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2:41:55

实用技术

实用技术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为重点,用科学理论武装农民群众,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队伍。以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科学实用技术,就业引导,市场营销,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农村农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及科学文化知识;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并能因地制宜地宣传推广,使农民成为有觉悟、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劳动者。

具体任务如下:计划开扫盲班1个,扫盲学员2人(村2人),计划参加测试人数2人、计划合格人数2人:计划科技培训545人次(155、160、230),其中种植业250人次(70、80、100)、养殖业215人次(60、55、100)、人口教育80人次(25、25、30)。

三、培训对象及任务

党员干部、农民群众、致富能手。

四、培训时间及地点

年月起至月止;

小学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五、培训教师

及镇农牧、计生干部。

六、教学方式

1.扫盲:采取带教上门的形式。

2.科技知识、适用技术的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播放录像与讲授结合的方式进行。

七、教学组织形式

1.培训教师利用农闲或晚上时间上门进行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教学。

2.组织讲授技术及注意事项和看光碟,然后组织讨论。应采取典型引路学、个别引导学、项目带动学等形式进行,不断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实用技术范文篇2

一、稻田条件与配套设施

1.环境要求。中华鳖具有“喜静怕惊、喜阳怕阴、喜洁怕脏”的习性。选择养鳖稻田时要求环境安静、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且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水质与环境等指标经检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T5361—2016)标准。田块宜采用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面积5~10亩,黏性土壤,土质肥沃。2.田间工程。田块向阳的一端开挖鳖暂养池,池深1.2~1.5米,用于放养鳖种和水稻烤田、收割时作为鳖的栖息区;田块另三边离田埂2米左右开挖上口宽2米、底宽1米、深1米的环沟,环沟与暂养池通连。挖出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田埂经压实达到不漏、不渗、坚固的要求。开挖时预留通道,便于机械下田作业。3.水系配套。在暂养池一端设进水口,安装水泵抽水进入,另一端设置出水口,便于稻田水流畅通,增加溶氧和防止水质污染。4.防逃设施。鳖逃逸能力非常强,最好做成三道防逃设施。在池埂滩脚用60~80目筛绢网做成第一道防逃网,网高1.5米,网脚下方埋入土中30厘米以上,上口用硬质塑料缝合成倒檐。在池埂用砖砌水泥浆抹面建防逃墙,高50厘米、顶端向内延伸30厘米呈“7”型(也可用硬质钙塑板等材料),作为第二道防逃墙。为防外来人员进入和防盗,一般在池埂外侧再建一道拦护网。5.晒背场。鳖有晒背的习性,在暂养池向阳的池埂上设置晒背场。晒背场长度视田块宽度而定,宽度0.5米,内铺30厘米厚的细沙。晒背场与池埂做成45°左右,便于鳖顺坡爬入。池中也可设置3~5个用细竹或木板条制作成0.5~1米2的浮筏,固定在池中向阳的水面上供鳖晒背。6.配套设施稻田中安装诱虫黑光灯用于诱虫,作为鳖的补充饵料和防止水稻害虫。同时建造看管用房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每块田环沟中设置玻璃钢小船1条,用于投饵与管理,最好安装监控和配备水质检测设备。

二、放种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新开稻田要事先进水浸泡,使用生物制剂解毒,防止原稻田中的农药、化肥残留。在鳖种放养前,排干环沟和暂养池中的积水,铲除表层淤泥经日晒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加水化成浆泼洒消毒。2.栽种水草暂养池和环沟中种植水草要品种多样化,适宜种植的有沉水植物菱、轮叶黑藻、苦草和伊乐藻等,挺水植物有芦苇、蒿草等,浮叶植物有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栽种占池塘面积2/3左右,浮叶植物遮盖面超过水面的30%时需作适当的清理。3.投放螺蛳暂养池和环沟投放螺蛳需分批进行,一般在清明前后投放1次,让其繁殖幼螺,饲养期间视螺蛳存量进行适当补充。

三、鳖种选购与放养

1.鳖种来源。最好到省级以上原(良)种场或规模养鳖场选购幼鳖,要求体形呈圆形、裙边宽厚、背部青灰色并有小黑点,腹部白底有明显的黑斑,行动敏捷、活泼,无伤残、无畸变。考虑到稻田养殖当年上市的养殖模式,可选择规格为250~400克/只的幼鳖,要求规格整齐、均匀,最好是挑选纯雄性的幼鳖作为养殖鳖种。2.鳖种放养。在水草生长茂盛、秧苗栽插活稞后进行,一般为6月上旬放幼鳖30~80只/亩(按大田面积计);同时可按环沟、暂养池水面放抱卵青虾0.5千克/亩,让其繁殖虾苗作为鳖的天然饵料,搭配鲢、鳙鱼种各10尾/亩左右。3.鳖种消毒。鳖种下塘前用浓度为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15~20分钟、浓度为3%的食盐浸洗10分钟或浓度为3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浸洗15分钟。方法是药液在木桶或船舱中配制,将鳖装入网箱或竹筐放入消毒液中,消毒结束后将网箱或竹筐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

四、饲料投喂与管理

1.饲料投喂稻田养鳖放养密度较低,放养初期一般不投喂人工饵料,以利用稻田中的昆虫、沟池中的螺蛳和自繁的青虾苗为主。养殖中后期可适当投喂一些新鲜的小杂鱼、螺蚬蚌肉和南瓜、胡萝卜、菜叶等,上午9时前后投喂1次,投喂量为鳖体重的3%~5%,可通过逐步驯化投喂在固定的食台上。2.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巡塘,观察水质、防逃设备和鳖的活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加换水、施用生石灰、使用EM菌等方法调水,养殖期间使池水pH保持7~7.5,透明度50厘米左右。定期用大蒜素等药物拌饵投喂,确保幼鳖不发病。并做好记录,便于产品的可追溯。

五、水稻种植与管理

实用技术范文篇3

一、培训机构及责任

主办单位为镇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为镇农技农机站,镇农技农机站负责对辖区内农户种植业等相关方面实用技术的培训。

二、培训内容

一是涉及全镇农业各产业的生产、管理和加工、营销等农民实用技术;二是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知识。

三、培训任务

2014年全镇拟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000人次。

四、培训时间及方式

1、培训时间:按农时季节所需实用技术适时培训。

2、培训方式:一是进村社集中培训,二是以会代训,三是采取院坝培训,四是田间地块培训,五是广播宣讲,六是印发技术操作手册。

五、培训进度

1-3月完成2500人次,4-6月完成2500人次,7-9月完成,10-12月完成2500人次。

六、培训要求

1、镇农技农机站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全面落实培训任务、充分准备培训资料、严格按照任务落实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

2、建立师资队伍。为拓宽师资来源,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同志,形成一支集县上技术专家、乡村土专家相结合、教学方式及学科齐全、教学能力强、素质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3、编发培训教材。为确保培训质量,根据农民的需要不断补充新技术、新成果等培训内容,达到“实用、实际、实效”和“易学、易懂、易会”的要求,组织编写体例规范、内容系统、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表述通俗、适宜农民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讲义统一编印成册或外购资料并免费发放给参训农民,确保每人一套。

4、培训管理。对个别以培训项目实施为主导的专业,采取集中培训,学员上交身份证复印件并核实,确保不出现弄虚作假现象,保证培训工作顺畅有序。培训结束时组织考试考核,根据考试成绩给学员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对所以培训要落实到村、社、人。

5、建立培训档案。镇农技农机站要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完整、内容真实的培训台账,严格按要求认真填写,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等内容,指定专人管理。

七、保障措施

实用技术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为重点的总体目标任务,对广大农业劳动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务农本领,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二)目标任务

全镇2014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329人。每位受训农民接受两次以上集中培训,让受训农民每人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使全镇务农劳动力运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力明显提高。

二、培训方式与实施步骤

(一)培训方式

由培训单位镇农技站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和农民实际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内容,由村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具体培训内容。镇农技站根据各村需要,进村组织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等,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运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每个培训活动形成一张培训现场图片资料。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元月到2014年1月10日前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制定并上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拟定新培训菜单;落实培训人员;编印技术资料、明白纸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14年2月到2014年9月底。围绕农时关键季节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模式。同时进行培训监督检查指导和组织现场交流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0月。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报告,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项目验收和检查,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三、组织实施与工作机制

(一)组织实施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任务到村、加强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

1、分解培训任务。镇党委政府按照县下达我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总体任务和要求,根据各村劳动力实际情况,将培训任务分解到各村(居),各村(居)要根据本地实际,将培训任务分解到社,确定每村培训人数。培训任务注重向地方特色产业和“一村一品特色村倾斜。

2、开出培训新菜单,确定培训内容。结合地方实际,根据全镇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一村一品”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确定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由镇农技站提供培训内容,供各村农民选择,最终由农民确定培训内容及专业。

3、农技站根据各村所选培训内容,进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农技站成员要加强跟踪服务指导。培训围绕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和统防统治等农时关键季节开展培训和指导服务,在9月底前完成。

(二)工作机制

镇政府主要负责全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检查监督、宣传发动等工作;农技站负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具体实施,包括实施方案制定、开展技术培训、培训的全程管理等,并协助政府做好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工作。实施五项制度:

1、实行行政主管部门首长负责制。成立镇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定期召集成员单位负责人研究和解决农民培训工作中重大问题和决策。镇农技站作为牵头单位,一把手亲自负责培训工作。

2、实行检查监督与验收制度。镇农技站对全镇的培训情况进行半年一次全面检查监督,重点监督培训开展情况及项目资金的使用,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农民培训。12月底进行总体验收,并形成验收报告上报。对通过检查验收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要取消培训资格,通报批评,并按照培训合同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根据县委、县政府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要求,镇政府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各村(居)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镇农技站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明确职责,一级向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强化政府的领导责任,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形成全力。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和手段建设,保障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有效实施。

(二)强化监管

建立政府、农技站、培训人员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层层落实,强化培训的监督检查;镇政府通过电话联系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培训质量进行督查;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对培训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绩效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批评。加强培训人员管理与考核,实行挂牌服务,向农民发放联系监督卡,全程接受农民的监督,将农民满意度和跟踪服务作为考核培训人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

实用技术范文篇5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乡党委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把党员群众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实践。在活动开展前,安排部署好培训的时间、地点和培训内容,安排专人与相关专家进行联系沟通,认真组织集中培训活动。在活动期间,将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相结合,各个环节有效衔接,使整个活动效果倍增。

二、深入调研,找准需求

在活动前期,乡党委和个基层支部认真做好了调研摸底工作,准确掌握和及时报送党员群众对实用技术的需求。培训中,我乡结合本乡产棉基地的实际,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突出棉花种植技术和市场发展前景的重点进行全面讲解,其它实用技术相结合,有效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用技术范文篇6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开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作用发挥日渐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壮大、农村发展。四次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调查工作共抽取13个乡镇92个行政村,共调查统计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841人。

1、按类别划分。一是生产型人才624人,占人才总数的33.89%;二是经营型人才534人,占人才总数的29.01%;三是技能服务型人才111人,占人才总数的6.03%;四是科技带动型人才273人,占人才总数的14.83%;五是社会服务型人才299人,占人才总数的16.24%。

2、按性别划分。男性1738人,占总数的94.41%;女性103人,占总数的5.59%。

3、按年龄划分。40岁及以下的514人,占27.82%;40岁以上的1327人,占72.08%。

4、按文化程度划分。中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772人,占96.2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69人,占3.75%。

5、按职称或技术等级划分。获得高级职称的3人,占0.16%;获得中级职称的45人,占2.44%;获得初级职称的252人,占13.69%;没有获取职称或技术等级的1541人,占83.7%。

6、按培养渠道划分。职业培训机构培训的345人,占18.74%;代继或师承的104人,占5.65%;自学的573人,占31.12%;其他途径的819人,占44.49%。

7、按身份来划分。党员457人,占24.82%;非党员1384人,占75.18%。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农村实用人才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生产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的涌现,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这几次调查统计的情况看,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

1、实用人才总量少。抽取的13个乡镇共有农业人口133706人,劳动力67842人,而实用人才分别仅占1.38%和2.71%。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农户仍处于一般的生产、经营水平,规模不大,效益不高。

2、人才观念滞后,社会整体氛围不浓。对人才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农村人才”的氛围不浓。

3、获县级以上奖励人数少。曾获得县级以上奖励的农民技术人员39人,仅占农村实用人才的1.58%。其中,曾获地市级奖励的2人,占0.11%,曾获县级奖励27人,占1.47%。

4、文化程度偏低,发展突破意识不强。调查统计中发现,中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实用人才占96.25%。

5、文艺人才偏少,农民文体生活贫乏。调查统计中发现,全县文体艺术类人才21人,仅占1.14%。农民文化生活并不十分丰富。这与农村生活环境、农民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6、技术人才少。通过人事部门组织评定技术称号的农民技术人员仅占农村实用人才的16.3%。其中,农民高级技师3人,占0.16%,农民技师45人,占2.44%,农民助理技师和农民技术员252人,占13.69%。

7、农村人才老龄化严重。40岁及以下的农村人才仅占农村人才总数的27.82%。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视不够,工作力度相对较弱。一些乡镇领导在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人才工作缺乏刚性的要求,也就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在工作中对农村实用人才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恰当的评价,缺乏必要的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还处在自然发展的层次,放任自流的现象比较明显。

2、农村实用人才外流比较严重。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已成趋势,特别是思想比较解放、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农民,纷纷进城务工或创业。直接导致农业劳动力供给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失衡,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3、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很少,有些乡镇拨出一部分经费,但也难以满足培训的需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不经常、不系统、不全面。由于缺乏配套的资金、技术、信息等激励服务措施,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难以发挥技术优势,不易产生辐射示范作用。

四、针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

要紧紧抓住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重头戏,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及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速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要营造浓厚的人才开发氛围。要采取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先进事迹和发挥的积极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营造一种“尊重农村人才,爱护农村人才,帮助农村人才,向农村人才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农村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让全社会来了解、关心、支持、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

(二)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农民素质。

当前,要突出解决农村实用人才自然成长的态势,逐步走上实用知识、应用技能培训提高的轨道。要整合培训资源,按需施教,培养一支数量可观、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适合当前生产力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把人力资源转变成人才资源,使人口包袱转变成人才财富。一是要制定培养总体规划。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之中,统筹考虑,同步推进。二是要培养特色产业紧缺人才。围绕我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按照“一个专家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培养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三是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坚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引导和鼓励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青少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农村建设或服务于我县新兴的矿产、林产、绿色食品等工业产业。同时,政府要加大投入,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让农村学子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四是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县、乡、村级组织实用技术教育网络,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县里重点培训乡、村科技干部和致富能手;乡、镇、重点培训科技示范户;村级组织则可采取科技示范、经验传授为主的方式,对普通群众进行实用技术、致富技术的传授推广。综合利用基层党校、农民学校、农广校、农科教中心等教育资源,帮助农村实用人才系统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和涉农相关政策;通过组织文化下乡、农民文体艺术竞赛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的文体艺术生活。从而,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有普遍提高,实现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转变。五是组织科学技术下乡。充分发挥“政府牵头的”作用,组织科技下乡活动,把信息、技术送到企业车间,送到田间地头。

(三)建立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一是要创新农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根据农村人才特点和实际,转变服务手段和方式,针对农村山区信息比较闭塞的情况,及时主动将相关政策规定和申报要求传达到各企业和乡村组织。要确定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惟年龄的“四不惟”政策,在评审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实绩、效益和社会贡献率。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充分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二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村、乡镇要采取一定的形式,针对不同专长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放如“生产能手”、“种植能手”等证书或牌匾,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农村优秀人才选拔机制。要制定出台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的对象、范围、条件,以及选拔程序、管理制度和享受待遇给予明确规定。按照程序、标准,每年组织合理选拔,真正把农村中能带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走向致富之路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同时,在实施新农保后农民退休享受农保金时,对获得初、中、高级别农村实用人才职称的人员,给予发放适当的退休津贴,激发农村人才的工作热情。

(四)注重示范引导,发挥领军作用

实用技术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方针,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为发展柑桔生产,提高柑桔户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实现劳动力转移和进一步扩大就业创造机会和提供平台。

二、目标任务

通过培训,让学员们熟悉掌握柑桔培管方法,学习期间,从培养学员们的动手能力为重点,深入浅出的讲解柑桔培管、病虫害防治方法,把相对复杂的技术要点,简明扼要的呈现在学员们面前,让学员们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烤烟种基本方法。

三、就业培训工作组织领导

成立镇柑桔培管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柑桔技术培训的日常事务。

四、培训内容

1、柑桔栽培理论基础知识

2、柑桔冻后恢复技术措施

3、柑桔大果食蝇及其防治

4、柑桔合理施肥

5、如何提高柑桔果实品质

6、桔树怎样放秋梢

7、柑桔整型修剪技术

8、合理调控柑桔大小年

9、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0、柑桔如何秋施基肥

实用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技术;保养技术

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农业种植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由一开始的人工种植逐渐转变为机械种植,所以农业机械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为了确保农业机械更好地使用,就需要对机械进行维修和保养,这样可以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节省农民的农业成本。因此,对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技术进行探析,并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1分析农业机械保养技术

1.1对新机械设备进行保养

在农业种植中,机械设备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农民在购置新机械设备的之后,应该及时开展保养工作,以此来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在对新机械设备进行保养过程中,需要对设备中的所有零件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在确保初始状态没有问题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彻底的检查和保养,以此来确保新购买的机械设备可以尽快投入到使用状态中。

1.2做好日常保养

农业机械的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在工作环境相对来说较为恶劣,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前后都应该开展设备保养工作,比如说,在机械使用之前,应该对机械的零件紧固情况进行分析,若是发现有零件松动,则应及时加固,若是发现零件出现破损,那么就应及时更换零件[1]。在机械设备使用完成之后,应该对其进行清洗,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位置进行润滑,以此来降低机械设备使用后的负荷。

1.3落实定期保养

农业机械的使用是比较频繁的,所以机械负荷比较重,若是在使用期间不能对其进行定期保养,那么机械的负荷就会超出其承受能力,进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寿命。面对这样的情况,应在机械使用200-500小时期间开展定期保养,在定期保养过程中,需要对机械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将机械中残留的污渍都清理干净,然后还需要在关键部位上涂抹润滑油,这样就可以将机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程度降低。最后,还需要对紧固部位的松紧情况进行检查,若是部件出现了连接不牢固的情况,那么就应对其进行紧固处理,当发现机械中的部件出现老化现象之后,应该及时更换部件,以此来对机械进行有效地保养,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1.4开展存放保养

很多农民认为对农机设备进行保养只需要在使用前后落实即可,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想要对农机进行有效地保养,不仅需要开展日常以及定期保养,还需要开展存放保养。农机种植是有季节性的,在不种植期间农业机械是一直处于存放状态的,而通常情况下存放时间比较长,需要存放几个月,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存放的时候必须按照说明书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存放过程中机械设备不会出现故障,进而无法正常使用[2]。

1.5开展特殊保养

农业机械的部件构成是十分复杂的,而在一个机械中,部件构成有主有次,若是次要部件出现问题,那么会影响部件的使用,但不会导致机械无法运行,反之,若是主要部件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机械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正常使用。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对农机进行保养过程中,不需要每次都开展彻底保养,可以针对主要部件进行特殊保养,这样既可以保障农业机械的正常使用,同时又可以减少保养所需时间。

2分析农业机械维修

2.1维修中的问题

在当前的农机维修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没有切断电源进行维修。在进行维修过程中,有些人员没有先切断电源,这样就导致维修触点情时有发生。第二,维修重速度忽视质量。在进行农机维修过程中,有些人员为了加快维修速度,随意维修,忽视了维修质量,这样就导致农机使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机械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2.2做好农机维修的策略

在对农机进行维修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农机的工作年限,若是农机的使用年限将到,那么就需要考虑维修的经济性,也就是说,需要考虑更换零件之后农机可以使用的时间,其次,在维修之前,必须要切断电源,绝对不能在农机带电的情况下进行维修,避免发生触电现象,最后,在维修过程中,应确保维修的质量,准确的找出农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和部位,然后对症下药,有效地进行维修,以此来保证维修的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要的,若是维修保养不到位,农机的使用寿命就会缩短,这样农民就需要重新购置机械设备,进而增加农业种植成本,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延长农机使用时间,就应该提高对维修保养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合理的保养方式来确保农业机械可以正常使用,农民可以更好地应用农机开展种植工作,从而提高种植产量,真正的使农民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作者:任成良 单位:乐平铺镇农机管理服务站

参考文献:

[1]袁志强.农业机械维修保养需注意的几点事项[J].农民致富之友,2015(08):199.

[2]赵友贵.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现存问题之所思[J].北京农业,2016(02):118-119.

[3]朱胜欣.浅谈农机修理在现代化生产中的意义与拖拉机修理的种类[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23).

实用技术范文篇9

一、创优质养殖环境

作为宜于养殖的水库或大塘,必须水温常年在0-38℃之间,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源稳定且无污染源,水面常年风力0-6级,冬季不封冰,并要求塘库区域植被良好,年降水量适中;且交通方便,水面开阔,避风向阳,光照充足,环境安静。塘库大坝和底部要求不漏水,溢洪道和排水管要设置拦鱼栅或拦鱼网,要经常清除塘库底树木树桩等杂物。对可能会发生农鱼争水矛盾的塘库要确定最低保鱼水位线。堤岸、溢洪道及水闸每年都要认真检查,如有险情及时加固加牢。春季要把溢洪道修整好,挖好排洪水沟,清除溢洪道内及放水口处大型植物和其它障碍物,同时检修水闸,有利于汛期洪水及时排出,这样做使塘库能经受特大洪水的考验。在溢洪道及水闸处设置防逃鱼设备以防在汛期放水时逃鱼。同时,在放养前要利用诱捕网具捕杀塘库内一些凶猛鱼类,以防规格小的养殖鱼类遭到捕食。塘库放养前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一般采用生石灰全塘库泼洒以消灭鱼类的病虫害和改良塘库底质。

二、合理放养鱼种

1.选择适宜鱼种。在塘库养殖中,要求投入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大而整齐的优质苗种,一般鱼种规格在15cm以上,这种鱼种生长速度快,回捕率高,经济效益好。如果投放体弱、规格小的苗种,不但成活率低,摄食能力差,生长速度慢,回捕率低,而且会被塘库中凶猛鱼类所吞没。也可以自行利用塘库边鱼塘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每年春天购进鱼苗,在地塘中进行精养培育,到10月份,鲢鱼、鳙鱼秋片每尾可达50-100g,鲤鱼、草鱼秋片可达100-150g,实现大规格鱼种放养。目前大多塘库均以花、白鲢养殖为主,品种较单一,由于养殖花白鲢需投放许多的肥料,会造成一定的水体污染,并且塘库水温一般偏低,浮游生物培育缓慢,造成花白鲢生长速度缓慢,产量不高,还可能造成肥料及人力的浪费,一般可根据塘库条件在塘库中逐渐加大草鱼、鳊鱼、鲤鱼的放养量,这些吃食性鱼类处在食物链中的底层,具有较高的食物转化率,净水效果好,其粪便也可以肥水,用来养花白鲢;草食性鱼类的饲料可以利用塘库边空地种草种菜解决,也可以与科研部门合作,引进匙吻鲟、池沼公鱼、虹鳟鱼等品种,不仅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还可出口创汇,提高养殖效益。2.把握放养密度。投放密度要合理,应根据塘库条件及养殖管理水平灵活掌握,一般每亩投入大规格鱼种150-200尾,小规格鱼种350-500尾,一般以鲢鳙鱼为主体鱼。如塘库青草资源丰富,可搭配一定量的草鱼,塘库底栖生物丰富也可搭配些青鱼,再适当搭配一些大规格的鲤鱼。一般搭配比例为每亩投放鲢鱼80-100尾,鳙鱼40-60尾;鲤鱼20-30尾;青、草鱼各5尾。3.掌握放养时间。投放时间应实行隔冬放养,有条件时可采取轮捕轮放方法。一般在每年1月份前后,这时运输成活率高,且鱼类可早入塘库早生长,增加生长时间。放养苗种应选择天气晴好时,在塘库上游向阳避风的浅水处。4.注重鱼种消毒。塘库水面面积比较大,发生鱼病难以治疗,所以鱼种放养前应做好鱼体消毒,以防病害的发生。消毒方法,一般采取硫酸铜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1%小苏打、3%食盐合剂浸洗5-10分钟。

三、科学投饵施肥

塘库养鱼一般以滤食性鲢、鳙鱼为主,应根据其主食浮游生物的特点,依气候变化、温度差别和水体营养状况等不同条件确定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确保合理、平衡、科学施肥,使塘库水色呈油绿色或淡绿色。一般大型塘库水体透明度应在80-100cm,中型塘库在60-80cm,小型塘库在40-60cm,山平塘在30-40cm。施肥一般采用有机肥,也可根据条件施用生物肥。施肥要掌握“施足基肥、追肥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在鱼类生长旺季应多施追肥。一般放养鱼种前施足基肥,每亩投足经充分发酵的畜禽有机肥200-400kg。追肥仍以发酵后的有机肥为主,少量多次投放,有机肥每次每亩100kg左右,并根据水质、天气、水温灵活增减。如果塘库中投放了吃食性鱼类,则应按照其投喂要求,采取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原则,科学投喂饲料。投喂饵料时按照“抓两头重中间”的方法,即早春晚秋季节以喂精料为主,投饵数量少,而投喂重点在鱼类生长旺季的6-9月份,这期间饵料数量质量都要求更高。早春和晚秋每天投饵一次,以配合颗粒饲料或饼粕类饵料为主;6-9月每天投饵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先喂草料,后喂配合料或饼粕类料。

四、强化养殖管理

实用技术范文篇10

论文摘要利用方格蔟供蚕上蔟作茧,具有省力、清洁、上蔟率高等优点,为加快其推广普及率,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蔟室蔟具准备、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采茧及注意事项等。

方格蔟是引进日本回转蔟改进而成的一种先进蔟具,是蚕桑生产蔟具改良的方向,目前在蒙城县以单片框架式方格蔟应用为主。该种蔟具具有省力、清洁、上茧率高等优点,但对蔟室小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近年来推广普及迟缓。根据工作实践,笔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1蔟室蔟具准备

(1)蔟室选择。要通风,坐北朝南,光线均匀,水泥或三合土地面。

(2)蔟片用量。饲养一种蚕种(盒重量按DB34/T056桑蚕种繁育质量标准)需要162孔或156孔方格蔟190~200片。

(3)结扎蔟片。新蔟片使用前,将其放在通风处晾2~3d,排除异味,然后取1kg桑叶,加开水浸泡30min,再搓揉一下桑叶,去渣取汁,用喷雾器喷洒在方格蔟上晾干待用。搁挂式双片方格蔟用1.3m长的通直小竹或竹片结扎2只顺向蔟片的长边框,每边用细铁丝捆扎5处,2片之间扎2处,木条、小竹或竹片的两头各伸出10cm长,以便挂蔟和翻蔟。“单片框架式”将纸板方格蔟片展开,四角用小竹或竹片结扎,每个框架一般10层,每层间隔7~8cm。

(4)搭设搁蔟架。用养蚕的蚕架搭2对平行2~3层搁架,或用吊绳挂好搁蔟的平行长竹竿,上下层距离60cm,最下层离地50cm。“单片框架式”不用搭蔟架,在蚕室直接上蔟的,要事先做好蚕座拆并计划。

2上蔟方法

2.1适期上蔟

发育正常的5龄蚕在盛食期后,食欲逐渐减退,大量排出绿色软粪,体躯缩短,胸部透明,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时蚕为适熟蚕,此时上蔟为上蔟适期。

2.2上蔟密度

生产中合理的上蔟密度一般为:纸板方格蔟的进空率达80%~85%,折蔟350~400头/m2,蜈蚣蔟400~450头/m2,伞形蔟350头/m2左右。

2.3上蔟方法

(1)人工拾取法。由人工逐头拾取适熟蚕,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及时送到蔟室,均匀投放在蔟具上。此方法能做到适熟上蔟,但很费劳力,特别在高温时,蚕老熟齐涌,要组织好人力及准备好蔟具,同时上蔟动作要轻,以防损伤蚕体。

(2)自动上蔟法。利用熟蚕向上爬行的习性,在蚕座上直接放置蔟具,让熟蚕自动爬上蔟具结茧。本方法省力且工效高,但难以全部让蚕都能适熟上蔟。实际生产操作一般为:先拾去初熟蚕,当熟蚕达30%~40%时,给薄薄一层桑叶,然后将蔟具放在蚕座上。为了促使蚕老熟齐一和及时入蔟,可采取以下措施:大眼起蚕要分批饷食,分批饲养,使同一批蚕能老熟齐一;在见熟5%时添食蜕皮激素,可促使蚕老熟齐一;使用月桂醇、樟脑油、庚醛、鱼腥草等“登蔟剂”。

(3)振落上蔟法。先人工拾取始熟蚕,待蚕大批成熟时,用枝条或大蚕网放在蚕座上,吸引大批熟蚕爬上,再取出枝条或蚕网,将熟蚕振落在蚕匾或塑料薄膜上,然后再收集撒放到蔟具上。本方法简便工效高,但易损伤熟蚕体,条桑育可直接取出桑条以振落熟蚕。

3蔟中管理

①清场。将游离在孔外找不到茧位置的蚕儿捉出另行上蔟。一般春蚕在上蔟后24h,夏、秋蚕在上蔟后12~18h。清场一般只需1次,但在清场后的5~6h需再检查一下,捉出漏清蚕。②光线。熟蚕有避光性,防止蔟室偏光和强光直射,保持光线均匀。③通风排湿。清场后要及时敞开门窗,加强通风排湿,清除蚕沙,撤去蔟架层间隔离的薄膜,保持蔟室通风、清洁、干燥。④调节温湿度。蔟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3~25℃,湿度60%~75%,营茧期温度适当提高。上蔟后如遇22℃以下的低温,会影响熟蚕进孔速度和入孔率,要用微火多处加温,务必使蔟室保持24℃。4采茧

(1)适时采茧。在适宜温湿度下,春蚕和晚秋蚕7~8d、夏秋蚕5~6d,蛹皮呈黄褐色为采茧期。

(2)手工采茧。用手指将蚕茧从方格蔟的孔中捅出。

(3)采茧器采茧。用一块与方格蔟横径等长的木板,按照蔟孔的距离,依次在木板上钉上小于格孔的短木棒制成采茧器。用采茧器在方格蔟上成排捅出蚕茧。

(4)分级采茧。先剔除死蚕烂茧,再采薄皮茧、双宫茧,最后采好茧。采下茧要按照GB9176-1988桑蚕茧(干茧)分级、GSBW40001桑蚕茧(干茧)下茧实物样照标准分级装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