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美容十篇

时间:2023-04-10 16:42:46

中药美容

中药美容篇1

在汉朝成书的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上就载有美容作用的中药25种,如柏子仁,久服令人悦泽美色;还有如人参、黄芪、杜仲、黑芝麻等可美容的中药被称为“上品”。汉朝时的《华佗神医秘传》也载有美容复方10首,可治面上黑色、粉刺、斑痕,这些可谓是中药美容的始祖。

三国时,东吴孙权之子宠爱的邓夫人,不慎被刀误伤面颊,伤口较大,经医生用白獭脊髓与琥珀、朱砂等中药调配敷治,不但使邓夫人面部未曾留下疤痕,而且比往日更显得白里透红、娇艳动人。

在唐朝时,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儿永乐公主面容干瘪、肌肤不丰,后因“安史之乱”避居陕西大荔县的沙苑一带,常用当地所产的蒺藜泡茶喝,两三年后她竟出落得健美艳丽、风姿绰约、楚楚动人。

至宋朝时,大文豪坡到老仍然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据他自述,主要得益于数十年坚持每日服食煮熟的芡实(又名鸡头米),细嚼慢咽促进了面部肌肉的运动,改善了血液循环,增强了肌肤细胞的代谢活动,使衰老姗姗来迟。

明末农民起义军内,有位外号叫“老神仙”的医生,擅用一种草药能使刀伤不留瘢痕。经后人分析断定,这味草药就是当前十分时髦的中药材――积雪草。

清朝的慈禧太后对中药美容颇有讲究,她每隔10天需服用一羹匙珍珠粉,并且从不间断,直到六七十岁时,皮肤仍然柔软光润。

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虽然年逾花甲,依然能扮成妙龄少女,且风姿不减当年,这与他常服珍珠粉,并外用掺有珍珠粉的护肤霜保养不无关系。

近年来,我国用中药生产的美容品发展迅速,如人参、珍珠、银耳、花粉、芦荟、丹参、丹皮、当归、灵芝等系列化妆品花样繁多,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中药美容品长期使用无损健康,还受到国外美容专家的青睐。日本专家认为中药美容具有作用:

中药美容篇2

【关键词】  中医美容 方剂 历史

   

中国 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同样,也是美容 研究 的渊源考察文物。可以看到我们先人在二千年前就已经能研制简单美容制剂。浩翰的古籍里,有关美容的论述丰富深刻,其实用方笺也屡见不鲜。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医著中,就有增白悦颜、祛斑莹面、毛发美饰、酒渣粉刺、灭斑除疣、除臭散香6大类1233首美容方剂,269味中草药。当然,这些多数是为当时朝廷贵族服务的。本文对古籍中的美容方药归纳如下。

1  远古至先秦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秓”、“癣”、“疣”等损美性疾病[1]。殷纣王时期,已研制有“涂脂擦粉”,使用的化妆品——“燕脂”,能收到“桃花妆”的美容效果[2]。战国时的《山海经》146种药物中,有12种与美容有关[1]。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剂书《五十二病方》的 内容 十分丰富,预防和 治疗 瘢痕的方剂6个[3]。《养生方》中有3个长寿方,还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

2  秦汉三国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萌芽时期。《黄帝内经》虽为中医理论巨著,也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一些治疗美容的 方法 [4]。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00种关于“悦泽”、“美色”、“轻身”、使人“头不白”的美容药物(上经54种,中经27种,下经19种),并提到了美容药品的独特剂型——面脂。

   

另外,汉代2位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创立的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血瘀滞引起的肝斑,麻子仁丸治疗燥热所致的皮肤粗糙,猪肤汤润肤悦颜去皱等方法,至今仍为后人所沿用[4];《华佗神医秘传》载美容外用复方10首,《华佗神方》有美容保健、治疗的内服、外用方共56首[5]。

3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的形成时期,亦是中医美容方剂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3.1  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的葛洪《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2本书,前者是一本 哲学 名著,后者是一本医学名著[6]。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外篇》50卷中,而《肘后备急方》 以其所刊载的美容方剂之早、之多、之专,以及所明显体现出的美学思想,堪称中医美容第一书,其中记载的美容方有66条, 应用 于美容的药物有95种[7]。南北朝时齐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所载730种药物中[8],有保健美容中药70余种,而且对《本经》有所发挥,如藁本,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可作沐药面脂”,这些都被后世广为应用。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也收载了一些美容方剂,共50首左右。

3.2  隋唐时期

 

初唐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下合称《千金方》各30卷,其中较集中论述中医美容内容的章节有《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下·七窍病下,列方81首;《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列方56首;《千金翼方》卷五·妇人一·妇人面药第五,列1论,39方;《千金翼方》卷一·药录篡要·悦人面第六十三,列药9味,其余大量内容则散在各卷之中。其弟子孟诜撰《食疗本草》,载食药260味[9],其中有许多美容食物,如“荔枝,微温……健气与颜色”,“萝卜,性冷……服之令人白净肌细”,丰富了食膳美容的内容。唐王焘的《外台秘要方》,其中三十二卷专论美容,有面部美容方97首,美眉发方87首,澡豆方9首,口脂方3首,美手方3首,香体熏衣方10首,另有其他美容制剂方法11首[10]。凡其他各卷方药主治和用法与美容相关,并确有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作用的方药有34首。其中美发方9首,香体方4首,美手方7首,去除面斑方11首,保健方3首。凡原文中指明对头面损容性相关疾病具有美容治疗作用,如治疗白癜风方14首,香口方9首,香体除臭方43首,除疣方19首,除瘢痕方17首。依此思路,共得美容方药两类356方,294种药物。

总之,两晋至唐间,中医美容可谓承上启下全面发展,不仅初步体系形成,也为宋元时期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宋金元明清时期

   

此期是传统中医美容方剂学的拓展时期。此期的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大部分都涉及到了美容 问题 ,清代宫廷美容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4.1  两宋时期

在遗留至今的宋代出版了几部大型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均收载有很多美容方剂。《太平圣惠方》第四十卷以美容方为主,共列方187首;第四十一卷为须发专方,共列“治法白令黑方”、“治眉发须不生诸方”等120首;此外,在其他卷中,还有治羸瘦、白癜风、针眼、目不明、牙齿黄黑、牙齿脱落、揩齿令白净、口臭、唇疮、热疮、(各种)癣、漆疮、手足皴裂等损美疾病诸方440余首,以及各种补益驻颜方240余首[3]。全书共有美容方剂980余首。《圣济总录》中,仅面体、髭发两门,就有处方100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诸虚门”及其它各门中,也散在收载了许多具有增白驻颜、乌发固齿、延年润肤作用的美容方剂[4]。此外,《使辽录》中,还记载了以中药“瓜蒌”调敷于面部的“佛妆”配方,与 现代 所称之“倒模”美容术是类同的。除此之外,《苏沈良方》、《洪氏集验方》、《济生方》、《类证普济本事方》、《鸡峰普济方》、《是斋百一选方》、《魏氏家藏方》等等,都载有美容方或法[3]。

4.2  金元时期 

元初许国祯撰《御药院方》,汇集了金元以前大量宫廷美容用方,如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等,该书还列出多种牙药,如白牙珍珠散、麝香散等,共计180余首,丰富了美容范畴。

4.3  明清时期 

至明代,出现了医药学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以说是对美容中药的一次大 总结 ,其记载的美容中药近300种,功效涉及增白、护肤、祛皱、消斑、去雀斑、乌发、香体、洁齿、悦颜等方面。其 方法 强调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将中医美容学 发展 到一个新的阶段。明初朱?等编的《普济方》,美容方收载规模空前,按头面2大门分21类,列方747首,是集前代之大成者。明胡文焕校刊的《寿养丛书》,收有《香奁润色》一卷,这是专为妇女美饰而写的一本方书,辑录了大量美容方,美发、白面、玉容、驻颜、白牙、润唇、美手、香身等各种美饰用化妆品方应有尽有。明著名的外科专著《外科正宗》中,也记载了许多美容诊治方法,如 治疗 雀斑内服下容散,外敷玉肌散,面部黑子(痣)用“灰米膏”治疗等。

清代美容方剂主要汇萃于清宫档案之中。 中国 中医 研究 院清宫医案研究室1981年出版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就收录不少。如长发香发方、令发不落方、洗头沐浴方等都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 影响 。

5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美容学萌芽于秦汉,形成于隋唐,丰富发展于宋明。中医美容有着悠久的 历史 传统,其美容方剂也是 内容 浩博的。今天,随着 社会 政治 、 经济 、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需要有效的治疗,而且对影响人体外在美的因素也需要医学提供更多的保障,因此,深入研究、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中有关美容的瑰宝,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参考 文献 】

中药美容篇3

无论你的身材、脸型、五官生得如何美好,你最希望的还是拥有光洁、细腻、嫩滑、晶莹的皮肤和一头亮泽的乌发。妇女步入中年,最先的衰老现象也总是由面部皮肤和头发显现出来。一丝丝皱纹、一片片黄斑、一缕缕白发都能够让你心烦的。外部的美容护肤和染发只能暂时改变外貌,却不能改善本质。

“药膳”以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指导,将药物和食物合理搭配,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而达到药物治疗和食物营养的双重功效。这里介绍几则美容乌发药膳,中年妇女食用可延缓衰老,使皮肤和头发得到来自机体内部提供的药力和营养,从而在本质上达到美容养颜、乌发的效果。

七锦糯米粥:糯米500 g,桂圆干30 g,红糖120 g,冬瓜糖60 g,黑、白芝麻各15 g,大枣30个,银耳30 g。先将桂圆干去外壳,红枣洗净去核待用;将干银耳放入温水盆内,浸泡约30分钟,待其发透摘去蒂头,拣净杂质,用手将银耳撕碎洗净待用;淘净糯米放入锅内,舀入大枣、桂圆干、银耳、冬瓜糖,加水适量,用旺火煮至六成熟,下芝麻、红糖,再煮烂成粥,分顿食用。具有温中健脾、双补气血、健身益寿之功效。适用于血虚所引起的头发早白、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头昏眼花等症。

羊乳红枣粥:羊乳300 ml,红枣15颗,粳米250 g,生晒参、冰糖各30 g。先将粳米、生晒参(切片)、红枣(去核)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旺火煮至30分钟,倒入羊乳再煮片刻成粥,分顿食用。具有益气健中、温润补湿之功效。适用于气短乏力、面黄肌瘦、四肢无力、口淡、便秘等症。

三枣糖粥:糯米1 000 g,蜜枣90 g,红枣90 g,黑枣90 g,白芝麻60 g,红糖120 g。先将蜜枣、红枣、黑枣去核,洗净待用;洗净糯米放入锅内,舀入蜜枣、黑枣、红枣,加水适量,用旺火煮至六成熟,下红糖、白芝麻,再煮烂成粥,分顿食用。常食可使面容细腻红润美丽,适宜于面色苍白、皮肤粗糙、干枯者食用。

天冬黑豆粥:天冬、黑豆、黑芝麻各30 g,糯米60 g,冰糖适量。将天冬、黑豆、黑芝麻及糯米洗干净,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食,7日为1疗程。此方益肝补肾,滋阴养血,固齿乌发,延年益寿。适用于发白枯落、面色早枯、神经衰弱以及便秘等症。

桂圆归枣粥:桂圆肉30 g,全当归20 g,红枣30 g,糯米250 g,红糖60 g。先将当归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中火煮沸后,去渣取药汁待用;淘净糯米放入锅内,加药汁、桂圆肉、红枣(去核)、清水适量,用旺火煮烂后放红糖,再煮片刻即成粥,分顿食用。具有双补气血、滋润肌肤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心失所养所致失眠心悸、面色苍白、干枯、身体瘦弱、倦怠乏力等症。

枸乌猪肝粥:制首乌30 g,枸杞子30 g,猪肝90 g,粳米150 g,葱、姜、盐、味精各少量。先将首乌、枸杞子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煎30分钟,滤汁去渣待用;淘净粳米放入锅内,加药汁、葱、姜、盐、味精、清水适量,用旺火煮烂成粥,即可。具有补滋神肝肾、乌须黑发之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症。

芝麻龙眼粥:白芝麻30 g,龙眼90 g,大红枣80 g,糯米500 g,红糖适量。先将龙眼去核,红枣去核,洗净待用;淘净糯米放入锅内,加红枣、龙眼肉、白芝麻、清水适量,用旺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红糖,再煮片刻浓黏成粥即食用。具有养血乌发、健美肌肤、延缓衰老之功效。适用于须发早白、面色无华、眩晕乏力、健忘失眠等症。

中药美容篇4

【关键词】美容;保健;中药;外用

中药瑰宝 渊远流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特别是女士)对人体的外在美有更高、更多的需求,因此,深入发掘、研究祖国医学中药美容的瑰丽之宝,满足人们的现代审美需求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1.1美容萌芽,推新发展:中药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美容方剂也是繁多浩博。中药美容萌芽于秦汉,形成于隋唐,丰富发展于宋明。先人在二千年前就已经能研制简单美容制剂。浩瀚的古籍里,有关美容的论述丰富深刻,其实用方笺也屡见不鲜。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医著中,就有增白悦颜、祛斑莹面、毛发美饰、酒渣粉刺、灭斑除疣、除臭散香6大类1233首美容方剂,269味中草药。当然,这些多数是为当时朝廷贵族服务的。

殷纣王时期,已研制有“涂脂擦粉”, 使用的化妆品——“燕脂”,能收到“桃花妆”的美容效果。战国时的《山海经》146种药物中,有12种与美容有关。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剂书,《五十二病方》的内容十分丰富,预防和治疗瘢痕的方剂6个。《养生方》中有3个长寿方,还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00种关于“悦泽”、“美色”、“轻身”、使人“头不白”的美容药物(上经54种,中经27种,下经19种),并提到了美容药品的独特剂型——面脂。

另外,汉代2位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创立的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血淤滞引起的肝斑,麻子仁丸治疗燥热所致的皮肤粗糙,猪肤汤润肤悦颜去皱等方法,至今仍为后人所沿用;《华佗神医秘传》载美容外用复方10首,《华佗神方》有美容保健等外用方剂。祖国医学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行之有效的中药美容之方。

1.2取材天然,安全有效: 中药美容,历史悠久。现代实用的美容之方,经过历代人的反复运用,认真筛选,已日臻完善。丰富的实践应用,保留了中药美容之精华,使之自然温和,安全,有效。而外用的美容中药采用的是天然药物配伍组方,或直接遣用单味中药,因而可靠性高,副作用小,避免了化学药物及化妆品对人肌肤的损伤,是自然美容之佳品。

2辩证施治,调达肌肤

2.1体质差异,致病有异:面部为“诸阳之会”,也就是人身十二经脉中的六支阳经均上连头面,是全身气血、阳气贯注的地方,也是神气集中的部位,面部表情、神态是神气表现的重要内容。面部的肌肉、皮肤和五官既需要全身气血的滋养和濡润,也需要脏腑精气的上达。在面部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不同的脏腑和经络。如前额属心,下颏属肾,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鼻部属脾。

根据人体气血阴阳津液的多少,可将人体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体型肥瘦适当、匀称、健壮,头发盛长色黑,面色红润,肤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目光有神,精采内含,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口唇红润,肢体轻健有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性格平和开朗,因而体内气血阴阳平和是美容的内在依据。当体质偏颇时,就容易出现损美性疾病,不同的体质会出现一定的损美倾向。

2.2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颜面五官、须发爪甲,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中药美容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由表及里,使气血充盈达到美容作用。因此要保持皮肤的致密性、柔韧性和光泽性,就要保证气血津液的充盛和脏腑功能的健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保养脏腑和气血,也是美容的根本方法。正因为中医美容注重的是整体的调整并施之以外部的中药美容,因而使美容效果持久而稳定。即使是偏重于装饰的外用保健品,如面脂、口脂,也体现了辩证论治的特色。如面部色黑、粗糙等,中医认为原因之一是风邪外袭,因此在一些润面、增白的化妆品中,配有祛风类药如防风、白芷等,体现了病因辩证的特点。

3美容方剂,保健驻颜

中药美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配制的粉、膏、液、糊等外用美容制剂,根据需要外敷,并加以按摩,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退疹祛斑,达到祛斑除皱、养颜驻容、延缓肌肤老化的美容功效。

根据多数个体的美容需要,注重某些外用中药具有滋养怡泽皮肤,保健美容的功效,把中药美容应用到生活美容之中,以获得安全可靠、简单易得、费用较少的最佳美容效果。

中药滋润皮肤,活血通络,使之气血充盈是中药美容的物质基础。

此外,还能防治结合,起到延缓皮肤衰老的保健作用和改善某些损容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如常在美容方剂中直接加入滋养肌肤,增白除皱的药品,如杏仁、桃仁、鸡蛋清、玉容粉等。

3.1中药美容,调理肌肤:中药美容是一种最主要、最常用、最廉价的美容方式。中药护肤与国内外精细的化学护肤产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大多数化学护肤品是通过化学合成物质解决皮肤问题;而中药美容讲究由表及里,平气活血,通过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达到调理肌肤,美容养颜的目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妩媚动人的诗句。她之所以能达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是与她善于美容化妆分不开的。

中医有“以皮治皮”之说。皮药入皮,活血通络,起到美容效果。如:白杨皮,木兰皮,石榴皮等。此外还有“以色补色”之说。花瓣娇艳,质轻上达,可令气血充盈于面,使容颜娇好,如桃花,玫瑰花等。

3.2中药美容,吸收途径:外用中药是通过怎样的吸收途径达到美容效果的呢?

现代医学认为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角质层和活性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为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另一条途径是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即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吸收。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的速度比透过表皮吸收的速度快,但吸收面积占整个皮肤的0.1~1.0%,所以并不是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外用药物的吸收障碍主要是皮质的角质层,而角质层屏障功能起作用的主要是类脂,富有类脂的细胞间质对于脂溶性药物的吸收起显著作用。另外皮脂腺油性的分泌物,也有利于脂溶性物质的穿透,所以许多外用药物添加了含有脂溶性、挥发性及刺激性的药物,有利于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保健治疗的目的。

3.3中药美容,保健驻颜:现代美容事业的发展,原本属于贵族阶层的中药美容已走进平常百姓的生活。中药美容有祛斑、美白、滋养肌肤的特殊功效,加之使用安全,简单易得且费用低廉,已让人们对中药美容格外关注。现介绍一些美容驻颜的中药药方。

3.3.1去皱膏:用蜂蜜、白糖和牛奶各适量调为膏,每日早晨或晚上涂于面部,保留10~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去。经常使用可以减少或消除面部皱纹,并有润肤增白的作用。

3.3.2嫩肤去皱橘皮水:橘皮内含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可用以营养滋润皮肤,有明显的抗皱作用。常用橘子皮浸水洗脸,美容效果很好。

3.3.3添容丸:清初名医陈士锋应用古验方治疗粉刺效果很好。此方为轻粉、黄芩、白芷、白附子、防风各等量,共研为细末,用蜂蜜调好,做成丸子。每日洗脸后,用以擦面。

本方也能治疗各种皮肤病,使容颜美好。

3.3.4菟丝子治面疮粉刺方:菟丝子苗绞汁涂于患处,每日3~5次,连续涂抹至粉刺消失止。

3.3.5苦瓜除粉刺方:苦瓜洗净挤汁加冰糖适量饮用。外用苦瓜汁擦患处。连用数日后,即可去除粉刺。

3.3.6悦泽面容方:取冬瓜仁250克,桃花200克,白杨树皮(去外面粗皮)100克,阴干研为细末,每日饭后服1克,日服3次。要想使脸白一些可增加冬瓜仁剂量;要红一些则增加桃花剂量。

另有一方,不用白杨树皮而用橘皮。

3.3.7天门冬美容方:天门冬是常用中药,《本草纲目》云:“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还记载了诸多服食方法,其中有一方云:“用天门冬十斤,杏仁一斤,捣末,蜜渍。每服方寸匕。”用天门冬外敷,可起到“面黑令白”的作用。用天门冬嗮干捣为未,同蜜捣作丸,每日用之洗面,使用不到一月后,皮肤就可以变得洁白、细嫩。

3.3.8鸡蛋清面膜:用3枚鸡蛋放白酒浸泡28天后,每晚取蛋清敷面,可使颜面变白如雪。

3.3.9牛奶护肤:牛奶是世界性营养保健饮料。在我国更有悠久的食用历史。牛奶内服、外用均有滋润皮肤的作用。民间传说--用牛奶洗澡可使皮肤细嫩,富有弹性。笔者不提倡用牛奶洗澡,但可在洗脸或洗澡后用牛奶涂擦,1020分钟后再洗去。

3.3.10唐代武则天中医美容好方法:唐代武则天,80岁高龄时仍然保持着青春般的容貌,不显衰老。《新唐书》上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武则天所用的美容秘方后来在唐代官府组织编写的药典《新修本草》上也有收录,不久又流传到民间。其方法是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不能带土。嗮干后捣成细粉过筛,然后加面粉和水,调好后,捏成如鸡蛋大药团,再晒干。用黄泥做1个炉子,四旁开窍,上下放木炭,药团放中间。大火烧1顿饭时间后,改用文火再烧1昼夜,取出凉透,细研,过筛,放入干燥的瓷皿中。用时加十分之一的滑石粉,百分之一的胭脂,调匀,研细,沐浴或洗面、洗手时,用药末擦洗。此方又名“神仙玉女粉”。

3.3.11乳酪(一匙)+柠檬汁(一匙)=乳酪洁面霜:将以上三种材料混合涂在脸上再用温水洗净,搽上爽肤水和润肤品,有很好的美白功效。

3.3.12适量黄瓜汁+适量柠檬汁+1/4杯水=紧肤霜:黄瓜先切块放入搅拌机中搅成浆状,与一个新鲜柠檬的汁和1/4杯水混合,用棉棒轻轻涂在脸上,肌肤马上收紧起来。

3.3.13蛋黄酱=护发素:用做沙拉的蛋黄酱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令头发健康光泽。把适量的蛋黄酱涂在湿发上,按摩5分钟,再用热水洗净,头发会变得柔亮。

3.3.14冻奶=去眼肿:把棉花团浸在冻奶中浸透,取出敷在眼上五分钟,然后再在眼皮上铺两片梨或菠萝,使眼睛更加明亮。据说,这可是好莱坞明星们的秘方。

3.3.15花生酱=软肤霜:将两勺花生酱涂在膝和手肘等易干燥部位,10分钟后抹去,再用温水洗净。因为花生酱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酸,有助于软化及美化干燥起鳞的皮肤。

3.3.16干麦片(半匙)+蜜糖(1/8匙)+牛奶(1匙)=润唇膏:将以上三种材料混合,涂在唇上按摩,然后以清水洗净,能使嘴唇变的光亮润泽。

3.3.17牛油果(1/4个)+橄榄油(1匙)=润甲霜:牛油果在国内不是很常见,它是富含钾的水果,美国加州人喜欢将其捣碎后与橄榄油混和涂在指甲上拯救那些毫无光泽的指甲。等15分钟后洗净,几次后指甲就变得像涂过亮油一般。

中药美容篇5

【关键词】  中医美容 方剂 历史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同样,也是美容研究的渊源考察文物。可以看到我们先人在二千年前就已经能研制简单美容制剂。浩翰的古籍里,有关美容的论述丰富深刻,其实用方笺也屡见不鲜。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医著中,就有增白悦颜、祛斑莹面、毛发美饰、酒渣粉刺、灭斑除疣、除臭散香6大类1233首美容方剂,269味中草药。当然,这些多数是为当时朝廷贵族服务的。本文对古籍中的美容方药归纳如下。

1  远古至先秦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秓”、“癣”、“疣”等损美性疾病[1]。殷纣王时期,已研制有“涂脂擦粉”,使用的化妆品——“ 燕脂”,能收到“桃花妆”的美容效果[2]。战国时的《山海经》146种药物中,有12种与美容有关[1]。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剂书《五十二病方》的内容十分丰富,预防和治疗瘢痕的方剂6个[3]。《养生方》中有3个长寿方,还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

2  秦汉三国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萌芽时期。《黄帝内经》虽为中医理论巨著,也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4]。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00种关于“悦泽”、“美色”、“轻身”、使人“头不白”的美容药物(上经54种,中经27种,下经19种),并提到了美容药品的独特剂型——面脂。

   

另外,汉代2位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创立的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血瘀滞引起的肝斑,麻子仁丸治疗燥热所致的皮肤粗糙,猪肤汤润肤悦颜去皱等方法,至今仍为后人所沿用[4];《华佗神医秘传》载美容外用复方10首,《华佗神方》有美容保健、治疗的内服、外用方共56首[5]。

3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的形成时期,亦是中医美容方剂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3.1  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的葛洪《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2本书,前者是一本哲学名著,后者是一本医学名著[6]。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外篇》50卷中,而《肘后备急方》以其所刊载的美容方剂之早、之多、之专,以及所明显体现出的美学思想,堪称中医美容第一书,其中记载的美容方有66条,应用于美容的药物有95种[7]。南北朝时齐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所载730种药物中[8],有保健美容中药70余种,而且对《本经》有所发挥,如藁本,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可作沐药面脂”,这些都被后世广为应用。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也收载了一些美容方剂,共50首左右。

3.2  隋唐时期

 

初唐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下合称《千金方》各30卷,其中较集中论述中医美容内容的章节有《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下·七窍病下,列方81首;《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列方56首;《千金翼方》卷五·妇人一·妇人面药第五,列1论,39方;《千金翼方》卷一·药录篡要·悦人面第六十三,列药9味,其余大量内容则散在各卷之中。其弟子孟诜撰《食疗本草》,载食药260味[9],其中有许多美容食物,如“荔枝,微温……健气与颜色 ”,“萝卜,性冷……服之令人白净肌细”,丰富了食膳美容的内容。唐王焘的《外台秘要方》,其中三十二卷专论美容,有面部美容方97首,美眉发方87首,澡豆方9首,口脂方3首,美手方3首,香体熏衣方10首,另有其他美容制剂方法11首[10]。凡其他各卷方药主治和用法与美容相关,并确有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作用的方药有34首。其中美发方9首,香体方4首,美手方7首,去除面斑方11首,保健方3首。凡原文中指明对头面损容性相关疾病具有美容治疗作用,如治疗白癜风方14首,香口方9首,香体除臭方43首,除疣方19首,除瘢痕方17首。依此思路,共得美容方药两类356方,294种药物。

总之,两晋至唐间,中医美容可谓承上启下全面发展,不仅初步体系形成,也为宋元时期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宋金元明清时期

   

此期是传统中医美容方剂学的拓展时期。此期的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大部分都涉及到了美容问题,清代宫廷美容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4.1  两宋时期

在遗留至今的宋代出版了几部大型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均收载有很多美容方剂。《太平圣惠方》第四十卷以美容方为主,共列方187首;第四十一卷为须发专方,共列“治法白令黑方”、“治眉发须不生诸方”等120首;此外,在其他卷中,还有治羸瘦、白癜风、针眼、目不明、牙齿黄黑、牙齿脱落、揩齿令白净、口臭、唇疮、热疮、(各种)癣、漆疮、手足皴裂等损美疾病诸方440余首,以及各种补益驻颜方240余首[3]。全书共有美容方剂980余首。《圣济总录》中,仅面体、髭发两门,就有处方100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诸虚门”及其它各门中,也散在收载了许多具有增白驻颜、乌发固齿、延年润肤作用的美容方剂[4]。此外,《使辽录》中,还记载了以中药“瓜蒌”调敷于面部的“佛妆”配方,与现代所称之“倒模”美容术是类同的。除此之外,《苏沈良方》、《洪氏集验方》、《济生方》、《类证普济本事方》、《鸡峰普济方》、《是斋百一选方》、《魏氏家藏方》等等,都载有美容方或法[3]。4.2  金元时期

元初许国祯撰《御药院方》,汇集了金元以前大量宫廷美容用方,如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等,该书还列出多种牙药,如白牙珍珠散、麝香散等,共计180余首,丰富了美容范畴。

4.3  明清时期

至明代,出现了医药学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以说是对美容中药的一次大总结,其记载的美容中药近300种,功效涉及增白、护肤、祛皱、消斑、去雀斑、乌发、香体、洁齿、悦颜等方面。其方法强调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将中医美容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明初朱?等编的《普济方》,美容方收载规模空前,按头面2大门分21类,列方747首,是集前代之大成者。明胡文焕校刊的《寿养丛书》,收有《香奁润色》一卷,这是专为妇女美饰而写的一本方书,辑录了大量美容方,美发、白面、玉容、驻颜、白牙、润唇、美手、香身等各种美 饰用化妆品方应有尽有。明著名的外科专著《外科正宗》中,也记载了许多美容诊治方法,如治疗雀斑内服下容散,外敷玉肌散,面部黑子(痣)用“灰米膏”治疗等。

清代美容方剂主要汇萃于清宫档案之中。中国中医研究院清宫医案研究室1981年出版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就收录不少。如长发香发方、令发不落方、洗头沐浴方等都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5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美容学萌芽于秦汉,形成于隋唐,丰富发展于宋明。中医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美容方剂也是内容浩博的。今天,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需要有效的治疗,而且对影响人体外在美的因素也需要医学提供更多的保障,因此,深入研究、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中有关美容的瑰宝,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任 旭.中国中医美容学发展源流[J].亚太传统医药,2005,(1):87-91.

[2]王明辉,王风雷.中医古代有关美容养颜的认识[J].中国中医药,2005,3(3):58-59.

[3]高学敏,党毅.中医美容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4]林俊华.临床中医美容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7.

[5]黄霏莉.医学美容学的重要分支——中医美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12(1):200-205.

[6]王红松.《千金方》对中医美容的贡献[J].中国美容医学,2005,8(8):954-955.

[7]梅全喜,吴惠妃.试论《肘后备急方》在医药学上的贡献[J].中医药学刊,2005,7(23):1194-1198.

[8]王雅丽.略论晋唐之医学美容[J].吉林中医药,2005,25(4):1-2.

中药美容篇6

1 高职高专《美容中药学》教材的现状

适合高校使用的《美容中药学》教材为数不多,而面向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更是屈指可数,现全国大多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美容专业所用教材,是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组织规划下,由全国20余所中医院校联合编写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而黄丽萍等编写的《美容中药方剂学》,作为高职高专美容专业的指定教材,兼顾了中药学、方剂学及方药美容等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美容中药学,简述了美容中药的定义及发展简史,美容中药的产地和炮制,系统地介绍了美容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按美容中药的主要功效类别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下篇为美容方剂学,简述了美容方剂的定义及发展简史,系统地介绍美容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按美容方剂的主要功效类别收载常用方剂。

2 《美容中药学》教材的特点

本教材载药316味,基本涵盖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范畴,并且以知识链接的方式将常用的美容知识、新技术及新成果引入教材[1],兼顾了传统中药学和美容中药学的内容,此书不但适合没有太多医药学基础的初学者作为教材使用,亦可作为美容医疗工作者的指导用书。

2.1突出专业特色:美容中药学的学科内涵与传统中药学有所不同,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本教材以传统中药学为基础,围绕美容理论和应用,融合各相关学科的内容,在药物的功效、药理和应用上,不但体现医疗作用,还兼顾了美容、美体、驻颜及对损容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白芷,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之功,用于治疗风寒表证;阳明经头痛,牙痛,鼻渊头痛,痹痛;带下证;疮痈肿毒。同时又具有生肌润泽、除臭香身、洁齿香口等美容保健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黧黑斑、痤疮、面容憔悴、牙痛黄黑、口臭体臭等症[1]。

2.2内容体现了实用性:美容中药学在注重中药的治疗功效的同时,更突出美容实用作用。知识链接内容既有损容性疾病,如黄褐斑、痤疮、酒渣鼻、肥胖症等知识,又对气血不足、体衰年老所致的面色欠华、皱纹增多等容颜衰退诸症,通过药物和食膳,可以起到祛斑去、养颜悦色、乌须生发、延年驻颜之效。如山药,具有健脾养胃,益肺养阴,补肾涩精之功,还具有润皮毛、长肌肉,聪耳明目,不饥延年的保健作用,常服山药粥,可以防止冬季皮肤干燥,毛发枯槁,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症[2]。

3 《美容中药学》教材的不足之处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因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多方位就业的选择趋势,过分注重中药的传统功用,而美容功用的知识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其功效也完全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内容,美容功效则相对阐明的偏少;另外知识链接内容的设计虽然体现了药物的美容作用,希望还能扩充一些现代美容机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 《美容中药学》教材建设之展望

4.1内容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及先进性: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内容要丰富,条理要清晰,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做到继承不离古,发扬不离宗。美容中药学教材是融传统中药学知识与美容中药学知识为一体的教材,既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又要传承而不泥古,引入现代美容学知识和机理,这样才具有先进性,才能和时代接轨。如丹参:传统认为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抑制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抑制皮脂分泌和抗雄性激素作用,能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故可用于润泽皮肤、消除瘢痕,成为治疗痤疮、面部瘢痕及黄褐斑的天然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可口服丹参酮胶囊(0.25g/粒),每日3次,每次4粒,疗效较为显著[2];又如补骨脂:补骨脂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可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黑色素的生成速度和数量增加。补骨脂素能促进皮肤黑色素的合成,补骨脂素对酪氨酸酶激活率可达 44.9%,而且并非随浓度的变化而呈线性变化,当浓度超过一定程度时,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可由激活变为抑制[3]。注射、内服或外涂其制剂后,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可激活表皮内的黑色素细胞中的谷氨酸酶,促进局部皮肤黑色素合成,使白斑部位皮肤恢复正常。临床已经开发出了注射液、外用溶液剂、胶囊剂等,用于治疗白癜风、外阴白色病变、牛皮癣、斑秃、脚气等。

4.2编写形式要具有新颖性、活泼性及趣味性:教材要体现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需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及接受知识的能力,起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多重作用,又要注重智能培养,深入浅出,便于自学,有可读性。①教材形式可采取活泼的课堂互动板块,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如编写白芷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问题,白芷用于美白时为何宜晚间敷用?②还可以设计知识拓展板块栏目,介绍相关内容的历史沿革及趣闻轶事,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③亦可设定学习小结,把每章的重点、难点进行整理,以文字或图表的方式表达,便于学生自学;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每章节后可适当地出几道复习思考题,以巩固所学知识;⑤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平台,增设网络增值服务项目,通过教材扫描,可以免费上网浏览、查询相关资料,让趣味性、思想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黄丽萍.美容中药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1-32;153-154.

[2]吴军,任和平,郑红,等.丹参酮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18(10):637.

中药美容篇7

1成都市美容市场背景

1.1 中医药美容历史渊源:中医一直重视美颜养身,中医药美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就有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饮食美容等方面的记载。历代本草类古医籍全面论述了美容类中药和方剂,历代临床医家系统论述了损容性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以及大量驻颜美容,延年益寿的经方、验方和中药美容化妆品的配方与制作方法,如西晋医家葛洪首创以鸡蛋、杏仁、香粉制成面膜[1]。中药美容护肤品在我国民间应用广泛,群众基础良好,现在老百姓还保持着淘米水洗手,牛奶、食盐洗面美白润肤,脂肪润唇润手,黄瓜、藕片、鸡蛋清敷面等美白洁面的美容方式。这样的历史积淀为现代中医药美容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现代美容市场背景: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世称“天府”。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曾荣获“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等称号,拥有众多医疗及生活美容机构,成都市青年女性也以美丽而著称于世。女性的美丽不全是天生丽质,它离不开保养和装饰,以美女闻名的天府成都在美容产品市场上也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有“美妆第一城”之称。而美容护肤品是美容产品中最受欢迎、最具市场潜力和销量最大、利润最丰厚的一类,美容护肤品的消费问题一直受到买卖双方的关注。企业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提高销量,消费者想购买到更加物美价廉和安全健康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中药美容护肤品因为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安全天然等特点和优势而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视。资生堂、高丝、欧莱雅等国际公司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将中草药化妆品开发列为重点,国内外企业在中草药化妆品开发上的频频发力,说明目前人们对护肤品的需求从功效性转向了高效与安全兼顾的阶段[2]。

2成都市美容护肤品市场发展状况

2.1 护肤品市场发展历程:中国的护肤品市场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1970年代~1982年)上海品牌垄断国内市场;第二阶段(1982年~1996年)跨国公司抢摊中国,土洋品牌泾渭分明;第三阶段(1996年~2003年)本土品牌从功能、专业、细分市场突围;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国际品牌向中低端延伸,本土品牌向中高端跨越[3]。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其美容护肤品市场也经历着上述发展历程,从1994年日本资生堂品牌入驻成都开始到2009年雅诗兰黛成都王府井店成为品牌全国第一大店,说明成都市美容护肤品市场在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品牌占有绝大份额;同时,各类中药美容护肤品(化妆品)也在成都美容市场上不断出现和占有一定份额,如佰草集、相宜本草、霸王、本草堂、两面针等。

2.2 中药美容护肤品市场现状:笔者认为中药美容护肤品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发生产的以中药为主要成分的美容护肤品,既包括市场上销售的单纯以中药成分为主的美容护肤品,也涵盖了美容医院或者诊所治疗损容性疾病所使用的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的用中药炼制的美容产品或药品。中药美容护肤品的配方和使用上鲜明地体现出中医理论体系的特征,如整体观、辨证论洽、复方配伍等,由于中药美容护肤品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故在配方、制剂、使用上都具有与化学化妆品不同的思路[2]。

中药美容护肤品虽然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且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传统中药化妆品业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不够,致使中国现代中药化妆品业发展落后,只占很少的市场份额,且大部分以原药材的形式出口。在此基础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销售渠道的先天不足,中药美容护肤品企业鱼龙混杂,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法律定位模糊,产品研发的技术难关和瓶颈等[2]。成都本土没有中药美容护肤品生产企业,仅有不成规模和小范围使用的院内制剂及研发项目,没有形成诸如相宜本草这类大型成功的品牌,这一点也限制了中药美容护肤品在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宣传推广和普及。

3 实地调研情况

3.1 调研总体:在成都市笔者团队进行了“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消费心理”这一课题的调研,通过实践从科学的角度解读新形势下特定群体对特定产品的消费心理特点。课题组成员在2010年8~11月对成都市代表地区(包括青羊区、金牛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温江区、都江堰市)的大型广场、商场(超市)、公园、车站等休闲购物娱乐场所和大学校园、中医院等地的15~44岁女性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总数500份,回收446份,回收率89.20%,其中有效问卷418份,有效率93.72%;直接访谈人数共496人,其中问卷调查时进行简单访谈共446人,对购买护肤品现场的消费者进行详细访谈共15人,对销售护肤品的商家进行详细访谈共15人,对大学校园女生随机选择针对性访谈15人,对中医院美容科就医者随机选择针对性访谈5人。

3.2 调研结果:经过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青年女性在选择美容护肤品时主要考虑的是功效和自身皮肤情况,而包装、价格、品牌、口碑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总体影响不大;总数超过一半的青年女性认为美容护肤品的最主要作用是“改善形象,提升魅力”和“增添自信,增进人际关系”,这其中又以大学女生为主;她们对美容护肤品的分类和作用了解并不多,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广告和销售员推销的影响;她们主要通过广告、朋友介绍和医护人员推荐去了解美容护肤品信息,多选择在护肤品专卖店、超市和商场专柜购买;而超过一半的人没使用过中药美容护肤品,72.33%的人认为中药美容护肤品效果一般,39.84%的人因为市场上非中药类美容护肤品多而选择非中药类美容护肤品,接近一半的人因为非中药类护肤品广告宣传到位、知晓度大而选择它;中药类护肤品的优势在于消费者认为其毒副作用小,而且作为中国人受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熏陶,从心理上比较信赖中医,感觉中药类产品好。同时消费者认为中药美容护肤品市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假冒伪劣产品多,商家虚假宣传严重;中药美容护肤品消费占年收入5%以下的人数最多,占64.45%。

3.3 调研结论:根据调研,我们初步认为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消费心理是复合易变、多维交叉的,具有以下特点:①主观意识和尝试心态为主导,在怀疑与信任之间波动,不确定性强;②易受广告和推销影响,但同时小心谨慎,注重参考和对比;③缺乏具体的理性认识,但情绪化不大,对消费行为理性可控,自主性强;④追求安全时尚个性化选择,关注自身,对产品和美容健康知识的求知欲强烈;⑤青年女性中大学女生这一特殊群体多以适应自身和社会需要及攀比探奇心理为主[4]。

4调研结论分析

4.1 消费心理与行为: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够买、使用、消耗商品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人作为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各种行为也无一不受心理活动支配,消费行为的每一个环节、步骤都需要消费者作出相应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及判断[5]。对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商品,不同的消费者也会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这是一种复杂多变,网络交叉型的特殊类型心理活动。

4.2 现代城市青年女性消费心理:青年女性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掌握着消费主动权,消费潜力巨大,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其具有以下心理特征:追求时尚与美感,注重商品外观;自尊、自重心理强烈,攀比炫耀,消费倾向多样化、个性化;具有较强烈的情感特征,买了不言悔;购买商品挑剔,追求健康与安全等[6]。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思想的进步,现代城市青年女性在消费过程中也呈现出较高消费需求和消费预期,意识独立,自我实现的发展需要,享受需要及象征和探奇消费心理等不同于以往时期青年女性的特殊消费心理特征[7]。

4.3 影响青年女性消费心理的因素:如前所述,消费心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会呈现不同特征,影响青年女性消费心理的因素主要有社会角色、安全需要、收入水平和科教因素[5]。同时气质即天生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大众传媒,情绪状态,商家促销等也是影响青年女性消费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8]。

4.4 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消费心理的影响和决定因素:在青年女性一般消费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这一特殊商品具有前述四个特点,影响和决定这种消费心理发生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市场低级混乱:成都市美容市场较为繁荣,但中药美容护肤品市场零散混乱,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大型成功的本土中药美容护肤品企业,更何谈产业;②缺乏有力宣传:无论是大众媒体还是商家自身广告推销都没有重视中药美容护肤品,主要精力还是在国际大品牌等非中药类美容护肤品;③收入水平限制:成都市无法和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比,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也属于中下水准,在护肤品上的消费占日常消费的比例不大;④信息不对称:成都市青年女性对护肤品的分类和作用了解不够,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的了解更少,虽然主观感觉可能较好,毒副作用较小,在听从商家的推销后也不敢轻易作出决断,既想尝试又害怕无效上当,处于茫然无措的地步;⑤自身需求强烈:成都市的美容市场背景让每一位青年女性都想变得更美,也更迫切地想知晓如何变得更美的方法,中医药文化的良好基础也促进了青年女性的好奇和追探,以满足自身健康美丽的身心需求。

5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消费心理的发展轨迹

5.1 消费现状和心理: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成都市美容市场繁荣,但中药美容护肤品市场低级混乱,青年女性具有一定购买力,在不甚了解美容护肤知识的前提下缺乏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理性认识,同时又主观认为中药美容护肤品较好,但又抱着怀疑和尝试心态,这种矛盾多变、复杂多维的心理造成实际上购买和使用中药美容护肤品的人并不多,大部分青年女性也是在朋友和医护人员的推荐下进行这方面的消费,属于“经验性消费”和“依托型消费”。这是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消费的现状,促成了当下时期其特殊消费心理的发生,是一种“同合”的表现,即将自身与外在沟通和合产生交流。

5.2 消费演变和心理:在护肤品市场发展的前两个阶段,中药美容护肤品这一专业商品并没有形成,只是在中医药美容的历史传统下民间保留了一些简便易行的美容方式;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思潮的不断演变,特别是中医药行业的自身创新进步及国外美容技术和产品生产技术的引入,使得护肤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关注中药美容护肤品的研发和推广,因此在护肤品发展的第三、四阶段,专业的中药美容护肤品应运而生,并创造市场佳绩。正是在这样的市场变化下,使得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从没有概念和认识到有一些了解,对于新事物的怀疑和好奇并存,市场信息的“投射”让消费者心理产生变化,被动承受着外在的照映;同时随着内在与外在的时空接应,心理状态由投射进入了同合,并交叉联络。

5.3 消费心理发展轨迹:成都市青年女性在社会市场背景和自身情况的综合影响下,于时空的转变中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消费心理具有如下发展轨迹,见图1。

上图意在说明消费心理的发展轨迹,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投射阶段到同合阶段,既是整体消费者心理的发展历程,也是个人消费心理的变化路径。目前,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消费心理处于同合阶段,主观性强、自主性强、求知欲强,同时不确定性也强;进一步发展会进入内省阶段,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使得消费者能够自由抉择和推演,能在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消费上获得更多乐趣、信心及满足。

但并不是说这种心理的演变是单向和固定的,它是多维和交叉的,并且不稳定,研究这样的轨迹只是为了给这种消费心理确定宏观的发展方向、层次和状态,为市场作导向,为各方决策作参考。

[参考文献]

[1]刘 宁.中医美容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8.

[2]袁 宁,广 丰.中药化妆品前景广阔[J].中国化妆品(行业),2006,8:53-57.

[3]小 丛.护肤品市场现状及走势营销[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4, 11:36-37.

[4]张 平.女大学生美容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其引导[J].消费经济,2005, 12(6):57-59.

[5]肖涧松,张志强.消费心理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2.

[6]刘素芹.浅析现代年轻女性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J].大众科技,2007,12:171-172.

[7]王 敏.试论我国城市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67-70.

[8]夏巍巍.浅析青年女性消费行为影响因素[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6,5:129-130.

中药美容篇8

本文系统地收集了历代具有美容作用的方剂1974首,建立了美容方剂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初步统计分析,探讨了美容方剂的历史、分类和药物使用情况,为研究中医美容方剂发展历史和指导美容临床的选方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医美容 方剂 美容保健 损美性疾病 数据库

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美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中医美容的历史盛衰也随着中医的发展源远流长。笔者将历代38部古医籍中涉及中医美容的方剂进行了收集、整理、归纳、分类,建立中医美容方剂数据库,并统计分析如下。

历代美容方剂概况

文献收集以收有迄今为止国内文献中最早的美容专篇的《肘后备急方》起,查阅了晋朝至清代共38本古籍(附文末),美容方剂收录了1974张,按朝展详见下表。表1:美容方剂朝展表

1973年末,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书中记载了6张与美容有关的方剂,有瘢的预防、瘢和痤疮的治疗等内容,用药有水银、丹砂、男子精液,但因缺字太多,药物组成不全而未收入数据库中。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之时是“伤横夭之莫救”,所著书为“活人书”,安能顾及美容!书中虽有面垢、面色黧黑等内容,也实为疾病导致,故没有美容方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第五十六篇专篇为“治面疱黑发秃身臭方”,记载了大量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如粉刺、白癜风、酒糟鼻等。在晋朝文献中共检索到美容方剂49首,其中48首是出自葛洪《肘后备急方》,另外一首出自《宣明论方》,但只有方名和主治,无药物。故葛洪《肘后备急方》第五十六篇被后世称为最早的美容专篇。唐、宋、明均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医方剂飞跃发展时期。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收方5300余首,《千金翼方》收方2200余首;王焘《外台秘要》收方6800余首,这些著作中涉及美容方剂700余首,除去重复,实际有200余首;宋朝《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收方16000~20000余首,新增美容方剂220余首;明清时期收方最多的《普济方》(60000余首)新增美容方剂1100余首。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美容方剂随历史发展的昌盛,数量也快速增多,且美容保健方剂与美容治疗方剂同步增长,说明人们生活安稳、舒适,有能力、精力、时间来注重妆饰打扮。

美容保健方剂的分类

中医药美容保健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养颜护肤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且很早就有了分科。美容保健方剂中为数最多的是护发和驻颜,这显然是人类爱美思想最直接的表现。

在美容保健方剂中,护发方共581首,其中单味方209首,复方372首,包括乌发方424首,长发方133首,润发方22首,治少白头方2首。如《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治发黄令黑诸方”、“治发白令黑诸方”、“染髭发”、“换白变黑诸方”、“真人换白丸” 等美须发方达120余首,方中所选药物也多为滋补肝肾精血之品,符合中医发为血之余、肾主发的理论。同时发现所有护发、美发方剂中无任何彩色染发记载。可见古人美发是以乌黑为美,须发黑是美和健康的标志。彩染显然是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出来的新生事物。

驻颜方剂的数量居其次,共465首,其中无名方185首,单味方 275首,美白、面皱等内容包括在驻颜中。如《肘后备急方》有“令面白如玉方”方,《千金方》有专门章节载“面病”、“妇人面药”、“令身香”等美容秘方约130余首,《外台秘要》设美容专卷,收方200多首,《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收美容方剂300来首,《普济方》被后人称为中医美容方剂大汇总,不但汇集了明以前的大量效方,且创制了“白面方”等美容新方。《外科正宗》对许多损害性皮肤病防治方药均有系统的记载, 《御药院方》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宫廷美容秘方,一直被今人所采用。

其他依次为治白屑方55首,白齿方51首,润肤方17首,治口臭方10首,治皴裂方4首。

美容疾病方剂的分类

美容疾病又称为损美性疾病,属治疗美容范围。现存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疣瘢之类的治疗方剂。据表1,治疗美容疾病的方剂共926首,其中单味方291首,复方635首。按临床比较公认的美容疾病分类,我们将治疗美容疾病方剂分类统计如下:酒渣鼻120首,瘢痕46首,脱发133首,粉刺52首,面疮165首,雀斑40首,疣赘35首,白癜风22首,面干324。

常见损美性疾病 以治面、面疮、脱发、酒渣鼻的方剂为多。此类疾病的病因多与风热、湿热、瘀血等有关,药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多。据统计,许多方剂中都用防风配荆芥。荆芥、防风相配为荆防散,其中荆芥芳香而散,偏于发散上焦风寒,又入于血分,可发散血分郁热;防风上升,既治上焦之风邪,又能走气分,偏于祛周身之风,且能胜湿,两药均属解表祛风散寒之品,配为药对,相须为用,并走于上,发散风寒、祛风胜湿、散血分之热。现代研究表明,荆芥、防风有抗炎、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与面疮(痤疮)、脱发、酒渣鼻的病理有密切关系。

特殊损美性疾病 瘢痕的治疗在现代美容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无论中西医均没有非常有效的方药。笔者在古籍中查到46首方剂治疗瘢痕,除1首内服外,余皆外用。46首方剂中,单味方20首,另26首复方中包括清热祛风、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等治法;其中有19首方所选用的药物含“白”字药。如白芷、白蔹、白及、白附子、白牵牛、白僵蚕、白术、白鱼、白莲蕊、白鸽粪、鸡屎白、白石脂、白瓷器等。更引人深思的是有9首方剂中有巴豆。《普济方》治瘢、痣,方1用糯米、石灰、巴豆炮制外用;方2用硇砂、石灰、斑蝥、巴豆调粟米外用。两方均用巴豆分别配伍石灰、斑蝥等,取腐蚀恶肉、燥湿杀虫,攻毒逐瘀之用,以瘢痕自然脱落取效。古人这种治疗瘢痕的方法和经验为我们研究瘢痕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用药依据,值得深入研究。

常用美容中药的使用频率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160种具有保健和美容作用。笔者以《实用美容中药学》(黄霏莉主编)为对照,利用数据库统计对比古今用药差异。

美容方剂中用药频率居前16位的中药依次如下:白芷207次,地黄158次,茯苓130次,细辛120次,川芎107次,防风102次,杏仁92次,麝香84次,丁香78次,附子76次,当归75次,白附子72次,牛膝69次,白术65次,菟丝子62次,猪脂61次。从中可以看到,白芷是美容中用得最多的药物。经考证,白芷在秦汉时期已应用于面脂的配制中,如《神农本草经》称其“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是药糊面脂剂型最早的记载。有关治疗疾病的记载有《本草经百种录》“凡祛风之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极香,能祛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日华子本草》用其“止痛生肌,去面疵瘢”。经统计得知,用到白芷的方剂有207首,其中美容保健方有100首,美容疾病方有107首;而内服方有24首,外用方有169首(有些没有明确标明用法),这说明白芷在美容上的运用还是以外用为主,内服次之。教材中记载白芷广泛用于皮肤疮疡、黧黑斑、面黑、粉刺、白癜风、银屑风等疾病,与古人运用基本相同。

《实用美容中药学》中有收录而38本古书中没有或只有1~2次的中药如下:未用药物有25味,分别是芦荟、松针、四季青、积雪草、虎杖、鸡冠花、白茅根、龙葵、三棱、莪术、沙棘、芡实、冬虫夏草、蛤蚧、淫羊藿、昆布、蛤壳、山楂、蜂蜡、血竭、千金子、儿茶、大风子、鸦胆子、珍珠母;只用到1次的药物有14味,分别是葛根、薏苡仁、土茯苓、地丁、郁金、姜黄、三七、地榆、凤仙花、党参、紫河车、海螵蛸、蟾酥、茺蔚子;用到2次的药物有11味,分别是浮萍、苍耳子、金银花、鱼腥草、知母、槐花、玫瑰花、黄精、海藻、大蒜、狼毒。共约占209味常用中药的25%。这说明了3个问题,一是《实用美容中药学》中选用的常用中药有些并非常用,应考虑从教材中去除。二是有些美容中药的现代研究补充了前人的运用,如芦荟、松针。尤其是芦荟已广泛运用于美容,并已有其独立的芦荟美容品牌,作用主要是护发养发,去屑止痒,护肤防晒。古籍中用芦荟美容的记载只有《图经本草》:“治湿痒,搔之有黄汁者。”《本经逢原》:“同甘草为末,治头项顽癣甚效。”显然现代运用较前人有所发展。三是我们筛选的古籍范围有限,还不能涵盖所有美容方剂的内容,尚须补充。如松针现治疗白发、脱发,古籍《名医别录》:“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而在我们查找的范围内,结果却为0。故仍需进一步补充、扩展收书范围。

讨 论

中医药美容一枝独秀,已非常引入注目。美容方剂数据库的建立对研究中医美容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美容保健、美容疾病、美容中药等内容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可以指导美容临床的选方用药。

通过对数据库的初步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有规律性的线索。首先,美容方剂的组成多数以植物药为主,而且使用方法也明显不同。以美容保健方剂为例,以植物药为主的有333首,动物药为主的有12首,矿物药为主的有33首。其中动物类药方剂全部是外用;矿物类药方剂30首外用,3首内服;植物药方剂大多是内服。其次,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具有普遍的趋同性,数据库统计了近2000张美容方剂,其中硫磺、白矾、石灰等矿物类药及麝香、巴豆等特殊药物大多外用,有的全部外用。另外,美容方剂用法以外用为主,在1974首方剂中,外用方有1196首,占总数的73.6%;内服方有429首,占总数的26.4%,这些说明美容方剂以外用为主,结合内服有悠久的历史。

总之,美容方剂数据库从多方位、多角度为更深入剖析、探索、总结方剂内容提供了立体检索途径,希望通过更细致的研究揭示中医美容方剂组方配伍的内在规律,以期在更高层次上揭示中医美容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中医方剂学的学术内容,有效指导临床美容选方用药,提高美容治疗的综合效果。

附:共查阅了38本中医古籍:《卫生宝鉴》、《奇效良方》、 《普济方》、《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古今医鉴》、《仁斋直指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宣明论方》、《瑞竹堂经验方》、《御药院方》、

中药美容篇9

1美容保健药物

美容保健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内外调治,以达驻颜抗衰、预防疾病,体现出皮肤、形体、发齿等的健康之美,《本经》中有美容保健之效的药物有52味,按其功用分为以下几类:

1.1 润肤美色:《本经》中药物条文凡记载有“充肌肤”、“长肌肤润泽”、“柔肌肤”、“利皮毛”、“好颜色”、“令人润泽美色”、“令人面悦好”、“令人悦泽,好颜色”、“媚好”等相关内容者均有滋养肌肤、润泽颜色的美容功效,此类药物较多,共21味,有云母、紫芝、柏子、女萎、落石、卷柏、桂、蓍实、旋花、翘根、秦椒、桑上寄生、蜂子、白瓜子、藁本、白芷、樗鸡、白僵蚕、卤碱、石楠草、桃华。其中,云母“主治身皮死肌”,“身皮死肌”在此条文中指肌肤枯槁失养失润,故云母亦有滋养肌肤之功。

1.2 益气肥健:此类药物益气补虚,补益瘦弱之体,使其形体丰满而现健康之态,在《本经》中提及“益气,肥健”、“久服益气力,长服肥健”、“令人肥健”、“长肌肉肥健”、“长肌肉”等相关内容的药物共17味,有玉泉、五石脂、赤箭、干地黄、泽泻、薯蓣、甘草、菟丝子、蒺梨子、女贞实、葡萄、冬葵子、胡麻、麻子、枳实、水靳、白马茎。如:水靳“益气,令人肥健,嗜食”。

1.3 护发益齿:发齿之美是人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古人亦早已有所认识,《本经》记载有“长毛发令黑”、“久服头不白”、“长须发”、“坚齿长发”、“坚发齿,长须眉”、“坚骨齿”、“生齿”等相关条文,药物有矾石、槐实、白蒿、蓝实、香蒲、秦椒、蔓荆实、桑上寄生、秦皮、蜀椒、水萍、鹿茸、郁核(根),共13味,其中郁核(根)还对“齿肿,龋齿”有治疗作用。此外,因肾其华在发并主骨,故《本经》中补肾益精填髓的药物也有些许护发益齿之功。

1.4 香体除臭:《本经》中明确记载有去臭作用的药物共4味,水苏“辟口臭”,香蒲“主治……口中烂臭”,干姜、橘柚同为味辛之品,“久服去臭气”。药物虽少,但体现出古人已开始对自身气味、整体形象的注重。以上药物中有3味同时兼有两个功效,秦椒、桑上寄生既能润养肌肤又能益发固齿,香蒲“主口中烂臭,坚齿明目”。同时,通过整理可以发现,《本经》所载美容保健药物多为上品,中品13味,下品仅4味,《本经・序录》亦云:“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且上品药除“鲤鱼胆”外均明确提出有轻身益气、延年不老之效,故而上品药是美容保健的优选药。其中有些药物至今仍是研制美容制剂的常用之品,如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等。

2美容治疗药物

美容治疗是在中医美容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方法和手段治疗人体的损容性疾病,消除疾病所致的容姿缺陷,达到维护人形象美的目的[1]。《本经》中所载的损容性疾病主要有疥疮、白癣、麻风病、黄褐斑、虫咬皮炎、痣、酒糟鼻、疣、湿疹、荨麻疹、寻常性痤疮等,其治疗药物共37味,据功效不同分为以下七类。

2.1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此类药物主治疥疮和虫咬皮炎,前者为疥虫寄生于人体皮肤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后者为被致病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虫体毒毛而致的皮炎。《本经》记载治疗此类皮肤病的药物众多,共21味,凡载“主治疥瘙”、“杀疥虫”、“疥气在皮肤中”、“主治痂疥”等均能治疗疥疮,包括水银、五石脂、松脂、雌黄、铁落、羊角、鱼甲、青琅、石灰、冬灰、莽草、蓄、楝实、蜀羊泉、草蒿、狼牙、藜芦、闾茹、败酱、羊蹄、荩草。其中水银、雌黄、草蒿、荩草4味药还能治疗虫咬皮炎,如:雌黄“杀毒虫虱,身痒”,草蒿“杀虱”。

2.2 滋补肝肾,活血祛斑:此类药物主治黄褐斑和痣,黄褐斑即中医的“黧黑斑”,因色素沉着而在颜面部出现对称、局限的褐色斑,一般多呈蝴蝶状,《本经》中治疗此病的药物有女萎、菟丝子(汁)、旋花、辛夷、熊脂、白僵蚕6味,如女萎“久服去面黑干”,旋花“味甘,温……去面黑色”。痣在《本经》中称为“青黑痣”、“黑子”,药物有梅实、石灰、冬灰3味。

2.3 清热利湿,祛风透疹:主治疾病为湿疹和荨麻疹,前者属中医学“湿疮”,若皮损浸淫全身,滋水较多,称为“浸淫疮”,《本经》中能治疗此病的药物仅2味,蓄“味苦,平,主治浸淫”,积雪草“味苦,寒,主治……浸淫”。后者中医称“瘾疹”,可见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本经》中茺蔚子“茎:主治瘾疹痒,可作浴汤”。

2.4 清热祛油,活血散瘀:主治疾病包括酒糟鼻和寻常性痤疮(粉刺),两者皮损表现虽有差异,前者主要见鼻尖、鼻翼等部位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后者主要见颜面、胸背处散在丘疹,但两者均为皮脂腺疾病,病因类似,故在治疗上亦有相同之处。《本经》中能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仅2味,均为苦寒之品,枝子“主治……面赤酒鼻”,木兰“去面热赤疱,酒”,其中“面热赤疱”即类似颜面生的粉刺。2.5 祛风解毒,除湿杀虫:《本经》所载“白癣”治以此法,此病为皮肤浅部真菌所引起,中医称为“白秃疮”,是头癣的一种,在《本经》中称之为“白秃”、“头秃”,有水银、松脂、熊脂、雌黄、石硫黄、蜀羊泉、菌、羊蹄、荩草、马陆10味药物可治之。

2.6 祛风化湿,活血杀虫:主治之病为“麻风病”,此病古称癞,又称大风恶疾、疠风,属慢性传染性皮肤病,病初患处麻木不仁、红斑,继而肿溃无脓,久之可蔓延全身肌肤,见眉、目、鼻、唇、足等处的病症,危害极大[2]。《本经》所载治疗此病的药物有4味,枳实“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枝子“主治……白癞,赤癞”,石灰“主治……癞疾,死肌,堕眉”,木兰“主治癞疾”,为后世麻风病的治疗奠定了文献基础。

2.7 清热解毒,活血软坚:主治疾病为“疣”,此为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可自身接种扩散,书中所载冬灰、巴豆2味药有祛疣之效,其中巴豆“去恶肉”,尚志钧注“恶肉”指疣赘、瘢痕、疙瘩,故其对于瘢痕等损美性疾病亦有治疗作用。

以上药物中有12味药同时兼有二、三个功效,如:石灰“主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同时,从以上七大类药物的整理中可见,具有美容治疗作用的药物多列于下品,正如《本经・序录》云:“下药……主治病以应地”,但因下品药物“多毒,不可久服”,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药物的认识不断深入,《本经》中的部分药物已被后世医家弃用,如水银、熊脂等。此外,《本经》中还记载了皮肤疼痛、皮肤热、身痒等的药物,如大戟、羊踯躅、漏卢、泽漆、青葙子、青琅等,可为治疗损美性疾病时缓解相关伴随症状提供一定的参考。

3药物种类与功效间的关系

在所统计的近百味美容保健、美容治疗的药物中,以植物药为主,其中3味药物明确记载了所用部位,菟丝子“汁:去面黑干”, 茺蔚子“茎:主治瘾疹痒”,郁核“根:主治齿肿,龋齿,坚齿”。除了明确记载的汁、茎、根,还有众多药物从其药名即可知药用部位,如:槐实、枳实、梅实、白瓜子、翘根、旋花、秦皮等,可见植物的根、茎、皮、花、实、仁等部位均有入药,发挥美容之效。动物药有9味,多有润泽肌肤、和颜悦色、坚骨强筋之效,如蜂子“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部分动物药还能治疗白秃、疥疮等损美性疾病,如羊角“杀疥虫”,马陆“主……恶疮,白秃”。矿物药有12味,多具美容治疗作用,但云母“主治身皮死肌”、卤碱“柔肌肤”体现出了矿物药亦有美容保健之用,开启了矿物药在生活美容中广泛应用之门。

除了对以上89味美容药物功效的记载外,《本经》中亦有部分美容药物使用方法的论述。如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面脂”为古代的美容润泽剂,白芷香而色白,可作面脂添加剂,此为名副其实的化妆品,亦是药物面脂剂型的最早记载;茺蔚子“茎:主治瘾疹痒,可作浴汤”,香药沐浴自古有之,在浴汤中加入某些辛香之药有驱邪养生、防病治病之效,类似于当今的水疗法,应用亦较为简便。此外,葡萄“可作酒”,矾石“炼饵服之”,这些药物的使用方式对后世在美容形式、美容剂型等的创制上均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霏莉,阎世翔.实用美容中药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

中药美容篇10

1 治疗与保健并重

全书之美容方可分治疗和保健两类。治疗类方药主要针对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为主,保健类方药主要以日常美容护理为主。

1.1 治疗类方药:集中于头发、面、瘢痣、唇齿四部,主要涉及发少、发脱、发秃、蒜发、头屑、头垢、面上雀斑、热毒风刺、黑痣、粉刺、酒渣、白驳、唇裂、齿黑、白癜风、紫癜风、阚甲、冻疮等常见损容性皮肤病。书中所载方药,如面部治疗方剂多含密陀僧、天花粉及藿香、丁香、沉香、麝香等香料药物,瘢痣部位治疗方剂中多含皂角、白茯苓、白芷、白附子等药物,唇面皲裂者多用猪脂、香油、杏仁等富含油脂类药物。大多为现代中医美容临床常用养颜祛斑方药,可见其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影响。

1.2 保健类方药:保健美容方药主要集中身体及手足部,共46首方剂,包括香身祛垢、香衣除虱、润手护足的方药,另外在头面部具有生发乌发、润发香发、洁面润肤、养颜祛皱、润唇白齿等美容预防保健方药。药物使用上,多为香料药物及具有美白作用的药物,如零陵香、茅香、山奈、木香、甘松、香白芷、丁香、樟脑等。书中所记载的大量延衰养颜的方药对于中医美容学及现代中医抗衰老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特别对于现代日常女性护理,开发药物化妆品方面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2 治疗剂型种类多样

皮肤病症虽病位居于体表,亦由外感六淫之邪,脏腑气血失和、经络阻滞所致,临床用药应明辨疾病的前因后果,选择针对性用药。《香奁润色》所载美容方药,剂型丰富,以外治法为主,约占治疗方剂的73.8%。具体如下:

2.1 外用剂型:根据病证及选择药物的不同,《香奁润色》选用不同的外用剂型。

2.1.1 涂剂:又名涂膏,是以植物油、鸡子清、醋、酒、乳汁、姜汁、唾液、面糊等为基质。如酒浸:“凡妇人发秃,酒浸汉椒涂发自然长”、“九牛叶一握,研细酒调服,渣敷乳上,即效”;唾调:“以上为细末,唾津涂调搽面”;乳调:“用乳汁临卧调涂面上,早晨浆水洗”;醋浸:“上件五灰用水煎浓汁,入酽醋点之,凝定不散收贮”。

2.1.2 膏剂:“以油煎令焦,就铛内细研如膏,搽发自然长”;金莲稳步膏:“黄柏、黄连、荆芥穗、黄丹各等分,上方为细末,专治阚甲痛不可忍及脚指缝肿烂”。

2.1.3 粉剂:“研令绝细,水调敷面,终日不落,皎然如玉”;“研末频擦,一月雪白”。

2.1.4栓剂:“搓成长条,用薄绵裹阴中”;“桃叶汁浸过,纳中即安”。

2.1.5 洗浴剂:“桑白皮,锉碎,水煮,沐发即不落”、“上为细末,每日洗面用,治面上诸般热毒风刺,光泽精神”。

2.1.6溶液湿敷:“以白灰用隔一二年陈米醋和敷腋下”。

2.1.7熏法:“水五钟,煎汤熏洗。洗后用鲫鱼胆内外涂之即住”。

2.1.8点法:“以针微拨破痣处,点之,不过三次。痣即脱去”。

这些剂型与现代面部美容、美发美体常用手段―洁面乳、面膜、洗手皂、洗发护发、熏蒸以及妇科洗剂、栓剂相一致。

2.2 内服剂型:《香奁润色》内服方多药简力专,易于服食,从内调节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具体内服法则又根据药物的属性不同而不同。因酒具有“性热而通血脉”、“行药势 ”的作用[2],故酒调服用为最常用的内服方法,约占内服方剂的62.3%。在其他剂型中,为长期服用方便而选用蜜丸剂;为顾护脾胃,更以米饮送服;为让药物缓慢吸收则用噙化之法;因童便味咸、性寒,具有滋阴降火、止血化瘀的功效,又可“引阳药入阴[2]”,故治产后血晕时用童便调服。不同剂型的选择丰富了治疗手段和便利了药物的服用。

3 用药特色

《香奁润色》中的美容方药大多属于治疗性用药,强调内治与外治并用,附有大量美容秘方验方,并善于运用常用食材,这些方法简单易懂,易于操作。

3.1内外并治:皮肤疾病虽居于体表,发病因素除外感六淫外,亦与气血瘀滞,经络不通,脏腑失和有关联。中医整体观强调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内调外治相结合。该书深谙此理,治疗女人乳无汁、乳痈、狐臭、初束脚苦痛难忍、初嫁阴中痛、阴中冰冷等,运用局部外治与整体内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3.2 药物选用规律:中药的药性理论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础和原则, 《香奁润色》之方药除根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药性来用药之外,更具有以色制色,以形治形,以经治经,以味治味的特点。

3.2.1 以色制色: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 白色为肺金之色,黑色为肾水之色。面黑之症多为肾水不足而引起。除补肾之外,亦可用“虚者补其母”之法,以用补肺之法而补肾,故《香奁润色》多用白色之药物如白檀、白芷、白芨、白茯苓、白附子等治疗黑斑、面黑等症,以达到美白效果。方如金国宫中洗面八白散方,早起洗面以美白。全方白丁香、白僵蚕、白附子、白牵牛、白芷、白芨、白蒺藜、白茯苓八味皆为白色之药物。

3.2.2 以形治形:运用“取类比象”之法,以其形而治其病,即以皮类药物治面部、、皮肤等表皮之病。如用文中用杨柳根皮、虾蟆皮、桦皮等治疗乳痈、乳肿等症。

3.2.3 以经治经:面部为阳明经循行密布之部位,故治面部之疾,多用白芷、防风、藁本、黄连、僵蚕等入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经的药物。妇人属足阳明胃,、乳晕属足厥阴肝经,故在治疗疾病时,多用入此二经之药物。又因“发为肾之余”,故文中治疗脱发、白发、头皮屑等症时,则多用入肾经之药物,如茱萸、生地、白茯苓、枸杞子、附子、五倍子、川乌等。

3.2.4 以味治味:书中大量运用花类等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主要有冰片、白芷、川芎、甘松、木香、沉香、丁香、藿香、麝香、零陵香、白檀香、桃花、、茉莉花、乌麻花等。因芳香类药物其临床作用主要有“疏表散邪、化湿健脾、醒脾开胃、通窍止痛、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开窍醒神、通阳散结、温里祛寒、辟秽防疫” [4]等作用。书中运用于头面部多用其疏表散邪、化湿健脾、醒脾开胃、开窍醒神之作用,用于乳部多用其通阳散结、理气解郁之作用;用于身体、手足部,多用其温里祛寒之作用;用于、经血部、胎部,多用其通窍止痛、活血化瘀之作用;用于洗练部、藏贮部多用其辟秽防疫之作用。

3.2 善用单方食疗方:单方及食疗方的运用是《香奁润色》美容方药用药特色之一。书中美容方有80余首单方,如治脱发的“止发落方”,以“桑黄”为主药的治乳痈方,或内服,或外用,药简效专。另该书美容方药还有很多食疗方剂,如以葱白为主的“治胎漏”方等体现了中医药“简便效廉”的特点。

3.3 取材广泛,贴近生活:《香奁润色》所选用方药来源广泛,简便易行,贴近生活。书中运用大量动物药,如鸭、羊、兔、猪脑髓、兔头、猪肝、猪脂、乌贼鱼骨、鱼胶、蛇壳、鼠阴子、鼠粪、猪蹄、鸡子等。另应用大量的花药及香料,如乌麻花、桂花、茉莉花、、桃花、辛夷花、樱桃花、鸡冠花以及丁香、沉香、茴香、藿香、麝香、檀香、木香、零陵香等。又如书中治疗女人乳肿,采用“杨柳根皮四两,水熬烂,温熨肿处,一宿愈”,选药简单,方法易行。

总之,《香奁润色》秉承“曰容,曰工,四德之所兼”的主旨,论述了妇人生活中美容、美饰方法以及日常生活生产的所需常识,并针对女性生理特点进行专科医学指导,基本涵盖了女性生活中所有美容及生活需求。同时也反映了明朝人民较高的中医美容观念和习惯,总结了明代之前中医美容学,丰富了中医美容方药以及美容方法的内容,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文焕.寿养丛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8:535-53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八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76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九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