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7 09:29:45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篇1

一、由字到画,巧妙布局

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按照顺序描写景物,便于读者发挥想象,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法,未免显得死板,缺乏艺术气息,吸引力不足。因此,在写景作文中,可适当借鉴绘画艺术中的构图技巧,从不同侧面来展现同一自然景物,提升作文的真实感。

(一)画面切换。整篇文章从布局来看,主线分明,以济南冬日的“温晴”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紧扣“山”、“水”两大主题绘制不同的画面,以展现不同侧面的济南冬景。如摇篮山景、雪后初晴、空灵水景三幅画面的切换,从布局上呈现出清晰的结构,先写山景,再写水景,秩序井然,层次分明,为读者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构图。一方面遵循了景物描写的空间转换规律,另一方面作者在描绘每幅画面时又融入了山水画的构图技巧,将宏大的背景与写实的近景相结合,如用“摇篮”来描绘济南的地理环境,写雪景细化到“山尖全白了”,写水景又写出了天水相接的美丽,使文章呈现出脉络清晰之感。

(二)详略得当。在整个自然景物中,不是每个景物每时每刻都需要用文字展现出来的,而是选取最能表现景物特色的景色和时间来描写。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以大观小”的取景方法,这是山水画中常见的构图方法。如用“摇篮”比喻冬日的济南,激发起读者的无限遐想,却没有直接描写济南四周的景色和地理环境,不仅形象具体,且使文章鲜活。

(三)色彩对比。在写景作文中,学生容易将重点放在景物上,往往忽略色彩的对比描绘。然而,写景作文缺乏了色彩,如同画面缺少了颜色,很难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力。作者以北方冬天的阴郁与济南冬日的艳阳高照相对比,在色彩上一暗一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不禁想象出两幅画面来:一幅灰雾惨淡,一幅和风煦日。这种“以色补形”的烘托技巧,在写景作文中较为常见,可突出整体画面的层次感。

在写景作文中,学生既运用的是文字,又免不了对景物的描写。因此表面上是抒写文字,实则是通过文字来展现内心的景色。在描写中可大胆运用拟人化的语言,赋予景物以生命力,使作文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二、由心到景,虚实结合

写景作文需要心中有景,才能行诸笔端。相反,心中无景,为了描写而描写,景物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机。在景物描写中,借用山水画的绘画风格也是颇为常见的手法,在作文中可谓行之有效,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融入体验。要使读者感受到景物之美,首先要感动自己。《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运用亲身感受来写,通过唤起读者个人情感经历的方法,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文章开篇作者交代了自己的个人经历,从北平到伦敦,再到济南,呈现出了文章的真实感,使读者确信作者笔下的“济南冬景”的切身感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写景作文中,完全可借鉴这种描法,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从开篇就奠定全文求“真”求“实”的基调,用“印象”和“感受”来吸引读者,调动情绪,以产生情感共鸣。

(二)虚实结合。在写景作文中,对景物描写的真实性至关重要。比如本文中作者描写“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对真实景物的描摹如同绘画中的素描,是绘制一张画的基础。但仅写到此处还远远不够,未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因此务虚的写法也要运用。如本文中描写“温晴”阳光下的济南,作者用“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拟人手法,不仅使原有景物更加具体传神,还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再如“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赋予山以人性化特征,使景物立刻鲜活起来。可见,虚写是对实写的艺术加工,赋予景物以生命力。

在景物作文的写作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将个人情感赋予现实的景物,再以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在心中构想整个景物、景色,在现实景物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进而运用虚化的手法结合个人情感,用抽象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写作效果来看,使固态的景物变得动态活跃,为景物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后,使文字更具有生命力。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篇2

一、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你在文章中写了多少个景物,也不在于你选择的景物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关键在于文章中要有重点描写的景物,而每个景物都非蜻蜓点水般地描写。

二、 角度选好,印象深刻

写景,就要突出景物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还要选好描写景物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内心感受等;描写景物的视角有仰视、俯视、平视、正视、侧视、远视、近视等。

一旦将自己融入对象,我们的感官和意识就会灵动起来,描写也就水到渠成了。恰如叶圣陶先生所讲,眼睛怎样看就怎样写,耳朵怎样听就怎样写,内心有怎样的感悟就怎样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运用了视觉描写;“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运用了听觉描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嗅觉描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写出了内心感悟。写出了清雅幽僻、宁静迷蒙的画面。这与只用“美丽”、“壮观”等空洞的词比起来,效果有天壤之别。

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手法恰当,魅力无穷

确定所写的景物后,为了使笔下的景物具有独特的魅力,我们要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对于写景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白描、细节、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移步换景、化用诗词文等。

运用白描,最著名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短短二十八字,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

运用细节,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如《想北平》:“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运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他真正地融入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如果老舍是个观光客,即使再喜欢北京,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郁达夫描写微雨寒村“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先写有了“河流边三五人家聚在一个小村子里”的场景,再“点些精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些细节使“悠闲”具体而生动,真是“活像”。

运用想象,如《沁园春·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虚实结合,“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虚”是联想、想象或梦中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属于“虚”的内容。再如《江南的冬景》:“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马上会来。暮雨潇潇江上村。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篷小船、红黄的垂暮天。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这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第三句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这一句是静景描写,第四句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这一句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特点,准确描画,再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中发现小石潭就是移步换景。

四、修辞润色,文辞优美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对自己平淡的语言进行加工润色。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恰当地运用我们熟悉的修辞手法、成语、形容词等。如许俊文的《乡村的风》:“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弄乱,再在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的风的可爱、温馨。

五、巧用对比,突出景物

在《江南的冬景》中,作者将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闽粤地区的冬景与江南的冬景对比,写了江南的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在比较中写出了江南的温润晴暖优美。又如《想北平》,在文章中,作者声称自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相比较,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巴黎热闹?摇?摇?摇?摇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摇?摇?摇?摇北京的玉李

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摇?摇?摇?摇北平接近自然

六、情景交融,诗味悠然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篇3

一、色彩的反复性运用

别具匠心的作家,为渲染、强调某种事物的色彩特征,常常反复地运用某一色彩,创造出个性鲜明、纯净清新的色彩感和画境美。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对“冬水”的描写,抓住一个“绿”字,每一笔都在渲染济南冬天的“绿”:绿萍、绿藻、绿柳,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滋养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绿”的活力,“绿”的美。作者巧取济南冬水“绿”的色相特征,通过铺陈点染,使之形神毕现,展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冬天里的绿色世界。其色调纯净、明丽,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也是一个好例子。作者抓住父亲“背影”的衣色特征,细致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文章的结尾又重复写到:“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深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作者通过先后两次反复点染刻画父亲衣色“青黑”的背影,表达了深切怀念父亲的感情。这正是作者运用反复性着色艺术所取得的艺术表现效果。

二、色彩的象征性运用

俄国著名艺术家列宾曾经说过:“色彩,在我们不过是一种工具,它应该用来表现我们的思想。”因此,可以这样说,文章的调色板,就是作家感情的调色板。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小桔灯》中几处描写到“天色越发阴沉了”、“浓雾迷茫的山景”、“外面更黑了”、“黑暗潮湿的小路”等等,这些景象构成了阴沉黑暗的自然环境。正是这阴沉黑暗的自然环境中弥漫当时重庆在统治下令人窒息的政治氛围,在这个沉闷压抑的大背影下,小桔灯所发出的“朦胧桔红的光”显得格外耀眼,格外温暖,而“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的光明”,这绝非是“朦胧桔红的光”所能及的,而应该是这盏小桔灯所象征的小姑娘那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我”,给“我”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精神内化后油然而生的感觉。这种象征性着色艺术的真谛,就在于融情于色,借色抒情,用色彩来暗示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即以客观事物的色彩,来提示主观的感彩,从而获取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三、色彩的衬托性运用

跟文章其他艺术表现手法一样,文章的色彩也不是单一存在的,作家往往选取几种色彩,使之产生相互映衬、以宾托主的美感效果。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那“黑油的竹门”,“三味书屋”的大匾,“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图画,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先生的礼仪,一切都显得那么封闭、沉闷、单调、枯燥乏味。而百草园中那“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光滑”的石井栏等等,园内景色绚丽多彩、环境优美,这种色调相互衬托,作者的感情倾间便跃然纸上。

四、色彩的对比性运用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篇4

关键词:景物描写;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65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学生写作技巧欠缺,现笔者以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使作文“锦上添花”。

一、景物描写的特征

自然界景物众多,千差万别,各有其特点,我们要写好景物,应抓住事物各自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获得鲜明印象。写作时应认真研究自然景物在形、声、色、味、远、近、高、低等诸方面的具体表现,区分景物本身的特点与人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特点。表现一时一处的众多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位置、主次、色彩等)。只有在研究这些特点上动脑筋,下苦功夫,才会迅速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有时候写作不需要具体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示。

如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那是费城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暗示了当时的天气。

又如《微笑的可乐》:“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这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环境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也烘托了人物沮丧的心情。

2.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叙事的文章中,环境描写往往能够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文章《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第四段:“周围异常安静,只有近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发出的‘叮咚,叮咚’的声音,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声。”环境描写,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紧张的心情。

又如《远处,那一盏灯》第三自然段:“寒冬腊月的风是那样的冰冷刺骨,‘呜呜’地在山谷里作响,萧瑟的草木在冰天雪地里哀鸣。”渲染了环境的凄凉和“我”因饥饿、寒冷体现的孤寂、无助的心情。

各种心情都能在无声却有情的景物中体现出来,收到“有声胜无声”的效果,引起共鸣。

3. 烘托人物性格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性格有一定的烘托作用。

如文章《小葱青青》:“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环境描写突出表现小姑娘淳朴与坚强的性格。

又如文章《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1)“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 (2)“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3)“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4. 如在开头,能为下文故事情节埋下伏笔,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如文章《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自然环境的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交代了下文车祸发生的客观原因,也就是为下了一个铺垫,埋下了伏笔。

5. 深化文章主题

如文章《猎户》结尾:“天晴了,很好的太阳。”既照应上文“不知什么时候淅淅沥沥落起雨来”,展示出一幅晴空万里的明朗景象,又与董昆形象相映衬,使人联想到社会主义的灿烂前景。

总之,景物描写是为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服务的。因此,在文章中描写景物,既不是可有可无的,又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需要作有选择的描写。而成功的景物描写,总是密切联系文章中人物的思想行动来展开的。所以,高明的作者善于设身处地,从人物彼时彼地的感受出发来描写。这样,景物物色彩、气氛等特点才会和文章的思想内容协调一致、浑然一体。

三、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

1. 注意观察顺序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 用比较的方法写景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 善于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4.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清晨,初升的朝阳毫不吝啬地把千万缕阳光洒在翠绿的叶片上。晶莹的露珠在绿得发亮的叶子上滚动,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们有的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互相打量着;有的嬉笑着追逐着,打闹着,不信,你屏住呼吸,侧耳细听;而有几个则早已迫不及待地在叶片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比喻、拟人)

亮晶晶的叶片上缀着点点露珠,玲珑透明。微风轻送,露珠儿串串地滚动着,嬉笑着,推推攘攘,拥拥挤挤,好不活泼热闹。(拟人)

5. 动静结合

晨露停驻在碧绿的树叶上。微风徐来,它轻轻滚动,到了叶尖,倏地停了下来,不久,闪烁着晨光滴落进柔软的泥土。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篇5

这篇短文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饬中又多变化。其写景部分,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景物描写也很有特,点。写冬景和春景的两段,几乎全用四字短句,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冬末和仲春美妙的自然景色,如第二段,作者将山水、月色、林火、村落、犬吠、钟鸣等景物融为一体,写出了冬夜清幽寂静、寒意森森的迷人景色,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刻画,动静相间,充满诗情画意。

[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字词句疑难相对较少。根据本文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可着重从其写景特点以及文中所包含的人生旨趣人手进行分析鉴赏,既可给学生以新鲜之感,又可培养他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

2 鉴赏语言淡雅优美,富有情韵的特点。

3,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教学策略]

从课题人手,通过诵读、播放配乐朗诵,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整体把握文意。再以裴迪为切入口:如果你是裴迪,你会应邀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以此牵出文中的“景”、“情”、“理”来探究。最后通过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山中”是什么山?王维为何在山中?裴迪是什么人?谁写给谁的书?

二、通过诵读,整体感知

1 自由散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个别弄不懂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如不能再问老师。

2 请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尝试美读。教师在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轻音的运用、语音的延长、节奏缓急等方面,点拨和鼓励学生不断设计和尝试,加深对景物和--语言之美的体会。

3 教师范读,学生对照自身不足。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写景中体现的作者内心的情感。

三、讨论探究

假如你是裴迪,你会应邀吗?王维此信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1 学生可能绝大多数说应邀,两个理由:山中的美景、朋友的深情。(教师点拔,两人的情谊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深厚情意的基础是什么?当然在于两人有相投的志趣,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领悟。文中裴迪“天机清妙”可找到显证。教师可适当介绍王维与裴迪的交往情况。可感知,裴迪应邀是因为山中有二人共赏的美景,二人从美景中能够领梧到共同的深趣。)

2 可能会有学生说不应邀,因为他要忙于考试,他对官场还寄予希望,两人是有不同的。所以,裴迪也可能不来啊!(教师不限定答案,鼓励更开放性地理解。那么蓝田山一带有怎样的羌景?紧承着过渡到景物描写的品味。)

四、具体研读文中景物描写诗情画意及语盲筒约淡雅的特点

1 朗读第二段中写景的句子:

(1)找出此段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修饰词,说说每个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可发现景物前多用“清”、“寒”、“深”等词,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幽、空灵的意境。

请学生挑选一些字来谈谈感悟,如“疏钟”可以想见钟声清润悠扬,疏疏落落,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显出静中之动,有种缥缈韵味。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表现的画面。总结作者在描写中运用的技法。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他的文也有此特色。此景如一幅水墨山水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景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相应和。细致地表现了光色和音响变化,语言精美,音节舒缓,表现了山水的幽静和作者内心的静谧。

(3)这样的冬季月景你觉得优美吗?喜欢吗?

可能许多学生不喜欢,因为太冷寂、太凄清甚至有点寒意森森。也可能有人会说意境很优美,但让自己长居此地就不情愿了。

(4)为什么清幽寂静、寒意森森的冬夜在王维眼中却是优美动人的呢?

借此可适当介绍王维对佛教和禅学的极大崇拜,禅宗思想对其诗文感情格调的影响。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笔下冬日寒夜景物的清幽冷寂或许正是作者内心禅意的表现,也是作者静谧澄澈的心灵天地的折射。王维,字摩诘,名与字来源于佛经《维摩诘》。有人说王维心中有座“佛”,可见其晚年内心的平静和甘于寂寞。难怪有人称王维为“诗佛”。

2 朗读第三段中写景的句子:

(1)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色彩明丽,生动活泼,富有朝气)让学生通过联想描绘文中所写景物,体会景物的意境。

(2)启发学生,从此段所写的事物(草、木、山、鱼、鸟等)联想的同《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思考两段描写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

笔下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万类霜天竞自由”。“万山”、“层林”意象阔大,“红遍”、“碧透”绚丽多彩,豪迈乐观。而王维笔下是一幅色彩明快而清新朗秀的春朝图。意象并不壮阔,色彩明丽却并不绚烂,再让学生通过炼字来加深理解,比如轻鲦“出”水的“出”,有轻柔之感,少力度;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击”、“翔”就显得刚劲有力的多。同样“露湿青皋”中用“湿”而不用“滴”和“坠”,声响更细小更轻微,甚至难以察觉。整幅画面生机盎然而又冲淡闲散。

(3)“然是中有深趣矣”的“深趣”该如何理解?请学生谈谈感悟。

①是对自然的观照,自然与心灵的和谐感应,天人合一:

作者对自然风光有着浓厚的兴趣,与自然万物有相敬相和的亲密关系,因而对佳山丽水有极强的领悟能力,能更细微地去领略和感知自然界的净美与和谐。春景中自然万物均生动活泼,自由舒展着自我,那份闲适使作者极想与其融为一体。欣赏美景,观照心灵,向外发现了山水的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他希望能够物我相亲,与自然泯然无间、尽善尽美的和谐相处。

②是对人生的理解,对恬淡宁静、超尘脱俗人生境界的追求:

陶渊明《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他归隐后乡居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从景物中领悟到返璞归真的真意。而王维在景物中何尝不是寄予了自己的一种人生理想呢?人本就应该生存在如此美景之中啊。

小结:虽是一封书信,作者却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的如同一首赞美风光和表述友情的赞美诗。我们还隐约看见王维的静谧澄澈的心灵天地,感受到他对自然万物独特超群的的感悟能力和对超凡脱俗人生的追求。其清寂雅净的胸襟与闲静从容的心地,带给人恬淡和宁静的心境,是诗文之中的极品。

五、比较阅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篇6

关键词:作文写作;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15-02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石一岩,一水一鱼,本身毫无情感可言,一旦被妙笔生花的作家写成文章之后,便点石成金,成为含有特殊韵味并赋予一定象征性的意象了,有时更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众所周知,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摹形传神、千载如生是我们对司马迁《史记》的褒奖,其实,在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中也要学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古人常用这种方法,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用豪迈奔放的歌声,把我们带到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诗人在上两句用这么大的魄力写景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为了抒感,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人和事的深沉感慨。整首诗既有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全诗句句精彩,情景交融,妙绝千古。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接抒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那么,日常写作中如何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呢?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运用这种方法写作,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日常的写作中,描绘景物往往离不开抒情。运用情景交融法,最主要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或触景生情,或因情设景,但都必须融情于景,景中含情。

一、用眼观察,用心体悟周围的生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把文章写得景美情更美,就必须认真观察生活。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即使是同一事物,不同的人观察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因为观察生活的本质受每个人生活、知识、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高中生观察生活更需要一双慧眼,也就是在大家都熟悉的、平凡的生活现象中观察和捕捉别人没有甚至不能发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所以,观察生活时,要努力思考生活的本质和深刻的内涵,挖掘别人没有发现的道理,真正形成自己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带着一颗能思考的“妙心”而来。为什么每个人对同一个场景的感受不尽相同呢?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个人阅历、人生观等实际情况不同,对事物的感知程度也有差异。既然如此,那么观察事物时怎样思考呢?一方面,要用美学的观点发掘事物的美。我们常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本着“自然、社会都是美的载体”的观念,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另一方面,要把握灵感闪现的机会。不然概括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思量的阶段;“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寻寻觅觅的阶段;“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最终茅塞顿开的阶段。因此,只要灵感出现,就要及时记下来,付诸于文字。

二、一字一词总关情,要使用浓情的字词点染生活图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的典故让我们知道古人在写景时尤善字斟句酌,至今还有许多句子值得我们学习。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古人炼字的结晶。那么,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不妨也学学古人,尽量选用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浓情字眼来描绘景物。

例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中,粗线条的绘景,不刻意追求用文字表达何种情感,努力刻画出鲜活的生活图景,在具体的画面中展现生活气息,以画面的色彩传递表达情感。郁达夫在文章中绘制了四幅色彩鲜明的图景:郊外散步图、江南雨景图、江南雪景图、旱冬图。所绘之景“历历在目”,绘出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社会生活图景。“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恩惠。”“北方的冬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作者以“恩惠”和“清福”点出自己对冬日江南的深情。描写江南雨景图之后,作者又饱含深情地说“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迷人”抒发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这种用精确的字词点染景色,寄情于江南,含不尽意与景色之中的手法尤令人称道。

三、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以景写情,以景衬情

观察是写景的前提,需要抓住写作对象的特征。什么是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特征对于各种作文都很重要。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此景与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点就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使所写的景物有特色。

景物的描写还要嵌入感情的烙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杜甫借景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诗人借酒表达了慷慨悲壮的情怀和对残酷战争的厌恶之情。这些情景交融的写法,有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和奠定基调的作用。在日常作文训练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精炼,忌冗长而无物;二要有意蕴,使人情有所感;三要做到景象与心境的契合,不能游离于外。

四、要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必须着力细节刻画,融情于景

练习情景交融的写法,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例如,同是写登山,如果是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美好的顶峰”这种精神,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及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任何写景的文章,并不是单单为了写景。大凡写景的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喜怒哀乐。因此,写景时要根据写作需要,用细节展现景物之美,用细节展现情感之美,用细节展现语文之美。细节的展现,可以让纤细的景色与情感自然流露、宣泄,这是其他手法所不具备的。

例如,《江南的冬景》一文中,透过细节表达情趣。作者抓住江南冬天的细节详细描写,如冬至过后,树叶不至于脱尽,清晨老翁小孩仍要在屋外隙地曝背谈天。写出了江南冬天的暖和。细致观察,源于喜爱之深,景如在眼前,情自现其中。

五、要移“神”换景,在描写中注意变换描写角度,使描写主体化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篇7

春、夏、秋、冬,都有自己不同的色彩,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它们有着不同的风景,热爱四季,更爱那迷人的风景。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描写四季的色彩作文500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描写四季的色彩作文500字1我的家乡在台州,这里绿树常青、风景优美,是个色彩丰富的好地方。

春天小草戴上嫩绿的帽子、柳树别上翠绿的发卡,像一颗颗绿色的小星星。而没过多久桃花张开了粉红的笑脸,梨花穿上了白色的裙子,油菜花披上了亮黄的头巾田野里山坡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

夏天的早晨雾从大海上升起来,整个海港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金色的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广场的草地上。广场的花坛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的小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美丽极了。

秋天桔子黄澄澄的像一盏盏小灯笼压满枝头,柿子树气红了脸、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落叶树带上了黄色的帽子、枫树穿上了红红的衣服,大山穿上了彩色的毛衣。

冬天呢,因为我家属于南方,很少下雪。但要是一下雪小朋友都会高兴的又蹦又跳。到那时大树、房子、大山都穿上了银装。冬天还是新年的颜色。红红的鞭炮、红红个对联、红红的年画、红红的梅花、红红的香肠,还有人们红红的笑脸。

我家乡的色彩丰富,欢迎到我家乡玩。

描写四季的色彩作文500字2一年四季的色彩真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啊!

四季里藏着许多颜色,让人流连忘返。

春天,春姑娘把红色给了鲜花,让鲜花绽开了笑容。她把绿色给了小草和大树,让它们能绿草如茵,绿树成阴。看那小鸟在歌唱,看那柳条似剪刀,看那水乡鸭成堆,这春意盎然的景色,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和色彩。

夏天,夏姑娘把青色给了湖水,湖面好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她把蓝色给了天空,碧蓝的天空好像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让孩子们在海滩上尽情玩耍,拥抱着慈祥的大海妈妈。她把绿色给了榕树,好像撑开的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秋天,秋姑娘把黄色给了枫叶,黄黄的枫叶飘落在空中,好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飞舞着。她把金黄色给了麦谷,金黄金黄的麦子随风舞动,如同一片金色的大海洋。她把萧瑟给了枯枝,告诉它们,明年还会重新发芽。她还悄悄地等待着冬天,秋意正浓正是出游好时机!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不一般的色彩啊!

冬天,雪花飞舞,冬姑娘把白雪给了万物,把整个世界都覆盖了,让动物、植物、人都无法拒绝这样的冰雪,大家在寒冷中度过这漫长的冬天!

那么多的颜色聚集在一起,四季觉得好开心好快乐,这就是四季的色彩啊!

描写四季的色彩作文500字3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每一个色彩,就好像每一个人有着自己的性格一样。春天是彩色的。小树长出嫩绿的新芽;深褐色的大雁回来了;绿色的小草从土里钻了出来。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杏花,红色的玫瑰,还有紫色的薰衣草……不同颜色的花在花园里争奇斗艳,引来了黄色的蜜蜂,彩色的蝴蝶流连忘返。夏天是绿色的。树叶已经从淡淡的嫩绿变成了深沉的翠绿了,小草也成为深绿色的了。碧绿的湖水就好像是无瑕的翡翠,引得白鹭在水面上嬉戏。湖面还长着一片片碧绿的荷花。在雨中,夏天的世界,不同的绿色都融合成一种水淋淋的绿色。秋天是金黄色,而小草也成为金黄色的。菊花盛开胃,黄色的油菜花也盛开了,黄色的落叶从空中飘落,黄色的蝴蝶在丛林间飞舞。稻子变成了金黄色的,远远望去,田野中就好象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风一吹便掀起了一阵阵金黄色的波浪。冬天是是白色的。大树的枝条上有着白皑皑的积雪,大地上更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的被子。白色的棉花再狂风暴雪中傲然站立,洁白的雪花从云端一路上翩翩起舞一直飘落到地上,高山流水,一片银装素裹。大地上,到处都是茫茫的白色。

描写四季的色彩作文500字4春天,是各种植物发芽的季节,在森林里,各种树木都发出了嫩绿的小芽;在褐色的土壤里,绿色的小草都探出了它的小脑袋,粉色、紫色、黄色、红色的小花都开放了,露出了他们那美丽的笑脸。

夏天,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我们可以到蔚蓝的大海游泳,还可以吃绿色的西瓜,紫色的葡萄,五艳六色的冰激淋,让人看着就想吃。

秋天,是农民伯伯丰收的季节,金色的稻子,厚厚的一层,就像是秋天给大地织出的金色地毯;红彤彤的苹果、橙色的桔子、沉甸甸的红高梁,都丰收了,五彩缤纷,多美啊!

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把白色的小雪花都邀请了下来,给大地穿上了白色的棉袄;还有不怕严岁寒三友------青翠的松、竹、火红的腊梅;枯黄的树叶一片片地落下,它正在给新生命准备充足的肥料呢!

其实,只要你认真观察,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是五彩缤纷的,就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美丽极了!大自然真美啊,我爱大自然!

描写四季的色彩作文500字5我爱四个季节,因为它们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的天空一点一点泛鱼肚色,再染上微微的.红晕,直到霞光点亮整个天空。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夜晚固然美丽,但漆黑漆黑的暗夜也别有一番趣味。无数的萤火虫在草间翩翩起舞,即使是在细雨蒙蒙的夜晚,也能见到有一两只萤火虫在闪着朦胧的微光飞行,那景色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一样偎依着山腰,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向巢里飞。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齐飞,更是叫人难忘。夕阳西下,一阵阵风声、虫鸣让人心旷神怡,不禁浮想联翩。

冬天最美是早晨。雪落的早晨当然美喽!遍地银色,宛如一个充满故事的童话城。此时,邀几个伙伴到雪地里堆堆雪人,打打雪仗,那将是人生最美的享受。

这就是我眼中的四季,我爱这四季。

这篇文章篇幅较短,但小作者就用这短短几句话便为读者绘出了色彩、风格各异的春、夏、秋、冬四幅图画,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文章脉络结构清晰明了,能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描写四季的色彩作文500字6一天, 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四季到底是上面颜色的?我带着这个问题,去寻找答案。

春天是绿色的。春天,树木发芽了,小草探出了它那可爱而又灵巧的脑袋,好像在说:“我们回来了,快来和我们玩吧!”看着这些小草,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句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的生命力那么顽强,我也要像它一样坚强、勇敢。柳树姑娘在春风中梳理着自己柔顺的长发……所以,绿色是属于春天的。

夏天是红色的。火辣辣的太阳像个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似乎要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倾泻给大地。满池的荷花热热闹闹地开着,池塘的半边都被染红了。在这里我找到了夏天的颜色。

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我来到田野,看见稻谷结满了沉甸甸的谷穗,一眼望去,就像金色的海洋。我有来到花园,怒放的菊花扑面而来,选美似的,都穿上了华丽的盛装。哦,秋天是黄色的。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篇8

情景虽然有表现在物体上或人心里之分,但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源自作者情感的触发,而情感的表达又体现在作品的景色描写中,从而使文章形成情真景浓的意境。

无论是景中含情,还是情中融景,都是写文章的基本表现手法,即情景交融的三种表现手法: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一、景中藏情式

景中藏情最重要则在于“点情”,同学们在写作中应集中笔墨全力写景,不刻意去追求用文字表达情感,只刻画出鲜活的生活图景,却在描绘景物的文字之外于合适之处用带浓郁感彩的字、词、句轻轻点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景中藏情,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使所写文章更显得情深意浓。

二、情中见景式

情中见景的目的是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体悟到最真挚最浓郁的情,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即“情中见景秉笔书”,抒情中见景物。

三、情景并茂式

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抒情与写景在此可达到一种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境界。

以上文字表述的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不分层次高低,同学们在具体的写作中只要立意高雅,情与景融合恰当,就可以创作出上乘的作品。

很多很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父亲会在台风过后,溪流暴涨的阴冥夏日午后,带着我和哥哥,穿过那些低矮屋檐人家的窄巷弄,经过一座铁丝高网内铁环圈发出如隐抑怒气的巨犬咆哮声的变电所,穿过一片拖鞋会深陷松土的竹林,爬上一座破旧的矮河堤。那时新店溪边犹未建起那环河快速道路的水泥高墙,河堤似乎是日据时代留下,砖土崩落,裸出灰砖,隙缝间布满芒草、蕨丛、牵牛,且有附近住民搭的丝瓜棚架、木瓜树。那登上河堤的石阶,似乎是每一级都用溪边鹅卵石凑拼砌成,上头覆着细细一层土马棕。父亲带着我们,走在那窄窄的河堤上,我们静默地跟在他身后,那段路在记忆里像一幅超现实之画,河堤下的运动公园跑道散放着一种忧郁的亮橘;远近的行走或跑步的人们,像没有脸孔的黑影,当时还没有永福桥,远眺和我们站立其上的河堤平行的恶水溪流,声响轰轰,整片灰色的卵石河滩上孤零零停着一台黄色挖土机,较近处是一整片一整片的芒草丛……

那一切如此空荒、孤寂,我父亲会站在某处,一块巨石或一株刚植下的柳苗幼株旁,掏出一根烟点上。我和哥哥则在一旁匍匐于地,看小水洼中的蝌蚪和翻着白肚的小鱼尸。我总以为父亲会对我们说些什么,但他什么也没说…

(选自骆以军《人间福报》)

选段的巧妙之处在于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用一系列的景物意象来传达作者自己的思想。选段中的父亲一句话也没说,但父亲所站的每个地方:一块巨石旁、一株刚植下的柳苗幼株旁,所代表的含义都是深刻的,告诉我们:做人要坚强,要自信。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选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文风以缜密、细致、优美见长的朱自清,在描绘秦淮河的景色时,将自然景色、历史影像和自己的真实情感融会起来,使选段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之感。在如画的美景中,作者抒发的是难以消受或不堪消受的心境,对那宜人悦目的美景有着一种热切的依恋,感情上比较强烈,而这一切写来又是那么朴实,不加文饰,更表露了作者朴实诚恳的性格。

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选段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两幅图画:一幅是屋外曝背谈天图:太阳照,小鸟叫,哪像冬天?如此晴朗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如此温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另外一幅是冬郊植被图: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机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朗了,泛出了生气。以色彩入文,给画着色,这两段都细致地刻画了鲜活的生活画面,只用“可爱”“生气”两词,便尽述了作者对江南的钟爱之情。

一、仿照朱自清《春》中描写春雨的片段,写一段描写夏日雨的情景。

示例:雨是夏日的降温剂,它总是倾盆而下,浇灌干涸的田地,哺育饥渴的瓜果。夏日的雨点很大,就像一颗颗钻石从天而降,虽然乌云密布,但雨点还是那么纯洁、透彻。这时再看那树,那花,那屋子,好像混成了一片,都是依稀看得见轮廓而已。雨后的清新空气却令人流连。下雨时,可不会有人撑着伞散步,只会有人不停歇地往家跑,路上的积水被激起一阵水花,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路边的小草都被雨水压弯了腰,花儿的脸蛋上也挂满了泪珠。

二、请描述两位同学给老师送雨伞的情景,以体现学生对老师的关爱之情。

示例:乌云翻滚,天空昏暗,电闪雷鸣,大雨哗哗,小刚、小军冒雨前进。风,把小刚手中的雨伞刮得东倒西歪,大雨打湿了他的衣服。风,时而掀起小军的雨衣,时而又把雨水送进他的脖领,雨水顺着他的脊背流了下来。路上,雨水横流。小刚和小军,头顶暴风骤雨,脚踩泥泞小路,在艰难地行进着。他俩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把雨伞送到于老师的手里……

看着浑身湿透的两个学生,于老师的眼圈红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

啊,这小小的雨伞,可真重啊,可真重!

三、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将下面一句话扩展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突出人物的神态、动作、

心理描写,并饱含一定感情。

宋真全力以赴参加100米男子决赛。

示例:我们班的“飞将”宋真做好了起跑姿势。只见他90度躬着身子,紧握着拳头,手一前一后做好起跑动作,目视前方,显出对对手不屑一顾的表情。“各就各位――预备――”体育老师举起了乌黑的发令枪,我不禁也紧张起来。只见宋真把拳头握得更紧了,仿佛都要握出汗来。“砰!”清脆的枪声传遍了整个运动场。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跑道上的四名运动员迅速而有力地一蹬腿,像脱缰的野马,更似离弦的飞箭,快速向前冲去。“加油!加油!”观众台上一下子沸腾了。跑在最前面的是我们班的宋真,他握紧拳头,脸涨得通红,双臂前后有力地摆动着,心里仿佛有一团烈火在燃烧着,脚下像生了风一样,在大家眼前一闪而过。近了,近了,20米、10米、5米……宋真果然不负众望,终于率先冲过了终点,夺得了八年级组百米决赛的冠军。

四、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把下面词语连成文,并表达出一种特定情感。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篇9

2. A (B. 漫无边际,形容范围大、程度深,应为“浩如烟海”;C.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应为“鱼龙混杂”;D.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生动逼真,这里用错对象)

3. B (A. “不仅”应放在“过去”前面;C. 句式杂糅;D. 成分残缺)

4. 略

5. 标准 产生背景 心理

6. B (危,端正)

7. B (① 被;② 在;③ 的;④ 取消句子独立性)

8. C (C. 名词作动词;A. 名词作状语;B. 没有活用;D. 意动用法)

9. B (“缪”同“缭”,连结)

10. B (B. 宾语前置)

11. (1) 苏氏的神色也严肃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2) 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3)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12. (1) 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大家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

(2) 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

(3) 拟人手法:①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处漫游。② 让和风传递消息,让啼鸟介绍情况。③ 春绿了青草,美了繁花。

反衬手法:以春的美景反衬天涯沦落之恨。

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

13. (1)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 击空明兮溯流光 望美人兮天一方

(3) 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4)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5) 羁鸟恋旧林

14. 微雨寒村图 江南雪景图

15. 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16. 运用颜色状物写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17. 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

18. 刻画出了一个具有社会经验的、处世圆滑的、无奈的世故者形象。

(1) 语言描写。在文章结尾,父女对话描写,反映了父亲的鲜明个性:“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溜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得越是真的,也越像假的,越让人不相信。”这句话既写出了社会现状,更是一个无奈的世故者的喟叹。

(2) 细节描写,写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主人“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就匆匆进了里屋,暖瓶“有点摇晃”。因此,暖瓶的爆炸就在意料之中了。一个细节描写“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说明暖瓶的爆炸与父亲并没有关系。但当“爆炸声把主人从里屋揪了出来”时,又运用细节描写:“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现”“但他控制住了”,写出了父亲内心的矛盾,最终还是承认,“我把他碰到了”。

19. 有巧合、伏笔、照应等特点。

巧合:放的地方地板不平、主人不在、瓶离得近……

伏笔: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

照应:李叔叔放下时就晃,晃来晃去就倒了。

20. 交代地点,事件。充满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爆炸”这个词语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热水瓶的爆炸,这是表象和显性的,二是父亲和女儿两代人思想上的碰撞而擦起的火花,这才是深层和本质的。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篇10

1893 年,颜文生于苏州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十分热爱实物描绘。16 岁即赴上海,考取商务印书馆技术生,负责铜版制版。此期间,得到日本画家松冈正识的短暂指导学习水彩画。但直到颜文于1928 年赴法之前,他对写实绘画的认识基本都是自发而感性的,这离不开其勤奋的探索和试验。

颜文早期的绘画材质众多,有中国画、水彩、粉画、油画等。但无论哪种绘画,他都有着较为一致的绘画风格:追求细致写实和中国诗境。此次上拍的《西湖四景》创作于上世纪20 年代,即为颜文早期杰作。在早期时,颜文经常创作水彩风景,并多为四时风景或命题风景,如这组《西湖四景》就分别描绘了西湖名景“功德崇坊”“曲苑风荷”“ 平湖秋月”“南屏晚钟”四处:或是草长莺飞、古坊夹岸;或是荷叶婷婷袅袅,亭台曲折;或是水光潋滟,游船徜徉;或是山色空蒙,古刹耸立。西湖的从容与优雅、灵动与悠久都在画家的笔下自然流露。此组风景画作画风细腻,色彩、透视与造型上都力求逼真、和谐。在岁月的变迁中回头再看画家颜文90 年前对西湖的描绘,他对西湖真实而隽永的记录愈发显得动人。

从《西湖四景》来看,他当时写实功力就已经十分高超,其精确的刻画程度令人难忘。徐悲鸿非常欣赏颜文的写实功力,称赞他为“中国的梅索尼埃”,梅索尼埃是法国19 世纪大画家,以细密、真实画风而著称。此时期颜文的代表作还有《厨房》(1920 年),曾于1929 年获巴黎春季沙龙荣誉奖。这一时期奠定了他一生的绘画基础:细腻,严谨而不失情趣。

颜文于1928 年留学法国,苦心钻研西方油画技术,对光色明暗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为此后的绘画创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颜文早年的作品注重透视与构图的初步探索;中年后对光色明暗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及至晚年,他的作品色彩绚丽多变,东方意蕴浓厚。按照其作品风格的渐进发展,颜文艺术生涯大致可分为三期:探索苦练的青年期,出国留学的中年期,奋发灿烂的晚年期。

到颜文创作的晚期,他创作欲最强,精力最旺盛,作品数量也最多。此期间作品奋发灿烂,更加注重了东方意蕴的传达。此次上拍的另一组颜文佳作――《春》《夏》《秋》《冬》,创作于上世纪70 年代,属于他晚期的绘画作品。《春》《夏》《秋》《冬》并不像之前的风景画那样细致,着迷于真实光影下各种色彩变化的表现及错综复杂的深度描写,而是删繁就简、构图趋于单纯,中国传统意蕴浓厚。

《春》《夏》《秋》《冬》四幅风景汇集多种油画技法的表现形式,拍贴、薄涂、揉腻,色彩丰富生动,充分的体现出颜文浓郁的个人风格。

《春》,他以最能表现盎然春意的绿色为主色调,点缀桃红于其中,描绘了湖边春天的清新与生机勃勃。他通过使用不经意照射的阳光与水中绰约的倒影,顿使画面更显生动活泼。

《夏》, 巧妙的运用白云、温暖鲜亮的黄色土地与房屋,为翠绿的湖景平添了几分夏日的热烈明亮,笔触灵动松弛。

《秋》, 宛如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日出》,山水隐藏在光影朦胧的秋之氛围之中。

《冬》, 此画为这一系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幅。画家别出一格,精心描绘了夕阳西照时别致的雪景。近处树木、堤岸,远景拱桥、帆船皆因夕阳下披雪而显得温润典雅,丝毫没有寒冷萧瑟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