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艺十篇

时间:2023-03-30 04:44:37

少年文艺

少年文艺篇1

能衍生出一连串美好、无辜、纯洁的想象,就如同那素白的芦苇,飘荡在江水边,看似遗世独立,却随风摇摆,可见心里面还是有向往的。

少年本身就是朦胧的意象,一向和现实有疏离感,恍若白纸上漂浮起来的模糊阴影,轮廓纤细,而文艺呢?梦想呢?

文艺是时光里的微风,把少年的衣角吹拂起来;梦想,则是铅笔的线条,把一切都渲染得无尽美好,无限接近真实。

文艺少年于是变做了脑海中深刻的影像,甚至影响到人,能使人试图身体力行,却从未想到,那从来都是幸福而悲伤的侧影。悲伤来自于执着,而幸福来自于顿悟。

第一个想到的是卡夫卡。

看照片会觉得他是个美丽的少年,斯文含蓄,大眼睛深邃沉默。严厉得过分的父亲,是他生命中的梦魇,于是文艺便成为黑暗中的一线光,一定要用力抓住,死命抓住,不能放手。

他在现实中懦弱退让,在仿佛无尽的黑暗中,用文字绵延出最华贵的想象。我觉得那是贵重的,背景黑暗,把文字衬托出鲜丽。

他的悲伤情境是他创作的背景色,也是生命悲剧的源头。

这样的文艺少年是悲伤的。

而还有一种文艺少年是倔强的。

泰戈尔出身于贵族家庭,而大家族从来就意味着责任、背负和压力,但泰戈尔是倔强的,他不喜欢英语,不喜欢英语创作,热爱瑰丽绚烂如丝绸的印度神话,并从中体悟到飞鸟的辽远通彻,树叶的透明忧伤。

因此最终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出来,将曾经作为他精神依靠的印度传统文化,扩散出美好的涟漪,广及生命的湖面,并终于关注到世界上芸芸众生的深刻哀伤,用心去描写他们。

这样的少年是倔强的,文艺和梦想曾是他的栖留地,并且最终能光耀他人。

也有一种文艺少年华丽如孔雀。

文艺是他顾影自怜的方式,自始至终都仅仅属于自己,都只是,顾影自怜。

川端康成就是这样。

他幼年时代就接触到死亡。

亲人一个一个死去,如同雪国纷飞的雪花一般从他的生命里消失。

所以才写了《参加葬礼的名人》吧?因为感受过、触及过文字带来的美好轻柔的力量,知道那种力量能够抚慰人心,所以才想一再品尝吧?

所以才有了“私小说”,有了卓越的感受性吧?那些心灵精髓背后的事情,是众人的,没错,但也从来都是他自己的。

这样的少年,文艺是治疗他的良药,也最终因为他的关系,能让别人一起看到、感受到。

但是他最终死去了,如飘落的樱花。

圣艾克苏佩里,我相信你是见识过鲜血的热和狂乱的。

你的眼睛也一定澄澈宁定。

我相信这一点。

否则你不会在战场上空驾驶战斗机急速飞过的同时,心里面存留的仍然是沙漠上突然出现的忧伤的小王子。

那是心灵渴望的温和宁静,即使死亡,即使离开,也柔和坚定。

我相信那不止是一种渴望,也反照自身,把你渴求宁静安然的心表现出来,不过你即使忧伤,也仍然坚定,像小王子一样。

我喜欢这样的文艺少年。

文艺是他美丽忧伤的眼睛,把战乱荒芜留给自己,把纯净美好带给别人。

离开,也像小王子一样美。

虽然你写作时的年纪,已经不再是少年,但你把少年的柔软和纯真带给我们,我感谢你,你是无限逼近柔软心灵的人,是少年思想的延伸。

还有一位可爱的少年,钱钟书。

为什么说他可爱呢?

他其实很“痴”。曾经因为大学里面要考他不感兴趣的古英语,于是白天努力看书,晚上读侦探小说调剂脑子。

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可爱呢?

所以他的小说里面有着对人世的思索,也同样有着趣味横生的表达,就如同童年里面吹过的肥皂泡、捕捉过的蜻蜓一样,在眼前空旷的视野里,留下色彩斑斓的光影与回味。

那回味,是如此深刻持久,又不失趣味。

我相信这样的文字,一定是心灵完整没有瑕疵的人才能写得出来,因为有生命蓬勃,有童心,有小孩子在稻田上跑过去留下来的一路天真,也有睿智老者的洞察和智慧。

如果把这两者加起来,我觉得少年是很合适的答案。

有童心又有专注,而显得异乎寻常的智慧。

所以他在我心中是一位永远的少年,或者说是少年合适的精神形象。

还有许多可爱又让人心疼的文艺少年,你们身上有光彩的环绕,有坚定的决心,从来不需要同情,但我还是爱你们,也心疼你们。

文艺少年是口袋里装满灿烂华美宝石的旅人,行进在沙漠中,要把宝石运送到梦想的天际,相信那里一定有水有绿洲,却不知道看看脚下或许就有喷涌的泉水,潜藏在薄薄的一层沙下面。

只要把纷繁华丽的梦想抛下,心中清醒明白,但仍然坚定着一定要抵达,就能发现泉水。

所以说文艺少年的梦想从来就是为了破灭而存在的,我相信我们的梦想和你们的梦想都曾经破灭,但是你们、我们都走出了沙漠。

文艺少年的梦想是春日盛开的玉兰花,高洁纯白。

值得珍重和感谢。

感谢你赐予我们思考和觉悟。

那么,最终我们都要说再见了吧。

少年文艺篇2

与珠江之源和“二爨文化”相比,曲靖青少年曲艺的发展历程屈指不过二十年光景。虽年幼,却亭亭玉立、蓄势待发,已有“沃土育新苗,滇东一枝俏”之美誉。

追溯曲艺之根,渊源之长。战国时荀子的《成相篇》以及汉魏乐府中的叙事长诗是我国曲艺艺术的源头,而曲艺的真正确立是在唐宋之际,如唐代的“变文”和宋代的“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明、清两朝至民国初年是曲艺艺术得到迅猛发展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使得城市快速发展,形成了曲艺艺术生长的温床,催生出大量曲艺表演形式。至今流传的400个左右的曲艺品种,大多产生于这一时期。

曲艺以其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形式,通过说、唱,亦说亦唱或似说似唱来叙事和抒情,在我国大江南北有着很好的民众基础,成为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就包括曲靖在内的云南境内而言,似乎民族民间歌舞的繁盛远远超过了曲艺的传播,长期以来处于曲艺艺术的半荒漠状态。

一、回眸

曲靖青少年曲艺的萌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的市曲艺家协会几位头头脑脑、曲艺界前辈以及市文化馆的曲艺新锐们,相聚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话题直奔曲靖曲艺之“不景气”。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足球应从娃娃抓起”的启迪,不谋而合地提出了一个在今天看来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理念――“曲靖曲艺当从青少年抓起”!

于是,大家分头创作本子,物色小演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演,一九九二年“六•一”儿童节前夕,首届“曲靖市青少年曲艺比赛”在百姓的期待中拉开了序幕。雏鹰亮相,非同凡响。此次活动犹如一缕清风令人耳目一新。

从那时起,举办青少年曲艺比赛成了曲靖市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亮点。至2010年,比赛活动已经举办了十五届,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回顾近二十年来曲靖市青少年曲艺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成绩斐然、令人鼓舞。

从组织方面看,比赛活动的主办单位从开始的几家发展到现在,已有市文化局、市教育局、省曲艺家协会、市关工委、团市委、市文联、市少工委等牵头主办,而市文化馆、市曲艺家协会一直是承办单位。这说明该项活动已经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参赛单位由最初城区的几所小学和幼儿园发展到今天的全市范围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每一届活动的参赛人数也由早期的几十人增加到2010年的300余人。多年来,学校和幼儿园的曲艺活动热情有增无减,大家积极创编、排演、参赛,每届都有学校提出增加参赛名额的要求,有的选手由于学校参赛名额的限制而索性以个人名义报名。还由于后来有了高中学生的参与,使得比赛范围由少儿变成了青少年。另外,比赛虽然是在娃娃当中进行,但也牵动着很多家长、学校及各界人士的心,成为一个社会聚焦点。

比赛活动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青少年曲艺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同时积极配合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为青少年展示曲艺才华搭建平台。从参赛节目体裁上看,包括了说唱、弹唱、表演唱、相声、快板、金钱板、数来宝、讲故事,以及谐剧、哑剧、独角戏等曲艺和小品艺术形式,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就题材而言,节目内容积极健康,大多能够围绕不同时期的主旋律以及重大事件,反映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追求理想、努力学习、尊师爱友的精神面貌,也有的作品鞭笞丑恶、弘扬正气,还包括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等内容。

从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表现能力上看,也体现出了日趋进步和成熟的喜人态势。譬如:各类小品中演员表演自然、配合默契;相声表演逗捧有度、“包袱”奇巧,普通话标准,方言地道,表演诙谐风趣;快板的表演流畅娴熟、行板自然;说唱表演风格清新、雅俗共赏,吐字行腔清晰动听,尤其值得高兴的是像“评书”这种外来曲艺形式近年也有选手参赛,居然也还像模像样;讲故事表演可以说是孩子们的拿手好戏,很多选手的表演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从目前状况来看,曲靖市青少年曲艺新苗已初露锋芒,呈“小荷已露尖尖角”之势。

2008年6月间,云南省教育厅、团省委、少工委等部门联合在省电视台隆重召开云南省“十佳少年”表彰大会,会上,一位受表彰的十佳少年应大会邀请、特别表演了一段原创单口相声《逗我玩》,反晌热烈,获得与会领导及观众的肯定和鼓励。这位十佳少年就是曲靖市第一小学的学生,是颇有人缘的曲靖少儿相声表演的“腕”级人物。

创作是“水”,节目是“渠”。曲靖青少年曲艺呈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成因有三:一是强势(央视)媒体对曲艺(包括相声大奖赛)这种能以“短、平、快”方式反映现实生活的节目打造与播出迎合了大众的生活情趣与节奏;二是一九九八年抗洪以来,部队与地方大量快板、相声、说唱等优秀曲艺节目的涌现“刺激”了人们的口味,社会上掀起了对曲艺艺术的热捧,甚至出现了曲艺“粉丝”;三是将笔端触向青少年曲艺的创作队伍应运而生:家长为孩子写、老师为学生写、专业创作人员为青少年曲艺精品倾注心血,形成了创作队伍的“三合力”。比如,2009年下半年,云南大部遭遇几十年罕见旱灾,各种以抗旱为题材的节目登上青少年曲艺舞台。本地有一个家长给自己的两个子女创作了一个快板,因打快板有一定技巧难度,孩子们一下掌握不了,家长在饭桌上忽发奇想:用几束捆起来的筷子敲击来伴奏,不也是快板吗?于是,《筷子当板说抗旱》就这样诞生了。

总的说来,曲靖市青少年曲艺活动经过20年的发展,影响深入人心,成绩可圈可点。很好地起到了配合学校综合素质教育和幼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激发起了孩子们对于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曲艺艺术的热爱之情,实现了曲艺进校园的目标。然而,该项活动也暴露出了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

纵观这些年来曲靖青少年曲艺比赛的原创作品,笔者发现,有的创作者对于题材内容、语言运用等方面如何与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相吻合上把握失之偏颇。

有的创作者忽略青少年的性格和年龄特征,写的作品令孩子难以胜任。如《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试想:一个未成年的小孩,他的人生阅历怎能驾驭表演伟人邓小平的故事呀!又如让孩子去扮演一个身患绝症的妈妈,临终前给自己的孩子怎样交待“后事”,无论小演员如何“声情并茂”、“挤”泪弄眉,其结果只会让观众替其捏把汗:“别难为孩子了,看,汗都下来了……”有的老师生硬地让孩子模仿相声前辈(如马三立先生)的表演风格而免不了“弄巧成拙”的结果。

有的学校片面理解“弘扬主旋律”的要求,忽略了题材的多样化。如几年前某学校参赛的作品清一色的是“红色经典”,、、刘胡兰、赵一曼,“撞车”自然在所难免。

其次,“跟风”表演时有出现,如2008年底不少取材于汶川地震的参赛作品,一窝蜂地模拟央视举办的汶川地震赈灾义演――那些个主持人的“动情”风格,其结果多是东施效颦。还有,有的参赛节目明显地有“下载”现象,暴露出了老师、创作者急动近利的思想,阻碍了原创作品的健康发展。

此外,有的原创作品为追求舞台效果,营造气氛,不合时宜地、生硬地揉进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往往使观众产生“风马牛不相及”的感受。

以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说在一个新生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在所难免,但是,虽说其瑕不掩瑜,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今后曲靖青少年曲艺艺术发展的实践中予以纠正。

二、构想

当年,那些通过曲靖青少年曲艺平台,讲着“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的“小蝌蚪”们,一拔拔从幼儿园“找”进了小学――中学――大学,一步步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座标”成为建设祖国的一方栋梁。每每提起孩提时参加曲艺比赛的情形,他(她)们依然感慨万千、激情飞扬,忘情时还能即兴来一个“段子”。令人欣慰之余,“曲靖青少年曲艺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的命题就摆在了眼前,为了将这一青少年文化品牌的大旗继续扛下去,试提出以下三点构想:

一是各级教育部门,文化局(馆)、团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应一如既往形成合力,对曲靖青少年曲艺的发展继续给与财力、物力的支持,“为‘曲’一任,造福一方”。

二是加强曲艺作品的创作,不断涌现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清新活泼、形式多样,同时富有时代特征和本土特色的优秀曲艺作品。同时,加强创作队伍的建设。进行创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整合创作力量,通过集体攻关的方式创作出曲艺精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努力提高创作水品,组织创作人员外出观摩、学习、进修,聘请知名曲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前来讲课、辅导,指点迷津、拓宽视野。

少年文艺篇3

大家上午好!

八月的骄阳热情如火,八月的北园激情荡漾,在这阳光灿烂的季节里,为了深化八荣八耻的学习效果和锻炼小朋友的胆识,今天,我们北园社区在这里举行学习“八荣八耻”`少年儿童文艺表演比赛。出席我们今天活动的领导有淮川街道办事处浏阳电视台的记者朋友,参加我们今天活动的有19个报名参赛节目的少年儿童及家长、社区的居民朋友们。在此,我代表社区对各位的光临指导、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有请我们社区的党总支书记陈新怀讲话。

今年3月,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以后,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一场深入学习贯彻荣辱观的运动,我们社区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营造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北园的决心和斗志,开展一系列践行八荣八耻的活动,并卓见成效。今天在比赛开展之前,首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温习八荣八耻的内容。我为大家领读,请所有的在场的朋友跟我一起读。

朗读完毕,下面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各选手做好准备,我们的比赛秩序按照昨天上午选手们抽签的结果进行,我们这次演讲比赛是由社区老年协会和关心下一代协会联合举办的,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其余参赛选手均为纪念奖。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担任我们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

朋友们,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评委的光临。

我们本次比赛的选手主要是社区一二年纪的在校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我们的要求不是很高,表演的内容和形式不限,主要是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和深化八荣八耻的学习效果。主持人:下面请各位选手作好演讲准备,开始比赛。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第一位参赛选手,来自的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文艺表演,她的题目是《》,有请!

主持人:下面有请第二位选手,来自的她的是《》。

主持人:到这里,我们所有参赛的选手已经全部登台表演,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真的是各有千秋,究竟谁能获得这次比赛的,请耐心等待评委们合议的结果,请各位评委到音像室进行合议!

下面请淮川街道关工委主任张建老领导对我们今天的活动进行点评。

感谢张主任。

好,现在我们的比赛结果出来了,下面有请社区六协总会会长章诗彪章老宣读比赛结果。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所有获奖的选手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开始颁奖。

有请获得本次比赛纪念奖的选手上台领奖,他们分别是。。。请上台为他们颁奖。

有请获得本次比赛三等奖的选手上台领奖,他们分别是…请上台为他们颁奖。

进行曲、鼓掌、照相

有请获得本次比赛二等奖的选手上台领奖,他们分别是…请上台为他们颁奖。

进行曲、鼓掌、照相

有请获得我们本次比赛的一等奖选手上台领奖,请上台为他颁奖。

少年文艺篇4

摘要:

少数民族曲艺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大瑰宝,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其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2006~2015年间,我国对少数民族曲艺的保护做出了一些努力,建立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出版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举办了多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活动。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类曲艺项目偏少且集中于部分少数民族、传承人面临年龄老化后继无人且男女比例差别大、演艺团体匮乏、观众群体少等。在今后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曲艺项目的挖掘、申报与管理,出台措施提高传承人的文化自觉,合理利用生产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促进少数民族曲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曲艺;非遗名录;传承人

曲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之一。曲艺是中华民族民间说唱艺术的总称,是一种以“说唱”为表现形式来叙述故事的表演艺术形式。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55个少数民族同样也创造了属于其民族的独特曲艺艺术形式。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曲艺艺术宝库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曲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少数民族曲艺承载了少数民族的独特艺术魅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曲艺艺术素材,而且记载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此,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曲艺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少数民族曲艺具有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

曲艺,又称“说唱”艺术,是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瑰宝。曲艺主要依靠“说唱”这种形式来叙述故事,简练而生动,为人们喜闻乐见。少数民族曲艺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民族性,最鲜明的艺术特征也在于它的民族性。少数民族曲艺主要流布于少数民族地区并且采用民族语言(方言)或多种语言(方言)来“说唱”故事,这也是与汉族曲艺艺术最主要的区别。有些少数民族曲艺曲目在语言上体现了鲜明的交融性,即在说唱表演中融汇了汉语及民族语或方言。比如以满族为主创造的“子弟书”便有采用满语、汉语交叉表演的历史。现今,在汉蒙杂居地区仍有“乌力格尔”蒙古族艺人可以同时夹杂汉语进行表演。在塑造说唱故事的主人公上,对于同样一个英雄人物在不同民族都打上了各个民族的鲜明文化烙印,体现了各民族曲艺文化的相互贯通与交流。比如武松这一人物形象是汉族曲种中的鲜明形象,然而这一人物形象不仅在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说唱故事中有所反映,而且在蒙古族的“乌力格尔”说唱故事中也有体现。

(二)少数民族曲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少数民族曲艺的另一重要文化价值在于它的历史研究价值。曲艺主要依靠艺人的口头说唱来传承,少数民族曲艺同样也是依靠口头说唱这种形式来传承。少数民族曲艺的这种传承方式使其保留了较多的曲艺艺术的原始形态,也为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演变提供了可资观照的范本,因此少数民族曲艺也被称作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比如被称为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的《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即通过藏族(“岭仲”)、蒙古族(“陶力”)及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达斯坦”)这三个少数民族曲艺艺人的不同说唱形式传承下来,成为记载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形式。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记忆通过少数民族曲艺艺人的加工创造得以长久地保留下来,填补了没有文献记载时期的历史空白,成为研究少数民族曲艺史及少数民族发展史的重要历史参照范本。

二、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名录保护与传承人传承现状

(一)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名录保护现状

2006~2015年间,国务院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公布了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课题组认定少数民族曲艺项目主要依据:一是以少数民族名称命名的曲艺项目,如达斡尔族乌钦、傣族章哈等;二是曲艺项目中未提及民族而所属民族明确的曲艺项目,如乌力格尔、好来宝等;三是为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共有的综合性曲艺项目,如新疆曲子,为汉、回、锡伯等民族所共有,也视为少数民族曲艺项目。根据本课题的认定方法,四批部级非遗名录中少数民族曲艺项目共计21项,其中正式名录中17项,扩展名录中1项。

1.部级曲艺类非遗项目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从已公布的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名录中可以看出,我国少数民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2.各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数量分配相对均匀

在已公布的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名录中,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项目在各主要少数民族中分布相对均匀。

3.非遗项目分布省份集中在民族地区

在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名录中,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项目所在省份多为民族地区。

(二)少数民族曲艺传承人传承现状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者,而少数民族曲艺传承人则是少数民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习者和承载者。2006~2015年间,目前共有24位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传承人。

1.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传承人数量及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根据文化部已公示的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统计结果显示,少数民族曲艺类传承人在经历了从无到有后,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见表2)同时,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传承人所占当前批次曲艺类非遗传承人的比重也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

2.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传承人老龄化且性别差距较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传承人大部分年龄偏大。总体来看,在四批部级非遗传承人中,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传承人1920后共计2人,1930后共计7人,1940后共计7人,1950后共计4人,1960后共计4人。且在这四批部级非遗传承人中,第二批少数民族曲艺非遗传承人中,男性占绝大多数,而在第三批和第四批中,女性占多数,并且呈现上升趋势。

3.少数民族传承人传承的并非都是少数民族非遗项目

一般来说,汉族传承人传承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少数民族传承人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然而,这种情况也并非绝对。在数据统计中显示,有4位少数民族传承人对应的传承项目为相声、北京评书、四川扬琴,而这三个非遗项目为汉族曲艺项目,这样就出现了传承人所属民族与少数民族曲艺项目不对应的特殊情况。

三、少数民族曲艺在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至2015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曲艺在传承中不断地繁荣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如四级曲艺类非遗名录体系建立、各类曲艺类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活动开展、曲艺院校及专业逐渐建立,这些曲艺保护及传承工作都促进了少数民族曲艺的繁荣发展等。少数民族曲艺的保护及传承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传承与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亟需解决,而探寻出合理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曲艺文化发展的路径成了本课题研究的关键点。

1.名录中少数民族曲艺项目少、分布民族不均

目前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选及认定是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据统计,在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名录中,少数民族曲艺项目仅占21项。综合看来,少数民族曲艺项目在十大项目分类中所占的整体比重较小,在当批次曲艺项目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小。而且,每批次的项目数量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扩展项目只有第一批扩展名录中有曲艺项目。在民族的分布上,全国55个少数民族只有蒙古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傣族、哈萨克族、布依族、土家族、苗族、朝鲜族等12个少数民族有部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造成问题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一是其他少数民族根本就没有更多的曲艺项目;二是其他少数民族也存在着不少比较有特色的曲艺项目,但当地人缺乏保护及开发意识而未申报;三是当地政府及人们重视项目的申报,而没有重视项目申报的方式方法最终导致申报失败。这三种原因中,第一种原因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另外两种原因存在的可能性较大。

2.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男女比例差别大

根据项目组统计的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表2)结果显示,在这24位少数民族曲艺传承人中,1920年、1930年以后出生的老年人占多数,中年人只有7人,青年人则没有。显然,少数民族曲艺非遗项目传承人正面临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曲艺项目的传承和发扬。就传承人性别来看,每一批次中男女性别比差别都比较大。这种结果可能受到了跟某些地区或民族“传男不传女、传女不外嫁”的传统观念的约束。

3.演艺团体匮乏制约曲艺的创新传承

目前,国内曲艺演艺团体并不少,如合肥演艺公司曲艺团、无锡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曲艺团、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曲艺分公司、济南明湖居演艺有限公司等等,然而专门的少数民族曲艺演艺团体却很少。内蒙古民族曲艺团是少数民族曲艺团的重要代表,主要表演蒙古族特色曲艺项目,为边疆地区、国内其他地区乃至国际上演绎了淳朴的民族风情,然而像这样的团体目前还比较少。少数民族曲艺项目属于表演性非常强的项目,而演艺团(公司)的匮乏严重制约着少数民族曲艺在本地区乃至全国的创新传承。

4.观众群体少制约曲艺演出市场的扩展

当代社会,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观众大多选择去看电视、看电影、看演唱会、玩游戏、K歌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而很少有观众能静下心来去演艺场馆观看曲艺节目演出。就是在民族地区,人们更多的选择是接触现代化的一些娱乐方式而不是去观看少数民族曲艺的表演。快餐式的娱乐方式比起传统曲艺表演对当代人们有着更多的吸引力。再者,少数民族曲艺多数是使用民族语言或方言来演唱,城市中的年轻人更是难以理解,这也影响了少数民族曲艺的演出市场。

四、促进少数民族曲艺繁荣发展的主要路径

1.各地区及民族应加强对非遗项目的申报与管理

如前所述,少数民族曲艺项目数量在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曲艺项目在55个少数民族中分布不均。因此,少数民族聚居的各地区、各民族应该对本民族曲艺类非遗项目的申报引起高度的重视。首先,增强对优秀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意识。其次,积极向县、市、省、国家申报本民族本地区的优秀曲艺项目。在申报名录项目的同时,不管是单个项目申报还是多项目“捆绑”申报,都要注意保存少数民族曲艺项目的文化生态完整性,不能出现为求申报而破坏其完整性的情况。最后,加强对入选非遗名录项目的管理。对于那些已经入围非遗名录的曲艺项目,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曲艺项目保护、传承的监督与管理,切实保障曲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传承人的文化自觉并积极培养传习生

以前少数民族曲艺的传承方式大多为家传或师传,学得一技之长作为谋生的手段。而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谋生之路多样,很多得到家传或师传的传习人不愿意继续从事曲艺表演而另寻出路,更不愿意继续往下一代传授。为了能使优秀的少数民族曲艺项目继续发扬光大,相关部门或单位应该做好传承者的思想工作,使之意识到曲艺传承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觉。其一,各级政府部门定期组织少数民族曲艺传承人的研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讲授少数民族曲艺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觉,而且还应传授现代教育思想,打破传承人的男女性别偏见。其二,各相关院校积极与传承人配合,积极培养传习生。目前,已有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曲艺专业,也有一些中小学将曲艺引进了课堂,这样能更好地培养新一代的传习生,使年青一代更好的将少数民族曲艺传承下去。

3.加强对少数民族曲艺的生产性保护

所谓少数民族曲艺生产性保护,即在保持少数民族曲艺非遗的整体性、原生性、传承性的前提下,通过借助生产、销售等手段从而将曲艺文化资源转化为曲艺文化产品的一种保护方式。文化部部长也提倡“深化生产性保护”,认为生产性保护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规律①①。曲艺本身是一种“说唱”艺术,表演性很强,加之少数民族曲艺带有的民族风情、民族特色,少数民族曲艺走向演艺市场对于少数民族曲艺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少数民族曲艺文化资源在转化为文化产品,走向演艺市场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保持少数民族曲艺本身的原真性与整体性,注重传统曲艺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市场效益而使之“变味”。

4.合理数字化保护扩大演艺市场的观众面

少年文艺篇5

关键词:新形势;少儿艺术教育;建议

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艺术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越发感到艺术教育在少儿成长中的作用。纵观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艺术教育仍然是教育的薄弱环节。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端正和提高。笔者在群众艺术馆从事少儿艺术培训工作,有责任、有义务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儿艺术教育,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

一、应以战略思维面对少儿艺术教育工作

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今天的少儿,明天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少儿艺术教育、少儿文化事业是造就人才的千秋大业。”“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了少儿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长远的战略思维理念面对少儿艺术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立志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一代新人。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艺术课程教育,而且包括“校园文化”在内的业余文化活动和校外文化活动。文化(艺术)馆,应抓住有利契机,大力开展少儿艺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一是审美功能。艺术教育能培养少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和能力。使正处在成长期的少儿直观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事物。二是教化功能。艺术教育对培养少儿道德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面教育,产生正能量,直接影响其今后世界观的形成。三是认知功能。艺术教育可以开阔少年儿童的视野,发展少儿智力。使渴望求知的少儿,通过艺术教育开发智力潜能,丰富形象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更多的了解社会认知世界。所以,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环节、基础内容和主要途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文明程度和精神境界,促进少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这是任何教育途径所不可替代的。文化(艺术)馆、站应主动作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全力抓好少儿艺术教育工作。

二、当前少儿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是少儿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有待进一步端正。当前,一些人错误的认为少儿艺术教育就只是学唱歌、跳舞、画画。怕孩子“玩乐”多了影响主科成绩;另一些人则狭隘的把少儿艺术教育当做日后谋生手段,强制学习,孩子负担太重。二是少儿艺术教育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少儿艺术教育“成人化”缺少或没有注重区别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教学。在教育方法上图简单、省事,受利益驱动而缺少责任心。三是少儿艺术教育缺少特色。在教学内容上有的追求形式忽略深度和质量;在活动规模上追求声势,忽略活动的经常性和灵活性,缺乏脚踏实地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的良好实效。四是有的学校艺术教育被忽略或与社会少儿艺术教育脱节。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教育没有形成紧密联系而“单打独斗”,缺乏教育工作的社会合力。五是少儿艺术教育“市场化”倾向严重。社会办学五花八门,资质参差不齐,有关部门管理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混乱现象。这些亟待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三、关于进一步抓好少儿艺术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指导思想,遵循教育宗旨

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指导思想是:提高广大少儿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少儿艺术教育要从全面培养少儿的综合素质出发。不仅要通过艺术教育给予少儿以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技能知识,更要重视的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少儿的良好品德。寓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于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培养少儿从小就要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不怕困难、勇于创造、团结友爱等良好品德,为“百年树人”打下良好基础。

(二)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个性化”教育

少儿艺术教育必须有利于少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符合少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我们需要的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为少儿所喜爱,并易于接受的艺术教育。它要有民族的、时代的特色,和符合不同年龄段少儿的心理特征和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克服“成人化”的作法,注重“个性化”的教育。同时开展活动要适量,避免给少儿造成过重负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实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少儿艺术教育要正确处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学校要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合理安排艺术教育课时。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校外教育机构和文化等有关部门在开展阵地性的艺术教育活动的同时,还要为学校开展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既要对多数有各种艺术兴趣的少儿加以辅导做好普及工作,又要对少数有艺术特长的少儿加强培养做好提高的工作。开展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加强少儿艺术教育一个重要途径。文化部门和校外教育机构要积极配合学校在校内的艺术教育活动,抽出一定力量走进校园进行辅导,送文化艺术到学校。组织艺术表演,美术采风和音乐欣赏等活动。实行校内校外联手,形成对少儿艺术教育的强大合力。

(四)艺术教育要讲求实效,办出特色

少儿艺术教育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扎扎实实。提倡以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活动为主,避免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不讲实效的倾向。要根据本地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特长和不同文化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搞出自己的特色,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五)加强市场化管理,创造健康的少儿艺术教育环境

少年文艺篇6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动漫;审美;艺术价值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其课程体系的合理构成是保障公共艺术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在高等教育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中,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书法等传统艺术门类占据了主流地位,其他属前卫、通俗、流行艺术范畴的艺术门类则因认知缺陷和学科建设的缺失而很少被提及。只有先弄清动漫艺术是否具备成为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载体的合理因素,才能为动漫艺术进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充足的论据,并打消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家长心中的疑虑。

一、动漫艺术审美品格符合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规定,公共艺术课程目标是“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1]那么,动漫艺术教学能否实现以上目标呢?可能许多人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于是,分析动漫艺术审美品格就成为正本清源、化解争议的根本途径。作为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果单纯从娱乐性去理解而忽略了其自身的审美价值魅力,这无疑是对动漫艺术最大的不公。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著作《论艺术》中指出:“艺术的创造能够在人的心里唤起一度曾经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2]从列夫托尔斯泰对艺术活动的定位,我们可以看出动漫艺术完全符合作为艺术活动的基本要素,大众对于其娱乐化的浅显认知来源于动漫艺术广泛的群众接受度以及部分动漫作品基于商业利益而展现的低俗格调。然而,这并不妨碍动漫艺术自身的艺术地位以及我们对好的动漫作品的欣赏。动漫艺术被广泛接受并不是因为它的娱乐性,而是其融汇了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的综合技能,创造出了一种符合广大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所喜爱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理查德•舒斯特曼在“实用主义美学”中主张“我不仅批判高级艺术那种疏远的深奥主义和总体性主张,而且尖锐地怀疑任何高级艺术产品和通俗文化产物之间本质的、不可逾越的区分。历史已向我们证实,一种文化的通俗娱乐(如古希腊甚至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可以变成随后时代的高级经典。实际上,甚至就在同一个文化时期,一件作品是作为通俗的还是高级的艺术发挥作用,取决于它被公众怎样理解和利用。”[3]同理,动漫艺术是作为通俗的还是高级的艺术发挥作用完全取决于其受众以及社会群体对它的选择和认知。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如果无视动漫艺术被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事实,而选择因动漫作品中的某些低俗存在而全盘否定或有意避讳的态度,那无疑是对动漫艺术的践踏和对学生教育的不负责任。负责任的艺术教育态度应该是去探究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动漫艺术具有何种魔力,让广大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对其喜爱之极”。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动漫审美分析,有助于艺术教育工作者合理利用动漫艺术的积极因素,实现其艺术教育作用。

西方“移情说”美学代表人物利普斯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我们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事物放在同一观点下去解释。这个观点总是由我们最接近的东西来决定的。所以我们总是按照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件的类比,即按照我们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件。”[4]“移情说”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探寻青少年的动漫审美乐趣提供了绝佳的视角。动漫《ONEPIECE》(又名《海贼王》)是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的动漫作品。该作品在日本国内掀起了极大的热潮,受到儿童青少年群体甚至成年人的广泛喜爱。在我国,这部风靡十多年的动漫剧更成为伴随“90后”一代成长的主要作品。根据笔者授课班级的反馈情况,《海贼王》在“90后”学生的心目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在讨论这部作品时充满欢快、热情甚至激动。他们更在文中写到这部作品如何教会了他们坚持,如何在他们失败时给了他们再出发的勇气,如何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一部虚构的故事,却能够成为青少年学生在人生成长阶段的重要精神食粮,谁又能说它不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呢?《海贼王》的故事情节虽是虚构的,可它渗透在情节中的勇气、坚持、友谊等品格力量是青少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学生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移情”至海贼王的故事情节中,在被动漫作品感动的同时满足自己心底的情感需要。“一方面主体通过移情赋予对象以生命;另一方面主体又有从客体中观照自我情感的审美需求。”[5]动漫作品在这里所发挥的作用形象而强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简单的说教要更加真切和充沛。《海贼王》那一个个也许算不上优美的人物形象,展现的却是对青少年来说无比重要的人文关怀,谁又能说《海贼王》对青少年群体人文素养和审美品格的影响会小于伟大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呢?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主动将优秀动漫作品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对相关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使学生感受到与其日常生活审美经验相对接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动漫艺术应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审美对象

接受美学为将动漫艺术作为艺术教学载体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接受美学的出发点或原则性立场是,读者(接受者)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他在文本含义生成时扮演主动角色,并对作品的历史生命具有决定性影响。”[6]一件艺术作品,如果缺乏了接受者的主动参与,并不被接受者从心底感受和认知,其审美功能毫无疑问会大打折扣。从此角度来看,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无疑是被接受度最高的一位动漫大师,其作品被人们评价为“将动画艺术上升到了人文的高度”[7]。他的作品内容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等宏达的叙事主体,所采取的表达方式是将唯美的二维绘画艺术、天马行空的梦幻世界、离奇的童话故事和温情的人类情感相结合的动画叙事手法。其作品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以及有着纯净心灵需求的成年人心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风之谷》中人类的暴行对于自然生灵残酷的伤害和最终自食其果的画面,让观者无不为之动容;《龙猫》中那憨态可掬的龙猫形象以及与小姐妹和母亲之间的点点温情更让人重温了童年时光;《千与千寻》中千寻的坚持和自我成长启发了无数少年在成长之路中自我探寻……从1984年创作成名作《风之谷》一路走来,宫崎骏用其动画人的坚守、人文者的思想力和艺术家的表现力,为广大观众创作出了一部部动画经典杰作。正如1922年法国影评家埃利•福尔满含感情所预言的:“终有一天动画片会具有纵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层次……会有德拉克洛瓦的心灵、鲁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开朗基罗的活力。一种视觉交响乐,较之最伟大的音乐家创作的有声交响乐更为令人激动。”宫崎骏在创造一个个票房奇迹的同时,无疑也实现了这一预言。他用他的作品启发了一代代青少年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命运,体味友情、亲情以及青涩的爱情,理解成长与坚持;他也用其作品精致优美的画风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个个细节的美感存在和创想创意的魔幻之境。奥尔德里奇说:“将客观事物分成两种:物质对象和审美对象,同一事物能否成为审美对象关键在于这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事物的这些基本特性决定着知觉的主体采取何种知觉方式(观察的方式还是领悟的方式)。如果事物的基本特性引起主体对它采取领悟的方式,那么该事物就将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反之,观察方式下对应的就是物质存在。”[8]被人们广为传颂、激发了一代代青少年的宫崎骏动画带给了人们太多感悟和赞叹,完全符合审美对象的特质。而且其作品广泛的接受度,为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和深入解读作品的审美情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将动漫艺术作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载体具有积极的社会学意义

在讨论将动漫作品作为公共艺术教育载体时,我们就不能不触及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即如何消解动漫作品中低俗存在对广大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动漫作品中的低俗存在造成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动漫作品的极度反感,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创作内容低幼化成为中国动漫发展的唯一方向。反过来,中国缺乏适合广大青少年阶层的动漫作品,加剧了青少年对以日本为首的他国动漫作品的热爱,这阻碍了青少年在人生重要成长阶段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了解和学习中国优秀文化,也滋长了低俗动漫通过非正规渠道的大量传播。可见,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回避和阻碍并不能真正影响青少年阶层对于动漫的热爱,反而会因缺乏正确引导,使青少年因认知不足而接触到不良动漫作品,进而受到不良动漫作品思想的侵蚀。将动漫艺术纳入公共艺术教育载体,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动漫作品所涉及的文学、美学、心理学、电影学、异国文化等意识形态,让学生透过自己喜爱的动漫作品深入了解和探讨作品背后的人文意义,能帮助他们从浅层次的欣赏上升至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体悟。学生只有提升了对动漫作品的审美情趣,才会自动分辨和远离低俗动漫作品,从而形成动漫发展和传播形态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由于动漫艺术所具备的综合性特征,将动漫艺术作为公共艺术教学载体,实现的将不仅仅是艺术与审美认知的提升和发展,还将通过作品中的艺术性、思想性以及文学性等丰富内涵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承认优秀动漫艺术作品作为公共艺术教学载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优秀动漫作品的深入分析研究,不断完善动漫艺术公共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A].2006-03-08.

[2]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6.

[3]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25.

[4]马奇.西方美学资料选编(下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841.

[5]岳介先.立普斯的移情说美学[J].江淮论坛,1994(4):26.

[6]方维规.文学解释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接受美学原理及其来龙去脉[J].社会科学研究,2012(2):109.

[7]焦素娥,孙晗洁.宫崎骏动画艺术的人文情怀与诗意追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39.

少年文艺篇7

【关键词】校外教育 少年宫艺术团 必要性分析

我国的少年宫教育至今已经走过了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五十余年中,以少年宫为主体的校外教育活动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当前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少年宫教育作为一项引进自苏联的教学培养模式,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已经逐步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并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少年宫艺术团是少年宫活动的重要形式,其特有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并重的教育模式对于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有重要的意义。以笔者所在的苏州市沧浪区少年宫蒲公英艺术团为例,作为苏州市乃至华东地区最具规模的少儿艺术表演团体,近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国内外诸多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当地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表演人才。在此,根据蒲公英艺术团的发展经验,笔者对于当前校外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展开如下三点论述。

一、弘扬主旋律,以文化塑造青少年的优良品格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曾经指出:“青少年宫应当通过积极开展教育、科技、艺术、文体等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少年宫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其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外部思想和文化正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我国,并作用于当前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之中。在这些思想和文化中,既有积极先进的部分,也有消极落后的部分。广大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有限,尚不能对所接受的文化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辨别,尤其是在离开学校后的课余时间里,极易受到消极文化的侵蚀。而以少年宫为主体的校外教育团队的存在,一方面填补了青少年学校教育外的训导空白,另一方面亦能通过自身良好的文化底蕴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接受社会健康文化教育的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为青少年塑造良好的人文品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既是其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途径,又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立足多样性,用艺术开启青少年的成功之路

传统的学校应试教育将学生的未来发展限定在一个共同的区间之内,因而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大量有着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积极的进取精神的青少年为了提高文化课的成绩,不得不放弃自己所热爱的艺术道路。这无论是对于社会的全方位进步还是青少年的长远发展都是一个悲剧。而校外教育团体的存在和发展,为热爱艺术的青少年提供了一条深入发展、自我挖掘的途径。以蒲公英艺术团为例,其在师资引进和教学方法研讨中不断分析青少年的学习特点,通过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科研为青少年铺垫了一条通往理想的道路。针对普通学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蒲公英艺术团先后邀请了我国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鸿年;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维良;中国首位在世界芭蕾舞台上获奖的国家一级演员汪齐风等艺术名家来担任蒲公英艺术团的艺术顾问,对艺术团的小团员们进行专业的训练,提高其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通过关于舞蹈、演唱、表演和器乐这样一系列的培训和演出,既使团员们提高了艺术修养,又增强了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据统计,自建团以来,蒲公英艺术团有上千名小演员在各类比赛和演出中获得过上百个奖项,其中,享有“京剧第一女老生”美誉的王佩瑜成为上海京剧团最年轻的副团长……,蒲公英艺术团的荣誉举不胜举。

三、肩负使命感,凭演出传承和诠释社会责任与义务

校外教育虽然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有很大差别,但是依然需要将教育的社会作用摆在重要的位置。少年宫艺术团的表演向社会人群开放,自然会对所观看的人群起到思维和舆论引导作用。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因而对于社会长远进步的“未来意义”较大。青少年演员以其特有的纯真深刻影响着观众的内心世界。以少年宫艺术团为代表的校外教育团队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思想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校外教育团队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力。既通过给予具有各种才能和天赋的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在科技、文艺等方面具有广阔前途的专门人才,又通过发挥社会教育组织特有的文化作用,为整个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此为据,校外教育团队的存在是一种社会需求,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叶志敏.浅谈青少年宫单位文化建设的思路[J].大科技.2011(7).

[2]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少年文艺篇8

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北)通过基地、特色工作室、精品团队、学院课程、信息平台建设等,为学生个性成长、终身发展搭建了资源平台和学习平台,为实现全区文化艺术教育资源优质共享,推动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做出了积极贡献。

东城区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北)以茶文化教育为试点,探索课内外、校内外融合育人模式。成立了由校外教育机构、中学、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社会资源单位的教师、管理者组成的茶文化校内外融合育人课题组。这是校内外教育资源融合创新,拓展校外教育功能的一次有益尝试。联合东城区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北新桥―东直门学区(以下简称北东学区)举办了首届国际青少年友谊茶会。师生在这个多元的茶文化世界中,体验了“茶与英语”“茶与诗词”“茶与生活”等茶文化教育课程,欣赏了各民族茶艺和各国茶文化。

我们大力促进艺术教育供给侧结构化变革,积极创建合作、创新、开放、动态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全开放的教室,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举行“一样的梦想,一样的成长”北东学区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东城区北东学区10所中小学校和东城区少年宫近500名中小学生展示了他们在多元选择学校、少年宫、学区以及文化艺术学院提供的艺术教育课程后的收获与成果。这是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在“学院制”综合改革中,搭建平台,助力北东学区校内外融合育人的有益探索。

积极探索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上联下牵”的组织功能,即向上联接社会各大专院校、艺术专业团体和专家名人,向下带动各中小学校、校外教育机构,使艺术教育工作整体向前发展。例如,启动东城区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曲艺新项目,学生通过与曲艺专家同台演出,充分领略民族艺术的魅力,提升学习兴趣;开展东城区首届中小学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节活动,包括成立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传统文化展示表演、传统文化交流互动、师生书画展览,为各校学生打造了一个展示传统文化项目特色,参与学习、体验交流的互动平台。

少年文艺篇9

一、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概述

在古汉语中,“艺”是技巧之意;古希腊文“Texvn”,既表示艺术,也表示手工和制作;在拉丁文中,“ars”一词兼有艺术、手工和技巧三层含义。艺术是人所创造的美,是人们有意识地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所谓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地域以及表现于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民族多元文化观是指在对待中华各民族文化时所表现出来的包容的、开放的观念”[1]。民族艺术,是民族及地方特有的艺术,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手法、艺术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包含竞技艺术即体育、服饰艺术、音乐、舞蹈等。民族艺术本质上为原始艺术,艺术作品具有民族性特点,着眼于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及文化艺术传统,体现民族成员的生活、愿望、思想感情以及艺术审美情趣。民族艺术或“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或古拙、或高雅、或粗犷、或雍容,风格迥异,但都非常鲜活和美丽。从剪纸、年画、弓箭、风筝、玩具、皮影、编织、赫哲族鱼皮服饰、织绣布艺、雕刻雕塑,到木器骨器、陶瓷漆器、体育器械,浓郁的地域特色与精美的手工艺品、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淳朴的民俗民风息息相通,这些都透出五千年中华之深厚文化底蕴,折射出民族艺术天赋及审美力。民族艺术的特点是:第一,质朴率真、随意大方:少数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闲暇之余,按照自己的直觉,自由发挥想象,乡土气息浓郁,质朴大方;第二,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族艺术作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祭祝活动或节日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且就地取材;第三,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族艺术作品有着夸张的造型,表现出寓意深刻的象征含义;第四,造型特征独特:不同地域民族独特的地域环境、宗教思想、生活习俗、感情气质形成了迥异的艺术特点、艺术风格和奇特的造型;第五,实用与审美并存:民族艺术的审美凝聚着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有强烈的共同性和民俗性。地域的文化积淀、地貌环境、风情习俗给该地区的民众意识、志趣、情调、喜好等供给营养和土壤,并留下一定的印记,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艺术情致。

二、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由于目前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不具备民族主体意识,因此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中,对东北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开发显得尤为必要。中国的民族艺术教育在义务教育期间,仅仅是教授简单的美术、音乐知识与技能,只能形成浅表的艺术认识;高中时期面临着升学,压力很大,这样就产生了大学前的艺术教育断代,各民族艺术的源流、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文化,乃至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根本不为学生所熟知。因此,构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模式,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使大学生的民族审美主体意识不足的不良现象得以改善,民族艺术的主体意识得以增强,民族生命的文化基因得以传承,文化的自我更新潜能得以发挥,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以增强。传承与开发少数民族艺术,推进高校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在于以下两点:

1.能够体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应适当融入东北少数民族艺术资源,进一步填充中国部分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的欣赏教学,学生被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吸引,体味广场歌舞给予他们的亲切感,回味童年时代耳熟能详的音乐旋律,对于历史、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等对少数民族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加熟悉,对于引起各少数民族艺术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因素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2.能够凸显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少数民族艺术有其自己的特色,例如东北少数民族有音乐、舞蹈、民间文学、美术、戏曲、诗歌和体育等多种艺术形式。音乐有小调、山歌,祈求神明有祈祷歌,孩子教育有儿歌;文学有故事、歌谣、神话等;美术有图案、建筑等。东北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突出,历史悠长,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透过民族艺术形式,掌握各民族历史、文化,增强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有高度民族自豪感的文化精英。

三、高等学校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的策略

历史上,所有民族艺术的发展、传承,都不能缺少传承主体。“传“”承”两方共同构成传承活动,一方为与者,另一方为受者;由传与承两方相接,而不断推进的动态过程就共同完成了民族艺术的传承活动。高等学校作为与者和受者的结合体,在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是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的两个针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文件,全国高校遵照文件,陆续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当前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处在探索时期。第一,诸多高校的艺术教育没有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艺术教育教师严重不足,无法实现教学实践和理论密切联系;第二,提倡在条件具备的高等学校开设艺术教育公共课,形式可以是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开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这些宝贵经验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我们认为应发展和完善东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重视传承与开发东北少数民族艺术资源,在高校教学中,开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教育的新模式。第一,培养学生民族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形成和实现审美需要所必备的、对美的主观反映评价和感受方式,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等,具有民族性。目前高校的部分大学生不了解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素养欠缺,所以高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意识,使学生树立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艺术教育上要进一步强化民族艺术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内容上大量渗透东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使学生掌握民族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打破狭隘的审美意识,建设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学科体系。第二,传承与发展东北少数民族艺术。现在有许多珍稀的民族艺术几乎消失殆尽,因此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越来越强调对于民族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开发的研究。

少年文艺篇10

关键词 青少年宫 校外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青少年宫以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宗旨,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了校外教育的主阵地。

1开展适合青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

1.1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儿童特点的校外培训活动

青少年宫针对社会需求开展形式多样、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培训活动,先后开设民族民间舞、拉丁舞、街舞、肚皮舞、艺术体操、形体训练、声乐、视唱练耳、钢琴、萨克斯、二胡、长笛、小提琴、吉他、古筝、葫芦丝、国画、水彩画、水分画、简笔画、毛笔书法、硬笔书法、新概念英语、剑桥英语、奥数、跆拳道、武术、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科目。只要青少年儿童需求,我们就想方设法开设,更好地补充了学校教育没有涉足或涉足不深的科目。

1.2根据社会需求实时调整

青少年儿童每个时期的需求不同,社会的要求也不同。20世纪90年代,社会比较认可民族民间舞、声乐、美术、电子琴等科目。90年代末期对作文、奥数、英语等科目需求较大。进入2000年又对体育舞蹈、街舞、简笔画等需求增长较快。我们适时调整科目设置,紧跟时代步伐,服务青少年儿童。

1.3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

我们向社会招聘教师,开办有自身特色的培训项目。同社会上有一定培训能力的教师合作开办项目。寻找品牌知名度高的培训机构合作开办项目。对自身的教师也采取多种分配方式,调动教师开发特色科目的积极性。只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我们都积极尝试。为解决教室空置和更好的为青年服务,我们还在空余时间开设分时段的青年拉丁舞训练,较好地把现有的资源利用好,服务广大青少年儿童。

1.4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办好长效服务

我们根据学员的水平和学员的需求,将学制分成长期班和阶段班,成立宜昌市青少年宫鸽子花少儿艺术团。对有需求的学员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把艺术素质较高的学员招收到艺术团。鸽子花少儿艺术团已成立15年,每年定期组织专场晚会,组织对外交流,已成为我市少儿艺术交流的一张名片。

2开展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校外活动

我们在教学上采取有别于学校的教学方法,经常组织学员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和演出。美术类学期结束或适时组织户外写生活动。舞蹈声乐类学员组织宫内汇报课、公开课、参加各种演出,文化类学员组织节日汇报。通过各种比赛和活动,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家长的好评,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以鸽子花少儿艺术团为主体的专场晚会已举办十余场,成为我市生命力最旺盛、活动最活跃的少儿艺术团体。参加与泰国青少年的文化交流,参加国家、省、市大型比赛并获得好成绩,为我市青少年儿童提高艺术水准、培养艺术人才、活跃表演舞台、促进对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3提供面向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服务

我们根据青少年儿童的需求开展对青少年儿童的服务。依托青少年宫服务平台,开展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咨询,开辟场地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心理矫正、心理疏导,为青少年儿童成长服务;开展青少年儿童法律普及和法律咨询,使青少年儿童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开展升学信息咨询,提供相关学校信息,为青少年儿童进一步学习知识服务。成立青少年儿童兴趣小组,为青少年儿童兴趣交流提供平台,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培养青少年儿童动手动脑能力。组织各种青少年儿童比赛,为青少年儿童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平台。

4向各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推荐和输送艺术人才

青少年宫成立十余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十万青少年儿童,使他们成为自己身边的明星和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参与者。中小W学员在学校都成为艺术骨干,成为省市活动的主力军。累计向艺术院校、艺术团体推荐和培养百余名优秀学员。向中国传媒大学、武汉音乐学院丶湖北省艺术学校等输送人才。有些已学有所成,进入专业艺术团体;有些到国外继续深造;有些成为各大专院校的学生会负责人或艺术骨干。

总之,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大有可为,我们肩负的使命任重道远。我们将全面为青少年儿童素质提高和道德水准提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文武.青少年宫育人功能及途径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