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海洋十篇

时间:2023-03-18 23:57:32

未来的海洋

未来的海洋篇1

未来的海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正在被人类所利用和索取。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筹划建立或已经建立了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人们正在从过去单纯的海洋捕捞时代,逐渐过渡到未来的“耕海”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在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中,将比在陆地上的农牧场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为同面积的单位产量,海洋养殖的产量要比陆地种植高出100多倍。

人们会在海底挖矿,从而获得更多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数不胜数的矿藏;还能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还能通过海洋解决世界上食物匮乏的问题,向海洋索取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还能通过海洋缓解水荒,解决干旱;还能在海底建造城市,开拓人们的生存空间……

我们未来的家大多数都是用巨大的人造贝壳与一些天然的小贝壳做成的,美丽而又端庄,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工艺品。人们还能通过长长的海底隧道,在上面悠闲的散步,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还会提倡小学生在海底潜泳,跟海底生物嬉戏玩耍,和它们作永久的朋友……

未来人们接受了大陆上的教训,不再无限制的开采矿产资源,而对此加以保护。人们再也不会浪费世界上任何一种矿产资源。

未来的海洋是人们的生存地,也是人们的休闲度假地。我们现在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才能有这么美好的海洋,如果我们糟蹋海洋,它就不会给我们人类一点点资源,所以我们要珍惜海洋资源,它才会乐于做出它的奉献。

未来的海洋篇2

未来的海洋 五(6)班

现在已经是2060年了,因为人口的增加太快,所以陆地上,几乎没有可以让人居住的地方。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有责任所以就让改善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十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研究工作,到今天,总算是如愿以偿了。未来的海洋里,到处都可以见到我设计的房子。这些房子的外面是用超合金做的,为了能在室内欣赏到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所以我采用了透明的超合金。你不用担心里面会没有氧气,房子里面装有氧气转化器,可以把海水改变成氧气;有人还会担心有海啸,住到这样的房子里大可放心,因为我采用的超合金是用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无论什么东西都摧毁不了。 你还可以看到许多人都骑在大鱼的背上,让大鱼带他们想去的地方,那是因为人们给鱼吃了 我发明的“奇迹二号”,只要那都是我精心发明的一种可以给宠物或者动物吃的药,只要吃 了这种药,无论多么凶残的动物,都会像小绵羊一样温顺,还可以把海里的小动物当做宠物 养。你一定会奇怪,这人身上怎么不背氧气瓶呢?不用大惊小怪,如果人你仔细一看,一定 可以看出人的头部有一个透明的氧气罩,氧气从哪儿来呢?这还得说说我发明的这种有夹层 的衣服,夹层里有一个小型的氧气转化器,背部连着氧气罩,穿上这件衣服,就会像在陆地 上呼吸空气一样舒畅。另外手腕上安了一个遥控器,如果你想在海面上晒太阳,你就按“上 浮”键,你立即就浮在海面上晒太阳,如果你想游泳,就按“游泳”键,便能像游泳运动员 一样游泳。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未来的海洋,希望我的梦想能够成真。

未来的海洋篇3

未来的海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

在开发海洋中,人们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人们正在从过去单纯的海洋捕捞时代,逐渐过渡到“耕海”时代。人们在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中,比在陆地上的农牧场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为同面积的单位产量,海洋养殖的产量要比陆地种植高出100倍。人们将大量养殖海藻和海草等,供应陆地上的牛、猪、羊等作饲料,从而获得更多的蛋白质。世界海底田园的总产量从2000万吨跃增到5000万吨,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将由水下联合收割机来割取。

不仅如此,人们还建造了“海底城市”。日本一群工程师、建筑师,在离东京120千米的海域上,建设世界首座“海洋城”。海洋城内除了住宅区外,还有1个商业中心,400个网球场,8个高尔夫球场,2个棒球场,1个栽种水果蔬菜的人工田,还有纵横相连的道路。此时,深邃的海底不再沉默,将会跟大陆一样,变得热闹非凡。

越来越多的人将去发掘海洋、建设海洋,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描绘这张硕大无比的宏伟蓝图。海洋的未来向人们展示了辉煌的前景,广袤的海洋将给人类作出巨大的奉献。

未来的海洋篇4

然而,早在拍下这张照片的年代,我们就已经知道,这片蔚蓝正在失去它亘古以来的自然与纯粹。在太平洋东部,夏威夷群岛与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之间的海域,有一片正在形成中的“新大陆”。由于洋流的作用,数量巨大且难以自然降解的塑料垃圾,在这片很少有海风光顾的海域堆积成山。这样的“塑料垃圾富集区”在世界上可能不止一处,如果不进行人工治理,而仅凭自然之力,它们很可能会存留数个世纪。

塑料垃圾带给海洋的污染,仅仅是海洋正在遭受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今天,机械化渔轮可以用惊人的效率捕捞各种鱼类和海洋生物,以满足世界上不断增长的人口对海产品的需求。货轮燃烧的油料、排放的垃圾以及油轮的每一次泄漏事故,都在侵蚀着海洋的健康。管理不善的近海养殖、工业企业的随意排放,乃至考虑欠周的沿海工程……一次次将难以抹平的伤害带给了海洋。并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情况有加重的趋势: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生态破坏,随之进一步影响人类健康。

海洋是众多环境污染最终的汇集之地,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我们都曾认为它“有容乃大”,仿佛一直在默默承受着人类的百般折磨。然而,与河流、湖泊等其他水体一样,海洋同样有其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孕育生命的海洋,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污染物的归宿。如果人类继续选择盲目或无视,海洋“母亲”也会还以惩罚。除此以外,栖居于海洋中的生命和它们组成的食物网,与陆地上的种种生态环境一样,也需要呵护。例如,提供了1/4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的珊瑚礁,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正持续白化,使越来越多的鱼类和其他物种失去栖息地和食物。

海洋蕴含着丰富的海水资源、化学资源、矿产资源、食物资源以及油气资源等,为人类发展提供持续支撑。人类未来的发展,可能还有赖于这片广阔的水体,以及其中蕴藏的资源。更何况,在海洋的深处,或许还蕴含着我们远未了解的宝库。

未来的海洋篇5

一天,我搭乘地铁去往海底城市。因为,地铁的速度快。所以,没一会儿,就到海底城市了。我一走进大门,抬头一望看见上面有一层玻璃隔着海水。突然,我身边 冒出一个名叫“海洋之心'的机器人。他告诉我,这座城市一共有14栋大楼,每栋大楼有11层高。我听了他的介绍,感到很惊讶!没想到,我们人类竟然能在海底建设那么多栋大楼。后来,我搭乘潜水艇到处遨游,看见一条巨大的鲨鱼,而在它的背上,有个人坐着。于是,我戴着潜水头盔,坐在鲨鱼背上。我轻轻得拍拍它的背,它犹如一匹骏马,飞快的向前奔驰。突然,我们和另外一条鲨鱼想撞了,我从鲨鱼背上掉了下来。

我一睁开眼,才发现我从床上滚了下来,原来这是个梦,虽然这是个梦,但是,我相信会梦想成真的!

未来的海洋篇6

我想,你们一定会问,人在海水里不能呼吸怎么办?不用担心,我发明的飞飞机器鱼会让你坐在它的身上,把你带到用玻璃做成的隧道。隧道里面充满了和陆地上一样的空气。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边品尝美食边欣赏深海里的美景了。饭店的墙壁是用嫩粉色和嫩紫色,这样,人们就会感到很温心了,天花板上吊着用五颜六色的贝壳和珊瑚做成的大吊灯。整个饭店金碧辉煌,就连桌上菜谱的封面上都镶着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呢。好多人都说我开的饭店胜过东海龙王的王宫。

最吸引顾客光临的是我们这里的饭菜。我们的餐厅有厨艺高超的大厨,顾客点餐以后,厨师直接从大海里捕捉各种海鲜:鲜红的龙虾。可口的蟹鱼……我相信不用我介绍,你们也知道我们这里的菜最新鲜了吧!

每到周末,饭店还举行烛光晚餐呢!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情侣们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玻璃幕墙外,全身闪闪发光的小丑鱼游来游去,那是最浪漫不过的了!

还有孩子的游乐园呢!那里有着金色柔软的沙滩,有小鲤鱼、小虾、……陪你的孩子玩呢!万一把孩子伤着了怎么办?不用担心,这些小鲤鱼、小虾都是人工培育的,根本不会伤人。

未来的海洋篇7

海水深蓝,引人神往。

自1500年以来,全球各国逐步将国家战略中心转移到广袤的海洋。目前,海洋经济和涉海经济已经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而迪拜、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以弹丸之地,通过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堪为典范。正如《海权论》所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赢得了未来。在商业时代,亦是如此,谁利用好了海洋资源,谁就占据了未来时代的战略高地。

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

在已经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发展海洋经济”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国内,也掀起了海洋经济的热潮。

4月中旬,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和广东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东部沿海地区将形成完整的沿海经济发展带,被称为中国的“蓝宝石”项链。

2009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跃升为31964亿元,占同年国内生产总值的9.53%。2001年至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海洋经济区实现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GDP的88%,其中,山东、浙江、广东三省占全国比重近48%。

而在三地之间,未来必然就海洋经济领域,发生重大竞争。三船出海,谁能扬帆更远?

三雄并立

目前,三省的海洋经济战略,各有其目标,山东宣称要以海洋经济为契机,打造“海陆兼顾时代”,浙江则宣称要发展“东海门户经济”,做大做强海洋产业,加快建设“港航强省”;广东则称要在 “十二五”期间使全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0%,初步建成海洋经济强省。虽然表述各异,不过,三省对于海洋经济的未来,均雄心勃勃。

就总量而言,广东目前是海洋经济第一大省, 2009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6800亿,而其全省总产值为39081.59亿元,海洋经济占其生产总值的17.4%,仅从总值而言,广东连续15年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5。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5:45.8:50.7。目前,广东省已形成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

在主要优势方面,广东主要集中在集装箱领域,2009年广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9亿吨,集装箱3277万标准箱,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4位。

此外,广东与北部湾区域开展了合作,构建粤桂琼、粤闽台、粤港澳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

广东未来目标是,到2012年即完成海洋经济占比达到20%以上,成为海洋经济强省。

山东省是海洋经济第二大省,山东半岛也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西联黄河中下游内陆腹地。山东上世纪90年代即提出了“海上山东”的开年,2009年海洋GDP实现6040亿,占全省比重17.9%。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云集山东,全国海洋科技人才的50%以上在山东,科技进步对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60%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

山东省的目标是,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3%左右,基本形成蓝色经济发展模式。

山东将重点打造四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国家蓝色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人才密集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宜居区。

浙江是陆域资源小省,不过,其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域面积的2.6倍,海岸线近6700公里,居全国之首,海岛占全国的4成。2009年,浙江海洋生产总值是3002亿元,约站GDP的比重为13%,2009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7:40.2:51.1。

在主要优势方面,宁波港口现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多座,装箱吞吐量接近1300万标准箱,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宁波-舟山港跻身全球第二大综合港,石化产业、船舶工业产值位居全国第四、第三。

战略布局比较

虽然三省海洋经济强弱有秩序,但是,就未来战略布局而言,其重要性恰恰与目前的既有产业地位相反。

在广东,有21个地级市,而本次培养为海洋经济重头市的,仅有广州、深圳、惠州、湛江和汕头5个,不足全省地市的四分之一,而在珠三角的传统的9市中,仅有广州、深圳和惠州三市,约为珠三角城市群总数的三分之一。

广东虽然是目前的中国第一海洋经济大省,但是,总体而言,广东“陆地经济”的发达,制造业领先全国的地位,使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并不显著,海洋经济在广东,亦并非主体,在未来,亦不可能成为重要的战略产业。这从其布局中可见一端。

在非珠三角的城市湛江和汕头,正是广东东西两翼的中心城市,广东如此布局,某种意义上,将海洋经济作为东西两翼破局的突破口,而非作为全省产业转型的重点。湛江和汕头,在广东经济中所占比重都非常小,并非固有经济重镇。

山东的半岛蓝色经济区包含了七个城市,分别是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等,基本等于是山东半岛,以及黄河入海口,这个区域,与归属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山东部分地域,基本等同。山东众多入选全国百强县区的地方,即诞生于此半岛领域。

目前山东临海经济带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带动的梯次发展格局,即一个中心城市(青岛)、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烟台、潍坊、威海)、三条产业聚集带;形成了以石油、重化、轻纺、电子、海盐和盐化、滨海农业、海洋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的临海产业体系。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在某种上说,半岛蓝色经济区,寄托着山东的未来。

相对而言,最为看重海洋经济的,反是目前实力尚处于三省相对较弱地位的浙江。

目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包括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7个市47个县(市、区),而在这7个城市中,杭州、宁波、嘉兴、绍兴、舟山5个城市均为长三角经济圈成员,其余的温州、台州则为浙江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基本属于同一类型,为中国最典型的内生性经济重镇。2009年,这7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3以上。

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浙江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再造“海上浙江”。在浙江的预想中,发展海洋经济,是完成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浙江都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而周边的安徽、福建等省,都已经有独立的国家战略区域。浙江唯一可能成为国家战略的,即是综合改革试验区,而在这个国家战略中,明确提到了发展海洋经济。

几乎将除湖州以外的长三角成员城市,以及南部最发达的温州、台州,都纳入到海洋经济区,足见浙江对于海洋经济的重视。

在空间布局上,浙江海洋经济形成了“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十岛、多点”的布局。一核,即为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为核心,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两翼”,即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以及其近岸海域为北翼,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其近带海域为南翼。“三圈”,即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

产业布局比较

在三地的海洋产业布局中,不乏同质化的因素,但是,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广东以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五大海洋产业首当为重,打造全国先进的石化、造船、钢铁和能源四大临海工业基地。

不过,就当下而言,广东海洋经济,其真实的布局,在于东西两翼,尤其是湛江发展最快,2009年,湛江吸引的央企投资中,宝钢达700亿,中石科超过1000亿,钢铁和石油产业投资超过2000亿,而湛江去年GDP也不过1000余亿,等于再造两个湛江。

传统海洋产业,仍然是广东海洋经济的主体。而海洋医药、海洋电力、海水利用、海洋工程、海洋新能源等产业,尚需时日。

对于浙江来说,发展海洋经济意义重大,亦形势严峻。

虽然同是民营经济的重地,广东还是存在一些大产业的,如韶关等地,保持了传统的重工业,经济结构相对多元,抗风险能力亦更大,而浙江几乎清一色的制造业,而且都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以小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不足,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众多浙江企业遭遇了巨大冲击。浙江民营经济的体制优势已至极限,需要寻找新的突围途径。

所以,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存在双重意义,既是未来对于新兴产业的拓展,亦是对于转变浙江目前经济结构的挑战。以位置类似的广东与浙江两地城市比较,浙江西南沿海的台州,2009年的生产总值是2000亿,而海洋产业大约为1000亿,相对而言,广东西南的湛江却是相反,生产总值只有1000多亿的湛江,临海工业即达2000亿。

仅此而言,通过海洋经济再造“海上浙江”,隐含着另外一个命题,就是再造一个重工业化、大工业化的浙江,以此中和浙江重化工业和大型企业缺失的局限。

由此,虽然浙江目前在港航服务、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方面领先全国,但是,这些产业目前尚且处于边缘化,形势不明朗,而在传统海洋经济方面,浙江落后于广东和山东。

浙江的未来重点,是发展重型海洋产业,在石化、钢铁、港口、造船、海洋新能源等领域,进行突破,先追求海洋经济的总量,才有资格谈优化结构。

在浙江的东翼,已将舟山-宁波港建成集散并重的国际枢纽港,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以核电、风电等为主在沿海建设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同时,闻名全国的“服装之城”宁波,亦开始发展石化产业。在世界船舶工业从韩国转移到中国之后,未来宁波的造船业,亦应列为重要工业,与湛江和青岛竞争。

西线的温台沿海,不似宁波接近上海,有些产业受到限制,可以放开手脚,特别是在石化、钢铁、能源工业领域,目前,台州已经吸引中石油投资1000亿的项目,在钢铁和造船行业方面,台州亦有新的计划。三门核电一期、玉环华能电厂、台电五期等重大电源项目,台州可建,靠近上海的宁波却不一定可以,靠近北京的山东亦有顾虑,这些都是浙江西线的优势。

在未来,浙江的部分海洋经济重地,如台州,完全可以实现再造。海洋经济的产值,几年后超过已有经济的产值,实现局部突破。

未来的海洋篇8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新常态下,创新创业也已成为新的发展引擎。对于蓝色经济、海洋创新的传统理解需要一场深刻变革。

青岛蓝色硅谷,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极,也是当前青岛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重要载体,要创新创业,首先离不开理论的创新,对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新认识,对于陆地与海洋关系的重新定义,对于基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的重新考量,无不关乎经济的未来,地球的未来,人类的未来。

认知、理解、利用、保护,海洋不应该再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存在,也不应该是充满功利主义的领域。蓝色青岛大讲堂此次走进蓝色硅谷,诚邀长期关注海洋国家战略、海洋健康和生态保护的国家海洋局首席科学家温泉教授,以期为蓝色硅谷、为青岛的海洋意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带来新的思想启蒙。

理论指导实践,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与温泉教授开启理论创新同时,蓝色青岛大讲堂还邀请到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常欣,从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创业的角度,对落户青岛蓝色硅谷的企业、创客们提供融资之道、发展之道。

海洋是地球的主体,陆地是海洋中的岛屿,转变传统的陆地中心观点,燃起对海洋的尊重与敬畏,“海洋+”的时代,就是让海洋赋予人类无限的可能。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种什么状态?海洋何以会成为时代的主题?基于创新的海洋时代如何才能开启?海洋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命题。特别是在青岛蓝色硅谷这个以海洋为基础、为牵引、为动力的区域,这些思考尤为重要。

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提出要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当时对于蓝色经济这个词,很多人可能并不理解它的意思。而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清楚,蓝色经济是基于海洋的,有海洋参与的,陆海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我们为什么关注海洋?最简单的一个答案就是要认识海洋、利用海洋。但今天我们除了要开发利用海洋,还要保护海洋,支撑起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蓝色经济时代,对海洋的认识应当具有更丰富的层次――资源替代、空间拓展、经济延伸、社会演进。

未来已经来临

“新常态”已是共识,过去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发展模式都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创新驱动是这个时代的历史特征。时代的演进是创新带来的结果,创新这个词,第一是要更新,第二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是改变,这是最基础的要求。

而海洋创新应当是什么样的呢?蓝色硅谷是海洋领域的前端,如同“互联网+”充分体现出互联网带来的刺激和融合一样,海洋创新也应当是充分体现海洋带来的刺激、融合。海洋创新,应当让全社会感受到海洋带来的福祉,现在很多人都感觉海洋离自己很远,我们不知道自己对海洋的需求是什么。只有全社会都形成一个共识――人与海洋是密不可分的,这个时候才是具备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意识基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们要拓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相当一部分新动力,就应该来自海洋。青岛要打造的蓝色硅谷,应该成为一个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载体。

但是目前,我们对于海洋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阶段,比如说我们认为海洋是生命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是国家贸易的主通道,是军事斗争和权益争夺的主战场。海洋经济的主要类型,交通运输、旅游、盐业、渔业、矿业以及由此延伸的其他产业。这个概念如果不能突破,就很难在海洋创新上有所作为。

改变原有的认识,就是把区域、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放到整个生态系统中来看,变“生命共同体”为“命运共同体”,基于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式下,内陆的人也要关注海洋,因为内陆任何发展的痕迹,最终都将流向海洋里。大家的命运是一样的,但是状态不一样。这也是亚太经合组织海洋部长会议通过的《厦门宣言》所要实现的目标――推动海洋事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流作用。

海洋何以备受关注?根据联合国实施的全球海洋评价报告,全球70亿人口,每个人只占有1/5立方公里的海洋,而这1/5立方公里的海洋产生了每人每年呼吸的一半氧气;产生了我们每人所食用的所有海鱼和海产品,海洋是我们每人一生饮用的所有淡水的最终来源,海洋是船舶运输我们生产和消费货物的航道;海底的海床和地层储藏着我们日益需要使用的矿物、石油和天然气;海底铺设的越洋电缆传送90%的通信、金融交易和信息交流电子流量;我们将越来越依靠海上风力涡轮机、波浪和潮汐供应能源;我们中许多人在海边度假;海床是考古的丰富宝库……海洋与人类息息相关,人类将越来越依赖海洋,全世界都要重新认识这一点。

而与此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着海洋,改变着海洋。

1800年,人类社会只占据地球上的很小的一片土地,在此之前,人类的全部历史几乎如此。而今天的人类生活已经充斥整个地球。1900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在全球范围运作,而今天整个世界已经被全球商业网络完全覆盖。

过去,文化是地方性的、来自历史的积淀,而今天的消费文化却是全球性的,没有历史根基。历史上,自然的丰盈曾滋养了人类文明在各个地域的繁荣兴盛,而今天的各种全球生态系统都在迅速衰退,枯竭速度远远大于再生能力。

根据统计,全球海域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区”数量,从2004年的150个增加到2006年的200个。过度捕捞造成鱼类等生物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压力;海洋空间利用冲突加剧,海洋污染严重,美国环保局的数据表明,每年世界消费的塑料袋为5000亿到1万亿只。不足1%的塑料袋得到回收再利用,200多种海洋生命包括鲸鱼、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塑料袋而死亡。我们把有害物质排放到海洋,是因为我们科学家的无能,为什么这样说?就是这些东西都是矿物,都是资源,它放错了时间和空间,我们没有把它变成我们有用的东西就放掉了。最近我听说青岛的科技工作者搞了一种新的可降解的材料,这就是革命!我们从纸袋到塑料袋是革命,但是从塑料袋到可降解材料的袋子,是更大的革命。

总之,仅过去50年,人类的扩展已经进入一种新的地球“生态位”。我们正尝试着在整个地球空间中生活。未来已经来临,我们都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但我们并不具备在这个新的地球生态位上如何持续生存的指导哲学和实际知识。

“海洋+”创新体系

现在我们对于海洋的研究是非常可怜的,我们用海很长时间了,但是我们研究海仅有20年。现在我们看到的世界地图,实际上是对海洋的曲解,因为地图把弧线变成了方块,把陆地放大。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世界,人类生活的陆地并不是中心,人类是生活在孤独的岛屿之上。我们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海洋,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人类持久的和平,在地球村中守护这个巨大的、包围着我们的、带来生命支持的“蓝色水圈”。

海洋创新是一个体系,它包括新空间观、新价值观、新生活观组成的意识创新,基于生态系统和大数据的管理创新,基于健康理念的海洋保护创新,用创新创造需求的产业创新,新产业链、价值链的蓝色经济创新,基于网络+美育的海洋教育创新,着眼国际海洋话语权的外交创新。构建这样一个“海洋+”模式,才能使海洋走向市场化、社会化、生活化、时尚化,这也是蓝色硅谷应当承担的使命。

构建“海洋+”的创新体系,要协调发展,国家提出在海洋、太空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海洋项目目前所知的第一是水下空间站,第二是安全保障,第三是蓝色粮仓,蓝色粮仓是以青岛为主的,这些都是国家的重大项目。

构建“海洋+”的创新体系,要走绿色发展道路。不仅是国家要绿色发展,每个人都要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举个例子,一件170克的汗衫,生态包袱是226公斤。所以你的选择非常重要,不是国家说绿色发展,就能绿色发展了,取决于每一个人。

接下来是开放发展,海洋是开放的,科技服务产业经济,引进来,走出去,一个开放体系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技、引智的工作如果做好了,蓝色硅谷的品位很快就上去了。

然后是共享发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全社会感受海洋带来的福祉,让生活带有逐渐增多的海洋气息和品味。

海洋研究的第三次浪潮

当前全世界都在抢占新世纪的制高点―海洋。而纵观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有几个新的走向:一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互动;二是海洋研究与开发链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发展,科技也从单一的技术竞争变成了体系竞争。

海洋学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挑战者号”环球调查,第二次浪潮是卫星应用于海洋观测研究,第三次浪潮是海底系统进入海洋观测研究。

地球上有“两个海洋”,一个海洋是有光的,需要氧的,还有一个海洋是黑色的,是不见光的。按照青岛的吴立新院士说,海洋中超过3000米深的海域大约占70%。陆地上的新陈代谢靠阳光和氧气,深海中的新陈代谢靠硫。对深海的研究,会引发新的科技革命,而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国家深海基地落户在蓝色硅谷,正是这里的一个优势所在。

20世纪,板块结构的发现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证明了陆地是局部,陆地依赖海洋而生。而在此之后,诺贝尔奖没有一个奖项授予海洋科学领域,我们对海洋还停留在认知阶段,海洋科技并没有大规模发展。

我们国家正在做的是什么呢?总体判断,我们正处在从跟跑者到领跑者过渡的阶段。深蓝、深海,“深”我们已经做到了,“蛟龙”号下潜到了7000米,但是从科技发展来看,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模仿和尝试,第二阶段基本是跟踪和攻关,第三阶段是现在,开始加大认知,加大技术的创新,自主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也极大地引领了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海洋产业只有3个,1984年有4个,而到2001年,就增加到了13个。

但另一方面,我们距离“海洋强国”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海洋科技方面的许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尚未突破,而只有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实现产业转型,才能实现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型,生态环境才能有根本的变化,国家对海洋的管控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也只有这样,才能称为海洋强国。

我们的海洋科研起步晚,根据权威资料,在海洋渔业、港口、造船产业上,我国在世界排名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但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在世界排名第16,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排名第33。我国海洋学方面SCI数量近年来快速上升,但被引用率非常低。我们关注的重点,都在中国近海,而欧美等海洋强国的论文,关注的都是深海大洋。这就是差距,传统的行业,我们很伟大,但关键和引领的方面,我们太薄弱。

总体来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很大,但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不足。201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4313亿元,其中,主体是海洋渔业、交通运输业、船舶制造和滨海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79.4%;而依赖于高技术的战略新兴产业虽然增长速度快,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仍然较低。

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着的一系列压力,迫使我们必须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

目前,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70%以上,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0%是中国船只。台湾海峡、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是中国的海上生命线。我国海洋权益维护任务艰巨。

我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淡水资源匮乏、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生活生产空间不足、灾害频发等制约着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要素的边际供给增量已难以支撑传统的经济高速发展路子。201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1%,天然气达到31.6%。预计到203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达到45%。

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近10年来,近岸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居高不下,均保持在2.5万平方千米以上;我国红树林近50年减少了50%;珊瑚礁在主要海域丧失80%;海草床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沙质海岸侵蚀超过70%;滨海湿地和滩涂以每年超过2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发展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来解决。只有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才能建设真正绿色、协调、可持续的海洋强国。

让科学来作答

海洋与生活有多少关系?答案令人失望。即便在一些沿海城市,人们吃的盐都不是海盐。海洋应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可能,提供未来的需求,新食品、新空间、新资源、新交往、新文化、新经济、新生活。

目前在日本、法国等国家,海洋的产品从食品、饮料、化妆品、建筑材料等都已经做得很好。未来海水经济将催生很多新兴产业,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要素提取,海水直接利用,防腐蚀产业、海水渗透发电等等。而产业的革命将带给人类一个“海洋社会”,目前,欧美一些国家都设计出了未来建筑在海洋上的城市。

海洋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海洋教育就势在必行。互联网时代,海洋创新也离不开新的商业模式。在海洋教育、培育海洋意识方面,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一些新的模式值得借鉴。

要走进海洋创新时代,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提高国民的艺术修为。艺术与创新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却是前苏联第一个把人造卫星送上了天?美国经过了全面的比较,对比了几百个指标,发现了一个最大的差距,那就是艺术修为。前苏联有着较长的历史积淀,这正是美国欠缺的。所以,艺术与创新是有关系的,没有艺术修为,没有美感,就没有创造力。于是哈佛大学开始了“零点计划”,用“零”来表示对文化艺术素质教育认识的空白,也同时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

从事各种工作都要有艺术修为,要有美感,要有美学的基础,这既是个人的修为,又是个人欣赏世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它激发创新能力。做科学是很有意义的,它能创造很多很多美的事务。

未来的海洋篇9

1997年,法国海洋学家、作家与电影制作人,同时是“卡利普索号”的船长雅克・伊恩・库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U)离开人间,这位闻名全球的法国海洋保护大师的知名度仅次于法国的戴高乐将军。他与摄影团队从未停止过驾船探索和研究地球的江河湖海,拍摄了许多野生动物、奇景探险、深海旅游、人与环境等主题影片。这也间接带动了法国在自然环境电影行业的领导地位。

多年以来,库斯托家族一直致力于提高人类对环境,特别是对海洋所面临的挑战的关注。库斯托的长子让・米歇尔-库斯托七岁便被父亲投入海里,从此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因为一直希望能在海里建立城市因而学习建筑学并取得学位,1999年他建立海洋未来保护协会,2004年建立欧洲海洋协会。《让・米歇尔・库斯托:海洋探险》、《让・米歇尔・库斯托:重返亚马逊》,《Sea GhostS》、《Call 0f the Klller Whale》这些经典的海洋纪录片里,让・米歇尔-库斯托向我们详述因为水土资源管理不善导致的海洋生态挑战。这位探险家拍摄了一段触目惊心的画面:海鸟,海豹不加识别地吞掉了从打火机到鞋子的任何东西,而这些从世界各地海滩冲刷到此的废弃物对于这些动物而言往往是致命的;盲目的森林采伐以及日益严重的浪费之风已经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大量珊瑚礁的窒息死亡。他还向我们展示:森林采伐导致沿海区域失去了天然保护,风雨冲刷土地所造成的水土流失让这些原本就很脆弱的沿海区域更加岌岌可危。

库斯托还向我们展示了他无以伦比的说服力,2006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受到让・米歇尔-库斯托所摄纪录片《库雷岛之旅》的感召,批准建立西北夏威夷国家保护区。西北夏威夷国家保护区为全美有史以来最大面积单一保育区,也是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保护区孕育了超过7000种海洋生物,1/4为全球独有物种。在其范围内,不仅禁止未经授权的船只航行和休闲活动,未来并将逐步撤除商业捕鱼。成立海洋保护区,过去的生态保护一直未着眼于海洋生态。在全球陆地超过12%被列为保护区的同时,海洋却只有不到1%的面积受到保护。

让・米歇尔・库斯托的斐济群岛援助计划旨在向人们展示具有环境责任感和文化包容度的海洋理想。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家度假村。度假村把简单的海边度假玩出花样――度假村里所有建筑全部使用当地的天然材料,用椰子和回收瓶构建的废水系统将水净化后注入海湾,为了使游客能够像海豚一样生活,酒店甚至取缔了电话和电视机。它是世界上惟一雇用海洋动植物专家常驻的酒店,专家一路讲解各种海洋生物的故事,登上酒店自行订制的“潜水艇”和潜水专家学习专业水下摄影。现在让・米歇尔・库斯托的儿女也继续传承家族的传统――美丽的海洋女神席琳・库斯托是全球保护海洋运动的代言人,她的哥哥担任着海洋未来保护组织的国际项目协调员角色――“我们通过拍摄纪录片,开展环保项目,并持之以恒地在校园及世界各地举行讲座,告诉大家,保护海洋就是在保护自己。”

在库斯托拍摄的《鲨鱼末日》纪录片中,拍摄团队找来改装狂人制成一条道具鲨鱼,形状像个笼子,胸甲是六厘米不锈钢,脊柱使用拜耳材料模克隆(MakroLon)GP聚碳酸酯板,可以让道具鲨鱼像真的鲨鱼那样活动。看起来就像真的大白鲨,骨架外面包覆一层鱼皮般的材料,以模仿鲨鱼的表皮,而马达可让尾鳍来回摆动,以每小时九公里的速度在水中安静前进――“我不是说鲨鱼这种动物很可爱,我对它们也没有疯狂着迷。我只是说,我们对鲨鱼应该像对孟加拉国虎那样尊重,否则鲨鱼在40或50年内,就要绝迹了。”库斯托表示道。

未来的海洋篇10

非洲海岸线绵长,海洋资源丰富。2/3的非洲国家拥有自己的海岸线,但是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大多数非洲国家停留在渔业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而海洋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等其他海洋经济形式对经济的贡献率微乎其微。

即使在渔业开发领域,一些非洲国家的渔业资源仍未得到充分利用。以阿尔及利亚为例,阿尔及利亚海岸线约1 280 km,海洋面积近9.5万km2,渔业资源丰富,但其中仅有2万km2的渔业资源得到初步利用,渔民作业多集中在500 m以内海域,远洋区域未获有效开发。

面对丰富的海洋资源,非洲各国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却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困难。科特迪瓦基础设施部部长阿奇表示,非洲发展海洋经济急需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一旦港口建成,就会引来贸易和物流。但是资金来源问题困扰着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非洲国家对海洋资源的利用能力也有待加强。

塞舌尔财政、贸易和投资部部长拉波赫特表示,塞舌尔渔业资源丰富,每年有3 000艘外国渔船到塞舌尔周边海域捕鱼,年金枪鱼捕捞量达300 t,塞舌尔却无力自主开发。非洲的海洋生态保护也面临挑战,渔业资源正因倾倒有毒废物和过量捕捞而迅速萎缩。

着眼于海洋经济的潜力和巨大影响力,非洲国家陆续推出了自身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据毛里求斯副总统莫妮克・奥桑・贝勒波介绍,毛里求斯2012-2015年期间的发展计划中突出了海洋经济的重要地位,把海洋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点,并力求在未来10年发展成为海洋强国。贝勒波认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国家的经济多元化发展将再向前迈进一步,通过开发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海洋经济,将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并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

南非内阁大臣杰夫・拉德贝在南非国民大会上表示:“我们的海洋存在巨大的未被开发的经济潜力。”据预计,到2033年,南非海洋经济将为国民生产总值贡献1 770亿兰特(约合163亿美元),而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540亿兰特(约合50亿美元)。到2033年,海洋经济将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

摩洛哥政府则制定了Halieutis计划以发展和提高其渔业竞争力,其目标包括使水产养殖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大力发展相应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建立和推动批发和零售市场的发展等。

海洋经济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变革,非洲国家在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也强化了区域间、国际间的海洋领域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海洋领域的开发利用。

塞舌尔和欧盟近期签署了一项渔业合作战略协议,加强双方在渔业资源监控、防止非法捕鱼领域的合作。

据佛得角外交部部长透露,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冈比亚、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塞拉利昂、塞内加尔等西非7国计划今年9月向联合国提交申请,将大陆架由目前的200海里延伸到350海里。上述7国为此成立了专门联络小组,并得到了挪威方面的技术支持。

佛得角外交部部长表示,若该申请得以通过,佛得角的国土面积将增加100万km2,其海洋面积将是陆地面积的1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