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速递十篇

时间:2023-03-21 01:16:17

法规速递

法规速递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核查办法》

本办法是为了规范海关保税核查,加强海关对保税业务的监督管理而制定,对保税核查范围及程序等做了具体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管理办法》

海关总署于2008年3月10日审议通过该办法,分别对进境舱单、出境舱单及舱单变更的管理等做了具体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告

海关总署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分类管理办法》所涉及法律文书和报表格式的公告

《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出台后,海关总署根据守法便利原则,独立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之外单独制订的相应差别管理措施,配套相关法律文书和格式文本。

海关总署关于调整成品油进口环节消费税的公告

规定自2008年3月5日起,对进口溶剂油、石脑油、油、燃料油(蜡油除外)恢复按法定税率征收消费税;自2008年3月5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对石脑油暂免征收消费税。

海关总署关于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进口税收政策的公告

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自2008年1月1日起实行先征后退。公告对大马力农业装备范围、关键零部件、具体操作程序以及溯及力做了具体规定。

海关总署关于延长黄大豆进口暂定关税实施时间的公告

实施终止期从2008年3月31日延长至2008年9月30日。

海关总署关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双重身份管理问题的公告

对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中双重拥有“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企业”身份的企业的身份选择以及开展业务的方式和范围等做了明确规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海关总署关于开征磷钾肥出口关税的公告

自2008年4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对过磷酸钙和钾肥征收30%的出口暂定关税。

海关总署关于废止部分海关公告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由于2008年4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一些和企业分类管理有关的海关公告和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

商务部、海关总署《对台湾地区天然砂出口许可证申领程序及相关事项》公告

为加强资源性商品出口管理,规范出口经营秩序,特公布此事项,自2008年3月10日起执行。

商务部《公布2008年化肥进口关税配额分配情况》公告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和《化肥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公布。

商务部、海关总署《2008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公告

法规速递篇2

[关键词] 本土快递业SWOT分析策略

快递业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项新兴产业,它以商务文件、小包裹 为主要递送对象,以迅速、安全、高效、门到门、实时核查等为特征,建立一套与传统邮政体系不同的运作模式。经过30多年的迅速发展,快递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美国服务业联盟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快递业市场将以至少33%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且本土快递业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中国本土快递业发展中的竞争态势及其在所处环境中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是很必要的。

一、 中国本土快递业的发展现状

自1979年至今,快递业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有规模不等的快递企业约两万家,基本形成了三大市场板块,即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27年来,我国快递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先进技术使用和管理等各方面与外资快递巨头相比仍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国本土的快递业应该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能够有足够的能力与外资快递业抗衡,同时也要为进入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经营现状。目前,我国快递业由两部分市场构成:一是国内快递市场,由中国邮政部门控制40%份额,其余由民营和港资快递企业占据,经营规模以港资的顺丰快运公司为最大。民营企业中,一批像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已具有影响的大中型优秀快递企业已经茁壮成长,但为数尚少。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则表现出小、散、弱等问题;互信度和协调性较差,以地区性快递业务为主。二是国际快递市场,由DHL(敦豪快递)、FedEx(联邦快递)、TNT(天地快运)和UPS(联合包裹)等大型服务商控制。虽然中国邮政EMS控制了一小部分国际快递市场,但民营快递企业以间接方式将国际快件转入DHL、FedEx、TNT和UPS四大网络,对外进行销售,实际上仍依赖四大网络的渠道。

管理现状。除邮政和顺丰、申通、宅急送之外,多数民营快递采用制营业网络或直营混合网络,网络的中央管理普遍较松散,很难为顾客提供同质化服务,甚至经常发生网络崩溃。在财务结算方面,包括邮政快递系统在内,由于信息系统落后和商业信用的低下,常常无法实现主要地区运费的到付服务,使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在人员素质方面,由于国内快递行业进入门槛低,经营竞争激烈,利润率低,因此国内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降低了与外资同行竞争的能力。

技术现状。国内业者包括邮政快递在内,都没有根据客户账号进行单据的订制,也没有性能良好的客户统一结算系统、全球性的货物追踪系统、网上自动货物动态查询系统等关键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服务和效率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在货物分检方面,由于设备落后和运用的条形码技术较为简单,缺乏以身频识别技术(RFID)为基础的分件设备,使操作时间过长,降低了货物的周转速度,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二、 策略分析――对中国本土快递行业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1)本土快递网络形成的时间长,网络覆盖范围大。在面临外资巨头取得国际快递业务的大半江山之际,中国的EMS已拥有覆盖全国城乡3万多个网点,并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业务联系。

(2)民营快递的价格低廉。民营快递企业为争取客户,在运作方式上更加灵活,服务价格相对较低,为其带来外资不可比拟的优势。

(3)本土快递企业更能在企业中融入中国文化,其服务更能适合中国人的需要。中国本土快递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在对本土市场网络的普及与熟悉程度上。中国的国情相当复杂,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区域发展情况,道路状况等都不尽相同。中国国内的快递企业扎根于中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较为深入,社会关系网络也较为密切,与政府的关系也处理得较好。这些条件国外快递企业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赶上的。中外双方在文化的理解上也有明显的差距,外资企业对中西方的观念、文化、理念的融合贯通,以及语言上的障碍也都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外资企业的本土化会非常的慢,而中国快递业者对本地客户享有传统的商誉,能够快速掌握基层市场。

2.劣势(Weakness)

(1)竞争力比较强的快递企业太少,几乎没有。中国本土快递企业的老大EMS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缩水,竞争力逐渐下降,民营快递企业由于体制、技术、人才等各种因素,目前还不成气候。

(2)管理体制问题。EMS由于多年垄断经营造成的体制上的弊端,以及由于体制所导致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落后,竞争力不断减弱。民营快递企业由于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低,管理方面良莠不齐,总体来讲体制很不完善。

(3)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处于无序状态。竞争激烈,而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市场监管主体不明确。

(4)信息处理技术方面。本土快递企业在全球性的货物追踪系统、网上自动货物动态查询系统等关键的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在服务和效率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

(5)管理人员素质方面。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很难找到,新兴的快递业也是如此。

3.机会(Opportunity)

(1)GDP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为我国快递业发展提供非常好的外部环境。2001年~2004年,大体上,GDP增长1%,快递市场规模增长3%。2006年~2010年,我国的GDP年增长率将保持在8%以上,据商务部的课题组初步估计,快递市场发展速度应在25%以上。

(2)外贸进出口的增长为快递行业开辟了更大的市场。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与外贸进出口规模的增长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据商务部的课题组估测,2006年~2010年,我国快递市场发展速度应在30%以上。

(3)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随着物流规模的增长而增长。据统计,2004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略高于物流增长速度。从货物周转量来看,1995年~2004年,全国货物周转量增长速度为7.6%,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长4.4%,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5.9%,而民用航空货物周转量增长13.9%。据此,商务部的课题组估测,2006年~2010年,我国快递市场发展速度应在25%以上。

(4)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发展成为快递发展的推动器。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迅速增长,使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而且快递业务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途径。1995年~2004年,物流增长速度为29.9%;2001年~2004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的增长速度为31.1%,互联网上网人数增长速度为40.8%。据此,商务部的课题组估测,今后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快递业务将有更快的发展。

(5)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为我国本土快递业的网络编织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特别是航空和高速公路的发展。1990年~2004年,全国铁路里程增长速度为1.8%;公路里程增长速度为4.4%,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增长速度为35.2%;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增长速度为10.5%,民用汽车拥有量增长速度为23.7%。随着我国服务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快递行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都将得到基本满足。

4.威胁(Threat)

(1)首先是来自外资快递企业的竞争,DHL、FedEx、TNT和UPS。这些外资快递巨头带着雄厚的资本,丰富的经验,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进军中国快递市场,攻城略地,给本土快递企业带来严重威胁。

(2)政策法规问题。快递政策法规走向不明,企业市场环境不确定。快递企业的决策和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环境变化的影响,但当前与快递业有关的政策环境并不明朗,行业地位尚处于不确定之中,这已成为非邮快递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惑。

(3)没有统一的市场监管组织,快递市场政策法规不健全,多头管理,导致快递市场的正常秩序一直未能形成。随着不同层次进入者的增加,快递企业急剧增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呈现无序竞争状态。

(4)国际快递是中国本土快递业的软肋。2000年~2004年,亚太速递商协会所属的四大国际快递企业在我国市场的业务平均增长率近50%,而同期中国邮政所属的本土快递服务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不到15%。目前,中国国际快递市场占据国际快件市场近80%的份额,而DHL、FedEx、TNT和UPS四家公司就占据上述市场的4/5。

三、结论与建议――对SWOT分析结果给出的相应策略

SWOT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本土快递企业在国内快递市场上基本能够把握主动,但是在国际快递市场与外资快递企业差距比较大;同时指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快递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只有在遵循快递业必然的发展规律,在公平竞争、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才能使快递业健康发展,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快递企业,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入世给中国快递业带来的机遇,转变为振兴民族快递业的真正契机,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中国本土快递企业应该继续发挥长处,制定有效的策略,对抗竞争。在2005年12月11日物流快递业全面对外开放之际,中国国际快递市场 80%的份额就已经由四大国际快递巨头占据。随着外资巨头进一步摆脱政策束缚,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也将成为外资争夺的新重点。在此情况下,国有快递企业应该加快改革步伐,加深改革力度,使其能够摆脱沉重的束缚,自由快速发展;民营快递企业也要从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不断壮大自己,加强信息系统投入,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中国快递企业应加快与快递运送的源头企业及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展开合作,加强对国内快递客户的争夺。

2.快递企业应整合资源、协同合作、谋求共同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复杂,任何企业很难单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快递企业也不例外。快递服务,特别是国际快递服务的门槛很高,动辄几百架飞机,几十万辆车;而且,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也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的。因此,在中国从事快递业的各类公司若只是再以自身的力量开拓市场,必然受条件所限,不能形成连通国内、外的强大经营实力,也不可能提供优良完善的服务。中国本土快递企业应利用各自的优势,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开拓市场。

法规速递篇3

关键词:我国;快递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快递行业的行业结构及业务分布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呈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早在2010年,我国快递行业每日业务量就已经达到1000万件,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根据中国邮政局2013年10月公布的邮政行业运行状况显示:2013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70.3亿元,同比增长50%,异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4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7.6亿元,同比增长30.3%。

在业务量上,中国GDP每增长1%,中国快递业就以2.9%,相当于3倍的速度在增长,快递业的发展对GDP的拉动作用很大,中国快递行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在业务结构方面,快递行业包括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在我国快递行业中,异地业务一直是主力军,无论是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都是占比较大的,而同城业务虽然在业务量上占比较大,但由于其费用较低,因此相对于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不高。

在快递业务的地区分布上,东部地区是我国快递行业的重点发展地区,2013年我国东部快递业务量占到全国的81.3%,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快递行业无论是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都发展较弱。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势头十分良好,快递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不少企业打价格战抢占市场,快递行业销售毛利率下降。国际快递业务的利润较高,但大部分由外资企业把持。

二、我国快递行业主要企业及市场分布

1.以中国邮政EMS为主导的国营企业

中国邮政于1980年成立了EMS(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是中国快递行业国营企业的代表。

优势:政府的政策支持,依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完善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充裕的资金。

劣势:运行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用人制度僵化,用工制度不灵活,没有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缺少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决策不迎合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EMS也在不断探索着新的发展模式。上海邮政EMS与日本雅玛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于2013年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拓入网进境快件市场,共享在电商物流等领域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这表明EMS也将在电商快递市场夺取一席之地。

2.“四通一达”(即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和韵达快递),和以商业快件为主占据高端市场的顺风速运两部分组成的民营阵营。

代表公司:上海申通和深圳顺丰速运公司

优势:速度快,服务质量高,经营灵活,口碑好

劣势:一定的资金困难,政策限制,良莠不齐,管理分散

以申通为首的民营快递企业阵营,在短时间内通过加盟的扩张模式,实现了快速扩张。

虽然民营快递的业务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递增,但是行业内部的隐患也越来越大。因为加盟商和承包商的资质良莠不齐、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使得民营快递企业无法提供统一的、品质稳定的服务,无法相互协调、集中管理,从而导致了中国民营快递行业中企业规模偏小、物流管理十分分散、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等诸多行业问题的存在。

而顺丰快递是以网点直营模式发展,主攻高端市场,因而价格也是行业内较高的。因此,大多数公司和网商不会选择顺丰。顺风采用直营模式,开设站点相对较慢;其次,而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商务快件的增长也不及电商包裹的增速;再者,因为人力以及其他费用的增加,顺丰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隐患。

民营快递企业近年来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外资阵营:以Fedex、DHL、UPS、TNT为首,占据着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的市场份额。

优势:先进的管理理念,雄厚的资金,完善的全球调控网络

劣势:政策限制,中国的物流网络不够完善

根据中国社科院《我国快递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课题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高端国际快递业务市场,国际快递公司占据80%的份额。而国际物流巨头在占据高端快递市场的同时,还不断涉足中低端市场和细分市场,并开始通过并购等手段完善其网络资源。例如,DHL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占据主要地位,还在增设服务网点,开辟国内快递市场;Fedex及UPS抢滩中国航空快递份额;TNT利用连锁经营建成全国公路快运递送网络,中国国内民营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三、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快递行业的发展是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的,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结合我国快递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快递行业将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行业品牌集中度加强

我国的快递业虽然规模较大,但相对于国外比较成熟的快递市场,我国的快递行业品牌集中度较低,整个行业比较混乱。未来快递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淘汰,整个行业格局会进行调整和改变,全球快递巨头已经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保持20%以上增长。外资的进入会使许多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被迫出局。

另一方面,快递企业间的并购也会增加, 2012年8月申通快递收购天天快递,强强联合成为了快递业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我国民营企业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发展如此迅速,得益于灵活的管理体制和对国内市场的熟悉,在以后的发展中,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民营企业将脱颖而出。

2、信息化、智能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我国的快递行业强劲的发展助力,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网上购物的用户,快递行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加强也大大改善消费体验,提高快递效率。而未来快递业的发展中,信息化必定是其发展的亮点。智能化是为了克服快递行业派送延误、信息泄露等问题而产生的发展趋势,由于快递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机器人是快递企业取代人工作业的理想工具。

目前,亚马逊,顺丰速运等快递企业也都在进行无人机送快递的研发,亚马逊于2013年就公布其小型旋翼无人机送货上门的研发项目,快递业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

3、政府监管趋于完善

我国快递业发展三十年来其规模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快递业的监管还是不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滞后。我国在2007年9月正式公布了《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但我国快递业仍存在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竞争无序等现象。完善法律法规,使得快递业有法可依,按照指定的法律法规对快递市场进行管理,保护快递市场的规范、有序,将是我国政府下一步要做的举措。(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程军.我国快递业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2] 王霞.我国快递业竞争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47-49+65.

法规速递篇4

关键词 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同城快递;快递市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第一家快递企业于1979年诞生以后,中国的快递市场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物流产业和现代流通方式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中国进入WTO后,服务领域更加开放,快递市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且每年还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国际快递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国内民营快递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巨头的双方逐鹿之下,中国的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从对目前中国的快递市场现状以及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特点的分析来看,民营快递企业在同城快递服务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这一块领域应当是民营快递企业目前发展的重点。如何在这个领域中做大做强,将成为众多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中国快递市场的现状

(一)中国快递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家快递企业人诞生在1969年的美国,10年之后,中国于1979年引入快递这样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运行模式。自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从此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并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正是从中国经济的政策变化中,国际资本窥见了快递业的巨大商机。1979年6月,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率先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签订了第一个快件协议。随后,其他国际跨国快递巨头也先后以相同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快递市场。1985年,中国邮政成立了经营速递业务的企业--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直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EMS几乎是国内快递业务的唯一经营者。但是,邮政的特快专递服务,由于其价格偏高、服务网络有限和运营体制不够灵活,难以完全承担特快专递服务的全部业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民营快递业营运而生。民营企业提供了企业迫切需要而EMS却难以满足的更高要求的服务,因而在短时间里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市场地位日益巩固,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快递市场的主体结构

从1979年中国引进快递服务起,快递业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市场板块和三大市场主体。三大市场板块即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同城快递。三大市场主体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快递企业,有规模不等的快递企业约两万家。根据国际货代协会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底经国务院授权、商务部依法批准成立的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国际货代企业有1100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为EMS。非邮政的国有运输企业如中国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有限公司、扬子江快运航空公司等以及部分大型民营快递企业也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民营快递公司主要有宅急送、申通、顺丰速运、小红马等,数量最多,约占国内快递企业总数的95%左右。

(三)三大主体的市场地位

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中占据主要份额的是敦豪、联合包裹、天地及联邦快递这四大国际快递公司,目前占据70%以上的份额。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EMS)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2004年该公司业务量达2亿件,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70%左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而民营企业在同城快递市场占主要份额,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占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5%以上。

(四)三大主体的政策待遇

邮政速递附属于中国邮政,能享受到与邮政同等的国家优惠政策。其他国有快递如中国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有限公司等分别民航总局、铁道部等,也能依靠主管部门争取到一些政策优惠。国际四大快递公司依据国务院规定和中国加入WTO承诺,在经营国际业务方面可以正常运作。而民营快递公司,基本上没有政策优惠,未能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甚至连合法经营权都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一定的渠道从邮政得到委托才能合法经营。

三、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中小民营快递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改进,而且在企业外部面临着外资快递的冲击和邮政快递的排斥。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1.资金不足

物流快递企业是资金投入比较大的行业, FedEx、UPS、DHL 每年都以几十亿的投入来扩大和完善其服务,而民营企业却几乎都是十万、二十万的投入,一些小企业可能更小。民营快递企业资金不足导致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运输工具转载率、装卸设备荷载率及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以及快件的自动分拣率都较低。同时,资金不足是民营快递企业难以形成遍布全国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的主要原因。

2.管理水平低下

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由于处在创立或成长期,资金和企业经营经验严重不足,导致企业没能力雇用较为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企业创立者组成,并负责企业全部的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这势必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就是管理水平低下的体现。大部分中小民营快递没有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快递信息的能力,无法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供快件的全程在线跟踪和随时解答顾客查询等,信息管理水平和处理手段落后。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小民营企业在其创立期一般只雇用几十个甚至十多个员工,这些员工大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他们只负责邮件的接收和递送。多数企业又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致使员工专业技能差,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这些员工在没有物质激励的情况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表现得消极懒散以及对工作的不负责,使得企业的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另外,民营快递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够重视,然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快递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甚至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丢件、盗件、抢件、迟到和快件损坏导致民营快递频繁遭到投诉,而这类工作失误有80%以上的原因是由于职业道德水准不高造成的。

(二)企业外部出现的新问题

中国快递市场现已全面放开,国际快递巨头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投资,加紧开发国内市场。如,TNT 计划在未来10 年内增加上亿美元投资,准备以特许加盟的方式在中国二、三级城市建设自己的国内快递网络; DHL 打算在现有50个网点的基础上再设立10 家分公司;UPS 将与中外运在21个城市实行制合作;FedEx 也在190个城市设立网点,并计划5 年内新增100个城市分支机构。

今年1 月5 日《邮政法》修改稿“第七稿“,加大了民营快递经营的难度:从事跨省业务的快递企业其注册资金要求达到100万;350克以下的信件(包括商业信函)作为邮政企业专营; 非邮政企业从事信件、包裹等业务,需要取得邮政监管机构的许可。现虽非定稿,但已明显给民营快递增加了压力。

四、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方向

中小民营快递要想获得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成为战略实施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合理地选择目标市场,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而且只有坚持服务目标市场,不盲目多元经营,才能做到优势集中。然后再根据市场特点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

(一)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主战场--同城快递市场

上文已经提到,快递业务三个细分市场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市场对服务提供商的要求不同。下面就对三个市场板块逐一进行分析,并得出中小民营快递企业所能享有优势地位的市场板块。

1.国际快递

国际快递业务是资本、技术和知识最为密集的业务,因而也是利润最高的业务,被喻为高端业务。国际快递服务提供商必须具备足够的航空和地面运输能力、枢纽中心和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的投递网络、先进的信息跟踪和控制技术。由于进入该业务领域的门槛高,民营快递企业一般难以进入。事实上,国际速递服务提供商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到目前为止,经营国际业务的主要是167家国际货代企业和他们在国内的362家分支机构,以及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中国民航快递有限公司和大通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远国际航空货运有限公司等中国国内企业。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并为形成自己的航空运力和国际投递网络,要打入国际快递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国内(异地)快递

国内(异地)快递业务主要是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快递业务。这项业务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三大区域市场,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域。80%以上的国内异地快递业务都集中在这三大经济区域。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80%以上的快递业务是国内异地快递业务,2004年该公司业务量已经达到两亿件,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70%左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首先来自政府的信誉,其次来自邮政在国内遍布城乡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因此,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受技术装备和网络的限制,想在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是有困难的。

3.同城快递

国内同城市场扩张十分迅速,但国际速递企业甚至国内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都很难在这个市场立足,中国邮政EMS也只能更多地靠机构客户来维持业务的增长。这是由同城业务性质以及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同城快递业务具有较低的市场进入门槛。与国际快递和国内异地快递业务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业务,既不需要发达的交通工具,也不需要高端的信息监控技术,网络营运和管理技术也不复杂,较低的技术含量导致较低的进入门槛,这决定了大量刚进入快递业务的民营企业能够快速抢占这一领域并迅速获取第一笔利润。不少现在颇具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都有过在夹缝里“觅食”的经历。

其次,与EMS比较,民营速递的优势是灵活、快速、价廉、优质,这决定了其在同城快递业务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一是灵活。民营快递对包装的要求不严格,随叫随到,价格灵活,取送件时间也灵活等。二是快速。从速度上看,民营快递企业比EMS快约50%。三是价廉。成本决定价格,从经营成本上来说,民营快递公司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少小型快递公司内,一两个管理人员、三四部电话、其余就是临时雇工,送一件提成3元左右,因此成本很低,其收费是根据路程远近决定,如在长三角区域内或珠三角区域内基本价格只在6至8元之间。而EMS内部人、车都臃肿,还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甚至GPS卫星定位系统等等。人多,包袱重,价格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其标准基本资费不论远近长期统一为22元。四是优质。民营快递在业务方面具有EMS所没有的主动性。民营快递实行门到门服务,手对手交接,上门收件送件,对大客户还可派驻专人到客户处提供收发快件服务。所以,很多跨国公司、大企业和银行成了民营快递公司的常年客户。而邮政特快专递却是坐在家里守株待兔,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从自己的地盘上抢走业务。

基于对各个市场的分析以及对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特点的考虑,同城快递业务很适合中小企业运作,这就保证了中小型公司刚起步时的“口粮“。中国的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目前的主战场应该是同城快递市场。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策略

同城快递行业利润较大,投资较小,见效快,相对于其它行业,操作上技术含量不高,只需实务经验,而且资本要求也较低,这使得这一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较低的进入门槛意味着高度分散、高度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良莠不齐、市场混乱“可以准确形容目前快递业的现状。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占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5%以上。这是目前中国快递市场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近年来随着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增加,竞争日趋激烈,价格迅速下降,近两年价格降幅达到了40%。不久的将来,中小民营企业不仅要跟同类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中竞争,还要和外资企业竞争。因此,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应该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军国内市场之前,在同城市场中脱颖而出,占领同城市场。而快递行业的竞争最终也将体现在品牌、服务、网点和人才这四个方面。下面将结合一些成功企业的案例分别对此进行分析。

1.树立品牌

对企业进行定位与包装,逐步形成知名品牌是快递企业,尤其是民营快递企业的关键所在。根据自由市场竞争理论,在拥有大量原子型企业的市场中,单一的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民营快递公司要取得竞争优势地位,靠价格战是绝对行不通的,必须靠差异化竞争战略,做出自己的品牌,让顾客在同等的价格水平享受不同于其它快递公司的服务。目前中国快递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快递企业为上海申通和深圳顺丰速运公司。当它们1993年反别在浙江和深圳起家时,也是不知名的小企业,但它们十分注重品牌的经营,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成为民营快递企业中的佼佼者。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品牌树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整合资源,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如在速度或售后服务方面形成独有的品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品牌,在众多类似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逐渐做大做强,否则就会面临新一轮洗牌的危险。

2.优化服务

企业的品牌不是靠外在的宣传就能够维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企业内在实力的支撑,这就需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速度快、服务好、时效性是快递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作为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灵活的优势,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的服务。

(1)民营快递必须在“快” 字上做文章,只有投递得快,快件才会增值,市场份额也会随之增加。如宅急送的核心产品“2D10”和“2D17”。所谓2D10是指当天下午5点上门收货,第二天上午10点钱送货到门,即“开门见货”,保证客户上班就能收到货。2D17是指当天下午5点上门收货,第二天下午5点之前送货到门。宅急送这样的核心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速度要求。

(2)适当延长服务的时间以满足一些特殊顾客的需求。很多私营企业上班时间不固定,他们希望客户一个电话,就能派服务人员上门取件,并保证按时送达收件人手中。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快递企业最好能够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但这项服务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所增加的业务收益量甚至可能难以弥补企业额外付出的成本,所以快递公司在提供这项服务时要谨慎。但灵活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服务时间上具竞争力,可以与这些公司进行协商,适当地延长服务时间,以争取更多的顾客源,同时通过差异化服务,扩大企业的市场知名度,树立品牌。此外,提供延伸服务,如快件的安全性包装、代办商务手续等。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业务量,而且可以为不同的顾客提供别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业务操作及管理要标准化、程序化、电脑化。如取送件礼仪语言表达要标准;使用统一的、符合法律规范的委托合同文本;制订科学的内部财务结算标准和分拣程序标准;实现计算机辅助快件查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对于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而言,引入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可能不大现实,但企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特别是随着外资快递企业的纷纷进入,国内中小民营快递公司要在竞争中生存,必然要技术装备和设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提升员工素质

虽然不同的公司有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但是离开公司员工,任何公司的核心能力都是枉然。因为核心能力蕴藏于员工个体中,依靠员工来执行。国际速递公司早就认识到,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一直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所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培训员工可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知名度和信誉度,还可以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要给予物质适度奖励或升职;对于收到投诉的员工,则要严肃处理。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依法办事,规范快件经营行为。特别是在邮品与物品界定不清的情况下,要在运单上向客户说明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以履行经营者的告知义务,避免因文件、资料 汇票、报关单、现金丢失等引起的法律诉讼和违规罚款,开通客户服务热线以及建立投诉处理和赔偿标准。

4.加强网点建设

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不但位于业务量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而且近年来,DHL、TNT、UPS、FedEx等分公司和点已开始从沿海伸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这对其品牌和服务营销至关重要。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速递巨头,DHL和中方合作伙伴中外运所共同组建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设有56家分公司,覆盖全国318个城市,成为国内拥有速递服务网络最大的国际快递公司,这样广阔的服务网点成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快速逾越的屏障。对国际速递巨头来说,中国国内的网络建设是他们决胜中国市场的关键。对于大量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扩大网点数量是做大做强企业所必经的环节。在企业发展前期,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个同城市场,并逐步扩建网点,不能始终局限于一两个城市的同城快递业务,更不能一窝蜂地挤在一些大城市,要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程度,拓展业务规模,并为后期开展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快递做准备。

5.走合作化道路

我国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分散在各个城市,资金少,规模较小。这些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只能把资源集中在一两个城市,主攻同城市场业务。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要增加业务量、拓展市场份额,而市场份额的扩大又取决于企业拥有的资金和经营规模。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是两个相互促进的,企业在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积累了扩大企业规模所必需的资金和企业经营经验等要素,而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为企业提高市场份额奠定基础。在发展初期,资金少、规模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是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走合作化的道路,如服务,可以使小规模企业达到只有那些大规模企业才能达到的市场规模。企业间的合作经营既扩大了企业的业务总量,也扩大了被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为企业进入该城市的快递市场做好了前期的宣传准备,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好了基础。

总之,在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民营快递公司如果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的局限,必将会在未来的物流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韦灯明:《快递争霸战》,东方出版社,2005

[2] 兰洪杰:《物流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锐智:《联邦快递非常攻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4] 谢常实:《使命必达:联邦快递的管理真经》,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法规速递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 安全事故

一、研究背景

(一)公司概况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通速递)创建于2000年5月28日,现已成为一家集速递、航空、电子商务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新格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2010年底成立的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圆通向集团化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公司在网络覆盖、营运能力、业务总量、公众满意度、服务质量、信息化水平、标准化等方面等均处于行业前沿,品牌价值和综合实力为中国快递行业前三甲。

(二)安全问题简介

近年来,圆通速递频频发生安全事故。2011年8月14日,浙江省杭州市圆通速递公司邮包发生爆炸事件,造成2人受伤。2013年12月28日,圆通速递湖州物流中转车间发生火灾,烧毁大量快递物品,其中3名员工在抢救物品时被浓烟呛晕。2014年11月15日,圆通速递天津市的一个网点仓库失火,造成100多件快递受损。其中最严重的是“夺命快递”事件:2013年11月28日,潍坊圆通快递工作人员在卸载由武汉发往潍坊的快件时,发生化学品泄漏,先后导致8人中毒,1人中毒死亡,共154件快件沾上有毒物质氟乙酸甲酯。以上事故造成了人身、财产等的损失,对圆通速递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使社会公众对快递安全产生了担忧与不信任。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加强圆通速递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众信任度。

(2)降低社会的人身财产损失,扭转社会公众对快递公司的印象。

(3)促进政府相关安全管理政策的出台,增强安全意识。

三、研究过程

本文选取五要素中的三要素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一)控制环境

1、概念

为在组织中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基础性的一系列标准、流程和结构。

2、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所在,是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支柱。圆通速递的核心价值观中有“安全”,企业方针中有“安全快捷”,企业发展战略中有“安全时效战略”。从以上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可以看出,圆通速递的企业文化管理是有框架和基础的,但是发生的安全问题显示了其企业文化管理中的漏洞。

3、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求,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圆通速递此方面管理的规章制度问题如下:

聘用快递员、监管员等制度中虽写明了不能招聘人员的条件和招聘原则,而录用人员的符合条件除了年龄、性别等规定外并无其他更细致的条件,可见招聘过程具有很大的弹性,难免就会招聘到工作马虎、态度不端正的人员。圆通的培训制度分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但是在对员工验视包裹方面的安全培训却不是重点,为后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4、组织架构

圆通速递拥有股东会和董事会,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统筹管理整个公司的运行。总经理下设多个副总经理,每个副总经理负责一个方面事务的具体管理。总体看来圆通速递结构合理有效,但是缺少监事会这一机构。监事会是在股东大会领导下与董事会并列设置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行政管理系统行使监督的内部组织。没有监事会机构,可能会使管理系统效率低下,出现披漏,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可能与此有联系。

5、加盟方式

民营快递企业的模式往往采取加盟方式低成本扩张,圆通也不例外,其加盟分部占60%―65%。圆通在有15500余配送网点,业务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有市县乡(镇),营业网点超过4.5万个。数据显示圆通网络体系过于庞大繁杂,这将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由于各分部与总部是加盟关系,只要加盟者符合条件,并承诺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快件运作规则即可获得经营权。因此各分部的经营管理不仅可能忽视,还无法进行有力地管控,企业文化很难塑造,服务质量无法控制。

综上所述,圆通速递的控制环境还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二)风险评估

1、概念

通过动态和反复的过程,识别和评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能够为管理风险奠定基础。

2、风险识别

快递的安全管理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宏观环境风险和微观环境风险。其中宏观环境风险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等方面;微观环境风险包括违规风险金和操作风险。违规风险是指快递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损害公众利益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五十九条规定,“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邮件或者快件的收寄验视制度。对用户交寄的快件,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收寄时应当当场验视内件。用户拒绝验视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予收寄。”而一些快递企业不重视违规风险,偷运小件危险化学品或不进行验视。操作风险指的是实际快件收寄、分拣、运输等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

3、风险评估

圆通实现加强安全管理这一目标,可能的风险影响因素如下:

(1)政治:国家出台相关有关加强快递安全的政策或法律法规。

(2)社会: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增强快递安全意识。

(3)经济:经济形势上升,社会不再一味过分追求销量而是追求安全和质量。

(4)人员:进行更多安全规范培训。

(5)流程:规范货物验视流程。

(6)技术:改进监督系统,升级安全检查仪器。

(7)基础设备:更新或添加基础安全检查设备。

圆通速递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导致未检查出违禁品、让其在运输过程中泄漏并且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三)控制活动

1、概念

通过政策和程序所确立的行动,旨在协助确保管理层关于降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措施已经落实。

2、选择与执行控制活动

根据相关资料的查询,圆通的系统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可以选出企业有关安全的控制活动。从7个业务步骤中可以识别出以下控制点:

(1)第一步骤中,客户可能未遵守社会公德、相关法律法规或无意将违禁运输品订单提交给圆通速递。这种不遵守公德的原因可能为没有意识到或不会被发现。

(2)第三步骤中,检查人员可能由于疏漏未检查或未检查出违禁运输品,违禁品发生泄漏。

(3)第四步骤中,仓库入库管理员可能未检查入库货物,违禁品在仓库内泄漏,可能污染其他货物。

(4)第五步骤中,分拣过程中违禁品发生泄漏。

(5)第六步骤中,配送过程中违禁品发生泄漏,监督系统监控不力。

根据以上控制点,可以采取相关的控制活动:

(1)制定有关快件的收寄标准并告知客户,使客户进行自我约束;培训相关工作人员规范收寄流程。

(2)制定验视制度,严格要求员工执行;改进相关安全扫描仪器,降低检查盲区。

(3)严格进行入库检查工作,制定仓库管理员巡视制度。

(4)提高分拣、配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改进监督系统的监督能力。

综上所述,圆通速递在控制活动上不够完善,企业管理层也未及时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

四、提出建议

(一)优化控制环境

1、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使得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并作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合理的激励、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3、建立监事会机构,加强对董事会决策和管理层管理的监督。

4、扩大直营模式结构,由公司总部直接投资、经营、管理经营网点,使总部的指令更快更好地在各分支机构、网点落实。

(二)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圆通速递应当根据设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风险。适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然后权衡风险与收益,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有效控制风险。例如,操作风险对企业影响较小,应该降低;违规风险对企业影响很大,应该规避。

(三)强化控制活动

1、预防性控制。制定收寄验视制度,如发现法律、法规规定禁寄物品应当拒收并向寄件人说明原因。封装时选用适当的材料妥为包装,防止快件变形、破裂、损坏、变质从而污染或损毁其他快件;制定操作规范,分拣中不得野蛮分拣,严禁抛扔、踩踏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快件损毁;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发现性控制。提高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相关汇报、处理规范,并允许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紧急自主处理权力。

参考文献:

[1]王炎明.“夺命快递”暴露出了什么[J].中国邮政,2014,03:9

[2]熊思维.我国快递业安全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3:49

法规速递篇6

关键词:快递业;快递人才;职业技能;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30-02

一、物流快递人才的需求现况

(一)物流人才奇缺,各类人才需求参差不齐

从2003年以来,物流业成为热门行业,物流人才的需求在物流业迅速的发展过程中变得“迫切”起来。由于物流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涉及社会的多个领域,物流人才的需求在各岗位、各层次、各类企业中有一定差异,但随着物流在中国的深入发展,物流人才的缺口从量上来说是巨大的。据相关部门预测,2010年中国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左右。

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快速发展起来,快递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对相关的物流快递人才需求也相应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支柱。

(二)快递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才匮乏

1.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快递业的急速发展。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是网络信息时代中两个发展密切相关、业务互为支撑的行业。据了解,2008年中国个人网上购物销售额达到1320亿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其中,仅“淘宝网”的日交易规模就达到300万笔,其中75%的交易商品需要通过实物递送到客户手中。北京正望咨询《网上消费者购物满意度和投诉行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网上购物持续高速发展,有1.3亿消费者共计在网上购买了2 670亿元的商品,比2008年实现了90.7%的增长。这些网购业务中90%的用户选择了邮政普通包裹或快递服务。随着电子商务推动快递业务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快递物流与百姓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快递物流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了[1]。

2.快递人才的匮乏。目前快递业分为国际快递和国内快递,从国际快递来讲,世界四大快递巨头已经先后进入了中国市场;国内快递业、尤其是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巨大推动下,对快递人才的需求急速上升。在某些岗位上可以说“一将难求”。其中比较集中就业的是基层的快递派送员,集收派快件于一体,工作要求比较简单;中高级快递物流人才尚未获得相关人士的青睐。

二、快递人才需求分析

(一)目前快递业务员的职业要求

2008年8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邮政局联合颁布了出台的《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快递人才的职业技能提出了相应要求。快递业务员是使用快递专用其所长工具、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按照快递属性要求,从事快件收寄、分拣、封发、派送等工作的人员。本职业共设置有初级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五级)、中级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资格四级)、高级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三级)、快递业务师(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二级)、高级快递业务师(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一级)五个等级。不同等级对从业人员的学历、相关工作从业经验有不同的要求。其中职业工作要求分为快件收派件和快件处理两部分。两部分的工作由于职业等级不同,职业技能要求上也有差别。

以基础快递业务员的职业技能要求为例[2]:(1)快件收派件要求在快件收寄、快件派送、客户服务三方面符合职业技能要求。例如,收寄工作中,能向客户说明寄递快件的服务范围、资费标准、时限、运输方式、保价和赔偿的相关规定,后续处理和准备工作中,能尽快完成与后续环节的交接。(2)快件处理则要求在快件接收、快件分拣、快件封发等方面符合职业操作的基本要求。例如,针对到件快件,能及时验视,能按要求卸载快件,能拆解进站总包,并核对快件清单和实物是否一致。

而中级快递业务员则对是否能够开展国际快递业务加入了海关清关常识、快递合同知识和业务英语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级快递业务员又加入了保险、快递产品分析、路线设计规划与设计、客户类型分析、有关单证制作和管理、外汇知识、调度基本方法、应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和单据基础知识等。要成为快递业务师或者高级快递业务师则需要具备市场营销、成本管理、统计学、质量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根据《标准》,各等级快递业务员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方面的要求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在理论知识比重中,职业等级越高,对于客户服务、快件处理、快件统计分析和处理、培训指导的知识要求就越高;职业等级越低,对于快件收派的基础知识要求就越多。在职业技能比重中,职业等级越高,对于客户服务、统计分析和快件收派处理、培训指导的技能要求就越高;职业等级越低,对于快件收寄和派送的技能要求就越多。由此可以得出,快递人才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不同职业等级的快递人才能够给快递业务提供的服务和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二)快递人才匮乏的原因

1.快递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快递行业兴起和快速发展,不过短短几年。行业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不够完善和成熟,相应的企业管理和操作流程不够规范,监控和客户服务保障措施还不到位。使得许多人对于快递业务的及时性、可靠性、便利性等还存在着较大的疑虑。同时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先进,对货物的监控保障有限,网络布点上局限于一线、二线城市,没有渗透到城镇和乡村。

2.快递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低。(1)作业技术含量低,从业人员众多且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快递行业在引入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使得依靠人工来完成快递业务成为快递业务实现的主要手段,作业技术含量不高,基层快递从业人员多为体力劳动者,人数众多但是文化素质不高。有时在作业过程中与客户接触形象有待改善,使得社会对快递从业人员的认可度不高。(2)行业发展迅速,但收入差别大、人才普及度尚有待认同。在物流业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模式的推动下,快递业呈现出每年递增超过20%的快速增长态势,但在快递的不同类别、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之间的收入存在着一定差别。如有些民营快递公司人手少,老板兼员工,旺季月收入能突破五六千元;而一些较大规模的快递企业摊子大,分工细,基层快递业务员收入仅有一千多元。加上快递行业近年来价格竞争激烈,导致行业内人才的职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3.快递成本的影响。成本是制约快递业走向大众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四大快递巨头纷纷落户中国,抢占国内的快递市场,而国内民营企业也风声鹤唳,硝烟弥漫。快递成本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一直成为价格战的源头,油价上升、人力资源成本上涨等因素,使得许多快递企业遭受巨大损失。为此在人员成本上的付出也谨慎了许多,老板兼快递派送员的例子在民营企业中并不少见,使得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市场受阻[3]。

三、解决快递人才匮乏的有关建议、措施

1.规范市场秩序,健全法律法规[4]。快递市场的不规范和无序竞争让许多快递人才对该行业望而却步,也让大众对快递行业的从业人员偏见颇深。例如,电子商务中的网购投诉中,一个居高不下的缘由就是快递的服务问题。这种纠纷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由于快递人才的职业素养造成的,更多地是由于快递市场的不规范,例如,“货到先签收还是先验货”,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消费者、快递公司、商家等各自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只有健全快递业的法律法规,实质性地推动市场秩序的规范运作,才能对快递企业的良性循环起到促进作用。建议组织各快递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院校专家对快递业缺乏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尽快提出解决方案,更多地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来推动快递业的快速发展。

2.加强对快递人员的培训。尽管国家对快递业务员出台了相关的国家标准,但是这些考核标准和对应的职称岗位并没有在社会中引起足够的重视。报关员、报检员的考证培训比比皆是,而对快递从业人员的培训仅局限于快递企业的自身培训,使得原本成本压力就很大的快递企业又承担了一个重要的培训职能。假如这部分培训能够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相关学科中完成,将对快递行业人才职业技能的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除了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国际快递专业方向外,其他高职院校尚未对快递人才的培养有相关方案。也使得快递人才的培养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需要。

3.合理控制快递成本,转向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工作重心。一味地压缩快递成本来扩大市场占有率,最终会导致快递企业自身的危险处境。只有充分认识到快递活动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才能对快递业的良性循环建立起正确的发展途径。快递人才的培养也才不至于受到快递行业的残酷竞争而夭折。

4.发挥快递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联系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除了重视快递行业的学术研究外,更应加强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快递业的和谐发展在法律法规上、人才培养上、解决企业实际业务难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更快更好更多地制定相关有约束力的行业规范来配合中国快速发展中的快递业。

参考文献:

[1]黄君发.电子商务:物流助推器[N].小康・财智,2009-08.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邮政局联合颁布.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Z],2008.

法规速递篇7

1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

1.1 国内快递公司增长过快,发展不足

当前,由中国邮政一家独霸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我国快递业出现了国营、民营、外资多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状况。目前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快递企业已经达到2000多家,而分支机构更多达5000多家,此外不少物流企业、运输企业也涉足快递业务。目前国内大小快递企业3万多家,存在国有、外资和民营三大阵营。中国国际快递以外资为主,国内快递则以国有为主导,民营为主体。城市内快递,民营约占90%,省际间快递民营约占50%。从实力来看,快递行业内存在四方势力:四大外资、中国邮政、内资大企业、民营公司。四方势力正因为企业策略调整和国家政策的即将变化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洗牌。

虽然国内快递行业的增速惊人,炙手可热的网络经济更是不断催生全新的民营快递企业建立,但是目前快递行业也存在着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1.2 快递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竞争力低

目前,国内快递市场由中国邮政部门控制40%份额,其余由民营和港资快递企业占据。民营企业中,一批像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已具有影响的大中型优秀快递企业已经茁壮成长,但为数尚少。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则表现出小、散、弱等问题;互信度和协调性较差,以地区性快递业务为主。在国际快递市场上,虽然中国邮政EMS控制了一小部分国际快递市场,但民营快递企业以间接方式将国际快件转入DHL、FedEx、TNT和UPS四大网络,对外进行销售,实际上仍依赖四大网络的渠道。多数民营快递采用制营业网络或直营混合网络,网络的中央管理普遍较松散,很难为顾客提供同质化服务,甚至经常发生网络崩溃。在财务结算方面,包括邮政快递系统在内,由于信息系统落后和商业信用的低下,常常无法实现主要地区运费的到付服务,使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国内业者包括邮政快递在内,都没有根据客户账号进行单据的订制,也没有性能良好的客户统一结算系统、全球性的货物追踪系统、网上自动货物动态查询系统等关键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服务和效率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在货物分检方面,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主要还是人工操作,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大部分物流环节都是手工作业,配送中心的设施相当落后,基本没有什么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设备落后和运用的条形码技术较为简单,缺乏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的分件设备,使操作时间过长,降低了货物的周转速度,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1.3 灰色快递搅乱市场,竞争无序

近年来,我国快递货物运量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快递业务发展如同雨后春笋,地下快递非法经营活动,严重干扰了快递市场的正常秩序。一是超范围经营信件类物品的快递业务。快递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大小小的公司涉足快递业务谋取经济利益,把经营触角伸向了国家明令禁止的信件类物品,超范围非法经营信件类物品的快递业务。二是地下经营成本低,无消费保障。这些快递公司经营方式大同小异,四处张贴公司的名片广告,建立覆盖面广的隐形市场,或者由业务员直接联络企业客户,联系到客户后,由业务员上门服务,去客户处取货,拉到公司办公室打包后送到车站发货。有的快递公司专门盯住写字楼内的商户,上门招揽客户,采取压价、开展恶性竞争,打着点对点优质服务的幌子,不告知用户营业地址,每当开展业务时都与用户临时约定接头地点,从来不让客户到自己的据点儿来。三是唯利是图,缺乏服务意识。这些快递公司普遍存在着有利就投,无利不送的现象,投递范围仅限于人口集中的地方。四是人员素质方面,由于国内快递行业进入门槛低,经营竞争激烈,利润率低,因此国内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降低了与外资同行竞争的能力。快递员一般都是40-50岁的下岗失业人员,有的甚至不会讲普通话,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业务素质较差。五是违规操作不开邮包检验。这些快递公司对需要邮寄的包裹从来不开包检查,极个别的问一下。

1.4 跨国快递公司加速抢滩,争夺市场

据估计,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元,且每年还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抢占中国巨大的快递市场,国际的快递公司纷纷把触角伸到中国。

虽然国际物流大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国布局也早已开始,但随着保护大限的放开,外资逐渐从合资、合作迈向独资,从一级城市延伸到二级城市的战略而已日渐清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潜力巨大的国内快递需求,使四大国际快递公司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快递市场。四大快递公司进入中国速递市场,其目标不是短期盈利,而是更看重长期回报。因此,各公司均将扩大市场占有率作为近期发展的主要目标。

2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机会

2.1 宏观经济形势看好

目前,快递行业可谓是十足的朝阳产业,即便近两年迅速发展,如今全国的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的1%左右相比,差距甚大。我国每年快递业务量约20亿件,发展空间巨大。外贸进出口的增长为快递行业开辟了更大的市场,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与外贸进出口规模的增长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2.2 国家对物流企业的重视

两会期间国家相关政策明确指出:政府应该把扶持现代化流通基础平台建设放到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层面,培养以企业自主建设为主,大力扶持现代物流,尤其是平台建设、信息软件和专业人才三个方面建设,实现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随着物流规模的增长而增长,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还要略高于物流增长速度。国家对物流企业的政策重视,给快递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很好的发展前景。

2.3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迅速增长,使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快递业务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途径。据悉,当前快递市场1/3的业务量是通过电子商务牵动来完成的,快递业务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前景不可估量。

快递行业应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产业紧密结合,融合发展;推动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3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策略

3.1 国家应整顿快递市场

国家应该从改革开放的长远着眼,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高效的快递监管体制,以保障快递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快递业发展肃清政策性障碍。另外,政府也要慎重选择快递行业监管部门,为维护快递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正确引导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不仅能够规范行业、抬高入行门槛,更将是一种对使用快递服务客户的保护措施。

3.2 走联合发展之路

随着外资快递巨头的大规模进入和民营快速的迅速崛起,云集了四大快递巨头的中国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而行业整合优势也将在竞争中凸显出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复杂,任何企业很难单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快递企业也不例外。快递服务,特别是国际快递服务的门槛很高,动辄几百架飞机,几十万辆车;而且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也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因此,在中国从事快递业的各类公司若只是再以自身的力量开拓市场,必然受条件所限,不能形成连通国内、外的强大经营实力,也不可能提供优良完善的服务。中国本土快递企业应利用各自的优势,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开拓市场。

3.3 实现快递业务专业化、现代化

EMS虽然有较完善的网络查询系统,但是跟踪查询困难或是查询时间较长依然普遍存在于EMS的日常经营当中。国有快递企业应该加快改革步伐,加深改革力度,使其能够摆脱沉重的束缚,自由快速发展。民营快递企业也要从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不断壮大自己,加强信息系统投入,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中国快递企业应加快与快递运送的源头企业及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展开合作,加强对国内快递客户的争夺。

3.4 快递行业服务产品多样化经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快运快递业的服务对象日益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广泛地服务于整个的社会和经济领域,尤其是满足日益增加的工商企业和居民生活中的快运快递服务需求。

我国快递行业应拓展服务领域,将服务范围向上游产业延伸,统筹协调快递基本业务与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新业务的发展,加速推进传统服务方式向现代服务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快递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研究电子商务快递中代收货款、签收方式、快件保险等问题,组织拟定相关服务规范。国家应鼓励引导快递企业加快进入制造业供应链服务领域,承接电子商务配送服务,大力发展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三流合一业务,推进快递服务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鼓励快递企业提供企业对个人(B2C)、个人对个人(C2C)、企业对企业(B2B)的配套快递配送服务。

法规速递篇8

【关键词】快递 电子商务 助推 最后一公里 爱达社区

电子商务的兴起给快递业的发展注入巨大活力。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17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21.6万亿元。同期2013年,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91.9亿件,同比增长61.6%;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41.7亿元,同比增长36.6%。在电子商务和快递都迅猛发展中,根据快递查询网(ckd.cc)信息,中国国家邮政局副局长王渝次透露中国快递服务1/3业务量是由电子商务牵动完成。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务模式为邮政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的迅速攀升,倒逼快递业快速成长。

一、快速发展中的快递业取得巨大进步:

快递公司雨后春笋出现并快速发展,领头企业和第二第三梯队将迅速成为100亿企业。2013年三家顶级投资机构共同投资全峰2亿元人民币,用以支持全峰快递的经营和发展,并助推其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快递服务公司。能达速递融资3个亿,原汇通老板徐建荣代领原汇通骨干入住能达管理团队,并任董事长。龙邦速递被迫融资6千万维持网络运营。天天快递被奚春阳收购后大大升级,双11票量达到100多万票。顺丰继续领头,2012年,顺丰的销售额已突破了200亿,第二梯队四通一达发展快速。

二、从电子商务视觉看发展过程中问题多多:

(一)电子商务兴起,绝大多数物品能够通过快递到达购买者手中,但是有些品类受物流影响极大,快递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需要。

电子商务兴起后,网上销售的商品品类增加很多,从最开始的书籍、CD、电子产品、衣物、化妆品几个品类增加到了包括运动户外、珠宝手表、家电办公、护肤彩妆、家居建材、美食特产等16个品类。而快递公司禁止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邮寄的物品邮递,但是这些物品在网络上销售良好或者以后前景甚好。比如:容易腐烂的物品,如鲜鱼、鲜肉等物品快递是不收的,但是这些物品消费者可能需要,在网上也有销售,有机猪肉、牛肉、羊肉等而且在可以预计的将来,这些肉类网上销售会越来越多。再就是各种活的动物,快递公司也不承运,但是网上宠物市场方兴未艾,以后势头也会很强劲。再就是一些植物花卉,现有的快递业不能承担起快递的功能,因此植物花卉现在大多同城交易以方便厂商自己送货,快递公司严重缺位。另外有些机械产品或者零配件,物流快递一般只收250公斤以内的货物,超过这个重量的只能发货运公司,这些公司大多在离城区较远的地方,需要客户自己去提货,下车,费时费力,顾客苦不堪言。现有的快递业在快递品类上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深层次发展。

(二)最后一公里亟待解决

快递最后一公里是快递行业链条上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它的效率和成本影响整个快递行业的投递的效率和成本。怎么提高最后一公里的效率是摆在整个快递行业面前的最大问题。全行业都在思考和尝试,不过重庆市在这方面有了一个突破。重庆时报――爱达社区服务平台陆续建立,这些平台为业主们提供快递托管服务,为市民搭建起了重庆市首个第四方电商自提服务平台,使收发快递变得轻松、安全和便捷。目前我市现在有30个小区开通了爱达社区的快递托管服务,反响很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得以较好解决。

(三)业务人员多,素质参差不起,服务不规范。

快递业的迅速扩张,使得快递行业的从业人员从十几万人增加到现在的两百万人。这新增的一百多万人绝大多数都是经过企业的简单培训就上岗,职业素质和服务态度无法保证。马云曾在2013年双11节前夜的一次专访上说:“去年我最感动的也是所有快递人员把爸爸妈妈、二姨等都拉出来做快递,这是了不起的企业家创业精神”。这个谈话从侧面说明我国快递人员的基本现状。而且目前快递公司很多都是加盟性质,缺乏科学统一的管理,使得整个快递业显得混乱不堪。快递业服务质量不高是快递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种情况下,光靠单纯的市场机制和自我约束远远不够,需要行业和主管部门立法规范快递公司及相关人员的运营行为,建立准入制度,积极合作改善当前快递业大环境,不正当的公司一定要取缔其运营资格。

(四)快递规模发展速度赶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

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达瓦2011年在物流年会上说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快递市场需求量大,而快递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2013年双11节,从11日零时至13日16时,淘宝天猫平台共产生物流订单2.05亿单。截至13日16时,70%的包裹已经被发运,而去年同期发运的包裹仅为53%。尽管快递公司和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工作,还是不能满足这些订单的需求,这使得消费者购买的东西延迟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送达到,严重降低消费者下次消费的欲望,给电子商务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结束语:快递业迅速在发展,逐渐跟电子商务想结合,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但是从电子商务视角看下来,快递业还有很多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2013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05月23日

[2]《2012―2013年快递公司大盘点 - 快递&宅配 - 专业物流与供应链论坛...》 - 互联网数据 - 2013-07-17

[3]2013年06月06日08:13:中国经济网

[4]《达瓦在2011年中国快递论坛上发言》经济日报2011-11-24

[5]《爱达社区服务平台为您安全托管快递》时报网2013年11月15日

法规速递篇9

“我曾经问中国顺丰快递公司的负责人,你们的目标是做中国的Fedex吗?他跟我说,不,我们要超过Fedex,做世界级的快递公司!”早在今年3月份,总理曾向联邦快递董事会主席、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施韦德介绍了雄心勃勃的中国竞争者。

快递物流业最近动作频频,一场改变正在悄然发生着。

日前,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部署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规划》还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此前,9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决定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意味着洋快递巨头可以全面进入中国市场,随着《规划》的出台,未来快递市场或将迎来土洋品牌之间更激烈的碰撞。

总理对发展快递业的意义,作了很好的概述:“我们过去总说,流通搞活了,市场就起来了;市场起来了,经济就发展起来了。现在我们可以加上一句,快递业搞活了,新的市场就激活了。”这句耳目一新的话,是对快递业的准确定位。

疯狂的快递

得益于GDP的稳健增长和电子商务的疾速扩容,过去五年间,中国快递市场的规模也经历了一场指数式的疯狂增长。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公报,2011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6.7万件,同比增长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58亿元,同比增长31.9%。其中民营快递企业表现抢眼,业务量市场份额占比67.6%,业务收入份额为49.4%,逼近市场的“半壁江山”。

C2C电子商务的爆炸式增长,为善于低价服务的民营快递提供了巨大空间,而后者又反过来极大地刺激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由于国际快递巨头和EMS服务成本高企,难以渗透网购快递这一中低端市场,包括“四通一达”在内的民营快递迅速崛起。数据显示,在淘宝创立之前,中国邮政占整个中国快递行业的80%-90%,到2011年,“四通一达”等几大民营快递公司已经占据60%的市场,同时有数千家大小民营公司在不断涌入快递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

民资的积极不无道理。按照邮政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将达到61亿件,业务收入1,430亿元,年均增长20%,这显然是一块无法忽视的大蛋糕。

但持续增长的除了市场和市场参与者,还有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不满。由于快递行业具有“先发优势”和“赢者通吃”的特点,快递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竞争重点在于跑马圈地、铺设网络。这种广而深的网络结构和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难以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延误超时、包裹丢失、暴力分拣、拒绝先验货后签字等等现象屡见不鲜,即使是几家规模较大的公司,也未能提供与体量相适应的优良服务。

阿里云物流占先机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引起了全球关注。回顾阿里的发展,固然有互联网发展的惯性,有马云自身的努力,但恐怕也不能否定快递业的贡献。如果没有快递业的有力支撑,不能在买家和卖家之间架构桥梁,恐怕就不会有电商的春天,也不会有阿里今天的风光。

因为淘宝的存在,把简单的一个11月11日俨然变成了每个热爱网购人民的购物狂欢节,2012年的“双十一”淘宝当天交易额突破191亿,2013年的“双十一”,淘宝再次“发力”,突破350亿元销售额“大关”。这个庞大的数据接近京东商城每年的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这些巨大的交易额是用1.8亿包裹创造出来的,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主要网商11月11日全天共产生订单快递物流量约1.8亿件,全天各快递企业共处理6000多万件快件,是去年“双11”最高峰3500万件的1.7倍。然而如此庞大的包裹需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之内送达到下单人手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包裹的背后正是依靠着无数快递人把这些货送出去的,这样才没有把中国的物流业搞瘫痪。为此,野心勃勃的马云正尝试用互联网的方式重塑物流业,正如他创建他的商业帝国阿里巴巴时所说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这重要的“三流”是做电子商务的最根本最迫切的条件,而阿里巴巴这款电子商务缺的就是物流这一重要条件。

这是一个相对沉默的行业,也是一个主要依靠自身发展的行业,但谁也不能否认,快递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而且改变了经济版图。只是在快速发展中,快递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去年“双十一”期间,北京一家快递公司金融街派送站的21名员工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经理,派送站无法正常运转。而类似的迟递、不递、蛮递等现象,也屡屡见诸于报端。

2013年1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和资本及金融机构、相关企业召开了一系列的秘密会议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战略计划,这则计划的内容就是将联手建立一个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该网络立志保证全国各地任何一个区域所购货品都在24小时内送达,且能够支撑每日平均300亿,每年平均10万亿元的网络零售额,这个就是马云退休之后所要创建的巨大的“云物流”计划。筹划并构成这一复杂而浩大物流网络的企业涉及之广,主要包括阿里巴巴集团、银泰、富春、申通、中通、圆通、汇通、韵达、顺丰等相关资本市场的龙头机构,以及银行和金融机构,其中阿里巴巴能产生在中国快递包裹总量的半数以上。

模式之争从未停止

关于快递发展模式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过。

直营模式是否一定就优于加盟模式?恐怕这个问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阶段来看。在公司初创时期,加盟更利于快速扩张。顺丰的全直营模式需要投入非常高的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这显然不是中小快递公司所能承受的。因而,大多数快递公司选择成本更低、网络铺设快的加盟模式。

但公司一旦达到一定的规模,加盟商形成各自割据的利益集团,就会对公司的管理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比如一些电商为加强客户体验,要求快递企业提供代收货款服务,这显然对后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单资金安全这一条,就成为“四通一达”等加盟型快递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加盟帮助企业在短时间以低成本扩大了网络,但物流服务跟实体商店不同,标准管理难度大,使得加盟商在物流服务上表现差异很大。而摆在面前更为现实的挑战是,加盟模式的快递企业往往拥有多个法人,其名下的财务报表无法合并,因而在体量和财务方面都难以实现上市融资。

从行业内部来看,顺丰的成功为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掌舵者们提供了可参照的榜样。从珠三角起家,顺丰用7年时间成长为不折不扣的行业冠军,经营规模、网点覆盖和市场份额仅次于EMS,年营收超百亿。业内普遍认为,这同顺丰全面直营密切相关,这使得它能以较高的价格实现快速的取送服务,而不必像大多数以加盟为主的快递公司那样,动辄陷入俱损俱伤的价格战。而从国际上来看,UPS、FedEx、DHL、TNT Express四大快递巨头没有一家是加盟模式,直营化是做大做强的必要前提。

相应地,直营模式并非完美无缺。虽然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集中权力,但站点铺设成本过高,从而使企业不得不放弃欠发达地区市场。因此,市场渗透的空间不充分,换句话说,尽管企业仍在增长,但加速度可能并不具有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愈演愈烈的电商大战也让直营转型变得更加深刻。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副教授戴锡认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廉价快递支撑了电商的高速发展,但随着电商市场竞争的加剧,其背后的物流反而成了制约因素,不但转移了电商的利润,且不利于消费者信心和品牌的建立。因此,包括京东、淘宝在内的电商企业纷纷布局自有物流系统,挖掘第四利润源。而此前网购包裹始终是民营快递的重要业务来源,面对电商自有快递的加入,快递公司的唯一出路就是通过直营加强标准管理、提升服务,尤其是开辟中高端普通快件市场。

无论如何,单纯的加盟模式必然无法使快递企业跻身行业领先并保持优势。从上市等企业现实的前景来看,直营也是规范化经营的大势所趋。但说到底,直营抑或是加盟,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正如价格战无法决定成败一样。谁能准确把握企业的核心价值和定位,谁能对创新的商业模式抱有不变的热情,谁能为消费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谁才能成为行业真正的领跑者。

快递物流梦的演绎

快递和物流两个产业之间的界限,看起来正越来越模糊。

不可否认的是,从成熟的市场中发生过的案例来看,往往并购是进入一个行业,或是迅速扩大市场规模的最为快速的方式。早前,不论是天地华宇并购如风达,还是全峰快递将亚风速递揽入怀中,都在向外界传递要成为综合物流服务商的信号。双方的融合绝不仅仅是一加一这样简单的算法,快递企业的加盟制和物流公司并不完善的网络体系,都对这一趋势的发展构成阻碍。

2013年8月完成首轮80亿规模融资的顺丰,2014年开始逐渐在产业链上下游布局。除了“嘿店”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之外,或许顺丰在综合物流服务商做得转变最为重要。几个月之前,顺丰低调推出了一款名为“物流普运”的业务,这意味着顺丰开始用自己的快递网络同时运营快递和物流两种业务。综观国际知名的行业内公司,UPS、FedEx都同时拥有自己的物流和快递业务。顺丰的这一举动,恰巧说明物流和快递的交叉融合是不可逆的存在,而“物流普运”就是公司转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快递公司向物流业务的延伸是行业趋势,与此同时采用并购的方式切入,也能够迅速在市场占有率较为分散的市场中占有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目前,民营物流行业排行前三名的企业德邦物流、天地华宇、佳吉快运三家的市场占有率都没能超过3%。所以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未来3-5年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

快递角逐在所难免

中国快递市场是一块体量加速膨胀的大蛋糕。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完成59亿件,同比增长53.7%,已超过2012年全年业务量。

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快递业将会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级行业。当我们感慨阿里的发展一日千里时,也不排除未来有一天,快递业也会出现一个让世界惊艳的品牌。未来的快递业将会直面世界竞争,如果没有与国际对手同台竞技的经验,未来竞争的胜算到底会有多大?问题不难回答。现在放开市场,必将推动现有的快递业加速与国际接轨。在不远的将来,一大批国外快递企业将加入到国内包裹快递市场的竞争中来,共同分享中国市场这块“蛋糕”。

获得同台竞争的机会也是外资快递公司翘首企盼的。

早些年,多家外资以并购、入股国内快递企业的方式介入这一领域,但大多折戟而归。DHL(中外运敦豪)在2009年时曾收购了全一快递、中外运速递、金果三家民营快递公司,希望尽快做大其在中国及亚洲的国内快递业务。但不足两年,DHL即宣布退出国内低端快递业务,将所持有的全一快递、中外运速递及金果3家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出去。“外资快递受限于各方面的成本,在价格上比较吃亏,这也是其在国内快递业务上迟迟打不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业内人士评述。

其实在不久前,UPS和联邦快递(FedEx)两家外资物流公司已经先后在北京地区取得了国内快递运营牌照,并且UPS已获得在国内33个城市开展快递服务许可。2009年,新《邮政法》颁布实施,早已在中国市场开展快递业务的外资物流公司开始向中国政府申请国内快递许可。2012年,国家邮政局就已批准两大外资快递巨头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即UPS)经营国内快递业务。

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快递业市场,进一步开放快递市场为国际快递巨头进军中国市场拓宽了道路。

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耕作”正日益深化。2014年5月,UPS在北京开设全新的合同物流仓储中心,能在市区内提供4小时配送服务,并向全国主要城市提供次日配送服务。6月,UPS开通中国至欧洲铁路货运,拓展多式联运速递服务组合,这一服务将帮助客户有效平衡供应链成本与运输时效。该铁路货运与现有的货运与公路运输服务网络相结合之后,速度将比海运快50%,成本比空运低70%。

DHL当初决定退出中国低端的快递市场时,其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许克威曾表示,3000多家快递公司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内竞争着实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3年过后,国内快递公司的数量只增不减,众多企业在这块尚不规范的市场中厮杀抢夺。

业界有一种推测,到2020年,我国大型快递企业最多有8家,其他的都是中小型快递企业。不过目前这些快递公司的日子都很艰难,要想一直站在这个舞台上,快递企业就必须谋求突破。

正如外资快递企业瞄准中国快递市场的心情一样,国内快递企业也迫切于参与全球快递市场分羹,中国的快递企业正面临着“走出去”的迫切需求。

据悉,中国已和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外贸联系,产品可以出口到相应地区。但是,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快递企业能够将产品在这些地域范围内进行递送。因此,国内快递业全球性的快递体系尚无从建立。政府高层的愿景很清晰,就是要培养一些在全球范围内能与联邦快递、DHL等全面竞争的现代快递企业。要想国内快递企业闯出去,首先得把自己的门打开,让外资在国内的市场先充分竞争。利用外资快递的“鲶鱼效应”来刺激国内快递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愿景值得期待,

一场快递行业的角逐在所难免。

法规速递篇10

关键词:双倍余额递减法、净残值率、折旧、修正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一种计算方法,它的基本规则是:以固定资产使用年数倒数的2倍作为它的年折旧率,以每年年初的固定资产帐面余额作为每年折旧的计算基数,但由于在固定资产折旧的初期和中期时不考虑净残值对折旧的影响,为了防止净残值被提前一起折旧,因此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后两年中,折旧计算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即在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的帐面余额减去净残值后的金额除以2作为最后两年的应计提的折旧。诚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可以遵照这种规则来处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问题,但笔者认为,这种通用的规则并不能全部适用。在实务中,如果不顾固定资产净残值估计的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上述原则,则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应用可能会走入误区,并将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末期折旧计算的不当和错误。试看以下一例:

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1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分别计算净残值率为30%,20%,11%,9%,7%和5%时各年的折旧额。

上例中给我们提供了净残值率的五种情况,如果读者认为可以不管净列值率估计的水平,一律可以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一贯计算原则进行计算,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如下表一的计算结果: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一

固定资产原值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使用年限

10 10 10 10 10 10

净残值率 30% 20% 11% 9% 7% 5%

第1年折旧额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第2年折旧额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第3年折旧额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第4年折旧额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第5年折旧额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第6年折旧额 65536 65536 65536 65536 65536 65536

第7年折旧额 52429 52429 52429 52429 52429 52429

第8年折旧额 41943 41943 41943 41943 41943 41943

第9年折旧额 -66114 -16114 28886 38886 48886 58886

第10年折旧额 -66114 -16114 28886 38886 48886 58886

合计折旧金额 700000 800000 890000 910000 930000 950000

以上计算结果我们容易发现,在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均不变的情况下,不管净残值估计水平如何,前8年的折旧计算结果都是一致的,但在后两年发生了变化。我们明显可以判断不正常的情况是净残值率为30%和20%的最后两年计算结果为负数,折旧为负似乎不太合理,与我们采用这种方法的初衷相悖。分析其原因是,前面8年的折旧已达到了83万,已分别超过了70万和80万的折旧总额,因此必然要通过最后两年进行抵扣,才能把净残值留出来。为了避免这种最后年限折旧出现负数的情况,双倍余额递减法要进行适当修正。合理的做法是,不等到最后两年就提前改变折旧方法。对于本例的30%净残值,应在第6年起改变方法(作者注:如在第7年依然会碰到我们前面的问题),这时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为:1000000-200000-160000-128000-102400-81920=327680(元),可折旧金额为:327680-300000=27680(元),因此第6至第10年的折旧分别为:27680/5=5536(元)。对于20%的净残值率,应在第8年起改变折旧方法,这时固定资产的净值为:1000000-160000-128000-102400-81920-65536-52429=209715(元),可折旧金额为:209715-200000=9715(元),因此第8至第10年的折旧金额分别为:9715/3=3238.33(元)。

对于本例净残值率为11%的计算结果,读者一般会认为无可挑剔。但假如我们细细推敲,则会发现这种计算过分拘泥于“最后两年改变方法”的规则,其实没有在最后改变方法的必要。因为本例的加速折旧法可一直用到第9年,则第9年的折旧为:(1000000-200000-160000-128000-102400-81920-65536-52429-41943)×20%=33554(元),这样最后一年的固定资产净值为:1000000-200000-160000-128000-102400-81920-65536-52429-41943-33554=134218(元),可折旧金额为:134218-1000000×11%=24218(元),即为第10年的折旧。因此,这同样是双倍余额递减法需要变形的一种情形。

对于表一中7%和5%的两列计算结果,读者一般也认为完全符合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要求,但是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最后两年通过平均方法计算的结果均比倒数第三年按余额递减法计算的结果都大,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最后三年的折旧金额呈递增趋势,似乎不符合加速折旧法的本意。其实碰到这类情况,双倍余额递减法可以作适当修正:从倒数第三年起即改为平均年限法,对7%的计算如下:最后三年的折旧额=1000000-200000-160000-128000-102400-81920-65536-52429-1000000×7%=46572(元)。这样比表一的计算结果应该合理些。这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应予修正的第三种情形。

真正符合各方面要求的计算结果是净残值率为9%的一列。而它也不能象11%的一列一样把双倍余额递减法用到最后,否则会出现上述折旧“减速”的后果。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修正后的计算结果:(表二)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二

固定资产原值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使用年限

10 10 10 10 10 10

净残值率 30% 20% 11% 9% 7% 5%

第1年折旧额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第2年折旧额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第3年折旧额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第4年折旧额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第5年折旧额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第6年折旧额 5536 65536 65536 65536 65536 65536

第7年折旧额 5536 52429 52429 52429 52429 53036

第8年折旧额 5536 3239 41943 41943 46572 53036

第9年折旧额 5536 3238 33554 38886 46572 53036

第10年折旧额 5536 3238 24218 38886 46571 [1] 53036

合计 700000 800000 890000 910000 930000 950000

结论:现行制度规定的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规则只是一种原则性的框架,对最后两年折旧方法的规定没有广泛的普遍性,尤其不能生搬硬套,而必须根据净残值估计水平的情况,既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最大可能地使用加速折旧法,同时也要确保净残值在最后年度留够。因此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年度折旧计算的处理实际上是加速折旧的基本原则与双倍余额递减的基本计算规则平衡的结果。参照本文所引用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一、当净残值率较大时,要注意最后年度出现负折旧,宜从早采取平均年限法,如本例中的30%、20%的净残值率的折旧计算。

二、当双倍余额递减能正常用到倒数第二年,且不影响净残值,同时整个年度满足加速折旧法,则宜将双倍余额递法用到最后,不必拘泥于“最后两年”的限制,如本例中的11%净残值率的折旧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