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情人吧十篇

时间:2023-04-06 16:18:15

北京情人吧篇1

生产有“专家”农民好“帮吧”

村民李宝银如数家珍般对记者说了起来:夏间天,俺们从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得知,村里的“数字家园”要来一个好帮手,俺以为是个大专家呢,结果一看,是电脑里出来的一个活动小箭头儿!

俺举着的电话里传来一个热情的声音:您需要我帮什么?

俺试着对电话说,想知道今天油菜的价格。

只几秒钟,小箭头儿就指到了一个小框框,小箭头儿打开了它,跟着就出来了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当天的油菜价格,好家伙,是8毛钱!可到俺村来收购的商贩只给俺两毛钱!

差这么多!这下俺可知道了市场行情,有了底,再和商贩谈价钱时,就少吃亏了。这太快了,太方便了。几个月来,俺没多费力,就多收入了几千块钱。

村民耿宝晨对记者说,时展了,俺农民也得跟上时代啊。一开始学电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帮吧”的那个小箭头儿就一下一下地教俺,比专家在俺身边还方便,俺也用不着紧张,也没人说俺笨。就这样学了几个月,现在俺已经能上网查看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原来这就叫掌握信息化啊!俺从电脑上不仅知道了油菜行情,还知道了识别假农药,又知道了到哪儿买农用车零件最便宜,现在还能从网上了解国家政策、法律知识,还知道了许多国家大事。俺家买不起电脑,就到村的“数字家园”学。现在,一到晚上,“数字家园”经常抢不到电脑用,大家都知道这东西好啊。现在俺也敢说,能和城里人一样用电脑上网啦。

村支部书记高兆祥对记者说,俺们村幸运地成为“帮吧”第一批试点村,俺村的两名大学生村官儿帮着指导,很快,大伙儿就会自己用了。油菜是俺村的主要产品,也是京郊相当不错的优质油菜。油菜过去最多只卖两毛多钱,通过“帮吧”掌握了市场行情后,现在卖到了8毛钱。几个月来,没多用一袋化肥,没多花费其他劳动,全村的收入与去年同期比翻了近3倍,这主要是通过“帮吧”做到了供需及时与市场对接了。现在,一谈起“帮吧”,大家伙儿就乐得合不上嘴,信息太重要了。俺们曾多次问自个儿,啥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啊?这不就是嘛。近些日子,俺村最时髦的话就是:“帮助你我他,帮吧是专家!”

屏幕手把手网络近民生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电子公务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告诉记者,“帮吧”的使用,实现了大学生与农民之间通操作、通信息、通知识、通价值、通情感。

“通操作”是“帮吧”一端从电话中用电脑鼠标告知农民如何操作鼠标、键盘等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网络浏览。“通信息”是提示、引导农民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告知如何获得更多信息。“通知识”是在对农民提出需求进行解决的同时,穿插一些电脑知识教给农民。“通价值”是农民在免费获取信息时,也能得到电脑操作、网络信息、电脑知识等“帮吧”带来的益处。“通情感”是大学生通过“帮吧”利用知识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和提高知识水平,让农民感受人与人真诚互助的情感。

仅仅3个多月实践,“帮吧”为北蒲洲营村等试点村解决了农民亟需知道的农药、化肥、蔬菜价格、市场需求、农技、农资、气象变化、家禽畜疾病防治等大量的“燃眉之急”。农民还用“帮吧”及时对城镇用工、国家政策、法律等进行了无障碍沟通,既丰富农民的知识,开阔了的眼界,又使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民迅速与现代化社会信息对称。农民需要什么信息,“帮吧”就能及时提供什么,收到了信息普及化的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是这样诠释“帮吧”的:“帮吧”是个新事物,它依靠专利软件技术,用“即时通讯”的互联网技术手段,由电脑一端的大学生为电脑另一端的农民义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双方通过屏幕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同屏交流,即教即会。“帮吧”的问世开启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数字民生”的大门。

密切关注“帮吧”工作的专家、北京市政府参事、北京市人大代表王维平这样解读“帮吧”的作用:“帮吧”的意思是互相帮助,大学生帮助农民及时掌握现代化信息、法律、市场和怎样掌握网络方法、工具等。农民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农业、生活等社会知识,为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机会。

王维平认为:“买得起也用不好”,是农民面对日新月异的电脑、手机等信息产品遇到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院校学生需要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帮吧”的问世使这两种需求对接起来,形成互补、互动,它以“帮吧村校通”的具体形式满足双方的需求。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电子公务研究中心“帮吧”专项负责人韩芝润向记者说道,过去,农民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少得了不少实惠。“帮吧”使农民手中的农产品立即与最适合体现自己价值的渠道沟通、交易,实现价值升值,体现了信息化服务的实用价值。在当今时代,信息就是生产力。现代化中的信息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最快捷的手段和路径,在农业方面,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帮吧”迅速提高了农民的信息化水平,它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缩小数字沟培养新农民

早在2006年间,北京帮助在线公司为“帮吧村校通”的支持技术做“在线帮助”软件试点时,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杜德印、副市长赵凤桐分别听取了“帮助在线”技术汇报和演示,表示这项由国家863科技项目支持、获专利权的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北京情人吧篇2

啤酒、酒吧都是舶来品。盛行于中国大陆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北京来看,酒吧的盛行要稍晚于啤酒。据有关资料介绍,1995年两个日本留学归来者在三里屯开了两家酒吧,逐渐兴旺发达起来,形成了京城酒吧最大集聚地——三里屯酒吧一条街,这可认为是京城酒吧的滥觞。

但北京酒吧最早的泡吧激情是被老外点燃的。一些追求时尚的国人马上以无比的热情,把酒吧这种生活方式发扬光大了。三里屯附近一些酒吧的老板大多是外国人或是有多年国外生活背景的人,深谙国外的酒吧文化,能熟练地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在音乐、酒吧装饰与经营上,善于营造自己的特色。当然,酒的品质也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就是他们把洋酒介绍到中国来的。

酒吧,在英语里是BAR,原意是长条的木头或金属,用来做拴马的栏杆。从前美国中西部的人骑马出行,到了路边的一个小店,就把马缰绳系在门口的一根横木上,进去喝上一杯,略作休息,然后继续赶路,这样的小店就称为BAR。这样的场景在美国西部片里常常可以见到。可见所谓BAR当时也就相当于我们原来小酒店的酒幌儿,“BAR”只是外国最大众化的小酒店而已。

但酒吧引进到中国来,却完全脱离了寻常百姓大众身份,酒吧在京城一开始就以时尚高档面目出现,并有贵族化、艺术化的倾向。酒吧的兴起与红火与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之变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一些西方酒吧里盛行的酒品就随之被冠之以“高档”,其实芝华士、百威、嘉士伯在国外也就大约相当于皮尔卡丹的级别。并不是那种开着加长卡迪或劳斯莱斯的主儿常喝的品牌,而喝得更多的倒是实惠而简约的工薪阶层。笔者这番意思只是想还事物的本来面目,国产酒品完全没必要妄自菲薄。

夜场是啤酒高端产品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北京的夜场还包括迪厅、夜总会、KTV包房、西餐厅、咖啡厅等,但气盛、人多、啤酒销价高销量大非酒吧莫属。因此,笔者把酒吧啤酒作为高档啤酒的代表,以期探寻啤酒高端品牌的消费理念和塑造规律。   北京酒吧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有酒吧有500左右家。主要分布在三里屯、后海、朝阳公园、魏公村等地。酒吧大致分三种类型:静吧、歌舞吧、迪吧。三里屯多以娱乐性酒吧为主,歌舞吧、,迪吧占70%左右。有的有厚重的隔音门,打开门则人声鼎沸,因地处使馆区,外籍人士、白领居多;后海一带,比较安静,静吧在这里大行其道,这里文化氛围深厚,文化人在这里很容易找到同道;魏公村一带邻近大学区,大学生是这里的消费主体;朝阳公园南门邻近CBD商圈,商务人士是这里的常客。

主要消费品牌

北京酒吧消费酒品中,啤酒约占到70%。啤酒品牌中还是外国品牌的天下,百威、喜力、嘉士伯、科罗娜等外国啤酒品牌最为畅销,位居前四。笔者曾对50家酒吧进行调查,在50家中4个品牌都有的占90%。有两家不经营喜力,有两家不经营百威。据店家反映,销售最好的还是百威和科罗娜。

从客观上看,国内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啤酒巨头已经进入到世界前十强之内,但在高端品牌上还没有与百威、喜力、嘉士伯、科罗娜相抗衡的品种。青岛啤酒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燕京则主要以扎啤为主销产品。哈尔滨、雪花等品牌在北京也有小量销售。

因优厚利润的吸引,一些新的外国啤酒品牌参与到竞争中来。一些德国啤酒近年也在京城展开销售攻势,如燕莎商圈女人街一家酒吧推出一种德国“爱丁格”啤酒;亮马桥路酒吧街,好几家临街广告都是美国银子弹啤酒;三里屯“休闲”酒吧推出美国山姆和健力士两种黑啤酒。

酒吧啤酒的消费价格

啤酒价位因地段和经营手段的不同而不同,亮马桥路一带酒吧,带演艺的,几种啤酒价位统一是30元;三里屯酒吧街前面提到的四种品牌价位在30到35元;后海、魏公村一些无演出的酒吧相对较低,如“过客”酒吧,喜力22元,科罗娜22元,青岛18元,北京扎啤15元。一家名叫“这里”的酒吧,科罗娜20元、百威20元、青岛10元。

新上市的品牌一般定价都比较高,如上面提到的德国“爱丁格”啤酒,40元一瓶,这家酒吧还供应一种德国自酿啤酒,施行会员卡制度,一加仑50元,(1000元/20次),散客一加仑60元。一些酒吧新推出的美国银子弹啤酒售价为30元,而百威却为25元。

消费群体

北京酒吧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外企私企中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驻华使馆人员及外国游客、文艺界人士、大学生等以及其它社会高收入人群。特点是社会交际广泛,文化层次较高,经济实力雄厚,以35岁以下的青年人居多。

北京的歌舞吧、迪吧是年轻人的世界,各大酒吧里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二十多岁的“泡吧族”青春的面孔,有步入社会不久的白领,也有在校的大学生,他们单身、没有家庭经济负担,各方面承受的压力不大。

但这方面笔者也曾出现过误判,现代人群的精细化分层主要表现为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在某种场合年龄、收入和学历未必成为主要的判断标准,比如当代中国一代 “新负翁”“月光族”的出现,他们并非都是高端收入人群,而是接受了超前消费意识的群体。笔者曾见过的一些年轻人,月初发了工资请人去酒吧,月中被请去酒吧,月末连吃饭都要借钱,如是循环,乐此不疲。

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会,外国顾客在酒吧中约占三成的样子。在三里屯、后海一带有时还超过这个数字。有一位酒吧老板说:“酒吧与城市的关系如同化妆与女人的关系,‘天生丽质’的城市固然好,但酒吧绝对可以为她添彩。”有专家分析说,吸引国外的游客在于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但酒吧等娱乐场所的优劣,却能影响游客的逗留时间。

消费理念

一、消费意识超前,追求时尚。由于所处社会地位和收入的原因,追求新奇与时尚是酒吧消费的最重要特点。这部分思想前卫,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新潮时尚的东西敏感,尝试接受新品牌比较容易。他们也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通常一有新酒吧出现都会去试试,一些新型的时尚酒吧成为他们的聚集地。

二、喜欢高档,消费水平高。经济收入和社交场所决定了其欣赏品位:典雅、精致、舒适、绅士化、不落俗套,比较喜欢高档品牌。他们去“泡吧”目的比较简单,就是为了开心与满足,对价位不太在意。据足球世界杯期间调查,消费水平每人在100元到400元甚至更多。

三、对酒吧和酒品牌都有较强的忠诚度。由于他们从事行业或是个性心情的不同,所选择的酒吧也有很大的差异。一旦喜欢某家酒吧某种啤酒,会产生较强的忠诚度。

酒吧啤酒竞争状况

夜场里酒吧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酒吧啤酒品牌集中反映了啤酒高端产品特性。如果酒吧里没有突出表现的啤酒品牌,就算不得高端品牌。

世界几个顶级啤酒企业都有其在酒吧表现出色的品牌。百威啤酒隶属于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世界排名第三。荷兰喜力世界排名第四,丹麦嘉士伯世界排名第五,酿造科罗娜啤酒的墨西哥莫德罗啤酒厂排名世界第七。

据称,排名第一的英博公司已不满足于以并购中国的地产品牌打天下,则以其麾下的贝克啤酒加紧向中国高端啤酒市场渗透,据称在华南、华东市场取得了初步的业绩。银子弹啤酒则是排名第六的美国加拿大的莫森-康胜公司进攻中国高端啤酒市场的拳头产品,近年银子弹啤酒被全面引入中国市场,至今已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据了解,在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银子弹在中国的销量增加了71% ,这无疑已使其成为中国市场上销量增长最快的高档啤酒品牌。

在2005年世界排名前十中,中国青岛啤酒排名第九,燕京啤酒排名第十。但在酒吧啤酒里国产啤酒品牌远不是前面提到外国品牌的对手。处于第一集团的青岛、燕京、华润纷纷推出高端品种。如燕京啤酒着力开发高端产品,如燕京纯生、燕京黑啤、燕京无醇啤酒以及果汁啤酒不下十几个品牌。2004年以来相继两年投入几千万巨资,改造高端产品生产线,开发出“本色”、“Party”等高端产品。青岛啤酒则重点放在纯生啤酒上,2006年1——9月销量同比增长40%以上,拉动了公司整体效益的提升。

此外,珠啤、哈啤、重啤、金威、金星等都推出了高端产品。有的啤酒企业甚至提出不再生产低于四元的啤酒。但总体看效果不明显。在京城的酒吧里很少能觅其踪迹。

在调查的50家酒吧中,国产啤酒明显处于弱势。但青岛比燕京要占一些优势。50家中有青岛啤酒34家,占到70%,燕京扎啤7家占到14%,燕京纯生只有两家,占10%。雪花、哈啤没有见到有酒吧经营,有消息说重啤集团在北京建了专营酒吧,但笔者并没有看到。

塑造酒吧啤酒品牌攻略

一、重新认识酒吧啤酒制高点作用

提起打造高端品牌的重要性,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提出进攻酒吧这样的夜场高端,又有很多人认为和国际啤酒大鳄打擂是不自量力,无法也无力与百威、喜力、科罗娜等抗衡。基于上述的认识,造成了很多国内品牌在酒吧高端啤酒上无所作为。因此,当德国啤酒、银子弹等在北京酒吧大肆宣传,买店促销时,却很少看到国产品牌的促销动作,酒吧里也看不到专门的国产啤酒促销小姐。

笔者以为塑造啤酒高端品牌不仅要在战略上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在战术上重视。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纵观目前国内啤酒市场,国内啤酒企业在拼低价争市场上多败俱伤,但几种外国品牌虽然没有国产品牌的销量大,但他们在中国活得很滋润,原因就是他们占居了高端啤酒这块利润丰厚的市场。据业内人士测算,一瓶高档啤酒的利润相当一瓶低档啤酒的十倍乃至几十倍。国产啤酒一箱的售价只相当人家的一瓶。

其二展望未来啤酒高端市场将十分广阔,预计中国到2010年的时候,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4.9亿,成为世界上拥有中产阶级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与大众消费者不同的是,中产阶级喜欢追求“新”的趋势,他们更多的属于社会中的精英层面,这与大众消费时代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们在啤酒的高端领域任国外品牌攻城掠地,自己无所作为,国产品牌处于边缘地带,最终将丧失竞争能力。

二、打造高端产品的旗舰品牌

目前,国产啤酒企业虽然也都推出了诸多高端产品,但总体上说,还只是准高端,缺乏具有领军作用的旗舰产品,满足于在商超市场里区别于大众产品。即使如此,在北京的超市里国啤定价也普遍低于洋啤,例如燕京12°精品(300MI)3.6元;嘉士伯、科罗娜(330ML)9.6元;罐啤青岛纯生与百威普通都售价5.8元。

所谓的旗舰品牌要保持独特性和唯一性,例如燕京可以推出一款超高档啤酒品牌,主打夜场。这方面可以借鉴白酒高端产品的经验,如全兴的水井坊、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

三、多方位创新品牌

塑造旗舰品牌要在多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在啤酒品质上采用最先进的酿造技术,单从技术层面讲,国内的啤酒生产水平与国外企业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主要在于突出自身的特点,例如燕京的无醇、青啤珠啤的纯生、烟台啤酒黑啤等等。从口味上突出自己的特点,也能造成很大的差异性,科罗娜稍有的果香味就区隔了很大部分消费者。

此外在包装、瓶型要完全脱离低档品牌的形象,打造一个全新的高档啤酒形象。如银子弹全部的银色商标包装就十分抢眼。品牌名称也需要标新立异,笔者以为像燕京啤酒可不再延用燕京,因为在消费者眼里燕京就是一个大众产品,在品名上使消费者耳目一新。

四、采取系统创新营销策略

推出超高档酒吧啤酒,在目前洋啤占绝对优势的形势下,单打一的营销策略是很难奏效的。首先在价位上要采取超越策略,在品牌全新的基础上,价位应基本与顶尖酒吧啤酒品牌持平,或略作超越。这里可借鉴白酒泸州老窖推出国窖1573高档品牌的经验,用超出“茅五剑”价位进入超高端市场,使国窖1573一举成名。京城酒吧中德国啤酒曾收到很好的效果,他们宣传德国啤酒的正统醇厚特色外,把价格定在高于百威、嘉士伯之上,给消费者一个超高档啤酒的印象,引来很多喜欢新奇“酒吧族”的品尝。

其次,在推行新品牌时,要有自己的主打酒吧,重啤的前店后厂连锁店形式在重庆取得了好的效果。北京作为一个酒吧集大成所在地,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内啤酒做这方面的尝试,费用可能是大家考虑最多的,但是要相信北京酒吧啤酒的影响力,一旦打开局面,在夜场中占据相当份额,将会大大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经济效益也会随之而来。

再有,异地销售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俗话说:“远来的和尚好念经。”比如燕京精品在北京酒吧销得不好,但在包头酒吧里却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烟台啤酒的黑生啤酒在山东酒吧里没有多大的销量,却在南方几个省市打开了局面。

五、增强高端品牌的文化底蕴

国啤与洋啤最大的差距在于文化层面。相对洋啤百年历史来说,国啤只有二十年的发达,且完全是从人家那里引进来的,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酒吧里推宠洋啤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这并不说明我们可以无所作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啤酒大国还将持续下去,用独具特色的文化营销来打造高档酒形象,是每一家啤酒企业今后必行之路。一个外国酒业集团巨头曾说:“没有品牌的酒只相当一瓶水。”我们完全可以借用引申:“没有文化底蕴的品牌的酒只相当一瓶水。”

北京情人吧篇3

第一站选择北京,完全是因为首都的酒吧文化已经比较发达。我们对三里屯、后海这俩儿酒吧街早是如雷贯耳,兴许你还去过不止一次,那好,我们可没那么俗,来点新鲜点的吧。

著名文艺歌手钟立风有首歌叫《南锣鼓巷》,唱的就是北京的南锣鼓巷,它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这里相邻的东棉花胡同里藏着一所赫赫有名的艺术学府——中央戏剧学院。这片街区早在元朝的时候就有了,据说现在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蜈蚣街”的原住民做梦都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他们的房子会成为一间间倍儿时尚的酒吧。其实,早几年这里只有一家酒吧,那就是如今已经享誉京城的“过客”。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强烈的推荐您去过客坐坐。南锣鼓巷开始文艺就是从这里发端的(别看广告,靠感觉)

“过客”火了之后,附近的胡同里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几家酒吧。据说,除了“过客”,开业时间最长的不到一年,风水轮流坐啊。我和朋友曾想,把这编成本酒吧兴衰史之类的书,貌似会很畅销。

南锣鼓巷酒吧街,在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都是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都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传统、朴实。这里的酒吧大多都比较安静,都很文艺,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重要的是消费价位普遍偏低,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韵味。很适合发呆、写东西、看书和喜欢赖着不走的你。我有一个不怎么文艺的朋友和我去过一次南锣鼓巷,看着满大街的咖啡馆和酒吧,到处都是民谣摇滚的声音,摄影师画家诗人戏剧演员在这里扎推,朋友不得不感概,真是文艺的一塌糊涂!

“过客”当年在京城酒吧界博得一席之地,这就是因为它的静和那股挥之不去的人文劲。现在,来这条胡同泡吧的老外那是相当的多,许多中戏的学生也经常流连其中。一些酒吧还经常进行各种实验戏剧的演出,所以,这又是个俊男美女扎堆的地儿。

《昆明航空》友情提示:来这里除了喝酒,别忘了饱饱眼福,偶享艳遇!

长沙 解放西 夜太HIGH

长沙这些年,随着传媒业的大发展,已有娱乐之都的美誉,可超女快男曾哥信春,还是离我们远了点。对于被无数次海选大浪淘汰的我们来说,泡泡娱乐之都的酒吧,那可比看芒果台(湖南台)有意思。

对,没错,就是去解放西路!因为那就是长沙酒吧的聚集地,在华中,那可是响当当的“酒吧一条街”。

别看这条街现在歌舞升平,前几年这里还是一条拥挤的小街道,小商贩在街上高分贝的叫卖,是那个年代里的海豚音。一晃,这条旧式小巷林立起高楼,令人弦目的酒吧霓虹在黄昏时便亮了起来,直到城市睡着的时候,这里还醒着。

解放西路约三公里的大道上,如今分布着几十家酒吧,是长沙夜生活的集中地。长沙人自古喜欢热闹。酒吧这玩意儿一出现,就在解放西路不停的冒尖。很多人说,长沙的酒吧是酒吧文化中的异类,人称“小城市,大酒吧”。这里不少酒吧都以大型著称,处处歌舞辉映、一片人声鼎沸,成为湘派酒吧,区别于京派、海派等风格流派的典型特色。而且,长沙人还对一件事儿挺引以为豪的——据民间风传:如今最流行的慢摇吧,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和北京三里屯、南锣鼓巷、昆明文林街、大理洋人街、上海新天地等酒吧街有很大不同的是,解放西路几乎收罗了你所能见过的所有酒吧,且在和谐的气氛中各领。综合吧、迪吧、慢摇吧、主题吧、清吧、茶吧、概念吧……这条街上什么都有,牛吧!而其中,“魅力四射”吧则是长沙“泡友”的又一个骄傲。长沙人说了:长沙的夜生活,最有代表性的去处便是“魅力四射”。那是个号称“娱乐巨无霸,千人齐欢乐”的场所。能容纳3000人的演艺酒吧,我们觉得怎么着都能申报个纪录。长沙的朋友说到这里喝酒聊天其实并非重点,“One day night”也不是人人都喜欢,来欣赏国内一流的酒吧演艺节目,才是来魅力四射的最终目的。当然,美女帅哥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编辑部小编钢管同学多次流着口水憧憬着去那里看看湘女们怎么个多情!)

北京情人吧篇4

亲爱的北京小朋友:

你们好!

2008北京申奥成功,作为华夏子女,我们怎能不激动呢?这个消息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人民的心都一齐欢跃起来。作为北京的小朋友,你们一定更高兴吧!

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天,你们会去看奥运会吗?你们说那会是怎样的奥运会呢?与前几届的有什么不同呢?

我想:北京的奥运会会是全世界最棒的,是个科技的奥运,文明的奥运,绿色的奥运……

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天,北京一定非常热闹、繁华,大街小巷一定非常整洁,北京人民一定非常讲卫生,街道两旁一定绿树成荫,交通安全一定管理得非常好,非常有秩序……那么你们一定也会为之而努力吧!你们一定会去当志愿者,去植树,去打扫卫生……那么肯定会放弃许多休息天和业余时间,但是,为祖国,为2008,你们一定会感到做这样的事情特别有意义,干得特别卖力吧!

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天,来自五洲四海的体育健儿和观众都涌向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各个比赛场馆,大家都对这些美丽的“天堂”赞叹不已。场馆里五彩的灯光像一颗颗阳光下闪动的水珠,活泼耀眼。晶莹剔透的“立方体”游泳池,“鸟巢”……令大家不由得惊颤……

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天,你们可能坐在体育现场观看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演,也可能在电视机前,关注2008……你们说,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比赛呢?有人说这是一场无烟的战争,还有人说这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我想:北京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会,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天,一面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一次一次奏响,观众席上的掌声一阵高一阵,一浪高一浪。我们心里的激动是无法形容,我们心里的兴奋早已露在脸上,我们的激情化作掌声起伏……

你们说北京奥运会,我们的成绩如何呢?

我想: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天,运动员们登场了,各个昂首挺胸英姿飒爽,各个充满了活力,我们中国队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比赛时发挥很好,气步枪、跳水、体操等等,都拿了金牌,女排、男篮、田径等不可思议地得了金牌,使外国人“看傻”了。

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的那一天,中国队以出色的表现和绝对的优势,稳蹲金牌榜第一。

这个喜讯将立刻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整个中国,整个世界!使全球的人都欢呼雀跃起来……

那我们就为了这个目标前进,为了这个喜讯努力,为了这个第一奋斗吧!

此致

敬礼!

北京情人吧篇5

好像买新出炉的面包却额外得到一束温暖;看爱情电影却额外忆起尘封的爱人,在一家氛围好的书吧看书,就如同有颜如玉伴你喝醉,得到智慧的同时获赠额外的惊喜。

上海――人文与怀旧

上海是小资情调者扎堆的地方,爱书不爱书,都要有个爱书的样子,有点情趣的咖啡厅,都会放些书和杂志。比如,紧贴着张爱玲旧居常德公寓的“奥维斯”,以当年张爱玲曾在附近咖啡馆那里喝咖啡为典故,很多海内外张爱玲迷们便都拿着书报来“奥维斯”串吧。这只是上海情趣的一片衣角。

谁堪当上海的书店的面孔?

季风书店的人文坐标

正如北京北大外的万圣书园一样,季风是上海的文化坐标,有八家分店,陕西南路地铁站出口的店面是总部。季风书园很大,客流量也大,名气更大,专程过来买书的人也不少。在书店的过道里,还放着一些桌椅,专供买书的人坐下来慢慢地看,也售卖各类饮料。十年前,严博非先生想把地铁内那个冷清的旱冰场办成有品位的大书店,他的理想目标是曾经代表那个时代上海文化的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

现在是否已经算实现’

休闲指数:

文化指数

价值指数

适合人群推荐:各个阶层读书人都不妨来此一聚

地址:上海地铁1号线陕西路站厅内

汉源书吧的往事旧梦

汉源书吧很像一个书房,众多装饰挂件和家私都是很有艺术感觉的。书吧主人最初是自由摄影师,走遍中国以及41个国家,这无数的摆设是游历的成果之一,而古色古香的桌椅、家具都是在上海的旧家具市场里淘来的。店面“不大”,却满是主人“收藏”的家具和摆件,钢琴、梳妆台、留声机、旧皮箱…无不折射出“老上海”曾经有过的“颓废”和“优雅”。

休闲指数:

文化指数

价位指数:

适合人群推荐:比较重视情调的咖啡爱好者,在这里,书如同糖,可加可不加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绍兴路27号

广州――平民与洋气

广州的书城大,人流密,爱看书的人多,知识改变力量是公认的重力法则。每间书城书店里,都不乏站着阅读的读者。

广州人读书,比较实际。

所以,除非有好书镇宅,否则,书吧的寿命有限。九年前,广州全城还有四家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书吧(个人开的),九年后只剩下了一家。

“平民大书吧”

广州市政对于广州人重实际的读书习惯很了解,2007年3月,广州市东山口的原东山区政府机关办公大楼内的越秀区新图书馆将开门迎客,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个定位为“平民大书吧”的图书馆,读者可以在里面喝咖啡、上网聊天,甚至可以听听音乐看看影碟。广州市、区两级政府为改建图书馆共投入2300万元。注重“亲民”特色和艺术氛围,一楼左侧300多平方米的书吧布置得像个浪漫的咖啡屋。

休闲指数:

文化指数:

价位指数

适合人群推荐:广大吃饱了饭的人民,读书的容易可以促进他们爱读书

地址:广州市东山口原东山区政府机关办公大楼

洋气的大洋很银座书吧

倒闭或转行的三家都开在文化区,反而是这仅存的大洋银座书吧,却立在寸土寸金的商业重地:北京路口。

常去大洋的人很清楚它的变化,最初书吧是在银座书城一个椭圆形的角落里,那是谈恋爱的好地方――没多久,书吧变成了四四方方、通透亮堂的大厅。没有暧昧的灯光和音乐,装修朴素,有近1/3的常客是大学教授。1600多平方米的银座书城,陈列的绝大多数是文史、哲学或经管类的专业书籍。这里的饮品价格绝大多数在10块钱以下。书吧允许一次携带两本价值38元以下的书进来,也允许摘抄书籍内容(个别工具书除外)。

地址:北京路194号银座广场四搂银座书城内

休闲指数:

文化指数:

价位指数:

适合人群推荐:进行真正文化研完与探求的读书人。

北京――小资、文青、温暖

在北京,最歹毒的歧视,定然是说你“没文化”。连胡同窜子都知道看两本“弗洛伊德”。北京的书吧数量众多,其中不乏一些有品位追求的人,宁肯赔钱用别的事业贴补,也要开着。无论是否赢利,北京的书吧,文化情趣调调都十足。

温暖的读易洞书房

不同于光合作用的小资情怀,读易洞更像是一个隐匿者的原生态书屋。余秋雨说,读书要静,才能默默体会。隐匿在华贸公寓小区内的读易洞俨然一处世外桃源,木头家具、绿色盆雕,一整架一整架的图书。满眼的绿色植物,如同置身雨林世界,暗黄的光源配上粉蓝的墙壁无形中又生出些许家的感觉。书房内既可读书学习,还可品茗喝咖啡。这里,茶很清,咖啡很浓,店员很热情。世上没什么比陷在软绵沙发里饮茶、上网、读书更惬意了。书房的图书多而全,从文学到艺术,从外国名著到佛家学说,甚而还有一些英文原版和港台期刊,包括《诚品好读》和《INK》。每周还有读书沙龙――以书会友,其乐无穷。

休闲指数:

文化指数:

价位指数:

适合人群推荐小资情调追求者,环境舒服,花费比酒吧低,看着又比较有文化,顾客中不乏养眼女青年

地址:西大望路华贸公寓5号楼103室

文青的光合作用书房

光合作用书房比雕刻时光更加像一间书吧,准确地说,它更像是书店,因为它进货的更新速度,书的种类比较多,选择的自由度较大。语言主题包括英、法、日、汉、德等多种语言学习用书;行走主题包含地理、历史、旅游、民俗、艺术、人文等方面;交流主题则围绕财经、社科从实用到理论的对话。

而且,咖啡的味道不错。只不过,光合作用书房的根不在北京,只能作为封底的精彩了。

休闲指数:

文化指数:

价位指数

适合人群推荐:文艺气息浓郁的人适合这里,这里有思想在催生。

地址:海淀区五道口华清嘉园1号楼底商

小资的雕刻时光

虽然说万圣书园更够分量,但那是底蕴,雕刻时光更有新一代的朝气,1997年的11月,第一家雕刻时光在北大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悄然诞生。那一年开始,每年都有人在雕刻留言本上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12年过去,雕刻时光如今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书吧和咖啡馆,而是一个集合了各种元素和各家地势的连锁店。连墙上的留言纸条,都集结出了一本书《雕刻时光留言本》。

休闲指数:

文化指数:

北京情人吧篇6

你好!

看到这封信你一定很奇怪吧!自我介绍一下吧!我的名字叫张润,是北京市梧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我的爱好是画画,在哪儿看到很喜欢的人或东西,如果方便的话我一定会把它画下来的,不方便我会把它记忆在我的脑海里,回家后我一定会把它画下来。我也很喜欢学习。不知道你的爱好是什么?我长这么大,就一直在北京生活,我很想知道你哪儿是什么样?我先介绍我们北京吧!我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相信你也一定知道吧!北京的景点我几乎都去玩过了,这儿有天安门、长城、人民大会堂等等。如果你想知道北京的什么,告诉我,只要我知道的,我一定回给你说。

看!我都忘了,我们现在开展了一个活动,希望你能喜欢,也希望你的参与。我们的活动名字叫“手拉手”。就是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些对社会和个人有用的事情。

好了,就这样,希望你能回信并能开展我们的活动!

祝你

北京情人吧篇7

这篇人物专访,注定写得不伦不类。这是我的采访生涯中比较不严肃的一次,可能跟采访对象,也就是石康过于“晃晃悠悠”有关,面对那么颓一个人,谁也正经不起来。

不炒作,抗不住了

缘起是赵赵急三火四地在网上找我,她说石康次日要来我在的城市签售他的新书《心碎,你好》。此行出版公司操作得不理想,让我帮忙落实落实,她说咱们搭把手吧。

我对石康说,赵赵挺够哥们儿啊,为你的事猛张罗。在网上看赵赵写你的新书评,超水平发挥了她的刻薄劲,没两句好话,这回出手相援功过相抵了。石康说,习惯了,习惯了,我们互相诋毁惯了,从当面诋毁到书面诋毁,手段比较全面。我说,你们这帮人真够逗的,互相揭底儿,互相挤兑,还全出书了,太经济实惠了,连玩带写作,连骂带炒作,事业和生活都灌溉了。石康正色说,读者是先看了我的书,后来想了解更多我们的生活,才买了他们的书。

说起炒作,我说想当年,你多牛啊,出第一本书,就卖30多万本,江湖上盛传写作新贵石康基本不接受采访,万一接受了采访也不提供照片。现在怎么幡然悔悟了,那么玩命配合媒体,一天接待六七拨记者,都像谁谁谁了。石康说,嗨,当初幼稚呗,争强好胜。我看上海的“美女作家”为炒作不择手段,觉得特别没劲,我觉得我得代表北京人灭了她们这做派,就是不靠炒作。硬是扛了三年。扛不住了吧?我同情地说。他说行不通啊,书都买不出去了。

强烈的生活不完整感

我在石康的个人网页看到一句话: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生活的不完整性。我挺意外的,我还以为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呢:喝酒、恋爱、胡闹、有空看看书、发发音乐烧,然后把“支离破碎”的生活写成小说,版税一拿,还有闲钱买房子孝敬爹妈,多滋润啊。石康说,我还真就觉得自己活得特不完整。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你懂吧,有理想和沉重的一面。我们当初受的教育儿女情长是次要的,要有作为,人生要努力。我说这你是自己选择的,你当初自己把航天部的工作辞了,又没人逼你。他说,对,是我自己选择的,同时还有社会环境的选择。我突然在某点上理解了石康,追问他,你什么出身?他说我爸航天部的,参与神五上天计划的专家。我妈一护士,经过一生自强不息,参加各种考试,居然当上了大夫。这是我最熟悉的一个类型家庭出来的子女,父母是严谨的知识分子,对子女有成为有用人才的期望,价值观非常清晰。我说你是你父母的心病吧,他说可不。我说现在你写作有成绩了,他们会放心些吗。他说不,父母只是知道我饿不死了,还是不认可我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他认为生活不完整性的根源。

北京姑娘情结

我还真看了石康的每本小说,主要是觉得看着挺亲。我说你赢得了多少我这样的老乡读者,就失去了多少北京之外的读者,无论是从字面上还是从意会上,他们都不可能收获得到作品的全部精髓,这实际上就是方言写作的局限。石康说,对啊,影响大了去了。我百分之四十的读者都在北京。不过我到了哪儿,挨人骂的时候,北京人都出来护着我。这次在南京大学签售,有个南方大学生出来指责我说,你小说中人物生活都那么颓废,你在宣扬什么。马上就有北京孩子出来反驳,说我觉得石康一点不颓废,他上进着呢。

我表扬他,嗨,你那篇《北京姑娘》写得万分到位呀,我作为前北京姑娘,现任北京女人,非常感谢你的懂得,应该没有谁写北京姑娘可以写得那么入目三分了,完全到达了一个高度。石康说我会和外地漂亮姑娘一见钟情,但是三天之后,一过日子就不行了,恋情很难深入下去。我说需要交流时漂亮就不好使了是吧。他说对,所以我只能爱北京姑娘,她们大大咧咧,邋邋遢遢,乱七八糟,刀子嘴豆腐心,怎么那么可爱呢。

爱情需要运气

看石康的小说,有种感觉,他简直就是恋爱专业户,一生奔波在从这场恋爱到那场恋爱的路上。他说,不不不,我身边有从事这样事业的人,我不是,我也就是混点性关系。我说当初多少人为《晃晃悠悠》里面怀念阿莱“我的冰凉牛奶”那段话着迷啊,把你当情种捧着。我看到你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不要把那个当成是什么爱情,你也就是那么一写。我当时看了特别生气,觉得你欺骗读者。你现在告诉我,你到底相信不相信爱情。他毫不犹豫地说,我相信,我始终渴望那种永恒的,不破灭的爱情,但是我没运气碰到,爱情需要运气是不是。这话我同意。后来和石康的聊天中,通过他支离破碎的情史,我总结出来了,他不是没有运气,而是他的破坏性太强。有人天生是爱情骗子,有人天生是爱情摧毁者,石康是后者。

赶紧说几句正题

话题越扯越离谱,我赶紧往回收。你的一堆作品中,自己最喜欢的是那部?我屏住呼吸,上帝保佑他可别恶俗地说下一部。石康果然没让我失望,他果断地说是《在一起》。他说写《在一起》的时候,在一种特殊的状态里,写完特别吃惊,那是另一个自己,不对也不完全是另一个自己,是自己性格里的一部分,被放大了,比如脆弱、比如温情。很特殊的感觉。

你写作有计划吗?石康说,没有。不过我记日记,我从19岁就记日记了。我每隔两年就翻翻日记,看看哪个故事最难忘,我就把它给顺出来,顺两三个月就出来一本书。挺容易的。我还写武侠,写儿童文学,穷了写剧本,我写得挺多。

我说石康你其实挺勤奋的,但是看你的小说的人都觉得你整天混日子,什么正事不干。石康顺杆爬,“我是挺勤奋的,我比很多大作家都高产,你看他们现在哪儿还写啊。其实读书写作是我生活中的习惯动作,胡闹是偶尔的。这事让我给写颠倒了。”

我记得石康有过一个可怕的阅读计划,就是要对人类各门类知识都知道个大概。提起这个庞大计划。石康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给自己拉了个单子,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类,物力、化学、哲学、宗教、美术、音乐……狂看了三年,连数学题都做了不少。我这知道点儿,那儿知道点儿,变成了个诡辩人才,什么话题别让我赶上,赶上了就是一通振振有词。但其实我根本没根,智商也不行,左右乱晃。我自命不凡,不知高低。相反,却又十分害羞,我的羞耻感来源于对自身无能的判断,另一方面,当我看到周围那些比我更蠢的人却不自知,不由得怒火中烧,以至形如斗犬。

我截住了石康虚伪的自我剖析,你骨子里是极自以为是一人,我看得出来。他说让你看出来啦,我掩饰功夫不行啊。

北京情人吧篇8

远在深圳的朋友近一个星期都在向我抱怨天气有多糟糕,说连绵不断的大雨总是阻碍他出行的计划,很是郁闷。我一笑处之,想自己应该是不会有这样的烦恼的,北京这座城市似乎总是无雨,偶尔淅淅沥沥的几点,也会在坠落到地面之前就被蒸发成了水汽。在北京断断续续的怎么说也有五年了,除了它的繁华之外,体会最多的便是京雨贵如油了。现在,北京却下雨了,而且是连续两天的大雨,有那么点应付不了了。封存在箱底的伞终于派上了用场,记得上次用的时候还是在去年冬天,那场不打不小的雪花中……就让雨这么下着吧,挺好!

我时常怀疑,古时选都北京的人是不是位很高深的地质学家,又或者是仙人,不然怎么选的这么好?!唐山大地震那么剧烈,同处京津塘地震带又离唐山如此近的京都却纹丝不动,巍然屹立在华北平原上,同样,洪涝雪灾等也都与之无缘。或许北京真的是块宝地,自有天佑吧!

北京的景观很多,名胜举不胜举。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故宫,圆明园,颐和园,长城,诸如此类的吧!毕竟是做了许久许久的京都了,不留下点什么,也没人会同意的,只是这些地方,我不大爱去。历史的人文气息已被满满的商业味儿给彻底的掩盖了,就如同几年前去的周庄一样,充斥着生意人的吆喝声抑或是满满当当的铜臭味儿。本有意踏着前人的足迹去感悟那些曾经存在的辉煌与灿烂,结果却只能踩着前方商人走出来的商业街,除了现代化的腐朽之外,恐怕是什么也闻不着,摸不到,体会不到了。

说到市区的人文景观,我想似乎只喜欢去雍和宫之类的地方了。宫门外面整条街都是请香的店家,远远就能感受到檀香的安宁。自然地,与所有地方的寺庙一样,这里也聚集了很多的“半仙儿”。为什么称为“半仙儿”呢?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随了大流,就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但是我想如果可以的话,我更偏向于称他们为江湖术士,因为在我眼里,仙儿必然是手持拂尘的道姑火朗诵经文敲着木鱼的和尚。而且不是肥头大耳的和尚,倘若肥头大耳,会让我不自觉的翔翔到他们白天披着袈裟,晚上却在KFC或者麦当劳大啃鸡翅,满嘴油光的形象。似乎曾经见到过这样的情景,从此以后,就再也不肯随便的相信和尚道姑了。虽然如此,但是对佛的向往却始终如一。言归正传吧,我似乎对这些宫墙外的“江湖术士”或是“半仙儿”们没有过多的好感,因为他们年轻还是因为他们世俗?不明原因,只是一直都觉得“半仙儿”们都是骗人的,算命又都是假的……谁又能将他人的命运预知呢?!如果是的话,那不就是泄露了天机了?

喜欢雍和宫,因为这里的香火旺盛。半真不假或者全真的出家人也还不少。妹妹一个人背着满背包的水果拜佛的时候,都会看到很多与我一样的善男信女们俯首跪拜。脸上,眼中,心里都写满了虔诚。这时的我会莫名的快乐,似乎每根神经每个细胞都被快乐感染。哦对了,为什么每次我都会背上一包的水果呢?记得有谁说过,去庙里上香,行囊越重,就代表越虔诚。所以,去寺庙的话就一定要带很重的东西,常常会把自己累的筋疲力尽,却乐此不疲。

雍和宫里,外国游客很多,但大多数都是拿着相机跟着导游匆匆游玩一圈。想必是走了一圈,对中国博大的佛学仍是一无所知的吧。除了完全出于游玩目的的朋友之外,剩下的都是有求而来的,或姻缘,或事业,更甚是求子。我求什么呢?求的最多的应该是一份安静的心吧。不知缘由,每当我踏进这篇佛家净地,听着千百年来不曾变过的大悲咒,闻着清淡的檀香,都能让我的心平静,心若止水有些过了,但是确实绝对的心平气和。出了宫门,有的最多的是浮躁与不安;在宫门里,恰恰相反,一切都能放得下,怡然自得。应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心境了。

北京市区除了这些之外,还剩下的就是写商业区了。西单、王府井、五道口、新街口等等太多了,眼花缭乱。只是似乎每个城市的商业区都是大同小异的,也便没有什么可唠叨的了。

北京郊区还是很有些特色的,京郊大地也甚是火爆。十渡骑马,密云垂钓,评估采摘……小假期或周末携家人、三五好友近郊远郊自驾游,尝尝烤全羊吃吃农家饭,过过农家乐,也是很惬意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郊区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自治村,满族村等等,在游玩的同时,又领略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岂不快哉?这种感觉,说不清也道不明,只能靠自己切身去体会了。

北京有着其特有的文化底蕴。“京味儿”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就是胡同和四合院儿。老北京人儿有个说道“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大大小小的胡同6000多,若是把这些胡同都连起来,长度便不亚于万里不倒的长城了。现在来北京的游客们,大多会在胡同里溜个弯儿。体验下皇城根儿下的百姓生活,自然地也就有不少出奇不意的经历。四川成都有个有名的宽窄巷,曾经也是类似胡同的地方吧。只不过现在都变成了酒吧茶室,装饰的现代化商业化了。而北京的这些胡同有的依旧是明清时代抑或更早时期的四合院而了。风貌依旧如初,算是繁华都市里面的返璞归真了!

还值得一提的要数天桥了。天桥是劳动人民的活动场所。听老一辈儿的北京土著们说天桥市场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形成的。早期的茶园比较有名的有泰轩园、万胜轩、天乐园、小小戏园等。这些茶园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它们规模小,设备也很简陋,以演曲艺、杂耍和评戏、梆子为主。有着“天桥马连良”之称的梁益鸣,组织了天桥京剧班,长期在长乐戏园演出。2001年建成的新天桥剧场更被誉为了新世纪北京城南的一颗文化明珠。这里是艺术家的摇篮,很多的艺术家都从这里开始,倘若你也爱曲艺,你也爱艺术,那么天桥就一定不能错过了。

北京是文化大杂烩的城市,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区的文化,饮食文化自然也是缤纷的。但是老北京自个儿的小吃并没有被外来的食物点心挤兑掉,反而越显得它的原汁原味儿与精贵。传统的北京小吃有十大传奇——豆汁儿、土造灌肠、风味奶酪、炒疙瘩、糖火烧、京门爆肚、风味炒肝、传统烧卖、南北烤肉及铜嘴大茶壶。介于我不吃内脏不吃甜的口味限制,目前,我只很遗憾的品尝了豆汁儿。

刚到北京的时候,就听同班的老北京说要带我们这些外省的学生去喝豆汁儿。把豆汁儿夸得天花乱坠,让我目眩。但是喝完后,我认为我是不会再去喝了。豆汁本身有那么股酸溜溜的味儿。对它,就如同长沙火宫殿的炸臭豆腐,一般像我这样的外地人是不敢轻易粘口的。可老北京却酷爱和它。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配上秘制的碟儿小菜或八宝酱菜,两碗儿下肚,热汗淋漓,别提有多滋味儿了。倘若是好奇心较强的主儿,您不妨试试,或许你会爱上。

去哪里吃正宗的北京小吃呢?东华门夜市、护国寺小吃店、九门小吃、王府井小吃街、什刹海小吃一条街都是不错的选择。

说完了北京的玩,北京的吃,现在该聊聊北京的人了。北京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几乎所有类型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里,我只想谈谈我对老北京人的看法,或许会比较片面吧。

在我的印象里,老北京人似乎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朋友,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也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老北京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北京情人吧篇9

仰望晴空,艳阳高照!瞩目北京,奥运腾飞!我们欢呼,我们自豪!

2008年8月8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是一个令中国人自豪的日子,也是一个令全世界人民向往的日子!这一天,奥运圣火将在北京激情燃烧!五洲四海的朋友们汇聚一堂,目光与心声连接在一起,像一束燃烧的火炬,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与梦想。

开放的中国,崛起的北京。我们有着古老的文化底蕴,有着现代化发展的奇迹,有着感召人类的心灵和吸引世界的目光。 我们坚信: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这一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一定会变为现实!

中华民族,永放光芒。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民族,凭着她古雅的智慧、独特的魅力、勤劳的儿女,还有“推窗放入大江来”的胸襟,吸引着越来越多注视的目光。

京城古都,古韵依然,时尚色彩更添,龙的传人——青春的血液在龙体中涌动,承负着知识经常带来的腾飞!

黄浦江畔,风采更堪,商机无限;东方明珠,于风吹雨打中,屹立不动,东方的“曼哈顿”就在浦东。

更有无限风光在西部,受天下英才之智,怀世家巨贾之力,载亿万同胞之期待而不愧,自信春秋后,定有“葡萄美酒夜光杯”那更迷人的美丽。

中国,腾飞吧!你就像一只雄健勃发的大鹏鸟,稳健、自信、态势直逼长空。

新世纪、新开端、新成就。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瞧,奥运火炬正在传遍大江南北,充满蓬勃生机和广阔前景的中国,正以强劲的姿态向新的高度跨越,为世界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北京,奥运!”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时,我们欢呼,我们自豪,“中国赢了!我们赢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5年6月26日北京奥组委宣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口号,这深刻反应了北京奥运会-----绿色、科技、人文的核心理念与和谐内涵;深刻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与文明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加美好的世界,共同追求人类和平理想的美好愿望!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既是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更是中国人民发现给世界的理想与未来。北京将给世界一个惊喜,北京奥运会将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新北京,新奥运”的风采;向全世界人民诠释“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这一时代名词;将向全世界人民展现灿烂不衰的东方文化,展现我们中国人民热情、勇敢、勤劳、自强的品质。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全人类同属一个世界,全人类共同追求美好梦想”主题的体现。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它属于北京、它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3COME文档频道提供范文。

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作为21世纪青年的我们,就应该奋力拼搏,绽放出自己绚丽的风采!

让我们心系奥运,以奥运精神为动力,积极向上,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力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我们魂系中华,发扬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魅力与风采全新的展示给全世界,加油吧,北京!我们为你而欢呼,为你而喝彩!

北京情人吧篇10

那天晚上9:30,终于在潘长江拍戏的空当“抓”到了这位“新晋主持人”。两天后的同一时间,由潘长江、潘阳父女联袂北京卫视当家花旦栗坤主持的《一起唱吧》在北京卫视开播。

谈及此次在紧张拍戏中接下北京卫视这档新栏目,潘长江直言自己破了例:“我曾经发誓不当主持人,但这档节目却让我有加盟的冲动!”

于11月2日开播、每周六21:30播出的《一起唱吧》是一档全明星代际沟通音乐综艺秀节目,对于自己在其中的主持,潘长江自己用了“调料”来概括:“主持、音乐是她俩的事,欢乐度归我管!”

破例

“有两个原因让我不能不来”

曾经发誓“不当主持人”的潘长江食言了——在11月2日晚间北京卫视开播的新栏目《一起唱吧》中,因演喜剧小品而家喻户晓的他和女儿潘阳一起登上了主持台。

“我是曾经发过誓,不想主持节目,因为我觉得主持节目太累。但这次北京电视台也没跟我说多少钱我就来了。因为有很多原因使我有一种冲动。一是我跟北京电视台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刚到北京闯天下的时候经常跟北京电视台合作,这里也有我众多的好朋友。所以说我不得不来、不能不来!二是《一起唱吧》节目也吸引了我,我觉得回顾一些老的经典歌曲以及家喻户晓的歌曲,能唤起很多人的回忆,无论是老的、小的,都会有共鸣!老的,可能更喜欢那些经典老歌、红歌;年轻的更喜欢国外的、港台的、大陆的那些比较时尚的歌曲。我能跟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些歌曲很快乐!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由此潘长江表示,既然“不得不做这件事情,”就“必须以最大努力把它做好!”

目前,潘长江主持、演戏连轴转,他说自己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觉,“但是还得尽力而为把两边兼顾好!”

幸福

跟明星一起回顾经典很开心

初上《一起唱吧》主持台的潘长江,录完第一期节目后说自己的最大感受就是“幸福”。

当期节目的主题是“向春晚致敬”,潘长江带领的“经典队”、潘阳带领的“青春队”,分别唱起了《思念》、《好心情》、《冬天里的一把火》、《难忘今宵》等数首春晚经典歌曲。曾经多次上春晚的潘长江,节目中在大饱耳福之余也曾几次亮嗓开唱。无论是听还是唱,都令他感觉很过瘾:“又跟明星们一起回顾了一下,又幸福了一小下!”

56岁的潘长江很看重《一起唱吧》:“在全国,这个秀、那个赛,跟我们这个节目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只不过是回顾经典歌曲,回顾一下我们那个年代曾经听过的好歌。”

幸福、开心之外,潘长江表示也有遗憾:“第一期因为是在磨合阶段,还是有点拘谨,有时候感觉有劲儿使不上。”他表示“主持比演小品、演影视费劲”:“因为现场不能‘凉’,包括整个节目的节奏,包括每一个环节的穿插,包括跟嘉宾观众的互动,是很难的!”不过,看得出潘长江很有信心:“我觉得会越来越好!”

调味

“我在中间加点味精、鸡精、麻椒、辣椒”

《一起唱吧》不仅有贯穿全场的经典歌曲,还有有趣的游戏、紧张激烈的“搞笑对决”,作为喜剧明星的潘长江,非常明确自己在其中的“角色”。

56岁的潘长江在春晚演小品时也曾多次亮嗓,比如那首二人转《过河》;他也曾经在40岁那年出过专辑《男人四十一枝花》,但他说“那完全是实现个人梦想而已,是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所以节目有关音乐的部分全靠潘阳来把握;栗坤是金牌主持,主持的部分主要靠她;我主要负责插科打诨,就是加点味精、鸡精、麻椒、辣椒什么的,让节目欢乐不冷场而已”。

这方面潘长江自信满满:“这就是喜剧演员的特点嘛!能挑气氛,比一般主持人更活泛一些、幽默一些。”

代沟

节目中父女常为新旧歌曲之争“互掐”

父女俩搭档,理应非常和谐。然而两人却常常“互掐”。潘长江笑言:“要是场面和谐那就糟了,节目不会好看!我知道我们要互掐才好看,所以节目里我是‘以老欺小’的!”

潘长江坦言“喜欢老歌”的自己在音乐方面与潘阳“有代沟”:“我平时喜欢刘欢、孙楠、阎维文的歌。对我来说,新歌一是听不懂,二是不容易接受!可是新歌潘阳基本都会唱!她只要张嘴,我基本都没听过!有的新歌我一听就想睡觉!我的《过河》她还真不会唱,我没教过她!她还说过:爸,你能不能不唱,你一唱歌我就要吐!”

但第一期录制结束,潘长江对于“新歌”的态度就似乎开始有了变化:“节目中贾玲模仿coco李玟的一首《好心情》,这首歌我从来就没听过!通过贾玲的演唱,我感觉到李玟真的是一位很棒的歌手!而且觉得那个歌也挺好听的!”

《一起唱吧》里,父女俩相互之间称呼“有点儿乱!”“她有时候叫我‘老潘’,有时候叫‘潘老师’,有时候叫‘爸’。我有时候叫她‘小潘’,有时候叫潘阳,有时候叫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