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成语十篇

时间:2023-03-27 15:37:09

十二生肖成语

十二生肖成语篇1

兔就只能扮演可怜虫的角色了,兔死狐悲、狐死兔泣、兔死狗烹,都说明兔是悲剧性动物,纵然是逃命的速度达到动如脱兔的地步,抑或是狡兔三窟,都无法逃脱被猎杀的命运,见兔放鹰,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兔们自己也不争气,居然撞死在树上,以至于让农夫闹出个守株待兔的千古笑话来,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人们对马还是喜爱的,不仅马的成语有一百多条,数量创十二生肖之最,而且有马的成语多含褒义,人们毫不吝啬地将赞美的词送给它,这可能跟它一马当先、鞍前马后、马不停蹄地勤奋劳作对人们的贡献有关,就像现今的一些公司将股票增值权奖给有功之臣一样。例如识途老马、轻裘肥马、宝马香车、玉堂金马、金戈铁马、马到成功、兵强马壮、车马盈门等。马是很爱家的,否则就没有老马恋栈之说。马有时欺生,一见面就会给你来个下马威,但时间久了就会露马脚。人类往往把美好事物跟马联系在一起,当官叫做走马上任,参观考察当然是走马观花,培养后备干部叫做伯乐相马,甚至拿自己的感情与马类比,一对从小一起长大小非常要好的男孩女孩叫青梅竹马,怀念旧情叫做见鞍思马,开小差叫做心猿意马,我行我素叫做天马行空,任思绪自由飞翔叫做信马由缰。但马的成语也不全是好听的,像指鹿为马就专指赵高那一类溜须拍马、吹牛拍马的人,这样的人其实是害群之马,越少越好。

龙历来为人所崇敬。皇帝叫真龙天子,他的身体叫龙体,穿的长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成语里对龙的赞誉也俯拾皆是: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生龙活虎、龙吟虎啸、云龙风虎、龙蟠虎踞、活龙活现、龙章凤姿、龙跃凤鸣、龙蟠凤逸、龙飞凤舞、龙驹凤雏、龙肝凤脑、龙凤呈祥、起凤腾蛟、龙马精神……。人们把女婿称作乘龙佳婿、乘龙快婿,把云集英才能人叫做藏龙卧虎,把事物的始末原由叫做来龙去脉,把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文章内容生动有力叫做画龙点睛。当然,像龙蛇混杂、群龙无首、攀龙附凤、前怕龙后怕虎这样带有贬意的成语也是有的。

人们对牛的评价似乎有些不太公正,虽然老牛破车、如牛负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为人类卖命,人们给它的那些成语意思却不怎么地道,尽是些牛鬼蛇神、牛头马面、对牛弹琴、目无全牛、钻牛角尖、牛不喝水强按头、牛头不对马嘴之类。数量多用多如牛毛来形容,说明牛毛在人们心目中低贱得不值一提。惟一的例外是夸赞过一次初生牛犊不怕虎--那结果还会有个好?人们不仅鼓励牛自己去送死,而且还经常性地牛刀小试,培养了许多宰牛的高级技工,比较典型的事例是庖丁解牛。

与人类最为亲密的狗,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狗忠心耿耿为人看家护院,付出了犬马之劳,却常被人骂得狗血喷头。生人来了叫唤几声向主人发出警报,这本是狗的天职,人却骂它狗仗人势、狂犬吠日;向陌生人龇一下牙,被人笑为犬牙交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连看人一眼都被斥责为狗眼看人(低);出主意者被嘲笑为狗头军师;收尾工作没做好叫狗尾续貂;为了名利不择手段干些见不得人的事叫做狗苟蝇营;最冤屈也最为可气的是,狗与人生死与共,跟狼、狐狸等坏蛋浴血奋战,人却拿狗与敌人相提并论:狼心狗肺、狼心狗行、狐朋狗友、狐群狗党……忍耐是有限度的,再这样下去真的怕是要狗急跳墙了。

鸡在人的眼里是小气、卑微的代名词,从鸡毛蒜皮、鸡零狗碎、小肚鸡肠、鸡头鱼刺、偷鸡摸狗、鸡鸣狗盗这些成语中可见一斑。偷鸡不着蚀把米虽然不是鸡的过错,但这话作为成语已入了鸡的档案,档案上的黑点恐怕是一辈子也抹不掉了。其实,按照人们的态度,即使鸡做得再好也枉然,因为人总是在鸡蛋里找骨头。为了得到一点小利益却要以牺牲大利益为代价,这种杀鸡取卵的傻事只有人才做得出。猴子不听话不去惩罚猴子,却拿鸡出气,杀鸡抹脖、杀鸡吓猴、杀鸡儆猴,弄得整个世界鸡飞蛋打、鸡鸣狗吠、鸡犬不宁。可悲的是现在居然还有人把这种方法当作法宝使用,鸡们的悲剧便依然还会重演。

人们对蛇的印象从来没有好过,因此,蛇在成语里成为反面角色也就不足为怪了。例如蛇蝎为心、蛇口蜂针、贪蛇忘尾、三蛇七鼠、惊蛇入草、拨草寻蛇、飞鸟惊蛇、养虺成蛇、杯弓蛇影、画蛇添足、蛇欲吞象、人心不足蛇吞象等。

羊大概是个受气的角儿,成语里的替罪羊、顺手牵羊、挂羊头卖狗肉等可以从几个方面提供佐证。如果把驱羊攻虎、使羊将狼、如狼牧羊、羊入虎群这几个成语放在一起,不难想象出羊面临的处境。因此,现今的人们常把加入世贸组织比作引狼入室,在高喊狼来了的同时苦练内功强身健体把自己变成狼,与狼共舞,然后战而胜之。

猪从古到今都是人喂养的,吃了睡,睡了吃,最为驯服,不想当领导,也没什么特长、成不了学科带头人,过得非常平庸,人们也懒得在它身上动心思,因此只上了不痛不痒的8条成语:猪突?勇、猪卑狗险、牧猪奴戏、豕突狼奔、豕交兽畜、牧豕听经、鲁鱼亥豕、见豕负涂。

十二生肖成语篇2

1、鼠目寸光、鼠牙雀角、鼠窃狗盗、鼠腹鸡肠;

2、牛刀小试、牛鼎烹鸡、牛鬼蛇神、牛骥同皂;

3、虎背熊腰、虎踞龙盘、虎口逃生、虎视眈眈;

4、兔起凫举、兔起鹘落、兔丝燕麦、兔死狗烹;

5、龙飞凤舞、龙肝豹胎、龙肝凤髓、龙马精神;

6、画蛇添足、惊蛇入草、握蛇骑虎、佛口蛇心;

7、马不停蹄、马齿徒增、马到成功、马革裹尸;

8、羊落虎口、亡羊补牢、亡羊得牛、羚羊挂角;

9、沐猴而冠、尖嘴猴腮、杀鸡吓猴;

10、鸡虫得失、鸡飞蛋打、鸡呜而起、鸡零狗碎;

11.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血喷头、狗仗人势;

十二生肖成语篇3

关键词: 生肖地名 语言忌避 避凶求吉

一、引言

民俗是一种地方性的民间风俗习惯,形成推广必须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常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许多民俗事象也直接反映在方言土语中,许多特殊的名词指的就是某地的民俗事象。”[1]P55《礼记》:“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讳”指语讳,即语言的禁忌避讳,这是我国自古便特有之风俗。语言禁忌最初产生于“塔布”,“塔布”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的汤加王国,代表“神圣的”或“不可触碰的”两种不同方面的意义,由原指那里存在的一些禁忌现象发展为泛指一切禁忌。“塔布”即汉语中的“禁忌”,二者是一对对应词。弗洛伊德认为,触犯禁忌会产生一种“实体化的恐惧”,“这种恐惧并不仅仅局限于物体的接触,而是把‘与……接触’这个词语的意义伸展到隐喻的使用范围里。”[2]P30“人们对超人的、圣洁的事物的崇拜和对不详事物的恐惧,导致了语言禁忌的产生。对犯忌触讳的事物或不便直说的事物,往往用其他语言表现方式来回避,恐惧和焦虑是回避的动机,其他语言表现方式是避讳的方法。”[3]P52

十二生肖地名专名是云贵高原所独有的汉彝文化交融、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既是指称集市日期及集市地点的名称,又是反映明清以来某属相日在某地赶街的乡村民俗风习词语。生肖地名虽然来源于古今中外皆有的十二生肖历法,却打破了历法中各生肖动物依序排列、轮回应转的均衡状态,十二生肖地名中的语言禁忌避讳民俗是独具特色的语言“风俗化石”,至今尚缺乏专门性研究。云南省珠江源头地区与贵州相毗邻,素有“滇黔锁钥”之称,地理类型复杂,十二生肖地名中的语言忌避习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基于对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中的语言禁忌避讳民俗状况的调查分析,揭示其所蕴含的避凶求吉语言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分布状况

云南省珠江源头是十二生肖地名的主要分布区域,地理上与贵州的兴义、六盘水接壤,包括曲靖市政府所在地麒麟区及沾益、富源、陆良、罗平、师宗五县。我以地名志为主要依托,整理调查出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中各生肖动物的运用情况。

图一: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中的生肖动物分布状况

注:小马街:1.罗平阿岗;2.罗平鲁布革。

表格资料显示,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在各区县均有分布,但分布状况及各生肖动物的运用情况不尽相同。

1.生肖动物用于地名具有不均衡性。马7条,鸡、猪各6条,牛、羊各5条,龙、鼠(包括民族语地名)各4条,狗3条,兔、猴各1条,蛇3条,全用长、顺、陈代替,虎未出现。

2.十二生肖地名的留存情况与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劣成反比。麒麟区、沾益、陆良三个区县多为坝区,生肖地名少,罗平、富源、师宗三县多为山区,生肖地名多,避凶求吉语言民俗主要发生在这个地区。

三、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中的避凶求吉语言民俗

“塔布则是人类还不理解或不能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本质而产生的。”[4]P342《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与索绪尔的符号任意性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当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一经固化,便被人们视为神灵,常使人们忘记语言为人所造的事实。人们通常相信语言具有某种魔力,语言符号与其所代表的真实内容之间存在着某种同一的效应关系。灵物化了的语言,不再是交际工具和思想的直接现实,而变成了具有“主宰”性的思想本身。人们对不敢或不愿说出的具有不愉快联想色彩的词语,往往回避不说或以委婉的语词替代,以避开可能由此招致的于己不利。

珠江源头的高原山地农耕文化,使得动物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各生肖动物不同的情感态度直接导致了生肖动物用于地名的不均衡性。人们对鸡、猪、牛、马、羊等家畜有着亲近、依赖感,用于地名多达5条以上。对狗、鼠厌恶鄙夷,用于地名就只有3、4条。对兔、猴虽不反感,但这两种动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性不大,故用于地名只有1条。虚拟的龙虽被视为祥瑞动物而倍加尊崇,但用于地名只有4条,反不如家畜多,价值取向上实用性占了上风。

珠江源头古时山高林茂,常有虎蛇等凶兽出没伤害人畜,人们由于恐惧害怕,把实体的虎蛇与语言灵物中的虎蛇画上等号,于是在生肖地名中采用弃用虎生肖,全部以婉称替代蛇生肖的语言规避方式来破解凶兆,体现出一种避凶求吉的民俗文化特点。

1.“虎”生肖地名的忌避

“避而远之”和“敬而远之”是人们对恐惧敬畏事物普遍采取的态度,在语言禁忌风习中表现为对令人敬畏和令人崇敬之词的忌避。《周易・乾卦文》:“云从龙,风从虎。”说明历史上龙虎的地位曾不相上下,二者相合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是人们崇拜并畏惧的对象。一方面,虎作为“兽中之王”,是威猛、正义、吉祥、辟邪的象征,从“虎虎生威”和“虎头虎脑”等成语中即可看出人们尊崇虎之一斑。珠江源头地区至今仍有让婴儿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祈望借助虎的威力保佑孩子健康的民俗。另一方面,虎又是祸害人类的凶兽,“狠如虎狼”、“虎视眈眈”等表现人们恐虎惧虎心理的成语不胜枚举。

忌避虎讳之言语民俗在珠江源头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均普遍而久远,要么禁忌不提,要么以婉称替代,如珠江源头虎生肖地名的缺失,罗平县民间称“老厂”为“猫街”,《水浒传》中的虎被称为大虫,此称谓法最早见于东晋时期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虽然也有直接以地支的“寅”代替天干的“虎”的讳称方式,如云南弥渡县的“寅衔”,但以“猫”讳“虎”最为普遍,云南的南涧县和武定县今天仍保留有“猫街”地名,“正月十五赶猫街”的彝族民歌也仍在楚雄州等地区流行。此外,姓虎也皆言姓猫,甚至长沙曾因“腐”、“虎”同音而改“腐乳”为“猫乳”,“府正街”也变成了“猫正街”。但“猫”并非避的全是“虎”,富源县的“老猫山”,《富源县地名志》称其得名于当地豹子的出没。保留原字改变读音原是中国民俗中最基本的避讳方式,但谐音字使人们不能与原本的凶语、不吉语相区分,于是便将二者一并禁忌了。

2.“蛇”生肖地名的忌避

语言灵物观认为,语言具有“说凶即凶,说福即福”的魔力,语言能指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灵性的感应,忌避凶词或以吉词替代,可以获得一种化灾为福的心理舒解。

珠江源头3个蛇生肖地名均以婉称避讳,源于人们对“蛇”毛骨悚然的恐惧与厌恶,没了忌避“虎”生肖时那种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最基本的避讳方式是以突出形体特征的“长”来替代“蛇”,属“蛇”即为“属长”,“蛇”被称为“长虫”或“老长虫”。罗平县曾流传“一根老长虫,裹掉三条龙”类的谚语,意为属蛇人娶了三个属龙的妻子,妻子全都死去了,属蛇被视为不吉利的征兆。珠江源头的“蛇街”均被称作“长街”,师宗县彩云乡至今还留存有“长街”生肖地名。此外,富源县还称“蛇”生肖地名为“陈街”和“顺场”,前者可能因为汉语方言中“陈”、“长”读音相近而谐音避讳,后者则应是受到毗邻的贵州盘县和兴义市的民俗文化影响,通名“场”即为云南汉语方言向贵州汉语方言的借词。“称顺场当然也是由于在屯堡方言中‘蛇’与‘折本’的‘折’是同音的(音[sei]),尤其是在做生意的屯堡人口中,都称‘蛇’为‘顺’或‘顺条子’。”[4]这种以避讳方式求吉求顺的民俗心理,在云南省景东县的生肖地名“小龙街”(蛇街)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以“龙”代“蛇”,不仅由于龙蛇二者形体相似,还能把对蛇的恐惧转换为对龙吉祥喻义的向往,而且符合“成龙上天,成蛇钻地”龙蛇对称使用的语言民俗习惯。

云贵高原的人们在以生肖动物称名集市地点之初,并不忌讳蛇虎在内的各种生肖动物,今天贵州威宁县还留存有“蛇街”,广西隆林县还留存有“蛇场”,贵州兴仁县和云南宣威县还留存有“虎场村”。随着观念意识的改变,人们不仅禁忌避讳虎蛇类凶兽而更改地名,对容易使人产生不愉快联想的猪狗类生肖地名也刻意雅化,如麒麟区的“猪街”更名为“珠街”。这些更名方式可概括为,改变说法形成委婉词,改变写法形成委婉字,改变读法形成委婉音。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由语言禁忌而产生的委婉词,不仅丰富了方言词汇,还使语言表达变得更加细腻传情、曲折生动,符合人们语言交际中“美化”和“雅化”的心理需求。

随着科学昌明及观念意识、自然生态结构的改变,蛇虎等传统意义上的恶兽会越来越少,人们在生肖地名中的禁忌避讳心理也会逐渐消失,相应地,人与动物的亲近感也会逐渐减退。

四、结语

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是能反映语言忌避和乡村集市贸易民俗的文化词语,承载传递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虽然随着科学的昌明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生肖地名中蕴含的民俗风习已远离我们的生活,名实之间已不再相符,但其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民族遗传基因符号的表示,需注意保护传承,切忌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盲目更名。

参考文献:

[1]陈克.中国语言民俗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2]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十二生肖成语篇4

笔者有幸藏有十二生肖压胜钱一枚,直径4.7厘米,为民国早期藏品。上有“后天八卦图”符号与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字,反面铸十二生肖,每个生肖下有地支十二字。同时压胜钱有“八卦和十二生肖”图始见于宋代。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2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用于纪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中华文化圈内被广泛使用。

根据史书记载,厌胜,典出《汉书·王莽传》:“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后来“厌胜”演变成了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厌胜法,当时人们认为运用厌胜法就可以制服他们想要制服的人和物。厌胜法的“厌”读作ya,据《说文解字》解释:厌,笮也,今人作压。所以通常又把厌胜法称作压胜法。杜甫《石犀行》云:“自古虽有压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厌胜钱实际上就是人们据厌胜法的本义,为避邪祈福而制造的一种饰物,供佩带赏玩,厌服邪魅、求取吉祥。

厌胜钱也叫做压胜钱,亦叫押胜钱,并非流通币。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它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压胜钱所指的范围越来越广,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铸厌胜钱。发展到后来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为纪念、厌胜、凭信、上梁、供养、博奕、吉语、成语、戏作等品类。纵观历朝历代的厌胜钱,各种书法、图案内容,多是体现当时的礼俗时尚,因此压胜钱对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生肖压胜钱正面是十二生肖动物图案、名称,或配有十二地支文字。背面多为八卦、星官、吉语等相衬。有的一个生肖为一枚,十二枚为一套,有的十二生肖全铸于同一枚钱上。生肖品压胜钱内容丰富,形体大小有别,图形惟妙惟肖。现今一般认为生肖钱始铸于宋朝,以后历朝历代均大量铸造,尤以清末民国初年为盛。十二生肖压胜钱,是先人们对大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一种理解,生肖压胜钱戴在身上,保佑平安吉祥,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的一种愿望。(责编:丁丑)

十二生肖成语篇5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陶瓷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到处是陶瓷的身影。从古至今还没有一种人工制造的器物像陶瓷那样与人类构成有如次广泛而密切的关系。

十二生肖文化历来引人瞩目,其属相是中国人的特色文化 ,与大众生活方式密切联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旦提及到某种动物都会首先想到是否属于生肖范畴,并与自己的属相、甚至是把该动物的某些品性与自己联系起来考察。这种思维定式的形成有它的主客观因素和深刻的文化背景。每一位中国人对十二生肖都具有极高的认同感,从出生到死亡,属相这一永恒的符号从未改变。另外,中国人在生肖信仰方面表现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的“本命年”观念。十二年一个轮回,本命年系红绳、系红腰带以示避邪的习俗,在生活中广为流传。

陶瓷装饰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其装饰风格多种多样。下面以十二生肖的创作实践为例进行简单阐述:创作风格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肖卡通形象的表现形式,二是生肖卡通形象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就表现形式而言,不同的题材表现手法不同,色彩语言的运用不同;就生肖卡通形象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而言,不同的装饰设计,强调的形式美(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调和与对比、节奏与韵律)不同,而且时刻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表现手法的运用。最有魅力的绘画表现语言,是由独特的表现手法与作者自身情感相融合而来。选择何种表达方式是形成作品基本面貌的关键。我采用数位板这一数码绘画工具进行前期设计表现,这样有效地突出了卡通漫画形象的视觉效果,它们大都是采用轻快简练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突出温馨的意境。后期陶瓷装饰设计,采用贴花的方式,简单大方、方便实惠、易于操作。在构图形式上主要采用了饱满的样式,对整体陶瓷装饰气氛的烘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色彩语言的运用 。怀特在《文化科学》中指出:“全部人类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正是符号才使得我们的类人猿祖先转变为人,并使他们成为人类。仅仅是由于符号的使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才得以产生并流传不绝。正是符号,才使得人类从一个幼儿转变为人。”特定的色彩语言在系列生肖作品中往往可以成为一种鲜明的符号,能够强有力的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成熟的设计师往往都有着独特的用色语言,但用色的前提是服从作品内涵表达的需要,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

形式美的运用―对称与均衡。形象的设计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配置同形、同色、同量的形象。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或均衡的的构图。通过均衡与对称的设计,生肖卡通形象表现出的不同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更加具有装饰性。

多样与统一。这是各种艺术门类共同遵循的自然法则。只有多样变化,没有整齐统一,就会显得纷繁散乱;如果只有整齐统一,没有多样变化就会显得呆板、单调、没有趣味。变化与统一体现出事物内在的和谐关系,使艺术形式既具有本质,又具有法则。十二生肖卡通形象的设计、造型、色彩、构图所表现的统一变化的原理非常明确。例如,希腊雅典奥运会吉祥物,是根据古代希腊陶土雕塑玩偶“达伊达拉”为原型设计的两个娃娃,长着大脚丫、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一个穿着深黄色的衣服,一个穿着深蓝的衣服,头和脚为金黄色,十分可爱。他们被命名为“雅典娜”和“费沃斯”,在设计卡通形象的过程中,设计师把“达伊达拉”的多样化组合,重新打散整合,设计出统一协调的雅典奥运会吉祥物。

调和与对比。调和与对比法则是多样统一的具体化。形的夸张变化,色彩的冷暖变化,线条的粗细曲直都能形成强烈的对比,而如果没有调和就会过于刺激失去和谐;反之如果没有对比就会单调、枯燥、沉闷。吉祥生肖卡通形象本身所具有的对比与调和,应用在陶瓷装饰设计中,是有必要的。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设计卡通形象,一定要考虑到设计的协调性,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新意的东西。

节奏与韵律。节奏和韵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首先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十二生肖卡通形象中的韵律具体表现可以是形状的重复、尺寸的重复、色彩的重复、图案的重复、夸张的重复等等。我们在组织陶瓷装饰时,就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其韵律的特点,产生强烈的节奏感。

在日常生活中,陶瓷装饰的设计手法多种多样,十二生肖卡通装饰只是其中的某一种形式。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努力地为当今大众,带去更多的充满感动的、更加丰富的视觉盛宴,创造出适应当代社会主旋律的、活泼的、令人愉悦的现代十二生肖卡通陶瓷产品。在陶瓷装饰设计中,只要我们年轻一代用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思维去思考、去创造、去设计,十二生肖卡通形象的应用会更广泛,陶瓷装饰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十二生肖成语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十二生肖及排列顺序及一年一种属相,12 年一个轮回的规律。

2、初步了解十二生肖与人们年龄之间的关系。

3、感知十二生肖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钟面与生肖钟。

2、PPT及“十二生肖的来历”故事视频。

3、幼儿调查过自己家人的生肖及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进一步了解有关十二生肖的经验,感知其顺序。

1、出示时钟,激发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大钟,钟面上有数字和指针,可以告诉我们时间,那时针走一圈是多少小时呢?我们都知道,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那看看老师还带来了面特别的钟,钟面上都是什么呀?有哪些小动物呢?一共有多少种动物呢?为什么是这12种动物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引出十二生肖)

(评析:以孩子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2、活动小结。

原来钟面上的十二种动物就是人的十二种属相,称十二生肖。(PPT画面)一年一种生肖,我们已经谈论过“十二生肖”的话题,而且知道十二生肖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刚才按顺序你们都能说出来,牛排第几?虎排第几?羊呢?猪呢?

那我再考考你们:(PPT操作)鼠的后面是谁?羊的前面是谁?马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是谁和谁?

(评析:由于幼儿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的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的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的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的知识迁移到下一环节中让幼儿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的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幼儿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的有效手段。)

3、幼儿进行生肖排序。

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给它们正确地排序呢?请你们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每种生肖排在第几呢?请在下面的括号里给它写上序号。

幼儿操作。

4、PPT验证操作结果,幼儿自查操作情况。

小结:中国人很聪明,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十二生肖,也就是这十二种动物,12种动物是按顺序排列的,(PPT演示生肖钟)用十二生肖来记录时间,一年一种生肖,12个生肖一个个地轮流下来要12年。

5、看十二生肖的故事,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师:你们知道,十二生肖为什么会按这样的顺序排队?为什么老鼠会排在第一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十二生肖的来历”)

小结:真有趣,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

(评析:通过学习与进一步集体操作的经验累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操作排序的能力。视听结合的方式,形式直观、生动,孩子十分有兴趣。有助于孩子对经验的进一步巩固以及在下一环节中经验的有效转化和运用。)

二、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属相。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你们属什么呢?哦,你属狗,是狗年出生的,你呢?

2、提问:小朋友的属相为什么有的是鸡,有的是狗,不一样呢?

3、提问: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你们想一想,我们班上属鸡的小朋友和属狗的小朋友谁大谁小?(操作生肖钟)

4、那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呢?今年出生的宝宝属什么呢?

5、过新年,我们都会长大一岁,属相会变吗?

小结:原来生肖与年有关,狗年出生的属狗,猪年出生的属猪,生肖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外国是没有的。

(评析: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这一环节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好奇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初步了解十二生肖与人们年龄的关系。

1、提问:除了知道自己的生肖,你还知道家里人的属相吗?

师:前几天呀,我们做了一次调查,这是你们的调查表,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一例:家里人数和生肖数一样的调查表。)

2、每个人都有一个生肖,是不是家里有几口人,就一定会有几种生肖呢?

(再看一例:家里人数和生肖数不一样的调查表)

提问:家里的人数和生肖数不一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结:原来,其中有2人年龄相同,生肖也就相同,所以家里有5口人,只有4种生肖。(年龄相同,生肖相同。)

3、师:那我们再来看看,(看一例:年龄不同,生肖相同)这里,他们两个年龄不同,为什么生肖也相同呢?

操作生肖钟:今年是兔年,生下的宝宝属兔,那明年生下的宝宝属什么呢?后年呢?那绕一圈又回到这里是几年呢?十二个生肖绕一圈,表示过了十二年,再绕一圈,十二生肖没有变,但是又过去了十二年,这样就出现了年龄不同,但是生肖是相同的。所以++家里有5个人,而且年龄都不同,却只有4种生肖,就是因为他们不同的年龄轮到了相同的属相,生肖就相同了。

(评析:结合生肖钟,联系幼儿的家庭属相调查表,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已有经验的进一步迁移和巩固,同时也渗透了数学领域的统计,两者巧妙结合,使整个活动情境完整、主题突出,同时又由易到难、层次分明。以各种形式不断挑战孩子的认知及思维能力,促进其发展。)

4、小结:中国人很伟大,有了十二生肖就知道明年是什么年,还可以知道几年以后是什么生肖,知道了别人的生肖,还可以猜出他的年龄。

(1)提问:今年是兔年,3年以后是什么生肖年?5年以后呢?

(2)属牛的小朋友今年5岁,那属兔的小朋友是几岁呢?你能猜出来吗?

(评析:在本环节中,进一步的深入与延伸,通过给幼儿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的活动难点进一步理解,帮助幼儿运用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突破难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活动反思:

首先此活动内容来源于大班综合活动课程中,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记年方式,它有十二种动物组成,是我们所熟知的,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以及在中班时已进行过语言领域方面的相关活动的基础上,大班的孩子们好奇、好知的目光延伸到更宽广的范围,他们对身边的各种信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度。因此我对活动目标针对社会领域作了进一步的调整与提高,把内容挖掘得也更深入,当然,这也是基于我班幼儿对该内容已有的经验来确定的。

十二生肖成语篇7

作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年度大戏,《十二生肖》于2008年春节在中国儿童剧场举行了全球首演。这部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周予援发起策划,筹备两年之久的大型原创视觉舞台剧,从开始创作起就受到国内和国际各方面的关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等国的艺术中心纷纷向该剧发出邀请,它成为我国第一部未经首演就引起广泛关注的儿童戏剧作品。

关于生命和爱

《十二生肖》讲述了一个孩子与十二生肖一起成长的故事:一个孩子被龙孕育而生,她成长的每一年,都有一种动物陪伴她。十二年的时光里,鸡唤醒了清晨,羊为她取暖,鼠帮她站立,狗教她走路,虎教她发声,兔教她聆听,马教她勇敢,猴教她写字,猪与她嬉戏,蛇和牛帮助她搭建了房子,种下了一朵花。孩子有了家,也学会了爱。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脚步的延伸,原本湛蓝的天空因为污染而变得昏黄;工人忙着将脚手架搭建又拆除,一幢幢灰色的高楼出现了;人们表情漠然地来来往往;手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孩子的家园失去了宁静,花朵枯萎了,溪水变得又脏又臭,最后干涸。绝望的孩子和十二生肖一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大自然被唤醒,龙再次腾飞,用喷薄而出的清泉滋润了万物,春回大地,花儿也重新开放。

用传统文化的元素烘托出一个全人类关注的话题――水资源的保护,是这部舞台剧艺术价值的亮点。正如出品人、艺术总监周予援所说:“儿童戏剧不应该是简单的放松和娱乐,它是使孩子在艺术享受中获得感悟的过程,希望这样一部舞台艺术作品能够带给观众一种综合的体验??在美妙的视觉、听觉氛围中,让孩子们深刻理解环境保护――这一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主题。”

此次儿艺邀请了澳大利亚籍导演彼得・威尔逊来执导《十二生肖》,着力搭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桥梁。

彼得・威尔逊曾经曾执导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自然”部分和2007年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以及多部国际舞台戏剧,还是一名具有32年木偶剧演出经验的演员和儿童剧导演,以熟练运用木偶和表演手段相结合、凸显舞台魔幻为艺术特点,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声誉。在他心中,戏剧作品是展现现实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将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好地为儿童和成人呈现在戏剧舞台上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一件事。

完美的视听

《十二生肖》打破了“从前有一个??”的叙事方式,1小时7分钟的演出时间里,没有一句台词,完全依靠视觉形象和音乐进行表现,对于传统的观剧习惯是一种颠覆。这在国内的儿童剧创作中尚无先例,是本土情怀与国际舞台接轨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开场的雾霭、流云、竹林,配合悠扬的音乐,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更加令人惊叹的是,演员手中的竹竿忽而变作毛笔,可以书写文字;人偶婴儿从出生到蹒跚学步,形态都和真人并无二致;一把大大的剪刀在空中剪出鸡的图案;龙由平面图变成二维图像再变成一条三维的龙腾飞在剧场内??丰富的想象力和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让人叹为观止,观众体验到了完美的“黑光剧场”效果(黑光剧的演出方式是在全黑的舞台上,以灯光投射在荧光绘制的道具和服装上,演员身着黑衣在后方操作,让观众看得到的演员则穿着有荧光色彩的服装。变化在瞬间出现,完全不需要剪接,观众就可以欣赏这种临场视觉魔术)。

水声、风声等大自然的声音成为十二生肖的音乐元素,而十二生肖中每一种动物的出现,都伴随着根据生肖个性设计的独特音乐。它们的形象也颠覆了人们脑海中动物的样子,例如很“朋克”的马、民族风的牛等,扮演羊的演员穿着用棒针织成的毛衣,一边演一边织着毛衣,棒针就插在头上代替了羊角??彼得导演用自己最擅长的符号化的东西,给了观众非同寻常的体验。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也得到了体现。

视觉舞台剧中,舞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担任《十二生肖》舞美总监的国际舞美设计大师理查德・杰卓尼曾为多部大型木偶剧设计创作,他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是最佳完美的状态,“对于设计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我们要制作出一个世界,我希望所有的观众和演员都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生活的环境都不一样,这个舞台所能呈现出的环境是大家所熟悉的,是能够认得出来的。”

用儿童剧讲述环保

您对十二生肖有哪些了解,在这部舞台剧中这些动物如何呈现给大家?

十二生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这部戏主要是孩子的故事,以一个孩子为主线,讲述一个环保主题的故事。一个孩子从生出来到长大,每一年都会经历一种动物,成长经历中的每个动物教给他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要用中国的十二生肖诠释环保这个主题?

环保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人类经常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最主要的是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很多动物都已经灭绝了,这部戏也是以动物濒临灭绝为主题。

十二生肖如何打破以往直观的表现形式?

就如何做十二生肖,我们做过好多调查,都是关于外国人和中国人眼里的十二生肖,每个人对十二生肖都有不同的诠释。我想执导一部全新的儿童剧,能够打破以往儿童剧的形式,而不是直接去传递动物的形象,那种卡通的东西是很没有意思的。我会有自己的诠释,但是孩子们还是会看到“这是兔子”、“这是狗”、“这是猴子”,还是很明显的,他们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我在这里面用了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东西,很多新的手段,比如说黑光剧场,二维和三维之间的转换,还有很多魔幻的东西。

十二生肖成语篇8

他叫肖亚彬,正名叫肖倍彬,花名“蛮古”,是翁源县龙仙镇八字陂肖屋人。他有什么本事令省内外报纸记者围着他打转?又如何得到军政界首脑等人的垂青呢?

老当益壮抗日寇

肖亚彬1859年出生在一户农家,依山傍水的环境,使他从小起就练成一副好水性。平日里除了耕田、撑船外,也常伴族人上山狩猎,因而又磨练成一名远近闻名的神。青壮年时的肖亚彬,常常去跟船押镖,以“蛮”称著。他不但枪法准,以勇猛和横蛮称道江湖,而且胆识过人。

话说1939年12月下旬,日寇大举进犯粤北,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沿着广、从、翁线侵入到翁源,在官渡、翁城等地实行烧、杀、抢、掠,沿途村庄深受其害,来不及躲藏的无辜百姓,也成了鬼子刀枪下的冤魂。可怜的那些被搜出来妇女,全成了鬼子发泄的对象,、后又惨遭杀害。

29日,一部分鬼子兵血洗完利龙、六里后,又起程向三华扑来。

自1938年日寇占领广州,十二集团军总部撤退来三华,为动员全民抗战,集团军总部要求各区乡成立“抗日壮丁自卫队”。中共地下党员官平等人趁此建立起第四、五区的“抗日壮丁自卫队”。

时已80岁高龄的肖老知道后,便主动报名参加。主持人以肖年老而婉言劝阻,他则愤懑地说:“我年纪虽然是偏大点,而力却未衰,作战尤胜青年。”他不服老要求参战精神感动了自卫队的每一位成员。入队后,分配他当第一小队(三华)队长。

自卫队得知鬼子已向三华开来的消息,官平等人分析后,为阻止鬼子窜扰龙仙,决定将敌阻挡在三华一线,以让三、六区自卫队及十二集团军正规部队的援军到来将鬼子消灭。他让肖亚彬带领第一小队,布防于三华乡的黄蜂坳。

黄蜂坳是三华盆地东北面的丘陵山地,从远处望此山岭,有如一只巨大的黄蜂;它的头部靠枕绵延起伏的牛牯栋山脉,尾部一直延伸到褰岸边。肖亚彬带领20多位壮丁队员就埋伏在蜂腰般的山坳处。

12月30日,鬼子沿着官虔公路,先后又在莲塘围、瓦窑头实行烧、杀、抢、掠。肖亚彬领着队员们从早晨直伏到近午,才见到荷枪实弹的鬼子耀武扬威出现在羊城栋下。此时队员们早已“叱嚓”、“叱嚓”拉着枪栓推弹上膛,一边注视着鬼子的动向,另一边等待肖队长发出开枪的命令。

临近山坳,骑马的军曹突然停下来,向后面招了招手,接着就有两个鬼子机关急往前跑去。在数十步的地方伏下,然后把歪巴子机枪往前一架,接着,“突突突”向着山坳扫射起来。

这一突然开枪,把肖亚彬及壮丁队员们吓了一跳,以为是鬼子发现了他们的埋伏。有一定作战经历的肖老很快意识到,这是鬼子的惯用军事手段,在他们所经过之处,稍有怀疑就用火力来侦察。肖老没有上当去开枪,而是挥手示意大家不要轻举妄动。

骑马的鬼子见前面毫无反应,这才放心催马前行。后面的鬼子把枪带往肩膀一挂,并排着一步步向山坳迈进。

肖亚彬端着上了弹的枪,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越来越近的鬼子。凭以往的经验判断,军队中能骑马的必定是个官,若先把他干掉,蛇无头不行,兵无将必乱。对,要干就先干掉那当官的。想到此,将枪口瞄准那骑马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已进入百米范围,对肖老这个神来说,仍可将敌置之于死地,但其他队员未必能行,只能待敌走近一点再开枪。肖亚彬想到此,右手食指略松了一松。就在此时,一名队员“乓”的一声,开起了枪。

听到枪声,骑马的鬼子立即扬手制止鬼子前进,随即一面拔枪,一面跳下马来指挥。随着这一突变的枪响,肖老枪口锁定的目标也突然变空,就在鬼子要藏到马后时,他扣动了扳机:“先干掉马匹,看你鬼子还往哪里藏。”

失去了坐骑的鬼子“嗷嗷”在叫,正抽出指挥刀指挥鬼子反击。就这个当口,肖亚彬又第二次扣动扳机。鬼子指挥官应声倒地,指挥刀也跟着掉地,发出沉闷的响声。很快,鬼子的机、步枪声一齐爆响,渐渐盖过壮丁队。一会功夫后,官平、陈京等人领着其他壮丁队及时赶来增援,山坳这边的枪声又大响起来。

鬼子无法再从黄蜂坳去龙仙,在另一军曹的指挥下,猛回击一阵,丢下鬼子指挥官和马的尸体,改从南门河岸过河,往周陂方向败逃。

龙仙算是保住了,可周陂却遭了殃。这股鬼子与另一股鬼子会合在一起,血洗了周陂圩,枪杀了数十名当地的百姓,还放火烧毁了50多间店铺、100多座民房。燃起的熊熊大火,在十数里外仍看得到。

抗日烽火遍翁源

由于壮丁自卫队与日军作战,既打死了一个鬼子指挥官,又把鬼子打跑,而且是在一个80岁高龄的老翁带领下取得的胜利。由此,国共两党展开了各自的宣传。

首先是中共地下党,为促进国共两党共同抗日,坚定全民抗战决心,党组织通过内线关系,及时在游击区宣传肖亚彬的抗战事迹和精神,号召军民起来抗战,从而掀起一个抗战高潮。

翁源县国民政府在龙仙为他召开庆功大会。肖老在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日本鬼子如不死心,再来再打!”他的慷慨陈词既代表了翁源人民的心声,也鼓励了军民树立抗日意志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将军,不惜用轿车把肖亚彬直接接来总部来会见,还称他为“老英雄”,把他捧上了天,完后又送了一批枪支弹药给他,还把他的孙子肖金波保送去读大学,一切费用由十二集团军总部支付。就连总部的一些官佐也争相恭维他,又送他一些枪支弹药。“老英雄”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除了卖掉一些以解决家用,其余的全用来武装“壮丁自卫队”,帮了地下党和“壮丁自卫队”的大忙。

广东省国民政府主席李汉魂,把他请到战时省府韶关,郑重其事地将一面“保卫桑梓”的锦旗绶予他,还让《挺进报》、《新华南》及《抗战三周年特辑》等报刊记者给他作采访。当记者们问他如敌人再来时,能否重上战场,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鬼子如不死心,再来再打!”第二天,韶关各大报刊均发表了肖亚彬“再来再打”的豪言壮语。另外,韶关各大茶楼、戏院的墙壁上,均张贴上写有肖亚彬“再来再打!”的标语。一位词曲家还为此谱写了赞扬肖亚彬抗日行动的歌曲《民众的力量多伟大》,发表在《新华南》、《抗战三周年特辑》等报刊上。他的“再来再打”的豪言壮语成了当年抗战佳话,也激励着翁源军民去抗战、去杀鬼子。

十二生肖成语篇9

肖斯塔科维奇是苏联最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和钢琴家以及音乐活动家之一。他的一生命运十分多变,几经大起大伏。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创作将严谨的传统与个性化的创新相结合,散发着浓郁且独特的个人魅力,他的许多作品都标有着政治性与历史性的副标题,具有划时代意和历史的重要意义,虽然曾备受争议,但他依然是20世纪音乐创作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Op.34)是他借鉴以往艺术家的《前奏曲》集创作的手法结合本民族特有音乐语言成功的典范,其中每首前奏曲虽然曲调迥异却都十分精致,旋律优美代表了他以及20世纪苏联的音乐特点和创作风格。

(一)多种不同的音乐类型融入曲调

肖斯塔科维奇作为现实主义的艺术家,总是将自身置身于社会生中去满怀激情与现实的反映生活,从不回避矛盾更不旁观生活。他是一位强调思想性的音乐创作者,他十分善于用音乐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思想。他的一生致力于艺术的改革与创新,但他所创作的作品又与传统的音乐创作手法密切相连。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面貌十分独特,具有十分鲜明的肖斯塔科维奇式的特征。他的旋律多以古调式为基础,常常还会一个主题内突变调式,尤其是频繁的应用各种所谓肖斯塔科维奇调式等。

《24首钢琴前奏曲》是肖斯塔科维奇在1932年12月30日至1933年3月2日短短两个月内创作了这部作品。这24首前奏曲是按照五度循环和关系大小调同置等规律排列的,却不局限于自然大小调和各种关系大小调的运用,而是灵活自地将各种民族调式和另类自然调式以及全音调式进行融合运用。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最体现其风格特征的便是将各种调式材料大胆地混合运用,他十分善于将古典风格、现代风格、民族风格以及世界风格的各种音乐材料融为一体。在《24首钢琴前奏曲》中他同样巧妙地将各种自然调式、中古调式融入到他的整部前奏曲中,使简单性与复杂性巧妙的完美的结合,使简单的艺术形象中透出哲理的复杂性。如图:上图为《24首钢琴前奏曲》中的第九首E大调前奏曲的开头部分,肖斯塔科维奇运用弗里几亚调式以看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将乐曲展现出来,主音E上方的小二度音F就充分的展示着这一中古调式的特点。

再如:上图为《24首钢琴前奏曲》中的第十首#c小调前奏曲的开始部分。这首乐曲由一段极具俄罗斯风格的音乐奏起,美妙细腻如歌词般的旋律,配左手传统的伴奏音型,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跟着音乐一起律动起来。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音乐作品的旋律十分具有个人特色,如在主题创作中增、减旋律音程进行复杂的变化,如增二、增四或在减七度等音的应用与创新,如主题中隐藏的旋律线条采用反复音调或是采用特殊的半音上下行形的方式,再如选择连续同向的四度跳进作为核心来组成特殊旋律,还有上行大跳与下行大跳的相接和下行大跳与上行大跳的想接或级进与同向大跳想接或相反的大跳与同向级进尤,又如中、后部不协和音程的运用的增加与各种尖锐的音程如二度、七度音程交错使用,还有使用大量传统时期严禁的平行五八度、大量运用和弦外音和延迟解决等技术来淡化和声功能,突显旋律线条等等。

(二)独特的和声技法

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在十九世纪晚期浪漫主义开始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创作之中,作为多声部材料中的和弦在结构及类型方面上,呈现出了日益多样且复杂的形态类别。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钢琴前奏曲》中传统的由三个音以三度关系叠置而成的和弦结构依然是较为常见,由此可见他的和声写作方面仍是以古典的大小调体系为基础。肖斯塔科维奇除了继续使用传统三度叠置类和弦外,还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和声丰富了色彩。如和弦与不协和的音结合而产生的奇妙的音响;又如运用非三度叠置的和弦或音程碰撞出的不协和音响;处此之外还使用了多种其他类型的和弦等等。肖斯塔科维奇作曲中各种类型和弦的运用,在横向与纵向上最大化地丰富了音乐的语言。首先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与音之间以三度关系叠置的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在新世纪和声的新局面下虽然是重要的和声材料但却不占优势。在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钢琴前奏曲》中,他采用了大量的和弦带附加音的手法即六度附加音的和弦。这种在传统以三度叠置的和弦上添加和弦外音的手法,主要应用在主功能或属功能的和声上,肖斯塔科维奇为了使乐曲产生新的音响变化还结合其他的特殊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立且独特的上方谱例为《24首钢琴前奏曲》中的第二首a小调前奏曲的结束部,这两小节低音的进行是主调a小调终止式中的D进行到t。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在D音也就是属音E的上方叠加了一个分解和弦形式出现的附加着大六度的和弦,这个三音构成的和弦与主音a是三全音关系的和弦,所以构成了附加大六度的三全音的属和弦。于是属音与附加大六度音的和弦形成一种属功能色彩的对弈,使音乐的终止式进行增添了无比强烈的不协和感。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中各类变音化调式以及另类的自然音调式的运用,产生了一些结构较为特殊的调式和弦,这种和弦大大的丰富了固有的和弦结构。肖斯塔科维奇在调性的色彩变化方面善于用灵活简单的升降和弦中音的手法来达到创作的目的。如运用和声中和弦的中音是调式色彩的决定性因素,肖斯塔科维奇常常用同中音大小调互换这一方式,这可以使乐曲调性得以最大扩张,使调性色彩富有巧妙变化性。如在《24首钢琴前奏曲》B大调中的调性布局有与曲式结构是曲式中三部曲式的传统因素,但肖斯塔科维奇在调性布局的远近关系上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使整前奏曲使传统性的转调添创了许多现代的气息。

上方谱例为第十七小节乐曲在G大调的基础上通过中音B的降低处理,使音乐色彩具有小调的阴暗性,形成了G大调与g小调的调性明暗交替的特殊音色变化。肖斯塔科维奇常用的和声写作手法还包括变音式和弦和倚音式和音的运用以及复合和弦的运用技巧等。其中变音式和弦是他作品中常常会出现的和弦结构,这种变音式和声可以加强和声进行中和音乐倾向,还可以使音响效果产生新的色彩。倚音式和音往往运用在代替属音的倚音式减三度,这种方式可以造成和弦结构音的特定音程的音乐倾向或支持而被强调的独立的和音。复合和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根音的和弦被同时结合起来,这种复合和弦有时是两个没有明确功能联系和弦的结合,也有可能是两个具有重要功能联系和弦的结合而形的复合功能,这是和弦结构与音响复杂化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二、肖斯塔科维奇钢琴前奏曲的和声技法对后世音乐创作的影响

肖斯塔科维奇在苏联音乐史甚至是世界音乐史都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好比一条纽带一般系着音乐的过去和将来与传统和现代。他的作品传承着着巴赫、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马勒等著名作曲家的创作精神,延续俄罗斯五人团的传统,进而创造了俄罗斯创作先锋派,影响着许多抗战后先锋派的作曲家如古拜杜莉娜、丹尼索夫等。肖斯塔科维奇将内容与形式、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都巧妙与完美的融合在他的作品当中,他对各种元素兼收并蓄,将传统的体裁形式与新型的作曲手段融为一体,用音乐描绘了整个时代的变迁。

(一)独特的技法在音乐创作史上的意义

肖斯塔科维奇和声创作的技法依然是沿用了学院派和声创作的传统技法,他的作品中将学院派的和声创作法则进行不同的改革与创新。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风格随着主、属和下属三个和声功能在大小调体系的变化,古典时期纯粹的和声模式在作曲家的创作中拥有的比重开始减小。但和声技法依然是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表现的手法与机构形式,只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中和声不再是一直支配着音乐结构展开和音乐旋律走向的重要基础了。肖斯塔科维奇作为一个典型的复调性旋律结构的作曲家,他对于自己作品中的和声作了严格的把关。

肖斯塔科维奇在和弦的选择上也相对比较保守,他的作品对传统的和声理论作出的改变与影响很小。在他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旋律结构以外的独立的和弦连接。半音化填充和声功能的出现、不谐和的音响效果与和谐音的响音响效果造成的冲击、正常的旋律之中突然闯进的非正常旋律以及利用传统的节奏与配器手法进行改造而形成新颖的音响等等这一切都代表着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风格,即使传统与反传统的碰撞、逻辑与反逻辑的融合。

古典时期的创作如莫扎特、贝多芬等,旋律多是构成于功能性和弦的分解基础上加以改变与修饰而成不同,肖斯塔科维奇将旋律永远放在第一。他的旋律创作并不是像古典那样利用和弦的分解,而是将调式中一些和弦音综合。他抛开了和弦基础的传统,自由的选择任何音做调式中旋律重音,这样的做法使肖斯塔科维奇的旋律拥有截然不同的特色。这样的旋律的效果必然是不同与以往听觉逻辑的。在肖斯塔科维奇的旋律中,六度以上与三度以内小音程的回旋形成了他独特的旋律创作风格。肖斯塔科维奇正是靠这种打破传统的做法表现心中复杂的情感,加以描述世间的百态。

肖斯塔科维奇很少用传统的大小调体系进行创作,肆意使用旋律音直接导致了调式的创新与改革。他的作品往往在看似正常的旋律进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调式变音,肖斯塔科维奇正是通过这种添加大量的调式变音的方式,来改变原有调式的结构从而创造新的调式。在他许多作品中是热衷于创造出新的调式的,即使是传统的古典大小调式他也会创新成带有肖斯塔科维奇特点的大小调式。肖斯塔科维奇使通俗的调式从混合调式到人工音阶最终走到了十二音。肖斯塔科维奇用自己的创新与改革完美的做出了承上启下的传承,为传统画下一个完美的转折点,在他之后则是缤纷绚烂的的新世纪音乐。

十二生肖成语篇10

然而,并非是这些使肖邦之所以成为“肖邦”。这些仅仅是跳板,通过它们,肖邦这位音乐梦想家得以充满热情地投身于另一个世界。或许可以这么说,肖邦的音乐在于他的“黑暗面”:那些潜意识的、狂热的、常常是扭曲的想象主要通过即兴演奏释放出来。他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他的音乐吸收了各种各样的影响,融汇成属于他的时代的音乐语言,并且最终变得无与伦比。

肖邦1810年生于波兰乡村,小小年纪就是音乐奇才。他八岁时第一次公开表演,前一年已经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波洛奈兹舞曲。在华沙音乐学院,肖邦跟随约瑟夫・埃尔斯纳(Jozef Elsner)学习,在青少年时期就为钢琴和管弦乐队创作了一些令人愉快的作品。随着他广泛地游历,他的感情上逐渐成熟起来;罹患肺结核迫使他基本上要靠“借来的日子”过活,他音乐的情感力度和胆魄也随之增长。

第一个悖论是:肖邦是一位不喜欢表演的音乐家。在音乐厅为一大群观众演奏事先预定好的协奏曲让肖邦感到不自在,真正让他如鱼得水的是在沙龙中,为他的朋友们即兴演奏。在他短暂而备受摧残的一生中,他仅仅举行了大约三十场正式音乐会。1841年,他在巴黎演出,他的情人、小说家乔治・桑写信给他们两人的好友――歌唱家宝琳娜・薇雅朵(Pauline Viardot),信中提到肖邦的态度:“他不想要任何海报,不想要任何节目单,不想要一大群观众,”她抱怨道,“他不想要任何人谈论这些。他对这么多事情都感到害怕,以至于我只好建议他演奏时不要点蜡烛、也不要请观众,还要用一架发不出声音的钢琴。”

肖邦的性格不好相处。他脆弱,挑剔,做作;他对自己的大鼻子过分敏感;他还有着令人不快的反犹主义倾向。然而,一旦他坐在钢琴前即兴演奏,他便如鱼得水。他的音乐所描摹的正是当时情境下,他脑海中浮现的或精美细腻、或令人恐惧的想象。

有一次,肖邦和一群好友在乔治・桑位于诺昂的乡间别墅聚会,在场的还有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宝琳娜・薇雅朵以及乔治・桑的儿子莫里斯。乔治・桑这样描述肖邦的即兴表演:

“他坐在钢琴旁,没有注意到大家在听他演奏。他即兴弹奏起来,似乎毫无章法。他停了下来。‘继续,继续,’德拉克洛瓦说道,‘曲子还没结束呢。’

‘曲子根本没有开始。我什么也想不出来……只有影像、阴影、形状,都是些不具体的东西。我在寻找色彩,可我连图案都找不到。’

‘这两者得其一必能得其二,’德拉克洛瓦继续说道,‘而你一定能找到它们。’

‘如果我只找到了月光呢?’

‘那你将会找到一个影像的影响,’莫里斯这样答道……”

这段交谈之后的描述充满了夏夜、夜莺和天空中的云朵,对于这个被后现代式讽刺与即时的全球网络广播所主导的二十一世纪来说,显得非常陌生。然而从这里我们多少能瞥见肖邦的光影世界,还有他所受的一些影响,丰富了他那些惊人的想象。这是一个典型的悖论:肖邦周围聚集着众多声名卓著的文学家、画家、歌唱家,他却从不允许自己的创作直接从抽象变为具体的作品,即便是他的叙事曲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他叙事曲的灵感来自波兰诗人亚当・米凯维奇(Adam Mickiewicz)的作品。

或许即兴演奏时他展露的是最真实的一面,他通过作品中的即兴演奏部分来唤起真实的自我。他的《叙事曲第四号》便是一例,其中有一段,他用一连串闪闪发亮的音符,将全曲最美妙的旋律变奏、延伸;《船歌》中,主题再现之前的梦幻曲也是一例,和声下行,然后仿佛停歇,与此同时钢琴家的右手倏地奏出好像金丝银线勾勒出的阿拉伯风格曲;再看二十四首前奏曲,从巴赫式的装饰音、意大利风格的曲调,到热情洋溢近乎凶猛的激情,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描绘情感的奇异色调――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另一个悖论是:肖邦对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音乐的痴迷支撑起了他的自由时刻。巴赫和莫扎特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位音乐家。申克分析法(Schenkerian analysis)的爱好者通过研究“前景、中景、背景”探索肖邦的作品,发现这三者协调一致;肖邦作品结构一丝不苟,比例近乎完美,充满魔力的等音变化是他音乐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肖邦的音乐还包括一种非常不同的语言:美声歌剧,尤其是多尼采蒂、罗西尼、贝利尼的作品。学生时代,肖邦爱上了一位年轻歌手康丝坦雅(Konstancja Gladkowska),因而频繁出入华沙歌剧院聆听她的演唱。肖邦的夜曲中充满了延长的、装饰繁多的旋律,他喜欢用单手三度音和单手六度音为两个“声部”写作,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慢乐章在颤音之上跳动着充满戏剧性的“宣叙调”,这一切的诞生地并非练习室而是歌剧院。在肖邦手中,巴赫式对位法、贝利尼式的旋律与即兴演奏的理念融合成一种几乎不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

四首叙事曲、《F小调幻想曲》《幻想波兰舞曲》、四首谐谑曲,甚至是《摇篮曲》和《船歌》,在这些作品中,肖邦到达了充满想象力的奇境,远远超出了作品标题所代表的简单含义。不过肖邦作品情感融合的顶峰是《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表面看来,这部作品有着古典的结构:第一乐章呈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一首谐谑曲和三声中部,第三乐章是一个三段式的慢乐章,最后是急板的终曲。然而肖邦把这一切作为一个起点,正如他的玛祖卡、波洛奈兹舞曲和圆舞曲那样,充满了紧张、恐惧的内在力量,并且比大多数歌剧更富有戏剧性。一位十九世纪的作家很容易曲解这部作品,误以为急速行进的第一乐章是肖邦患的肺痨所致,或者把谐谑曲和三声中部当作一场静谧死亡的狂乱幻觉。慢乐章无疑是一首葬礼进行曲;终曲非常轻巧,大部分是极弱的,演奏者双手齐奏同音,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对此有过著名的形容:“坟墓上呼啸而过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