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的诗句十篇

时间:2023-03-17 10:59:14

有关春的诗句

有关春的诗句篇1

《逢春记》

楚风梳醒庭前柳,

暖雨弄香垄上花。

旧燕津梁鸣正月,

新鸿画舫恋茶家。

少东妙手煮陈酒,

陌客清襟品鲜腊。

又是一年芳草渡,

有关春的诗句篇2

引经据典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明引出彩

明引,是指直接引用。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引用诗句。引用诗句当文题,鲜明、醒目。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又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引用名人名句。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且鲜明的印象。如《俭以养德》一文中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既点题,又提出了中心论点。

二、嵌引灵活多变

嵌引有两种方法:1.将所引用的诗句整句嵌入一句话中,加上引号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我们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让古诗词名句在句中作修饰语,即作定语,来修饰打扮你所表达的中心词。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子情让我感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夫妻情让我感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朋友情让我感动。(2)让古诗词名句作所表达的句子的主语。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清幽的春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迷人的春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生机勃勃的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繁华的春天;“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是醉人的春天。(3)让古诗词名句作所表达的句子的宾语。如:春是一种情调:古乐府传出“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晚归的孟浩然清唱“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杜工部低吟“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运用此法时需要注意两点:(1)准确理解被引用的诗词的含意,包括字面含意和比喻、引申含意,这样方可恰当引用。(2)引用诗词名句能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但一定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而用,要恰到好处,切忌不可堆砌诗词名句。

2.将所引用的诗文名句、典故故事简缩成词或短语融入句中,使读者一看就知道它包含的意思。这样,不仅使语言更加灵活多变,生动形象,而且典雅精致,富有文采。

三、化用古朴典雅

所谓化用诗词,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即从自己的记忆中将某一人物、某一问题、某一景物或某一现象的古今诗文佳句汇集在一起,构成排比,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定点钻探。锁定一点立意,联想这一立意的诗词,展开深入剖析论证。这不仅增加议论类文章的论证深度,而且使文章更富有意蕴。

2.百花齐放。紧扣观点,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想到一组有着相似或相反关系的诗词,并就此归纳生成阐述的道理。这既增加了文章内容的覆盖面和观点的可信度、说服力,又展示出考生博览群书的真风采。

如王开林的《穿越诗经的画廊・关雎》,有这么一段文字: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数数吧,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听着窗外草虫的低吟,看檐间的月牙儿袅娜如她瘦细的腰肢,我喃喃吟念“窈窕淑女”四个字,忍不住披衣而起,在中庭久久徘徊。

其中“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则化用了《诗经・关雎》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者在这里巧妙化用《诗经》中的名句,散发出了对往古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诗经《关雎》里“窈窕淑女”的遐想,使得文章具有古朴典雅之味。

运用引经据典这种方法,我们要注意下面几点:

1.引用必须精粹。就是说引用要少而精,不可连篇累牍。引言过长,使文章显得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引用还要准确无误,内容与原文吻合,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2.引用必须典型。典型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名言警句。因为经典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能促进作文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化底蕴的形成。

有关春的诗句篇3

关键词:古诗教学 春夜喜雨 导学设计

导学理念:本课导学是按照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诗歌教学的要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的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品味阅读时进行真情体验和阅读想象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情、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和语言文字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怀。结合课本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这场春雨给诗人(人们)的喜悦之情。

导学目标:1.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积累古诗文的语言并感悟诗情体会意境。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语言文字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导学重点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春雨给诗人(人们)的喜悦之情。

学具准备:A.学生准备: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描写春雨的诗句或精彩文段,并把它制成小卡片。2.搜集杜甫的有关资料,给杜甫建立一个“诗人资料袋”。B.教师准备:1.图片(春雨、春雨后景色的图片)2.歌曲《小雨》3.课件(制作写雨诗句的课件)

导学过程:

一.春之激情。1.谈话激情。边播放《小雨》的曲子边说:同学们,当我们走进春天怀抱里的时候,沐浴着细细的春雨、和煦的春风,倾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时而传来了婉转的鸟鸣。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啊!春雨,预示着新事物的诞生。你看画家用优美的线条和美丽的色彩赞美它;歌唱家用美妙的歌声赞美它;诗人用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来赞美它。同学们,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也来赞美它吗?2.赞美春雨体验情感。(举行“春雨之赞”的比赛,)学生把把事自制的春雨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中展示,带着对春雨的赞美之情朗诵,再说一说哪些内容让你体会到了春雨带来的喜悦之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诗意。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引导学生释题。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让学生以《杜甫的自我介绍》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不妥当的地方教师做适当的补充。)3.真棒啊!大家查找的资料真丰富,可见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请大家利用以前学习古诗文的方法继续自学这首诗。4.自悟诗意。(学生参照注释自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揣摩出诗意。)5.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不要求统一,大概意思一样即可)6.小老师讲诗意。(教师用投影呈现这首诗的字幕,请一“小老师”上台讲解这首诗。讲的过程中有不恰当之处教师适时点拨。)7.看着图片齐声朗诵这首诗(出示投影仪春雨的图片)。

三.体会意境,感悟深化。1.想像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场春雨之后怎样的春天景象呢?(出示古诗)让我们一起看看,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想一想,诗中的哪些内容给你提供了春雨带来了喜悦。2.学生反复读古诗后回答。3.出示春雨春景图片让学生欣赏。4.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5.谈体会到的诗情(自由反复读这首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喜悦之情来。6.配上音乐,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四.细读古诗品味语言,描绘画春雨寄托春之情。1.你觉的这首诗中哪句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老师想看看谁是小画家?(根据后两句意思,发挥想像力,把春雨之后的景物变成画。分组合作画画,表达喜雨之情。)3.(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谁来评价小画家的作品?(围绕春夜喜雨的诗句来自由评价。)4.利用“想画面背诵的方法)让学生试看着画面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欣赏蒲四兰写的小诗《春雨》

飨赣

淅淅沥沥

湿润了黄土的肌肤

细雨蒙蒙

轻轻柔柔

网住我散乱的思绪

2.想象雨中的景物练习说话。(把自己想象成春雨中的花草树木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来)。

3.谁来给大家说一说,春雨只是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之情吗?为什么喜悦呢?(联系上一环节,还有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个别小动物等。)

六.作业。

1.(教师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课件所出示的诗句)读写雨的诗句儿,再说说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雨。课外自己搜集写雨的诗句,注明写什么季节的雨,看谁搜集的最多做的最好。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有关春的诗句篇4

诗歌是寄托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诗言志是诗歌的终极目标,其中“志”就是诗人的思想和感悟。所谓“关键诗句”就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和感悟的诗句,阐述哲理的诗句,表现诗人写作意图的诗句。这一考点的常见题型有:咀嚼诗意型,体味意境型,品析写法型,赏析名句型。

解题金钥匙

一、咀嚼诗意型

题型:1.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3.这两句诗阐述了什么样的哲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诗中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解读:解答此类试题时,应仔细研究试题要求,抓住试题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反复阅读诗句,明确诗句的表层含义与深刻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咀嚼诗意时要能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诗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来具体分析。

答题要点:通过……内容+抒发……感情。思想感情如抒发诗人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建功立业之豪迈,离别思念之惆怅等。

二、体味意境型

题型:1.描述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这两句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这两句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4.对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情境进行扩充性的描写。

解读:关键诗句是整首诗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解答此类试题时,应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关键诗句中的景物和形象,体会作品的情境、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答题要点:1.理解诗歌意象: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分析诗中形象:找出具体意象,概括意象特点,理解意象中诗人寄予的情感。3.体味诗歌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结合意境。

三、品析写法型

题型:1.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诗人是怎样抒感的?

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感、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修辞手法: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或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结合诗歌中具体的词语或句子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四、赏析名句型

题型:1.欣赏诗歌中写得最妙的一联。2.剖析整首诗中最震撼人心的诗句。

解读:解答此类试题时,可综合运用上述三种题型的答题要点,即根据具体的句子,从诗句的含义、意境、表达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或从其中一方面重点阐述。

答题要点:1.表现(修辞)手法+意境+情感。2.含义+表现(修辞)手法+表达作用。3.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模拟训练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2)说说诗中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展现出的画面,并说说诗句的含义。

4.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诗人赋予“日”“春”以物的新旧交替,“生”“入”以人的意志情思,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栽培桃李。

有关春的诗句篇5

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夕阳无限好_,__只是近黄昏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霜叶红于二月花”。

3、外面的礼花绽放着,炮竹噼里啪啦的乱响,“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新的一年开始了!

4、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

5、齐敏明天就要随爸爸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读书了,小强在送他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说:“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6、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 登鹳雀楼 》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有关春的诗句篇6

一、巧组结构,触摸诗心

传统“应试”式古诗词教学“为教而教”“为考而教”,渐渐失去了诗的韵味与美感,学生也渐渐失去了读诗,诵诗的兴趣。虽然省时,高效,可是那份宝贵的诗意却消失殆尽。一首诗学完,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是些单个字解释,诗句翻译,写作特色,而最重要的诗句本身却退到了最后,美丽的诗词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为此,我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古诗两首中的《绝句》一文时,基于其浅显易学、清新明丽的特点,大胆改变了古诗文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紧紧围绕“生活交流谈春天――板画展现感春天――词句品悟说春天――出示诗题明诗人――拓展升华诵春天”的主线,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读过的有关春天的古诗,带出这堂课学习的主题。然后直奔中心,学习诗句,再了解诗人、诗题,诗歌的体裁等,最后诵读背诵。课堂上,以老师优美的解说、多层次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一个美的境界,把古诗的理解贯穿其中。在这期间,没有生硬的问答,而是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学生走近诗人,感受到诗的意美、情美。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

二、妙用图画,展现诗意

大文豪别林斯基曾说:“诗歌的本质就在这一点,给予无实体的概念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形象。”经典诗词虽篇幅短小,但诗人所描写的外物与内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意境。低年段的孩子由于生活经验所限,要真正体会感悟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含英咀华,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

我觉得将课文插图和简笔画有机结合,不失为引导学生走近原作,展现诗意的一种简明实用方法。在学生学习《绝句》一诗时,我将简笔画与插图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如学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时,教师一边娓娓述说:“当春回大地时,小草发芽了,柳树吐绿了,天空变蓝了,太阳露出明媚的笑脸,小河欢快地向前奔跑,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欢唱……” 一边在黑板上相机板画: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嫩嫩的柳芽,蓝蓝的天空,哗哗向前奔流的小河,在柳树枝头迎着微风欢唱的黄鹂……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情不自禁地说:“哇,春天真美!”风情万种的春天在孩子的眼里、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又如学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时,教师轻轻述说:“同学们,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可爱的黄鹂、活泼的白鹭像一只只精灵来到了教室,请翻开课本78页,用你亮亮的眼睛仔细看看,在插图中你还发现哪些景物也很有趣呢?”老师话音刚落,“唰”的一声,教室里小手一下子举得高高的,七嘴八舌说开了――高高耸立的西岭雪山,停泊在门前的小船,静静欣赏景色的诗人……甚至有一个孩子还说出了诗人杜甫住的是草房子,我一听马上相机介绍诗人当时创作此诗的简单背景:时逢战乱,诗人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里忧国忧民,心系时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诗人与写作背景自然而然地流淌到了孩子们的心里,孩子马上明白了为什么会“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品悟词句,解读诗意

诗歌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能串讲古诗的诗意,而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古诗中发现美,不局限于教学生读音、释词、解句。古诗浅显易懂,寓意深刻,情调健康,意境开阔,形象鲜明,脍炙人口。这其中都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引导审美的主体――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

一方面,我紧扣诗中的重点字词“鸣、上、窗含、门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境;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认真推敲,体会诗人炼字谴词的技巧。另一方面,采用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产生美感。只有让学生在读了诗的大意后,才能带领他们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引入美的情境,使其在感知美的表象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经典的古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中,我从形象性切入,充分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由色彩、线条所构成的隽永画面。后两句“千秋雪”和“万里船”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写景,极富诗情画意。这些都能使学生通过画面形象去获得美的享受。与此同时,我还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精妙。

四、想象留白,延续诗意

学完诗句后,我告诉孩子们“其实,人间处处有春天,美丽的春景何止一处。出示另一首《绝句》以及咏春佳句,请生边听边想,再全班交流一下我心中的春天。”孩子们踊跃发言,纷彩异呈――

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男孩子说:“我心中的春天是彩色的。花儿红红的,草儿绿绿的,一只只燕子从北方飞回来。我还会一些春天的四字词,比如: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柳绿花红、冰雪融化……我心中的春天多美啊!”

小班长吴泳蓝联想到了春游:“我心中的春天是快乐的!尤其是春游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玩海盗船,太刺激啦!从高到下的时候,我只觉得肚子很痒,但是同学陈炜琳他们就会啊啊叫,缩成一团。这时,我觉得自己非常勇敢。这次春游真有趣!”

小女孩梁嘉晴心地善良,她告诉大家:“我心中的春天非常快乐。因为春天的鲜花美丽极了,所以我想象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都是好朋友。春风一吹,鲜花摇啊摇,好像它们在手拉手歌唱,快乐极了。”

有关春的诗句篇7

一、从古诗词关键词语的角度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非常强调炼字,尤其是古诗名家,总是力求字字珠玑,给人耳目一新而又意蕴丰厚的感觉。在赏析这些诗歌时,要注意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而带动全诗的全面理解。

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是裂开的意思,“浮”为飘浮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湖泊东南大地分裂成东南两块,日月星辰宛如在湖水上日夜飘浮。此二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这首诗写出了湖山之胜、登楼的喜悦,也写出了诗人的孤身漂泊之感和家国多难的悲哀境界沉雄悲壮。

二、从古诗词表现的画面角度赏析

古诗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这些诗歌的某些诗句的文字描绘出特定的画面,凸显出鲜明的图画美。近几年,各地中考也非常关注这些诗歌的赏析考查,一般题型是描述这些诗句所表现的图画。在赏析这些特点的诗歌时,要注意研究诗句这种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赏析。

例如,2009年镇江市中考试卷,第7题就属于这方面的考查。试题的内容如下:阅读杜牧的《江南春》,完成7―8题。第7题的要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杜牧的《江南春》原文是这样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描写景物的字词,理解字词的内涵,并于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具体拓展相关的景物,还原诗歌所描述的具体画面。

具体到这个题目,诗的前两句中涉及景物的字词有很多,我们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千里”极言江南土地平旷,辽阔千里。“莺啼”,黄莺的鸣叫,莺是江南的一种鸟,通常指黄莺。学生可以进一步打开思路,什么样的黄莺,怎样鸣叫,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填补诗句留下的空白。怎样的黄莺呢?可以说美丽的黄莺。怎样鸣叫呢?综合诗歌的整个内容,写的是江南美丽动人的春景,可说欢快地鸣叫。说得更生动形象一点,可说成快乐地歌唱,这样采用了拟人手法,语言表现力更强。“绿映红”是什么呢?绿的是树或叶,红的是花,可想象成丛丛绿树,朵朵红花,掩映成趣。“水村”指临水的村庄,“山郭”是倚山的城郭。“酒旗”指酒店迎客的彩旗,“风”是刮风。只要将上述内容综合起来,就可以这样来描述诗的前两句表现的画面:“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这样采取先分后合,展开联想想象,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对应的画面就容易多了。

三、从蕴含哲理角度赏析

我国是诗的国度,唐宋诗歌是我国诗歌发展史的辉煌阶段,这两个历史阶段的诗歌非常重视趣与理在诗歌中的体现,这方面名家辈出。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不少诗句不仅意蕴深厚,而且饱含哲理。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杜牧的《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万木春”;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关春的诗句篇8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竟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 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唐诗部分,所选诗歌短小浅显,明白如话,没有多大难度,大多考生都能读 个大概,然而对诗中关键词语及意境的理解,则因考生知识面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层面了:一般考生能读通诗句 ,稍有能力者能读懂作者心声,能力较高者除此之外还能读出诗中远近推移、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等。对不同 层次的考生而言,同样的试题在他们眼中便成了“拦路虎”或“一碟小菜”等不同的物什。就该题而言,一般 考生如何能得满分呢?我们不妨运用解题技巧,根据命题的一般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地解答这两道试题。

    大家知道,人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时,往往要遵循由表及里,由先及后,由上及下,由简及繁、由此及彼的 规律,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因此,当我们局限在原题上不能得出题意时,可根据这一命题 原则沿波溯源地寻求答案(要有两个以上围绕同一母题的子题为条件)。如上述第8题中,对该诗分析不当的项 为c。这题较有迷惑度。它难就难在对“风灯”一词的理解上。诗中的“风灯”即桅灯是行业术语,因过去桅灯 外面要加上纸罩避风,故名。细想之下,由上文“江月去人只数尺”可知,其时江上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也不 会那样宁静,江月也不会那样清晰近人了。然而大多数考生不懂“风灯”这个行业术语,对命题者有意望文生 义的曲解“江风吹打桅灯”也就无从察觉、无可奈何了。而除此外,这四项乍看上去均切合题意,都没有破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必急于作答,可静下心来先看下一题。在命完第8题的基础上,命题却又顺势出了考查 写法的第9题,细读第9题可知,上诗“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于是题目的破绽便出现了。这里说第二句写了“灯”景,而上题中分析这句则说写了“江风吹打桅灯”,不是 成了“风”景么?由于下文是题于表述,显然无误,因此上题选项c作为答案把握就大了,理由有三:①即刚才 分析的“风灯”的真实内涵;②全诗四句写景,一、三、四句开头第一个词“江月”、“沙头”、“船尾”都 是偏正式合成词,作为精通格律的杜甫,不可能把“风灯”当成述宾短语看待,因此只能是偏正关系,这样就 与题意吻合了;③全诗前三句写静景,第四句以动衬静,写出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a、b、d项分析一致。这 种得出答案的方法即“由下及上”法。

    第9题是根据诗中的写法,在其他四首诗中找与此相同的一项。命题思路是由此及彼,扩大了诗歌鉴赏的信 息量。我们答题时不妨由彼及此地溯源而答。先具体分析“彼”即四个选项中的诗歌创作手法,然后对照题意 ,选出符合要求即“此”的答案。题目中a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登楼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登楼所感。 b项一、二句用非骈偶句式写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所闻。c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江山”、“花草” 之景,三、四句又以骈偶句式写“燕子”、“鸳鸯”之物。d项一、二句用非骈偶句式写所见,三、四两句以流 水句式写渔翁独钓的画面。从这四项分析可知,c项写法一句一景且全用骈偶句式,与其他三项有所不同。这是 “彼”。再看“此”,即《漫成一首》的写法则是四句分别写了四种景物,而且一、二句三、四句分别构成对 偶,各句之间似无关联,不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类有目的等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在绝句中是有名 的“一句一绝”的格调,它起源于晋代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一般情况下较难把握,但写得好,不仅能使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还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使句与 句前后照应、融为一幅完整的画面。因其难于把握,故写此调的人不多,唐代唯杜甫喜用此律。如大家熟悉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即依此调而成,对照题意,该题答 案也是c项。这也是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首句写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次句以和煦的 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春光;第三句写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 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紧扣首句作动态描绘;第四句写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春天的温暖,在 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也紧扣首句作静态描绘。整个四句以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景构成了一幅色彩鲜 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其写法与《漫成一首》一样,体现了杜诗摹物清丽雅致,浑然无痕的 艺术风格。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考一首唐诗,一首新诗,共3个题目计9分,其分值比往年增加,约占整个卷面总分的 三分之一,可以说与词语运用、语言连贯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一导向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二多”:

    一、多读一些名家的诗篇。今年高考唐诗鉴赏题明为一诗,实际上却考了五首诗歌,阅读量相当大,这些 诗有的是课本上学过的,有的是课本外未学过的,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而要指导学生以 书本为范例,多涉猎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名家的作品,如这次高考考了杜甫、艾青的诗,中学课本中也收录了他 们的作品,如果我们在课外适当地收集些他们风格不同的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就能在总体上把握某作家的 创作风格,以便形成知人论世,知人论诗的评价鉴赏能力。这方面吉林省特级教师赵谦翔进行的“语文教育与 人的教育”教改课题为我们作了有益的探索。他在讲到某作家作品时,把该作家写的诗文代表作及别人评价, 介绍该作家作品的文章集中汇编成专题进行阅读教学。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行之有效的 方法。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再也不能满足于以前就书讲书、死搬教参、死做题目的教学方法了。

有关春的诗句篇9

关键词:贺知章;诗歌;风格

贺知章是初盛唐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气度雍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流传千古,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本文将结合作品对其风格进行分析。

贺知章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生活的时代和个人的遭遇息息相关。公元659-744年,贺知章生活的年代是唐王朝经济繁荣、国力鼎盛的时代。贺知章诗歌中所反映的生活正是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社会现实,充满昂扬上进的时代精神。如其应制诗《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奉和圣制春台望》等正是反映了“开元盛世”的文治武功和“盛唐气象”。他以一种开放的胸怀,描写积极上进的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

贺知章的一生是顺遂的,少时即以诗文驰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仕途一帆风顺,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贺知章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告老还乡,为道士。离开京师时,玄宗曾赐诗,皇太子及文武百官为其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不久病卒。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他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与之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贺知章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史称其“晚年尤纵,无复规检”,行事率性而为,无所顾忌,而其实正反映了贺知章率真放旷,不愿受世俗所羁的坦荡磊落胸怀。他仕宦长安五十年,历任要职,豪饮善诗,擅长书法,多才多艺,名重京师。他性格豪放,不拘小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淡而有味。

《咏柳》是贺知章写景诗的代表作品。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名家评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有关春的诗句篇10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江春入旧年。3.日月之行,。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 ; ,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6.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言 , 7.“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 ,

8.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是: , ; , 。

9.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 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

11. 在我们所学的《论语十则》中,孔子告诫弟子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两句名言是 , 。

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的学识与修养,12. 工作学习中,

见到不好的人与事,还应该“ ”来反省自己。(用《〈论语〉十则》文中的语句回答)

1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 , 。

15. 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劝诫美国政府。

16.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儿童”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亲情”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0.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 潮平两岸阔, 。

23. 《过故人庄》诗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 。

24.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7.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8.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9. 《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子是 。

30. ,小桥流水人家。31. 秋风萧瑟, 。 32. ,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 33. 《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所以他说:

“ , 。”

35.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6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阐述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的人生哲理的名句是 , 。

④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故乡是人生之根,请写出一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名句。

36.《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37.《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38.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请写出与这段话意思相同的两句诗。 , 。

39.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商女不知亡国恨, 。

40.,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41.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 。

42.人们常用朱熹的两句诗,。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

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参考答案

一、1、浅草才能没马蹄 2、海日生残夜 3、志在千里 4、断肠人在天涯

5、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7、略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9.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 略

13.却话巴山夜雨时

1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5.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6。潭影空心人

17.18 略 19。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20.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1.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心人

22.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23.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24. 开轩面场圃25. 几处早莺争暖树26. 何当共剪西窗烛27. 山岛竦峙

2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9.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0. 枯藤老树昏鸦

31. 洪波涌起

32.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3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5.按要求工整地默写。①学而不思则罔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④巴山夜雨涨秋池⑤示例: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6.终为灰土 37。还来就菊花 38。隔江犹唱后庭花

39.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40.莫言下岭便无难 一山过后一山拦

41.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42.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3.若出其中 44。风正一帆悬45.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46.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