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7 22:49:39

关于党的作文

关于党的作文篇1

1.红色教育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

开发“红色教材”。

开设“红色课堂”。

选树“红色典型”。

开展“红色活动”。

创新“党课直播”。

开发红色旅游。

2.弹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五线谱”

加强组织建设,抓牢服务民生“基准线”。

力量下沉一线,畅通党群干群“连心线”。

发挥人才作用,确保智力扶贫“服务线”。

壮大集体经济,紧扣乡村发展“主轴线”。

加大考核管理,筑牢扶贫干部“保障线”。

3.深耕红色“责任田”做好“党建+”算法

阵地升级,筑牢基层新堡垒。

共建菜园,注入发展新活力。

组合出拳,点燃产业新火种。

党群合力,绘制乡村新画卷。

4.搭建“一微一端”党员教育不断线

“屏对屏”代替“面对面”,平台搭建有广度。

“微课堂”激发“新活力”,培训方式有温度。

“线上答”设置“微考场”,学用验收有精度。

5.四融四提为红色基地“扩编升级”

融合区域资源,提升红色教育基地的“承载力”。

融合红色传承,提升党员学习教育的“感染力”。

融合机制平台,提升党员学习教育的“吸引力”。

融合品牌特色,提升红色教育基地的“辐射力”。

6.“三个一批”为党员教育量体裁衣

建好一批标准阵地。

打造一批精致课堂。

开发一批优质课件。

7.当好主厨烹饪出“主题党日”“五味俱全”

“党味”纯正。

“鲜味”满满。

“辣味”少许。

“趣味”十足。

“甜味”暖心。

8.实施“红帆领航”行动扬起“两新”组织党建的“红色引擎”

“红帆港”:建好“两新”组织党群新阵地。

“红帆员”:选派“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

“红帆岗”:设立“两新”组织党员先锋岗。

9.探索“三回引三覆盖三融合”模式扎实推进农民工党建工作

精准实施“三个回引”,全面抓好优秀农民工回引工程。一是实施组织定向回引。二是实施就业定向回引。三是实施政策定向回引。

精准推进“三个覆盖”,全面加强农民工党员队伍建设。一是组织建设全覆盖。二是队伍配备全覆盖。三是教育管理全覆盖。

精准促进“三个融合”,全面统筹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一是促进党建和农民工技能提升深度融合。二是促进党建和农民工群体关爱深度融合。三是促进党建和农民工稳岗就业深度融合。

10.四小教育发力筑牢防控红色堡垒

健全“小组织”,战“疫”一线教育不断档。

抓实“小学习”,战“疫”一线教育鼓干劲。

开展“小活动”,战“疫”一线教育添动力。

组织“小检验”,战“疫”一线教育践初心。

11.为党员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标准选好人。

强化培训育好人。

建立制度管好人。

立足实际用好人。

12.“五学”互联助力党员教育不断档

引擎带动,四级联动及时学。

智能助力,移动课堂随时学。

分类挂联,指导跟进覆盖学。

互帮互促,研讨交流深入学。

典型引路,投身疫线实践学。

13.掌上“微平台”党员指尖“大舞台”

开辟掌上“微考场”看看党员“大舞台”学得咋样。

整合掌上“多资源”看看党员“大舞台”重点学啥。

收集掌上“真需求”看看党员“大舞台”有啥想学。

预制掌上“小练习”看看党员“大舞台”怎样学好。

14.“问题导向”抓实农村党员教育

理顺体制明责任。

整合资源建支撑。

健全机制强保障。

立足发展抓培训。

15.农村党员共享“党性套餐”

培训内容上突出政治性。

培训方式上突出科学性。

培训对象上突出针对性。

培训场所上突出实效性。

16.激活党员教育“一池春水”

资源整合,拧成“一股绳”。

分类施策,打准“聚光灯”。

创新驱动,强化“内动力”。

17.“烹制”党员干部“功夫餐”

围绕“学什么”精心挑选“食材”。

围绕“怎么学”精心准备“菜谱”。

围绕“如何学”精心烹制“菜肴”。

18.“教育厨房”烹制党员“舌尖美餐”

围绕“学什么”,精心选配“食材”。

围绕“怎么学”,精心备好“菜单”。

围绕“学到位”,精心烹制“佳肴”。

19.坚持靶向发力建强“头雁”队伍

一、向“蓄活水”发力,建好村级“人才库”。

二、向“提素能”发力,打好培训“组合拳”。

三、向“严管理”发力,激活队伍“内动力”。

20.用心用情“备好课”释放党课“最强音”

党课内容要“生动”,避免“照本宣科”。

党课形式要“多样”,避免“因循守旧”。

党课效果要“实际”,避免“华而不实”。

21.精绘“初心画”细琢“实文章”

坚持全面指导,精选主题教育“指导员”。

坚持分类施策,精编主题教育“合力网”。

坚持反思检视,精绘主题教育“初心画”。

22.“八大载体”为阵地开放活动“搭台唱戏”

构建党群教育的大讲坛。

建设村民自治的议事厅。

打造“两务”公开的主阵地。

构筑为民服务的大平台。

搭建文化活动的大舞台。

设立矛盾纠纷的调解庭。

展示典型人物的评选台。

开辟脱贫攻坚的拉练场。

23.“四个注重”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注重抓实思想建设“定盘星”,拧紧“总开关”。

注重用好选人用人“指挥棒”,明确“风向标”。

注重织密日常监管“防护网”,常打“预防针”。

注重走好人才支撑“先手棋”,激发“驱动力”。

24.六抓六精准绘就驻村帮扶“工笔画”

抓组织领导,在压实攻坚责任上精准发力。

抓对标培训,在能力素质提升上精准发力。

抓履职尽责,在为民服务办事上精准发力。

抓支部共建,在抓党建促脱贫上精准发力。

抓督查问效,在转变干部作风上精准发力。

抓激励保障,在激发干事热情上精准发力。

25.“十个起来”推动基层党建提档升级

政治建设强起来。骨干力量育起来。

党员身份亮起来。产业组织建起来。

问题整改实起来。标准规范严起来。

示范典型树起来。村容村貌美起来。

主体责任扛起来。保障水平提起来。

26.“四突出”推动部机关帮扶工作走在前

突出领导带头,压实帮扶工作责任。

突出冲刺清零,全力补齐基础短板。

突出扶志扶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突出部门职能,着力建强基层组织。

27.四措并举建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拓宽引才渠道选好“苗”。

强化教育培训育好“苗”。

全面从严管理管好“苗”。

深化岗位历练用好“苗”。

28.“四机制”联动,推进基层党建落到实处

“每周一例会”。

“月初一提醒”。

“一季一督导”。

“半年一考核”。

29.“六化融合”推进社区基层治理规范化

基层党建标准化。

社区治理网格化。

社区管理法治化。

为民服务精细化。

社会参与多元化。

服务手段信息化。

30.组工干部“沉下去”基层组织“强起来”

“线上+线下”同步督查,对焦式“照镜子”,让党建死角越来越小。

“随机+定向”常态督导,多维度“找点子”,让问题单位越来越少。

关于党的作文篇2

本期主题:基层党建

1.基层“主心骨”越来越硬,基层“主导权”越抓越牢,基层“主旋律”越唱越响,基层“主阵地”越筑越实,基层“主力军”越建越强。

2.扭住标准化建设这个“主抓手”,用好组织生活这个“粘合剂”,抓实支部建设这个“着力点”。

3.在服务群众中树牢宗旨意识,把群众心声作为谋事之基,把群众福祉作为发展之要,把群众口碑作为评判标尺。

4.组织领导要突出“重中之重”,基层基础要实现“全面过硬”,作风转变要体现“落到实处”,督导考核要强化“结果运用”。

5.思想上要再重视,行动上要再加力,抓手上要再聚焦,服务上要再用劲,责任上要再压实。

6.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着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多元化”,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

7.列出“任务书”,制定“责任单”,绘制“流程图”,建立“时间表”,画好“标准线”,用好“考评账”。

8.反映社情民意的“主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加强诉源治理的“大平台”,防范重大风险的“指挥部”。

9.治安防范“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情报信息“采集员”,法律政策“讲解员”、交通安全“宣传员”,便民利民“服务员”。

10.咬定目标任务打攻坚战,坚持精准方略打歼灭战,集中优势兵力打合围战,激发内生动力打人民战。

11.转作风、强担当,做群众的“贴心人”;沉一线、摸民情,做群众的“知心人”;办实事,解民忧,做群众的“暖心人”。

12.政治坚定的明白人,脱贫致富的引路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办事公道的正派人,知法善治的当家人,抓好党建的责任人。

13.把温暖送下去、问题收上来,把政策落下去、服务跟上来,把成本降下去、效益提上来。

14.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

15.抓好组织这个“神经末梢”,抓好党员这个“肌体细胞”,抓好干部这个“中坚力量”。

16.为干群关系挂上“连心锁”,为基层和谐奏出“同心曲”,为全面小康画好“同心圆”。

17.吹响实干担当的“集结号”,做好服务企业的“贴心人”,守牢舆论宣传的“主阵地”。

18.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顶格协调抓推进,深入一线促攻坚。

19.始终把发展扭住,着力把重点抓住,坚决把风险管住,切实把民生兜住。

20.靠组织做实群众工作,靠感情做透群众工作,靠方法做活群众工作。

21.让小网格织就大格局,让小角色担当大事业,让小组织发挥大作用。

22.各项工作“精准”部署,各项政策“精准”落地,各项举措“精准”见效。

23.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24.把“严”的信号传递到“神经末梢”,把“严”的责任落实到“基层细胞”。

25.推动发展的“发动机”,党群关系的“粘合剂”,拒腐防变的“隔离带”。

26.精细分解攻坚项目,精准施策各个击破,精益求精提档升级。

27.织密织牢“组织网”,选优配强“领头羊”,发挥作用“增动能”。

28.问需于民不走过场,问计于民不搞形式,问策于民不出虚招。

29.善于知民情纳民言,真诚顺民意解民忧,扎实惠民生促民富。

30.既抓重点、抓短板、抓弱项,又抓统筹、抓配套、抓协同。

31.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32.把功夫下在前头,把工作落到细处,把责任落到实处。

33.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脑袋思考问题,用行动破解难题。

34.练就勤跑基层的“铁脚板”,锤炼深入实际的“真功夫”。

35.让党务之“根”扎深扎牢,让党建之“树”枝繁叶茂。

36.高质量做好“规定动作”,高标准谋划“自选动作”。

37.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抓,一盘散沙。

38.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39.把高标准树立起来,把严要求落实下去。

关于党的作文篇3

环艺114 张晒 1105043405

我的家庭是低保家庭,可以说我比身边的许多同学更加清楚党对弱势全体的关怀。小时候,爸爸常对我说“我最感谢的是你爷爷奶奶,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其次就是感谢共产党,是共产党给了我活下去的力量和信心”,我问过他为什么,他只是默默地抚摸我的头说“你长大了就会知道原因了”。

时间在慢慢的告诉了我答案。

当我是一名少先队员的时候,老师就教我要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清晰的记得入队那天,六年级的老队员为我佩戴红领巾,紧接着就宣誓、呼号、敬队礼,那句“时刻准备着”我记忆犹新。那时的我十分激动,我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我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因为父母是残疾人,没有工作,家里没有一点收入,每年的支出都是爷爷年轻时攒下的,可这终究就像是坐吃山空一样,幸而有亲戚的帮助和政府的补贴,正所谓“希望在人间”。

关于党的作文篇4

学习动员阶段是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础。对学习动员阶段工

作进行“回头看”,是巩固和发展学习成果、促进学习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文体局支部按照区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抓好“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切实加以解决,确保学习阶段的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为扎实开展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阶段“回头看”的主要内容

对学习阶段工作进行“回头看”,既要看每个环节的工作是否扎实,措施是否到位,更要看学习是否取得实效。要把见实效作为“回头看”的重点,具体工作中,要突出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看学习动员阶段的思想发动是否深入。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阶段党员和积极分子是否达到了全覆盖,党员和积极分子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否提高,态度是否端正,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否增强;广大党员积极分子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是否深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是否得到提高,党员党性观念是否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是否更加坚定。

二是看学习阶段的内容和时间是否保证。是否学习了规定篇目,党员积极分子是否能够紧密联系各部门的实际和个人思想、工作实际进行学习,效果如何;是否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专题学习讨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学习考勤考核制度。

三是看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是否做“大”。在搞好学习的基础上,是否组织党员积极分子认真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的大讨论;讨论的问题有没有深度、形式是不是多层次,是不是概括提炼出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本部门、本岗位实际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广大党员积极分子对这些具体要求是否形成共识,是否进一步明确,党员意识是否增强,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充分发挥。

四是看征求意见、边学边改是否落实。是否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审视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查摆出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是否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党员积极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机关工作作风是不是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自觉性是否增强,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否得到提高。

五是看开门搞教育活动是否办到。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否一开始就让群众知道和参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党员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自觉性是否进一步提高;群众有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他们不断看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

六是看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带头。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落到实处、学以致用;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讲党课、作形势报告。征求群众意见、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带头撰写学习体会并组织学习成果交流;是否带头参加大讨论,提出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带头搞好边学边改。

三、学习阶段“回头看”的要求

“回头看”是学习动员乃至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方法步骤进行。

制定“回头看”工作安排,采取普遍检查、查阅笔记等方式开展“回头看”,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要随时检查学习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个别谈话,了解广大党员积极分子是学习到位、认识到位。

在“回头看”工作结束时,每一位党员积极分子要对参加学习阶段活动情况进行书面小结,重点总结思想收获,对先进性具体要求和本人在改进作风、服务群众、振奋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方面的情况,总结好的做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关于党的作文篇5

200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这四个文件的制定和印发,是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为深入学习贯彻这四个文件精神,推动我局党建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现做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重要意义,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是党中央着眼于解决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眼于总结和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着眼于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而制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新性和操作性。四个文件对于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于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这四个文件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的自觉性。

二、认真学习把握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精神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既注重总结各级党组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成功做法,把学习、遵守、贯彻、维护的要求贯彻始终,又注重与已有党内文件和法律法规相衔接,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方面理论创新的新成果。

(一)《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意见》,着眼于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明确提出党员经常性教育要达到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目标要求,规定了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途径,强化了党员经常性教育的保障措施。

(二)《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着眼于建立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提出了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虚心向群众学习、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等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主要方式,强调了对党员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等有关问题。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着眼于建立长效的党员管理机制,对“流动党员”的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原则。

(四)《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着眼于建立长效的基层党建责任机制,提出了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明确了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责任,规定了落实责任的主要措施和考核办法。

我们要在学习领会这四个文件精神过程中,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要突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深入理解四个文件的关联性,掌握精神实质,并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和拓展,促进对四个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密切联系我局的工作实际,坚持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抓好落实,把“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的实践成果。

三、加强领导,推动学习的深入

(一)学习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支部要加强领导,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做到有计划、有督促、有检查。

关于党的作文篇6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市;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

漯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系列讲话精神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共漯河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作出安排部署。

本文围绕《中共漯河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举措、战略保证,结合基层党校实际,探讨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中的重要意义、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 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中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早就指出:“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向。”[1]清楚地表明了法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之间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夯实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具有筑牢四项基础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的重要意义;具有推动基层法治工作,落实全面依法治市的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进而为深化漯河市六项重大攻坚任务、推动富民强市加快发展奠定法治制度保障和法治工作基础。

(一) 筑牢四项基础制度 助推全面依法治市

为巩固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省委提出在基层探索建立基层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基层服务群众和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基础制度,并确定临颍县为全省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示范县。

临颍县委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基层党员干部的县级党校,夯实基层党校的法治与文明建设,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与文明理论水平,筑牢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筑牢矛盾调解化解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完善基层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识,筑牢基层服务群众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发挥基层党员干部遵法守纪的示范作用,筑牢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

(二) 推动基层法治工作 落实全面依法治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2]

因此,夯实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具有推动基层法治工作,落实全面依法治市的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 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围绕《中共漯河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基层党校全面贯彻落实法治与文明建设,深入推动开展法治与文明建设,并针对法治与文明建设实践活动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对策,提出建议,为下一步法治与文明建设工作打好基础。

(一) 存在问题

1、自身建设落实不到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2]

基层党校作为基层党组织,在关于“法治与文明”的自身建设方面,相关的组织工作机制和考核工作机制落实不到位。

2、教育培训开展不深入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3]坚定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夯实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发挥基层党校的思想库作用,需要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目前,基层党校关于以“法治与文明”为主题的专题研讨班,培训班开展的不够多;关于以“法治与文明”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入。

(二) 对策建议

1、加强自身建设全面落实

加强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全面落实,发挥基层党校作为基层党组织在坚定推进依法治市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组织工作机制和考核工作机制。

加强完善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组织工作机制。明确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组织工作方向,贯彻到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找准组织工作方法,善于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出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比较,按照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推进组织工作。

加强完善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考核工作机制。健全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领导责任制,把全面落实法治与文明建设进度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完善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奖惩制,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激发党校全体教职工的自身建设,调动起大家全面落实“法治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面落实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2、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紧密结合临颍县法治与文明建设实际,抓好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的教育培训工作。

深入提高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高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深入重视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培训班次建设。关注培训对象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系统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注重培训需求适配度、课程设计科学性、师资选配合理性、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方法有效性、教学组织有序性。

深入创新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调研活动建设。健全需求调研制度,综合考虑“法治与文明”建设需要,科学制定调研计划,合理设置调研项目。

三、 小结

慎子在其著作《慎子・逸文》中讲到:“治国无其法必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因此,基层党校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共漯河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加强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深入开展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的教育培训工作。筑牢四项基础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推动基层法治工作,落实全面依法治市。从而,坚定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夯实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92页.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4日)(01版).

关于党的作文篇7

理由有五: 2、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思路。目标、责任、内容、检查,以及当事人、管理人、监督人清清楚楚,运作程序严密。

3、爱民、亲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党员到基层锻炼,到艰苦地区、艰苦岗位锻炼。对因年老体弱等特殊情况难以参加集体教育活动的党员,应区别对待,有的可采取送学上门等方式落实教育要求。

流动党员——即民工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责任是:人民群众满意。

《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党员领导干部每年深入联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特别要注意深入到艰苦地方、困难地方和问题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行党务公开;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4、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督查。每一个意见里面,都有纪律要求,督查要求,和结果运用。

5、结构严谨,论述严密,瞻前顾后,长效机制。党员学习时间,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层的调研时间,学习经费支出都有仔细的具体的规定。鼓励求新,探索。党员是党的细胞。解决了党员学习问题——思想建设,党员的组织生活问题,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和建设问题——组织建设,以及党员联系群众问题——执政基础,就是解决了我们党如何长期执政的问题,“四个意见”的意义也在与此。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我分别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学习《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体会

1、结构

《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由: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基本内容和方法途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四 个部分组成。

2、党员经常性教育内容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

(2)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国情教育;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

义远大理想教育;

(4)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5)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

(6)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

3、需要关注的重点

(1)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党支部要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2)每5年由县级以上党委作出安排,集中开展一次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组织党员对照党章规定、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所在党组织提出的具体要求,从思想、学习、工作、纪律和作风等方面查找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分析原因,切实搞好整改。

(3)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建立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和党校等为成员单位。联系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政策措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4)对党员参加经常性教育的情况要进行跟踪管理,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集体教育活动的,要给予严肃批评;长期不改的,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

4、几点启示

(1)系统的阐述党员教育的内容和运作体系,建党以来第一次。

(2)管党首先要管党员教育。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责任。各级组织,每一个党员,毫无例外,都要重视和参加党员教育活动。

(4)督查。每年一次评议督查;5年一次的党员党性分析评议督查;组织部门牵头的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进行督查。

(5)纪律。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集体教育活动的,要给予严肃批评;长期不改的,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

(二)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体会

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

1、结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方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四个部分。

2、要关注的重点: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

(2)流出地党组织在党员外出前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年审核一次。

(3)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a、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b、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c、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d、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e、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3、几点启示

(1)共同管理。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

(2)流入地党组织职责:教育管理工作。

(3)流出地党组织职责: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4)流动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

(6)纪律:对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的,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教育帮助,情节严重的,要作出必要的组织处理。党委组织部门每年要组织一次抽查。

(7)本局的计划外用工中的党员,请组织部门了解一下,完善手续,编入一个组织,参加组织生活。

(8)本意见尚在探索过程中:要鼓励创新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

(三)学习《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体会

1、结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主要责任和工作目标;主要工作措施;考核及考核结果的运用四个部分。

2、需要关注的重点:党的组织关系(我局党组织关系属地)实行属地管理、业务工作实行垂直管理的基层单位,其党建工作由地方党委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党组(党委)指导。党的组织关系和业务工作都实行垂直管理的基层单位,其党建工作由业务主管部门党委领导,地方党委指导。

3、几点启示:

(1)规定了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责任;

(2)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地方党委领导本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

(3)部门党组指导本部门机关及直属单位党建工作;

(4)部门党委根据批准其成立的党组织授权,领导或指导本部门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建工作。

(四)学习《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体会

1、结构:总体要求;主要方式;加强组织指导三个部分。

2、需要关注的重点:

(1)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做到以下几点: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虚心向群众学习;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方式: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参加设岗定责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做好接待群众工作。

3、几点启示:

(1)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2)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深入艰苦的、一线基层调研。

(3)逐步推行党务公开。

(4)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的督促检查。

(5)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下面,我谈谈学习贯彻中办印发的“四个文件”的具体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文件”,自觉按照“四个文件”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党组织务必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2)多种形式,真正掌握。要认真抓好“四个文件”的原文学习,把“四个文件”纳入到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之中,通过领导班子中心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夜”、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机关党员干部掌握“四个文件”的精神实质,提高机关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四个文件”的自觉性、坚定性。

(3)建全机制,落实责任。要切实按照“四个文件”的要求,认真梳理并进一步建立健全本单位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完善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推进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落实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

关于党的作文篇8

作者:李景辉

关键词:新时期;加强;党政干部;精神文明

一、精神文明建设概述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在广大党政干部和群众中已基本形成共识。中共中央已两次在中央全会上作出了决议。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专题论述,并指出:“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现在和今后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在全社会贯彻、落实。在推进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应该是首先搞好党政干部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1、党政干部的关键作用是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党政干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一般都处在我国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岗位和管理岗位,代表着党、国家和人民行使某种职权。因此,他们的精神文明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及其精神文明建设方针、政策的制订、贯彻和执行。我们的革命和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我们党政干部自身的精神文明搞得较好,他们对精神文明建设抓得较好,那么我们的整个事业,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成效显著。

2、其次,党政干部的关键作用是由其特殊使命决定的。党政干部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他们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实践者和带头人。因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建设物质文明的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的关键也在党。”这里的两个“关键在党”,必然地要具体落实在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身上。因为,党是一个组织,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集合体,其中的骨干就是我们的各级干部。这就是说,我们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如何,关键是取决于我们的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自己做得如何.取决于他们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得如何。

3、再次,党政干部的关键作用是由其特殊影响决定的。党政干部直接面对自己所管辖的部门、单位的广大群众,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广大群众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谆谆告诫各级党员和干部:“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干部在纠正不正之风中的带头作用时,曾深情地指出: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化身。他们的感人事迹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发生了多么巨大和深运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我们这一代,而且影响到子孙后代。我们的于部,特别是老干部,要以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为榜样。有一首颂扬孔繁森同志的歌.也曾十分形象地道出了这一点:“你是大树,身后成长着大森林!”党的优秀干部孔繁森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了光辉榜样。可见,我们党政干部的一言一行,他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广大群众.起着示范和榜样的作用。一般说来,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如果党政干部的精神文明搞得较好,那么整个地区、部门、单位的精神文明也会较好。同样,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精神文明搞得较好,也可以反映出那里干部的精神文明搞得较好。总之,我们的各级党政干部是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岗位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

1、首先是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搞好党内精神文明建设,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好带头人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固然是治党经验的高度总结,更是党内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重要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群众观望党员,党员观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可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所以,江泽民同志经常反复引用“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的说法,说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党内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等于没有抓住关键。

2、其次是致力于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建设。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细胞。江泽民同志讲,如果细胞发生了病变,党的整个肌体就不可能健康,最后甚至可能垮掉。目前,我们一些基层党组织呈软弱涣散的状况,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全党都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都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搞好党内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难免“地动山摇”,这是值得我们共产党人时刻警醒的。

关于党的作文篇9

关键词:人文关怀 高校 基层党组织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指高校学院党委(党总支)服务学院各个教工、学生党支部,学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服务于党员,全体党员服务于普通群众和全体学生。它有别于命令型、权力型、管理型党组织,其对象是广大普通教职工和学生,主题是服务。党的服务性是党组织的本质属性。《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服务于无产阶级的利益的,其宗旨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服务性是党组织自诞生起所具备的天然属性,也是党组织得以发展的必然属性。

一、高校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高校中,党员的比例相对其他组织较高。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高校共有党员16.56万人,其中学生党员居多,所占比例为66%,在岗教职工所占比例为26%。在岗教职工一半以上为党员,教授中党员比例为61%,学生中的党员比例12%。庞大的党员数量、较高的党员比例决定了党组织建设在推动高校管理和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党组织建设的服务意识,创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要求党组织始终要把服务放在首位

强化高校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本质属性的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在党建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进一步研究师生工作学习、学校日常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改进服务手段和渠道,使服务工作不断适应师生的需求,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

(二)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求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十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也都包含深刻的服务内涵。无论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还是党的先进性建设,都要求我们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途径、提高服务能力。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与党的基层组织的民主化进程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服务也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创新。服务在使党员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能有效地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和党员意识教育。服务能强化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能拉近党组织和教师及学生的距离,获得群众的信赖,能使群众在党员服务中切实感受到党的力量,感受到党的存在、党组织的存在、党员的存在,从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为广大教师、学生的服务中体现党的领导力。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个体需求

因管理机制、人员编制等原因,高校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多为行政人员或教师兼任。他们有的因教学工作繁忙投入党建工作精力有限,开展党内活动仅仅是为完成任务,对党员的关爱工作更少;有的对党建工作缺乏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能力有限,如对“是否了解党的十报告中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党’重大战略部署的基本内涵”调查中,仅有17.5%的受调查者了解,而多达82.5%的受调查者并不了解,这势必会导致部分党员对党组织的依靠性、信任感减弱,党员意识、责任意识淡化。

同时,学生党组织因为缺乏专业培训,对党员的联系和约束呈松散弱化趋势。对学生进行的“所在的党支部党员培训情况”调查中显示,每月一次的仅为12.7%,而从没培训过的竟达44.5%。此外,还有很多党外人员认为党员理所应当首先为他人着想,存在“党员=奉献”的既定观念,对党员“重要求,轻关怀”,从而忽视了党员的个人需求与愿望。

(二)关怀流于表面

高校党员来自全国各地,其学习经历、成长环境导致的思想观念、性格气质有较强的差异性,遇到问题习惯自我思考、自我克服、自我化解。传统的党内结对帮扶、谈心活动等活动有被弱化趋势,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规范、顺畅的沟通渠道还不完善,党员遇到困难,较难找到合适的对象和机会进行倾诉表达。尽管每年党组织都会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但由于参会人数较多,知识分子“脸皮薄”,党员的个人问题或思想上的波动不便或不愿在会上表达,所以党组织有时不能及时了解党员的切实需求,导致关怀没有实质性行动,针对性不强,流于表面。

(三)缺乏心理疏导

高校教职员工党员由于学历相对比较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也比较高,且由于成长阶段、工作岗位不同,追求也不相同。有些教工党员教学任务负担重,科研压力大,精神状态紧张;一些职能管理岗位党员职务晋升上遇到挫折,思想负担大;一些后勤岗位党员工作庞杂琐碎,心情烦躁;一些外聘党员因没有事业编制,归属感和积极性差;一些党员因家庭问题,身心承受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等。然而目前,高校党内人文关怀大多停留在有限的物质慰问上,对党员情感、心理等精神上的关怀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于教工党员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几乎空白。对于广大党员接受的帮助类型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党组织对广大师生的帮助多数集中在政治思想帮助上,而对生活、工作等人文关怀则相对较少,对心理上的帮助则仅为6.6%。

三、从人文关怀角度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举措

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反映了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党对个体人的关怀、社会对个体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一)开展党内人文关怀,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党内人文关怀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心理上进行关心、引导、激励、帮助、疏导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思想方法。党内人文关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政治上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党员应有的权益需要。党员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党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进而影响党员的精神状态。在对广大师生对我校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性”的期望统计中,62.3%的受调查者希望我校党组织的“服务性”应更多地体现生活关爱,40.5%的受调查者希望得到事业上的帮助。所以,高校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激发党员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激发党员在学院建设发展中的工作热情,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这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学院党委(总支)、党支部通过对全体党员进行真诚关怀服务,可以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使他们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内和谐。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从事教学工作的党员也向组织提出,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学院建设中,在学校学院指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献言献策。这些愿望必须得到尊重和重视。

(二)把心理疏导作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心理疏导原指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即运用一定的心理技术或手段,帮助心理疾病患者进行心理调适,激励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沟通、激励、引导等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舒缓,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平衡。高校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烦躁、冲动为特征的非健康心理。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每年发生在校园的出走、自杀事件也时有发生。除此以外,教师也有许多隐性的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院党组织必须把心理疏导作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善于把学院书记办公室变成师生的聊天室、发泄室、减压室,对各类人群开放。

目前,高校师生广泛有对心理疏导帮助的需要。在对广大师生对我校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性”的期望统计中,48.3%的受调查者希望党组织加强心理上疏导。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院文化建设,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式方法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

总而言之,高校党组织一定要关注党员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在制定和颁布一项决策的时候,要经过周密思考和广泛征求意见,并充分考虑一项决策会带来的影响,对于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好应有充分的准备和预案,建立舆情汇集和反应机制,争取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学校还必须高度关注业务骨干群体、青年教师、离退休人员、教学科研一线群体等,对他们在发展上帮助、在思想上引导、在心理上疏导、在生活上关心,从而推进高校党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常韬.学工部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探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6):104-105.

[3]刘艳,袁明刚.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2年高校党建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关于党的作文篇10

关键词:执政党建设;政党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5-0038-03

政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用来控制公共权力的工具,是促进公共权力(也即国家或政府)和公民社会互动的一种最主要形式。政党通过这种互动(主要体现为政党功能)来建设政党文化,以提高政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执政党的政党文化更能引领社会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同时,执政党的政党文化渗透于政党建设的全过程,影响和制约执政党的建设,进而影响和制约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建设政党文化对执政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执政能力包括执政的硬能力和软能力,相对于执政党来讲,政党文化是党的执政软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传统的党建理论”中,关于政党文化的理论鲜有见到,文化无意识思想渗透较深,以至于政党文化一直没有作为一个政党建设的概念被提出来,也很少从政党文化的角度进行过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现代政党政治建设科学化的进展,传统的党建理论已成过去。政党文化作为因子渗透到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因此,政党文化建设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已是必然。政党文化包括三个要素:政党意识要素、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和政党形象要素。同时,政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党的执政能力提升的过程。所以,建设政党文化应该从深层次、从其内部三个要素进行分析,而不能止于表面,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1.从政党意识要素看:以塑造政党意识建设政党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的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执政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符合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规律。对于合法性的定义,迪韦尔热认为:“合法性指的是一个集体的大多数人认为一种权力、一种权威和一种等级制是合情合理的,即符合价值体系的。”[1]92其实,合法性就是一种社会认同。有效性是指在政治实践行为过程中对社会认同的适应,即包括行为的适应,也包括效果的适应。其实质就是对社会认同的保持和延续。对执政党来讲,就是一种执政能力。合法性与有效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合法性是有效性的基础。合法性强,执政成本就会降低,执政效率就会提高,执政有效性(执政能力)就会增强。反之亦然。另一方面,有效性是合法性的保障。只有执政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政党的合法性,才有助于执政合法性的增强。随着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合理循环,有效性(执政能力)必成为巩固政党合法性的源泉。所以,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使得执政党为了获得社会认同(合法性),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有效性)。显然,以塑造中国共产党政党意识建设政党文化,必将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从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看:以注重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建设政党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包括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是政党意识的外在转化。政党执政的本质在于将政党意识以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组成的各种方式和途径表现出来。通过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要素体现对合法性与有效性统一的实践,是政党运作公共权力的手段。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作为手段体现政党对于公共权力的价值取向,体现对合法性与有效性的价值追求。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认同和执政能力的体现。可见,注重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政党文化的标识要素,有助于分享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与执掌公共权力的有效性的统一。自然,有助于提高政党的执政能力。当前,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标识要素,在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党的建设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3.从政党形象要素看:以重视政党形象建设政党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形象往往反映了民众对于政党合法性与执政有效性的认可程度,是推进政党自身改革的基本判断依据。政党形象是旗帜。同时,良好的政党形象有着重要的社会整合功能与示范功能,是一种无形的政党软实力。政党形象是生命,关系到政党的兴衰存亡。可见,重视政党形象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我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既是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评价要素,也是对共产党党员的一种教育和召唤,有利于激励党员牢记党的宗旨、纲领和奋斗目标,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二、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

建构学习型政党,指通过党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全党有组织地持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以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简言之,就是通过学习,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学习是政党发展、强大的生命力。首先是创新学习。要在重视弘扬我们党的优良学习传统同时,变革过去不合时宜的学习教育观念、方法、制度,确立适应时展要求的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其次要全面学习。要在全面、科学学习观指导下学习,既注重理论学习、知识获取,又重视党性修养和行为更新。政党文化是体现政党生命力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标志,是党的领导艺术和执政能力在文化层面上的体现,也是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内在的精神动力和依托。

1.以提高党员素质建设政党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党员是政党的主体性要素,党员的素质状况决定政党发展的状况,是学习型政党构建的前提条件。可以说,党员素质的提高决定了政党形象的合众性,推进了政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关键是加强党员自身的学习,要让党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行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自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2]。可见,增强理想信念是学习的目标,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党员素质、促进政党文化的建设、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核心问题。在学习氛围中,党员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政党文化的建设,才能推动学习型政党文化的构建。

2.以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建设政党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法国著名学者莫里斯•迪韦尔热认为,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安排本集团某类成员应担任的角色,是集体成员的角色构成。党组织的合理性,能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组织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政党文化。党组织吸引力来自于政党文化氛围下党组织的能力。政党意识的政治合法性和执政的有效性的统一,是党组织巩固的基础和运行的强大动力。制度规范和执政方式在政党运作层面上是党组织运行的形式。科学的制度规范和执政方式能规制党组织的行为,获得民众的信赖。政党文化贯穿于政党建设的全过程,是政党的软实力,是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政党的构建。构建中国特色学习型政党就是体现和弘扬中国特色政党文化。

3.以构建党的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政党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建设一个长效、高效党的建设机制是党的建设重要目标,也是学习型政党构建的主要任务。“只有经过一个文化适应过程才能确立并维持共同意志,这个过程的目标是让本集体所有成员都接受和消化标准、方法、价值和角色”[1]82。可见,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通过建设先进的政党文化和学习型政党文化,使全体党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达到形成善于学习创新的服务体系和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和领导体制之目标,来构建党的建设长效机制。这一机制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效机制。政党文化具有包容性。在我国,政党文化是参与文化,党员享有充分的民主,党内民主制度就是其中的体现。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来自政党文化的党内民主价值观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三、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显得尤为重要。建设政党文化是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过程,是以文化的视角进行的政党建设。我们知道,文化是一种价值体系、行为标准和角色。政党文化也具有文化的属性,是在政党运作的过程中形成的角色、标准和价值体系。政党形象是政党文化的内容要素之一,政党行使公共权力的效能是人们评判政党形象的重要标尺。可见,政党行使公共权力的效能是建设政党文化的重要依据。同时,政党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着政党的建设和党的作风的改进。

1.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在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中,思想作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同志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1094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有赖于政党给党员创造的氛围和环境,特别是政党文化提供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价值标准决定政党思想作风建设的方向,为政党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可供选择而又不得不选择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思想作风,资本主义价值观决定西方政党的资本主义思想作风。可见,价值标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必经阶段。行为模式是工具和手段,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供方法和路径。建设政党文化促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是必然的。

2.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学风建设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树立正确的学风是至关重要的。同志认为,在党的作风所包含的多方面内容中,学风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风问题是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3]813。在当前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形势下,建设政党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可见,组织机构不能与文化因素、尤其是意识形态因素截然分开。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严谨、威力和影响,是有助于共产党团结的一个主要因素,它加强了共产党的结构,同时自身也得到加强”[1]165。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加强了党的团结,同时也促进了党的学风建设;其次,树立正确的学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它的政党文化是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为党提供了良好的学风环境和促进党的学风建设。

3.建设政党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作风

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志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4]我们知道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政党意识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和执政有效性统一的必要条件,也是政党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判断标准。首先,认识方面。政党文化是在对政治制度的认识上形成的。这种认识是一种集体意识,即存在于人们之外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的承担者。随着教育机制的发展,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不必求助于集体意识而存在下来。也就是说,政党文化具有了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政党制度,推动政党的建设;其次,感情方面。政党文化是在个人同领袖和机构的关系上建立的。社会认同是这种关系稳固的基础。我们知道,政治文化和结构之间的适应性是确保制度稳定的前提条件。如果两者之间出现裂痕,那么这种制度的运转就会受到威胁,影响政党的建设。这就需要领袖的协调,加强政党建设,增强社会认同;再次,判断方面。政党文化是对政党政治现象的价值判断,任何政党文化都不是铁板一块的。因为旧的政党文化从来不曾被新的政党文化全部摧毁和取代,所以政党价值和政党行为不会脱离社会领域中的其它价值和行为。这表明政党文化要与社会文化相适应,是一种开放性文化。政党文化增强了对政党政治现象的价值判断,从而加强和改进了政党在工作中的作风。

参考文献:

[1]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