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十篇

时间:2023-04-10 17:21:42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篇1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实力雄厚,连续多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但是,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除了珠江三角洲和部分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较快,较发达外,位于粤东,粤北的大部分山区经济发展仍相当缓慢,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广东要在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山区经济的发展,不容忽视,我们应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而山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成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根本,是重中之重,那么我们应如何加快山区经济的发展呢?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应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我省的山区县中,从事农业,种植业的人占了大多数,他们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生产经验,农产品不仅是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的主源,也是城镇居民生活和农产品加工生产的基本物质来源。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因此,我们要加强农业在山区经济经济发展的根本作用,巩固其地位。

其次,要认清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马克思辩证主义认为影响事物发展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主因,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影响我省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如此。总的来说,影响这些地区发展的内因有:当地人们思想观念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等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外因有: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健全,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等也影响了当地的发展环境,尤其是投资环境。只有认清这些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才能使山区经济工作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只有排除掉这些因素,山区农村经济才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认清影响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对山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今年三月,我在省十六个贫困县之一的揭西县作社会调查后认为,该县有很多经验值得其它山区县借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县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定期召开农村经济会议,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领导还亲临农村指导农业生产,并实行领导扶贫挂钩责任制。这些措施,取得了成效,它使农民的生产劳动不但有了指南,也加深了他们依靠农业脱贫致富的信心。二是因地制宜,合理生产。该县针对各个镇的不同实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有些镇主要产茶叶,有些镇主要产水果,有些镇主要产养殖业,有些是产农产品加工业等,这些发展路子使该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合理分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三是创办农业生产示范基地。该县先后建了十几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有水果基地,有茶叶基地,有蔬菜基地等,为了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他们还聘用了华农,中大等高校专家作为指导,这些基地的创办,给该县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辐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四是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的培养。该县针对农村干部队伍素质整体不高的问题,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如举行党员培训班,对党员理论知识的学习,举办经济知识培训班,增强党员的经济意识和经济发展观念。这些措施,使党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五是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建设。自省两大会战以来,该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指示,通知精神,较为圆满的完成任务,目前,该县各镇都有公路,大部地区可通汽车。六是,该县为了提高农民的科技生产知识,举办了培训班,还发送大量科技书籍到农村,这些都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知识。七是该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事实证明,农产品加工,使该县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最后是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地处山区,农民思想守旧,封建在所难免,该县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经常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如此,还经常派宣传队到农村进行宣传,给农民解答问题,这些举措,使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一定的解放。该县的以上成功经验,我觉得值得其它山区县学习。

广东山区经济的发展,必将有力的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和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应一如既往的支持山区经济,尤其是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十分愿意能与各位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篇2

首先,我们认为,加入WTO,时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一是有利于改善国内农产品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入WTO,我国应享有世贸组织现有成员方享有的有利条件,如无条件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减少歧视性待遇,利用相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等,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有利于我国抓住机会扩大农产品的出口。

二是有利于促进国内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加人WTO,意味着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是历史的必然,客观上对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加人WTO,会对我国农民的传统思维模式带来强烈冲击,有利于淡化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和狭隘的利益观念,进一步增强现代化和大市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加入WTO,还会对加快国内流通体制改革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商品交易所贸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农产品贸易则多以集市和收购形式为主,与世界市场很不协调。为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从而在全国迅速形成农产品贸易的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以及相关的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等现代化市场体系。

三是有利于调整国内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推动比较优势农业的发展。现在国内农产品卖难,从深层次上看是结构性、阶段性的过剩,传统品种比重较大,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这就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以解决。总体而言,我国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不足,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加人WTO,我们可以利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有利条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资源状况,?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适当增加一些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我国有限的农业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内得到优化配置和节约。

四是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业的练合生产能力。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需要用钱的地方多。尽管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但因财力有限,广阔的农村得到的投资也非常稀缺。由于投资严重匾乏,诸如农民教育、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品质差。目前国内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至少相差巧一20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有4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70%以上。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总体上偏低,在农村4亿多成年劳动力中,文盲占20%,小学文化占40%,初中文化占20%,而受过高等教育和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则更少(我国每万户农民中仅有大学生1人,而美国为560人,每年我国农业方面毕业的研究生仅2000人,而印度就有10000人)。加人wTO,开放国外投资,为我国引进农业资金、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良品种创造了条件。这就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农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外资进人一些领域,我国的政府投资则可以转向农村教育、农业科技推广、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以及水利建设等可持续发展领域,使农业、农村长期以来由于投资不足而制约其发展的状况得到缓解,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乃至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认为,加入WTO,时于我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其一,农产品市场准人、国内支持和出口竞争等方面的调控空间缩小。按照WTO协议的规定,各成员国必须立即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主要依靠非关税措施进行调控,如配额管理、许可证管理等。显然,非关税政策手段的丧失,不利于我国对市场准入的宏观调控。由于确叮O规则的基期是1986一1988年,我国今后对农业的支持水平不能超过这一时期平均农业生产总值的10%,即约为485亿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为57亿美元。这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低水平,比发达国家更低.如美国减让后为191亿美元,日本为283亿美元。况且,过去我国对农业的支持主要是生产性的投入补贴,用来购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但这一政策又是WTO规则所限制使用的“黄箱”政策。出口补贴是增强农产品出匕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加人W叮O,缔约方要求我国将出口补贴约束在零水平,这就很不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其二,对国内粮食生产和贸易形成较大的冲击。粮食问题是我国人世谈判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世后受到冲击较大的领域。按照(中美农产品协议)规定,加人wTO,我国小麦进口配额应由730万吨增至930万吨,玉米应由450万吨增至720万吨,大米应由250万吨增至530万吨。尽管进口配额不等于必须进口的数额,但逐年增多的粮食进口加上国内居高不下的粮食库存(目前国内粮食存库约2.65亿吨,约占年产量的53.8%),会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形成冲击,从而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同时,随着低价进口粮的涌人,国内粮食市场必将面临较大的价格压力。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由于人少地多、种植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与我国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优势。90年代以前,国内粮食价格水平低于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但90年代以后的十年来,国内粮食的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粮价也随着上升,其中,小麦、玉米等粮价已高于国际市场几成,失去了竞争优势。而且,我国农村受大量农业人口的约束,粮食规模化生产程度较低,加之技术条件的限制,短期内提高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不大,降低流通环节的费用开支也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国内粮食价格近期不会进一步下降,国内粮食交易必将面临进口粮食的冲击和挑战。再者,加人WTO,按美方提出的要求,每年粮食进口配额的一部分必须给非国有粮食部门(小麦ro%,玉米25一40%,大米50%.大豆油50一刁O%),从而起到防止国有粮食企业不履行进口配额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国际市场粮价低于国内市场,非国有粮食企业就会把配额统统变为实际进口。这样,政府就很难再利用国有粮食外贸部门的“垄断”地位对进口粮食进行控制。

其三,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就业压力进一步加重‘,目前,在全国4.33亿农村劳动力中约有1.3亿剩余,农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入WTO,由于农业贸易自由化进程会导致粮食等种植业生产有所萎缩,农民就业机会必然要减少。据美国农业部测算,人世后我国农业将减少劳动就业机会约1300多万个。国内有关部门预计,加人WTO,因国内小麦、玉米、大米、豆油和棉花等产品结构调整,将会减少农业就业机会2000多万个,其中,仅小麦进口的影响就会使300万种植小麦的农民失业,使原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得压力更大。而目前我国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小城镇建设也刚刚起步,加上农民的素质较低,农村的信息、交通闭塞.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更加困难。这一问题会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其四,对农民收人的增加极为不利。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的测算,加人WTO会使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提高1个百分点,如果把技术因素考虑进去,会产生l一1.5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但在农业方面得到的却是净损失,其中,农民收入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由于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极少,农业生产的规模细小,户均土地面积仅0.4公顷,而且经营分散,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相对较高。这种农业,能够在粮食上得到的剩余就微乎其微。加人WTO,随着关税的减让,较低价值的国外农产品的准入,在市场机制的驱使下,就会引起国外农产品向国内倒流。这种倒流,不仅会引起国内主要农产品的进一步过剩,而且还会打压国家的收购价,造成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的减少。

二、要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加入WTO,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期停留在国内自我循环、自我发展阶段的结束和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实现两个转变的开始。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既要立足国内市场,又要放眼国际市场来思考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比如,人世固然会给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有人很担心,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根据WTO的规则,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我们要变人世的压力为动力,充分利用W,ro提供的机遇,加快我国农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进而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才是我们应对WTO挑战的正确态度

2.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WTO规则对政府支持农业的限制,仅限于对产出结构和产品市场造成直接的明显的扭曲性政策,如对农产品提供的价格、出口或其他形式的补贴等。而对产出结构和产品市场不会发生直接的扭曲作用的政策即“绿箱”政策,则不在被限制之列、如对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环境与生态保护、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投资。因此,今后加强政府对农业的保护支持,就是要政府加大对功叮0“绿箱”政策措施使用的力度。要通过政府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性投资,着力抓好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农村电网、市场信息网络等基础性建设,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以及对农民的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和优化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的竞争力;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以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维护农民的利益;要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3.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这里所说的优势农产品,就是指在质量上能够达到或超过国际市场、在价格成本上低于国际市场的同类产品,并在服务上能够做到便捷和及时供货,而且要有一定的批量。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彻底改变农产品生产雷同的状况,坚持因地特宜,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要调整现有农作物布局,使之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要在国内外市场上大打品种战略,积极培育新品种,主攻名、特、优、稀、新、少的农产品。要实现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各具规模和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农业大企业集团。具体来说,就是要主动减少次等粮和油料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增加优质果、菜、花卉、水产、肉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要积极发展土特产品生产。我国有占国土面积66.4%的山区、丘陵和大量的沙模地、草原、湿地、内陆水面和近海滩涂,生物资源极其丰富,仅植物就有万余种,有着发展土特产品的巨大潜力。发展土特产实际上是对生物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它必将成为我国农业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蚌埠市的怀远石榴、白莲坡贡米、固镇康达肉鸡、任桥牛肉、王庄花生、五河大虾、螃蟹、郊区绿雨花卉、无公害蔬菜等都是各县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很有竞争力,我们应大力开发。

农村经济发展篇3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促进意义

农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物质保障,农村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也成为了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农业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在当今社会,农村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的改变,农业空间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以农业经济管理为着手点,进一步提升全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进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切实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并将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从而使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仍然存在问题,因此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将农业经济管理进一步落实,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相应的对策,并按照要求进行科学化的细致管理,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避免农村经济问题的出现,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意义

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使农村资源的刚性需求得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但是现阶段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其生产的主要方式依旧是按照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来进行管理,因此无论是农业资源还是农业产品的刚性需求都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难点,在此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1]。对于当前农业产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主要可以通过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来促进。通过农村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促进农业资源与农村经济的不断提高,然后在环境影响的作用下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缓解农村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小康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受到农业经济发展重点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成本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例如劳动人民的工资水平以及一些自然资源成本的不断上升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进程,同时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增长势必会造成产品价格的上涨。现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农副产品产业的建设速度加快,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减小,因此,仅依靠单一的农业生产建设很难满足农民对物质和经济的要求,并且农民收入很难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将会制约和阻碍我国建设农村小康经济的发展目标。因此,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及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2]。

2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策略

2.1培养农村新型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主体

要想真正地以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培养农村新型产业,以此作为农业发展的主题。首先,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提高农村建设质量及生产力水平,这样才能够满足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和发展,也从资金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例如对农村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养殖专业户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从投资金额的巨大可以看出,政府和国家对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加大,通过这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可以大力促进现代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2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目前,虽然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但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农村还是与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自来水工程、道路工程及供暖工程等,这些基础设施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并且一些偏远山区的农业产业,由于运输不便,很难提升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一些农业产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更加困难,长此以往势必会对我国农业产业总体经济及农村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农村经济管理项目中应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此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3]。

2.3鼓励农业产业建设

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措施和政策还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广大农村地区内部,因此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需要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及政府部门鼓励农业产业建设,利用不同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益。在对优秀农业产业进行鼓励的同时,也要对相关的农业经济问题加大关注力度,例如一些土地税收和信贷问题,进而通过有效的鼓励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的快速提升。

农村经济发展篇4

1.农村居民维权意识弱。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征用农村土地、土地案件不断增加。这些情况都是侵占农村居民利益。我国惠农政策在一些地方未严格落实,一些人员,挪用农业补贴。农村居民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解决,而村民的维权团队也无法发挥实际功能,不懂得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和执政资源,存在无组织状态,难以从根本开展权益保障。

2.公共事业服务缺乏。在建设新农村阶段,我国政府提出需做好农村的公共事业基础建设。这样能够缩小城乡的差距。农村公共事业能够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而我国农村近年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公共事业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有了明显进步。但是,物质和财力缺乏的农村,一些村委会和乡政府没有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受到财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和城市经济发展距离拉大,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

1.构建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首先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构建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较强责任心的工作队伍。经济管理人员需参加更高层次学历教育,并加强现代经济规律把握与运用。相关领导干部也要注意引导和示范,促进政府人员创造性学习。同时,经济管理团队还应有稳定性,做到合理定岗、定编和定员,保证有专业人员参与农经管理工作,健全问责制度。

2.对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加强认识。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了社会稳定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各地政府应当加强认识,将农村经济工作归入议事内容中。家庭承包经营的双层经营体制需加强完善和稳定,土地承包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凡是涉及农民利益的工作需加强监督。在防范农村经济管理问题时要开展审计监督。各级政府要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

3.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法规。调解土地纠纷、农村财务审计和监管农村负担都是强政策的行政执法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尽管有相关的法规支持,但农村经济管理的法规较少。我国政府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管理执法工作,保证农村经济秩序稳定。

4.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我国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总体而言依旧偏紧。土地流转和合作组织建设的财政扶持低,委托的经费少,农村经济管理难以运转。政府应当健全农村的信贷管理,及时放宽农村贷款。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资金前期投资,而这主要渠道是银行信贷投入。故此要规划好支农资金额度和比例,构建硬约束机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商贸投入是农村经济重要增长点,要深化农产品的价格改革,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关部门要解决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分散管理现象,以技术指导农村经济组织的运行,为农村经济组织骨干提供现代化专业培训和管理理念。5.完善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各级乡政府需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协调和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乡政府需强化经济管理服务职能,从根本上凝聚村民意志和代表村民利益,调动群众参与经济事务管理中。需实施村务公开,构建管理人员责任制,村内重大问题要进行讨论,落实好民主监督。农村领导干部要做好调查研究,发现并解决问题,关心民众疾苦,为群众排忧。构建新农村是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这对农村的市场经济完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发展篇5

关键词:农村;经济学;集体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财务管理

2021年11月8—11日,随着党的六中全会召开,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农业管理方面,会议明确了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认识“三农”在“两个大局”中的历史使命与战略地位。在新形势下,既往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必须随着政策要求动态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机制。

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类别与工作方针

1.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类别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包括3类,分别为大规模企业带动形式、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形式、个体经营方式,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大规模企业带动形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必然催生出涉农企业,具备指引当地农业市场农产品销路的效果。若能由政府指引,充分发挥大规模企业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规模企业与农村生产大户之间建立双向联系,如组成“农产品”协会组织,该组织能促进当地农业资源的流动,发挥涉农信息共生共享的效果[1]。第二,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形式。农业合作社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对农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明确了农业合作社的管理范畴,包括农畜、树木、土地等资源。农民通过参与股份合作,可享受到资源集中管理带来的福利,利于发挥参与个体、整体利益最大化。第三,个体经营方式。所生产的农产品归生产个人所有,以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从组织形式上看,生产经营渠道灵活,且未受到其他管理者的约束,可充分发挥生产优势[2]。

1.2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方针

第一,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作为问题切入点,构建适配度高的农村经济管理方案。采取民主型管理模式,加大培养优秀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以寻求农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平衡点。第二,建立农业产业化管理模式。以当地农村发展特色为切入点,鼓励当地企业及文旅集团参与其中,创造出农业产业化与旅游产业化的管理模式。此外,为农民开展农业相关知识与旅游相关知识培训讲座,提升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第三,合理利用土地承包制度。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为管理核心,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条件下,制定兼顾农民与国家利益的土地承包制度,发挥土地的创收价值。第四,减轻农民经济压力。以减轻农民上缴的农业税收额度出发,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税收体制,建立“专事专办”的奖励制度与农业支补制度,旨在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3]。

2制约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相关因素分析

深入开展新阶段农村改革工作,做好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工作,通过细化分析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尚存的问题,能够重点改革经济管理环节,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工作的外部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三资”管理制度尚待健全并严格执行第三,财务管理理念过于传统。第四,尚未建立畅通的财务资源配置渠道。第五,尚未建立完善且符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体系。

3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预期发展趋势研究

3.1以数字化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质效

未来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向着财务管理信息化、资产管理动态化、分析预警即时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农村集体数字化管理工作更加趋于完善与规范,将有更多的村级管理部门引入农村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实现农业人员信息百分百录入、银行信息百分百开通、农业支补发放百分百到位、账本初始化百分百完成的效果。

3.2更加重视精神效益与团队合作的价值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团队发展的力量,在此期间,团队的个体之间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谋发展。

3.3生产导向逐步发生变化

当前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经济形势更加倾向于数字经济,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中以技术为生产导向,如今转向以消费者需求为生产导向。通过了解生产导向具体转换的特点,可影响农村经济的市场分析与调研工作,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关产业,这也是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走向。

4新时期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方式的可行性路径分析

4.1提升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

提升认知是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第一步。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到位了,管理工作者的行动才会自觉。第一,客观分析当前农村工作管理现状,针对性指导并开展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合理规划不同领域的投资管理工作。结合自身专业经济学知识、农业学知识及市场学知识,对资金、物力及人力进行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符合客观需要[4]。第二,加大农村经济管理的推广力度。通过提升当地农民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知,从群众角度获取经济管理工作的支持,为农民利益与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2大力引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若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引进人才。第一,制订吸引人才回乡的相应政策。结合城镇对创业者的补助计划,制订更能吸引乡贤回乡创业的计划;鼓励外出务工者能回乡就业,为当地创造GDP,针对回乡就业单位难以落实的,由政府为其联系好工作单位。第二,开展专职农民建设工作。由政府主导,定期开展经济、农业、技术相关方面的知识培训,旨在培养出擅长经营生产、了解专业技术与热爱农村的新时代职业化农民。通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方式,达到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3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正随着时展而发生变化,在发展过程中,相关学者认识到,过于固化的传统经济管理模式限制了工作开展的深度与广度。在管理内容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陷入瓶颈。通过从管理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农村管理体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把控经济管理整体发展方位。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共性与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主,而城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制造业、工业等能够创造经济利益的行业为主。现如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为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应与城镇经济管理模式相结合,例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与“三农”创业创新措施并举,发挥城镇优质经济管理资源的辐射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推动力。第二,构建科学发展目标。相较于城镇,我国农村农业基础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零散化现状,无法进行统一管理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科学管理的关键性问题。若想进一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可通过组建产业发展联盟,促进集体资源共享。在横向产业上,更要发挥出“全产业链”的特点,由一个行业带动多个行业发展。根据每年国家对农业政策的不同,修正并制订使其能科学发展的目标纲要,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经济管理朝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5]。

4.4创造数字化的农村经济管理方式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达到提升农村经济管理能力的效果。例如打造农村信息交互平台,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放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及官方网站中,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4.5加大力度发展当地特色文旅资源

以因地制宜的理念,加大特色农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助于为农民提供全新的创收渠道。以民间工艺(剪纸、年画、刺绣)、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民俗节庆(客家艺术节)、地方饮食(梅州菜、地方菜)、地方曲艺(地方剧、山歌)、地方建筑(寺庙、城池、桥梁)等不同角度对当地特色文旅资源进行开发,并对文旅资源不断创新,保持产品持久的吸引力。

4.6加强集体资金管理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关乎农村社会稳定性的关键问题。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当前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财务关系与管理内容也发生变化[6]。对此,如何建立健全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水平。针对集体经济中所涉及的投资监督与筹资管理工作内容,应对此方面内容展开细化管理。以减少税收风险、强化成本意识的形式,进一步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财务预测工作做细、做深,并将工作的开展水平纳入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的范畴中。第二,构建新型经济管理理念。可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财务公开及民主理财为主、以数字化处理为主的财务管理理念,提升财务管理的价值管理性特点。第三,管理模式规范化。将各村级收入每月汇总1次,并保证所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合理制订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例如属于集体的专项资金必须保存在专门的存款账户中。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转归,应在会计分录中明确体现;严格控制各村的非生产性支出情况,根据各村庄的经济规模不同,对每个村庄非生产性支出的上限进行界定,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减少办公室支出费用、招待费、差旅费等投入资金量。

4.7构建新型农村产业链

农村产业链的形成需多方协作,方可形成管理闭环,发挥管理效能。通过建立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双方的经济效益,最终可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议从如下几个角度构建新型农村产业链。第一,创新农产品的营销方式。借助抖音、快手、淘宝等网络直播平台,对农产品进行营销。相关企业可通过打广告的形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二,建立农产品营销平台。以增加农产品销路为出发点,使农产品处于自由流通状态。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可建立商品配送平台,促进当地合作社与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农产品自产、自营、自销的效果,减少中间商赚差价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应充分预估未来农业农村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挑战,分项目、分类别、分行业细化发展,可以切实提升农业经济指标。

4.8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以转变、拓展、提升为战略,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与安全保障能力水平,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二,要把农业产业以及农业产业的功能与市场相结合,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稳定性水平。第三,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例如合理分配农村劳动力资源,让更多富余的劳动力资源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效益。减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以政策的形式让更多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家乡。改变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将其转化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在党的六中全会背景之下,国家农业农村部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农村经济管理者应以此为契机,认识到制约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相关因素,分别从加大对集体资金的管理力度、重视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提升农民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等多角度出发,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升为科学化的管理系统,更科学地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农业更好地造福于人民。文章虽提出了现阶段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与针对性解决策略,但仍需认识到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变,在落实任何一项策略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及时修正、及时整改的工作方式下,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红蕾.农村经济合作社企业化管理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2021,9(6):92-94.

[2]梁筱聃.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4):174-175.

[3]张建萍.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新农业,2021,5(3):66.

[4]李叶.浅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21,7(3):131-132.

[5]聂星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6(4):54-55.

农村经济发展篇6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虽然渴望致富,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具体到生产过程中则表现为发展的盲目性:片面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忽视品牌效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2、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模式影响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近年来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采购成本不断上涨,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导致在该区域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难以短时间内实现,大量落后的生产工具仍在使用,品种更新和新技术推广较慢,生产效率很难提高。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建立在落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低效率和低收入的经济,高成本、低产出的对比关系极大地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3、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农业比重过高,过于分散的农户生产,且流通渠道相对单一,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是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现状。虽然各地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同时要看到,缺乏市场组织,缺少足够的市场信息和市场应对能力,整个农村经济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未能有效形成农业的服务体系和完备的市场应对机制,农户抗风险能力极为脆弱,导致了在无情的市场风险的冲击下,成为产业结构调整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从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目前,农村集体发展滞后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严重匮乏,农村集体经济做不强、做不大;二是基层各级政府重视不够,在政策和金融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持续性;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竞争力不强,人才匮乏,管理、设备、技术严重落后。

二、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具体措施

1、提高认识、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经济成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农村集体经济对推动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大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和农村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才能真正兑现为民办事的承诺,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农村基层政权才能得到巩固;才能带动大部分农民致富,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担负起组织、引导、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作用。

2、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很重要的原因是现行政策环境有待完善,这就要求我们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一是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当地整体经济发展规划,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二是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制,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把乡镇领导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三是制定扶持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在财政资金、土地使用、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结对帮扶等方面,按照各自职责,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政策环境。

农村经济发展篇7

1.概括地讲,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的地位愈加重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单是一个金融问题,必须把金融同国家发展战略、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结合起来。否则,金融的作用将十分有限;农村金融改革要采取渐近方式,不断地融入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转轨和转型:农村金融改革必须注意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重新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体系。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然有中国特殊的国情,但这种发展毕竟寓于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应该说,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发展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点不能否认。西方若干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市场化改革缺乏指导意义,但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中,二元经济理论、农业制度及农业资本理论,特别是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3.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马克思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思想影响。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成因,主要源于集权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制度与微观经济制度。其中,超越国力的发展战略和强制性的制度是突出表现;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金融压制的性质是制度性压制,金融活动完全是被动和消极的。农村资金运行非市场化的结果是大量农村资金无偿流向工业,尤其是无偿流向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偏斜运行,使农村经济更加落后;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当时的这种选择,一方面使国家迅速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另一方面使国家为长远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

4.农村金融改革不能脱离农村经济和国家金融整体改革而单独进行,其市场化改革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改革需要的指导理论在改革前后的实践对比中得到了确认和创新,即我国任何经济部门的改革都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支撑;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制度安排的市场化选择,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考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变革;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否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在总体上难以深入下去,即使一时取得了某些成绩,其代价也必然是丧失国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

5.货币化是农村经济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切入点。应该从农村货币化的广度和深度出发,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等基本问题;市场化条件下的农业资本投入与融通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物质资本投入要注意数量界限和劳动、技术对资本的吸纳能力,同时,要特别重视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投入;市场化改革将会引起资金供求的迅速变化,农村资金运行格局将改变传统体制下“国家、集体”的框架,而演变为“国家、集体、农户、外资”的新框架,在这种变革中,金融将逐渐成为新框架的核心。

6.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因为国有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将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经济体制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并对其它金融渠道产生示范效应;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同其它国有银行改革具有联动效应,但我们更要强调农行自身的特点和弱点,以寻求改革的突破口;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要关注社会效益,现阶段主要是处理好这种改革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使农村商业金融改革同农村经济改革协调配套。

农村经济发展篇8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地区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的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可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方式尚不完善,粗放经营、外延扩张的特征十分明显,使得农村地区的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在生产、生活中,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使得农村地区的环境遭受到了污染。所以,对我国农村经济进行升级转化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尽管遭受全球金融风暴、欧债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无法再维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入了个位数增长的新常态,但相较其他国家,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较快,农村出现了农民收入高于GDP增长的可喜局面。可是,农村的经济结构尚且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使得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国农村地区,长久以来就一直实行粗放的经营模式,这一模式的延续,不但浪费了农村地区的资源,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得水体流失、土地沙漠化现象加剧,耕地资源日益减少。此外,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其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更显突出。例如,农村地区的农作物原先都是用农家肥,可是,农家肥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较慢,一些农民就开始使用化肥、农药。这些化学物质,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还污染了土壤与周围的水资源。农村地区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合理征象,除了生产方式不合理外,还表现在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上。农民的消费观念较为落后,再加上他们的收入不高,他们的消费观是能省则省。例如,大部分农村地区主要将木材作为燃料,用木材做饭、取暖。这种生活方式,不但造成了木材的浪费,还污染了环境。还有农村居民随意堆积生活垃圾,而不是进行集中处理。农村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违背了低碳的理念,使生态环境问题更显严峻。由此看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升级转化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低碳理念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助力

1、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就是以小生产为主,此生产模式,使得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低、总产量得不到保障。而且此产业模式还属于高能耗产业,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现象很是严重。而低碳理念的出现,旨在运用新技术、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非常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将低碳理念运用到农村的经济发展中,有利于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例如,农村地区要将农业的剩余能量充分使用起来,即要对农作物的秸秆或作为肥料使用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或作为饲料使用以喂养牲畜,或作为沼气料使用以增加清洁能源。这样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由资源浪费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

2、有利于在农村地区推广清洁能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只注重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而低碳理念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重视环境的保护。以往,大多数农村地区是以传统的化石能源为基础,无论在农业生产,还是生活中,都是以化石能源为燃料。将化石能源运用到生产与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会严重污染大气。而低碳理念的出现,则促使农村地区开始使用清洁能源,从而可避免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农村地区开始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用沼气做饭。这一现象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在农村地区对运用清洁能源的推广。

3、有利于转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农村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相应地农村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消费会直接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一般农村地区都使用木材为燃料,燃烧木材会产生碳排放。再加上,农村地区的家用电器不断增多,还有汽车也在不断增多,这必然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而低碳消费理念的出现,使得农村地区的人们开始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开始注重转变农村的生活方式。农村地区为了减少碳排放,开始实行低碳消费。他们开始大量使用清洁能源、选购无氟冰箱、乘公交车等。因此,低碳理念的出现,已经开始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村民的身体健康,更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二、当前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激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碳的排放问题。低碳理念的出现,将会使企业注重发展低能耗的产品,也会使人们倡导低碳消费,进而还会使得生产、消费的各个层面都更加注重低碳、节约、环保,使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可是,在农村地区发张低碳经济,尚且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其经营模式不完善、生活方式落后、消费观念单一等,都在阻碍在农村经济向低碳方向的升级转化。

(一)低碳理念不成熟

低碳理念在全国而言,也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农村地区明显还没有被完全认可,这使得农村经济的升级转化受到制约。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是农业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其目的是减少农村生产和生活中的碳排放量,以此来保护环境。可是,低碳理念和低碳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尚不成熟,使得农村的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随着农村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其工业碳排放量还将会逐渐增加,这会使得农村的环境频繁遭受工业的污染。此外,随着我国对农村地区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其家用电器、汽车等不断进入农村,但是,村民的低碳理念不够成熟,使得他们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二)农业经营模式不合理

进入21世纪以来,低碳农业的发展已成为主流。然而农村的农业经营模式尚且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不够顺畅。农村的经营模式大都为小生产经营,其规模较小、生产水平低下,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难以满足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浪费的需求。再者,农村的服务体系也不完善,使得农业从业人员较为分散,不利于农业的集约经营和低碳化生产。农业经营模式的欠缺还表现在农村对环境的监管与治理力度不足,使得农村地区不能够及时对环境进行治理。

(三)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低碳农业的目标是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此发展方式是农业经济进行升级转化的助推力量,可是,现如今,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使得生产效率较为低下,进而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非常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转化。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利益,而大量使用农药与化肥,使得土壤与水源遭到破坏,因而不利于种植出优质的农作物。而且,农村也不注重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减排技术尚待提高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我国的农业消费结构还不是十分完善,其所造成的碳排放量也越来越多。所以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减排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我国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减排技术水平较低,对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造成了掣肘。农业生产中,会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如煤炭,可是我国的减排技术缺乏,会使得燃烧煤炭所产生的废弃气体排入大气中,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再加上,农村的生活中所产生的大量剩余物质,必须要对其进行处理,可是,我国的减排技术水平低,不能够对其进行充分的处理,这就会产生新的环境污染,阻碍了农村经济向低碳优质发展的步伐。

(五)农村的消费观念落后

农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艰难,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较为落后引起的。大多数农村居民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其低碳消观念较为薄弱,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购买低碳环保的产品,往往只注重看价格而购买一些便宜的东西。可是大部分便宜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现象较为严重。此外,农村的消费观念落后还体现在废弃物的利用上,他们的消费观念较为落后,不注重对废弃物的循环使用,所以,就无法提高农村废弃物的利用水平,这也会对农村经济的升级转化造成阻碍。

三、低碳视角下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低碳经济的发展任务是节能降耗,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而低碳理念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运用,则可以最大程度低使得农村的资源得到利用,还可以有效保护环境遭受污染。而低碳消费方式,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可是,低碳理念在我国的起步较晚,难免会有一些制约因素,需对其进行完善。下面就对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中所存在的一些阻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之策。

(一)加大力度转变农村的经营模式

农村的经营模式不合理,使得农业低碳经济发展受阻,所以,要加大力度转变农村的经营模式。以往,农村都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其生产力较低,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而将小农经营进行合理改造、重组,使其转变为大规模化地生产经营,则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强对农产品的开发,以此来促进高校农业的发展。还有要完善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建设,着力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善于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

我国的农业低碳经济起步较晚,再加上缺乏先进的技术,由此便导致我国的农业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缓慢。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善于借鉴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引用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去。首先,要勇于打开农村的市场,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如,燃烧化石能源时,先将二氧化碳进行分离,这样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再次,可以与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合作,实现技术的最优重组,这样就可以降低对环境的伤害。最后,是要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理。即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科学地处理后再排放。

(三)优先发展低碳农业

近年来,农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地加快,可是,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不断加大,而发展农业低碳经济则可以有效减轻对环境的伤害。在在生活中,优先发展低碳农业。可以引导农村居民优先食用一些碳排放量低的食物来代替粮食,因为粮食的碳排放量较高,不利于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优先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以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娱乐设施为基础,满足游客对吃、住、玩的要求。优先发展休闲农业既可以减少农村的碳排放量,还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积极树立低碳消费观念

农村的消费观念较为落后,其对农业低碳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而要想促进对清洁能源的使用。一是在农业生产中,优先使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环保型的能源,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二是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度。三是要注重购买节能、环保的产品,同时还要减少对一次性产品的使用,以此来促进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教育与宣传力度

农村经济发展篇9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困境;优化路径

农村和农业发展是国之根本,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经济想要获得良好发展,依赖于国家引导和规划。在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战略的目的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达到预期目标,才能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促使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党管农村工作,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促进农村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与进步,这样就能让农民在参与产业发展中获利,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农民就业,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利于解决社会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此外,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农业经济也能长期稳定增长,促进国家经济整体发展。

1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困境

1.1 产业结构有问题

部分农业结构不合理,跟风种植情况严重,导致部分农产品产量过大,供给量远大于需求量,严重滞销,收购价格十分低,农产品丰收却使农民收入减少,打击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资源白白浪费。当前世界经济联系密切,贸易自由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国外农产品竞争压力,我国农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供求存在问题,给了国外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机会,部分传统农产品在市场失去优势地位,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善,对我国农业发展危害将非常大。另外,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大,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价格,这些极为不稳定,对农业结构调整来说难度大,容易导致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出现问题[1]。

1.2 基础建设存在问题

党重视农业发展,致力于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加大相关基础建设投入,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业发展环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农业基础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机械设备,尤其是当前正是迈入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生产中机械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小农生产作业思维没有彻底转变,普遍以个体户生产为主,在购买农机方面存在资金不充足问题。此外,大部分农民未能掌握农机的规范使用技巧,在使用中有不规范地方,导致农产品低产,农业收益不好。同时,农业基础建设资金结构单一,主要是由政府出资,社会资金投入少,也缺少政策方面的激励,引发的结果就是政府资金压力大,投入不足,从而制约经济发展。

1.3 科技创新不足

农业经济发展想要达到预期,科技创新是关键,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问题。农业科技创新情况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看,科技发展水平低下,农业科技研究成果未能大范围应用,致使科技创新无法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实际效益;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收入不符,存在研发投入少、成果转化率差等问题[2]。农业科技创新与实际有出入,提供的技术服务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导致技术不能有效推广,科技创新缺少意义和价值。此外,忽视推广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和农民没有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加之缺乏技术服务和相关指导,容易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出现问题。

2 农村经济发展优化路径

2.1 做好侧结构调整

党在重要会议中一再强调要促进农村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使农民在发展中受益。国家针对这个方面不仅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还制定和颁布了很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利的政策。虽然出台了惠农政策,但却没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依然受到制约。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就要全面推进侧结构改革,调整供给关系,优化农业生产与产业结构,这个是最为关键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要将推进侧结构改革当成工作重点和主线,从供给端进行优化,平衡供给,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满足公众对绿色农产品需求[3]。济水平提升,人民生活变得富足,在满足温饱基础上要求农产品要绿色无公害,这是一种健康生活理念。农业经济发展要抓住这个机遇,在推进结构调整中引导农民进行绿色生产,确保农产品有良好的销路,能够卖上好价格,让农民从中获利,消费者也能买到满意的产品,从而实现共赢。

2.2 发展特色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也要因地制宜,分析区域生产优势,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还要统筹规划。这个过程中必须树立现代农业思维,推动农业生产改革,提高科技含量,保证农业收益最大化。每个地区农业都有自身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些农业发展中的优势资源,形成特色农业,提高市场影响力,增强农业品牌效应。特色农业产业在发展中要规模化和标准化,建立完善的产业发展链条,使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体化,促进产业升级,减少投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具有“互联网+”思维,与电商平台合作,或推动本地电商平台建设,确保农产品更快销售出去。同时,也可通过销售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供给平衡,并从供给端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要求[4]。

2.3 促进统筹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让农村经济稳定增长,还需要做好统筹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农业人才、农村文化、农业基础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等共同发展;整合和统筹农业资源,统一规划,做到合理分配,使资源价值最大化;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促使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村建厂,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促进农民增收;加大金融发展力度,且要保证健康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创设生态金融环境;政府引导创办特色企业,除了自身投资外,还要引入社会资金,如利用金融业吸纳闲散资金用于农业经济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要以城市为核心带动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2.4 推动科技创新

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在农业科研建设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对机械设备推广的投入;扩大农机购买优惠力度;结合区域生产实际,研发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农产品;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农民之中,定期进行免费指导与培训,教农民如何使用机械设备,传授农机设备维护与保养技术,指导规范运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水平;做好农业人才培养,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既要保证有成果,又要最大程度提升转化率,使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建立示范园,让农民参观、学习先进的生产作业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水平。这样才能确保增收,促进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3 小结

党和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在中提出乡村振兴,力争在党的指导和管理下,彻底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经济长期稳步增长。从目前我国三农现状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有待改善,有许多困境需要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在制定与推进过程中,需要明确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规划和调整,才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篇10

一、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要素,是乡村振兴、农村普惠实施服务的金融载体,可以提供农民各种金融政策普及与推广等服务。由于长期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农村信用社业务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这不仅对农业和农村发展至关重要,也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具有良好推动力。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农村经济多元化产业化发展必须结合农村信用社站点支持,扩大对于农民的金融帮扶可以解决由于产业布局调整下的金融资金困难等问题。这一承担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机构在业务上应加大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力度,增加农业和农村信贷的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并逐步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从整体经济走势分析,扩大农村信用社影响十分必要。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主要分布于各乡镇的农村信用社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网点。但是,由于农业银行的性质是商业银行,所有业务都是为了盈利而进行的,银行必然会适当减少这些业务。在县、乡镇建立的商业网点将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网点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抓住其本质,借鉴优秀经验,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

由于农村信用社本身就是一个县级金融服务机构,它注定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可以取其精华,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

(一)明确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的明确是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顺利发展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可以准确分析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例如在美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非营利组织,其业务目标主要集中在个人身上。通常只要可信度达到标准,就不需要抵押品或担保人。但是中国农村信用社在定位方面属于盈利性制度,企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资产质量低,成员经济实力薄弱等。面对这种情况,改革工作的核心必须着眼于农村信用社的准确定位,必须定位于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

(二)制定优惠政策

在中国,农业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支持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想要实现长期发展,就必须将贷款投资于非农业部门,这将导致大量的资本损失。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在改革过程中大力实施优惠政策,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方面,减税是合适的。特别是对贫困山区的一些农村信用社来说,有必要给予足够的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建立一个特殊的补偿基金,因为农业是一个需要中国支持的行业,它必须在财政支持方面到位。

(三)减少行政干预

对比国外政府对于乡村经济管理而言,主要职责是负责向信用社发放许可证,监督信用合作社的运作,为农村信用社提供资质服务。这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但是就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而言,行政干预非常严重。相关金融管理应该建立在法制要求框架内实施,不能破坏市场调节与杠杆,影响或者阻碍信用社健康发展,使它们举步维艰。基于此,农村信用社更要减少行政干预,保证农村经济顺利发展。

(四)改革管理制度

就中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而言,虽然也提倡民主管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管理体制趋于死板。真正意义上履行职责变得很困难,不可能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制度。另外,内部管理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信用社管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村信用社管理更加复杂化。要转变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模式,从客户服务官到经济推动践行者,调动成员参与管理,集思广益,避免不正当的行政决策,形成管理和服务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加强服务,满足农村客户的财务需求

首先我们必须要拓展服务品类,积极迎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开展各类担保、咨询、信用卡、个人理财等业务以满足新农村下乡村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其次要加强服务手段,相比外国银行的变动能力要增加,信贷机构应该增加对硬件和服务技术的投资,必须与主流模式保持一致,使农民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务。要规范人事条例,推崇文明服务,建立示范服务队伍。要把握城镇一体化建设指导方针,形成农村信用社的新面貌。要创新营销职能,加快贷款周转效率。创新是企业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农村信用社要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并将创新金融理念作为检验农村经济发展红利的一块试金石。要创新贷款方法,改变简单的担保和信贷方式。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贷款营销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防范信用放贷风险。要严格执行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信贷操作程序,阻隔系统财务风险。合理评估贷款模式,做好贷款前的多元评价分析指标体系。同时信用社信贷人员应深入贷款户,了解他们获取贷款的动机与投资方向等信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办理贷款,严格执行分离审批制度。实施贷款后的后续检查,建立贷款网络登记制度并记录贷款的使用和运作情况,如发现系统异常报警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效解决放贷风险后的信用危机,维护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