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30 03:35:31

服装教学

服装教学篇1

[关键词] 服装美学 “教与学” 教学方式分析 发展的眼光

“服装美学”是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隶属实用美学。目前,在高职服装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服装表演)的教学中,“服装美学”是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不仅为专业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专业设计审美理念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服装美学”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来进行授课,按学期18周教学周数,每周授课2课时,需要36课时。所以在授课时,针对每一个内容应融入新的时代审美思想、新的社会风尚。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装美学”的“教与学”

1.“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针对“服装美学”的课程特点,任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美学知识,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它常带有明显的“双重性”。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美学,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但有三个得票最多的答案:(1)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2)美学是艺术哲学;(3)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古往今来,不论是东方的美学思想还是西方的美学理论,虽然空间不一致,但双方都同步而且自始至终在螺旋式的向前发展。西方美学从柏拉图的一声猛喝:什么是美?喝醒了人们自以为明白的糊涂。到了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出现了东西方贯通的局面,“西学东渐、经世致用”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成衣的生产与加工成为了服装制作的主流,制衣行业的飞速发展,迫使人们用新的眼光去重新认识服装,所以,一种崭新的研究服装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服装美学”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诞生,主要是针对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穿着环境、服装整理等所体现出的美学问题的思考认识与应用研究。

其次,任课教师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所谓服装专业知识就是对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服装设计基本原理、服装结构制图及工艺制作的基础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结合哲学、美学来理解每个时代的服装审美理念和审美现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利用形式美法则和姊妹艺术结合的美学思想来指导专业设计创作;服装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有助于解构每个时代的服装构成形式及工艺特点。特别是在今天,现代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设计理念的更新、高科技面料的问世、电脑化的设计制版、推板排料系统、高档快速的加工设备、瞬时万变的服装市场等等,服装的演变和流行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时尚元素,要想完成“服装美学”的教学任务,任课老师必须对美学知识和服装专业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把握。

2.“学”――对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因材施教”

在讲授“服装美学”时,要结合高职生源实际状况,逐渐融进美学教育思想,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的美学知识,而且也能用审美的观点对待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融进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结合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最终完成毕业生的岗位落实。

二、“服装美学”的教学方式分析

在“服装美学”的授课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妨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来进行教学。

1.课前用做好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譬如,在讲授“服装美学的产生”这一课题时,可以提前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结合一些民族、民俗服饰图片,电影中的剪辑图片等,做成课件用多媒体来上课。这样,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阐述:服装美是在人类社会的劳动实践中,对服装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采用“问卷”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

譬如,在讲授“服装美感与心理”这一课题时,可以采用“问卷”的方式。以“感觉、知觉与表象”的定义为例:感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心理活动;知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心理活动;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头脑内形成感性形象的心理活动。老师在讲授完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以后,可以拿一件米色上衣,穿在人台上,然后发给每一个同学一份问卷,题目是根据上衣的款式、面料、色彩,请你写出对它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心理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件上衣是一件翻驳领、三料扣、贴袋的造型”是一种心理感觉,而“我试穿以后觉得很休闲、舒适”则演变为一种知觉心理过程。有的同学会持不同的感知心理,这也是合乎情理的。然后老师可以把上衣收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默写出上衣的形象,而每位同学画出的上衣造型,就是每个人对上衣“表象”的一种认知。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的理解。

3.针对学校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在讲授“真、善、美”这一课题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可结合学校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以及班级中出现的好学风来进行阐述。也可以结合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美、丑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从现象中认识到美丑的对比。“服装的美丑”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合理的服饰搭配,利用反证的方法来阐述,则更容易使学生加深专业学习的印象。

三、“服装美学”的内容知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服装美学”是现代服装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具有实践美学、技术美学和艺术美学的三元特征。实践是目的,技术是基础,艺术是关键。从史学的角度看,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历史承接,还是“自下而上”的追溯,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只有结合社会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服装美学”的教学内容才会更有创新,更有生命力,否则,默守陈规或是条条框框,只能造成“服装美学”上的一些形式和教条,从而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应有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

服装教学篇2

服装设计就是时尚设计。设计师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做一件能够遮体的“布衣”,而是一件让穿着者从内心感到振奋的“华服”。从务虚的层面上阐述:我们要设计的不是服装产品,而是引领风尚潮流的服装新精神。服装设计这一概念,其历史并不久远,仅仅产生在18世纪中叶欧洲的产业革命之后。在此之前,所有的手工艺是没有单独设计意识的,而真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诞生于19世纪中叶。在漫长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服装变化总是有着明显的自身文化特征和造型、色彩、工艺特征,服装设计发展史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对待“继承与发扬”、“批判与吸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要弘扬古老中华民族优秀的服装文化,又要学习全人类服装文化的宝贵经验。所以在服装设计的教育教学模式方面,一定要有创新,通过对各个时期、不同地域服装的发展特点的了解,认识服装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拓视野,提高修养,增强对服装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构建

1、服装设计课程的创新模式

服装设计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服装设计发展史以及服装造型设计基础的学习,服装设计课程一定要有独特的创新模式。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特别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做到“产学结合”,许多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已经走向了工作岗位,与时代接轨,设计并研发了一系列的新服装,这种好的案例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带动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进行服装设计方面的创作,因为服装设计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一个好的服装设计直接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2、学生个体发展兴趣培养模式

每个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要发挥个体作用,突出服装设计的独特性,服装设计的创新理念与学生自身的设计理念也是分不开的,从学生的心里上进行单独的辅导和关心,从而发展学生的个体性,采取兴趣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独特的思考精神和能力,典型的创造性设计思维是从事服装设计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发挥学生特长,使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有创新的培养模式。

3、发展“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一条龙学习模式

学校近几年大力支持各专业的“工学交替”模式,使学生边实践边学习理论,效果非常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根据这一特点,服装设计也应“产学结合”,从设计效果图,到面料设计与选择,到设计成衣一体化,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多参与社会实践,投入部分时间到企业中去,提高社会实践教学能力,在发展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方面,能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因为服装设计是与时俱进的,服装的设计直接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和地区内的人们对服装的款式、色彩、面料及着装方式的崇尚和追求,并使这种局部的着装方式通过竟相模仿和传播而形成一种逐步扩大性的社会风潮,随着现代服装文化的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均在不断地吸取彼此的精华,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文化体系。

三、服装设计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迫在眉睫

如果说对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研究如要解决服装设计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更注重对服装设计师在创意思维方法上的引导;那么,对创新设计灵感捕捉问题的研究则主要体现在对服装设计灵感阐发的渠道、规律和方法的探索上,更关注有效获取服装创新设计灵感的方法、过程与结果。服装设计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迫在眉睫,不能一成不变,特别是灵感是中客观存在的东西,但它漂浮不定,其显现与捕捉的过程带有许多偶然和不可思议的成分,所以,它总是以披着神秘面纱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不过,积累、养性、思考、探索是服装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用方法引导的,这样才能使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有更好的设计灵感和发展。

四、结束语

服装教学篇3

1.1优化课程设置

中职服装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教给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中职服装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最首要的课就是绘画基础课。通过绘画基础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更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但是,绘画基础课的内容很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抓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增加一些学生较易掌握的内容,比如,说结构素描。结构素描是最适合表现服装的线描技法的教学。除了绘画基础课中职学校还开设了绘画表现课。绘画表现课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中职服装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部分。这门课程的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服装线描效果图、服装款式图等。教师在讲这门课时一定要做到深入浅出,而且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与服装企业、市场等紧密结合。优化课程设置要改变传教学模式,比如说美术设计的教学严重与实际脱轨或者课程之间完全分离,没有寻求各门课之间的交叉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服装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说教师在传授款式图的绘画教学时可以同时给学生讲授衬衣的结构与缝制工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美术设计的内容就会交叉整合,这样学生在学习一门知识的过程中会了解许多其他课程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学更加规范和合理。课程设置上应该注意强化人体结构的练习。从事服装设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人的人体结构有很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补充大量的人体构造知识,如对人体的比例、骨骼、结构等以挂图或模型的方式进行讲解。通过强化人体结构的练习使学生具有独立的绘画人体的能力,为以后的服装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1.2从学生的就业岗位入手,确定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目标

中职服装美术设计课程对于任何一个即将从事服装设计的工作人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一定的服装设计功底,为以后从事服装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学校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因此,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所学内容与以后的就业紧密联系起来。相应的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毕业后能在服装公司从事一系列的服装设计工作,比如,款式的设计、服装工艺制造、裁剪、整烫等。还有一些职位,比如说服装打板、样衣制作、质检、服装产品推广等工作,这些岗位虽然都对工作人员的服装设计功底要求不大,但是工作人员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服装审美能力,掌握一定的服装设计的基本技能。根据以上描述的服装设计岗位的特点以及各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一定的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

1.3培养学生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服装市场的变化周期很快,这一特点既给服装设计行业提供了大量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使从事服装设计的工作人员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基于服装市场变化快的特点,中职服装设计院校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付诸于实践,多进行实地考察。理论来源于实践。服装美术设计人才适应市场的能力需要从实践中锻炼而来。学生应该深入到服装设计公司,了解服装设计和销售的全部环节,参观服装设计的整个生产流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服装设计的整个流程,为学生以后从事服装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服装设计的课程应该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适当的增加相应的课程,比如说针对市场变动较快的特点,学校应该增加服装流行趋势的欣赏课,让学生可以走在时尚的前言,及时了解服装设计方面的最新成果,在欣赏完别人的优秀的作品之后要布置一定的作业,要求学生写感想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服装,应用所学的知识。学生在上服装设计欣赏课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下服装的图案、款式等。通过对别人的借鉴和模仿,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在别人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2结语

服装教学篇4

关键词:服装素描速写;服装着色速写;人体比例;服装造型;面料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近年在基础课教学方面有所改革,根据美术学院中各系不同专业的共性与特性调整着基础课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使之符合各专业发展方向,为培养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学院特别强调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在服装系,基础教学处于十分活跃的局面,形成自己独特的基础课教学方法,根据以往学生学习发展过程,我们对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开始转变为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紧密结合的服装专业基础课,并搜集了许多国内外与服装设计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参考。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使学生明了自身专业所需,通过基础课学习快速且自然的与专业课接轨,做到基础要扎实全面,视野要远,目的要明确,从专业基础课时期就着眼学生专业发展及未来需要。

服装速写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速写,我们设置的服装速写包括服装素描速写和服装着色速写两部分,开课顺序是先进行素描速写,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着色速写。教师开课之初就清楚地讲解服装速写与传统速写的区别,讲解造型方法,明确课程要求,安排临摹课与欣赏课交叉进行,使学生能在学习的同时认真体会,这种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为学生学习研究专业课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为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服装素描速写是研究人物外部造型,在各种动势下人体的运动规律,采取以线为主的表现方法。线条是造型和表现的根本,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如何运用线条,学会用线概括,通过线的直曲、粗细、长短、虚实、轻重、连贯与断续等表现不同的服装造型。其中我们也借鉴国画“十八描”中的一些技法,教学生如何更好地用线来表现所需效果。从素描速写到着色速写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着色服装速写在素描速写的基础上对其着色,通过色彩的表现更加强化服装效果,锻炼学生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服装质感,通过色彩更好的体现服装设计创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采用以往传统速写那种面对普通人物描摹训练的办法,因为普通人作为模特的写生训练并不符合服装设计专业需求,我们的模特在身材比例上达不到T 台模特要求,普通人身高比例是七个半头左右,这远远低于T台模特身高,在外貌要求上也无法和T台模特相当;另外,服装速写为了详尽细致研究服装造型、款式、面料、褶纹、图案等,需要较长时间,采用真人模特也无法达到要求,真人模特经过休息后再次摆出来的服装褶纹会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如果用普通人做模特进行服装速写训练,将来与其专业课,如服装效果图等课程不宜衔接,在身体比例、身材、五官、手部等细节的描画上还要重新大幅度改动,教学上无法贯穿。经过长期分析,我们将服装专业速写课改成非常直观的,直接指向服装设计专业的服装速写,将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作为写生训练的模特,同时参照时尚杂志中的模特造型开展服装速写的细节训练,从中可以体会完美的人体比例,尝试服装质感的表现,丰富自己的表现技法。在材料运用上,服装素描速写为了更好、更准确地表现不同面料的质感,可以将黑色的铅笔、炭笔、水性笔、马克笔等不同工具相结合来完成绘制,训练学生仅仅通过黑白灰就能表现出服装面料质感。着色速写也是相同,不限制材料和工具,水粉、水彩、油画棒、蜡笔、指甲油等,只要有助于表现服装效果均可以运用。在服装速写教学过程中,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服装面料质感、服装结构线、服装图案等,激发他们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使其绘制的形象富有生命力和内在精神气质,以便将来更好的进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经过实践证明,教学创新后开课的学生完成的作业水平更高,升入高年级后对专业课知识掌握的更快,理解与动手能力更强。而且可以使学生有能力更早的接触服装设计类大赛。

服装教学篇5

关键字:服装教育;时装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业逐渐具备了很强的变化性,因此,服装设计这个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整个服装生产中的重要性也逐步凸显了出来。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画好时装画是设计出更优秀作品的首要前提。因此,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时装画是最能够体现设计师艺术水平的。在设计师的笔下,时装画会将服装的造型与质地通过艺术的加工完美地呈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画时装画的技巧,这是我们服装专业的重中之重。

一、找到时装画的技法

1.以临摹入手

在刚开始学习时装画时,很多学生都觉得很难入手,教师要注意对他们多加以引导,因为时装画也和画画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多看、多思、多画,多加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我们可以让学生以临摹入手,带领学生去写生,让他们经历大量的临摹,逐步掌握人体都有哪些变化规律,哪些部位是会发生变化的,哪些部位不会发生变化。从美术学上来说,临摹就是要对一个场景进行反复的描绘,之后再去寻找自己所画的图与原图之间的差别,只有经过大量的反复才能够拥有收获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方法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开始时要教学生一些简单的画法,可以先让他们画一下人体比例,并指导学生多加临摹,当他们掌握了之后可以再逐渐增加难度,画四肢与五官。这样做,不仅会使学生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变化,看到自己画法的进步,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绘画的技巧。假以时日,学生就能够在塑造形象上具备扎实的功底,通过线条的使用,他们的绘画技巧逐渐积累,当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独立、完整地作画就指日可待了。

2.掌握画理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必须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学得好,学得精。画画也是这样,我们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了画理,他们才能够在绘画上有所成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多参加实践,因为只有多实践才能有效掌握画理,掌握画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学生对画理的理解也需要在实际中运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对画理心领神会并熟练运用。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尝试几种技法,在一个逐步学到新技能,否定旧技能的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感才会逐步得到丰富与深化。

3.具备熟练的画技

我们的教育提倡“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在各种教学形式中都很适用,对于职业院校尤其如此。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后能在社会立足,这就是我们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绘画基础,让他们能够逐渐具备熟练的画技。俗话说:“熟能生巧”,教师要让学生多加练习,只有练得多了,手法纯熟了,才能够具备一定的技巧。学生的实践技能比理论知识还要重要,教师要在适当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服装设计师作为一种艺术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纯熟的技艺与较好的文化修养。

4.让学生形成风格

在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际训练之后,在时装画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大的跨越,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一些其他的表现手法融入其中,慢慢地,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果学生的作品没有风格,只是一个失败的作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迅速地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做好引导工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自身的文化修养入手,从一些相连的艺术形式中去汲取营养,如文学、雕塑、舞蹈等。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一些与时尚有关的书籍材料,让他们的心永远保持年轻,不断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时装画所要教的要点内容

1.时装画的基本特征

我们要想准确地表示出时装画的特征,就必须要真正了解时装画的本质特征。有的学生认为时装画与人体画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不用学习画人体,这是很片面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人体的构造是大自然中变化最巧妙、最和谐的,只有掌握了人体画的绘制,才能够为时装画打下良好的基础。时装画中的人不是现实中人的7或者7.5头身比例,而是要经过绘画者的艺术加工与夸张,在审美方面达到我们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加明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曲线。因此,在指导学生绘画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时装画的本质特征,否则绘画体现出来的东西是苍白无力的。最大程度地概括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学习时装画重要的要求。

2.时装画的要素

如果盲目地做一件事而不加以思考,我们是很难取得成绩的。绘画也是这样,在学习时装画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明白了时装画的要素,才能够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它。

服装教学篇6

(一)人性化设计理念

随着服装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到如何将“人性化”设计理念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人性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关注所设计的服装能够贴合穿衣者的心理需求,让其充分被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1]。“人性化”理念下的服装设计,要求服装设计师在对充分把握服装设计原理及人体特征的基础下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主观感受。服装设计师不仅仅要考虑到设计的符合的审美水准,还应当掌握人体生理特点、及其心理需求,使设计出的服装受穿衣者所青睐。例如,Movember中一款牛仔裤,为方便左撇子人群穿着,有一口袋和拉链被特意设计在左手边,是典型的“人性化”设计。“人性化”在考虑穿衣者的穿衣体验时,除了其穿衣舒适度,更应关注其精神追求。设计师应当作为一个“倾听者”,对现代人类的生存状况、精神关注点、人与自然间的互动等多方面加以感受,在设计中加入“隐喻”等技巧,让服装具有丰富的内涵,让人们通过穿衣感受到被关注、并激发起对生活的热情。

(二)“绿色”设计理念

人类通过工业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随之出现的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系统破坏问题也愈发严峻。这就迫使人们开始不断反思该如何调整其与自然间的关系。“绿色”设计理念体现的就是人类的这一反思过程。在“绿色”理念下的服装设计,设计师除了关注穿衣者的主观感受外,还将“环保”元素融入进来。比如,设计师设计服装时多会为“环保”选择低污染材料;以“一衣多穿”法节省成本;制衣过程强调低污染等[2]。

(三)“兼收并蓄”设计理念

“兼收并蓄”关注的如何是在服装设计将不同文化巧妙融合起来。在设计师的服装中,人们往往会看现代与古代、民族与国际、传统与激进等不同性质的文化元素同时存在,却独具特色。若要让所设计的服装能够“兼容并蓄”,设计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面,文化积累浓厚,对多种文化的结合能够做到巧妙有度,使其服装能够意境深远。(四)网络化设计理念互联网时代下的人们生活方式及其思维模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不断加速的信息交换、信息爆炸使得使得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及对其的包容度不断提高。为跟上时代步伐,各行各业都必须了解并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加速其发展。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也应当具备足够的互联网应用技术,提高其设计水平。特别是若使用“虚拟技术”,设计师在设计对服装的外观、舒适度、穿在人体上的效果等信息都能够准确、生动的了解,并可适时加以调整[3]。目前国内该技术的发展还不尽成熟,但定是未来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二、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服装设计教学中

(一)服装设计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服装设计观念

服装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服装设计理念,具备美感、文化素养、生活感受力、创造能力及高尚情操。教师应当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

2、提高审美能力

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当致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讲授艺术理论、时尚潮流、设计审美等多方面内容,并致力陶冶其情操、丰富其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设计出有充分美感的能力。

3、造型与结构的有机结合

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拥有平面设计能力,还应当加强他们的立体思维能力。学生只有拥有“平面”转“立体”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根据服装设计图缝纫出立体的具备美感的服饰。因此,服装设计教学应当注重“造型”与“结构”的有机结合。

(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现代设计理念

1、“人性化”理念的培养。进行“人性化”的服装设计要求设计师能够从生活体验中捕捉灵感,使服装可以品味高尚并穿着舒适。为使学生具备“人性化”服装设计理念,要做到:首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敏锐找出“美”的元素;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养成“人性化”设计思维;再次,教师应重点讲授“结构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设计的服装比较舒适[4]。

2、绿色”理念的培养。“绿色”理念的服装设计中,要求设计师掌握相关材料学知识,使其选择服装材料能够绿色、环保。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讲述材料学知识,如“新型纤维”的特性及其使用技巧等,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会使用服装材料。同时,教师还应当讲授一些生态学知识、地球环境污染现状等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能够热爱大自然、养成“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3、“兼容并蓄”理念的培养。若做到“兼容并蓄”,学生应当熟悉如何在设计服装中体现文化内涵,同时具备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首先,教师应当致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讲授各国服饰文明特点及其发展史,如“古希腊”服饰、“维多利亚”服饰等。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多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民族服装特点;其次,教师要训练学生对多元文化信息的提取及重组能力,使其设计出内容丰富、意境深远的服装作品。

服装教学篇7

[关键词] 服装结构制图  内容  基础技能  生产实效

        服装结构制图课是服装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就业层次及就业后的专业发展空间.但是,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等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教学与企业有一定的脱节现象,教学与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也有较大的差距。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进入企业打好基础,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下面我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整合服装结构课程内容,重新组织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现有的《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往往更多考虑学科的系统性,教材前三章的内容,都是制图基础理论知识,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这些枯燥而又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基础原本就较弱的新生一则听不懂,二则会不感兴趣,同时还容易从此对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产生畏难或厌烦心理。如在讲到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时,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白“服装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由人体的外形决定的”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因为以后可以通过一次次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让学生多画画图,多动动手,都看看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对服装产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还应该走出教材的局限,走向企业的生产实际,从企业的实际生产中不断吸取新的内容和形式,紧跟行业、贴近产业,不断发展,从而要真正落实到能力与技能相结合、“为企业生产实践服务”的职业教育正确发展轨道上来。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上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将服装结构的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后分类为人体结构、制图基础、裙装、裤装、上衣、连衣裙等几个知识点,教学上先学习相关理论,再在课堂上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制版,开动脑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基本款式结构的具体应用,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只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好基础,今后在工作中就能很快的融会贯通,使自己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重视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由浅入深教学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应注重基础人体的测量把握、服装面料特性的了解、服装工艺的结合等基础知识。 

在制图技能训练中,对绘制一般品种的服装样式要掌握透彻,并能运用服装结构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并解决服装款式的变化结构。例如,在裤装的结构制图教学中,要学习掌握好西裤的款式制图,要求对西裤的结构特点充分掌握。然后在西裤的基础上对部分结构进行变化。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在教学上要进行长度、部件、变形等变化,让学生明白新款式怎么来的,实训时,既要强裤装结构的变化,更要把基础知识和变化款式结合起来。通过对基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服装常用款式的制图,又学会了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结构变化,对较为简单的服装结构已能了然于心了。

      三、注重与人体、面料、工艺的结合,加强实践环节训练

服装款式是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具体的款式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服装结构,是一个优秀打板师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上要教会学生看图制版,根据款式的特点,结合服装风格、造型特点进行制版。例如,在教学生西装领绘制时,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看图的方法,即分析款式特点,绘制穿着效果图,再用对称法绘制最后的样板。这样绘制出来的样板就可以很准确的表达出设计师的意图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分析教会学生方法,再与学生一起绘制,最后再选择一些变化款式让学生自己打样并制作,看看学生自己打样制作成成衣后的效果,最后,再讲评学生的作业,指出问题,要求学生及时改正。这样就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了,在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又有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课堂上随堂指导,随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的时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教学上除了强调结构的训练外,一方面,结构设计要适应工艺要求,即结构设计在工艺中能够实现,不同的结构处理,工艺手法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工艺特点来设计结构,以西装领为例,领面、领座的关系要准确,做出来的领子才会服帖漂亮。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设计,还要借助工艺手段来实现。实际上,结构理论很抽象,与实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用具体的工艺来表现结构理论更直观,印象更深刻。特别是通过实际工艺演示,可以调整结构设计的不足,有助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四、 注重生产实效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服装教学篇8

关键词:服装工艺;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服装工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主要包括四部分实践内容:缝纫机认识实践、车缝线迹练习、缝型练习、服装零部件练习,为成衣工艺课程打下基础,其中服装零部件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刚接触缝纫机时通常会表现出很大的学习兴趣,但是新鲜感过后,很多人就会感到不耐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增加理论教学的内容、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劳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物演示教学方法

在服装工艺教学中,注意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服装保留或者购买下来,在教学中给学生示范,还可以在学生穿着的服装中找到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元素。如,服装零部件的教学就可以通过对实物的演示和分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素材的收集上还可以发动学生,如,讲到口袋的工艺练习时,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一些服装中的不同类型的口袋都找来。对照实物进行练习,学生就会目标明确,标准清晰。在成衣工艺中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效果很明显,学生制作出来的零部件工艺水平有明显提高。

在实物演示教学时可以与市场相结合,选择较为流行的服装款式,分析其工艺,鼓励学生模仿制作。但要注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要拘泥于现有款式,结合流行趋势自己设计制作。工艺上也可以大胆创新,在保证美观、实用的基础上简化工艺流程。

二、理论指导实践

在学生的实践类课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理论的教学,而只是以示范为主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很容易出现不理解、做完就忘的现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实践类课程更需要理论的指导,否则学生就会降低对工艺的要求。理论指导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一)用服装标准指导服装工艺

在进行理论指导的时候可以将服装标准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在服装的产品标准中对服装的缝制有明确的要求和对各种缝制缺陷的判定,可以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缝制的作品进行评判,不合格继续练习。通过对标准的学习,让学生首先做到“眼高”,然后再实践提高做到“手高”。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指导服装工艺

现在各高校都有很多多媒体教室,服装工艺教室有的也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电视、DVD等多媒体设备。通过对服装制作过程录像,在教室反复播放,可以减少教师的示范次数也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教师的示范。避免了传统示范时学生围在一团,看不清操作的弊端。还可以利用Internet上的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构建网上课堂,将课件和录像上传,可以建立开放型课堂,让学生在理论上加深理解。

(三)“纸上谈兵”教学方法

有的服装零部件工艺非常复杂,学生在制作时经常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理解和掌握,在缝纫机上操作费时、费力,浪费资源,而且学生在多次拆、缝后往往就兴趣全无,很不耐烦。针对这种现象,我自创了一种教学方法“纸上谈兵”:用纸代替布,用笔划线迹,用胶带粘贴。学生在纸上掌握了工艺要领后,然后再用布制作,感觉就很轻松,而且通过这种转换学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和休息。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在开线口袋、挖袋等工艺复杂的教学上,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松弛相间的课程节奏

服装工艺课程一般学时为3周,过去学生基本上每天要在缝纫机前坐上6小时左右,每天都会感到腰酸背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调整了课程的节奏。首先是把理论教学穿实践教学中,每2小时做半小时左右的理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理论的研究中,讲完传统的工艺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创新新的工艺方法,或者自己设计零部件的样式,然后完成工艺的设计。

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上适当调整顺序,难易相间。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作业堆积,克服学生出现退缩情绪。把复杂的工艺分解成多个步骤,化整为零。如,衬衫领的制作工艺就可以分解为翻领制作、领座制作、绱领三部分,然后再各个突破。

在动手操作前先制定好工序流程。让学生减少反复劳动,尽量做到一次完成。在成绩考核时除了考核作业的质量还考核完成改作业所用的时间。每次完成一个作业,让学生做一次工艺记录。另外,每天课间组织体育活动、定时播放音乐和课后作业展示,都可以把持续的操作分解,减少疲劳。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课程考核与总结

工艺课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总结,还要给学生一个合理的成绩。以往教师往往会考核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综合给出一个分数。这样往往会出现一些争议,有很多作业水平相近,分数也很难评定。我的经验是把成绩分成若干部分,最后相加。如,车缝线迹10分、缝型20分、零部件50分、实践总结20分,其中零部件再分解成口袋工艺20分、门襟工艺10分、领工艺10分、袖工艺10分,然后再划分到每个作业中。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时间,在平时的课堂上就把每个作业的分数给定,最后只是给出总结的成绩把平时的成绩相加即可。考核变得非常细化,分数也就更加合理化。

为了使学生的总结更加深入,应当鼓励学生编写服装工艺手册,把实习的内容(如材料准备、缝制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平时就及时记录,不仅局限于文字,应当配以图片,做到图文并茂。

教师更需要及时总结,把教学过程不同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使今后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使学生更快更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通过对服装工艺教学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对服装工艺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把工艺课程从过去的苦、累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得到快乐。通过对工艺的创新和市场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继续摸索,让学生的工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今后进行高级成衣设计和工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宁.高职服装工艺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8,(30).

服装教学篇9

关键词:服装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顺序 教学内容

现代职业教育论强调,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掌握基础的专业理论,还要使他们能用理论来指导实际行动,通过实践形成自己独有的技能、技巧,打下从事本职工作的坚实基础,理论性知识与应用知识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我们职高的学生特点是文化基础薄,但可塑性比较强;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低于实践操作。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把职高的学生培养成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集于一身的人才呢?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教学中的几点经验:

一、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不同的信息接受方式对学习带来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从不同途径获得的知识,给人留下的记忆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更生动更多样化的方式,可使人们更好地记忆,而主动地思考与参与比被动地接受信息效果更好。不同信息接受方式所产生的记忆效果如下表:

所以我在选择和组合各种教学方法时,侧重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活动中、实践中获得经验、知识,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进行发现式学习。例如:我在讲解《人体测量》时,我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边演示测量边讲解。然后全班二十几个同学互相测量,并记录,学生对照数据,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学生通过实践熟练而准确掌握了人体测量知识。再如:我在讲解《服装各部位名称》时,我就先找一件普通而有代表性的衣服,穿在人模上,演示讲解并在黑板上画出平面图,标出各部位名称――前中心线、前止口线、肩斜线、领弧线、袖窿线、侧缝线、底摆线、坐领、翻领、后中心等。将立体服装与平面图联系起来,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服装各部位的基本名称。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衣服与普通衣服的不同之处,发现新的术语:分割线、腋下省、腰省、肩省、胸袋、大袋、登闩、克夫、育克等。使学生既掌握了各部分名称,也了解了原理和变化,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中老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教学效果很好。

二、调整教学顺序

这几年我一直担任《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工艺》、《服装材料》的教学、依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这几科的授课次序。讲解一类制图,然后讲解工艺,讲解工艺时,穿插讲解材料。让学生收集各类材料、面料,老师讲解特点及用途等。然后在工艺中体会材料,工艺中巩固制图,理解制图。如此实行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使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已有知识,也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循序渐进,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调整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都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除让学生们看一些款式新颖的衣服实物外,还要给他们讲述国际服装动态,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的的设计创意,服装的流行趋势等等,让学生在初窥服装世界的五彩斑斓与无穷奥妙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佳状态。如:班上订了服装刊物、服装报、光盘等用于教学。

为适应当今款式多变的特点,精讲结构变化原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有原型法,即以人体为本的科学性教学;又有比例法,简易方便的直观性教学。利用其对结构变化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个重要部位的来龙去脉及相互存储关系作详尽、透彻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熟悉每一点、线部位的作用、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更有助于在实际变化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如:我在讲《裙》时,先讲解直筒裙的设计原理,再讲解节裙、层裙、褶裙、鱼尾裙、摆裙、斜裙、展开裙、A字裙等的变化原理。讲解时,学生制图、打板,再用纸粘成立体造型。学生兴趣浓,理解得透彻,提高了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裙装时思维活跃,设计的款式新颖,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统一。

综上所述,服装教学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中做,做中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之快使我们必须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把新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另外在注重课程联系,讲究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学对象、专业特点及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等诸多因素,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服装教学篇10

王前新教授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由四个方面的能力构成,即:“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与职业或岗位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地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与职业或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实际操作技能,并达到中高级以上的操作水平;所在职业或岗位相关领域内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评价、吸收和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的能力。”①这四个方面同样是服装高职人才职业能力的内涵。现今服装专业人才大概可分为这样几类:设计型、营销型、生产型、管理型、研究型等。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其中设计型、研究型只占非常少的份额,绝大多数是偏重某一专长的“能动脑,更能动手的高技能专业人才”,②这正是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中间技术型人才,将服装效果图通过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实践解决实用和欣赏两者的矛盾,或将成品推向市场交付顾客手中的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服装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具有一定的服装设计能力并能理解服装设计师的意图,熟悉服装成衣工艺的制作,制作出结构上合理的纸样;同时还要根据流行时尚正确把握服装结构变化,保证制作出来的成品不走样。他们有自己的专业方

面的特长但并非一定是全才。

二、针对学生与目标,调整课程体系

高职的生源主要两类:一类是职业学校对口升学的学生,一类是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前一类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文化基础知识和美术功底较为薄弱。后一类大多与前一类恰恰相反。

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和共同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该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首先是分类开班;其次是分开设置课程。分三个阶段,但第一阶段不同,职业对口升学学生课程设置侧重于提高人文素养、科技素养和服装美术(时装画、服装色彩、服装图案等)功底等课程。而普通高中学生课程设置侧重于提高服装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科技素养等课程。第二三个阶段相同,先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到最后是以实际运用为主。

在课程前阶段,要尽量增加课程数,减少单个课程的节数,争取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以最大的信息量,如将时装画由四周压为两周,但不减少内容,可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教学,这样就缩短了学习周期、节约了人力资源。在二三阶段,逐步加大实际运用的训练时间,可由开始的(理论与实践比)5∶5过渡到3∶7、2∶8、1∶9,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发展创新与创造能力。

三、调整思路与教学,强化实践环节

一般中小企业生产流程是:设计稿——设计总监定稿——打样版——车样版——试衣——设计师修正——修版——样衣编号——根据市场或订单确定生产数量——采购原料——下单——生产——销售——售后反馈。我们要以企业的生产流程作为实际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在课程的第二三阶段,要调整思路,真正由教、学、做过渡到产、学、研,讲究课程的实用性,做到教学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

1.进行实践教学的先期指导

根据企业岗位有设计、打版、制衣、生产管理、销售等不同类型,在教学中可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专业兴趣小组,教师根据小组分别指导,加强理论基础并突出他们的某一专长。如对有设计天赋和兴趣的学生,一方面提倡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注重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另一方面,要强调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使他们做到用良好的美感形式体现服装的功能价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意识及理念。

2.联系相关场地进行实践教学

进行实践教学的场地有校内、校外两类,如校内对外服务的服装工作室、校外的实习企业、服装市场等,或是运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方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具体的成衣及面、辅料市场,了解企业的高新设备、技术以及生产流程,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后期则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总结进行实践教学的经验教训

对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衔接这个问题,我们要根据学生和生产实际进行灵活把握,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培养“技术为主体”的实用性服装技术人才为目标,或是先讲部分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或是先理论后实践,或是边理论边实践。

夸美纽斯说:“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去学习。”③服装专业是一门很强的技术性学科,教师适当讲授理论知识,要多点拨,学生应通过大量的实践去领会、总结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学生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又能顺应将来的发展。

注释:

①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28.

②王玉莲.对服装设计人才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艺术教育,2007(02):58.

③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