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症十篇

时间:2023-03-31 23:27:39

舞蹈症

舞蹈症篇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9-72岁,病程3-20d。既往有糖尿病3例,高血压病史4例,脑梗死4例,脑出血1例。

1.2临床表现5例均为急性起病,突然出现患侧上肢舞蹈样动作。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3例患者肌张力减低,3例病理征阳性。

1.3实验室检查5例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均正常,3例血糖超过正常值,其中合并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发作时的血糖浓度为15.3-25.7mmol/L。

1.4影像学检查入院后1-7d内4例头MRI,5例头CT检查。1例证实为脑出血,部位为患肢对侧尾状核头部,出血量为7ml;4例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梗塞部位分别为1例患病对侧脑壳核;2例尾状核头部;影像学检查结果为:T1WI/T2WI/DWI分别为低(等)信号、高信号和高信号,弥散系数为低信号,病灶体积为0.8cm×1.0cm~1.8cm×2.0cm。1例上述两种情况并发,影像学检查结果为:T1WI/T2WI/DWI分别为高信号、稍低信号和高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

1.5病因分析5例均为脑血管病,4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3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

2治疗

由于动脉硬化是老年偏侧舞蹈症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该病的治疗主要在于控制脑血管疾病。具体采用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烟台只楚药业有限公司,H37023155),一次100mg,一日一次;脑出血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YBH06822006),一次125mg(20%),一日两次。同时对血糖增高患者及时采取血糖控制,对于偏侧舞蹈症频繁发作或是持续发作的患者给以口服地西泮(广东三才石歧制药有限公司,H44023246),一次2.5mg,一日两次。经过上述治疗3d至13d后,患者偏侧舞蹈症的相关症状完全消失。

3讨论

偏侧舞蹈症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患肢对侧基底节区血管性损伤的结果,这种基底节区血管性损伤的原因有多种,比如长期性的“三高”疾病损伤患者颈部动脉系统支血管的内膜,从而造成缓慢发展的脑梗死或是脑出血,引起脑部微循环障碍,引起纹状体损害,导致基底节区运动环路受损。病灶会对于患者的脑壳核、尾状核或是丘脑底核,而不累及苍白球——黑质通路,从而导致脑部递质失衡,同时锥体束亦无明显损害时[1],才会在病灶对侧肢体正常或轻度下降的基础上,出现偏侧舞蹈症或舞动症。偏侧舞蹈症临床症状较轻,可能因其脑病病灶较小。严重的脑病病变时,功能相对应的脑病亦受损,肢体瘫较重,这是肢体运动几乎丧失,因此不会表现出“舞蹈”的症状。同时这也解释了,脑梗死患者中出现舞蹈症比例较低的这一现象。

舞蹈症篇2

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大舞蹈病。患者一般在中年发病,出现运动、认知和精神方面的症状。亨廷顿舞蹈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患者病情呈进行性恶化,通常在发病 15~20 年后死亡。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以舞蹈样动作伴进行性认知、精神功能障碍终至痴呆为主要特征。

病因是亨廷顿基因上多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错误表达,从而影响不同的分子通路,最终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和退化。

亨廷顿舞蹈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通常分为三大类,包括运动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此外,也会累及到其他系统,其他系统症状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的并发症。受疾病影响,患者会有睡眠障碍,如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下降,夜间觉醒次数增加及深慢波睡眠减少

(来源:文章屋网 )

舞蹈症篇3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偏身舞蹈―投掷症;基底节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095-02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遗留永久运动障碍的患者较多,大部分为肢体活动不灵,运动少,但临床较少见以运动过多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2月间该收治的18例以偏身舞蹈―投掷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关于急性脑血管病致偏身舞蹈―投掷症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收治的1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14例( 78%) ,脑出血4例(22% ),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15例高血压史,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5例,脑梗塞6例,10例;吸烟史,饮酒史5例。该组患者无风湿性疾病史,锥体外系疾病史,无遗传和血液甲状腺,家族史。

1.2 临床表现

该组18例均急性起病,安静状态中发病13例; 活动中发病 5例。该组患者以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为主要症状,部分伴有头痛、头迷,恶心呕吐并收入院治疗。其中14例以舞蹈样症状为主要表现。表现为局限于一侧肢体的快速、无目的、不自主、不规则的动作,面部有挤眉弄眼、撅嘴、吐舌、牵动口角、扮鬼脸或摇动下颌等怪异动作;肌张力降低;舞蹈主要涉及肢体远端肌群,动作幅度较小。4例以偏身投掷样症状为主要表现,表现为肢体近端大幅度的不可控制的屈伸动作,不能独立行走及站立,犹如投掷标枪一样,累及一侧肢体;肌张力增高。上述症状于觉醒状态、情绪激动及注意力集中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时甚至消失。

1.3 实验室检查

血糖增高5例(确诊糖尿病);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增高2例; 血甘油三酯增高3例;C反应蛋白均正常;糖化血红蛋白高6例。

1.4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及经颅多普勒检查

15例行颈部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1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5例未见异常,伴斑块形成;10例行经颅多普勒检查,4例有大脑中动脉狭窄。6例有颅内血管动脉硬化。

1.5 影像学检查

该组18例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壳核腔隙性梗死5例,尾状核腔隙性梗死5例,丘脑出血4例;4例头颅CT未见异常的后行头MRI检查发现,额叶梗死2例,尾状核梗死2例。

1.6 治疗与预后

该组患者在治疗前,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活血化瘀,脑细胞活化剂,血管扩张剂,脂质斑块稳定化处理;患者停止出血,减轻脑水肿,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控制。和偏身舞蹈抛出的症状部分给予神经安定剂:氟哌啶醇1 mg ,3次/d口服6粒;地西泮2.5 mg ,3次/d口服6粒,其余患者因症状相对较轻未给予神经安定剂。12例(尾状核梗死5例,壳核梗死5例,额叶梗死2例)患者治疗10~15 d症状基本消失;5例(丘脑出血3例,尾状核梗死2例)出院时仍有不同程度的偏身舞蹈―投掷样动作,1例患者因入院第2天再出血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2 讨论

偏身舞蹈症常见病因包括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渗性高血糖或低钠血症)、风湿免疫疾病、颅内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CJD等)、遗传性疾病、药物中毒(如酚噻嗪类、氟哌啶醇、苯妥英钠)等[1]。脑血管病导致舞蹈症并不是常见;偏身投掷症常见于丘脑底核血管病。 该组18例中既往病史有高血压病,脑梗死、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吸烟史,饮酒史,未发现甲功、血离子异常及其它疾病。

舞蹈样运动和投掷样运动均为锥体外系受损所致。锥体外系以基底核为中心,在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参与下,主要控制不随意运动,调节姿态,执行行走的协调动作。它们的损害不出现瘫痪,而表现肌张力,肌协调,姿势和表情的变化。与基底节有关的重要神经环路有:① 皮质-尾壳核-苍白球-皮质环路。② 纹体-苍白球-丘脑-纹体环路。③ 苍白球-底丘脑-苍白球环路。④纹体-黑质-纹体环路[2]。上述环路的损害可造成多种基底核病变的出现。一般认为,舞蹈样运动在新纹状体(尾状核、壳核)损害时较为多见,而投掷样运动发生的概率在丘脑底核损害时较高。该组18例患者尾状核腔隙性梗死7例;壳核腔隙性梗死5例,提示偏身舞蹈症多见于基底节新纹状体,尤其是尾状核病变,另外对侧大脑皮质的损害也可致偏身舞蹈症;偏身投掷症的常见损害部位是对侧丘脑底核,有文献报道顶叶深部病变,甚至顶叶硬膜下血肿亦能导致偏身投掷动作。该组4例脑出血患者中均为丘脑出血,表现为偏身投掷症,考虑累及到了丘脑底核。2例为额叶腔隙性梗死,为额叶本身神经纤维受损导致纹状体功能环路失衡而产生舞蹈样症状。基底节为运动系统的一部分,通过与复杂调节环路联络,基底节可影响运动系统,参与运动起始、运动协调和肌张力调节。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是基底节实现运动调节功能的主要结构基础。

目前针对偏身舞蹈症偏身投掷症等运动过多的疾病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变性质,首先是对原发病的治疗,该文均为脑血管病,给予系统治疗的同时辅以神经安定剂治疗。该组患者分别给予氟哌啶醇或地西泮口服或仅治疗原发病。12例于治疗后10~15 d 舞蹈样症状基本消失;5例出院时不同程度的偏身舞蹈投掷样动作仍存在;1例患者因入院第2天再出血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多数脑血管病致偏身舞蹈―投掷症表现的预后较好。Chung等[3]回顾性分析27例脑卒中致偏身―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皮质损害所致舞蹈样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丘脑底核损害,而基底节损害所致舞蹈样症状缓解率介于两者之间,与该研究结果相似。希望通过该研究能给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及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维致.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张致身.人脑血管解剖与临床[M].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舞蹈症篇4

【关键词】  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ct 磁共振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hcnh)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改变特点。方法 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10例,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改变特点。结果 该组患者均为老年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发病时血糖水平16.3~27.5 mmol/l,检测尿酮体多为阴性。舞蹈样症状累及患者的单侧或双侧肢体或面部。ct显示为病灶对侧的尾状核头与壳核早期呈高密度,短时间内可消失;mri于t1呈高信号,t2呈稍低信号,病灶部位区域中心呈混杂信号而周边高信号。结论 hcnh的mri表现为t1纹状体高信号,可能构成偏侧舞蹈症临床综合征。影像学改变可能表明由代谢紊乱引起的斑片状脑出血,采用氯丙嗪、氟哌啶醇治疗疗效较好。

【关键词】  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ct 磁共振

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锥体外系症状,通常由对侧基底核或其联系纤维受损引发单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1〕。急性脑血管性病变如脑梗死或脑出血是偏侧舞蹈症最常见的病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老年糖尿病也可以引起〔2,3〕。非酮症性高血糖多发生于既往未发现糖尿病的老年人或有多年糖尿病病史而血糖未能良好控制者,可表现为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偏侧舞蹈症是其少见的临床表现之一〔4,5〕。我院近10年来收治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 and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hcnh)患者10例,本文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改变特点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hcnh患者10例,诊断标准符合典型的hcnh表现三联征: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及对侧纹状体mri t1高信号、ct平扫高密度。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56~79岁,平均(67.2±6.3)岁。所有患者均无舞蹈病家族史,均诊断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2例既往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8例有糖尿病史,糖尿病病程4~26年,平均(10.1±1.2)年。该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3例,高脂血症2例,冠心病1例,脑梗死1例。所有患者均未服用雌激素和替代多巴胺拮抗剂治疗。所有患者均排除脑梗死、huntington舞蹈病、中毒、肝豆状核变性、药物及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舞蹈病。

1.2 临床特征

10例患者中7例急性起病,3例亚急性起病。4例有明显的发病诱因,其中3例诱因为感染,1例诱因为手术。舞蹈样动作均于清醒时出现,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5例为右侧肢体偏身舞蹈;2例双侧均有舞蹈样动作,以一侧为重;3例左侧肢体偏身舞蹈。患侧肢体肌力正常,肌张力降低,病理征阴性。1例合并脑梗死者,表现为另一侧肢体无力,肌力ⅱ级,病理征阳性。4例伴有发动性面部或口舌抽动。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未正规控制血糖治疗,在发病时血糖16.3~27.5mmol/l,平均(20.6±6.2) mmol/l,尿糖(-)~(),尿酮体(-)~(±)。血渗透压293.8~332.1 mosm/l,平均(310.8±9.2)mosm/l。bun 10.5~32.2 mmol/l,平均(21.2±11.0)mmol/l。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尿铜、清铜、血铜蓝蛋白均正常。

1.4 影像学检查

均行ct与核磁共振(mri)检查。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治疗及预后

其中2例经降糖补液即能控制症状,但半月后复发,复发后加用奋乃静、氯丙嗪后症状消失。另外8例就诊后即给予奋乃静、氯丙嗪、氟哌啶醇或氯硝安定等药物,1个月内症状缓解或消失。1例由于停药后复发,再次给药后症状缓解。治疗后血糖、渗透压、bun变化见表1。表1 治疗前后血糖、渗透压及bun变化

2.2 影像学改变

10例患者均行ct检查,ct值30~50 hu,平均43 hu。ct检查示患肢对侧尾状核头和/或壳核呈现片状高密度者8例,双侧纹状体呈高密度者2例,1个月左右该表现消失。10例均行mri检查,显示患肢对侧或双侧尾状核头和/或壳核t1像呈现不均匀高信号,t2像呈稍低信号。上述病变边界清楚,无名明显占位,未见水肿。随访其中8例患者,7例在发病后的2~11个月复查ct或mri,上述影像表现未见明显变化。1例在3年后复查ct及mri,发现原有的异常密度信号影消失,左侧基底节的正常结构消失,同侧侧脑室扩张,前角扩张显著。

3 讨 论

hcnh具有较典型的三联征,即: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及对侧纹状体ct平扫高密度,在短时间内消失,mri t1像高信号,t2稍低信号〔4~7〕。本文中患者的ct显示为病灶对侧的尾状核头与壳核早期呈高密度,短时间内可消失;mri于t1呈高信号,t2呈稍低信号,病灶部位区域中心混杂信号而周边高信号。对这种影像学表现的病变的实质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多数学者认为是斑点状出血〔4,8〕,chang等〔9〕对此类患者的观察证实,高密度灶的ct值为40~50 hu,支持诊断出血;本组患者ct值30~50 hu,平均43 hu,与报道相一致。与常规血肿不同的是,病灶局限于壳核和尾状核,并不累及丘脑和内囊等周围组织,无占位效应,血肿信号不均匀,呈斑片状。该病常发于既往未发现糖尿病的老年人或有多年糖尿病病史而血糖未能良好控制的老年人,尤以女性较为多见。hcnh多为急性起病,目前其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急性脑血管性病变如脑梗死或脑出血是偏侧舞蹈症最常见的病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引起〔10〕。该病临床多表现为不规则、快速、无目的、失平衡的舞蹈样变幻动作,以及伸舌、挤眉、弄眼、噘嘴等面部异常动作,病灶多位于对侧基底节,尤其是丘脑底核、尾状核和壳核〔11〕。

国外对该病的研究报道较多,oh等〔12〕对2例hcnh患者起病后10~30 d行spect检查发现病灶区基底节的血流量减少,而hsu等〔13〕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与oh等人同期的chu等〔14〕研究结果表明hcnh患者病灶侧基底节区血流量先增加然后很快下降。检查结果的不一致可能反映了局部脑血流自身调节紊乱,也可能是检测时间不一致。就目前而言,只有4个研究报道hcnh病理学检查结果。nath等〔15〕对1例尸检组织学检查发现病变部位新近发生融合性梗死灶,灶周可见矿物质沉积及局灶性微出血。而ohara等〔16〕对1例尸检组织学检查,未发现铁及矿物质沉积,且显示多灶性新近梗死伴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shan等〔17〕对1例脑活体组织检查发现轻度缺血改变伴肥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lai等〔18〕进行1例脑组织活检时发现病变部位仅为空泡形成和轻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没有铁或钙的沉积。笔者认为,高血糖引起氧化应激,进一步引起多元醇途径激活、非酶糖化、蛋白激酶c激活以及己糖胺途径激活,导致组织损伤。微血管病变:如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亦与此相关。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首先应该控制血糖,临床上常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通过减少对基底神经节间接通路的抑制而用于治疗舞蹈症〔19〕,常用药为奋乃静、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有时可合并应用镇静剂,如安定、氯硝安定等〔20〕。本组应用该种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产生震颤等副作用,因此在治疗时要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总之,对该病要加强认识,患者纹状体t1高信号可构成典型临床综合征,应引起重视,减少误诊。高血糖导致组织损伤,从而产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糖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为安,曲 方,张 磊.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3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7;47(31):108.

2 gunnes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and features in women〔j〕.bone,1996;19:4178.

3 epstein s,inzerillo am,caminis j,et al.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rapid and severe bone loss〔j〕.j bone mineral res,2003;18:208394.

4 hesnut ch,skag a,christiansen c,et al.effects of oralibandronate and ministered daily or intermittently on fracture risk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j bone miner res,2004;19:12412.

5 black dm,delmas pd,eastell r,et al.once yearly zoledronic acid for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coporosis〔j〕.obst gynecol surv,2007;62:5267.

6 erdogan s,torehilin vp.gadoliniumloaded polyehelating polymercontaining tumortargeted liposomes〔j〕.methods mol biol,2010;605:32134.

7 xiang tx,anderson bd.liposomal drug transport:a molecular perspective fro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in lipid bilayers〔j〕.adv drug deliv rev,2006;58(1213):135778.

8 chu k,kang dw,kim de,el al.diffusion weighted and gradient echo magnetic resollance timings of hemichoreahemiballismus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hyoerglycemia:a hyperviscosity syndrome〔j〕.arch neurol,2002;59(3):4489.

9 chang mh,chiang lt,lai ph,et al.putaminal petechial haemorrhage as the cause of ehorea:a neumimaging stud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7;63(3):3003.

10 lin jj.chang mk.hemibmlismhemiehorea and nonketotie hyperglycemia〔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4;57(6):74850.

11 heerklotz h.interactions of suhactants with lipid membranes〔j〕.q rev biophys,2008;41(34):20514.

12 oh sh,leeky,im jh,et al.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 ycemia and hyperintensity basal ganglia lesion on tr weighted brain mri study:a metaan analysis of 53 cases including four present cases〔j〕.j neurol sci,2002;200:5762.

13 hsu jl,wang hc,hsu wc.hyperglycemiainduced unilateral basal ganglion lesions with and without hemichorea.a pet study〔j〕.j neurol,2004;251:148690.

14 chu k,kang dw,kim de,et al.difusionweighted and gradient echo magnetic resonance findings of hemichoreahemiballismus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hyperglycemia:a hyperviscosity syndrome〔j〕?arch neurol,2002;59:44852.

15 nath j,jambhekark,rao c,et al.radiological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hemiballism hemichorea with sbiatal hyp erintensity〔j〕.j magn reson imaging,2006;23:5648.

16 ohara s,nakagawa s,tabata k,et al.hemiballism with hyperglycemia and striatal t1mri hyperintensity:an autopsy report〔j〕.mov disord,2001;16:5215.

17 shan de,ho dm,chang c,et al.hemichoreahemibauism:an explanation for mr signal changes〔j〕.ajnr am j neuroradiol,1998;19:86370.

18 lai ph,tien rd,chang mh,et al.choreaballismus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 in primary diabetes mellitus〔j〕.ajnr am j neuroradiol,1996;17:105764.

舞蹈症篇5

脑梗塞所致的偏侧舞动症和舞蹈症(HB-HC)是发生在脑血管急性期的一组症状,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1]。现将我院1998~2011年收治的2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5例,女性10例。年龄50~85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10例,急性起病8例。亚急性起病12例,慢性起病5例。发病后舞蹈症状于数小时至24小时内达高峰者15例,1~4周者6例,大于4周者4例。

1.2 临床表现:舞蹈症累及一侧面部与上下肢者3例,左上下肢15例,右上l肢7例。25例均表现为快速、大幅度、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多数在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25例神志均清醒。受累肢体肌力Ⅲ~Ⅳ级,受累侧病理征均阳性。CT、MRI[表现:一侧基底节腔隙性梗塞8例及双侧基底节(尾状核、壳核)腔隙性梗塞10例,(尾状核、壳核),小脑、桥脑梗塞7例.梗塞灶范围0.5-2.5cm.

2 治疗及转归

本组病人均使用活血化淤、抗血小板凝聚剂,自由基清除剂,溶栓剂,血管扩张剂。25例使用氟哌啶醇或氯硝基安定或加入氯丙嗪,有效率100%。舞蹈症状消失时问为1周左右。其中1例糖尿病者台并使用奋乃静。症状消失为3周。

3 讨论

偏侧舞蹈症为局限于一侧上下肢的不自主舞蹈样运动。它可以是风湿性舞蹈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的一部分,也可是基底节发生血管病损的结果。多见于中年或老年病例。突然起病的偏瘫或不完全性及瘫侧肢体的舞蹈动作。根据文献资料,本病可有风湿热、脑肿瘤、慢性进行件舞蹈病及脑血管病等所致[2],而以脑血管病最多见[3]。Lin等[4]在台湾的一组共23例半侧舞蹈病的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足该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本病需与慢性进行舞蹈病,小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鉴别[5].本组病例与文献报道相吻合。椎体外系是由多神经元构成的功能的复杂环路,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纹状体(尾状核、壳核、苍白球)[6]。这些部位损伤后,使苍白球作用释放,增强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皮层所发动的运动无法中断与停止,而且不能接受经小脑一红核一丘脑状体径路的冲动而产生偏侧舞蹈病[7-8]。一本组25例经CT/MRI检查发现18例一侧或双侧大脑基底节,尤其是尾状核多见,其余病例见有小脑、丘脑等部位,说明了多部位多病变均可引起偏侧舞蹈病,但是基底节损害最多见,从而也反证了‘椎体外系状核与壳的新纹状体环路结构在脑中的分布是比较广泛存在的[9-10]有人认为,脑血管病发生HB-HC的机制与纹状体内多巴胺(DA)能神经元占优势有关,任正常情况下,抑制性神经元r氨基丁酸(GABA)与DA神经元处于平衡状态。当纹状体系统受到供血障碍或其它病变时,使GABA减少。而接受DA能神经元较多的尾状核壳核、纹状体系统DA能神经元脱抑制而过渡活跃,造成动作增多和肌张力减低,从而发生HB-HC。故临床上应用DA受体阻止剂氟哌啶醇,以降低患者DA能神经元的活性,取得显著效果。偏侧舞蹈病因为脑部病灶小。因此临床症状一般较轻,严重脑部病变时,可能因与病娈部相对应肢体瘫痪严重而没表现出舞蹈样动作.组25例CT检出的病灶均为腔隙性梗塞,病灶为2~2.5cm。瘫侧肌力Ⅲ~Ⅳ级。病侧病理征阳性。

本病治疗原则主要是针刘脑梗塞原发病治疗。给予活血化淤、抗凝、清除自有基,扩张血管、脑细胞活化剂,钙离子拈抗剂、控制血糖、还应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氟哌啶醇、氯丙嗪、和奋乃静,氯硝基安定),因奉病发病较轻,一般选用氟哌啶醇。由于患者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随时注意观察血压及症状。一旦症状控制即改用较小维持量,以防出现性低血压加重脑损害。一般1周左右症状消失,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Ghika Schmid F,GhikaJ,RegliF,elal.HyperkinefeIltoveFltdisorders during and a fteracute.J Neurolci.1977,146-109

[2] 史噩泉.主编.蛮用神经内科学.第2版.上海f海科技出版社.

[3]刘传玉,周索荣,张培荣.偏侧舞蹈症10例综合床医学,1997,1:46

[4]linJI,changMK.I,et、la1.Hemibalismhemichorerclinicalstudyichinsespalients.Chunghua IHuchI'sa(hilTaipei,1995.55(2):156

[5]杨建半、熊益居.血管性偏侧舞蹈症12例(、T分析。福建中医药,2005,36(2):31

[6]母春华.卢登茜。郭书奠,等脑梗塞致半侧舞蹈病9(附10例搬告)河北医科夫学学报.1996,17(5):282

[7]ZagnoliF.RmbrtF.PerotteP.elal.Hemichorea and Stricatalin-rarerron.Rer NenurolParif.1996,152(1):61

[8] 林晓东.老年人偏瘫性舞蹈病中华老年.学杂志,1993.12(5):303

舞蹈症篇6

老年性舞蹈病又称动脉硬化性舞蹈病,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是一种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变,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单侧肢体快速、不规则和无意义的不自主运动。以针刺为主治疗本病85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5例,均根据《实用神经医学》[1]制定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8岁,平均65岁;病程1天~3年。

2 治疗方法

取穴:内关、水沟、三阴交、风池、完骨、天柱、合谷、太冲、上星透百会、四神聪、后溪、申脉、血海、头针舞蹈震颤区。

操作:内关直刺1寸,捻转提插泻法,施术1分钟;水沟用重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风池、完骨、天柱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合谷、太冲、后溪、申脉施捻转泻法。余穴均施补法按常规取穴,舞蹈震颤区采用平刺法,间隔1寸施针1枚,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或用低频脉冲电(电流强度1~2 mA,频率50~100次/秒),留针20~30分钟。

疗程:每日针2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月判断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舞蹈动作全部消失;显效:经治疗10次以上舞蹈动作基本消失,幅度明显减小;有效:舞蹈动作减少,幅度减小;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疗效分析 本组85例患者中,痊愈31例,占36.47%;显效25例,占29.41%;有效17例,占20.00%;无效12例,占14.12%。总有效率为85.88%。

4 典型病例

杨××,男,70岁,工人,于1997年7月2日就诊。主诉: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7天。舞动无规则,不定型,不能自控,每因情绪激动而诱发或加重,睡眠后症状消失。脑CT示:左基底节及脑干腔隙性梗塞,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萎缩。患者神清、面色红赤、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右巴氏征(+)。舌红少津、脉弦细。中医诊断:。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西医诊为:老年性舞蹈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10次后痊愈,2年后随访未复发。

5 讨论

老年性舞蹈病多源于脑血管疾患之后,这种不自主舞蹈样运动的出现,与纹状体的病理改变有关,而纹状体受损出现这种不自主运动迄今机理不清。

从中医角度,本病与中医古代文献中**病有相似之处,归属"肝风"、"内风"范畴,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或阴血不足,水少不能制火使然。因本病多为中风病之合并症,故其病理机制与中风病关系十分密切,即以肝肾阴虚为本,以"窍闭神匿"为总病机,运用针刺治疗本病。取内关、水沟以醒脑开窍,调神导气;风池、完骨、天柱以补益脑髓;合谷、太冲平肝熄风;三阴交、血海养血柔肝,诸穴共奏调阴阳抑风动和气血之功。

6 参考文献

舞蹈症篇7

1 审病因:应责之于心肝

肺性脑病患者,在有多年肺系疾病的病史中,长期情志不畅、忧郁孤僻、肝郁气滞可导致本病。①忧郁、气滞日久就气郁化火,火扰心神,心神不安,轻者出现不寐、喃喃自语、烦躁不安、喜怒无常、面红目赤、小便黄赤等症状,重者可出现狂乱谵语、神志昏乱、语无伦次、妄言詈骂、不避亲疏、昏睡以及肝火犯胃、肠胃积热引起口渴喜冷、大便干燥等症。②肝郁日久可导致肝阳上亢、阴不敛阳、阳气上浮、肝肾阴虚则出现手舞足蹈、喊叫唱歌、眩晕等肝风内动的症状。肝郁日久还可导致子病及母、肾虚,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司二便,肾虚日久则出现二便失调、水肿、健忘等症。

2 论治法:重在辨证施治准确用药

2.1 因肝郁气滞引起肝阳上亢、肝肾阳虚、肝风内动而出现神志混乱、狂乱谵语、喊叫唱歌、语无伦次、手舞足蹈、循衣摸床、穿针引线、烦躁易怒等症状,治疗原则应以平肝潜阳、熄风止惊、镇心安神为主,方药应远磁石、玳瑁、石决明、牡蛎、寸冬、酸枣仁、连翘、石菖蒲、远志、龟板、生地、夜交藤。

2.2 因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肝火犯胃引起中焦湿热出现烦躁易怒、嗜睡、精神萎靡、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黄腻苔、脉弦滑等症状治疗方药应选:胆草、栀子、黄芩、柴胡、夏枯草、香附、黄连、大黄、白术、石膏、金钱草、生地等清热利湿之品。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68岁,1993年5月因在家昏睡而入院,家人代诉,有慢支、肺气肿病史30余年,常春冬两季复发。6年前,因老伴突然去世,过度忧伤,脾气开始暴躁,喜怒无常,近1年来常头晕、语无论次、喃喃自语、双下肢浮肿、尿少。1993年5月在家中昏睡,呼之不应,被家人速送医院住院治疗,静点肺脑合剂后,病人苏醒,醒后意识不清、兴奋不睡、喊叫唱歌、手舞足蹈、胡言乱语、不避亲疏、寻衣摸床、穿针引线、不知饥饱,给食物或水从不推辞,小便短赤、大便5d未行、舌质深红少苔、脉弦数。血压190/120mmHg,谷丙转氨酶220U/L,治疗3d不见好转,请中医会诊,认为上述症状一是属于肝胆郁热、郁而化火、内陷心包、上扰神明;二是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治疗方药主选平肝潜阳、熄风止惊,佐以镇心安神、清热泻火之品,方药:龙胆草20g、栀子15g、黄芩20g、磁石30g、石膏20g、玳瑁30g、石决明30g、生地20g、大黄30g、石菖蒲20g、远志15g、酸枣仁30g、夜交藤30g、龙牡30g、金钱草50g、车前子30g、黄连7.5g。上述药煎好后吩咐患者家属2~3h给服1次,次日家属代诉,服药3次后能睡觉3h左右,喊叫唱歌、手舞足蹈等症状明显减轻,晨起大便1次、小便仍黄赤,上方服6剂后,睡眠正常,喊叫唱歌、手舞足蹈、寻衣摸床、穿针引线等症消失,神志渐清醒,查转氨酶正常、血压正常,但仍心烦、爱发脾气、饮食欠佳、手足心热。又换方:胆草20g、栀子15g、黄芩15g、柴胡15g、当归15g、香附15g、茯苓15g、内金30g、丹参30g、玄参20g、酸枣仁30g、黄芪30g、寸冬30g、五味15g、木香10g、白术20g、沙参20g、生地20g,服上方20余剂诸症消失,回家静养,随访2年未复发。

舞蹈症篇8

可供老人选择的方式也很多,比如说,你可以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跳,也可以像青年人一样,在家中的跳舞毯上“像舞又像疯”地痴迷一把;当然,你更可以加入到群体中,到街头去扭上一把大秧歌……让感觉带着你,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不少中老年人聚集在街头桥下一起学练跳舞,有的人舞姿还十分优美,他们通过舞蹈使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均变小了许多。

事实上跳舞是一种集运动和娱乐于一身的活动,它不仅能增进友谊,增加交流,还能促进身心健康。在跳舞时,悠扬的舞曲伴你翩翩起舞,乐曲的节奏使你充满活力。运动揉于音乐之中,音乐调配着运动。优美的轻音乐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不但使你精神愉快,增加食欲,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助睡眠,而且还能治疗许多疾病(如精神抑郁症等),并有明显的降低血压及减轻或治愈临床症状的作用。

舞蹈症篇9

理解剧情实用舞蹈表演舞蹈想象能力

江苏省演艺集团东海吕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吕剧《草莓扣》获得了中国电视戏剧片金鹰进取奖和连云港市“五个一工程”奖。这台大戏所描述的是患了不治之症的一村之长张秋锁权欲薰心,不甘退位,定计迎娶梦柳来“冲喜”,由作为公公的他来挑开新娘子的蒙头红,梦柳和石来不屈服命运,顽强抗争,在儿女情父女情等系列矛盾的激流漩涡中,发出了“和谐相处人心凝聚民生财,窝里争斗殃及池鱼坑万民”的呐喊。塑造了一代新人相爱无悔,敢于挑战和为创建新农村而创业的时代风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山里儿女萌发出情系“草莓扣”的爱情枝蔓。

剧中的第三场,身患绝症的张秋锁拖着虚弱的身体躺在躺椅上叹息着自己命运的波折,在虚弱和病痛的折磨中慢慢的进入了梦境。这场张秋锁做梦,根据导演的安排,需要用舞蹈的表现手法来呈现,按照导演的要求,我对这场剧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理解,多次和导演进行沟通,最后对于需要的这段舞蹈基本上定下了基调,采用群舞的表演形式,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群舞中我又采用“当代舞”的表现手法来诠释这场剧情需要的人物内心的焦灼和痛楚。当代舞是基于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的形式新创作的舞种,它常常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来表现塑造人物的内容,它借鉴和吸收其它舞种流派的风格,表演手法和表现手段,创作出新颖、独特、不拘一格的风格,同时我又充分的运用了灯光和烟雾的舞美布置,根据剧情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渲染出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窒息的气氛,这种舞台气氛同悲剧剧情紧密配合,为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定下烦躁不安和矛盾的基调。

舞蹈症篇10

(一)对中老年人骨骼肌肉的影响

据研究分析,人类的在30岁,骨质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以每年1%,男性以每年0.5%的速度减少。骨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随之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增加。而有氧舞蹈的运动,使中老年人活动了颈骨,有助于关节的锻炼,骨骼的伸展,有助于改善人体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能量和物质代谢,这样便改善了组织营养,使更多的营养被肌肉吸收,缓解疼痛,疏通经络。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中老年人的呼吸系统也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变化,肺的弹性结构蜕化,肺泡体积扩大,减弱的呼吸肌的功能,致使肺扩散的功能降低,使中老年人呼吸无力。中老年人参加有氧舞蹈的锻炼,通过有氧锻炼的进行,加强了呼吸肌的锻炼,有氧舞蹈的运动,对于肺功能的减缓肺功能的下降,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加呼吸肌的耐力,这样就减缓了呼吸系统的衰退。

(三)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老年的饮食中蛋白质、高脂肪、高血糖的食物增多,这对中老年人的心血管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几年,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的病况逐渐增加,同时由于中老年人的心肌萎缩,心脏的活动率下降,减少了有效的循环血量,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等病况。中老年人呼吸量的降低,降低了血管的调节能力,血管硬化,容易发生脑溢血等血管障碍病症。中老年参加有氧舞蹈锻炼,有节奏的锻炼提高了中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减轻了脂肪,增强了循环,降低了血液黏度,增强了心脏收缩能力,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中老年人参加有氧舞蹈的锻炼,强壮了骨骼,增强了血液循环,提高了肺活量,这样便改善了中老年人的身体机制。有氧舞蹈增加了能量的消耗,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也随之提高,改善了神经系统,提高了中老年人的神经机能。神经系统的改善对于中老年人的免疫力具有提高作用,有氧呼吸的增强增加了吸氧量,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了体质。

二、中老年有氧舞蹈对中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中老年的人们对于工作、生活的改变,情绪发生了一些变化。中老年人的子女多数不在身边,退休后一时不适应无事可做的状态,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消极的情绪,例如抑郁、孤独、失助感、失落感等。心理的负面情绪容易影响中老年的心理健康,同时产生一些身体的疾病。有氧舞蹈增加了中老年参加集体活动的途径,为中老年的身体锻炼,与人交流,活跃身心提高了渠道。中老年有氧舞蹈,是一个集体的,有节奏的,具有一定和音乐性的运用,中老年人参加,使中老年融入了一个新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不仅可以共同锻炼,而且增加了交流对象,中老年人们交流讨论,使负面的情绪可以及时的得以发泄,舒缓了心情。同时,中老年有氧舞蹈是一种艺术性、群众性文化,通过舞蹈的练习可以提高中老年的艺术修养,而艺术具有修生养性的作用,有助于中老年内心的闲定。群众性的文化,是丰富社区生活、群众生活的一种途径,中老年有氧舞蹈活动,增强丰富了中老年的业余生活,充实了中老年的生活、精神。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氧舞蹈的练习活跃了内心,提高了情绪,使中老年的性格开朗,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三、中老年有氧舞蹈文化对群众文化的作用

(一)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的业余生活也愈加丰富,太极、合唱活动、书法活动等在中老年人群中开展。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开展更加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中老年有氧舞蹈以舞蹈的艺术为形式,具有集体性、多样性,同时由于对群众的专业基础要求低,以此吸引更多群众的参与,受到群众的欢迎。中老年有氧舞蹈基于群众,锻炼群众,形式贴近群众,具有更强的动态性、生命力,对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建设性,娱乐了群众了内心,提升了群众的艺术性,增加了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二)促进社区和谐文化建设

中老年有氧舞蹈参与的人员多,对于人员、场地的没有过多限制,这样便使有氧舞蹈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普及。中老年有氧舞蹈具有集体性质,对于集体活动的参加,增加了群众之间的交流,使群众通过舞蹈活动的参加,相互交流、学习,从而使更多的群众融入社区活动,有助于社区的和谐。同时,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开展,以音乐为伴奏,以舞蹈为载体,营造一种那个快乐、积极的氛围,增强了群众对于舞蹈、音乐等艺术文化的追求,提高了群众的艺术修养,为社会的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中老年有氧舞蹈传播范围广、普及率高,群众容易接触,参与,有助于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锻炼习惯,从而提高整个社区、城市的形象,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增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

中老年有氧舞蹈文化活动的开展,由于具有开放性、集体性,群众的参与容易,从而体现有助于群众能够文化的普及。在群众文化开展、建设过程中,有氧舞蹈的开展,音乐的节奏性强,场地的限制少,可以更好得吸引群众观赏。又由于有氧舞蹈的动作简单,群众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增强了群众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通过有氧舞蹈的练习,培养了群众开朗、乐观性格,激发了群众参与公共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加容易,朝愉快、轻松的方向发展。

(四)提高群众艺术思维能力

中老年有氧舞蹈以音乐为伴奏,融入健美操、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通过有氧舞蹈的开展,群众的艺术修养、艺术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对于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学习,学习容易,学习者无需具备舞蹈基础和艺术基础。但是,通过不断的练习,通过领导者的引导、指导,练习者逐渐从艺术的角度看待有氧舞蹈,从音乐的节奏感受舞蹈的动作,舞蹈的魅力,进而更好的学习有氧舞蹈。中老年有氧舞蹈,学习、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他们的业余时间充足,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他们将有氧舞蹈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生活方式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参与,这样就形成良好的氛围,在学习舞蹈,感受舞蹈、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审美水平,增强了群众的艺术思维能力。

(五)传承群众文化

中老年有氧舞蹈具有传承群众文化的作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我国的传统舞蹈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不同的民族、地域具有不同特色的群众舞蹈。然而,中老年有氧舞蹈,以音乐为伴奏,以健美操的形式改编舞蹈动作,吸取了时代特色,不同的音乐伴奏可以演绎不同的舞蹈动作,动作的随意性强,变现形式丰富。在不同的地域,可以融入其特色舞蹈,以音乐的形式进行改编,对于舞蹈基础较好的地域,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开展,是一个艺术与娱乐的结合,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是对现代文化的发扬。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