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诗词十篇

时间:2023-03-19 07:51:43

爱国的诗词

爱国的诗词篇1

关于爱国的古代朗诵诗词一:满江红·写怀

作者:岳飞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关于爱国的古代朗诵诗词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关于爱国的古代朗诵诗词三:过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爱国的诗词篇2

2、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5、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6、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9、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10、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13、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4、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15、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6、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1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18、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19、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20、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2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22、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3、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24、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25、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6、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27、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8、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29、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30、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31、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32、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4、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35、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36、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7、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38、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39、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40、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41、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曹植《怨歌行》

42、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

43、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4、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爱国的诗词篇3

茨维塔耶娃――她被誉为像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和赖纳・马利亚・里尔克那样的大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竞争对手。①

王又华《古今词论》:“沈去矜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②将李清照与后主李煜、诗人李白相提并论,可以看出她被推崇至极。

玛丽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1892―1941)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语文学家、艺术家,莫斯科大学的教授,精美艺术博物馆(现在的国立普希金美术博物馆)的创始人,母亲是钢琴家,音乐家鲁宾施坦的学生,在茨维塔耶夫原配妻子离世后才嫁给他,育有两个女儿,长女就是茨维塔耶娃。李清照(1084―1157)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出身名门,是仁宗朝重臣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也能诗文。

两位女诗人都成长于书香门第。茨维塔耶娃天资聪颖,六岁就能用法语、德语写诗,母亲却一直想培养她成为一名钢琴家。而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中国封建社会,李清照的父母不但让她诵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而且还允许她看笔记小说、轶事遗闻。除此之外,李清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家庭中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让她们做好了成为诗人所必备的美学体验和智力准备。

更为重要的是,而李格非夫妇的思想比较通达,任随李清照天真少女之心相对自由的发展,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她不是那种久居深闺的女子,平日与同伴一起游玩,有机会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而茨维塔耶娃曾陪同母亲在意大利、瑞士、德国休养,这让她认识了欧洲不同的文化,视野也比较开阔。茨维塔耶娃在母亲患肺结核离世后,便放弃钢琴专注于写诗。此时她的父亲陷入再次丧偶之痛,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事业上,茨维塔耶娃便形成了自由不羁的个性。因此,二者的心灵没有被束缚,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只不过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在饱含父母呵护的成长环境中,更加天真、率直,而茨维塔耶娃则有着一颗相对多情、敏感、孤独的少女之心,年少的她生活在自己阅读世界的浪漫幻想之中。

诗词创作与坎坷人生

茨维塔耶娃诗歌有着一种特殊的气质,她对俄罗斯诗歌做出的杰出成就使她在诗歌史上占有突出地,可谓诗歌艺术大师。她于20世纪初期在登上俄罗斯诗坛,这时俄罗斯诗坛表现出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众多文学流派并存,如:象征派、阿克梅派、未来派、现实主义流派等,虽然诗人在创作初期曾受到象征派诗人布留索夫的鼓励和影响,但是她一直把自己置身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中,不参加任何诗歌流派,性格傲然而立,创作独立不羁。茨维塔耶娃一生著述甚丰,写了17部长诗、8部短剧,大量的抒情诗、散文。她的诗的主要以生命、青春、死亡、艺术、爱情、祖国等为创作主题,善于采用对比、比喻、象征、双关等创作手法。代表作有诗集《黄昏纪念册》、《魔灯》、《天鹅营》,抒情长诗《山之诗》、《终结之诗》等。茨维塔耶娃早期的创作展现的是一个少女的成长轨迹和隐秘的内心世界。从1916年起,茨维塔耶娃的创作发生了重要转变。民间生活、宗教节日、圣母、大自然的原生力形象等大量涌现在茨维塔耶娃的诗歌中,诗人开始真正融入俄国文学和文化的白银时代。③茨维塔耶娃的创作经历与其人生道路紧密相关。1911年她和白军军官埃夫隆相恋后结婚,在政治立场上保持中立,不接受十月革命,因此在国内她饱受战乱之苦,小女儿由于贫穷和疾病而夭折。1922年茨维塔耶娃移居国外投奔丈夫,在国外一直待了17年,可以说这也是上她创作的全盛期,写有11部长诗。在侨居的日子里对祖国的爱支撑着她的创作,这是她俄罗斯精神的突出体现,也标志着其创作生涯的转折。孤独、贫困、怀念成了侨居时她漂泊的灵魂的写照。1939年6月茨维塔耶娃怀着对亲人和祖国的向往离开了巴黎,回到了莫斯科,可等待她的是女儿入狱,丈夫被捕并枪决,陷入绝望的茨维塔耶娃于1941年8月31日在叶拉堡自缢身亡。

生于幸福家庭的李清照,综其一生经历也是跌宕起伏,她的作品和个人坎坷不平的际遇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被誉为婉约正宗,其独树一帜的“易安体”,在宋代文坛上放射出独特的光彩。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氏的生活可以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与之对应其前后期词作在思想内容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前期主要写闺阁相思、离愁别绪,比如《如梦令》、《醉花阴》、《点绛唇》。而后期更多抒发诗人的哀怨情愁、亡国之恨、飘零之苦。这是因为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一直以来李清照也没有孩子,后来孤寂忧郁之时,张汝舟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无依无靠的李清照,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明知当时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仍然状告张汝州。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这一时期李清照先后写下了《鹧鸪天》、《添字采桑子》、《武陵春》、《声声慢》、《忆秦娥》等不朽的作品。④

爱情与爱情诗

诗歌是人类爱情这一崇高的美好情感与抒情艺术的完美结合,而由女诗人写的爱情诗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抒情诗词是两位女诗人主要的创作形式,爱情是她们创作前期重要的主题,其爱情诗句都包涵了自己的深深的感情。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才气就已经崭露,如《点绛唇》一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天真活泼、憨态可掬、既向往爱情又有几分羞涩的少女形象被栩栩如生的勾勒出来。

宋代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为伉俪。对于这段婚姻,历来的描述是夫妻诗词唱和,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题签,以读书为娱乐,堪称神仙眷侣。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作大也多是深情款款。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不过赵明诚大约1107年前后再度出仕,直到1121年才接李清照前去团聚,其间夫妻大约有十四年两地分居。李清照在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抒写离情别思的篇章。《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

与李清照相比茨维塔耶娃也写过率真、朴实、感染的爱情抒情诗,比如“我想跟您生活,住在一座小城,那里有永恒的黄昏,有永恒的钟声。”还有献给丈夫的诗《我在青石板上写》,“我在青石板上写,/在褪色的折扇上写,/在河边、海滨的沙滩上写,/用冰鞋在冰上写,用指环在玻璃上写,//也在经历了数百个冬天的树干上写……/最后为了让人人知道!――/我爱你!爱你!爱你!爱你!――/还用彩虹尽情地在天上写。”诗人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丈夫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情,诗人潮水般的感情炙热、真诚。

但是她笔下的女子更多的是高傲的、痛苦的、孤独的、犹豫的。她的诗歌多半不是对甜蜜爱情的陶醉,而是对爱之欲的抒发或者爱之痛的倾诉。这也是诗人孤独、高傲、奔放的性格的写照,她的爱是火热燃烧的,是悲剧式的。在《嫉妒的尝试》诗中“您同别的女人过的如何?/看来没什么?――还是当头一棒――/对我的记忆是不是很快已经淡漠,/想海岸线一样?”描写了女性的嫉妒之爱,嫉妒之苦,体现出了女子内心旧情的羁绊。《唐璜》中“喜欢我吗?”――“不想。”/“认识我吗?”――“说不准。”/“我是唐璜。”/“我是卡门。”这里的卡门是一个热爱自由的吉卜寨女郎,她在爱情中独立不羁,宁死不肯受男子的束缚,表现了女子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如此奔放多情的诗句是茨维塔耶娃感情世界的写照,可以说也与她一次次的爱情风暴有关。她性格古怪,极端任性。因为初恋的失败,就买了一把手枪到上演她心爱剧目《雏鹰》的剧院开枪自杀,所幸枪并有打响。茨维塔耶娃和埃夫隆本是一见钟情,二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很快还有了女儿阿利娅。但是热恋过后,茨维塔耶娃总是孤独的,她不断寻求感情寄托,女诗人帕尔诺克、诗人曼德尔施塔姆、演员扎瓦斯基、出版社发行人维什尼亚克、诗人安德烈・别雷、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评论家巴赫拉赫、丈夫的同学罗泽维奇都曾是她火热的心灵知己,很多诗歌都是献给他们。茨氏所经历的爱情的折磨,都化为了一行行深刻动人的爱情诗句,在她的世界中,爱情如同一种自然力,是宇宙的第五大元素。

动荡时代与祖国情结

对俄罗斯的爱是茨维塔耶娃抒情诗的又一重要主题。17年的侨居生活,诗人自始至终与祖国血脉相连。她只有把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无法克制的乡愁浓缩在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诗篇中了。《铁轨上的黎明》:“没有低三下四,没有谎言!远方―加上两条蓝色的铁轨喂,这就是她!―拿去吧!沿着铁路线,沿着铁路线。”这是描写诗人望着通往祖国的铁轨,有家而不能回的痛苦心情和坚信一定能够回去的决心。故乡、祖国的语言、对亲人的思念给诗人以慰藉,在最艰难的时刻给予茨维塔耶娃抗争厄运的勇气。诗歌中蕴含了茨维塔耶娃对祖国、对山河浓烈的爱。尤其在流亡时期,茨维塔耶娃倍感孤独、寂寞,她思念祖国,思念那个有她读者的地方。在《祖国》中诗人倾述了一个游子对祖国的殷切思念。“你啊!我就是断了这只手臂,――/哪怕一双!我也要用嘴唇着墨/写在断头台上:令我肝肠寸断的土地――/我的骄傲啊,我的祖国!”在《给儿子》:“我的儿子,回家去吧,一直朝前走――/离开我们――回到自己的故园,自己的时代,自己的时间。”诗人念念不忘用热爱祖国的感情来培养自己的儿子。歌咏祖国的著名的诗集和组诗还有《莫斯科吟》、《思念祖国,很久了》、《离别俄罗斯之后》等。

李清照作为南渡词人,经历了南奔、夫亡、避乱、金石书籍散失殆尽、改嫁等一系列的变故。词人既失去了故国和故乡,又失去了至亲的亲人,不幸和痛苦伴随着她。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但身为女人不能像男子一样驰骋疆场,但是她用诗句来抒发爱国的豪情壮志。看看她的一首警世之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举出项羽的不肯东渡,正是对畏缩怯懦、苟安逃命而南渡的高宗赵构等贪生怕死之徒的无情鞭笞和辛辣讽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溢于言表。再举一首她对思念故国的词。《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此词似写伤春,实写对祖国山河破灭的苦痛和愤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宋都城汴京,通过梦长安,也表现了作者对北方沦陷区的怀念。花光月影,暮色美好,可一切皆已物是人非,以此更衬托出女词人对故国深切的思念之情和国破家亡后凄惨悲苦的人生境地。

茨维塔耶娃虽然深受西欧文化的影响,但是她在精神实质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她直爽奔放、富有灵感,过于理想主义好走极端,但是一直热爱真理、热爱俄罗斯。不管在哪里,精神上始终忠于自己的祖国。李清照的爱国诗词,深沉而凝厚、热切而执著,是一代女词人强烈的民族忧患感的体现,昭示了她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茨氏和李氏的诗词,不仅是她们人格魅力的再现,而且充分地印证了在时代的烙印里拥有赤诚的爱国情结与崇高的民族尊严。

对比总结

总体上看,读茨维塔耶娃的诗特别需要思索,品李清照的词尤其让人感动,她们的诗词有着无限的纯洁的力量。就爱情诗来言李清照的词多委婉曲折,茨氏所写也满怀感情却更加直抒胸臆。诗人诗词风格的形成、演变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别是与个人的才智、时代的变幻,命运的安排有关。两位女诗人早起良好的家庭环境,后期经历的国恨家恨、颠沛流离,造就了天才的女诗人。爱情、婚姻、社会变故等因素对两位女诗人创作的变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让人钦佩的是,后期茨氏和李清照都经历了物质的困顿、精神的孤独以及旁人的。茨维塔耶娃迁居国外、投奔丈夫这一举动被政府认为叛国,李清照因为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但这些并没有挤垮她们,相反,更成就了她们的诗歌。诗人特立独行的性格、独特的创作风格、悲剧的命运和人格的力量不时带给我们巨大的心灵震撼。

不过相对而言,李清照是一个温柔善良、刚烈正直的大家闺秀,将细腻的感情付诸于词中,是乱世中的美神。而茨维塔耶娃始终在自己激情丰富的内心中寻找诗意,更为特立独行,是俄罗斯文学的圣处女――女皇⑤。两位天才的女诗人影响广泛、诗词创作艺术水平高,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安娜・萨基扬茨,谷羽译:《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生活与创作(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方波、唐碧珍:《从“闺思闲愁”到“苦寂悲愁”――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研究》,载《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29卷第3期。

[3] 莉・费勒,马文通译:《诗歌 战争 死亡》,东方出版社,2011年。

[4] 娄自良:《温柔的幻影》,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

[5] 苏杭:《致一百年以后的你》,外国文学出版社,1991年。

[6]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7] 谢学钦;《李清照正传》,中国文学史出版社,2009年。

[8] 余献勤:《茨维塔耶娃组诗中的勃洛克形象期》,载《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32卷第5期。

注解:

① 利莉・费勒,马文通译:《诗歌 战争 死亡》,东方出版社,2011年,第3页。

②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406页。

③ 余献勤:《茨维塔耶娃组诗中的勃洛克形象期》,载《外国语学院学报》第32卷第5期,第104页。

爱国的诗词篇4

语文学习要得法课内,得益课外。小学古诗词教学也一样,教师要立足课内,寻找课内外的连接点,连点成线,合面成片,以“主题阅读”的形式,拓宽学生古诗词阅读的空间。

一、以题材衍生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各类主题。教师要善于依托教材、依托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值得探究的主题,确定古诗词阅读的主题。例如:学习《静夜思》,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以“思乡”为主题的诗词赏读空间,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去了解、探究。

二、以作者拓展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一个诗人,总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我们在引领孩子学习了某位诗人的某个作品后,可以引导孩子走进这位诗人的其他作品,更深入地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脉络,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以李白为例,当我们引领小朋友走进《赠汪伦》后,不妨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继续了解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了解诗人爱游山玩水的生活情调,品味他的丝丝柔情。继续品读他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将进酒》等一系列诗词,开展走近李白的主题阅读活动。还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活动中,那一首首充满奇特的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

三、以生活诱发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语文是个大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的环境,捕捉探究的内容,结合古诗词的阅读,开展阅读活动。

1.学校生活

校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探究的主题。比如,班里有位同学转学,我借这一契机,抛出“有人离别”这一主题,引出一系列送别诗,如《别董大》《赠汪伦》等,引领孩子们去阅读,悟出那珍贵的友情。

2.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最主要的是亲情,我们可以定下“母爱”的主题,引导学生去寻找关于母爱的诗词,然后引导孩子们把获得的感动内化为自己的力量,去感受母爱和亲情,并伴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3.社会生活

爱国的诗词篇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精神,学校及教师要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古诗词作为体现和包含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提高对传统文化和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的意义,并针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体现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古诗词

虽然中华文化传承几千年,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优良的精神,但如今初中学生受到流行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甚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想要学习和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韵味,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在古诗词教学中,从而在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1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智慧等总体表征,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演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了历史上多种不同的文化内容,具有凝聚性和兼容性的特征,而且其注重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价值,以期起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学习中华民族文学作品和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情怀。如今我国主张素质教育,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具有鲜明的育人功能。在初中语文古诗词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诗词内容基本都体现出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杜甫、辛弃疾等著名诗人都在诗中描写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关怀,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除了爱国主义精神外,学生还可以学习古诗词及诗人中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如诗人陶渊明仕途坎坷,但它所写的诗词却悠然自得,体现了陶渊明乐观的精神。另外很多诗词中都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宣扬,目前学生对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甚少,而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境,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2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和年龄的原因,其价值观、道德观还极容易受到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人们最基本的情怀,语文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从众多古诗词中精心选出的优秀作品,很多诗词都表现了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如诸葛亮在《出师表》描写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崇高的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另外杜甫、文天祥、陆游等诗人均纷纷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爱民之情,语文教师加强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及诗人的伟大情怀。另外初中语文古诗词还提倡崇高的价值取向,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如孟子提出“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重视正义的思想和精神,并斥责了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群体,同时告诫学生要明确义和利,不要因利而失去本心。

3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3.1扩大学生古诗词学习范围:

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在中考制度的影响下,语文教师仍然会受到考试内容的影响,对于考试内容之外的知识讲解比较少。而一般语文考试中,很少涉及到古代文化相关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介绍较少。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古诗词中对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介绍,如作者的名、字、号、籍贯等。语文教师在教学《公输》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公输是字,班是名,而公输班之所以又叫鲁班,则是指“鲁国的班”。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解或组织学生自行了解古文中的宗法礼俗、音乐、年龄称谓等古代文化常识。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通过古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引导出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如教师在教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时,可以向学生传统“仁政”治国思想,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治国策略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3.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兴趣:

由于很多古诗词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对古诗词产生兴趣,也就无法了解中古诗词中蕴含的中华传统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兴趣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学习兴趣。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出师表》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三国演义》联系在一起。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电视、电影、小说及英雄人物比较感兴趣,而《三国演义》的电视、电影作品较多,教师可以从电视、电影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另外《三国演义》中包含诸葛亮、关羽、吕布等人物,而诸葛亮作为《出师表》的作者,教师可以从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描写文字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了解兴趣,继而对《出师表》产生兴趣。另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蕴含的意境和智慧,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古诗词产生兴趣。《出师表》体现了诸葛亮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学生在理解诸葛亮的情怀后,会被诸葛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从而投入更对的精力了解相关知识。

3.3把握古诗词精髓,加强情感体验:

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及诗人的精神,还需要学生通过品味古诗词中的古典韵味,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气息。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语调、语速、节奏、重音等朗读方式,体会和品味古诗词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渔家傲•秋思》时,需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将词中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表现出来。每一首诗词都有中心思想,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需要向学生讲解作者在诗词中融入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可以体验到诗词和作者的情绪,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李清照的词《武陵春》时,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整篇词的忧愁之情,此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李清照如何借助景色表达自己的忧愁之情,从而使学生在体会到诗词情感的同时,了解李清照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4加强游戏、竞赛等教学形式的应用:

初中学生古代知识储存薄弱是导致学生缺乏对古代文化常识了解较少的主要原因,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中国古典读物的任务,如《诗经》、《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另外语文教师还应当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促使学生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另外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接龙、古代文化常识竞赛、对联比赛、经典名言默写等,从而起到巩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思想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徜徉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海洋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教师可以通过策划成语故事接龙的游戏,让学生比较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在成语故事接龙过程中,不仅需要及时回答出正确的成语,还需要讲出该成语的涵义及典故由来,从而使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并加强对相关传统文化的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因此如何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语文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语文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古诗词教学联系在一起,通过扩大学生古诗词学习范围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等方式,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庞宪文 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中学

参考文献

[1]谢小惠.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58-160.

[2]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9.

[3]唐舒敏.品味古典诗词意蕴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从传统文化视野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育功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47-49.

[4]马丽丽.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10:138-139.

[5]白丽娜.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127.

爱国的诗词篇6

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能够增强学生对古代语言的韵律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规范精彩的文学语言。尤其多读古代诗词,对学生的帮助很大。比如屈原的《离骚》,里面不仅有丰富的古代语言,还有很多对古代的器物的描写,光是对香草的描写就有很多种。对课堂教学来说,多读此类诗词能让学生对古代汉语形成全方位的了解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学生多读这类诗歌,对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他们的古代汉语解读能力,无疑都是具有直接作用的。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的开展,对学生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教学,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的同时,也有效地推动语文教学的完善,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对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获得这些收获的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教师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一定的文学功底。

古诗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想象能力的作用。审美的教育作用是把古诗词的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文字的诗可以简单解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如李白的《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佳句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能引发学生思想情操的美化。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感知,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古诗词教育还有额外的收获,那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领略祖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塑造品格。古诗的语言简洁,富有跳跃性、节奏感,遣词造句有着独到之处。学习古诗,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好地应用于听、说、读、写的实际生活中。学习古诗是小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对他们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示儿》,通过阅读这首诗歌,能够感受到爱国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被外族占领的中原领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收复失地的强烈爱国情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在《咏柳》中,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嫩绿的柳树、活泼的燕子,无不让学生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感受祖国风景之美。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受其感染,势必会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从而达到心物交融、心领神会。这样不仅增添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形成了他们健全的人格。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古诗词教学就是一朵神奇的花儿。如果想让这朵花开得灿烂,离不开园丁的辛勤浇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古诗词的热爱是有效的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让学生热爱古典诗词,必须要他们感兴趣,这样他们对积累和赏析才有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强调这些经典古诗词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及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在赏析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引导学生观赏那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想象远处平凡的寺,想象传来平凡而古老的钟声,诗人艺术地再创造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让学生感受意境的同时,还可以播放背景音乐《弯弯的月亮》。优美深情的音乐会把学生带入迷人的情景中,充分体味旅途的优美景色对孤子旅人的慰藉。

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先秦的原始歌谣、诗三百、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古诗,再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诗词散曲,犹如一条灿烂的银河,贯穿中国文学的广袤星空,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兼收并蓄地了解和学国优秀的文化,培养既有知识更有民族精神的文化人,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生的关怀,加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爱国的诗词篇7

(一)以古诗之美丰富学生思想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面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念,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将这些思想与审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讲述与引导,对其加以熏陶、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初中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类作品在古诗词里面占据多数,其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读者读来荡气回肠。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族危难的年代,诗人用行动,用诗歌表达自己誓死卫国的决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诗人杜甫因国家动乱,到处漂泊,但无时无刻不挂念国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句无不反应了作者的悲愤与痛彻心扉,表现出了杜甫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念。大诗人李白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空怀一腔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他仍然对追求理想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心态,等等。

(3)向世人传达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间真情。古人用大量的古诗词不断歌颂着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女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依恋。友情在中学生阶段很重要,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友情的美好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

(4)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古诗词中有不少写景的诗篇,从古代诗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对祖国江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比如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等。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只有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关注生活点滴,才能将生活如此美妙地传达出来。

(二)以古诗之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古典诗词体现着丰富的艺术美,其表现主要如下:

(1)音乐美。古典诗词最早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每首古词都配有曲,曲就是配乐唱的,其音乐性也就不言而喻。古诗多音律和谐,章节复叠,有着浓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唐朝之前成为古诗,之后成为格律诗,古诗多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律诗对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讲究平仄,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2)语言美。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诗中的每一个字对诗整体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得出来的,诗中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韵味,饱含了不同的意境。比如可比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悠然望南山”中“见”与“望”的区别。很明显,“望”字缺少一种悠闲的意蕴。

(3)意象美。诗歌形成过程中需要诗人精神情感异常饱满、激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这种广阔深远、自由新奇的审美想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诗歌这一特点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讲述诗歌写作背景、诗人个人经历等措施,积极调动学生想象力,使其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感情体验与经历去感受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与丰富画面。

二、实现古诗教学价值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它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

(一)吟诵朗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歌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出色的诵读不但能够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诵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各词字的语音、语调都会有轻重之分,这样既能读出音律美,也能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在吟诵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基础。

(二)通过比较联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比较联系法可有效减少学生古诗词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的现象,比如“亲射虎,看孙郎”与“西北望,射天狼”中的“郎”与“狼”的书写。通过平时的比较联系可有效帮助学生区分并理解。

比较联系法可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蕴含的传统意向。比如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燕”与“雁”的区分。通过对含有这两字的诗句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含“燕”字的诗句都有春天有关,代表了春意盎然,成为春天的象征;带有“雁”字的诗词多与秋天相关,出现意象多为大漠、边塞等,通过类似比对,学生对古诗句的意象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爱国的诗词篇8

关键词: 爱情主题 婉约 豪放 花意象 情感艺术

引言

爱是人类感情中最复杂且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难以界定,却对我们的生命有着巨大而又神奇的支配力。它既有创造性又有毁灭性,既美丽又令人望而却步。“诺亚方舟可以载我们到梦想的伊甸园,也可以将我们搁浅在痛苦的浅滩上;当失去曾经拥有的感情时,我们常常沉湎于悲伤之中而不能自拔”。[1]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无论是痛苦之爱、挫折之爱、毁灭之爱,还是迷失之爱等,都常是小说、诗歌、话剧、舞蹈和歌剧等的主题。

诗歌的浪漫气质尤为适合表达爱情、爱情诗可以是描写深受爱情之折磨的痛苦,可以是诗人追忆美好爱情的过去,可以是表达对爱产生的困惑,可以是对爱淡淡的白描,可以是宣告对爱之忠诚,可以是表达对爱的渴望,可以是赞颂海誓山盟、至死不渝的爱情,更可以是朦胧的初恋之爱……爱情主题的诗歌格外受到心思细腻的女诗人的青睐,她们常常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通过诗歌讲述动人的爱情故事,流露真情实感。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受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感情生活跌宕起伏,因此她在爱情主题的宋词创作上独领,在思想根源、创作风格、写作手法等方面不拘一格。

一、李清照诗作与词作在主题上的界定

中国宋代以词闻名于世,其发展繁荣之势已登峰造极,并出现了一位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一个善用诗词传情的高手。然而,在诗的创作上颇有建树的她毕竟贵为中国著名的女词人,所以她更善于用宋词传情达意,尤其是当内容涉及个人情感和婚恋生活时,她总是借词抒意,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爱情词篇。纵观李清照的诗词作品不难发现: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她把诗和词界定得很严格——她的诗的内容多以政治为主,有着明确的倾向性。她对时局的思考和分析远远超过了当时一介妇人所能企及的深度,甚至高明得不逊于许多以国家政治为己任的大臣。她的诗是爱国言志诗,她的词却是对自身的感怀,对于身世,对于家破国亡的痛苦无奈的切身描述。易安的词,鲜明地表达她作为自己,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女子,在少女时期的娇羞,青年时期的幸福和晚年时国破家亡的悲哀。综上,李清照的爱情诗篇可称之为“李清照的爱情词”。

李清照的爱情词,顾名思义,主要以描写恋爱为主,抒一己之情,歌心中之爱,一切均是自然流露,感人至深。有别于同时代的封建礼教下的其他女性,李清照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勇敢而热烈地歌唱自己的爱情生活。她的词作早期清新健康,具有封建的叛逆性;后期凄婉沉郁,倾注了忧国忧民之情。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还是沉重忧虑,她的词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同时,李清照的词美还跟她本人丰富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爱情词,首先需要把握她的情感脉络。

二、情窦初萌的李清照之婉约词表达

李清照出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开明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文化熏陶,使她很早就拥有了出众的文学禀赋,成了“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的知识女性。李清照有着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她的少女时代非常欢快、闲适、幽雅,从而培养了她开朗、活泼、好动的性格,喜好结伴外出游玩,再加上少年时期的不凡抱负和青春骚动,使得她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词都以表现自己作为青春少女的婉秀欢愉、幽雅闲适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点绛唇》则是早期一首描写少女初次萌动爱情的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2]词中通过对少女荡秋千的情景的描写烘托出人物的娇美,通过对少女乍看来客时所表现的惊诧、娇羞而又多情的表情,表现出少女见到翩翩少年时情窦初开的心情。全词运用白描、造境的手法,以及“花瘦”、“青梅”自喻青涩的少女情怀的意象,将一幅少女初尝爱情滋味的画面展现出来。

带着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李清照走进了婚姻生活。十八岁那年,她嫁给了大学士赵明诚,婚后两人志同道合,经常烹茶猜书,诗酒酬答,生活十分恬适美满,《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瑞鹧鸪》等多篇词作反映的都是甜蜜美满的婚后生活。《减字木兰花》作于李赵新婚不久。文中以欣喜盈盈的轻灵笔触,精妙地刻画出一个初婚少女的美好情怀和细腻心理。上阕写买花及花的娇美,这自然是女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透明心情的外露。下阕写自己的心理活动,陡然翻出一泓波澜,“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使短短小令顿生摇曳多姿的情致和曲折变化的妙趣。女性心理之细腻,跃然纸上。紧接着就是少女自信心重占上风,“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于自信之中透露出一种撒娇、俏皮、活泼,极有人间情趣,更显现了一种新进的思想意识。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是值得称道的,他们志同道合,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分离时,他们则饱受相思之苦,正如《一剪梅》这首词作于李赵二人婚后不久,赵负任远游离别之后。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通过对周围清秋之景的描写,烘托出作者的情怀。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现象,但同时是人们悲欢离合的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的触觉,又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紧接下来的几句又继续描述了作者离别后一天的所作之事、所触之景和所生之情。下阕首句承上启下,继而将全词推向高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自己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足见两心相印。最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李清照对夫君的思念化作了一首首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小重山》、《好事近》、《诉衷情》、《满庭芳》、《醉花阴》等无不奏出绵绵的别离之苦和对丈夫的一腔柔情蜜意。其中《醉花阴》这首词更是深情地拨动了丈夫的心弦,使身处异地的赵明诚感动不已,闭门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地一气和了50首词作。

三、情路遇阻的李清照之豪放词表达

然而新婚后好景不长。靖康一年(1127年),金人入侵北宋,为了躲避战祸,李清照从山东南下,一路辗转,到金陵与丈夫相聚,可没过多久,赵明诚又奉旨转往湖州赴任,却不幸途中暴病身亡。南渡成了李清照情感变化的分水岭,她在精神上还没来得及从亡国的沉重打击中挣脱出来,就又经历了家庭变故的悲剧。自赵明诚被罢官以后,一直与夫君厮守过着寂寞恬淡的乡居生活的李清照,失去了身边唯一的亲人。赵明诚的撒手人寰顿时使她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她的一首《孤雁儿》,不但在词牌名上和自己的处境相呼应,在内容上更是表达了自己情场寸断的情感,寄托哀思。词中描写了作者早上起床,就有说不清道不尽的惆怅。“沉香断,玉炉寒”,巧妙地引出自己的情怀如水,熨帖而又自然。再增加撕裂人心、惊扰春思的三弄笛声,不仅妙在引出惊碎的心,引出对青春将逝的感伤,而且使缕缕凄厉欲绝的音响缠绕和笼罩着词境。上阕以人的笛声惊碎梅心作结。下阕则由大自然的悲声“小风疏雨萧萧地”领起,渲染悲伤气氛。由苍天的叹息和垂泪(小风、疏雨),很自然引出词人的“千行泪”。此时再点出“吹箫人去玉楼空”,已经水到渠成,方知女词人何以要“无佳思”、“情怀如水”,泪下千行。“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结尾这三句,出语清淡,似痴痴地自言自语,既点了梅这个花意象,又抒发了孤独、茫然、空落的心情,使词人与梅的形象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悼亡之情。

李清照的晚年是在南方度过的,这一时期的词作主要表达了她国破家亡夫死的落寞情感,同时记录了晚年的乡愁和对国事的关切。《永遇乐》则是代表作之一,该词流露出作者去国怀乡、思念亡人的寂寞心情。此词在艺术上已经炉火纯青,通过今昔的对比,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伤,又是对国家盛衰的慨叹,有人乐我悲、人醉我醒、老无所归的心境,更有词人经过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渐趋于平静无奈的意境。凄清幽绝之感,一层层细腻地展现出来。

总而言之,李清照以自己的爱情生活作为素材,将自己少女时代的欢快活泼,新婚燕尔的甜蜜幸福,别后的柔情相思,乡居岁月的恬淡自信,遭遇丧夫的悲痛欲绝,晚年的乡愁和对国事的关切,都一笔笔描进词里,一幕幕再现给读者。

四、李清照爱情词的创作特点

李清照在诗和词的创作中都有所造诣,但以婚恋情感为主题的作品均以词的形式表达,在爱情词的创作中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根源,她敢于冲破思想束缚,虽然没有完全逃避当时社会意识形态或宗教的影响,但是在作品中有了相当大的突破:打破封建的思想束缚的李清照,以个人的情感为主线,根据不同时期的感情波折,赋予诗歌不同的主题和风格。李曾失去过自己心爱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她对情感和生死的态度,从而在诗的主题上都因情感出现了转折点:李清照在丈夫死后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国家和人民身上。

李清照的词风以婉约为主,但又不失豪放,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

在写作手法上,她提出“词别是一家”[4],主张词要典雅,强调词的音律性,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并善用白描手法和意象,李清照的意象群多是由花、草、鸟兽和她身边的日常用品构成,其中最喜欢的当属梅、菊和雁。此乃“以寻常语”创新意。

在创作内容上,她以知识女性特有的艺术感受,展示种种人生境况和生活情趣,婉约道出内心的情感,更营造出深化细腻的意境,成就词的凄美,给后人无与伦比的享受,把两宋婉约雅词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

结语

爱情是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它既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又能给人带来伤感与痛苦。爱情又是个美丽的话题,它的浪漫与神奇赋予了无数诗人以灵感。李清照用诗篇抒写了自己的爱情感言,她细腻的笔触不但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还同读者产生了共鸣。爱情像潺潺的流水,其玄妙之处也许只有用婉约的方式表达才好,因此,以婉约著称的李清照采用了婉约的方式对爱情进行勾勒。同时从个人的情感经历入手,加上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把首首爱情诗篇展现得熠熠生辉。读者只有通过对李清照本人和作品的理解,才可以真正体味到期待爱情、感受爱情和创造爱情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梅根·特莱西德.爱情世界的语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周汝昌,夏承焘,等编.宋词鉴赏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爱国的诗词篇9

2017年新春,一档主打“中华诗词”的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下简称《中国诗词大会》)红遍荧屏。在文青汇聚的中国知性网站豆瓣评分上,《中国诗词大会》总体评分为8.5,累计吸引了超过4亿次的观众观看,一时间收视堪比娱乐真人秀。其热播不仅引发了大家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关注,而且关于节目主持人董卿以及“零零后”汉服才女武亦姝、北大才子彭敏、北大工科博士陈更等参赛者的话题也频频刷屏,掀起一股新媒体传播渠道的“诗词热”。

600天磨一剑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自主研发的第4个“大会”。它原本是频道总监阚兆江一开始最担心的一个“大会”。因为诗词和人人都要写的字,跟日常生活的成语不同,自古为文人雅士所爱,容易曲高和寡。

“诗词有一定的难度,与普通公众还是有一段距离,不是每个人都能写。作为一个大众节目,不能太有距离感。”阚兆江说。

但《中国诗词大会》现在却成了最火的一个“大会”。有网友说,终于有了一款可以和爸爸一起看的综艺节目。节目最后一期的收视率问鼎当晚收视冠军;主持人董卿更是成为撒贝宁之后,另一名通吃各年龄段的资深“央视网红”……在短时间内达到如此的火爆程度,连节目组都有点出乎意料。

春节才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意见,宣布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鞒蟹⒄构こ獭保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也正是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显得更有意义。

“要做一档与诗词有关的节目”,当负责全局把关的总导演颜芳接到这一任务时,她怎么也想不到之后的600多天她都在与《中国诗词大会》的模式“缠斗”。如何把大多出现在教材当中,对常人来说甚至有些枯燥无味的传统文化内容放在现代综艺节目的平台去做,还得做到好看,这让节目制作团队费尽了心思。600多天,反反复复地做方案,前后差不多了20版方案。

为了节目研发,节目组成立了专家策划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同时也是评委的康震就是其中之一。曾经一年多时间里,颜芳每隔一两周就会拜访康震,“光是关于这个节目的环节设置,PPT都不知道做了多少版”。

导演组想过周冠军、月冠军,九宫格,甚至想把七步现场作诗加进去。“甚至我们不得不情景再现。我在这儿讲,你在那儿怎么点评,还有几位同仁大家现场比划,选手怎么上来,怎么下去,讨论赛制,把这个弄得high起来、玩起来。”康震说。

《中国诗词大会》制作团队为节目研发费尽了功夫。导演组也描述了相似的过程,双方一碰撞出好想法,就会拍成样片,但有时候“拍着拍着就拍不下去了”。古诗词太容易做成阳春白雪的东西,这正是他们担心和尽量避免的。如此不断推倒重来,循环往复。

最终,导演组把节目赛制确定为观众看到的百人选手团(以下简称“百人团”)挑战。每场比赛分为“个人追逐赛”、“攻擂资格争夺赛”和“擂主争霸赛”。第一场比赛抽签选出挑战者,参加个人追逐赛,百人团与挑战者同步答题,如百人团答错,其面前电子屏上显示的盾牌将被击碎,每道题击碎的盾牌数量即为挑战者得分;挑战者总分最高的选手与百人团中答题正确率最高且最快的选手进行“攻擂资格争夺赛”,获胜者将挑战本场擂主。

录制一开始,这一期节目谁会上场、将会发生什么,导演组都在等待百人团给出谜底。这种不确定性正是节目的看点之一。

新一代的以诗会友

《中国诗词大会》展现出的大美是诗词里千百年来积淀的人世情怀,更是百人团选手们对诗词的那份赤诚之爱。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内容很容易流于“枯燥”、“晦涩”、“高深”,如何把这些内容让普通观众接受并理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王立群、康震、郦波、蒙曼四位都是在高校任教的学者,同时,他们也都曾担任过《百家讲坛》的主讲嘉宾。“他们能够深入浅出,把艰涩的知识消化后,告诉给观众。”

比如讲到“掷果盈车”的典故时,蒙曼说,潘岳长相俊美,坐车走在街上都会有一群老太太疯狂地往他的车里扔水果以表达喜爱之情。

令人印象深刻的百人团选手来自各处:地方选拔、推荐、点对点找。因两次从百人团答题中脱颖而出、继而受到关注的“汉服少女”陈思婷,是从母校陕西师范大学所在的西安选拔地走出来的选手,经过笔试、面试后,得以进入百人团;文言文满分的13岁“孩子王”叶飞则是节目组点对点直接找到的;而励志大姐白茹云走的是推荐,“编导出题,我来答”。

私底下,百人团也经常以玩“飞花令”、“斗诗”为乐。“飞花令”是《中国诗词大会》最受欢迎的比赛环节,源自古时候人们常玩的一种“行酒令”游戏。参与者轮流吟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不仅考验诗词阅读量,还考验急智之下的心理素质。气质娴静的上海女中学生武亦姝便是在此环节圈粉无数。

虽然百人团年龄不等、职业各异,台上打擂,台下却如评委蒙曼所说,“以诗会友”,颇有古人之风。

16岁小姑娘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一举夺冠,凭借实力和沉着稳定的心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网友纷纷为她的才情所折服,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武亦姝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在读高中生,她的诗词储备量大,即使和文学专业博士生对决也分毫不弱。令人倾倒的是武亦姝在赛场上的从容自信,比如抢答时表现勇猛,用她的话说:“先抢下来再说,反正我都会的。”

让武亦姝一战成名的那次“飞花令”主题字是“月”字,她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后,被提醒这句诗重复了。飞花令有时间限制,非常考验参与者的诗词积累和心态,好几位选手都是在被提醒重复之后,一时紧张无以对答才落败的。而武亦姝不仅没慌,还微笑着迅速脱口而出《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句诗里包含四个“月”字。令大量网友折服其气度和才情,也让不少人高呼,这才是“00后”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专家估算,武亦姝至少有2000首诗词储备量,不过,她并不是纯粹靠死记硬背的“诗词复读机”,在节目中尽显对古诗词的喜爱。武亦姝说,古诗词里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的感觉”。她奉陆游为“男神”,宿舍书架上只有一本书,就是陆游的《放翁词》。在诗句里,她能够感知陆游性情中可爱有趣的一面,觉得那是一种很特殊的温柔和深情,有时候也可以很明快、很清新。陆游一句“我与狸奴不出门”就能让她喜笑颜开,仿佛看到了那个天气不好就不出门,在家摸猫的陆游,赞叹“多么可爱的一个人!”她也爱苏轼,感觉读东坡词能让人有好心情,苏轼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不知不觉中,这种豁达的人生观也让她有勇气笑对各种挑战。

参加过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蒙曼对武亦姝的印象是:宠辱不惊。“2016年的冠军是特别的气定神闲,武亦姝有点大勇若怯,她老觉得自己不行,她要赢了谁,她就会说:‘真的吗,真的是我吗?’我觉得这个小孩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心,对什么都抱有一颗好奇心,对胜负看得没有那么重,没觉得自己很牛。”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对武亦姝的比赛心态印象最深刻,“她很单纯,对诗词是一门心思让自己开心的那种喜欢,题目答对了当然好,错了也没关系。最后夺冠,她并没因为当冠军而感到多么的激动和兴奋,如此稳重成熟的心态在这个年龄太少见了。”

在节目里,穿着米色羽绒服出现的白茹云用自己罹患淋巴癌但以诗铭志的乐观坚毅感染了很多人。苦情但励志,听起来是选秀节目的惯用伎俩,有故事的选手会被特别看重?导演组回应,诗词储备量才是基本项,看的是综合分数。

《中国诗词大会》所比拼的,就是实打实的诗词功底了―几乎每个入选的百人团成员都会随身携带两本诗词类书籍入京。“汉服女孩”陈思婷带了《诗经集注》、《楚辞补注》、《李商隐诗集》和《南唐二主词》。

打动人心的“人”的故事

让《中国诗词大会》备受推崇的,不仅仅是这些“行走的诗词库”,还有整个节目所展现出来的中国诗词之美。

《中国诗词大会》拯救了无数玩手机的低头族,被网友称为“诗词界的饕餮盛宴”。

从百人团到选手,从嘉宾到主持人,所有人都深刻地展现出了什么叫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都是由衷地热爱诗词,是在交流中华文化,而非仅仅在比赛。这也正是节目叫“大会”而不是“大赛”的原因。

许多网友感叹,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才知道原来诗词那么有趣,中国诗词歌赋真是让所有语言都失色的存在。

在《中国诗词大会》里面,本就是“央视一姐”的主持人董卿可谓轻松hold住全场,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一起录节目的评委,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也承认《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好看,董卿功不可没。“她几乎是我们这个团队里头,事前做工作最用功的一个人。”诗词储备量达两三千的选手陈思婷也惊叹,“作为主持人,她的诗词功底如此深厚,真的是下了功夫。”

第六期节目里,一位选手讲到,为了让女儿能更好地背诗词,他便为古诗词作曲,董卿被这名父亲打动,眼里闪着泪花,随口念出了叶赛宁的《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这些说词全部都是临场发挥,导演王珊说,“我们会给她一个方向,告诉她今天的开场诗是哪一首。但到最后具体的呈现是她自己的,全是她自己准备的。”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觉得这类节目之所以火,是因为它们共同做出了“人的故事”:“打动人心的故事,都能够唤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几年前曾有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称,这两句诗自己特别喜欢,但恨才华不够,希望有人能续写两句。

“中国人诗心不死,这就是很好的例证”。蒙曼回忆称,帖子发出后最终有上百万人在跟帖。“从诗经开始,人们非常习惯诗词这种审美方式,愿意用这个来表达感情,虽然这样的文学形式逐渐被放弃了,但是基因还在,《中国诗词大会》打到了鼓点上,一下激发了中国人的诗词基因。”

爱国的诗词篇10

一、利用诗词诵读来培养学生的博爱仁慈之心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二代,他们衣食无忧,以自己为中心。他们与同学比吃穿用住,毫不顾忌自己父母的辛苦。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他们往往表现得很冷漠,缺乏爱心。而一个缺乏爱心的人,无疑是可怕的,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孔子 “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儒家的仁爱精神是我们华夏民族得以团结、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这种仁爱和闵世之心有着充分的体现。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李绅的《悯农二首》,杜荀鹤《山中寡妇》,皮日休的《橡媪叹》……这些杰出的诗人写了大量闵世爱人、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篇。我们可以在班会课上充分利用这些诗篇,在教学生诵读鉴赏的同时,学习诗人们的仁爱精神,引导他们发掘现实意义,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转化为对今天社会上一些弱势群体的同情。

二、培养中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自古以来,以诗言志,就是诗人们的精神寄托,翻开厚厚的唐诗宋词表达积极进取的凌云之志的诗篇比比皆是。在这些诗篇中,有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豪情霸气:有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治国安邦之志;有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为民请命,不惜为正义献身的慷慨。此外,唐诗中还有大量的边塞诗,同样洋溢着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如李颀、岑参、王昌龄、高适等边塞诗人,就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名篇。每当国际局势动荡变换之时,学生们也很关注,这时候我就叫学生们诵读边塞诗,诗写得慷慨大气,学生读的是豪情满怀。这样的诗歌学得多了,不但可培养中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还可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

三、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把握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