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发展十篇

时间:2023-04-03 04:05:21

虚拟经济发展

虚拟经济发展篇1

一、虚拟经济产生和发展

虚拟(fictitious)一词有:假想、假定、编造、虚伪等含义,并作为现实的对立面。经济学意义的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便是从这里引申出来,并且从虚拟资本开始的。虚拟经济是资本独立化运动的经济。首先,虚拟经济是和资本运动相联系的经济。什么是资本?用于获取收益的那部分财富才是资本。什么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这是比较传统的提法。其实,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虚拟资本的含义在不断发生变化。尽管如此,理论上,一般把虚拟资本作为"实际资本"的对照物,后者通常指生产资料,也包括生产过程中?quot;货币资本"。资本的本性是要获取价值增殖。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才能获取价值增殖。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资本是其运动的主体。其二,虚拟经济是和资本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相联系的经济。资本的基本形态是价值形态。资本以脱离实物经济的价值形态独立运动,这是虚拟经济之虚拟属性的根本体现。

纵观虚拟经济的历史发展,可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或形态:一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银行资本、股票资本运动的虚拟经济初级阶段;二是价格剧烈变化条件下出现金融衍生工具的虚拟经济发展阶段;三是网络技术进步产生了大量网络服务的工具和场所,出现了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

第一,虚拟经济的初始阶段。

希法亭(Hiferding,R.,1910)从揭示股票资本的运动规律出发,对虚拟经济活动进行了详细分析。他提出,在股票交易所里,资本家的财产以生产之外的纯粹形式出现了。此时,虚拟资本具有双重迷信色彩,仍有某些实际根据,即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职能表示的货币资本。

第二,虚拟经济的发展阶段。

虚拟经济不仅独立于实体经济活动,而且呈现虚拟经济活动的双重虚拟性,即新的金融工具可以是对某种虚拟资本(如股票)所有权的收益进行再分配,如期货、期权、期货的期权等工具。近20年来,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使得虚拟经济进入了发展阶段。期间,金融工具的推出以及金融市场的建立有了较快发展。

第三,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

虚拟经济在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上银行、网上股市、网上交易正在向我们走来,这些市场没有一般意义的建筑物,没有交易大厅和柜台,"营业厅"就是网页,所有交易和清算都通过互联网络自动进行。

没有中心交易所和柜台,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出现了虚拟空间,并使得虚拟经济的无形化,其"假想"的程度更高。

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开始于90年代中期,因特网的发展,网络超市的出现,虚拟空间的扩大,加上数据化存储技术的采用,传统的时空观念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

当人类进入21世纪,这种虚拟化的空间和市场形式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会与日俱增。此时,虚拟经济的特点及其功能发生了质变,人类的生存空间也相应得到了扩充。

二、虚拟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四个方面。

1、高度流动性。实体经济活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从生产到实现需求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正是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不稳定性。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而言,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是由由虚拟经济自身所决定的,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并非象实体经济价格决定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政治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3、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无常,不遵循一定之规,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使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驾御,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性资金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4、高投机性。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是在新兴和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场监管能力越差,防范和应对高度投机行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更高的投机性,投机性游资也越容易光顾这样的市场,达到通过短期投机,赚取暴利的目的。

三、适度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但又密切联系,各种形态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与不同阶段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而且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虚拟经济一旦形成并发展,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延伸。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必要补充,并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活动。在虚拟经济的初始形态,股份制的出现不仅在股东共担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资本提供资金融通,而且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实体经济运行质量。

虚拟经济发展阶段,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是适合价格剧烈变化要求的,新的工具和市场形式可以用来防范价格风险,确保产业资本运行的稳定性。

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虚拟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实体经济进行了有益的补充,网上交易的开通,为更多的潜在交易者提供了市场准入的可能,并大大地推进了跨越时空的金融交易。此外,网络超市的出现不仅有利于简化购物手续,而且会大幅节约交易成本。

二是,虚拟经济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资本形成。虚假经济有利于提高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比如,股票资本的出现使得上市公司可以获得稳定的产业资本来源;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促使相关资产(或标的物)的流动性有所提高,并为风险控制提供新的手段,有助于增强实体经济的稳定性;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实体经济的空间有所延拓,此外,较低的成本使得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趋于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股票资本和金融衍生工具来说,托宾"q比率"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运行的资本形成,扩大资本形成的基础。

三是,虚拟经济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

虚拟资本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从产业资本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获取收益的权证,因而具有虚拟性。然而,虚拟资本的形成并非"虚无缥缈"或"无中生有",而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而产生,并形成对实体经济有益的补充,这种补充倾向于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

股票资本的出现使得借贷资本形态转化为股票分红,这样,不仅使产业资本的来源得到保证,而且倾向于降低资本成本;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来说,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使相关资产的流动性有所提高,盈利能力有所扩大,并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就网络经济而言,虚拟交易场所和空间的扩大,不仅拓展了现实的空间,而且直接降低了相关设施成本,如网上购物、网络交易相对降低了实际经济交易活动的寻租成本或交易成本。

四是,虚拟经济可对实体经济的风险进行重组。

虚拟经济是以虚拟资本运动为特征,与实体资本相比较,虚拟资本所有权的市场性更强,其价格构成中包括预期因素和时间因素。尤其是一些新的风险对称性金融工具可以对实体经济所有权进行重新组合,产生风险的重新"捆绑"。

总之,虚拟经济虽然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存在,却以现实的实体经济为基础,不能离开实体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却能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相应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益。

四、过度虚拟经济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虚拟经济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实业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如果虚拟经济的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虚拟经济的优点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相反,其不利影响会有所放大。因此,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挥促进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过度发展、缺乏管理的虚拟经济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危害。

第一,虚拟经济可能产生"泡沫"经济。

虚拟经济价格形成往往与心理预期和时间密切相关,一旦对未来经济形势展望过于乐观,便可能出?quot;虚假繁荣",出现"泡沫",最终形成经济衰退。

股票交易本来有利于股票一级市场发行和股票融资,但是,如果股票交易过度,市盈率高,转手率太高(这意味着其价格变化频繁而且幅度大),股票市场所停留的资金量就会越来越大,这些被"挤出"的资金可能来自产业资本,因而会相应减少实体经济的资金。不仅如此,股票市场价格的剧烈变化,还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资产,尤其是价格下降时,所产生的财富效应可能形成需求萎缩而直接影响到社会总需求变化,使宏观经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有所加剧。为此,大多数国家创建商业银行、组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市场以及开通网上交易,其目的在于为实体经济提供有益的支持,而不在于促进虚拟经济的膨胀。经验表明,虚拟经济的过快发展,常常会形成金?quot;泡沫",最终危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虚拟经济会对实体经济需求产生剧烈震荡。

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参照系或相关资产,其价格变化表现为对实体经济预期趋势。实际上,虚拟经济可以作为实体经济未来变化的一面镜子或参照物,展示未来经济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正因为如此,虚拟经济的剧烈变化可能带来实体经济行为的相应变化,比如股票和金融衍生工具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相关资产市场(现货市场)的供求变化;外汇远期、期货、期权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影响到外汇现汇的供求及其价格变化。因此,虚拟经济会增加实体经济供求失衡的力量。

第三,虚拟经济可能成为监管和税收的"盲区"。

虚拟经济的高级形态中以非中心场所为特点的市场部分可能游离于宏观管理之外,与实体经济相比较,这些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较难得到确保,监管上有可能存在"漏洞",尤其是虚拟经济往往处于国家税收管理范围之外。一旦大量的实体经济行为为虚拟经济活动所替代,国家税收的税基范围会相应缩小,从而影响到国家税收的合理增长。

五、促进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对策

当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虚拟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我国虚拟经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机遇来看,随着全球网络业的发展,中国网络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外资正看好中国网络市场的前景。中国的电脑及网络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近年来,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省的上市公司通过加强科技开发,实行向网络公司转型,把发展目标瞄向中国市场。

从挑战来看,我国的虚拟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不仅股票市场发展规模小,受企业运行机制的影响,作为虚拟经济初级形态的股票市场还有待规范和发展。在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方面,我国金融创新受到强大的制度性约束,金融行业市场化程度很低,还有待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

为了推进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要从我国实体经济的情况出发,按照实体经济的要求和条件,采取有利措施,积极创新,逐步推进虚拟经济的发展。

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实体经济有效的延伸,为实体经济提高效率提供有效的空间。无论是发展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还是发展以网络交易为标志的成熟形态的虚拟经济,都要从现实经济需求出发,根据现实经济的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等特点,明确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予以保护,适当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要发展虚拟经济,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既要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又要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发展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有益的设施。

对于可以代替实体经济运行的虚拟经济部分要有条件地发展,力求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要转变宏观管理的观念,逐步取消金融管制,建立合理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监管,增强透明度,确保虚拟经济健康运行。

二是,根据虚拟经济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

虚拟经济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其价格变化更多地受心理预期所影响,因而具有比现实金融交易的风险更大的风险,因此,其系统性风险日益突出。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风险管理,如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做好防火墙设置,要有确切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其有效性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而有所降低。

在加强风险管理中,要针对虚拟经济中存在风险投机交易行为,对虚拟经济的风险重组适当加以限制,不仅要对虚拟经济的风险性加强管理,而且要对风险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予以防范,并实现技术上的保证。

三是,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宏观管理。

不管是对新的金融工具,还是对提供虚拟服务(虚拟社区、网页、邮箱等虚拟服务)虚拟场所,都要加强宏观调控,适时制定有效的虚拟经济法规,颁布相关的税收和会计准则,确保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督管理。

虚拟经济的发展可能会给现实经济提供经济金融犯罪的可乘之机,为此,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督管理,防止通过虚拟经济进行非法金融交易、盗窃资金、"洗钱"等金融犯罪。

五是,建立和完善实体经济结构调整。

虚拟资本的发展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形成竞争和替代。例如虚拟经济的发展将使银行业面临新的重组。原来,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普遍使用,银行办公大楼开始出现减少,并相应增加网络化建设。据报导,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对银行业进行重组,仅在加州就要关闭120家分行,裁员3700人。今后若干年内,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网点将减少一半左右。

为了适应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还要在企业改革、金融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采取相关政策措施,要努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重组银行业,充分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逐步放松金融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适应市场机制运行的金融市场体系;在宏观调控手段方面,要努力采用市场化手段,发挥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积极性。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为发展虚拟经济创造条件,推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同步发展,最终实现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ayek,F.A.,1939,"PriceExpectation,MonetaryDisturbancesandMalinvestments",inHayek,Profit,InterestandInvestment,London,Routledge.

2.Hiferding,R.,1910,FinanceCapital,London:Routledge&KeganPaul.

虚拟经济发展篇2

内容摘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体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但虚拟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不应忽视。本文叙述了虚拟经济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分析了虚拟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从而正确认识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使虚拟经济发展能够趋利避害。文章最后从历史的角度提出要正确把握虚拟经济规律,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经济增长 经济政策 经济规律

虚拟经济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派生物。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但虚拟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不应忽视。虚拟经济研究可追溯到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研究,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时指出,股份公司一方面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实物形式存在,另一方面又以股票的虚拟形式存在,股票被认为是虚拟资本。

具体来说虚拟经济就是不必经过生产领域就能够实现“钱生钱”的经济活动,例如一切与股票、证券、银行、期货等有关的经营活动或经济活动都可被称为虚拟经济,所有这些活动能够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完成单个资本难以完成的事业。例如,公司为了扩大经营就需要集中资金,公司集中资金的方式可以是贷款,也可以发行股票,入股者买入了股票是不能退的,要想抽回资金只能在股市上出售股票,这样就出现了专门经营股票的证券投资公司和股票交易所,如此就形成了虚拟经济活动,虚拟经济当然也就促进了实体经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现代经济的发展。

古典经济时代,重商主义者认为经济增长在于货币财富的积累,他们强调生产劳动和外贸份额的重要性,重农主义者则强调农业生产对社会财富的重要性。经济自由主义者反对重商主义者所主张的对社会经济的过度干预,主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动调节作用,强调货币、资本的自由流动,认为劳动分工、生产率、技术以及资本积累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以往的经济理论之所以较多注重资本、劳动、技术等实体经济因素发展的贡献,主要原因还在于虚拟经济因素在经济增长中还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现代经济则具有发达的虚拟经济体系,银行、债券、股票、基金等虚拟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当今社会的虚拟财富已超过实体性财富,虚拟资本以超过实体资本的流量运行,全世界每天的虚拟经济交易量高达98%,而实体经济交易量只占2%,仅仅依靠实体经济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很大程度上依靠虚拟经济的流量,目前世界各国已经把虚拟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股票、债券等产生于企业的融资行为,其价格也取决于企业的未来收益和社会货币信用状况。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并日益向实体经济渗透,促进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信贷、证券、股票等能使社会资金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或行业,动员全社会管理和监督企业,防止“内部人”控制企业的局面;二是加快资金的循环流通,提高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能力和实体资本的形成;三是有利于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创新,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企业的融资需借助于虚拟资本的大力支持,单靠自身经济增长或普通的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远远不能适应此类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全社会、甚至全球的力量发展此类高科技企业或产业;四是有效揭示实体经济资源的稀缺、流向等信息,预知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通过价格信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投资环境等;五是股权激励措施有利于激励企业员工、管理者、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贡献。

虚拟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人类最初的活动虽不表现为经济活动,但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因为单个人无法对付险恶的外部自然,也无法获取生活的必需品,个人之间的合作最初表现为以自然为基础的自然分工,后来发展为社会分工。有了分工就会出现交换,最初出现的劳动产品之间的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在物物交换时代,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致的,此时的需求和供给并不会出现脱节现象,也不会出现经济上的危机,但物物交换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对方的物品不一定就是自己需要的,并且往往不能实现等价交换。这样就需要一种凌驾于所有商品物之上的一般等价物出现,货币因此就应运而生。

把货币作为一般的等价物,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是人类为解决物物交换的困境而实行的措施,货币能和一切实物相交换,在观念上代表实际需要的实物,纸化的货币就是对实物的虚拟。当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出现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之中时,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就出现了分离,商品的生产和价值的实现就有中断和危机的可能。在信用体系下,延期支付中的任何一个链条出现了问题,都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形成金融危机。当货币成为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时,就会出现片面追求货币这种符号性财富而盲目扩大生产的现象,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危机。

虚拟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性的投资不足。当社会的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证券、银行等虚拟经济领域时,虚拟经济领域的投资由于风险因素有时会本利无归;同时虚拟投资获得的收入用于消费时,大量的虚拟投资造成了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不足,进而就会造成大量失业、社会财富减少、物价上涨等,甚至会形成泡沫经济,加之人们预期的逆转,社会经济运行就会出现混乱局面。

二是投机活动。例如,有些地方地价在市场炒作下飞涨,并非土地经营效益的反应,而是市场投机炒作的结果,同样,有些地方股票价格的巨额膨胀并非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而股市的跌落会使上万亿的资产消失,使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严重的就会造成经济动荡。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投机因素,一些国际金融炒家不断携带巨资袭击金融市场,采取声东击西、谣言惑众等手法牟取暴利,由于投机因素具有不可预测性,连各国政府都无法对付国际游资的冲击。

三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落后的经济形态中,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少,人们的心里因素相对稳定,心理因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就会相对少些,而在由股票、债券、信用等为基础的发达经济形态中,人们的心理预期对经济的影响有时成了决定因素,例如人们对于储蓄、投资或消费的动机和偏好会对经济的增长水平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也加重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虚拟资本价格的决定不像实体经济产品那样受价值规律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众的主观预期,价格的波动较为剧烈。

四是“政府失灵”。国际之间的资本流动很大程度上已经凌驾于各国政府调控范围之外,各国货币比价剧烈波动、变幻莫测,在各国货币自由兑换、汇率自由浮动的时代,电讯网络技术使资金流动像光速一样,各国的普通公民即使不直接参与商品、货币的经营,但手中的货币同另一种货币兑换时,也会在无形中增值或者贬值,这些无疑加大了人们的心理负担以及投机因素的猖獗,造成物价不稳,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因此,现代经济体制下需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防止市场炒作;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维护投资者信心,正确引导人们的投资消费心理,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二者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虚拟经济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虚拟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又要防止其消极作用,使虚拟经济发展趋利避害。

对虚拟经济的宏观认识和历史把握

历史地看,虚拟经济发展至今是人类社会需要的产物,也是经济力量内部扩张的结果。在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是政治生活决定一切的,甚至决定经济生活,表现为经济活动要为政治服务。但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经济生活主导一切,政治要为经济服务,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以及经济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凸显出来。

重商主义强调国家政治干预经济生活,正是因为经济自身的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经济生活还没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导,经济决定政治的规律还没有凸现出来,而是还处在潜在自发的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因素的扩张,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已不能完全为人类所控制,国家政府的盲目干预反而造成人们经济生活的不利,在没有完全掌握经济运行规律之前,政治干预经济只能造成经济、甚至社会发展的不利。

于是后来的经济自由主义者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完全靠经济内部的力量这只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和完善自身,但后来频繁的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误。经济危机也为人们认识经济内部的规律性提供了素材和契机,“市场失灵”的弊端遭到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政权国家,甚至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判,包括凯恩斯在内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主张政府利用税收、利率、财政、货币、金融等政策干预国家的经济运行,在西欧一些国家还进行了福利制度的改革,说明人们对经济市场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看见了那只“看不见的手”,并对它进行了调节和控制。

然而,经济活动的内部规律永远在不断的“发展”着,总有人意想不到的空间和领域在延伸,人类社会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发展至今,经济生活领域出现了完全不受人主观意志操纵的外部力量,可以说经济生活已经凌驾于政治强制的范围之外,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经济生活,也就“创造”了经济规律,而且这种规律在某种程度上已不完全受人类的控制,人们所要做的只能是发现、利用和引导它。

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失误以及所造成的经济增长的缓慢,说明行政盲目干预经济的荒谬。欧美社会出现了经济“滞涨”现象,欧洲福利国家的过度福利、过度消费造成了债务、效率、投资、责任等的危机都证明凯恩斯式的政府干预体制的破产。所有这一切都说明经济自身的力量在不断的发展着,而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过去经验指挥的,所以就出现了“盲目”,人们只有认清各种看不见的东西即“虚拟”的东西,才能正确地把握它、利用它。同样,虚拟资本、虚拟经济是人类自身需要的产物,也是经济力量自身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不必说,历史已经和正在证明它的巨大威力,然而,当人们尚不能完全掌握虚拟经济自身各种潜在的矛盾和风险时,其消极影响也在同时生长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运用贸易逆差方式用美元换取别国商品、劳务等资源,又通过债券方式使美元回流,金融市场上利用炒作、投机等手段赚取差价等等行为刺激了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虚拟资本不断膨胀,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等越来越决定美国经济的兴衰,导致金融市场的风险性、脆弱性加大,经济的过度虚拟化使美国的工业实体经济衰落和经济的泡沫性增大,给美国的整个经济带来了风险和危机。近年欧美经济危机正是金融市场经济过度虚拟的危机,并且进一步蔓延扩张至全球实体性经济的危机,这对全球性的宏观调控提出了要求。

参考文献:

1.晏智杰,王志伟,杜丽群.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M].商务印书馆,1999

2.刘力臻.市场经济“现代体制”与“东亚模式”[M].商务印书馆,2000

3.胡郑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研究[J].当代经济,2008(5)

4.霍艳斌.虚拟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J].北方经济,2008(2)

5.王爱俭.关于虚拟经济几个重要问题的再讨论[J].现代财经,2008(2)

虚拟经济发展篇3

关键词:虚拟经济 特征 发展

虚拟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虚拟经济是指以虚拟资本的运作为中心、脱离实体经济的价值形态、按照特定的规律独立运动以获取价值增值所形成的经济活动或经济领域,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的产物,它包括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种等。从虚拟经济的领域来看,无论是发展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还是发展网络市场,首先都必须深刻认识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概括而言,虚拟经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高度流动性与虚拟性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其活动过程只是数字符号的转移,随着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交易可以在瞬间时刻完成,同时,通过证券发行标准和证券价格的变化,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解决了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和重组问题以及社会个别资本直接进入产业部门的问题,表现出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然而,虚拟经济领域中虚拟资本的不断交易、交易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实际财富的增长,只是交易双方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的增长,而这种增长预期又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效益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是一博弈行为,形成了虚拟经济的虚拟性。

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虚拟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形态的虚拟性。虚拟经济建立在虚拟资本基础上,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又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虚拟经济形态的虚拟性表现为经济活动的虚拟实现、经济工具的虚拟运作等。虚拟资本价格的虚拟性。与实体资产的价格相比,虚拟资本的价格具有明显的虚拟特征。从定价方式上说,它是一种心理预期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受到投资者信念、心理及所带来的行为方式的影响。从形式上看,其存在形式日益虚拟化,这反映了金融产品价值的虚拟特征,决定了虚拟资本价格的内在虚拟性。经营形式的虚拟性。虚拟经营是虚拟经济的实现方式,一方面,通过人员虚拟,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功能虚拟,可以借用外部的物力资源,减少庞大的资金和精力的开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由于内部的精简和外部的强化,而且企业掌握了关键业务和高附加值部分,保证了企业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实现了企业功能扩张,优势互补,资源节约。过程控制的虚拟性。虚拟经济是心理预期支撑的价格系统,虚拟资本在完全虚拟的市场上进行巨额交易,其价格的波动几乎脱离了价值规律中供求关系的约束,波动性大周期短,稳定性弱破坏性强,虚拟经济对经济活动的过程控制往往通过虚拟手段进行。

复杂性与规范性

虚拟经济是宏观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由政府、投资者、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所构成,具有比其它经济系统更强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交易主体的复杂性。虚拟经济领域参与交易的主体很多,有金融证券机构、中外基金、风险投资企业、实体企业、个人投资者等,各参与主体的背景、实力、文化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虚拟经济的复杂性。交易载体的复杂性。与实体经济不同,虚拟经济各主体经营的是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品等各种形式的权益凭证。这些金融产品具有一般商品所没有的非物质化、同质性等特性,使金融资产及其市场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使投资者识别和运用各种金融产品越来越难,虚拟经济的复杂性突显。交易方式的复杂性。虚拟资本主要通过金融业的操作来实现交易,金融产品都是虚拟的价值符号,具有极强的互相替代性,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可变能力,其价格的波动具有很强的传导性,加剧了虚拟经济领域的动荡和风险,信息技术发展及金融全球化使虚拟经济运行超越了国界并进一步复杂化,人们对虚拟经济的驾驭越来越难。交易环境的复杂性。虚拟经济虽然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但离不开我国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由于我国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导致影响虚拟经济的因素很复杂,有来自国家政策变化因素的影响,也有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行为因素的影响。虚拟资本价值决定的复杂性。虚拟资本只是权益凭证,其内在价值是由其将来的现金收入流决定的,是未来全部现金收入的贴现值。由于金融资产价值本身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所以金融资产价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大起大落是金融资产价格运行的常态。信用交易中的保证金交易和抛空机制又加剧了这种波动,投机力量的存在加重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气氛,使虚拟资本价值的决定比一般产品市场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加剧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

我国虚拟经济更应该具有规范性,更应该具有规范性的条件,其经济行为要受到严格的规范,这种规范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虚拟经济交易的资源形式的规范化。股权是虚拟经济交易的核心资源之一,股权的分割、设置、交易是虚拟经济的重要交易范畴。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设置股权,改制成为股份公司,就必须严格按照股份公司的机制运作,使公司的组织体制走上了规范化动作的轨道。二是交易条件、程序、场所等运用方式的规范化,信息披露、中介服务等管理的规范化。虚拟资本来自于社会投资者,具有流通性和风险性,时时处在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和影响之中,促使虚拟资本的发行主体必须树立经济金融意识、风险意识、理性投资意识、法律意识,推动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建立起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高风险性与高投机性

首先,虚拟资本的内在不稳定性导致其价格变化无常,人们对市场及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又有限,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资本的冲击,虚拟资本价格经常不符合常规地大起大落,使得虚拟经济成为了一种高动荡、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其次,虚拟经济中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带有虚拟性,其交易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心理预期及其博弈行为。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虚拟经济的交易规模增大和交易品种增多,又使虚拟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使虚拟经济演变为一种投机性很高的经济活动。

发展虚拟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要用全新的观念看待社会主义虚拟经济,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待社会主义虚拟经济,首先是了解它、认识它,然后利用它、完善它。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虚拟经济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广阔的前景,以虚拟经济的运作进行国有实体经济的调整与改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收更多的资金,构建战略性产业,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机遇。而网络经济在全球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正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广泛地应用在各个经济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如何把网络经济与资本市场结合在一起,都要求首先从观念上对虚拟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与管理虚拟经济,制定正确的政策,唯有如此,虚拟经济才能在我国健康、稳健地得到发展。

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从理论上讲,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所以我们完全有可能更好地利用虚拟经济的积极作用,而限制其消极作用。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经济越是虚拟化,就越需要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和适度的政府干预,不仅需要有长期性的制度性建设,也应该注意短期对经济的调控。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依法监管。二是扩张虚拟经济,培养和发展民间资本。银行储蓄的持续增长,反映了需求的疲软和资源的闲置,通过虚拟经济的扩张来发育民间资本、配合扩大内需的政策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虚拟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新的交易技术、新的金融品种,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新的竞争和替代,唯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快金融创新,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金融自由化程度还比较低,金融创新较缓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并鼓励金融创新品种的开发与应用,为企业提供多种防范和转移风险的工具,同时,作好金融衍生工具的规模控制,完善有关金融创新法规,保证金融创新的正常进行,降低金融创新风险。首先,建立稳定、健全、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其次,形成有序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制度的稳定性、市场交易的公正性、市场运作的规范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严格规范虚拟经济的投机交易行为,依靠技术保障,建立风险预警和自动报警系统,保证监管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再次,加强对虚拟资本的控制。重点是对虚拟资本运作过程的监管,可以通过资产控制、保证金管理等手段对会员实行严格管理,同时完善结算制度、建立合理的结算机构。加强虚拟经济运行机构内部监控制,以人为主,加强对人的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加强内控建设,提高内部稽核队伍素质,建立内部预警系统。

虚拟经济发展篇4

关键词:虚拟经济 特征 发展

虚拟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虚拟经济是指以虚拟资本的运作为中心、脱离实体经济的价值形态、按照特定的规律独立运动以获取价值增值所形成的经济活动或经济领域,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的产物,它包括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种等。从虚拟经济的领域来看,无论是发展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还是发展网络市场,首先都必须深刻认识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概括而言,虚拟经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高度流动性与虚拟性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其活动过程只是数字符号的转移,随着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交易可以在瞬间时刻完成,同时,通过证券发行标准和证券价格的变化,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解决了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和重组问题以及社会个别资本直接进入产业部门的问题,表现出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然而,虚拟经济领域中虚拟资本的不断交易、交易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实际财富的增长,只是交易双方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的增长,而这种增长预期又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效益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是一博弈行为,形成了虚拟经济的虚拟性。

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虚拟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形态的虚拟性。虚拟经济建立在虚拟资本基础上,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又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虚拟经济形态的虚拟性表现为经济活动的虚拟实现、经济工具的虚拟运作等。虚拟资本价格的虚拟性。与实体资产的价格相比,虚拟资本的价格具有明显的虚拟特征。从定价方式上说,它是一种心理预期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受到投资者信念、心理及所带来的行为方式的影响。从形式上看,其存在形式日益虚拟化,这反映了金融产品价值的虚拟特征,决定了虚拟资本价格的内在虚拟性。经营形式的虚拟性。虚拟经营是虚拟经济的实现方式,一方面,通过人员虚拟,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功能虚拟,可以借用外部的物力资源,减少庞大的资金和精力的开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由于内部的精简和外部的强化,而且企业掌握了关键业务和高附加值部分,保证了企业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实现了企业功能扩张,优势互补,资源节约。过程控制的虚拟性。虚拟经济是心理预期支撑的价格系统,虚拟资本在完全虚拟的市场上进行巨额交易,其价格的波动几乎脱离了价值规律中供求关系的约束,波动性大周期短,稳定性弱破坏性强,虚拟经济对经济活动的过程控制往往通过虚拟手段进行。

复杂性与规范性

虚拟经济是宏观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由政府、投资者、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所构成,具有比其它经济系统更强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交易主体的复杂性。虚拟经济领域参与交易的主体很多,有金融证券机构、中外基金、风险投资企业、实体企业、个人投资者等,各参与主体的背景、实力、文化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虚拟经济的复杂性。交易载体的复杂性。与实体经济不同,虚拟经济各主体经营的是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品等各种形式的权益凭证。这些金融产品具有一般商品所没有的非物质化、同质性等特性,使金融资产及其市场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使投资者识别和运用各种金融产品越来越难,虚拟经济的复杂性突显。交易方式的复杂性。虚拟资本主要通过金融业的操作来实现交易,金融产品都是虚拟的价值符号,具有极强的互相替代性,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可变能力,其价格的波动具有很强的传导性,加剧了虚拟经济领域的动荡和风险,信息技术发展及金融全球化使虚拟经济运行超越了国界并进一步复杂化,人们对虚拟经济的驾驭越来越难。交易环境的复杂性。虚拟经济虽然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但离不开我国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由于我国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导致影响虚拟经济的因素很复杂,有来自国家政策变化因素的影响,也有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行为因素的影响。虚拟资本价值决定的复杂性。虚拟资本只是权益凭证,其内在价值是由其将来的现金收入流决定的,是未来全部现金收入的贴现值。由于金融资产价值本身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所以金融资产价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大起大落是金融资产价格运行的常态。信用交易中的保证金交易和抛空机制又加剧了这种波动,投机力量的存在加重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气氛,使虚拟资本价值的决定比一般产品市场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加剧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

我国虚拟经济更应该具有规范性,更应该具有规范性的条件,其经济行为要受到严格的规范,这种规范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虚拟经济交易的资源形式的规范化。股权是虚拟经济交易的核心资源之一,股权的分割、设置、交易是虚拟经济的重要交易范畴。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设置股权,改制成为股份公司,就必须严格按照股份公司的机制运作,使公司的组织体制走上了规范化动作的轨道。二是交易条件、程序、场所等运用方式的规范化,信息披露、中介服务等管理的规范化。虚拟资本来自于社会投资者,具有流通性和风险性,时时处在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和影响之中,促使虚拟资本的发行主体必须树立经济金融意识、风险意识、理性投资意识、法律意识,推动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建立起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高风险性与高投机性

首先,虚拟资本的内在不稳定性导致其价格变化无常,人们对市场及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又有限,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资本的冲击,虚拟资本价格经常不符合常规地大起大落,使得虚拟经济成为了一种高动荡、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其次,虚拟经济中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带有虚拟性,其交易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心理预期及其博弈行为。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虚拟经济的交易规模增大和交易品种增多,又使虚拟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使虚拟经济演变为一种投机性很高的经济活动。

发展虚拟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要用全新的观念看待社会主义虚拟经济,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待社会主义虚拟经济,首先是了解它、认识它,然后利用它、完善它。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虚拟经济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广阔的前景,以虚拟经济的运作进行国有实体经济的调整与改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收更多的资金,构建战略性产业,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机遇。而网络经济在全球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正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广泛地应用在各个经济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如何把网络经济与资本市场结合在一起,都要求首先从观念上对虚拟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与管理虚拟经济,制定正确的政策,唯有如此,虚拟经济才能在我国健康、稳健地得到发展。

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从理论上讲,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所以我们完全有可能更好地利用虚拟经济的积极作用,而限制其消极作用。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经济越是虚拟化,就越需要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和适度的政府干预,不仅需要有长期性的制度性建设,也应该注意短期对经济的调控。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依法监管。二是扩张虚拟经济,培养和发展民间资本。银行储蓄的持续增长,反映了需求的疲软和资源的闲置,通过虚拟经济的扩张来发育民间资本、配合扩大内需的政策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虚拟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新的交易技术、新的金融品种,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新的竞争和替代,唯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快金融创新,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金融自由化程度还比较低,金融创新较缓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并鼓励金融创新品种的开发与应用,为企业提供多种防范和转移风险的工具,同时,作好金融衍生工具的规模控制,完善有关金融创新法规,保证金融创新的正常进行,降低金融创新风险。首先,建立稳定、健全、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其次,形成有序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制度的稳定性、市场交易的公正性、市场运作的规范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严格规范虚拟经济的投机交易行为,依靠技术保障,建立风险预警和自动报警系统,保证监管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再次,加强对虚拟资本的控制。重点是对虚拟资本运作过程的监管,可以通过资产控制、保证金管理等手段对会员实行严格管理,同时完善结算制度、建立合理的结算机构。加强虚拟经济运行机构内部监控制,以人为主,加强对人的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加强内控建设,提高内部稽核队伍素质,建立内部预警系统。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虚拟经济的发展对信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现行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设施却远远落后于这种要求,大大加剧了虚拟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企业虚假包装上市、信息虚假披露给证券市场造成的极大破坏。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可以使虚拟经济参与主体方便、快捷地获取对方真实的信息,降低交易费用,减少风险,避免引起经济震荡。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艰巨庞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我国虚拟经济的重要领域证券市场,由于起步晚、规模小、制度缺陷、市场化程度低,其信用体系的建立就尤其关键。建立社会主义证券市场的信用体系,要注意几个问题:改革政府的行政方式,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尽量避免政出多门、政策多变,按市场规律管理市场,增加政策透明度。必须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从道德上树立诚信的观念。建立比较完善的信用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严格规范上市公司运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立上市公司信用体系。只有这样,上市公司股票、债券等产品才能够不断吸引投资者,才能够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透明,才能够确保投资者参与重大经营决策、参与企业财务监督和设立激励机制,投资者才有机会按其持股比例行使对企业的经营和监督的表决权,并享有相应的收益权。这些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虚拟经济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论丛[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2.付强.虚拟经济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刘骏民.虚拟经济与当前的通货紧缩[J].南开经济研究,2000

虚拟经济发展篇5

关键词:网络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影响;完善;改进

1.引言

网络虚拟经济,是指网络世界中通过使用的虚拟金钱来实现支付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个过程中一些网络公司为方便网民支付服务费用推出的一种网上虚拟货币。如用户购买IT产品或使用网站各种增值如我国互联网公司推出的腾讯Q币、新浪U币、盛大元宝、网易POPO币等。网络虚拟经济也具有支付功能,由各网络机构自行发行,但是不能实现现实的价值,不能通过银行转账,没有形成统一的发行和管理规范,只能流通于特定网络世界。

网络虚拟经济从产生至今,规模越来越大。据业内人士估计,国内互联网已具备每年几十亿元的虚拟货币市场规模,并以15%-20%的速度成长。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一些专家表示,随着虚拟经济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财产属性,对现实实体经济的冲击也逐渐出现。200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来规范相关网络公司进行的网络虚拟经济的行为,防止其影响我国的货币流通。

那么,网络经济货币是否能对现实货币流通甚至实体经济形成冲击?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分析网络虚拟经济的相关问题,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

2.网络虚拟经济的货币属性分析

网络虚拟经济是一个新兴事物,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推广逐步走进千家万户的,一经诞生便给人们的生活、生产乃置实体经济发来了巨大改变和冲击,那么它以后的发现究竟如何,是昙花一现还是久盛不衰呢?让我们从基本经济原理出发,深入了解网络虚拟经济的前景和未来。

(一)货币相关理论概述

货币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止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也是如此,货币是指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生产关系西方学者则一般把货币定义为“在交易和支付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必须具有两个特征:能够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能够和一切商品进行直接交换。

一般情况下,货币均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这四种职能。

(二)W络虚拟货币的特征

网络虚拟货币属于符号的范畴,若要成为货币,必须满足货币的特征和执行货币的职能。网络虚拟货币是特定商品预售的工具,以私人信用作担保。一般来说,网络虚拟货币是一种定向支付工具,供人们购买发行者提供的各种商品等,以便满足自己的需求。转账支付则受银行清算系统服务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更加难以满足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供应商设计了各自的虚拟货币,通过系统认证接受随时支付。用户只需在规定时间内购买虚拟货币,就可根据需要随时在线支付。

(三)网络虚拟货币行使的职能

目前,虚拟货币在虚拟世界中可以购买物品、支付物品的流通,甚至出现不同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虚拟货币在网络上已经具有货币的交易媒介、支付手段的某种功能,有了现实货币的雏形。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网络虚拟货币还不能执行货币的四种职能。

(四)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

网络虚拟货币只是作为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非一般等价物。实际上,网络虚拟货币属于信息货币。信息货币的特点是:第一、信息货币是基于电子网络的分布式的价值中介。第二、其价值具有混合价值形态,是一种附加信息的货币卡。一方面其价值取决于面值,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承载的信息内容;第三、没有在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形成统一市场,其等价物不能与货币进行对等交换。

可见,与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属性不同,网络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只是代表发行者所提供的特定服务。其被接受的范围仅限于有特定需求的人群,与商品供求状况相同。而这种特殊符号需要被特定的系统识别。因此,不同供应商发行的虚拟货币必然不可通用。由此形成分散发行、自成体系的格局,导致每一种网络虚拟货币都只能依靠单薄的私人信用作为保证,不存在“普遍接受”的经济基础。所以在这一点上,比起实体经济还是有着很多的不足。

3.虚拟经济应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从上面的论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虚拟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善,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以金融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支持。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合理运行让闲置资金匹配合适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能扮演风险识别的角色,预警实体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能促进实体行业之间的竞争。例如,股市能将难以进入社会再生产的分散资金集聚起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股票的买入和卖出过程,也是企业风险发现的过程,对企业经营能起到预警作用。

然而,如果网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资产等现象蔓延泛滥,也将产生巨大的危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利润最终来自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不有力抑制“脱实向虚”、遏制投机炒作,就会导致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虚拟经济的充分支持,制约其较快发展,不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最终也将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农产品炒作,最终结果都是价格急剧上涨进而产生泡沫。这个过程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受害者往往是后来的跟进者,大多又是财富拥有量较少的群体。因此,炒作的过程,成了财富从穷人向富人集中的过程,贫富差距会因此而加大。

4.网络虚拟经济的未来

经过全文的经济理论探究可以看出,网络虚拟经济其实是一把“双刃剑”,首先从诞生来看,它既是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发现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趋利避害,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即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在必要的经济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虚拟经济发展篇6

关键词:虚拟经济; 风险; 规避对策

虚拟经济概念的提出源于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分析。他认为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是以虚幻的形式表现的实际存在,并非虚假的、不真实的资本。虚拟资本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中资金筹集的矛盾,不过当其进入流通领域后,却因灵活多变的形式使交易者可频繁易手,作为降低或化解风险的工具,这不但提高了实体经济的效率,而且活跃了整体经济。不幸的是,实体经济中不确定性向虚拟经济领域的传导、虚拟经济固有的投机属性、信息不对称效应的扩散以及制度性内生风险却在降低或化解风险的同时,制造和加剧了更大的风险。鉴于虚拟经济在我国的飞速发展,研究虚拟经济中风险及其规避问题无疑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虚拟经济活动中风险产生的根源

虚拟经济从属于市场经济,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而是一种新型的、有别于实体经济的运作模式。一方面,虚拟经济受实体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虚拟经济又不同于实体经济而具有独特的运行规律。因此,分析虚拟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应从这两个角度找突破口。

(一)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

虚拟经济脱胎于实体经济,但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二者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经济整体运行过程来看,固然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虚拟经济在资金、信息上的支持,但是虚拟经济的运行也一刻脱离不了实体经济的支撑。鉴于实体经济领域效益的高低起伏,虚拟经济领域的微观基础——虚拟资本价格便失去了变化的基准,而虚拟资本价格也就有了剧烈变动的理由,如此虚拟经济将不可能持久发展。在实体经济运作过程中,受经营者能力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微观企业的信用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技术革新进度等将面临着不确定性的威胁,这一系列不确定性的难题会通过实体经济的外观经济指标迅速波及到虚拟经济领域,造成虚拟经济中虚拟资本价格的强烈波动,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从而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虚拟经济的投机性

投机是虚拟经济的本质属性,原则上属于中性概念。一般认为,投机分为三种:一是温和或适度的投机,即投机者根据市场行情,利用合理的预期转移风险,谋取适度正向差价(出手价与进手价之差,下同)的社会经济活动。二是过度的投机,即利用资金、信息优势,大规模利用差价获利的社会经济活动。三是恶性的投机,即依仗先进的金融工具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操纵市场,使市场朝利于自己的预定方向发展,从而获取暴利的社会经济活动。在虚拟经济活动中,这三种投机形式有逐步升级的倾向,因为投机活动家的主要目的是使自身的获利最大化,为达此目的,其投机本性将愈演愈烈。习惯上,有心计的投机活动家通过哄抬虚拟资本价格,制造过度繁荣,从而使虚拟经济中出现泡沫,在炒作泡沫的乱市中寻找获利机会。随着泡沫的逐渐积累,虚拟经济为泡沫所掩盖,而在泡沫链条中只要一环出现问题,整个泡沫经济将迅速破灭,使帕累托最优条件遭受恶性破坏,大部分的虚拟经济参与者将蒙受巨额损失,虚拟经济也就驶入了风险弥漫的港湾。

(三)信息不对称效应

不言而喻,影响虚拟经济活动的信息可分为两种:一是实体经济的信息;二是虚拟经济自身的信息。如前所述,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运行的若干经济指标直接影响到虚拟经济的有序、有效运行。而受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及公共政策的制约,真实信息由实体经济领域向虚拟经济领域提供的激励机制不足,导致与虚拟经济相关的信息供给不充分,这为虚拟经济领域不同投资者——信息使用方获取信息的不平等程度埋下了隐患。进一步地,信息在虚拟经济领域的传播也因多方面的原因未能在不同的投机者之间平均分配。投机者,特别是个体投机者受资金实力、地域、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其搜索信息的成本过高,甄别真实信息的能力不强,信息的发掘不到位、不专业、也不经济,再加上个别投机者对信息的恶意歪曲,信息在交易者之间呈不对称分布状态。随着虚拟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种不对称状态呈扩大的趋势,使得更多的交易在盲目的经验预测中进行,市场失去了理智,虚拟经济活动出现混乱,参与者的输盈得不到保障,导致虚拟经济领域的风险迭起。

(四)虚拟经济体系中制度性内生风险

虚拟经济活动遵循一条普遍的规律,即以信用保证产权交易的顺利进行。因此,虚拟经济条件下的风险规避活动便主要围绕信用手段的创新服务。综观虚拟经济的避险史,可以看出,任何创新均力图突破“高风险——高收益”定律,朝“低风险——高收益”迈进,如金融领域的对冲基金、逆向操作等都是为了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加投机收益。然而,这些创新却在减少了短期风险的同时,增大了长期风险。毋庸置疑,信用手段的创新可看作是从被动接受风险到积极应对风险的一种意识改进,有利于降低短期风险,但是虚拟经济的运行秩序还受宏观经济政策、实体经济运行状态,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且所谓的创新又与这些因素关联越来越密切,高度的相关性使得虚拟经济在长期内不可能平稳地按照既定方式运行,又因其活动通常涉及大宗业务,规模相当庞大,一旦长期不能按预定合约进行,必然带来更大的风险损失。

二、虚拟经济条件下三大行为主体在风险制造中的作用

虚拟经济领域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三大类,即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体投机者。这三大行为主体在虚拟经济风险的产生过程中,因其不同的目标函数扮演着不尽相同的角色。

(一)政府

政府天然的是虚拟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之一,特别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更是以“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出现。作为“运动员”,即虚拟经济的交易者,政府的资金实力雄厚,有很强的保值增殖的愿望。理想政府的资金参与的每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均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利益的驱动,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投机倾向表现得相当明显,政府资金源源不断地朝虚拟经济领域流动,与此同时,因为政府运作的预期报酬率较高,极容易引发虚拟经济中的 “羊群效应”,最终导致泡沫经济,随着泡沫经济向真实价值体系的回归(泡沫的破灭),虚拟经济的参与者将在市场总价值降低的同时,输盈严重两极分化。作为“裁判员”,政府是政策、法律法规的制订者,搞虚拟经济一方面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另一方面他国的运作模式又不一定适合本国国情,因此,本着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原则,出现了政府对虚拟经济活动的强力干预。客观地讲,适度的干预是必要的,但是盲目与过度的干预将不自觉地影响到虚拟经济的良性发展,一方面使虚拟经济全面缩水,另一方面损害了部分交易者的利益。此外,政策、法律法规等的滞后性有时会引起虚拟经济市场的混乱,那种以匡正虚拟经济运行为目的的做法反而使其脱离良性运行轨道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中介组织[1]

从银行来看,随着银行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信用呈逐步缺失状态,过去银行是国家的银行,银行经营不善造成的亏损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银行不存在破产与信用崩溃的可能。现如今,商业银行将同一般企业一样,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针,银行再也不可能在大面积亏损时仍然存在,其信用势必面临着挑战。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信用在经历由过去的国家信用向企业信用的转轨过程中,虚拟经济活动将面临莫大的信用风险。可以预见,如果利率市场化成为可能,虚拟经济面临的信用风险将更大。从证券交易所来看,它是联结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枢纽,其制度规则与所运作的虚拟资本的质量将直接作为吸引交易者的依据,一旦证交所的经营出现系统或非系统[2],将必然影响到交易者的信心,难免会出现大量的抛售证券现象,对整个虚拟经济将造成重大损失。从投资基金来看,基金组织的投机运作受投资理念、决策水平和运作机制的影响,其运作规模与范围必然是参差不齐,经营业绩更是高低有别。各种不同的基金互相倾轧、互相利用、互相拆台,给虚拟经济运作带来巨大的风险。伴随着混业经营的开展以及诸多金融创新工具的不断涌现,不同类型的中介组织相互交叉“感染”,个体风险不断地朝整体风险演进,因而,每一笔操作将有可能是“一荣具荣,一损具损”,加大了虚拟经济运行的风险系数。

(三)个体投机者

无可否认,在虚拟经济活动中,投机者最容易被看作是风险的制造者。对这个问题应该客观辨证地看待。无疑,对个体投机者来说,投机无外乎两个目的:一是捕捉潜在利润。正当地利用市场信息与专业知识对虚拟经济运行进行正确的预测,依据市场规则规范地操作,这对活跃虚拟经济有利无害。但是受利益的诱导,一些投机者往往相互勾结,或实力雄厚的投机者单独行动,人为制造闹市,在混乱的市场中非法谋取暴利,损害被动投机者利益。二是转移风险。单纯地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和风险偏好程度的差别就风险进行符合交易双方意志的转移,对虚拟经济的整体风险来说可能是“零和”博弈。而事实上,风险转移的意义远非如此。因为风险转移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活动,受心理预期的影响很大,只要有大额虚拟资本持有者准备出手,其他参与者就会紧随其后,形成虚拟资本的供过于求局面,虚拟资本发生贬值,虚拟资本总市值无形缩水。相反,则会形成虚拟资本的供不应求,虚拟资本发生膨胀,出现泡沫经济,而泡沫的破灭随之而来的是部分虚拟资本持有者的大幅度亏损。

三、积极应对虚拟经济条件下风险的规避对策之设计

明确了虚拟经济领域风险产生的根源以及三大行为主体在风险制造中的作用,以这三大行为主体为线索,进行实体经济的改造、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完善信息提供机制、鼓励金融体系的再创新,便是风险规避对策模式选择中“标本兼治”原则的题中之义。

(一)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降低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防止实体经济风险向虚拟经济的扩散

实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能更好地为虚拟经济提供现实的支撑力,有效地体现二者“象与原象”[3]的关系。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正在经历着全面的改革,在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结构上都以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着眼点进行大力调整。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应注意制订和落实好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改革所有制,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搞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高实体经济运行效率,减少其不确定性,为虚拟经济活动的健康运行奠定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上,政府应积极寻找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的最佳契机,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尽快完成从“运动员”到“裁判员” 的角色转换,更好地提供适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公共政策,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领域的不规范操作,消除实体经济领域与虚拟经济领域资金流通的障碍,平衡二者投资收益率,同时下活两盘棋。

中介组织如银行、证交所和投资基金等应积极主动地发掘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或投资项目,为其提供健康的融资渠道,并通过合理论证、科学管理、优化决策、正确宣传,发挥其市场导向优势,改善实体经济领域的经济结构,提高投资收益率。

个体投机者应转变投机观念,合理安排投机、投资资金比例,在保证正常收益的前提下参与投机活动,为自己提供资金安全保障,不至于在操作不当时亏损过大而不能自救,以此来降低个人参与虚拟经济活动的风险。这就要求个体投机者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实体经济领域,利用个人的聪明才智甄别投资项目,配合经济结构调整,做到投机、投资两不误。

(二)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规范虚拟经济中的投机活动,杜绝虚拟经济向泡沫经济的转化

虚拟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呈与日俱增之势,其固有投机性的升级导致风险的放大效应使得对虚拟经济的监管成为必要。通过对虚拟经济的监管,能够为其参与者提供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培养健康的诚信观念,减少恶性投机动机,消除虚拟经济膨胀的可能性,从而维护整体经济的正常运行。

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应设计合理的监管体系及其执行系统。首先,政府应在监管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建设上有所作为,集中一部分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与试验,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托科研院所进行监管理论体系的探索。其次,加强立法,健全执法机制,维持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护市场主客体的合法利益,防止中介组织违约、个体投机者恶性投机,增强法治社会的信用观念。再次,政府发挥其在监管中的主体作用,统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及其相关的政府或准政府机构,通过完善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对虚拟经济系统进行监管,以达到维护市场信用、保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防范系统与非系统风险的目的。此外,要积极探索以社会舆论监督为代表的监管者再监管的体制,防止政府监管权利的泛滥。

中介组织和个体投机者应积极主动配合政府监管,明确监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虚拟经济的平稳运行,使其在长期获益。以此认识为出发点,为政府立法、监管机构的设计献计献策,同时加强自律和互律意识,积极办理保险,恪守市场诚信规则,切实与政府一道共同维护虚拟经济的健康运行。

只有通过政府不断健全对虚拟经济活动的监管,中介组织和个体投机者在监管体系下各行其是,规范操作,才能有效避免虚拟经济活动中过度投机因素的不良影响,使虚拟经济健康运行,不至于引发泡沫经济危机。

(三)完善信息提供机制,改变信息不对称局面,减少虚拟经济交易活动的盲目性

(四)鼓励金融体系的再创新,克服制度性内生风险,提高虚拟经济自身免疫力

虚拟经济以金融业为依托,因此,信用手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金融创新上。在现实中,一些金融创新从设计到运作都有脱离实体经济的迹象,缺乏现实领域的基础,一味追求资金逐利的最大化,使得大量资金滞留于虚拟经济领域进行寻租活动,这极容易造成虚拟经济膨胀,继而引发动荡,为风险的制造提供便利条件。所以,进行金融体系的再创新,有利于以前车之鉴避免制度性内生风险的发生,使以金融创新为主的信用手段创新能妥善地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各方面不定因素的前提下,降低虚拟经济领域的长短期风险。

金融体系的创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命题,再创新要求超脱陈规旧俗地从整体上重新设计。政府应进行金融制度的再创新,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信息披露机制,实行政府与社会监管并举,行业自律与互律相结合,合理规划制度框架,积累创新经验。中介组织应对信用手段的创新进行不断的探索,在实践中认真研究避险型、避管型、扩源型等新型金融工具,结合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习惯,以不对实体经济构成威胁为原则,以活跃虚拟经济为主线,以降低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为目标,提高业务水平与运作能力,兼顾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主旨,开发实用性的金融衍生品和信用衍生品。同时进行运作机制的再创新,对与虚拟经济相关的条款与章程进行修改、补充、升级,改变过去用词不当、语意模糊等毛病,形成实用型的契约机制并创立相应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配套,以规范投资方向与范围,增强虚拟资本的流动性。作为虚拟经济的最直接参与者,个体投机者也应积极参与先进、合理金融工具的创新活动,以增加自己在创新活动中的发言权,为将来的投机活动减少风险损失。

信息(包括实体经济系统和虚拟经济系统的信息)是虚拟经济运作的灵魂,它能够影响到交易者的整个决策过程与效果。交易者受不正确信息的误导或在未掌握完备信息的前提下盲目入市,势必存在亏损的风险。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虚拟经济的扩大化,信息的数量在进一步扩大,质量也面临着挑战,这种状态使信息分散化,使交易者面临无效信息过多、有效信息不足的尴尬局面。

通常情况下,信息的不对称由两类原因引起:一是信息的传导机制不畅,包括传导媒体不健全、运作效率不高、技术不先进,使得信息的甄别、收集与处理不规范,导致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生扭曲、衰弱甚至失灵;二是信息的供给方出于商业秘密不愿公开信息,或因缺少供给信息的动力而不愿公开信息。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必要建立信息收发中心。显然,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理应为建立信息收发中心作出贡献。首先,政府应建立切合实际的信息披露标准,并辅之以法律法规,要求信息提供方不得隐瞒本应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信息,同时不得强制要求信息提供方公开一切信息,对那种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应予以坚决的保护。其次,建立信息付费制度,保证信息提供方供给信息的物质激励,从而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充分性与及时性。再次,加大对虚假、误导信息制造者的打击力度,确保虚拟经济的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权利。

中介组织根据政府的信息披露标准和政策法规,积极主动地与信息中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共同研究公开什么信息、何时公开信息,正确对待信息公开问题。个体投机者应广开搜寻信息的门路,多渠道、多角度了解信息。只有这一系列环节做好,才能真正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减少虚拟经济活动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陈学彬等.当代金融危机的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周道许.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李健.金融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曾康霖.虚拟经济:人类活动的新领域[j].当代经济科学,2003,(1).

5.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经济界,2003,(1).

6.陈淮.关于虚拟经济的若干断想[j].金融研究,2000,(2).

7.李晓西,杨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00,(6).

[1] 为研究的系统起见,笔者将银行、证券交易所和投资基金均视作中介组织。

虚拟经济发展篇7

关键词:虚拟经济;二重性;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096(2002)06-0066-03

虚拟经济是一个与实物经济相对的理论概括。简单地 说,债券、股票及其衍生物就其最基本的意义来说,仅仅是一种债权关系和产权关系的契约 。但是当这些契约被资本化,也就是在证券的二级市场买卖的时候,人们发现在它们的价格 波动中,往往会获得高额的收入,预示这些本来是契约关系的凭证就获得了财富代表的性质。它们毫无使用价值的本质就被掩盖了,只有遇到金融危机或信用紧缩导致虚拟财富大幅度缩水的时候,人们才明显地感觉到它们的虚拟性质。这种特性造成了虚拟资产特殊的定价方式和特殊的运作方式,也造成了从事虚拟资产经营的企业和机构的特殊活动,这些与虚拟资产的经营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领域就是虚拟经济,概括而言,虚拟经济是强调经济系统中价值关系的作用,并突出强调应报资产定价方式及运作方式对整个经济影响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和理论。

一、虚拟经济发展对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它的出现和发展又能对商 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虚拟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在当今金融市场已非常发达的情况下,虚拟资本的载体有价证券,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能够借助现代信息、通讯金融等条件,非常灵敏地运动。且除特殊情况外,总是从效率低的领域流向效益高的领域。虚拟资本向高效率方向流动的特点,带动社会资源也向高效益方向流动,并按效率最大化原则不断重新分配和组合。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其发行的股票和债权就可能被大量出卖,价格下跌,股本金缩水,能支配的资源减少;反之某企业经营管理好,效益高,购买其股票、债券的人增加,其股票、债券价格上涨,资本金膨胀,能支配的资源就增加。

2促使更多的消费基金和闲散资金转化为大额的生产经营成本,加快经济发展

由于虚拟资本具有流动性,投资者可以把资金随时投入或取出,并可能通过买卖获得额外的收益,增大了股票、债券、衍生金融工具等虚拟资本体现物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使一部分原打算消费的货币和休闲的零散资金投入到虚拟资本的体现物中,并由此间接地投入了实物经济,使全社会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增加,经济建设的速度加快。这在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我国股民现在购买股票,大部分为了转手出卖,赚取买卖差价。若无二级市场,股票就不能转化为虚拟资本,买到后也只能存放起来作为到期分取红利的凭证,那么就会限制人们购买动机。而虚拟资本的存在,无疑能促进人们踊跃购买有价证券,增加投资,从而使经济建设和发展加快。

3能有力促使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必须透明度高,又有能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景,否则,它发行的有价证券就没有人购买,即使买了也会很快被出卖。且有价证券上市形成虚拟资本,在资本市场上虚拟资本朝着经济效益高的方向流动,既能支持和促进经济效益高的企业加快发展,又能对经济效益低的企业形成强大压力,促使其切实采取有 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增大经济效益,从而使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

(二)虽然虚拟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存 在着消极的影响

1使国际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加大

虚拟资产的价值基础是其预期收入,价格与成本的高度背离是虚拟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我们不妨从一个简单例子加以说明。在股市上,一个公司上市按其资本额发行原始股票,就一个原始股东而言,它获得面额为10元的股票的成本为10元,而在二级市场上,该股东所持股票的价格却远高于股票面额,一般在10~30倍之间,价格与面额之间的差额就称之为创业利润。为什么股票价格与其面额(成本)会发生分离?原因在于人们购买股票时,关心的是股票的收益率,如果其股票的收益率是一般利率的两倍,那么股票的价格必为面额的两倍。虚拟资产的高价格根源预期收入,虚拟资产与一般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商品不能提供预期收入,因而一般商品的价格不可脱离成本而存在。而对于虚拟资产人们关心的是其预期收入的高低,或更为确切地说是其预期收益率的高低,而对产生虚拟资产的成本很少关心,人们在考虑虚拟资产的价格时,是从虚拟资产的预期收入流出发,并把预期收入流的贴现值作为虚拟资产定价的基础。当虚拟资产的预期收入贴现值高于其他资产未来收益现值时,该种虚拟资产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造成价格上升;反之,则造成价格下降。虚拟资产预期收入流的贴现是家庭在动态最优化决策下得到的,因而是长期均衡的。既然虚拟资产的均衡价格实际上就是虚拟资产预期收入流的贴现值,而且其预期收入流的贴现值往往与其成本发生很大的背离,那么就使得虚拟资本与实物资本脱离得很远;同时虚拟资产流动性强,能随时转变形态,进行买入和卖出,这自然就成了投机资本进行经济搏弈的最好途径。由于虚拟资本与实物资本严重背离,又使得投机者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志,突然大数额、远距离转手倒卖,对一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掀起大的动荡,导致经济陷入危机。几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些国际金融投机巨头,利用亚洲一些国家经济上存在的问题,运用虚拟资本的特性推动和激化而成。在危机中,许多亚洲国家经济受到国际投机资本极大冲击,辛苦几十年的发展成果丧失殆尽,并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损失惨重。这就是虚拟资本的消极作用充分体现。

2易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最终造成宏观经济衰退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全球经济越来越信用化,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关系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信用的发展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金融作为经济化了的信用,必然随着信用关系对经济生活的渗透,日益加深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物质生产部门施加支配性影响,于是社会经济出现了虚拟化。而一旦在信用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通过金融危机的方式扩散到整个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泡沫经济就是在信用链条上出现脱节的情况下破灭的。泡沫经济就是虚拟资产的价格,由于过分乐观的预期,脱离其自身的价值基础和社会物价水平畸形上涨,进而导致社会中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也脱离其价值上涨,形成虚假的经济价值,造成虚假的经济繁荣,给人们以错觉,这种错觉通过对虚拟资产的投入又不断地通过虚拟资产的上涨表现出来,于是经济就像泡沫一样膨胀。泡沫的产生使得人们的预期收益率的增 幅大于预期风险增长,资本就会流向有价证券与房地产市场等虚拟经济部门,如此使得实物经济部门投资与生产的资金供给不足,债务拖欠和违约大量出现,企业破产频繁。企业的不景气还会进一步影响金融系统,使金融机构出现大量呆坏账,而金融机构同业之间存在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当某些金融机构产生呆、坏账时,其他金融机构将产生连锁反映,并逐级放大,从而导致金融体系性风险加剧。为规避风险,金融机构要求恢复合理的风险资产比例,金融机构本能地选择就是尽可能地减少信贷风险及收回贷款,压缩贷款规模,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信用中介职能的衰减,导致进一步的信贷萎缩,这将使更多的企业陷入困境,造成宏观经济的持续衰退。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虚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使经济风险加大。如果控制不好,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虚拟经济的时候,就应该发挥其良好作用的一面,合理地规避其风险,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从虚拟经济发展看我国经济发展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改革和发展都面临着诸多重大难题,需要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对待虚拟经济。

(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问题

国家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的明确思路是有进有退,而所谓的进、退的主体是产权,是价值形态的退出与集中,而不是把本属于国有的那一部分机器设备从原有领域搬到新的领域中去。因此国有企业的重组问题实质上是资本运作问题。其改革有3个层次:(1) 国有经济的基本存在形式将从国有企业转变为国有资本,由国家或政府占有的那一部分国民财富将从实物资产形态转变为价值属性的资本形态;(2)国有资本的配置将是一个不断 重组、优化的过程,由于资本是一个可流动的概念,国有资本也将是一个流动的财富量,在不断的让渡、不断交易的流动过程中,国有资本或者还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本性,或者 向真正需要其行使国有经济职能的领域集中;(3)企业内部将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为新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意味着资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支配权力将大大增强,资本的优化组合将成为在企业内外形成良性运转机制的基础。上述过程的实现,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保障资本的运作,而资本市场的完善是以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从这一点讲,国有企业改革是以全局性的产 权、资本重新配置为基础的、以虚拟经济层面的运作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因此,发展虚拟经 济,大力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运作促进产权交易,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 意义重大。

(二)发育民间资本,扩大投资需求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有企业实行"贷改投"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问题是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投资成为了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力量,社会经济运行的风险被过度集中于金融体系。近几年,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我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扩张政府投资之后,民间投资并未跟进,投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同时在降息等扩大内需的政策出台之后,不仅社会储蓄倾向并未减弱,贷款需求不足反而有增强的趋势,银行存贷差急剧增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将间接投资转化为直接投资,发育民间资本。主要是扩张股票市场,开始规模性地尝试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可转换债券,实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等,这些措施都是资本和价值属性的运作,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由此可见虚拟经济的扩张是实现间接投资转化为直接投资以及发展民间投资的必经之途。

(三)治理通货紧缩问题

近几年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萎缩,失业增加,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物价下跌,信用紧缩。从货币角度看,通货萎缩是1997年经济"软着陆"前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而后的政策又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货币化的迅速发展和虚拟资产迅速扩张对货币的需求量,1992年以后,我国经济在市场化的同时,经济货币化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许多原来未进入市场交易的活动相继开始交易,如迅猛发展的房地产、期货、证券市场交易,这些活动都需要货币媒介的支持,这样,国民经济循环系统中对货币的需要量远远超过实际经济增长所显示出的需要量。而同时我国一段时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使作为主要支付手段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偏低,并且我国货币形式单一,信用卡、个人支票等发展缓慢,金融市场政体缺乏活力等也都造成货币供给量不足。在证券、期货、房地产等虚拟资产大幅增加和货币化的时期,货币需求量大增,这种货币供需矛盾是造成我国通货紧缩货币方面的原因。结果人们货币支付能力不足,供给相对过剩,导致经济衰退。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通货"作为虚拟经济一个层面正在通过对就业、收入增长及货币资产购买力的巨大影响左右着实物经济的发展,因而应该发展虚拟经济,在反通缩过程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货币流通量、利息率、税收、国债、财政投资等价值杠杆来调整实物经济的总量、结构。

诚然,虚拟经济的扩张对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应当防范它的风险,其风险主要在于由其发展产生的泡沫的破裂,经济系统的崩溃。因此建立对虚拟经济大幅度缩水的干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办法包括调节利息率,调节相关税收,直至在严格法律规范下由专门机构(如国有资产管理局)通过国有股份的增减在资本市场突发暴跌时直接入市干预等。

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利用资本的运作、产权的交易、货 币供给量的控制来实现对国有经济的调整,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同时在发展虚拟经济之时,防范其风险,发挥其正面作用,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The Virtual Economy‘s Dual Characters and Its Role in Chinese Economy Development

WU Hong-yan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Civil Aviation of Henan Province, Zheng zhou 450003, China)

Abstract: Virtual economy‘s booming influences on econom ic development greatly.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as well as a negative role in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requires that we should exploit its advantages and avoid its disadvantages in o rder to promote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 virtual economy; dual characters; economy development

虚拟经济发展篇8

1.近几年,中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扩张政府投资之后,民间投资并未跟进,投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同时在降息等扩大内需的政策出台之后,不仅社会储蓄倾向并未减弱,贷款需求不足反而有增强的趋势,银行存贷差急剧增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将间接投资转化为直接投资,培育民间资本。主要是扩张股票市场,开始规模性地尝试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等。

2.中国经济曾出现过通货萎缩,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物价下跌,信用紧缩。其货币方面的原因在于货币化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日益增大,货币供给量却由于信用的紧缩而偏小,结果人们货币支付能力不足,供给相对过剩,导致经济衰退。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发展虚拟经济,考虑活跃资本市场和短期融资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大货币供给量,将货币供给量的控制目标主要放在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上,同时发展股市和债市,使之与增大货币供给量同步。

3.在发达的金融市场条件下,虚拟资本是趋利流动的,其虚拟资本的载体有价证券,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能够借助现代信息、通讯金融等条件,非常灵敏地由效率低的领域向效益高的领域运动,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实现这种“虚拟性”产权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转移,按效率最大化原则不断重新分配和组合,进一步实现了存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再优化配置,从总体上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5.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资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支配权力大大增强,资本的优化组合成为企业良性运转机制的基础。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保障市场的运作,而资本市场的完善是以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所以,发展虚拟经济是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重大举措。

6.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范围内经济的市场化、开放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发展虚拟经济,提高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国内资本要素,支持现代化基础建设和高科技领域发展,有利于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实现全球范围内各种资源的最佳投资组合。

对在中国适度发展虚拟经济的几点建议

1.要有正确的金融发展战略。金融适度发展是虚拟经济适度发展的先决条件,否则最终会产生泡沫经济,我们一方面要制定循序渐进、依托实物经济发展的金融发展战略,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科学的调控措施,避免出台激进的金融改革政策;另一方面必须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减少经济增长中水分的“虚幻”性增长,减少引发金融风险的隐患。为此,一是实施制度创新,适度推动金融工具的发展和应用;二是进一步解决金融部门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个人控制问题,建立利益与风险、权利与责任相对称的现融资体制;三是在全社会进行信用观念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遵法守信环境;四是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基本匹配,防止泡沫经济的形成。

2.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发展虚拟经济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一是在产业选择上以高新技术产业,高增长产业、有发展优势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为对象,为其提供虚拟化支持;二是加快区域产业调整,为产业转换与区域性专业化分工提供转换空间和依托;三是产业调整、制度安排与产业政策制定必须符合国情,警惕和防范虚拟经济可能带来的危害与冲击。国家可以综合考虑利用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通过金融租赁公司,更有效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3.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加强企业贷款风险监测,加强贷款风险预警的责任,要建立健全贷款企业改制过程中经营管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二是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及时处理预警的风险,一般预警的贷款风险来自企业改制中贷款债权未落实带来的风险和企业生产经营中潜在风险带来的风险。对企业改制可能危及贷款安全的,应坚持债随资产走的原则;对因生产经营问题而预警的风险,应对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产品销售情况、企业发展前景进行及时分析和预测,对产品销路窄、经营状况愈下的企业,应及时采取催收的办法,若催收无效的,应盯紧企业的有效资产,然后通过法律的手段清收贷款。

虚拟经济发展篇9

    [关键词] 金融;虚拟经济;对策;创新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是指以股票、债券及金融衍生品等各种虚拟资本为工具,以金融系统为依托,脱离实体经济活动的经济运动形式。虚拟经济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大量出现而产生的,主要是指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各种虚拟资本工具及其发展。正是由于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投机活动,使得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价值迅速增长,从而形成规模不断扩张的虚拟经济。

    1现代金融与虚拟经济密切相关

    1. 1现代金融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内容上看,虚拟经济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金融,各种虚拟资本的交易流转,都是通过金融业进行的,虚拟资本是虚拟经济循环流转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从国民经济的价值构成来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组成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见图1),倒金字塔下两层中的资本属于实际资本的范畴,它们的运动构成实体经济,其发展速度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过5%。顶上两层中的资本属于虚拟资本的范畴,它们的循环运动则可以相应地称为虚拟经济,正以加速度在膨胀。这种不协调的发展态势形成虚拟经济的“纸面利润”与实物经济产品的巨大差距。

    1. 2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与货币、信用等金融要素密切相关

    当贵金属、铸币代替实物充当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货币就成了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失去了直接的实物的支撑。特别是随着银行信用的发展,银行信用所创造的货币,使借贷资本多于现实资本并参与实际资本增值的分割。如果说铸币和纸币是基于国家和银行的信用,那么债券、股票等则是以企业信用为依托的价值符号,这种价值符号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信用关系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与金融理论的发展加速了金融创新的步伐,大量金融衍生品随之出现,各类指数期货、期权合同,比如利息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物价指数期货等随之出现。随着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在经济中的快速膨胀,整个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

    2 金融创新与虚拟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

    2. 1金融创新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原始推动力

    所谓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创造或引发新事物,它的表现多种多样,既包括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又包括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还包括金融工具、交易方式、操作技术等技术上的创新等。虚拟经济主要依托于金融业,作为金融因素的货币与信用是虚拟经济产生的重要基础,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是虚拟经济得以不断演进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和金融日益深化,以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为标志的金融创新进一步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进入了一个全盛发展时期,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创新不仅革新了传统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方式,打破了金融活动的国界局限,而且改变了金融总量与结构,重塑了金融运作机制,提高了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导致金融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虚拟经济发展。

    2. 2规模适度的虚拟经济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从微观角度看,虚拟经济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使金融企业的信用创造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提供了大量个性化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同时增加了金融商品和服务的效用,增强金融企业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提高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减少实际货币需求,节约大量流通费用。运作效率的提高引起了资金流量和资产存量急速增长,提高了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规模报酬,降低了平均成本,使金融机构的盈利增加、效率提高。

    从宏观角度看,虚拟经济提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促进了全球市场一体化,提高了各国金融市场间信息传递和价格反应的能力。同时虚拟经济创造了大量金融新产品,使各类投资者不仅能进行多元化资产组合,还能及时调整其组合,在保持效率的同时分散或转移风险,增强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虚拟经济增强了金融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性创新使金融市场始终保持着对投资者足够的吸引力,有利于活跃交易市场。当代金融制度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创新为金融机构开拓新业务、提供新服务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和组织保障,而金融业务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则把金融机构的业务开拓能力发挥到最大。

    2. 3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也将影响金融稳定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20世纪最后几年世界虚拟经济进程明显加快,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信用的广泛发展,使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大规模发展。商品的流动越来越被金融资本的流动所代替,通过直接投资,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这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但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首先,虚拟经济的急剧变动会通过利率、汇率或资产价格变动迅速传播到实体经济中去。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全球曾出现过两位数的持续通货膨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间的汇率更是急剧频繁震荡。在实体经济中,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多次经济衰退或危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摩擦为虚拟经济增加了利润,但却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成本,这正反映在实体经济用于金融风险管理的成本在不断持续攀升;其次,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还将使经济体系崩溃的危险性增加。正如货币通过银行信贷可以产生派生存款一样,贷款的偿还也会成倍地削减已创造出来的货币,导致全面的通货紧缩。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一旦破产将有可能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市场波动再反作用于机构,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全球的金融危机。

    3 以金融创新为基础的虚拟经济发展历程分析

    虚拟经济理论的最早起源于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三卷提出的“虚拟资本”概念,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其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中资金筹集的矛盾。当虚拟资本进入流通领域后,因其具备灵活多变的形式成为降低或化解风险的工具,活跃了整体经济。

    根据成思危的理解,所谓虚拟经济是指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与循环运动有关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以钱生钱正是虚拟经济产生的基础,即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货币的资本化过程。货币进入生产或流通领域后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在这一阶段,借贷往往是私人间的商务借贷行为,例如某甲急需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货币闲置,于是某甲通过向某乙借钱取得了对这笔钱的使用权,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雏形,它通过借还循环运动而取得增值;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阶段,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或者人们用手中的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并从中获取利息。这一阶段是虚拟资本的形成过程,将分散在个人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较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时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就是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是提供虚拟资本交易的金融市场的形成过程。在这一阶段,有价证券根据其预期的收益在金融市场上自由买卖,形成诸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虚拟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阶段,如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比较大规模的跨国证券投资,使虚拟资本跨国进行交易。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及《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期货交易也日益虚拟化,即将购买期货作为一种投机的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陆续出现期货交易方式,1973年还出现了期权交易;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即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随着因美元脱离金本位而导致浮动汇率制的形成、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增大,虚拟资本在金融市场中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量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大。

    4 基于金融创新的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把金融看作虚拟经济并没有否认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相反,目前关于虚拟经济的理论都认为虚拟经济是从实体经济中生长出来的,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如果虚拟经济的运行发生紊乱,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问题。“虚拟经济”的提出意义在于强调了经济形态的虚拟化特征。目前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的平均流动量已高达2万亿美元以上,但与实体经济贸易相关的仅仅是前者的2%左右。在这种日益虚拟化的经济形态中,泡沫经济更多地与金融投机有关,这已为近二三十年以来世界各地频繁爆发的危机所证实。虚拟经济是依托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来进行的。金融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使金融资产的虚拟性进一步增强,在提高了金融运行效率的同时,也使经济泡沫更容易出现。因此,虚拟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等始终是虚拟经济研究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加强对作为虚拟经济主体的金融的“虚拟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4. 1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高效与适度相结合的原则

    在中国金融发展进程中,应当注重创造和建立内生的金融环境和金融机制,合理运用国内和国外的金融资源,将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富有效率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上,努力发展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积极发展虚拟经济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金融风险意识,高度警惕泡沫经济的发生。泡沫经济的产生表面源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但投机仅是泡沫破裂乃至危机爆发的催化剂,其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的内在失衡,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对称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夯实虚拟经济的基础,加强对虚拟经济运行的监督与管理,控制其与实体经济的偏离度,促进其与实体经济运行的良性互动。

    4. 2培育金融衍生市场是推进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银行商业化、资金商品化、利率自由化和货币国际化正在逐步实现,与其伴生的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也愈加突出,各经济主体逐渐对风险及其管理愈加重视,这就必然要求金融市场提供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机制,中国培育金融衍生市场将是必然选择。鉴于中国目前金融创新经验不足,我国衍生市场的发展首先要从运用金融工程的系统分析方法创新金融工具、发展场外交易开始。如发展投资基金,解决高新技术创业的风险分担问题、建立二板市场解决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问题等。同时适时推出金融衍生产品,开发场内交易。如我国近年商品期货市场经过规范正日趋成熟,期货交易方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掌握,加之衍生金融交易的试点都采用了期货交易,因此可以把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作为先期发展的重点。再如我国当前股市波动甚烈,与缺乏风险转移机制有关,有关方面正在研究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发展股指期货可以让投资者运用对冲手段,以降低股市风险,刺激股票交易。何时推出国债和股指期货,应该根据基础市场发育和宏观监管水平来决定,尤其应该坚持立法先行的原则,并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国际化。

    4. 3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有效防止金融泡沫膨胀

    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突破实体经济约束、追求效率的金融创新过程。由于经济制度不健全、经济主体行为异化、金融市场运作不规范,金融泡沫频繁出现,金融风险时有发生。为保证虚拟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目标是寻求效率与安全的有效整合,建立和完善法制体系、监管体系和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通过立法规范、执法规范和经营规范,来达到规范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运作的目的,防止由于经济主体行为异化和金融运行失常所引发的金融泡沫过度和由于经济体系扩张或经济运行过热而导致的金融泡沫膨胀。同时积极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的金融风险预警、监控系统,通过强化国内监控和国内外金融组织合作监控,防止由于国际金融势力侵入国内金融领域而触发的金融泡沫膨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3%左右,国际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5%左右,但国际资本流动增加了25%,全球股票的总价增加了250%。1997年全世界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140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28.2万亿美元的4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的平均流动量已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约为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世界经济虚拟化创造出空前庞大的金融体系,而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还在继续膨胀。与之相对应的是,根据美联储研究报告,亚洲金融危机共造成全世界投资者总计高达7 000亿美元的损失,几乎相当于中国所有国有资产总值,使东南亚国家20年积累的财富付之东流。由此可见,虚拟经济的发展在给世界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又由于其虚拟性和高风险性,致使世界金融业发展出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及时加强以金融创新为标志的虚拟经济研究,对于探索发展我国虚拟经济、改善社会融资结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培育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洪崎. 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 何德旭.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 郑振龙. 金融前沿理论[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虚拟经济发展篇10

论文提要: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探讨次贷危机及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出发,揭示次贷危机的本质,并根据我国当前虚拟经济发展现状,给出稳定发展经济的建议。

一、次贷危机的本质是过度虚拟化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 投资 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它不仅重创了各国金融业,还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在此背景下,及时梳理次贷危机可能的形成原因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监管不力论。 金融创新 工具的不断涌现, 银行 、 证券 、 保险 、信托等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已有的分业监管模式失去了效力,这必然增加了整个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因而政府的不力监管就成了危机爆发的主导因素。

2、委托链过长论。金融创新并不能有效解决资本 市场 的 道德 风险问题,随着抵押债券层层证券化必然使委托链条越来越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道德风险问题更加严重,从而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无限衍生的证券链条会使资金的最初供应者与最终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太远,从而多层次的委托关系被无限地延伸,这必然使风险监管机构形同虚设,再加上受利益驱使的证券信用评级制度失效,这都会使风险被无限放大,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主因。

3、国际货币体系扭曲论。一些学者认为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严重扭曲的、不合理的,以美元为本位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难以解决全球性的经济失衡问题,还会加剧经济的不平衡。区域或全球性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重新配置,而国际资本通过扭曲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来流动就会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

4、过度消费论。美国式的 文化 模式使其居民过度消费,美国只有依靠大量发行负债才能满足其消费欲望,从而造成美国 债务 存量持续增加,最终影响了国家信用,引发了经济波动。

5、政策诱致论。政府各种不适当的政策,如 财政 政策 、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都可能使原本均衡的宏观 经济 失衡,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适得其反,加剧经济的波动。美联储所发行的货币超出实体经济的需要, 金融 机构 的钱太多了,再加上对对冲基金监管不力,最终成为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

6、流动性过剩论。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不仅使全球的通胀压力加大,还会加速国际资本的流动,大量的“热钱”涌入房地产业,使房价泡沫越吹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危机。贷款标准降低,贷款规模不合理加大,再经由 证券 市场 传导给全世界 投资 美国次级贷款证券的投资者,最终演绎成为全球潜在金融风险。

二、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策略

1、加快 银行 商业化改革。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深化的速度较快,但银行泡沫仍未消除。我国银行泡沫集中反映在不良贷款上。要消除这些泡沫,就必须加快银行体制改革步伐。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具备条件的要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创造条件上市。同时,建立风险防范和 金融创新 机制。依靠信息技术和金融工程推进市场化的金融创新,以应对2006年国外银行业全面进入后的竞争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2、继续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主要活动场所,其规模、市场种类、市场主体和提供的证券品种应不断扩大,以疏通居民投资和企业资本运营渠道。对资本市场的规范,当前应集中在证券市场上。特别是在 上市公司 由“绩优”变“绩差”的步子大大加快的情况下,要抑制股市泡沫必须改革股票的计划发行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的产生机制,并对现有业绩较差的公司进行引进外资和民营化重组等产权动作,以便从整体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3、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现代化的通讯设备、 计算机 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发达国家虚拟经济迅速扩张的有力技术支撑。我国也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降低交易费用、减少交易时间、扩大经营空间、提高交易速度和提供创新产品的作用,发展虚拟经济。同时,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 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赢。

4、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在大力发展虚拟经济时,必须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一是要加强对国内虚拟资本市场 管理 的立法和监督,按国际惯例严格规范市场行为;二是要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监控,以防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三是要适当调控为虚拟经济服务的虚拟场所,如虚拟社区、网上交易、邮箱等,以避免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积极作用的发挥因网络技术的更新而有所降低。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