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范文

时间:2023-04-12 08:4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音播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音播报

篇1

1、在手机主界面找到设置图标,点击进入。

2、在设置选项窗口内找到并点击“信息”字样。

3、在信息设置界面内找到“语音播报短信”,点击。

篇2

若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开启了语音播报功能却没有语音提示,可能是用户通联收银宝app的版本太低了,用户可以选择更新一下软件版本,一般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手机使用技巧:以小米9为例,在使用手机的时候,若用户想要开启手机的省电模式,只需打开手机设置,进入到系统设置页面后打开电池与性能选项,接着选择开启省电模式就可以了。

若用户想要关闭手机的负一屏功能,只需在手机系统设置页面打开桌面选项,接着将智能助理选项后面的开关点击关闭就可以了。

篇3

首先,在手机桌面上找到微信APP,点击进入,输入密码后,登录进去。

登录进去后找到右下角的【我】按钮,点击并打开它。

在打开的【我】的界面里面找到【支付】选项,然后点击打开它

在打开的【支付】界面的左上角找到【收付款】选项,点击打开它

在打开的【收付款】界面找到【二维码收款】选项,点击打开它

在打开的【二维码收款】界面里,找到【收款小账本】选项,点击并打开它

篇4

关键词:智能化燃气灶;SPCE061A;时钟芯片;语音播报

中图分类号:TN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7-0005-02

燃气灶是家庭普及率非常高的厨房电器,科技在不断发展,燃气灶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百姓的生活逐步走向自动化、完美化。电子燃气灶正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设计的智能燃气灶实现了可调时间的两段定时关机功能,并且可根据厨房内的实际空气质量和燃气灶的工作情况,自动控制吸油烟机,以保持室内的空气质量。当工作状态发生改变时,语音播报改变后的系统工作状态。设计并实现智能燃气灶,对于实现厨房智能化、自动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作原理

智能燃气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

天然气通过进气口、总阀门和电磁阀送到燃气灶,给燃气灶提供天然气。控制器接受来自控制面板和传感器的信号,CPU把接收来的信号经过处理后,发送其控制命令给控制器中的继电器,以控制电磁阀和电子打火装置,使其改变燃气灶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燃气灶。

二、硬件设计

我们选择凌阳公司(Sunplus)开发的16位SPCE061A,它的突出优点是低功耗和功能集成,内部的语音资源可实现语音播报功能,并适合于自动信号采集、液晶显示智能化仪器等领域应用。

该系统的控制部分电路设计框图如图2所示,主要由SPCE061A单片机、时钟芯片、传感器、控制开关和电磁阀构成,其中通过控制继电器来控制电磁阀通。控制部分以凌阳SPCE061A单片机为控制核心。

(一)显示部分

显示部分由两部分组成,包括LED显示部分和LCD显示部分。LCD显示部分用于显示两段定时关机时间、时钟时间和燃气灶工作状态,两段自动定时时间包括大火力时间、小火力时间。LED用于对系统两段定时时间进行倒计时。系统使用通用I/O端口IBO8和IOB9,通过编程模拟IIC总线协议,并与时钟芯片PCF8563进行数据交换,从而确定系统基准时间。两段定时功能的时间计时也是以读取时钟芯片中的时间数据为基准时间。本系统应用的LCD型号为SMC1602A。LED显示部分应用两位八段数码管,CPU通过同步串行口把当前两段定时时间发送给LED。

(二)火力控制部分

火力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传统旋钮进行对火力大小进行控制,另一种是设定两段定时关机时间后,从大火力转到小火力控制时通过CPU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然后再控制电磁阀的火力调节阀或开通/关闭阀来调节火力大小和关断燃气灶的。电磁阀结构图如图3所示:

两段定时控制火力过程如下,当启动两段控制火力之前,可以通过手动转动开关调节为大火力,通过设定CPU可以设定其从大火力到小火力的转换时间,当到达设定时间时,CUP给一个信号,以控制火力调节阀吸合,使其工作在小火力状态,并驱动语音播报扬声器。当到达所设定的关闭时刻时,CUP给一个信号,驱动语音播报扬声器,并切断电源。使火力调节阀和开通/关闭阀恢复到未通电前的位置。控制两个电磁阀的通断是通过CPU发出信号给继电器线圈,通过继电器吸合与断开来控制电磁阀的。

(三)保护装置

通过传感器对室内燃气浓度监控,检测其是否有燃气泄漏。当发生燃气泄漏时,给CUP发送中断,CUP产生控制信号驱动外部自动报警,继电器控制扬声器自动报警,并且推动功能外部电磁阀,切断燃气通道,同时接通外部吸油烟机电源,使其运行。

通过温度感知传感器测量锅体温度当检测到干锅现象时,给送给CPU发送中断请求,并由CPU发送给执行机构,CUP产生控制信号驱动外部自动报警,继电器控制扬声器自动报警,并且推动功能外部电磁阀,切断燃气通道。

(四)按键开关

通过控制面板上的两个控制按钮设定系统时钟和两段定时时间,时间是按顺序设定的;一个复位按钮将系统设置为初始状态,即LED和LCD各数码段均显示为零,继电器电磁阀为初始状态,解除报警功能。此复位键也使SPCE061A的系统复位。MCU工作在初始状态。

为了减少CPU的负荷,照明控制按键通过单独的外电路对照明装置进行控制。

(五)音频输出

当系统到达两段定时的设定时间后,语音播报现在的工作状态和下一段定时的工作状态。如果出现干锅或漏气现象的话,系统也会在发出报警信号的同时播报其工作状态和报警的故障原因。播报的系统工作状态经过SPCE061A的数模转换端口DAC1输出给功率放大器,如图4所示:

三、软件设计

本系统使用凌阳单片机支持的C语言进行编写,程序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方法,将程序分为主程序、LCD子程序、LED子程序、时间调整子程序、语音播报子程序和中断子程序等几部分。当发生干锅和燃气浓度超标时,系统自动调用中断子程序,在中断子程序执行关闭电磁阀、语音播报、报警和开启吸油烟机等功能,较好地解决了燃气灶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一)主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二)语音播报子程序

语音播报程序通过C语音中的条件语句和播放API函数来完成,并使用凌阳音频编码库和SACM_A2000算法。ACM_A2000 压缩比为8∶1,8∶1.25,8∶1.5,这种算法播报时语音失真度较小。语音播报子程序如下:

int voice (void)

{

if(timer1==1)//如果第一段定时时间到

{PlaySnd_Auto(0,1);}

//调用播放程序,播放“进入小火烹煮”

if(timer2==1)//如果第二段定时时间到

{PlaySnd_Auto(1,1);}

//调用播放程序,播放“烹煮结束”

if(alarm1==1)//如果满足锅体温度过高

{PlaySnd_Auto(2,1);}

//调用播放程序,播放“出现干锅”

if(alarm2==1)//如果满足燃气泄漏条件

{PlaySnd_Auto(3,1);} //调用播放程序,播放“燃气泄漏”

*P_Watchdog_Clear = 0x0001;//清看门狗

}

void PlaySnd_Auto(unsigned int uiSndIndex,unsigned int uiDAC_Channel)

{

SACM_A2000_Initial(1); //初始化语音播放,自动方式

SACM_A2000_Play(uiSndIndex,uiDAC_Channel,3);

//播放语音

while((SACM_A2000_Status() & 0x0001) != 0)

//判断当前是否在播放?

{

SACM_A2000_ServiceLoop();//服务程序

*P_Watchdog_Clear = 0x0001; }

SACM_A2000_Stop(); //停止

}

四、结语

采用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智能燃气灶,是在传统的燃气灶的基础上加入了智能控制功能,其智能控制功能是由单片机来实现的。该设计很好的解决了燃气灶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利用凌阳单片机提供的语音API 函数,可以方便实现语音播报功能,从而实现厨房的智能化、自动化。

参考文献

[1]邹飞,黄华,祝诗平.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播报智能化电阻测试仪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7,(4).

[2]范蟠果.工控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凌阳SPMC75F2413A[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广州市政协最近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该建议提议说,也可在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的主时段用普通话播出,以适应来穗参赛和旅游的国内外宾客的语言环境需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建议遭遇众多“老广”联名抵制,要求捍卫粤语播音。(7月6日《新快报》)

想当年,粤语一时风靡大江南北,到如今也需要被“强烈捍卫”,足以说明这些年推广普通话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普通话推广得越成功,保护方言越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不过,此类话题一旦进入公共舆论平台,立马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地域情绪宣泄与地域优劣攻击。眼下广州掀起的这场保护粤语运动,与其说是真的要保护粤语,不如说主要是在宣泄自己的地域优越感,顺便以地域为中心带点轻蔑地排一下外。

广州电视台某个频道在主要时段选择用何种语言播音,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广州政协之所以会针对广州电视台提出这样的建议,如果本身不是“太事儿”,那就是太把广州电视台当回事儿了。一家地方电视台选择以普通话还是以方言播音,其实根本没那么重要,更不会影响到亚运会时的“语言环境”,无非一地方台而已,爱看不看又能怎样?至少孤陋寡闻如我者,尚未听说过“没看广州台就不算到过广州”这样的说法。上星的频道那么多,选择如此丰富,不仅到广州参加亚运会的国内外宾客完全可以将广州台忽略不计,就连正宗“老广”们看香港电视台节目的也是多之又多;总之一句话:爱改不改,爱看不看,如此而已。

电视台选择以何种语言播音,只要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完全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电视台做出选择必然是以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谁是它的目标收视人群它就为谁服务。虽然生活在广州的外地人不在少数,但既然广州台选择将其忽略不计,这也是它的自主选择,广州政协完全没有必要去干涉。

在不违反国家法规的前提下,地方电视台选择以何种语言播音,根本就只是受众选择上的纯粹商业行为,既无关方言保护,更无关亚运服务。广州政协建议广州台增加普通话播音时段本就有点无聊,当地文化人士居然以“粤语沦陷”之名狂呼捍卫粤语,以及网上据此展开的地域攻击,则未免太过无厘头了。

篇6

[关键词] 广播 广播风暴 VLAN

随着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收发电子邮件、进行网络游戏等已成为许多人每天的必修课。但是网络故障的频发给我们带来不便,也造成了一些损失,为了提高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解决这些网络故障已经刻不容缓。

在实际工作中,造成网络故障的原因很多,但是80%的网络故障是由网络广播风暴引起的,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局域网广播风暴的产生原因以及相关防范措施进行一些探讨。

一、广播风暴及其危害

作为发现未知设备的主要手段,广播在网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数据帧或包被传输到本地网段(由广播域定义)上的每个节点就是广播。在广播帧中,帧头中的目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代表网络上所有主机网卡的MAC地址。

随着网络中计算机数量的增多,广播包的数量会急剧增加,网络长时间被大量的广播数据包所占用,当广播数据包的数量达到30%时,网络的传输速率将会明显下降,使正常的点对点通信无法正常进行,导致网络性能下降,甚至网络瘫痪,这就是广播风暴。

广播风暴的危害:广播风暴现象是最常见的数据洪泛(flood)之一,是一种典型的雪球效应。当广播风暴产生时,以太介质几乎充满广播数据包,网络设备接口上统计的报文速率达到106数量级,设备处理器高负荷运转。不仅网络设备会受到影响,而且所有的主机都要接收链路层的广播数据包,因而受到危害。每秒数万级的数据包通常都会使网卡工作异常繁忙,操作系统反映迟缓,网络通讯严重受阻,严重地危害了网络的正常运行。

二、广播风暴产生的原因

形成广播风暴的原因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网络设备

中、小型办公网络、网吧、校园网络大量采用了集线器(Hub)和智能型的Hub。用集线器组成的网络称为共享式网络,由于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机制,随着网络主机数目不断增加,不足之处就表现得很突出了,当广播报文较多的情况下,广播风暴会造成网络崩溃。

2.网卡或网络设备损坏

如果网络主机的网卡或网络设备的端口损坏,也同样会产生广播风暴。当某块网卡或网络设备的某个端口损坏后,可能向网络发送大量广播帧和非法帧,产生了大量无用的数据包,占用大量带宽,使网络运行速度明显变慢,严重时产生广播风暴。

3.网络环路

在网络管理过程中,如果对网络拓扑结构不清楚,在安装配置设备过程中的疏漏,可能会出现一条物理网络线路的两端,同时接在了一台网络设备中,或虽是经过了不同的设备但是还是形成了环路。广播数据包在网络中反复大量传送,这样就会导致广播风暴,造成网络阻塞甚至瘫痪。

4.网络病毒

目前,网络中病毒较为猖獗,许多病毒和木马程序比如Funlove、震荡波、RPC等病毒也可以引起广播风暴。网络中一旦有一台机器中毒,会立即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网络病毒的传播,就会损耗大量的网络带宽,引起网络堵塞,产生广播风暴。

5.黑客软件的使用

一些上网者,经常利用网络执法官、网络剪刀手等黑客软件,对网络进行攻击,由于这些软件的使用,网络也可能会引起广播风暴。

三、解决方案和防范措施

解决广播风暴要从源头入手,采用监控和管理两个方向进行解决。

1.使用较好的网络设备及保证线缆的质量

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使用高档次的网络设备,保证网络通信质量。从交换机到网卡到线路都要采用高质量的,这样才能从硬件上减少故障发生的机率。

2.掌握网络的拓扑结构,设备的连接关系避免出现环路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网络中,经常会有多余的备用线路,如无意间连上时会构成回路。比如网线从网络中心接到计算机一室,再从计算机一室接到计算机二室。同时从网络中心又有一条备用线路直接连到计算机二室,若这几条线同时接通,则构成回路,数据包会不断发送和校验数据,从而影响整体网速。这种情况查找比较困难。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最好在铺设网线时养成良好的习惯:网线打上明显的标签,有备用线路的地方要做好记载。当怀疑有此类故障发生时,一般采用分区分段逐步排除的方法。

3.在网络中快速定位网络故障点

产生网络广播风暴故障点的查找比较困难,如网卡或网络设备物理损坏引起的广播风暴,这类故障比较难排除。网卡或网络设备出现了软故障时,一般来说还能工作,时好时坏。

从源头入手采用监控和管理两方向进行解决,网络管理人员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网络监视器宏观地监控网络,了解网络运行的大致情况。使用网络流量分析软件和协议分析软件如sniffer,ethereel等软件观察网内计算机的通信状况,可以观察到广播帧的数量,所占比例,并且可以进行迅速的定位,找到广播风暴的源头所在,也可以利用Mrtg等流量监控工具动态监测各网络设备的流量。

4.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

要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计算机也要及时升级、安装系统补丁程序,同时卸载不必要的服务、关闭不必要的端口,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采用VLAN技术

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交换机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VLAN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它在以太网数据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字段VLAN ID,通过VLAN ID 把物理的交换机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VLAN。

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基于交换机端口、基于计算机MAC地址和基于IP地址三类。

(1)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

这是最常应用的一种VLAN划分方法,应用也最为广泛、最为有效。基于这种划分方法,将交换机上的物理端口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构成一个虚拟网,每个虚拟网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交换机。这种划分方法并不局限于一台交换机,还可以将那些通过堆叠或级联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不同交换机上的节点划分在一个子网中。这种划分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容易实现,从一个端口发出的广播,直接发送到VLAN内的其他端口,也便于直接监控。它的缺点是自动化程度低、灵活性差。比如,不能再给定的端口上支持一个以上的VLAN;在一个网络站点迁移时,若旧端口不属于同一个VLAN,则用户必须对该站点重新进行网络地址配置。

(2)基于机器的MAC地址划分VLAN

这种划分VLAN方法是根据每个联网主机的MAC地址来配置给主机属于那个虚拟网。

这种VLAN划分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当用户物理位置移动时,即从一个交换机换到其他交换机时,VLAN不用重新配置,因为它是基于用户,而不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初始化时,必须将所有用户的MAC地址进行登记和配置,如果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配置是非常麻烦的,另外,若用户更换了机器的网卡,网络管理员必须重新配置VLAN,所以这种划分方法通常使用于小型局域网。而且这种划分方法也导致了交换机执行效率的降低,因为在每一个交换机的端口都可能存在多个VLAN组的成员,保存了许多用户的MAC地址,查询起来相当不容易。

(3)基于IP地址划分VLAN

这种方法是采用在路由器中常用的方法:IP子网和IPX网络号等。通过检查所有的广播和多点广播帧,交换机能自动生成VLAN。这种方式构成的VLAN,同一物理端口上的站点也可以分属于不同的VLAN,从而保证了用户完全自由地进行增加、移动和修改等操作。这种根据网络上应用的网络协议和网络地址划分VLAN的方式,对于那些想针对具体应用和服务来组织用户的网络管理人员来说是十分有效的。

通过将局域网划分为多个VLAN,可以强化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控制不必要的数据广播。一般局域网都是基于端口划分VLAN,所以尽量在一座楼内设置一个VLAN;如楼内有大的机房,应让每个机房使用单独的VLAN,使广播局部化,减少整个局域网的广播流量和广播风暴发生的可能性,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

VLAN可以提供建立防火墙的机制,防止交换网络的过量广播风暴。使用VLAN可以将某个交换端口或用户赋予某一个特定的VLAN组,该VLAN组可以在一个交换网中或跨接多个交换机,在一个VLAN中的广播风暴不会送到VLAN之外。同样,相邻的端口不会收到其他VLAN产生的广播风暴。这样可以减少广播流量,释放带宽给用户应用,减少广播风暴的产生。

四、结束语

局域网环境中产生广播风暴是一种很严重的网络故障,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措施应是主要对策。养成良好的设备管理习惯,加强故障监控是主要的防范措施,追查程序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加以利用,降低了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网络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广播风暴 局域网 VLAN技术 MSTP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园网规模不断扩大,能较好地服务教师及学生,满足教学、管理及科研等需要。网络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 一旦发生网络故障, 将对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带来极大的影响。

1 广播风暴概述

网络中以多点投递的方式,向同一个广播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发送一个分组拷贝,这就是广播(broadcasting)。以太网中的部分协议就是以广播方式工作的,如地址解析协议(ARP)使用广播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路由信息协议(RIP)使用广播进行路由通告。由此看出,网络广播是局域网工作时的必然产物。

广播会占用一定的主机资源及网络资源,合理比例的广播数据保证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当网络拓扑的设计及连接问题,或其他原因导致广播在网段内被大量复制,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网络性能下降,甚至网络瘫痪,这就是广播风暴(broadcast storm)。

广播风暴是当今最常见的网络问题,由多种因素引起。网络中一旦产生了广播风暴,它们将被无休止地传播,甚至可以无限制地不停地繁殖。如果网络中产生了广播风暴,较好的情况是网络的利用率大幅增高,可使用的带宽资源变得有限,直至所有广播数据包的计数器超期为止,广播包被丢弃不再继续传播,网络恢复正常;而最坏的情况是广播包将无休止地繁殖,最终占用完所有的带宽资源,网络上的部分设备停止工作,造成网络整体瘫痪。

2 广播风暴的成因

2.1 网络设备损坏

计算机机房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网络中断,所有计算机都不能正常连接服务器,通过PING命令检查时发现丢包率达到40%,更换交换机,丢包现象仍未得到缓解,通过Sniffer局域网管理软件抓包,发现一台计算机产生了大量的广播数据包。计算机均安装有还原软件,很少出现种病毒的情况,判断是网卡故障,更换网卡后网络恢复正常。主机网卡损坏后,不停的向交换机发送大量数据包,产生的过多无用数据包经过转发会转化为广播风暴。

交换机以广播的方式收集并维护着一张记录设备MAC地址的ARP表,当交换机损坏时,会频繁的向与其连接的客户端发出广播信息以获取MAC地址,无形中产生大量广播数据,从而形成了广播风暴。

2.2 局域网环路

接到学生宿舍网络异常的报告,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有学生在宿舍连接网络时,误将一条网线的两端接到了同一台交换机的端口上,导致交换机发出的请求无法得到应答,便频繁发出请求,从而产生广播风暴,网络性能急骤下降,打开网页非常困难。这种故障,就是典型的网络环路。网络环路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一条物理网络线路的两端,同时接在了一台网络设备中。在大型复杂的网络中,通常会预留备用线路及端口,极易造成网络环路。

2.3 病毒及木马

校园网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只要是学校的教师、学生就可以申请连接校园网,用户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参差不齐,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用户在下载网络资源时从不考虑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导致计算机被病毒及木马感染。一些感染了诸如冲击波病毒、冲击波杀手等蠕虫病毒的计算机,会通过广播包的形式向外发送大量垃圾邮件,并对特定 IP 段进行疯狂扫描,占用大量网络资源,造成网络瘫痪。

2.4 黑客软件

部分好学的学生总是勇于尝试“新技术”,经常利用一些黑客软件对校园网进行扫描,产生了大量广播数据包,造成网络拥塞。

3 广播风暴的预防措施

3.1 合理规划VLAN

虚拟局域网(VLAN)是指局域网中的节点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根据需要灵活地组成不同的逻辑子网,即一个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可以覆盖多个网络设备。广播数据包只在属于同一VLAN的成员间进行转发,可以有效避免频繁转发广播数据包而产生的广播风暴,广播域被分割得越小,广播风暴的影响就越小。因此,合理规划VLAN是校园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划分VLAN的方法有基于交换机端口、基于MAC地址、基于第三层协议等多种方式。根据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校园网采用基于端口及协议的混合模式,具体划分如下:中心机房信息服务、管理子网;行政、办公子网;教学、科研子网;教师、学生子网;以及数字广播、校园一卡通、保卫处安防监控等其它专用子网。每个子网由若干虚拟局域网构成,每个VLAN对应一个功能或部门,每个VLAN都有VLAN ID作为标识。详细规划如表1所示。

3.2 采用多生成树协议,避免环路

生成树协议(STP)可在交换网络的环境中建立树形拓扑,消除网络中的环路。当网络中发现环路时,能主动地阻塞一个或多个冗余端口,使得接入网络的设备在与其它设备通讯时,只有一条链路生效。

多生成树协议(MSTP)中引入了“域”和“实例”的概念。“域”是由域名、修订级别、VLAN与实例的映射关系组成。每个域内所有交换机都要有相同的MSTP域配置,也就是说多台交换机域中的三个配置完全相同时,才属于同一个域;“实例”是多个VLAN的一个集合。使用的时候可以把多个相同业务的VLAN映射到某一个实例中。MSTP拓扑计算以实例为维度,各个实例独立破环。通过VLAN和实例的映射,可以实现在这些实例上实现负载均衡。

3.3 交换机端口抑制广播

当网络中出现广播风暴时,可在交换机端口上启用广播抑制功能。启用了端口抑制功能的交换机会监测广播数据流量,如果广播数据包超过了所设置的最大值,交换机就会采用网络管理员预先配置的抑制措施。

管理员在交换端口上提前配置好广播报文流量阈值,当广播报文流量超过配置的阈值时,系统将丢弃多余的广播报文,使广播报文流量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内。在华为S系列交换上可使用broadcast-suppression命令配置接口允许通过的最大广播报文的流量。

4 结语

广播风暴是局域网环境中较常见的网络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的体验效果。网络管理员应高度重视,在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合理规划VLAN,养成良好的网络管理习惯,加强对重要设备、链路的监控等防范措施,能有效抑制广播风暴,减少广播风暴的危害性,保证网络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Cisco Systems.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66-169.

[2]洪增斌.局域网中广播风暴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之分析[J].办公自动化,2010.

[3]曹月璐.局域网广播风暴分析与VLAN技术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4]王丽雯,龚尚福,马旭.基于三层交换技术的虚拟局域网规划[J].科技信息,2008,02:63-64.

[5]郭彦伟,郑建德.生成树协议与交换网络环路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作者简介

侯冬青,男,云南省江川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及其教育等。

李东,男,云南省云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技术及其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篇8

【关键词】余额宝;商业银行;动态博弈;消费者剩余

一、余额宝与商业银行动态博弈的过程

动态博弈是指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而且行动在后者可以观察到行动在先者的选择,并据此作出相应的选择。

博弈开始,对于余额宝,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金融创新,创立余额宝与银行进行竞争,要么就不创立余额宝维持现状。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商业银行是在观察到了余额宝的行为以后再进行决策,根据余额宝的决策的不同,商业银行有不同的抉择。

在余额宝选择不与商业银行竞争的时候,即维持现状不创立余额宝,商业银行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维持现状;二是选择进行金融创新,释放一些红利给储户。在余额宝选择创立,与商I银行进行竞争的时候,商业银行也是有三个选择:一是选择维持现状;二是选择金融创新与余额宝争夺客户资源;三是选择抵制余额宝,给余额宝设置各种限制。在建立动态博弈的模型时,为了简化模型,利于讨论,我就假设商业银行就只有两个决策:一是选择维持现状;二是选择金融创新与余额宝争夺客户资源。

二、余额宝与商业银行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假设银行和余额宝共同构成社会活期存款的供给着,消费者进行购买活期存款,社会总福利为活期存款的投资收益,消费者剩余为活期存款的利息收入。

(一)当余额宝进入获得的支付小于零时

整个市场可以看做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小。此时社会对活期存款的供给曲线弹性将小于需求曲线弹性。此时,生产者剩余远远大于消费者剩余,即银行将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当余额宝进入获得的支付大于零时

博弈的结果为(进入,创新)时,余额宝进入市场后,整个供给市场可以看做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使得供给市场竞争加大,社会对活期存款的供给曲线弹性将大于需求曲线弹性。此时,生产者剩余远远小于消费者剩余,由活期存款而得到的社会福利大都分配给了消费者,消费者即储户将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余额宝与商业银行动态博弈的结论

(一)余额宝的出现促使商业银行进行创新与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这么多年,通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生和迅速发展,虽然由于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鲶鱼效应”,使得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强化,但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竞争力远未达到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造成现实威胁的水平,并且由于股份制银行也属于利益所得者,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只是浮于表面。余额宝的出现开始触动了中国整个银行业和核心利益。余额宝不仅能够随时赎回基金用于消费支付和转出,还因为持有货币基金得到大大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其流动性与银行活期存款相当。并且由于余额宝对用户的最低购买金额没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支付宝来把钱转入余额宝里面,让自己的小额流动资金获得增值的机会。使得商业银行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把部分红利分配给储户,让储户得到更多的利益,才能够解决银行活期存款用户的减少、以及活期存款业务的减少的问题。

(二)余额宝的出现促进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余额宝本质上是一个基金直销产品,与支付宝的结合让余额宝获得了顾客流。货币市场基金的竞争分流了活期存款,很多国家也借此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市场基金功不可没。余额宝们的出现,通过互联网聚合公众资金,为中小投资者提供相对简单、可靠的投资平台,更好地维护了中小投资者利益,更好地促进了资金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传统金融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事实上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

(三)余额宝与商业银行进行动态博弈使得消费者剩余增加

余额宝与商业银行进行动态博弈,使得活期存款市场的竞争加大。余额宝提供了比现有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更大的收益率,以及更快捷方便的服务,让储户的偏好转移到使用余额宝来管理活期存款,商业银行的利益受损。为了减少储户以及利润的流失,商业银行只能通过金融创新,分配红利给储户,提高储户的收益。最终使得商业银行与储户在分配利润的时候,储户将占优势,将会把商业银行获得的来自于垄断以及政策利转移分配给储户,使得储户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参考文献:

[1]邱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J].新金融,2013-09-15

[2]李庆治.“余额宝”又一次“改变”了银行[J].国际金融,2013-08-15

篇9

关键词:藏族壁画;数字水印;版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9-4656-02

1 对藏族数字化壁画保护的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藏族壁画[1]就是其典型的代表。藏族壁画在绘画历史发展中,经过无数画师的不断实践和总结,并吸收国内外其他画派的长处,形成其独特的民族风格、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更是世界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所以采用科学的法对藏族珍贵的壁画进行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壁画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在合法授权后如何正当使用数字化壁画。数字水印技术是近些年出现的在数字产品版权保护信息和身份认证信息一种新型的技术,通常用于身份认证和版权保护。数字水印技术以其高安全性、可靠性、信息隐藏的鲁棒性等优点,能达到有效防御非法使用数字产品的目的。而在数字壁画中嵌入数字水印技术,是数字壁画的保护的技术保障。

本文对藏族壁画数字水印嵌入版权保护技术是基于小波变换算法的数字水印技术方法的实现。

2 小波变换算法

该方法可以将图像分解到频域中,并且保留了图像在三维的分布。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分析的特性和人视觉特性可以很好地匹配,并且该方法对剪裁局部的鲁棒性以及有损压缩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所以,就水印可见性讲,DWT更相似于HVS的要求[2]。

小波变换的定义如式1:

(1)

其逆变换为式2:

(2)

图像信号S的离散小波变换是对二维信号的列和行高通和低通分部滤波后通过四通道滤波运算得到在子带LL1, HH1, HV1、和HD1上的变换参数,并且根据应用需要对子带LL1深度分解从而达到所需要的级数。

3 数字水印嵌入藏族数字壁画

3.1 水印生成

伪随机序列常被作为水印信息,最后只要检测伪随机序列的存在性[3]就可以了。数字化壁画图像版权保护就需要部分或全部版权信息嵌入到水印信息中,那么水印信息本身的大小以及安全性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在水印嵌入图像时就要确定嵌入到图像中的水印信息存在形式(像素值或比特值)和数据量大小,以便保证数字图像能够容纳水印数据量。还要保证加密处理后的水印信息具有唯一性、有效性、不可逆性等特征。水印信息产生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水印信息生成图

3.2 水印信息与藏族壁画数字图像之间的关系

小波变换是二维矩阵的变换,而是三维彩色图像。所以数字壁画图像在计算机中存储为m×n×3的数据矩阵,图像中每个像素的红、绿、蓝值用数组元素的数值大小表示,即像素的颜色就是红、绿、蓝组合的灰度值来[4]。如果把三维数据分别定义为行、列和层,那么三维图像数据就是分别存储在Red层、Green层和Blue层的多个一维数组。

一般有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组成水印信息。文本信息是有二进制数(ASCII码)构成的一维数组,因为ASCII码判断难度比较大,通常将文本信息转换为二值图像的表达。图像信息可以看成是由数字0和1组成的二维矩阵或由0- 255之间的数据组成的二维矩阵或三维矩阵。既无论是文本还是图像信息都可以看成是由元素为0和1的二维矩阵或三维矩阵。水印生成系统将处理后水印信息生成为由0和1组成的数据序列,相当于在藏族数字壁画图像中加入了0和1序列的水印信息。水印信号生过程如图2所示。

3.3 水印嵌入

系统生成数字水印序列w*通过提取原始图像信息I并依赖w*和I或版权信息而生成密钥K,通常我们的密钥是用嵌入时的嵌入时间(时间戳)。密钥K决定水印添加具置,然后根据嵌入算法嵌入水印,输出隐藏水印的图像信息I*和密钥K。其嵌入原理如图3所示。

我们采取如下策略进行水印嵌入:

如果水印信息是只有一层的二维数据(授权信息、版权信信),那么其亮度方程为:y=0.299R+0.587G+0.144B

从亮度方程可以发现HVS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是不同的。这就是通常把水印信息嵌入到原始图像的Blue层小波分解的系数中的原因。如果水印信息是三层的三维数据,水印信息要嵌入到各层高频系数LH1,LV1,LV1中。

水印嵌入算法步骤如下:

1)把读入原始图像矩阵转换成灰度值(0-1之间的数),并将读入水印图像W按照图3生成水印序列w*。

2)把原始图像进行三级小波分解,得到LH1,LV1,LV1作为w*的嵌入位置。计算出LL1的能量TK. LL1,从矩阵[LH1、LV1、LV1]中找出绝对值大于T K. LL1,的元素,并统计元素的数量:P。

3)用嵌入时间K作为密钥保存。分别把对K的ASCII数组求和和和值与水印序列长度l之差的绝对值作为伪随机数发生器状态,并生成排序好的P个伪随机数序列,标注其原始位置;排序后顺序选出l个位置,在对应的位置嵌入水印序列。

4)在嵌入位置嵌入水印公式如下:

I表示嵌入水印前小波系数,I*表示嵌入水印后相应位置小波系数,a(一般a=0.5)表示嵌入能量。

上式是嵌入公式的一种改进。采用一般计算公式时小波变换后的系数≤1,而接近1的小波变换系数嵌入水印后系数>1,重构后误差较大。采用上式计算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5)重构嵌入水印后的壁画图像并计算嵌入水印图像与原始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

3.4 水印检测

数字水印的检测过程如图4所示。检测算法步骤如下:

1)读入原始图像、待检测图像、水印图像和密钥K。将原始图像数据矩阵和待检测图像数据矩阵转换成灰度值(0-1之间的数);如果待测图像与原图像行像素和列像素个数不同,需对待测图像进行缩放成与原图像像素相同的行列数。

2)将原始图像分别按Red层、Green层、Blue层分别进行小波分解,提取出LH1、LV1和LV1作为检测w*的嵌入位置的对比数据;然后再将待测图像按Red层、Green层、Blue层分别进行小波分解,提取LH1*、LV1*、LD1*。

3)依照嵌入水印的第2步和第3步,用密钥K找到水印嵌入位置,然后根据公式

求W。计算出的W

4)重构水印图像。计算待测图像的峰位信噪比PNSR,并计算NC(提取水印w*与原始水印W的归一化相关系数),通过NC判断水印是否存在,NC值越接近1,说明相关程度越高,水印是存在可能性越大。

4 结论和展望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技术对藏族数字壁画保护原理是指在原始藏族数字壁画图像的小波变换域上选择合适的水印嵌入区域再嵌入有意义的数字水印。将来我们可以对现在各种数字水印算法进行实践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做改进,尽可能使数字水印技术更好地在藏族壁画保护工作中起到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康忠榕.文物保护学基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2] 唐庆牛.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技术[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5,20(1).

[3] 刘仁金,郑盈盈.基于DCT和DWT域的图像水印算法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7,23(2).

[4] 李黎.数字图像和二维几何模型水印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5] 江皎月.一种基十时间戳认证的零水印方案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24.

篇10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基因多态性;ERCC1;BAG-1

[中图分类号] R 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065-03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50万患者死于肺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的一种,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肺癌占有较大比重[1]。化疗在肺癌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目前临床上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是铂类药物联合三代化疗新药。虽然在临床上铂类药物化疗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也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如:分期和病理类型相同的NSCLC患者对同一铂类药物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却差异很大,且这种差异不能用年龄及用药等因素加以解释[2]。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造成化疗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细胞对的铂类药物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决定DNA的修复能力及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位点多态性,造成了个体的肿瘤易感性和生物学行为[3]。本研究通过PCR-RFLP检测100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ERCC1和BAG-1位点多态性,旨在探讨ERCC1和BAG-1位点多态性与铂类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以期为晚期NSCLC化疗方案的选择以及临床预后的判断提供理论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100例,均为某地汉族人。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41~82岁,平均(61.4±13.6)岁;腺癌40例,鳞癌60例;TNM分期Ⅲb期44例,Ⅳ期56例;2例,化疗前患者KPS功能状态评分70~88分,平均(76.7±4.3)分。所有患者均经CT和核磁共振等扫描证实具有可测量的肿瘤病灶,血常规、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等均正常,并排除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及正接受放疗等其它治疗患者。化疗前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告知治疗方案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1.2.1化疗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顺铂(DDP)联合三代化疗新药的治疗方案,其中50例采用DDP+TAX(紫杉醇)化疗,具体方案:第2~4天,DDP 30 mg/(m2·d),第1天TAX 175 25 mg/m2,维持3 h;50例采用DDP+NVB(去甲长春花碱),第2~4天, DDP 30 (mg/m2·d),第1和第8天,NVB 25 mg/(m2·d)。各组化疗以20~30 d为一个周期,2~3个周期后,对各方案化疗效果进行评价。

1.2.2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断采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RECIST)标准[4],病灶消失且持续4周判断为完全缓解(CR);肿瘤最大径之和减少≥30%,并保持4周以上判断为部分缓解(PR);出现新病灶或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判断为疾病进展(PD);病灶增加未到PD或缩小未达PR判断为病灶稳定(SD)。化疗有效为PR+CR,无效为PD+SD。

1.2.3 ERCC1和BAG-1基因多态性检测 采用PCR-RFLP法检测各基因位点的多态性。采用QIAGEN 试剂盒提取患者外周静脉血中基因组DNA。根据ERCC1和BAG-1基因SNP位点在 NCBI中名称,查找引物序列ERCC1(rs1052559:上游引物3’-TAGAGGAGAACCCC TACA-5’;下游引物:3’-TCTTAGGGAGGGGCCTGA-5’。BAG-1(rs11551682,上游序列:3’-GTGGTGCGAGGATGTGATGGAC-5’,下游序列为3’-CGACAAA CTGGAGACCCAC-5’。引物序列合成由上海生工合成。采用20 μL反应体系,在PCR上进行扩增,扩增程序:94℃预变性15 min;94℃变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1 min,40个循环;72℃延伸5 min,1个循环;4.0℃永久保存。ERCC1和BAG-1基因SNP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04 bp和861 bp。分别采用内切酶PstⅠ和HpyCHⅢ 酶切ERCC1和BAG-1基因SNP位点扩增产物,在3.0%的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ERCC1扩增产物酶切后产生88 bp和116 bp两种片段;BAG-1扩增产物酶切后产生282 bp、310 bp和592 bp三种片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HWD)检测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平恒,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SNP位点多态性与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联性。不同基因型间的化疗疗效差异显著性采用χ2检验分析,当期望值

2结果

2.1 铂类药物联合三代化疗新药化疗结果

本研究100例NSCLC患者,经3个周期化疗后,CR 1例占1.0%,PR 34例占34.0%,SD 40例占40.0%和PD 25例占25.0%,总有效率为35.0%。

2.2 ERCC1基因型频率分布及HWD检测

ERCC1基因SNP扩增位点酶切电泳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ERCC1基因SNP扩增位点酶切后产生3种片段,分别为88 bp、116 bp和204 bp。其中纯合基因型CC只有片段204 bp、纯合基因型TT片段为88 bp和116 bp,杂合基因型CT有88 bp、116 bp和204 bp三个片段。在本研究中100例NSCLC患者中基因型为CC的61例占61.0%,基因型为TT的7例占7.0%,基因型为CT的32例占32.0%。对基因型频率进行HWD检测,χ2=0.143、1.827,P = 0.706、0.179,均符合的HWD平衡法则,吻合度检验良好(P > 0.05),说明研究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

2.3 BAG-1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及HWD检测

BAG-1基因SNP扩增位点酶切电泳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BAG-1基因基因SNP扩增位点酶切后产生3种片段,分别为282 bp、310 bp和592 bp。其中纯合基因型CC片段为282 bp和310 bp、纯合基因型TT只有片段592 bp,杂合基因型CT有282 bp、310 bp和592 bp三个片段。在研究中100例NSCLC患者中基因型为CC的77例占77.0%,基因型为TT的2例占2.0%,基因型为CT的21例占21.0%。对基因型频率进行HWD检测,χ2=0.0217、1.453,P = 0.682、0.203,均符合的HWD平衡法则,吻合度检验良好(P > 0.05),说明研究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

2.4 ERCC1和BAG-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联性

ERCC1和BAG-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敏感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ERCC1位点CC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为21例占60.0%,与CT+TT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是T基因携带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2.523倍,关联性达到显著水平(P < 0.05)。BAG-1位点CC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为26例,占74.28%,与CT+TT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是T基因携带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2.738倍,关联性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3讨论

铂类药物进入NSCLC后,与DNA内部交联形成加合物,改变DNA双螺旋结构,导致DNA结构破坏,阻碍DNA复制。大量研究发现[5]Pt-DNA加合物浓度会随着NSCLC细胞DNA修复能力降低而减少,从而提高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的疗效和临床缓解率,反之疗效则差,DNA修复能力成为影响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是单链断裂修复和碱基切除修复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参与铂类药物引起的DNA损伤修复过程。其编码的蛋白质在DNA碱基切除修复和单链断裂修复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由于ERCC1多态性导致NSCLC不同个体间修复能力出现差异,从而影响对铂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的分子基础[6]。Lunn等[7]报道XRCCl该遗传多态的色氨酸/色氨酸基因型是NSCLC的遗传易感因素,携带色氨酸/色氨酸基因型患NSCLC的风险是精氨酸/精氨酸基因型的2倍。袁梵等[8]研究表明XRCC1 Ar 9194 Trp遗传多态可能与NSCLC铂类药物敏感性有关。本研究利用PCR-RFLP对ERCC1 rs1052559位点进行扩增,结果ERCC1基因SNP扩增位点酶切后产生3种片段,分别为88 bp、116 bp和204 bp。其中纯合基因型CC只有片段204 bp、纯合基因型TT片段为88 bp和116 bp,杂合基因型CT有88 bp、116 bp和204 bp三个片段。这表明在ERCC1 rs1052559位点确实存在多态性。进一步通过对铂类药物敏感和非敏感的病例基因型进行分析,发现两者CC基因型和CT+TT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ERCC1 rs1052559基因型的差异表达,可能是造成对铂类药物敏感性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我们进一步对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与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ERCC1 rs1052559位点CC型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是T基因携带者的2.523倍,关联性达到显著(P < 0.05),这表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敏感性存在相关性。与Lunn和袁梵等研究结果一致。

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 associatedathanogene 1,BAG-1)是一个新近发现的抗凋亡基因,其通过与多种靶蛋白作用而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其编码的蛋白质氨基末端有3个α螺旋结构,可与热休克蛋白HSC70和HSP70相互作用,并通过介导与底物蛋白发生相互作用来发挥其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转录等作用。BAG-1基因第7外显子的324位点存在多态性位点,使C-T碱基转换,导致氨基酸由苏氨酸转变为异亮氨酸,进而影响个体的对铂类药物敏感性[9]。吴倩等[10]和Sharp等[11]报道BAG-1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可能与铂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相关。本研究PCR-RFLP对BAG-1基因rs11551682位点进行扩增,结果ERCC1基因SNP扩增位点酶切后产生3种片段,分别为282 bp、310 bp和592 bp。其中纯合基因型CC片段为282 bp和310 bp、纯合基因型TT只有片段592 bp,杂合基因型CT有282 bp、310 bp和592 bp三个片段。表明在BAG-1基因rs11551682位点确实存在多态性。进一步通过对铂类药物敏感和非敏感的病例基因型进行分析,发现两者CC基因型和CT+TT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BAG-1基因rs11551682基因型的差异表达,可能是造成对铂类药物敏感性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与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BAG-1位点CC型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是T基因携带者的2.523倍,关联性达到显著(P < 0.05)。表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AG-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敏感性存在相关性。与Liu和吴倩等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ERCC1和BAG-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存在关联性,C/C基因型可能对铂类药物较为敏感。

[参考文献]

[1] Schiller J.H, Harrington D,Belani C.P, et al. Comparison of four chemotherapy regimens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lung cancer[J]. N Eng J. Med,2012,346:92-98.

[2] Breen D, Barlési F. The place of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1(ERCC1) in surgically tre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Oncol,2008,33(5):805-811.

[3] 陈君臣,剐志良,成健,等. XP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7(31):1114-1117.

[4] 王亚帝,成健,陈君臣,等. BAG-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J]. 中国肿瘤临床,2011,10(38):572-575.

[5] Simon GR, Ismail-Khan R, Bepler G. Nuclear excision repair-based personalized therapy fro non-small cell cancer:from hypothesis to reality [J]. Int Biochem Cell Biol,2009,39(8):1318-1328.

[6] 戴云,龙浩,林鹏,等. 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l和XPD遗传多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J].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8):196-199.

[7] Lunn RM,Langlois RG,Hsieh LL,et a1. XRCC1 polymorphisms:effects on aflatoxon Bl-DNA adducts and glyeophorin A variant frequency[J]. Res,2012,59(11):2557-2561.

[8] 袁梵,缪小平,张雪梅,等. 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基因遗传多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关系[J]. 癌症,2010,24(12):1510-1513.

[9] Liu H,Liang Y,Li Y,et al. Gene silencing of BAG-1 modulates apoptotic genes and sensitizes lung cancer cell lines to cisplatin-induced apoptosis[J]. Cancer Biol Ther,2010,9(10):832-840.

[10] 吴倩,朱志图,哈敏文. BAG-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J]. 中国肿瘤临床,2009,36(2):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