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体写作教程十篇

时间:2023-04-05 16:24:27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篇1

关键词:写作;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32-02

一、前言

应用文写作是目前多数技工技师学院开设的课程,属于技能基础性课程,是学生进行社会基本文字撰写的基础,在教学中以提高技能型人才全面发展,会书写基本假条、申请书、通知等方面的能力。现代信息化时代,要求人才全面发展,学习写作,尤其是学习生活中实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技工院校培育学生的主要目标在于综合技能素质的提高,以就业和技能服务社会为目标,而不是单项知识的储备能力的提高。提高写作水平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是现代化社会生活提出的重要任务。

传统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仍然采用初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概念性讲解、模式化写作;技工院校学生一直存在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知识储备量小,很难接受普通教育中学生知识获得的方式。但是技工院校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的优势,通过活动任务接受知识、学会技能效果好。

工学一体化是一种打破传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通过实践专家、方法专家和专业教师把工作过程提炼成适合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设计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任务单,让学生通过任务单的引领,学习过程模拟工作过程,为完成工作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技工院校就应当以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依据,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探索出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最佳教学模式,才是自身的生存发展之策,是技工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较高综合素质学生的必要条件。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效果不理想,与职业教育根本性理念有差别。

1、传统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大多只体现出了一个“教”字,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教学要素都是辅助条件。上课时,学生仅仅是一个被灌输者,只是一个记忆者,只能凭借教师的单纯讲解和自己的理解接受枯燥的文字内涵;教师在教授过程的讲解,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理解能力不够或其他原因,不能很好的理解一些应用文写作中的要领,最终导致工作中遇到相关需求仍然不会写出合适的基本文件;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字写作与理解的能力,只会进行技能操作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只能进行最基础层次的工作,不能有效地借助资源学习,个人提升机会小,个人综合评价低。

2、应用文写作“工学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一体化教学模式”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素质教育于一体,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角色转变为监督者、指导者、主导者等。工学一体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任务活动牢固掌握所要学习知识的内涵,在实践中完成学习。

应用文写作实质是文字能力的学习,一些教学人员可能认为“工学一体化”教学只是适合工科实践类课程,但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典型任务驱动,技工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与普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相差甚远,那么任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学习,都可以通过此种教学方式来更好地实现; 且技工院校学生自身普遍存在的学习能力差、理解能力差等弱势,好动、好奇心强的优势,更要求技工院校各科的学习教授使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带动学生主动性。

三、应用文写作“工学一体化”教学具体措施

1、首先宏观措施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

(1)营造实施应用文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牵扯面很广,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通力协作;也不是一个科目或几个科目实施就能解决根本改革的,必须各科目分层次,相互辅助展开。一方面,应用文写作一体化教学的阻力主要来自基础课程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灌输式教学习惯。另外,从普通教育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本身对新的教学模式就很难一下理解,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十分关键的。首先,邀请学校工科类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开展好的教师团队给各基础课展开一体化教学的座谈会、研讨会,充分转变教学思维、体会工学一体化的在技工院校开展的优势。其次对于学生,在思想上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通过企业信息反馈,往届毕业生的亲身工作体验,使学生明白到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者,学会解决问题是关键,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2)编写适合应用文写作的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大纲校本教材。过去,技工院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普遍性教学模式,工学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任务性教学;同时各学校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学生专业各不同,例如交通类技师学院学生主要学习汽车、机械等方面专业,这些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就应该主要在专业基础上开展,借助专业编写适合专业领域内的应用文写作。

但工学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及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企业调研、企业专家座谈,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企业对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编写适合技工院校学生教育的教学的校本教材或工作页,以解决实际问题或专业课领域内典型任务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

2、其次微观措施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篇2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参考文献:

[1]黄辰斌.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03) .

[2]董威力.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 (22) .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篇3

关键词:应用写作;实践教学

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不仅仅要求教师将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求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写作练习、点评等实践性教学工作,来促使学生将应用写作基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根据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开展应用写作的教学实践工作,这一点对于高职院校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刚性需求

(一)高职院校本职工作需要实践性教学

高职院校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明确提出, 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德、智、体进行全面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工作实际中,高职院校的教育更加强调的是能力培养教育,即以“取得从事某种职业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为主的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地是通过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培养能力、提高能力,从而达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初衷。因此,就高职院校本职工作而言,需要大量的实践性教学。

(二)应用写作课程本身需要实践性教学

应用写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以说无处不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迅猛,科技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频繁的社会交际活动,使人们对应用文的需要愈加广泛和迫切,在社会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用。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为数不少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院校学习后,依然缺乏起码的表达能力,需要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来弥补学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开设应用写作课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从而适应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其要主要任务就是开展较高层次的应用写作知识教学,进行必要的关乎求职就业与谋生创业的应用写作能力训练,培养文化素养和应用写作能力。通过提出教学要求、讲授教学内容、明确学习要领、选择基本范例、开展范例评析、配合写作训练,使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写作知识、夯实文化素质、应对现实需要、培养应用写作能力。上述教学工作,离开了实践性教学,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本身需要实践性教学。

二、当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而应用写作做为一门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它要求按照比较固定的格式,真实、及时地写出具有实用性的文书,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正是将应用写作的特点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最佳载体,但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践性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突出表现在应用写作课程教材严重滞后于时展。比如说,2012年7月1日起《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正式生效,它重新定义了公文处理相关概念、增加了公文种类、调整了公文格式要素、行文规则方面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是公文的重大变化,但高职院校中与之相应的应用写作课程教材却很少,同时,很多实践性教学案例时间长远,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由于面对行业不同,各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实践性教学,实际工作中,往往采用同一本教材,按照同样的行业进行实践,导致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发现所学知识并不能满足其工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实践性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

(二)师资力量不满足实践性教学需求

在高职院校应用写作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其师资素质如何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由于应用写作课程的应用性十分突出,它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既要有很好的写作理论素养和基本写作素质,又要有比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缺少“双师型”应用写作课程教师,很多教师是从教大学语文等课程改行来教应用写作的,缺乏应用写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应用写作实践性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难以结合实际写作需求,在实践性教学时,就教材而教材者多,丰富补充者少;照本宣科者多,联系实际者少;隔靴搔痒者多,现身说法者少。由于老师的经验不足,缺少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应用写作实践性教学的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实践性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高职院校很多从事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教师,在应用写作实践性教学中,依然普遍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板书、讲解,或者是简单的将实践性教学布置成写作题目,导致很多学生对应用写作缺乏兴趣,甚至滋生厌倦情绪,致使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应该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有重点的、高屋建瓴的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写作,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需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动脑筋思考,理解写作要求,通过动手动笔写作,并加上适当的点评、讲解,真正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结合。

三、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设想

(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

应用文历史悠久,使用面广,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断调整、丰富和发展。通常来说,应用文一般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公务文书(公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文种;二是事务文书,包括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规章制度、会议记录等;三是专业文书,指社会各行各业的业务专用文书,如外交文书、军事文书、司法文书、科技文书、经济文书等等;四是日用类文书,包括条据、书信、启事、海报、新闻稿等等。上述内容在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中不可能全部涉及,需要任课教师要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及岗位的需要,对重点内容仔细分析,从岗位对学生能力需求的角度,进行设计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授予任课教师一定选择权,改变原来的照本宣科的模式,让任课老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结合学生将来的工作需要,按照高职学生的特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教材内容重新调整,并按照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工作所需进行应用写作实践性教学的调整与设计,使应用写作实践性教学的写作种类与工作岗位的需求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满足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需求

通过多种形式,着力提高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师的素质,重点培养教师的应用写作能力和丰富教师的实战经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师到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文秘部门任职或兼职,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应用写作的体会,丰富写作经验,提高应用写作老师的写作实践能力。同时,聘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部门一些既有较高的写作理论素养,又长期从事机关文字工作、具有丰富的应用写作经验的文秘工作者来做兼职教师或者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吸收实践工作者的宝贵经验,弥补任课教师的不足,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求。

(三)丰富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要改变以往单一的 “理论教学—学生练习—教师点评”的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示范教学、专题讨论、问题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在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成为“主角”,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应对应用写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教学空间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除了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外,其教学空间可以延伸到校园之外。通过与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建立实践基地、参与社会活动等多种方式,拓宽课堂之外的应用写作实践教学空间,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效。特别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校园内部各项资源,结合一定社会活动,开展应用写作实践性教学,如指导学生写学习计划、年度总结、活动通知、活动组织方案等,这些实践性教学针对性强, 可操作性强, 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将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完善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考核体制

根据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写作能力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70%期未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的考核体制,新的考核体制应以高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为主导,加强对教学过程评价,不应过于强调考试结果,而应该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通过日常实践性教学工作,把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和日常的实践性教学行为相结合,加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将学生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应用文写作方面的能力真实地反映出来,使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积极性,促进实践性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辉.高职应用文教学中主要问题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05).

[2]杜菁锋.现代应用写作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建永.高职应用写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7).

[4]顾倩.高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篇4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创新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篇5

关键词: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开发;建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24-03收稿日期:2016-01-11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汉语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研究”(ZJB2013047)。

作者简介:林亦农,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写作学和中国古代文论。

一、开发:以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教学实际为依据,确立服务生活与工作、对接专业与职场的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开发理念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发,其依据主要有三个: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教学实际。首先,应用写作学科的发展必然要反映到课程上来,其核心部分对应着课程的主体内容,开发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不能无视应用写作学科的发展状况。其次,经济社会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对职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应用写作课程紧跟其步伐。再次,开发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更要依据教与学方面的实际情形:不同类型的高校,其课程的目标、内涵、形态迥然有异――偏重于知识体系还是工作体系,偏重于理论体系还是实践体系,偏

重于“学”还是“术”,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学术体系分野,这直接导致两类学校应用写作课程目标、内涵与形态的分野。

我们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高职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确立服务生活与工作、对接专业与职场的应用写作课程开发理念:根据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制订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特点、目标任务、教学内容、考核办法、评价体系进行重新设计;要求课程打破传统应用写作课程的学科形态,按照职业工作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确立内容体系,设置教学模块,变课程的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基于职业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应用写作课程,其教学内容设计以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和工作程序为依据。

总之,组建面向行业的跨课程乃至跨专业教学团队,致力“解构”和“重构”应用写作课程并将其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是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通过开发,课程要解决好如何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问题以及实现对各专业的服务作用。

二、建设:树立学术意识和精品意识,系统建设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

课程放飞教师的人生理想,落实教师的育人理念,展现教师的学术成就。高校教师的地位是凭借课程赢得的。打造高端学术课程是高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课程不同于讲座,开课不同于开讲。前者是系统的,后者是单一的。高端学术课程是由许多出色的、连续的学术讲座有机组成的,具有丰富的内涵。高校教师开展课程建设要树立学术意识和精品意识。

1编制课程标准

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命题、教学评估和课程管理的基本依据,它阐述课程改革的背景,提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规定课程改革的性质、特点、目标、任务和内容体系,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作为顶层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是课程建设的关键。高职语文教师要从各专业的实际出发,编制适应各专业需要的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标准。

2打造教学团队

教师是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主体,教学团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一流的师资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一流的教师团队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课程负责人要优秀,二是团队成员要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

3设计教学内容

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从职场和专业实际出发,加强课程内容的创新研究,构建科学的职业汉语应用写作教学内容体系。

4探索教学方法

要打破以往经院式(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文选式(重视范文教学)和学徒式(重视技巧训练)等单一的教学方法,实施比较合理的综合式教学法。要根据应用写作教学实际,优化组合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范文导读法、病文指瑕法、案例探究教学法、仿真模拟训练法、趣味教学法、文种比较法、竞赛活动法、创设情境法、社会实践法等。作业要及时评改,尤其是整篇的文章,可采用课堂点评法、互评互改法、整体评改法、重点评改法、自评自改法、面对面评改法等多种评改方法。

5选用教学手段

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即是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电视机、电影机、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提高职业汉语应用写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必须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科学的教学手段。

6建设课程教材

教材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要按专业发展和职场需要遴选课程内容,按工作过程序化课程内容。职业汉语应用写作教材分主体教材和辅助教材,前者可编撰《职业汉语应用写作教程》;后者需编撰学生手册和教师手册各1册,可分别取名《职业汉语应用写作实训手册》(职业汉语应用写作学生手册)和《职业汉语应用写作教学参考资料》(职业汉语应用写作教师手册)。教师手册是教学参考的重要资料,主要应包括:应用写作课程相关知识拓展、应用写作学科相关知识拓展、教材文体知识拓展、教材例文详析、教材文体新增佳作赏析、大学生应用文佳作选、大学生应用文典型病例会诊、教学案例集锦、教学生动资料和教材相关文件等。

7建设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类,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用书、授课教案、教学课件、授课录像、试卷分析、案例资料、专题讲座资料、教改项目资料、教研活动记录、教研论文、课程荣誉等。积极开发建设职业汉语应用写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搭建多维、动态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利用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实现课程学习资源上传、信息检索、疑难解答、相互讨论、作业提交评价的网络化,提高教学效果。

8加强教学管理

科学制订课程教学管理文件,切实加强教学管理。

9建立评价体系

依据科学先进的现代课程评价理论,建立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贯穿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10取得教改成果

对应用写作课程展开全面研究,在更新写作教学观念、整合写作教学内容、创新写作教学方法、实施写作训练系统工程、优化写作教学测评方案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和教改成果。

总之,通过建设将课程与不同专业和职业岗位的需要、课程的职业取向与高等取向结合起来,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呈现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教师水平的先进性,将本课程打造成特色鲜明、资源共享的精品课程。

三、教学:在全面、准确把握课程的基础上,科学开展职业汉语应用写作教学工作

高考作文不是汉语写作的终点,高校写作课不是中学作文课的简单延续。高校写作课有其自身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是在较高、较深的层面修习汉语写作,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写作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结构。高校写作课是为培养专业人才服务的,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位置。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是为培养职业型人才服务,其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等与普通高校的应用写作课程有很大区别,我们要在准确把握该课程的基础上科学开展教学工作。

1全面、准确把握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

(1)课程的性质。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与定位有两种导向:一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识素质训练导向,强调根据日常生活的通常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二是为专业与工作服务的职业训练导向,强调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因此,从性质和定位上讲,职业汉语应用写作不但是一门通识素质课程,而且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

(2)课程的特点。与应用写作学课(应用写作学是研究现当代应用文章的写作特点、过程、规律和写作规范、方法、技巧的一门学问)不同,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主要是一种技能课、工具课,其教学目的重在应用写作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因此,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技能性和应用性。该课程还广泛地与政治学、管理学、秘书学、写作学、文章学、语言学、思维学、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文献学、传播学、信息论、系统论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联系。因此,它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创新性。

(3)课程的意义。学习这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必须弄懂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特点、规范及其写作方法,感悟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和规律,提高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为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职场工作奠定良好的书面表达基础。

(4)课程的目标。就知识目标而言,要了解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从事党政工作、、日常事务、会务管理、商务活动、宣传工作、社交礼仪活动以及职场专业工作等所需要的应用文体写作知识。就能力目标而言,要具备搜集、整理、分析和综合材料的能力,具备党政文书、事务文书、会务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科技文书、新闻文书、教育文书、职场文书等应用文书的写作能力和处理能力。

(5)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应用写作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应用写作的一般规律,使学生系统掌握应用类文章的写作要领,获取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

(6)课程的内容。本课程分三块内容:①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程概述。阐述课程的开发理念、建设思路以及课程的性质、特点、意义、目标、任务、内容、方法与要求,介绍应用写作学、应用写作、应用文等应用写作学科的基本术语。②职业汉语通用应用文写作训练。介绍党政机关公文、事务文书、会务文书和礼仪文书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相关训练。③职业汉语专业应用文写作训练。介绍经济文书、法律文书、科技文书、新闻文书、教育文书和职场文书等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相关训练。

(7)课程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以应用文写作理论为指导,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领;以范文为借鉴,从范文中体会和学习各种应用文体的写法;以写作训练为中心,多练多改,在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应用写作能力;以加强写作主体的修养为根本,不断增强作者在德、才、学、识方面的修养。

(8)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本课程建立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和达标性考核的三环考核标准,实现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达标性评价的有机统一。形成性考核注重考查学习过程,终结性考核注重考查学习结果,达标性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的达标程度(即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套评价体系弱化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强化平时写作训练成绩,课程学习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课程考核分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两大部分。平时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涵盖了知识掌握、技能训练、思维锻炼、方法习得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内容包括课堂笔记、课堂讨论、课堂作业、课外作业、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训等。期终考核注重结果考核,分笔试成绩和作品结集两种形式(笔试用以检测学生对应用写作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写作技能的掌握水平,笔试试卷在本课程题库中抽取题目,试卷题目基本覆盖课程教学模块中的重点内容;每位学生的所有应用写作成果都要结集成册,作品集要求有封面、扉页、前言、目录、正文、后记等),另设“相关获奖”“发表文章”两个加分项。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的总评分构成达标程度。

2科学开展职业汉语应用写作教学工作

(1)依据需要,实施改革。

职业汉语应用写作课不同于理论课、知识课,它是一门具有综合训练性质的以写作实践为主的课程,这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教学要以写作训练为中心,通过严格的写作训练,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方法技巧转化为能力。是否进行严格的写作训练,是应用写作课成败的关键所在。要将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日常训练与实战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应用写作基础理论阶段,要集中抓观察调查采访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学习应用文体写作阶段,要抓好重点文种的训练。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写作理论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但写作能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必须从学生的专业方向出发,确定训练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点。这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应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切实为专业服务。如园林设计专业,可突出市场调查报告、园林设计方案、经济合同、招投标文书等文种的教学;机电专业,可突出产品设计说明、实验实习报告、科研报告的教学,等等。

(2)遵循步骤,搞好教学。本课程的教学要遵循以下五个前后相续的常规步骤:①制订授课计划。授课计划既是课程教学实施的蓝图,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障。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应用写作课程为培养职业型人才服务,其本身就应是职业型的。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汉语应用写作教师要根据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目标,制订授课计划。②编写课程讲义。课程讲义不仅要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要处理好理论讲授、例文分析(范文赏析和病文指瑕)和写作训练三者的关系。理论讲授部分,主要讲授前人关于文章写作的经验和方法。例文分析与理论讲授紧密相关,相互配合。这二者都是为文章写作做准备,最终要落实到写作实践训练中去。写作训练应以理论讲授为主导,以实践训练为主线,二者的课时分配的比例应为1∶4,即理论讲授1学时,课内训练和课外练习应各为2学时。③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真正的课堂是教师的放血之作,是教师思想性、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凝结,是师生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相融的结晶;真正的课堂是教师的学识、阅历、激情、个性、亲和力、语言风格的独特呈现,要给学生以心灵的冲击。高职教师必须上好每一堂课,只有每一堂课都完成其教学目标,课程整体目标才能最终实现。④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快速成长的不二法门。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两条:加强理论学习,反思教学实践。加强理论学习固然重要,反思教学实践绝不可轻。⑤做好课程总结。课程结束后,进行系统总结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总之,通过教学,学生要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和认真的态度,完成既锻造写作本领又增强综合素养的双重任务。

参考文献:

李承志写作课的能力培养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5,(3).

任文贵写作课教学改革刍议远程教育杂志,1999,(1).

李思民漫谈写作学的特点及其教学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篇6

关键词:应用文 写作教学 改革

长期以来,因为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应用文写作课程在大学教育中一直不被重视,然而,从根本上来说,应用文写作却是一门不容轻视的课程,因为应用文写作教学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熟悉地掌握这项实用性很强的工作技能,而且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高校对课程认识不够,课程地位逐渐边缘化。目前,高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很多高校始终只是把应用文写作课程当成一门技能课来教,在课程的设置上,有的高校给予的课时远远不够;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往往优先选择专业课的教学,而不去承担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立项上,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革课题往往被认为“专业性不够”“不入流”,因而在课题立项中处于弱势地位。

第二,教师的教学热情不高,其导致的教学效果较差。应用文写作课程逐渐边缘化最终带来的后果是:“教师厌教和学生厌学”,课程教学效果较差。因为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错误认识和导向,专业教师往往不愿意负责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任务。而那些不得不承担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教师,往往都是敷衍了事,没有教学的热情,更不去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革方案

第一,教师应尽快完善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编写一些理论性、实践性很强,又可以用来教学的成熟的教材,为教学提供一个强大的理论依据,让教材内容变得更丰富,更切合实际,建立一个完整、独立和权威的应用文写作体系。

第二,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勤于参加社会实践,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才干,增长知识。

第三,教师应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使其变被动认知为主动感知。通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最初开课的时候,就可以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应用文入手。

第四,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把多媒体技术用到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信息传输、交换和处理系统,在老师的讲解后,学生马上就可以获得一个全面的立体形象,因而可以形成概念,迅速记住。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活泼愉悦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老师可以在轻松自如过程中做好教学工作。

第五,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1)实践教学法。即“强化写作训练”法。写作训练方案应该尽量优化,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历层次,尽量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去练习,另外,还要按照不同的文体的要求,去设计不同的练习内容;(2)情境教学法。即按照不同文体的不同写作目的和要求,去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有点像模拟教学法。对于毕业班学生最为关心的就业问题,我们也可设计一种这样的情境,让一组学生代表用人单位去写招聘广告,再让其他同学带着求职信去应聘,被录取的同学还要写一份工作计划书或者市场调研报告,让学生们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增加了对几种常用文书的了解程度;(3)比较教学法。即通过相邻文体之间的内容、结构、格式、写作手法和惯用语等多方面的比较,然后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要求的理解,防止错用或者滥用相似的文体;(4)案例教学法。即从现实生活中搜集不同文体的范文,然后在课堂上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和研究,可从企事业单位、报纸杂志、往届学生的作业等各个方面去选择比较典型的写作范文。

三、结束语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篇7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 应用文写作 对策分析

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因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而制约职场长足发展等问题,这对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文写作的现状,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内需”是写作进行的原动力,把应用文写作建设成为无缝对接经管类专业,体现经管类专业特色,从而提高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此不断提高大学生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经贸人才。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辽宁省唯一经贸类民办本科院校一直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教学和学院发展的根本任务。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对应用文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的地位,这符合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提高学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要求,学院将《应用文写作》列为个别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这对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这些举措无疑进一步提高了对应用文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地位。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1.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应用文写作教师来讲,在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掌握并覆盖与应用文写作相关的知识。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促进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各专业的融合。只有打破专业壁垒,将经济、管理、法律、科技等相关学科以及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入应用文写作的理论与实践中,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驾驭教学,更好地服务经济与社会。

2.转变教学理念,将实践性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随时随地展开调研,有意识地收集大量鲜活的应用文例文,积累丰富的应用文写作经验,结合应用文写作理论的科研成果,有针对性地把课讲深、讲活、讲透。同时,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也必须不断强化,只有自身的写作经验越来越丰富,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要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必须要有实战技能高的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修养,强化教学的示范性。尝试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注意考察相关工作的实际需要,熟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应用文处理的基本工作流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不定期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去亲身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参与企业商务行政管理及文案写作,以此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推进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固有模式的教学,即讲授理论+学习例文+总结方法+布置习题。每一个文种的学习都以理论知识讲解拉开序幕,知识点的讲授详细、具体、系统,从概念出发,分析特点,归纳分类,理顺结构,分析写作方法,总结注意事项,然后分析例文,最后给出题目让学生写作。单调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很容易掉入从理论到理论的窠臼,使教学与专业脱离,与实践脱节。如此循环往复,学生也觉得味同嚼蜡、兴趣索然。其结果是,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却无从下笔。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把教学的双向交流变为单向,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全新教学模式的建立

打破“讲授理论+学习例文+总结方法+布置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感知例文+归纳整理+辅助练习”的全新教学模式,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感知例文”要求学生阅读大量所学文种的例文,整体感知所学文种、文体的特点,从结构到格式再到语言逐一推敲,形成自己的感观。例文选取的原则应是具有现实性、活动性、开放性,应结合学生的学习专业和工作择取,使案例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尽可能地拓宽教学资源,把应用文写作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归纳整理”阶段由师生共同归纳整理知识点,建立理论框架。“辅助练习”用理论再来检验实践,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全新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完全融入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

两种教学模式比较一览表

比较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 全新教学模式

模式内容 讲授理论+学习例文+总结方法+布置习题 感知例文+归纳整理+辅助练习

课堂主体 教师 学生

教学交流 单向 双向

教学体系 理论——理论 实践——理论——实践

四、强化专业意识,紧贴专业设定内容

纵观应用文的发展,社会性是其典型特征,即应用文的写作最终服务于社会。社会性又决定了应用文写作不是静止不变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愈发展,行业便愈增多,分工便愈细密,应用文体类必定不断推陈出新。1979年版《辞海》列举的应用文只寥寥4种,而现在有人统计有2000余种。在这当中,专业应用文占大多数,包括财经、司法、管理、营销、新闻、广告、旅游等等各领域文体。由此可见,专业应用文崛起,不仅扩大了应用文范围,而且使应用文具有一定深度。应用文写作教学与研究必然要适应这种新情况以适应社会需求。

而目前的现状是,高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只要是各专业公共选修,基本是一本教材,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共性化的教学缺乏对专业个性化的思考与训练,无法突出专业特点,使得应用文写作与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契合。目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诸如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广告、税务、管理、营销等专业,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多的写作内容。因此,强化专业意识,适应时代要求是目前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面临的共同课题。首先,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调整战略方向,在“专业化”的基础上构建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在应用文写作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框架下,对具体的各专业方向的应用文文体加以整合。具体做法是结合所学专业,尽量设置与其专业内容相关的应用文体。使得教与学都具有针对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专业开设财经应用文写作,围绕市场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经济合同、审计报告、税务分析报告、招标书、投标书等文种学习课程。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物流专业开设外经贸应用文写作,围绕外经贸业务文书、外经贸商情文书、国际技术贸易进出口文书等文书学习课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应用文写作侧重企业经营管理文书、工商税务文书等专门文书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文写作侧重旅游策划文书、旅游营销类文书、导游词等的学习。

但是,上述教学设想的实现需要与之匹配的选课制度加以支撑。以我院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授课对象来自同一年级全院各专业学生,这就为分专业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将应用文写作分为两个模块:行政公文、通用事物文书、宣传文书、法律文书、公关礼仪文书为“公共模块”,专业文书为“专业模块”。“公共模块”的学习、作业与评价标准相同。“专业模块”的文种与例文尽可能覆盖、顾及学生所学专业,分专业、分层次布置课堂练习与作业。在“泛化”之中体现“专业化”,应是我们继续摸索与思考的。

五、引入网络技术,使应用文学习体系得到进一步延伸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媒体主要有直观型媒体、图像型媒体、实物型媒体、音响型媒体、视听型媒体等。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现代教学媒体具有能使教学信息即时传播至遥远的地区和更加广阔的范围;不仅能传送语音、文字和静止图像,还能传送活动图像;能记录、储存、再现各种教学信息等优势。它的开发与利用使得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众多类型的教学媒体中,多媒体网络以其强大的丰富性、综合性整合了其他类型的教学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整合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优化教学结构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依据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特点,把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优化整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多种教学媒体相互配合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行政公文时,可以上网直接查阅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行政公文。与教材上的例文相比,网络上的公文真实、新鲜并且权威;在“消息写作”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热点的时事新闻,适时地讲授消息的结构、要素、写法和写作要求等;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合同、招标书与投标书等文种的学习中可以搜索各种相关情境、案例,给学生提供典型的写作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广告文案的学习可以搜集经典的广告标语、图片和视频等。

2.利用网络资源,延伸学习体系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日益强大,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建设新型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网络的发展已把写作学科带入一个全新的天地,网络可以承载海量信息,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积累的起点。打破课堂教学限制,把小课堂引入大天地。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本次课题研究建设了应用文学习网页,包括文种分类、习题库。文种分类下设行政公文、通用事务文书、专业文书、公关礼仪文书四个部分。专业文书为建设重点,囊括经管类专业所涉及的各项文种。习题库又分为理论常识、实践写作。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根据当前的学习需要引进网络资源,主动利用网络并设计适合自身的学习形式和内容。

在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犹不及。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着过多地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甚至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当成唯一手段的现象。虽然现代教学媒体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它却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不能代替教师的言传身教。各种媒体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功能,又有其局限性,媒体更代替不了教师。如果过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味地去把教学内容直观化,则是不可取的。在教学活动中应把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取长补短,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应有的教学功能,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艾美华.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训练多元模式[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12).

[2]罗智丰,王艳梅.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设计[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3]高静,宋秀红.应用文写作应突出学生就业需求[J].文学教育,2011,(02).

[4]王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篇8

关键词 应用文 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3.6 文献标识码:A

1消防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消防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实用性学科,通过有效地教学与写作训练,不仅能培养学员对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对材料的综合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好的教学还可以预先提供给学员一些公安消防实际工作的体验和感受,对于学员将来及时适应所从事的公安消防工作需要并提高学员对事务的办理处置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教学实践看,这些困扰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和学员实际应用能力的原因,除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实践等思想认识问题,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如课时量少,没有足够的写作训练时间等因素外,还有下面一些重要原因:

(1)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2)现有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的片面性;

(3)教学对象实际工作知识的缺乏;

(4)教师自身的问题。

2消防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新思路的主要内容

为了保证消防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应首先确立并完成“四大建设”目标:

(1)建设完整的、科学的符合课程特点的消防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消防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课程,学习中学员应在全面掌握写作理论和写作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写作技能和水平。

(2)编写一套符合教改方向目标的实用教材。目前高校所使用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大多是按文种性质分类安排教学,内容多为概念、格式、要求加例文,与实际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相去甚远,不利于结合工作实际教与学。

(3)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消防应用文写作训练体系。消防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在全面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体提高文种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实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就是在有效地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

(4)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消防应用文写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践性,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很难用一种模式考核予以评价。

3消防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实施消防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是提高公安消防院校消防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的根本出路,实践中应采取具体措施,实现培养并提高学员消防应用文写作能力这一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

3.1提高认识,明确教改目的

消防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革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有关精神,并结合课程自身特点要求而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其目的是通过消防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强化学员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员整体的写作水平,以适用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公安消防警察院校毕业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实践中应强调培养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主、学员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亲身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突出学员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员在训练中,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材料,积极了解工作的具体方法措施,将学习与训练置于广阔的公安消防工作实践之中,以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潜能,努力提高消防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水平。

3.2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实施方案

消防应用文写作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写作形式,为了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制定一套严密完整的方案,以落实和推动“四大建设”的成果。这套方案必须符合课程特点,并有别于其他写作教学的训练方式,要有明确的教学训练的内容、方法、实施安排与步骤及考核达标与方法等,以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要依据系统方法理论,对消防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的整体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写作训练内容与所需材料,实际工作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落实的步骤等进行多方面的调整、设计和比较,从而使已有的教学训练与考核方法更为科学、实用、有效和完善。

3.3紧密结合专业方向,精心设计教学训练内容

叶圣陶先生针对高校写作教学内容的专业特性指出:“学化工的将来要写工艺流程说明、产品说明,学法律的将来要写书、判决书,学社会学的将来要写调查报告,学文学的将来要写作品研究或评价。”所以,叶圣陶先生主张写作教学必须要结合专业进行。目前,公安消防院校的学员由于没有工作经历,与工作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导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训练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学员也无法针对工作需要在训练中写出内容充实、切实解决问题的消防应用文写作。

3.4增强学员在教学训练中的主体意识,提高消防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增强学员的主体意识

要始终将学员视为教学训练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训练之中,彻底改变过去学员在课堂被动接受教育的教学模式。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篇9

关键词:小学教育 写作 教学改革

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的实用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一书中指出:下一个世纪五件最重要的事情,有一件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能。”而这里的“写”的技能即是写作能力。可见,写作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写作”课程应该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准确定位“写作”的课程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的“写作”课程不同于中文系的“写作”课程,中文系的“写作”课程对学生的文学功底要求较高,而且课程内容以文学文体的写作为主。因此,在课程目标的定位上应该将此区别开来。

基于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该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我们可以将“写作”课程的目标定位于对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包括“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其中,情感目标是指通过“写作”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写作”有正确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目标。目前绝大多数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都片面地认为“写作”就是写作文,对“写作”的学习有抵触或恐惧心理,学生的这种认识和心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态度,也影响了“写作”课程教育价值的发挥。因此,树立学生正确的“写作”课程观,让学生对“写作”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也应该是“写作”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写作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对写作课程的学习,应当掌握的“写作”理论知识,包括写作的基本原理;常见文体的写作特征、写作要点及格式规范;专业类写作文体的写作要点与写作规范。

“写作”课程的能力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撰写学习、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应用文体或专业文体,并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分析,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二.科学优化“写作”教学内容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写作”更突出的是应用写作,而非文学写作,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必需、实用”为准绳,精简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甄选教学内容,有效地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具体而言,“写作”教学内容的优化应注意以下三个特征。

1.突出写作的专业性

在高师小教专业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专业性,切实为专业服务。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小学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小学教育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素养。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教学文书的写作及基础文体的写作。

2.突出写作的实用性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写作”应该为用而写,在甄选教学内容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紧贴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实际。具体而言,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突出实用性。一是甄选与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用频率较高、实用性较强的文种。如学生科研活动中常用的学术论文的写作,参加实践活动时的自荐信,处理日常工作的事务文书等。二是甄选鲜活的、有特色的、典型的、切合实际的例文。通过例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并快速的把握应用文体的体例特征和写作要求。三是甄选有缺陷的“病文”,以此训练学生辨析正误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3.突出写作的实践性

一般很多老师在上“写作”时,会在具体文种安排上,先讲概念特点,再讲结构格式写作方法,最后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强调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际技能的训练。实际上,“写作”的理论教授不必面面俱到,因为如果不考虑具体情况,理论知识讲授过多,应用文写作教学就会成为抽象的理论阐释,学生也就缺少了实践写作的环节,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想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精简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突出“实践性”。

4.突出“写作”的人文性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写作教学内容中,也往往突显出不可忽略的人文特点。如写公文、写基础性的文体,其内容都要求实事求是、真实准确,讲求实效。因此,在甄选“写作”教学内容时,要甄选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内容。也即是,甄选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与政策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过分依赖课堂、依赖教材、依赖教师或者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因此,“写作”教学方法,应该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角色转变,改变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使师生之间的交互更加多样化、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内化颠倒进行,从而打破传统课堂按章节循序渐进的程式化教学。目前,笔者对于这一模式还在不断的尝试和研究中。对于这一模式在“写作”课中的应用,笔者分为三个环节完成,即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升华。

首先,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即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了解下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资源等,并分析结果,查缺补漏。

其次,进行课堂知识内化。即通过前期的学情分析与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学习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标,以讨论交流、协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活动,因此,《写作》在课堂知识内化阶段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以任务驱动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业能力、素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后知识升华。即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的有效训练及检测反馈,对本课的重难点及自我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点的巩固。然后再布置学生预习下一专题。

四.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

“写作”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应当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基于学生未来写作素养、职业素养培育的角度建立。主要从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两个方面考虑。

一个方面,在评价内容上,学生能否熟悉并掌握写作的一般理论知识、基础文体与专业文体的写作要点、写作规范,能否对工作、学习中的实际案例进行相关文体的写作等,应该成为该课程评价的主要与核心内容。也即是说,要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要突出能力的考核,同时要兼顾知识的考核;既要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同时要兼顾平时的学习表现。

另一方面,在评价方式上,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同时要适当考虑学生自评、互评的结果,已达到以练代考、以考促练、考练结合、多向互动的目的,全方位地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力求真实、客观、准确,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期考试与平时考察相结合,书面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从而对学生作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使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雁泉.高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5(3).

[3]鲁永进.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应用文教学优化研究[J].成才之路,2015(29).

[4]游录超.高职实用写作课程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D].浙江师范大学,2014.

[5]黎菲.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2016(2).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篇10

应用写作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写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分析应用写作课程现状的情况下,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方面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应用写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思考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交际工具,不仅运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作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体现,逐渐被纳入企事业单位人才评价标准的视野。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成为衡量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而且成为许多员工安身立命的重要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实用的文章”指的就是应用文。应用写作就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课程。那么何为应用写作呢?应用写作就是通过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并逐渐转化为个人综合能力,为就业和创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笔者所在院校针对社会这一需求在很早的时候就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常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笔者就教学过程的探索谈谈对应用写作教学的认识。

一、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

1.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对高职和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本科院校只针对部分专业开设专业性写作课程或者应用写作选修课,开设的学期在大一或者大二,总课程大约30课时。现有的应用写作课程教材一般涉及的文种不少于20个,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对应用写作的掌握只限于表面,再加上当代大学生的实用主义观念很强,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应用文写作可有可无。很多院校尽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但形同虚设,学生没有学到应用写作的知识,写作课程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学习议论文、记叙文等文学性文体的写作,应用文作为常识性内容安排在初中阶段学习。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对于应用文的重视度不够。而且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不同,它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且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没有记叙文的有声有色,议论文的深入浅出,抒情文的强烈感情,学起来相对较枯燥,导致部分学生对应用文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

3.在教材建设方面。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可选的教材版本很多,但这些教材始终没有突破介绍文种的概念、特点、种类、写作注意事项、例文、练习题这一传统的编写思路,内容庞杂,重理论、轻训练,例文远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职业需求,写作训练单一、陈旧,无法开拓学生思路。

4.在教学方法上,应用写作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传统模式“知识传授+例文分析+写作练习”,任课教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通过例文分析总结写作格式,最后出题让学生仿写练习。这种教学模式貌似循序渐进,实则弊病很多,收效甚微。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学以致用,应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探索。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普通人才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应用教育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因而应用院校培养人才定位明确,它培养的不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是职业定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培养使学生知晓“做什么”和学会“怎么做”,掌握相关岗位的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二是学术定位: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要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较广的社会人文知识和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管理、研发和创新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辨析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在借鉴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笔者认为应用写作课程应遵循“人的发展”和“职业准备”的课程理念,突破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知识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依据“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力素质为本位、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思路,按照“职场需要、按专业发展优化、按照职业成长”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基于项目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凸显课程对接校园活动、对接职场、对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学改革思路。

三、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探索

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实际、实用、实践”和“必需、够用”为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现行教材基础上结合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把应用写作分为校园类、职场类、其他应用类等,然后根据学生对这一学科需要的实际情况,按一定顺序讲述各个部分的内容,先讲校园类的应用文,如求职信、个人简历、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接下去讲述进入社会后可能需要到的职场类应用文,如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合同等,最后其他应用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又顺利对接职场需要,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乐于学习,并用于实践之中。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文体情境,以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主导,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用需要为目的,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搜集写作材料,确定写作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作任务。如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如学校召开的毕业生双选会、运动会、学代会等各种比赛活动,还有日常班务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工作需求,收集各类写作素材,学会写作通知、简报、计划、总结、个人简历、自荐信、海报、议案、演讲稿等应用文种,把枯燥乏味单调的应用文写作理论变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团委的社会调查工作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做社会调查,然后指导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等。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拓展教学内容的空间,而且让枯燥的应用写作变得鲜活起来。

3.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文文种不同,写作要求也不一样,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需求,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学院的硬件设施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项目任务创设情境,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评教学法等。如调查报告的写作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任课教师给出调查报告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明确调查方法,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形成调查报告。总结和报告的写作教学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是事务性文书,报告是公务文书,两种文书分属不同的类别,在格式上有明显的区别,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总结和报告的例文让学生明确其区别。在语言掌握上也是如此,应用文语言和文学性语言区别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犯语言的错误,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例文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应用文的语言特点,然后掌握应用文的开头、结尾等专门用语,并用于写作之中。应用写作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知识,具备写作能力,任课教师无论是任务的设定还是案例的分析,一定要明确学生是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抽象的写作理论有具体真切的了解,再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4.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佳和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师主要是师范院校文学院培养的教师,他们语言功底深厚,熟悉写作理论,但缺乏对专业课程深入的了解,没有行业实践背景,教学过程重理论轻专业实践,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专业职业需求无法体现,结果是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照搬、模仿例文,无法动笔进行专业写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院校意识到这种教学的不足,由专业教师进行教授,能弥补语文教师专业的不足,但由于他们写作知识不系统,过于强调内容而忽视理论知识,背离写作教学规律,教学效果难以让人满意。要强化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应用写作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鼓励语文教师通过顶岗锻炼深入行业一线,熟悉行业职业岗位,增强教学的专业职业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授课内容,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专业水平,强化教学效果;鼓励专业教师学习应用文写作理论,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与水平,使教学活动符合写作教学规律,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应用写作这一职业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陈风平,等.公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探.应用写作[J].2007(2).

[2]张建.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