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十篇

时间:2023-04-11 01:06:12

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篇1

我总是觉得诗词当中有一种独特的没干那事,再看故事当中所体会不到的。那么简短的致辞就能够给别人那么强悍又深刻的意境,我想那是现在的文学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的。

但是没有关系,未来来日方长,我们还可以继续发展继续锻炼。

就好像在你读到一首诗的时候,你会看到大雁飞过那些草都有了生机与活力,他们可以比喻成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也可以在其他的地方表达自己的人生敢想。

无论是你对其他人的思念也好,还是对自己的壮志难酬表达抱怨也罢,这些都是有一种更深刻的意见。

也许在狮子当中春风都成了你的朋友,他变成了有生命有意识的存在。

也许在我们的故事里面,每次你去创造一种新鲜的事,我都显得极其有动力。

我知道他看书的时候我们会感慨良多,我们会想到那些诗词是不是应该背诵,还是说即便是不被送,你体会到了它的意境之后也能够有更好的学习和收获。

诗词歌赋篇2

植树节的诗词

《观种树》

种树皆待春,春至难久留。君看朝夕花,谁免离别愁。

心意已零落,种之仍未休。胡为好奇者,无事自买忧。

《种柳戏题诗》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诸徐卿觅果栽》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种树》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植树节的诗歌

1、《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2、《种一棵树吧》

在目所能及的地方种一棵树吧,

守望着它,

在春风中发芽,

在夏雨中成长,

在金秋中硕果累累,

在寒冬中孕育希望。

春华秋实,

树长轮,

人添岁。

在必经的路旁种一棵树吧,

不为别人,只为你自己。

你需要畅快地呼吸,

你需要歇脚纳凉,

你需要蓝色天空,

你需要绿色灵感。

没有索取,

只有回报,

这就是绿色的精灵。

3、《我需要树》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

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种起大树,叫一种物质,

走进年轮与更替。

小路上,再不惧怕物种流失,

小鸟扎进斜阳。

小树长成过程,我怀念它们,

一片阳光、一层空气、一滴滴水滴,

带动绿藤条把春摇得清脆,

告慰树种和秩序。

小姑娘似乎变成水鸭子,

按捺不住惊喜。

密林深处,

没人找见当初的小林子。

那么多树,驮着阳光吊开嗓子,

曾经小树是喊自己。

喊出种子和雨水,

喊来人们移动的步子,

接近天空,好象是善意机器,

被绿拔高,拖进小影子里。

4、《我和杨树一起长大》

小杨树,长绿叶。

风吹来,哗啦啦。

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打。

长得笔直又挺拔,

小朋友们要学它,

坚韧不拔顶呱呱。

爱学习,爱劳动,

做个听话的好娃娃。

5、《栽小树》

春风吹,花儿笑,

植树节,来到了。

栽好树,把水浇,

爸爸对我微微笑,

等到明年再来看,

谁栽的小树长得高!

6、《种下梦想》

我在心里

种下了梦想即将收获成功

你在心里

种下了希望即将收获幸福

我在虹桥

你在斜桥不知不觉

种了同一棵树叫做美好未来

7、《植一个生命》

植一个生命

我也无法选择这土地的肥沃与贫瘠

阳光和风雨给了你

从此你就要承受磨砺

挣扎你把根钻进缝里

希冀你把梢向着天际

你或许枯瘦

你或许丰腴

历沧桑有多少辛酸

你却是默默无语

谁能解你百年千年的屹立

8、《大树被砍倒的地方》

那天路面不断扩张,人群膨胀。

大鸟飞过的瞬间,

是大树被砍倒的地方

农民工吆喝着工作

雨水偷着成长。

太阳与野草消失,

走向未知的高度

铲子把头低了再低,

哪见柳絮飞扬

大树被砍倒的地方

我看见冷漠的月光,生命的绿色

在无法抗拒的声音里倒进池塘

路上的行人走进大街小巷,

似乎没人在乎死亡

车流躁动,如钢铁围墙。

冷漠地包裹着人们不知去向

村庄的小雨优柔地洒下泪珠

一种莫名语句在空中飞涨。

9、《背靠大树》

从三月潮湿的手中

我们接过一个日子

接过锄头、铁锹

和成捆成捆的树苗

然后,走向田野、荒坡

栽种着一年一度的形式

也栽种着内心真实的渴望

让黄土不再流失

让风沙止住流浪的翅膀

让裸露的岩石

回归久远的风貌

我们逐水而居,佳木苍苍

背靠大树,谈情说爱

度过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10、《树》

也许有一次相见

我们都是路边的树

叶子凋落了

也不会钻进风里

我们还有机会花落

不是作为季节的凭证

因为在那之后

一个冬天

把我们永远地分开了

11、《两朵花》

两朵花被贴在风里,

我被贴在谁的耳朵上

轱辘、水车、大房子在风里旋转

似阿花的帽沿、许多放着光的水粒子

小花园里突然来两个孩子

她们舞动小铲子在植树

好象滚动两只顽皮的驴子

水用大缸装着,

突然跑到孩子身上激动呼吸。

我想到一个叫小美的孩子

一天她安静地坐在草车上

拍打黄色的麦秆,另一个孩子走过

抓走麦芽糖香

跑到黄昏的地里掂着脚

对春天小苗大口吹气。

12、《写在植树节》

我是一棵树

植在你的坡上

本以为可以青山不老

而一阵雪白了头

那泉那溪

还有那涓涓的相思

汇成深潭

本以为可以静静的

投映花开花落

而你一阵风的飘过

吹皱一池哀愁

13、《植树节》

3月12日

植树节

全民造树的日子

省领导要巡视

市县领导很重视

乡村领导就忙碌起来

马路边田野里

甩来一车车树苗

一群群村民

把树苗栽得笔直

五十年啊

仅植树节造的树

应该绿满神州

可,树呢?

今年,又到植树节

省领导要巡视

市县领导很重视

乡村领导又忙碌起来

14、《植树节的遐想》

三月十二

在河滩荒地沟渠边

种下一棵绿树

种下一颗美好的心愿

从此

就有一颗绿色的希望

随同小树一起向上生长

让一个幼小的生命

在正直中直立向上

那是我们想象的心情

在向太阳挥动着绿色的翅膀

让金色的阳光

赐给小树美好的愿望

看我们用一棵棵栽下的小树

给大地穿上绿色的盛装

让大地母亲的肌肤更加丰润

不在饱受狂风暴雨侵蚀

让我们的小树穿上茂盛的思想

开出花朵结出歌唱的芬芳

让小鸟的愉快在小树上搭窝构想

欢乐的气氛在小树的绿叶上弹唱

我们呼吸着被嫩叶染绿的空气

丰盈的果实缀满在枝头上

飘逸的果香陶醉了我们生命的酣畅

锦绣的大地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力量

三月八日我们用希望植树

植下美丽植下绿茵

植下硕果累累的景象

植下结满果实的飘香

尽收眼底的是所有的生机勃发

看我们亲手把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植下

诗词歌赋篇3

1. 以我忠贞的爱情,祝福你生日快乐!

2. 谢谢你还记的我的生日,你刚才怎么不接电话呀?能给我打个电话吗?

3. 小小的礼物,代表着我的情谊,愿你喜欢。再送上我浓浓的祝福,愿甜甜蜜蜜属于你的生日,属于你所有的日子。

4. 羡慕你的生日是这样浪漫,充满诗情画意,只希望你的每一天都快乐健康美丽,生命需要奋斗创造把握!生日快乐

5. 五洲大道通天衢,条条短信祝福你。电波传讯秒万里,不知不觉到手里。又是一年生日时,绝胜别日美事喜。祝你生日快乐起,朋友心思你要知。

6. 我在那盛开的兰花瓣上写出对你无穷的思念与祝福,并祝你生日快乐!

7. 我可不会忘记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我特意叫太阳把幸福的阳光洒在你身上,我还特意叫月亮在今晚给你一个甜美的梦境,祝你度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8. 温馨的烛光为你点亮,脑海浮现昔日的时光;把双手紧紧握在胸膛;默默为自己许下愿望;愿祝福的短信都成真;愿生日的快乐永在心。

9. 微风吹啊吹,祝这轻柔的风吹走你所有的烦恼,留下的是开心与欢笑;细雨浇啊浇,祝这缠绵的雨浇跑你所有的悲伤,留下的是幸福与逍遥。祝福你生日快乐!

10. 晚上笑一笑,睡个美满觉:早上笑一笑,全天生活有情调:工作之余笑一笑,心会跟着音乐跳:收到短信笑一笑,一切烦恼都忘掉。生日快乐!

11. 天空是蓝色的,云彩是淡淡的,风儿是轻柔的。今天这个日子是属于你的,你是特别的,你是属于我的。生日快乐!

12. 虽然书信往返是那样的难得,相聚的时刻是那样短暂,彼此的情谊却把我们紧紧相系。祝生日快乐!

13. 思念万千,祝福无数,在此佳节,祝君快乐!

14. 水是云的故乡,云是水的流浪。云儿永远记着水故乡的生日,水儿永远惦着云的依恋。

15. 曙光初现幸福在你身边艳阳高照微笑在你心间日落西山欢乐随你一天。关心你的朋友在这一天衷心祝你快乐到永远生日快乐

16. 兽猩:猪泥生日块了!猪泥田田斗凯新~~这个属于你的日子,猪泥生日块了!

17. 兽星:猪你生日非常狠地快乐,祝贺你又长了一年的皱纹了啦离满脸褶子又近了一步啦

18. 生日那天收到你的意外之礼真让我欣喜万分,你记得我真让人暖心,我打心眼里感激你的一片心意。

19. 愿像那一树枫叶,在晨风中舒展我纯洁的浅碧,在夕阳燃烧我殷切的灿红,给你的生日。

20. 愿我的祝福萦绕你,在你缤纷的人生之旅,在你飞翔的彩虹天空里。祝:生日快乐!天天好心情!永远靓丽!

21. 又是你的生日了,虽然残破的爱情让我们彼此变得陌生,然而我从未忘你的生日,happy birthday!

22. 有一个秘密想告诉你:今天的你是与众不同滴;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你:给你送去我的祝福语;有一句话特别赠予你:亲耐地同学,生日快乐必须滴!( 生日祝福语大全 )

23. 用我所有的爱祝你生日快乐!你需要我时我会在你身旁。祝你快乐,一年比一年更爱你!发送!??

24. 因为你的降临,这一天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从此世界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祝你生日快乐!

25.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老朋友,为你编辑一条真挚的短信,为你送上一份特别的祝福,愿幸福陪在你身边,愿快乐长住你心间,生日欢乐随你一天又一天。

26.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爱人,感谢你的辛苦劳碌,感谢你给予我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给你我全部的爱!

27. 简简单单的生日祝福-祝愿每一天都快乐健康美丽

28. 和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散发乘夕凉,开窗卧闲敞,静心理思绪,忽听天籁响,生日快乐歌,为你来唱响,快乐随你心,幸福随你想,生日快乐伴你永甜香。

29. 过去是路留下蹒跚的脚步无数,未来是梦载着我们飞向遥远的天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从这里起步你会做得更好!生日快乐!

30. 等待,只为与你的相遇。也许没有人会相信,这一刹那迸出的光芒,将要映亮你我漫漫一生。小天鹅,生日快乐!

31. 生日快乐,亲爱的。你是世上最可爱的人。

32. 生日快乐!愿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你的每时每刻都充满欢乐。

33. 日月轮转永不断,情若真挚长相伴,不论你身在天涯海角,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祝你生辰快乐!

34. 请接受我的礼物,它带给你温存的爱慕和深情的思念,祝愿你生日快乐,欢欢喜喜又一年!永远快乐!

35. 祈望你心灵深处芳草永绿,青春常驻,笑口常开。祝你生日快乐,健康幸福!

36. 你以如此动人的方式祝贺我的生日,真是考虑周到,慷慨大方,我会十分珍爱这份礼物,以谢你的深情厚意。

37. 你生日来临之际,祝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

38. 你的生日即将揭幕,发条短信送来祝福:开心快乐一锅同煮,吉祥如意一船同渡,平安顺利一起上路,幸福好运一同奔赴。祝:亲爱的朋友生日快乐!

39. 每年的今天,都是我最牵挂你的日子。愿我的祝福,如一缕灿烂的阳光,在你的眼里流淌,生日快乐!

40. 每年的今天,都是我最牵挂你的日子。尽管你早已忘记我是谁,但我还是要对你说,祝你快乐。

41. 祝我的爱人生日快乐,时光飞逝,但我对你的爱却更醇厚。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告诉你,你的爱使我的生命变得完整。请记住有个人永远爱你需要你。用我全身心的爱祝你生日快乐!?

42. 祝福一位美丽迷人聪明大方成熟端庄又倍受赞叹的妙人儿,生日快乐。

43. 祝福似清凉的仙丹,将烦躁驱逐在黑暗;问候是浪漫的帆,将温柔尽情上演;友谊,是无边的甜,为你签下幸福的订单,问候的话语将你的心情渲染;祝生日尽情欢颜!

44. 支支灿烂的烛光,岁岁生日的幸福。幸运的你,明天会更好!

45. 正如玫瑰逗人喜爱,愿你的生日带给你愉快,因为你是最可爱的妹妹,祝生日快乐!

46. 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度过一个温馨浪漫的生日! 知道你快过生日了,想要什么礼物就直管说,说呀,快说呀短信看完,时效已过。

47. 这个生日祝福表达我对你的爱有多深,在我的日历里,你是一样的年轻迷人,而这特别的一年似乎令你越加美丽,风采翩翩。

48. 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我虽无鲜花与美酒献礼,但心中有歌,谨祝你一生快乐。

诗词歌赋篇4

那么,诗词歌赋如何同语文教学结合,又怎样发挥其作用呢?

一、造成气氛,激发兴趣

讲课前,利用三五分钟指导学生抄录背诵有关的诗词,不仅利用点滴时间传授了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使学生从心理上把语文课同其他课区别开来,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学习《雨中登泰山》,抄录杜甫的《望岳》一诗或李白的《游泰山》,指导朗诵,领会意境,引起学习欲望。学习《劝学》,抄录背诵汉乐府诗《长歌行》,体味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纯真感情和所包含的哲理,使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喜爱之情。学习《〈指南录〉后序》,背诵《过零丁洋》或岳飞的词《满江红》,激发师生对祖国的挚爱情感,造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补充课文,加深理解

利用诗词歌赋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荔枝不耐贮藏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学习《秋色赋》,把欧阳修的《秋声赋》印发给学生。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将峻青笔下绚丽多彩的秋色同古人笔下肃杀悲凉的秋景加以对比,从而体会出课文作者写秋色的时代特征,有利于领会文章主旨。

上述两例,前者可在课文讲读后抄录补充,以印证体会;后者在讲课前印发补充,以对比认识。有些诗词歌赋,根据需要,亦可在讲课过程中补充。

三、追根溯源,领悟题旨

有些课文,涉及作者的思想渊源或人物的精神品德。这时,有必要借用诗词歌赋追根溯源,使学生从思想本质上认识作者的人格、情操、爱憎,以更准确地领悟课文的主题,体会文章的感情。

例如,学习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饮酒》,可同时学习作者的《五柳先生传》,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处世态度,以尽快地把握诗的主题。唐弢的《琐忆》以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贯穿全文的红线,故教师可将全诗《自嘲》介绍给学生,使其认识鲁迅先生鲜明爱憎的思想根源,帮助学生领悟作品主旨。

四、联系体会,借鉴练笔

在写作教学中也可提供有关诗词为写作引用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目的。

如布置学生写《我爱校园的绿树》,练习用比喻写景状物,描写校园里的白杨、垂柳、果树等,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写《春蚕赋》,练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可提供李商隐的诗《无题》,使学生在吟诵过程中体味“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品格,将物的生物特征与人的精神品德联系在一起,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写法和主题。

五、了解民俗,开阔视野

许多诗词歌赋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适逢民俗节日,可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清明之前,可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讲述丙辰清明天安门广场悼念的情景;抄录杜牧的诗《清明》。

诗词歌赋篇5

本部分共选诗词25首。其中古典诗13首,现代诗5首(包括外国诗1首),古典词5首,赋1首,曲1首。通过者25首诗词,赋,曲的学习,1、要掌握诗词的主要写作特点;2、提高阅读欣赏诗词歌赋的能力;3、掌握有关诗词歌赋的作家;

2、学习建议

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所选的诗词,要在读通,读懂上面下大功夫。尤其要求背诵的诗词必须要背诵,通过读通读懂所选的诗词,在此基础上来理解掌握诗词的写作特点。

对于诗词的一些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借典故抒情等,要重点掌握。

对每篇诗词后面的“提示”要认真研读,因为“提示”是我们掌握此首诗词的“纲”,十分重要,切不可诗词还没有读熟,“提示”还没有弄懂,弄清,就急急忙忙去做题,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在读熟诗词,弄清弄懂提示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多做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每首诗词的学习要点与难点,见每首诗词的讲解。

诗词总的学习要点与难点有如下几方面:

掌握诗词的特点:以丰富的情感表现生活;对生活高度集中概括;语言凝炼,富于形象性,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古典诗歌分类

律诗:每首诗八句的为律诗;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律诗;

绝句:每首诗四句的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是由汉代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而来的。汉代以后袭用乐府旧题,如李白的《行路难》;唐代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写当代的事情,叫新乐府,

如《杜陵叟》。

歌行体诗:唐代以后,出现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词: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相当于词中的一首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的大篇作品。“带过曲”小令完后,作者还有话要说,再选一个宫调相同的曲调继续写,并在两个曲调之间用空格隔开。

(5)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事物。如苏轼的“赤壁赋”,讲究文采,对偶,韵律,常采用主客对答形式。

赋的分类: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騈赋,文赋。

(6)比兴:比兴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很多。比:“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往往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如“氓”,“行路难”,“无题”,“摸鱼儿”等等。

(7)用典: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如“摸鱼儿”“短歌行”“行路难”“破阵子”“长亭送别”等都大量运用用典的修辞手法。

《氓》(重点诗词)

《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词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词。共305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歌;雅多为贵族的作品;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诗。

《氓》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属于“弃妇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一个女子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当时男女的不平等,广大妇女遭受欺凌和被损害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妇女们对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种抗争。

二、词语解释

1、匪来贸丝。匪:非;贸;买。

2、体无咎言。咎:不吉利。

3、自我徂尔。徂:到。嫁给。

4、女也不爽。爽:差错。

5、士也罔极。极:准则。

6、秋以为期。以秋天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经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也就算了吧。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六个层次。

(1)向女子求婚;(2)女子盼迎娶;(3)女子对爱情,婚姻的认识;(4)女子婚后多年被弃,对氓的谴责;(5)回忆婚后的生活,及被弃后的感伤;(6)回忆与氓从小相好,指责氓的负情,表示决裂。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的层次。

本诗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与氓恋爱,订婚,结婚,婚变,到女主人公被抛弃回家。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简析女主人公与氓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诚,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氓的性格特征是卑鄙无耻,凶狠虚伪,反复无常。

掌握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表现在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对比。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婚前,“信誓旦旦”,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婚后,则“至于暴矣”。在对比中,揭露了氓的虚伪,自私,凶狠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已被遗弃为界,婚前,嫁后,都对氓忠贞不渝;当遭到遗弃后,她认识到了氓的本质,性格变得理智,成熟,坚强。

表现两人之间的对比。对比的核心是双方对婚恋的态度。婚前,女子一往情深,氓急于成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对氓忠贞不渝;而氓则用情不专,负心背誓,遗弃了妻子。

四、重点掌握赋,比兴的运用。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铺陈事实,直抒胸臆。全诗,从相识,初恋,相思,到结婚,受虐待,被遗弃,叙事十分清楚,用辞十分质朴,具有一种天然美。

比兴,比是比喻,“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一般连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误入情网。

“淇则有岸,濕则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无边无际。

《重点段落简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段的大意:女主人公被氓遗弃后的悔恨心情以及对婚姻的看法;

诗词歌赋篇6

[关键词] 《诗经》“赋”意象符号抒情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古人根据《诗经》中的作品所总结出来的三种表现手法。以前在讨论《诗经》创作特点时,常常把比、兴作为诗歌创作形象思维的代称,对于“赋”则不太论及;即使附带论及时,也往往把“赋”看作是“直陈其事”,似乎在诗歌中不是什么值得重视的艺术方法,甚至认为是一种脱离或忽视形象思维的方法。这是一种误解,只有把握了“赋”的本质特征,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感受《诗经》千百年来让人“味之者无穷 ,闻之者动心”的实质所在。

1 “赋”的产生及发展演变

首先提出赋、比、兴概念的是《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汉人作的《诗大序》又把“六诗”改为“六义”。魏晋以后,或强调“铺”,或强调“直陈”,流衍而为“直言”、“直说”,“赋”的本来面目也丢失殆尽。

“赋”的原初义项是贡赋:“赋为土地所生以供天子。”贡赋是诸侯向天子述职的重要内容之一,贡赋的物品并非随意而为,是有具体规定的,必是本土所产的“方物”(今之谓土特产),献赋时必有一个所献之赋的清单;天子在收受时亦按规定的清单收点。诸侯所献赋品必须一一铺陈、摆列于王庭,所谓“致远物”,乃是天子拥有四海、万国臣服、大一统天下的象征。所以,“庭实百旅,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而诸侯贡赋的首要任务是“助祭”。祭祀神灵的祭品也要一一铺陈、排列于神位之前。这种大规模地陈列祭品,举天地四时而无遗漏的方式,除了用直接铺陈之“赋法”,别无选择。而祭祀时在祝辞中将神灵和祭品“更为美称”,则体现了宗教活动中“巫术模仿和艺术模仿的起始线最初几乎是完全统一的” [1]。

于是,我们看到:物质的贡品之赋,既是名词――诸侯各方贡献的实在之物,又是动词――含有“发敛供献”和“铺陈供祭”的双重意义。同时,“赋”又是一种带有很强动态特征的手段和形式,这就是“铺”、“直铺陈”。而一旦把贡赋之物变成文字记录的档案材料,就把暂时存在的实物转化为永久的精神产品了。这种从物质及其排列形式到语言文字的排列形式的转化,是一次关键性的飞跃,从此,“赋”才可能成为一种语言文字的表述方式,以“直接铺陈”的方式把人和事、情志和外物全整无遗地表述出来。随后我们看到,这种形式一旦稳定下来,便会普遍地被应用到其他方面,举凡祭祀天地百神之祝辞、天子诸侯之政令文告、诸侯百官之述职报告等等,一涉及全面完整的叙述,都可以采取这种手段或形式,有时径直称之为“赋” [1]。

由此可见,以物化的方式表现不可径见之思想情感的比兴手法,应是在赋物产生后。因此,我们可以说赋是比兴产生的最后的根基,比兴产生于赋。

2 古人论“赋”

较早对于赋、比、兴等概念进行解释而又具有颇大影响的是汉代经学家郑玄,其注《周礼》曰:“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从这几句话来看,郑氏虽然也认为赋、比、兴是诗歌的三种不同表现方法,但他囿于经学家的成见,认为这三者的主要不同还在于运用于“诗教”时的分工。按照他的说法,比和兴,一用于怨刺,一用于美颂,两者的特点是含蓄;赋,则似乎“善恶”皆可用,特点是“直陈”,也就是直说。显然,郑玄这话的重点是在说明诗在政教上的不同应用,而不在于解释艺术方法的特点。而真正作为艺术手法来说明而影响又颇大的,是宋代的朱熹,他在《诗集传》中解释道:“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他师承郑说,而又有所发展与修正。比、兴先不论,就从对“赋”的解释来说,郑氏的解释可以令人领会为对所谓善、恶的直接说教;而朱熹的解释不仅单从表现手法上着眼,而且加上了“其事”二字,就是说“赋”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也还是要铺写出具体事情、具体事物来的。他也认为“赋”是“直言”,但显然是与后面的比、兴二者相对来说的。

朱熹的说法对郑玄是一个重要的修正,更符合于《诗经》中诗篇表现手法的实际,更有利于说明《诗经》诗歌的艺术特征。当然,朱熹的说法也是继承了前人的某些探索而来的。例如齐梁时代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一书中除特设《比兴篇》论述比、兴外,于《诠赋篇》(此文主要论述汉代兴起的“赋”体)也兼论到赋、比、兴的“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铺采文”,是说铺排辞藻文采;“体物写志”,是说要通过写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意愿。钟嵘《诗品序》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直书其事”,是相对于比、兴而言,但也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描述具体事物;“寓言写物”,是说把要表达的思想寄寓于言词、物象之中。以上可以说明在朱熹以前;六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对“赋”的解说(当然也包括比、兴)已不同于汉人而有所匡正,而朱熹的“敷陈其事”之说,正是继此而来。值得注意的是,与朱熹差不多同时代的北宋末年胡寅,在一封信里已引述了一种精辟的说法:“学诗者必分其义。如赋、比、兴,古今论者多矣,惟河南李仲蒙之说最善。其言曰: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李说不仅用“叙物”来解释“赋”,而且还说“赋”是通过事物的叙写来“言情”。他的解释意味着从物与情关系来说,赋、比、兴的本质是相同的,即它们都是《诗经》以及一般诗歌创作上的艺术方法,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对物象的捕捉来表达诗人的感情的。后来,则更有人公开提出朱熹说法的不够完善,如清代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说:“ 赋为‘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尚是浅解。须知化工之妙处,全在随物赋形。故自屈、宋以来,体物作文,名之曰“赋”,即随物赋形之义。” 所谓“随物赋形”,实际上就是根据客观事物作形象的描绘,也就是说,作为诗歌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赋”,并不是脱离形象的。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说它同样是形象思维。这对于历史上的众多解说,确实更为简捷,恰当,更为符合《诗经》作品以至一切诗歌创作的实际。

历来解说和研究《诗经》者,虽多把赋、比、兴并称,但实际上都比较多地着眼于比、兴,而轻于“赋”。这对于古代那些经学家来说,大概是因为他们喜欢穿凿附会地解诗,总想把诗与讽谕、教化等联系起来,而比、兴的特点,正为他们开了方便之门,即可以离开诗意,作他们所需要的发挥。如《诗经》开首《关雎》一诗,无疑是写爱情相思的,而《毛传》却说:“兴也。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鸷而有别。……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 《郑笺》则也跟着说:“挚之言至也,言王雎之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兴”确有联想的性质,但这些经师们却利用诗歌艺术上的这种方法,大作宣扬封建观点的文章。

后来具有一些文学观点的人,在说诗时有的认为赋、比、兴应该并重,如钟嵘《诗品序》言“宏斯三义(按指兴、比、赋),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刘勰《文心雕龙》的《诠赋》,是论汉以后的辞赋的,但他认为赋体文学来自诗的“六义”之“赋”,他于“赞语”中说:“赋自诗出,分歧异派。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可见他对“赋”并不轻视,而且还特别阐释了作为艺术方法之一的赋,在构成文学形象上的特点和作用。但是也有那么一部分人,虽然他们基本上也是从艺术方法角度来说赋、比、兴的,但他们对“赋”却较轻视。明代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曾说:“诗有三义,赋止居一,而比、兴居其二。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候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此诗之所以贵情思而轻事实也。”清代吴乔更把赋与比、兴完全对立起来,他说:“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死句”,“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他们认为赋只重事实而缺乏情思,是实做,是死句,如果照他们这样来理解“赋”,那么“赋”不仅不是什么艺术方法之一,而是作诗时所要力求避免的了。产生他们这些观点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赋”的理解,仍受到传统经学家们对“赋”的解说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比、兴的诠释已超出了最初只认为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范围,而把比、兴发展成为“意在象外”,“含蓄无穷”等整个诗歌艺术构思的特点了。但不管怎样,他们对诗歌表现手法之一的“赋”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诗经》之“赋”奠定了中国文学审美的牢固基石,古人论“赋”的偏向应该纠正,对《诗经》之“赋”应该重新审视、重新评价。

3 “赋”之本质――叙物以言情

“诗言志”,历来被当作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山理论”。钟嵘在《诗品序》中,直以“吟咏情性”作为诗和诗歌创作的代名词。情感,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情,已成为诗歌的生命和灵魂。

朱熹在《诗集传》中阐述道:“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就是铺陈直叙);这种观点,简单明确,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诗经》以至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特点,但这种阐述,主要是从句式上和修辞上来加以分析,思辩更多地停留在对事物的表象认识上。“赋”究其本质而言,在于它反映、体现了情与物的关系,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通过一个个蕴含作者情感的事象和物象来抒发感情,具有委婉含蓄、韵味悠长的抒情特点。对此,钟嵘在《诗品序》中有独到的分析;“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胡寅在其《斐然集》中,又借李仲蒙之口作了更为深人的分析:“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也。”[2]用今天的话来说,赋,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将感情融注其中的表现手法。

赋的手法在《诗经》的《大雅》、《颂》中运用最多,《国风》、《小雅》中也不少见。在《诗经》中有许多名篇,如果按赋、比、兴的手法看,多是属于“赋”这一范畴。长篇如《七月》、《东山》和大、小《雅》中那些著名的史诗和讽喻诗,短诗如《君子于役》、《伐檀》、《》、《无衣》等等,无不是直接抒情、写景、铺叙内容。

《幽风 •七月》,可以看做是一首具有风俗画卷色彩的长诗,全诗按季节变化,对奴隶一年的生活作了较全面的描述:一方面,奴隶们全年无休止的耕作、修屋、打猎、养蚕、织布、缝衣;一方面,自己却“无衣无褐”,“采茶薪搏”,年轻的女奴还要“殆及公子同归”。 透过这些具体描述,以对比的手法反映了阶级社会的真实面貌,诗歌暗传出奴隶的愤恨和忧伤,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既有深度又表现了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卫风•氓》通过女主人公追述恋爱结婚以至被遗弃的经过,抒发了她的悔恨和“反是不思”的决绝之情。

《秦风•蒹葭》全诗三章, 每章只更动数字,反复咏叹,首二句起兴,平铺直叙描写景物“河边芦荻青苍苍, 秋深白露凝成霜”,烘托出人物活动的背景,然后用赋法将人物的所做所感娓娓道来:诗人孤身一人,伫立河畔,在一片苍茫之中寻求着自己日思夜想的“伊人”。“伊人”的若隐若现,忽明忽暗,希望与失望,幸福与痛苦相互交织,巧妙地与景色融合在一起,将读者的思维引进一幅幅生动形象、变幻莫测的意象世界,仿佛体味到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无限惆怅之情。

《召南•小星》是一首小吏疲于公差,自伤劳苦、命薄的抒情诗。“彼小星,三五在东”,是直赋其景;“肃肃宵征,夙夜在公”,是直述劳苦;“置命不同”,是直叹命薄。虽然均为“直言”,但月明星稀之景与疲于奔命之怨、自伤命薄之叹,分明已经构成一个有物有人、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

《郑风•风雨》是一首即景以抒情的爱情诗,《诗经原始》说此诗“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古绝调也。”[3]每章前二句写所见所闻:“风雨凄凄”、“风雨潇潇”、“风雨如晦”;“鸡鸣喈喈”、“鸡鸣胶胶”、“鸡鸣不已”,凄清寂寞;后二句直抒其情:“既见君子,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明朗欢快。景中含情,景语即情语;情由景生,情语亦与景语密切相关。

这些作品,叙事抒情,刻写心理,深刻生动,语语感人。《诗经》中的赋也是抒发感情的重要方法,也是运用意象符号进行形象思维和创造意境、诗美的基本法则。赋就是直接的再现、摸拟,它真实感强,易于感人,既可直抒胸臆,又可意在言外,既可做到形神俱似,又可情景交融。只有把握了“赋”的本质特征,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感受《诗经》千百年来让人“味之者无穷 ,闻之者动心”的实质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 蹊.诗经中赋的再评价[J] .社会科学辑刊,1998, (1): 123~124

诗词歌赋篇7

关键词:赋;体裁;对等;汉英翻译

引言

赋,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始于战国,止于清末,兴盛于两汉,具有重大的历史、社会和文学艺术价值,因而赋的翻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的目的就是将原文(源语言)的形式和内涵用另一种语言(目的语)忠实地再现出来,使目的语读者能够从译文中了解原文之内容,甚至产生共鸣和同感。故赋的英译英区别于其他诗歌体裁,认识到文体对等和“形美”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本文将其主要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一、对翻译中“意美”、“形美”的误区

“意美”指意境、情境之美,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描写事物所达到的情景交融,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意境传译是翻译中的重中之重[1]。“形美”是指语言的表现手段(语言、文字等)和表现方法上的形式主义。形式美在美学中是个很大的课题,在翻译中也是举足轻重的[2]。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形式在意义体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意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某些译者一味追求“意美”,忽视形式,就抹杀了翻译的意义,也阻碍了其发展。

首先,“意美”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已上升到人的情感和精神层面,故衡量“意美”的标准难以把握。其次,Barthes曾说过,文学语言具有“预言式的开放性”(prophetic openness)的特点,有其创造性和多义性的一[3]。再次,由于“意美”指的是语言的深层含义,所以意境需要译者的个人体会与感悟。

二、赋的宏观体裁特点

我国古代的韵文体裁主要有四种,即诗、词、歌、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认为诗赋不同,诗可合乐而唱(如乐府诗),赋则只可传诵。清代学者郭绍虞《〈汉赋之史的研究〉序》云:“赋之为体,非诗非文,亦诗亦文。”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言:“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曹道衡等诸学者皆认为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新文体,是“我国古代所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4]可见,赋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学体裁,其译文也应具有区别于其他诗歌形式的独特性。

其次,在西方文学中无法找出与赋对等或相近的文体,故不能将赋机械地套译为某种现有的文体。德国汉学家何可思(Eduard Erkes)在1926年版的《亚洲专刊》(Asia Major)上曾把宋玉的《风赋》英译为“Song of the Wind”。“song”有诗歌、歌曲之意,但前文已指出赋乃“不歌而诵”,故此译法欠妥。而美籍学者陈世骧(Shih-hsiang Chen)则将“赋”译作“essay”[5],即西方的一种随笔散文,属无韵文。虽然赋也有散文平铺直叙的特点,但此译法违背了赋作为有韵文的根本特点。因此,美国汉学家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在翻译龚克昌教授的赴美讲稿以及对《昭明文选》的英译本《Wen Xuan,or Selections of Refined Literature》,都将“赋”直译作Fu。Katharina Reiss认为翻译过程中,是否传递原作的主要功能是评价译作的主要标准。翻译中要对不同类型的文本采取特定的翻译方法, (转引自Munday J.)在翻译中注重其形式对等是至关重要的[6]。因此,赋的英译也应根据其形式特点运用具体的标准及方法。

再次,赋体本身就格外关注形式之美。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概括赋之特点为“铺彩摛文,体物写志。”,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还言:“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萧统《文选序》亦曰:“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可见,赋对其形式之美的追求真可谓“腴辞云构,夸丽风骇”。 又因翻译旨在于将源语信息包括内容和形式等,尽量准确完整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故综上所述,赋体英译过程中对其形式的把握十分重要。

三、赋的微观体裁特点

根据赋的变化发展,大体可分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及其馀绪,其中古赋有包括大赋、小赋、骚体赋、骈赋及杂赋等[7]。严格对偶、平仄韵律及虚词的普遍运用等都是赋的特点。

以骚体赋为例。它是古赋中的重要体式,受《楚辞》中《九歌》和《离骚》体制的影响颇大,因而对偶句数量多、比例大,并逐渐骈化,即以“兮”字为核心和枢纽的对偶式组构方式,如《九歌》中“×××兮×××”或“××兮××”和《离骚》中“××××××兮,××××××”[8]。此处“兮”为语气词,因省略泛声而无实义,但却规定了两句之间基本的语音节奏,是句子以工整对偶的形式出现。另外,由于这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和汉字的基本特点,即汉字绝大多数为单音节且具有单音独体性,不同于英语的多音节,因而便于构筑两两相对,形成排偶。这种对偶不仅在音节节奏上对仗,而且在视觉感官上也十分工整。像“兮”、“之”、“而”、“以”等此类虚词,在英文中几乎无法找到与之功能相对的词,所以在翻译中英尽量做到译文形式对仗、整齐、平衡,保留并传递出原文的风格特色。下面是针对上述理论视角对几个例子的分析。

例1:“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 《前赤壁赋》)

译文1 :Our rudder and oars, redolent of cassia and orchids;

Strike the moon’s reflection, cleaving the glimmering water;

But my heart is far away,Longing for my dear one under a different sky!①

译文2 :Laurel boat and sandal-wood oars,

Beat the empty light, pierce the sheen;

Shoot my feelings out of my bosom,

诗词歌赋篇8

关键词:《诗经》 《诗品》 “思深而意远” 开山鼻祖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371-01

“诗歌”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在古代,能配乐的韵文叫做“歌”,不能配乐的韵文称为“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问世的。到了汉代,产生了“乐府”形式的诗歌,最初它并不是诗歌,而是由汉武帝开始创立的音乐机关。乐就是音乐,府就是官府。到了魏晋六朝时将乐府所唱的诗简称为“乐府”。到了唐代,形成了近体诗,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唐代还形成了另一种文体――词。它是合乐歌唱的。后来盛行于宋代,发展到元代成了散曲。它是一种新体诗,每个配乐唱歌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有曲牌名,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许多新体诗。从诗歌的发展变化来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感情

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作品都是作者文体心灵,是作者感情活动的外在表现。《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流露出人们的各种情感。《诗经》中有些是赞颂诗。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灾的祭歌。我国古代特别重视祭祀,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诗经》中有些战争诗,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诗经》中的徭役诗,表现了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与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

钟嵘强调诗歌是体现了人的性灵,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物之感人”,感物起情“。他在《诗品》别强调要抒发“怨”,大多是封建社会中遭受迫害,或理想抱负不得实现,因而激发出来的对黑暗现实之不满。

二、诗歌的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

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在表现上必然会要求有清新、流畅的自然之美。纵观的文学史、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美学价值追求上,儒、道、禅等各家都在追求一种共同的境界,注重“天人合一”“与道冥一”的自然之美。所谓“自然”,就是真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雕琢,不粉饰。唐代诗人李白更以水中芙蓉为喻,直接打出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大旗,写出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许多反映大自然之美的名篇。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李白诗歌的美是各样的,有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如《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游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李白式的抒情,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

把一个水、月、白云连成一体的琉璃世界,和在这个世界里产生的奇妙想象,写得那样明净秀美,如入神仙境界。

无论写景言情,都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三、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风骨论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帧⒂Τ ⒘蹊澹┑热耸人的骏爽刚健风格。这一时期的诗歌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如曹操的《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

“曹丕的《燕歌行》写出了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曹植前期的《白马篇》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了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野田黄雀行》表达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曹植的诗确如钟嵘《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曹植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在《赠从弟》中所表现的对坚持崇高理想、刚正不阿的节操之歌颂,获得了钟嵘“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的评价。“建安风骨”集中表现了钟嵘的诗歌创作美学理想。

四、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

所谓美感就是指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钟嵘认为运用赋、比、兴的方法,能使诗歌产生令人品味无穷的滋味。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作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诗词歌赋篇9

树缘梅酒曲梁歌,畅饮晨昏神气和。

拉近知音天地赋,四时礼赞作诗哦。

二、酒经

四时礼赞作诗哦,酒颂一经歌咏多。

论道杜康谁比拟,五粮技艺步高科。

三、酒业

五粮技艺步高科,无数文人细研摩。

梅酒讴歌添魄力,品牌打造自蹉跎。

四、酒乡

品牌打造自蹉跎,经济繁荣又可歌。

落日声中常共饮,五粮玉液舞婆娑。

五、酒园

五粮玉液舞婆娑,燕赵吟中感慨多。

环境悠悠清欲醉,诗词文赋赞长歌。

六、酒工

诗词文赋赞长歌,四季吟中感慨多。

精品晶莹惹人赞,乡村城镇客如梭。

七、酒都

乡村城镇客如梭,竹语梅吟自赞歌。

神韵悠悠销世界,延年益寿可消磨。

八、酒韵

诗词歌赋篇10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1比较多版教材,整合教学素材

通过比较人教版、沪科版、教科版、苏科版、北师大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发现:各版本教材都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融入,既有相同的素材,也有不同的素材。为了在教学中全方位的融入,笔者将各版本的相关素材进行了汇总,如表1所示,从声、光、热、力、磁五个知识板块对各版本的素材进行整合。

2吟诵诗词歌赋,提高文学素养

诗词歌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吟诵相关诗词歌赋,可以通过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其中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表2呈现了笔者在教学中吟诵的诗词歌赋及其物理教育价值。

3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活动

每当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笔者就从物理学的视角,通过“节日解读”和“节日悟‘理’”两条途经,开展丰富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释相关现象的能力,表3是笔者在几个传统节日中设计的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