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0:30:12

服装专业

服装专业范文篇1

〔关键词〕自主品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作室群

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的现实指向就是“半工半读”、“工读结合”,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产教融合”,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这种实践能力与生产实际保持同步水平。随着现代智能制造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服装专业重新定位实践教学方向和内容成为当务之急,校企合作如何调整路径,产教融合如何改变方法和措施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只有定位产业发展和创新,立足中国自主品牌创设和产品研发,分方向实施个性化培养,才能达到高素质服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1.服装产业发展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我国现代服装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完成了全部的技术积累,成衣加工的产业化水平早已位列世界顶尖水平。中国服装低端化只是指加工的产品层次,就技术能力来说,我国的服装业从高端定制到廉价代工,不同层次产品均能满足需求,产业链完整而齐全,居于世界前列。现实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内服装行业过度依赖出口加工导致企业经营的短视。服装企业长期依赖外贸加工而忽略了自主品牌的创设和自主产品的研发,尤其在发掘推广中华优秀文化,推陈出新创造中国风格流行时尚方面效力不够。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未能使世界认识中华服饰文化的价值,国内服装企业原创时尚能力明显不足,所打造的服装品牌缺乏国际影响力,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因此,对低档服装中国造的误读其实是服装行业长期缺失国际文化推广工作和缺乏原创设计意识造成的结果。面对中国服装产业亟待原创自主品牌和产品、现代科技快速替代人工、服装服饰类智能制造技术日益成熟、信息化网络时代营销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全球化引领人们着装审美意识变迁的现状和趋势,高职服装专业建设必须重新定位构建“校企合作”的流程,调整完善“产教融合”方法和路径。那种徒具形式的、不顾行业战略、产业趋向和学生发展的“产教融合”从根本上偏离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服装企业主要分为生产型、销售型、混合型三种,如果按产品分类,则形式多样且各个生产流程有着明显差异。有科研型研究所、个性化工作室,有专注集团消费的职业服厂,有专做出口加工订单的规模化企业,有贸易型的服装营销公司,也有致力于品牌推广的全线产品集团等。但总体来看,大多数企业是生产或销售单一产品或某一类产品的企业,比如:牛仔服厂、羽绒服厂、羊毛衫厂、针织内衣厂、衬衫厂、西服厂甚至西裤厂等等,显然,与这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必须调整并整合企业资源使之转化为教学资源,尤其要整合企业产品类别以匹配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并合理取舍才能落实。当回到这个问题的原点,可以明显看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旦具体到某个校企合作项目时需要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对于“校企合作”院校应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要由院校根据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教学内容,选择与之适配的企业项目才能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真正实现“产教融合”,而不是随企业生产的需要随机排布。

2.高职服装专业教学体系与企业生产流程的差异

有一种做法是将学生直接下放到某个企业充实流水线,认为这样可以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对此我们认为:校企合作项目在具体实施中要有针对性的细化措施才能更好落实,因为教学体系与企业生产流程之间毕竟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目标差异。职业院校的目标是人才培养,服装企业的目标是获取利润。众所周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所追求的目标。随着服装行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服装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现象非常突出,企业一方面把提升智能制造技术和优化流水工序作为基础保障,另一方面把招新培训作为重要保障,其中的现实表明:智能制造技术和优化的流水线工序可以使新手快速上岗,以此降成本提利润。一段时间以来,很多职业院校将服装专业学生下放到企业一线担当流水操作工,强调“要在战斗中成长”,似乎是一剂产教融合的特效良药,既能解企业用工难,又能增强了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但从现实结果看,学生知识技能单一化、碎片化现象非常突出,一旦学生从这些企业离职或企业技改创新,学生往往很难适应升级转型,因而这一做法无疑背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路径。其次是内容差异。我国高等服装教育伴随产业发展从无到有历经三十多年的完善,已经具备国际一流的专业教育教学的体系、内容和能力。高职服装专业与本科层次错位发展,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构建了全面的、系统的、蕴含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体系;而服装企业的生产大多为限定品种,尤其在加工型企业一定是根据自身生产技术能力接单,极少更换品种,因而并不会根据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进阶规律配置生产资源,因而这种产教融合使学生很难扩展知识和技能。再则,学生身处服装流水线的某个工序,企业往往视之为同“螺丝钉”,生产中不会轻易调换,可见学生经此类操作训练获得的知识技能是简单的重复的,是局限而碎片的,很难在知识思维中由实践总结为理论直至掌握规律。

3.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项目课程体系主导校企合作

在智能制造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不断颠覆服装服饰消费观念和审美认知的新视野下,高职服装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理应改变劳动密集型工业时代的技术技能观,立足服装行业企业现实和未来高素质人才需求,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化发展和人人成才,立足汲取中华优秀服饰文化精华创新自主品牌产品和国风流行时尚,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素质创新型服装人才。通过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及对未来人才需求和发展的分析,我们创设了以教学工作室为载体的项目课程体系主导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展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试点和实践。系列工作室群体中不同的工作室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其中既有服装企业主流的大类产品工作室,也有小众非遗传承项目工作室,还有形式多样的特色专项技术技能工作室。主流大类产品工作室群主要按梭织、针织产品分为男装、女装、童装、牛仔、毛衫、内衣等工作室;非遗传承项目工作室主要设有:大师名师、旗袍华服、汉服传创、民族服饰、扎蜡染、手工织绣等工作室;特色专项技术技能工作室设有:立体造型、服装材料、虚拟仿真设计、CAD与模板设计、陈列设计、形象设计、时尚影像、纤维艺术、皮具箱包、图案创意、饰品设计、丝网印花等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基本构成了高职服装专业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技能教学与实训体系,一方面目标明确地建构了项目课程教学内容对接不同企业和产品的校企合作工作,另一方面在促进专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知识技能个性成长的空间和职业方向的选择,甚至,学生通过在教学工作室之间的自主流动研习,完全可以在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指导下自发组建创新创业团队,自主研发各类项目,原创出服装服饰产品。

结语

服装专业范文篇2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课程,并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舞蹈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本系专业的师资条件,除了在第一年必修的基础上,还在以后的两年分别设置了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课程,并且为有一定基础和有兴趣的学生还设置了较深层次内容的特色舞蹈班,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途径。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缺乏专业舞蹈教师,有些院校的舞蹈课是由服装表演的老师兼任。(2)缺乏合适的教材。就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少见有出版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教材。(3)开课学时偏少。从舞蹈作为一门基础课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学时安排还相对有限,加之真正实施时还会因其他活动的冲击影响而打折扣。(4)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舞蹈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就生源基础来看,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自身体形条件较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院校舞蹈课仅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对舞蹈修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所学舞蹈知识进行服装表演编创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总之,在面对社会新时期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专业服装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首先,根据学校专业办学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和特色,对2007本科培养计划中有关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既考虑到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训、形体训练,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提高,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编排能力。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时依据“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走过场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板块。这些课程可分为三个学段来实施完成。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第二学年是提高和积累阶段,第三学年除了继续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作品鉴赏外,学习重点则转为舞蹈编排并结合专业进行T台表演编创,达到学以致用。此外,又因本校地处江西赣南,赣南有客家风的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着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因此在舞蹈课时,我们也增加了赣南采茶舞,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客家生活情态,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T台上能走“猫步”,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合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而对舞蹈课教学大纲进行了妥善细致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是为服装表演课程奠定基础。例如根据服装表演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特的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学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学生基础较差且大学生入校年龄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比较硬,软度差)的生理特性,加上服装表演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舞蹈课上更多要求形体的训练、身体韵律和协调感的训练,而非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适度地淡化或删除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舞蹈课所学的舞蹈知识,充分运用到服装表演当中。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就本校服装表演专业三个学年分设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要认真思考,第一学年具体内容安排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实效。到了第二学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应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着眼于舞蹈素材的学习和舞蹈创编(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表演时不同的服装展示奠定基础。此外,还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既不能按照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内容来教学,也不能当作是业余爱好课程来对待。在教学形式上,除了集体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摩优秀的演出。此外,在教学中采用鼓励欣赏、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服装表演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施教中选用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至今,我国还鲜见有专用的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的统编教材,但我们可以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舞蹈教材,也可以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撰适合本专业实用的教学讲义。

参考文献:

[1]舞蹈论文: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开设探索.三十二路音乐网.

服装专业范文篇3

关键词:增设与撤销;地方;服装与服饰设计;构建

服装与服饰是文化的直观载体,也是大众美好生活的直观体现。自苏州丝绸工学院1983年率先创办服装设计本科专业[1],近40年来我国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不断发展,逐渐成为设计类专业中较为热门的专业方向。但近五年来,国内60余所高校撤销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仅2021年就有17所之多[2]。在检索整理的基础上,统计了近五年全国新增与撤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数量和院校,分析了撤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原因,并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和课程建设现状,尝试提出专业构建思路及方法,以期在地方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中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1全国近五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变动情况统计

文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8-2022年2~3月的上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为关键词,选取了2017-2021年该专业在公告中出现的频次和位置进行收集和整理,专业变动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近五年年全国共有14所高校(含独立学院)新增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但有63所高校(含独立学院)撤销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除2017年新增与撤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数较为均衡外,2018年撤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高校由2017年的3所增至17所,在2019、2020两个年度撤销数逐步降低后,2021年度又增至17所,与2018年度同为近五年来最高。从占比上看,2019年度撤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数占全部本科专业撤销数比重最高,接近4.5%,2018年度也接近4%,其他年份比重均在1%~2.2%之间。专业新增占比与专业撤销占比差距较大,除2017年度相差1个百分点外,其余年份均在2~4个百分点。为更好地为地方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数据支撑,以省份为分类依据将63所高校进行分类后可知,20个省、2个直辖市及3个自治区所驻高校在近五年中撤销过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018年有11个省份(含自治区)的高校撤销过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近五年覆盖面最广的年份;年度撤销数量最多的是2018年的山西省高校,有5所高校在同年撤销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撤销频次最频繁的是山东省高校,近五年中有四年出现了撤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情况,同时山东省高校也是近五年来撤销该专业最多的高校,有8所之多。

2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撤销原因分析

2.1学生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认知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天然具备“技艺结合”的专业特点,其本身就具备“艺工结合”的学科特征。但许多报考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最初对本专业的认知是光鲜亮丽的“都市精英”形象,造成了学生在对本专业的认知上一开始就出现了“轻技重艺”的情况。在专业学习时对设计类课程较为感兴趣,但在版型和工艺课程的学习中敷衍了事,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在设计时天马行空,效果绘制丰富精彩,一旦涉及设计落地或效果的具体呈现就无法实现的情况。对“技”的认识偏差还有另外一种误读。部分学生轻视“技”的部分,而部分同学又过度理解了“技”在专业上的定位。一些调剂或者分流来的同学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裁缝”的阶段,一听说大学要学“裁缝”专业,就误认为不再需要美术知识,感觉已经不在设计学的学科范畴中进行学习,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同时,这种误读在非专业人群中更为严重。部分“00后”大学生的父母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认知就简单地理解为“进厂踩缝纫机”,加之计划生育的影响多数父母只有一名子女,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就要从事单一的体力劳动。

2.2院校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定位

办学定位缺失、办学特色不足也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撤销的重要原因。本科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起始阶段,教授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专业初步实践,指引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基本路径。传统意义上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学围绕“设计、版型、工艺”三个维度展开,这些基础知识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与实践中的习承能够获得。但对设计的领悟、实操的熟练程度必须通过长期积累和磨练才能慢慢达成。以往的人才培养往往追求“大而全”,覆盖面广但深度不足,解决办法往往寄希望于学生在工作中做好自身定位,进而深入学习服装行业中的某一细分领域。这就造成了行业市场需要的服装设计人才高校培养不出来,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不能啮合市场及企业的需要这一情况。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类专业院校间的竞争也是专业撤销的重要原因。以2021年度撤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院校为例,17所高校中不乏有“财经大学”“师范大学”,部分撤销该专业的高校并非以服装设计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与传统纺织服装教育和艺术设计类高校相比,存在一定劣势。

2.3行业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需求

高校培养学生,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就业。通过近五年来撤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高校所在省份看,许多地方无法为专业提供足够的行业环境和就业岗位,大多处于服装产业在地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或者产业相对落后的省份,学校既不能以专业教育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也无法获得地方特色产业对专业教育的有力支撑[3]。山东的服装产业相对江浙沪一带发展相对滞后,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高,服装设计更多地是为纺织、印染、家纺等行业提供辅助支撑。加之近年来金融贸易、疫情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显得愈发困难。同时也应该看到,虽然服装设计专业近几年一直在缩减,但全国性的服装服饰活动却不断增加,各种“国潮”设计不断兴起,地方高校出现了一种矛盾,即一方面作为高校教学而言,需要学生设计出创意性的作品,去参赛、展示、获得认可,同时提高了院校的曝光率和社会关注。但于学生而言,对其未来就业的作用有多大值得商榷,且入围后服装制作成本逐年提高,服装在参赛完之后如何处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地方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构建探索

3.1着眼地方产业实际实行错位复合人才培养

作为地方本科高校,无论采用上述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首要面对的就是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否呈现出自己的亮点与特色、能否与地方纺织服装产业实际相匹配。地方本科高校招生伊始,在生源质量上就与重点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在后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与大部分院校相似或相同,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实践技能方面不具备优势。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找到自身的特色和亮点,实行错位人才培养,而错位人才的培养方向可以在地方产业实际中得到。以地方实际情况看,山东与其他省份特别是江浙沪一带的服装产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配套相对不完善,对传统意义上的服装设计类人才的需求相对也少。但同时也应看到,山东省服装外贸以及家纺行业体量较大,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的服装外贸、家纺企业仍较多,探索地方本科高校在制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通过调研具体结合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尝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适应地方产业的课程内容。对于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跳出单一“服装化”的认知。并不是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出就只能与“衣服”相关,其他方向就不能培养,而也正是基于这种单方面的认知,成为许多高校撤销服装专业的原因之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已经指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4]。跳出传统意义上的“服装与服饰设计”概念,培养适应地方产业经济需要的“错位复合”人才,在专业撤销背景下,是促进服装专业改革发展的一条道路。

3.2服务具体行业项目展开精准课程教学

地方本科高校最大的优势在于培养人才的区域性与精准性,对接区域经济实体具有快捷性和灵活性。但受到传统“讲授——听讲”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同一化”的特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作为设计类学科的分支、时尚产业中重要的一环,在知识的传承与创新方面相对其他专业更具有创新实践的优势与成果落地的优势,这种优势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对传统授课形式带来内容上的充实。因此,在课程设置与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设计创新的特点,将课堂教学结合到具体项目中去,以项目促教学,精准对接社会实际。尝试将课程教学与具体项目结合将本校教师与校外导师结合,通过与赛事、与企业项目、与提升学历相结合,充实丰富课程教学形式,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教师根据具体目标进行授课,使得课程教学有具体指向性,也更加有精准性。学生带着一定目的参与学习,课堂效率和课堂互动也更加有效果。项目化的精准教学模式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以具体项目为驱动的、真实的学习和创作环境,让学生更快地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如何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等专业知识去检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通过项目化的精准课程实践,学生也能进一步了解到不同用人单位对于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3.3打通多元通道提升专业可持续化融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科专业建设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5]。长久以来,学生在面对所学专业最大的困惑是“将来能做什么”。在专业撤销的大背景下,可以通过学科间的课程融合、实践融合,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学科建设之路。通过对地方产业调研,将服装专业课程与视觉传达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或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交叉融合,拓展服装专业学生知识摄取面。针对高年级学生升学、就业等不同需求,有目的性地搭建不同任务性质的工作室,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毕业前尝试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角色转变,以课程融合促就业,为地方本科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托底支撑。通过课程的可持续化融合,尝试在专业中建立“网链式”课程体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服装专业与其他专业间的课程进行共融式设计,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体系化、持续化。结合地方服装市场需要及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打通不同年级、相关专业间的教学隔阂,优化学生未来发展机制,对学生素质提升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持续性意义。

4小结

本文尝试在专业撤销背景下探索地方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推进专业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迭代升级。只有制定出着眼地方产业实际的错位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项目化的精准课程教学,打通可持续化的专业融合形式,才能在专业撤销的大背景下走出一条服务地方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超德,孙梦婕.服装设计教学的困惑与变革[J].美术观察,2020(7):9-12.

[2]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22-2-22.

[3]卞向阳,周洪雷.关于中国服装设计类专业教育的再思考[J].美术观察,2020(7):13-15.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19-02-23.

服装专业范文篇4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我在浙江省市安吉县新三和服饰有限公司为期2周的实习。通过这次短期的实习,我对服装企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通过实习的各个环节加深了职业道德观的理解,培养了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2.实习时间

我于2011年8月13至8月25日为期2周的实习。

3.实习单位

3.1实习单位地点及规模

新三和服饰有限公司在浙江省市安吉县天荒坪镇山河村。它是中外合资企业,是生产加工的经营模式。它拥有7625平方米的服装大楼,熟练员工200名,设备齐全,有完整的生产管理体系,年生产能力可达30万件单棉服装。该公司坚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方针,精品意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产品质量稳定,在同行业中有着良好的信誉。

3.2实习单位主要业务

主营行业服装服饰女上装,主要生产面里料,辅料,羽绒,晴棉,床上用品,棉装,职业防护衣帽,单衣,羽绒服装等。主要市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海外市场(欧美、中亚、日本、韩国)。

3.3实习单位的历史与发展

新三和服饰有限公司是在年12月注册成立的,至今已快六年。在期间该公司遇到了不少的困难,经过经营者与员工的不懈努力克服了困难,让公司制度越来越完善,经营越来越好,知名度也在提高。

4.实习过程

我是在8月12号去新三和有限公司实习的,首先潘师傅对我大致介绍了一下公司的情况,也让我跟后整理车间同事做自我介绍,这是我要工作的车间,同事看起来都比较和善,这让我比较宽心。潘师傅跟我讲了要做的工作并且让旁边的同事教我这么做,我时常犯错误同事们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还很热心的宽慰我,让我很感动。渐渐的我慢慢熟悉清剪线头,把脏污,画粉清洗干净、挂吊牌、备用扣等工作。

经过2周的实习我了解了服装厂的工厂管理制度是责任控制制度,该公司要分为以下部门:(1)厂长办公室(2)业务部(3)质管部(5)裁剪车间(6)缝制车间(7)后整理(辅工车间、整烫、检查、包装)(8)厂部办公室(9)设备部(10)餐厅部(11)后勤部(12)仓库。

各个部门都有其自身的职责,比如,厂长工作职责是:一抓人员,深入员工队伍,了解员工心声,在沟通中加强老员工的稳定。多渠道加强人员招收,设专人负责新工人的培训,保证车间生产所需人员。加强员工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加强技术骨干的挑选与培养,储备企业长期发展所需人才。二是抓货源,承接工厂正常及外放所需货源,并掌控业务实际操作流程。跟踪落实原辅材料,保证车间的正常生产,减少误工浪费。深入车间生产,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压缩工时,提高有效产出。将内销和外销定单合理衔接,尽最大量的处理库存面辅料。三是抓管理,根据个人特长,对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营造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分解各项指标计划,带领全体员工努力完成。明确工作职责按iso9000标准控制产品质量。加强执行力度,做到奖罚分明。加强各项费用的核算,控制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加强伙房、宿舍、保卫等后勤部门管理,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利用晨会检查上日工作情况,布置当日工作计划。

我在后整理车间,明白后整理工作职责是:一是辅工车间,核对工票与实物是否相符。检查首件与样品、工艺是否相符,保证质量。周密均衡安排每天生产,做到及时外放,保证交期。及时分清内外销产品的区别及线头、脏污的处理。按流转单,转交烫熨班。二是整烫,烫首件产品,按生产计划、交期进行生产安排。如发现工票与实物不符,及时查找上道。按工艺要求整烫每一个部位,保证质量。三是检查,检查对照样品、工艺是否相符。每捆抽查尺寸并做记录。做好新款首捆成品优先检验的信息反馈。交接必须按流转单交付,并留存根。不良品、粘污必须开出返修记录单,及时转到车间并记录时间,及时跟踪回收,保证数字的准确。四是包装,包装时对照工艺、洗涤、工票三者相符。按照装箱单进行包装,设专人清点包装。发货后,每天写出发货分析,报厂长,并保证入库数字准确。

还有领导对管理层的控制:一是每天晨会控制二厂上天的工作进度。二是月工作考核与工资挂钩。三是具体细节控制:1、考核指标中,有两项没有完成的,扣主要负责人工资的30%,有三项没有完成的,降职或降薪使用,或直接调理岗位。2、工厂定员生产,降低员工流失率,不高于30%,对所有管理人员下达招工任务,完成奖励,完不成进行扣罚,每少招一人扣50元。3、做好投产前的跟踪落实,凡是有落实不到位,造成停工待料的,扣责任人考核分5分。4、质量:加强质量的跟踪凡是造成50件以上批量返修扣班长工资50元,凡是造成100件以上返修扣车间负责人、考核5分,扣质量负责人考核5分,造成大批量返修扣车间、质量负责人20分。5、技术指导和班长以工时分钟、人员定员、质量、三个指标考核,每项指标完不成扣考核分5分。6、因个人原因给工厂造成损失在1000元以内的人员,扣当月工资的305,1000元以上元以内的,扣当月工资的60%。元以上的,调离岗位。7、各车间和部门工作流程执行iso9000标准,连续三次罚同一错误者,予以调离岗位等。

同时,我也知道了该公司的产管理制度主要指各部门之间的生产流程:业务—技术—仓库—裁剪—缝制—后整理—出库

具体控制如下:

(1、业务与客户承接定单,通过业务与客户协商确定工厂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确定投产及发货日期。

(2、技术科按客户要求,确保样板、样品与资料相符,并发船样待客户确认。

(3、仓库及时清点面辅料,齐全后方可投产

(4、裁剪与技术属上下道关系,裁剪车间待样板、面料确认后才能投入生产,并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能供应缝制车间生产。

(5、缝制车间要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给后整车间留出足够的时间。

(6、后整车间要做好与缝制车间的衔接工作,辅工车间要保证缝制车间的半成品,服务好班组,成品衣服要有序的在车间及各道工序间流转,确保产品质量保证按时发货

正因为公司管理制度的完善、各个部门的员工各司其责才让工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质量也有很高的保证。我明白了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必定有一套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

我还了解到一些关于服装方面的知识。真货是国外大品牌提供全套面料、部件、版型设计,到国内寻找厂家生产。质量合格的,正规渠道出厂的,就是专卖店里的“真货”。“原单货”(也叫余单、尾单)就是生产厂家从不到3%的“计划报废物资”中抠出一点,偷偷加工的成衣。它和“真货”的惟一区别,不过是“庶出”而已,数量较少。还有一种“原单货”,是因为种种问题,被品牌商拒收的“外转内销”,有时数量颇多。最常见的是颜色差异,即与外商要求的不一致,但是质量仍然能够保证。柔软型面料一般较为轻薄、悬垂感好,造型线条光滑,服装轮廓自然舒展。柔软型面料主要包括织物结构疏散的针织面料和丝绸面料以及软薄的麻纱面料等。挺爽型面料挺爽型面料线条清晰有体量感,能形成丰满的服装轮廓。常见有棉布、涤棉布、灯芯绒、亚麻布和各种中厚型的毛料和化纤织物等,该类面料可用于突出服装造型精确性的设计中,例如西服、套装的设计。

5.实习结论

这次实习被分配到后整理车间工作,在公司的安排和老师的指导下,我积极参与整理车间的相关工作,对该公司的管理制度、一些部门的职责、生产流程、服装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指导老师、同事们的关怀与热心帮助,团队合作精神与敬业精神。

6.实习小结

服装专业范文篇5

关键词:服装造型设计;教学实施;创新规划

服装的造型设计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课程,该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有独特的思维和艺术创新能力。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些不足,教师应增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多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提升之后,再让他们结合自身的艺术思维和绘画天赋进行服装造型创新设计。如,在衣服的口袋、袖口、衣领等部位进行细节的设计。服装造型设计只改变服装的外在,而没有表达独特的创新思维,则会让设计出来的服装缺乏内涵,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无法吸引消费者。因而,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上应加以创新,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和设计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为服装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服装造型设计的教学内容

时代正在快速发展,服装无论是作为一种产品还是一种文化艺术,都需要发展与进步。当今人们对自己的着装、形象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在选择服装时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心意,既经济实惠,又时尚、富有艺术感的服装。只有体现出时代精神,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服装才会受到人们欢迎。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需要很好地运用教学理念给学生传授设计理念、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创新服装造型设计。进入21世纪之后,原有的中山装、旗袍等传统服装不再流行,现在的服装越来越追求时尚。服装设计不再受一种风格或思想的束缚,而是趋向于追求自由感、存在感和舒适度。所以,在当下,不管是服装设计研究还是服装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都需有新的突破。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转变思想,懂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习、借鉴优秀的服装设计方法,如学习人工体学知识,培养设计能力,提高设计灵敏度,发散思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服装设计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致力于提高服装设计教学质量。

二、服装设计教学的创新

对于原有服装设计的超越与创新,就需要从其设计风格、设计元素和设计形式上进行改变。如,在服装的结构设计上,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就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设计风格,融入一些原生态元素,顺应时展潮流。服装设计不一定需要完美,遗憾、残缺也是另外一种美感。对于服装的美感,一般都是通过模特走秀体现的,因为模特能够把衣服的美感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学生在进行创新设计时,是能感受到这种设计的新颖与精致的。当某种造型艺术设计被人接受之后,就可开创新的创作手法。如,夸张的手法,这种方法能够夸大服装的设计理念,让设计出的服装更脱俗,独树一帜。但在服装设计中并不是为了夸张而夸张,而是通过夸张突出服装的特点,让服装更加新颖,更能够吸引人。利用夸张这种设计方法设计的服装,能够给人美的享受。

三、设计规划的具体落实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服装造型教学创新需要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理解服装设计的精准度要求。教师要以专业内容为基础,向学生传授服装造型的基础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潮流、经济形势、文化等辅助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设计背景后再进行设计创新,让服装设计创新不成为空谈。同时,学生也应参与各类服装设计大赛,在实践中学习、创新,提升设计能力。服装设计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要有国际、现代、市场三位一体的设计意识,审美观点要开放、独特、专业。

四、结语

培养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让学生自我展示,大胆创新,设计出优异的服装作品。同时,为实现服装造型设计的创新,学生应将创新思维与艺术审美结合起来,以新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进行服装造型设计实践,如此才能让我国的服装设计更为独特。

作者:白露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陶尚中,张蓓蓓.服装机械设备对服装造型的影响——裁剪机械(工具)对服装基本型的影响.科技资讯,2008(9).

服装专业范文篇6

关键词:企业化;服装设计;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毕业生数量过盛,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同时服装市场又呈现人才缺失的现象。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前高职院校对于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较为落后,所培养的学生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差距较大,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的需求,专业基础知识较差,实践能力较弱,同时缺乏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为了提高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的适应度,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需采用企业化的培养模式,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化、高素质化的复合型人才。

一、服装专业运用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是推动服装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当前教育改革大环境下,各院校、各专业都在不断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从而更好的适应时展的要求。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服装专业大多以课堂教育为主,老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可拓展性较差。[1]这种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发展,同时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只有加强对教育模式的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应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为企业、社会培养更多可用的人才。

2.是满足企业需求的重要方法

学生接受教育除了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满足生存需求,所以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以后需要进入企业,通过自身的奋斗和拼搏增强自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找工作最主要的就是满足企业的需求,当学生所具备的技能和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切合度较高时,其找工作成功的概率也会相应提升,尤其对于中职院校或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更高,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应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建立企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体会真正的工作环境对素质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更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

3.是加快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任何行业的发展最根本的动力都是人才,只有充足的人才支持才能为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教育水平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进而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服装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会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应加快推动我国服装行业的改革发展。而要想实现服装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二、基于企业化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讨

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素质,其在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常规教学

企业化在服装专业常规教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等方面,在企业化教学模式下,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围绕企业的需求开展,课程的设置应与企业相关,同时服装设计的软件要紧随市场的发展。[2]另外,学校应采用专业模块化教学,采取校企合作的方法,在企业内建立学校的实践基地,实施小班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学分制为主体,允许学生分阶段、分目标的完成学业。在初入学阶段,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内容及基本理论,随后要鼓励学生进企业实践并设置实践学分,努力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而在最后的阶段,要求学生对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汇总并应用到毕业设计中,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2.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实践教学环节常用的手段,指的是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中去,在实际工作中增长自身技能。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际的工作环境学生才能真正明白自身不足。在项目中老师要设置具体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为学生设置清晰的任务说明,要求学生以所学到的基础理论为支撑,独自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并将最终的成果进行展示。通过设置项目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真正工作时的要求,另外,在此过程中,还能不断增强学生与人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仿真实训教学

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训教学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包括校内岗位模拟实习以及校外企业实习等。其中,校内岗位模拟实习要求学校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模拟实际的企业结构,设置服装设计部、营销部、生产部等多个部门,尽可能的与企业的实际相同,从而构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在实训教学环节,要求老师与学生配合,共同参与所有的环节,并将最后的成果推向社会,形成完整的流水线作业,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备的技能。而到校外企业实习指的就是使学生到真正的企业工作,为他们提供实习的机会,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应将实践环节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监督,确保实践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应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深化对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教育思想,加强企业化人才培养在常规教学、项目教学以及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体会真正的工作环境,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素质,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用人才。

作者:吴平 单位:广西建筑材料工业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服装专业范文篇7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书,我将在您的审视中接受考验,以获得在贵公司工作的机会。

我毕业于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我完成了多门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了服装设计有关的专业技能,并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级干部等各项荣誉和奖学金。

小时候我对绘画和美术设计就非常喜爱。20*年,我通过高考终于来到了心中的理想学府——**服装学院。在该院服装设计专业学习后,我强烈的感觉到服装设计是我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服装设计行业有了更高的理解。平时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在校学习和寒暑假期间,通过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实际经验,吸取不同艺术派别的营养,开拓设计思路,活跃设计思维,把所学的各科专业知识为我所用。

我本着发挥自身特长,与同事团结协作,服务于贵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特来应聘。我相信:如果您给我一个机会,凭着自己对服装强烈的热爱和执着,我一定能做出让您刮目相看的成绩。

服装专业范文篇8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书,我将在您的审视中接受考验,以获得在贵公司工作的机会。

我毕业于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我完成了多门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了服装设计有关的专业技能,并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级干部等各项荣誉和奖学金。

小时候我对绘画和美术设计就非常喜爱。20*年,我通过高考终于来到了心中的理想学府——**服装学院。在该院服装设计专业学习后,我强烈的感觉到服装设计是我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服装设计行业有了更高的理解。平时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在校学习和寒暑假期间,通过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实际经验,吸取不同艺术派别的营养,开拓设计思路,活跃设计思维,把所学的各科专业知识为我所用。

我本着发挥自身特长,与同事团结协作,服务于贵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特来应聘。我相信:如果您给我一个机会,凭着自己对服装强烈的热爱和执着,我一定能做出让您刮目相看的成绩。

服装专业范文篇9

1中职服装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中职服装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是以教学资源、师资平均分配为主,指定某位老师带班指导,忽视了学生的选择自主性。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老师指导积极性不够,则学生被动选择导师的懈怠。此外,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较为肤浅,因此做出来的毕业设计深度不足。对服装的结构理解不够到位,在制作服装上做得并不好,而老师指导也没有办法很全面地指导到位,导致做出来的服装成品效果不理想。而且学生自己选题通常会“天马行空”,覆盖知识面太广,并不能针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作出有效的设计,且抄袭现象严重,因此毕业设计出来的作品效果并不理想。

2毕业设计产品化教学探索

2.1细化专业设计方向。中职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及专业技能,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毕业设计作为最后的课程,更要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以导师制为基点,以毕业设计作品产品化为目标,对选题、标准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突破。毕业设计开始前,由系部根据本届学生的情况,制定总体设计目标。根据老师擅长的设计领域对老师进行分类,确定每个方向上的导师,并对每个方向上的导师在毕业设计时做具体要求。将毕业设计“以学生自主为主”引领到“以导师引领为主”。之后学生和老师开始双向选择,确定导师。例如学生选择了民族服装设计方向的导师,则要根据该方向的要求进行民族风格或者民族服装设计,而导师则要从头至尾为学生把握好风格方向,并在整个产品设计和制作中提供技术指导。此外还要求老师选择学生,以设计者的身份全程参与设计,并保证老师参与的这组设计质量高于整体平均水平。2.2突出学生的个性化设计。毕业设计是作为整个学习阶段最后的一项较为长期的、动态的学习任务,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技能水平的一项重要实践项目。在学生从设计理念的形成,到最后的成衣出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突出学生的个性化设计特质。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良好效果,要求指导老师通过差异性的指导,强调学生个体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所包含的文化态度,从使学生的设计更加多元化,减少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提高毕业设计作为产品创作的内涵与价值。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总体目标要求学生的作品能够让市场接受,导入市场标准,制定成衣组、创意组、运动组和民族风格组的评价标准。通过不同组别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自身所在组需要遵循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发挥本组的特色。通过这些措施,突出学生在不同分组下的设计效果,让学生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此外,在同一分组下,学生仍然需要组队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小组成员间彼此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系列的设计。即使是在同一个大组中,每个小组的系列仍然是不相同的,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导师需要把握好每个小组间的差异性,让小组设计在大组框架下仍各具特色。2.3科学规范的过程管理。系部对毕业设计在整体上做好时间安排及相应的管理要求。在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上,要求导师在每个规定节点进行检查,确保每个节点学生都能完成。导师在每个规定节点上,检查学生的设计制作进度。如设计效果图的完成稿检查,如发现系列问题较多,应及时解决。在购买面料时,需要跟进学生的面料购买情况,对面料选择存在问题的系列小组,立即让其修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对每个制作过程的跟进和细化辅导,切实履行导师的指导责任。在进行设计作品展演前,系部组织所有导师对所有作品进行审查与筛选工作,实行淘汰制,将制作工艺粗糙、作品创意不足或者抄袭严重的、未能形成良好系列效果的问题作品予以淘汰。对能够修改完善的作品,提出指导意见,限期整改。整改审核过程对所有学生开放,学生通过导师组现场给出的意见修改,使自己的设计作品有较多的改善,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会更加认真深刻,真正发挥毕业设计创作的实效。此外,为了让学生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有较为深刻的记忆与理解,系部还要求模特专业学生进行服装的试穿与拍摄,力争呈现出产品的效果。导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求学生纪录设计过程,通过拍照、短视频等形式,多方面呈现作品。最后,要求学生提交毕业设计作品手册,手册以产品集的形式出现,内容包括设计效果图、款式图、结构图、制作过程照片和成品照片,并辅以PPT进行展示。通过整个过程管理,学生的整体能力将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对服装设计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会有质的飞跃。2.4毕业设计产品化评价标准。产品的评价标准是以市场为基准的,通过不同组别的分类,让学生感受到市场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力。成衣组中,设计的成衣效果的好坏,反映了学生对市场动态调研、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定位和版型工艺等方面的理解。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可依托校企合作企业的服装设计、生产的要求,提升成衣组的产品设计水平。创意组在设计时要强调的是学生创意的“头脑风暴”,对设计灵感、设计理念进行组内梳理,通过组内成员的研讨,形成设计想法,再对设计需要表达创意的材质、色彩和造型方面进行深度的整理与创造来实现创意设计。民族风格组则紧跟民族时尚文化需求,制定相应的民族元素,由学生选择进行设计,尽可能地使创作出来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能够适应区域民族风格,让设计的民族风格服装既时尚又有民族特色。运动组是成衣组中区分出来的,紧跟目前的运动时尚风,要求学生设计的作品能够符合运动的要求,又具备时尚元素。对评价标准的细分,使导师在评价学生的毕业作品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使得评价更公平公正。

3毕业设计作品变产品的展示实践

在完成毕业设计之后,导师先进行初级评定,再推荐到总设计室,由导师们组成评定小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二次评审。二次评审合格的,参加学校的毕业设计作品展示活动。此外,邀请企业嘉宾到场参加评选,对优秀学生作品进行约谈,促进专场展演与学生就业渠道的衔接。此外,在动态展示的时候,使用网络直播的形式,使之能够在线观看,促进了学生设计与社会的互动。最后,将作品放到系部的专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以市场进行侧面评价。市场作为客观的存在,是设计必须面对的终端。中职服装毕业设计应增强对市场的关注度和开放性,利用网络优势对外销售和展示学生的设计成果,在接受社会对学生设计成果检验的同时,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有利于更多的企业、单位及大众关注到学生设计作品。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利用服装工作室建立的绣织坊品牌,可利用网络的微店、淘宝店等方式,使学生的设计展示渠道更加广泛。通过网络的各类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让作品可以成为销售的产品,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同时更多优秀的设计成果能够被企业、单位认知,促进设计成果的产品转化。

4结语

以系部形成总设计方向目标,让老师以自身的优势特点进行分组指导学生,改变了以往中职服装设计一个老师指导一个班级各种类型的设计,充分发挥了老师的技能优势和指导水平。学生通过选择不同风格方向的导师,发挥出更好的创意设计,提升自身的创作创新能力,更让自己在毕业设计创作实践中,对设计、制版和工艺技能的知识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提高,毕业设计也让学生对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有更多的自信。另外从侧面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学生能够明白当前自身的能力水平,为今后深入大学或者工作岗位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市场调研,做出符合市场的和能够被大众接受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潘洋.工艺美术专业“产品化”实践教学建设研究———以大连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为例[J].艺术教育,2017(7):114-115.

[2]何琪.纺织服装类专业毕业设计主要教学环节改革实践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3):115-118.

[3]肖柳庆.论服装专业毕业设计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4):119-121.

服装专业范文篇10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书,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我将在您的审视中接受考验,以获得在贵公司工作的机会。

我毕业于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我完成了多门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了服装设计有关的专业技能,并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级干部等各项荣誉和奖学金。

小时候我对绘画和美术设计就非常喜爱。2006年,我通过高考终于来到了心中的理想学府——××服装学院。在该院服装设计专业学习后,我强烈的感觉到服装设计是我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服装设计行业有了更高的理解。平时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在校学习和寒暑假期间,通过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实际经验,吸取不同艺术派别的营养,开拓设计思路,活跃设计思维,把所学的各科专业知识为我所用。

我本着发挥自身特长,与同事团结协作,服务于贵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特来应聘。我相信:如果您给我一个机会,凭着自己对服装强烈的热爱和执着,我一定能做出让您刮目相看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