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篇

时间:2023-03-28 23:04:0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1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经济状况的不断繁荣,在这种新社会背景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也进行了有效的更新和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任何工作都缺少不了财务部门的支持,所以,在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中,将财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完善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现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按照相关问题的产生进行比较规范的规划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进行阶段性的提升,以便用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进行管理与建设。本文以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办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有效办法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这种机构属于国家直接进行监管的机构,所以,在该机构的运行状况中,肩负着国家全面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科研的一系列工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的完善对于整个社会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财务管理是整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基础,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不仅仅可以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身稳定健康发展,还可以在新形势的要求下,有效的适应于现实社会状况,顺应时代的整体发展需求,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在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服务过程中,更加完善地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服务。

一、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阶段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按照之前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社会要求状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了国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以及干预的责任,在面对现在疾病的多发状况下,为了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传染性判断以及疾病与安全之间的预防以及控制的要求,就应该按照现有的背景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操作,以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具有更加全面的服务内容展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资金大多数都是由国家财务部门进行拨款完善,政府对于疾病控制中心的财务问题,一般是给予比较全面的支持和帮助的,但就是因为资金的流动比较随意,在国家的法规中,对于这种资金投入也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导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财务管理阶段的内部控制制度空缺,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财务问题的忽视情况的产生,所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阶段,存在着相关内部制度缺乏的状况,这种状况就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不能有效的进行实施。

(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阶段中心不明确

在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中,不难发展,相关管理阶段中心任务并不是十分明确,这种不明确的状况就展现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中,正是由于制度上的缺失,财务管理工作始终找不到工作轴心。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第一,应该就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制定,第二,进行财务管理的重点分析。这两点的结合,才能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阶段相应工作的完善。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阶段中,首先应该进行相关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这种目标的确定就是将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规划,按照现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进行财务管理重心的确定,就是将财务管理的重心划归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常资产的管理活动中,将之前忽视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对以往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革新。正是因为如此,这两种问题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疾病控制中心整体成本核算以及控制的效果,在整体进度方面也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财务管理缺乏相关的系统监测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系统的设定只有初步的规划,并没有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进行相对应的检测,这种未检测的状态,使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已经不能有效的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从而使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实施出现了相对应的局限性。该问题的出现,也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原因。

二、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办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完善,在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也应该进行相对应的提升,以方便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状态。

(一)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重心

想要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推进,首先应该进行工作重心的明确,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金收益最大化的展现。第一应该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在该基础上,有效的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消耗的控制,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资金使用在规定的位置上;第二,应该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金情况进行优化的管理,对于收付款项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运转资金的透明化状态,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推动。

(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重心的完善之后,就应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这种制度的构建应该结合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内部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之前的制度为基础,进行相关细则的更新和完善,查漏补缺,杜绝制度上的缺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部分应该对下面的分支进行内部制度的完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应该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计监督职能的使用,在会计监督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完善,保证国家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得资金投入有比较充分的使用;第二,应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财产进行定期的盘点以及清查,这种制度的完善就可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内部控制中,实现相互监督的机构,约束每一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内部工作人员。

(三)创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理念

在新形势的要求之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理念也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更新,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管理模式下的创造能力。在现有全新模式的要求下,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来说,应该不断地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以及超前性的意识。在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财务管理中如果没有树立这种意识,就容易导致财务人员的技能使用存在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很难满足现实社会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的需求。面对该问题的出现,就应该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人员积极地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在现实的社会状况中,进行职业技能的自我发展,在创新模式的要求下,进行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在这种背景下,还应该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人员积极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将新型的思路以及新型的方法进行头脑的填充,以便更好的适应于现在社会发展背景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创新思维财务管理理念的实施,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成本核算的一体化展现,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

(四)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新形势下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完善,就应该将新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使用状况的不断延伸,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的深入,将现在的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设置,这种方法的实现就可以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构建和完善。这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工作开展程度,还可以进一步的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系统建设的能力展现,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为财务管理模式的误差进行强有力的控制,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相关地域传染病等疫情传播的应急能力。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面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来说,今后也会有更加全面的进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的产生,应该由相关的财务管理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再结合现在社会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只有时刻保持及时解决问题的心态,才能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任务进行充分的完善。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地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准确性的提升,同时,还方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效使用全新的技术形式,为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提升奠定比较稳定的基础。

作者:张胜利 单位: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李亚林,王琳霞,桂习平,李智.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274.

[2]王向南.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李炜.天津市高校廉政风险成因及内控机制构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

[4]刘新宇.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

[5]朱庆跃.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

[6]刘霄仑.基于COSO与Basel体系并行实施背景下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2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涵盖了各种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疾病、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学校卫生、食品卫生等各类公共卫生的档案信息。疾控中心档案是历经长期收集、积累、整理而逐渐形成的,是各类传染病逐步绝迹的历史见证,能够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随着社会经济朝着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加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对预防已灭疫情再次爆发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提升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普及,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不断增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易损坏、难查找的不良问题,从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工作人员查找和使用档案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朝着开放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方向转变,大幅度地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毋庸置疑,疾控中心档案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提升疾病预防工作的水平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疾病预防的逐步重视,增强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疾病预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疾控中心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将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档案数字化装置和信息网络系统,涵盖了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交换机、信息安全系统、存储器和路由器等硬件和软件设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计算机网络。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建立并不断完善先进的档案信息系统,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各个部门,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水平,为疾病预防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帮助。

(二)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涵盖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以及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其建设的工作主要有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和专门数据库的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直接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加快目录数据库的建立进程,确保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提升数字信息资料的采集和整合水平,为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

(三)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档案人员是推动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力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努力提升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已经逐步成为疾控中心推进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疾控中心要重视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工作,定期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活动,努力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职业素养。与此同时,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四)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疾控中心要深刻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严格依据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疾控中心的工作特点,建立并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并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要对电子文件的采集、整合、保存等工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这一方式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强化安全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利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安装保密性较高的系统软件,及时检测操作系统的软件的安全漏洞,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升级和安装补丁程序,确保疾控中心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此外,疾控中心要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有效地将各种计算机病毒抵御在档案管理系统之外,提升档案管理系统的防护水平,避免未授权系统的入侵和电子文件的篡改,切实有效地保障疾控档案的安全性,从而为疾控中心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参考资料,提升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水平。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不断强化安全管理的水平,这对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疾控中心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水平,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胡海 单位:仁寿县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邹明涛.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6(03).

[2]吴桂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32).

[3]李敏.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问题[J].才智.2014(1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方法档案安全

中图分类号:F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54-01

一、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疾控中心改革的原因,科室变动较大,管理人员兼职,事务性工作任务繁重。每个科室设1名兼职档案员,在收集及管理中不尽相同,为了工作方便,材料往往在个人手中,使档案归档的不完整性突出。加强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规范化管理势在在必行,根据《档案法》及档案管理规范规章,根据行业特点、工作性质,有理有据的制定部门和单位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达到规范化标准,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

1、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前提是抓好上级发文的甄别和本单位公文制发环节。办理文件过程必须按程序标准进行,存档的文件,必须保证文件内文字字迹清晰、鲜明,文件真实、连贯性性强。

2、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好文件的归档。为了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利用的最大化、查找方便化和案卷的完整化,保证“以本单位形成文件为主”,上级与同行单位文件为辅这一工作原则,并且重点明确对文件和资料进行分类归档。

3、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案卷的整理质量。案卷整理以利于分类、检索、利用,按照本单位制定的档案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档案质量标准。根据单位经济情况,提升档案计算机技术,逐步实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利于档案有效利用。

4、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利于单位阅档和借阅。建立健全档案借阅制度及程序,按照规章制度制作 “档案借阅登记表”,为查阅、借阅档案的人员提供满意的服务。对档案信息利用效果要进行及时的跟踪、统计,并进行电话回访,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效果的反馈机制。

5、档案的安全是档案管理的保障,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加强重点设施安全排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明确责任,措施到位,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二、加强疾病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发展越来越多样化,档案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们首先着手规范统一了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流行报告、防治方案、规划、总结;监测点、防治点数据记录等有关材料;其次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防治工作记事、照片、录像、总结等文件材料提升;第三是对疫情报表和统计材料;环境卫生监测材料强化征集;第四扩大了射线防护、设计方案;实验数据图表、专题调查、总结报告、仪器制作有关材料,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测定及劳动条件评价、职业病防治;急慢性职业中毒报告、报表及统计数据等卫生档案的管理。

(1)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纳入每年考核目标,老师责任,建立档案考核办法,把档案工作完成情况与个人挂钩,使档案工作人员更有责任心。

(2)凡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直接性系统整理,组卷。必须保证归档材料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系统性。

三、档案规范化管理后的收效与成绩

1.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使档案入档齐全,管理有序,提高了疾控的声誉,促进了疾控中心的发展。在国家实验室的评审中,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档案。

疾控中心档案资料齐全、系统,给科技人员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近几年来,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部级刊物430余篇,省级刊物330余篇,其中相当一部分与利用档案资料有关。如“青岛市食物中毒案例分析”,“青岛市慢性病发病动态分析”等均在部级刊物上发表。其中“青岛市流感流行特点分析”以及“青岛市艾滋病的探讨”等均在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分析规律,并结合近年的发病新动向,开展研究工作。.对疾控中心186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技术档案,为全面、系统反映出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在人才使用考核、评审职称等方面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1.疾控中心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关键。由于领导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才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办公用房和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增加对档案工作的物资和经费的投入,这是搞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2.档案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档案工作的根本。搞好档案工作,一定要规范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档案分类编号等。健全档案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内容易操作,规范划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4

【关键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是由国家设置的一类特殊的公益事业单位,其基本职责在于国家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卫生监督和相应的科研、行政执法工作,并立足自身的专业优势,提供适当的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疾控中心的职能决定了它在全社会健康卫生环境的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预防各种疾病的意识也得到了增强,对于各种重大疾病的宣传普及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部分造成大范围影响的疾病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卫生防疫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传统的粗放式疾病控制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疾控中心的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加上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的不断发展完善,对各个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成为疾控中心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加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意义及其财务活动特点

疾控中心各项职能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财务上的支持,资金的有效流动关系到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一方面,良好的财务管理活动能保证资金的有序分配,协调和支持各方面的活动;另一方面,良好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帮助合理使用资金,确保资金运转的安全,使资金能按照既定规划使用,防止出现资金的非正常损失。由于疾控中心具有事业单位和公益性两方面的特征,其财务管理活动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疾控中心作为一般事业单位,职责功能并不复杂,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也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药品的收发和各项费用支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一般不会有很多的乱账和不明账目;另一方面,由于疾控中心的非营利性,其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同时还有一部分事业收入。但财政拨款常常受到预算的约束,疾控中心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标准又受到国家规定的约束,事业性收入的空间也比较有限,因此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对控制成本的需求较一般企业更为强烈。在有限的收入下,疾控中心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效率和效果,更好的发挥疾控中心的社会效益。

二、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目标

疾控中心的职责在于预防和控制大范围疾病的爆发和传播,服务的是社会群众,这就要求疾控中心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有强烈的利益导向,通过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换取经济利益。否则很可能出现因经济原因引起的履职缺失,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是疾控中心作为一个事业单位,仍然需要有一定的收入,以保持自身正常的运作。合理的出售药品、疫苗,以及转让科研成果等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都是有利于疾控中心发展的。总的来说,疾控中心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会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优先考虑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重点

根据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特点,在具体的财务活动中,其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财产物资的安全管理方面。从总体上来看,疾控中心财务管理活动的重点大致有三个方面,包括成本控制和考核、应收账款管理和疫苗类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疾控中心的经济效益。对于成本的控制,要从核算和分配归集入手,设定合适的科目,选用适当的方法,采用权责发生制归集费用,坚持实事求是和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对成本耗费的分析工作。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成本的控制应当是针对无谓、低效的费用和支出,而不能因为重视控制成本忽视了疾控中心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应收账款的管理是财务活动中流动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占疾控中心流动资产的比例可达四成左右,因此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相关财务损失和风险。疾控中心应当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起应收账款控制机制和催收制度,强化对应收账款管理活动的考核。疫苗等生物制品是疾控中心的重要资产,疫苗类资产的收支也是疾控中心的一项重要业务,在其财务活动中有重要地位。但是,当前疫苗等制品的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会计核算方面不够规范等。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如进销存的控制和监督,加强人员培训,设置专门的生物制品会计岗位,及时更新财务管理方法和技术。

四、当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认识不正确。疾控中心的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其财务管理活动相对较为简单,而卫生防疫工作由国家安排部署和调拨资金,因此不少财务人员甚至管理层认为不用顾及资金成本和来源,无需过多考虑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无需关注其经济效益问题。这就导致疾控中心对其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十分狭窄和片面,层次较低,认为财务管理只需做好现金管理即可,而不能正确理解财务管理对单位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比如成本核算、财务分析和内部控制等。加上核算基础采用的是预算会计制度,疾控中心没有太大的经费压力,也没有较多的经济责任需要承担,因此缺乏积极管理的动力,不重视成本和效益的对等。(2)财务管理重心不明确。由于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不正确,使得疾控中心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不透彻,也就无法有效的确定管理的重点。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疾控中心往往重资金而轻其他资产的管理。例如,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中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核算,使得财务部门无法准确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此外,对疾控中心财务活动影响较大的应收账款管理、重要的流动资产管理(如疫苗等生物性资产)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财务状况的分析较为落后,不能满足高效决策的需求。(3)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疾控中心的资金由财政拨入,但政府并不直接参与资金的具体使用决策,仅通过预算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疾控中心有更强的动机去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而不是更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多数疾控中心没有建立起足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实施。内部控制直接服务于财务目标的实现,在财务目标和财务管理重心难以定位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就显得尤为困难。(4)信息化程度及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有待提高。相比较于企业而言,疾控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发展较为滞后,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落后,一方面限制了内部控制系统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此外,从单位内部与个人角度来看,疾控中心会计人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分新规定的有效落实;还有部分会计人员的态度不够端正积极,存在应付差事、不求上进、不肯钻研业务等问题,自身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不能深入有效的贯彻执行相关会计制度。从职能部门的监督机制角度来看,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缺乏足够的监督积极性,往往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违法不究等现象,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十分薄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5)成本核算、管理不健全。疾控中心受限于其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在成本核算方面不甚细致,这直接影响疾控中心在疾病控制预防方面的投入,影响疾控中心的资金使用效率。一般而言,成本预算包括直接成本预算和间接成本预算,直接成本核算与间接成本核算中又包括很多子项目,在当前成本核算普遍存在考虑不全的问题。此外,现行的会计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单位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和管理。

五、相关的对策建议

(1)强化财务管理意识。一方面,由疾控中心领导统一部署,管理层集体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在疾控中心整个组织框架内培训财务管理知识和财务制度执行,做到疾控中心每个成员都能够从财务角度考虑中心运营,使成本效益原则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增收节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技术和方法,这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果的重要途径。(2)理解财务重心,调整财务管理方向。疾控中心财务管理既不是单纯的控制成本,也不是追求最大的账面效益,而是需要关注如何将现有资金效益最大化,并且控制好现金风险。一方面疾控中心需要控制成本耗费,真正使用好国家的每一分钱,保证正常工作、提高业务技能,完成救死扶伤任务。另一方面在做好成本控制的同时需要做好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的管理,优化疾控中心的现金流管理,防止出现因为现金流不畅而影响中心正常运行。同时,还应当建立应收账款催收制度。根据应收账款的明细做好帐龄分析,评估其风险,并建立起适当的收款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以尽快缩短收回账款的时间,以防坏帐的发生。中心还应当加强具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增强对重要资产信息的掌控。(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层以及财务部门应当充分理解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从良好的控制环境入手,设计适当的控制政策,加强监督和信息沟通,建立起人、财、物一体的内部控制系统。在财务管理上,首先要充分利用会计的反映和监督控制职能,做好资产相应的财务记录,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真实完整的反映中心的财务状况和结果。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单位业务流程和各项业务的性质,确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保证国有资金的高效利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次,要建立财产定期盘点制度和检查制度。根据制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财产清查,核对账存和实存,做到账账、账实相符。特别是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维护修理、盘点盈亏、报废清理的控制,和药品、疫苗的采购计划、验收保管、发出、退回的控制,以及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登记、清点、核对的控制。(4)建立符合疾控中心运营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后,可以减少人为差错产生,也杜绝了不正之风,且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高。而且,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各种需要的数据与统计报表,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实践证明,在工作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还使各项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使原来不规范、不标准的工作步骤得到纠正和改进,特别是加强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上到了新的台阶。(5)建立健全完备的成本核算体系。在疾控中心的实际运营中,应当对发生成本耗费的每个方面考虑周全。在成本核算和分析方面,应将直接成本人员经费、材料消耗、固定资产、福利费用、水电运营费用、办公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等予以全面考量,同时也需要对间接成本进行详细归类和分配,比如房屋折旧、设备折旧、其他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用、管理费用等。

综上所述,在我国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从业务认知层面,我们应该加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从内部流程层面,我们应该引入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技能提升运营效率又能提升内部控制规范。随着我国疾控中心的科学化、现代化运营的不断发展,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将更为科学、有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5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稳定中承担当着重要的角色。2012年4月,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2号)中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只能从事业单位依据其开展的规定的业务活动中,依据相关法律取得的相应的非偿还性资金作为其收入。由此可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运营和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属于我国财政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压力和竞争力。从以往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发现,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财务收支项目一直是单一的,由此突出的弊端是其成本管理、内部控制、评估等内容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财务部门只是将现金管理简单的放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认为只将现金流管理好作为评价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成程度,这是错误的。财务预算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财政部门的任务,或作为通过预算编制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的手段,这些都没有将预算的管理作用发挥出来。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注意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对于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提高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意义。

(二)执行缺乏效率

财务预算制定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程序,预算在经过批准之后,在每一个执行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如果需要调整更改,那么就需要进行进行一定的审批,但在现实际工作中随意对预算变更的现象十分普遍。当然疾控中心的工作难点在于,其一,疾控业务的安排是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很难进行科学预料和估算;其二,对财务预算的执行缺乏监管,往往在前三季度的预算执行的余额较大,年终的最后一个季度进行突击花钱的现象十分普遍。财政资金的社会投入的效益目标没有高效地发挥出来,而对下一年的预算编制起不到参考的作用,种种不规范因素导致了当前财务预算的执行效率十分低下。

(三)体系与方法不完善

很多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体系往往都不健全,尤其是制度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的缺陷。由此出现问题的问题就是很多,如在疾控中心进行设备资产的购置,对已有资产的折旧、报废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处理并不科学;另外,对疾控中心的药品,医用用具等资产的购入,建立合理的库存机制和配套的财务管理机制,以免造成资产的浪费或资金积压;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财务知识过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对财务管理预算的重要性的认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深入认识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普及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各个部门认清职责,合作配合、共同参与,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此外,各部门对相关的财务管理预算的工作质量建立相应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相关工作机制的缺陷,进行渐进式幅度的调整,营造一个合理健全的机制。可以进行不定期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培训并且鼓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完成知识的系统更新,从而为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必须设立相应机制帮助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确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差异性,并深入了解探究生产财务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促进财务预算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开展。

(二)加强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社会的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高效的信息化建设帮助疾控中心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人为的失误造成的损失,所以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对疾控中心的工作开展极为重要。面对社会突发的传染病疫情,疾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大大提升疾控中心的科学化建设水平和效率。同时,现代信息系统能够帮助疾控中心的工作更为连续、系统、全面地进行开展,为财务预算管理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而且可以为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同时,对预算工作的执行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一旦发现了异常,信息系统自动预警可以及时提醒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便了对疾控中心的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能够大大地提高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6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

1.引言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管理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卫生防病工作的现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实施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和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危害因素控制和监测、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验和评价、疾病预防应用研究指导和技术管理、健康和疫情相关信息管理等等。充分开发和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资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使用效率,不单单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也是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下文浅析了档案管理与利用状况,提出档案管理与建设的对策。

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管理现状

第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在卫生部门领导下,发挥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职能,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任务,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做好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妇女儿童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加强对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在防病、应急、公共卫生信息能力的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按照国家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根据单位的工作实际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建立综合档案室,配备档案存放密集架,安排专职档案管理员。

第二、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存在着专业性强、范围广、门类多的情况,每份档案凝聚着专业人员的心血,是其在长期工作中积攒累积的成果,这些第一手原始资料对于科学的研究、疾病的预防、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使用情况,可将档案按照使用目的进行粗略的划分,为一些重大事件例如艾滋病项目、鼠疫、卫生检验监测、结核病项目、计量认证考核编写志书等提供详细资料、实质等;为了申报科研成果、编写志书、撰写专业论文、查询业务技术等拟写各种材料作数据文字参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对各种传染病、流行病开展日常性、长期性、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分析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的发展动态,掌握疾病在所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等等。例如2008年人禽流感呼吸道传染病疫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可以通过和利用在日常工作中积累所形成的声像、文字等不同形式载体的档案资料,第一时间掌握了解疾病的传染源、疫源、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分析疫情流行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档案人员应该通过编制专题介绍、案卷目录、专题目录等等,熟悉掌握并能介绍现有档案的具体内容与实际利用价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编写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处置应急预案等等。还可以设立课题组,根据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相关原始数据、调查报告寻找分析有关疾病的流行途径、发病规律、预防措施、应急方案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人民身体健康素质、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身体。

3.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保管,轻利用。目前,大量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信息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的实用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对档案的收集与保管,档案管理员工作局限在整理、收集、防虫等方面上,对于档案的利用工作上还是停留在被动服务上,别人需要查阅什么,就提供什么资料。

第二、自我宣传力度不足。对利用档案后取得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认识不到位,不注重对档案内容的宣传,导致个别干部职工认为档案室中的档案资料无价值、无意义。

4.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和建设对策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健康预防疾病意识的提高,基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树立为大众服务的理念,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体系,对档案管理工作科学管理,丰富馆藏,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积极编写各类专题档案的汇编,充分科学主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档案资源信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二、利用资源,增强社会服务的能力

利用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举办形式多样的疾病预防科普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制作预防疾病的宣传手册、健康教育的宣传单,把防病知识进行科普,送进社区。组织疾病预防专家,与民众面对面交流,提高百姓的意识、做好科普工作。

第三、全员参与,提高档案利用效益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资料归档、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的真实性、统一性、完整性。档案的管理需要纳入工作日程,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支持档案管理员工作。

第四、采用现代技术,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

随着新病种的不断出现、各种传染病的爆发、各种突发事件,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处理疫情的时效性、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加快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加强档案的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

5.结束语

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能准确掌握疾病发病信息,及时分析疾病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对策,防止疾病的传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7

关键词:疾病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功能于一身的“四位一体”综合性公共卫生机构,为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有效地管理好固定资产是保障人民健康,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度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对完成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的主要构成

固定资产主要分为行政办公类固定资产和科研设备类的固定资产。行政办公类固定资产为房地产、车辆、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科研设备类固定资产为科研仪器设备及附属配套设备。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重点

1.切实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度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的购进、交付使用、调拨、清查、登记等相关手续,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且还要制定固定资产损失赔偿办法。

做好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购置部门要提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要求.大额资产购前要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避免购置的随意性。

采购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固定资产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并引入纪检、审计监督机制。

2.固定资产的新增、划拨、捐赠等流入固定资产管理

疾控中心固定资产来源具有多样性,除了预算经费购置外,还有无偿调拨、捐赠等。流入固定资产要有编号、产品名称、厂商、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保管人等详细信息,经有关负责人审批、验收签字,并填表登记造册和粘贴标签,做到账表、账卡、账账、账实相符。

3.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要走出重视固定资产财务管理,轻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误区。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密切合作,固定资产的新增、报废、调拨、调剂等要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两部门要定期核查,做到帐实相符。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资产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发生。

4.固定资产的调剂、捐赠、转让、置换、调拨、报损、报废等流出固定资产管理

所有要流出的固定资产,要经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批准,批准前要妥善保管,使用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处理[1];经批准流出的固定资产要做好核销账册的工作,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相关规定处理,处理后的残值收益及时上交本单位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上缴国库。

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难点

1.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在遇突发重大疫情或重大自然灾害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为政府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科学、全面的疾病监测与流行资料等技术支持与参考意见;并派专业人员现场参与指导疾病卫生防疫工作。在此期间,划拨、捐赠、新置、借出、调剂等仪器设备变动较大,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波动频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好应急预案,最好能现场管理设备,重大突发事件过后,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盘查核实,避免出现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

2.部门间固定资产管理相互协调问题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一般是行政职能部门,使用部门一般为科研科室。管理人和使用人不一致互不统属,是容易造成有些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解决办法: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培养即懂仪器设备使用又懂资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工作,使之掌握最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与方法。

3.提高设备类固定资产使用率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些可以共用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由于放置点涉及生物安全,重复购置使用率不高。应在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设备类固定资产共享共用制度,与资产绩效、资产配置、单位预算挂钩的联动机制[2],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国家疾病预防事业的重要单位,应结合疾病控制工作实际,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果,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需要。采用政府集中采购和引入监督审计机制,并与绩效考核挂钩,能克服疾病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防止盲目投资和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能,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疾病控制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行[2009]400号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8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一体化服务;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7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94-02

2009年以来,国家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列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内容之一,而疾病预防控制又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政府公共职能落实的重要体现。随着公众对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政府对惠及全民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网底,因其良好的可及性和广泛性,正越来越多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日益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惠及全民的落脚点。为了显著提高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质量和效率,使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更为科学、规范、全面、有序地开展,海拉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10年开始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并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一体化服务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疾控中心与社区疾控工作一体化服务模式”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呼伦贝尔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人口29万。2003年以来,海拉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围绕着以疾病监测为主的发现能力和以现场调查、实验室检验监测为主的处置能力不断得以加强建设,使疾病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传染病防控方面,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的发展;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快速蔓延,达国家控制目标;以布鲁氏杆菌病和碘缺乏病为主的地方病防治成果继续得到巩固;随着健康教育工作步步深入,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逐年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本地区疾病谱、死亡谱发生根本的变化,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死亡成上升趋势明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威胁,又使传染病预防控制形势不容乐观,疾控工作正面临着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双重挑战。这些对于城乡社区疾病控制工作来说是新的课题和难题。所以,加强科学管理,建立新型的、运行规范的基层网络体系,提高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成为海拉尔地区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当务之急。

为此,海拉尔区疾控中心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起,对流行病、地方病、慢性病、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业务科室进行了技术和人员强化,并将工作职能进行了细化和责任分工。在区卫生局的支持协调下,疾控中心将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职能交由海地区2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建立工作衔接机制,疾控中心负责责任区域内各社区中心(站)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一管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相关的业务工作,进行日常督导检查和培训工作。并将适宜城乡社区开展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网底作用;切实帮助社区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困难与问题;积极主动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防保医生提供优质、便捷的业务指导服务。

2强化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2.1技术指导疾控中心每月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业务指导。及时识别与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出现的问题,同时将各机构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推广。确保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措施与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实施、健康教育等工作。

2.2人员培训结合实际开展或协助社区开展公共卫生医生、信息员等的集中培训工作。对防保医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每年不少于4期,使相关人员能明确疾病预防工作控制程序、目标要求和责任要求,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疾病预防控制质量,并根据社区存在的主要业务问题,开展不定期的、针对性的专题培训。

2.3督导评估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建立定期督导制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各责任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逐项督查、考核和抽查。同时对本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各项业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体会

3.1提升了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通过疾控中心与社区疾控工作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开展,可统一组织协调疾控中心和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指导,提高计划性和合理性,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海区疾控中心可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考核要求为框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合理的督导方式,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有效规范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同时不断完善区疾控中心的业务和管理能力的建设。通过理论培训和大量的实践,疾控中心每一位成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

3.2进一步明确了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尽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已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但实际工作中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在认识上还未到位,认为是在帮疾控中心工作,需要加强督促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以来,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量都大有增加,尤其是疾控中心,既要做好常规工作,又要开展指导。随着一体化服务模式的不断深入,社区预防保健工作职能日渐突出,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切实感受到自己业务工作的提高,并且逐步认识到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自己必须承担的工作职责,这一点无疑使疾控中心从繁琐细致的具体工作中解脱出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9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8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信息网络已成为医院一种重要的设施。随着医疗事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院已经完成了信息网络系统,有效的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网络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开放性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1]。在我国医院的信息网络系统中,一旦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就会造成医院提倡工作混乱,给医院造成极大的风险。为此,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提高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已成为当前医疗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及维护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也得到了普及,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人们所面对的数据日益膨胀,给网络数据的存储以及安全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现代化的数据量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这些数据都关系到用户以及企业的切身利益。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一些黑客利用网络技术对网络系统进行破坏,从而窃取系统中重要的数据,使得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在医疗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要想使医院的管理在行业中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建立起科学、健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尤其重要,适合自身的管理系统不仅能推动医院改革的发展,还能有利于中国整体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与构建具有很大的意义。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能有效提高运营效益,网络作为先进科技的产物,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只有拥有健全的、科学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才可以使得工作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在这一程度上就能够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1]。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资料的收集与整合,如果从传统的医院经营上看,不论是从医院本身的信息还是病人的信息都将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引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不仅省时省力,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你可以收集到你想要的信息,同时还可以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发展,带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有助于医疗管理。在这个信息技术不但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被运用到中国医疗行业的各个领域,它的革新有助于提高科研、治疗、行政、财务等事务管理。医院管理者能够及时地对信息进行分析,对工作出更准确、更科学的决策,这就促使了医院管理的正规化、规范化、推进控制中心的现代化建设。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设备陈旧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所涉及到的范围广,所需要的网络设备也较多,面对这种环境下,其网络安全管理就很难达到统一化管理、安全管理;其次这些网络设备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其性能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网络设备所淘汰,而预防控制中心依然采用那种陈旧的网络设备,就会给网络系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一些攻击者提供攻击便利,同时这些陈旧的设备给工作人员的维护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2.2 网络系统遭到破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现代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在给我过疾病预控制中心带来积极有效的一面的同时,同样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黑客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系统中,其系统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恶意攻击,从而造成网络系统崩溃,不仅影响到了预防中心的日常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给病患及家属造成一定的困扰,一些重要的病例信息被窃取[2]。

2.3 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这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里,计算机信息网络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我国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由于管理人员的懒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真正发挥管理的作用,从而造成信息网络无人管、管理不到位,同时也给那些网络黑客提供了窃取信息的机会。

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完全管理及其维护

3.1 防火墙的安装

在当今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针对我国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络安全问题,首先,管理人员必须安装防火墙,将一切攻击网络系统的的病毒拒之门外,同时管理人员还必须实时的更新网络系统,确保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3.2 身份认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利益,更关系到广大疾病患者的利益,一旦控制中心的网络系统被攻击,就会造成多方面的利益损失。为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管理者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身份认证,向网络访问者提供一个身份,凭借这个身份才可以对网络系统进行访问,从而有效地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

3.3 加强网络监控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系统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监控体系,对网络内部监控机进行加强,优化网络资源配置,确保控制中心的网络处在一个全方位、安全、可靠的监控范围内,从而增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3.4 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

在网络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中,网络管理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的安全性,控制中心必须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首先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既要注重管理人员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他们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再次,落实责任制,实行谁出问题谁负责,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责任意识,进而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3]。

3.5 网络设备的维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络系统是有网络设备组成的,而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与网络设备有着重大关联。为此,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网络设备的维护工作。首先要确保该操作系统支持终端电脑所用网卡,并使用正确的网卡驱动程序。若配置后重启系统时报错则说明网卡没有作系统检测到[4]。其次要检查网络IP地址的统一性,同时使用专业的杀毒软件。最后管理工作人员要每天定时的对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检查,将一切危害到网络安全运行的因素扼杀在摇篮里。

4 结束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使命就是对疾病的预防控制,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的生命健康。随着我国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网络系统在我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这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疾病控制中心的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络运行当中,网络安全问题不仅关系控制中心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利益。为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将一些危害到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的因素扼杀在摇篮里,从而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控制中心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倩.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7):45-46.

[2]许诺,汪波.浅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5):105-106.

[3]姚飞,武士炯.网络安全中的矛与盾――浅析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数字化工,2004(10):178-179.

[4]李全凯,耿树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备份方案分析[J].医学情报工作,2003(03):108-109.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10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落实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3]。从2013年5月起,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编写,又不断与实际结合,不断反复,于2014年元月完成初稿,通过人员和设备等加强制度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为确保所开展检测工作的能力,对人员资格、能力、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等做出规定,并通过培训持续满足检测能力的要求配备与开展的检测项目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各部门负责人、检测人员、内审员、质量监督员、仪器设备管理员、样品管理员、试剂及耗材管理员、标准物质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为确保实验室检测检验结果或数据的质量,中心对所使用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采样和样品的处置、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的基本能力和条件实施了有效控制。具体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构架见图3。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近半年的运行,为了满足中心第三方检测的需要,于2014年5月通过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复评审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的现场评审,2014年7月获得了计量认证复评审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的证书。

2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一个系统,全面质量管理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这种方法要求全面、全员关注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就是全体职工、所有部门参加的质量管理,确定质量目标和措施的依据,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格外强调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的重要性,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加强质量意识,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3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服务

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就是要求全体职工树立服务意识,一是保证单位内辅助科室为业务科室服务;二是中心对政府、企业和广大客户做好技术服务。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指导思想就是“用户至上”,通过采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满足用户需求。“用户至上”就是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使服务全面地满足客户需求,服务的好坏最终以用户的满意程度为标准。以全员参与发起的工作流程,可以使质量管理体系更加系统、简单、直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同步、一体化运行,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彻底解决质量管理体系的“两张皮”的现象[4]。

4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和生命力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就是一切都按体系系统的程序进行并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说明体系是充满活力、有效的,是动态的,是随着形势或情况发生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不断对体系文件的持续改进,中心于2014年8月完成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最后定稿。

5全面质量管理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