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法十篇

时间:2023-04-04 06:33:59

统计法

统计法篇1

【关键词】统计法制 统计执法

一、影响我国统计法制建设的主要因素

1、市场经济对统计法制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规则还不十分健全,诚信度还不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还不强,加大了政府管理的难度。日常统计工作中,经常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及组织,不及时办理统计登记、报送统计资料,逃避应尽的统计义务,部分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担心商业秘密的泄露,怀疑统计部门能否做到数据保护,因而对统计调查变得十分敏感,采取消极的配合态度,影响了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作为政府统计部门,如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依靠法律的有效实施来规范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法制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更好地发挥统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对目前统计法制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向统计法制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为科学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能,我国政府职能逐渐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向“公开、透明、平等”的原则转变,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工作在逐步深入展开,人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统计部门如何适应这种转变,正确处理统计任务与统计人员之间矛盾,协调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民间统计的关系、统计法律法规的规范,有效地整合统计资源,建立一个以政府统计部门为主,部门统计为辅,民间统计为补充的大统计调查体系,切实规范自身行为,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统计,是新时期统计法制建设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二、统计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1、从近几年检查情况看,一些基层单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基础工作非常薄弱。突出表现为没有严格按照有关统计法律法规规定配备合格统计人员,用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人员担任统计人员,没有设立必要的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和建立统计核算制度,统计人员不按期参加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方法制度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

2、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现象突出。部分企事业单位瞒报劳动报酬统计数据,所报的统计数据与核实数据相差较大,瞒报现象较为普遍,而工业企业则由于各种原因虚报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从而造成统计数据失实。

3、由于外部因素的干扰,部分企业不能如实上报统计资料。个别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为完成各项考核目标,按下达计划数上报基层统计数据。如有的乡镇为了完成各项主要统计指标的考核,骗取荣誉,叫企业用错误的方法计算工业总产值,让企业虚报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有的替企业填好统计报表,叫企业盖章上报;有的叫企业在空白报表上先盖好公章,再自己根据需要在报表上填写数据,而企业却不知情。

4、部分企业存在随意填报统计数据现象。有些企业的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随意填报统计报表;企业统计人员由于业务不熟悉,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马虎应付了事。

三、统计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

1、统计法制意识淡薄是造成统计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有些单位,从单位领导到统计人员,许多都未认真学习过《统计法》及相关的法规,有的不知道如实提供统计资料是应尽的法律义务,有的根本没有认识到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2、对统计违法行为查处难度大、力度不够。一方面是统计执法力量薄弱,而统计调查对象量大面广,无法对所有的违法现象进行查处;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关系网相互交织,使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难度加大,由此助长了统计违法行为的滋生漫延,也降低了法律应有的威慑力。

3、利益主体多元化,诱发统计违法行为。个别领导从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利益出发“按需报数”,有的为争取投资、申请贷款、提升所谓的企业形象,虚报产值、产量、投资、效益等统计数据,有的为逃避税赋、少缴社会保险金等瞒报销售收入、利润、工资总额、从业人员人数等统计数据。在经济、政治利益的驱使下,个别地方和部门下达一些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致使下级为完成任务而被迫上报虚假统计数据,也是造成虚报统计资料的一个原因。

4、统计人员素质不高,是产生统计违法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一方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统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统计人员面临较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法制环境越来越复杂,统计执法道路困难重重,迫切需要更新只是结构和大批复合型的人才。然而,当前部分统计人员知识老化、业务素质较低,阻碍了统计法制工作。

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也与对《统计法》重视不够,存在统计是“乱抓一个人都可以来做统计”的错误思想有关,一些单位随意撤换统计人员,基层统计人员无法稳定,许多没有经过统计专业培训的人员在统计岗位上工作,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和工作责任心,以致于随意填报统计数据,并常常出现迟报及统计数据不实的现象。

四、关于我国统计法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1、积极开展统计法制宣传,切实提高统计法律意识。以“强化意识培养,做到两个结合”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统计法制宣传工作。即培养一种良好的法律意识,依靠媒体,结合案例进行统计法制宣传。培养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首先从在校学生开始,密切联系实际,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关键在于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通常是指对法律肯定的态度、心理、观点和思想,直接决定法律、法规实施的质量及效果,决定人们对法律、法规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再者在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始终要把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培养一种良好的法律意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让人们正确理解运用法律,自觉地抵制、谴责违法犯罪现象,自觉依法履行统计义务。

2、坚持实事求是,净化统计环境。(1)坚持实事求是,提高思想认识。实事求是是对统计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维护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和治理统计违法行为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虚假统计数据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危害,才能在治理统计数据弄虚作假上做到态度坚决、力度大,行动果断、效果好,从而使治理工作取得成效。(2)加强干部管理,完善评价体制。防止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现象发生,加强源头数据控制,提高数据质量,杜绝“数字腐败”,对地区、部门、单位的各种考核评价指标的完成情况,要进行客观评价,而不能单凭统计数据决定干部的任用,杜绝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办法,对搞“假数出官,官出假数”者,更要严肃处理,使其违法成本高于违法利益。(3)加快统计法制建设步伐。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变化,将各项统计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使正常的统计活动受到法律的严密保护,而让利用虚假统计数据谋求不正当利益者受到严惩。

3、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只有建立起业务素质过硬,忠诚统计事业,具有较强职业道德的统计队伍,才能在统计工作中按照《统计法》的要求进行统计工作,才能抵御各种利益诱惑,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因此,加强各种形式的统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通过他们向社会普及统计知识,让社会认识统计,让统计服务社会,是治理违法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熊振南:《统计法规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陈红梅:统计执法的阻却性因素及其对策,工作试点[J],2006,03。

统计法篇2

结合我县统计工作计划,,2005年,我县的统计法制工作继续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统计,要充分发挥统计法规的保障作用,切实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全员执法,努力提高法制宣传的实际效果,为提高全县统计数据质量,加快信息现代化建设营。今年以来,我县的统计法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统计局的关心指导下,进一步加大了统计法制宣传和检查工作的力度,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切实提高了我县的统计数据质量。在检查和执法过程中讲求方法与策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统计法制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在此,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2005年统计法制主要工作

2005年,我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专栏、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扩大统计执法的宣传报道,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推进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我县根据市统计局统计法制工作安排,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我县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从二月份就开始,分为自查、检查、处理、总结四个阶段,作到长抓不懈。我们向统计调查单位和基层统计机构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的通知》(安府办字[2005]42号),要求各单位围绕检查的范围、内容、检查的步骤和要求,先作好认真的自查,填好自查情况表,写出自查报告。针对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我县统计局还专门下发文件,加以布置安排。从上报的自查表和自查报告可以看出,大部分单位都能实事求是、认真开展组织本单位的统计法制自查工作,及时上报各种有关材料与表格。对存在的问题,都能提出中肯的整改意见。大部分单位领导对统计执法检查有一个比较正确认识,对统计执法比较支持理解。

二、全面完成统计“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一)2005年是统计“四五”普法宣传教育的最后一年。我县的法制宣传教育注重了实际效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以及宣传画、宣传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宣传。同时要对我们在工作中查处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以取得统计执法工作的最佳社会效果,提高统计执法的威慑力。

(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确保统计人员资格认定工作的可操作性。组织好统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培训、考试、《资格证书》的核发和管理工作以及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三)利用统计“四五”普法的机会,在县委党校全县性的科级后备干部培训上,由我局有关人员讲座《江西省统计管理条例》及有关知识问答。在12月4日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在县城街心公园进行了《统计法》、《江西省统计管理条例》的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有关材料8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500多人次。通过以上措施、大造声势、有效地营造了统计执法大检查的良好工作氛围。

强化措施、努力做好统计执法工作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认真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为了认真抓好我县的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我县统计局高度重视,迅速统一了思想,大家一致认为:统计执法检查必须搞,也一定能搞好。局领导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执法检查事宜,积极争取支持,以县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讨论执法检查工作。在县统计局树立全员执法意识,将统计法制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调整《安远县统计局目标管理考评方案》,进一步完善《统计执法工作考评办法》,明确每位干部的身上的重任。

(二)强化措施,确保统计执法检查持续深入开展。我局将全局执法人员分成4个组,每个组2个人,明确每个组在今年之内要完成查处统计违法案件5起以上,罚款金额总计在2000元以上。大家在合理安排统计专业报表与执法检查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每个组自主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任何一个统计起报单位都可以去检查,给每个组工作上于充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规范执法,促使统计法制工作步入正常化、制度化。在各单位自查结束后,我县抽查了26个单位,其中乡镇5个、工业企业7个、其它企事业单位15个。在抽查中发现有统计违法现象的,进行认真的立案、调查、处理。在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实践中,我们做到了: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准准确、处罚得当,严格以程序办案。到目前止,我县共查处包括县自来水公司、县通威公司、县粮食局、县果业局、县社会福利院、县农业银行和双芜乡政府等在内的18个单位,对其中12个单位进行了经济处罚,罚款金额共计15000元,对另外6个单位进行了全县的通报批评。强有力的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四度有效地促进我县统计工作环境的好转。全县各单位对《统计法》和统计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全县做好统计年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我县法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统计数据真实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队伍不很稳定,统计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统计执法的难度加大、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争取县委、政府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支持方面有待进一步努力。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深感统计工作法制化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认真总结往年统计法制工作好的经验的基础上,查找出原因,在工作实践中加于改正与提高,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促使我县统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一是层层落实执法工作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全员执法工作。

二是健全法制机构,充实、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力量,强化执法工作。配齐不少于8人的统计执法检查队伍,使之与所承担的统计执法检查任务相适应。

统计法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涉外调查的规范和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调查机构和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涉外调查,包括:

(一)受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委托、资助进行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

(二)与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合作进行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

(三)境外组织在华机构依法进行的市场调查;

(四)将调查资料、调查结果提供给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机构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市场调查,是指收集整理有关商品和商业服务在市场中的表现和前景信息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社会调查,是指市场调查之外,以问卷、访谈、观察或者其他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社会信息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境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境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

本办法所称境外组织在华机构,是指经我国政府批准,境外组织在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常驻代表机构。

本办法所称涉外调查机构,是指依法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

第四条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对全国的涉外调查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涉外调查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家统计局和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涉外调查管理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六条从事涉外调查,必须遵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七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进行可能导致下列后果的涉外调查:

(一)违背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

(三)窃取、刺探、收买、泄露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的;

(四)违反国家宗教政策,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社会稳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宣传、迷信的;

(七)进行欺诈活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国家实行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制度和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审批制度。

第九条涉外市场调查必须通过涉外调查机构进行,涉外社会调查必须通过涉外调查机构报经批准后进行。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境内直接进行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不得通过未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进行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

第二章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和管理

第十条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对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进行资格认定。

任何个人和未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涉外调查。

第十一条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具有法人资格;

(二)经营范围或业务范围包含市场调查或者社会调查内容;

(三)具有熟悉国家有关涉外调查管理规定的人员;

(四)具备与所从事涉外调查相适应的调查能力;

(五)在申请之日前一年内开展三项以上调查项目,或者调查营业额达到三十万元;

(六)有严格、健全的资料保密制度;

(七)在最近两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

第十二条业务范围中含有市场调查内容的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具备第十一条第(三)、(六)、(七)项条件的,可以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在境内直接进行与本机构有关的商品或者商业服务的市场调查;但是,不得从事社会调查。

第十三条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涉外调查许可证申请表;

(二)用以证明第十一条或者第十二条所列内容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调查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向国家统计局提出;调查范围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出。

国家统计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逾期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决定批准的,颁发涉外调查许可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国家统计局颁发的涉外调查许可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颁发的涉外调查许可证,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

第十六条涉外调查许可证应当注明调查机构的名称、登记类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住所和颁发机关、颁发日期、编号、许可范围、有效期等项内容。

第十七条涉外调查机构的名称、登记类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住所等发生变更的,应当向原颁发机关申请变更涉外调查许可证。

第十八条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三年。

涉外调查机构需要延续涉外调查许可证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颁发机关提出申请。逾期未提出的,将不再延续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有效期。

第十九条终止涉外调查业务的,应当在终止业务后三十日内,向原颁发机关缴回涉外调查许可证。

涉外调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应当在届满后三十日内,向原颁发机关缴回已过期的涉外调查许可证。

第二十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伪造、冒用或者转让涉外调查许可证。第三章涉外调查项目管理

第三章涉外调查项目管理

第二十一条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对涉外社会调查项目的审批。

第二十二条涉外调查机构申请批准涉外社会调查项目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涉外社会调查项目申请表;

(二)涉外调查许可证复印件;

(三)委托、资助、合作的合同复印件;

(四)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的目的、内容、范围、时间、对象、方式等;

(五)调查问卷、表格或者访谈、观察提纲;

(六)与调查项目有关的其他背景材料。

第二十三条涉外调查机构申请批准涉外社会调查项目,调查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向国家统计局提出;调查范围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出。

国家统计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逾期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决定批准的,发给涉外社会调查项目批准文件;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经批准的涉外社会调查项目,不得擅自变更;需要变更的,涉外调查机构应当就变更部分向原批准机关提出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依据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变更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涉外调查应当遵循自愿的原则,调查对象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接受调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调查对象接受调查。

涉外调查机构进行涉外调查时,应当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不得冒用其他机构的名义,不得进行误导。

第二十六条经批准进行的涉外社会调查,应当在调查问卷、表格或者访谈、观察提纲首页显著位置标明并向调查对象说明下列事项:

涉外调查许可证编号;调查项目的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本调查为调查对象自愿接受的调查。

第二十七条涉外调查机构应当建立涉外调查业务档案。

第二十八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伪造、冒用或者转让涉外社会调查项目批准文件。

第二十九条涉外调查机构和有关人员对在涉外调查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家统计局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其调查活动属于非经营性的,可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其调查活动属于经营性,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相当于违法所得一至三倍但是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三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通过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进行涉外调查的;

(二)未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进行涉外调查的;

(三)伪造、冒用、转让涉外调查许可证、涉外社会调查项目批准文件的;

(四)使用已超过有效期的涉外调查许可证从事涉外调查的;

(五)超出许可范围从事涉外调查的。

第三十二条涉外调查机构和有关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家统计局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其调查活动属于非经营性的,可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其调查活动属于经营性,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相当于违法所得一至三倍但是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三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涉外社会调查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已批准的涉外社会调查项目的;

(三)泄露调查对象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

(四)强迫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

(五)冒用其他机构名义进行涉外调查的;

(六)未建立涉外调查业务档案的;

(七)拒绝接受管理机关检查的;

(八)在接受管理机关检查时,拒绝提供情况和有关材料、提供虚假情况和材料的;(九)未标明、未向调查对象说明第二十六条规定事项的。

第三十三条涉外调查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家统计局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

(一)涉外调查机构的名称、登记类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住所等发生变更,未依法申请变更涉外调查许可证的;

(二)终止涉外调查业务,或者涉外调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未向原颁发机关缴回涉外调查许可证的。

统计法篇4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一)进一步健全推进依法统计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统计领导协调机制,领导本地区推进依法统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制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组织指导、考核奖惩、督促检查等工作制度。

(二)树立统计执法机关形象、提高统计工作权威,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把统计法制工作当作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使依法统计真正成为广大统计人员共同的责任。

(三)切实增强政府统计人员特别是统计领导干部依法统计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统计水平,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统计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二、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水平

(一)积极与司法部门联合开展统计法的学习宣传。今年,省委普法办已将新统计法列入全省“六五”普法宣传学习规划,各县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组建普法领导机构,加强与司法部门联系,打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针对不同调查对象,采取不同方式,有重点的开展普法宣传,并层层加以落实。继续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特别是加大新法新规的学习宣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依法支持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其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特别要加强对新出台或者新修订的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依法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让社会公众知法、懂法、守法,认真履行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改善和提高其配合政府统计调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切实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密切法制与业务工作的联系。离开了统计业务工作,统计法制工作就会失去目标和生命力;离开了统计法制工作,统计业务工作就缺乏有力的保障。统计法制工作与中心业务相结合,是统计法制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服务服从于统计工作大局,是统计法制工作的根本出路。要利用统计工作会议、统计专业会议及各种普查,把《统计法》的学习宣传融入其中。要以四大工程建设为重点,以推进规范统一、改革创新、公开透明为主线,着力促进普法工作与统计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努力提升普法效果。要把统计普法渗透到统计报表布置、统计业务培训、统计资料、统计咨询服务及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要把握时机开展重大普法活动,要充分利用统计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日、修订日、实施日等特殊时机,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

三、加强统计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一)加强对乡镇统计站依法统计和依法调查的指导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统计法制巡查工作,建立长期监督机制。针对2010年大检查和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事后监督检查,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查处情况采取“回头看”,通过巡查进一步强化指导,督促改进。

(二)加大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查力度。适时开展统计执法检查,重点查处行政领导非法干预统计数据、统计人员参与弄虚作假行为,要认真查处非法统计调查、非法提供或者泄露统计资料、非法公布或使用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统计基本单位的专项巡查或检查活动,对名录库中的单位进行认真地核查,确保基本单位名录库不重不漏、真实准确。要开展对联网直报企业的检查,确保联网直报的操作规范。要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贸易、房地产开发等专业数据为重点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净化统计工作环境。

(三)加强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督导。要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配备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强化统计工作责任,促进企业统计工作的规范化。要通过执法检查,加强对企业的统计业务指导,规范指标填报,严格报表审核,确保源头统计数据质量。

(四)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加大直接查办案件的力度,严肃查处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州统计局要直接查办在全州有重大影响的统计违法案件,并积极指导下级统计机构的案件查处工作。各县统计局要加强查办统计违法案件工作,按质按时完成及上级局交办的案件,保证处理到位。

(五)进一步完善执法工作制度,规范统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规则,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完善统计违法案卷评查制度,通过案卷评查,找出不足,进一步提高统计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和水平。要建立和完善案件通报制度,加大对典型违法案例的公开曝光力度。要积极拓展执法领域,要针对不同的执法内容,努力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

(六)加大执法工作保障力度。各县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建立专门的统计执法机构和县级专职执法人员组成的执法体系,充实执法检查力量,加大执法投入,为案件查处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依法监督统计行政审批管理工作

州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县的督促指导,各县要认真贯彻执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统计行政审批等各项工作。

五、加强法制队伍建设,提高统计法制工作能力

(一)强化对新统计法的学习、深刻理解新设置的统计违法行为及对违法性质的认定,正确应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发挥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方面的骨干、参谋和助手作用,促进本地区统计工作依法开展。二是要认真研究统计执法工作,积极查办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敢于执法,善于执法,不断提高查办案件的能力。三是要认真研究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实施联网直报、推行企业一套表制度及报表签收制度执行中产生的各种法律问题,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统计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树立全员参与执法的观念,推动统计法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全员参与、形成合力,是推动统计法制工作有力保障,积极依靠全局乃至全系统的力量,分工协作,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广大统计人员特别是专业人员积极参与统计立法、普法和执法活动,进一步壮大统计执法力量,使统计执法与业务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执法效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要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法规机构督促指导,逐步做到各专业直接查办案件。

(三)充实统计法制机构人员和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统计执法力量,使法制队伍与新时期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要加大对法制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和锻炼力度,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法制队伍。要在积极探索和总结统计执法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培训制度,重点从执法技巧和执法程序上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统计行政复议工作,切实提高执法监督水平

统计法篇5

审计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是对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审核,并审查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计抽样的种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2.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账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账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账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

(3)比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账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账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

(4)分层抽样。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账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3.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账)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抽样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上述的统计抽样方法,我们都已经了解并使用很多,但是其每一种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其优点所在,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的。因此,依照何种固定的方式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种因素将使我们需要考查的重点内容。

1.样本的设计——样本设计

审计人员在具体计划指导下,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数量、抽样方法、抽样工作质量要求所进行的计划工作。在设计样本时,要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1)审计目的。

(2)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审计对象总体是指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结论,准备采用抽样方法审计的经济业务及有关会计或其他资料的全部项目。抽样单位是指构成审计对象总体的个别项目。在确定抽样单位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审计目的。

(3)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错误运用审计证据等而未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4)可信赖程度。可信赖程度是指预计由样本的推断结果能够代表总体特征的百分比,如抽样结果有95%的可信赖程度,就是指抽样结果有95%的可能性代表了总体的特征,有5%的可能性没有代表总体的特征。

(5)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不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所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能够对某一账户余额或某类经济业务总体特征做出合理评价,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差。

(6)预期总体误差。预期总体误差是指审计人员应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来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的预期误差。如果存在预期误差,则应当选取较大的样本量。

(7)分层。分层是指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次级总体的过程。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分层着重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

2.样本的选取

在选取样本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利用随机数表选样、系统选样、分层选样、整群选样、金额单位选样等。

三、选择合适的审计统计抽样方法

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时,要全面考虑以上诸因素。要确定哪种统计抽样方法最为适宜是不容易的,这要求审计人员对每一种可供选择的统计抽样方法都要有所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再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做好选择后,审核人员需要重视到的各种问题的对策方法,主要重视以下几点:

1.要做好统计与审计的有机结合

《审计统计软件》报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分类很细,很明确,客观上要求审计检查和审计结论文书也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定性和分类,并使《审计统计软件》报表与审计结论文书对问题的分类口径完全一致。这样,统计报表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审计情况。除此之外,每个审计项目要按《审计统计软件》报表口径向专职统计人员报送统计表,由专职统计人员汇总和统计上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专职统计人员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而且可以把审计与统计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新晨

2.要进一步重视审计统计工作,加强审计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审计业务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统计人员既要掌握各种审计业务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法规政策,还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

3.要做到统计与统计分析的有机结合

统计人员要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和审计案例,做好综合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刻揭示其原因,为领导加强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善于结合审计案例,做好分析和预测,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上报信息,以引起重视。

4.要进一步完善审计统计软件

统计软件应突出直观、方便、实用的特点。笔者认为,《审计统计软件》季度报表中,还应增加一些必要的栏目,如增加“需跟踪落实的问题”栏目很有必要,因为有些问题的处理不能一步到位,如被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归位的问题,还有多少没落实到位、需跟踪督办的,最好在报表中直接反映出来,可以提醒审计机关加强跟踪。使统计报表填报、阅读和运用更为直观、快捷。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代的审计统计抽样给人们带来的应该不是单纯的事情的分析,而是审计统计后的思索,然而这些正是现代审计统计抽样所缺乏的。审计统计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他蕴含着许许多多人们不断在思索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正成为我们寻找中的真理。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应该得出针对不同的审计的对象,采用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就能够面对出每一次审计中出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毕港峰编:《审计》[L].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统计法篇6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通知》(国统办字〔〕162号)和国家统计局、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及市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的通知》饶统字[]65号文件精神,推动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12月初,我局向全县各单位印发了《县统计局在全县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工作方案》》(横统发[]21号)(以下简称《方案》),决定集中一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统计法律进机关、进系统、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住户的“统计法律六进”活动。

《方案》明确了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提出了具体活动要求。《方案》要求各单位对本次活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加强领导,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及时上报活动开展情况。

二、积极推进,注重实效

根据《方案》要求,我县各单位迅速着手准备,结合各地实际发文部署,积极落实经费、精心策划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 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1、统计法律进机关。县统计局紧紧抓住党校这一宣传阵地,向全县各级领导宣传统计和统计法,讲解统计数据的重要性和宣传依法统计的理念。一是在全县局级干部培训班上专门开设了《县情分析及统计法律法规知识》一课,提高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律意识;此外,还在经委、农业、建委、粮食系统开展了统计法专题讲座,针对部门特点进行了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的讲解;二是利用年报机会多次召开部门统计人员统计法制工作会,对统计法律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要求各单位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依法统计。

2、统计法律进系统。以“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县统计局注重开展系统内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利用每周例会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了新统计法以及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知识。

3、统计法律进社区。召开了街道统计工作会,对来自各街道统计负责人及统计人员进行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并就如何加强乡镇街道统计法制建设,依法履行职能职责进行了宣传动员,对基层统计职能职责、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执法检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此外,还对各乡镇街道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法制学习等考核内容作了安排部署。

4、统计法律进企业。为了促进统计法律“六进”活动的深入开展,更加广泛地宣传统计法,各社区和工业园区都积极采取各种形式走进企业,把统计法知识送到企业领导和统计人员手中。

5、统计法律进乡村。青板、葛源、司铺等乡镇深入镇村举办统计法制讲座,向该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村社领导及统计人员、规模以上统计报表单位统计人员、农调记帐户共计100余人讲解了统计法知识,介绍了近年来县统计局通报、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并对镇村领导干部加强统计工作提出了建议;龙门乡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腰鼓队、快板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统计法律进乡村活动;县统计局和县司法局等部门一起,利用12.4法制宣传日还组织宣传车到全县主要街道、所有乡镇的主要交通要道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并将宣传资料发放到企业和公路沿线的农户手中。

此外,莲荷、岑阳镇的统计法规人员也纷纷走进田间地头,切实将统计法律法规送进乡村农户。

6、借助平面媒体宣传新《统计法》。为落实“四个到位”的新《统计法》宣传方针,营造良好的统计法制氛围。统计局与报社强强联手,在《报》开辟了新《统计法》专版,借助《报》的声势,将新《统计法》宣传月活动推向高潮。

7、举办法制专题报告会吹响新《统计法》施行号角。为使统计法制宣传月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更加扎实、结合更加有力,县统计局严格按照月初制定的《关于开展<统计法>宣传月活动的方案》要求,联合县法制办、司法局专门召开了学习新《统计法》专题报告会,特邀了县人大副主任王臣杰参加并作了重要讲话。局长刘文学亲自为大家讲解了新《统计法》出台的背景及修改前后的不同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新篁办事处、兴安街道办事处统计员、县直各有关单位和驻横各单位统计员和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聆听了报告,为新《统计法》的施行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信息畅通,及时反馈

活动期间,各单位向我局报送本活动开展情况信息数十条,我局也在网站、市局局域网上将“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进度及时予以了反映,并以简报等形式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向县委宣传部、县委法制办、县司法局等部门及时予以了沟通。

三、认真总结,查找差距

统计法篇7

一、积极配合省上工作,不断完善统计法律制度

(一)积极配合做好地方统计法规修订工作。根据《统计法》和即将出台的《统计法实施细则》,省局将修改《省统计工作管理条例》,要积极配合省局做好《省统计工作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建议工作。

(二)抓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审查和备案工作。要及时对规范性文件进行认真清理,发现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不一致的,要及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同时,建立两年一次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积极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及时向本级政府报送备案,并抄送上一级统计机构。

二、加强统计监督检查,持续提升统计执法力度

(一)进一步加强统计监督检查和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执法检查。根据省局建立的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和每年县对五分之一乡镇(街道)开展统计监督检查的要求,我市按规定开展对崇安街道、吴屯乡的监督检查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统计基本单位的专项检查活动,对名录库中的单位进行认真核查,确保基本单位名录库不重不漏、真实准确。要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和星级宾馆、劳动工资等专业指标数据为重点,适时进行统计质量查询,联合开展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努力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

(二)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以及案件通报和曝光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每季度至少提供一起以上案件,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和曝光制度,在“12.4”法制宣传日及其他重要时段,集中曝光一批统计违法案件,提高统计执法宣传的社会效果。

(三)完善执法工作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规范统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统计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要充分认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要认真执行《省规范统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暂行规定》,根据《暂行规定》和本地实际对自由裁量权的运用范围、行使条件、裁量幅度和实施种类等,进行细化分解,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

三、深入开展统计宣传,有效提高社会统计法律意识

(一)启动统计“六五”普法工作。年是统计“六五”普法的开局年,也是《统计法》实施一周年,要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建立普法组织领导机构,制定普法规划和年度宣传计划。积极与司法行政机关和普法宣传部门沟通,将《统计法》和即将出台的实施条例以及《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纳入我市“六五”普法规划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规划。要突出重点,将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作为统计普法宣传的重点对象,着力推动统计法进党校、进机关、进党组中心组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意识。

(二)加强对统计调查对象的普法宣传教育。突出重点,把握时机,继续宣传《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不断拓展统计法制宣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开年报会、布置会、“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形式,向统计调查对象宣传《统计法》。

(三)继续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的普法力度。继续落实将《统计法》、《处分规定》的学习纳入我市党校教学内容,在市委党校举办1期以上领导干部《统计法》讲座。

(四)加强统计系统自身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司法通〔2008〕156号)的要求,落实统计部门领导和机关干部学法制度,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局机关学习日、法制讲座、以会代训、以及公务员继续教育培训等形式,学习、更新、充实统计法律知识,提高统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依法统计的意识和水平。

四、加强统计法制基础工作,全面提升依法统计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对统计法制工作的领导。要把推进依法统计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作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一项战略措施,作为“一把手”工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合力推进。

(二)加强统计法制力量建设。根据省政府97号文件精神,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要积极争取地方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配备专职统计执法人员。同时,加大统计法制建设的投入,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加强对统计执法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统计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技能。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忠诚法律、业务精湛、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的统计执法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执行《统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暂行规定》,防止行政处罚的畸轻畸重,确保统计执法的公平公正。继续做好案卷评查工作,针对《统计法》的法律适用、定性处理、处罚依据进行重点评查,确保新法新规的准确适用,提高办案质量。

统计法篇8

根据6月4日全国、全省、全市统计执法大检查电视 电话会议要求,按照临统字[2001]12号文件精神,为积 极推进依法统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发挥统计在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严厉查处在统计上弄虚 作假行为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解决执法不严,违法难 究的问题,我县结合工作实际印发了平政办字[2001]13 号文和由统计局、监察局、 法制局联合下发了平统字 [2001]10号文件及统计执法检查实施细则,于6月5日开 始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发动和认真自查,现将我县的自查 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动员,使普法工作贯穿统 计执法检查工作的始终。

首先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徐化国任组长 的统计执法大检查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成立平邑县 统计执法大检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其次,把强化法制 观念作为统计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首要任务来抓,在“ 四五”普法规划中,在统计执法的宣传中,我们重点抓 了“四个面向”,即面向各级领导干部、面向社会公众, 面向广大统计法制工作者,有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在这次统计执法自查前,有统计局、监察局、司法局、 法制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县<统计法>》和“两办通知” 执行情况大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乡镇人民政 府,县直各有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 各有关部门关于执行《统计法》和“两办通知”精神, 并成立相应的大检查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对 大检查的组织领导。在此基础上做好“四个相结合”, 即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面向社会舆论和突出 重点相结合,宣传法律知识和宣传执法相结合,注重宣 传形式和注重宣传效果相结合。再次,召开执法检查动 员调度会、培训会传达大检查会议精神,明确大检查的 重要意义、内容、政策界限和工作要求。要求在这次统 计执法大检查活动中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在查处统计违 法大案要案上有新的突破,二是要消灭执法的空白和死 角,三是要在执法办案、条件方面有新的改善;为实现 这三个突破,统计执法要做到三点:第一,要树立敢于 碰硬的思想。第二要善于执法,讲究执法艺术。第三要 严格执法程序,严格依法办案。组织参加执法检查的人 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使每个统计执法人 员以饱满的热情和较强的业务素质投入执法检查工作中。 四是邀请电视台跟踪报道,对在自查工作中不配合、不 彻底、不重视走过场的单位进行了曝光批评,因此极大 地增强了宣传效果,真正起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 的作用。在执法检查中要求检查人员克服困难,集中精力投入执法检查,各小组要密切配合避免重复检查给基 层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及时调度各小组的工作情况, 解决检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注重自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结果

    六月四日全国、省、市统计执法电视电话会后,统 计、监察、司法、法制局联合制定下发了统计执法自查 和重点抽查实施细则,自查抽查内容包括组织学习宣传 统计法和实施情况,是否办理统计管理登记,是否持证 上岗,主要数据来源的方法,有无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有无违法行为,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在抽查工作 重点抽查了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工业产值、利 税、劳动工资、投资等,通过自查和抽查,发现有以下 几点:一是各级各部门对这次统计执法大检查认识必须 到位,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并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共收到自查报告166份。表现好的单位如:归来庄金矿、 新华书店、临工汽车桥箱有限公司等单位。二是“两证” “一帐”较为齐全,即统计管理登记、上岗证书、统计 台帐和原始记录基本齐全。三是各项统计数据质量进一 步提高,充分发挥了统计工作的职能作为,为本单位的 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四是个别民营企业的法人代表 对这次统计执法大检查认识不足,行动迟缓,措施不力, 有的走了过场。五是个别私营企业台帐不健全、不规范。 六是个别事业单位存在瞒报劳动工资的现象。

     三、整改措施和收到效果

     1、在被抽查的140个单位中,对个别未按规定办理 或更换统计管理登记证的单位进行了补办。

     2、多数单位通过近年来学法执法, 对统计工作越 来越重视,统计违法现象明显减少,还有个别单位存在 数据不实现象,表现为漏报临时用工或虚报瞒报职工工 资总额,如农发银行、城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石油公司、 盐业公司、种子公司等瞒报、虚报工资现象。

     3、对存在虚报、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 责 令其写出书面检查,限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截止目前,收到书面检查35份。 

     在这次宣传、自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统计执法工 作中,各级领导给予自始至终的重视与支持,执法人员 严格认真,每到一处都对被检查单位的统计工作情况进 行全面检查,并当场取得有关证据,对基础工作不扎实, 报送统计材料不及时,自查走过场的单位或个人,执法 人员当场对其进行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帮 助其制定整改措施。

统计法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贯彻十精神,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全区司法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履责意识,进一步提高全系统法治化管理水平和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能力。

二、时间安排

1、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如有特殊情况可调整时间补学,全年不少于40学时。

三、学习内容

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基本构成及基本特征,学习新修订的《刑诉法》、《民诉法》、《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新颁布的《精神卫生法》等法律法规。(见附表)

四、要求

(一)、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提高学法工作的认识和积极性。本系统行政执法人员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法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法观,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在学法过程中要认真、深入、全面、系统地对规定的法律法规项目进行学习,促进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学法工作学好做实。

统计法篇10

一、依法统计是实施依法行政的组成。

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具体要求是:首先是职权法定。行政机关的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其次,必须要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权在其行政规范中做出规定;再次,依法行政必须体现公开、公平和参与的原则,必须代表全体公民的要求。其基本要求,就是所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履行职责,既不失职,又不越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贯彻执行依法行政,为我们在统计工作上提出依法统计提供了理论根据。

统计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活动的总称。统计工作的一个基本法律依据就是《统计法》。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统计法》颁布实施,从法律上规范了统计工作。依法统计是指:统计工作是根据法律来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的顺利进行有赖于法律的保障;统计活动必须依法而行,应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二、依法统计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依法统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成绩显著。

(一)从统计法律制度层面上看:加强统计立法是统计法制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统计法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统计法律的规范体系。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统计法》,2000年,国务院批准修订的《统计法实施细则》颁布实施,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大量统计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维护和保障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确保统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从统计法律运行层面上看:统计法律的社会功能得到初步实现,统计部门确立了权威,《统计法》对各级领导正确应用统计数据产生明显的引导和制约作用。通过统计执法监督,有效地促进了统计法律、法规制度的理性运行。

(三)从统计法律的文化层面上看:通过广泛的传播,法治观念在全社会得到确立,统计法律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统计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逐步增强,同时,也明确了依法统计与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认清统计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强化统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维护被调查者的利益。在普法中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统计执法专业人才,为依法统计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从统计法律的监督层面上看:统计执法监督制度已逐步完善。通过统计执法检查,首先保障了《统计法》的贯彻实施;其次查处严重影响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违法行为,维护了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正当合法权利;其三通过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增强了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

近年来,随着统计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统计工作逐步规范和完善,统计数据质量显著提高,为各级党政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在《统计法》立法上,有待进一步完善。统计法规带有部门色彩,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政府部门之间及各业务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重复调查,不能从法律上保证部门的业务调查及专业统计调查必须满足政府统计部门宏观管理需要,以降低调查成本,做到信息共享,提高效率。

2、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方法上,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国际化水平低。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MPS与联合国SNA核算体系相比有一定差距,还不能满足世界经济组织对各国的经济比较。现行管理体制不利于全面推行抽样调查,致使世界通用的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我国付诸实施并最终代替全面报表存在一定难度。

3、统计法中对统计监督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的职责不明确,对基层单位应承担的监督检查及必须公布单位信息和报表真实性的监督检查法律责任不明确,法律监督不力,处罚过轻,威慑作用不大。

三、正确处理依法统计的几个关系

为了做好依法统计,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正确处理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依法统计与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关系。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经济迅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利用统计信息来管理决策,统计部门要严格依法统计,提供的信息准确、及时、全面,才能使各级政府全面、系统地掌握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做出科学决策和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同时使社会公众可以共享公共统计信息,从而实现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服务的统一。

(二)依法统计与加强完善统计法制建设的关系。加强和完善统计法制建设是依法统计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统计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依法统计,首先就要加强和完善统计法制建设,规范人们在依法统计活动中的义务和责任及违反统计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其次加强和完善统计法制建设是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是促进统计体制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国际通用准则和惯例来规范、改进、完善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和行政法规,开展各项统计调查一定要有法律依据。依法统计要求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同时,必须明确法律责任,使那些无视法律、拒绝统计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以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在统计法制监督上,要积极建立事后监督制度,实行年度报告制度,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明确违规处罚责任和有权解散企业等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