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物资十篇

时间:2023-04-01 03:47:09

农用物资

农用物资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经研究,决定组织我县广大农民群众、种养大户及科技人员参加自治区科协等九个部门联合举办第九届**春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暨农用物资交流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参观时间:2008年2月28日——3月1日

参观地点:**科技馆(银川市凤凰北街172号中山公园西门斜对面)

二、会展内容

(一)区内外新技术展示与农林牧渔名特优新良种展销。销售适合我区的粮油、瓜果、蔬菜、林木、花卉、中草药、畜禽、牧草、水产优良品种。

(二)农用物资展销。包括高效低毒残留优质新型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农膜、育苗器具、生根剂、保水剂等等。

(三)农业机械展销。中耕机、插秧机、播种机、施肥机、挖掘机、植树机、收割机、饲料加工机具、牧草收割机、打捆机、节水灌溉机械、植保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等。

(四)组织科研单位、科技中介机构、种养加工龙头企业介绍致富项目、经验和技术,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及种养产销合同,同期举办农业科技讲座和专家咨询活动。

(五)农业科技图书、实用技术光盘等科技图书资料展销。

三、要求

(一)本次交流会是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组织的一次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展销的大型活动,为广大群众、种养大户和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参观学习和推广交流农业科技及选购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的大舞台。各乡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干部职工、科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广大群众到会参观、学习。

(二)本次交流会安排三天会展时间,为了更好地组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及科技人员参观、学习,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2月28日(开幕式):各组织2000人到会参观、学习;涉农部门各自组织干部职工到会参观、学习。

2月29日:各组织2000人到会参观、学习。

3月1日(闭幕式)组织1000人到会参观、学习。

每天参观时间:上午9:00——下午5:00

农用物资篇2

关键词:农村物理教学;资源;挖掘利用

目前,在农村中学,一方面学生的物理基础差,起点较低,知识面狭窄,接受信息的渠道少,对最新的科技了解少;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基本为零,学生学习无目标、无动力,学习习惯差。同时,学生由于小学基本没做过实验,所以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此外,教师整体水平较低,教学设施尤其是物理实验室的建设非常落后。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质量呢?

这就需要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善于挖掘农村资源,并使其在物理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对农村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切实提高物理教学效益,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要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那些生活和生产中的物理素材,从而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趣的,物理也是很有用的一种知识武器,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对这些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素材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机械地照本宣科,学生会逐渐丧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对教学内容也不熟悉。如果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实验的过程时,就可以做饭来作比,想吃什么饭就是实验目的,需要那些材料就是实验器材,设计做饭的过程就是设计实验,做饭也就是进行实验,做好了吃饭就是实验处理得出结论,吃完说说味道就是对实验进行评估交流。这样既通俗易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活力。

农村物理课程资源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一是亲历性,具体化。农村物理资源就是农村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看得见,摸得着,十分形象具体。二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农村物理资源就是农村学生自己周围的真实环境,学生可以去观察、调查,也可以去触摸、感受,操作起来经济、简便、易行。如观察水的沸腾,观察家庭电路,看流星、日食月食、日出日落、雨后彩虹等。因此,若用这些来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若以此来设计探究性题目,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同时,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使学生对家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具体化。

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这既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学好物理很有必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别是在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进行教学。如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晒麦子时,我们要在向阳宽敞的地方晒,而且要尽量把它们摊开?在学习声音的特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听听牛和蚊子的声音有何不同?在学校锅炉房打开水时水的声音又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用生活资源,使“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又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消除科学的神秘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很好的场地和条件。

另外,农村中学的学生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还培养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利用这一优势,教师可积极地开展物理小实验和小制作活动,就能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积极地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大胆创新,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如在讲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我让学生利用吸管等制作喷雾器。学生由于平时干活多,动手能力强,很快就做出来了。当喷雾器能喷出雾时,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从中获得了乐趣,还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因此,充分利用农村的生活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物理课外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扩展了物理探究教学,提高了物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善用农村器具资源,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农用物资篇3

关键词:农业;植物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S2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204

河北省属于农业种植大省,每年产生的植物类废弃物总量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2015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6176万t,可收集量5960万t,利用率86.8%;全省每年产生蔬菜茎秆及尾菜量约1960万t,几乎得不到有效利用。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这些废弃物就会造成巨大的环境负担,尤其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及社会问题。因此在大气污染治理、供给侧改革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加大对农业植物类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研究对实现河北省“蓝天”、“清水”、“净土”计划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

1 农业植物类废弃物的生态环境效益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废弃物的处理主要用来充当生活燃料、加工禽畜饲料、囤积肥料还田等,而真正资源化利用的效果非常小。通过实践调查,河北省每年因为没有综合利用的植物类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

1.1 农业植物类废弃物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植物类废弃物如果不经过有机处理就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植物类焚烧产生的环境污染更是非常严重,每年河北省在秋收和夏收季节都会出现燃烧秸秆的现象,造成大气污染严重,给河北省环境治理工作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秸杆焚烧是产生雾霾的元凶之一,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1.2 农业废弃物影响耕地与土壤质量

人们直接将农业植物类废气物经过囤积之后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作业中,虽然该方法可以提高物质能量循环,提高农作物生长的动力,但是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废弃物会含有某些有机致病菌,可能会产生植物病害,最终影响植物的健康成长。尤其是植物焚烧模式会导致土壤的成分发生变化,阻断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影响农作物养分的转化和供应, 造成大量养分流失, 甚至土壤肥力减弱。

1.3 农业植物类废弃物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成分,属于第四大能源,如果通过合理的技术处理可以提取废弃物中的大量微量元素等,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按目前的技术水平, 我国农业废弃物每年能转化成沼气3 .11 ×109m3 , 户均达1 .28 ×103m3 , 可缓解农村的能源短缺,这就意味着河北省可以节约大量的煤炭燃烧量。

2 河北省农业植物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思路与战略

2.1 总体思路

结合河北省环境治理现状以及《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农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实现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为目的,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2条底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以建设美丽河北为目标,提高农业植物类废弃物能源的循环利用为重点,实现农业结构方式的转变,坚持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实现农业植物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2 创新战略

结合当前河北省植物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河北省立足于当前环境治理成效,围绕农业结构转型,通过战略创新实现农业植物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创新,农业植物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根本就是实现市场引导的主体机制,通过市场配置各项要素,建立与植物类废弃物治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以价格体系的完善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改革;技术创新,废弃物能源化需要技术支持,强化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高端的技术提高废弃物能源化处理的效果,同时也要加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管理机制创新,健全政府职能,改变以往的被动的管理模式,将农民参与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处理中,让他们树立能源意识、节约意识。

3 河北省农业植物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分析

根据河北省农业结构转型要求以及环境治理成效,按照建设美丽河北的战略目标,借鉴各省农业植物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经验,立足于河北省实际,确定实现河北省植物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路径,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面综合利用。

3.1 秸秆还田利用

农业植物类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通过特殊处理可以将废弃物应用到农业生长中,实现绿色种植。目前肥料化利用主要包括: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直接利用虽然应用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其可能会存在致病菌感染的问题。而间接应用则是经过高效发酵之后经过特殊处理之后的技术,间接处理则实现了植物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目前河北省对植物类废弃物的利用主要是秸秆还田,并且该模式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通过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而且还促进土壤微生物菌群的活力。河北省提出到2018年底,小麦秸秆机械还田基本实现全覆盖,玉米秸秆还田率提高5%,肥料化利用占秸秆可收集量的39.8%,年利用总量达到2370万t。

3.2 能源化利用

能源化利用主要是通过厌氧发酵或者热解等措施将植物类废弃物转化为相应的能源。为此河北省提出要大力推广高效清洁燃烧炉具,到2018年底普及率达到80%以上,这样不仅提高了植物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效率,而且有助于实现河北省环境污染治理的目标。比如唐山热华生物质能源项目,利用树枝、农作物秸秆、木屑等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烘干、挤压等工艺,制成颗粒状或块状的可直接燃烧的新型清洁燃料,产品可作为煤炭、柴油等传统能源最佳替代品。通过运行大大提高了农业附加值,而且还净化了农村环境。

3.3 饲料化利用

饲料化利用就是同秸秆回收用于饲养牲畜的一种模式,通过应用微生物处理转化技术,将秸秆等植物废弃物加工变为微生物蛋白产品;通过秸秆废弃物氨化或青贮化处理技术,改善原料适口性和营养价值。要大力发展专业秸秆饲料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组织,逐步形成大型养殖企业自主饲料化加工利用秸秆与专业化生产加工秸秆供给牛羊等草食家畜养殖单位相互促进的“两条腿”走路的现代化秸秆饲料化利用生产经营体系。

3.4 新型材料研发与利用

如木塑材料。就是利用植物秸秆粉、植物种壳等木质粉料为原料,添加一定比例的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材料,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挤压、注塑、压制成型的一种复合材料。具有环保、可降解再生、机械性能高、质轻、耐酸碱、抗腐蚀等优点,兼备木材与塑料的双重特性,是一种洁净的生态复合材料,市场前景广阔。这种农业植物类废弃物的创新性应用方式能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研究发展潜力及意义深远。

3.5 文化创意利用

随着人们深化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绿色、生态的气息,各种田园创意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精美的雕刻工艺品、贴画作品、装饰用品、竹花盆等各种工艺品,展示传承农业文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比如保定白洋淀地区利用麦秆、芦苇制作麦秆、芦苇画,实现了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促进了当地特色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河北省环境治理与建设美丽河北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现农业植物类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必须有相对完善的政策作保证,借助先进的技术与手段,通过系统化的能源转化,将其应用到农田肥料、能源生产、牲畜饲养、材料加工以及创意产品中,增加农业产品附加值,在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帮助农村精准化脱贫致富,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农用物资篇4

一、今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总体情况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下发后,农业部、公安部等五部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业生产资料打假联合行动的通知》,就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在全国范围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农资打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对14省的统计,今年农资打假共出动检查人员33.1万余人次,检查各类农资市场1.3万多个,检查各类农资经营网点、门市部27.2万个,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2.46万家,捣毁各类农资制假售假窝点1342个。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1326起,涉案货值5.01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案件190多件。查处不合格种子398.1万公斤,劣质肥料2.5万吨,假冒伪劣、禁用和过期不能使用的农药36.85万公斤,伪劣兽药1万多公斤,各种无证冒证和伪劣农机及其零配件16万台/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

工作中有以下比较成功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工作得力

各地参与农资联合打假部门的领导都较重视农资打假工作,大多数地方成立了农资打假协调小组,设立了农资打假办公室,明确了专职人员,公布了举报电话,将农资打假列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各省农业厅把农资专项打假作为重点工作抓,以此来促进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发挥行政监督职能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形成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农资打假的局面。

为了确保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顺利开展,各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部局关于农资打假工作的精神,及时将有关精神传达下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联合发文,召开会议等方式安排农资打假工作。

(二)综合执法,农资打假工作逐步规范

近年来,许多地方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探索农业行政执法新的运行机制。福建、江苏、贵州等省农业厅成立了农业执法总队。湖南省农业厅今年从厅内各有关执法单位抽调了16名执法人员组成农资打假队伍。全国有77个地(市),815个县(市)成立了农业执法支队、大队。在今年的农资打假专项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山西省为了加强农业执法机构建设,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晋办发〔2001〕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市(地)、县机构改革,按照“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步骤,力争三年内在全省全面实施集中综合执法,使农资市场的监管经常化、规范化。

四川省成都市编委专门发文组建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落实编制20名,市政府发文进一步明确了编制、人员管理(按公务员管理)和经费问题(纳入财政预算)。该市执法大队成立后,2000年就查处违法案件650起,比1999年增长60多倍,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32.4吨,是1999年的6倍;2001年1-9月,查处违法案件1086起,比2000年同期增长30%;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94.9吨,比2000年增长192%。

(三)广泛宣传,营造农资打假氛围

为使农资打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各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农资打假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少地方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开设了农资打假专栏,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方面法律规章的普及和宣传,报道农资打假活动信息,并对大案要案、典型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对制假售假窝点进行曝光。

浙江省农业厅召开了三次农资打假工作新闻会,各新闻单位多次派员参加省执法检查组,赴各地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河南省共出动宣传车3865车次,悬挂条幅760个,张贴标语53670条,在广播、电视、报刊上播放、刊登农资打假信息849次,举办大型咨询活动87次,印发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27.91万份。福建省执法总队在省电视台制作了7个农资打假专题节目。广东省农业厅召开了由省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供销社领导与执法人员和新闻记者参加的销毁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现场会,公开销毁查获的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近100个品种,共25吨,货值100多万元。

(四)突出重点,抓好关键时段的整治行动

江苏省农林厅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专项整治行动,在春播期间,开展了以春播用种、夏季作物用肥、春季畜禽用药、饲料为重点的春季打假护农大行动;夏季与省质监局联合开展了肥料专项整治行动;7月至9月开展了农药市场专项整治;8月至10月部署了全省畜牧行业生产资料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秋季开展了以小麦、油菜为重点秋播种子专项整治行动。浙江省农业厅针对养猪户和饲料经销户使用违禁药物、私屠滥宰、违规经营病猪等现象,开展了“劣病毒”猪肉专项整治工作。河北采取整治重点市场,按农时季节,适时开展专项斗争的方式推进农资打假工作。种子整治的重点是玉米杂交种子和抗虫棉种子,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种子市场以及棉花集中产区;农药整治的重点是“三证”不全、假冒伪劣以及国家禁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资专业市场以及生产工艺落后、群众投诉较多的农药生产厂;肥料以复混肥料、叶面肥、微生物肥料为重点,以登记证号、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为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市场;农机及零配件集中检查生产和销售企业(网点)、农机维修市场和有影响的农机市场集散地。

(五)集中力量,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工商、质监、公安、供销社、经贸委等部门紧密合作、协同办案、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江苏省公安系统全年出动2000多人次进行农资打假执法活动。四川、重庆两省(市)都十分重视大案要案的查处,四川省查处典型案件16起,重庆市查处典型案件6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四川宜宾县水稻种子案、重庆国威农药案和四川省武胜县杂交玉米种子案等三起案件都迅速按有关法律程序进行了查处。

农资打假涉及的范围广。各省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农业、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监察、畜牧、饲料、农机、供销等部门互相配合,立足本职,积极行动,共同开展打假整治工作,形成了合力,使农资打假效果显著。湖南省华容县制售假农药案的侦破就是技术质量监督部门依法查处,公安、监察、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各部门联合行动取得的成果。经侦查,犯罪嫌疑人到案发为止,已产销杀虫脒170多吨,销售货值71万多元。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收审,涉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针对农资打假工作的特点,为提高办案速度,提高办案效果,各级农业部门无论在市场检查还是在典型案件查处过程中,都主动取得当地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河北今年查处的标值10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上都是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办案,相互支持,积极配合的结果。山西省农业部门在工商、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整顿忻州市忻府区奶牛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依法行政,确保农资打假工作持续健康进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各省加快了一些配套法规的建设,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打假人员的素质。许多省根据《种子法》、《渔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先后出台了可操作的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一些省还建立了农资打假工作制度。如江苏省农林厅建立了打假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县农业局每周五报市局,市局每周一报省厅,对于重大突况和重大事件即查即报,并根据事态进展随时续报。为确保农资打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省还加大农资打假工作督查力度。江苏省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一级督查一级的方式今年已组织了两次督查活动,除检查面上工作外,重点对领导批办案件、上级交办案件、大案要案进行督查。

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河北省今年组织了1095人次的种子法知识培训和576人次的种子检验知识培训。山西省农业厅今年举办了5期执法人员培训班,有1200名市(地)、市县执法人员和分管农业执法的领导参加了培训。

一些省制定了农资投诉(举报)案件的登记、处理程序等制度。使农资打假案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

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印发了《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及内部管理规定》,包括了总队科室的责任制,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工作守则、“十不准”规定、学习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队务会议制度、受理投诉或举报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外勤执法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罚没物品交接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案件受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文件或文书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等17项。

二、农资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市场、农资产品问题仍很严重

从督查情况看,农资管理和打假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由于农业生产资料,量大面广,假冒伪劣由来已久,并逐年呈蔓延趋势,许多领域的问题积重难返。虽然今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行动,但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目前农资市场无证经营或超越经营范围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不具备经营资格和经营条件而挂靠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非法经营者在农资销售旺季走村串户销售农药、化肥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经营行为不规范。销售过期、失效农药和劣质种子坑农害农的现象不断出现;农资和百货混合经营现象不在少数。兽药经营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兽药、人药同时经营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如:

(1)无证生产和造假状况还比较突出。制假售假活动由公开、半公开向地下、半地下,组织性、隐蔽性、对抗性增强,手段趋向智能化,增加了打假工作的难度。

(2)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市场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农业部今年春夏对市场上的农药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农药为16%,有1/5的单位经营了不合格农药,这些是在合法的经营单位里抽出的登记过的农药产品,非法生产和经营的假劣农药就更多了。据陕西省畜牧部门抽查,“九五”期间,兽药质量抽检合格率为77%;近期对市场质量抽检合格率为50%。青海省西宁市经销的蔬菜品种近百种,但通过审定的只有20多种,大部分种子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标签。

(3)农资产品标签不规范。农业部今年抽查了2586个农药标签,不合格率为54.6%,有的地方农药标签不合格率高达80%。有的擅自修改已审定的标签内容,有的扩大使用范围,有的盗用、冒用他人登记号,有的用一个登记证用于多个产品,还有的采用光写商品名而不写含量和使用情况等欺骗手段坑害农民,严重干扰了农药市场的正常秩序,危害了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引起了农民与合法生产企业的强烈不满,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责成农业部立即进行整顿。

(4)误导消费的广告多。主要是兽药和农药表现最为突出,虚夸产品质量的不少。有的企业还用“农业部推广新产品”、“中国农学会推荐产品”等来误导消费者。

(二)少数农业部门对开展农资打假的认识还不到位,执法意识薄弱

一些地方认为农资打假是工商、技术监督部门的事,和农业部门关系不大,有的地区和县级农业部门甚至放弃法定职权,不闻不动,根本没有安排部署和组织检查。农业各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

(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

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对农资制假售假不仅不打击,而且还加以庇护。如有的农药生产厂家在生物农药中添加大量化学农药,使用在禁止使用的作物(果菜)上,坑害消费者。当检查发现后,地方出面说情、辩解,难于处理。另外,农业部门内不少单位也经营农药、兽药、种子、肥料、农机及零配件等,有不少单位,既进行经营活动,又有管理职能,还有的审批、登记、检测、监督集一体,使本应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失效。

(四)农资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农资打假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按现行的农业法律法规无法处理,如化肥、农机质量管理等尚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强制标准,农药、饲料、水产种苗等其他农资管理相应的配套办法或实施细则也要修订和完善。渔药、渔具市场的监管不明确,个别地方存在空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一些农资产品管理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农资生产和市场监管的要求。

(五)参与农资执法的机构多,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国务院抓农资执法、打假的机关如工商、技术监督、供销和农业部门等多个单位。农业部门内又分散在种子、土肥、植保、蚕种、畜牧兽医、饲料、农机、渔业等多个机构。但真正对农资市场和生产单位的执法起震慑作用的不多,力量分散,多部门协调困难,责任不明确。适应农资执法特点要求的,既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法律素质,又具有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和较强的职业道德水准的执法人员缺乏。

督查中也发现一些地方部门之间配合得不是很好,案件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沟通不够。有的省反映,由于各部门各自行使管理职能,缺少沟通与协调,往往出现多部门对同一行政管理对象多次检查的情况,生产、经营单位意见很大。此外,农资打假工作多部门操作,部门之间通气不够,发文多,部分内容交叉重叠,形式主义的东西也不少,工作实效不高。有的反映泛泛的执法检查多,实际查处的案件少。农资质量抽检工作开展不够,结果公开不够。多数地方的农资执法,仅仅检查销售机构,从销售机构查出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时,对销售者做出处罚后便草草收兵,不再顺藤摸瓜,追究更深背景和生产者的责任,使更大违法者逃避了法律制裁,制假售假的源头未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农资违法案件中,小案多,大案少的假象。

(六)农业行政执法缺乏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队伍不稳定

各地普遍反映,缺乏农资打假专项经费,缺少必要的交通、通讯、取证等工具,抽样检查、假劣产品的销毁、联合执法等系列费用难以解决。参加农资打假的人员大部分是临时从各系统抽调的,执法意识不强。

基层反映,上级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农业行政执法指导,影响了农业执法的顺利进行。

三、农资打假工作的改进意见

(一)从“五不放过”入手,找准农资打假切入点

这次督查组共带回102个需要督办的案件,至目前已有85个查处完毕,剩下的17个,还将继续督办。有关领导批转的案件有10起,有9起通过督办已依法查清并进行了处理,还有1起正在查处中。各地投诉的转有关业务司局的案件10件,已有1件查清,其余9件正在追查中。

我们将对这些案件进行分类总结,追根溯源。

在大案要案查处过程中,各级农业执法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的同时,对于该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与司法机关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案件的处理结果,还要认真查清伪劣农资源头和流向。对于源头非本省、市、县辖区范围内伪劣农资,要及时向有关省或市、县通报情况,请其他省或市、县查清和处理,或请上级单位处理。

要做到查处的案件有始有终,办事程序规范,档案齐全。对领导批示的重大案件,要及时研究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

(二)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十分迫切和完全必要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农资打假方式只能是暂时的应急措施,今后要从机构设置、人员调配、管理机制和经费保证等方考虑这个问题。

在当前农资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农资猖獗的严峻形势下,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打假是不可少的。因此,九个部委要继续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联合打假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认识农资打假的重要意义,在农资打假方面形成合力。在联合执法检查过程中,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在执法过程中各负其责,如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好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工商部门检查营业执照和市场秩序等,农业部门检查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以及产品的包装标识等。

(三)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结合我国加入WTO后,当前正在清理修改有关行政法律法规文件之机,加速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有的省反映。

一是尽快制定肥料法;

二是出台农机管理、水产种苗等方面法律法规;

三是修改《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

四是制定农药、兽药、种子、肥料等包装标签准则,统一标签规范等。

(四)农资打假的当务之急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加大农资打假案件的查处力度,关键的是要有健全的执法队伍,大量农资案件的查处需要专职农业执法队伍负责。这是在新形势下,赋予给农业部门的一项新的重要的职能。目前农业执法队伍很薄弱,近两年各级农业部门在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把原来比较分散的农业行政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建立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从各地实践的情况看,农业综合执法是值得推广的。各级农业部门应结合机构改革和调整,理顺各相关机构的管理权限,明确责任。避免部门间或部门内执法不一致,造成多头执法,损害国家形象。各相关执法部门均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执法程序,严格依法行政

一是依法开展农资市场准入工作。对实行许可证管理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不予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工商机关结合企业登记注册、年检换照等工作,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对违法生产、经营者,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实行许可管理的农资产品,农业部门要认真进行检验、实验、鉴定,对不符合条件和质量标准的,不予办理产品许可、登记手续,不允许进入生产流通领域,从源头上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资产品进入市场。质监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关于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加快研究制定必要和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不合格农资产品不出厂。

二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要对农资打假工作不力,消极应付甚至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

三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情况报告制度。各级农资执法机关要建立农资打假情况月报或季报制度,逐级上报农资打假工作情况、遇到的主要问题、大案要案情况等,以便及时指导和协调。

四是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执法一定要严,不能以罚代刑,以情代法,不追源头,不追究相关责任,包庇纵容,甚至知法犯法,否则就无法开创农资打假的新局面。

农用物资篇5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对策;效益;山西阳曲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62-01

阳曲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全县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是全省典型农业大县。近年来,在各项农业政策的指导下,农牧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了农业废弃物量大、面广、综合开发利用率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并分析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1.1 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现状

阳曲县境内规模养殖发达,小型养殖户及散养户众多,截止到2016年,生猪饲养量83 186头,奶牛饲养量2 546头,肉牛饲养量7 040头,肉羊饲养量396 481只,家禽饲养量851 148羽,规模化养殖企业达 25家。随着该县畜牧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畜禽排放的污水及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而且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全县耕地面积2.65万hm2,粮食种植面积2.09万hm2,每年产生秸秆量38.9万t。长期以来,秸秆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料,是大牲畜饲草,是有机肥料,仅有少部分作为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消费结构改革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加上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经济性差、a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开始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还严重污染环境,影响空气质量[1]。对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目前,阳曲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秸秆焚烧现象大大减少,但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尚不足40%;利用秸秆的方式仍以秸秆还田等传统方式为主,循环产业链短,产业布局不合理;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产业关联体系,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缺乏鼓励性政策措施。

1.3 弃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的回收利用

多年来,阳曲县地膜覆盖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70%以上,约1.33万hm2,产生废旧农膜1 000 t,可回收利用约30%,由于近年来废旧塑料市场价格疲软,销路受阻,阳曲县农膜回收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农药销售市场面广、点多,以分散经营为主,市场回收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系统的回收处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步伐缓慢[2]。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

2.1 治理模式

阳曲县地处太原盆地与忻定盆地交界处,土地辽阔,干旱少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以“一年一熟”为主,畜禽养殖以规模化养殖为主。根据阳曲县实际情况,可通过建设“若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若干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中心”模式开展综合治理[3]。

2.2 技术措施

2.2.1 畜禽粪污处理方式。①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采用干湿分离,干粪生产有机肥,尿液污水进行发酵处理,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堆沤积肥、有机肥加工等设施设备。②引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好氧循环堆肥、有机肥混合调配等技术),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

2.2.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①秸秆还田。秸秆粉碎―还田―转化为土壤肥料。②秸秆青贮。青湿秸秆收集―粉碎压实堆放―厌氧发酵―转化为含菌酸性饲料。③秸秆打捆干贮。收获―打捆―运输―储存―加工配料―饲喂。④秸秆压块成形。机收―拉运―储存―加工成形―燃用[4]。

2.2.3 废旧农膜处理。一是通过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奖补政策,鼓励农膜回收。二是引进或建立废旧农膜再生利用,通过收集―分捡―清洗―烘干―熔铸成型为可再利用成品。

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使大量的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农药废弃物)、病死畜禽得到有效处理,可以减少因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同时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使农村没有粪臭污染,没有蚊虫蝇蛾,是当前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还可辐射带动项目周边地区农民经纪、服务、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间接提供就业岗位。对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2 生态效益

通过对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利用,减少因无序排放对大气及水体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和美化流域生态环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用畜禽粪便及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还田后可改良土壤,改善土壤板结情况,大大改善土壤的颗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计以农业循环为主线,可改善周围环境,减轻养殖场和秸秆焚烧产生的污染,产生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张`何,洪春来,朱凤香,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209.

[2] 杜艳艳,赵蕴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192-196.

农用物资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室;资源;合理利用;策略

目前,在农村的很多中学都配备着较好的实验室器材,在物理实验室中基本上可以完成教材中所提到的物理实验。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最基础的途径,因此在初中加强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的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物理是初中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这门学科的逻辑性强,实验动手能力要求也高。因此,在农村初中学校中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有着重要意义。从科研目标方面来说,农村物理实验室资源虽说已经达到国家一定的标准,但是相对城市的实验室还是缺少一些必要的实验器材,而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可以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能更好的促进教师与学生充分的利用资源。从教学目标方面来说,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提升,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从育人目标方面来说,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综合能力,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也就是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还可以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将物理学习看成是一种学习兴趣。

(二)原则。当然,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室中应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在合理使用实验室资源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下有几个重要的原则;第一,独立性原则。也就是教师应该在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恰当的结合实验,让学生依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自己的实验学习方案。第二,主动性原则。学生在接到教师安排的任务之后,应该主动积极的收集有关实验各个方面的资料,积极主动的开展实验研究活动。第三,合作性原则。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既要独立的思考,更要督促其和其他学生一起合作。合作学习才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第四,创造性原则。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多样的试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创新。第五,成果性原则。物理实验是物理理论的基础。因此,在实验完成之后应进行成果展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实验的完整性,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利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室资源的有效性措施

(一)完善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农村学校应该依据自身学校的特点,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可以进一步促进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农村学校的物理实验室中配置着各种各样的物理器材,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应着重的保管这些器材。凡是进出物理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药品等都必须进行登记,并且相应的建立档案。还要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器材,以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器材破坏。这样做的目的,不仅维护了农村物理实验室的各种设备,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更好的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

(二)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率。物理实验室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有些物理实验器材的使用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农村物理实验室中应该配备有着一定经验的教师,以确保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当然,学校的资金可能比较短缺,物理教师可以将自己班的学生按小组分配,在闲暇的时间,对每一个小组进行培训并让这些小组成员熟悉仪器使用的说明书。这样一来,可以安排这些学生在实验室中值班。学生在值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借机做实验,还可以对其他不懂的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进一步有效地促进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挖掘实验资源,丰富实验室内容。在农村初中学校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开发实验器材,以求一物多用。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室中现有的资源,让实验室器材的性价比更高。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将实验室的资源组合利用,这样更好的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而且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比如,平面镜可以制作成简单的望远镜,可以用作滑动摩擦实验等等。在实验室中多动脑筋,挖掘现有的资源,可以更好的合理利用资源,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合理利用物理实验室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之一,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当然,想要合理利用初中物理实验室资源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应用实验资源,使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进而拓宽农村学生的视野,使农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走得更好,学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罗永堂.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3).

农用物资篇7

【关键词】农村生物课程资源 学校条件 学生个性特点 因地制宜 创造性

初中生物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它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实践生物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

由于各地区人文、自然环境不同,各学校教学条件有别,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不同,要圆满完成《课标》统一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就要求每个生物教师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全面贯彻课程标准,创造具有地区特色的生物教学新路子。

一、了解农村资源,激发生物课学习热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的发现,愉快的活动,知识的价值往往是产生学习热情的原动力。初中生物目前为非中考学科,生物课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没有学习热情。没有学习热情,自然也很难学好,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成功地进行生物课教学,必须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七年级新生刚到校,我就组织他们进行一次生动的生物课外活动,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多数学生是农民子女,有一定的农村生活经历,家庭世代进行耕作、养殖,学校周围有山有水有农田,动植物分布广泛,因此,进行一次生物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有很大的必要。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等章节的内容时,我便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农作物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展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为了方便观察,还特意在自家的小院里种植了花草、瓜果等植物,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增添了生活情趣。这样不仅能够增加生物课与生活的联系,也使学生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新奇感觉,进而对生物学“刮目相看”,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情系生物课” 了。

二、探究农村资源,用活自然资源能力

农村学生从小生活在山水田野之间,和大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都可以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实物标本。我们在教学中采用野外实地教学或利用实物标本进行直观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形象,增强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如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节所涉及的内容中,教材介绍的大多都是本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我们在介绍藻类植物时,布置学生事先采集藻类标本,在教学时由学生展示所采集的标本,并指导分组观察、总结,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介绍苔藓植物时,由于地钱、葫芦藓、墙藓等都是校园阴湿环境中常见的种类,故可采用提出问题,野外实地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一些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又能亲近自然,了解自然,领略大自然的奥妙和神奇美丽。在介绍蕨类植物时,由于该类植物很多有药用价值,而我们当地农村又有食用中草药的习惯,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此了解较多,我们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调查本地蕨类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及药用价值等情况,教学时让学生上台一面展示蕨类植物标本,一面介绍相关情况;然后教师再组织分组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出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等知识。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觉得生物课学之有物、用之有益,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三、用好校内资源,营造浓厚的生物课堂氛围

我校校舍建筑面积较小,但校园面积相对却比较大,所以生物教师要发挥好这一优势,参与并指导好生物园地和生物角建设,为生物教学提供实物标本,为学生进行生物探究实验提供基地。于是我利用生物课外活动小组,采集并制作精美的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举行动植物标本展览,一方面给学生扩大视野,一方面增加生物课学习气氛,而许多特殊的造型是学生细心观察,勇于创新的结晶。例如可用小瓶或小罐饲养小鱼为观察“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提供演示材料。在生物园地可种植农村常见的蔬菜、水果及一些药用植物标本;饲养一些鸡和兔,开辟养殖池养一些蛙和鱼等为课堂教学提供实物标本;还可开展菜豆或花生种子萌发;马铃薯块茎、甘薯块根育苗;甘薯茎扦插、葡萄扦插以及果树嫁接、玉米人工授粉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物实验探究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农用物资篇8

【关键词】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目前,在农村物理教学面临这样的问题,一是学生物理基础差,知识面窄,起点低,信息缺乏;二是学生学习没方向、学习习惯差、无动力,同时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同时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其中提到了一些全新的改革理念: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强调主动学习;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提出反映了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对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迫使教育界必须采用新的符合时展要求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因此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任何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课程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原则

课程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多样性、多质性、独特性、价值潜在性。多样性有: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自然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有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有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等等;多质性表现为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同一资源对于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任何可能的课程资源因地域、文化、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因而课程资源又有独特性的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也会促进开发。所以,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为:(1)开放性原则;(2)优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 针对性原则;(5)个性原则。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1)重视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文字教学资源。在课程实施中,不要受某一种教科书的束缚,可以参考、利用其它不同特色的教科书,有外语阅读能力的还可以借鉴和利用国外的教科书。

(2)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中的很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而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必要的科学仪器,因此实验室的资源是物理课程中最重要的资源。

(3) 加快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挂图、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多媒体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物理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物理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6)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的许多内容可以成为物理课程资源,对自然资源也应该认真加以开发和利用。

(7) 努力发挥师生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努力发挥教师在仪器制作和实验创新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开发新的实验。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实现人的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发展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能力。对学生来说,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意味着一种思想上的解放和一种学习方式的革新。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间合作交往能力并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课后交流,还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学习性物理实验。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具有简便、直观、原理单一等优点。用日常器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学习物理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

合理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资源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学生要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物理学科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观察和思辨中不断探究科学的奥秘。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己一旦提出问题,一定会积极思维,自觉地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性资源。传统的课程观念,认为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传声筒”,往往忽视了教师是最具生命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现代物理教师的教育职能已不是简单地教授课本,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具有善于发现、果断取舍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在资源遍地的时候,就要学会取舍,体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越性、优先性与适切性;在课程资源相对单调的时候,要努力让课程资源形成课程教育互联网,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障,能把物理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崭新的天地和更高的境界。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想方设法地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演绎精彩的物理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作者简介:张祖刚(1961. 5-),男,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农用物资篇9

关键词:DNA指纹数据库;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子标记

中图分类号:S32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131-05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的基础,也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其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目前,由于分子生物学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使种质资源展现了亲本利用的集中化和核心化趋势,出现了大量在形态上相似而只存在个别性状或基因差异的品种,传统形态学方法已无法进行准确的品种鉴定和纯度分析,加大了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及品种选育的难度[2]。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种子市场存在部分以劣充优、以假乱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优良品种的增产效益,给育种者和农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3]。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精确稳定的技术以鉴定种质资源的真实性和纯度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在连续6个五年计划中,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均设立了专题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

1 DNA指纹数据库起源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泳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电泳指纹图谱技术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鉴定、品种审定和杂优类群划分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4]。电泳指纹图谱技术分为蛋白质指纹图谱和DNA指纹图谱,较之前者,后者不受环境、生物发育时期、组织器官及基因表达等影响,遗传稳定、多态性高,且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现,因此更具优势,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3]。DNA指纹图谱多态性丰富且具有高度的个体特异性和环境稳定性,它提供的是可见的条码式谱带图谱,可通过计算机进行系统管理,而由此构建的数据库就被称为DNA指纹数据库。2005年,国际植物品种权保护组织(UPOV)拟定的BMT测试指南草案中规定,将微卫星(Microsatellite),亦称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等分子标记技术确定为构建DNA指纹数据库的标记方法。

2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

建立DNA指纹数据库一般需要如下几个关键性因素:标记方法和标记来源,严格规范的检测平台,核心样品的选定,核心引物的选定,数据的整合和数据库的评估[5,6]。目前国内DNA指纹数据库的标记方法和来源一般是参照国际上的通用标准――SSR标记方法,个别的采用非主流方法和标准[7~9]。检测平台则因各个科研单位人员、技术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而有所不同,一般为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个别资金充裕的单位采用毛细管电泳[5]。核心样品的选用因各地的研究方向不同而各有侧重[10,11]。核心引物的选用比较多样化,由于核心引物的选择不同,导致各个数据库在整合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难度,这可能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我国已在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棉花等多个物种开展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2.1 小麦DNA指纹数据库构建

由于小麦基因组巨大,目前国际上该方面的研究主要停留在通过分子标记的方法对小麦的物理图谱进行测定,其大范围的物理图谱测定工作已基本完成[12]。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也进展迅速。1999~2000年,高睦枪等利用53对SSR标记对北方冬麦区及黄淮冬麦区观察谱中选出的48个新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差异研究,发现利用5个多态性高的SSR标记可以将48个小麦新品种(系)鉴定开[7]。200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和法国Agropolis研究所, 建立了包括134个SSR引物、 2 457个普通小麦基因型的指纹数据库[13]。2007年,王立新等采用15个SSR标记和20个AFLP-SCAR标记分析了来自我国不同麦区的455个小麦品种,证明用两种分子标记建立小麦DNA指纹可以更加全面地反应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建立了构建DNA指纹的方法模式[8]。2013年,李莉等以山东省41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使用46对SSR引物,构建了DNA指纹数据库[14]。

2.2 玉米DNA指纹数据库构建

国际上对玉米DNA指纹数据库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物理图谱已经覆盖了93.5%的玉米基因组[15]。而我国的玉米DNA指纹数据库的平台业已基本完成。2006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十多家科研单位开展了中国玉米品种DNA指纹库构建的研究工作,为了保证玉米品种DNA指纹库构建的标准化,从建库标记、检测平台、试剂、样品、评估程序、数据整合、模式库、扩展库和随机盲测9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范,从而为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大规模的DNA指纹库构建研究奠定基础[5]。2007年,王凤格等用玉米的10对核心引物对1 360份玉米品种进行建库工作,其中杂交种1 250份,包括本单位自育品种17 份、征集已知品种330份、国家区试及省区试品种855份、植物品种权保护品种48份[6]。2009年,郭长奎等通过4对核心引物对新疆8个主要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的ISSR分析, 初步构建了新疆玉米DNA特异性指纹图谱,并建立了数字化特异性指纹数据库[9]。玉米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标准化,需要建立起一套原则和规范。2010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经过3 年的开发研究,初步构建了我国玉米DNA指纹数据库管理系统(http://),该系统具有数据管理、数据浏览和数据分析3 部分功能,通过将品种的基本信息、形态数据和图片、DNA指纹数据和指纹图谱等各种信息汇总起来,建立强大的联合查询系统[16]。

2.3 水稻DNA指纹数据库构建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基于BAC文库方法对水稻物理图谱进行研究,并在各个文库间进行比对[17]。由于我国拥有比较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目前正处于对各种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的阶段。2009年,陈英华等从5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核心引物, 用于构建东北地区近两年区域试验水稻品种的DNA 指纹图谱,并在100对多态性位点上检测到300个等位基因[10]。2009年,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马红勃等以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的24 份杂交稻品种和18份杂交稻亲本为材料, 依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推荐的12个SSR标记, 建立DNA指纹图谱[11]。2009年,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程本义等,利用前期研究建立的一套水稻品种DNA指纹检测技术体系,对2002~2006年浙江省主要的98个水稻品种以及2007~2008年155个浙江省区试水稻品种(181个次,含26个续试品种)进行了DNA指纹检测,构建了279个次水稻品种×12个微卫星标记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18]。2010年,贵州大学马琳等,从145 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1对引物,对24份贵州地方水稻品种“禾”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初步建立其DNA指纹图谱,并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分为5 类, 聚类结果表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19]。

2.4 大豆和花生DNA指纹数据库构建

大豆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在国际上一直都是热点,近年来出现了同时应用多种分子标记手段(SSR、RFLP、AFLP和STS)以完成其遗传连锁群测定的现象[20]。国内许多研究人员也通过不同分子标记手段在该方面取得一定进展。2001年,田清震等利用Mse Ⅰ和EcoR Ⅰ酶切筛选适宜大豆AFLP指纹分析的引物组合,并利用17对引物组合建立了我国 92份代表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AFLP指纹图谱[21]。2003年,关荣霞等以遗75-14、中黄14、中品662 和中品661共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 利用不同连锁群上的SSR引物随机选择个体进行分析, 以确定分析品种纯度所需的引物数, 为大豆品种资源保存及品种指纹图谱建立提供理论依据[22]。2007年,王玉民等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19份多年生野生大豆、Soja亚属2份野生大豆和2份栽培大豆进行了ISSR分析,构建了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比较指纹图谱[23]。

花生属于豆科类作物,但其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这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物种的育种工作。Holbrook于1993年建立了一个包含831个美国花生地方品种组成的核心种质资源库[24]。而国内的研究现阶段还处于花生SSR分子标记的开发阶段,在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上有一定的应用。目前已经有800多个花生基因组SSR分子标记。2006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刘冠明等利用20个南方花生品种为材料,从6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对构建DNA指纹图谱[25]。2007年,周桂元等选用110对SSR引物对21个花生变异株系进行SSR多态性分析,有5对引物在变异株系与对照品种之间表现出多态性[26]。2008年,姜慧芳等以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中记录的6 390份花生资源为材料,以其基本数据、特征数据和评价数据为信息,采用分层分组聚类以及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由298份资源组成的花生小核心种质,为进一步的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27]。

2.5 棉花DNA指纹数据库构建

国外对棉花DNA指纹图谱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突破,部分染色体指纹图谱构建已基本完成[22]。国内研究人员以前的工作主要停留在初级阶段,利用SSR引物对棉花栽培品种的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以筛选并通过标记区分各个品种或鉴定其纯度。2003年,刘勤红等筛选了217 对异源四倍体棉花的SSR 引物, 获得了十几个足以区分鲁棉研15 号父母本及其F1的标记位点, 为鲁棉研15号杂交种的纯度鉴定提供了一个准确、稳定和快捷、实用的方法[28]。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逐渐开始构建DNA指纹数据库。2005年,秦利等从10对引物中随机挑选出3对引物对当前新疆主栽品种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和杂交种纯度鉴定,3个标记可分别将3个杂交种与它们的亲本加以区分[29]。200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18份陆地棉和3份海岛棉品种为材料, 从78对棉花SSR引物中筛选出55 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 并确定了33对棉种鉴定用的备选核心引物,构建了棉花品种DNA 指纹图谱[30]。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25对核心引物对中棉所48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检测,构建了中棉所48 的数字指纹图谱[31]。

3 讨论

DNA指纹图谱技术不仅在种质品种鉴定、种子质量和保护专利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被应用到品种的亲缘关系划分、农作物育种和农作物遗传作图等方面[32,33]。但是,由于我国农作物DNA指纹图谱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国内各个研究机构水平不一,农作物的DNA指纹数据库构建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软件等各不相同,同一农作物存在着若干个不同的DNA指纹数据库,且大多数数据库间存在不能兼容的现状[28~31]。这些情况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各个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造成资源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农作物DNA指纹数据库间没有了统一标准,造成单个数据库容量不足、覆盖率不足、分辨率不足和不稳定等缺点,阻碍农作物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和发展,影响研究人员对农作物分子育种工作的深入研究。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农作物形成统一标准,如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数据中心(http://)公布的水稻分子标记的信息和技术标准、我国玉米DNA 指纹数据库管理系统(http://),而大多数研究仍是采取国际上的权威数据库。在数据库整合过程中,指纹图谱识别软件设计与开发滞后也是阻碍农作物DNA指纹数据库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农作物DNA指纹数据库构建的半自动化,影响其构建速度和效率。由于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独特性,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我国丰富的种质和基因资源,构建自己的农作物DNA指纹数据库已迫在眉睫。因此,构建农作物DNA指纹数据库的基本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加快相关软件开发已成为我国近期在该方面工作研究的重点,对于实现农作物DNA指纹数据库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有着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边巴,卓嘎,禹代林,等.信息系统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中的利用[J].科技,2008(4):9-10.

[2] 熊发前,蒋菁,钟瑞春,等. 分子标记技术的两种新分类思路及目标分子标记技术的提出[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60-64.

[3] 陈杰,郑根昌,马志强. 指纹图谱技术在农作物中的应用[J]. 农业考古,2007(3):69-71.

[4] 滕海涛,吕波,赵久然,等.利用DNA指纹图谱辅助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可能性[J]. 生物技术通报,2009(1):1-6.

[5] 王凤格,赵久然,戴景瑞,等.玉米DNA指纹数据库建库标准规范的建立[J].玉米科学,2006,14(6):66-68.

[6] 王凤格,赵久然,戴景瑞,等.玉米品种DNA指纹数据库构建的标准化规范[J].分子植物育种,2007, 5(1):128-132.

[7] 高睦枪,郭小丽.我国部分冬小麦新品种(系)SSR 标记遗传差异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9(1):49-54.

[8] 王立新,李云伏,常利芳,等.建立小麦品种DNA指纹的方法研究[J]. 作物学报,2007(10):1738-1740.

[9] 郭长奎,罗淑萍,王希东,等.新疆主要玉米杂交种及亲本ISSR鉴定和指纹图谱数据库的构建[J].新疆农业科学, 2009,46(1):34- 39.

[10]陈英华,侯昱铭,李宏宇,等.东北地区水稻区试新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种子,2009,28(3):28-34.

[11]马红勃,许旭明,韦新宇,等.水稻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J].三明农业科技,2009(3):1-4.

[12]Fleury D, Luo M C, Dvorak J, et al. Physical mapping of a large plant genome using global high-information-content-fingerprinting: the distal region of the wheat ancestor Aegilops tauschii chromosome 3DS[J]. BMC Genomics,2010,11:382.

[13]李根英,Dreisigacker S,Warburton M L,等.小麦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及SSR分子标记试剂盒的研发[J].作物学报,2006,32(12):1771-1778.

[14]李莉, 王俊峰, 颜廷进,等. 基于SSR标记的山东省小麦DNA指纹图谱的构建[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3): 537-541.

[15]Wei F S, Coe E, Nelson W, et al. Physical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maize genome reflects its complex evolutionary history[J]. PLoS Genet.,2007,3(7):1254-1263.

[16]王凤格,赵久然,孙世贤,等.我国玉米DNA 指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J].玉米科学,2010,18(2):41-44,49.

[17]Gu Y Q, Ma Y Q, Huo N X, et al.A BAC-based physical map of Brachypodium distachyon and its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rice and wheat[J]. BMC Genomics,2009,10:496.

[18]程本义,吴伟,夏俊辉,等.浙江省水稻品种DNA指纹数据库的初步构建及其应用[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6):555-560.

[19]马琳,余显权,赵福胜.贵州地方水稻品种“禾”的SSR指纹图谱构建[J].西南农业学报,2010, 23(1):5-10.

[20]Xia Z J, Tsubokura Y, Hoshi M, et al. An integrated high-density linkage map of soybean with RFLP, SSR, STS, and AFLP markers using a single F2 population[J]. DNA Res.,2007,14(6):257-269.

[21]田清震,盖钧镒,喻德跃,等.我国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AFLP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1,34(5):480-485.

[22]关荣霞,刘燕,刘章雄,等.利用SSR 方法鉴定大豆品种纯度[J].分子植物育种,2003,1(3):357-360.

[23]王玉民,姜昱,康岭生,等.利用ISSR技术探讨大豆属植物的亲缘关系[J].吉林农业科学,2007,32(6):30-32,38.

[24]Holbrook C C, Anderson W F, Pitmann R N. Selection of core collection from US germplasm collection of peanut[J]. Crop Sci.,1993,33:859-861.

[25]刘冠明,郑奕雄,黎国良.20 个花生品种的SSR标记指纹图谱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 2006,22(6):49-51.

[26]周桂元,洪彦彬,林坤耀,等.花生空间诱变及SSR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3):238-241.

[27]姜慧芳,任小平,黄家权,等.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的建立及高油酸基因源的发掘[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3):294-299.

[28]刘勤红,王芙蓉,张军,等. 利用SSR标记鉴定鲁棉研15号杂交种纯度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3(2):27-29.

[29]秦利,李冰,范玲,等. 新疆陆地棉SSR标记指纹图谱构建和杂种纯度鉴定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5,42(6): 399-401.

[30]王俊芳,杨伟华,匡猛,等.棉花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及棉种鉴定技术研究[J].中国棉花,2009, 36(3):6-9.

[31]潘兆娥,王希文,孙君灵,等.中棉所48 的SSR数字指纹图谱的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7):31-35.

农用物资篇10

关键词:农资;物联网;连锁经营;信息平台与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3-0075-03

0 引 言

农资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是连接工业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资保障和基础[1]。农资市场在生产季节有大量、稳定的需求。农资流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农用工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农资流通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农资物流是农业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但研究较少的问题。

2011年以来,陕西、云南、辽宁等地纷纷开始建立大型农资物流中心。伴随大型农资工业园区的建立,农资物流管理将更加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趋势的提速,农资流通领域的相关研究也提上日程。作为推动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革命的物联网技术,在农资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加快现代农资物流的发展,提高农资物流的管理水平。

目前,农资市场普遍存在着生产经营行为不规范、经营主体混乱、农资质量安全问题严峻、价格持续增长、技术服务欠缺、售后服务不到位、交易成本高、宏观管理和监控不系统等问题[2-3]。也有学者认为农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我国农资产品的安全[4]。农资市场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资物流的信息化和规范化。

1 农资的分类特点

由于范围大,涉及面广,目前农资并没有统一的定义。陈建梅[3]给出了一个被普遍采用的定义,即农资是指特定于农林牧渔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凝结了劳动者劳动价值的物质生产资料。总体上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渔机和渔具等七大类农资产品。陈万龙[5]认为“农资产品”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药等以及畜牧生产所需的畜禽、饲料等,农业生产需要消费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

要实现农资流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必须对农资的类别有清晰、明确、规范的界定。多数农资相关网站把农资分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兽药和其他。张璐[6]构建了农资商品本体的分类体系。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的第一层分类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农膜、饲料、种畜禽、农业机械、中小农具、兽药、土地以及其他。张璐是结合农资领域的相关网站、《科学叙词表》、专业书籍的相关内容,对农资进行的分类,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需要对第一层类别进一步细分。农资商品的分类能够促进农资流通的信息化。

渔机渔具需求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其在沿海地区的需求量远高于内陆。土地作为一种不可移动的农资商品,无法参与实际的流通过程。肥料比化肥涵盖面更广。因此,本文研究的农资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农膜、饲料、种畜禽、农业机械、中小农具、兽药及其他。

2 农资物流发展现状

2.1 农资物流

农资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分支[7],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产品流动。现代农资物流是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控制的过程。任登魁[8]基于物流阶段将现代农资物流分为农资供应物流、农资生产物流、农资销售物流以及废弃物流四个方面。其中,农资供应物流是农资物流研究的主要内容。

刘飞驰[9]等人认为,农资物流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是存储条件要求高。部分农资商品技术含量高,对储运的条件(光照、湿度、温度等)要求高;部分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的农资需要专业化储运条件;部分农资需要全程冷链运输等。二是季节性强。三是农资利润低。

汝宜红[10]认为,农资物流具有如下特点:配送方向是从城市流向农村;配送路线是从干线运输到支线运输;配送规模从大到小,成扩散型;配送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等。陈万龙[5]认为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具有分散性、需求差异性、市场无序性等特点。李莉[11]认为农资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配送体系还存在一些障碍。例如,终端客户群分布广泛,地理条件、交通通讯状况千差万别,导致产品的统一配送难度大;农资产品具有品种多、季节性强、地域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加大了企业在仓储、运输上的管理难度;物流配送系统存在的车辆空驶问题难以避免;终端销售网点农忙过后基本处于空闲状态;企业管理水平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等。

马福晶[12]指出:我国农资物流信息化服务系统存在着信息内容单调、信息产品和技术的实用性差、信息咨询服务滞后等不足。

一些专家对农资供应链进行了研究。李奎刚[7]分析了豫北地区邮政农资物流的不足之处,以农资超市的建立为基础,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现代农资供应链网状模型。这种现代农资供应链并没有包含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商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将这种运作方式应用于回收物流(尤其是农用机械)是值得借鉴的。

图1 现代农资物流运作模式

杨荫[13]指出了农资市场物流体系存在着供给的分散性、需求的差异性和平台的落后性等问题,提出了要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理顺农资的流通渠道,建设高效、快捷、有序的农资市场物流体系的建设方向。洪运华[14]分析了我国农资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农资供应链管理存在现代经营理念淡薄、管理支持不够、信息管理不完备等问题。

因此,我国农资物流目前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农资的特点使得管理难度较大;二是农资物流的季节性导致部分农资资源闲置;三是农资物流体系有待完善;四是农资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低。在农资物流中采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有利于提高农资物流的整体管理水平。

2.2 农资连锁经营

农资连锁经营是近几年农资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资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劣势、现状、解决策略、连锁店选址等方面。

范小建[15]分析了连锁经营在净化农资市场、提供优质农资、改善农资服务的优势。吴忠华[16]针对连锁经营存在的管理不规范、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建议从多方面进行解决。例如,采用多种模式构建连锁网络;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强化企业的信息和物流建设;着力解决淡季经营问题;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等。杨毅[17]认为存在市场环境混乱、经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对信息流与物流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钱韧[18]认为农资连锁经营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大型农资企业集团;农资市场区域广阔,人口分散,运输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对消费者的教育效果差等。

欧阳斌[19]将汽车4S 店的管理模式和商圈分析理论应用于陕北果业的农资连锁店的选址研究。有效的连锁店地址的选择能够大大提高农资物流的效率,加速农资的流转。

尽管有很多不足之处,连锁经营正逐渐成为农资流通的主要模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传统流通方式相比,培育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实现农资连锁经营,能够更好地规范农资市场,有效降低农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为农资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提供渠道支撑,最终实现物尽其流。

2.3 农资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有大量文献可供参考,但是,基于农资的特定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目前研究很少。洪运华[20]构建了一个现代农资配送信息系统,系统包括客户关系管理、配送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模块。这些模块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现代农资供应链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吴东庆[21]等人提出建设一个以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方式运营的统一农资营销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包括农资统一门户网站、农资信息资源库、农资垂直搜索引擎、信息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农资店进销存管理系统、农资交易信息电子市场等功能。平台的服务对象包含农户、公众用户、农资商、管理部门、农资店、运维管理员等。

农资配送信息系统和营销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资配送效率,优化了农资销售模式,改善了农资管理水平。但是,上述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只是针对农资物流局部的应用,不能为整个农资物流供应链服务。建立基于农资物流供应链理念和农资连锁经营渠道的农资信息服务平台和系统是农资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决农资市场和农资流通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2.4 物联网技术在农资物流中的应用

在农资物流体系中,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追溯系统和监管系统。方薇[22]等人将农资产品的基本信息,用RFID 与网屏(或二维码)相结合的混合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提出了一种农资信息溯源服务系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农资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供应生产配送销售消费)进行质量信息的跟踪追溯。通过融合知识服务、商务精准推送、农资监控调度等扩展功能,系统使农资供应链和商务链实现了有机结合。虽然目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资领域的期刊文献很少,但多家科研部门正在联合开发物联网的农资应用系统。

据供销总社与中科院联合签署的战略协议,双方将重点在农资物联网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农资商品质量追溯技术标准、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云数据平台、农资供应链商务智能系统、农资科技一体化服务系统、农资溯源智能化终端、化肥商业淡储监管系统等7个应用领域开展技术合作。供销系统农资行业率先应用了物联网技术[23]。

湖北省作为全国5个试点省份之一,已开始运行农资市场监管系统。系统录入了在湖北省市场上销售的农机 (包括配件)、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种子等五大类农资商品的信息。通过该系统可查询到商品信息、经营主体信息、农资监测信息等,可追溯入库产品的“身世”,并将多次抽检不合格的农资商品自动打入黑名单[24]。

2012年年底,无锡提出协调推进“农资物联网”六项内容建设的意见,包括农资产业链用户信息网络地图,农药、尿素、复合肥农资质量追溯系统,统一的农资商品编码标准,农资物流配送跟踪与智能调度系统,农资产品电子商务,农资管理与流通智能信息平台增值服务示范[25]。

物联网技术在农资物流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RFID、WSN、云计算技术等物联网关键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农资物联网。物联网技术将掀起一轮农资物流领域的“革命”浪潮。

3 结 语

我国农资物流目前存在着管理难度大、农资资源闲置、物流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建立一个基于供应链理念、连锁经营渠道、物联网技术的农资物流信息监管平台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极大地提高农资物流的流通效率和监管水平。农资物流信息监管平台致力于提供各种农资生产、销售、物流、技术服务、重要农资的租赁和回收等多方面信息,为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政府监管提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商建发[2009]98号. 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意见[R].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5):33-34.

[2] 蔡文. 我国农资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纵横,2006(5):25-26.

[3] 陈建梅.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特点、问题与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2007(3):9-11.

[4] 董舟,田千喜. 农资市场的逆向选择与我国农产品安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9) : 10330-10331.

[5] 陈万龙. 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其建设方向[J].中国市场,2008(2):61.

[6] 张璐,康丽,程新荣,等.农资商品本体分类体系方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9(8):38-41.

[7] 李奎刚.豫北地区现代农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48-50.

[8] 任登魁.现代农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72-75.

[9] 刘飞驰,邹小梅,陈泽民.我国农资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资,2010(8):46-47.

[10] 汝宜红,宋伯慧.配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1] 李莉. 对农资市场发展的理性思考[J]. 农业经济,2009(3):95-96.

[12] 马福晶.浅谈农业物流信息化服务系统[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4-65.

[13] 杨荫. 农资市场呼唤现代物流体系[J]. 经济导刊, 2008(6) : 63-64.

[14] 洪运华. 农资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J]. 中国市场, 2007(6) : 100- 101.

[15] 范小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J].中国供销社合作经济,2002(6):15-17.

[16] 吴忠华. 我国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纵横,2006(8):26-28.

[17] 杨毅,王保利,万广圣.我国农资连锁经营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6(1):49-52.

[18] 钱韧. 关于农资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问题探讨[J]. 乡镇经济,2007(5):61-64.

[19] 欧阳斌. 陕北果业4S农资连锁概念店的选址与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8) : 4860-4861.

[20] 洪运华. 中国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之路[J]. 商场现代化,2006(5):6-8.

[21] 吴东庆,刘任,郭世仁. 广东省农资营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16):217-220.

[22] 方薇,超远,良图. 混合编码模式的农资溯源服务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