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十篇

时间:2023-03-25 10:19:39

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篇1

语言发育迟缓

表现特点

儿童语言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水平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语言表达障碍,已过了说话年龄仍不会说话或到了2岁只会讲单字,4~5岁还不能用句子表达;二是口语理解障碍,1岁半~2岁仍对口语理解困难,不能遵从指令;三是交流障碍,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包括接受他人的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起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语言环境的脱离及特定的特异等。

病因筛查

首先要排除孩子是否有力障碍。语言的学习必须以听觉输入的信息作为模板,如果孩子听不到声音或听不清,都会影响语言的正常发育。故对于语言发育延迟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其听力反应能力,可在安静房间里在孩子的背后给予声音刺激,看孩子是否有反应。如没有反应或反应明显迟钝,应高度警惕听力障碍可能,需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听力测试检查。

其次,需了解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语言是智力发育的外在表现,如果说智力发育是埋在土里的根,语言就是长在外面的苗,只有智力发育正常的孩子,语言发育才能得到保障。智力发育可以从观察孩子的模仿、手操作等方面了解,如1岁半的孩子应该会拇、食指对捏取物,会模仿戴帽穿鞋,如果各项反应都迟钝,建议到医院进行专项的智力评估检测。

再次,需关注孩子的社会互动交往能力,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如果存在明显沟通交流障碍,孩子语言发育往往会受影响。有些孩子我行我素,喊不应、叫不停,对玩具物品特别专注入迷,却对他人行为毫不关注,缺少与人的对视眼神交流。建议及时带这样的孩子到专科医院就诊,考虑孤独症谱系障碍可能。

另外,家庭的带养环境对孩子影响也很大,如长时间让孩子看电视,孩子缺乏与家长之间的语言互动沟通;或家里的带养人过多,对孩子过度呵护,孩子不需语言表达就能满足各种需求,语言发育也会受影响。

训练对策

1.提供语言环境:儿童学说话,要有一个适宜的语言环境,为此,要为语言落后儿童创造声音和语言的环境。成人应该常常说自己或宝宝正在做的或见到的事情(比如“香蕉”“吃香蕉”“门”“开门”“坐”“妈妈坐”等),多次重复后,同样情境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给机会让孩子说话。

2.听懂话:主要指能把实物和语音联系起来。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教孩子指认他身边熟悉的人和物,如熟悉的人,吃的、玩的东西等,如提问“妈妈在哪?”开始可以帮助他用手指,然后就要求他自己指。对语言的理解是语言发育的起点,必须先能听懂话,才可能学说话,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3.对口型、模仿发音:开始时,由成人发音,鼓励孩子模仿,只教一些称谓发音,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教时口型要做得夸张些,让孩子对口型时看得清楚。对口型、模仿发音的训练较枯燥,一般每次以5分钟为度,中间可以穿插模仿动物的叫声、汽车喇叭声等,以维持儿童的兴趣。

4.说话:儿童在听懂一些话后才学说话。能比较熟练指认事物后,就要鼓励孩子自己说。如果儿童能较好地指认卡片后,就可以一个图一个图地教他说出相应的名称,如指一物问“这是什么?”马上要儿童模仿,可以诱导他“这是―――”要他将物的名称表达出来,如能较好地说单个的单词后,再开始模仿说词组,然后是短句,循序渐进。词汇量是修建语言大厦的砖头,故大量的词汇量扩充在语言学习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功课。

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本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基础问题,学说话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非常艰难而缓慢的过程。训练治疗需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相信只要愿意付出,那只慢慢爬行的“小蜗牛”也一定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言语障碍

表现特点

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而引起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以及运动不协调等,产生发音、共鸣、韵律等言语运动控制障碍。特点是患儿通常听觉和理解正常,并能正确选择词汇和语法排列,但不能很好地控制重音、音量和音调,重者完全不能讲话或丧失发音能力。

病因筛查

孩子说话不清楚时常被人们叫做大舌头,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舌头长得太大而引起说话不清楚。我们说话的时候除了呼出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外,鼻、咽、口腔都起到共鸣的作用,吐字清晰与否与舌、齿、腭、唇都有关系。因此,孩子言语障碍的病因包括以下三类。

第一种:运动性构音障碍因脑性瘫痪、脑炎、脑外伤等神经功能障碍的原因,导致与说话相关的肌肉运动不协调而不能准确发音。

第二种:器质性构音障碍由于与说话相关的结构组织发生缺损或畸形,导致说话口齿不清。如舌系带过短等。

第三种:功能性构音障碍错误的构音呈固定状态,但发音错误呈固定状态,而听力、智力、发音器官均正常。其原因不清。

训练治疗

有些先天腭裂的孩子经过腭裂修补手术后,通过专业的发音训练而获得正确的发音;有些孩子因舌系带短不能吐舌而影响发音,可经过简单的手术松解治疗而改善;还有些其他情况如鼻后闭锁、喉蹼、喉狭窄等,要经过仔细检查后给予正确治疗才能改善发音。

也有不少孩子的口腔各部位发育正常,但发音却不准。如四和十、师和施、姥和袄、奶和矮、多和拖等不分,这些都是辅音分不清楚。在婴儿6~12月时应多和孩子“说话”诱导其发辅音,如发“扑扑扑、嘟嘟嘟”。婴儿期孩子发出的辅音越多,学讲话时语言的清晰度越高。到了3~4岁讲话不清楚也可以单个辅音练习,分清辅音才能使语音清晰。还可以给孩子玩录音游戏,将他的话录下来放给他自己听,还可以将爸爸妈妈的话录下来和他自己的进行对比,让其强化感知自己的语音和别人有差别。

语言障碍篇2

【关键词】口译,非语言因素,雪球效应,障碍

一、引言

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它无法像笔译那样可以反复推敲,而是要做到快而准。这个过程有如建造房子,单靠钢筋水泥是建不起房子的,需考虑全面,译者不仅要考虑语言障碍,而且也要排除非语言障碍,否则势必给口译过程带来负面影响。上海外国语学院的罗一春教授在口译领域提出的“雪球效应”形象反应了这一影响的过程。他把错误、心理紧张和生理压力的综合作用命名为口译过程中(错误和压力)的“雪球效应”。译员总是在高度压力下完成两种语言的翻译,如果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误,必然增加压力,思维受到干扰;在缺乏镇定的情况下,译员产生心理压力和慌乱情绪,使得后续翻译接连出错,如不及时解决,错误和压力就如滚雪球,越滚越大。雪球增大时,译员会出现失常,手脚发冷,四肢发抖,头脑空白等,继而在行为上会出现乱写乱画,咬嘴唇,不自觉叹气,轻笑或自言自语,想要逃离或放弃。出现“雪球效应”的因素大部分来源于非语言障碍。它是相对语言障碍而言,指的是超出言语范围的障碍。这里着重从译员的记忆力和文化差异解析口译中的非语言障碍。

二、口译过程中的非语言障碍

1、译员的记忆力因素

口译不同于笔译,口译过程中,译员不可能查阅词典、资料、书籍等,对记忆力的要求非常高。口译工作的特殊性在于译员几乎没有时间分解口译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理解、翻译和表达。在这短暂的三个阶段中,译员必须“消极被动的”接受别人所讲的一切观点,非常完整地、顺从地表达演讲人所表达的全部想法,同时,又必须“极主动地”作出反应,在短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将源出语的信息转化成目标语的信息。在现实口译中,发言人通常是说完一段话后,译员再根据所记录的内容翻译出来,很少有逐句翻译的机会。在这种信息量大,时间短的高压工作氛围下,译员要把演讲者所讲的内容忠实、详尽地用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对译员的记忆力是个巨大的挑战。没有良好的记忆力,常常会发生遗忘,这会让译员感到紧张,头痛,继而出现行为上失常等反应。虽然一个人的记忆力受先天遗传的影响,但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增强记忆力更为重要。首先译员需要记忆并掌握大量的词汇、缩略词、成语和典故等,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口译前的充分准备,才能在口译过程中敏捷应对。另外,译员要记住发言人所说的话,做好记录至关重要,而速记技巧恰恰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译员只能记下重点内容,如何使整个讲话连贯表达出来,全靠译员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记忆力的另一种有效方法是遵循组块过程原则和掌握“画面化”技巧。组块过程是将信息解码为若干有意义单元的过程。信息解码过程是译员对口译内容的理解过程,而理解促进对内容的记忆。

五十年代后期,英国共产党前总书记波立特同志来我国访问,应邀在北京的一次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波立特同志在掌声中走向麦克风的时候,却突然停下来对齐锡玉老师说:“我讲话有个习惯,必须一口气讲完,不能中途停下来。所以,在我讲话过程中,请你不要打断我。”说完,走到台前,口若悬河地讲开了。齐锡玉老师在等他讲了将近一个小时后开始翻译,译文质量高,信息很少遗漏。同行们都夸他记忆力强。齐锡玉老师说其实他是用了“画面化”技巧,对形象的描述通过想象,将信息视觉化,从而提高了记忆信息的能力。译员通过“画面化”或“形象化”发言人复杂的描写转化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再照着画面翻译出来,不仅避免了逐字逐句的生硬翻译,反而更准确的表现了讲话人的意思。

2、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应文化。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受地理风貌,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和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外在表现为语言表达、风俗习惯、体态表情等。这给译员翻译设置了障碍。译员必须注重不同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信息,准确理解源出语口头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努力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迅速地用目标语把所包含的内容表达出来。

风俗习惯差异指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逐渐形成了包括礼仪、习惯、喜好和禁忌在内的各自的特点。口译员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生性谦虚慎言,倾向含蓄内蕴,藏而不露,常用婉言曲语平缓语气,强调客气。因此交流中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可能”,“大约/大概”(about,approximately),差不多(almost,nearly),大体上的/基本上的(generally,basically)等。但这类词语用多过滥会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言不由衷的印象。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中国人喜欢对来访嘉宾说“请提宝贵意见”。如果这句话不考虑文化差异译为 “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opinions”, 对方会感到为难,可能会想我怎么知道自己的意见对你们来说是否宝贵呢。这时译员如译为 “I'd really appreciate if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就能避免误解了。又如中国人请吃饭时,对着外宾说“大家慢慢吃啊,后面还有很多饭菜。”作为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主人客气,但口译中若直接译为“Please eat slowly”外宾则会觉得是否是自己吃得太快而感到尴尬。为避免产生误解,此句应该表达出请客人好好享用的意思,即 “Enjoy your meal, there are more dishes to come”。

体态语言包含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手势,眼神交流等。由于文化差异,相同的体态语言也能表达出不同的内涵。与人会谈时,我们一般用语言、声音和肢体语言三种方式进行沟通。译员除了注意自己的站位要适当、要保持良好的眼神、双手不要放到口袋里、双臂不要交叉在胸前、不要表现得懒散没有精神等常识性肢体语言外,还要根据所服务的对象来读解交流双方的肢体语言。这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和民族不同,耸肩、树大拇指和微笑等所代表的意思也有所不同。译员只有在充分了解了源出语语言国的这些肢体语言和肢体习惯后,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掌握双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结语。口译工作具有艰苦而又挑战性的特点,译员势必面临各种语言和非语言压力和挑战。只有了解障碍形成原因和过程,对症下药,在平时多积累相关知识和训练高压下工作的心理素质,才能避免口译过程中各种障碍引起的“雪球效应”。

参考文献:

[1]Mahmoodzadeh, K.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 “its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in Dollerup, C and Loddegaard, A (eds).231~236.1992

[2]罗一春.同声传译过程中的“雪球效应”。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

语言障碍篇3

【关键词】 脑血管病;语言障碍;康复护理;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

脑血管病是一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国内研究资料显示,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脑血管病患者可产生各种言语障碍[1],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觉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等,对患者的正常交流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改善患者语言障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脑血管病语言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脑血管患者语言障碍的临床康复护理方式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脑血管病语言障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0-79岁,平均(67.50±10.23)岁;其中脑梗死患者38例,脑出血患者24例;按照失语症分类,其中Broca失语37例,Wernicke失语14例,完全性失语8例,命名性失语3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为:0级:无有意义的语言或听觉理解能力;Ⅰ级:言语交流有不连续的言语表达,但听者在言语交流中感到困难;Ⅱ级:在听者帮助下,可能进行熟悉话题的交谈,但对陌生的话题不能表达,双方都感到交流有困难;Ⅲ级: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级:言语流利,但有时出现理解障碍,;Ⅴ级: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患者自己有所体会[1]。根据评估标准,0级6例,Ⅰ级21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Ⅳ级2例。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护理方案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1例,观察组患者31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环境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常有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易怒。病人一般都需要家属陪伴,希望得到更多关心。患者虽无正常的语言交流,但是可以从非语言方式中获取到对方的信息,护士在为患者服务时应该做到热情、微笑、亲切,采取非语言方式在互相交流中建立起可信任的形象[2]。鼓励患者面对现实,维护其自尊心,耐心说服其克服害羞,自卑心理,要尽早开口大声说话,即使不清楚或不流利,也要给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责任护士、家属及亲朋好友多与病人交谈,缓慢清晰的解释每一个小问题,直至病人理解。当患者说话时,要认真倾听,并经常随时点头表示理解,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如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失败多次后,要给其讲一些真实的病例及趣味小故事,缓解病人的尴尬局面[3]。

1.2.2 康复护理干预 ①言语治疗通常都是由言语治疗师制订计划并负责具体治疗实施的,责任护士应了解训练内容,重点是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学习和运用各种交流技术,促进言语功能的恢复。利用每天做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治疗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将每天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动作告诉患者,并帮助其学习、复述出对应的词语,如:吃饭、喝水、睡觉、起床等。②协调安排好各种治疗时间,言语治疗宜安排在上午,每次训练不要过久,最好在30分钟左右。训练内容要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能够引起患者的兴趣,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③按照语言康复要求,加强日常语言训练,训练中所选择的内容应设计在成功率的70%-90%的水平上,每次让患者感到有成功的希望;重视每一次与患者接触的时机,尽量与患者多交流。④与患者交谈时,语速要慢,力求简练、通俗、易懂,对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还应配合手势、图片或实物等。

1.3 评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语言障碍的评估标准提高2级(如由Ⅰ级提高到Ⅲ级),为显效;评估标准提高1级,为有效;治疗前后患者的语言障碍情况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采用院方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 论

脑血管病是当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其导致的语言障碍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交流造成较大影响,临床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康复训练能够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改善语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患者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胜利.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98.

语言障碍篇4

[关键词]言语型学习障碍;学龄儿童;智力因子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092-02

Analysis on intelligence factor of children with verbal learning disorder

WANG Ping1,ZHU Dong-sheng1,ZHONG Xi-xia1,CAI Xiao-mei1,QIU Yi-teng1,JIANG Xiao-e2,LI Rong-han1,HUANG Meng-ni1

(1.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 Care, MCH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010,China;2.Central Hospital of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51001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of intelligence factor between the children with VLD and the normal children. Methods: To set up a case group and a contrast group, the WISC-CR test was performed individually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LD and normal control was significant in all results,especially in the verbal test. Conclusion:There are damages of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abstract information in the children with VLD.

[Key words]Verbal learning disorder; School-age children; Intelligence factor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s,LD)是学龄儿童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一般估计学龄儿童患病率为2%~8%[1]。其中又可分为言语型学习障碍与非言语型学习障碍,临床上以言语型学习障碍为多见[2]。儿童的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极其相关,了解学习障碍尤其是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特征,对学习障碍的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3]结合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PRS)[4](要求言语部分得分

1.2 方法

按照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操作手册[5]要求,由一名专业人员对学习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儿童逐个进行智力测验,在被试清醒、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情绪稳定的条件下,于安静环境中进行,记录被试答案,统计各份测验分数,查表得量表分,计算出3个因子分,查出相应的因子商,将因子分及因子商输入计算机以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作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学习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因子分及因子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两组儿童各项结果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的B因子分及B因子商差异没有A因子、C因子那样大。

3 讨论

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其学习能力直接相关,而学习能力又与其智力水平相关。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组儿童在智力上的差别及差别所具有的特征。

从表1可见,学习障碍组儿童与对照组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智力因子构成特点上有着显著的不同。其中A因子为言语理解因子,它包括的分测验有常识、类同、词汇、理解。常识为日常生活知识的积累,也包括后天书本知识的学习,如文史常识和自然科学常识。类同反映的是对事物的分析、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词汇反映的是对日常生活词汇及书面词汇的理解与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理解反映的是对假设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判断与处理的能力。A因子所包括的这四种分测验主要反映的是被试者左脑的功能,它是学习抽象书本知识的基本能力。从表1中可以看出,言语型学习障碍的儿童的这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儿童,这是言语型学习障碍的特征所在,也是我们矫治言语型学习障碍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C因子为记忆和注意集中因子,它包括的分测验有算术、背数、译码。算术反映的是对数的概念、数与数之间关系(如加减乘除)的理解。背数反映的是对识记对象集中注意、短时保持及再现的能力。译码反映的是短时记忆及手眼协调运用的能力。C因子所包括的这三种分测验反映的是被试者记忆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其中尤以集中注意的能力为首要,它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与保证,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如果其智力正常,那么注意力就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了。从表1中可以看出,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的这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儿童。B因子为知觉组织因子,它包括的分测验有填图、排列、积木、拼图。填图反映的是根据常识对所观察对象的细致观察及判断能力。排列反映的是对给出的散乱图片,根据故事情节重新进行排列的逻辑联想能力。积木反映的是对给出的图案分析判断并重新组合的能力。拼图反映的是根据常识对给出的材料进行整体组合的能力。B因子所包括的这四种分测验反映的是被试者空间知觉、知觉组织、观察及逻辑组织能力,它主要反映的是右脑的功能。从表1中可以看出,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的这些能力与正常儿童有差异,但不如A因子及C因子的差异那样明显,所以言语型学习障碍主要需要改善左脑的功能,亦即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Ollendick TH,Hersen M.Handbook of Child Psychopathology[M].3rd.New York: Plenum Press,1998.117-156.

[2]静进.学习障碍筛查量表在初中生中的试用报告[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5,4(4):190.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4]静进,余淼.学习能力障碍儿童筛查量表的修订和在小学生中的试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1(1):24.

[5]林传鼎,张厚粲.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收稿日期:2007-08-15)

语言障碍篇5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语言障碍篇6

关键词:康复;医教结合;个案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邵×,6岁,听力障碍,性格活泼好动,头脑较聪明。听力损失:(左耳:85,右耳:90)。

二、学生学前状况分析

没有在专门的语言康复中心受过训练,因此,没有太多的语言积累,听理解以及言语方面的能力也没有被开发。

三、制订方案,医教结合,综合康复

1.听理解康复训练法

声音辨别:(1)声音刺激,如听音乐、听广播、读书、读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刺激思维。(2)听辨声音,老师模仿一种声音,也可用录音机或听理解训练计算机辅助系统播放一种声音,然后向学生出示四张图片,火车、汽车、飞机、轮船,让患者指出目标图(汽车)。

理解名词:听理解应该是由易到难的,训练内容要按照聋儿自身的缺陷和身心发展规律而定的。可先从学生便于理解的名词入手,像这样的训练方法有许多,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实物入手,如“杯子”,可先给学生看一只杯子,学生初步学会发音并理解这个词语之后,老师可以出示杯子的图片,让学生认并说出图片上物品的名称,然后在桌子上摆出两张图片(杯子和勺子),其中一张是和事先看过的一样,为目标图(杯子),另一张为其他物品的图片,称干扰图(勺子)。请学生指出哪一张和事先看过的一样,即指出目标图。当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后,再累加干扰图。确定学生完全学会这个词语后,就可加大难度了,让学生的理解再上一个台阶,如,了解杯子的用途,“你用什么喝水?”等。

理解动词:动词和名词从比较来说,它对听力障碍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动词代表的只是一个抽象的动作,而不是一个实体,在动词的理解训练中,我对学生使用的方法更多的是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体验表演相结合,如,训练“站”和“坐”的时候,教师示范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两个动词的意思,并很乐于去做、去说,边坐边说“坐”,边站边说“站”。待学生完全理解并能准确地发音后,可以加大难度,如,“老师站,邵×坐。”边说师生边活动演示。师生说得很准确,玩得也很开心。

语言障碍篇7

像全国许多地方的英语学习者一样,山西学习者在学习[θ]、[?奁]的发音时存在问题,在发这两个音时,山西大部分学习者都把[θ]发成了[s],把[?奁]发成了汉语拼音中的[z]或[s]。许多学习者把think发成[sI?耷k],把father发成[f:s?藜],这是因为汉语和山西方言中根本就没有这两个舌齿音,学习者不易模仿,不习惯发舌齿音。虽然通过老师了解了这两个音的发音方法,但是读单词和说句子时,人们便又会按照自己的习惯发这两个音,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这就需要长期有意识的练习,学做“长舌妇”,将舌尖前伸并触及上齿,发准[θ]和[?奁]就不会有问题了。

许多中国学生当然也包括山西学生,由于习惯了“基、欺、希、知、痴、诗”中辅音的发音,在学习英语辅音[f、v、?、?]的发音时受到影响,发这些辅音时存在困难。他们往往把[?蘩]发成汉语拼音中的[x]或[s],把[?]发成[ts],把[?]发成[dz],特别明显的是有的学习者把English发成[′I?耷?弈lIs]。这是因为山西大部分地区没有卷舌音。纠正这些问题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在发音时要卷舌。

山西省内不少学生分不清唇齿音[v]和双唇音[w]。这是因为在汉语中,不少学习者分不清老吴的“吴”和威风的“威”,把这两个音混淆了。只要强调发音位置和方法,发好这两个音也就不会很困难。不少学习者[v]、[f]不分,用类似汉语拼音中的“f”代替英语中的[v],这也是山西方言中唇齿音少的原因。学习者不习惯发唇齿音,教学生这两个音的区别时,可让学生按发音要领反复练习“5×5=25” Five times five means twenty five。时间久了就能发好

这两个音。

除了上述辅音外,山西学习者在发元音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是一些口形相近、但又确实不同的音容易混淆,比如分不清 [?]和[e]。发[?]时口张得不够大,舌位也放得不够低,因此就把[?]音发成[e]了,其原因是山西方言中没有类似于[?]的发音。学习者不习惯将口张大,造成[?]和[e]的混淆。另外学习者在发短元音[I]时,只是简单地将类似汉语“衣”的长元音[i:]缩短,也没有放低舌位,就把[i:]和[I]混淆了。明显的例子是学习者经常把it[It]读成eat[i:t];把is[Iz]读成ease[i:z],让人听起来不知所云,这是因为山西方言中没有[I]音,只有类似[i:]的音,也就没有用[i:]和[I]来区别词义的情况,所以学习者不容易辨别这两个舌位前后不同、口腔开张大小不一的语音。另一明显的问题是山西学习者发不好合口双元音[eI],往往把[eI]发成[e],这是因为学习者没有掌握合成双元音的发音要领,没有掌握发[eI]时由[e]到[I]的滑动过程,学习者往往只注意发一个[e],而没有把舌头继续向上滑动到[I]的位置,就把[eI]发成[e]了。

太原、榆次一带,特别是这两地郊区的人们习惯把汉语拼音中的“”发成“ng”,因此“他”听起来像“汤”。学生们把这种方言习惯带到英语学习中后,heart[h:t]就变成[h:?耷t],head[hed]就变成了[he?耷d]。这种随意加进[n]和[?耷]音的习惯在晋西北地区的学生中也明显存在,其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学生在发[:]和[e]音时口张得不够大,而且软腭下沉,使一些气流从鼻腔里出来而形成了加[n]、[?耷]的习惯。

这种随意加[n]、[?耷]的习惯在吕梁市和临汾市部分县市的学生中也明显存在,而且这些地区方言中后鼻音多于前鼻音,汉语拼音中的“n”多发成“ng”,“en”多发成“eng”,这样的方言习惯带到英语语音学习中,就形成了明显地加[n]和[?耷]的习惯,因此这些地区的学生往往把student[′stju:dnt]发成[′stju:d?耷t],把lend[lend]发成[le?耷d],在这些地区的学生明显存在加[n]、[?耷]的同时,还有一些学生有减[n]音的习惯,他们往往把mind[maInd]发成[maId],nine[naIn]发成[naI],这种现象也应引起英语语音教学者和学习者的注意。

与晋西北地区学生后鼻音“ng”居多的情况相比,在忻州市五台山县周围,以及阳泉、盂县一带的方言中,情况正好相反。在这些地区中只有前鼻音“n”而没有后鼻音“ng”。在这些地区方言中“羊”被发成“岩”,“方”被发成“翻”。这些发音习惯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分不清king和kin。

晋中市的太谷、祁县、平遥、介休,吕梁市的交城、文水、孝义、汾阳,还有临汾市的部分县市在方言上比较接近。这些的地区的学生往往把five[faIv]读成[hwaIv],把wife[waIf]读成[waIv]。对这一明显的发音错误,教师一定要讲清唇齿音和小舌音的区别。

多做明确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的练习,问题就不难解决。

运城地区方言差别很大,问题不尽相同,但其突出的问题是这些地区的学生分不清[n]和[l]。尤其是在后面紧跟开口元音[:]、[aI]和[e]时,他们往往用[l]取代[n],因此knife[naIf]就被读成[laIf],night[naIt]就读成[laIf]。

晋东南地区,特别是晋城一带的方言,与一些地方卷舌少的现象正好相反。晋城方言中卷舌音特别多,他们往往把“四”读成“shi”,把“自”读成“zhi”。因此英语[s]就被读成[?蘩],face就变成了fish。所以晋城市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卷舌音在英语学习中的

影响。

语言障碍篇8

语言成人化是导致传播障碍的重要原因

文学语言是儿童文学艺术的外在显现,儿童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接触的就是文学语言。所以,一个在语言方面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家很难说他(她)在文学创新方面形成了大的突破。然而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一些作家没有考虑儿童阅读的特性,将成人意识和成人语言强加于儿童文学世界。为了达到说教儿童的目的,将一些成人的思考化作文学叙事语言,对现实中的一些概念化的说教做出阐释。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叙述语言的成人化,一是描写语言的成人化。

首先,叙述语言的成人化是造成新时期儿童文学传播和接受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思维习惯于形象化的语言,对于逻辑严密、抽象话语有着阅读上的隔膜。这与儿童的心理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从传播学角度看,人类对语言符号的解读是建立在共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即便是对同一符号,不同经历和体验的人对符号会有着理解上的差异,对尚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叙述语言的成人化归根结底是“成人本位”儿童观在叙述语言上的体现,什么样的儿童观必然表现为采用何种语言来对待读者。

例如,在“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一些作品中,作家将一些属于成人的思考拿到童话叙事中:“皮皮鲁全家笑干了眼泪,他们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学问’,终于懂得了‘权威’的内涵,还明白了同样的话没身份的人说是胡说,有身份的人说就是学说。”“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都有饭吃。”这些话语充满哲理和幽默色彩,许多成人读者看了会会心一笑甚至津津乐道,但是大部分儿童读者看上去会感到十分茫然。“学问”、“权威”对于很多尚未成年的儿童来讲,或者是不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或者对这些词保持着一种崇敬,但作家对其进行了毫无保留的讽刺和批评。对于涉世未深的儿童来说,受接受能力的限制,对作品中不时显现的类似一些语言恐怕还不足以全面正确地予以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这会让儿童心理和审美特性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挑战。语言背后隐藏的主要还是文化的支撑,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归根结底都是文化的产物,从语词内涵到书写形式都受制于其所在的文化。好的儿童文学语言对于滋润儿童的心灵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儿童世界建造起一座纯洁可爱的童话城堡,并且能让儿童用自己能理解的语词去打开这个城堡,去探索这个城堡里的秘密。成人化的语言则会阻挠儿童进入这一世界,甚至让这个童话世界在岁月的流逝中日渐萎缩。

其次,描写语言的成人化是造成新时期儿童文学传播和接受障碍的另一重要因素。注重对事物做精细的刻画,儿童则更注重那些话语简洁、幽默的故事对话。即便是需要对事物进行描绘,也是文本对故事叙述的简单需求,因为儿童文学向来重视叙事而不言道。但是在一些作家的笔下,为了将事物书写到极致,不惜采用大量语词对建筑、风景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如同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那种对真实的渴求。显然这种语言书写是违背儿童文学阅读规律的,遭到读者的抵制就成为必然。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大众消费文化、商业化对儿童文学的侵蚀,文学书写中出现了凶杀、背叛、暴力、腐败、性、搞笑等成人世界的情节描述。它们如同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开始在儿童文学创作中肆意泛滥。这种趋势不单单对儿童文学阅读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对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和儿童文化的建构形成了威胁。

在蒋方舟的《正在发育》中有这样的描写:“我看到丢了一床的衣服,比电视上那些乱丢的衣服镜头还要乱。我猜想到妈妈昨天肯定是用兰花指叼着衣服,模仿白鹭展翅欲飞的样子,把衣服不屑一顾地一件一件地丢。”“我想到我家电扇的护栏‘疏可跑马’,我对电扇始终有个神圣的心愿,就是把我的手指头伸进去,被它绞。我早就想到了指头被绞的感觉。鲜血飞溅,很壮观,很英雄。一下子把不干净的血全部流光。体内只留下干净的东西,整个人是透明的,很纯洁。没有血没有肉,也没有骨头,只是一个美丽的均匀的形体。我脑子里一瞬间想到了血肉模糊,但我克制住自己不去想它,因为那很恶心,污染了我整个干净的画面。”

以上两段分别是蒋方舟对成长期一些镜头和体验的书写。文中还有诸如婚外恋、泡妞、小、更年期、帅妹帅哥等语汇,让整部作品充溢着青春期的张扬。作者在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的书写是细腻而大胆的,也展示了成长期儿童的真实感受和思考。但是,作为一部书写儿童和主要给儿童看的书,里面充斥了太多的成人语汇和成人观念。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样的作品是否适合在儿童世界中传播?传播出去会发生怎样的效果?

儿童文学有着自己的话语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诗意的阳光雨露。它是清新自然的,散发着自由快乐的芬芳。一旦这个世界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成为的附庸,确如当下很多出版发行行业所进行的商业化炒作,让浮躁的拔苗助长的风气蔓延开来,最终遭到伤害的依然是儿童文学传播的健康发展。

语言陈旧、缺乏创新同样会导致传播障碍

文学艺术之所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之一就是文学承载体――文学话语是不断处于创新发展中的。儿童文学也有着自身不断创新的生命力,因而得到广大儿童读者的喜爱。儿童出于天性,对周围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喜欢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喜欢做追根究底的询问。所以,在人类历史上,那些充满幻想的探险故事、神话传说颇得儿童的喜爱,像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地心历险记》等。文本中那些充满着鲜活气息的语言源自作家新颖独特的构思,承载了作家丰富的思想感情。而新时期以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中出现的话语陈旧、缺乏新意等问题,与作家创作思想僵化有着内在的关联。话语创新能力的匮乏,实际上就是作家文学观陈旧和自我创新能力不足的体现。

例如,书写抗战英雄题材的作品在建国后十七年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诞生了一大批为儿童所喜欢所崇敬的小英雄形象,如雨来、王二小等。这些文本是在当时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诞生的,因此,虽然这些小英雄的故事至今读来还令人动容,令人崇敬,但毕竟深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色彩。这种时代特色的主要体现就是文本中存在着那个时代的革命话语和说教书写。如果今天的儿童文学叙事依然采用过去的话语,就很可能不为当下的儿童所接纳,也就很难实现儿童文学传播效果的达成。所以,身处当下的儿童文学作家就采用了新的话语方式来书写新的英雄故事。作家薛涛的《满山打鬼子》采用儿童视角和儿童思维,从儿童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出发,来展示战争中儿童的成长经历和捍卫国家、捍卫个人尊严的画卷。因此,作家在处理儿童对日本鬼子仇恨的细节时,是从一个儿童的视角来表达的:

打那以后,车站除了火车的噪声,票房里还时不时传出滴滴的蝈蝈叫。日本兵们都说,那是蝈蝈在唱歌。满山在站台对面听见了,听出那只蝈蝈在找伙伴,根本不是唱歌。它待在那里,太寂寞了。

滴,滴,滴。蝈蝈饿了。

滴滴,滴滴。蝈蝈想念它的伙伴了。

火车站站长河野抢了满山漂亮的蝈蝈笼子和蝈蝈,所以满山对日本人的仇恨就是从对侵略者这种抢掠的认识开始的。虽然这里没有什么大的道理,但就是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能充分传达出一个善良的孩子最为真挚的情感。

形象性是汉语言的最大特点。与欧美语言相比,无论是字形的象形性还是表述的简短、含蓄、有韵味,还有音乐的节奏美,都是汉语言自身所具有的浓厚的艺术性的集中体现。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作家能否带着一颗童心去创造出带有个性的语言,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是能否赢得读者的重要因素。

曹文轩的《草房子》之所以成为当下儿童文学中的畅销书、长销书,与其用鲜活的语言来展示桑桑这样纯真美好的童心不无关系。在写蒋一轮老师与白雀姑娘谈恋爱受挫一节中,作者写道:“蒋一轮的课讲得无精打采,蒋一轮的篮球打得无精打采……蒋一轮的整个日子都无精打采。”“蒋一轮变得特别能睡觉,一睡就要永远睡过去似的。蒋一轮天一黑就上床睡觉。蒋一轮上课总是迟到。蒋一轮的眼泡因过度睡眠而虚肿,嗓子因过度睡眠而嘶哑。”语词简单明了,句法采用重复修辞,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将班主任老师失恋后的情态巧妙地展示出来。这是符合桑桑的孩子心理的,成人世界中的很多事情桑桑感到很神秘,感到不可思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新时期儿童文学的语言创新确实发生了较大变革。这种变革体现了儿童本位文学观在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新时期儿童文学的话语更新也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缺乏话语创新的自我意识直接导致了儿童文学话语陈旧而缺乏生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儿童文学尤为如此。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儿童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希望通过各种自己已经掌握的手段来获得所期待的信息,例如听故事、看电视、读书看报等。在当前的大众传媒语境中,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介一方面为儿童提供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以娱乐性强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儿童,令其得到全面的感官享受。面对这一发展态势,儿童文学必须重视语言的创新,努力做到以儿童适合和喜欢的语言帮助儿童打开文学之门,并最终实现儿童文学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①文言:《文学传播学引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②吴其南:《守望明天:当代少儿文学作家作品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③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

④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2000年版

⑤秦文君:《男生贾里全传》,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语言障碍篇9

【关键词】语言障碍观察家庭干预

语言障碍是指人在听、说、读、写或做手势诸方面的任何一种系统性的缺陷。这种缺陷导致个体所表现出的语言能力与其年龄不相称,较其生理年龄的发展要迟缓,往往在词汇、语句、语法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存在明显错误,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影响他们与同类的交流。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27万儿童存在语言表达和理解障碍,语言障碍不仅影响儿童认知的发展,也影响情绪、个性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儿童异常心理。如果儿童的语言障碍能得到及早的发现,并进行有效的矫治与干预,儿童的语言将得到最佳的发展,否则会引起儿童学业不良或社会适应问题,给儿童发展带来终身遗憾。

语言障碍儿童最佳的言语临床矫治年龄是5岁以下。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环境中,教育者应掌握语言障碍发现方法及干预策略,确保儿童语言问题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儿童语言潜能的开发。

一、语言障碍儿童的家庭早期发现方法

发展性观察。语言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表现为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七个月的孩子开始进入咿呀学语阶段,在这一时期所发的声音开始具有意识性,一些咿呀语甚至类似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音节重复,如类似“爸爸”、“妈妈”的发音。儿童大约一周岁左右开始说第一个词,一岁半左右,儿童的词汇量达到70个,开始说出电报句,如“妈妈抱”、“小猫咬”。到两岁时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270个,能够表达6-10个字的语句。3岁时词汇量达到950个,开始尝试表达11-15个字的句子,而且开始说复杂的连动句。通过为儿童做成长记录或日常观察,家长可以了解儿童语言发展是否符合规律,如果儿童的语言发展明显滞后于同龄儿童发展水平,则可能发展为语言障碍。

生活中观察。儿童的语言障碍可能是单纯性的语言障碍,即儿童其他方面正常,只有语言发展出现异常,也可能是由智力、视力、听力等方面障碍所引起的伴随性语言障碍。伴随性语言障碍在矫治时较为困难,通常发现越早,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家长可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判断儿童是否存在视力、听力问题。如,观察新生儿对响动的反应:在他的旁边拍手或用会发声的物体在儿童周围或身后发出响动,看他能否对声音进行追踪,如果无动于衷,则可能存在听力问题;观察儿童对光的反应:在黑暗的夜里或房间中,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于儿童床边,如果儿童感受到光的刺激,就会寻找光源。或者用一个手电筒刺激儿童的眼睛,受到刺激后儿童的眼睛迅速闭合表明儿童没有视力问题。若儿童对刺激无反应,家长需带儿童到医院做常规检查,以免因延误造成更大的康复困难。

活动观察。家长可通过日常活动观察儿童是否存在语言理解或表达障碍。在活动中,观察儿童对指令的理解,家长发出“把球捡回来!”等简单的指令,如果三四岁的儿童不能正确执行指令,则可能存在语言理解问题。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问题的方式观察儿童能否理解故事情节,从而把握儿童的语言理解水平。

儿童语言表达如果多重复,语速过快或过慢,声音过大或过小,过度嘶哑、总是带鼻音等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二、语言障碍儿童的家庭早期干预策略

家庭干预是儿童语言障碍康复的保证。与其他方法相比,家庭干预能为儿童提供最多的语言运用机会,并可根据儿童语言康复情况灵活调整干预目标。家庭干预的语言目标具有生活化特征,儿童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即训练即运用,从而避免儿童产生语用问题。

示范法。对于存在语音问题的儿童来说,示范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干预方法。它根据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理论,要求家长为儿童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式,儿童通过模仿纠正语音错误。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广泛,不受环境限制,可以是茶余饭后,或者是睡觉前半小时,周围环境不太嘈杂即可。运用示范法的首要任务是确立儿童语言干预目标。一个儿童可能存在多种发音缺陷,目标选择过多,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干预过程中把握不住重点,增加儿童训练困难,容易使儿童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丧失康复的信心。在干预的过程中,家长应根据儿童语音问题的特点,确立一个针对性的目标。当目标确立后,家长要帮助儿童认识正确语音的明显特征,示范目标音和儿童错误语音,通过辨口型、听差异、感觉声带振动让儿童比较两者间的不同。一旦儿童掌握了目标音的特征,并对自己的错误语音形成正确的认识,家长和儿童便可通过“平行说话”训练新语音,即家长示范一句,儿童重复模仿一句。使用示范法训练儿童语音时应注意语言变式及结合趣味性游戏。如:家长和孩子玩“跟我学”游戏,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家长说完每一句话或每一个字词后,儿童都要正确模仿不许添字或丢字。如果出现不一致时,家长可以刮刮儿童的鼻子或者采取其它儿童能接受的惩罚。游戏内容避免简单的重复,应根据儿童语言干预目标结合多种变式。

在干预过程中,家长应对儿童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多采用积极的表扬和鼓励,避免批评惩罚。由于语言障碍的原因,儿童难免经常出现错误,家长的焦虑和过分纠正会使儿童丧失信心,感到自己无能。干预本身在于增强儿童表达的信心,对于儿童的进步,家长赞许的眼神或鼓励的话语,不仅有利于儿童对新语音的塑造,同时可能会激发儿童对语言进行练习的强烈愿望。但要保证表扬和鼓励的使用不能过多,以免失去效用或使儿童骄傲自满。

交流法。当儿童存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家长应加强与儿童的日常交流。对于年龄较小或不擅表达的儿童,应通过讲故事对儿童进行语言刺激,培养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对词汇的掌握。讲故事不是简单的读故事,家长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讲给儿童听,语言风格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引起儿童对言语的注意,有助于儿童将外部语言内化。此外,家长要善于向儿童发问,激发儿童主动思考和表达动机。当情节引人入胜或是儿童听得入神时,可以给儿童提一个开放性问题。如,《白雪公主》中,讲到白雪公主来到了七个小矮人那里吃光了小矮人的食物时,家长可以问儿童小矮人回来后发现了白雪公主他们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小矮人你会怎么想?儿童思考的过程,即是运用内部语言的过程,可培养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而儿童尝试性的回答则发展了其表达能力。如果儿童观点少或者表达不清,家长需加强引导,切莫操之过急或对儿童感到不满意,以免儿童产生焦虑或者胆怯心理。

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应该鼓励儿童和家长谈心事,比如饭后的散步、睡前的谈话等,家长要尽量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注意倾听,少评价,不批评;打开儿童心扉,激发儿童沟通愿望;探查他内心深处是否因语言障碍而产生负面心理,以做到及时疏导;使儿童相信如果坚持练习,语言问题应该解决并且可以解决,由此可确保儿童心理健康地发展。

家庭干预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干预连续性。儿童语言障碍的克服需要家长和儿童长期的坚持,障碍消除或康复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有所收效。家长要和儿童一起制定日常语言干预计划,规定每天家庭干预活动的时间及内容,干预活动应具有趣味性,形式灵活多样,内容选择应针对儿童语言障碍特点,并且富于弹性保证难度适宜。家长应坚持记录每天干预的结果,并根据完成情况调整干预进度。

游戏法。与其他方法不同,游戏法在干预时使儿童更有动力,它也是儿童最易接受的形式。游戏法强调儿童参与的主体性,形式灵活多样。对于语言障碍儿童来说,游戏的目的不仅在于愉乐本身,而是通过游戏达到语言干预的目标,因此,家长应选择有语言参与的游戏。如,假扮游戏、拍手唱儿歌、成语接龙、猜谜语、绕口令等。

家长要根据儿童语言干预目标对游戏的内容进行创造。对于声音沙哑、音量过大或过小、语速控制不好的儿童,家长可设计不同角色参与的假扮游戏,为儿童创设多种语境,使儿童根据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言语。如,要求儿童扮演老爷爷时,则尽量把声音放粗,使其变得厚重;扮演妈妈的时候,声音柔和甜美;扮演机器人的时候,声音机械呆板等。通过游戏促进儿童观察周围人物语言特点,加强对言语的模仿,以形成正确的语音、语法和语句,同时,有助于儿童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语言。

语言障碍篇10

方法:对40例的脑卒中构音障碍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舌、唇、下颌运动训练,发音的训练,减慢语言速度,音辩训练,克服气息音训练,韵律训练的康复训练。

结果:训练后患者的构音障碍显著优于训练前。

结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语言训练可以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语言功能,改善患者的构音障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构音障碍构音障碍训练语言治疗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18-02

中风是一种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的脑血管病,又可称为脑卒中[1]。常见的病因有:血管壁病变,心脏病、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他病因包括:空气,脂肪,癌细胞,高气压等栓子、脑血管受压、外伤等。它可表现为偏瘫、构音障碍、失语、躯体麻木、吞咽困难、耳聋、口角歪斜,严重甚至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等。

构音障碍是由于发音器官或神经病变造成发育器官肌肉无力及运动不协调,患者对言语理解正常,并保留文字理解(阅读)和表达(书写)能力,可通过文字进行交流。构音障碍分为中枢性、周围性和功能性。脑卒中患者的构音障碍为中枢性结构受损。主要是由于舌咽部肌群肌力减弱或协调不良及肌张力障碍引起。临床表现为发音嘶哑,低沉,常伴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

语言治疗就是针对失语症和构音障碍而进行的相关治疗。既对患者训练和指导,使患者运用和提高残存的言语功能补充多种其他交流途径,改善实际交流能力[2]。笔者将我科住院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标准:①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疗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②神志清楚,伴有不同程度的构音障碍,失语及肢体偏瘫,可以配合进行康复训练;③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理解能力障碍等。入选患者40例,女20例,男20例,年龄42—66岁,平均54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21例;④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12例。2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理疗治疗。

1.2.1内科神经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降颅压、改善脑循环、活化神经细胞的药物等。

1.2.2康复治疗。康复是指采取一切措施消除或减轻患者功能上的缺陷,帮助患者在其身体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使残,病患者能够充分参与社会活动,同其他公民一样,平等地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果[3]。康复的范围包括偏瘫肢体的活动能力,语言功能,行为障碍等。

语言康复有以下几点:

1.2.2.1呼吸训练,呼吸是构音的动力,必须在声门下形成一定的压力才能产生理想的发音和构音。训练可采用坐姿或卧姿进行。坐姿时,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各屈曲90度,躯干伸直,双肩放平,头保持正中位,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两侧第11,12肋部,让患者自然呼吸,待呼气终末时予以适当挤压,将残留气体挤出。

1.2.2.2舌,唇,下颌运动训练,a.锻炼舌的伸出力,可以用牙舌扳抵抗舌的伸出。b.待舌外伸功能改善后可做舌伸出舌尖添上下唇及左右唇角训练。c.唇运动功能训练,先从口唇闭合训练开始,令患者双唇紧闭关住吸管,压舌扳等物,尽可能逐渐延长保持的时间,以增加嘴唇的收缩力。d.下颌运动功能训练,治疗是进行下颌关节上抬,下拉的运动训练,促进其下颌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

1.2.2.3发音的训练,发音启动训练,呼气时嘴张圆发“h”音的口型,然后发“a”;按同样的方法做发元音口型如(“s”,“u”);当喉咙沙哑时可做局部按摩和放松动作,也可让患者做大哈欠动作,可使声门完全打开,停止声带的内收,深吸一口气,在呼吸时咳嗽,然后逐渐把咳嗽变为发元音。

1.2.2.4减慢言语速度,轻到中度构音障碍的患者表现为绝大多数音可发,但发成歪曲音或韵律失常。这可利用节拍器控制速度,由慢开始逐渐变快,患者随节拍器发音可明显增加言语清醒度,节拍的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1.2.2.5因辨训练,患者对音的分辨能力对准确发音非常重要。要训练患者对音的分辨,首先要能分辨出错音,可通过口述或放录音,也可采用小组训练形式,由患者说一段话,让其他患者评议,最后由治疗师纠正,效果很好。

1.2.2.6克服气息音的训练,用“推掌”方法可以促进声门闭合,避免气息音的产生,或用一个元音或双元音结合辅音和一个元音发音,诱导产生次,词组和句字。

1.2.2.7韵律训练,由于运动障碍很多患者的言语缺乏抑扬顿挫和重音变化可用电子琴等乐器让患者的变化训练音调和音量,也可以用“可视语言训练器”来训练,可以用节拍器设定他不同的节律和速度,患者随节奏发音纠正节律。

1.2.3评定方法。言语评定主要测验言语发生器官,包括反射、呼吸、唇、颌、舌、软腭、喉言语8个项目,每项分5个等级。

1.2.4疗效评定标准。记录2组病例治疗前、后言语frenchay构音障碍程度评定,最高为a级,最底为e级。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为构音障碍消失,且各项评分均为正常水平,既评分为e级;显效为构音障碍明显改善,且评分为c—d级;好转:构音障碍有所改善,且评分为b—c级;无效:构音障碍无改善,评分为≤a级。

1.2.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组内配对检验和2组间方差分析。设定P

2结果

治疗后构音障碍评定检查数据统计: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构音障碍有明显好转。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3讨论

中风患者预后与康复开始时间有密切关系,康复治疗的原则有,①尽早开始,早期康复:脑血管病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个月内,只要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②个体化原则;③持之以恒,循序渐进;④踪合康复;⑤集体参与。

由出血、梗塞及外伤所引起的脑干、内囊及小脑病变,造成发音器官肌肉瘫痪无力,肌张力异常和运动不协调,导致发声困难、言语不清,表情呆板,溜涎,咽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进食缓慢或困难。通过对舌、唇、腭的运动,可以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面部表情;通过对咽部的刺激,可以提高咽反射能力,增强吞咽功能,减少流涎现象的发生,疗效明显。构音障碍患者由于口腔运动功能差,家属一般多给予流食或软食,这样不利用口腔功能的恢复,应向家属进行宣教,鼓励患者先少量咀嚼一些易消化较硬的食品,逐渐正常进食[4]。但对于损伤严重的患者,单纯的口腔运动训练无效。构音障碍的患者能够正确理解治疗师的各项指令,训练欲望强,对于言语不清的患者,通过构音的训练大多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由于脑卒中的年龄逐渐减小,加之车祸所引起的脑外伤不断增加,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必不可少,因此语言康复的训练就显的更加重要。语言康复训练可使受抑制的神经通路受到各种刺激,脑组织血液循环加快,脑部生物电增加,帮助构音器官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的口腔运动可使颜面肌肉、舌的运动能力提高,对患者去鼻音化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对发音困难、置换、歪曲的患者大部分可以恢复,从而提高言语的清晰度,改善了交流能力。增强进食能力,改善了面部表情,提高了生活质量。

家属参与是我们治疗中所强调的。家属的积极态度会带给患者最有利的支持,且家属可帮助患者进行上述治疗的反复练习,以进一步提高疗效[5]。因此,不要忽视构音障碍的治疗,它不但能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医护之间的交流,调动患者对康复治疗的积极性,使他们从主观感到自己的希望,对疾病恢复充满信心,有利于整体康复。

参考文献

[1]张介眉,陈国华.脑卒中康复指南[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立胜利,言语治疗学[M].华夏出版社,2004

[3]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