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6:52:10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范文篇1

1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类型分析

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类型大致分为普通类型、传染性类型、寄生功能类型,影响着动物的健康生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普通类型动物疾病。普通类型动物疾病,就是在动物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动物生长危害较少,但是,养殖人员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普通类型动物疾病主要包括:动物外伤、眼部疾病等。第二,传染类型动物疾病。对于传染类型的动物疾病而言,就是在动物生长中,所感染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对于养殖业的威胁较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预防与治疗,将会出现破坏性影响。因此,畜牧养殖户必须要重视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第三,寄生功能类型动物疾病。寄生功能的动物疾病,就是动物体内存在的寄生疾病,也是畜牧养殖中常见问题,多数寄生疾病都是寄生虫引起的,例如:原虫寄生虫、蠕虫寄生虫等。

2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分析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人为、环境、动物本身因素。第一,对于人为因素而言,就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在工作中对动物身体造成损伤,例如:在为动物提供水与饲料的时候,不能保证其清洁性,经常会出现细菌,诱发动物疾病。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养殖户不能科学开展消毒工作,为了节省消毒成本,不重视日常管理与消毒工作,导致动物经常感染一些疾病[1]。第二,对于环境因素而言,就是在动物生长环境中,存在一些污染等现象,无法保证动物生长环境与空气的清洁性,当动物生存在恶劣环境中,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疾病。同时,动物生存环境的绿化程度不能符合相关规定,通风程度较差。第三,对于动物自身因素而言,就是动物的身体素质较差,缺乏一定的疾病抵抗能力。例如:在畜牧养殖中,动物自身存在天生或是后天的某种疾病,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治疗,将会出现恶化的现象,难以保证畜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2]。

3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措施

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必须要重视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利用先进的防控方式对其进行预防与治疗,保证可以提升畜牧养殖动物生长健康性。第一,制定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畜牧养殖户必须要针对动物养殖要求,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在饮水方面,需要保证水资源的清洁性,避免水资源中存在细菌。其次,对于饲料而言,要保证饲料的清洁程度,根据动物的实际营养需求,对饲料进行合理的配比,同时,还要保证饲料中不含病虫害,以此提升动物的健康性。最后,在日常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动物疾病情况,并对感染疾病的动物进行隔离处理,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扩散现象[3]。第二,制定动物检疫制度。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工作较为重要,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疾病预防工作,保证可以提升动物的身体健康。首先,在动物疾病检疫工作中,相关部门必须要利用规范制度提升动物检疫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并要求动物检疫工作人员根据当地畜牧养殖实际情况,科学推广各类疫苗与预防药物,从根本上解决动物疾病问题,做好预防工作,提升其工作质量。其次,在动物检疫工作中,相关人员要科学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方式开展检疫工作,对动物疾病进行科学的控制,保证可以提升管理工作质量。第三,制定完善的环境改善制度。畜牧养殖户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对动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全面的改善,根据动物实际生长要求,改善环境质量。首先,要根据动物身体健康情况,提升动物的身体素质与疾病抵抗能力,并利用消毒与杀菌方式改善动物生长环境,保证可以提升疾病预防工作。其次,要保证动物生长环境的通风性符合相关规定,不可以出现通风不良的现象,及时发现动物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另外,畜牧养殖户在引种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动物自身疾病抵抗能力符合相关规定,不可以引入感染疾病的动物品种。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必须要全面分析动物疾病病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各类疾病,提升畜牧养殖户的疾病控制科学性与可靠性,减少动物疾病对畜牧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阮毓琴 单位:重庆市綦江区关坝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沙维,杨智勇,周来宝等.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39-239.

疾病防控范文篇2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有些病因有着潜藏的特点,有些病因是因为养殖者没有高度关注的。病因的多元化,促使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类型不断的增加,且会受到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加强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防控手段,努力在多个层面的工作来努力,提高疾病的防控效果。

1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

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来看,畜牧养殖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在很多地方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相对而言,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出现,会给饲养者造成很大的损失现象,对于地方的供应也无法充分的满足,由此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损失。为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应坚持对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病因做出良好的分析。首先,消毒工作不彻底。畜牧养殖工作实施过程中,饲养者有些表现为专一饲养,有些饲养者表现为多元饲养。饲养的所有物种,如果在消毒方面,没有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或者是在该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都容易导致疾病的出现,还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传染的现象。其次,温度、湿度没有积极的把控。对于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而言,其并非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在满足相关的条件后才会出现。当温度、湿度没有得到较好的把控后,空气流通不足,很容易滋生病菌,再加上饲养者本身的不够关注,由此导致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发生概率较大。

2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防控策略

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而言,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已经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应坚持对各方面的内容积极处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现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处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在防控手段上不断的加强,促使多项防控策略的实施,最大限度的改善固有的不足,将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众多病因有效改善。2.1加大资金的投入。就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本身而言,其之所以没有得到良好的防控效果,与资金投入不足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在日后的防控水平上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必须坚持在资金的投入上大幅度的增加,这样才能努力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第一,资金的投入必须分批次开展,不能一次性的投入。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要先从饲养环境的改善来开展,应加强通风措施,在冬季提高保温手段,同时要便于不同的物种分开饲养,减少交叉感染的现象。另外,投入资金的过程中,必须在饲养的设备和具体的疾病防控设备上不断的增加,确保消毒工作的喷洒能够保持足够的均匀,在通风的便捷性方面获得较大的提升。第二,资金投入过程中,应坚持在细节上做出良好的改善。例如,当发现疾病动物的时候,要及时的隔离处理,设定专业的隔离房屋,避免对其他的物种造成影响。第三,资金的加大投入,要阶段性的观察投入效果,如果没有获得预期,则需要调整投资的方向,减少过于主观的投资。2.2完善疾病的防控体制。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中,想要在未来得到更好的成绩,还需要在防控体制上不断的完善。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有些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发生概率是比较低的,但是其确确实实的出现了,由于防控体制的不够完善,以至于在疾病发生的众多条件上予以满足,最终出现了疾病动物大面积感染的现象。由此可见,完善疾病的防控体制,是非常必要性的工作,绝对不能表现出任何的疏漏,否则有可能在将来发展上,产生严重的隐患。建议从制度、执行和监测三方面展开,首先畜牧养殖场应该建立健全养殖管理制度,对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特别是疾病的疫情防控措施明确规定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养殖场的卫生、消毒、注射疫苗、通风等要求均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确保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在防控体制上获得良好的完善效果,其他方面的工作实施,也能够逐步的按照正常策略来落实,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基本上不会遭遇到严重的问题,整体工作的未来拓展空间是比较大的。2.3加强日常的监控。经过前几项工作的开展,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防控,基本上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没有出现严重的恶性循环。日后,应继续在日常的监控工作上不断的加强。首先,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出现,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会表现的特别明显,这就很容易导致部分饲养者出现忽视的情况。通过对日常监控做出加强,能够发现一些细节上的差异表现,而后结合动物的具体反映情况,做出良好的处理,在疾病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前,对其做出良好的干预,为将来的工作进步,提供较多的帮助。其次,日常的监控手段开展,需要落实差异性的技术措施。例如,通过温度上的监控,观察动物的舒适度表现,对通风、湿度、保暖等方面的条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对于消毒效果,则可以利用一些测试仪器来完成,按时按点的完成测试分析,适当的对消毒比例和消毒时间做出调整。

3结语

本文对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策略展开讨论,现阶段的工作实施,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整体上的工作效率和防控质量,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日后,应继续在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方面,不断的开展深入研究,坚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努力提高防控的综合效用。

参考文献:

[1]牡丹.浅谈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04):273,292.

[2]杨青江.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策略[J].江西农业,2017(17):38.

疾病防控范文篇3

切实加强对本乡疾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把疾控工作作为一项基本职责,抓紧抓好,明确麻拥军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麻禹副乡长为直接责任人。以落实《关于疾病预防体系建设若干规定》为重点,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1、继续抓好目前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别要做好对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确保我乡不发生人间禽流感疫情和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暴发。同时加强对狂犬病、麻疹、艾滋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的监控管理,对各类疫情及时做好疫情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抓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加强疫苗管理,维持无脊髓灰质炎成果,结核、麻疹、乙肝、乙脑等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规范标准内,掌握本乡当年出生人数及流动儿童数,要求全乡出生儿童入册率达到100%,建卡率100%,“七苗”接种率95%以上。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及时掌握儿童流入、外出及免疫情况。

3、积极做好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报告率和及时处理率达100%。

4、协调教育、卫生部门落实新生(含转学)入托、入园、入学查验证工作,查验证率要求100%,补种率≥90%,督促学校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5、认真做好本乡内的养犬管理,发生狂犬病疫情应积极落实犬只的净化工作。

6、继续认真学习掌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标准,按标准开展各项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职业性健康检查技术规范、临床检验技术和新的、重点传染病方面等方面的知识,逐步提高本乡的整体素质,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新的发展需求。

2、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健全管理机制,做到检查、考核、监督齐全,提高工作效率,创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机关作风。

3、协调好与卫生监督部门的工作关系,做到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促进各自工作的顺利开展。

4、严格按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一切预防措施,落实人力物力,严防人禽流感、手足口病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四、主要工作时间安排

1月份:认真总结2014年度工作,研究并制订2015年度各项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方案;

3~4月份:按上级布置积极做好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2~5月份:重点抓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6~7月份: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布置下半年工作。

9月份:开展全乡中小学学生新生的查验证工作。

10月份: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工作。

12月份:整理完善档案资料,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

疾病防控范文篇4

(一)加强卫生应急,提高应对能力。一是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全员进行卫生应急知识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处置与应对能力。二是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卫生应急演练,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做到一有情况,快速出动,确保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打得赢”,全面提高卫生应急工作水平,履行好法律赋予疾控部门的神圣职责。

(二)贯彻医改精神,完善疾控体系。一是继续强力推进免疫预防数字化门诊建设,运用信息化的先进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二是进一步完善基层疾控体系构建网络,强化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培训与工作督导力度。三是重点推进慢病防治,推动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的建设与完善,防治结合,初步形成“疾控、社区、医院”三位一体的慢病防控网络。

(三)开拓工作思路,提升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对实验室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加大检验人员技能培训,规范检验操作程序,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不断开拓思路,深挖技术潜力,逐步建立起检验设施完备、技术服务一流的综合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对公共卫生的技术支撑作用。

疾病防控范文篇5

1牛场建设

1.1场址选择奶牛场应建

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含有毒物质、水源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饲料来源方便,交通便利,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质坚实,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平坦开阔或具有缓坡,远离居民区,没有传染病威胁和三废污染的地方。养牛户应根据自己宅基地的地面和条件,合理安排牛舍的建设位置。

1.2场区布局奶牛场一般

分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四个小区。生活区和管理区应设在场区地势最高处,与生产区保持50m以上的距离。生产区应设在场区地势较低的位置。病牛隔离室、化粪池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处,距牛舍至少50m。辅助生产区包括饲料库、干草棚等,应位于高煤且距离牛舍较近的地方。牛场四周、道路两边、运动场周围要植树绿化,以改善牛场环境。

2品种选育

不同品种及不同个体的奶牛产奶能力相差较大,选好奶牛品种很重要。目前最为普遍的品种为荷斯坦奶牛,俗称“黑白花奶牛”。它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年产奶量一般能达到5000~7000kg,高者可达lO000kg。除黑白花奶牛外,丹麦红牛、乳用西门塔尔牛等品种,产奶能力也较好。选好品种后,还要选好个体,一般是从外形上来选择,好的奶牛要求个体高大,棱角分明、外貌清秀、中躯长、背腰部不塌陷、胸腹宽深、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乳房发达、附着良好、乳井深、四乳区匀称、乳头大小长短适中、无副乳头、干乳期乳房柔软,泌乳期乳房表面静脉粗壮弯曲,整体丰满而不下垂。有条件的还应考察其母亲的产奶成绩和父亲的品质。

3饲养管理

3.1采用全价配合饲料

采用全价配合日粮饲喂奶牛,是使奶牛高产的关键。现推荐奶牛日粮配方:

3.1.1泌乳奶牛日粮配方。精料配方:玉米45%,麦麸5%,次粉5%,食盐1%,膨化大豆10%,豆粕10%,棉仁饼19%,骨粉2%,鱼粉3%。日粮组成:精料8.35,胡萝b7kg,东北羊草4kg,青贮料20kg。

3.1.2日泌乳40kg的母牛日粮配方组成为:玉米4.7kg、豆饼2.5kg、麦麸1,7kg、干草4kg、青贮19kg、盐130’g、小苏打150g、预混料0.38kg。

3.2科学管理

3.2.1牛舍采光通风条件要好,每天打扫干净。冬季拴在户外多晒太阳;夏季拴在阴凉处。充足供应青饲料,以吃饱不剩为好:粗饲料作为搭配,少量添加:精饲料一般按产奶量来计算,高产奶牛每产3奶喂1kg精料:每日定时饲喂,注意不能喂霉变饲料,不饮冰水或脏水。

3.2.2合理调整干奶期。奶牛产奶10个月左右时,要逐渐干奶,因为此时胎儿已发育到7个月左右,奶牛体能消耗很大,干奶有利于奶牛的休息和调整,为下个泌乳期做准备。干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逐渐干奶法,即将挤奶次数从每日3次减少到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饲料逐渐更换,少喂或不喂精料,限制饮水,加强运动,产奶量下降到4kg时停止挤奶,在2周内使奶牛逐渐干奶:另一种方法是快速干奶,即突然改变饲料,具体方法是减少精料,控制青料和饮水,加强运动,当天挤奶1次,以后隔日1次,在1周内使奶牛干奶。

3.2.3正确的挤奶方法和合理的挤奶次数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手段,而不当的挤奶方法不仅降低产奶量,而且还会损伤奶牛乳房,导致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从奶牛分娩的当天开始挤奶,每日挤奶3次,每次挤奶前都要按摩乳房,第1天每次只挤2kg,第2d挤1/3,第3d挤1/2,以后就可正常挤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1d不能挤完乳房中的奶,否则容易导致产后瘫痪。

4疫病防控

4.1消毒

4.1.1消毒设施设置。生产区f3口设立消毒池和消毒间,消毒池与门口同宽,长应稍大于车轮周长,池深2530em:消毒间应有消毒池,池内铺消毒垫,消毒间顶部应设紫外线灯;场内备有高压喷雾器和消毒锅。

4.1.2建立健全消毒制度。

4.1.2.1牛舍每周消毒一次,舍外两周消毒一次。

4.1.2.2场门口的消毒池内常年保持有新鲜的火碱水,进出车辆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

4.1.2.3消毒室内的消毒垫应保持新鲜消毒液浸润,紫外线灯保持正常工作,出入人员必须通过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内。

4.1.2.4草料槽、饮水槽、饲养工具应勤清洗、勤消毒。

4.1.2.5圈舍每天必须打扫一次。春秋应彻底清除牛舍粪便,圈舍彻底消毒,铺垫用消毒过的干净垫料;粪便运至它处集中发酵处理,使用白灰、草木灰消毒。

4.1.2.6消毒药选3~4种,交替使用。

4.1.2.7挤奶前后乳房、挤奶器具应清洗消毒;针头、注射器使用后要清洗消毒。

4.2防疫做好防疫是防制

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合理的防疫程序是防制疫病发生的基础。

4.2.1制定合理防疫程序。口蹄疫:使用0型一亚洲I型口蹄疫疫苗和A型口蹄疫疫苗,犊牛90日龄初免,1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3~4个月免疫一次。肌肉注射,瘦弱、病牛、3月龄以下牛延缓免疫。布病:每l8个月免疫一次,口服。乙脑: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

4.2.2免疫接种。注射时应保定好牛只,并做到注射部位要准确,剂量要充足,方法要得当,注射和保定牛动作应轻柔,不能粗暴,防止牛产生较大应激或流产。注射后要观察20rain,发现有急性过敏反应(如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鼻腔出血等),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对免疫动物短时间内不能消除免疫反应,甚至出现流产、死亡时,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便及时治疗和采取其他措施。

疾病防控范文篇6

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

稳定与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国家、省、设区的市、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

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

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

测检验能力。

第三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

职责、提高效能,城乡兼顾、健全体系”的原则,坚持基础设施建设

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建

立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

第四条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规划

与指导,负责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管理,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的建设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的规划指导,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挥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作用,提高

辖区疾病预防控制的综合能力。

第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职能范

围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承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六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承担

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七条城乡基层预防保健组织接受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

导,具体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任务。

第八条国家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鼓励、

支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有关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与职责

第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为部级、省级、设区的市级和县级四

级。

第十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特点与功

能定位,以及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实际,明确职责和任务,合

理设置内设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健全机制,规范管理,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一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

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

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第十二条部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㈠实施全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开展质量检查和效果评估;

组织实施全国性重大疾病监测、预测、调查、处理,研究全国重大疾

病与公共卫生问题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控制策略;

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机制,指导和参与地方传染病

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参加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处理工作;

㈢开展免疫规划策略研究和实施效果评价,对预防性生物制品应用

提供技术指导;

㈣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全国公共卫生检验工作规范化;负责国

家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网络技术管理和菌毒种保存管理;

㈤建立部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平台,管理全国疫情、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和健康危害因素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网络;

㈥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

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体系,研究和推广安全性评价新技术、新方

法;

㈦组织实施国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

㈧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及技术

仲裁工作,负责指导全国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㈨负责疾病预防控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和省级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业务考核;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

防治工作提供规范性指导;

㈩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性科学研究,开发和推广先进技术;拟订

国家公共卫生相关标准。

第十三条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㈠完成国家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实施本省疾病

预防控制规划、方案,对重大疾病流行趋势进行监测与预测预警;实

施辖区免疫规划方案与计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开展疫

苗使用效果评价,参与重大免疫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处置;

㈡组建应急处理队伍,指导和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与处

置;

㈢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及毒物与污染物的检验鉴定和毒理学检

验,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

㈣建设省级网络信息平台,管理全省疫情及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网络;

㈤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开展卫生学评价和干预;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

卫生等领域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工作;

㈥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及技术

仲裁工作,承担辖区内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㈦指导全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㈧开展对设区的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

训;组织实施设区的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考核;规范指

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㈨参与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性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参与拟

订国家公共卫生相关标准。

第十四条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㈠完成国家、省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实施疾病

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本地疾病暴发调查处理和报告;负责

辖区内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㈡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实施控制措施;

㈢开展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

㈣开展疾病监测和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

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管理辖区疫情及相关公共卫生信息;

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

㈥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㈦负责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业务考核;

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十五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㈠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

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辖区内疫苗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

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

㈡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

实具体控制措施;

㈢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

㈣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

㈤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和农村乡(镇)卫生

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

作人员进行培训;

㈥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导乡、村和有

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

㈦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第三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人员管理

第十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

理责任制和自查、抽查与考核相结合的定期考核制度。

第十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实验室管理

的有关规定,规范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

第十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志,专用标志由卫生

部制定。

第十九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配置,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编

制数执行。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改革人

事管理制度,实行人员聘用制,逐步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

定酬,合同管理。

第二十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要以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宗旨,热

爱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十一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配备能够熟练掌握疾病与健康

危害因素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信息管理、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

危害、实验室检验等相关技能的人员,在疫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发生时,能有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

加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具备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人员数量的比例在规定编制内为:部级和省

级20~30%、设区的市级30~40%、县级40~50%。

第二十二条加强队伍建设,调整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队伍结

构,提高人员素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领导应由专业人员担任。

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对业务技术

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保证业务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参加培训。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

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

财社[2000]17号)和《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财

社[2003]14号)的规定,由同级政府预算和单位上缴的预算外资金统

筹安排。

第二十五条各级财政、计划等部门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内

人数和预算定额落实人员经费,保证其履行职责的必要经费,根据实

际工作需要合理安排业务经费,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重点疫

情监测、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等项工作的合理需要。

第二十六条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涉

及面广危害严重的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重大灾害防疫等项目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七条在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同时,卫生部配合有

关部门按照完善公共卫生财政经费保障体系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财政补助有关政策和办法。

第五章城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城乡基层预

防保健网络的建设,合理安排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经费

和建设资金,保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保

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九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由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提供,

并按其服务数量与质量,予以合理经费补助;也可向符合条件的其他

医疗机构或者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按照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购买,

所需经费列入卫生经费预算。

第三十条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上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的管理指导下,承担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

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以下工作:

㈠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㈡传染病疫情、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㈢指导有关单位和群众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㈣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㈤承担乡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工作;

㈥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第三十一条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的预防保

健组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预

防保健人员。业务、机构建设与发展等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根据

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任务与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

第三十二条充分发挥村级卫生人员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任务,协助开展疾病预防

控制工作。

第三十三条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报酬,由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乡(镇)卫生院等机构根据其承担的工作任务

和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

第三十四条提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素质,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

度,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乡村

医生接受相关学历教育。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清退,对达不到

执业标准的人员要逐步分流。

第三十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和考

核,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依法承担

职责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隔离治疗、

院内感染控制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所需经费,由交办任务

疾病防控范文篇7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对策

1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病因

1.1生长环境。畜牧养殖过程当中,会受到动物活动区域时常变化的影响,经常会在环境改变后出现一些对动物身体正常新陈代谢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的出现会给动物的正常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使得动物身体内部体液、神经等方面的调节发生紊乱,机体内环境严重失衡。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平均每年当中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死亡的数量占到整体总数的较高比重,为此,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1]。1.2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从当下我国畜牧养殖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许多养殖户在发展过程当中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在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规模建设及相关配套设备建设方面并不完善。譬如:在挑选养殖场地前期并未到现场进行实际考察,盲目地建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建场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受到养殖场建场前期缺乏考察,养殖条件未达到规定标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细菌的滋生,使得动物的病发概率大大提高[2]。1.3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动物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的畜牧养殖过程中可以算得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譬如:由于养殖者对药物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配药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性,动物就会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影响而出现呕吐不止等中毒的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直接死亡。同时,有不少的养殖户并不具备专业的养殖技术、缺乏充分的养殖经验,在这种基本现状下,恶劣养殖环境的客观存在会使得动物染上呼吸道、胃肠道等方面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防控措施

2.1做好动物的疾病检疫工作。对于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发率较高的实际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检验制度,而在此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是较为显著的。然而,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具体落实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针对近期采购的动物,需要对其做好全方位的消毒及卫生检查工作,待确定其没有任何疾病的前提下,才能够将这些动物聚集在一起进行群养;第二,对养殖动物定期做好疫苗的注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养殖的动物更好地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第三,在某疾病病发高峰阶段,要预先做好疾病的防御工作。对于进入养殖区域当中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杀菌处理;第四,只要是发现感染疾病的动物,要在第一时间将其进行隔离,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那些已经死亡掉的动物,要将其尸体彻底地清除干净,认真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从而促使当前的养殖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2.2加强对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在日常喂养动物的工作当中,广大养殖者要树立正确地思想理念——“预防为主、防治合一”。将养殖场区域内部的饲养槽、动物的外部活动区域都要认真地做好全方位的消毒杀菌处理,认真落实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以科学的方式选用消毒剂,譬如:次氯酸钠溶剂、生石灰、福尔马林等的选择要慎重,并且要严谨的进行消毒剂计量的调整与把握,坚决不可选用影响动物正常发育与成长的消毒药物,认真做好动物的饲养与管理工作。2.3物疫情发生后的控防措施。养殖户在动物饲养过程当中如果发现动物患有某疾病,并且还呈现出扩散蔓延的发展状态,则要在第一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疾病治理对策。第一,养殖户要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将畜牧养殖业的总战略发展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不断加强养殖动物的疾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养殖场内的消毒工作,针对那些已经感到某疾病的动物要及时的做好隔离,这样才能够将动物疾病的传播可能性、传播范围降到最低的程度。在日常的畜牧养殖过程当中,对养殖的动物进行药物的注射实则是做好动物疾病防控的一种有效措施,可促使动物的自身免疫能力得到显著性的提高。除此之外,养殖管理者要把动物疾病的相关治理流程认真地进行记载,以便于为今后相同疾病发生后相关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参考性的工作经验。严格遵循现有的规章制度做好养殖动物的日常给药,在确保达到最大药效的前提下,维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日常畜牧养殖工作当中,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控有很多种不同的对策,譬如:针对肉牛身上发生的毛滴虫病,可通过人工授精的对策来进行疾病的防控,同时需要对受精设备做好系统性的杀菌处理,在特定时间内做好毛滴虫的全方位检查[4]。

3结束语

畜牧业在我国各行业发展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为此,做好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要以了解疾病病因为基本前提,只有做好防控的有效结合,才能够将动物疾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的程度[5]。除此之外,要不断地完善畜牧养殖方面的规章机制,强化养殖业的经营管理力度,这样才能够为人们供应安全、健康、可靠的畜牧产品,从而为畜牧养殖产业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沙维,杨智勇,周来宝.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39.

[2]张英俊.探讨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其控防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14,(07):50-51.

[3]刘安全.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281.

[4]张英俊.探讨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病因[J].畜牧兽医,2013,(7):42.

疾病防控范文篇8

市认真贯彻落实疾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2010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区、区、县、县等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强化免疫规划措施,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今年111月,全市污染病总的发病较去年同期下降3%十一五”期间,全市法定污染病年平均演讲发病率较十五期间下降6.97%十一五”期间通过为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检查治疗,防止7.3万健康人群感染肺结核,减少7300例新发肺结核病人,减少医疗费用支出500.7万元,挽回6亿元的社会总价值。

密切协作,各区县政府、市级各相关部门依照市政府对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了市的疾病防控工作,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为保证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做出了不懈努力,付出了辛勤劳动。此,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也要清醒地看到十二五”即将开局之年,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强力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之际,市疾病防控工作形势仍十分严峻,任务也十分艰巨。为切实做好2011年全市疾病防控工作,下面,讲四点意见。

一、增强疾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认识。

即将迎来“十二五”开局。面对我市疾控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相比,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还存在较大差距;疾控的首位意识向首位工作转变很不到位;疾病防控体系还不完善,人员数量少,质量不高(区疾控中心专业负责疾控的人员只有2人,与防治任务要求极不适应)疾控工作还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污染病以及我市的乙脑、甲肝、狂犬病等重点污染病的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今年1-11月我市艾滋病演讲病例数居全省第5位。

如何健全疾控体系,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提升能力,有效遏制我市的重大污染病上升态势,进一步做好慢病、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值得在座各位认真思考。疾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关系到经济发展秩序和软环境,例如2003年非典、2004年人禽流感、2005年人感染猪链球菌病、2006年乙脑迸发流行、09甲型H1N1流感,全国、全川包括我各个领域秩序都被打乱,党委政府的主要中心工作均受影响。因此,疾控工作不只仅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情,更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事务,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需要我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把疾控工作作为卫生工作中的首位工作进行思考谋划,安排安排,切实把各项任务完成好、落实好。增强疾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一方平安。

二、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疾病的防控力度,突出重点。

就是抓住了防控污染病工作的主要矛盾,一是切实抓好免疫规划工作。预防接种工作是预防控制污染病最基础、最核心、最经济的手段。抓好免疫接种工作。解决好主要矛盾,其他事情可以迎刃而解。

认真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切实担负起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的职责,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儿童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完善各项服务设施,提高冷链运转频率,重点抓好通知、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主动搜索目标儿童和预防接种证(卡)管理等环节,切实为居民提供平安、方便、有效的预防接种服务,努力遏制疫苗针对性污染病的迸发与流行。

根据《污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二是重视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疾病防控。市近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0%以上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中场所。教育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晨检、午检、晚查、消毒、健康教育等制度。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学校校长是学校卫生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学校卫生中污染病防控、食物中毒防范、饮用水卫生等,卫生部门要作好技术指导。

形成防治疾病的合力。疾病防控体系由专业疾控机构及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医疗服务机构中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组织和部门组成。要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控职责,三是突出防医合作。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进一步明确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综合、专科医院应健全相应组织,切实履行疾病防控职责。加强专业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协作,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共同防控疾病。

利用多种媒体和立体方式,四是突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控。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全方位的提高大众、学生、流动人口、农民工、妇女以及高位人群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营造良好的防治氛围。艾滋病要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演讲、管理能力;打击贩毒吸毒和行为,依法进行采供血,有效切断传达途径;扩大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针具交换、平安套推广使用等有效干预措施覆盖面。结核病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免费政策,把结核病人治疗费用纳入当地新农合报销范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加强转诊与追踪提高发现率,规范治疗肺结核病人,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三、提高公共卫生公益服务水平,提升能力。

强化市、区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配置。各区县依照每万人口配备疾控人员数为1.22.2人标准,一是增加疾控机构人员数量。依照《省20082020卫生资源配置规范》规定。2012年内逐步配足疾病防控人员。

加强科学管理能力和业务培训,二是要提高疾控人员素质。各地应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大力培养疾控服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监测、预警、预防和控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实验室检测检验等方面能力要有明显提高,要有针对性地培训一批核心骨干,能尽快在不时增加的业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落实绩效工资,三是推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推行目标考核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惯例疾控工作。各区县要完善外地考核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控制,把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激进公共卫生工作的目标管理半年(季度)考核与每年12次的绩效考核结合,公示考核结果,将结果作为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发放的依据。

疾病防控范文篇9

1、加强疾控体系内涵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从人均建筑面积、实验室面积所占比例、仪器设备装备、实验室检验能力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2013年清河区、洪泽县疾控中心要达到部颁标准,其他县(区)也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达标。全面开展“星级防保所”创建活动,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成率达70%以上,五星级防保所建成率达50%以上,金湖、盱眙、涟水县要加大创建力度。

2、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全员培训,认真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科学评价疾控工作成效,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机制,落实疾控职责,五月底前完成各项工作,力争在全省疾控绩效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3、实施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疾控专业机构作用,强化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和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成效,提高项目执行能力。精心组织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切实遏制重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按照卫生部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疾控专业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督导考核制度,定期收集分析相关业务工作数据,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疾控项目的开展,实现疾控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4、切实抓好重大疾病防控。认真实施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加强医防合作,完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规范结核病定点医院诊疗行为,提高结核病防治“五率”水平,确保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质量。全面落实“五扩大、六加强”措施,开展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扩展艾滋病检测网络,HIV抗体检测人次达全人群的10%以上,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大力开展高危人群宣教与干预,提高药物维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工作质量。开展查灭螺和环境综合整治,以流动人员血吸虫病防治为重点,加大疫情监测力度,确保完成查螺3000万平方米等任务,巩固血防成果。

5、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开展急性传染病监测工作,提高流感、手足口病等疾病监测质量,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处置能力。加强麻疹、流脑、流感等重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及时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加强霍乱、手足口病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控,进一步落实腹泻病门诊制度。做好狂犬病等其他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预防、疫情处置和救治,完成菌毒株收集任务。完善麻风病监测系统,提高麻风病人早期发现率,加强新(复)发麻风病人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落实麻风病畸残者关怀措施。积极开展性病防治工作。努力将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控制在去年发病率以下。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因病缺课监测覆盖面,妥善处置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

6、强化免疫规划管理。进一步落实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强化预防接种基础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确保以乡镇为单位14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均达95%以上,应种未种率控制在5%以下,脊灰基础免疫、乙肝首剂、麻风基础免疫、麻风腮疫苗及时接种率均达90%以上,认真落实我局《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要求,将预防接种考核结果与单位及个人年度考核挂钩,建立“一票否决”制度。扎实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与应急免疫,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和麻疹疫情监测敏感性,持续推进消除麻疹各项工作,加强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监测,多措并举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规范接种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7、扎实推进慢病防制。以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市慢病防制工作。区巩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清河、金湖争创部级示范区,、洪泽、涟水、盱眙争创省级示范区,清浦区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继续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各县(区)建成示范街道/乡镇1个,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餐厅和食堂各2个。以县(区)为单位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发现登记率、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管理控制率分别达到60%、50%、80%和60%以上。开展居民死亡网络直报不低于总人口的6‰,人群肿瘤登记漏报率低于5%,心脑血管疾病事件报告发生率不低于死亡率。积极开展口腔卫生工作。

8、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组织对医疗卫生人员分级分类进行培训,积极开展社会宣传。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的内涵建设,建立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不低于3.3‰。逐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和技术支持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家患者管理的技术指导,逐步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质量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心理援助热线建设,开展精神疾病预防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研究。

疾病防控范文篇10

一、畜牧养殖常见的动物疾病类型

畜牧养殖常见的动物疾病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普通疾病。畜牧养殖动物普通疾病通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涉及种类较多的疾病,诸如动物眼病、动物肢体外伤以及动物消化、呼吸系统的各类疾病等。另外,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的产科疾病,诸如动物流产以及生殖难产等疾病,也均属于普通疾病的范畴。通常,动物普通疾病的危害性相对较小。(2)传染性疾病。畜牧养殖动物的传染性疾病通常呈现出显著的危害性,且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传染性疾病大多由各类病原微生物,诸如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细菌及病毒等,传染性疾病呈现出显著的传染性,极易造成动物疫情,且相对难以医治。另外,少数的动物传染性疾病对人类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3)寄生性疾病。畜牧养殖动物寄生性疾病通常由各类寄生虫引发,诸如蠕虫、节肢动物等。部分寄生虫,诸如原虫及蠕虫等对动物实施寄生之后,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发育期。寄生性疾病大多通过介质传播,诸如水源、饲料等。另外,动物的身体接触,也会导致动物寄生性疾病的传播。

二、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分析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因素。畜牧养殖环境对动物疾病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当畜牧养殖环境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或者是存在毒害物资时,会对动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畜牧养殖场地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温湿度条件以及通风采光等实际状况,也会诱发动物疾病的产生。(2)动物因素。部分畜牧养殖动物胚胎,在其母体发育过程中,即可能被染病母体所传染,导致先天性动物疾病,且会携带相关疾病病原,极易引发动物疫情。另外,不同的畜牧养殖动物,对于各类动物疾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存在较大差异,也会严重影响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控。(3)人为因素。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畜牧养殖以及动物疾病防控知识和技能,缺乏科学合理的饲养及用药,极易造成各类药物毒素在畜牧养殖动物体内的慢性积累,严重影响动物良好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另外,少数畜牧养殖场地缺乏系统完善的先进配套设施,诸如消毒设施、通风排污设施等,也会影响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控。另外,畜牧养殖场缺乏对动物疾病的防控意识及防控措施,极易导致动物疫情的蔓延。

三、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