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25 11:17:12

服装设计教学

服装设计教学篇1

虽然目前各种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在全国各地都不断的建立起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也在逐渐走上相关的工作岗位,促进了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生的社会信息不断反馈回来,显示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面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只重视艺术而忽视了技术,只重视纸面效果却忽略了服装设计的内涵本质等。目前存在很多院校在服装设计专业成立初期的教学是聘请一些绘画艺术的美术专业老师来担任服装设计教学这一责任的,这种情况下,学生所接受的教学重点就放在了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技术上,而服装设计的的本质和其中艺术与技术的内在联系却未被更多地关注到,导致学生只学到了画,在裁剪技术方面却没有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就更不要说实际操作了,这样很难使服装设计的创意得到完美的体现。进人二十一世纪以后,服装设计的教学上有了较大改观,服装的制图、剪裁、技术和缝制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逐步增加,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偏重于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但是,对服装设计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抓住了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如何让服装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融合在一起。当前的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服装的款式造型与结构设计不能充分结合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服装的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更多地放在普通服装上,而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和相应的结构设计分析方面的教学内容还比较欠缺。

2.服装设计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服装设计观念

服装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也是一种艺术,其中不仅仅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素养,还表现了相当的审美水平和文明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时尚元素的敏锐感受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时尚设计意识和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对服装内涵的理解,在学习服装结构和工艺技术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表现服装的美感,充分体现服装的功能和意义,能够用得体的穿着效果来反映穿着者的审美水平,进而使学生树立起科学合理的设计观念。

2.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应该教会学生什么为美,什么为不美。只有懂得欣赏美,才能创造出美。教师应该从艺术、时尚和审美三个不同的角度人手,增强学生的对美认知能力。服装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多方面的艺术,它包括视觉方面、造型结构方面等,在表现服装的设计意义的时候,还应强调服装中的视觉效果,使设计出的服装具有较强的艺术倾向和美感。学生应该学会解读服装画中点、线、面、体的视觉语言,了解服装中各种色彩结合的艺术效果以及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使学生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色彩的功能,设计出色彩效应比较艺术的服装。此外,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要多观察、细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去大自然中写生,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对美的认知。

2.3服装的造型与结构结合进行教学

服装的造型与结构的变化统一,在服装的设计中是最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部分。服装的结构表现在于缝制的过程,缝制是把服装设计从立体表现到平面,再把服装从平面表现到立体的一个重要过程。当学生只会设计服装的纸面效果,而不能将这种纸面的结构关系变现为或者转化为立体的服装时,设计只能算是纸上谈兵,不能算作学会设计。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缝制工艺,特别是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分析要有很高的水平。此外,教师对于服装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只停留在画纸面效果图作业上,而应该把服装造型和结构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总之,服装设计课的教学必须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这样学生才可能真正掌握服装设计的精髓。

3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篇2

关键词:服装设计 现状 设计观念 改革

服装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从学科性质上讲,它至少涉及艺术与工程、文学与历史、经济与管理,服装研究领域的内涵和外延至今也没有完全明确起来。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其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性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仅仅运用传

一、服装设计现状

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服装专业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它不但决定着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而且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创新意识、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的设计类人才;二是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然而学生的实际能力往往与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我们要从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着手,力图通过对服装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缩短学生和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的差距,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世界范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对我国的全面渗入,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很快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服装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这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由于许多院校初期的服装教学是由搞绘画艺术的美术教师或搞染织的工艺美术教师担任,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多是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描绘技法,而服装设计所涵盖的艺术与技术的内在联系没被更多地意识到。造成了学生只会画,不会裁,也不会做(特别是对有变化的结构),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进入九十年代,服装教学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与反思,教学上有了较大改进,服装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不过,对服装工艺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就是抓住了专业教学的本质,对于怎样能使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互交融,仍然还是教学中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设计教学上,款式造型与结构设计相分离现象还较普遍。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缺少必要的教学环节。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设计艺术不仅具有绘画艺术形式的美学原理法则,更主要的它是以不同于绘画艺术的思维理念传达视觉形式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本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现代建筑设计学校提出“艺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首创包豪斯体系,翻开现代设计领域新的一页。由此,西方国家的设计艺术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设计艺术远比绘画艺术引进的晚,国内的设计艺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受绘画艺术教育所左右,致使各类设计观念局限在绘画艺术的思维定式中。因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确立对服装设计本质的认识,将主导着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三、转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就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于他人式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3.就实践能力而言,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由学生单纯的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作业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目前服装教学的设置偏于“重艺术”,注重工艺性而轻视工程技术性的现象,注重工艺性而轻视工程技术性,服装教学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在课程内容改革上,必须做到“两个充实”。在课程形式的改革上,要做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项目形式的课程设计与企业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引导市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服装设计教学篇3

关键词: 职中服装教学 服装设计 服装分类 设计要素 教学要领

职中服装教学主要是以服装裁剪、基础缝纫、服装设计、饰品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专业。在教学中,通过学习掌握服装设计的概念、知识体系和基本的方法,培养服饰形式美感和服饰时尚把握能力。然而,怎样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怎样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服装设计师,是落在每一位职中教师身上的重大责任。

一、服装分类

服装分类法很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服装分类,从穿着季节上可以分为春、夏、秋、冬装;从穿着者的年龄或性别上可分为:婴儿服、童装、青少年装、中老年装等;从服装面料上可分为棉布服装、丝绸服装、裘皮装、针织服装、羽绒服等;从服装传递的扮饰类别可分为职业装、休闲装、礼仪服、戏剧表演等;从服装的穿着功能和组合层次上可分为内衣、衬衫、裙子、裤子、外套等;从时尚潮流风格上可分为:时尚、前卫、复古、另类服装等。

二、服装设计要素

服装设计要素包括服装的款式、材料、色彩、工艺等方面。

1.款式

以人的体形为基础,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体型特征满足人体活动需要,利用外形设计和内在结构设计展现人体形态美,构成了服装款式造型设计的基本要求。

2.材料

服装设计可用材料已不再局限于常见的棉、麻、毛、合成纤维等衣料,现代服饰材料还涉及树皮、塑料、金属、纸等的提成合成物等综合材料。不同质地的材料以其组织的细密、松软与厚重、色泽的光与暗、亚麻而产生不同的量感与质感,如塑料、漆皮给人以清凉滑爽的感觉。只有善于运用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设计构思。

3.色彩

服饰色彩搭配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服装的成功与否。服饰用色除了一般性的色彩调和规律外,还要有明显的流行性特征,设计师要把握每一季流行色的市场动向。服饰色彩还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服饰色彩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类型的人对色彩的感受因其生活经历不同对色彩的体验也各不相同。设计师要在了解个性颜色的同时,把握公众对色彩认识的共性,在融合个性与共性的色彩选择中表现出流行时尚。

4.工艺

服饰设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主要通过裁剪与缝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把服装设计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物品。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即使是优秀的设计师,即使是拥有丰富经验的裁剪缝制师傅,在面对不同款式的时候,也要选择相应的工艺步骤来实施,将他们的灵感的火花转化为理想的现实。

三、服装设计教学要领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性、艺术性和实践胜相结合的基础上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服装的形式美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占很大比重。而中专服装专业教学课程在设置方面,并不是非常强调如何进行服饰形式美的教学,时代的发展已经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本质上讲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主要有比例、平衡、韵美、对比等几个方面的内容。[1]

1.比例教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比值,是各个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定则,当对比的数值达到了某种美的统一和协调时,被称为比例美,如著名的黄金分割比例。对于服装来讲比例就是服装各个部分尺寸之间的对比关系。[2]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特别重视服装的比例问题。

2.平衡教学

平衡问题是一般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却是服装设计中不可小觑的问题。它体现了力学原则,是不同方的量、形保持均衡的状态。双方面积、大小、质料在相等状态下的平衡为对称式平衡,应用于服装中可表现出严谨、端庄、安定的风格,而非对称式平衡则打破了对称式平衡的呆板与严肃,可体现活泼、新奇的着装情趣。[3]服装中考察的是形体、色彩、空间和动势等方面的平衡。

3.韵美教学

服装设计中韵律美是服装构成要素往复行动,以一定的间隔、方向按规律排列,连续反复运动而产生的。这种重复变化的形式分有规律、无规律、等级渐变性重复,如重复节奏、交替节奏、辐射和放射、渐变等。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服装风格巧妙应用,以形成节奏、韵律与旋律美。

4.对比教学

对比是构成变化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在设计服装时有意识地运用元素之间的对比,例如通过服装不同材质质地的对比、色彩的对比,使表现力更加丰富而有感染力。在运用中要避免对比过杂,要善于运用调和使整体和谐。

四、结语

在人类文明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断地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突出个性的需要。因此,服装设计也应该不断顺应时代潮流,这就需要我们从基础抓起,从学校抓起,让每一个服装专业的学生都学有所成,设计出优秀的服装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秀芝.服装设计中分割线的应用[J].四川纺织科技,2003(04):15.

服装设计教学篇4

1.1选取合适的项目

载体本课程的综合贯穿项目为:“嘉米娅”2015年春夏中高档成衣(套装)系列效果图和款式图设计。“嘉米娅”是香港福新集团新创立的主要针对广东省的中高档女装品牌,对学生来说,企业目标市场的环境及文化因素是比较熟悉的,且“嘉米娅”品牌正在兴起中,因此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按照服装设计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分为基本技能训练、能力训练和能力拓展训练3个教学模块,分别对应6个能力训练项目,20个能力训练任务。通过能力训练项目1使学生达到操作CorelDraw基本工具的能力,掌握CorelDraw软件的基本绘图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通过能力训练项目2-5使学生达到熟练操作服装款式图设计中常用的工具的能力,掌握使用CorelDraw软件进行服装款式图设计的步骤及方法;最后结合服装设计的综合知识,通过能力训练项目6使学生达到熟练操作CorelDraw软件殊工具的能力,掌握使用CorelDraw软件进行成衣(套装)系列效果图和款式图创新设计的方法。

1.2教学贯穿项目分析

1)贯穿项目说明本课程针对服装设计工作岗位群中服装设计师工作岗位的要求而设置,以“嘉米娅”中高档女装品牌2015年春夏中高档成衣(套装)系列效果图和款式图设计作为项目载体,其内容涵盖了利用CorelDraw软件进行服装效果图和款式图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嘉米娅”成衣效果图和款式图设计贯穿了本课程的主线,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状况的检验和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训练,反映了服装企业成衣系列设计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要求。2)贯穿项目要求在实操中,要求学生将自身虚拟为该服装企业的设计师,面对广东省女性服装消费市场,为该企业进行产品设计。3)贯穿项目特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以“点———线———面”为主线的CorelDraw软件绘图的传统教学模式,将现代服装设计过程所涉及的产品效果图设计和款式图设计知识、工艺单制作及设计软件运用知识等必要的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以服装企业典型系列产品开发设计的流程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方法,从而搭建自身相关知识体系,发展其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其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对应工作岗位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培养学生岗位职业素质。

2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以学生对每一个项目的系列产品效果图和款式图设计合理化程度、职业素质表现为评价重点,评价职业能力。本课程具体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分别占60%和40%。形成性考核成绩又分为课堂表现成绩(40%)和子项目考核成绩(60%)。课堂表现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完成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等,子项目考核成绩主要是根据每一子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主要是综合项目考核,采用上机考试和期末大作业两种形式,分别占50%和50%。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

3.1项目化教学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每个子项目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性非常强。而且通过子项目的考核就能很容易的检查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能很快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2理论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

每个子项目的教学都会把企业真实产品融合到课堂中,要求学生将自身虚拟为该服装企业的设计师,针对企业近几年的服装款式以及服装流行趋势等来设计下一年的服装效果图和款式图。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而对每个子项目作品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会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积极的自学,努力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4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篇5

服装结构设计是利用结构原理指导工艺制作中服装的合体与否、造型优美训练,建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使学生理解“二维”图纸与“三维”服装成品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上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裁剪、缝纫、整烫工艺技术。在课程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要先开结构后工艺,以问题为先导,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上合作探究,充分讨论交流,加深对服装缝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互动, 两课程教学要对应,最好是两课程由同一名教师来担任。

二、确立教学目标和方法

该课程的知识目标是理解基础原理,熟悉基本结构,掌握变化技巧;能力目标是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运用能力;素质目标是借助短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热爱本专业的热情。教学方法是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新的工具,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本,以实训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服装结构制图课堂教学上必须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老师现场演示、学生同步练习、观察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结构、体型与服装结构、造型设计间的关系,依据不同的体型和着装后所产生的主要弊病对制图、样板进行正确的样板补正,培养学生对“人体曲面”、“人体运动”与“服装造型”关系的洞悉能力。

建立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讲授过程中,重点是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更多地采用演示、启发式、问题探究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无定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改革传统的“二维与三维”脱离的教学方式,彻底实行“以人为本”的直观教学方式。如在服装打板学习中,训练学生对人体的观察能力、训练审视效果图、分析款式结构的能力,训练在规定时间内打板速度能力、训练掌握各类服装放松量、各局部比例关系的判断能力,训练在一张图纸上采用几种造型方法综合最佳效果的能力,对难点进行强调,指正绘图中的共性问题,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三、校企式实践性教学设计

有较强从事生产实践现场所需的操作技能或分析、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才是 职业技术教育界所培养的人才之重要特征。服装结构制图课即是实践性极强的课 程。应实行以产业需求为依据确立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实行校企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教学上实行校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它并不是在课堂之外再办一个工厂,而是该课程定位在制定过程中应进行企业调研,引入行业标准采用真实样板案例进行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由模拟、模仿到融合,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并将两者融合到一起。即把传统的文化课教室变成“教、学、做”相结合的特殊课堂。围绕企业所需进行教学,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企业环境引入课堂,摹仿企业真实的生产运作过程,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模拟公司,教师和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将学生置身于市场的氛围,全面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工厂岗位实习,把任务作业带到假设的企业实践中,从项目的设计、工艺的编制甚至设备的布置都让学生尽早了解,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用新的理念和元素来创作并完善方案,提高作业质量。

另一种方法是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参与企业的部分设计、工艺制单等,学生根据企业的特色和要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产品设计。通过小组讨论、个别辅导、集中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请企业有经验师傅讲课。让老师与客户、学生与客户直接对话,相互交流,互享资源。实行过程教学,不但重视教学结果更重视教学过程,可以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对创造力的培养。这种对技能的拓展训练,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创造力。学生作业的完成无论从作业量、到作业深度都远大于作业要求,在作业过程中锻炼了综合能力。

四、探寻既科学又适合教学的制板方法

服装设计教学篇6

服装设计教学内容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设计课三大板块,从打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属性有基本掌握,到授予学生设计的技能,培养其实践动手的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这一个过程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引入新的元素,引入服装设计教学的新方法而活新手段,能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2服装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分析

2.1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系统全面的学习

学生要掌握全面的服装设计课程知识,如色彩、时装画、立体裁剪素描、服饰图案、扎染、摄影、工艺、专业外语、结构、中外服装等。尤其要抓牢靠服装设计的构思、效果、结构线设计、风格、原料、色彩、部件设计的专业知识,掌握男装设计、女装设计的、日常生活装设计、运动休闲服设计、内衣设计、礼服设计等门类的设计知识。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转化为设计能力的基石。

2.2将服装设计授课与市场定位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检验服装设计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参考点是学生的设计作品是否能迎合市场的需求,是否能引导时尚潮流,获得消费者青睐。教学工作中,应当结合市场分析来进行服装设计的讨论,倡导学生进入市场,通过实地的考察与调研,收集到市场的有关服装的信息,了解怎样的服装能够受到欢迎,怎样的设计能吸引人眼球,学习如何站在市场的地基上,采用流行面料,将流行色彩组合,推陈出新、设计出新款的服装品牌。

2.3引导学生对知名品牌进行鉴赏,并深入分析

品牌获得知名度的背后,都是设计师精心独到的风格设计,是深深把握消费者喜好,以独特的方式展示着流行。在课堂上讲解这些品牌的推出及发展历史,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设计出流行的服装,如何创造出鲜活的独创服装款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突破教学的艰涩与呆板,使教学内容丰富而生动有趣,学生可以收获很多东西。

2.4开展服装设计比赛以及倡导学生课外实习

比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给予学生创新设计的动力。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设计大赛,能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对流行趋势的预测与把握,使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另外,学生到企业里兼职或者进行实习,可以很好地利用其课余时间,积累经验,能学会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对服装市场有一个好的了解。

3总结

服装设计教学篇7

【关键词】民族服饰 服装设计 教学 应用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结合民族服饰相关的图案、色彩、材料、造型、历史文化等内容,有助于指导学生利用现代设计手法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蕴含文化底蕴的优秀时装作品。

1.民族服饰色彩的运用

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精神信仰是民族色彩观形成的基础,植被丰富的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用矿植物做染料的历史。周朝时期,人们利用五倍子、栗子壳可将布匹染成褐色。秦汉时期已设专门管理染色的官职。到了唐朝,红、绿、蓝、黄、紫等色系已经达到几十种,天然染料发展非常发达。古代阴阳学说中的黑、白、赤、青、黄“五方正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形成,并极大的影响了日本、韩国传统服饰色彩的形成,其中黄色被看做贵族与权力的象征【1】。另外,色彩还被认为具有某种能量,能够对人的身心产生有效的能力。随着人类各种健康问题的产生,人们越来越提倡服饰的返璞归真,从服饰上进行健康生活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化学染料对人身体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危害,天然染色服饰用品日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追捧。在有些天然服饰用品中还添加了具有辅助疗效的中草药,这对于服装设计来讲是一个新思路。在进行服饰色彩教学时,教师要将中国传统五行色作为重点,为学生讲解民间艺术色彩,从民族审美、精神信仰、自然环境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色彩的认识,并在服饰心理学课程中加入色彩疗法,重点开设天然染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服装设计中能够对色彩的能量功效和传统的染色工艺进行充分运用。

2.民族服饰造型的运用

本土生长的纤维和审美习惯创造是不同民族的服装造型的基础。商周时期,我国已基本形成古代服装造型,从“贯首衣”到各种领型变化的披挂式服装造型都比较注重表达隐于肌肤之内的思想,这与西方所追求的外在人体美是不同的,我国更多追求的是含蓄自然的美。尽管在进行20世纪以来,东方人接受了西方立体、简便的造型服饰,只是在民俗活动中才穿着传统服饰,但是这些历史悠久的服饰在今天仍然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形式美的典范,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国际时装秀上,设计师们都在现代服装结构的设计理念中融合了传统服饰造型的风格神韵【2】。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老师要将造型艺术的美学原则体现在每一堂课上,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兼顾平面剪裁和立体剪裁,例如要在立体剪裁课程中要加入缠绕式服饰的内容,在平面剪裁课程里要向学生介绍古代汉服、旗袍的制图,让学生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民族服饰造型,使学生能够将各种民族造型元素运用到自己的服装设计中去。

3.民族服饰工艺的运用

从远古时期的手工作业开始到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国际化的服饰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但是,设计师们对于传统的民族服饰装饰工艺依然情有独钟,在20世纪中叶以来,时尚界越来越不乏怀旧的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使用。其或简洁大气或乡土纯朴或浪漫华丽的气质以及丰富多变的样式一直以来都是设计师们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传统民族服饰手工艺包括结艺、拼布、布贴绣、珠绣、刺绣、彩绘、印染、编制、纺织以及各种首饰的制作工艺。不管是在时装的装饰上还是用于时下流行的纤维艺术上,这些手工艺都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在服饰手工艺上,民族与民族之间有着惊人的共同点,例如中国明清时期用布片拼接而成百衲衣和水田衣,而同样是拼布工艺的还有美国式的绗缝被;十字绣不仅是东方刺绣工艺,同时也是北欧民族的传统手工艺【3】。由此可见,服饰手工艺当属于东西方思维共识的形式美,已经超出了民族的界限。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要将基础手工编织、基础拼布、手绘、刺绣、丝网印花、蜡染、扎染等内容编入服装材料创意设计课程里,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创意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民族服饰图案的运用

不同民族标志性的特征除了通过民族手工艺体现出来,还可以通过民族服饰图案得以体现。服饰图案是形成服饰风格的重要装饰手段,也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与服饰色彩一样,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于传统服饰图案的形成也是很关键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传统图案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已是一种纯装饰性的艺术,图案的象征性在逐渐淡化。许多传统服饰图案在今天已经成为了经典纹样,例如宋朝注重服饰图案的吉祥寓意,有喜上眉梢、福禄寿喜、龙凤呈祥等多种图案样式;隋唐有团花纹、唐草纹;秦汉有动物纹、植物纹、云气温;商周时期的服饰图案与青铜器纹样一样,有云纹、菱形纹、回纹等,这些图案样式都延用至今。另外,日本和服纹、东非妇女康茄服饰粗犷的花卉纹样、伊斯兰地毯纹样等都值得我们关注。当今在进行服饰图案设计时,通常是以传统纹样为母体进行再创作,或者直接运用,另外不同民族的民间绘画、建筑图案等也都可以作为创作的蓝本。因此,在开展服装设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方面的认识民族服饰图案,将民间绘画、民族建筑以及其他呈现装饰艺术的图案都纳入“服饰图案”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去,并且采用播放记录片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关注,帮助学生加深了解。

【参考文献】

[1]江成.民族文化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湖南包装. 2011(01) 第11-13页

服装设计教学篇8

关键词:服装设计;课程;改革教学

服装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学科,融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一体,从设计思维的萌芽到服装结构的制定,再到缝制加工后流通市场继而被消费者接纳,这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在当前的服装教学中,国内大部分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之间的设置是独立的,各门课程建立分水岭、独自为政,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不系统,难以将课程之间知识内容进行转换、互通。比如服装设计课程中学生只重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强调灵感的来源,而作品的实用功能和构思表述却显空白,忽略内涵设计服装无法实现;有些学生结构制图非常工整,但审美能力则一塌糊涂。这种课程的独立教学现状和学生偏科现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能否通过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来减轻这种状况,是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理清服装专题设计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服装专题设计课是服装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该课程知识点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经济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学科知识有密切关联,这就要求服装设计人员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美学修养。对于服装专题设计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服装款式设计或服装效果设计;在设计的初始,由于灵感的触发设计师的头脑会有由某一花色或材质的面料所形成的一定样式的服装,甚至连同人体的整体着装形象,并以效果图的方式进行记录。但设计的具体实现以及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必须到结构设计图中去验证。服装结构设计图是将款式设计具体化、精确化和数据化的工作,它是将设计师头脑中形成的形象进行一次立体转平面的成型过程,将虚构的设想用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来绘制。服装工艺则是将二维图形转化为服装裁片,通过制作后穿着在模特身上再一次进行三维立体的展现。由此可见,有了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才能使服装设计的方案得以实现。服装设计把握的是服装的宏观效果,而结构设计把握的是服装的具体关系。前者是艺术的,审美的呈现,后两者则是科学性与技术性的体现;设计是灵魂,结构是关键,在教学中都不可偏废。

二、多方位着手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本课程在笔者学校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周4课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依赖教材,按照教材编写的章节,每一或两周讲解一个专题,学生则主要以收集资料进行修改或创新效果图设计为主。当前市面上服装专题设计教材很多,内容主要以创意设计和成衣设计两大类为主,不过每一个内容牵涉的章节很多,学生学习以后收效较少。考虑到学生学习效果、结构和工艺课程所授内容以及学生就业方向等,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采用以教材为参考,精简教学内容形成项目。在专题设计课程教学中选择以女装设计和研制为主,将课程分为5个项目:创意设计——礼服,成衣设计——职业休闲装、生活装、运动休闲装、牛仔装,通过重新编选教学内容力求与结构、工艺教学同步。

(2)改革教学目标。精简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每次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清晰知道,本次教学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是什么,并确定一个详细的教学目标。对于中职学生的教学目标确立应该不单纯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应该有别于大学的设计性思维培养,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主,包括企业非常看重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问题的方法能力,以及让学生在每一个内容的学习中同时获取系统的专业技能,真正体会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否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在获取设计专业技能同时增进结构和工艺的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改革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依照教学惯性进行系统理论知识讲授,封闭式地开展练习。简单生硬的教学环节,无法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专业知识,甚至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的习惯,在真正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操作中反而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两个环节的对接。借鉴德国的专业教学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课程的每一个内容定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从搜索资料——确定构思——分组设计——绘制纸样——裁剪面料——缝合裁片——展示作品整个环节完成。在每个项目中,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也通过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进行了一次设计、结构、工艺课程知识的转换联系,明确自己所设计的作品可以转化为真实的成品,而增强自信。为了使每一个项目发挥学习的最大效率,在各个教学环节笔者又进行了如下新的尝试。

①多形式分组。在教学环节,笔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分组要考虑许多综合的因素,如学生的专业成绩,男女学生的比例,学生的性格差异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每一个项目都要进行一次新的分组,分组采用抽签分组、自由组合、教师搭配组合等不同的形式。多形式的组合既可满足学生自我组合的愿望,又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合理搭配效果,可使学生不感枯燥,充满新鲜和趣味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

②企业角色的承担。每个项目小组由4~6人组成,按照企业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确定一个主要的角色,如设计部、纸样部、车间部、质检部、展销部。在小组合作中,当轮到某个环节的时候,该成员负担主要指挥和协调作用,这样可以避免个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逃避、偷懒的现象产生,也可通过该形式培养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

③不同专业任务类型的承担。小组确定之后,教师布置项目任务。第一次任务,一般由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分类方法,各小组通过自选和抽签确定不同的任务进行完成。如设计生活装,可以选择从风格来分类,不同小组设计不同风格的服装。而后期的每一次项目任务,则先由各小组找出不同类型,再组合任务类型,进行交换任务的方式,完成项目。这样每次项目可以设计和研制不同或多种服装类型,最后通过每一小组的汇报,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则可以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④缩比例制版、手缝工艺的成品制作。专题设计课程虽然要考虑设计与结构、工艺的联系,但又不能以结构和工艺为主,否则就违背了课程的主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缩比例的方式,让学生将设计的作品用缩小的比例、制版,并用手缝的方式制作出成品。这样既不和工艺课程、实训场所冲突,也可快速看到设计的效果,使学生清晰了解制作后的成品和设计出入在哪里,并能及时修改设计作品和服装成品。

⑤重视评价过程,收获学习成果。制作的过程教师必须不断参与,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这也要求设计课程教师全面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学生成品完成之后,要求利用多媒体或海报的形式,让各小组展销部负责人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汇报,主要讲述运用了哪些专业知识,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进行解决,哪些问题解决的不是很完善等。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各小组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可以从该小组的汇报中学到本小组没有学到的知识,这个过程时间一定要给予充分。同时通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之间互评方式,肯定学生学习的成果,并提炼总结课程重点专业知识。

服装专业的教学,无论是服装款式设计,还是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工艺,如果各门课程完全独立教学,将会使学习缺乏知识的系统性,也会使学生就业出现局限性,学生一旦走入工作岗位将无所适从。同时教学过程中如果片面强调专业技能训练满足上岗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带着狭隘的职业技能走向社会而适应不了社会。对于现代教学,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多方面发展学生,这样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才有韧劲和后劲,也将不会面临结构性的失业。

参考文献:

[1]周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技师学报,2001(1).

[2]吴国智.项目教学在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

索,2012(7).

服装设计教学篇9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 内容 企业发展

中职学校的服装专业一般以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设计这三门课为专业基础课程,在这三门专业课的基础上,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再开设一些服装类内容的课程。而这三门专业基础课中以服装结构制图作为教学的重点,服装工艺制作次之,服装设计再次之,这是学校基于学生就业的角度去考虑的。

目前,学校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起我们对服装专业中有关专业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是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等问题的思考。特别是服装设计教学,应如何充实新的知识,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培养符合企业专业要求的技术人才等。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中等职校服装专业教育中的设计教学的现状:

(1)目前,中等职校服装专业的专业课设置、教学目标、计划、内容的具体确定基本上参照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也就是说按大学的专业教育思路来进行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教学量大、难度也很大。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绘画基础不好,所以最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花了大量的教学时间,结果效果却不理想。

(2)教育没有从有利于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出发,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没有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学校当前的教育模式,专业知识的体系都沿袭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体制,部分专业知识已陈旧、过时或被淘汰,而学校对目前企业所需的专业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了解不透彻,对新知识的充实、旧知识的更新意识不强,造成了学校所传授的专业知识、技能企业用不上,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学校没办法教的尴尬局面。这就形成了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矛盾,最后使我们的学生不能胜任设计工作。

在学校与企业的不断接触、交流、合作过程中,许多学校已意识到目前的专业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对专业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科学的实质性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一、对服装设计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设计教育目的:让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形成具有强烈的服装设计意识、科学的设计思维,掌握一定的专业设计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设计实践经验。而要达到这个教育目的就必须把设计的思维深入到服装工艺、制图等教学中去,扩大设计教育的内容范围。在教育内容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设计内容更加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设计人才。设计学习的内容应从款式设计(包括款式、色彩、面料)向工艺、结构设计方面延伸,拓宽设计的内容,使学习从平面发展到立体,间接的设计(效果图)和直接的设计(工艺技法的创造、服装结构的分割、重组等)相互结合。设计思维深入到工艺、结构的教学中去能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欲望,提高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具体教学的内容安排:⑴高一阶段以加强学生实践为主。⑵高二阶段以加强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为主。这个阶段是学校专业教育的主要环节,通过高一阶段的设计训练,学生在形象思维、动手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高二阶段的设计学习重点是如何把艺术效果图制作成实物,使高一时的局部设计转入到高二时的整体设计。⑶高三阶段的设计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成衣进行设计,使自己的设计构想转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培养学生对专业设计的商业意识与企业生产活动接轨。在教学上引导学生如何结合当前的流行趋势,消费者的消费层次、心理需求,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的、有商业价值的服装,为就业打下基础,这是学校的专业设计教育最重要的环节。

二、创设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服装设计过程是对服装进行艺术造型并用织物或其他材料加以表现的过程。主要分为:⑴收集资料、构思,按产品要求绘制时装效果图;⑵选定设计方案、落实服装用料;⑶制作样衣;⑷审查样品;⑸制做工业化生产样板和制定技术文件。根据专业设计自身的这些特点,让服装设计教学走出课堂、走入商场,进入企业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所以开设社会课堂和学校课堂相结合进行设计教学是具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把教学内容分成三块,分别由学校、服装市场、企业来担承,其中,学校教学主要任务是要完成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绘画内容的学习等。服装市场主要任务是要完成学生对服装市场调研、专业信息的搜集等内容的学习。企业课堂主要任务是通过下企业顶岗学习要求掌握服装设计程序、设计的实践经验,提高设计的能力。通过三者相互结合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设计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企业专业要求的设计人才。

1.课堂教学。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设计学习提供专业资料阅览、多媒体教室、专业设计工作室、教学实训工场等条件,完成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原理的应用、绘画技法等内容的学习。在具体的学习中要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创意制成实物,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创意用实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缩小的人体模型制作实物),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奠定学生专业设计基础。

2.社会课堂教学主要以考察服装市场为主。(1)定期组织学生进商场、逛服装市场,了解当前的流行趋势,搜集记录目前流行的服装款式、面料、色彩等资料,整理后以专业情报的形式写成书面材料,供设计参考。(2)定期组织学生观摩大型服装类展示活动,了解各类服装的品牌、设计的理念、企业文化以及发展趋势,并完成调研活动的报告,培养学生对市场信息的敏锐捕捉能力。

3.企业实习。组织学生下企业设计部门实习训练,这是设计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在企业里的实战性设计训练(老师下企业辅导),能使学生对设计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服装市场信息等综合性业务知识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开阔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视野,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训练得到紧密的联系,“学以致用”的教育原则得以真正贯彻,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搭载起一个很好的平台。

总之,中职学校的服装设计教育,必须要从学校现有的单一模式中解放出来,大胆引入一系列有利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改革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把企业所需的设计人才标准作为学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只有坚持这样的教育思路,我们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教育机制,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专业设计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包铭新.世界名师时装鉴赏辞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服装设计教学篇10

关键词:美的展示 色彩的作用 配色作用 社会性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服装设计是服装专业的关键课程。服装款式的颜色、流行元素等等都取决于服装设计,服装给人产生的美感和每个人穿着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体现的气质也是千姿百态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学产生的效果。所以,美学是服装的主旋律,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美学思想的渗透,把美学和设计紧密的结合起来,使服装能塑造人的精神状态和道德品质,展示时代风貌和民族特征,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加完美。

一、服饰是人体美的展示

一个人穿着打扮是否得体,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内涵。当时装模特出现在T型台上时,歌手出现在舞台上时,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华丽的外表,是美丽、得体、有个性的服饰为他们带来了光彩夺目的高贵气质,从而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和掌声。模特的形体、歌手的音色,固然是征服观众的第一要素;然而,他们的美丽和风姿终究离不开服饰的精心包装。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现代设计缝制的服装不是为了满足遮盖、保温、御寒为目的的,而是尽量使服饰展示出人体的美,隐盖人体缺陷,显现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风貌。

二、服装设计教学要发挥色彩的作用

在服装设计上最能创造气氛的是色彩。在视觉的接收过程中,色彩最先闯入人的视线中,刺激视网膜,形成色感觉,产生各种感情作用。所谓“远看颜色,近看花”,不仅是指距离的远和近,还包含着视觉的先和后,一个婴儿刚用双眼来认识这个世界时,最先辨认的是色彩而不是形。当我们走进商场选购衣服时,首先注意的是衣服的颜色,不喜欢的色彩,将会直接影响购买情绪。因此,要教育学生懂得色彩运用的好坏,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服装作品的成败,可见色彩对服装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服装色彩还要和服装面料的质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面料的质感不同,色彩也会随之产生复杂的感情作用。同样的红色,在粗放的苏格兰花呢上,其色彩表情是粗犷、朴素;在织金银丝的丝锦缎上,是豪华、辉煌;在雪纺面料上,是轻快、优美;在皮革上,则是冰冷、理智。如果无视面料的质感对于色彩的作用,只是公式化地了解色彩的性格是不行的。因此,服装设计也要注重色彩和面料的运用。

三、服装配色的美学应用

服装配色的美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常有人讲“这个颜色真美呀”。客观的讲,任何一种颜色都无所谓美与不美,只有当它和另外的颜色搭配时,产生的效果才能评价是否美。要掌握服装配色方法需注意:

1.色彩性格的调和。色彩性格相近的色相配合容易调和;热情似火的红色和黑白分明的两个色相搭配调和,产生的效果强烈而鲜明;浪漫的粉红和灰色相搭配也容易调和,其效果柔和、优美。色彩的调和一般有三种情况,即同一调和、类似调和、对比调和。

2.色彩面积的比例。色面积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到配色的调和与否。无论是同一、类似还是对比调和,其关键在于如何掌握面积比例这个尺度。在对比调和中,要考虑到色相、明度、彩度的三要素。

3.色彩要与肤色相联系。服装是人着衣后的状态,在考虑服装配色时,必须把人的肤色作为配色条件来考虑。服装的配色应扬长避短,一般黄种人认为皮肤细腻,肤色白里透红是一种美,因此也比较好配色。所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只要根据个人爱好,穿着得体、有个性就可。

四、服装穿着的美感

服饰的穿着打扮,是看得见的风姿,用服饰可以塑造人的形象。如男子衬衣的领口解开,诉说着随便、放松、非正式等意味,扣上纽扣并扎上领带,表达的则是庄重、正规的含意;用黑色服饰即可表现穿着颀长而帅气十足、有主见和独立性强的个性,又能传递出一种衣着者内心的孤独感;借红色衣装可诉说自己拥有的积极人生观和处事态度,外向、活泼、坦率而真诚的秉性;而宝蓝色装束表现出的是深邃的智慧,较强的责任心和拥有的十足决策能力。因此,通过衣装、穿着打扮,也能表现内在的美,表现自身高雅的风度和气度。

五、服装配色的社会性

人们对于色彩的喜好,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直接关系。我国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喜欢服装的色彩和城市的人就有所区别:农村人喜欢漂亮、纯度高、鲜明的色彩,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则喜欢素雅、纯度低的色彩。这与各自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服饰已成为每个爱美之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使人们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和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灰、蓝清一色的军装款式真是天壤之别,人们对服饰的穿着打扮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饰美自然而然地占据了人们的心头。音有容、笑有貌,知性和美感虽不同,却都是心田里的特产,端庄典雅的服饰、沉稳干练的凤仪,构筑出的自然是安稳而优雅的精神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