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调查十篇

时间:2023-04-06 13:46:42

水资源调查

水资源调查篇1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已进行过的水质检测情况表明,我区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如军地坪城区,通过水样分析,其大肠菌群数量至少要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倍以上。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生命健康,破坏水生态环境。具体反应到索溪河,造成的是河床中的石头变黑,藻类等水生生物滋长,严重影响河道的容貌。

二、形成原因

(一)水资源总量减少缘由

1.降雨量减少

降雨量减少是造成水资源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受全球大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区也出现了少见的持续性干旱天气。经调查,我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7mm,但自2019年以来,降雨量分别为:2019年1924.9mm,2019年为1530.3mm,2019年为1264.3mm,2019年为1291.8mm,以2019年为例,只占到正常年份的86%。

2.城镇用水多元化,用水量急剧上升

除传统的农业用水外,城市公共用水(含绿化、街道清洗、消防、城乡居民用水)、农村人畜饮水等用水呈大幅增长之势,仅索溪峪城镇每年约需水量为420万吨。1995年以前,我区城市公共用水每年的需水量为70万吨左右,至2019年为370万吨,用水量年均递增16%。2019年按人均每日180升来计算,仅外来人口用水总量就达216万吨,当年的净增用水量为32.4万吨。

3.水环境的维护未完全到位,水资源无序开发,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我区建区较晚,城市供水基础设施未跟上,早期所建宾馆酒店基本上都是自辟水源,其中大部分是凿井取水。抽取地下水不仅取水方便(一般都在宾馆酒店院内),而且取水成本低廉,因而各大小宾馆竟相凿井取水,至2019年仅办过证的就达52家。肆意取水不仅造成供用水秩序混乱、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也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直接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经调查,到2019年,部分水井因地下水超采已无法取到水。索溪河也因军地坪城区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径流量锐减。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地下水超采,可以说也是造成金鞭溪上游生态用水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2019年,地下取水引起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于同年出台了《禁止擅自取用地表地下水的通知》,区水务局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陆续封停了近40家取水单位。但受利益驱动,私采地下水屡禁不止,特别是2019年干旱以来,地下取水呈愈演愈烈之势。仅森林公园就有16家单位无证取水,其中地下水9家,地表水7家,总取水量近30万m3/年。可以想见,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有效保护水资源,核心景区特别是金鞭溪,一遇干旱性天气则无充足水源,则何以成景,以何赏景。

(二)水质变差缘由

索溪河是贯穿我区全境的母亲河,不仅担负着城区供水的重要任务,也是水域风景的重要资源,是城市建设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湖南省水功能区划的要求,索水最低应维持在二类水质水平。但索溪河水质总体维护在二类偏下,接近三类水质。造成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生活污染。索溪河生活污染不仅源头有,而且沿线都有。按照索溪河流域来区分,索溪河的污染源主要有五处:一是上游的森林公园管理处;二是水绕四门旅游服务区;三是袁家界旅游服务区;四是天子山索道及未拆迁的居民点;五是军地坪城区至河口村沿线。虽然在森林公园管理处和岩门村分别设置了两个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有限(森林公园全园日产生活污水约3000吨,锣鼓塔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为3000吨;武陵源区日产生活污水约2.2万吨,岩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为4000吨,超负荷处理能力为6000吨,即超6000吨以上基本为直排;所以在雨季基本上直排),加上排污管网未能完全收集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向河道内排污便形成了河道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中富含各种有机物、胶体和高分子物质等悬浮物和溶有氮、磷、氯、尿素的溶解质和其它有机物分解产物。这些物质直接造成水质的混浊和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使水体滋生水生生物和细菌,从而导致水质变差。

三、对策与措施

1.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是全面开展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建议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按照市政府2019第50次常务会议要求,尽早尽快拟定武陵源区水资源规划,由区政府组织审定、,就全区水资源按功能分区、性质、用途、保护目标、保护措施予以明确规定。特别是要做好饮用水源地规划,完善后备水源建设。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具体目标和依据,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继续贯彻退耕还林政策,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活动,巩固绿化成果。对于水土流失中、强度区域,要加强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的有机结合,突出植物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对于宜林地区,要全面绿化植树,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森林植被的蓄积水能力,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另外,新开发的建设项目必须尽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植被破坏,必须坚决贯彻“谁破坏、谁负责恢复,谁破坏、谁负责治理”的原则,防止造成人为的水土流失。

第三,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全社会都关注水、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牢固树立水患意识,促进人、水和谐。

第四,要科学配置、合理调度水资源

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调度水资源是重要环节。索溪水库是我区饮用水源的基础和根本,其兴利库容为1711.18m3。索溪水库不仅承担城区公共供用水,还要兼顾抗旱、发电、皮划艇水上活动,更重要的还要确保河道生态用水。河道生态用水以2m3/s来计算,全年计200天,则生态总水量约为0.3亿m3。其来水总量为0.65亿m3,可调节容量仅为0.18亿m3。因此,必须进行科学调度,才能确保不挤占河道生态用水。

2.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

首先是严格控制自备水源。要继续贯彻好张武政函〔2019〕10号文件精神,按照《取水许可证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对于自来水覆盖范围内能保障供水的,要严禁私采地表、地下水资源。已取用的,要予以查封。对于森林公园管理处区域,自备水源必须坚决取缔,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规划,逐步退出服务用水,保留管理用水,确保生态用水的主题。

其次,严治河道排污。要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尽可能扩大污水收集范围和处理能力。杜绝新增排污口的审批、建设,对于已建好的,要逐步污水回网。污水处理厂也要严格按有关规程操作,确保达标排放。对于索溪河沿线点、面污染,要进行综合整治,所有污染源必须实现达标排放。未达标的或治理后不能达标的,该封停的要封停,该拆迁的要拆迁。

第三,强化水质的监测,掌握水质变化动态,摸清水质变化原因,提出治水措施。建议由市水文局在武陵源区设立水文监测机构,对索溪河水质、水量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水资源调查篇2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着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已进行过的水质检测情况表明,我区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污染的主要是生活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如军地坪城区,通过水样分析,其大肠菌群数量至少要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倍以上。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生命健康,破坏水生态环境。具体反应到索溪河,造成的是河床中的石头变黑,藻类等水生生物滋长,严重影响河道的容貌。

二、形成原因

(一)水资源总量减少缘由

1.降雨量减少

降雨量减少是造成水资源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受全球大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区也出现了少见的持续性干旱天气。经调查,我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7mm,但自XX年以来,降雨量分别为:XX年1924.9mm,XX年为1530.3mm,XX年为1264.3mm,XX年为1291.8mm,以XX年为例,只占到正常年份的86%。

水资源调查篇3

“别让人类的泪水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这个公益广告标语在公园里随处可见,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到底要用多少水?都用在哪里呢。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节约水资源实践调查活动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节约水资源实践调查活动报告一

一、目的

人类生存的空间仅仅只有一个——地球。虽说地球中海洋占多数的面积,可海洋的水却不能饮用,也就是说海洋中96,5%的水都没有用的。而陆地上的水在地球上占3、5%,它们才是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占0,3%,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如果现在还不提倡和有效的实施节约用水,那么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做起,大力宣传和号召节约用水。

二、访问、收集

此外,我还收集了其他城市与我市的平均用水量。

在上海,该市人均每日用水量为364升,农村人均每日用水量为117升。

而目前我市人均生活用水量为200升,而生是一日供水量为508吨。

三、资料整理

月份 用水量 平均用量

七月 24吨 8吨

八月 20吨 6.66吨

九月 20吨 6.66吨

十月 12吨 4吨

四、结论

我们生活在这美丽的蔚蓝色球体,就应该懂得保护它,这次我们就说节约用水。现在,在这的确上,全地球只有紧紧的0.3%的储水量是可以使人们饮用的。我们广东一月的用水量为508吨,那是个多么庞大的数据吖!以后加上人们的生育,有越来越多的人住进来深圳,而我们也需要号召节约用水。人们节水的意识像街上破烂不堪的标语一般淡薄。地球将被我们摧毁。如果我们依旧如似,我们迟早有一天,当眼泪也流不出来时,我们将绝望地问:没有水,怎么办?

五、节水方法

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些节水方法:

当我们喝完的矿泉水瓶子,将里面灌满水,放进马桶箱中,每次冲时可保证水压,省水。

淘米,系财税,可拖地,浇花。洗衣服的水又可以冲厕所。将喝剩下的茶水和矿泉水,用来浇花。

刷牙时不可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60升。

节约水资源实践调查活动报告二

一、问题

“别让人类的泪水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这个公益广告标语在公园里随处可见,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到底要用多少水?都用在哪里呢?于是,我对我们家每人的用水量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的书籍、报刊,上网浏览有关的资料,了解每人每月大约要用多少水。

2、采访爸爸妈妈,清楚地知道水都用在哪里。

三、调查情况

我们家每月用水量大概在38立方米左右,平均每人每月要用大约13立方米的水。妈妈洗菜、烧饭、拖地、洗衣、洗碗等,此外我们三个人还要洗漱、喝水等,所以要用掉许多水。

四、结论

水资源调查篇4

关键词: 水污染 原因调查 农村建设

中国各地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农村的建设。小城镇成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突出表现。农村城镇工业发展与人口增多,使农村用水格局发生了变化,水质恶化,污染加剧,农村人口用水安全隐患加大。调查研究农村水资源污染原因对农村城镇的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农村水资源现状

我国共有耕地13003.92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5424.94万hm2,年灌溉用水量为4190亿m2左右,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占农村用水量的85%以上。长期以来,传统粗放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中国农村灌溉渠道2/3是土渠,渗漏大、蒸发严重,水利用系数约为0.45。一些河流在旱季断流,在雨季得不到及时补偿造成长期干涸;在农村,人们经常向坑塘倾倒各种生活垃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坑塘面积逐年减小。

在农村工业用水方面,从全国范围来看,沿海地区农村城镇民营企业较多,工业发达;内陆农村城镇主要以商业为主,总体农村工业用水比重较小,但浪费现象却惊人,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35%,有些地区和行业甚至不足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在农村生活用水方面,中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很低,大部分地区没有给水排水设施。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饮用水遭遇了水质严重超标、可用水源减少等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安全饮水发展水平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全国有3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占农村人口的34%,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血吸虫病区约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西部地区为1亿人左右,安全饮用水的普及率尚不到40%,东部农村已经达到了70%的普及率。

二、造成我国农村水资源污染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农村的水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我们通过调查对其原因进行思索和归纳,得到以下方面的结果。

1.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废水的毒性和污染危害较严重,且在水中不容易净化。随着镇、村工业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一些污染严重的冶金、建材、化工及食品工业等企业落户农村,大量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严重影响村民生活生产。其次,乡镇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环境意识淡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采用土法生产,直接污染严重。

2.农业污染

从近年来农业生产本身发展来看,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且呈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农业每年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5000万吨,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散落在土壤和水中。不仅带来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非点源污染物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的最重要因素。它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从而引起水环境全面退化。

3.养殖业污染

农村畜禽养殖业会带来水环境污染。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规模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绝大多数养殖场采用圈养,没有排水设施,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粪便连同冲洗水在圈内堆积、漫流,清理出的粪便随意堆积,粪尿中的大量氮磷渗入地下,使地下水的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现象严重。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65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5%、79%,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在水产养殖方面,有的水库承包人肆意投放饲料、化学肥料、动物脏器、人畜粪便进行水产养殖,使水体受到极大污染。

4.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

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是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生活污水,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主要含有人的排泄物和生活废料。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但是植物营养丰富,且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由于没有配套的排水管网和规定的去向,因此基本都是随意排放,最终流入沟塘水库及流域。长此以往,不仅严重污染地表水,而且通过渗入影响地下水水质。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排放越来越多,而且没有处理,利用率极低,大部分倾倒在路边或沟塘里,不仅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滤液还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政策和认识原因

首先是农民本身和私营企业主。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总体素质较低,片面关注经济利益,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认识不够。其次从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来看,许多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忽略对环境的保护。农村由于缺少环境监管和治理经费来源,使上下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建设,导致中国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大大低于城市。此外,我国最基层环保部门是县一级环保机构,乡镇一级尚无相关职能部门。县级环保部门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对乡镇环保进行有效管理。

6.法律原因

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

三、关于防治我国农村水污染的思考

1.发展生态农业

改以往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精密型的生态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应加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秆还田技术。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努力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要求政府将投资重点放在生态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

2.加强规划,合理安排企业布局

对于蓬勃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强化整体规划的意识,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并将这些措施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布局结合起来,既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做好相应配套设施的实施。对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集中处理,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鼓励发展对水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进程。

3.加大农村供水和水污染处理设施投资力度

农村经济能力有限,资金是制约供水、水污染处理等事业的主要因素。对于供水、水污染处理等公益性事业,需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筹集民间资金为辅,加快废水处理设施的上马和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尽量做到水的循环利用,提倡节约、高效用水。

4.加强农村环保立法、监督和宣传教育工作

目前缺少针对农村的有关法律法规,需要加强有农村特点的水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农村水污染监督机制,有关部门对农村水污染情况做到及时上报,为制定相关治理、处罚措施提供依据。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让全民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和乡镇企业主开展生态安全的警示教育,让广大农民了解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和短期行为的弊端和危害。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唤醒人们的生态良知,倡导生态文明,让越来越多的人承担起人类保护生态的责任。

水资源调查篇5

一、农村水资源现状 

我国共有耕地13003.92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5424.94万hm2,年灌溉用水量为4190亿m2左右,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占农村用水量的85%以上。长期以来,传统粗放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中国农村灌溉渠道2/3是土渠,渗漏大、蒸发严重,水利用系数约为0.45。一些河流在旱季断流,在雨季得不到及时补偿造成长期干涸;在农村,人们经常向坑塘倾倒各种生活垃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坑塘面积逐年减小。 

在农村工业用水方面,从全国范围来看,沿海地区农村城镇民营企业较多,工业发达;内陆农村城镇主要以商业为主,总体农村工业用水比重较小,但浪费现象却惊人,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35%,有些地区和行业甚至不足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在农村生活用水方面,中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很低,大部分地区没有给水排水设施。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饮用水遭遇了水质严重超标、可用水源减少等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安全饮水发展水平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全国有3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占农村人口的34%,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血吸虫病区约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西部地区为1亿人左右,安全饮用水的普及率尚不到40%,东部农村已经达到了70%的普及率。 

二、造成我国农村水资源污染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农村的水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我们通过调查对其原因进行思索和归纳,得到以下方面的结果。 

1.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废水的毒性和污染危害较严重,且在水中不容易净化。随着镇、村工业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一些污染严重的冶金、建材、化工及食品工业等企业落户农村,大量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严重影响村民生活生产。其次,乡镇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环境意识淡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采用土法生产,直接污染严重。 

2.农业污染 

从近年来农业生产本身发展来看,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且呈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农业每年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5000万吨,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散落在土壤和水中。不仅带来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非点源污染物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的最重要因素。它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从而引起水环境全面退化。 

3.养殖业污染 

农村畜禽养殖业会带来水环境污染。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规模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绝大多数养殖场采用圈养,没有排水设施,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粪便连同冲洗水在圈内堆积、漫流,清理出的粪便随意堆积,粪尿中的大量氮磷渗入地下,使地下水的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现象严重。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65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5%、79%,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在水产养殖方面,有的水库承包人肆意投放饲料、化学肥料、动物脏器、人畜粪便进行水产养殖,使水体受到极大污染。 

4.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 

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是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生活污水,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主要含有人的排泄物和生活废料。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但是植物营养丰富,且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由于没有配套的排水管网和规定的去向,因此基本都是随意排放,最终流入沟塘水库及流域。长此以往,不仅严重污染地表水,而且通过渗入影响地下水水质。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排放越来越多,而且没有处理,利用率极低,大部分倾倒在路边或沟塘里,不仅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滤液还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政策和认识原因 

首先是农民本身和私营企业主。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总体素质较低,片面关注经济利益,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认识不够。其次从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来看,许多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忽略对环境的保护。农村由于缺少环境监管和治理经费来源,使上下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建设,导致中国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大大低于城市。此外,我国最基层环保部门是县一级环保机构,乡镇一级尚无相关职能部门。县级环保部门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对乡镇环保进行有效管理。

    6.法律原因 

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 

三、关于防治我国农村水污染的思考 

1.发展生态农业 

改以往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精密型的生态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应加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秆还田技术。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努力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要求政府将投资重点放在生态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 

2.加强规划,合理安排企业布局 

对于蓬勃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强化整体规划的意识,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并将这些措施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布局结合起来,既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做好相应配套设施的实施。对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集中处理,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鼓励发展对水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进程。 

3.加大农村供水和水污染处理设施投资力度 

农村经济能力有限,资金是制约供水、水污染处理等事业的主要因素。对于供水、水污染处理等公益性事业,需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筹集民间资金为辅,加快废水处理设施的上马和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尽量做到水的循环利用,提倡节约、高效用水。 

4.加强农村环保立法、监督和宣传教育工作 

目前缺少针对农村的有关法律法规,需要加强有农村特点的水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农村水污染监督机制,有关部门对农村水污染情况做到及时上报,为制定相关治理、处罚措施提供依据。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让全民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和乡镇企业主开展生态安全的警示教育,让广大农民了解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和短期行为的弊端和危害。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唤醒人们的生态良知,倡导生态文明,让越来越多的人承担起人类保护生态的责任。 

水资源调查篇6

关键词: 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资源调查分析

1.前言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体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学校体育基础条件先天不足,“没有合格的学校体育教育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教育”。农村学校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占我国学校总数的85%,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工作重点。搞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对提高整个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教育事业受严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因此怎样使体育教师缺、体育经费少、体育场地小、运动器材少的农村学校体育走上正规化、科学化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衡水市在河北省区域内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体育资源较以前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依然存在较大不足。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衡水市150所农村中学中随机抽取55所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20多篇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利用图书馆、电子网络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归纳和分析,以对国内有关文献资料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按社会学和体育统计学原理,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资源的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发放55份,回收52份,回收率94.55%;其中有效问卷为50份,有效率为96.15%。

2.2.3 访谈法

通过电话咨询、网络查找、实地走访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与相关管理人员,了解农村中学体育资源的实际状况。

2.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并运用Excel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 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状况

3.1.1 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

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中,35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占61.26%,36―45岁的体育教师占30.68%,46―55岁的体育教师占6.48%,56岁以上体育教师的占1.58%。统计结果显示:衡水市农村中学中青年体育教师的比例较大,占到总数的91.94%。可以看出,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年龄呈年轻化,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为今后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中青年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锐意进取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善于学习先进事物与先进知识,而且敢于推陈出新,这是当今素质教育环境中体育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但是35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工作态度比较浮躁,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青年体育教师是教学一线的主力军,且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对衡水市农村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3.1.2 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

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中,高级教师占15.83%,中级教师占48.33%,初级教师占35.84%。由此可以看出职称结构不尽合理,高级教师所占比例偏少,主要原因是长期在农村中学校工作,晋升职称的硬件条件不达标。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较大改变,因此,教育部门对在农村中学工作的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以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

3.1.3 衡水市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待遇

在调查中发现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平均课时在15次左右,从表面上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是比较多的,但实质上被调查的体育教师很多不能始终坚守课堂,体育课改上其他学科或是自习课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并不大。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有70%对工作待遇是满意的,他们主要是家庭负担比较轻的中青年教师;有30%的教师对工作待遇不满意,他们主要是家庭负担比较重的50岁以上的老教师。衡水市是欠发达地市,有些地方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对此教师也颇有微词。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国家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对体育教师的一些特殊政策,如室外津贴、服装费等都不能落实到位。

3.1.4 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进修培训状况

从调查中看出,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加函授进修的占70.6%,自考进修的占23.36%,脱产进修的占6.03%。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由于学历达标要求和职称评定工作的开展,都参加了函授、自考、脱产进修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进修培训。”衡水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进修以在岗培训为主,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较为庞大,各县市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二是占绝大多数的中青年教师家庭负担较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长期在外进修学习。

3.2 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经费及场地器材状况

3.2.1 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经费来源状况

调查表明,体育经费来源为学校自筹资金的被占调查学校的10%,政府拨款的占70%,社会资助的占20%。学校体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上级拨款,各县市经济条件参差不齐,拨款的情况有多有少,但总体不能满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县市都有经济效益较好的厂矿企业,本着支持本地教育的理念,不定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学校进行了物力、财力的支持,但毕竟这样的企业为数较少,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的窘困现状;学校自筹部分主要是通过私人关系与当地企业联系,说明农村学校的困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争最大限度的支持。

3.2.2 衡水农村中学体育场地状况

调查表明,衡水市农村中学都有自己的体育活动场地,但规格、标准不一。有60%的学校有田径场地,但都是土质场地。由于衡水市地处四季明显的偏北地区,因此场地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较大,对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影响较大。除此以外,农村中学其它球类场地相对较多,篮球场地平均每个学校有2.26块,其中80%是土质场地,20%是水泥场地;排球场地平均0.4块,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排球的普及程度较低;乒乓球场地平均有4.04块,平均场地较多,主要原因是乒乓球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同时它不需要较多的投入。

3.2.3 衡水市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状况

调查表明,衡水市农村中学对球类器材和田径类器材配备较多,而体操类器材、武术类器材配备较少。一些学校的器材虽然达标,但质量较差,如体操类的单杠、双杠,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已严重磨损;一些易损坏的球类器材也状态不佳。有些学校已数年不曾添置过器材,致使体育器材缺乏。这样势必会严重挫伤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4.对策与建议

4.1体育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在工作态度和业务学习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教育和培养。

4.2体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偏低,有关管理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4.3体育教师在岗培训较为突出,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要支持和鼓励部分有条件的教师脱岗外出进修,以便提高自己和带动其他教师的业务水平。

4.4体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力争社会最大限度的支持,以便解决体育场地器材质量较差、数量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丁璐.新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5).

[2]杨文礼.陕西农村初中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4,7.

水资源调查篇7

1 水资源现状调查

1.1 水资源自然概况

盘锦市共有大、小河流共21条,分为三大水系:辽河、大辽河和大凌河水系。其中较大的河流有大辽河、双台子河(辽河下游等)、绕阳河和大凌河。

河川径流年际间差距悬殊,且年内分配不均,大部分集中在7-9月份,大辽河和双台子河7-9月份占年经流量的72%以上,绕阳河几乎全部集中在7-9月份。境内小河流属间歇性河流地表水主要靠降水和河川过境径流补给。2010年水资源总量为8.005亿立方米。其中,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58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2.48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25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73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30,是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8,是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的总补给量来源是大气降水,2007-2010年四年的降水量年际间有差距,降水量最大的年份是2010年达1081.17 mm,四年年均降水量686mm。降水最大的月份集中在6-7月份,2010盘锦市水资源量统计结果见表1,2007-2010年盘锦市降水量统计结果见表2。

盘锦地区范围内的地下水均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分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和第三系深层地下水,盘锦地区地下水资源分淡水资源和咸水资源,在分布上也不均匀。高升以北地区开采第四系平原组浅层承压水,其储量为1.06亿立方米。该含水层透水性良好,地下水埋深1-3米,水质较好。高升以南辽河三角洲地区开采上第三系地下水。咸水资源主要分布在盘山县的部分地区和大洼县的辽河三角洲地区,另外,盘锦市共有水库6座,面积75.7 km2,总库容15474万立方米;还有景观水面积4.59 km2、湿地面积12.8万公顷。

表1 2010年盘锦市水资源统计结果

表2 2007-2010年盘锦市降水量统计结果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1 2011年供水量

全市年供水总量12.8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1.49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89.2%;地下水供水量1.391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0.8%。

1.2.2 2011用水量

全市年用水总量12.88亿立方米,与供水量持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1.7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1.5%;林牧渔畜用水量0.004亿立方米,不足总用水量的0.1%;工业用水量0.46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7%;城镇公共用水量0.12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0%;居民生活用水量0.49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3.8%;生态环境用水量0.003,不足总用水量的0.1%。

1.2.3 2011耗水量

全市年耗水总量8.972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70%。农田灌溉耗水量8.251亿立方米,耗水率70%;林牧渔畜耗水量0.004亿立方米,耗水率100%;工业耗水量0.188亿立方米,耗水率40%;城镇公共耗水量0.102亿立方米,耗水率80%;居民生活耗水量0.425亿立方米,耗水率86%。

盘锦市生产、生活用水地下水占得比例较高,从2012年开始大伙房水库年每年向盘锦供水20440万吨,大大的缓解了饮用水地下水用量,每年可以逐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

2 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盘锦市工业及生活用水地下水比例较高,企业自行开凿机井,导致地下水资源开采过量,工业企业使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浪费。二是现有的工业企业中,一些企业设备老化、产品耗水量大。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化工化肥厂、造纸厂,由于设备跑、冒、滴、漏造成非常严重的材料、水、能源浪费。工业废水治理及循环水利用投资不足。三是市区内的部分工业、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各排水沟,再生水管网建设整体滞后,中水利用率较低。四是公众对水资源的稀缺性、保护饮用水源地和湿地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节水意识、节水自觉性还需提高。五是农业节水意识淡薄。虽然建立了节水示范区,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政策,但推广缓慢,节水潜力还很大。

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对策

3.1 搞好生态建设,保证饮水安全

根据盘锦市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生态系统类型、环境敏感性及生态环境问题与国家主体功能分区划分,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将盘锦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一级生态功能区和二级生态功能区。

以气候、地貌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根据盘锦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即湿地保护区、水库蓄水区、水稻生产区、水源地保护区。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保障饮用水安全等,一级生态功能区为禁止开发区。

以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相似性作为主要划分指标,划分为5个二级生态功能区。二级生态功能区为限制开发区,在该区开发与保护、建设与利用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功能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做到定位、定项、定量,统筹规划,适度开发,优化利用。

3.2 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节约水资源

一是实施分户计量、抄表到户,加快公共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网漏失率,保障供水能力。二是实施阶梯水价,提高用水效率。为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为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实施对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和对行政事业、工业、经营服务业、特种行业用水的超顶额加价的水价政策,使水价的价格杠杆作用被释放出来,是全市的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推行企业技术改造,推行节约用水。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节水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高工业生产用水利用率。另外,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率,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与供水不足的矛盾,这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功能,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发展节水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近年来,盘锦市加快节水型农业发展,推动传统(下转第298页)(上接第290页)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节水。发展设施园艺,推动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发展。二是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建立示范区。应用大型喷灌技术,使农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种植粮食改变为附加值很高的农产品生产,科学合理地配水、配肥,节约灌溉用水,提高单方水的产出率。三是进行沟道疏通与治理、田间林网道路建设,实施渠道防渗砌护,以工程措施促节水。

3.4 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工业企业节水

加大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把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升级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促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有效建设的发展作为重大举措来抓。综合使用法律、行政和市场手段,完善节水管理机制和体制。适时、适度地提高水价、水资源费,促进工业节水;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的目标责任制等,鼓励工业企业引进外资和其他资金,开发节水技术和产品,加速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工业企业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工作,实现废水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3.5 大力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宣传水法规规章、增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增强保护水资源、科学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自觉抵制、制止各种破坏水资源的行为,依靠全社会力量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盘锦市统计年鉴[Z].盘锦市统计局,2010(2):3-6.

[2]周生贤.机遇与挑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3]刘天齐.环境保护[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倪长春.农药使用危险性评价及指标的开发[J].农药世界,2001.23(5):38-44.

水资源调查篇8

关键词 上海;实训资源;建设;共享;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1-0029-05

实训基地是开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优良的实训资源是优质职业教育的基本保证。过去10年,上海市通过多种渠道大大增加了对实训资源的投入,提升了中等职业教育实训资源的建设水平。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实训资源,上海市实施了建设开放实训中心这一重要策略,以实现实训资源的共享。到目前为止,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资源建设的总体水平如何?是否已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还存在哪些问题?实训资源共享的总体水平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策略既可为上海市下一步实训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其他省市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基本研究方法。在考虑区域分布、学校类型、学校办学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共选取上海市31所职业学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分管实训基地的学校领导。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1。

表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在专业类型上,48%的实训中心为服务类,26%为工业类,其余26%则二者兼有,这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中服务类专业已占据较大比重,这与上海市产业结构转型是相适应的。

二、调查结果

(一)上海市现有实训资源的质量特征

实训资源的质量特征可以描述为:仪器设备类型与教学的匹配程度,即所拥有仪器设备的类型是否是教学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性能、质量与教学的匹配程度,即所拥有仪器设备的性能、质量能否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仪器设备与工作的相关性,即所拥有仪器设备是否是学生就业后需要使用的,或者可能涉及的,至少应当是相关的;仪器设备的目前运行状态,即拥有的仪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转,能否顺利完成实训项目的操作;实训资源结构的全面性,即整个实训资源是否涵盖了教学的各个层面,如认知层面、理解层面和操作层面,而其中的硬件,即实训仪器设备是属于仿真型、教学型还是生产型。对这五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分别如图1~6所示。

调查显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资源的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不仅仪器设备的类型与教学需要匹配度高,性能与质量完全能达到教学要求,与学生未来工作之间的相关度也非常高,而且这些仪器设备全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仪器设备的属性也覆盖了仿真型、教学型和生产型三个方面,这说明上海市中职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拥有实用、务实的态度,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阶段的需要购置不同属性的仪器设备,而没有简单地跟随潮流,一味地强调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

在整个实训资源的结构方面,仍存在失衡现象,即操作层面的资源明显偏多,而认知层面、理解层面的资源明显偏少。这显然是受人们关于实训资源的一贯思维所影响,即认为实训资源就是仪器设备。但事实上,实训教学是多层面的,在学生能进行独立操作之间,还需要进行示范、讲解、指导操作等一系列过程,而这些教学过程也是需要资源来支持的。因此,完整实训资源的建设,应围绕教学的各个层面综合进行,既需要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仪器设备,也需要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的展示性设备、图表资料、照片视频等。

(二)上海市现有实训资源的数量特征

实训资源的数量特征,主要指用于实训的仪器设备的数量规模及其充足程度:一是能最大限度地同时容纳多少学生实训;二是在数量上能否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调查结果如图7~9所示。

调查显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资源在数量上已达到相当满足的程度。37%调查对象的实训基地能同时容纳300名以上学生,43%调查对象的实训基地能同时容纳200~300名学生。而大多数被调查学校也认为,仪器设备数已能完全满足或基本满足实训需要。说明上海市的中职学校实训资源紧缺已由整体现象转变为局部现象,如个别专业、个别设备等。图10~11反映了在某些局部环节实训仪器设备数不能满足实训需要的原因。

局部实训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某些仪器设备的台套数不够,而导致台套数不够的原因除设备或耗材昂贵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摆放设备的场地不足。

(三)上海市实训资源的使用状况

实训资源的使用状况指实训基地开放的时间段以及仪器设备的闲置情况,调查结果见图12~15。

实训基地开放的主要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但也有假期开放的,而且服务类实训基地在假期开放的可能性高于工业类实训基地。实训资源闲置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有较多的学校把原因归结为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可见,在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资源中,存在资源短缺与闲置并存的现象,而资源共享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策略。当然,短缺的资源可能并不是闲置的资源,但既然资源短缺存在设备或耗材昂贵这一原因,那么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策略也应当是资源共享。

(四)上海市实训资源共享现状及原因

实训资源共享现状及原因的调研分别从实训资源需求方与供给方两方面进行,即从需求方看,是否组织过学生到外校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如果组织过,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组织过,原因又是什么?从供给方看,是否接待过外校学生实训,如果没有接待过,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见图16~21。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学校曾组织过学生到外校实训基地实训,且绝大多数学校曾接待过外校实训团体。从共享行为的需求方看,促进其共享外校实训仪器设备的主要动因是设备类型缺乏、其他学校的设备更好,有时也是出于考证需要。可见,共享实训资源在上海市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其问题可能只是在于共享的频度还不够高。阻碍资源共享的原因既可能来自供给方,也可能来自需求方。而无论从哪方看,缺乏相应经费支持都是一个重要原因。反之,其他许多原因,如资源需求方可能担心耽误教学时间,资源供给方可能担心增加管理难度等,实际上却并不存在。看来,推动实训资源共享的主要手段还应当是财政支持。

从图22~23来看,多数学校在使用外校实训基地时支付费用,然而目前对这一支付行为尚缺乏统一标准。

图23 支付费用时是否有统一标准

调查还发现,在接待实训团体时,资源供给方一般会提出一些限制条件,见表2,而这些限制条件是资源需求方普遍愿意接受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上海市实训资源已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资源建设行动已产生了巨大成效,即已达到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水平,无论在实训仪器设备的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是如此。上海市实训资源的短缺情况已发生了从整体状态到局部状态的根本转变。

2.实训资源存在短缺与闲置并存的现象

存在某些设备在某学校闲置,而在另一学校短缺的现象,且设备闲置现象比较普遍。除有些设备闲置是因为本身已经老旧无法使用外,许多学校把设备闲置归因于没有进行实训资源共享。

3.实训资源共享在上海市已成为一种常态

近一半的学校曾组织过学生到外校实训基地进行实训,而90%的学校曾接待过外校实训团体。但实训资源共享目前仍存在共享频率不够的问题,共享仍然停留于偶发层面,没有成为学校的一种常态办学行为。

4.阻碍实训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财政支持及统一收费标准

目前阻碍学校间进行实训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财政支持和统一的收费标准。而增加管理成本、耗费教学时间等,并没有成为重要的阻碍因素。

(二)政策建议

1.投入方向应从全面满足基本教学需要转向对特种仪器设备的投入及促进实训资源的良好利用

由于本调查是抽样调查,因此在调查结果之外可能存在特殊现象,但从总体上看,中职学校的实训资源已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因此除针对个别学校的补偿性全面投入政策外,今后上海市实训基地的投入政策,应转向加强一些较为昂贵但教学中需要的仪器设备,或有特殊需要但使用不够广泛的仪器设备,或通过补贴实训耗材费、设备损耗费等,促进实训资源的有效利用[1]。

2.制订实训资源共享政府补贴制度及收费标准,使实训资源共享逐步成为中职学校的一种常规办学行为

通过提供财政补贴促进共享,也是下一步上海市实训资源投入的重要方向。如果补贴达到了共享实训资源时需求方不用额外承担任何经费,而供给方可以获得提供实训所需要的充足经费的状况,那么实训资源共享在上海市就很容易成为一种常规办学行为。而要规范共享行为,有必要制订政府补贴制度和收费标准[2]。

以上结论和建议只是基于有限样本的调查结果,有必要通过对某些个案的深入研究来进一步增强其可靠性。而上海市职业教育实训资源的建设经验,还可为其他省市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中所存在的诸如“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现有实训基地利用不充分”等问题[3] 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家寰,胡秀锦.全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 2010(22):5-8.

[2]杨长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行绩效评估必要性研究[J].职教论坛, 2009(21):42-44.

[3]范保兴,李娟.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9(18):69-70.

Surve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Level of Practice Training Resourc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hanghai

XU Guo-q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水资源调查篇9

三峡库区水资源的现状

经过我们小组的实地调研以及参考相关部门的监测数据,我们发现,三峡库区由于大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船舶油污的排入,而且由于三峡库区蓄水以后,库区的自我净化能力大大减弱,使得库区的水质日益恶化。虽然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源对污染进行治理,但是由于制度制定以及实行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导致三峡库区的水污染问题并没有明显好转。以下是关于三峡库区和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在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的水源达标率的相关数据以及图表分析:(表略)由上折线图可以看出,长江流域以及西南诸河的水功能达标率变化趋势稳定,而且下半年平均达标率高于上半年达标率。而三峡库区的达标率则波动幅度较大,其中上半年水质普遍高于正常水平,下半年水质普遍低于正常水平。以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的水质达标率为参考,则三峡库区在上半年水质比平均水平好,下半年则明显比平均水平差。

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下降的可能性原因探析

(一)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三峡库区的工农业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随着中国市场化经济的进行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越发突出。三峡库区人地矛盾相当突出,土地开垦过度,森林破坏严重,导致长江沿岸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加大了三峡库区水资源污染程度。同时,工农业污染的程度也有加大的趋势。化工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在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些产业的污染也对三峡库区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很大影响。其次,城镇人民的生活污染如化学洗涤、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也对三峡库区的环境起着负面影响。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三峡水资源的富营养化。(二)船舶机油污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船舶对水域环境所带来的污染损害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内河水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地,船舶污染物排放和危险化学品船舶事故直接威胁人们取水的安全。宜昌到重庆段的长江一共有600余里,每天有近千只船舶往来,大量的废油时刻都在注入长江。船舶机油污染主要分为来自正常航行船舶操作引起的污染和来自船舶倾倒引起的污染。前者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后者主要是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造成的。(三)生态平衡的破坏由于工农业污染和船舶机油污染等问题,直接造成长江生态平衡的破坏,使三峡库区的水资源质量雪上加霜。同时,三峡本身的建设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恢复的影响。(四)水污染治理方面近年以来,政府各级各部门加大了水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水污染治理投入资金需求量大,设备运行维护费用高,数量及性能远不能满足持续上升的水污染治理需要。国家和政府财力的有限不可能保持高额的持续性投入,治污经费缺口较大。在三峡库区,一部分地方污染工业的利润恰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而排污企业交纳的排污费是环保部门水污染治理的主要经费来源,这种相互矛盾的局面为治理水污染加大了难度,而这种相互矛盾的局面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机制,否则环境保护很难有突出成效。四、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的建议性措施(一)完善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三峡环境污染的相关法制的建设。可以想见,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的种种制度安排在客观上使得保护环境的行为成本过高,而污染环境的行为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小。本应在公平基础上的博弈变得不公平,使得环境保护难以取得成效。只有完善法制建设,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才能推进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进程。(二)加大监管力度,做到奖惩分明我们应该加大对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的监管力度,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找到平衡点。三峡库区各级海事和环保监测部门应当进一步将三峡库区的水污染问题作为重点的监管对象和领域,通过各种措施加大对污染环境的打击力度,在法制的强有力的后盾下,使三峡的环境得到改善。(三)加强技术创新,改善检测污染的技术水平在政府部门的法制和监管力度跟进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支持技术创新,提高检测手段的技术水平,从而做到及时发现并制止环境污染事件。(四)做好库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建设对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保护意识进行培养建设,使相关企业和居民自主约束其行为。对库区居民和企业做好环保宣传,树立他们的环保意识,使环保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五)对污染的监测治理国家要将专项责任划归到特定部门,使得每块污染区有专人负责,做到责任和权力并重,既有权力实施相关治理措施,又必须承担相应的不良后果。

水资源调查篇10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是指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等项目的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能勘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以及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资源调查和对水量水质的评价等专业活动。

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是指依据江河流域或者区域综合规划以及水资源专项规划,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取水、用水、退水的合理性以及对水环境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专业活动。

第三条凡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并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

凡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并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四条水利部负责全国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审批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并对资质证书的发放实行总量控制。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由水利部统一印制。

第五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按照申请单位的技术条件和承担业务范围不同,分为甲、乙两个等级。

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以下简称持证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与资质证书载明的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业务。

第六条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的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资质证书核准业务范围的各等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资质的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资质证书核准业务范围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下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只能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单位承担:

(一)全国性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二)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四)国际河流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七条取得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的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各等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

取得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乙级资质的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地表水日取水规模4万立方米以下或地下水日取水规模1万立方米以下的各类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

下列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只能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单位承担:

(一)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审批的;

(二)在国际跨界河流、国际边界河流干流上取水的;

(三)在省际边界河流、湖泊上取水的;

(四)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跨流域(特指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取水的;

(五)涉及国家、地区安全的特殊行业取水的。

第八条申请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能够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规定区域和水系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全部或单项业务;

(三)拥有能满足从事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等项目的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能勘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要求,符合上岗条件,熟悉和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配备有与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专业设施和专项仪器设备。

第九条申请取得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能够独立完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取水、用水、退水等主要因素的调查分析和影响预测,有能力开展相关区域水资源现状调查和预测,有分析、审核技术报告、监测数据的能力,能独立编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三)拥有能满足从事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与环境分析、经济分析等工作要求,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状况,符合上岗条件,熟悉和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配备有与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专业设施和设备。

第十条申请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一式四份;

(二)法人资格证明;

(三)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的简历及身份证明;

(四)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技术骨干职称证明;

(五)承担过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相关业务的业绩证明;

(六)必备的工作场所和专业技术设施、设备证明;

(七)单位章程或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

(八)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甲级证书,由水利部审批和颁发;乙级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颁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颁发乙级证书后的三十日内,将有关情况报水利部备案。

水利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的所属单位申请甲、乙级证书的,由水利部审批和颁发。

第十二条申请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报水利部或者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中,申请取得甲级资质的,在报水利部前,应当先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流域管理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直属单位申请取得甲级资质的,直接报水利部审查。

第十三条水利部或者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颁发资质证书;向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发出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水利部应当定期公布取得资质证书的单位名单和相应的资质等级。

第十五条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技术人员,应当取得上岗培训证书。

水利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对经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发给上岗培训证书。

持证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从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第十六条持证单位在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书中载明资质证书的等级、编号、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等事项。

持证单位受委托完成的成果,必须附有资质证书的复印件、主要技术负责人的签名以及工作人员的上岗培训证书编号等内容。

第十七条对资质证书实行年检和日常检查制度。年检工作由发证机关组织进行。

年检期间为每年三月一日至三十一日。

第十八条持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发证机关提出限期改正的意见或者年检不予通过:

(一)不按规定填报《资质年度检查表》的;

(二)没有在合同或完成的成果上注明资质等级、编号、技术负责人等有关内容的;

(三)一年内完成的成果两次没有通过审查的;

(四)不参加年检或拒绝接受日常检查的;

(五)人员或设施设备发生变动,不符合资质申请最低标准的。

第十九条持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一)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

(二)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注册地址变更的;

(三)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变更的;

(四)其他应当办理变更手续的事项。

第二十条持证单位解散、破产、依法被撤销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一个月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逾期不办理的,发证机关予以注销。

第二十一条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有效期满后,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在距期满六十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申请相应的资质。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伪造资质证书或者没有取得资质证书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者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业务的,其评价或者论证报告无效,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的,由发证机关收缴其资质证书,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持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发证机关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收缴其资质证书:

(一)转包或变相转包所承担的业务的;

(二)以不正当手段承接业务的;

(三)超出资质业务范围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活动的;

(四)出借资质证书的;

(五)连续两次年检不予通过的;

(六)从业过程中弄虚作假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取得资质证书后两年内没有开展业务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