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编制十篇

时间:2023-04-09 14:33:18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篇1

(一)领导对预算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人员配备不合理从目前的预算管理状态来看,事业单位中的预算人员大部分都不能得到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大部分的领导都缺乏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甚至一些事业单位中的预算部门形同虚设。单位在进行日常活动或工作活动的时候,预算部门对于资金的管理通常是采用基数加因素的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预算方式,通常是由基数决定一切,而不是根据单位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人员配置所决定的,这么做的结构就让事业单位中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面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

(二)预算编制过于粗化,编制方式不合理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的时候,一般是采用传统的模式,单单是为了得到预算结果而进行预算编制,甚至一些事业单位出现为预算而预算的情况,全面专注于事业单位的预算额度,而削弱了预算编制中应有的预算功能。

(三)工作项目的预算额度不全面,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不合理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着相同的缺点,那就是“重形式,轻管理”,这种长期存在的缺点严重导致了工作项目预算的不全面和不严谨,从而让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管理难有威严性,致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以上所述现象主要出现在编制年度预算之前一段时间,体现出预算部门对全年的工作规划不合理和年底预算工作不足,编制预算工作上的先天缺陷,再加上各种外在因素和客观条件,导致事业单位在年底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甚至出现了业务部门为自己牟取私利,随意的改变预算编制,从而能够得到更多的套用经费,这么做严重影响了预算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之间脱节,预算编制出现问题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正在事业单位之间快速的蔓延,现代大部门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单单是靠国家定期定量的拨款,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是由事业单位自己进行经营得到的经济资源,从而弥补资金的不足,我国事业单位中传统的预算模式,是将内外资金来源分开进行管理,这么做的结果就导致单位在进行编制预算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掌控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这种问题的出现也间接地导致传统预算模式逐渐的失去使用的意义,不能真正地看清事业单位实际的资金使用过程。

(五)预算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从事业单位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单位经费实际的使用效益如何,没有一个系统的衡量机制,让经费使用充满了随意性。很多单位工作费用的开支都会遇到各种情况的干扰,致使出现胡乱使用单位经费的情况,最后让单位经费的控制力度逐渐减小,甚至出现单位经费脱离单位的控制范围。事业单位在对经费一层一层的分解过程中,随意性、临时性较大,对于工作之外的经费开支很少有人过问,让经费的预算过程和执行过程严重脱节,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加大实际经费使用的额度,从中赚取私利。换句话来说,就是工作开支之前不计划,开支之后的审批工作不严谨,资金约束力较弱。

二、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管理的创新

(一)加强预算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统一价值观事业单位中的领导应该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管理力度,增强预算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强化预算方面的约束力,实现预算管理合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首先要让事业单位中的所有人认识到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是对自我的约束和自我的控制,更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有效方法,能够优化使用单位中有限的资源,让这些资源都用到实际上,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事业单位领导还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工作,这份工作应该是大家一起参与执行的,而且这份工作是要有战略目的和战略方案的。预算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必须做好的工作。尤其是本事业单位中上季度的预算和本年度的预算,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对于预算部门中人员的流动情况也要做好统计工作。最后,还应该对预算人员的价值观进行培养,从而防止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犯罪。

(二)构建内部控制方案,创新预算管理模式首先我们应该根据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内部管理的要求,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性较强的预算约束制度,做到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严格根据规章制度进行运算工作的管理,防止单位资金出现“跑、漏、扣、谋”等严重资金浪费现象,从源头上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高效、严密的管理过程也是不能缺少的,并且当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以及一些零散的预算过程,应该严格实施内部控制的中心思想,让管理中的沟通显得更加人性和细致,多方面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内部控制系统是要建立在预算之上的,以预算分析的数据作为内控系统的参考资料。最后还要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力度,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是从理论出发,然后必须是工作实践,所以我们不能纸上谈兵。

(三)从单位实际资产出发,创建事业单位实际资产预算制度预算管理与实际资产是两种息息相关的要素。预算管理工作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实际资产的分配合理性和占有资源的效益。另外,资产存量是评价事业单位的基础要素,并且与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挂钩。事业单位中的实际资产掌控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实际资产的使用效率,可以向事业单位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这也有效的补充了我国预算制度的缺陷。因此,从预算管理工作出发,增强单位实际资产的管理力度,促进预算管理和实际资产管理,那么加强事业单位实际资产的管理制度,也是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加强。

(四)推行复式预算管理模式,强化财务管理能力所谓的复式预算模式就是指,将一年中不同季度的经费支出进行统计,并且按照不同的性质分别进行管理,最后在制定不同的数据表格。从特定预算收入来源入手,保证特定预算支出的费用,并且让其中元素之间保持相应的平衡。如果在事业单位中实行复式预算管理,那么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就能有所加强,可以把不同性质的资金,进行分门别类,并且可以根据相应的财力把资金分割成为两个资金比例,从源头上杜绝资金的混乱,避免资金在使用和安排上出现互相影响和挪用的现象。

(五)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事业单位中的考核工作有很多,不同的考核针对不同的部门,对于预算部门的考核相关领导一定要加强关注力度。增强预算考核监督工作是加强预算考核的第一步,这个环节主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监督考核工作应该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的,不应该片面的去看待考核结果,还应该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效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由领导层组建考核团队,这样不仅可以从实际对预算管理进行考核,还加强了对预算人员的关注力度。

三、结束语

预算编制篇2

关键词: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流程;销售预算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087-02

一、全面预算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长为目标,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协调。全面预算管理本着系统化、战略化的理念,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的有效整合,明确了企业、各部门、各员工的职责权限,并为各层次的业绩考核提供了基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全面预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明确企业各部门未来的奋斗目标;协调各部门的日常工作;控制各部门的日常经济活动;评估经营业绩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一步就是全面预算的编制,预算的编制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编制是把企业未来会计期间(通常为1年)的生产、经营各方面的活动通过财务数据的方式表现出来。它以实现企业目标利润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费用及现金收支等项目进行预测,并编制出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预算财务报表,反映企业未来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全面预算的编制包括营业预算、资本支出预算、财务预算的编制。

下面以L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为例,说明全面预算编制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全面预算编制的流程:来自L公司的案例

(一)案例背景

L公司是一家规模中等的中外合资制造型家电企业,合资双方股东在各自国家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成立于1998年,经过2006年股东增资,注册资本变更为8000万美元,目前年销售额在12亿元左右,公司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公司目前供、产、销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L公司目前在职员工1200人左右,公司的会计部门与财务部门是彼此独立的。 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多年,公司于2002年开始运行ERP系统,公司的所有活动都可在ERP系统上反映。

(二)L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

L公司的全面预算主要包括:营业预算、资本支出预算、财务预算3个模块。L公司营业预算包括:销售预算、 生产预算、材料费用预算、人工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库存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L公司资本支出预算主要指设备的维修保养投资、固定资产构建、在建工程投资等投资预算。L公司财务预算指:财务费用预算、利润预算、现金流量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

L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即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自上而下地统领各部门进行预算的编制,同时各部门自下而上地进行预算的编制、反馈与修正,直至最终预算结果汇总至预算管理委员会,形成全公司的最终全面预算结果。这种方式同时兼顾了横向与纵向的协调、沟通,体现了全面预算管理集权和分权的统一。

每年8月份,L公司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委员会)召开全公司各部门管理者参加的公司预算编制动员会,告知各部门领导预算编制工作即将展开,明确了预算编制工作的流程、要求、进度、期限等信息,同时明确了各部门负责的预算编制项目。基本每个部门都有需要编制的预算项目,一块是本部门日常发生的各项支出(成本或费用),另一块是公司多个部门都会发生的但由本部门主管的支出项目,如:人事部门负责的公司人员费用,物流部门负责的公司运输费用,采购部门负责的公司材料费用等等。

会议结束后,各部门按照各自负责的预算编制项目,先收集、整理各自所需的本年1~7月的实际数据;同时结合公司1~7月的经营状况以及本年的预算指标,预测本年8~12的相关数据;这样,就可以得到本年1~12月的数据,各部门以本年全年的数据为参考,结合来年的市场分析,采取相应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来年全年的销售、生产、投资、费用等各项预算。其中,销售预算需要首先编制,由于是跨国公司,L公司来年的销售总预算是海外母公司制定的,销售部门主要是在总预算的基础上编制具体的销量和单价预算。预算编制过程中,销售预算可以进行微调,此时,其他与销售预算相关性较大的预算项目也要及时作相应调整。

9月份财务部门收集一次预算的反馈资料,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后,形成L公司的1次预算。针对1次预算的结果,财务部门进行各项财务分析,如:分析成本率、费用率、材料费率、利润率等等指标,分析后可得出1次预算中需要修改的项目。财务部门领导把1次预算数据及其分析结果向CEO报告,CEO结合公司实际运营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对1次预算提出修改意见。

财务部门再次与相关部门沟通,把需要修改的预算项目的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督促各部门进行1次预算数据的调整。各相关部门在10月上旬将调整过的预算项目报送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对本次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后,即形成L公司的2次预算结果。同样,财务部门对2次预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再次向CEO报告,CEO再次提出修改意见。

财务部门再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再次向各相关部门明确需要调整的项目,各部门再次按期将调整完后的数据报送财务部门……反复这样的流程,于是形成L公司的3次预算乃至4次预算,直至形成最终的预算结果。在12月中旬,L公司结束来年预算的编制工作。

三、对L公司案例的分析与评价

L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总体比较科学,体现了销售预算在整个预算系统中的先导作用,全公司各部门参与预算的编制;但是各部门在具体预算编制过程中,方法有些单一,主要采用的都是定基预算法,且预算制定过程中有偏大倾向。

(一)L公司预算编制值得借鉴之处:

1.销售预算要首先确定。销售预算是起点,销售预算制定的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影响到后面任何一项预算。因此,销售部门的销售预算尤为重要,一般企业的销售预算也需要经过多次修正。但是,销售预算的修正一般并不是和其他预算同时进行,而是先确定最终的销售预算(销量预算和单价预算),即先进行销售预算的制定并进行多次修正,等销售预算最终确定了以后,才开始其他项目的预算。

L公司的预算编制流程贯彻了上述理念,销售预算多次修改,直至定稿后,再进行其他预算项目的编制。

2.明确预算编制是全公司行为。不少部门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部门关系不大,制定预算时比较随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预算管理委员会要让各部门明确全面预算编制的组织架构、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等内容,并有相应的制约措施(如采取问责制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全面预算工作在全公司的顺利开展。

L公司的财务部门作为预算主管部门,让各部门明确了全面预算编制与每个部门密切相关,且有相应的制约措施――如果预算制定不严谨,来年费用处理就会有困难及障碍。

(二)L公司预算编制需要完善之处:

1.避免各部门编制预算时的“宁多勿少”倾向。由于预算数据是来年部门考核、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预算时,通常会削减预算金额,因此不少部门在制定预算时,都有将预算金额故意扩大的倾向,以使得来年的预算金额比较充分。这就使得不少部门在制定预算时,并不是严格从实际需要出发,而是本着“预多不预少”的思想,人为加大预算,造成部分项目水分过大,预算管理委员会工作量加大等不利情况。

L公司同样存在这样的不良倾向,很多部门制定预算时,就是在上年基础上上浮一定的百分比,且第一次数据上浮比率较大,目的是让财务部门砍掉一些后,本部门来年还有充裕的预算可用。这不仅加大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而且容易使得整个公司的预算数据偏大,预算目标容易达成,影响全面预算的控制、考核功能的发挥。

2.防止预算编制方法单一的倾向。L公司60%以上的部门和预算项目都采用的定基预算法。定基预算法由于工作量小,历史数据便于采集,在实务中经常采用。但是定基预算法也有其不足:(1)定基预算法容易模式化,滋长预算中的“平均主义”和“简单化”,使预算制定者忽视来年市场和企业内部的各种变化;(2)有些和业务量(产销量)相关性很大的预算项目就不适合采用定基预算法;(3)受原有费用项目限制,可能导致保护落后;(4)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因此,L公司的财务部门应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始之前就向各部门明确,预算的编制方法切忌简单化、模式化,而应根据预算项目的特点采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如: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并做好各部门预算编制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总之,L公司的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还需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控制、监督等作用。

四、结论

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各方面业绩评价的重要基准,是发挥大财务的监督、控制职能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编制通过编制企业未来会计期间的各项预算,导出预计的三大会计报表,反映企业未来会计期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的目标。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同时,全面预算的日常执行、控制、月度分析也缺一不可,只有进行严格的执行与控制,以及专业的月度分析,才能使得编制完的全面预算真正发挥作用,使得企业的各项资源得以正确的配置与使用,从而使得企业在良好的轨道上运营。

参考文献

[1]吕燕.浅议企业预算管理的几个误区及对策[J].广西烟草,2006,(2).

[2]翁榕涛.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6).

预算编制篇3

建筑工程概预算是指在工程未施工之前对工程所需投入资金的金额进行粗略的预算,确保工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技术文件。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预算和建筑工程概算两个方面。建筑工程概算是指设计方根据工程投资情况进行建筑图纸的设计,再依照已完成的设计图进行工程概算,确保所计算出的数额要小于工程的投资总额,最后编制相关费用的支出文件,交给投资方审核评价。建筑工程预算是由施工方来进行编制的,是指在施工过程前施工方对设计图纸进行预算评估,并计算施工经费,而后编制的经济性文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是工程预算的重点。概预算编制可以很好地反映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通过预算和估量工程所需的资金投入,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对建筑工程进行概预算编制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保障。通过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的经济性文件,工程决策人员可以进行合理地安排资源分配,以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进行科学管理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合理的概预算编制不仅仅有助于减少工程造价,还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目前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问题比较突出,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现在提高工程质量的重点。

2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不利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得比较快,各行各业的经济都变得活跃,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了物价的上涨,使得与建筑行业有关的建材和设施的价格也波动比较大。由于经济的地域性,即使国家已经进行了宏观调控,也还是无法进行整体的控制,使得各地的建材价格不一致,在进行工程概预算时并不能做到准确预算。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长,市场经济环境变化比较大,这就会使得当初的预算不具参考性,工程投资有可能超过概预算经费。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投标企业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投标,会使得企业招标困难,招标企业的实力也遭到质疑,这些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概预算编制,进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

2.2滞后的概预算编制方法由于工程项目施工的施工技术在不断地改变,施工工艺、施工材料以及工程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现在用的比较多的还是通过静态定额换算来实现建筑工程的概预算,这种方法是在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工程项目定额单价的统计,之后再增补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新定额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往往缺乏代表性。这就会导致建筑工程概算数据产生计算偏差,影响到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会根据具体的情况修改原有设计,或者投资方由于为了节约支出成本进行修改,滞后的概预算编制方法,使得数据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会影响到工程概预算编制文件内数据的准确性,有可能会提高工程造价。

2.3不够完善的概预算编制制度由于工程概预算编制制度不够完善,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单位为了使施工方便,会擅自修改施工设计图纸,使得施工经费增加,有可能超出预算的支出范围。出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对工程概预算进行及时的调整,这种调整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在预算的范围之内,这都需要花时间对其进行验证才能使用,而很多施工方并没有对其进行验证就直接使用,这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建筑工程行业对工程概预算没有严格的要求,缺乏一定的标准,部分管理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时,态度不够严谨,编制的概预算文件过于简单、粗陋。我国的项目施工招投标制度存在很大的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投标单位的公平竞争没有严格规定,部分实力不行的投标单位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招标,难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此外,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利益为目的,故意言过其实(虚报工程项目量等),使投资预算与项目投资不相符,严重影响投标单位的公平竞争。

2.4不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它的作用就是确保有效的资源得到最有效地利用,通过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提高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概预算编制是在施工前对工程的所需投资进行的计算,它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概预算经济性文件与项目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和有序性。有些项目的施工不符合程序的规定,也有一些项目的审核工作没有做到位,更有甚者,一些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严重违反程序的(即是在开始施工后才启动的),这些不合理的概预算编制工作欠缺规范,违背工程项目施工原则,会使得工程概预算编制的经济性文件失去意义,项目的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3针对概预算编制问题采取的措施

3.1加强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为了降低市场环境对建筑工程概预算的不利影响,我们就应该要了解原料市场,大量收集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的价格信息,再结合建筑施工的要求进行选取。建筑材料的种类繁多,价格又有很大的不同,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建材和设备成为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在进行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过程中,要熟悉掌握市场环境的变化,熟悉市场价格的变动信息,仔细研究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把握市场动态,及时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投资金额的计算,进行实地调查,以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方法。对施工方案进行验证,制定施工定额标准,再进行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相关经济性文件,确保所制定的概预算计划是准确、合理的。

3.2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概预算方法的效率现代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由于建筑工程的概预算编制要求时间短,而任务又比较多,人工计算难免会出错,加上校验工作量大、繁琐,人工计算已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概预算编制人员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避免浪费太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利用计算机还可以实施会计电算化,防止其他非操作人员对数据进行篡改,从而保证了建筑工程概预算计算结果的安全。此外,一些新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在进行概预算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减少工程概预算编制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提高工程概预算编制的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预算编制篇4

工程预算编制人员想要对一项工程进行预算首先要做好预算准备工作,要精通工程设计图纸,要懂得图纸中所标注的信息,要严格规范图纸设计细节上的问题,能够对工程预算软件操作自如,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出现计算错误或漏记的事情出现,要掌握一定的地质勘测技术,不能光一味的听取他人的勘查结果,要对设计人员做好的设计图、施工图等各项资料严格审查,从而拟定最合适的施工方案,然后还要不断学习成功的施工案例,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2、预算编制人员应在预算编制前熟悉施工图纸

预算人员要认真审阅图纸,要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考虑,要做到了然于心,能够快速地将每个环节中所需的费用计算出来,要深入施工现场,跟随工程施工进度,做好新技术的学习和传播,要对市场动态仔细关注,预算编制人员要与设计者多沟通,要互相监督,尽早找出问题,确保项目施工的快速进行,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务必事事亲为,确保工程项目每个环节万无一失。

3、预算编制人员要保证项目直接费的准确性

在很多失败的项目案例中不难发现,项目的直接费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预算,尤其是施工设备的采购费用上,尽量减少购买环节,要直接联系厂家,避免设备实际费用不相符,出现回扣问题,同时还要对工程项目内容进行严格审查,要确保工程项目内容与定额内容尽量一致,这样就可以方便今后工程预算审查的便利,在施工过程中尽量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如果出现改动要及早说明,避免出现大的经济损失。

4、预算编制人员确保其他各项费用和利税准确计算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在工程预算编制工作中也开始融入计算机工作,可以用计算机软件代替传统数据统计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同时计算机也使得预算效率大大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预算人员要确保对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在预算收费时,各个地方由于收费标准的不同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预算编制人员不仅要确保国家利益还要想办法维护企业的利益,要尽可能选取最合理、最公正的收费标准。

5、预算编制人员要注重工作总结和经验的积累

预算编制篇5

1.1明确和落实企业战略目标

从某个角度来说,预算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测行为。它以企业过去的经营数据和企业当前面临的外部市场等经营环境为事实依据,结合企业发展的长期愿景和经济资源,为企业制定一份详细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的策划书。它向投资者描绘了企业未来发展的蓝图,为企业明确了发展目标,并将这个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使企业组织内的各个组成部门和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合理调配和使用企业有限的经济资源,分工合作、团结互助、有效协调,共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1.2优化和完善企业的考核系统

企业是由自然人组成的经济组织,在这个组织内,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每个人由于受能力、岗位、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对组织所做出的贡献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而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他们勤勉工作,需要及时准确地衡量和评价员工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然后给予一定的激励。同时,对于那些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修正,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考评系统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预算管理通过将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给每一个组织或者个人都设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为企业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为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奖惩提供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依据,有效地补充和完善了企业的考评系统。

2.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管理环境不完善

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十分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想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作为企业有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实际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环境却不尽如人意,不仅没有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构和预算管理机制,也没有完整有效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同时,企业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渠道也极不完善,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企业的预算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由于不能获取充分和准确的关于相关部门和下级机构的经营信息和数据,不能准确了解其真实情况以及判断其预算编制计划的合理性,使得其在编制预算时,借助于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为自身编制较为宽松的预算计划,从而使得企业的预算编制偏离企业实际,不能充分利用企业的经济资源和其他资源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

2.2预算编制偏离企业实际情况

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的规划与安排,为了合理地安排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编制切实可行的企业预算,既要以企业过去的经营数据为基础,又需要充分考虑现在面临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然后才能制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预算指标。但在企业的预算编制实践中,预算的编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很多企业没有充分预见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盲目乐观或者悲观,制定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预算目标,使得其不能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能基于此对企业部门或员工的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企业的预算失去了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可用性。例如,部分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不从企业经营全局出发,而是仅仅以企业的销售预算为起点,通过对销售量的预测,来预测企业的业务成本和相关费用,最后得出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的经营利润。

2.3企业预算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措施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预算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是否存在一个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企业预算工作进行实时监控、调整以及在期末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但是在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编制,轻视监督、调整与考核的情况。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企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预算目标,也不能在预算期末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改善预算管理工作。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流程和监督机制,经常出现随意挪用资金、任意调节成本等现象,使得预算的执行结果和目标值存在着较大差距,预算执行效果不佳。此外,有的企业在分析预算的执行结果时,没有对结果与目标的偏差进行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是仅仅将目标值与结果值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使得导致预算执行出现偏差的原因被掩盖,不能充分发现和暴露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缺陷与问题。还有,部分企业缺乏相应的预算考核机制,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在考核中反映,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督,缺乏定期和不定期的反馈制度,仅仅只是在年终时对预算的总体目标进行考核,导致预算的管理责任不够清晰明确,考核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和发挥应有作用。

3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

3.1改善预算管理环境

要改善企业的预算管理环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企业的管理层要对企业的预算工作给予高度重识,要在预算的编制、实施、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和分析以及考核等环节加强对企业预算工作的管理。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组织,比如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小组、预算管理办公室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同时,要大力度地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软件,加快构建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加强部门之间信息数据的交流与共享,使预算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能够充分了解到有关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得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有指导意义。

3.2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预算编制工作是企业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提高企业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企业应充分使用零基、滚动、固定预算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采用实时互动、分级编制、上下结合、逐级汇总等方式,在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结合过去的历史经验数据,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目标。同时,要建立预算管理平台,对预算编制过程加以处理,提高工作实效。此外,要有效避免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和人员之间出现责任不清、目标不明的情况,合理下放预算权利和明晰预算责任;同时建立相应的反馈系统,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如有需要,及时对预算进行修正与完善,并对预算信息进行分析与加工,为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3.3完善预算的监督与考核措施

预算编制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稳增长强转型,快发展惠民生”的战略部署,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民生项目,强化厉行节约,压缩一般支出,严肃财经纪律,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管,进一步推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财力保障。

二、编制原则

(一)总量控制,政策稳定。根据2014年我区财政收支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科学预测收入形势变化,预测财政收入增幅及财力规模,根据收入合理编制支出预算,按照厉行节约的原则,确定部门预算安排总量。

(二)厉行节约,控制支出。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十项规定”要求,加强对“三公一会”经费的控制和管理,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会议等经费支出,促进勤俭节约,防止铺张浪费。

(三)做好准备,公开预算。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预算信息公开特别是“三公经费”公开的工作要求,到2015年底所有县区级单位都要实行预算公开制度。按照“谁用钱、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单位作为预算信息公开的主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格遵照国务院“三公经费”要公开细化到明细科目、明细项目的要求,提前做好各项基础性准备工作。

三、编制口径

(一)收入预算的编制

单位对应部门预算支出的一切收入,不管预算内外和来源渠道,一律全额反映,以便预算内外“总量控制,综合平衡”。财政经常性拨款除政策性调整因素外,不作增加安排。财政实行定额、定项补助的,按确定的内容、标准填列。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

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其他支出。

1、基本支出。指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按已出台的政策和标准在编制内按实编列,商品和服务支出根据以前年度标准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定额安排经费,实行总额控制。

2、项目支出。包括经常性项目支出和重要性项目支出。

(1)经常性项目支出。指部门、单位履行其职能,在开展事业、业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特定支出项目。

(2)重要性项目支出。指上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明确规定的项目支出。

3、其他支出。除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以外的其他支出。

四、编制程序

部门预算的总体程序为部门、单位编制,区财政审核、区政府核准,实行“一上一下”的程序:

(一)2014年10月25日前,各部门、各单位根据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将本部门、单位预算草案上报区财政,完成“一上”。

(二)经区政府批准之日起30日内,下达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完成“一下”。

五、编制要求

近年来,我区财政收入受国家宏观调控和退城进园影响,税收增收空间不大,但财政支出受一系列政策性提标因素的影响,刚性支出不断扩大,财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也将长期存在。为保障我区收支平衡,缓解日益尖锐的收支矛盾,各部门、各单位要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和“效能型机关”建设,在增收节支方面做出表率。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编制工作。对2014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确保填列的基础信息真实、正确、完整,提出的预算要求科学、合理;对于部门和单位组织收入的预测,一定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做到应收尽收,全面反映部门和单位的收入全貌,严禁瞒报、漏报。

预算编制篇7

关键词:预算编制;销售观起点论模式;利润观起点论模式

预算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搞好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预算编制的起点。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入并运用的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都表现出很大局限性,应通过利润观(或每股收益)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加以改进。

一、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局限性

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模式是指以销售预算的结果为起点,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的一种预算编制模式。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基点,适应市场状况,得到普遍采用。然而,这种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存在以下致命缺陷,不能达到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效率,提高公司价值的预算管理目标。

(一)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依据的假设不具有现实性

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隐含的两个假设是:(1)预算编制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其唯一限制是销售;(2)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具有一致性(于增彪,2002)。现代公司制度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契约、公司利润内涵都内生地决定了这两个假设都没有存在的现实土壤。

现代公司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所有者关心的是投资的回报,而经营者则关心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报酬、社会薪金、隐性福利等),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理性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就有可能发生。在预算编制上,公司所有者处于直接生产经营之外,经营者编制预算并执行;所有者当然追求利润,而经营者就不一定像所有者那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去追求利润,他往往从自身当前利益出发进行管理决策。或者不计成本和风险,片面追求销售的增长,不正常扩大市场而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本;或者在可以开拓市场增加利润时,极端保守,怕冒风险有损当前稳定报酬而对市场机会视而不见。可见,作为预算编制者的经营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将销售视为利润的唯一限制也不合理,至少利润目标须考虑销售与成本两方面因素。

公司利润的内涵内生地决定了销售与利润增减变化并非简单的一致性关系。从数量上看,利润=(销售)收入-成本,收入的增长并不必然导致利润的增长,须考虑对应的成本变化情况,过分追逐销售,造成对市场的过度开发,忽视对成本的管理,会因经营风险过大而陷入困境。山东秦池酒厂通过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迅速占领国内白酒市场,但2亿元的广告成本却压得它销声匿迹。从质量上看,利润是否会带来净现金流量的流入是关键,否则,利润增加往往成为呆账、坏账,造成虚假繁荣的陷阱。最后,从利润与公司战略关系看,需要考虑不同的战略类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如市场竞争程度、规模经济、政府政策等,不仅仅是销售的问题。

(二)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反映的经营观念的落后性

公司经营观念经历了产品经营和市场经营两个阶段,正处于向资产经营转变的时期。资产经营是指把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集中等方式进行有效地运转,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它强调要考虑资产的机会成本,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产产能配置,使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市场化,达到整体资产收益最大化。销售量决定生产数量的预算编制思路,使得公司内部在是否生产(或外包,公司产能转移),如何生产,生产多少决策上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主动从本部门资产实际产能出发,结合公司目标利润(或每股收益)进行成本效益考核和模拟市场核算,决定本部门资产收益最优化生产预算。

(三)销售观起点论的核算模式可分析的视角具有狭隘性

首先,这种预算模式与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相分离,仅反映销售及相关的计划的执行情况,不能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及时信息,提高管理、决策质量。其次,这种预算基本上没考虑外部信息使用者,既不能通过预算信号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发出企业现时和未来价值的信息,又不能通过外部相关市场的对管理者经营的施加约束,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治理困境。

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优越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就是以目标每股收益或利润水平为起点,分别编制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进行反复平衡,直到实现目标利润为止的预算编制模式。这种预算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所有者和经营者对公司计划和控制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来影响公司股价,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且有利于解决公司委托问题,提高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一)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将所有者利益与公司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将预算与企业的战略衔接起来追求利润是公司经营的基本目的之一,公司战略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持或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的利润追求不一定是管理当局的目的和方向;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可以在目标一致的最大可能限度内保障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对公司战略的设计和实施符合所有者的利益。

(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可以强化公司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

按照杜邦分析法的思路,每股收益综合而详细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实际上,在杜邦分析法下给出的是投资报酬率,增加负债率就可以得到权益资本报酬率,进而得到每股收益数据;反之,从每股收益推出投资报酬率,该指标经过杜邦分析法的层层分解后,各指标所组成的体系就与公司经营的各方面息息相关,通过控制每股收益就可以控制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通过对财务指标体系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可及时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反馈信息。

(三)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顺应资产经营的趋势

以每股利润为预算的起点,内在地强调公司经营结果必须达到资产提供者最低投资报酬率(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的要求,否则,所有者就会采取各种形式撤走资本。

(四)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委托困境

在我国,公司的财务预算由董事会编制,由股东大会批准,由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当局负责执行。预算管理涉及三方主体,且三方的利益考虑和掌握的信息都不同,管理当局有更大的管理内部信息,董事会次之。如何通过预算管理降低信息不对称, 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提供了通过每股收益借助市场力量的思路。每股收益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基础性的财务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股票价格的变动直接反映着公司执行预算,加强经营管理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管理当局的经营行为,对其造成外在的压力,促使其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勤勉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当局也有通过每股收益引致股票价格变化表明良好经营的动机,这都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困境。

(五)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有利于与财务报告体系衔接,增强信息有用性

随着所有者对公司经营信息需求的增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规范,财务预算的披露问题就十分突出。在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做盈利预测披露的情况下,对财务预算的信息需求不迫切;随着监督规范仅要求在配发、增发、发行可转债时强制披露盈利预测信息,财务预算的披露就显得格外突出。因为监管部门要求,凡在股东大会上提及财务预算的,也必须在股东大会决议中披露,这导致只在董事会上讨论财务预算成了普遍做法。我们认为,将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公开披露,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外部决策者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在期初编制的预算报告中的三张预算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有助于对公司年度经营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分析股票价格,决定是否购买或持有。在期中,将定期或适时取得的预算实际进度报告或实际的三张报表与预算比较,确认差异并予以公开披露,为实现预算提供了保障,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基于期初预算所做的决策的修正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这种预算的数据结构与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一致的,每一层次的单位或个人都对应着一定的明确数据,与其权利和责任相联系,从而使财务报告明细化。

三、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可行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盛行,它给了决策者更大的决策空间和视角,有助于协调管理层和所有者的利益关系,促使公司经营活动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相一致。在我国,一般是以销售为预算起点,且大都不太成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模式将更有适用性。实际上,邯钢经验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成功运用。邯钢经验可概括为“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运用到推法确定目标成本,即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在市价外在确定前提下,首先确定目标利润才可确定单位目标成本,在预算编制上实际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模式。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预算编制从选择投资报酬率、利润水平或每股收益开始,且这种选择由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别进行,通过既定的程序协调决定,增强其可执行性。经营者依据协调后的指标计算成本总额和产品数量,拓展为包括成本预算在内的利润预算,与现金预算、资本预算一起构成全面预算。

参考文献: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4号公告盈利企业分部报告[m].1976.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31号公告企业分部及相关信息的披露[m].1997.

[3]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余绪缨等。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苏寿堂。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预算编制篇8

关键词:工程;预结算;编制

中图分类号:TU20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预算是以施工图为依据,而工程结算是整个工程设计施工实践后的工程价值的经济反映,也是决定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从我们编制工程预结算的经验及调查得知,工程预结算与实际造价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高预编制质量和有效控制工程结算,预结算的编制要求做到系统、完整、准确、明了的原则,是业主和施工单位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一)作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察勘现场了解线路走廊的青苗及树木赔偿情况以及线路的人力和汽车运输情况、调查施工环境拟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方案研究,走访定额管理部门,收集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及地方性材料价格,确定编制方法。

(二)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充分熟悉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园附注,对定额中包括什么及不包含什么要心中有数,学习定额问题解答,了解定额子目分项步距,熟练掌握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图纸,尤其是总平面布置图,了解工程全貌,做到心中一盘棋。在对各专业图纸研究过程中,应随时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内容,对施工前已发生设计变更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做出预算编制分项和计算出相应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单价,防止出现漏计、重计、错套等错误。与此同时,预算人员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注重市场价格信息,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增长设计知识,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三)计算其他各项费用、取费及利税。在其他费用的计算中就存在很大的差距,如塔基占地,一般的计算方法是按铁塔根开的投影加A值来计算,而当存在降基时,斜面的面积就大于投影面积,还有很多设计单位在做概算的时候,排水沟不做征地计算,而现实中排水沟是被永久占用。取费标准的确定,在工程结算时已经明确,但在概预算编制期间,如何选择取费标准对工程报价及标底的确定起有着重要因素,因些取费标准在既保障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同时又能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了解工程项目对施工队伍的吸引力或参加工程竞标队伍的实力,通过对工程项目重要程度的认识,争取做到公正、合理计费工作。

二、影响施工图预算编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预算编制超前性注定了从一开始其自身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问题。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阶段性对预算的影响。 一项建设工程要经历决策、设计、实施三个阶段,预算是施工图设计阶段中的产物,它产生在实施阶段之前,这就决定了预算的局限性。(1)材料价格对预算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是由市场确定,随行就市。预算材料价格是按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公布信息价及编制预算时调查的当地材料价进行计算,而工程随着时间推移,材料价格将会有进一步的变化。工程造价也将随着变化。(2)国家政策性调价。工程的阶段性是由工程的时间性决定的,每一个阶段依循着一定步骤,不能将下一道工序的时间提前。而国家每一阶段都可能进行政策性调价。例如:人工费、机械费调整,特别是现在根据市场情况实行动态人工费。(3)预算没有考虑现场签证。现场签证是施工期产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4)预算没有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工程造价主要是由工程实体性消耗部分和措施性消耗部分决定的。实体性消耗部分一般是按施工图及说明所描述的工程实体部分计算,不应有较大出入。而措施性消耗部分,则因施工的环境、方法、工艺、手段不同产生差异。

(二)设计修改与变更。工程设计同样受到诸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技术规范、设计标准、设计手段、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建设需要,而预算不具备这种预见性,其结果直接导致结算超预算。

(三)预算工程量计算误差。工程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施工图纸表达是否正确、全面、清晰明了是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基础。但如建设工程前期准备不充分,地质勘探不准确,地质状况不明,在施工中出现许多设计以外的项目,再有设计深度达不到相应水平,施工中变更多,现场签证多这些都有会影响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还有就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不合理确定也将影响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

三、施工图结算编制结算编制依据和编制时间不同。施工图预算是在理想状态下编制出来的产物,是根据施工图及说明、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费用定额等依据编制的。结算的编制还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图纸会审纪要、设计修改或变更、现场签证、隐蔽工程记录、材料价差、政策性调价等实际发生费用。 施工图预算是在设计阶段编制,而结算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编制,两者存在着绝对的时间差。

(一)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1. 施工企业参与工程投标中标后,应及时、谨慎地与发包方签订《施工合同》。合同内容应尽可能的考虑周详,措词严谨,权利和义务明确,做到平等、互利。合同价款最好采用可调价格方式。并明确追加调整合同价款及索赔的政策、依据和方法,为竣工结算时调整工程造价和索赔提供合同依据和法律保障。

2. 根据所掌握资料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签字认可。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编制必须符合实际,考虑周到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做法。对涉及工程结算或索赔的施工做法更应制定详细。

(二)施工过程的收集、签证阶段

1.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日志、技术资料等施工记录。对停水、停电的时间,甲供材料的进场时间、数量、质量情况等都应有详细记录。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工程量增减变更等签证手续。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的临时决定、口头交待、会议研究、交来信件等应及时收集整理成文字资料。必要时可对施工过程照相或摄像作为资料。

2.甲方指定或认可的材料,实际价格高于预算价(或投标价),按规定允许按实找差价的,或采用的新材料没有预算价,或改变材料的规格、质量档次导致材料价格变化较大等情况,应办理价格签证手续。

3.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施工,没有相应预算定额计价的,应收集有关施工数据,编制补充预算定额,经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认可,作为结算依据;也可与建设单位协商价格。

4.因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责任造成工程返工、停窝工、增加工程量等,应要求工期顺延,并提出索赔。因特殊情况导致施工难度增加,材料损耗增大,或工期延长,也应提出索赔。

(三)加强预结算的审核,力求工程计量的准确预结算工作完成后,校审很有必要,能有效避免多算、漏算、重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加快工作进展。审核的方法有很多,审核的内容也很广泛,审核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预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各项取费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

1.工程量的审核。工程量是否正确是关系到预结算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方面应着重注意如下几点:(1)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2)审核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是否与定额保持一致;(3)审核工程量的计算单位是否与套用定额单位保持一致;(4)审核签证凭据,核准工程量。

2.预结算单价选用的审核(1)工程项目名称与设计图纸标准是否一致。如:砼标号、水泥砂浆比例;(2)单价子内容是否与设计相符;(3)定额主材价格套用是否合理。

预算编制篇9

关键词:公路;概预算;编制

1 预算编制原则、依据

1.1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及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

1.2 交通部(2007)33号文通知公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

1.3 交通部(2007)33号文通知公布的《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1-2007)。

1.4 交通部(2007)33号文通知公布的《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

1.5 2008年6月宁夏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站《关于宁夏公路汽车普通货物运输价格及装卸费的通知》。

1.6 宁夏交通厅宁交通知(2008)134号《关于执行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的通知》。

1.7 宁政发(2010)3号文《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县(市、区)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1.8 近期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站的《宁夏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

1.9 初步设计文件及工程量,现场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

1.10 概算有关的委托书,协议书等。

2 预算编制范围

主要项目的工程概况,涉及项目的主线路线长度、支线及包含的附属工程,立交等。

3 造价计算说明

3.1 人工费

按宁交通知(2011)46号文规定人工工资为63.9元/工日。

3.2 材料费

3.2.1 材料预算价格

材料价格参照宁夏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站的《宁夏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最新公布的价格及现行调查价格综合取定,加计过路(桥)费、材料运杂费、装卸费、采购及保管费。

3.2.2 材料运杂费

5公里以下的运输按定额计算运费及装卸费,5公里及以上运输按《宁夏回族自治区汽车货物运价计算办法》分长、短途(26公里以下为短途)计算。

长、短途运输运价根据2008年6月宁夏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站《宁夏公路汽车普通货物运输价格及装卸费的通知》计算。

3.3 机械使用费

机械工工资为63.9元/工日,机械使用费按《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及定额站颁布的《车辆养护费和车船使用税费》进行计算,不变费用调整系数1.0。

3.4 其他工程费

3.4.1 冬季、夜间施工增加费:全线属冬二II区,路线的冬季、夜间施工增加费按《2007编办》中的夜间施工增加费费率计算。

3.4.2 雨季施工增加费、高原施工增加费均按《2007编办》中的雨季、高原施工增加费费费率计算。

3.4.3 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计列、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按《2007编办》中的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费费率计算。

3.4.4 沿海地区工程施工增加费:宁夏不临海,不计此项费用。

3.4.5 工地转移费:指施工企业根据建设任务的需要,由已竣工的工地或后方基地迁至新工地搬迁费用。

3.4.6 其他工程费均按《2007编办》中的费率计列。

3.5 间接费

3.5.1 规费:根据宁夏交通厅宁交通知(2008)134号《关于执行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的通知》中的规定按38.2%计列,其分别养老保险20%,失业保险2%,医疗保险6.7%,工伤保险1%,住房公积金8.5%。

3.5.2 其他间接费均按《2007编办》中费率计列。

3.6 其他有关费用计算

3.6.1 利润:利润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应取得的盈利。利润按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扣除规费的7%计算。

3.6.2 税金:系指按国家税法规定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纳税地点在市区的企业,综合税率为3.41%,纳税地点在县城、乡镇的企业,综合税率为3.35%,纳税地点不在市区、县城、乡镇的企业,综合税率为3.22%。

3.7 其他基本建设费用

3.7.1 土地、青苗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列》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列》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进行公路建设需征用土地所支付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等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征用耕地安置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复耕费、耕地开垦费及森林植被恢复费。

征地价格依据宁政发(2010)3号文《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县(市、区)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确定。临时占地按相应土地价格的50%计取。其他各项安置补助费均参照高速公路补偿标准执行。

3.7.2 建设项目管理费

(1)建设单位(业主)管理费以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额为基数累进办法计算。

建设单位(业主)管理费业主为建设项目的立项、筹建、建设、竣工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费用,不包括应计入的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

(2)工程监理费以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额为基数按2.5%的费率计算。

建设单位(业主)管理费业主委托具有监理资格的单位,按施工监理规范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所发生的费用。

(3)设计文件审查费以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额为基数按0.1%的费率计算。

在项目审批前,为保证勘察设计工作的质量,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设计单位提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勘察设计文件及设计变更、调整概算进行审查所需的相关费用。

(4)竣(交)工验收试验检测费按编制办法验收试验检测费标准计算。

竣(交) 工验收试验检测费系指在公路建设项目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前,由建设单位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委托有资质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意见所需的相关费用。

4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系指委托勘察设计单位、咨询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工程勘察设计,以及设计、监理、施工招标文件及招标标底或造价控制文件编制时,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工预可编制费按照国家计委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算取定。

勘察设计费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计算取定。

招标服务费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价格(2011)534号文《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规定计列。

5 供电贴费:供电补贴不计,采用社会用电。电价:0.75元/度。

6 物价上涨费: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计投资【1999】1340号精神,不计算该项费用。

7 预备费:包括价差预备费和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指设计文件编制年至工程竣工年期间,第一部分费用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工程费、间接费等以及第二、第三部分费用由于政策、价格变化可能上浮的预留费用及外资汇款汇率变动部分的费用。基本预备费是指在设计阶段难以预料的工程和费用。按《编制办法》规定以第一、二、三部分费用之和为基数的3%计列。

8 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

8.1 贷款额度:建设单位(业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或政府对项目的投资额度来确定该项目贷款比列和贷款金额。

8.2 贷款期限:根据项目的规模、工程进度及工期确定贷款期限。

8.3 贷款利率:我国银行业的贷款利率。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预算编制篇10

1报价准备工作

1.1仔细研读招标文件及图纸

购置招标文件后,首先要组织编标人员研读、分析招标文件,对投标要点进行仔细分析。以便在编标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①投标人须知前附表:投标保证金的形式及金额,最高投标限价、投标成本警示价,投标报价等。②报价依据定额,清单规范、材料信息价格、编制软件、最新计价文件中的人工价格等。③报价格式。④评标标准和办法。⑤合同专用条款中的预付款、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支付、计量支付、价款调整等。

1.2重视现场踏勘及答疑会

工程的现场情况、周围道路、交通条件等对投标报价影响很大,预算编制人员应深入施工地点,参加现场踏勘,把施工场地情况估摸清楚,并做好记录,以便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造价的影响,施工现场情况的了解对报价的合理性和减少施工企业报价风险来说至关重要,也就是说编制报价必须踏勘现场,并且对踏勘现场情况有疑问,或与业主提供的图纸不一致时,在答疑会提出,招标人会以书面形式回答,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1.3搜集相关信息

通过现场踏勘了解施工现场情况,报价编制人员要做好报价还要搜集如下相关信息:一是材料询价,调查原厂供应价外,还要弄清运输方式,供应条件及供应量;二是施工机械设备询价,除了解设备、周转材料租赁价,还要了解设备商家供应价;三是劳务询价,到劳务公司询价了解当地劳务市场价格。对于材料价格信息搜集一般以招标文件要求的造价定额站的信息为准,地材价格以实地调查询价主准。

2编制预算

2.1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格式和要求编制报价

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格式和要求编制报价就是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否则可能会被认为没有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而废标或被扣分。

2.2复核工程量

工程量清单投标,要对招标文件中所列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复核时要视招标单位是否允许对工程量清单内所列的工程量误差进行调整决定复核办法。

2.3计算工程量

对于未提供工程量清单的招标工程,必须根据图纸计算工程量。首先编制预算人员要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明确招标范围,编制依据及编制标准等,并根据工程量规则准确计算工程量,特别对于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计量单位与定额单位不一致的,要进行换算。工程量计算时要注意:①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现在按着《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和定额中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②工程量计算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以房建工程量为例:③按施工顺序计算,一般按着先地下,后地上,先底层,后上层,先主要,后次要的顺序。大型和复杂工程还要先划单位工程,分部分项,然后按施工顺序进行计算工程量。④按定额项目的顺序计算,按着定额所列分部分项工程的先后秩序来计算工程量。⑤按顺时针顺序计算。从工程平面图左上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由上而下逐步计算,环绕一周后再回到左上方为止。如:计算外墙工程量,从左上角开始,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逐段计算。

2.4准确套用定额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报价时,要根据工程量清单的工作内容施行定额套用,要准确又不要漏项;定额计价的报价要根据图纸及招标文件的要求的工作内容全部套用定额。对于材料的选取也要以招标文件和图纸为准。

2.5填写人工、材料预算价

材料费一般占到工程造价的60%~70%左右,是工程造价的主要部分。投标报价准确可靠就要有可靠的材料预算价格,因此投标单位应当搞好市场调查工作,建立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库,尤其是钢材、地材、木材等主要材料,要加强动态管理,同时要对拟建工程所在地的人工、机械费用的市场价格做详实的调查,以切合实际市场,为投标报价的合理组价提供保障,准确的市场价格是报价的根本保障。

2.6取费

按费用定额取费,即按有关规定计取措施费,以及按当地费用定额的取费规定计取间接费、利润、税金。需要注意的是取费标准依据造价部门颁发的最新的造价计价文件。

2.7汇总计算工程造价。

3审核预算

审核预算主要是内部审核,即组织预算内行人士对预算进行审核,审核预算是保证报价准确性的前提,是报价的基础工作。审核的内容:对工程量进行审核;材料、设备预算单价进行审核;各项取费标准进行审核,是否符合现行造价文件规定,特别是安全文明施工费和税金等不可竞争性费用,必须符合招标文件规定要求,不可降造价。

4确定最终报价

4.1进行成本测算,降低市场风险

成本测算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施工经验及收集的成本测算数据资料,分析计算出劳务费、机械费、材料费、企业管理费及企业利润。成本测算可以降低企业市场风险,保证企业不盲目投标。

4.2分析评标标准及办法

不同的项目评标标准及办法不一样,而且不同的地区不同工程类别也不一样,因此定价人员除了根据企业测算成本,投标策略、竞争对手进行报价外,还要仔细研究招标文件中的评标标准及办法。评标标准和方法类型:①综合评估法,即对技术、商务、报价各部分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以及相应比例和权重评分,然后加总即为最后得分。②合理低价法,即投标报价最低为中标人,但不能低于成本。对于综合评估法评标,得分的计算方法各种各样,要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计算。

4.3分析投标外部环境

招投法规定,建设工程招标不能少于3家投标单位,根据评标办法,招标单位从报价合理,技术措施有利、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中选择中标单位。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除练好内功,分析投标外部环境,了解竞争对手,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中标概率。要做到知己知彼,施工企业就要建立竞争对手的以往历史投标信息库,如报价降幅点、工程业绩、社会信誉等,随时动态了解对手的实力。

4.4确定报价策略

确定总价报价策略类型:突然降价法、先亏后盈法、优惠取胜法、联合保标法、不平衡报价等。在确定投标总价后,在保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个别项目,通常采用不平衡报价,求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平衡报价是指在工程项目的总价不变情况下,根据招标文件的计量支付条款,调整分部分项中子目的单价。在不影响中标的前提下,尽快回收资金,这样可以减小投资风验,提高经济效益。比如:工程预付款为合同额的10%,而前期资金的设备、材料采购,人员、设备进场、临建等开工启动费用大大超过合同额的10%,施工企业为减少投入资金风险,运用不平衡报价这一策略,把桩基、地基处理等基础工程等单价报高点,后期施工的工程单价报低点。不平衡报价是施工企业在仔细研读分析业主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的基础之上做出的一种合理价格配置,但在使用不平衡报价策略时必须掌握好尺度。

5调价

调价一般在计价软件中操作,通过以下方法调整总造价:①调整材料预算价格;②调整人工、机械费消耗;③调整工程量(此方法一般不使用)。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