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十篇

时间:2023-03-13 18:02:26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篇1

关键词:基础工程;造价控制;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时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就被称为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控制为了对建设工程的投资额进行确定和有效的控制。为了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需要加大对所需资金的计划和安排,明确其在工程建设实施中的一个大概计划。随着现代化的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化的今天,在工程上的竞争还主要体现在工程造价的竞争,其仍然是建筑市场的竞争的主要手段。只有对工程建设中的工期、质量的保证的同时注重成本管理,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求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从而才可能最大程度的赢得利润,获得成功。

要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加强对建设工程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的控制,尽可能的减少质量问题。整个建筑物的工程造价受到基础工程的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建筑的关键部位就是基础工程,同时也就是说,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和重要节点就是要控制基础工程的工程造价。

一、工程造价的的涵义以及影响因素

工程造价,也就是在建筑工程使用中,实际所需的固定资本投入,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预计资本开支费用,是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总和。大多数施工建筑人员把它简单的定义为:在一个工程建筑项目中,对于整个工程建筑所使用的设备!土地!承包以及各方面的使用费用的总和,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工程造价。严格意义上来讲,建筑工程造价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设备费用"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都可以算作是设备费用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达到施工质量的标准以及要求,在进行施工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进行施工。二是安装费用。主要是指在施工建筑安装过程中,一切非固定物质,需要安装的材料都可以计算为安装费用。三是其他工程建筑费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有很多,因此也必须要给予一定的计算。为了有效的完成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的计算,必须进行严格的工程造价管理,按照国家的规范要求,将费用进行合理的分配计算,进而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

基础工程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润,就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选择,以及对工程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案的选择,工期和成本是其要重点充分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设计单位按理论计算出来的量就是工程量清单中的量,其中包括运土、回填土、挖土、模板工程等施工工艺等在大型基础工程的造价控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这方面我国许多工程都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本职工作,不能把好签证方面的关卡,而且由于工程中的问题复杂,所以不能很好的很好的对施工现场造价进行控制,管理力度相对匮乏。而且许多工程的施工人员不能全面的掌握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

二、基础造价控制特点

首先,建筑工程造价存在差异性。因为每一项建筑工程的不同都会导致其建筑工程造价的不同。这就需要要根据其自身的工程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认识,不能盲目的将其各个地区的造价进行建筑施工的使用,从而便体现出了建筑工程造价的差异性。其次,建筑工程造价的高花费性。根据施工特点所决定,由于其建筑施工工期长,规模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导致了建筑工程造价的高消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小心处理,在不影响建筑工程关系的同时掌握好整个建筑工程造价,避免其不必要的浪费。再次,建筑工程造价具有层次性!通常来讲,建筑工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等三个层次。简而言之,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施工,那么建筑施工工程就会由多个单位项目组成,如办公楼,宿舍楼等。而每一个单个项目又都是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所组成,某些单位负责土建或是管道安装等。介于此,必须针对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施工项目单位进行很好的掌控,这样才能准确的掌握其工程造价的实际情况,进而顺利的完成建筑施工。

三、对基础工程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在招投标过程中提倡良性竞争

不断使得市场体现出一定的规范性。供过于求则是目前的建筑工程相关的设计方案招投标市场的现状,这样就很容易导致部分设计单位并没有从工程的实际需要角度出发,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标书,甚至违背相关的一定的原则问题。这样就作出虚假的更加完美的设计方案,各种附加项目进行随意的增加, 特别容易出现相关的随意提高设计质量等级的项目,还额外增加了许多附加的项目,目的就是以便在质量上获得招标人的认可等等。例如,对于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建筑工程来说,使用的质量标准则按照地质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的建筑质量来制定;在内陆地区的工程建设,则是应用沿海地区的各种针对海水蒸汽腐蚀而使用的技术标准等等,这无疑能够大大增加工程建设的成本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工程招投标,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首先,强化招投标的监督工作。工程招投标工作一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其次,加强内部管理。科学合理的评标主要和评标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直接关系,所以施工单位应该对评标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而使得评标合理化科学化,避免出现不公平竞标或低价竞标的现象。再次,在确定标底的时候,工程单位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应该尽可能地让招投标双方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利益。评标的时候,尽量在低价中标的基础上考虑投标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社会信誉,通过综合评定来选择一个资质良好、节省工程造价的单位,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加强现场管理工作

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加强现场管理工作。工程建设是进行现场施工的。所以,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和技术管理力度,由设计单位及时有效地对施工中发现的施工图纸问题进行解决,不能因为图纸和现场操作不符而影响到项目的施工建设,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注重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施工需要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由具有资格的单位进行质量检验,防止用在施工项目上的原材料不过关。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还要在使用中保管好,使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在使用时有一个良好的质量保证,加大质量事故保护措施,减少质量施工出现概率,做好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计划控制管理"根据总目标规划好开工时间,不能拖延,因为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价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动的,防止开工的延后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价格上涨对投资总费用的增加"要有详细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必要时采用周计划、旬计划、在工程建筑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及他们的工作效率,适当的进行项目施工的考察,针对其各个阶段施工任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测试标准,针对其不合理想象,一定要追求其个人的职责与所承担的责任,不能放任其不合理现象的反复出现,减少必要的经济损失,这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都将是极其重要的。工程单位上报的验工报表,需要严格审查核实,防止多报、漏报、早报和重报,控制管理好工程项目目标总费用。

(三)采用技术措施来降低工程造价

基础设计采用什么样的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新技术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工程费用。在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反复论证,选择该工程具体情况的基础来设计方案,实践证明,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选择对降低工程造价至关重要。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准确性以及高效性,对工程造价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好的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利用,同时信息在共享方面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促进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不断地提高,实现工程造价管理整体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应建立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建立完备的工程造价资料数据库,做好信息的采集!完善和运用"

(五)做好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对于已经较为成熟的中国经济市场来说,市场参与主体间的经济利益联系较为紧密。对于市场参与主体的经济利益来说,在市场的调配下,其存在着一定的交叉缠绕情况,特别是在相关的人情影响下,某些设计单位为了从中获得大量回扣,以满足自己经济利益的实现,往往推荐业主使用特定的材料和设备,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工程造价,增加了投资方的资金投入。所以,把好基础工程的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后一关工程的决算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关,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审计单位应该仔细查阅整个施工资料,对招投标过程中已经确定基础工程部分和变更部分应该重新审核。建设单位应该提供一切所需的资料和证明材料,为审计单位公平、公正、公开审计工作提供服务,为控制工程造价把关、核查鉴定设计方所规定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就显得尤为必要。

结束语

加强对基础工程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从选择施工方案入手,尤其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必须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实事求是。并且在不影响施工工期和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把好每一道关,每一个环节,最终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所以,要做好项目建设,就必须加强理论基础的指导,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加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促进各项基础工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曼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策略探究[J].福建建材,2011,04:122-123.

[2]白倩.浅谈桩基础工程中的造价控制[J].价值工程,2011,28:64.

[3]管瑞清.浅谈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211+281.

控制工程基础篇2

关键词:地基基础;造价;控制;研究

1 引言

作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基是一个工程的根本,所以对于地基的建造要格外的重视。控制地基基础造价是要在保障地基质量的前提下将花费降到最低,这就需要通过详细的计算和统筹,和更加适合的建造工艺来完成。

2 地基工程造假的简介及其重要性

2.1 地基基础建造的简介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一般情况下建筑地基的土层有六种,分别是碎石土、砂土、粉土、岩石,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是常见的两种地基。就这两种地基我们分别介绍,天然地基是是纯天然的不需要人为加工的。人工地基则需要工人利用很多材料进行加工,常见的材料垫层有石屑、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所以地基十分重要,一个良好的地基是好建筑的主体。除此之外,想建造一个良好的地基需要建造工艺、工程师、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人员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完成。

2.2 地基基础造价控制对工程的重要性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地基是一个工程的基础,所以要花费相当多的预算在地基的建造上,所以要想保障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又节省工程费用,就要对地基基础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对地基基础造价进行控制,可以使建筑公司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程开支提高利润,这对于建筑商来说事半功倍。我们都知道造价对于一个工程的重要性,它决定立一个工程的预期投资,是对工程建造的收益估算的重要参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能否开展。在竞标中,如果在保障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地基造价就可以有更大的几率竞标成功。所以说,地基基础造价控制对工程十分重要。

3 地基基础建造工程造价的控制

3.1 从哪几方面入手进行造价控制

要想对地基造价进行控制,就要从施工的各个细节入手,将每个细节都尽量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进行造价控制。具体的来说,具体的来说进行地基工程造价控制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地基施工施工之前的计划、地基工程施工的过程、施工材料的采买、监管部门的监管以及竣工之后的检查等几个方面入手。这几个方面都进行专业的、严格的把关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地基工程的造价进行良好的控制。详细的可行的高质量的施工计划,严格、严谨的施工过程,高质量的施工材料,,监管部门严格的监管,竣工之后对于各方面详细的检查,通过对于这些方面的良好把握,就可以节省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自然也就实现了对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控制。以上的几个方面仅仅是比较重要的几个环节,当然一些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被人们忽略的细节却决定着地基工程建造的花费,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对于各种施工细节的把握,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可见把握细节对于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的。

3.2 如何具体进行造价控制

我们已经基本了解到,要想实现对地基工程的造价控制,就要由施工之前的计划、施工的过程、施工材料的采买、监管部门的监管以及竣工之后的检查等几个方面入手,达到对于水库施工中的每个细节都严格把关,才可以实现对于地基基础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对于前期的计划,相关部门要根据地基建设所处的地域特点,来合理的选择采用何种的施工工艺。还要根据所需施工的工程地基的自身特点,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等特点,来选取适当的施工工具与材料,这样适合的公益技能节省工期又能提高地基的建设效率,对于控制地基工程的造价有着深远的意义。相关的部门应该请专业的人员来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这样才可以保障施工顺利的进行,在施工计划制定完成后,还要经过不断的审核,最后在投入到使用当中。施工前,相关的部门应该严格的对施工人员进行筛选,尽量的寻找有工作经验的高素质施工人员来进行地基建设。同时,在施工人员施工时,相关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以防出现施工人员偷懒、工作不认真的现象,还要防止施工人员因一己私利将施工材料损坏而造成人力、物力损失和延误工期的现象。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所以要想保障水库施工的质量,就一定要有着高质量的施工材料,这就需要材料的采买部门严格的按照标准来进行各种施工材料的采买。相关部门必需严格的对采买部门进行监管,避免采买人员因为一己私利,采购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材料造成地基强度不够的现象,这样的话不仅不能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还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只有高质量的施工材料才可以保障水库施工的质量,所以就必须严格的对地基建设施工材料的采买部门进行监管。以上几个方面我们都提到了监管部门的监管,可见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监管的重要性,所以,要想实现地基基础造价控制,就一定要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监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不为利益所有,一切以高质量的地基施工为目的严格的按照标准对地基基础施工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监管。只有将前期计划、施工的过程、施工材料的采买、监管部门的监管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全部按照标准来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完成对地基基础施工的造价控制。总而言之,要想实现对于地基基础的造价控制,就要将每一步都做到既能良好完成任务又不造成浪费,使用最佳的施工工艺,价格合适且质量上乘的材料,这样是整个施工过程都完美的进行,就能实现最大限度上对造价的控制。

4 对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控制进行研究的深远意义

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是对地基进行花费预算的重要步骤,对于工程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可以在良好的完成工程的情况下将花费降到最低,使公司获得最大的利益。对地基基础造价进行控制,可以使建筑公司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程开支提高利润,这对于建筑商来说事半功倍。我们都知道造价对于一个工程的重要性,它决定立一个工程的预期投资,是对工程建造的收益估算的重要参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能否开展。在竞标中,如果在保障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地基造价就可以有更大的几率竞标成功。所以说,地基基础造价控制对工程十分重要。实现对地基基础造价控制就可以使得工程的整体预算降低,这样在与其他的建筑商在进行竞争时就有了更大的保障,在竞标中有更大的优势,这对于建筑公司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总而言之,在一个工程中,对地基基础工程进行造价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建筑公司和最终的使用者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是一个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结束语

一个工程需要复杂的步骤才可以完成,在工程开始之前需要对工程需要造价,以预算工程需要花费多少的工程款。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是对地基进行花费预算的重要步骤,对于工程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施工各个方面的改进,采用最佳的施工工艺,减少施工中的各种不必要开支,保证工程以高效率进行,实现最大程度上对地基基础工程的造价控制。总的来说,无论是对于工程本身还是对于建筑公司还是开发商来说,地基基础的造价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控制工程基础篇3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Contro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he poor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theory and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s.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 usage of group discussions, increasing teaching contents including the case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paper are suggested to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Mechanical Contro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Key words Mechanical Contro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ractical engineering case; group discussion; research paper

0 引言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在机械工程学科的课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门课程以经典的控制理论知识及方法为基础,旨在解决机械工程系统的动力学问题以及控制论问题;同时,该课程也是机械专业“测试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过程控制与装备”以及“机器人技术”等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关系着机械类专业学生后续技术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直接关系着学生解决实际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该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对数学基础要求高、内容枯燥乏味、学科交叉明显等诸多特点,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不高。同时,目前国内该课程主要的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讲授结合少量实验的形式为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知识点的被动接收层面,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不高、学习效果极差。另外,大多数国内高校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教授过程中,理论脱离工程实际,使得学生严重缺乏利用控制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本门课的学习之后,所具备的能力往往只是停留在应试和解题的层面,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掌握或是领悟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具体应用又如何,更难以利用所学知识合理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此,本文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教授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措施。

1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前所述,“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该门课具有理论性强、对数学基础要求高、内容枯燥乏味等特点,因此学生在最初接触该门课程时,通常表现出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同时,目前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发展和普及,学生们可以较为容易地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甚至是国内外知名高校所的该门课程的优秀教学视频和资料,因此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会使得学生感觉教师在课题上传授的知识点简单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能否顺利达到该门课程既定教学效果和目的的关键。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视首堂课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设定。在首堂课中合理设定教学方案,介绍并讲解该课程在工业、农业、航空航天等诸多方面的应用案例,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该门课的重要性;二是针对学生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案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切忌理论脱离实际,因此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案例,首先通过引入对学生来说较为新颖且易于理解的案例吸引学生,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合理引导学生探寻、领悟并学习知识点。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目前,“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普遍存在着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现状,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为此,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师讲授加少量实验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使得学生成为教学学习过程的主体。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章节或知识点,设定适当的教学主题或工程题目,将教师教授改变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或者目前较为新颖的对分课堂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安排学生查阅拓展材料或文献,自主学习获取知识;随后,教师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点,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采取小组讨论或对分课堂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中,教师的作用同样重要,教师需要在小组讨论或对分课堂过程中合理设定题目或主题,使其难度适中。同时,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对知识点的探索,并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不是信马由缰。

3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工程实际案例的讲解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控制理论知识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只是泛泛地学习或者传授理论知识,而不能很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那么学习效果会很差,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会很低。而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完“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之后,往往表现出对课程的茫然,不明白也不能领悟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门课又能解决什么样的工程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想通过“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的教授真正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工程型人才的目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而笔者认为“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教学内容或是教材中增加与“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知识点相关联的机械工程实际问题。通过讲解这些工程实际问题以及控制理论知识在这些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使得学生一方面可以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有什么用,用什么知识点解决问题以及怎么用的问题。使得学生通过课程的本门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可以充分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相关的机电产品创新大赛等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参加该类竞赛等相关活动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自己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增加科研论文选读,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发展最新的动态

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选取并提供给学生一些较为新颖或经典的有关“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工程应用的科研论文,指导学生阅读并学习这些文献,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检索并增加相关拓展材料的阅读,让学生们通过“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相关科技论文的了解和学习,加深对这门课程重要性及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认识,让学生们了解哪些领域在应用所学课程的知识点、在应用哪些知识点、解决什么样的工程实际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工程实际问题。通过科研论文的选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领悟课程的重要性,把握最新的课程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控制工程基础篇4

关键词: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技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类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网络课程的发展。本文基于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充分利用Dreamweaver软件的技术特点[1-3],建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向学生提供更全面、广泛的网络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1 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本文采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8.0,Adobe Photoshop8.0,Macromedia Flash8.0三种软件建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

Dreamweaver软件是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网页制作软件,它具有很强的可视化特性,用户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即可创建出比较简单基础的网页,制作效果可以方便地通过IE浏览器浏览。同时,Dreamweaver软件还提供纯粹的代码编辑环境,包括html,CCS,JavaScript,Asp等语言代码编辑工具箱参考资源,用户可以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对象和命令,并编写代码扩充功能等[4]。

Photoshop软件是Adobe公司开发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具有多种文字效果和各种滤镜。

Flash软件是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平面动画制作软件,可以产生多幅连续运动的动画,非常适合演练一些原理性的教学内容。用Flash制作的动画体积小,在网络上可边下载边播放,还可以加入声音,增加表现力。Flas能够被多种浏览器所接受,非常适合演示各种教学平面动画。

2 网络课程框架

利用Dreamweaver表格功能把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界面分成3个板块(如图1所示)[5]。第一个板块是不随连接变动的LOGO。LOGO主要包括山东建筑大学校徽标志、动态的精品课程和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字幕、时间和日期、欢迎语、菜单栏,其中菜单栏包括首页、申报表、课程介绍、教学队伍、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个板块是随着用户点击不同菜单内容时变动的动态版面,版面上显示不同菜单内容的具体介绍。第三个板块是在每个动态版面都会有的固定下载板块,包括教学录像、CAI课件、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书和网络答疑。

3 网络课程建设技巧

3.1 图片的制作

图片能使页面内容更加丰富美观,而且还能表达出文字不能表达的效果,所以图片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制作的必备素材之一。图片主要应用于展示菜单、图标、背景以及课件的内容,包括GIF,JPG,PNG格式。其中GIF格式能支持256色,适合显示色调不连续或有大面积单一颜色的图像;JPG格式支持24位真彩色,适宜表达网页中色彩的浓淡,并且在压缩时能达到图像品质和文件大小的平衡;PNG格式在使用时能进行无损压缩,使图片不失真。网络课程中涉及的图片是用Photoshop制作的,通过用Photoshop工具中的一些命令如剪切、图片效果、文字编辑和滤镜等完成。很多图片可以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进行收集,然后经过Photoshop工具进行美化处理,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3.2 动画的制作

网页上的LOGO为动画,它以动态的方式显示,使整个网站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动画的格式为SWF。SWF是一种支持矢量和点阵图形的动画文件格式,具有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等特点。它采用流媒体技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播放,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网页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因其为矢量图,放大后不会失真。这个动画主要用网页三剑客之一的Flash软件制作。

文本是网页是上不可或缺的元素。在Dreamweaver的文本编辑环境中,一般的文本编辑非常简单,大部分操作和平常的文本编辑工具相同,可直接在文本编辑框中编辑。很多文本内容也可以在Word中编辑后,转换成网页文本。笔者介绍几个文本编辑技巧:

(1)文字既可以通过可视化窗口输入,也可以在代码窗口的相应代码中输入。

(2)在Dreamweaver中输入多个空格。平时输入的空格是半角字符,在Dreamweaver中只能输入一个半角空格,要想输入多个空格只要输入全角空格就可以了。输入全角空格的方法是:打开中文输入法,按Shift+Space切换到全角状态,这时输入的就是全角空格。

(3)Dreamweaver不支持首行缩进的直接设置,需要输入空格来实现这个效果。而输入多个空格时系统会忽略成一个空格,要想达到需要的效果,可通过“插入/字符”面板中“不换行空格”实现,也可以直接在代码视图中输入“ ”实现。

(4)上下标设置。在网页中,如果要输入m2和x1等带上下标的文字,可以通过HTML中表示上下标的标签来实现。表示上标, 是下标的标签,这些标签既可以手工加进代码中,也可以用输入框加入。例如:m2的代码为m2;x1的代码为x 1。

3.4 表格凸起特效的制作

网络课程需要有凸起特效的表格,在制作时要有间距边框,要有明暗的边框颜色,在实现边框明暗时,要使暗边框改成亮ordercolordark="#CCCCCC",亮边框改成暗ordercolorlight="#666666"。

3.5 浮动框架的建立

浮动框架是一种特殊的框架技术。在网络课程中利用浮动框架,可以比普通框架更加简易地控制网页内容,在LOGO和菜单都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页面内容发生变化,单击菜单可以在浮动框架中显示相应的内容,这样其他不变的页面内容就不用重复加载,使整个网站页面流畅。在Dreamweaver8.0可视化编辑界面中没有建立浮动框架的命令按钮,所以要在视图代码框中进行代码的编辑。浮动框架建立代码如下:

3.6 时间日期的实时更新

网络课程的时间日期主要有年月日、时分秒及星期,这些时间随本地计算机系统实时更新,这一动态时间的实现是通过在Dreamweaver的视图代码中编写Javascript语言代码实现的,具体的语言代码如下:

3.7 文字和图片的滚动制作

(1)文字的滚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网站的欢迎问候语“欢迎光临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滚动的,具体实现技巧是在Dreamweaver的视图代码中编写代码,其中scrollamount="3"是表示文字滚动的速度,在没有标明方向的情况下,默认的方向是向左滚动,具体代码如下:

欢迎光临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图片的滚动。网站首页是与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有关的一些学术活动和奖励图片,需要滚动展示。要求图片向上滚动,当鼠标滑过时滚动图像停止,当鼠标移走后继续滚动。这些图片经过表格的排版美化,然后在Dreamweaver的视图代码中编写Javascript语言代码实现滚动效果。

3.8 把表格做成细的水平线

在论文课程网页上,水平线的使用可以使页面内容更有层次感。在Dreamweaver可视化的窗口中使用命令“插入/HTML/水平线”可以直接添加水平线,但是这样直接插入的水平线有时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如直接插的水平线与上面的内容间距太大,本文用表格水平线来实现理想的展示效果。

在要加入水平线的地方插入一行一列的表格,表格的边框等都设为零,具体代码如下: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内容,利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8.0,Adobe Photoshop8.0,Macromedia Flash8.0三种软件的制作特点和技巧,建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获得充实美观的课程网络页面,但也存在不少烦琐之处,将在今后网络课程建设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改云,高敬礼.《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8):1850-1852.

[2] 戚爽.“Dreamweaver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12):169-170.

[3] 彭页.用Dreamweaver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几点技巧[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1):73-74.

控制工程基础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建筑质量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特别是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是建筑工程整体安全可靠性的根源。因此做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必须重视的。

一、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工程规范检验为主的传统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需求,面对现代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显得无所适从。建筑工程具有其自身特点,由于项目位置固定,且呈现多面体行分布,加之形体庞大复杂多样,在材料的种类上品种众多数量繁多,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单体性和综合性,由此可见,与一般的工业产品质量施工项目控制相比,建筑工程基础工作的施工质量控制更难以实现。

二、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在建筑工程中,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都属于基础工程质量范围,建筑工程的实施阶段会对工程质量发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的材料、材质及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属于偶然性因素,一般情况下,这种波动的影响不大,能够实现各个工序的有效控制。异常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能够发现与消除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原材料材质不合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以及施工工艺编制的不合理和操作者不按规定的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进行施工。另外,不符合工艺要求的作业环境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设备及检测器具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只有正确的认识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措施来进行人为的控制,才能有效消除这些带来的负面影响因素。

2、基坑和基槽的开挖。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在进行挖土施工中出现边坡塌方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放坡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造成的土层受水后失稳。填土可能会出现软塑状态的橡皮土,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回填的土料含水率过大,也可能是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工作影响,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橡皮土状况。在回填中,如果土质不好或者土质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以及填土虚铺厚度过大,都会导致土密实度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出现回填土将基础或墙体挤动变形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进行了单侧回填或者墙体两侧回填土的设计标高相差较大而造成的。

3、干作业成孔灌注桩。一是孔底虚土过厚。基础工程施工中,常会遇到孔底虚土过厚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施工中如果选择在松散填土或含大量杂物的土层中进行成孔作业,就会容易造成土体的塌落,进而影响成孔灌注桩的质量。钻杆如果不直,就会在钻进过程中产生晃动,导致桩孔变大在提钻时就会发生漏土现象。在孔口积土没有进行清理时回落,就会导致孔口未盖好或孔口土被扰动掉落。浇混凝土前,土被水冲刷成或孔璧长时间暴露,就会造成水份蒸发,孔壁土的塌落。二是桩身的蜂窝、空洞及夹土缺陷。混凝土的桩身如果出现蜂窝、空洞和夹土缺陷,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进行浇灌时的振捣不实,由此产生蜂窝和空洞。在浇部分混凝土后才放钢筋笼,这时如果碰掉孔壁使土掉入孔内,不进行清理就进行混凝土的再次浇筑就会造成桩身产生夹土。除此之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原标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使得计量不准确而造成桩身强度低。

三、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重要的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系。在内容上,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而管理方法上也有很多共通性。在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所以为了减少质量责任风险和质量责任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2、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构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则是严格按照规范的工序来完成的,所以质量控制要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以及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着手,对投入各个组成部分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3、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1) 开工前检查。开工前检查的工作是检查工程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的必经环节,对开工的连续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开工前的检查要对工程的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具体确定,还要明确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查的频率和方法。还要检查材料、机械设备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仪器是否备齐并做到可靠有效。对那些必要的基础资料如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也要进行具体检测看是否到位。

(2) 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的交接检查应该通过制度化的构建来实现其控制效果。对于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序,要在自检和互检的基础上组织专职人员来进行工序的交接检查,这样能够确保工序的合格,为下道工序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如果对工序的检查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在确定达到合格要求和标准后再进行后序工序的施工。

(3)工序检查程序。在工序的检查程序中,要做到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保持一致性。还要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达到协调。在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及检验频率上,要注意与检验方法的配合性。在进行工序检查上,最好采用框图的形式,这样能够直观的表现检查记录、报表和证书。

(4) 分项和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工程项目施工前,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这样能够达到控制的具体要求。当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要再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在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后,要提出交工报告。在成品和材料及机械设备上的检查,主要检查其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损坏及变质问题的发生,使得机械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其使用状态的良好。

四、结语

质量安全体系和生产管理体系的良好构建和实施,能够使得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工程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防止建筑质量事故的发生。所以,不断加强对基础工程建筑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做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胡铭.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控制工程基础篇6

【关键词】基础隔震;类型;施工;监测;质量控制

前言

基础隔震技术是新一代的抗震技术,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研成果。该技术是通过把隔震消能装置安放在基础或地下室顶面与上部结构之间,把上部结构与下部基础“隔开”,延长上部结构的基本周期,从而避开地震地面运动的主频率带范围,减免共振效应,阻断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将其直接吸收或反馈回地面,从而“隔离”于地震。与传统建筑相比,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可大大减轻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降低地震损失,提高结构安全度,减震性能非常显著。

一、基础隔震技术的类型和特点

(1)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

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是利用叠层橡胶垫水平刚度小的特点,延长结构第一固有周期,避开地震波卓越周期,达到降低结构地震作用的目的。这种隔震初始刚度不大,隔震效果良好,构造简单,性能稳定,是目前各国应用最多的一种隔震体系,但造价较高。它的支座形式主要有普通叠层橡胶支座、铅芯叠层橡胶支座、高阻尼叠层橡胶支座等。

(2)摩擦滑移基础隔震

摩擦滑移基础隔震是利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的解耦,控制结构底部剪力,达到降低结构地震作用的目的。当建筑受到小震作用时,滑擦力能阻止上部结构滑动。当地震强度大到一定程度时,滑移层受地震作用大于摩擦力,滑动面滑移,通过滑移消耗和阻止地震能量上传起到隔震作用,从而达到地震强度增大而上部结构内力不增加的目的。

(3)复合基础隔震

复合基础隔震分为并联复合隔震体系和串联复合隔震体系,但均由滑板摩擦隔震支座和叠层橡胶支座并联或者是串联组成。其中,叠层橡胶支座提供系统的向心复位力,滑板摩擦隔震支座滞回耗能,隔离地震。这种隔震系统充分利用两种隔震支座的优点,隔震机理简单明确,隔震效果好。另外,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变形适应能力,即隔震层滞回耗能能力可以随地面运动输入的变化而变化。

二、基础隔震的应用范围要求

隔震体系通过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来减小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即减小上部结构的损坏,从而达到减震效果,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使用,其隔震效果与结构的高度、体型、刚度、变形情况、场地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从减震效果考虑,采用隔震建筑时最好满足以下的几个条件:

(1)尽量选在场地土比较坚硬的场地上,如Ⅰ、Ⅱ、Ⅲ类场地,因为软弱地基对于隔震建筑来说,输入地震动时会使上部结构的振动周期较长,增加上部结构的破坏,不利于结构减震;

(2)隔震建筑的结构不宜过高,过高会使得结构在隔震前周期较短,而隔震后周期较长,隔震效果就会非常明显,一般要求建筑物的结构高度不超过40 m;

(3)由于过大的高宽比易造成上部结构转动,引起隔震支座受拉,因此要求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高宽比不大于2.5;

(4)为保证隔震建筑在地震作用能够有来回移动空间,隔震建筑与其他建筑物之间至少要有20 cm的距离;

(5)隔震装置应设置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以确保将地震作用最大限度的隔离在结构的外部。

三、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邳州市运河镇,设计单位是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和邳州市建筑设计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负责基础隔震技术分析,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专家负责对隔震设计进行验算。

大东方综合楼工程设计七层,建筑面积约4000 m3,位于8度(近震)设防区,建筑场地为II类。建筑物结构总长度为42 m,宽度为13.2 m,高度为24.65 m。采用叠层钢板橡胶隔震支座基础隔震形式。隔震支座布置在底层地面梁板的框架柱下方与灌注桩基础承台之间,共设置PTL400型隔震支座32个,PTL500隔震支座17个。

综合楼工程原设计结构为二托五,即原设计结构为框架二层营业厅托五层砖混结构(包括阁楼),后因业主要求,修改为底层框架一层营业厅上托六层砖混住宅,并减去阁楼不建,结构平面布置不变。修改后建筑物结构总高度降低3.9 m,实际结构总高度为20.75 m。结构抗震能力经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进行验算,省建设厅抗震办专项审查批准。

四、基础隔震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基础隔震工程是一项新的技术,在施工期间,监理在质量控制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编制了隔震工程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是监理规划的深化,是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守则。在隔震工程施工期间,编制了叠层钢板隔震支座验收,安装方案,安装施工的监理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中明确了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标准。

(2)严格设置质量控制点,对隔震工程进行旁站监理:

本工程采用的隔震支座为叠层钢板隔震支座,是北京市三兴和顺隔震材料厂生产的,由华中理工大学结构试验中心出具基本力学性能检验报告,符合设计要求。

由于隔震工程在我国尚处推广应用阶段,既没有现成施工规范和验评标准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施工,作为监理单位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认真审查安装方案,方案不仅要简便易行,还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安装施工中质量控制点是设计支座底标高、轴线位置、以及隔震支座下底座的平整度。设计文件规定:隔震支座下的混凝土表面必须保证水平、平整,其水平度要求控制在1/300以内;隔震器的平面定位应准确,轴线偏差不得超过+3 mm;隔震器下的混凝土表面必须处于设计所要求的水平面上,其标高允许误差在±4 mm,并且相邻支座的绝对高差不得超过6 mm。为保证底座位置准确,在审查施工方案时要求轴线控制必须以原始定位轴线基准点为准,一次整体校验,避免累计误差,标高控制点间距不大于3 m,底座上口浇筑至设计标高还有40 mm时,改用高标号细石混凝土,压实抹平。为保证底座钢板固定螺栓孔误差不超出允许范围,先把钢板上螺栓孔位复制在木模板上钻孔,对应编号,在预埋螺栓时,用对号木模板固定栓位,校正轴线标高后焊接固定在钢筋骨架上,保证浇筑后预埋螺栓位置准确无误。

隔震支座安装前,应将混凝土表面清扫干净,隔震器应精确定位放在上下两块钢板的预留圈内,保证隔震器在钢板内的设计嵌固深度,隔震器上下表面直径不同,安装时应注意小头向上。

(3)加强隔震工程的成品保护:

隔震器连接钢板时螺栓均经过镀锌防锈处理,安装搬运时必须注意轻拿轻放,不得损坏、划伤镀锌层;隔震器的上下表面刷有防锈漆或包覆橡胶保护层,侧面涂有防老化涂层,必须注意不得磕碰、破坏。保证上钢板在托梁混凝土振捣时,不发生水平位移和转动。

五、隔震工程的监测

为了对隔震工程施工期间的质量进行控制,同时也为了总结经验,为今后的设计与施工积累数据,隔震工程施工完毕后,监理配合施工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隔震工程进行监测:

(1)观测桩基承台的顶面的沉降情况。

(2)观测上部结构柱下表面的沉降情况。

(3)观测隔震支座的压缩量,及变形情况。

通过对隔震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结合后期对隔震工程的监测,有效地控制了隔震工程的质量,为隔震工程有效地发挥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隔震工程的成功监理,也为监理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控制工程基础篇7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桩基工程的施工由于施工技术复杂、隐蔽工程多,新问题经常出现,因此有必要在施工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施工例会,及时协调解决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强施工管理,注意抓好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发出通知单,并跟踪检查通知单的落实情况。同时还应督促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到位,以确保下达的各种指令、通知得到落实,调动有关各方同心协力把好质量关。

桩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而桩基工程的施工现场条件复杂,工序繁多,工艺要求高,桩基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是否详细准确、设计取值有无合理以及施工中的材料、工艺、设备等等都是影响桩基础工程质量的因素,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质量问题或事故。若处理不及或不当,就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所以,对质量问题(或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得当,通常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以及工期。为了防止类似的问题发生,能否在桩基工程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妥善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常见的质量问题

(1)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

(3)桩倾斜过大;

(4)预制桩接头断离;

(5)断桩。灌注混凝土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6)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7)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8)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两种:①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②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3质量问题的原因剖析

下面主要就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五大类问题进行详细地剖析。

3.1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

(1)桩沉入深度不足:

(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3)最终贯入度过大;

(4)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5)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3.2倾抖过大的常见原因

(1)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造成桩倾斜:

(2)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

(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4)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

(5)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

(6)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3.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

(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

(2)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

(3)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3.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当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需要分段预制。分段沉入,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除了3.2中(1)~(5),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3.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

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等。

4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打(压)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作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并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还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己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比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等。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要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最佳的处理方案。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4.1补沉法

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4.2补桩法

补桩法就是在会同设计、监理以及业主的意见,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补桩方案进行补打,但此种方法投资大、工期长,很难被各方共同认可。

4.3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入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①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4.4纠偏法

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4.5扩大承台法

(1)桩位偏差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法处理。

(2)考虑桩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

(3)桩基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或设抗震地梁。

4.6复合地基法

此法是利用桩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

(2)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4.7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法

(1)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

(2)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桩在贯入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出现桩下沉困难,甚至发生断桩事故,此时可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数量,取密实的粉砂层(膨胀土层)作为持力层。

(3)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

(4)变沉桩设备。当桩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桩架,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

4.8其他方法

(1)底板架空。底层地面改为架空楼板,以减填土自重,降低承台的荷载。

(2)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耗时过多,只有采取削减上部建筑层数的方法,减小桩基荷载。也有采用轻质高强的隔墙或其他材料代替原设计的厚重结构而减轻上部建筑的自重。

(3)结构验算。出现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单桩承载力偏低等事故,可通过结构验算等方法寻找处理方案。如验算结果仍符合规范的要求时。可与设计单位协商,不作专门处理。但此方法属挖设计潜力,必须征得设计部门的同意,万不得巳时用之,且应慎之又慎。

(4)综合处理法。选用前述各种方法的几种综合应用,往往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5)采用补桩,增加周边嵌固,防止或减少桩位侧移等。

5 预控方案

桩基础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结构质量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桩基施工前一定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出现问题马上解决,切不可蛮干,等到验桩不合格的时候再想补救的办法。

根据施工经验而言。桩基施工中的许多问题是可以事先避免的。下面就一些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预控方案:

(1)施工全过程随时监测桩的定位。不论在沉管灌注桩还是预制桩的施工中,施工地表会由于扩孔挤压造成隆起,相应地移动了原坐标控制点,如果不对桩位重新校核,仍按照原桩点施工的话。成桩后势必产生桩位的偏移。在施工前,应对规划部门提供的控制桩进行引桩并加以保护。确保该桩点不受施工及其他因素影响。打桩过程中随时监测,保证桩点的正确性。

(2)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不能轻易放过,为今后出现缩颈、断桩等质量问题埋下隐患。

(3)桩基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问题,必须统一意见之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正确的基坑开挖方案对于桩基础工程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4)压桩施工前应清除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应对每个桩位进行钎探清查一遍。对桩平直度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度超过1/1000桩长,并大于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应使用。以避免压桩时出现断裂或桩顶位移。沉桩时应随时检查钻孔质量、桩身垂直度、沉桩深度、最后贯入度,观察超孔隙水压力上升、土体隆起等对周围的影响等,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解决处理的技术措施。接桩施工时,应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分等清理干净,上下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使用硫磺胶泥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以防接桩处出现松脱开裂。送桩拔出后留下的桩孔。应及时回填和加盖。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应及时和业主、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部门联系,由业主召集组织相关单位研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设计部门的设计修改通知或会议纪要进行施工。

控制工程基础篇8

关键词:综合加固; 高压旋喷注浆; 植筋; 钢筋网抹水泥砂浆;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5-0151-03

1建筑工程概况

某住宅楼设计为6层,并设有2.2m架空层,砖混结构,最大开间6.0m,最大进深6.6m,层高3.0m,属于以横墙承重为主的混合承重体系。工程于1997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其后,出现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房屋倾斜,墙体出现裂缝。该住宅楼平面图见图1。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对其进行可靠性检测及分析治理。

包括地基与基础的相关调查、地基与基础检测及地基承载力评定、砖砌墙体和混凝土构造柱的检测与承载力评定。经过检测和评定,得出了以下结论:

(1)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整体房屋结构不均匀沉降和倾斜,其沉降速度和倾斜值已超出国家设计规范和鉴定标准规定值,危及结构安全,必须进行综合加固和治理。

(2)在软土地基上建房,应严格加强房屋结构的整体刚度,满足荷载作用和工作应力分布均衡和均匀要求,确保结构正常工作条件。本房屋设计方案欠妥,对结构整体协同工作不利。

(3)施工中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截面尺寸与实际施工尺寸不符,截面有效高度减小,大大降低了结构承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同时钢筋砖带配筋减少,对架空层地面施工时变更设计要求,基坑积水等。

2加固设计

2.1设计依据:

(1)原设计文件、设计修改通知;

(2)可靠性检测与鉴定报告;

(3)地质勘察报告;

(4)现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规程;

(5)其他与加固有关的资料。

2.2加固方案选择

对此住宅楼地基的加固方案,根据建筑工程检测的结论和专家会论证,采用整体房屋结构综合加固处理方案――对基础底板与地基梁加固,对排水构造进行处理,对裂缝予以封闭,对隔热防水屋面构造进行处理,对地基采用高压旋喷加固。加固顺序为:

(1)基础底板加固,排除室内积水;

(2)基础纵、横向基础梁加固;

(3)旋喷注浆加固地基;

(4)对上部裂缝进行封闭处理;维修屋面,按要求做好架空隔热层。

2.2.1地基加固

经论证本地基加固采用单管高压旋喷注浆法,此法是利用钻机等设备,把安装在注浆管(单管)底部侧面的特殊喷嘴,置入土层预定深度后,用高压泥浆泵等装置,以2.0MPa左右的压力,把浆液从喷嘴射出来以冲击土体,同时借助注浆管的旋转和提升运动,使浆液与土体上崩落下来的土搅拌混合,经过一定时间凝固,便在土中形成圆柱状的固结体,加固地基。

旋喷注浆的主要优点在于:适用的范围广;施工简便;固结体形状可以控制;耐久性好;材源广阔,价格低廉;浆液集中,流失少;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无公害。

本地基加固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425号或325号,水灰比为1:1~1.5:1。

2.2.2基础加固

(1)将原钢筋砼条形基础变为片筏基础,首先拆除部分架空板,运出基坑回填土,对地基卸载,浇100mm厚C10素砼垫层,在原钢筋砼条基边缘植Φ12钢筋,双层双向Φ12@200钢筋,基础底板厚250mm,为C20砼。新、老砼接合部位刷HPG界面粘结剂。

(2)在H轴 2 ~ 28 ±0.000以下,底板以下设纵向连梁。无纵墙部位设梁b×h=300×600,上、下各配3Φ25主钢筋,Φ6@200箍筋;有纵墙部分,在基础两侧各加b×h为150×600钢筋砼基础梁,上、下各配2Φ16纵向钢筋,Φ6@200箍筋,Φ6@400穿基础连接两纵梁箍筋。

(3)在F、C轴无砖基础处增设钢筋砼纵梁b×h=300×600上、下各配3Φ25主筋,Φ6@200箍筋。

(4)在 5 , 8 , 11 , 19 , 22 , 25 轴F~L, 15 轴A~F轴砖基础两侧设b×h=150×600纵梁,上下各配2Φ16纵向钢筋,Φ6@200箍筋,并设Φ6@400穿基础连接两纵梁封闭箍筋。

2.2.3裂缝处理

上部裂缝封闭采用钢筋混凝土抗剪砖及钢筋网抹水泥砂浆方法处理。

2.2.4屋面治理

屋面原架空隔热层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应重新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施工,同时对屋面进行防水处理。

3施工工艺

3.1单管高压旋喷注浆法

施工工序为:

(1)钻机就位。将钻机安置在设计的孔位上,使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

(2)钻孔。钻孔的目的是为将旋喷注浆插入预定的地层中。

(3)插管。将旋喷注浆管插入地层预定的深度。

(4)喷射作业。当喷管插入预定深度后,由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必须时刻注意检查浆液初凝时间、注浆流量、压力、旋转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随时做好记录,绘制作业过程曲线。

(5)冲洗。当喷射提升到设计标高后,旋喷即告结束,应对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冲洗干净。

(6)移动机具。考虑浆液凝固时间,采用跳打方式施工。

3.2植筋技术

植筋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材料准备及钢筋表面处理定位、钻孔及清孔配胶注胶、植筋固化、养护质量检验

3.3钢筋网抹水泥法

外包钢筋网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剥除抹灰层用压力水清洗墙面布钢筋(a.在水平方向掏出灰缝;b.布置水平方向钢丝;c.布置垂直方向钢丝;d.布拉结筋) 抹刷水泥砂浆层。

4施工质量控制

4.1单管高压旋喷注浆法

(1)施工前挖好排浆沟,将钻机定位。旋喷前要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其压力和流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注浆管及喷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注浆管接头的密封必须良好。

(2)旋喷开始时,当桩底部边旋转边喷射1min,当达到预定的喷射压力及喷射量时,再逐渐提升喷射管。垂直施工时,钻孔的倾斜度一般不得大于1.5%.

(3)当中间发生故障时,应停止提升和喷射以防桩体中断,同时立即检查并排除故障。在插管喷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被堵,在拆卸或安装注浆管时动作要快,水、气、浆的压力和流量必须符合设计值,否则要拔管清洗,再重新进行插管和旋喷。喷射时,要做好压力、流量和冒浆量的量测工作,并按要求逐项记录。钻杆的提升和旋转必须连续不中断,拆卸钻杆继续喷射时要注意保持钻杆有10cm的搭接长度,不得使喷射固结体脱节。深层旋喷时,应先喷浆后旋转和提升,以防注浆管扭断。

(4)相互两桩旋叶间隔时间不小于8h,间距应不得小于1~2m。

(5)旋喷完毕后,泥浆泵和高压泵应用清水洗净,管内不得有残存水泥浆。

(6)对浆液的要求为:

① 硬化时间要短,并且最好能根据土质和要求调整硬化时间;

② 与地基土混合硬化后应具有一定强度;

③ 浆液与地基土混合比即使不同,强度差别也要小。

(7)浆液使用水泥多,泥浆水泥比为1:1~1.5:1。

4.2植筋技术

(1)被植入的钢筋表面必须进行除锈处理。

(2)钻孔的位置应避开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并控制轴线偏差和孔深偏差,同时做好孔洞清理工作。

(3)配胶搅拌过程中,须防止水进入搅拌容器,并避免形成气泡。

(4)注胶时确保饱满并且防止漏胶。

(5)固化过程中尽量避免扰动。

4.3钢筋网抹水泥法

墙体钢丝网加固关键是双面墙的拉结钢筋和单面钢丝网的植入钢筋一定要锚固牢固。钢丝网钢筋端部须采用植筋技术植入原结构中。对于原墙面损坏部位,应拆除修补;对于墙体灰缝应先掏除砌筑砂浆20mm深,接着用钢丝刷刷除灰缝及墙面的残留物,再接着用高压水枪冲洗灰缝。钻外墙拉接筋孔洞时,应从室外接触面向室内接触面钻孔;抹水泥砂浆前,应先湿润墙面。

5加固效果

设置好永久沉降观测点,绘制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做好沉降观测,观测数据见表1所示。

加固前设各观测点读数为初始读数,在加固过程中每10d进行一次读数,加固施工完成后1年内,前6个月每月读数1次,后6个月每2个月观测1次,观测至读数稳定为止。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高压旋喷加固地基之后的一个月内,各观测点的沉降值为4~14mm。在一个月后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各观测点的沉降值为2~8mm,沉降逐步趋于稳定。在加固后1年内,基础沉降稳定,建筑物满足现行设计规范正常使用要求。

6结语

此次工程是针对住宅楼进行的整体加固,该住宅楼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包括(1)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2)设计对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变形未采取有效的调整和控制措施;(3)采用纵、横向墙体断开和转折连接形式,造成纵横向整体刚度严重降低,引起墙体开裂;(4)基础形心与上部结构重心不重合,墙体工作荷载相差较大;(5)基础的施工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竣工尺寸严重不符;(6)架空层施工情况与设计不符;(7)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完好性未得到保证,影响了地基的稳定等。

此次工程中,对该建筑整体结构进行了综合加固和治理,主要是加固地基,保证土体稳定;基础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和加固处理;墙体和屋面裂缝予以修补;保证室内、外排水畅通,保持室内无积水,并在房屋周围做好防水处理工作,对地下水与地面做好防水、防潮处理工作。

在加固方案的选择上,从技术可行性、施工周期和工程造价等综合因素考虑,对比了多种方案以后,使用了合适的施工技术。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控制,最终顺利完成了加固工程,达到了预期的加固效果。

参考文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S](2006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5.[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50367-2006.[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控制工程基础篇9

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学科要求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材编制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方向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以此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要体现出科学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教材既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的共同基础,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不同的发展方向。教材要体现基础性与现代化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既要关注基本理论的阐述,又要体现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教材要促进学生转变学习的方式,要突出科学探究、专题研究调查、互相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教材要促进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要体现出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统一、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的统一、诊断性评价与选择性评价的统一,要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要对教材的结构进行再认识:控制论学科的逻辑结构并不一定是教材结构体系,要体现出控制论学科逻辑结构和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的结合和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安排教材的内容顺序和难度层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其一,教材的内容太多,实验探究太多,规定课时不够;其二,教材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的应用介绍相对较少,由于知识点内容基本是上世纪初期

的经典控制理论,致使介绍的实例与现在的现实生活脱节,使学生很难理解;其三,教材是供高校本科生使用的,而且书中缺乏启发式的设问,课后所配置的练习题的数量相对较少;其四,教材中超大纲所要求的部分内容没有明显标记出来。

(三)解决办法

教材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的应用应该成为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教材中联系实际的部分应该强调其中所蕴含的控制原理。并且要以学生能够轻松接受的形式,讲述某些生活实际中所蕴含的控制原理,介绍与控制论有紧密联系的最近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教材中联系实际的例子应该尽量具有现代化的气息。第一,教材应分为必修和必修加限定选修两部分内容,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材分成基础层次和提高层次。基础层次包括课本中所列知识的内容,并且能够在有关问题的练习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提高层次是在基础层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具体含义,并且能够用来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控制问题,所要求的知识点是较重要的概念与规律。第二,应注重控制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联系。第三,应注重结论的过程,即将以往的只重视结论的学习转变为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学习,做到“授人以渔”。第四,应注重控制理论思想的研究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的运用。第五,在新教材的实验教学中,应提倡将演示实验尽可能转化为随堂实验,并且倡导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探索、研究性的实验。基于以上5点改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开拓思维、视野。新教材给学生留出了自我思考、科学探究和自我开拓的空间,而且鼓励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索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技能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结论

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材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师教

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和助手。依据手中的教材,教师可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教材对每一名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影响可以说是直接的、长远的、且不可代替的。教材是教师备课、上课、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基础和支撑。

控制工程基础篇10

[关键词]投资控制;投资决策;BIM;审计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4―0147―04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基础建设工程数量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基础建设项目具有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人力、财力、物力消耗大的特点。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基础建设领域的投资已从计划调控转变为市场导向。但仍有一些部门、地方或企业会被市场风向误导,而在投资冲动下盲目开展基建项目,从而导致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总量失控、低水平重复建设及投资收益低下甚至负收益等问题发生。据统计,建设行业中投资失控率居高不下,约有72%的项目超预算、70%的项目超工期、75%不能完工的项目至少超出初始合同价格50%。有效开展基建项目投资,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是当今基建领域投资控制的关键。

1前期控制是基础建础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的关键阶段

基础建设工程项目按时间可划分为决策设计、发包采购、工程施工、使用运维四个阶段。一般意义的前期投资控制阶段指的是决策设计和发包采购阶段。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咨询、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l生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采购等内容。据有关研究,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开展投资控制对项目总投资的影响是随项目进展逐渐减小的,决策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在90%以上,初步设计阶段的影响为75%~95%,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影响为5%~35%,发包阶段的影响约为15%,而在施工阶段通过施工组织措施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不超过10%。由此可见,有效的前期控制是成功投资的基础与保证。

2前期投资控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价格体制改革的深化,各部门越来越重视投资控制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对前期投资控制缺乏深入的认识与有效的方法,投资控制的重点依然放在施工阶段,在建设流程中重施工轻设计、在造价审计中重结算轻估算、在方案选择上重价格轻技术、在进度安排上轻视前期决策及设计阶段。其结果从表面上看是投资领域“三超”现象(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十分严重,实质是投资方案失误,缺乏前期论证与分析的决策和设计,不仅在施工阶段带来许多不便,埋下质量隐患,在实际使用中也往往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2.1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充分论证项目是否具备先进性、合理性、盈利性、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性和环境友好性,确定项目的技术方案、经济指标和投资风险,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投资方为了项目早日立项审批,往往忽视前期决策的重要性,在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上走过场,甚至有的项目从提出到申报审批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立项时用编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批,而实际项目建成后预期效益并不明确,项目使用功能模糊,施工材料、工艺、技术考虑不周,地质情况勘察不到位,周边环境影响评价不准确,导致工程开展时问题重重。

前期投资决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投资估算,准确的投资估算能够保证投资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投资决策、设计方案、经济效益和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投资估算应按照“打足投资,不留缺口”的原则充分估计项目建设过程及建成后可能遇到的造价变化,对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应对和防范措施,给出全面、科学的投资控制建议。然而,有的投资单位为了保证项目审批通过,人为压低投资估算,用失真的“可批性”研究报告“钓鱼”,在施工阶段再申请追加投资,使得投资失控。据调查,“钓鱼项目”工程造价比计划高约30%至200%,工期有的长达5~7年。建设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超支把握不足,任意提高建设标准,调整使用需求,施工后期资金不足又不得不削减投资,缩小规模,变更设计,导致项目计划使用目标无法实现甚至烂尾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大量国有资金的浪费。

2.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基本决定了建设工程建成后的效果,是拟建工程能否获得预定的经济效果,建设过程能否保证质量、进度与投资的决定性阶段。设计阶段一般可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三阶段。类似于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缺乏重视,大部分投资方在设计阶段也只关注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与技术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方案优选。需要兼顾建设与使用的需求,综合考量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对地质勘探、环境影响、施工方案、材料选用、工艺技术等进行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的权衡,在满足项目长期功能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技术、建筑方案,做到经济、实用。通过初步设计与技术设计,可以使设计人员从制图工作中先抽身出来,客观地审视设计方案是否与建设要求存在偏差,是否对施工现场情况考虑不周,是否同时兼备长远性与经济性,也可以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遗留问题进行补充与修正,预防施工过程中发生投资失控现象。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由于各专业独立开展设计工作,协同性不高,各专业施工图纸完成后,由于沟通不畅及二维图纸不具有共通性,导致施工图纸错、漏、碰、缺问题严重,而这类问题在图纸审核中也很难发现,问题遗留到施工阶段便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各专业施工不具有协同性,使得类似于土建工程预留孔洞位置不合理,安装工程不得不在剪力墙上重新打洞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施工图设计时若对施工方案、技术考虑不周,也会导致某些部位无法施工或施工难度极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变更设计,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这些部位也容易成为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隐患。

2.3发包采购阶段

发包采购阶段贯穿于整个基建项目前期。项目的勘察、设计、造价、监理、施工单位的选择,主要材料、设备的选购都直接影响项目投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我国大部分的基础建设工程项目均须通过招投标实施发包采购工作。通过在建筑市场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竞争,择优选取满足条件的货物、服务、工程供应商,合理确定工期、保证质量、控制造价。

编制工程预算是发包采购阶段与工程投资关系最为紧密的工作。招标采购中工程预算分为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两部分。按照一般的理解,招标控制价是投标最高限价,能够有效地控制投资。但是由于大部分工程签订的施工合同是就分部分项工程所列出工程量表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费用的单价合同。由于施工中设计变更、增加或减少工程内容,工程竣工后只能根据审计确认的工程量,按照投标综合单价进行结算。因此,与招标控制价相比,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与否及对特殊情况考虑是否周全对结算价款的影响更大。然而,在实际招投标工作中,建设单位以及造价咨询单位对工程量清单重视不足,在审计中也更关注定额选用是否准确、招标控制价总额是否超限等,对工程量的审核也只对计量偏高的项目进行核减,缺不愿核增缺项、漏项和计量偏少的项目。根据这种总量偏少的工程量清单计算的投标报价,其分部分项综合单价必然偏高,而缺项漏项成为施工单位虚高结算的突破点。另一方面,工程量清单编制粗糙还体现在项目特征描述不准确,特殊材料、设备没有预先给定暂估价或质量等级。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便可采用低等级的材料、设备以次充好,在投吮价清单项的编制中故意少套定额,在结算时对清单提出异议,并增加定额项目,从而提高工程结算价款。

3前期投资控制措施

在前期投资阶段,随着项目进展,根据各阶段特点采取针对性强且切实可行的措施,可提高投资控制的效果。事前对投资偏差进行分析,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做好主动控制,那么投资偏差全部都是可防可控的,投资失控的现场可以完全杜绝。近年来工程管理方法及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在前期投资控制方面除了已在工程建设中逐步推广使用的方案优化、限额设计、标准设计、价值工程等方法,还可采用建立投资数据库、完善决策前工作、建立BIM模型、全过程审计等措施进行前期投资决策和控制。

3.1建立投资数据库

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要对项目的预期成本、效益、社会影响等进行详细分析和预测,这些工作需要事先获得和项目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市场情况等方面比较翔实的数据资料,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正确。建立企业投资项目数据库,对企业所有已建或在建项目的计划投资、实际投资、计划收益、实际收益、投资偏差原因、技术材料、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等数据进行统计,并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在对已有项目进行动态调控的同时也可以用现有项目投资的经验指导后续投资。在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可以将企业数据库加入到社会云端数据库,一方面可以在共享中获得更多的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对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也有促进作用。在项目提出时,通过对既往项目的统计分析,将拟建项目归类,并根据历史项目数据得出企业内部投资结论。然后,与社会云端大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对接,与其他单位类似项目的投资收益、成本、环境影响及后续使用生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国家政策、区域影响、行业发展、环境影响、本项目特色等因素,才能成为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

3.2完善决策前工作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立项审批的重要前提,更会直接影响投资决策的结论。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工程建设项目中,把可行性研究工作分成初步可行性研究、辅助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决策前对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并全面论证项目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及投资效果,保证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基础建设项目决策前工作既要对国家政策有深入的学习、了解,顺应发展形势投资,也要对市场情形充分调研,防止投资饱和,导致项目收益降低甚至无法保证成本,还要对项目本身的技术、建设等成本拆分,在踏勘阶段对地质情况、周边环境、材料价格波动、施工技术、设备选型、项目所在地定额、税费等每一类型成本风险因素都周全考虑、仔细调查。企业可根据过往投资经验,列出常见项目投资前期调查内容清单。在具体项目实施时选择该类型项目需要调查分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拟建项目自身特点,制定针对项目的特殊踏勘清单。在项目前期踏勘清单的内容全部调查清楚、并且分析得出翔实可靠的数据后,做出的投资决策能够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带来的投资增加或失控现象。

3.3建立BIM模型

BIM是“建筑模型信息化”的简称,在整个建设流程中,把项目信息集成在一个三维模型中,在项目业务的各个流程中管理、交换、更新、增加模型中存储的信息,在保证各阶段参与方都提供及时、准确、足够的信息的情况下,该模型能够与项目同步,从一始终地表达建设方的意图。同时,一个能够贯穿于全过程的信息模型也能保证信息的无损传递,保证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的效率和质量。建筑信息模型中综合了建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信息,既包括前期工作中的项目预期效益、功能要求、踏勘分析结果,也包括设计阶段的几何模型信息、构件性能、结构分析结果,还包括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的过程信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BIM模型可以将投资意图在模型中直接表达出来,并且通过数字沙盘模拟,将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和风险找到。在设计阶段,BIM模型的三维特性使得全专业的碰撞检查成为可能,当前设计中难以克服的错、漏、碰、缺问题只要在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就会暴漏无遗,由于施工图纸的失误导致的窝工、变更、重复施工现像将不复存在。在施工阶段,三维模型与真实建筑完全一致,只要完全照“模”施工便不会出错,因对图纸理解误差而造成的沟通不畅也成为历史。在管理角度上,建设方只要掌握了BIM模型的实时更新结果就能对项目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在计划模型与实际更新模型的实时对比中,能够及时发现项目的实际建造与计划不符的情况,在问题的萌芽阶段采取控制措施,有效防止投资失控。

3.4投资全过程审计

工程审计是对项目绩效与实施阶段进行审计,从而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结算阶段采取结算审计可以有效控制工程结算价款已是不争的事实。经过实践和论证也证明施工阶段全过程审计对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比结算审计更为真实可靠。然而现阶段我国鲜有项目对投资前期的投资估算、概算和预算进行审计。若把审计工作前移到投资决策阶段,实行投资全过程审计,应当是从源头治理投资决策失误的极其有效途径。

投资全过程审计应从可行性研究开始,重点审查技术方案与投资概算,在对设计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规模产能等优化的前提下,控制项目投资估算。既要防止漏项、低估,造成后期投入增加或者不得不缩减经费导致建设规模达不到投资要求,确保投资估算“打足投资,不留缺口”,防范“钓鱼”项目,又要防止盲目提高标准,造成浪费,降低投资收益效率。

投资全过程审计另一个重点是发包采购阶段,在发包采购阶段,应在工程量清单编制和审核时及时发现施工图中内容遗漏、不明或者错误,专业冲突、施工困难及与周边环境冲突的地方,并由建设方会同勘察设计单位出具相应变更,避免施工阶段变更带来造价突破口。工程量清单特征描述应准确、详细,确保施工单位编制投标报价时正确选取定额。对特殊的主材或设备应列暂估价,并提出规格、级别要求,防止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最后将审核后的预算与设计概算进行比较,验证设计的投资控制效果。通过预算审计,可以阻止工程量计算、材料定价和设计的失误,有效预防了预算虚高通过签订合同合法化后在结算中难以维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