低下,缺少组织管理权威,教育培训容易流于形式,有关部门协作配合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干部培训的效果。

4、培训标准细分工作不到位,培训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由于对各级各类干部队伍的文化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现状缺乏细致的调查摸底和具体分析,制定的年度培训计划不能较好地将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使干部多层次的需求难以满足。从政治理论考试过程看,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对干部理论考试考核组织管理不够细致,考核标准不够严格。从学分制考核成绩来看,大多数干部在选修学分项和附加学分项目的参与上,积极性不高,得分偏低过少。

5、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从目前发展来看,干部教育培训成本逐年增加,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教学设施设备购置,网络维护,教学管理等都需要费用支付,经费不足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三、做好2008年干部学分制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要求

2008年是提前实现县委、政府确定的“翻番升位”奋斗目标,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有好友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继续深入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全面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一年,为此,各乡镇党委,县直各部门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密联系各自实际,认真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是要积极创新工作制度,完善“三位一体”的管理工作保障机制,做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学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合力。二是各乡镇党委,县直各部门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和开展干部培训工作的关系,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对本单位干部的教育引导,不断推进本部门本单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在把握形势,创新理念,找准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思路上,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科学谋划培训规划,创新机制,改进方式,整合优化培训资源,激发干部学习能力,积极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为进一步发挥各级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促进作用,提前实现“翻番升位”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强化措施,靠实责任。一是各乡镇党委,县直各部门党组织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干部综合需求,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科学制定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完善措施,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干部教育培训氛围,督促和鞭策干部树立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于学习培训。二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将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在加大财政支持引导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经费多元化投入,多渠道筹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个人负担为辅助的经费投入机制。

3、严格履行程序,规范学分管理。一是各乡镇党委,县直各部门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寻找差距,要对本单位干部已经取得的学分进行一次核对和梳理,使每位干部明白离目标学分的差距,明确2008年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要进一步规范管理细节,要在干部学分学时认定、笔记签阅、培训管理、考试安排上制定更为便捷、合理、公正的办法,运用好学分管理数据库,对干部学习情况进行动静态相结合的管理,为干部年终考核提供准确详实客观的依据。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使干部学习考核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针对干部年龄和知识结构,逐步改进考试考核办法,更加准确、客观地评价和反映干部教育培训成效。严格执行干部培训考试、成绩通报、学习成果公示、学习培训情况调阅等制度,进一步把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与奖优罚劣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推行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培训结果运用制度,真正把培训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促使干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四是要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监督体系,畅通监督渠道,加大督查力度,形成程序公开、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

干部教育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工作者组织;学习者组织;公平论;权利资格论;膨胀;校外评估

中山大学全校大学生直选校大学生会主席,成为媒体鼓与呼的校园民主典范;一些学校出现学生争当干部的现象,某些人视为“官本位”思想对洁净校园的侵蚀。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大学生干部与工作者组织干部在性质、任用方面的异同进行思考。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引起各类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广泛的充分关注。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具有丰富组织理论的理论意义,还具有指导如何正确培养全体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意义。

一、现行大学生干部任用的制度设计与基本原则

现行大学生干部任用的制度设计,主要有终身制、竞选制和学校自主制三种。

1.终身制。就是从上任一直到毕业才离任的大学生干部制度。班级内部基本上是实行这种制度。一般是以班主任的指定为起点,中间没有改选或者由于改选是在没有任何限制、约束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导致改选大多流于形式。

2.竞选制。就是按照每届的任期改选,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大学生干部制度。院(系)及校级学习者组织,一般是实行这种大学生干部任用制度。

3.自主制。是指学习者组织作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治组织,仅在校内党团组织和班主任的领导、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一直缺乏作为监督、调控力量的校外相关主体的介入。

竞选制与指定性终身制看似对立,而且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它们都具有垄断性特征,理论上都基于相同的工作者组织的“精简、效能”这一基本原则。

“精简、效能”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是:

1.一般效能论。一般效能论以人与物的关系为第一维度,而以人与人的关系为第二维度,以低成本高效能“做事”、“做成事”为价值取向,即效能优先、兼顾公平。

2.助手论。基于一般效能论观点,“认为班、团干部只是少数优秀大学生的事,是班主任的助手等等”①,而仅仅把大学生干部看作是单维服务于教育管理者的助手。

3.素质资格论。 基于一般效能论与助手论的观点,把品德、学习、能力等素质前提化,即按照学习、品德、能力等素质情况确定担任大学生干部的资格。

二、培养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必要性及主要途径

共享大学生干部岗位、同修担任大学生干部这一实践课、提高自身组织管理能力的需求,是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强烈的。

1.社会需要。“社会活动、组织管理能力是大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社会大企业、大工程所需要的一种实践能力,它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活动以及组织管理的计划、决断和指导能力。具备这些能力,才可以协调、团结和聚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减少和避免各种矛盾。” ②成功地组织了举世闻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总负责人韦伯,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没有使用一项别人没有的技术,我们的技术就是科学的管理。” ③可见,广泛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等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2.政策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针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已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所提到的“实践能力”,包括人际交往与计划、决断、指导等组织管理实践能力。

3.大学生需求。实践出真知,锻炼出人才,担任大学生干部,干中学,是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和计划、决断、指导等组织管理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而培养更多大学生具有组织管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实行大学生干部化,给尽可能多的大学生提供具有制度保障的担任大学生干部的实践机会。“在其位,谋其政”,担任大学生干部,有了名正言顺的组织、交往、协调机会,在服务于集体与他人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得以换位思考,有利于增强理解力、合作意识和信心,另一方面使人际交往、决断、指导等组织管理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其实,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早就提出,“队长三个月至六个月改选一次,这个期限是最适宜的:第一,在这短短的期限中,队长感觉到自己是受集体的全权委托,而不致变成身居特殊职位的人,第二,要使大量的大学生共同担任这一指挥的职务,第三,队长这一职务要求付出额外的劳动,在这样短的期限内还不致使担任队长的大学生感到负担过重”④。“一个担任干部的同学,在当干部时他会懂得应该怎样依靠同学,在他不当干部时懂得如何支持干部的工作,体谅他们的困难 。干部轮换制就是把大学生轮流置于负责、从属、互相帮助的地位,促进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⑤,“ 除了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干部才能的发挥,培养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外,还有许多好处。如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力、工作魄力、民主思想、为他人服务精神。”⑥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全面竞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如某一56人的新生班,有46人表示希望 “锻炼、提高自身实践能力”⑦。

基于一般效能论、助手论、素质资格论的指定性终身制、竞选制、学校自主制,最大的问题是他们都阻碍大学生干部化的推进,无法做到“学生基本干部化,使大多数学生有一次当干部的机会”⑧,而且影响任职大学生的文化、专业知识学习与心理健康,不利于促进全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干部任用的原则与制度设计

现代社会组织理论,对社会组织虽然做了目的视角的分类,进行了“用人”与“育人”的组织划分,但是缺乏主体视角的考察与分类,忽视学习者组织与工作者组织的区别,对学习者组织作为社会基本组织的地位、属性与特征没有正确的认识。

其实,与“精干、效能”⑨组织原则恰恰相反,学习者组织的基本原则是“膨胀、公平”。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表格式的比较,来分析学习者组织与工作者组织的主要区别:

从上述表格的比较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学习者组织具有教育公共资源属性、育人功能、育人对象的广泛性以及大学生干部的兼职性、无偿性等特点,而大学生干部岗位,作为学习者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受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基本原则同样只能是“膨胀、公平”,其理论基础是:

1.公平论。与一般效能论恰恰相反的是,公平论以人与人的关系为第一维度,以人与物的关系为第二维度,即以公平优先、兼顾效能为价值取向,认为大学生干部岗位是学校公共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每一个而非少数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把通过做事得到“锻炼”而非“做事”、“ 做成事”看作担任大学生干部的本质。正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那样,“中小学校要设置多种服务岗位,让更多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⑩。那么,大学就更应自主地设置更多的服务岗位,让全体大学生得到更多实践锻炼。

2.扶手论。公平论认为,大学生干部首先是学员、其次才是教育管理者的助手,教育管理者是大学生干部的扶手,教育管理者对大学生干部的责任是“扶上马,送一程”,教育管理者与大学生干部之间是以指导与被指导为取向的双维服务关系。

3.权利资格论。按照公平论与扶手论的观点,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获取干部岗位的实践体验,共享大学生干部岗位这一教育公共资源,才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的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尊重。而素质资格论,本质上是一种片面政治化的干部榜样前置,即大学生干部精英论,既忽略了管理实践育人的责任与功能,又没有看到大学生成长中良性变化导向的潜在趋势,更忘记了教育消费视角中大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至于能力差异,应体现在任职职位上而非任职机会上。 “因为,一个人的贡献再少,也与贡献最多者同样是缔结社会(班级、院系、学校就是由全体大学生共同缔结而成的一个“社会”——作者注)的一个股东,因而至少也应该享受起码的、基本的权利。那些有大贡献着的贡献再大,也是以社会的存在为前提。所以,有大贡献者究竟应否享有非基本权利,也就应该以每个人是否已享有基本权利为前提。总之,每个人的人权、基本权利之所以是优先的、不可侵犯的,就是因为赋予这一权利的每个人参加缔结社会的这一基本贡献,优先于、重要于任何其他贡献”⑾,还因为“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当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极大增长,教育的功能将主要是发展”⑿,所以,“只有面向全体大学生而不是少数大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的提高…… 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明晰,学习者组织的基本原则是“膨胀、公平”,相反于工作者组织的“精简、效能”原则。其中,膨胀为手段、公平为目的。而实现这一学习者组织基本原则的大学生干部制度,是高校有计划的纵横向向增岗制、和校外评估制。

参考文献:

①⑥⑧报刊文摘,1985:11:26。

②贺凤兰主编:《大学班主任学》 ,海洋出版社,1993:141。

③黄达强、刘怡昌等主编:《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8。

④吴式颖等编: 《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59——260。

⑤吕文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人民教育,1985年10:28。

⑦江苏师范大学某本科班的调查。

⑨张国庆主编:《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79。

⑩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规建设司 编 《现行教育法规与政策选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29。

⑾中国社会科学,1998:5:58。

⑿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0:4:28——32页。

干部教育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农村干部;反腐败;廉政建设;思想教育;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036-01

对农村干部的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加大预防腐败力度,必须创新廉政教育机制、方式,在取得实效上求突破。笔者认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创新廉政教育方法。做到“三个突出”,让广大村干部在思想上引起共鸣。一是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层次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告诉我们,在做决策、干事情的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因此,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必须要兼顾主要对象和一般对象,突出主要对象,分层次施教。对村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权利观念教育这个核心,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村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在思想上筑牢廉洁从政的防线,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而对村一般干部要抓住群众利益、家庭利益和自身利益相统一这个核心,加强遵纪守法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能够做到照章办事、按制度办事。二是在教育内容上突出针对性。要抓住容易引起广大农村干部思想深处的共鸣点加以引导,触及灵魂。如针对广大干部“腐败风险”意识逐步增强的心理,以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所写的忏悔录《七笔帐》为教材,在村干部中开展的了“细算七笔帐,树立正确权力观”教育,对广大农村干部思想触动很大,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在廉政文化创建上要突出群众性。预防腐败必须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反腐败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强大舆论氛围。因此,在开展廉政教育中,要通过有效形式去引导群众。如某县去年举办的“倾听群众心声报告会”活动中,通过组织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报名参与,让基层的广大村民面对面为村干部做报告提意见,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村干部们会后纷纷说:“倾听了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怨,找到了工作的差距,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今后这样的活动要多开展”。

二、创新教育形式,让广大农村干部自觉融入到教育活动中去。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的党风廉政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育方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入情入理、入脑入心。一要把廉政教育与地方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地方文化特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就要把廉政文化融入特色文化之中,利用有效的载体去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某县在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中,注重借助本县广大农民群众喜欢书法的优势,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了廉政书画展,700余名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廉政书画作品创作。该县又从中筛选出200余幅优秀作品进行展出,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二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经常性教育。要充分发挥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平台作用,通过这些媒体把廉政教育内容融入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活中。近年来,某县在电视台设立《廉政方圆》专题栏目,进行基层廉政教育,又与县移动公司联合举办了“廉政警句征集”活动,把征集到的廉政警句通过网络平台,每周给全县领导干部发一条廉政短信,进行经常性的提醒。有一位村支部书记形象的说“每当看到廉政短信时,就会自觉告诫自己,要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三要把廉政教育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中。用歌曲、戏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广大干部进行廉政教育。

三、创新廉政教育工作机制,真正形成“大宣教”工作格局。开展廉政教育不是纪检监察机关一家的事情,要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一要明确各部门责任。有纪委统一协调,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责任部门,压死责任,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变纪委“一家唱”为“大合唱”。二要严格目标管理。要推行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使廉政教育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三要强化责任追究。对不能完成反腐倡廉教育目标任务的,要追究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责任,以压力促动力,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工作合力,以扎实有效的廉政教育来推动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昌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新农纵横.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2]周卫东.廉政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3]谭国箱.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与探索[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4]宋希仁.做一个廉洁自律的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干部教育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060-03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于2011年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以保障此项工作科学、有效、长久的发展。要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人才资源是关键。从当前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情况来看,仍然是以专兼职结合的教师为主的工作模式。许多大学的学生人数都在万人以上,仅靠目前的专兼职教师,完成对上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很难的。学生干部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人才保障。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干部的组织体系

学生干部的组织体系就是将学生干部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的管理模式。只有通过科学的组织设计才能发挥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笔者拟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谈对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干部组织体系的思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组织机构

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队伍归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中心以及下属各院系二级辅导站管理。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团队的核心力量,校、院心理辅导工作学生委员会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团队的主导力量,以每个班级2名心理委员、每个宿舍1名心理信息员为支点,构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线网。

(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队伍的任务分工

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队伍按照校、院系、班级、宿舍四个层面建设,各层面学生干部的任务分工如下。

心理辅导工作学生委员会的工作任务分为校、学院两级,所有委员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或二级辅导站安排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可以开展心理沙龙、心理训练、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负责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的部分工作,协助教师对心理社团进行管理,组织班级心理委员深入学校每个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任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实行“16-3-2”制度:“16”即每学期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谈心16次以上;“3”即在班级举办能够提高同学心理素质的活动3次,参加心理培训3次,参加本校心理健康机构活动3次;“2”即每月1日、15日进行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常规报告2次。此外,对学生重大心理危机事件要按照学校心理危机预警方案进行汇报与干预。

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工作任务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工作任务有两项:(1)积极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向上报告心理危机事件,并采取必要的支持和关爱措施。(2)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同学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向素质导师、班级心理委员反映同学的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比一般的学生工作更为明显,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的素质要求也较高。这些学生干部应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是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学生干部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有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有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并对中共党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等有所了解。

其次是良好的人格特质。南京师范大学的薛艳、朱宁曾用“大五”人格模型对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重要人格特质进行调查,并发现:干练、沉着冷静、责任心强、能力过硬和亲和力是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重要人格素质。此外,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干部应具备的人格特质还应包括个性成熟、有自制力、能客观地对待他人意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具有人格魅力等等。

再次是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保障学生干部掌握心理咨询基本理论和技术的重要条件,

也是运用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必备能力;具有创造力,开展工作才能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是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指能够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具体包括:从事朋辈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能力,学习的能力,社交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系统分析、评估、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对时间、物资和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以及整理文案资料和档案的能力等等。

对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的培训与督导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的培训

培训目标(1)培养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生干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干部必须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的、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学生骨干。(2)培养成能够对学生产生广泛而积极影响的学生骨干。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的中坚力量与骨干队伍,在大学生中发挥以身作则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他们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培养成优秀的朋辈心理咨询员。一个优秀的朋辈心理咨询员,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识,能够帮助同学有效地学习和工作,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培训内容(1)政治学习。培养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及较高的政治水平,并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和判断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热点问题的能力。(2)道德和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的培养必须注重道德和责任意识,培养敬业乐群、无私奉献的精神,担负中华民族未来的使命感,以身作则、做学生表率的行为意识等。(3)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技术。包括朋辈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心理危机的鉴别与干预技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持技术、心理话剧的编排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知识和技术等。其中最为基础的是朋辈咨询的理论技术和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李田伟等人指出,朋辈咨询员应掌握倾听、共情、鼓励、指导与监督技术。此外,学生干部应重点掌握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两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理论。(4)社交基本礼仪和技能训练。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活动均对工作人员的社会交往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进行社交基本礼仪和技能训练,包括言谈举止、仪态风度、谈话方式以及讲演和团队协作技能等。(5)管理方法和技术。管理方法的培训包括对资源的管理方法,例如对时间、经费、物资资源、文案材料、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术;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指挥协调的方法;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估的技术等等。

培训方法(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培训班。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分必修、选修两种,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两种方式。教学手段可采用多种方式,例如理论讲授、心理训练、能力测试、案例分析、现场工作观摩、模拟咨询、无领导小组讨论、辩论、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等。(2)工作锻炼法。带领学生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锻炼,在工作操作中指导工作技术,在实践中总结事物的规律。鼓励学生干部认真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争创佳绩,有效地提高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3)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干部自主参加各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除了接受系统培训外,其他的素质和能力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例如,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朋辈咨询员,必须潜心钻研心理咨询的理论,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要积极参加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的督导

督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常见的指导和检查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手段。

督导目标提高学生干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督导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中心和心理辅导站可通过工作总结、实地考察、活动观摩、案例研讨等方式,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干部的各项工作进行督导。

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干部的管理原则

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必须参照国内外高校对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领域学生干部的管理实践。学生干部管理的企业化是一种趋势,以企业的先进理念管理学生会、管理班级,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从而可实现自我升级、自我增值。基于此,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是自我管理原则。高校学生干部的职责就是带领广大青年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配合教职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和接班人。自我管理原则要求学生干部必须为自己制定较高的工作标准,对自身要严格要求。

二是分工协作原则。分工协作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干部有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校、院系学生组织的内部也有不同的工作部门,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分工意味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目标分成各个层次,明确各个部门及个人的任务和目标,完成工作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协作意味着必须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协调关系与配合方法。

三是工作制度化原则。工作制度化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制度化管理要求对一项工作所包含的每个环节有详细的规范、工作标准或说明,尽可能地把工作细节按照制度的编写方式固化下来。只有将工作内容加以制度化并贯彻落实,才能体现管理效益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及示范效应原则的作用,才能实现科学管理。

四是工作流程化原则。工作流程化是指把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环节、步骤和程序写成书面流程,或制作成流程图,并照此开展工作。工作流程能够有效展示各项工作之间的动态逻辑关系。工作流程可以帮助学生机构的管理者和学生干部快速分工,准确把握实际工作的细节和关键点,消除工作过程中多余的环节,使工作流程更为经济、合理和简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流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管理工作流程。例如,档案管理流程、物业管理流程、大型项目运作管理流程、新生心理测评工作流程、心理咨询接待流程等。(2)文案及信息处理工作流程。例如,档案管理、心理测评数据统计、心理咨询数据月度及年度统计报告等。(3)技术操作流程。例如,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心理游园会举办流程等。

五是项目管理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技术含量高,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节省培训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将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做成项目,以项目承包的方式进行管理,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措施。例如,心理委员主持心理训练技能大赛、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剧演出晚会等大型活动的工作任务,均可以划分成以下子项目:行政文秘组、嘉宾接待组、主持组、电脑技术组、现场协调组、外场协调组、场地布置组、宣传组等。可以在这些竞赛活动中指定某个下属机构或者部门承包某个类型的子项目,这样,可以保障工作队伍保持专业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薛艳,朱宁.“大五”人格模型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5(2).

[2]梅琳,孔祥义.高校大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策略研究[j].青少年研究,2008(1).

[3]李田伟,廖明英,李福源.朋辈咨询及其在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4).

干部教育管理论文篇10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指出:“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1](P533)他向全党发出了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号召,并主张建立中央到地方、军队的各级学习制度,有组织地学习。[2](P179-180)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始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本文主要以延安时期党的在职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为考察对象,研究这一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的建设及其影响。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习制度的创建

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创建于延安时期,是伴随着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自1939年2月至1940年6月召开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周年总结大会期间,中共中央陆续发出《关于成立干部教育部的通知》、《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等文件,规定在职干部理论学习的各种事宜,创建理论学习的各种制度。

1.创建理论学习的组织制度。成立组织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明确理论学习的目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设置理论学习的内容;确定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人员编组等

193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干部教育部的通知》,成立了中央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理论学习。中央干部教育部下设两个科,即党内干部教育科和国民教育科。1940年6月,中央干部教育部与中央宣传部合并,改称中央宣传教育部,同年10月又改称中央宣传部,原干部教育部的党内干部教育科和国民教育科统归宣传部建制。

同时,“各级机关、学校、部队均设干部教育领导机关与人员”。[2](P224)1940年1月3日的《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明确规定:“各级党委和政治部的宣传部下应设立干部教育科,负责管理干部教育的工作。”[3](P228)3月20日的《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再次强调:“学习的组织责任,属于支部,支部应设学习干事。学习的领导属于各级宣传部。各级宣传部应经常检查学习状况,并指导之。”[3](P335)由此,建立由中央干部教育部的党内干部教育科、各级党委宣传部的干部教育科和基层支部的学习干事组成的多级组织管理系统,各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管理,为理论学习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组织方面,文件规定,全党干部理论学习的内容是“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3](P227)依照“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由具体到抽象”[3](P302)的学习原则,主要课程依次分为四类,即:甲类,初级课程,包括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社会科学常识。乙类,中级课程,包括联共党史、马列主义。丙类,高级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近代世界革命史。丁类,时事政治课程,分为中国、日本、国际三个方面经常研究。相应地,在职干部按照文化理论水平和参加革命的时间也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即有相当文化理论水准的老干部、文化理论水准都较低的老干部、有相当文化水准的新干部、工农出身的新干部。各类干部可以“依其水准及其他具体条件来选择学习课目。但每人同时以学习一门为原则”,[3](P227-228)而“时事问题为一切在职干部必须经常研究的课目(党报为主要材料)”。“各课的进度,由各区党委、各省委及师政治部或军区政治部斟酌具体情形规定之”。[3](P333-335)

理论学习的方式以个人自学为主,集体学习为辅。集体学习的形式有小组会和上大课、听报告等。为了保证学习的效果,“在小组会和大课的前后,必须有充分的自习(预习或复习)”。学习小组是推动学习深入的有效方式,“凡环境许可的地方,可依类编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每月开讨论会二次。学习小组的讨论会,应采用生动的座谈会的方式,相互间应采取同志的友谊的讨论态度,不可采取‘斗争’及‘戴大帽子’的方式。”[3](P334-335)

2.创建理论学习的指导制度,以提高学习质量

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基于他们理论水平和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下的实际,给予适当的指导是完全必要的。为此,必须建立理论学习的指导制度。第一,各单位均配备一定的指导员或教员帮助干部进行学习。为了培养和提高指导员或教员的水平,又特别组织了马列主义、中国问题、党的建设、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会,各学校各机关担任或准备上课的教员一律参加。第二,实行巡回教育制,即在离延安市较远的地区,设立巡回教授站,派人进行巡回学习指导。第三,实行顾问团制,即由中央宣传部聘请老同志和专家担任各科学习顾问,组织各种顾问团,指导和解答干部理论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4](P16)第四,请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和各根据地来的负责同志作报告。这些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很受大家欢迎。这类报告从1939年5月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以后到1940年6月的一年时间里一共作了八次。至于时事政治性的报告,则平均每月有两次。[5](P435)报告会作为一种指导学习的办法在实践中已经经常化、制度化。[3](P524)

3.创建理论学习的保障制度,为理论学习提供时间、经费、教材等物质保障

中央文件特别规定“建立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的制度,并保持其持久性与经常性”,强调“各个环节的负责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的保证之”;规定各级党组织必须在经常预算内列入在职干部理论学习所必要的费用,为理论学习提供经费保障;[3](P228)规定理论学习的教材要统一使用中央出版的各课程的教科书与参考材料,同时各级党委可以自编“各种适合于下级党部用的教材与提纲”。[3](P334-335)

4.创建理论学习的考评制度,包括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以考核评价理论学习的效果

中央文件强调各级党的组织必须重视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经常给以检查、指导和帮助,规定“各级宣传部的报告须列入在职干部学习的材料,省及区党委以上宣传部的报告,须寄中央一份”,[3](P335)以便中央了解下级党部的理论学习情况。后来又补充规定了具体的检查制度:“全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总检查,每四个月一次,由中央干部教育部领导举行之。军事机关,边区机关和中央直属机关,每两个月检查一次,由各主管机关分别领导进行之。各支部干事会须每个月检查一次”,[4](P21)使理论学习检查经常化、制度化。此外,中央决定“五月五日马克思生日为学习节,总结每年的经验并举行奖励”。[3](P335)

从中央干部教育部成立到中共中央连发的两个关于在职干部理论学习的指示,延安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制度初步建立起来了。[4](P19)总体而言,这个制度设计既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又遵循了学习的一般规律,各项规定比较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基于在职干部的实际文化理论水平,把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进行分类,按类组织理论学习,实行循序渐进的分类差异化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机动,适宜于当时的战争环境,也有助于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小组讨论通过自由的争论和交流,有利于推动学习深入,培养民主学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理论学习指导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硬性规定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为保持在职干部学习的持久性与经常性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证。

二、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习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理论学习制度建立一年多后,延安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管理部门组织不充实,工作不健全;[3](P506)“策略教育不够,许多干部至今没有养成自习与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习不深入,学习指导在许多环节中还相当弱”;[3](P524)大后方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还少经常的、系统的进行”;[3](P528)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学习“各自为政”,[3](P533)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这些问题使得理论学习的质量“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3](P525)中共中央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与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提高学习质量。

1.健全与完善理论学习的组织、指导、考评等各项制度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40年10月先后发出《中央宣传部关于充实和健全各级宣传部门的组织及工作的决定》、《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质量的决定》,制定若干办法,健全与完善理论学习的各项制度。

在理论学习的组织制度方面,第一,进一步健全理论学习的各级管理机构,切实担负起理论学习的组织领导工作。针对有些地方党组织没有宣传部或形同虚设、内设机构不规范、职责不清、工作不力的实际情况,《中央宣传部关于充实和健全各级宣传部门的组织及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宣传部门的职责包括“领导和进行党内的教育工作,一般党员教育和干部教育”,并具体规定不同环境的各级党组织均须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组织管理理论学习,进一步健全了理论学习的管理机构,为推动理论学习提供了切实的组织保障。第二,坚持自学为主的原则,完善个人自学的学习方式。“学习干部必须养成细心阅读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以求学习的深入,必须在学习上力求咬得烂、懂得透。”应当纠正那种只参加报告会、研究会听讲,“而自己并不阅读与研究的敷衍习惯,应当纠正那种好高骛远的偏向”。[3](P525)第三,在理论学习的组织方面,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把在职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与他们担任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干事或指导员应该制定适合在职干部文化理论水平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纠正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3](P527)

在理论学习的指导制度方面,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充实和加强学习的指导。必须增设策略教育指导员,由行政上的负责干部充任。必须提高大课指导员指导的质量,更换能力弱的指导员。各系统的宣传部,必须经常检查、帮助所属系统的指导员,并定期分别召集各科指导员会议,交换经验与总结工作,纠正学习指导方面的自流现象。必须研究和总结各门功课的教授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写成文章并公布,以便总结推广经验。指导员、教育科与顾问团必须及时地解答疑问和争议。[3](P526)

在理论学习的考评制度方面,必须加强对延安在职干部理论学习的检查,这种检查应该着重于教学质量与研究方法的总结和改进。[3](P527)

以上规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使提高理论学习质量的工作有章可循。

2.将策略学习管理规范化,开创专项学习规范化管理的范例

加强策略学习是加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理论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共中央“全党必须加紧进行策略教育”[3](P423)的指示,1940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专门了《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指导策略学习的具体实施。文件首先规定要把党的策略教育列入在职干部的正式学习计划之内,并作为成绩考查的重要标准。策略学习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各级党组织的宣传部,它们必须“经常的计划、指导,组织并检查”策略学习工作,具体执行的是各支部,它们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和党员的策略学习,把它当做支部工作的重要部分。文件具体规定了策略学习的五种材料。策略学习既要采取听报告、讨论的方式单独专门进行,也要结合原有课程,如“中国革命史”及“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联共(布)党史”及“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等课程的学习进行。在不同环境,策略学习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在公开的环境中,要按照党的领导同志或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干部、普通干部、普通党员、非党干部进行分类学习,逐级传达;在秘密的环境中,则采用个人研究和小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文件强调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员及其他教育干部的策略知识的水平,”以保证策略学习的质量。[3](P451-453)《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规范了策略学习的管理机构、内容、方式、考核、教员等相关事宜,将策略学习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在原有的学习制度框架内开创了对专项学习实行规范化管理的范例。

3.把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1940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大后方党的干部教育的指示》,指出大后方要执行《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以便在秘密环境下有组织、有计划地普及大后方党的干部理论学习。这些意见包括:第一,关于理论学习的内容。大后方党的干部理论学习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党的建设和党的策略的学习;一般政治的和理论的学习。第二,关于理论学习的方式。考虑到大后方党组织的隐蔽性,上述两部分学习内容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党的建设和党的策略的学习只能经过党的秘密组织的系统来进行。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干部,必需以个人阅读与研究为主要方式,每天或每周划出一定时间放在学习上;由职务高的向职务低的同志进行个别的、逐级传递式的教育;在不妨碍秘密工作规律的条件下使党的小组会起学习小组的作用,抽出一定时间交换学习意见。关于一般政治的或理论的学习,应该尽量利用公开的、合法的、现成的条件与方式进行。第三,关于组织管理。大后方党的干部的理论学习由各省委宣传部组织管理。各省委宣传部“应当根据中央历次指示的方针上述的方式及各地方的具体情况(主观的和客观的)”制定一个大体的学习计划,以便在坚持执行上级计划时有机动的余地。第四,关于学习材料,宜分别处理:秘密进行的课程,须制订研究大纲,对参考材料则宜选精采用。能利用公开合法方式进行的课程,则一般只发给研究提纲,并指定必要的参考材料即可。[3](P529-532)这个文件从大后方党组织所处的特殊环境出发,明确规定了理论学习的内容和组织管理部门,而对理论学习的计划、时间、方式、材料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为了使处于战争环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切实进行在职干部理论学习,194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关于抗日根据地在职干部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指示》,从敌后抗日根据地所处的紧张的战争环境、工作繁忙、流动频繁、中下级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各根据地制定在职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必须以《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和《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为标准,依据各地的干部状况及教育进度灵活制定,计划宜短小精干,宜规定课程标准。教材宜采用教科书式的读本,附以研究大纲,亦可印成袖珍本,以便利于携带与阅读。要兼顾策略学习与一般理论的学习。由于实际斗争的要求,要较多地研究与学习实际策略,应使实际策略的学习更有系统性与原则性。策略学习与一般理论的学习可以侧重利用不同的组织方式,前者可以利用干部会议及党的小组来进行,后者可以利用学习小组来进行。为了保证理论学习有效地进行,各根据地党的组织须尽量做到每个县委和每个区委配设一名专任的教员或学习辅导员,各根据地高级党组织必须注意大批训练和保存这样的教育干部。领导干部不仅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而且要积极去推动和帮助其他干部的学习。[3](P533-534)

成立总学委是这一阶段理论学习制度建设中的新生事物,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全党整风学习的领导,提高学习成效,但总学委的成立也带来了如何处理常设机构与临时性机构关系的新问题,有待解决。

四、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习制度建设评析

作为一种主观自觉的行为,①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建设成绩显著,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

第一,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既从实际出发,又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为这一时期的理论学习取得实效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毛泽东把加强全党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为“有头等重要的意义”[2](P224)的工作来抓,从1939年开始,党有组织地推进理论学习的热潮。但部分党员干部并没有认识到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的认为不学习也照样可以革命;有的认为自己工农出身,年龄大了,没有进过学校,学不了;有的认为自己工作太忙,没有办法学习;还有的干部“倚老卖老”、“得过且过”, [4](P12-14)总之,学习积极性不高。当时组织理论学习的确存在实际困难,如部分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本职工作和生产运动繁忙以至学习时间不易保证、学习条件简陋、缺乏学习指导人员和教材资料、部分干部文化水平低基础差不易坚持学习,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党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对理论学习实行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理论学习组织领导机构,令其履行职责,为理论学习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建立、落实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的制度,以保证在职干部理论学习的持久性与经常性;②实行分级分类差异化学习制度,使学习者循序渐进、学有所得;建立理论学习指导制度,加强理论学习指导;建立健全理论学习考评制度,把理论学习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形成动力机制。这些制度既从实际出发,又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各项规定比较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理论学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使理论学习从一开始就处于有组织有领导的规范化管理状态,在物质极度匮乏的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没有放任自流或者流于形式,反而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下来,取得实效。

第二,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建设为以后的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延安时期党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在职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组织制度、指导制度、保障制度和考评制度,初步建起比较完整的理论学习制度,为以后的理论学习建设奠定了基础,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例如巡回教育制、学习顾问团制、专项学习规范化管理制度、考评制度等经过不断完善沿用至今。在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以资借鉴:其一,理论学习的组织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包括加强在职干部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确定理论学习的内容;根据干部的实际文化理论水平实行差异化学习以及根据客观环境组织理论学习。其二,理论学习的组织管理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有统一的刚性的规定,如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学习中央统一布置的内容、使用中央指定教材、坚持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的制度等,以保证学习的质量,也要考虑到各地各人的具体情况,在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料等方面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保证理论学习能够切实进行,避免流于形式。其三,加强对理论学习的检查和指导,确保理论学习的正确方向和质量。其四,建立以考评制度为中心的动力机制,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延安时期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建设是关系到党根本发展大计的战略举措,影响深远。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干部发生“本领恐慌”,[2](P178)无法应对复杂的斗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普遍低下严重影响并制约着党的生存与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理论学习是必经之途。这种理论学习不是指少数领导人的学习或者领导干部零敲碎打、随随便便地看看书,而是要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组织全党干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学习。唯有如此,干部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用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唯有如此,才能使党形成学习的习惯,养成学习的能力,从而获得自我提升、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延安时期党在战争环境下自觉地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形成全党干部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理论学习机制,堪称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行为,成为党自我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延安时期是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的首创时期,“没有现成的规律可资依从,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参考”,很多工作带有探索的性质。[9](P11)当时的延安人对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大多是经验性决策,缺乏理论上的系统研究和总结,理论学习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讨、完善。这些问题主要是:

其一,关于理论学习考评标准体系问题。理论学习考评标准体系是理论学习制度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理论学习考评标准体系是理论学习的风向标,它将引导整个理论学习的走向,影响到理论学习的成效;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理论学习考评标准体系本身一个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实际、封闭式考核与开放式考查相结合的多维度的综合考核体系,理论学习的成效,归根到底,要以实践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这在考查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要建立一整套理论学习考评标准体系必须以理论研究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延安时期把实践标准引入到理论学习考评标准体系是一个重大突破,但没有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