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3:51:18

中药业

中药业范文篇1

关键词中药营销模式绿色营销

1绿色营销浪潮的快速形成

绿色营销(GreenMarketing),又称绿色市场营销,其本质上是一个绿色因素贯穿始终的营销组合过程。具体是指企业在健康、环保观念的主导下,为满足绿色消费需求,从卫生安全、维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在经营战略制定、目标市场细分与选择,产品定产销过程中实施绿色措施,向消费者提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身心健康的需求,最终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绿色营销”与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可以说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出现以来最具生命力、最具市场潜力的营销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2绿色营销对我国的要求

在绿色消费浪潮的推动下,国际市场上对绿色商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测算,绿色健康产品在欧美洲的消费市场可达240亿美元,其他地区为210亿美元。我国入世后,中药在绿色健康产品市场上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2.1绿色营销对我国中药业的冲击

虽然目前国际中药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很大,每年中药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而我国大部分中药产品却由于不能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虽已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及地区,但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中只占其中的3%~5%,尤其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更低,约为2%,而在德国仅为0.2%,且大部分为原料中药材和保健药。许多国家近年来采取了绿色标志制度,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推出新的贸易保护形式———绿色壁垒,即要求产品有无污染、安全可靠的绿色标志。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利用,对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准备应对措施。2001年,我国原药材产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中药材净顺差达到2.38亿美元,但是中成药逆差达到了3.9亿美元,两者相抵,相差1.52亿美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冲破绿色壁垒,非常有必要通过在全国范围推广绿色营销,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市场。

2.2绿色营销对中药企业的基本要求

绿色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从选择生产技术到产品设计、选择原材料、包装方式直至产品消费的全过程,都必须注意对人们身体健康、环境的影响。虽然,开展绿色营销可能短期内不会获利,甚至需要投入,但从长远看,却是有利的。把绿色营销贯穿始末是企业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制胜法宝。为此,企业必须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药GAP法规以及GMP、GSP质量管理标准。采用科学栽培、生产工艺技术,注重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绿色产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使绿色消费健康发展。

3中药业绿色营销新模式的构建

绿色营销在中国其他行业、产品门类中有较多的讨论分析,而对中药业的绿色营销,关注的人却寥寥可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绿色营销模式,对我国中药业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阶段,对中药的绿色营销要形成一系列以“绿色”理念横贯始末的营销流程,实施绿色营销立体组合。不断发掘绿色需求,大胆进行绿色创新设计,围绕需求产品目标,选择中药绿色资源。参照国际国内绿色标准,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绿色生产体系,在组织绿色生产过程中实施绿色质量管理,加强绿色监督和控制。从消费者心理需求角度和绿色成本考虑,进行绿色定价,宣传绿色观念,推动中药绿色市场开发。因此,从本质上看,是绿色需求决定了绿色营销的产生、规模、运作模式和发展趋势;绿色产品符合了消费者健康需求;绿色定价、绿色销售是迎合了消费者绿色心理的需求。不难发现,中药业绿色营销的新模式实际上更加人性化、健康化,以绿色健康倡导人们现在及未来生活的主旋律。

4中药业绿色营销新模式的应用4.1树立绿色营销观,把绿色理念植入中药企业文化中

中药业的绿色需求,催发中药企业的绿色运动,积极把中药业培育成以绿色技术为核心的朝阳产业。要真正使中国中药企业绿色化,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营销效率观,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制订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把绿色理念植根于企业文化中,一方面应强调本企业产品的绿色特性,有特色的绿色服务;另一方面应推行绿色管理,进行市场调查,搜集绿色信息,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

4.2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倡导绿色健康消费

在政府主导下,培育生态型绿色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观念。政府一般要制定绿色政策、绿色法规来规范培植绿色生态市场环境,通过差别价格,消费征税等方式鼓励生态消费,限制非生态消费。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企业来说,则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过绿色文化教育渗透、倡导、宣传,广泛深入地进行文化氛围塑造,循序渐进地使消费者了解绿色产品的实质,培养中药绿色消费意识;其次,实行绿色营销定价,倡导健康合理消费。绿色营销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随之也增加消费者的开支。企业在实行绿色营销定价时,主要采取心理定价策略,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产品价格可以比非绿色产品价格一般可以高出30%~100%。由此可见,生产绿色产品可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加有利于促进绿色企业的发展。

绿色健康消费是指消费者从保护健康和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绿色产品的理性消费方式。倡导绿色健康消费,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消费者推崇理智消费,成了文明人的追求,也能够极大化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同时,再辅以良好的消费环境,优质到位的服务,促进消费者对自己绿色消费需求的认识,从心理角度刺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欲望,不断寻求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一致性,创造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新的绿色需求。

4.3搜集绿色信息,选择绿色资源,研发绿色品质高的产品

进行绿色营销,开发绿色产品,搜集详尽的绿色信息必不可少。中药企业应通过现代技术建立有效、快捷的情报站和网络信息体系,捕捉绿色资源信息、绿色标准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产品信息、绿色文化信息、绿色价格信息等等,并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为绿色营销提供依据。

绿色资源的选择应着重选用对人体无危害,对社会无公害的新原料、新资源。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新兴科技,综合开发中药绿色资源。加速以清洁、卫生、安全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采用无污染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使用符合药用要求和保障人体健康标准的包装材料和技术。同时,力求研发出绿色品质高的过硬新产品,在减少对人体健康的负作用上又有新的突破。

4.4设计绿色营销名称、包装,保护绿色知识产权

绿色产品应有其独特的绿色表现,同样,绿色营销应具有鲜明的“绿色标记”。绿色产品、绿色包装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在买方市场上,“绿色”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等方面都要和重视人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情趣的“绿色”观念紧紧相扣,并将绿色理念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始终。企业取得了绿色标志,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可以获得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及公众的认可,扩大知名度。

以绿色名称和绿色包装塑造产品形象、提高商品档次。在“绿色营销”的理念中,要重视对绿色品牌的设计和保护。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产品实行的“绿色标志制度”,就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如日本的“生态标志”,法国的“标准环境”等。随着产品绿色标志制度的国际化倾向,绿色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越来越重要。以前,国内企业和学者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十分薄弱,很多有丰富知识产权的临床经验、有效药方等,在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被无偿使用、流失。据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药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则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方、药品保护。既要从法律角度保护,更要从科研的角度对核心技术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尤其要加强中医药专利本身的绿色科技含量,尽量避免被人仿冒、修改。

4.5推行绿色营销服务,把绿色营销进行到底

在产品选择分销渠道、促销服务方面也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绿色”特性。在销售渠道上,首要保证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合理设置供应和配送中心,减少储运过程的资源耗费和货损量。其次,尽量简化分销环节,以减少二次污染等因素,并通过“绿色商场”、“绿色商品专柜”或绿色信誉高、绿色形象好的商、批发商品、零售商分销商品,既有利于塑造企业自己的绿色形象,又可借助绿色分销商的信誉、形象推出绿色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是绿色营销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布点合适、覆盖面广的绿色售后服务网络。在营销服务上,为提高产品档次、形象和服务水平,企业要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营销知识训练和绿色服务培训,使其真正意识到绿色服务的重要性,树立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的企业精神,形成绿色企业文化。

4.6借政府之势,走国际绿色营销之路

中药业范文篇2

关键词中药营销模式绿色营销

1绿色营销浪潮的快速形成

绿色营销(GreenMarketing),又称绿色市场营销,其本质上是一个绿色因素贯穿始终的营销组合过程。具体是指企业在健康、环保观念的主导下,为满足绿色消费需求,从卫生安全、维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在经营战略制定、目标市场细分与选择,产品定产销过程中实施绿色措施,向消费者提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身心健康的需求,最终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绿色营销”与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可以说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出现以来最具生命力、最具市场潜力的营销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2绿色营销对我国的要求

在绿色消费浪潮的推动下,国际市场上对绿色商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测算,绿色健康产品在欧美洲的消费市场可达240亿美元,其他地区为210亿美元。我国入世后,中药在绿色健康产品市场上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2.1绿色营销对我国中药业的冲击

虽然目前国际中药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很大,每年中药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而我国大部分中药产品却由于不能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虽已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及地区,但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中只占其中的3%~5%,尤其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更低,约为2%,而在德国仅为0.2%,且大部分为原料中药材和保健药。许多国家近年来采取了绿色标志制度,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推出新的贸易保护形式———绿色壁垒,即要求产品有无污染、安全可靠的绿色标志。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利用,对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准备应对措施。2001年,我国原药材产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中药材净顺差达到2.38亿美元,但是中成药逆差达到了3.9亿美元,两者相抵,相差1.52亿美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冲破绿色壁垒,非常有必要通过在全国范围推广绿色营销,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市场。

2.2绿色营销对中药企业的基本要求

绿色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从选择生产技术到产品设计、选择原材料、包装方式直至产品消费的全过程,都必须注意对人们身体健康、环境的影响。虽然,开展绿色营销可能短期内不会获利,甚至需要投入,但从长远看,却是有利的。把绿色营销贯穿始末是企业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制胜法宝。为此,企业必须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药GAP法规以及GMP、GSP质量管理标准。采用科学栽培、生产工艺技术,注重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绿色产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使绿色消费健康发展。

3中药业绿色营销新模式的构建

绿色营销在中国其他行业、产品门类中有较多的讨论分析,而对中药业的绿色营销,关注的人却寥寥可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绿色营销模式,对我国中药业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阶段,对中药的绿色营销要形成一系列以“绿色”理念横贯始末的营销流程,实施绿色营销立体组合。不断发掘绿色需求,大胆进行绿色创新设计,围绕需求产品目标,选择中药绿色资源。参照国际国内绿色标准,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绿色生产体系,在组织绿色生产过程中实施绿色质量管理,加强绿色监督和控制。从消费者心理需求角度和绿色成本考虑,进行绿色定价,宣传绿色观念,推动中药绿色市场开发。因此,从本质上看,是绿色需求决定了绿色营销的产生、规模、运作模式和发展趋势;绿色产品符合了消费者健康需求;绿色定价、绿色销售是迎合了消费者绿色心理的需求。不难发现,中药业绿色营销的新模式实际上更加人性化、健康化,以绿色健康倡导人们现在及未来生活的主旋律。

4中药业绿色营销新模式的应用

4.1树立绿色营销观,把绿色理念植入中药企业文化中

中药业的绿色需求,催发中药企业的绿色运动,积极把中药业培育成以绿色技术为核心的朝阳产业。要真正使中国中药企业绿色化,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营销效率观,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制订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把绿色理念植根于企业文化中,一方面应强调本企业产品的绿色特性,有特色的绿色服务;另一方面应推行绿色管理,进行市场调查,搜集绿色信息,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

4.2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倡导绿色健康消费

在政府主导下,培育生态型绿色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观念。政府一般要制定绿色政策、绿色法规来规范培植绿色生态市场环境,通过差别价格,消费征税等方式鼓励生态消费,限制非生态消费。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企业来说,则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过绿色文化教育渗透、倡导、宣传,广泛深入地进行文化氛围塑造,循序渐进地使消费者了解绿色产品的实质,培养中药绿色消费意识;其次,实行绿色营销定价,倡导健康合理消费。绿色营销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随之也增加消费者的开支。企业在实行绿色营销定价时,主要采取心理定价策略,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产品价格可以比非绿色产品价格一般可以高出30%~100%。由此可见,生产绿色产品可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加有利于促进绿色企业的发展。

绿色健康消费是指消费者从保护健康和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绿色产品的理性消费方式。倡导绿色健康消费,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消费者推崇理智消费,成了文明人的追求,也能够极大化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同时,再辅以良好的消费环境,优质到位的服务,促进消费者对自己绿色消费需求的认识,从心理角度刺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欲望,不断寻求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一致性,创造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新的绿色需求。

4.3搜集绿色信息,选择绿色资源,研发绿色品质高的产品

进行绿色营销,开发绿色产品,搜集详尽的绿色信息必不可少。中药企业应通过现代技术建立有效、快捷的情报站和网络信息体系,捕捉绿色资源信息、绿色标准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产品信息、绿色文化信息、绿色价格信息等等,并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为绿色营销提供依据。

绿色资源的选择应着重选用对人体无危害,对社会无公害的新原料、新资源。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新兴科技,综合开发中药绿色资源。加速以清洁、卫生、安全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采用无污染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使用符合药用要求和保障人体健康标准的包装材料和技术。同时,力求研发出绿色品质高的过硬新产品,在减少对人体健康的负作用上又有新的突破。

4.4设计绿色营销名称、包装,保护绿色知识产权

绿色产品应有其独特的绿色表现,同样,绿色营销应具有鲜明的“绿色标记”。绿色产品、绿色包装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在买方市场上,“绿色”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等方面都要和重视人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情趣的“绿色”观念紧紧相扣,并将绿色理念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始终。企业取得了绿色标志,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可以获得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及公众的认可,扩大知名度。

以绿色名称和绿色包装塑造产品形象、提高商品档次。在“绿色营销”的理念中,要重视对绿色品牌的设计和保护。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产品实行的“绿色标志制度”,就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如日本的“生态标志”,法国的“标准环境”等。随着产品绿色标志制度的国际化倾向,绿色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越来越重要。以前,国内企业和学者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十分薄弱,很多有丰富知识产权的临床经验、有效药方等,在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被无偿使用、流失。据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药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则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方、药品保护。既要从法律角度保护,更要从科研的角度对核心技术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尤其要加强中医药专利本身的绿色科技含量,尽量避免被人仿冒、修改。

4.5推行绿色营销服务,把绿色营销进行到底

在产品选择分销渠道、促销服务方面也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绿色”特性。在销售渠道上,首要保证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合理设置供应和配送中心,减少储运过程的资源耗费和货损量。其次,尽量简化分销环节,以减少二次污染等因素,并通过“绿色商场”、“绿色商品专柜”或绿色信誉高、绿色形象好的商、批发商品、零售商分销商品,既有利于塑造企业自己的绿色形象,又可借助绿色分销商的信誉、形象推出绿色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是绿色营销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布点合适、覆盖面广的绿色售后服务网络。在营销服务上,为提高产品档次、形象和服务水平,企业要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营销知识训练和绿色服务培训,使其真正意识到绿色服务的重要性,树立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的企业精神,形成绿色企业文化。

4.6借政府之势,走国际绿色营销之路

宏观国际绿色营销,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政策,建立一整套绿色营销保障体系,引导和帮助企业为国际绿色营销营造便利条件。在法律这一个方面,政府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中药业发展需要,参照国际惯例和标准,适时地修改现行法规,加大力度支持绿色营销在中国的发展。在政策上,政府实行中药产业倾斜政策,加大经济政策份量,给予税收减免、信贷优惠、补贴、发行绿色债券等优患政策,建立绿色基金和绿色银行,积极扶持绿色产业发展。

中药企业作为微观国际绿色营销的主体,应积极采用ISO14001和国际绿色标志认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满足国际目标市场的需求,以取得长期经济利益最大化。借政府中药产业政策倾斜的契机,大力气发展符合绿色标志的拳头产品,绿色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积极推行国际绿色营销,推动我国中药业的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中药业范文篇3

关键词中药营销模式绿色营销

1绿色营销浪潮的快速形成

绿色营销(GreenMarketing),又称绿色市场营销,其本质上是一个绿色因素贯穿始终的营销组合过程。具体是指企业在健康、环保观念的主导下,为满足绿色消费需求,从卫生安全、维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在经营战略制定、目标市场细分与选择,产品定产销过程中实施绿色措施,向消费者提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身心健康的需求,最终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绿色营销”与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可以说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出现以来最具生命力、最具市场潜力的营销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2绿色营销对我国的要求

在绿色消费浪潮的推动下,国际市场上对绿色商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测算,绿色健康产品在欧美洲的消费市场可达240亿美元,其他地区为210亿美元。我国入世后,中药在绿色健康产品市场上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2.1绿色营销对我国中药业的冲击

虽然目前国际中药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很大,每年中药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而我国大部分中药产品却由于不能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虽已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及地区,但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中只占其中的3%~5%,尤其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更低,约为2%,而在德国仅为0.2%,且大部分为原料中药材和保健药。许多国家近年来采取了绿色标志制度,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推出新的贸易保护形式———绿色壁垒,即要求产品有无污染、安全可靠的绿色标志。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利用,对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准备应对措施。2001年,我国原药材产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中药材净顺差达到2.38亿美元,但是中成药逆差达到了3.9亿美元,两者相抵,相差1.52亿美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冲破绿色壁垒,非常有必要通过在全国范围推广绿色营销,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市场。

2.2绿色营销对中药企业的基本要求

绿色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从选择生产技术到产品设计、选择原材料、包装方式直至产品消费的全过程,都必须注意对人们身体健康、环境的影响。虽然,开展绿色营销可能短期内不会获利,甚至需要投入,但从长远看,却是有利的。把绿色营销贯穿始末是企业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制胜法宝。为此,企业必须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药GAP法规以及GMP、GSP质量管理标准。采用科学栽培、生产工艺技术,注重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绿色产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使绿色消费健康发展。

3中药业绿色营销新模式的构建

绿色营销在中国其他行业、产品门类中有较多的讨论分析,而对中药业的绿色营销,关注的人却寥寥可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绿色营销模式,对我国中药业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阶段,对中药的绿色营销要形成一系列以“绿色”理念横贯始末的营销流程,实施绿色营销立体组合。不断发掘绿色需求,大胆进行绿色创新设计,围绕需求产品目标,选择中药绿色资源。参照国际国内绿色标准,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绿色生产体系,在组织绿色生产过程中实施绿色质量管理,加强绿色监督和控制。从消费者心理需求角度和绿色成本考虑,进行绿色定价,宣传绿色观念,推动中药绿色市场开发。因此,从本质上看,是绿色需求决定了绿色营销的产生、规模、运作模式和发展趋势;绿色产品符合了消费者健康需求;绿色定价、绿色销售是迎合了消费者绿色心理的需求。不难发现,中药业绿色营销的新模式实际上更加人性化、健康化,以绿色健康倡导人们现在及未来生活的主旋律。

4中药业绿色营销新模式的应用

4.1树立绿色营销观,把绿色理念植入中药企业文化中

中药业的绿色需求,催发中药企业的绿色运动,积极把中药业培育成以绿色技术为核心的朝阳产业。要真正使中国中药企业绿色化,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营销效率观,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制订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把绿色理念植根于企业文化中,一方面应强调本企业产品的绿色特性,有特色的绿色服务;另一方面应推行绿色管理,进行市场调查,搜集绿色信息,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

4.2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倡导绿色健康消费

在政府主导下,培育生态型绿色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观念。政府一般要制定绿色政策、绿色法规来规范培植绿色生态市场环境,通过差别价格,消费征税等方式鼓励生态消费,限制非生态消费。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企业来说,则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过绿色文化教育渗透、倡导、宣传,广泛深入地进行文化氛围塑造,循序渐进地使消费者了解绿色产品的实质,培养中药绿色消费意识;其次,实行绿色营销定价,倡导健康合理消费。绿色营销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随之也增加消费者的开支。企业在实行绿色营销定价时,主要采取心理定价策略,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产品价格可以比非绿色产品价格一般可以高出30%~100%。由此可见,生产绿色产品可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加有利于促进绿色企业的发展。

绿色健康消费是指消费者从保护健康和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绿色产品的理性消费方式。倡导绿色健康消费,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消费者推崇理智消费,成了文明人的追求,也能够极大化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同时,再辅以良好的消费环境,优质到位的服务,促进消费者对自己绿色消费需求的认识,从心理角度刺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欲望,不断寻求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一致性,创造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新的绿色需求。

4.3搜集绿色信息,选择绿色资源,研发绿色品质高的产品

进行绿色营销,开发绿色产品,搜集详尽的绿色信息必不可少。中药企业应通过现代技术建立有效、快捷的情报站和网络信息体系,捕捉绿色资源信息、绿色标准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产品信息、绿色文化信息、绿色价格信息等等,并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为绿色营销提供依据。

绿色资源的选择应着重选用对人体无危害,对社会无公害的新原料、新资源。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新兴科技,综合开发中药绿色资源。加速以清洁、卫生、安全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采用无污染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使用符合药用要求和保障人体健康标准的包装材料和技术。同时,力求研发出绿色品质高的过硬新产品,在减少对人体健康的负作用上又有新的突破。

4.4设计绿色营销名称、包装,保护绿色知识产权

绿色产品应有其独特的绿色表现,同样,绿色营销应具有鲜明的“绿色标记”。绿色产品、绿色包装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在买方市场上,“绿色”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等方面都要和重视人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情趣的“绿色”观念紧紧相扣,并将绿色理念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始终。企业取得了绿色标志,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可以获得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及公众的认可,扩大知名度。

以绿色名称和绿色包装塑造产品形象、提高商品档次。在“绿色营销”的理念中,要重视对绿色品牌的设计和保护。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产品实行的“绿色标志制度”,就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如日本的“生态标志”,法国的“标准环境”等。随着产品绿色标志制度的国际化倾向,绿色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越来越重要。以前,国内企业和学者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十分薄弱,很多有丰富知识产权的临床经验、有效药方等,在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被无偿使用、流失。据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药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则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方、药品保护。既要从法律角度保护,更要从科研的角度对核心技术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尤其要加强中医药专利本身的绿色科技含量,尽量避免被人仿冒、修改。

4.5推行绿色营销服务,把绿色营销进行到底

在产品选择分销渠道、促销服务方面也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绿色”特性。在销售渠道上,首要保证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合理设置供应和配送中心,减少储运过程的资源耗费和货损量。其次,尽量简化分销环节,以减少二次污染等因素,并通过“绿色商场”、“绿色商品专柜”或绿色信誉高、绿色形象好的商、批发商品、零售商分销商品,既有利于塑造企业自己的绿色形象,又可借助绿色分销商的信誉、形象推出绿色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是绿色营销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布点合适、覆盖面广的绿色售后服务网络。在营销服务上,为提高产品档次、形象和服务水平,企业要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营销知识训练和绿色服务培训,使其真正意识到绿色服务的重要性,树立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的企业精神,形成绿色企业文化。

4.6借政府之势,走国际绿色营销之路

宏观国际绿色营销,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政策,建立一整套绿色营销保障体系,引导和帮助企业为国际绿色营销营造便利条件。在法律这一个方面,政府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中药业发展需要,参照国际惯例和标准,适时地修改现行法规,加大力度支持绿色营销在中国的发展。在政策上,政府实行中药产业倾斜政策,加大经济政策份量,给予税收减免、信贷优惠、补贴、发行绿色债券等优患政策,建立绿色基金和绿色银行,积极扶持绿色产业发展。

中药企业作为微观国际绿色营销的主体,应积极采用ISO14001和国际绿色标志认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满足国际目标市场的需求,以取得长期经济利益最大化。借政府中药产业政策倾斜的契机,大力气发展符合绿色标志的拳头产品,绿色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积极推行国际绿色营销,推动我国中药业的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中药业范文篇4

关键词中药营销模式绿色营销

1绿色营销浪潮的快速形成

绿色营销(GreenMarketing),又称绿色市场营销,其本质上是一个绿色因素贯穿始终的营销组合过程。具体是指企业在健康、环保观念的主导下,为满足绿色消费需求,从卫生安全、维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在经营战略制定、目标市场细分与选择,产品定产销过程中实施绿色措施,向消费者提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身心健康的需求,最终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绿色营销”与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可以说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出现以来最具生命力、最具市场潜力的营销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2绿色营销对我国的要求

在绿色消费浪潮的推动下,国际市场上对绿色商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测算,绿色健康产品在欧美洲的消费市场可达240亿美元,其他地区为210亿美元。我国入世后,中药在绿色健康产品市场上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2.1绿色营销对我国中药业的冲击

虽然目前国际中药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很大,每年中药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而我国大部分中药产品却由于不能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虽已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及地区,但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中只占其中的3%~5%,尤其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更低,约为2%,而在德国仅为0.2%,且大部分为原料中药材和保健药。许多国家近年来采取了绿色标志制度,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推出新的贸易保护形式———绿色壁垒,即要求产品有无污染、安全可靠的绿色标志。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利用,对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准备应对措施。2001年,我国原药材产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中药材净顺差达到2.38亿美元,但是中成药逆差达到了3.9亿美元,两者相抵,相差1.52亿美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冲破绿色壁垒,非常有必要通过在全国范围推广绿色营销,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市场。

2.2绿色营销对中药企业的基本要求

绿色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从选择生产技术到产品设计、选择原材料、包装方式直至产品消费的全过程,都必须注意对人们身体健康、环境的影响。虽然,开展绿色营销可能短期内不会获利,甚至需要投入,但从长远看,却是有利的。把绿色营销贯穿始末是企业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制胜法宝。为此,企业必须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药GAP法规以及GMP、GSP质量管理标准。采用科学栽培、生产工艺技术,注重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绿色产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使绿色消费健康发展。

3中药业绿色营销新模式的构建

绿色营销在中国其他行业、产品门类中有较多的讨论分析,而对中药业的绿色营销,关注的人却寥寥可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绿色营销模式,对我国中药业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阶段,对中药的绿色营销要形成一系列以“绿色”理念横贯始末的营销流程,实施绿色营销立体组合。不断发掘绿色需求,大胆进行绿色创新设计,围绕需求产品目标,选择中药绿色资源。参照国际国内绿色标准,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绿色生产体系,在组织绿色生产过程中实施绿色质量管理,加强绿色监督和控制。从消费者心理需求角度和绿色成本考虑,进行绿色定价,宣传绿色观念,推动中药绿色市场开发。因此,从本质上看,是绿色需求决定了绿色营销的产生、规模、运作模式和发展趋势;绿色产品符合了消费者健康需求;绿色定价、绿色销售是迎合了消费者绿色心理的需求。不难发现,中药业绿色营销的新模式实际上更加人性化、健康化,以绿色健康倡导人们现在及未来生活的主旋律。

4中药业绿色营销新模式的应用

4.1树立绿色营销观,把绿色理念植入中药企业文化中

中药业的绿色需求,催发中药企业的绿色运动,积极把中药业培育成以绿色技术为核心的朝阳产业。要真正使中国中药企业绿色化,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营销效率观,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制订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把绿色理念植根于企业文化中,一方面应强调本企业产品的绿色特性,有特色的绿色服务;另一方面应推行绿色管理,进行市场调查,搜集绿色信息,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

4.2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倡导绿色健康消费

在政府主导下,培育生态型绿色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观念。政府一般要制定绿色政策、绿色法规来规范培植绿色生态市场环境,通过差别价格,消费征税等方式鼓励生态消费,限制非生态消费。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企业来说,则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过绿色文化教育渗透、倡导、宣传,广泛深入地进行文化氛围塑造,循序渐进地使消费者了解绿色产品的实质,培养中药绿色消费意识;其次,实行绿色营销定价,倡导健康合理消费。绿色营销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随之也增加消费者的开支。企业在实行绿色营销定价时,主要采取心理定价策略,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产品价格可以比非绿色产品价格一般可以高出30%~100%。由此可见,生产绿色产品可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加有利于促进绿色企业的发展。

绿色健康消费是指消费者从保护健康和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绿色产品的理性消费方式。倡导绿色健康消费,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消费者推崇理智消费,成了文明人的追求,也能够极大化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同时,再辅以良好的消费环境,优质到位的服务,促进消费者对自己绿色消费需求的认识,从心理角度刺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欲望,不断寻求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一致性,创造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新的绿色需求。

4.3搜集绿色信息,选择绿色资源,研发绿色品质高的产品

进行绿色营销,开发绿色产品,搜集详尽的绿色信息必不可少。中药企业应通过现代技术建立有效、快捷的情报站和网络信息体系,捕捉绿色资源信息、绿色标准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产品信息、绿色文化信息、绿色价格信息等等,并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为绿色营销提供依据。

绿色资源的选择应着重选用对人体无危害,对社会无公害的新原料、新资源。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新兴科技,综合开发中药绿色资源。加速以清洁、卫生、安全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采用无污染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使用符合药用要求和保障人体健康标准的包装材料和技术。同时,力求研发出绿色品质高的过硬新产品,在减少对人体健康的负作用上又有新的突破。

4.4设计绿色营销名称、包装,保护绿色知识产权

绿色产品应有其独特的绿色表现,同样,绿色营销应具有鲜明的“绿色标记”。绿色产品、绿色包装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在买方市场上,“绿色”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等方面都要和重视人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情趣的“绿色”观念紧紧相扣,并将绿色理念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始终。企业取得了绿色标志,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可以获得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及公众的认可,扩大知名度。

以绿色名称和绿色包装塑造产品形象、提高商品档次。在“绿色营销”的理念中,要重视对绿色品牌的设计和保护。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产品实行的“绿色标志制度”,就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如日本的“生态标志”,法国的“标准环境”等。随着产品绿色标志制度的国际化倾向,绿色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越来越重要。以前,国内企业和学者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十分薄弱,很多有丰富知识产权的临床经验、有效药方等,在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被无偿使用、流失。据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药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则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方、药品保护。既要从法律角度保护,更要从科研的角度对核心技术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尤其要加强中医药专利本身的绿色科技含量,尽量避免被人仿冒、修改。

4.5推行绿色营销服务,把绿色营销进行到底

在产品选择分销渠道、促销服务方面也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绿色”特性。在销售渠道上,首要保证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合理设置供应和配送中心,减少储运过程的资源耗费和货损量。其次,尽量简化分销环节,以减少二次污染等因素,并通过“绿色商场”、“绿色商品专柜”或绿色信誉高、绿色形象好的商、批发商品、零售商分销商品,既有利于塑造企业自己的绿色形象,又可借助绿色分销商的信誉、形象推出绿色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是绿色营销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布点合适、覆盖面广的绿色售后服务网络。在营销服务上,为提高产品档次、形象和服务水平,企业要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营销知识训练和绿色服务培训,使其真正意识到绿色服务的重要性,树立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的企业精神,形成绿色企业文化。

4.6借政府之势,走国际绿色营销之路

宏观国际绿色营销,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政策,建立一整套绿色营销保障体系,引导和帮助企业为国际绿色营销营造便利条件。在法律这一个方面,政府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中药业发展需要,参照国际惯例和标准,适时地修改现行法规,加大力度支持绿色营销在中国的发展。在政策上,政府实行中药产业倾斜政策,加大经济政策份量,给予税收减免、信贷优惠、补贴、发行绿色债券等优患政策,建立绿色基金和绿色银行,积极扶持绿色产业发展。

中药企业作为微观国际绿色营销的主体,应积极采用ISO14001和国际绿色标志认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满足国际目标市场的需求,以取得长期经济利益最大化。借政府中药产业政策倾斜的契机,大力气发展符合绿色标志的拳头产品,绿色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积极推行国际绿色营销,推动我国中药业的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中药业范文篇5

营运资金是维持企业正常流转的关键因素,被称为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命脉。营运资金的运转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医药产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自2017年起,医药行业发展势头愈发迅猛,“十三五”规划也首次将“健康中国”纳入国家战略,国家对医药产业的扶持与政策导向给医药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对医药企业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中药业)是一家医药制造业企业,于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药品及保健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江中药业拥有两个驰名商标———“江中”和“初元”,其中,“江中”品牌已经连续16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500强”,2019年品牌价值达到237.36亿元,排名位居医药行业第六名。本文以江中药业公司为例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也为同行业其他医药制造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提供重要的借鉴。

二、江中药业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一)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本文选取知名医药品牌———华润三九,作为江中药业的可比企业,通过将二者2015—2019年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的营运资金管理情况。存货管理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2015—2019年江中药业的存货周转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华润三九与江中药业变化趋势相反。江中药业存货周转期从2015年的67天上升为2016年的138天,2019年又下降为93天。2015年至2017年间二者的存货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近两年中,二者的存货周转期差距在不断缩短。随着江中药业对存货管理的不断改善,公司的存货管理水平甚至超过华润三九,但是为了公司更优质的发展,江中药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应收账款管理分析。近五年来,江中药业的应收账款周转期总体呈现延长趋势,说明江中药业在这几年间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能力有所下降。根据表1可以看出,其应收账款周转期2015年为最低值114天,到2018年升至189天。而观察华润三九发现,其在2015-2019年间,应收账款周转期在2019年下降明显,为85天,最高为2018年的108天,总体变化幅度较小。江中药业的应收账款周转期一直高于华润三九,且二者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说明江中药业亟待改善自身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应付账款管理分析。江中药业的应付账款周转期处于波动状态,2018年达到最大值66天,2016年处于最低值37天,而华润三九的应付账款周转期均值保持在90天以上。江中药业应付账款周转期较短,说明其占用供应商资金很少,在这方面江中药业的表现远远不及华润三九。江中药业和华润三九都属于医药行业的采购大户,华润三九的应付账款情况明显好于江中药业。(二)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从采购渠道来看,如图1所示,江中药业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明显高于华润三九,在2015年至2019年年间,江中药业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波动幅度较大,2016年两公司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差距明显,二者在2018年差距有所缩小,但在2019年差距又被拉大,可见江中药业在不断优化存货管理方面有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在延长供应商付款方面处于劣势,总体而言,江中药业在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弱于华润三九。从生产渠道来看,如图2所示,江中药业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从2015年至2019年的趋势是下降的,由2015年的-9天下降为2019年的-64天。与华润三九相比,二者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明显缩小,这说明江中药业在采购渠道采取的先进生产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存在一定成效,但是仍然不及华润三九,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从营销渠道来看,如图3所示,2015年至2019年以来,江中药业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波动幅度较大,由2015年的89天升至2018年的175天后又下降至2019年的163天,总体趋势为上升。而华润三九变化趋势相反,它的波动幅度小,总体保持稳定。前两年,江中药业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低于华润三九,2017年开始,江中药业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不断上升,并超过华润三九,说明近三年来,华润三九在营销渠道方面的做法好于江中药业,从发展眼光来看,江中药业还需进一步加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从经营活动来看,如图4所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江中药业与华润三九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观察近五年数据发现,江中药业五年间的周转期均较长,均值大于90天以上,而反观华润三九,周转期均小于10天,二者产生显著差距的原因在于江中药业在采购渠道和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不佳,这两方面将是江中药业未来的重点管理方向。

三、江中药业价值链各环节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与供应商关系不紧密。江中药业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原材料存货占用过多,2019年公司的存货为24250.23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约为7.92%。公司的存货包含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周转材料和库存商品等。其中原材料存货占总存货的比重近五年来均值达47%以上,原材料存货的囤积很大程度会拉长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降低其周转效率。江中药业几种重要的中药材品种,如太子参、山药(怀山药)、山楂、炒麦芽等,近几年受市场供需影响,大量药材囤货商户习惯性哄抬物价,导致公司购买中药材成本大幅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带来了资金占用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与供应商合作关系不紧密,缺乏上游供应商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意义重大的认识,导致企业应付账款周转期缩短,偿还应付账款速度加快,占用供应商资金的优势被削弱。(二)研发能力不足导致先进设备使用有限。作为老牌的医药制药企业,国家对其提供政策红利,实施帮扶补贴。江中药业近些年虽然努力提高研发投入,引入先进生产设备投放到生产线,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江中药业的研发投入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60.39%,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部分产品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生产流程,生产环节整体效率较低,无法实现精益化生产。购买的昂贵生产设备无法实现高投资回报率,科研仪器价值也不断在贬值。由于医药制药行业的特殊性,药品产品研发周期一般较长,且投入的成本也较高,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足,需要不断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提高研发效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新鲜动力,而这正是江中药业在生产环节所欠缺的能力。(三)营销渠道经分销商管理难度大。2015年至2019年江中药业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总额有大幅度波动,从2015年的74576.5万元井喷式增长至2019年的110418.2万元。在过去五年间,江中药业企图通过终端扩展、增加在终端市场的广告和营销,实现扩大终端市场的目的。为了吸引更多客户,企业会放宽对客户的信贷政策,但这导致企业过多资金占用在应收账款上,使企业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江中药业近几年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规模大幅扩大,且回收难度大,应收账款管理不足导致其周转效率不断下降。江中药业主要采取经、分销商覆盖的业务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模式的优势在于渠道长和覆盖面广,但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经销商数量庞大、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很难实现对其的实时监督,并且距离较远的经销商企业也很难对其进行考察。针对这种情况,江中药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销商特点进行不同的开发模式与维护,这使得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大大增加,也增大了对资金的需求。如果没有及时的销售做保障,那么企业营运资金出现周转困难的问题。

四、江中药业价值链各环节营运资金管理优化措施

(一)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联盟。良好的供应商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企业节约寻找原材料的时间和成本,而且对缓解库存积压状况也有很大的帮助,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管理可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供应商的管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严格挑选供应商和选择与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首先,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供应商挑选制度,通过原料质量、价格、供货效率、售后服务、商业信誉、付款方式等方面因素对供应商进行综合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对所有供应商进行信用评级排序,对于排序靠后的供应商可以选择剔除,对剩余其他供应商根据信用评级的等级来合理安排交易方式和货款支付方式。其次,通过严格挑选制度选出合适的供应商后,企业要选择与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因为长久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能使得企业以更优惠价格获取原材料并享受更长的货款支付期限,有利于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条件。(二)加大生产环节研发革新能力。江中药业公司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并拉开与其他公司的差距,江中公司应该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引进大量相关的研发人员,这样,产品才能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为企业占领市场及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帮助。由于先进的机器设备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要是操作不当机器出故障的几率是非常高的,所以首先要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先进设备的生产效率;其次应该改革生产车间的运行模式,对现有的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压缩不必要的生产程序,将不能产生价值增值的经营活动减少并清除,使得江中公司的生产环节营运资金投放到最有价值的经营活动中;另外,江中公司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有效地将客户、机器及生产人员连接起来,使得客户的需求能准确反馈到生产过程中,这样可以压缩产品制造过程,有利于优化整个内部价值链。(三)建立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当前,赊销已成为很多企业完成交易的主要方式,为及时收回账款,企业应当制定针对下游客户的信用政策,规避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的风险。对于客户的信用管理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客户资信档案,使客户的信用状况有据可查。针对资信不同的客户,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信用额度控制、付款期限等。企业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需要针对最能说明客户情况的项目进行调查,而非面面俱到,否则,企业将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对于不同类型的客户企业可以采用不同赊销态度,对于每次都按时还款的客户,企业不需要对其进行催收;对于拖欠货款,但是经过催收提醒,会支付货款的客户,企业应当施与适当压力,定期提醒;对于经常拖欠货款,且经过多次催收也不付清货款的客户,企业应当采用法律途径收回货款,并对该类客户拉入黑名单,谨慎选择与该类客户进行交易。企业对下游客户进行信用管理,有利于降低应收款项发生逾期和坏账的风险,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四)精简营销渠道中的经分销商。江中公司由于经分销商管理难度大,给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带来不小压力。为了扭转现有局面,江中公司应当改善营销渠道结构,优化整个营销流程,从而将营销渠道中经分销商处滞留的存货降至最低,缓解其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压力。对于公司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两种营销模式,江中药业应当对症下药,提出不同解决方案。对于直接销售,江中公司应该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利用电子商务积极探索新时代新营销模式,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体系,通过电子商务渠道,企业不仅能及时了解客户订货情况,而且能为货款收付提供便捷。同时,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的高效流动释放数据生产力,通过获取更多数据信息,实现对客户的需求动态及时更新,不断挖掘潜在客户。对于间接销售,江中公司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有差别的销售情况来精简经销商层级,缩短供应链的距离,提高管理经销商的质量减少不可控因素和不确定因素,通过对经销商的统一管理,能及时有效解决销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维护营销渠道各经销商间的稳固关系。

参考文献:

[1]程新生,侯煜程.RS公司基于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9(06):69-76.

[2]肖梅崚,揭莹.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探究[J].财会通讯,2018(08):62-66.

[3]王洁.价值链视角下的营运资金管理及优化建议[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8.

[4]张霞,孙树华.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财会通讯,2009(23):83-84.

中药业范文篇6

通过这次考察洽谈,广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将在县投资开发中药材产业,包括建立“公司+农户”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饮片等中药材下游产品加工基地,以及中药材及其加工产品物流中心。县委、县政府表示,要全力支持、配合“药业”在我县投资兴业,在中药材采购、供地、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关于建立稳固的“公司+农户”式的中药材种植和采购机制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在遵循市场运作的前提下,县委、县政府全力协助“药业”在县建立稳固的“公司+农户”式的中药材种植和采购机制。

(1)关于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药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可以在县建立形式多样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是自主建立中药材基地。“药业”在县内自主建立中药材基地,由县政府协调供地,并在土地租金、租期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二是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联手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我县已成功运用的“订单农业”形式,由“药业”赊销种苗(种子)、提供技术指导、订立保护价的产品回收合同,县委、县政府运用必要的行政推动+市场经济手段,促使县内药材种植户与“药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种植基地。

(2)关于建立稳固的中药材采购机制。县地产药材丰富,为了防止恶性竞争,在遵循市场运作的前提下,县委、县政府协助“药业”与县内药材种植户建立稳固的药材采购机制,以保证“药业”在建立的加工基地的原料供应。一是运用必要的行政推动+市场经济手段,协助“药业”用“订单”形式采购县内中药材。二是在“药业”加工基地投产后的前两年内,县政府对县内销售给“药业”的药材种植户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提高“药业”的药材采购竞争力。三是“药业”加工基地投产并获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后,由县国税局提供采购原料药的法定收购凭证。具体操作办法,由县税务部门与“药业”商定。

二、关于企业用地的特殊优惠政策

1、用地安排。经双方现场堪察,县政府选定两块土地供“药业”使用。其中原第二玻璃厂(面积约110亩),由县政府划给“药业”作为中药材加工厂用地。箱包城对面、新中学右旁水田(面积约200亩),由县政府征用为“药业”物流中心用地。两块土地之间还留有200亩左右水田,预留为“药业”今后的发展用地,县政府三年内不会安置其它企业用地。具体用地安排详见附图。

2、对土地出让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认为,“药业”作为当前国内最具规模和实力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到投资兴业,必将推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同时带动货运、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对上述两块用地的出让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其中原第二玻璃厂(面积约110亩)为“药业”工业用地,按土地现状实行零价出让(地面上建筑物由县政府负责拆迁),报地费(1.1万元/亩)由“药业”承担。箱包城对面水田(面积约200亩)为“药业”商业用地,按土地现状8.04万元/亩(含征地费、报地费等)出让(为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先采取招拍标方式出让,多出于8.04万元/亩的部分,县政府将采取扶持企业的办法予以返还,其实质就是我县的最低工业用地价格)。

三、关于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

为吸引和支持“药业”到我县投资,县委、县政府将对“药业”在税收和收费上实行优惠政策。具体如下:

1、实行税收奖励。(1)从企业投产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三年的头三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100%由县财政奖励给企业,第四年至第五年两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50%由县财政奖励给企业。(2)从企业投产之日起,实现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由县财政分别按实际缴纳税额的15%和30%予以奖励。一定五年不变。若国家西部政策延伸县应享受的税收优惠优于上述条款,按国家优惠政策执行。

2、实行收费优惠。(1)“药业”在投资的工业企业,自投产之日起,享受“只收税,不收费”的特别优惠。(2)电价优惠。大工业用电按电度电价0.6元/度标准收取。今后如国家政策调整电价则按最低标准执行。(3)水价优惠。工业用水价格为1.15元/吨。今后如水价调整,则按调整后的最低价收费。(4)其他收费优惠。在县内办理相关手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均按最低限收费标准的一半收取。在县办理投资企业验资时,验资费每次只收取200—800元,职工暂住费、劳动合同鉴定费只收取办证工本费。员工子女就学视同本地居民子女就学。

四、组建专门班子为“药业”在干投资提供全方位服务

县委、县政府决定,组建专门班子为“药业”在干投资提供全方位服务。具体是,由县委副书记李发芽同志牵头,成立一个中药材产业化促进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从有关单位抽调3—5名干部专门负责“药业”在干投资的协调工作。

五、工作大致安排建议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做大做强中药产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双方互访,已为我们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今年下一步的工作大致安排提出如下建议:

五月:“药业”派出工作组进驻县开展在干投资可行性研究工作,县派出工作组全力协助。5月20日前形成可研性报告交“药业”董事会会审。

六月:(1)月初,“药业”派出工作组进驻县开展正式协议签订前的前期工作。6月16日双方在井冈山正式签订投资协议书。

(2)县着手第二玻璃厂地上物拆迁、土地征用以及两块土地上的杆线迁移工作。全部工作一个月内完成。

七月:(1)上旬,县将拆迁完毕的第二玻璃厂(“药业”的工业用地)和征用好的土地(“药业”的商业用地)交付“药业”使用。两块土地上的杆线迁移同时完成。

(2)中旬,“药业”正式开展两块用地的规划和土地平整工作。

中药业范文篇7

一是最近几年来我市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药物创新与中药现代化”《紫菀等三个品种规范化种植项目的研究》,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菊花规范化种植基地项目的研究》,承担了省科技攻关指导项目《市中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承担了保定市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1项,争取国家星火计划三项,国家火炬计划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及国家重大专项中药材种植研究项目两项。2006年我市承担的省政府项目“一县一业一园”工程建设模式,受到了省专家验收组的肯定和赞誉,2007年3月市中药产业园区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部级火炬基地。2008年药都制药有限公司承担了省重大科技专项市道地中药材脱毒复壮、提纯选育及组培工厂化种苗生产与应用示范。近几年我市药业企业承担国家、省药业科研攻关项目8项。我市药业企业承担国家、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5项。我市药业企业承担国家、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我市药业企业荣获省科技成果15项。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和昌达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承担了省中药材三大基地建设。我市科技部门承担了省财政项目整合农业财政资金发展中药产业项目。

二是搭建了产业科研平台。一是按照五个一的要求采取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搭建了保定市中药材产业科技专家工作站。二是为提高我市道地中药材GAP种植技术,搭建了省中药材技术传播站和省中药材GAP研究中心。三是为促进制药企业的发展,我市搭建了市药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四是积极引导药业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科研机构,我市规模药业企业均设有厂办科研机构。在逐步完善现有厂办科研机构建设基础上,组织药都集团、金木集团申报保定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两家企业的技术中心2011年通过验收成为保定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在“十二五”期间,组织药都集团的中药材产品检测服务公共平台积极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三是建立了省级中药材科技示范园。核心区5000亩,示范区50000亩,辐射区15万亩。200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一县一业一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四是通过大力支持和扶助以农技协、研究所、专业合作社等为主要形式的中药材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目前,已建立中药材研究所4个,中药材专业协会6个,中介组织8个,科技进村服务站6个,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信息指导,为广大药农提供种植信息和技术支持,平均每年推广先进适用技术8项以上,在药农种植、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中药材产业化进程。

五是中药材产业科技培训体系健全。建科技培训基地。我市建立了部级中药材星火培训学校、省级中药材技术传播站、省级中药材GAP研究中心、保定市中药材产业专家工作站。同时建立了县级科普示范村15个,保定市级科普示范村4个,科普示范企业12个。

二、影响市中药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1、在中药材生产上,受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中药材生产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上,与中药现代化的需求远不相适应。

2、中药材栽培技术不规范。对大宗中药材品种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不够,中药材生产尚处于自发、分散、粗放、无序的状态。中药材种植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缺乏被国际公认和接受的质量控制标准,无法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3、中药材种植区域混乱。种子种苗的提纯复壮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滞后,对地道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缺乏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随着国家《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GAP)》实施,推行药材规范化、规模化、基地化生产,药材质量要求实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满足《中国药典》和国家《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要求。中药材产业是药业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和依托,推行药材标准化生产已成当务之急。

4、科技支撑力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中药材科研基础薄弱、缺乏规范化生产技术、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规模化生产的实施,制约着中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特别是科研落后于产业发展,起不到应有的科技支撑作用,需要加强科技投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5、药业科技投入不足,制药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低,全市制药企业除药都集团每年的科技经费投入达到了年度销售收入的6%以上,其余其余不足3%,企业的厂办科研机构不健全,缺乏高端技术人才。

三、建议

(一)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与药业经济的紧密结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成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技术推广等上下结合、纵揽关联的服务网络,逐步形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贮运、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一体化的经济格局,加快药业业产业发展。

(二)开展科技攻关,围绕制约我市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开展科研攻关。继续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在成功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祁菊花进行组培脱毒的基础上,逐步对紫苑、地黄、南星、白芷等16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进行培脱毒,以提高我市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培育知名品牌。

(三)搞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继续抓好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1000亩核心区和万亩示范区建设,到“十二五”末期中药材核心区达到1万亩,中药材向规范化种植达到18万亩,推进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进程。

(四)加快科技兴药步伐,抓好科技成果推广。搞好中药材优良品种的开发、引进和现代农业技术在中药材种植上的推广应用。重点抓好中药材多发病的防治技术、优化配方施肥技术、中药材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等20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绿色种植。

(五)、进一步搭建和完善药业产业发展科技平台,推进全市药业产业的整体升级。采取专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企业(科技种植园区)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完善省中药材技术传播站、保定市中药材科技专家工作站及市药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实现专家与制药、加工企业、药业流通企业、中药材GAP种植园区的有效对接,整体推进产业升级。

中药业范文篇8

一、广州药业基本情况简介

(一)广州药业是**中药制造业的主体。

广州药业隶属于广州市七大工业板块之一的广药集团,是国内最大的中成药制造商,公司属下拥有八家中成药制造企业和一家植物药研发生产企业。根据20**的统计数据,**省中成药制造企业共有六十七家,广州药业所属中成药制造企业在其中占据约八分之一的比重。从销售收入看,20**广州药业中成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19.19亿元,占全省中成药制造业销售收入54.9亿元的35%,超过了三分之一,是**省中成药产业的中坚力量。公司产品线丰富,生产23种剂型共计800多个产品,囊括几乎所有的药品治疗领域。其中,国家中药保护品种40个(包括20个独家生产的品种)。消渴丸、华佗再造丸、夏桑菊、王老吉凉茶等4个品种年销售超过1亿元。消渴丸销售规模达5个亿。乌鸡白凤丸、追风透骨丸等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二)广州药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新任董事长杨荣明领导下,公司坚持能快则快、加快发展、创新广药的发展思路,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抓内部销售、采购、研发、广告和资金等的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广州药业在立足于本地市场精耕细作的基础上,加快对全国市场的开拓,扩大了**医药品牌和产品的影响力。同时,公司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充分利用外资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国际市场渠道等发展壮大中成药老字号品牌。

通过以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广州药业今年的整体经营业绩出现了大幅度增长,1至6月份,累计销售收入535,2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40%;累计税前利润20,82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25%;累计净利润14,7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04%。

在中成药制造业方面,广州药业经营情况如下:

从规模来看,广州药业中成药制造业2005年1-6月份销售收入达12.11亿元,同比增长19.62%,占全国中成药制造业销售收入的2.87%,

从创造毛利情况来看,广州药业中成药制造业平均毛利率达53.35%,远高于全国中成药制造业的平均毛利率41.7%。

从盈利能力来看,广州药业中成药制造业上半年实现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43.61%,实现利润占全国中成药制造业同期利润的4%。

从资产利用效率来看,广州药业中成药制造业流动资产的年周转次数为2.51次,远高于全国中成药制造业的1.38次。

从劳动生产率来看,2005年上半年,广州药业制造业人均销售额21万元,是全国中成药制造业人均销售额13万元的1.62倍;广州药业制造业人均实现利润3.04万元,是全国中成药制造业人均实现利润1.33万元的2.72倍。

二、用高科技打造现代中药产业旗舰

广州药业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传统中药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科技,开发安全、有效、质量高的现代中药,全力推进中药现代化,打造现代中药产业旗舰。

(一)重组中药科技资源,建立现代中药科技平台。

2000年以前,广州药业科技资源分散、力量薄弱,无法承担现代中药科技开发主力军的作用。2001年,广州药业投资9000万元组建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现代中药和高新技术。汉方公司自成立以来,承担国家现代中药重大专项“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建设、“中药提取分离纯化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等部级项目4项,省市重点科技项目6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9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获科技成果2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开发了灵芝孢子油软胶囊、注射用蛋黄卵磷脂等高技术产品,首创了绿色提取青蒿素专利技术。目前,汉方公司已形成了现代中药、中药提取物和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体系,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二)加快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中药真正的发展力来自创新。广州药业近年来加快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逐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开发了风湿平等部级新药,青蒿素、长春碱系列、东莨菪碱系列、橙皮苷系列等中药提取物以及王老吉、保济丸、蛇胆川贝等系列产品,采用新技术,对华佗再造丸、清热消炎宁胶囊、蛇胆川贝口服液、夏桑菊颗粒等名优中成药进行了二次开发。并通过申请发明专利、中药保护品种、工艺保密、处方保密、商标等形式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各企业逐步实现专业化路线,在清热解毒系列、糖尿病用药、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抗肿瘤药、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和技术优势,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加快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改造传统中药生产模式。

广州药业围绕中药生产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共性技术,以“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采用先进的单元工艺技术及装备,包括高效、稳定、可控的水提醇沉及醇提、罐组动态逆流提取、超临界CO2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分子蒸馏、膜分离、逆流色谱等单元技术及装备;先进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及装备,包括在线检测、中药质量分析数据统计处理和质量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及装备。公司还积极发展现代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进行中试与产业化验证和推广应用,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实施中药材种植、药品生产、药品经营标准规范化,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广州药业目前建立了9个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并通过药材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公司下属中成药制造企业全部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其中五家企业获得了澳大利亚TGA的GMP认证;四大医药经营公司亦全部通过了GSP认证。

三、用现代经营理念打造广州药业强势中药品牌

广州药业是国内拥有中华医药老字号和名牌产品最多、中药制造历史最悠久的公司。属下的陈李济药厂、潘高寿药业、敬修堂药业、王老吉药业等四家企业为中华医药老字号企业。在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提升品牌价值方面,广州药业的做法是:

(一)推动中成药品牌的创新发展。

广州药业十分注重品牌的创新和重塑,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出发点,加强新产品研制和老产品二次开发,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使老品牌具有新的内涵。在品牌培育中,广州药业以产品的质量和疗效作为建立品牌美誉度的支点,注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的采纳。如潘高寿药业斥资1500万元,从德国B+S公司专门订做的国内唯一的一套高速全自动液体灌装生产线,不但产品的质量可以保证,效率也大幅提高了3倍。

(二)实现中成药品牌的专业化发展。

广州药业遵循专业化的发展定位,力争形成多个不同治疗领域的制造专家品牌,成为“单打冠军”。多个“单打冠军”自然就会形成广州药业的集群化优势,使广州药业成为“全能冠军”。如中一药业的发展定位是打造全国治疗糖尿病药品生产基地及华南地区消化道药品生产基地;奇星药业致力于打造以华佗再造丸为主导品种的心脑血管用药的强势品牌;潘高寿药业以化痰止咳药为主,着力打造中药止咳化痰用药第一品牌;这些企业的专业化品牌奠定了广州药业作为中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的坚实基础。

(三)将区域性品牌发展成全国性品牌。

由于多年来公司的经营重点和主要影响力集中在华南及东南亚一带,广州药业的大多数中成药品牌基本上只能算是区域性品牌。公司新班子到位以后,经营风格趋于进取,力争通过省外市场拓展将广州药业中成药品牌发展成为在全国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全国性品牌。今年以来,广州药业策划了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每个月在国内重点省份组织召开大型商业推广会议,逐步完成广州药业各企业产品在全国医药流通渠道的全面布局,各企业也加大了广告宣传策划力度,借助全国性的强势媒体扩大、培育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四)以合资合作提升中成药品牌的实力和高度。

中药业范文篇9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药业企业,打造千亿元药业产业,推进“中华药都·养生*”建设,促进全市药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市“1125”药业企业振兴和提升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振兴提升计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中华药都·养生*”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药立市,大力发展中药工业,加强政策扶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中药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保健酒、中药保健食品等七大主导产品,全市药业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共有药业生产企业54家,药业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家,其中部级2家,省级11家,中药材年交易额200亿元左右。2009年,全市药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42。8%;实现利税18605万元,同比增长32。9%;工业增加值81466万元,同比增长38。6%;中药产品进出口总额6100万美元,同比增长46%。我市已发展成为全国中药材贸易中心和区域性中药材加工制造中心。

在我市药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药企数量偏少、规模偏小,整体实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产业层次不高,产品档次较低,低水平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三是知名品牌少,还未形成名牌优势和品牌效应。四是药企管理水平落后,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五是企业联合协作意识不强,未形成有效的担保和互保机制,引资、融资渠道单一,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药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中药产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皖北地区发展,明确提出“支持*中药产业化基地建设”,批准了《安徽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力争用10年时间,将中药产业培育成为安徽省重点产业和*市支柱产业之一,中药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我市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一大批医药企业,中医药产品特别是中药饮片在国内外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发展药业经济基础较好、前景广阔。随着世界各国对植物药日益重视、国家医药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国内医药行业持续较快增长,以中药为主体的我市药业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必将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药立市,立足企业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政策为引导,有效整合药业资源,培育知名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中药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发挥品牌效应、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我市药业企业走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发展道路。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2年,全市药业生产企业达到100家,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10家,2亿元以上的20家,1亿元以上的50家;2012年中药进出口额超过1。8亿美元。

2。年度目标。2010年,全市药业生产企业达到70家,销售收入达到75亿元以上,增长50%;2011年,全市药业生产企业达到85家,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增长50%。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行业龙头。积极引导药业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协作和内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加快培育企业自主品牌,尽快形成药业经济发展行业龙头。

1。中药饮片。以北京同仁堂(*)饮片有限公司、安徽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安徽亳广制药有限公司等为重点,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精深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大力开发精致饮片、单味小包装饮片、超微饮片、颗粒饮片、即食饮片、保健汤料等新型产品,积极培育中药饮片加工龙头企业。

2。中药及天然产物提取。加快安徽德昌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市国一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安徽海鑫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亳广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中药提取项目建设,扩大提取物生产企业数量、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提取物生产基地,积极培育提取物生产龙头企业。

3。中成药。加快推进中成药产品的开发与建设,做大做强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安徽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捷众生物制药公司等中成药骨干企业,提高中成药在我市中药工业生产销售中的比重,鼓励企业购买中成药品种,大力培育中成药生产龙头企业。

4。中药保健酒。依托*“酒乡”、“药都”优势,积极推进药业、酒业、食品业融合发展,吸引知名保健酒企业来亳投资,拓展保健酒市场,培育保健酒品牌。以安徽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古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载体,培育中药保健酒产业龙头企业。

5。中药保健食品。以安徽方敏药业有限公司、安徽亳广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饮片有限公司、*市京皖中药饮片厂等企业为依托,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保健食品产业化项目,大力开发保健茶、保健饮品用品、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等系列产品。

6。中药杀虫剂杀菌剂。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争取市外企业来亳投资或合作,大力开发具有消毒杀菌杀虫作用的系列产品。

7。中药兽药。依托新引进的安徽天达饲料集团等兽药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动物疾病防治药物,开发动物保健品和中药饲料绿色添加剂,引资兴办兽药和兽用保健品企业。

(二)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充分挖掘民间验方,积极研发中药新品种,形成自主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积极购买新药品种验方、药方,扩大市场份额。鼓励企业改进质量控制方法和提高质量标准,完善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的现代化。鼓励和支持药业企业建立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和中药材GAP基地,提高药材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支持企业争取部级、省级有关产业发展项目,获得国家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

(三)注重品牌培育。加大现有产品及品牌的整合力度,筛选一批效果好、市场潜力大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以产品信誉好、经济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优势企业为核心,通过联合、协作等措施迅速提高其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各级政府的宏观导向作用,分层次制订品牌培育计划。整合全市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支持中药产品品牌建设,逐步做大做强我市医药品牌和企业。引导企业加强文化建设,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发挥文化品牌影响力。

(四)加强队伍建设。定期举办药业企业家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传授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开办“企业家沙龙”,促进各药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企业家文化建设。鼓励药企负责人参加全国企业家教育培训,有计划地组织药企负责人到沿海等工业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内外著名药企实地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解放思想,开拓眼界,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升素质,回报社会。

(五)促进产业集聚。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商招商,大力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到市经济开发区、南部新区投资设厂;在市南部新区建设现代中药创业园,制定灵活的优惠政策,节约土地,降低成本,积极培育中小型药业企业;加快中药现代物流业发展,鼓励建设大型中药材仓储、批发、物流配送、信息咨询服务等企业。

四、政策扶持

(一)信贷资金支持。加快创立现代中药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药业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联合协作,形成企业融资的互保联盟,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推动银企交流与合作,争取金融机构扩大授信规模,为药企发展提供信贷支持。推进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整合壮大现有担保资源,积极组建企业信贷担保公司,做大*信用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等担保机构的资产规模,放大担保倍数,增强担保能力,降低担保费用,为药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融资服务,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大力推进药业企业上市融资。

(二)项目建设扶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所联系的“1125”重点培育企业,指导企业从提升企业层次,加快药业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谋划项目,注重谋划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每个重点培育企业有1个在建项目,2个拟建项目,3—5个储备项目;对于企业新上项目,简化审批程序,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相关专项资金,优先使用市养生*专项资金及其它财政性补贴或奖励资金;对于企业在建项目,帮扶单位要指定专人跟踪服务,帮助解决项目用地、资金、技术、用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尽可能加快在建项目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积极帮助“1125”重点培育企业争取国家、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三)土地政策扶持。“1125”重点培育企业在我市投资的新上项目,属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20万元/亩及以上工业项目的,享受以下优惠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万元(含)至5000万元的项目,自取得土地使用权之日1年内建成投产的,给予每亩3万元的财政扶持;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含)至1亿元的项目,自取得土地使用权之日18个月内建成投产的,给予每亩5万元的财政支持。

(四)财政补贴扶持。落实“1125”重点培育企业技术创新方面财税优惠政策,对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或省级以上新产品开发项目贷款,给予适当的贴息扶持,对企业专利申请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企业研发或购买1个二类、三类中成药新品种并批量生产的,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对企业购买1个经方、验方或普药品种并批量生产的,给予适当奖励。对二类新药投产1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或三类新药投产1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药业企业,一事一议,给予一定的补贴;对有正式批文(健字号)、投产1年内销售1亿元以上的保健品生产企业,给予重奖。对通过中药材GAP基地、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认证的药业企业,分别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建立GAP基地的药业企业在各级龙头企业推荐认定、项目申报方面优先支持。扶持和鼓励中药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以上奖励和扶持资金均由受益财政兑现,其中由市级财政支付的,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

(五)其他政策措施。建设部级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全面提升我市药材药品质量;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入驻的中药研发企业,1年内免交租金,优先推荐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博士后、留学归国人员携带中药类科研项目进入的,在创业初期给予适当的创业资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1125”药业企业振兴与提升计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药业企业振兴计划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药发局,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前阶段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制定药业企业帮扶具体措施,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二)建立帮扶机制。实施药业企业一对一帮扶机制,1名市领导牵头,1家市直单位负责,1名科级干部具体联系,帮扶1家现有药业企业,新引进1家药业生产企业,规范生产经营,确保药品质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采取“一站式”服务、“一会制”审批,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药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中药业范文篇10

一、我市中药财产初具规划

我市中药材栽种、加工和中成药出产前史悠长,中医药文明底蕴深沉,从轩辕黄帝长时间在禹修炼、以草为药教民治百病开端,就与中医药有着割舍不时的渊源。药天孙思邈曾在此行医采药,“医不见药王不妙,药不经不喷鼻”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的赞誉。我市中药业以加工优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九蒸九制大熟地”饮片、“九天阿胶”中成药曾在国际上参展获奖,被列入宫廷贡品;“百刀槟榔”、“蝉翼清夏”、“刨花犀角”和“云片鹿茸”等饮片在国表里久负盛名。为开展医药经济,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把中药业确立为主导财产,经由多年来的培养和开展,全市中药材栽种面积到达30多万亩,初步建成了全国规划最大的药用植物园,被河南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结合评选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栽种基地,方岗乡的3000亩石榴栽种基地和山货乡的3000亩牛蒡子栽种基地,取得省规范化农产物标识证书,中药材规范化栽种加工系统逐渐健全。药交会和中药传统炮制辨别获得国度和省非物质文明遗产维护,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4种道地药材获得国度原产地区地舆标记维护,在全国首屈一指。

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明,推进中药经济安康开展,我市自2002年起举行全国中医药买卖大会,止当前,已成功举行了六届,充沛展现了“华夏古都,药村之乡”的风貌,中药村栽种规划和药业商业敏捷扩展,中药村规范化水平分明进步。当前,市中药材栽种基地有15个,“中风回春片”、“活血壮筋丸(丹)”等名牌产物享誉国表里。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全国十七大中药材专业市场名列第三位,常驻运营商户600余家,年药材流转量12亿元以上。全市制药企业、饮片加工企业4家,中药有用成分提取企业1家,中药保健食物加工企业4家,中药调料出产企业1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在添加农人收入,开展当地经济等方面发扬了主要效果。

二、开展中存在一些掣肘要素

我市中药业近年来固然获得了必然水平的开展,但与“药都”的称呼还很不相当,与还期起步开展的亳州、安国比拟,存在开展滞后、潜力缺乏等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首要显示在:

(一)中药材主导种类不凸起,财产化水平低。我市中药材栽种面积30余万亩,但个中20万亩属木、藤本药材,且大多集中在山岗丘陵地域,道地药材面积小,没有构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栽种基地和中药材知名品牌。药商是中药材发卖的主渠道,但因为栽种、加工、炮制、制药自成系统,形成出产与加工脱节,药商与药农脱节,难以构成药农、药商及企业好处一起体。从当前状况看,我市现有药商600余家,年发卖额达12亿元,但至今没有一家药商与药农树立不变的产销关系,所发卖的中药材及中药材加工品多是从亳州和安国购进(均匀天天20吨以上),而我市地产药材则被外埠药商在产地低价收买,严峻影响到药农的栽种效益。公司+基地是开展中药材栽种的幻想形式,但我市的涉药企业只要市辰龙迷迭喷鼻栽种有限公司建有3000多亩迷迭喷鼻栽种基地,市春发菊成品有限公司建有2000亩杭白菊栽种基地,“药王制药”、“青山饮片”、“金地饮片”、“久源堂制药”等企业原料根本上是外埠购进,对地产药材消化量非常有限。

(二)专业市场逗留在集贸市场条理,组织化水平低。我市中药材专业市场源于药材集贸市场,固然经由多年的开展,当前根本上还逗留在“买卖场合”的阶段,市场内药商各自为战,没有构成专业化、规划化和标准化运营的有机全体,缺乏全体营销和久远开展规划系统及需要的自律性质量包管系统,没有集中治理的库存前提,市场内从业人员中药学根底常识、市场营销常识欠缺,区分真伪才能有限,依法运营认识淡漠,诸多要素与“经济组织”层面都相差甚远。

(三)涉药企业规划小,拉动才能有限。这包罗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数目少,二是投资规划小。我市涉药企业仅9家,而亳州仅获得GMP认证的中药炮制企业就36家,年消化地产药材10万余吨,年产值20多亿元,1995年组建的中成药出产企业“安徽华佗国药厂”,2007年消化地产药材5600吨,产值5.6亿元,保健品出产企业则更多。我市“金地饮片”当前仍未获得GMP认证,年产值缺乏5000万元,“药王制药”因为种类老化,剂型掉队,发卖情势欠佳,年产值也缺乏5000万元,2006年新建的青山饮片厂固然在全省领先获得GMP认证,但因为各种缘由,根本处于停产形态。新建的河南千方药业有限公司其饮片出产规划也非常有限。

(四)征收政策不完美,税收流掉严峻。中药材收买税收抵扣在我市根本上是空白,尤其是药商和企业到外埠收买中药材的税收抵扣没有执行,药商和企业收买中药材遍及采用安国和亳州的收买抵扣发票,药商、企业收买的中药材首要发卖到制药企业,而制药企业需求发卖方开具增值税发票,药材和加工品发卖时也相同开具安国和亳州的增值税发票以便抵税。依照国度政策规则,中药材收买税收为10%,发卖时增值税税率为12%,收买的抵扣税收7%,收买环节的3%税收、发卖环节的2%税收被安国和亳州拿走。若按每年收买药材5亿元、发卖药材10亿元核算,流掉税收(不包罗超出收买局部的抵扣税和营业税)合计3500万元。

三、开展强大药业经济的建议

中药业是我国的珍贵前史文明遗产,也是我市开展经济的优势和特征地点。当时,我们要抓住国度鼎力开展中药财产的大好时机,容身当地的医药文明和资本优势,放眼将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财产化提拔为重点,以扶植龙头企业为抓手,鼎力开展医药经济,使中药财产真正成为富民强市的主导财产。

一是整合药业开展指导资本,营建强势开展合力。成立中药财产开展指导组,制订中药业开展规划,明白各部分职责,并采用按期协商机制,增强部分之间的沟通协调,构成药业开展的合力。各部分要在做好监督工作的根底上,树立健全中药材栽种、加工、炮制、流畅信息效劳系统,凸起指导和效劳本能机能,实在做好中药材的产前、产中、产后效劳。要把中药财产开展作为新乡村建立的主要内容,作为农业构造调整和开展区域特征经济的重点,与城镇建立、旅行景点建立相连系,把中药材栽种列入林业开展规划、绿色通道建立、山区绿化规划和小流域管理规划,明白各乡镇办和相关的部分责任目的,并列入年关目的审核。还,加大对中药业开展的投资。市财务每年要拿出必然的资金用于中药材常识产权维护、中药材的栽种加工培训、中药材信息技能效劳系统的建立、中药材的对交际流协作等。

二是整合药材出产资本,提拔财产化程度。一是要加速开展龙头企业群,构成出产、加工、炮制、制药、流畅一体化的财产化运营形式。鼓舞指导现有企业经过技能立异,尽快构成主业凸起、技能进步前辈、科技含量高、市场份额高的企业集团;把引进中药加工、制药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内容,应用我市中药材栽种、加工的优势,以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情况吸引国表里大型制药企业来禹投资办厂;采用“以工补药、以煤补药”等办法,鼓舞和指导社会闲散资金投资中药制药、加工、炮制业,扶植一批拉动才能大、辐射局限广、市场竞争才能强的主干企业,用财产化运营来带动中药经济的开展。二是开展主导产物,施行品牌计谋。要在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四个道地药材获得原产地舆标记维护认证的根底上,对禹全虫、禹密二花、漏芦、九蒸九制大熟地、杜仲等道地药材施行原产地区地舆标记维护认证,构成中药材知名品牌。三是延伸财产链条,搞好深度开拓。把药用欣赏植物的开拓应用作为通道工程、城镇绿化、旅行城建立、园林城建立、开展天井经济的主要内容来抓,指导和鼓舞企业、农户投资药用欣赏植物基地建立。在承继的根底上,增强中医药的使用研讨,加以科学验证,合理配方,在中药摄生保健如药膳、药茶、药疗、中医美容、中药沐浴以及休闲、文娱等方面扩展中药材的使用局限,不时拓宽中药材的使用范畴,延长中药材财产开展链条,提拔财产层次。

三是整合中药专业市场资本,提拔带动功用。国度食物药品监视治理局《关于寻求<中药材物流公司准入规范>(寻求定见稿)修正定见的函》(食药监市函【2007】46号)作出“把药材市场按法人企业施行监视治理,依照《药品运营答应证治理方法》进行核准”的规则。在此政策信息的指导下,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广东普宁、广东清平、四川荷花池等地领先按法人企业的运作形式进行了企业革新,展现出勃勃活力。为此,我们要借鉴外埠的成功经历,以我市被同意为“全国中药饮片配送中间”的契机,整合伙源,依照现代企业准则组建医药物流企业,并导入GSP治理系统、电子商务等现代运营理念,逐步把药材专业市场改变成大型的中药业物流配送中间,构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好处一起体,把药材运营真正归入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当局的本能机能部分和相关效劳单元要进驻市场,增强中药材出产、加工和流畅治理,标准市场次序。设立中药业信息机构,建立农人能直接进入市场发卖中药材的买卖场合,使中药材市场成为传达中药材栽种、加工、发卖技能和信息的阵地。依据我市中药材的详细状况按可以趁鲜初加工种类、食药同源种类和必需经由出产企业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种类等进行分门别类,并制订出合适市情的药材市场的治理方法,如现阶段应积极履行仓库立案制、明码标价制和购销营业台帐制等。找准监管的切入点,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以监管促标准,以标准促昌盛,以昌盛促开展,进而做大做强中药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