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十篇

时间:2023-03-28 17:04:58

调控一体化

调控一体化篇1

[关键词] 调控;危险点;预控

[作者简介] 袁荣杰,象山县供电局工程师,研究方向:物资管理,浙江 象山,315700;王京锋,象山县供电局技师、工程师,研究方向:电网调控运行及管理,浙江 象山,315700;陈磊,象山县供电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网调控运行,浙江 象山,315700

[中图分类号] TM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4-0062-0002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作为电网的生产指挥中心,肩负着电网的运行管理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调控工作的安全与否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直接影响。在调控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日常工作中,必然存在各种危险点,威胁人身、设备及电网的安全,因此做好调控工作的危险点预控,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象山县供电局实际,就调控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控措施。

一、调控工作中常见危险点

1. 电网运行方式调整考虑不周,基础资料不齐全或者未及时更新,在倒闸操作过程出现越限、甩负荷等情况。

2. 因停役申请单审核把关不严,拟写、审核操作票不仔细,使用有误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

3. 因交接班未能对电网运行情况交待清楚,致使接班人员对变更后的运行方式不熟悉,可能引起误调度事故。

4. 事故处理过程中,未能全面掌握事故信息及现场设备运行情况,未严格按规定进行事故处理,造成事故处理不及时、不合理甚至事故扩大。

5. 因对电网监控不到位,造成事故信息漏监,可能会引起事故处理不及时甚至事故扩大。

6. 日常遥控操作过程中,因监护不到位,可能会造成误操作事故。

7. 临时检修工作管控不严格,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造成不必要的停电或安全事故。

8. 变电所监控业务交接验收不严格,现场设备带缺陷交接,给运行监控带来安全隐患。

二、危险点原因分析

结合调控工作实际情况,构成调控工作危险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调控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对电网整体不能掌控,对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检修计划不能理解根本目的,盲目根据要求进行倒闸操作,遇事故异常时思路不清晰,造成处理不及时甚至造成误调度。

2. 调控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活动流于形式,未严格执行调规、事故处理规程等规章制度,监护操作未认真监护,造成单人操作现象,造成安全隐患。

3. 调控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方式安排、停役申请单等未能认真审核,对拟写的操作票不能做到审核把关,可能造成使用有误的操作票进行操作。

4. 班组内部管理不严格,各类规章制度等不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流于形式,未全部掌握电网运行情况即接班,造成安全隐患。

5. 对电网运行监控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电网异常,事故预想不足,对于电网的突发事故和异常采取措施不力,造成处理不及时或人为扩大事故范围。

6. 基础资料管理不到位,特别是设备参数更改后未能及时修订,造成调度台资料与实际不符,对事故异常处理造成一定安全隐患。

三、危险点预控措施

根据调控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工作实际,象山供电局制定一系列措施做好危险点预控,保证人身、设备及电网安全,主要有:

1. 强化班组内部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根本,细化各岗位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严格安全职责考核与管理,不仅考核安全指标完成情况,还要考核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情况,及时进行安全拾遗补缺活动。

2. 加强员工培训,努力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及整体素质。通过“师带徒”、技术比武、反事故演习等手段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使各岗位员工业务技能水平整体提升,满足岗位需求。另外,设置“内部讲堂”,由各专业骨干讲授工作经验,共同探讨技术难点,为员工营造“赶、比、超”的学习气氛,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3. 细化内部考核机制,严肃队伍执行力。建立健全内部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员工工分库,并引入竞争模式。调控员不搞终身制,定期进行内部考核,不合格的调控员进行降岗,重新培训进行竞争,优秀调控员进行一定物质奖励,从而充分调动调度员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4. 加强风险预警与联动,做好预案准备与落实,全面提高电网应急能力。每年进行《典型事故处置方案》的细化修编,加强电网运行分析,针对大型工作,编制事故预案,落实相关预防措施,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保证电网稳定运行。

5. 引入科技手段,做好基础资料管理。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管理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经验调度”已逐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引入科技手段,加强基础资料管理尤为重要。供电局构建“电网调控辅助系统”平台,分专业落实相关责任人,对调度相关基础资料进行实时更新,保证资料的准确无误。

6. 规范标准,优化流程。规范完善计划检修管理制度,细化实施细则,落实各环节相关责任并加强考核,避免因单环节出错引发的安全隐患;制定《SCADA接入管理规定》,完善交接制度,落实交接验收的责任转移与界面,保证交接过程中安全责任无缝衔接,避免带病设备、系统的介入。

四、结 语

安全来自预防,危险在于控制。在电网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查找工作中的危险点并进行分析,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建立防人为失误事故的多层次、立体交叉的预控系统,防微杜渐,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以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卜海燕,朱永伟.地区电网调度工作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板),2010,(7).

[2]国家电力调度通讯中心.电网典型事故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调控一体化篇2

关键词 大运行 调控一体化 管理标准 管理流程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公司将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工作要求,稳步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结合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题研究,推进试点工作。通过体系构建,对现有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集控功能实施了集约融合和统一管理,促进了地县调度的一体化运作。在省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公司积极研究制定完善运行管理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界面,开展主网与配网调控岗位人员和运维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公司以“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智能电网、智能调度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力争调度自动化应用和管理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管理标准的构建

(一)职能管理职责划分方面

调控中心成立前,变电站监控的业务职能归属变电运行专业管理。调控中心成立后,日常监控、运行管理等业务归属到调控中心。实施调控一体化需要在公司职能管理分工上进一步明细界面。目前,公司职能管理按照如下原则划分:

1、调通中心职能管理归属调控中心(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2、变电站运行维护及操巡队职能管理归属运维检修部;

3、涉及监控与操巡队职责业务划分、配合工作要求、业务联系规定等由调通中心、运检部、安监部共同讨论制定。

(二)关于业务范围划分

应及时明确监控和操巡队的分工分界。在实施调控一体化过程中,公司由运检、调控共同讨论明确了监控与操巡队之间的工作职责界面,共同商定了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最优业务流程,并及时下发了公司文件,确保了调控一体化机制的高效运转。

(三)关于制度、规程修改

实施调控一体化后,相应制度体系建设应尽快修改和完善。完成制度体系建设,涵盖了电网控制中心各方面的工作,为控制中心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下一步,计划待上述制度执行情况稳定、修改完善后,随规程修编工作,分别编入调度规程、变电运行规程。

调度管理流程说明

(一)运行管理流程说明

调度、基层管理单位负责监视管辖电网的潮流变化,发现运行方式不合理时,应及时向运行方式专责汇报并提出建议措施,由运方专责根据电网实际状况制定运行方式调整方案,下达至调度执行运行方式的调整方案。发现有关经济技术指标不合格时,通知操巡队进行调整,保证管辖电网运行方式安全经济、电能质量优质。

(二)操作管理流程说明

运行方式专职和设备主管部门进行交流,拟定停电方案,并作出批答意见及运行方式安排,调度根据批答意见下达给有关单位(上级调度管辖设备由调度向上级调度提交设备检修申请),在检修前一天由中班副值调度员根据运行方式安排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主值审核无误(大型操作应由班长、技术员再次审核)下达给相关单位。交接班时由接班调度员再次审核无误,在预计执行时间执行调度操作指令,操作结束即可进行许可工作,在工作结束后由变电站向调度汇报完工,进行执行送电指令进行复诵操作。

(三)事故处理流程说明

调度对电网监视运行中发现事故或由基层单位汇报事故时,值班调度员应迅速按照事故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并通知相关单位,在事故处理告一段落时,根据事故性质及管辖范围汇报上级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领导。领导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本公司电网主管部门有关领导、公司分管领导汇报。事故发生时的值班调度员事后应填写事故报告。及时组织讨论并总结事故处理经验教训,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管理流程关键节点说明

(一)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流程中最关键的节点是调度与基层单位的运行监控节点,此节点是以后各节点工作开展的基础。要求调度员与运行值班人员首先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时刻监视运行情况。对于监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调度组织协调处理,通过每个节点循序渐进开展工作,保证了电网的优质、经济运行。

(二)操作管理

操作管理流程中最关键的节点是设备检修申请审核、拟写调令、执行调令三个节点。

1)设备检修审核

设备检修申请审核是操作管理中第一个关键节点,在接到基层单位提交的申请,副值调度员、正值调度员、运行方式专职根据设备检修内容检查设备停电范围是否符合设备检修要求,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检修把好第一关。

2)拟写调令

拟写调令是是操作管理中第二个关键节点,副值调度员根据设备检修运行方式安排充分考虑电网运行方式、潮流、频率、电压、稳定、备用、短路容量、中性点运行方式、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一次相位的正确性、运行方式以及远动通信等诸方面的影响进行调度操作命令票的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正确与否也是决定现场操作人员、设备安全的重要因素。

3)执行调令

执行调令是操作管理中第三个关键节点,要求调度员在执行调度操作指令时做到互报单位和姓名,严格执行模拟、发令、复诵、执行、汇报、录音、受令双方要做好记录等制度。

技术及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开展"一班三检"活动

1)"一班三检"活动内容

a)班前检查:也就是班前检查有无影响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b)班中检查:班中制止和纠正习惯性违章及时排除隐患。

c)班后检查:班后清查工作中遗留问题,不给下一班留下事故隐患。

2)“一班三检”活动目的:调度作为电网的运行、操作、事故处理的指挥部门,其工作性质非常重要。为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结合调度运行专业实际特点开展了"一班三检"活动。

(二)特色培训活动为提高员工素质提供有力保障

1)技术讲座

a) 授课题目:主要以调度运行专业为主线,进行相关设备、操作流程、两票管理、有关规程此项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调度员在突发事故时的应变能力。以及电网事故处理等。

b) 授课方式:技术培训方面采取了每位调度员轮流每月给其他调度员讲课的方式,讲课对于每一项节点工作的开展,有一套严谨切实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来支撑,通过保障体系监督网的检查、监督、考核,有效促进工作质量再提高。

c) 过程说明:确定题目后,给授课调度员两周时间进行准备。准备讲课提纲以及讲课具体内容。对重点、难点着重准备,以解答授课时其余调度员的"尖锐"问题。在“学习日”由授课人根据授课题目进行讲课。其余调度员可针对不明白的地方提问,甚至可以对授课人的讲课内容正确性进行质疑。提问必须有意义并贴近此次上课内容。授课人对每位调度员的问题都要详细讲解,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问题大家可进行讨论解决,讨论无结果,做好笔记授课结束请教有关专业人士。采取这种授课方式大大提高了全员的参与性。

2)仿真反事故演习

a)方案确定:由所技术员根据当时电网运行状况、薄弱环节及调度员需要掌握的特殊运行方式,确定出详实的反事故演习方案。

调控一体化篇3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 北京 102206)

【摘 要】建设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更是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发展的需要。电网调度作为电网运行管理的中枢部门,承担着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的社会责任。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符合电力企业建设智能电网的目标。本文就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研究

0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电力工业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电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给电网的运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利用传统的方式对电网进行调度和运行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应运而生,使电网的调度、集中监视、远方控制成为可能。

1 调控一体化的概念

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就是在电网调度和变电监控中实施一体化设置,使电网调度、监控中心和运行操作站等各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对电网进行管理。

在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中,电网调度由电网调度中心负责,而对变电站进行监控、运行、维护等内容则由集控站负责,这就需要较多的人力,而且工作分配也很不均衡。集控站往往表现为忙闲不匀,有时人手不够,有时人员又大量闲置,提高了运营成本,形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在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中,电网的调度、对变电站进行监控都由调度中心负责,而且还可以执行在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遥控等操作;对于调度指令的分解、执行和运行、巡视等内容则由运维操作站负责,二者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在实际运行中,取消县级调度,把原来由集控站负责的监控工作调整给调度控制中心,进行集中监测,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有利于建设和运用统一的监控管理系统。

2 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电网调控一体化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更好地实现调度运行的集约化管理,提高了调度人员的日常工作的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通过集约化运行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调度和监控共同值班能够有效减少值班人员的数量,降低监控设备和场地等方面的投资,对资源进行优化布局,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从原来的监控、倒闸操作、运行、维护等多种人员变成单一的监控电网设备人员,能够使监控人员对监控信号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可以借助上传的信号作出快速的判断,及时发现影响电网设备运行的问题和程度,从而能够保证更加及时地隔离故障,促进电网的安全运行。

2.2 通过智能化技术平台促进电网技术装备的完善

电网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变革使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成为可能,而这种新的运行模式反过来又能促进电网运行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水平的再提高,这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谋而合。事实上,为了保障顺利实施调控一体化,体现这种新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各地的电力系统都在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上进行了相应的投入,对老电站、电网进行了综合性、自动化的升级和改造,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技术水平和装备程度,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3 通过精益化管理提高电网设备操作效率

在一体化模式下,监控人员一旦发现事故及异常,可以在第一时间汇报给调度中心,不同于原来那种调度、集控站、操作队的调控模式,省去了中间环节,因为调度能够直接参与对故障性质的判断,缩短了汇报时间,同时又能提高故障结论的正确性;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当值的调度员能够直接给监控员下达命令,利用遥控操作,及时隔离故障发生点。例如,当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当值的调度员、监控员通过分析和判断,直接实施遥控操作,迅速地切除故障。如果需要临时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当值的调度也可以通过遥控操作,改变电网的过渡方式,切实提高对事故的处理效率和应变能力。

3 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3.1 结构设计的管理模式

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需要管理组织来落实,因此,管理组织的结构安排影响着电网智能化发展状况。电网旧式的组织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电网动态管理需求,因此,要根据电网一体化管理的特点,对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改革,提高电网调度灵活性。组织结构的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任务分配。一方面,按照管理共同目标以及效率首位的原则,将管理任务细化到具体的工作,进行层次划分;另一方面,按照任务与职责的轻重难易,设置对应的任务管理岗位,并对各个岗位进行明确的任务和职责划分,对岗位进行定义设置。(2)部门划分。所谓的组织部门划分是指把整体的管理体系分解为几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管理单位,它是按照管理劳动程度进行划分,每个部门的分工不同。电网企业可以根据管理职能以及区域位置进行部门划分。

3.2 技术支撑的管理模式

要想实现电网调控的一体化管理,则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技术支撑体系,而调控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体系的构建需要达到相关的国际标准,以推动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成功实现。具体的技术构建包括以下几点:(1)将变电站的综自系统作为支撑。变电站的综自改革是落实电网调控一体化的首要步骤,可以借助先进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各项自动化操作控制。变电站综自系统的构建需要考虑成本与运行的可靠性,应在减少变电设备配置的基础上,考虑资源的共享,以防设备的重置。(2)将调度自动化体系作为支撑。调度自动化体系是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体现。调度自动化同调度员以及操作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能够对电力系统实时监控。

此外,这种管理模式需要满足如下要求:(1)必须对电网控制以及相关数据的计算适应能源的接入、电网负荷的变化予以满足。有些地区的电网需要接入特殊的能源来支持电力系统,比如风能和光能,这些能源具有不稳定且冲击性较大的特点,其接入能够直接影响电网运行的稳定和安全,还会给供电的平衡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电网运行管理就对电网的供配电以及发电的质量、控制参数、电网负荷等计算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就须满足这些要求。(2)必须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中技术平台的应用需求予以满足。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要求在将变电站的设备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高度集中变电站功能中的五遥,并对其进行管理,另外,还必须能够对变电站中设备以及电网的调度进行集中的管理。

4 小结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电网运行管理中的新型管理模式,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电网发展的需求和人们对高质量电能的要求,推行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已成为新时期电网运行改革的必然趋势。未来随着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推广实施,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将会得到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和电力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亮,钱玉春.适应集约化管理的地区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建设思路[J]. 电力系统自化,2010(14):96-99.

调控一体化篇4

【关键词】电网管理;调控一体化;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V24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273-01

随着电网及电源点的快速发展,“调度+集控站”的管理模式在电网运行中的运用已经没满足不了电网发展的需求。因此,采取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营管理不仅是时展的需求,同时也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电网运行管理的稳定和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电网调控一体化是将变电调度和监控一体化设置,变电站运行管理机构分片布置,变电调度、电网监控以及特殊晴况下紧急遥控操作等都是调度控制中心所要承担的责任。电网调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后,具有很多突出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积极的解决和协调,以利于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的更科学、更全面的发展。

一、电网调控一体化的优势

(1)电网调控一体化能够迅速的处理和调整电网运行中的故障和异常。在电网调控一体化中,由于调度员能够直观的、全面的对电网运行情况实施监测,并且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电网运行中异常、故障和问题;同时能够凋整更为直观、便捷的电网运行方式的,在处理线路跳闸后的试送、设备接地以及主设备跳闸后故障的隔离,调度员可以直接进行操作,此外调度员还能够直接操作主设备过负荷以及正常倒闸操作中负荷的转移和所带负荷的转移,使处理电网故障、异常及正常倒闸操作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电网运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另外,以前电网发生重大事故后,由于调度员信息滞后、了解情况不全等原因,直接导致了电网运行中出现事故时处理缓慢,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而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能够有效的避免有人为失误所造成的电网运行中的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对运行故障、异常事故处理的时效性。

(2)电网调控一体化有效的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电网运行中调控一体化模式的运行,使电网运行的监督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因此能够使电网部门的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紧张局面得以缓解,有利于实现电网部门工作人员的统筹调配,使电网运行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中精力在现场执行设备巡视、倒闸操作、运行维护等工作上,从而实现了电网运行部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的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电网调控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问题。首先是电网调度一体化中的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自动化程度不够,在电网调控一体化中还存在许多能够自动化监督和调控的工作需要借助人力来完成,从增加了调度员的工作量。其次是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中,信号中冗余和无效信息比率较高,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复性故障时,就会因为通道堵塞不能被及时发现,同时也影响了对故障的正确判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集中监控的安全性以及工作效率。还有就是电网调控一体化中,调度自动化设备虽然实现了对开关的遥控功能,但是继电保护设备还要靠运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人员到现场操作,并没有实现遥控操作功能,无法真正的实现电网运行管理的自动化,使继电保护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2)人员问题。电网调控一体化要求调度员负责全网的监控和调度工作,无形之中增加了调度员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因此也对调度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其思维敏捷度以及工作期间的精力集中程度等。而目前大部分调度员年龄偏大,体力及精力不能够适应工作量。还有,一些电网工作人员对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及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对调度员发出的指令没有认真的、及时的完成执行任务,没有意识到调度员询问现场、了解情况的重要性,没有明确和理解电网安全控制目的,都造成了电网运行管理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

三、电网调控一体化中问题的改进措施

(1)建设变电站自动化体系,完善调度自动化设备。首先是要对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和完善调度一体化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增设监控系统检测功能,有效的实现事故风险预警;其次规范和优化故障信息的分层、分类,使信号分级合理、名称清晰,以促使集中监控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还有就是对变电站二次设备进行全面的自动化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变电站信号传输不全的问题;此外,还要加强调度数据网络建设,满足电网运行管理中大信息流传输的实际需求,保证调度一体化的有效实施。

(2)实现电网部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是要对年纪较大的调度员的进行工作岗位的调整,老调度员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由于电网运行管理中对电网运行的监督和调控是一项精神高度集中、工作强度高的脑力工作,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老调度员体力与精力都基本上处于透支状态,在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力不从心,不利于对电网运行的安全调度;因此要加强对年轻调度员的培训和教育,逐步实现调度员年轻化。电网调控一体化中调控工作是一项高劳动强度的脑力劳动,因此适合年轻人精力、记忆力强、反应迅速的年轻人,在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做到快速的、及时的、正确的处理,为电网的运行管理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调控一体化篇5

关键词:电力调控一体化,监控技术,调度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 U672.7+4文献标识码: A

1 电力调控一体化综述

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电力调控与监控合一。利用高科技实现操作智能化、自动化,是一种“变电站无人值班,运维操作站少人值班,监控中心 24 小时值班”的工作模式。调控一体化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调控,由专门的调控人员执行,主要负责设备监督、遥控操作等调度工作。二是运维,由专门的运维人员操作,主要负责设备巡视、检查、作业应急处置等工作。电力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的试点项目,是对电力体系的调控和监控,加强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建设,提高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实现对电网监控与维护的管理体系。在以往的传统模式下,电网调度中心负责电网的调度、监控、运行和维护工作,工作内容多且复杂,在工作中时常出现分工不清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且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电网改扩建的进行,电网迅速发展,重新调整了电网结构,加大了工作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要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大调控一体化的速度,注重分工,电网调度中心负责的工作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没太大区别,只是同时运行维护站点,负责对调度指令的分解和执行,各部门各司其职,使调度中心的管理集中化、智能化,有效的利用资源,提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健康持续发展。电力调控一体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为地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样本。电力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的试点项目,它是根据设计水平年标准制定的,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对电网的规定标准,为以后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参考,为电网的发展预留了上升空间。第二,安全性能高。电力调控一体化科学设计、智能化、信息化,能切实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能有效的实现调度、集控、计量和配电等一体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 电力调控存在的问题

2.1 电网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很多大城市的配电网正处在从架空线向电缆转变的阶段,整个配网线路都逐渐实现电缆化。目前配网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单条输电线路混合使用。电网管理涉及到架空线、电缆、开关站等多个部门,这就加大了电网管理的难度。因此,我们要更新旧的管理制度,借助现代电力调控的一体化、上层建筑的管理机制、工作流程等方式对配网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网的业务流程,实现电网管理的集约化和效率化,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很多城市的配网维护部门很分散,从表面上看,这种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但是相关数据很容易丢失,造成数据资料管理工作混乱,加大了工作难度。

2.2 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式不当

好东西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操作。目前,很多地区有很多个电站管理部门,对于大量的电网设备来说,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更不用说质量。再加上在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人员分布不合理,工作分工不均,导致工作质量低下,影响整个工作效果,且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种人员管理模式是不科学的,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此外,电网设备的操作比较复杂,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很大、要求很高。种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就导致了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减缓。

2.3 盲目调控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当前我国的电力调控在人力调控模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加上分散式的管理模式使智能化管理模式的难度不断加大,导致电力系统中调控管理存在普遍盲目调控的现象。从日常的调控操作来看,还是依赖原有的经验和传统方式来实现现在的管理,电网智能化、信息化、合理化的要求是不能被满足的,工作效率难以提高,智能电网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实现。配网架空线路的开关变更和分网,都会因现场的情况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是难以控制的,加大了调控的难度。此外,配网运行部门所上报的配网调控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张电网或数张单馈路图,很少以区域性的电网图出现,所以调控没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知,进而导致盲目调控现象普遍存在。

3 提高电力调控一体化建设

针对上述电力调控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力使在点子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建设。加快步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实行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3.1 加强电网管理模式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一个堪比完美的管理模式,面对这些管理模式上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从根源上着手,俗话说的好:治病要除根,不能治标不治本。加强电网管理模式,要实行以 GIS 为基础的调控体系。在智能电网的模式下,GIS 平台下的配网调控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中陈旧老化的模式,以配网数字化为管理前提,连接上配网自动化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实现监控与调度完美结合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在利用技术进行合理有效管理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电力企业集团管理团队的建设。一个好的管理团队,能把工作人员调动起来,让他们各尽所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2 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

针对人员不够、分工不均、工作压力大等问题,首先我们要对电网的运营情况进行具体、科学、合理的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然后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对那些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的配网部门多布置一些人员,对于一些工作任务不多的地区就少安排些人手,对有能力的人就给其发挥水平的舞台,对不能胜任的人员采取培训学习或淘汰的方法。从而提高整个工作团队的工作能力,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能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提高工作效益,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我们要加强科技的建设,掌握核心技术,使电网操作系统智能化、信息化,这样也可以做到电力调控的精确化,减少错误,从而减少浪费,减少成本,获得利润。

3.3 加强调控的合理化

从上述文段中,我们知道电力调控中盲目调控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目前,能够解决这一方式的方法就是在自动化设备上应用先进的 SCADA 系统,从而很好的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技术上 SCADA 系统的智能升级就是电力调控一体化。虽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是对配网自动化的远程监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安装了自动化装备,所以,需要采用最先进的 SCADA 系统。同时,要求各个系统以及调控平台数据采用要以数据为中心,从而保证数据传输和交换的安全性、稳定性。此外,还要加强设备的建设和维护。通过大修、技改提出项目,申请资金进行通讯、远动、一次设备、继电保护、变电站安防、视频、门禁等系统的改造和升级,确保站内一、二次设备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信息传输的通道畅通,确保需要监控的信息可以全面准确上传。。

4 结束语

随着电网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在电力系统中普遍实现了电力自动化。电力调控一体化作为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发展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在高度的管理模式下,运用高科技核心技术和企业人才,促进电力企业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璐,程小伟 . 刍议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策略 [J]. 中国信息化,2012(20).

[2] 李群 . 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

调控一体化篇6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力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232-01

0 引言

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技术应用效果更为明显,相应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完善中。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中,为电力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人员的分配更加明确、电网的运行状态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在笔者看来,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是电力行业的一次本质性进步,对电力行业有很重大的意义。

1 调控一体化技术

在笔者看来,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扮演了管理体系的角色,在运行方面主要是对电网运用了调度制度,调控一体化技术和变电监控进行了有效地结合。在这种情况下,调控一体化技术与维护操作进行了联合,这样就实现了电力系统维护与监控工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的目标。对于电力系统来说,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给电力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之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被减少,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系数,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分工很严格,每个电力部门的工作任务比较明确,将每一个工作环节联合起来,环环相扣,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供电质量方面也有优化作用。下图1是调控一体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在没有使用调控一体化技术时,电网调度中心的工作内容和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工作内容差不多。但是,电力系统的电网调度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电网的运营、调度和维护工作都需要电网调度中心负责,所以电网调度中心所需要负责的工作较很复杂。这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内容,加重了工人工作的压力,加强了工人工作的强度。在分配工作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均衡问题,换句话说,管理工作容易出现许多失误和漏洞,降低了电网正常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正是因为传统电网管理制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缺陷,所以在传统电网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时,调控一体化技术就应运而生了。现在的电网数量越来越多,电网管理工作内容也变得愈加复杂,所以电力行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调控一体化技术是在传统电网管理工作的模式上建立起来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符合新时代电力管理工作需求的技术。这种技术在管理模式上比较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协作,将每一个明确的分工,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体管理化模式。这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责任义务。提高了供电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了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状态。

2 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2.1 在设备建模层中的应用

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日益加大,所以电力管理系统中的设备设施也需要进行更新换代,移入新型设备,对二次设备的描述模型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在电网自动管理模式下,新型设备的监控作业不能适应这个作业环境。所以在实践中需要对其进行二次研究、开发利用,提高二次描述模型的功能使用范围,完善功能数量,提高功能质量。在对设备的建模层进行研究时,应当使用与其相匹配的建模技术,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备,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这种分析并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多次分析,一般情况下,是两次分析――三次分析。主要是为了将模型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包括了:设备层、站控层和间隔层。对那些一次模型来说,间隔层和站控层的应用比较成熟,所以开发重点应当在二次设备模型上面。这主要是因为二次设备模型的运用,被限制在关联测量点和装置信号点上,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必须将两者一体化控制,这样处理后,二次模型的发开运用才会比较完善。促使二次模型在变电站信息模型中,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分流应用

调控一体化系统的优点除了上述所说的内容之外,还能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具备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流的功能。对站点端的数据资料,也能进行综合性的评判工作,并做出相应的集控或者调控反应。现代的自动化管理工作内容就是:上传完整的数据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整理、合并,然后做出反应,传回软报文。笔者认为,对于自动化管理工作来说,调控一体化系统完全符合现在的管理要求。

2.3 关键技术应用

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工作中,还能在人机展示方面有所应用,信息的显示、分层以及自动化管理工作,都需要调控一体化技术的支持。现代的人机信息展示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电力系统管理模式根本不能达到相关要求,运用了调控一体化技术后,保障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模式正常运行,也开拓了电力系统的发展领域。

人机展示层中,引入了调控一体化系统后,首先需要检测人机状态,通过测试来了解系统内部的运行情况,然后才能开展控制与调整工作。在应用层中,调控一体化系统引入之后,必须对系统的监控与调度工作进行恰当的融合,将整个系统变成一个整体。通过这一系列的处理工作后,才能保证系统内部每个信息点的分流到位,再加上每个功能在分类上要能各司其职、各尽其事的运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信息分层作业处理,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处理的内容比较多,分别为:系统处理工作、系统内容备份工作、信息合并工作和信息警告分类工作。其中系统信息的保护措施一定要做到位,这是保障系统信息不外流的重要途径,优质的保护工作是达到统一化管理模式的保障。在笔者看来,调控一体化系统在应用层中的运用是整个应用中最重要的一点,对整个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都有直接影响,所以调控处理工作必须做到位,尽可能地处理好应用层中每一个环节和运行步骤。

3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所以现在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电网的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新时期的带动下,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运用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多方便之处,其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解决了传统电网管理模式中,电网运营安全系数较低的问题。保障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过万事万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调控一体化系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对操作环境要求比较高。这些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去发现、解决问题,然后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在保障电网运行质量的前提下,从本质上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电网管理工作的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基于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内容特点,详细论述了调控一体化对电力系统的应用,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勇,朱利君.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4:77.

[2]李群.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50.

[3]张雪玲,林康松,周林宁,童佳.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3,21:141.

调控一体化篇7

【关键词】电网调度; 监控一体化; 运行管理

前言: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电网运行质量,提高电网管理水平。 所以,电力部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积极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推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概述

1.公司调控现状

公司现有变电站21座,其中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17座,均属自有产权。已将13座变电站列入无人值班改造,到2014年11月底,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13座,全部具备无人值班条件,改造后保护微机化率和综合自动化率100%。而未列入改造计划的35千伏中和、大进变电站已立项在2014异地重建。

2.监控业务的开展

110千伏新城、中集、县坝、赵家、竹溪、35千伏丰乐、铁桥、岳溪、九龙、河堰、正坝、镇东等12个变电站属自有光传输网络以上等站已经纳入调控监控业务范围。

3.班组运转模式

调度员、监控员在同一场所工作,但调度、监控业务各自独立开展,监控员服从调度员业务管理。监控业务开展后,考虑调控工作强度和安全约束,调控班配置四值,实行“四值二运转”,每值按4人配置,按照每值配置调度正值、监控正值、调度副值、监控副值各一名设置岗位;中心设置调控运行专责实施专业管理。

二、我国电网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实现一体化管理的难度大

目前,我国电网以多种运行管理模式的形式而存在着,增加了电网统一规范的执行难度。主要受地区差异因素影响,各地区实行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不一。另外,电力企业在推行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过程中,不易被更多人认可,为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增加阻碍。

2.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实行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其模式较传统。①对于实行多集控中心模式的电力企业而言,受活动范围因素的影响制约较大,使得企业必须合理配备自动化系统,且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②对于采用“变电监控中心+巡维中心”模式的电力企业而言,操作指令辗转环节多,容易导致误操作,给电力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③对于采用“调控中心+巡维中心”模式的企业而言,调度部门人员对设备运行情况的掌握程度不够,不利于指挥。

3.调度部门的工作能力有待增强

调度部门在电力企业中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调度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着电网运行的质量。所以,电力企业对调度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调度部门在下达指令时,由于流转环节较多,使得信息传递效率降低,容易出现误操作,对电网运行安全有不良影响。另外,调度部门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有效解决或控制事态,使得电力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4.缺乏专业支持

电力企业要想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有必要投入更多的技术支持。然而,电网运行中,电力企业采用的运行管理模式缺乏专业支持,而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电网的调度效率。首先,随着我国电力用户的逐渐增多,电网系统越趋复杂,为电力企业增添了工作难度。尤其在用电高峰时期,调度部门的调度工作尤为重要,其调度指令直接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

三、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的对策

1.加大管理力度

要想促进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实,电力企业有必要加大管理力度。①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建设。一方面,确立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领导小组,使之在运行管理模式实施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另一方面,确立各工作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协助领导小组共同完成任务。②建立或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为管理行为提供依据,确保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电力企业为负责各项工作的人员分别制定操作规章规定,并要求员工严于律己,根据实际需要而不断对其进行修订,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③在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下,电力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根据需求而增减各部门工作人员,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2.加大技术支持力度

①电力企业应对运行设备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根据电网安全运行需要而更新或淘汰陈旧的设备,避免因设备老化而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②制定合理的设备检修制度,要求技术人员定期对运行设备进行检修,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问题,并给予解决处理,确保运行设备的安全性。③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并对其进行监视和控制,促使调度人员合理调度指挥。

3.引进复合型人才

电力企业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完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使电力企业以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此,电力企业可以从两方面着手:①通过招聘等形式引进人才;②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增强员工技能水平、综合素质。

4.合理对供电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现代我国很多的电力电网都存在设备陈旧、维修维护不及时现象,这不仅影响了电力的运输使用,而且也对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要实现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的进程,就需要对陈旧设备与不能适应一体化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技术人员要定时、认真对设备进行检验,对于故障及时进行维修,保证电网调度监督管理一体化的安全。

5.对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重要性提高重视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不能带来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打算电力企业应该对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体化管理可以降低停电时间,提升供电质量。积极推进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是电网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6.加强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

对于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需要高素质人才保证质量维护与日常运行管理。加大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现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稳定扎实发展,不断提升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的水平。

四、结语

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电网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供电水平,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高要求,因此其推行是电力电网改革的大势所趋,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既节约了人力资源、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又降低电力设备的维修成本、缩短电网运行管理过程,是保证电力企业的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保证电力系统与电力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龙,解伟.智能电网调度与监控一体化运行模式新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7):183-184.

[2]邓小燕,杨艳华 . 服务于调控一体化的电网自动化系统改造[J].电力学院学报, 2014 ,04 :319~323.

[3]张国栋.县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12:139+141.

调控一体化篇8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用到的传感器非常多,如检测物体的位置、颜色的判别、材质的判别、姿态判别、液位判别、温度检测、压力检测等,会用到如电感、电容、压力、光电、光纤等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学习此类传感器最重要的是分清它们的作用、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我们能很快地教学生将传感器输出端口与控制器进行连接,然后将待检测物通过传感器,对应的PLC输入点就会有一个输入信号,即传感器有输出信号,也可以据此判断传感器是否工作,否则要查明故障。学生对控制器能有输出很有兴趣,表示自己已成功了一步。

二、控制层:控制元件的调试

有了上一步的检测工作,引导学生完成控制层的编程,学生就会跃跃欲试。控制元件是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单元,按作用主要分为功率元件和信号元件,按功能分为测量、变换、放大、执行和校正元件,按电流分为直流、交流和脉冲元件。控制元件构成的电机主要有直流伺服电动机、直流测速发电机、步进电机、旋转变压器、自整角机、交流伺服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开关磁阻电机、超声波电机和直线电机等。对于如此多的控制元件,我们教学生的就是分清各种控制元件能接受什么样的信号。根据信号的特点,我们用控制器给其相应的信号,在相应的信号作用下,控制元件能有相应的动作,则表示控制元件能受控。在大的系统中,同样只要将控制信号发出,就能有相应的动作。例如,步进电动机的控制,只要将脉冲信号和方向控制信号发给步进驱动控制器,用控制器输出两个信号,如果步进电动机能工作,则表明控制正常。系统同样只要给出相应信号,步进电动机同样能正常工作。据此,学生调试工作又进了一步。此时要告诉学生,只并差一步的控制工作,我们就会完成系统的分步工作。

三、执行层:驱动元件调试

什么是执行层的调试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要执行的工作任务。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执行层的情况。执行元件是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控制信息完成对受控对象的控制作用的元件。在机械自动化系统中,执行元件根据输入能量的不同可分为电动、气动和液压三类。电动执行元件安装灵活,使用方便,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气动执行元件结构简单,重量轻,工作可靠并具有防爆等特点,在中、小功率的化工石油设备和机械工业生产自动线上应用较多。液压执行元件功率大,快速性好,运行平稳,广泛用于大功率的控制系统。对于种类繁多的控制元件,我们要分清其能接的信号是什么类型的,比如是模拟量,还是数字量等。如果是模拟量的,要分清其模拟量大小和性质,据此给相应的量,执行元件就会动作。在大系统中也只要给出相应的信号,执行元件就能正常工作。要分清我们要执行的工作任务,比如将电磁阀接好线,用控制器给出相应的信号,电磁阀就会正常工作。至此,学生完成了每一个分项工作,会有将自己的作品成果全部展示出来的冲动,无形中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

四、系统层:控制系统综合调试

经过以上分析并进行调试后,学生纷纷将自己上述步骤所完成的工作进行综合。此时,可以设置一个学生比赛环节,让学生进行综合调试。控制系统在调试时,引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检查接线,核对地址,逐点进行,确保无误。加上各信号后,看输入端口的指示灯的变化。其次,测试输出工种状态,包含各输出端口、模拟量的量值等。测试各工作方式的逻辑关系,如手动、半自动和自动工作模式。最后还要进行异常条件检查。在经过上述调试后,如程序、功能有所变动,也应及时调试,达到完美的效果,确保系统具有正确工作、可靠、简短、省时、可读和易改等特征。掌握了以上分层调试的方法,学生能很快地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最小化,进而完成一个综合系统的调试,学生的作品成果也就呈现出来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分步分层调试过程中得到了大力提升。

五、小结

调控一体化篇9

关键词:大运行体系;地县调控;一体化;黄山区电网

中图分类号 : F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1 地县调控一体化的可行性

1.1 大运行体系简介

大运行体系是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中的一个方面,它的总体要求是打破以往各地“各自为政”的运行模式,将变电设备按电压等级划分,同等级的设备统一监控管理,实现各级调控一体化。国调、分调一体化,省调标准化、同质化,地县调专业化、集约化。

大运行体系是国家电网针对我国电力生产、运行的特点所做的必然决策,大运行体系可以有效利用起电力企业的电力设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改善工艺流程,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升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1.2 地县调控一体化简介

根据大运行体系的要求,地方电力企业要根据电力设备的电压等级,将任务划分为地调和县调两级,分别负责管辖范围内电网调度运行、设备监控、系统运行、调度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水电及新能源等各专业管理职责。其中地调的管辖范围是整个地区,负责监控地区内110(66)~220KV和330KV终端站变电设备运行,调度管辖110(66)KV电网和终端220KV系统。县调则负责县区或城区,监控和调度区域内35KV及以下电力设备和电网运行状况。

1.3 调控一体化模式的优缺点

黄山分公司大力推行地县调控一体化,是因为基于大运行体系下的地县调控一体化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地县调控一体化的体系中监控人员数量得到了精简。设备正常运行时,监控人员可以直接了解设备运行的信息,方便及时进行决策。当故障发生时,监控人员可以遥控抢险,提升故障处理速度。

但地县调控一体化也存在缺点,即对监控人员的要求太高。一方面,当故障发生时监控人员需上传大量信息,这就要求有数名操作熟练的监控人员。另一方面,监控人员要有很好的责任心,随时关注一体化的运行状况。如果人员素质不高或责任心不强,故障发生时不能及时上报和处理,故障和损失可能进一步扩大。

为了应对这一缺点,企业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同时充分运用软件手段处理相关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黄山分公司不断培训和引进优秀人才,并拥有成熟先进的后台软件支持,能够克服地县调控一体化的缺点,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优势。

2 黄山区电网地县调控一体化模式介绍

2.1 电网介绍

黄山区电网共拥有8座变电站在网运行,包括7座35KV变电站和1座35KV用户变电站。变电站与地调之间都用光缆连接。电网拥有35KV线路14条,10KV线路41条。就规模而言,黄山区电网规模并不大,但电网负荷并不低,往年最大年负荷超过43MW。同时黄山区电网管辖范围内有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等旅游风景区,这些风景区有索道等旅游设施。为了保障景区旅游设施的运行安全,电网必须保持运行稳定,调度科学化、自动化。

针对这一状况,黄山区供电公司决定实施电网略微超前发展的发展战略,为辖区内的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用电服务。

2.2 系统建设模式

黄山区公司采用的广域分布式采集模式在县调端配置了前置服务器,当地调和县调通信中断时,县调端的前置服务器可以代替SCADA服务器实现相应功能,保障县调监控调度正常。这一方案不需要在县调端建设SCADA服务器和历史服务器,经济性较好,运行维护也较为方便。因此,我国其他电力企业在县调中也广泛采用广域分布式采集模式。

2.3 一体化模式运行成果

黄山区公司地县调一体化模式运行近三年以来,有了不错的运行成果。这些成果包括35KV变电站维护工作量降低了40%,变电站维护时间降低了53%,系统巡视效率提升了62%。黄山区公司管理制度得到优化,地县调水平明显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无事故,并在地县调一体化中培养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以满足大运行体系的要求。

3 一体化运行经验

在近3年的探索中,黄山分公司总结出一些地县调控一体化的经验。

3.1 信息分层管理

黄山区公司信息分层管理集体要求如下:(1)将信息分为事故信息、异常信息、开关倒闸变位信息、遥测越限信息和告知信息五种。不同信息有不同的标注方式;(2)公司统一命名标准,命名应清晰简洁,在设计、施工、运行等各个阶段都要遵守;(3)优化信息显示,利用信息管理软件为监控人员提供信息的筛选、提取服务,信息显示界面要美观简洁;(4)规范信息采集,细化采集原则,对所采集信息的种类和数量等做出明确规定。

3.2 管理集约化

大运行体系下的地县调控一体化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过去的3年中,黄山分公司在以下方面做了调整。

(1)班组结构精简

传统体系中监控班组和调度班组是分开的,并按三班五倒的模式轮班。在大运行体系下,公司将监控班组和调度班组合并,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培训,使职工同时掌握监控和调度两种工作。这样既减少了人力资源消耗,又使监控和调度两个环节的配合更加紧密。

(2)提倡一岗多能

在监控和调度岗位融合的基础上,黄山分公司倡导职工互相配合和学习,实现技能和专业融合。对原有监控人员和调度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使他们能同时胜任两种工作,实现一岗多能。

(3)更新技术和设备

在班组和值班人员减少的前提下,要保证工作效率不降反升,就要依靠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支持。黄山分公司拥有故障录波联网、视频监控、KVM系统等技术设备,当电网出现故障时,监控调度班组就可以直接对故障信息、故障录波信息和KVM信息进行分析,缩短了故障诊断和抢险的时间。

4 结语

总之,电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我们必须重视电网运行的平稳,挖掘内在效益,不断深化大运行体系下地县调控一体化改革。

参考文献

[1] 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调控一体化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不断得到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电网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条件,与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相比,调控一体化的应用有利于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因此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现时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未来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调控一体化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在对电力系统调控时,监控和维护等工作只能在电网管理系统后台进行指挥,再加上电力系统中很多工序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实际工作中调控分工不明确,因此一些设备和用户端的衔接不够理想。传统模式的电网调度中心的工作较为复杂,各工序之间的协调工作量极大,使得工作中的失误在所难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使得电网的规模日益增大,这给电网运行、维护等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网运行的需要,而调控一体化与传统电网管理模式相比,其将电网调度系统、变电监控系统以及维护操作系统联系起来,在实现电网调度功能的同时,同时实现电力系统监控和电网维护功能,由于调控一体化将多种功能集中在一起,形成自动一体化模式,因此与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相比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可极大降低对人员数量的要求,并且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干预,因而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同时提高工作精度。

2、调控一体化的设计方案

调控一体化要想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得到实际应用就需要优秀的设计方案,首先,需要基于现有的技术和实际需要搭建一个基础性技术平台,基于这个平台集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各项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各功能模块的建立,这些都需要运用相应的软件技术来实现。其次,这一基础性技术平台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两个部分。

2.1硬件平台的构建

调控一体化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调度工作和监控工作的共同需要,因此需要利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服务器群对硬件构架进行合理调整,另外,为提高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应当利用硬件系统平台对多余的功能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为此,硬件平台的配置应满足如下要求:第一,在一套硬件平台上要实现调度和监控功能,为保证调度的有效性以及满足对不同范围的监督和管理,可采用分层设计或分区设计。第二,为保证调控一体化系统功能的实现,应当配置4台SCADA服务器、4台历史服务器、2台网络服务器以及1台PAS服务器。

2.2软件平台的构建

软件平台的建立则是实现调控一体化的关键所在,为达到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各功能的集中控制,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利用软件技术来实现对调度工作的灵活控制,实现三级管理。实际工作中,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实现系统工作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软件构件包括调度与监控一体化图模库、一体化图形服务和一体化数据服务、报警服务等。

3、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3.1调控一体化在设备建模层中的应用

电力自动化的发展促使电力设备不断得到更新换代,新的设备的引进以及对既有设备的改造使得二次设备描述模型被引入。然而由于处于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下,使得对新设备的监控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提高二次描述模型的功能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需要采用建模技术对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分析,建模需要分三个层,即间隔层、设备层和站控层,其中主要在设备层进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备分析,由于设备分析分两次进行,因此设备层又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目前一次设备模型的应用在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而二次设备模型由于是用在装置信号点和关联的测试点上,所以只能通过调控一体化体系来实现对二次设备模型的开发和完善,这也是调控一体化在设备建模层中的主要应用点。

3.2调控一体化在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流上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调控一体化具有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处理数据的作用,并且可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转成报文进行回传。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模式下,调控一体化要求主站的服务器与人工站相互合作,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控,所采集的信息完整上传后,经过信息的分析和合并的过程,最后实现分层显示。

3.3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关键技术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关键应用还包括人机展示、应用层、信息分层以及自动化应用等,这些应用可以更好地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模式,使电子系统自动化在电网运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调控一体化在人机展示层中应用时,人机需要通过测试,根据测试来进行调整和控制;在应用层应用时,需要将调度和监控功能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体化的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应当确保信息的分流和每一个功能均能独立实现。在此基础上,调控一体化要对信息分层进行处理,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分类、备份、合并等,除此之外还要保证系统信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