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周期十篇

时间:2023-03-29 08:51:55

生理周期

生理周期篇1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雷蒙德·沃侬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考察的是,从一种新产品被某个国家推出到这产品的生产所需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的时间为止,贸易格局的变化。根据沃侬的理论,一种新开发的产品将经历几个发展过程。新产品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者基于对这个市场的熟悉和对当时的需求了解,推出一种新产品,而新产品尚未进行标准化生产,生产者正在努力改善产品的性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口味。新产品的生产往往来源于国内,因为生产者对国内市场熟悉并对需求条件了解,而且生产新产品的国家往往人均国民收入和单位劳动成本较高,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

成熟的产品阶段:随着新产品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和生产者对这个市场的特性越来越熟悉,产品的设计也会趋于标准化。标准化生产能使生产者通过集约生产而获得规模效益。产品的需求最终将扩展到那些同国内市场的需求结构相近的国外市场,例如美国开发的产品更可能在西欧和日本找到市场。在这个阶段,生产者开始体会到在决定生产布局上生产成本的重要作用。如果生产者估计到这种产品在国外生产比在国内成本要低,则生产者会调整生产的国际布局,这个产品的生产就可以在外国生产并向第三国出口,甚至可以流回到这个产品的发起国。

标准化阶段:随着产品达到高度标准化阶段,生产成本将成为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欠发达国家就可能成为最理想的生产国,尤其是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它们的劳动成本比较低。如果发生了这样的生产布局调整,那么,欠发达国家的出口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向国外转移。

生理周期篇2

一、机构网点年龄化生命周期的案例分析

机构网点的年龄与人的年龄一样,呈现出很强的时间特性,表现为业务的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机构网点的年龄受内外因作用影响,表现为内部的经营管理和网点所在楼宇的房龄及周边客户资源的成熟度。随时间的推移及外部环境的变迁,机构网点的管理经历着市场资源寻找培育、资源成熟分享和资源优化退出三个时期。笔者采集工商银行某营业部5家机构网点的成立时间、机构网点所在楼宇的房龄及机构网点迁址后的主营业务情况,对机构年龄化表现作进一步探究。从上表可见,5家支行除北站支行外,其余4家挂牌时间(指网点迁入新址后挂牌开业时间)多为2007年;网点所在楼宇竣工时间有所不同,大名城支行和元一支行为2002年,加洋路支行和锦江支行所在楼宇竣工时间分别为2004、2006年。从各行存款总量情况看,至2011年6月,锦江支行排名第一,加洋路支行排名第二,元一支行居末。从存款增量看,在迁入新址的次年,存款总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最少增加5000万元,最多增加1.2亿元。但2009年4家银行存款增量均出现回落。2009年后,4家行存款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出现差异:加洋路支行的增长情况稳定、增幅大;大名城支行不但增长稳定,且增量多。结合机构网点年龄的表现形式,4家支行的增长态势体现出其正处于机构年龄的青年期与发展期,业务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各行正苦练内功,有效提高自身经营能力。但为何锦江支行和加洋路支行挂牌晚于其他两家支行却存量领先?笔者认为这与机构网点所在楼宇的房龄及周边客户资源的成熟度有关。锦江支行网点所在楼宇为福州市北江滨第一大盘,附近有购物休闲广场、江滨公园、西河游泳场、山姆会员店、公交站、各类银行机构等,配套设施齐全,入住率高,人气聚集快。而加洋路支行网点所在楼宇毗邻福州市最大、历史悠久的生活住宅区———上海新村。这两家支行网点位置具备社区成熟度高、人气旺、客户资源丰富的特点,正是机构年龄化外因的展现方式。而大名城支行的存款增量优于其他3家支行,也不难看出其所的楼盘随着房龄的增加,人气和客户资源也不断积累,同样展现了机构网点年龄化外因的影响。以上例证符合机构业务受机构年龄化内外因素的影响,处于业务上升期和成熟期的特征。北站支行挂牌时间为1985年5月,其所在楼宇竣工时间因年代久远已无从查考。纵观6年来该网点的存款情况,基本保持在1.2亿元左右,增长已基本停滞。北站支行网点位于长途汽车北站附近,毗邻福州火车站。随着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发展,周边商圈逐年变迁,人流量也随着火车和长途汽车被飞机和私家车替代而分流。外部环境和客户资源的改变,使北站支行的业务量逐渐枯竭,生命周期已处于衰退期。

二、实施机构网点年龄化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对管理者而言,通过掌握机构的年龄分布,建立机构年龄档案,把握机构的更替和变迁,对于机构管理的精细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机构布局与管理决策。商业银行的年度计划里,均不乏机构新增优化的内容,这些计划必须以机构网点的发展年限为利益斟酌点,考量机构网点的经营利弊所在。设想:0~5年的机构,可能是业务的上升期,5~15年或是业务的繁荣期,16年后可能就会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而面临业务停滞。对机构年龄的掌握,无疑有助于市场网点的决策部署。

(二)有利于机构业务的深耕发展。通过对机构年龄及机构所在楼宇房龄的分析,可以分析机构所在区域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挖掘机构网点周边市场,根据资源特色寻求经营策略,打造机构网点的发展目标,展开业务精细化攻坚。

(三)有利于拉近机构与客户的距离,成为客户的金融理财“家园”。机构的经营与管理密不可分,通过不同机构的年龄差异化管理,能实现机构在共性化管理下的个性化展现。如举办机构网点的周年庆活动,不仅有利于加强与客户间的友好互动,同时亦可推介机构业务亮点,既能实现业务品种的推广,也能及时接收客户的需求信息,让客户有参与感和归属感,成为客户理财家园。

(四)有利于增强机构员工凝聚力,提升企业文化。实行机构年龄化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增强延长机构网点生命力,提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机构与员工的良性互动。

三、实施机构网点年龄化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

(一)借鉴人员管理模式,构建年龄化的机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针对现行的人员管理,通过对管理类、专业类、运行类等类别的区别对待,统计出各类别人员年龄结构特征,为银行的可持续经营做好人员储备。借鉴人员管理模式,机构的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以省会中心城市、重点县域、卫星城、新老街区等进行区分,统计出各类别区域的机构年龄结构特征;或按照寻找资源培育、分享资源成熟和资源优化退出三个时期,统计出各机构分属的生命周期,并制定机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制订机构网点的长远发展规划。

生理周期篇3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个人理财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经济进步,完善了金融体系功能。个人理财逐渐成为较普遍的经济现象,但是我国个人理财理论还未成熟,我国理财市场投资理财手段比较有限,经济轨迹发展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个人理财业务不熟练,使得个人理财行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完善个人理财市场发展,本文立足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对个人理财投资进行研究。

【关键词】

生命周期;理财理论;个人理财投资;研究

一、前言

生命周期的理财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在特定的经济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下,采用动态的经济规划方案,分析个人终身消费最大化与个人投资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能够将单期投资组合理论有效取代,是目前为止最为直接,效果最为明显的个人理财技术指导。关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个人理财投资研究,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个人理财的主要内容

良好的个人理财所能够的目标就是资金安全以及财务自由,实现这样的个人理财目标,需要个人理财能够在用户资金的流动性比较良好的基础上,实现多项的资金管理。个人理财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合理的消费支出,用户的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信用卡消费等;教育期望,良好的个人理财能够为人们提供教育保障,而教育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对教育费用进行变动分析,调整教育投入方式;风险保障,针对于家庭来说,个人理财能够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防患于未然。并且保障家庭的经济利益;积累财富,个人理财在用户的工资薪金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投资收入增加的方式,如购买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纳税安排,个人理财能够帮助用户在合理的范围内,科学的利用政策优惠,保障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生活品质,提供商业养老保险,实现财产分配。以上都是个人理财的终极目标,而实现个人理财的这些目标,需要的在科学的理财工具下实现,如证券、股票、基金、外汇以及信托等[1]。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

(一)单身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单身期的个人理财的主要是指用户在毕业至结婚的这一期间,单身期的个人理财至关重要,一般的时间为2到8年,从22岁到30岁。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刚刚步入到社会中,走向工作岗位。从经济收入上进行分析,该阶段的用户的资金收入普遍不高,经济开销比较大,同时该阶段的年轻人能够奴隶追求高薪工作,广开财源。在能够满足自我资金需求的而基础上,每一个月都能够有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而针对这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能够进行不同类型的投资,在科学的个人理财投资下,不仅能够帮助青年人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能够增加其收益。从调查中发现,在单身期的个人理财无风险资产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27%,而风险投资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73%。风险投资中包含有很多内容,债券所占据比例比较大。总的来说,青年人的个人理财投资风险配置比较多[2]。

(二)家庭组建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在家庭组建的期间的个人理财,需要面临理财格局的转变,在该阶段中,用户的经济负担加重。现代社会中的组建家庭大部分为双薪家庭,整体上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最终趋向于稳定。在此阶段中,家庭最大的经济支出就是购房支出,此时需要对月供进行仔细规划,避免造成经济负担,在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家庭组建期也是新生儿诞生期间,用户需要充分考虑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缓解子女就学压力。在家庭中的无风险资产比例在37%左右,风险资产比例在63%。家庭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但是该部分的风险还没有单身期的风险配置高[3]。

(三)家庭成长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在家庭成长阶段,家庭中不再增加新生人口,伴随着家庭中子女逐渐长大,用户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当生活逐渐趋向于稳定之后,家庭中的子女陆续升入大学,此时高等教育的支出,使得家庭中的经济支出大幅度上升。为了避免出现经济短缺,在家庭成长期,需要逐年积累净资产,为家庭经济支出提供保障。在成长期的家庭理财中,其无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42%左右,而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57%,同时风险资产中含有的债券风险在50%左右。从这一结果对比中能够发现在家庭正在成长环节中,其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适中,此时的家庭个人理财投资决策的制定可以实现无风险资产投资和风险投资搭配模式[4]。

(四)退休期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在退休期,家庭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支出逐渐减少,用户的年龄逐渐增大,因此需要转变资产结构,避免负债出现,准备退休金。在用户退休阶段的个人理财投资中,需要将金融资产的比重降低,稳定收益,减小风险。经过调查表明,当用户处于退休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应该选择无风险资产投资。随着用户年龄的增长,债券和基金为代表的风险资产逐渐减小,以定期存款为代表的投资增加。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个人理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内容之一,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周到的理财服务,降低理财风险,同时根据用户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理财。在本文中对个人理财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方式,通过用户所处年龄的不同层次进行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1]易世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

[2]蔡逢敏.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徐凡.基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生理周期篇4

启示:

1、不同的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发展期组织上相对简单化,集权更佳,管理强调效率和快速反应,成熟期组织机构要健全,必要的分权必不可少,管理强调安全和稳健。

2、在必要的时期,要进行变革,也就是二次创业,否则企业就会逐步走向衰落,当然还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启示,包括产品,战略,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生理周期篇5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 民生人寿保险公司 投资 富贵今生险

一、引言

当今,人们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保险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一方面,人们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随着通胀压力的增大,急于寻找能使资产保值增值的渠道;另一方面,老龄化和各种重大疾病及自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养老担忧和生活负担,要求人们提前寻求一种能保障未来的投资方式。因此,各大保险公司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推出了各种保险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和布伦伯格共同创立了储蓄生命周期假说,该理论主要是引用跨时期消费的概念来阐释个人的储蓄与消费行为。其核心是以个人(或家庭)的消费行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边际效用分析来说明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以符合理性人的方式消费自己的收入,以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使之产生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由此,保险公司为了方便人们的投资储蓄活动,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来设计各种保险产品来代替人们的储蓄行为,以满足不同人群对险种的需求,并通过既保障又分红的双重保险作用来吸引广大的消费群众者。

三、 生命周期理论在保险产品的应用

1. 个人生命周期的划分

个人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是制定保险产品的基础。保险产品的核心是根据客户所拥有的资产情况和所处的年龄来实现客户的需求与目标,既实现投资获利又减少人们对未来财务状况及养老的担忧。

(1) 个人财务生命周期

一个人不同阶段的财务收支构成了个人的财务生命周期,大致可划分为积累阶段、巩固阶段和消耗阶段。在积累阶段,个人刚升职,收入较低,投资仅是为了能够获得孩子的教育金;在巩固阶段,个人已经达到晋升时期,工作稳定,收入较高,投资目标除了可以获得健康的保障,还可以分红;在消耗阶段,个人工作已到了退休年龄,收入水平降低,投资仅仅是为获得养老金。

(2) 家庭生命周期

在确定和分析客户保险需求时,家庭生命周期(包括形成、成长、成熟和衰老四个阶段)的分析更为重要,保险产品的选择往往根据整个家庭的情况做出。

在形成阶段:刚刚组成家庭到子女出生阶段,收入一般但负担较重,家庭投资目标为了获得子女教育金及监看保障;在成长阶段:子女上小学,家庭收入稳定,支出去收入同比上升,投资是为了获得教育金,婚嫁金及健康保障;成熟阶段:子女上中大学,收入达巅峰远远大于支出,投资为了获健康保障及分红;衰老阶段:子女成家立于,收入大幅度下降,投资主要为了获得养老金及健康保障。

2. 生命周期理论运用的实例

民生人寿保险公司以生命周期为主线,兼顾客户的实际状况, 将保险产品细分为“ 民生金榜题名少儿教育金两全保险”、“民生幸福360少儿两全险”、“民生如意相伴两全保险”、“富贵今生”和“富贵齐添”五类,在全国较早的推出了和个人生命周期相关联的保险产品。具体来说,这些产品是民生人寿保险公司根据客户在其所属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投资目标, 结合已有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实施包括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及投资分红等计划在内的一揽子保险服务。对不同保险产品的具体分析见下表:

四、解以生命周期理论指导我国保险产品业务的建议

第一、对生命周期理论要从具体事实出发。在设计产品时,为一些特殊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在推荐产品时,要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推荐个性化的险种以适应其特殊需要。

第二、坚持以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保险产品业务。在推荐产品时,首先要了解客户的年龄段和家庭组成情况,以推断其所处的个人财务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从而对客户的保险需求和保险产品的选择进行大致定位。

第三、加大保险产品的宣传以及普及保险意识。保险公司应从不同层次来接近不同的群众,多次进行关于保险产品、保险知识、保险功能等方面的演讲,让群众从基本上了解保险产品,提高保险意识,从而让保险产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美)侯百纳著,孟朝霞译.人寿保险经济学[M].国际金融出版社, 1997.

[2]徐婷.关于西方生命周期的理财理论的文献综述[J].商业文化,2008(2):258

[3]张杰,殷玉平编著.《大师经典:1969-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才学术评述》,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生理周期篇6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分析

近年来,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项目决策不科学,工程设计不合理,工程管理跟不上,导致了诸多工程的投资规模失控、施工质量不稳定,造成了投资的巨大浪费。在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着“烂尾工程”和“三超工程”(即: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超初步设计概算,竣工结(决)算超施工图预算),严重影响国家计划、财政预算的执行,干扰工程建设领域的正常经济秩序。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尤其是在工程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造价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了。在某种意义上讲,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缺陷是导致工程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现实迫切需要建立起我国科学规范的工程建筑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规范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引入的意义

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降低造价,而使其更趋于合理性。如何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必须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管理。所以本文引入全生命周期法对工程控制进行管理,工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引入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全过工程造价管理的缺点,另一个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优越性。

1.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局限性

我国目前实行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缺陷,中最主要的五个缺点是:①决策依据不合理;②缺乏对运营阶段成本范畴成本函数的研究;③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和方法与国际不接轨;④没有考虑程造价统一管理的问题;⑤现有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对工程造价管的支持。

2.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优越性

①从时间跨度的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要求人们从工程项全生命周期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它覆盖了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也更合理。

②从投资决策科学性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指导们自觉地、全面地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运营与维护成本,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按照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从而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③从设计方案合理性角度来看,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法可以指导设计者自觉地、全面地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工程目的建设造价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而实现更为科学的建筑设计和更加合的选择建筑材料,以便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成本的目标。

④从工程项目实施的角度来看,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法可以在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前提下,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比我国目前流行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蕴涵的逻辑空间和工程造价含概内容更宽阔,理论和观点更优越。

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计算

现在国内在投资估算阶段也考虑未来的成本,但是这种考虑非常粗略,没有对未来的成本范畴做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义,也没有给出未来运营和维护成本的计算方法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过程。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和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根据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定义,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不能只局限于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还应该进一步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建设的其他阶段中使用,尤其是要考虑项目的运营与维护阶段的成本管理。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很多阶段都会涉及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和方案的选择,只是具体细节和计算精度可能不同,例如估算阶段,建设成本和未来运营维护成本的计算都很粗略,到了设计阶段,建设成本(施工图预算)是参照施工图,根据定额或建立在对已完工程数据库基础上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比较准确,在设计阶段不仅要给出设计方案还要给出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方案.因此,未来成本的准确度也比较高。

综上所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运用多学科知识,采用综合集成方法,重视投资成本、效益分析与评价,运用工程经济学、数学模型方法,强调对工程项目建设期、未来运营维护期总成本最小的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从工程项目实施的角度来看,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在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前提下,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等更加科学合理。随着工程建设过程的逐步推进,对工程资料掌握的详尽程度越来越高,对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的计算将更为精确,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发生造价。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陈建国.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上海:同

济大学出版社.2003.

生理周期篇7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物资管理;企业发展;重要意义

1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涵义

全生命周期成本法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来的,最开始应用于军事行业,主要用途是计算军工产品的成本。之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生命周期成本法被赋予了多种内容,其应用范围大大增加。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在生产活动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产品采购与生产以及其他管理活动起着非常重要和良好的作用,便于企业顺利开展有效的管理活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消耗,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益。比如在企业中,全生命周期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企业生产的设备或者产品从开始投入市场直至产品被淘汰的整个过程的成本的计算,简单来说就是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关注。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对全生命周期有不同的认识,生产者对全生命周期的关注主要包括开发设计、投入生产以及停产,消费者角度的产品和设备全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购买、使用与报废的整个阶段。通过在物资管理的过程中,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关注,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出发,解决企业物资管理问题,促进企业发展。

2计算物资生命周期成本的方法

根据调查显示,物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的成本,计算物资生命周期成本必须将上述二者成本计算清楚,缺一不可。一旦缺少一个细节成本,那么所计算出来的物质生命周期成本就不具备准确性和真实性。具体来讲,物资生命周期成本可以分为产品设备开发、设计、生产、市场推广成本以及后期产品设备使用、处置以及售后维护成本,科学合理的物资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需要将上述几个环节的成本核算清楚,在此基础上将所得出的数据相加求和,即为准确的物资生命周期成本。

3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应用意义

3.1推动企业物资管理

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有效应用,可以推动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完善,促进物资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形成。通过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有效应用,能够打破空间的限制,尽可能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的利用效率,在实现企业采购成本与公司发展的双向发展过程中促进企业的发展。

3.2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降低采购成本是促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在进行物资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做好预算及采购计划工作能够保证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使得企业的物资采购配置更加合理,并且通过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企业内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有效控制,减少采购浪费量,降低采购成本,促进企业提高企业收益。另一方面,在进行采购成本的控制过程中,查看企业的成本组成部分,物资采购成本占的份额不容小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就需要不断关注生产成本。但是现有的市场中,随着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性,使得物资的价格逐渐透明,单纯地想通过价格的差异性来进行物资的采购管理,已经不能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在管理过程中,要想企业长期发展,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必须通过科技不断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制定采纳合理、可行的一系列物资采购策略,从而使企业能够减少花在采购周期方面的时间,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成本,促进企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3.3有利于加强与供应商的关系

在现有的环境下,物资采购模式不甚理想和不完善,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采购成本、运营成本,并且企业针对这些采购的物资管理没有形成正确、明确的认识。通过强化生命周期理论的采购观念,严格把控采购的成本和质量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提高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3.4有利于建立科学的采购机制

对于传统的采购来说,大多数的采购者在采购时,关注的重点在于采购的价格,缺乏科学的采购理念的指导。比如对于采购A、B两种产品来说,二者具有同样的功效,前期的采购价格A低于B,但是后期的成本B要远远高于A。面临此种情况,传统的物资采购往往偏好于A产品,而忽视后期维护、保养所需要花费的费用,不够全面,甚至后期会造成企业的损失,影响产品的生产周期和质量。而通过在物资管理的过程中融入全周期生命理论,可以在兼顾利益的同时,促使采购者关注质量等多种因素,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生理周期篇8

关键词:建筑节能 工程造价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52-01

1 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的节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建筑物本身的节能;二是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建筑物本身的节能主要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围护遮阳设施等方面进行考虑,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从减少热源消耗、系统运行管理等多方面的能耗进行考虑。

目前,在我国,建筑自身的节能主要通过优化规划设计和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来实现。优化规划设计主要是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平面和根据建筑物的地区气象条件、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来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间距、朝向、体量、体型、绿化等因素对建筑物节能的影响。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指的是通过改善建筑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达到夏季防止室外热量进入室内,冬季防止室内热量泄到室外,使建筑的温度尽可能是最适宜的温度,减少建筑物内使用调温设备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2 节能建筑与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

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资源的有限性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要求社会增加商品服务供给的同时,考虑资源的有限,节约生产成本。

在我国,各级政府和建筑领域正在大力提倡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和发展节能建筑。伴随着人们的重视和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节能技术和材料相继出现,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建筑节能的发展,但是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与传统材料的成本相比较高,也导致了节能建筑叫好不叫座的两难境地。在现代社会,人们不仅关系建筑的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效益,也关心建筑的成本和投资,即建筑成本。面对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新型节能建筑,需要我们改变原有的观念,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计算建筑的成本,即在计算建筑物成本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建筑的初始投资成本,还要考虑建筑物未来以后投入运行的运行成本。

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体系的角度来看节能建筑,虽然在初始的建造投资上,节能建筑的初期成本较高,但是节能建筑的未来运行成本将会大大地低于传统建筑,进而使得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评价体系可为建筑物寿命周期内所有阶段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满足建筑物特定的安全、可靠等诸多要求的同时,评估和优化建筑物的寿命周期费用,降低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理论体系不仅能够科学完整的评价建筑的各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有利于建筑的节约成本,增加效益,还会给人们对节能建筑带来观念上的变化。对节能建筑而言,其初始的建设成本可能会比较高,但是其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的降低将会使得节能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

3 节能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管理

根据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情况,将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和西方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节能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分类,生命周期成本主要由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替换成本三部分组成。节能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进行。

(1)决策阶段。在决策阶段影响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项目和规模、建设水平、建筑地点、建筑工程的技术方案等。对节能建筑而言,做好建设项目的投资和估算,严格编制和审查,建筑估算只有在审查批准之后,才可以作为建筑项目投资的计划控制定额,同时在施工实施阶段,对计划控制定额不应任意突破,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计划控制定额的决策和控制作用。

(2)设计阶段。长期以来,人们注重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预结算的审核,忽视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一个项目设计的优劣,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75%左右。在设计阶段,节能建筑的成本控制要考虑的原则主要有经济资源和费用较低的原则、全生命周期设计原则、人性设计原则、灵活性原则和传统特色和现代技术相适应的原则等。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3)招标和合同阶段。对节能建筑而言,合同的承包方式一般采用设计、采购、建造的工程合同总承包方式。这种合同总承包的方式总承包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全过程地参与工程的设计、材料设备的采购、建筑施工和试运行等服务工作。在建造的过程中,实现设计、采购和施工的合理交叉和紧密配合,可以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风险,节约建筑成本。

(4)施工阶段。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通过发包人和承包人的行为来实现相应的控制目标的。在节能建筑的施工实施阶段,应当合理的布置施工场地、降低对环境的负荷、保护建筑周边的水文环境、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减少设计变更、积极运用和推广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从而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5)运营及维护阶段。节能建筑的运行和维护阶段可以通过建立运营管理控制平台来加强对建筑使用阶段的节能、节水和保护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物业耗材管理制度,使用节能建筑材料,淘汰落后产品,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降低建筑运行和维护阶段对能源的消耗,节约建筑成本。

(6)拆除和翻修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后期发生的建筑物的废物处理、回收和循环利用。由于节能建筑在设计方案、施工材料上采用节能材料,因此在材料的回收利用和废物处理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成本管理优势。

4 结语

总体来说,节能建筑由于采用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在工程建造成本方面比传统的工程造价高,但是节能建筑在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的成本会大大低于传统建筑,会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对节能建筑的造价成本管理,要改变传统的造价管理方法,从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实施,推广新型节能建筑。同时,在对节能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一个节能建筑项目方案经济评价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项目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只有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评价的结果才能和客观实际情况相吻合,才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生理周期篇9

一、前言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LCC)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英国Gordon A于1974年6月在《建筑与工料测量》季刊上发表了《3L概念的经济学》,最早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后由英美的一些工程造价界的学者不断完善与发展,现已经成为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建筑设计选择的一种分析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成本管理系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行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都是国家总能耗中权重较大的一项,约占30~40%,故发展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重大。我国现行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只考虑到了建筑物的建设成本,而忽略了设施在移交后的运营及维护成本的造价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造价管理中引进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

的。

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体系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是指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直到项目拆除翻新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物系统在一段时期内拥有、运行、维护和拆除的总成本。(图1)

传统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成本控制重点放在工程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上,而较少考虑决策设计阶段和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对项目整体造价的影响。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费用在整个项目全寿命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而正是这1%的费用对整个项目投资额的影响度却可能达到75~95%。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建设成本并受其建设成本的影响。例如,美国Veterans Affairs(简称VA)机构负责全国172家医疗中心共2,000栋建筑的运营及维护,VA机构采用40年分析周期和5%的折现率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发现运营及维护成本是建造成本的7.7倍。因此,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必须兼顾项目建设成本和未来成本,有效、合理地对项目造价进行确定和控制。

根据建设项目建设程序的特点,我们可以把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及合同阶段、实施阶段、运营及维护阶段、拆除和翻新阶段六个阶段进行造价控制与成本分析,在满足建筑目标的条件下,节约投资、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基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绿色建筑成本控制分析

20世纪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由于当时全球的科学家和社会各界都认识到日益快速发展的经济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提出,“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今建筑业追捧的热点。传统造价管理模式只考虑到了建设成本,忽略了建筑的未来成本,不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推广。因此,对绿色建筑成本采取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决策阶段。建设项目决策是选择和决定建设项目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正确做出项目投资决策是项目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前提,要充分地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成本效益分析理论、规划理论在投资项目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绿色建筑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项目规模、建设水平、项目选址、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严密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拟建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环境上是否允许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做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经审查批准后,即可作为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计划控制额,施工期间不得任意突破,使其真正起到决策和控制作用。同时,绿色建筑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的把握,将环境、经济、社会文化要素、公共政策和技术基本元素考虑到项目投资决策中去综合评判,提高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地发展。

(二)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设计方案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进行主动控制将是进行造价管理最有效的手段。要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方面采取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在设计中要考虑的基本原则是:(1)资源经济和较低费用原则;(2)生命周期设计原则;(3)宜人性设计原则;(4)灵活性设计原则;(5)传统性特色与现代技术相统一原则;(6)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融合原则。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强调土地的节约化利用,降低环境负荷,注重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等。重视价值工程在设计方案评选中的重要作用,处理好功能与成本、经济合理与技术先进性、建设成本与未来成本的关系。要加强对设计单位的考核和制约,应以合同的方式提高设计的质量,减少由于过多的、不必要的设计变更造成投资的失控,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与限额设计的有机结合,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和评价,并提出优化办法,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不突破投资限额的前提下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

(三)招标及合同阶段。招标及合同阶段是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取标价合理、能保证质量和工期,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好的承包商,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合同条款的缺陷。该阶段控制造价的重点应放在招标文件的编制、合同形式及条款的确定上。建设项目的招标文件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也是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承发包合同的基础,该文件拟定的各项要求,对项目承发包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它的相关条款也是工程结算、造价的有效控制的有力依据,有利于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评标分为技术标和商务标评审,在技术标评审中应该对项目工程方案技术可行性、施工组织流程、质量控制、环境保护、运营及维护方案进行全生命周期综合评审。商务标评审需要采用生命周期成本评标法对项目运行后未来成本折现与建设成本一起考虑,选择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且合理的投标单位。对于绿色建筑,建议合同的承包方式采用设计―采购―建造EPC合同工程总承包方式,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全程参与工程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服务工作,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与紧密配合,有利于项目全过程管理、缩短工期、降低风险。

(四)施工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承发包商的行为来实现相应的控制目标。工程承发包单位的行为不仅涉及承包方和发包方,而且还与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方面密切相关。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是依据设计图纸,将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在绿色建筑施工阶段,要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降低环境负荷,保护水文环境,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减少变更,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筑材料费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占预算价值的70%,占直接费的80%左右,因此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要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使用国家标准绿色建材,充分利用现场废料及拆迁材料,降低绿色建筑未来运营及维护成本。加强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实施造价的合理控制,做好竣工决算,为项目进入正式生产运营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运营及维护阶段。项目运营及维护阶段,是投资效益的发挥和投资回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按合同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设施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提高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建立运营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的管理和环境质量的检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采取绿色建材;加强材料性能和环境指标的检测,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及实施阶段对绿色建筑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达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原则,在项目前期和实施阶段,要把项目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考虑到项目决策、方案设计及施工技术中,在项目进入运营和维护阶段后,也要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合理制定运营及维护方案。

(六)拆除与翻新阶段。拆除与翻新阶段发生的废弃成本主要指工程项目拆除后所发生的废物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成本;环境损害成本主要指由于工程项目废弃后对环境和资源的损耗、保护恢复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对弃置成本的重视,有助于对环境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社会效益。在许多工程项目中,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如木材、金属等占废物总量的75%,这意味着回收利用占有很大的空间,绿色建筑由于在设计方案上、施工材料上都较好地采用了节能环保材料,因此在材料回收再利用和废物处理上的成本方面会有很大的优势。

生理周期篇10

内容摘要:盈余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常规管理行为,一直伴随着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利益诉求,因而导致企业盈余管理的目标和手段也会出现差异。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对企业的盈余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命周期 盈余管理 动机 策略

盈余管理的实施使企业对内外披露的信息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作为一个拥有独立利益诉求的组织,企业会充分利用会计职业判断及会计准则的弹性而实施盈余管理,因而会计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焦点。由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引入,人们发现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盈余管理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这就使投资者、债权人难以分辨企业的真实情况。基于此,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入手,将企业的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结合起来比较分析,阐述不同时期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及相应策略,以便为企业更好地利用盈余管理发展生产、对外实施有效的信息披露和接受外界的监督提供参考。

企业生命周期概述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组织,具有动态平衡的发展特征,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即建立在企业组织的这种系统、动态发展认识之上。

最早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概念的是马森•海尔瑞(Mason Haire),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观点来看待企业。他认为企业的发展符合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停滞、消亡等现象。哥德纳(J.W.Gardner,1965)在马森•海尔瑞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与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相比,企业的生命周期有其特殊性。在他们之后,以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企业成长以及产品更新、产业更替、技术变迁等与企业成长相关现象的学者越来越多。现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已经有二十多种,其中,伊查克•爱迪斯(Ichak Adizes)的研究最为系统,影响也最为广泛。伊查克•爱迪斯把企业生命周期描述为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老化中三大阶段,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阶段细分,为准确开展企业生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对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在这些年的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陈佳贵(1995)认为企业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等阶段。刘国光、陈乃醒(2001)认为所谓企业的成长周期就是指企业诞生、成长、衰退甚至死亡的过程。韩福荣等(2003)提出了基于灵活性、可控性和企业规模的三维生命周期模型。唐海滨(2002)认为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考察,企业将经历从幼稚、成长到成熟、衰退的发展阶段,并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称为幼稚企业、成长企业、成熟企业和衰退企业。 在众多的企业生命周期研究中,学者们一般都是按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伴随的特征及规律来进行研究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综合,结合国内企业成长发展的特点,将企业的生命周期主要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调整期四个阶段。

(二)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特点

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初创期。企业处于初创阶段时,由于建造厂房、购置设备、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等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此时企业由于尚未建立一定的市场地位,信用度也不高,因此不论依靠自身的经营活动快速获得资金积累还是依靠外部筹资能力获得资金都十分困难。从财务上看,初创期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能否解决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初创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2.成长期。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的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接受,销售能力也日益增强,业务迅速增长,发展速度加快,企业逐步在目标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但由于企业的市场营销费用加大,企业需要募集大量资金进行项目投资。尽管外部融资变得相对容易,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资金,但企业的现金流量却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在市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仍然比较大。此外,经过初创阶段的投入后,在成长期的股东对于企业经营者的预期往往比较高,希望有一个持续、稳定而快速的业绩增长,并基于未来良好的发展预期而对企业现金分红的要求并不高。

3.成熟期。成熟期企业的主要业务已经呈现较强的稳定性,销售业务能够持续不断地产生净现金流,企业已经进入经营的黄金阶段。此时,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达到最高,成本降到最低点,利润也随之达到最高点,但利润率开始大幅下降。从财务上看,企业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在保持利润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调减盈利水平,以减轻来自税收的压力。成熟期时企业利润的高低及其实现程度并不取决于产品的价格,而是取决于产品的成本。因此,企业在成熟期时的成本控制极为重要。

4.衰退期。企业步入衰退期后,由于竞争加剧,原有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淘汰,而新产品却很难推出,销售迅速下降,此时业务趋向萎缩。在此阶段,企业设备开工不足,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大量闲置,企业内部闲置的人力资源也不断增加,利润大幅度减少,企业财务状况随之恶化,逐渐演变成“资金的陷阱”。有的企业潜在的投资项目又尚未确定,因此企业容易走向破产。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一)初创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由于企业实力弱小和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初创时期往往缺乏负债经营的条件,通过外界筹措资金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主要利用权益资本支撑企业的各项资本支出。但创业期企业资金完全靠权益资本显然难以维持,由于资金的不足,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地寻找资金来源,可能采取的措施便是提高自身的利润水平,而这其中被普遍使用的手法就是采用盈余管理,进行利润包装,从而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或者其他投资者的青睐。此外,创业期的企业一般现金流量比较低,开始几年由于投资量大,资金回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都处于亏损状态,企业一般不会因为税收因素的影响而调整利润。

(二)成长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在成长阶段的企业往往都会给未来的发展描画一幅蓝图并力争实现它,而争取获得上市资格及配股增发便是有效的途径,通过上市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筹措问题。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达到目的,企业便进行盈余管理,进行适度财务包装,合法取得上市资格。同时,经过盈余调整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

在成长期,税收因素在盈余管理的动机中开始变得突出,企业可能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调整盈余从而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譬如:利用“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企业在开始获利的初始阶段会尽量调增利润,而后在免税优惠期之后的年度减少会计利润,从而使企业尽可能多享受税收优惠。

(三)成熟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1.充分利用企业会计政策调整时机。企业处于成熟期时规模一般较前期各阶段都有所扩大,因此一般会面临较大的会计政策调整,如:汇率调整、坏账准备的调整、存货计价方法调整、固定资产折旧的调整等等,从而为公司创造了安排盈利管理的机会。

2.降低政治成本的目的。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3.避税目的。在成熟阶段,公司的现金流入一般都比较大,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就显得十分明显。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同时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25%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一些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四)衰退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衰退期的企业往往需要应对严重的财务危机,不得不最大限度的变现固定资产,或另外开发新产品、新市场。该时期,企业一般处于严重亏损或被退市的边缘,所以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更明显一点。

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的目的。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如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等等,一旦违反将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此时,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

经理人员为了减少股东对其工作的直接干预,也为保住现有职位,以保持企业经营的持续稳定,会对企业盈利状况进行相应粉饰。因为有了令人满意的报告盈利,也就意味着经理人履行了职责,来自股东方面的指责和直接干预就会减少。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盈余管理策略

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盈余管理动机的分析获知,企业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经营和管理需要,因此企业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内外部条件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实施盈余管理。

(一)初创期的盈余管理策略

初创期的企业由于极度缺乏支撑其发展的资金,因而需要提升对外界资金的吸引力,此时企业的盈余管理策略主要是采取利润最大化的策略:通过提高当期利润来突出公司的经营业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者提高当期利润以减少债务契约条款的限制,降低违约的可能性,增加金融界对企业的信任,为争取贷款或投资项目提高自身贷款能力。在初创期提高利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通过合法合规的手段来增加企业的收入。主要可以利用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获取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或者大量的财政补贴。此外,可以利用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空间,通过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来调节当期利润,比如:企业要提高本期利润,则可以在物价上涨的时候,采用先进先出的计价方法,这样则可以高估企业当期的利润和存货的价值。

减少本期的费用支出来提高利润。首先,利用会计及税法政策的模糊性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使本期的折旧费减少,相应减少本期的营业成本,从而增加本期的账面利润。其次,还可以通过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处理,在初创期通过合理延长试生产或试运行期,把一些费用利用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在建工程、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予以资本化,减少当期的费用支出,从而为企业实现更多的税后利润。

(二)成长期的盈余管理策略

在成长期阶段企业需要有一个稳定、持续且快速的增长表现以实现上市,同时也需要满足股东的经营预期。这个阶段的经营者开展盈余管理的中心便是使各期之间的利润保持在一个稳定增长的水平,其手段有如下几种:

1.调减盈余。在业绩表现优异的时候,为了适当降低股东的预期,为企业创造一个健康、持续的发展环境,企业可以通过多计费用,少计收入的手段来调减盈余。此时往往采取的手段有:延迟确认收入。可以把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从而减少本期的收入总额,使公司的收益呈现一种稳定的有规则的上升趋势。利用关联交易来合理调整营业收入及支出。成长期的企业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业务合作伙伴,那么就可以在关联交易当中采取协议定价的方式调控利润,比如在公司当期利润较高的时候,可以把利润通过这种方式转移给关联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选择适当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企业可以按照当期的需要选择年数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来增加折旧支出,调减利润。选择适当的坏账准备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坏账准备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有一个选择范围,企业在高利润阶段,可以根据本期的利润目标来提高坏账准备或者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从而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

2.调增利润。在低利润期间,为了增强股东以及员工的信心,以便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采用多计收入,少计费用的手段来保持利润的平稳状态。一般采取的手段有:利用关联交易来合理调整收入及支出,其方法与调减利润正好反向,通常利用关联方比如母公司实施利润或费用的转移来实现。在利润转移方面,当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母公司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量购买上市公司产品,同时以较低价格向其销售原材料,以大量增加企业的当期收入和利润;在费用的负担方面,母公司往往通过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管理费用或者由母公司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将费用从上市公司转移,从而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企业在低利润阶段,可以选择较低的坏账准备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或者把一些待处理的财产损失长时间挂账,从而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

(三)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策略

企业进入成熟期以后,资源的投入达到一定规模并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在市场中已经取得比较稳固的地位,产品开始进入回报期,持续不断地给公司带来净现金流入。此时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与成长期的方法基本相似,一般通过加快资本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摊销,加大广告费、研究开发费的支出,加大资本性支出的一次性摊销,以及利用关联交易等,以尽量降低报告利润。

(四)衰退期的盈余管理策略

企业进入衰退期后,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过时、生产萎缩,导致效益低下,致使企业往往没有能力更新设备、创新产品。企业为了进入新的业务领域而又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此时企业的竞争力很弱,死亡率往往很高。在这个阶段,上市公司必须在保住自己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自己的会计盈余,为以后的变革发展积蓄资金。

1.保住“壳”资源。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而上市公司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我国企业进入证券市场存在准入制度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资格就成为政府授予的垄断权力,拥有这种资格就可以获得垄断收益,该阶段的公司应该要十分重视和充分利用好公司的“壳”资源,保住上市公司“壳”资源。

2.通过关联交易向壳公司注入利润或优质资产。这种手段主要是上市公司把不良资产和等额债务剥离给母公司,或者通过劣质资产来置换非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等等,从而可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执行资产重组管理企业利润时,应该在国家合法的范围之内进行。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但要想提高盈余的管理效率,需要认真面对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特征,根据不同阶段的动机来实施盈余管理。在企业每个生命周期所采用的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是不同的,从根本上看,这些方法的采用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这些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一定要遵守企业的会计准则和国家的会计法规,而且不能违背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颖.基于电子信息行业生命周期的盈余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2.向锋.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成因、识别与对策[D].厦门大学,2006

3.付小平.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方法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