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4:45:43

十二五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08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09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八大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十二五范文篇2

一、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共规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个,2010年。总投资亿元。其中,生产经营性项目,投资亿元;非生产经营性项目个,投资亿元。

目前建成投产个,生产经营性项目以工业为主。正在建设个,即将开工个,正在进行前期准备个。

分别是投资亿元的扩建项目,已建成投产的项目个。与tcl集团合作,建设镁合金压铸件生产线,目前,万吨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年产值可增加亿元,增加税收万元.

分别是投资亿元的汇源工厂建设项目,正在建设的项目个。目前土建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10月份可陆续投产。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到亿元,年实现税收万元.

分别是投资亿元的目,即将开工的项目个。投资亿元的扩建项目,投资万元的项目,

分别是投资亿元的公司上市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的项目个。投资亿元的项目,投资万元的生产线项目.

目前建成投产个,非生产性项目以基础设施项目为主。正在建设个,即将开工个,正在进行前期准备个。

分别是投资亿元的项目,已建成投产的项目个。投资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分别是投资万元的项目,正在建设的项目个。投资万元的项目。

分别是投资万元的项目,即将开工的项目个。投资万元的项目,投资元的项目。

分别是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个。

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两个规划”任务也全部完成。标志性产业规划,同时。投资亿元的项目即将完工;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市定任务为个,目前我已完成个,新增个化工建材企业。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

也是贯彻书记讲话精神、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实际,十二五”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提出“十二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九个翻番”目标。即:gdp总量力争达到亿元,年均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部实现翻一番。同时,旅游收入和人数翻一番,旅游收入实现亿元,旅游人数达到万人次;城镇人口翻一番,达到人的目标。

将着力构筑两大载体。为了实现以上规划目标。

严格筛选、分类汇总,一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紧紧围绕大景区、大片大剧、大企业、大工程和大品牌建设。入选全县“十二五”项目储备库的工程项目共个,总投资达亿元。

工业建设项目个,从分行业角度看。总投资亿元;能源电力项目个,总投资亿元;交通项目个,总投资亿元;社会事业项目个,总投资亿元;现代物流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农、林、牧、水利项目,总投资2亿元;旅游项目个,总投资亿元。

亿元以下项目个,从投资规模看。总投资亿元,占比;亿元以上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占比。其中: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项目个,一是国电集团投资100亿元,建设21000兆瓦火力发电厂。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个,一是

着力扩张五大园区,二是以园区扩张为载体。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这一主线。做到企业向园区集合、资源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一是工业园区扩张,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平方公里,形成以公司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年产值亿元;二是工业园区扩张,十二五”末达到3平方公里,打造金属镁工业的航母,实现年产值亿元;三是化工园区扩张,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工园,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形成以为龙头的化工建材综合园区,实现年产值亿元;四是园区扩张,以集团为龙头,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集群舰队,实现年产值亿元;五是构筑文化产业创意园,以为依托、为载体,成立文化产业创意园,实现文化产业换市场、换资本、换项目。五大园区的扩张,必将形成加快发展的集群效应,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二五范文篇3

一、发展现状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县政府及镇人民政府驻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怒江峡谷第一镇”。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西麓的怒江两岸,东与老窝乡相邻,西与缅甸接壤,北与鲁掌大兴地乡相接,南与上江乡相连。境内山高谷深,沟壑丛横,最高海拔3100m,最低海拔800m,据大理、保山通往怒江州所有属各县及缅甸边境要道,距省城昆明581公里。有8个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其中农村办事处6个,城镇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镇人民政府约5公里。片区人口数为30977人,其中老人口为5000人、小沙坝人口数为400人。

中心在职职工35人,退休10人,在职职工中卫技人员31人,占中心职工总数的88.57%,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3.2%,中级职称1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35.48%。初师(士)级为19人,其中以工代技2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61.29%。后勤人员4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11.42%,全院职工全部聘合上岗。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实现率先发展、率先发展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卫生服务保障。

三、规划目标(共规划投资约为:940万元)

(一)建设规划:根据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指导意见》通知云卫〔〕212号文件精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划为:全中心占地面积约为1亩,其中中心综合大楼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按现在市场价每平方米1800元,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0万元。建设时间为10个月。于2012年投入使用,并能开展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

(二)人才培养: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宣传力度,鼓励再职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使得平时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思想过硬的年轻同志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医务人员的学历都在大专文凭以上。计划2011---2012年到昆明进修学习人员3人,分别是:b超、放射和检验,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2012年---2015年计划分别到州人民医院和云南省附一院进修学习人员5人,分别是: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外科,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经费大约为20万元。

(三)2011-2015年,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系统、社保刷卡机和康复中心的建设。总投资初步测算为220万。

(四)2011年向上级争取急救车1辆交通车1辆(用于到各村委会下乡),经费大约为30万元。

(五)、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不但肩负着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对保护农村劳动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搞好农村卫生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⑴村卫生室的建设:按国家、省、州和县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需要建设的村卫生室有:小沙坝村卫生室、老村卫生室、白水河村卫生室、瓦姑村卫生室、苗干山村卫生室、双美地村卫生室共6个村卫生室,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万元。

⑵农村卫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做好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搞好乡村医生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0%,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80%。

⑶农村卫生的保健工作:积极做好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和儿童的保健工作。住院分娩率达到70%,孕产妇、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95%,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0/10万以内。

⑷做好乡村医生和计生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要每年一期,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国家扩大免疫、地方病、全球基金项目、计生管理员相关知识、妇女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知识的培训五期,需要经费10万元。

四、发展目标

(一)、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县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要求,2011年基本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设备、人员配备等基础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到2012年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让我中心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在十二五期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力争达到80%,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的电脑录入工作,真正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管理。

(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保卡刷卡系统配置安装工作,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共计需要医保刷卡机5台。

(四)、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中心。康复中心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居民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手术后恢复的功能锻炼的重要场所。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康复需要。

(五)、在十二五期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整顿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严格执行院务会提出的“布置、监督、检查、指导、收集”十字方针彻底改变工作被动和没有头绪的局面。公务员之家

(六)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按照“抓关键,求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学习,不断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差等突出问题。

十二五范文篇4

农垦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有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不仅要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而且还要承担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做好农垦扶贫开发工作,对于促进垦区之间、农场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快农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对于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更好地发挥农垦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辐射引领作用,更好地维护和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垦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自然、历史和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有不少农场仍然处于贫困状态,特别是有一批农场地处边境线、高寒山区和荒漠边缘,一些农场属于水库移民农场、泄洪区农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垦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时期农垦扶贫开发工作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要把扶贫开发作为改善垦区民生、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农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以国家扶持为引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职工群众收入、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推动贫困农场尽快走上增强积累、稳定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贫困农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贫困农场综合经济实力和人均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经营状况有明显好转,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1/4以上的重点扶持贫困农场实现整体脱贫。“十二五”时期农垦扶贫开发工作要充分考虑国家加大对农垦基础性、公益性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因素,适当调整农垦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方向,逐步实现工作和投入重点的三个转变: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以促进生产发展为主转变,由扶贫资金相对分散投入向相对集中投入转变,由单一的扶贫资金投入向多渠道资金整合投入转变。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着力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增强农场自我发展能力上取得新的突破。“十二五”时期农垦扶贫开发工作要切实抓好五个方面措施的落实:一是增加投入,不断完善促进贫困农场发展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二是深化改革,不断增强贫困农场发展的内在活力;三是优化结构,不断提升贫困农场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四是管好项目,不断提高农垦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加强领导,不断强化农垦扶贫开发的组织保障。

十二五范文篇5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通过,将给县现代农业带来了跨跃式发展,县根据本县的实际,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三大产业带,即沿海地区重点打造高效渔业、设施渔业,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带;204国道以西平原地区重点打造设施蔬菜、花卉苗木、出口创汇蔬菜基地以及沿历大公路、塔海线沿线优质粮产业带;西部丘陵重点打造经济林果、农业旅游产业带。

在这种情况下,镇根据本镇的农业发展特色,规划了本镇“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

二、规划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已通过。

县现代农业发展“三大产业带“的构想。

三、规划期限

(一)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

(二)实施阶段:

1.全面启动阶段:2011年;

2.重点建设阶段:2012年;

3.全面铺开阶段:2013年;

4.整体推进阶段:2014年;

5.全面提升和基本实现阶段:2015年。

第一章镇现代农业态势分析

一、镇农业产业结构分析,镇农业总产值3.3亿元,其中,畜禽业产值0.36亿元,林业产值1.38亿元,种植业产值0.92亿元,渔业产值0.64亿元,分别占总产值10.1%、41.8%、27.9%、19.4%。林业产值比重最大。

二、镇农业规模分析

1、种植业

1.1粮食生产

镇是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主作物是稻麦,种植面积60838亩,总产量2.6万吨,总产值0.92亿元,全镇21个行政村都有种植,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1.2花卉生产

镇是省命名的“花卉之乡”,花卉种植历史悠久,1982年大棚种植花卉,1998年日光温室种植花卉,高科技设施种植鲜切花,生产技术、设施条件、产量、效益较高。全镇发展鲜切花面积500亩,主要以马蹄莲、玫瑰、百合种植为主,非洲菊、勿忘我等配花为辅,总产值2400万元。花卉生产以店子村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1.3苗木生产

镇是周边县市绿化苗木生产基地。1985年镇开始发展苗木花卉种植,迄今已有20多年的种植发展历史,目前全镇已发展花卉苗木3300亩,现有苗木花卉25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主要品种有中山杉、广玉兰、梅花、紫叶李、雪松、女贞、紫薇等。苗木年产值达1.2亿元。

2、畜禽养殖业

镇畜禽业主要是生猪养殖和貂狐养殖。生猪年出栏量在350万头,三禽128万羽,年产值0.36亿元,主要分布于马朱孟、仙丘铺、腾庄、寺后等村。

3、林业

镇林业品种丰富,以绿化苗木为主,品种达150余种,景观树效益可观,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4、渔业

渔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计划凭借县郊的区位优势发展休闲垂钓,现在寺后村已进行了有效探索。

5、农产品加工业

镇农产品加工以肉制品加工为主,境内的昌泰食品年可生产肉制品256万吨,粉丝、酱醋、甜闷瓜生产企业发展迅猛。

三、镇农业产业需求分析

1、苗木市场极具竞争力

镇年产各类绿化苗木300余万株,有多支集种、养、销、护于一体的苗木专业队伍,是县内绿化工程的一支主力军,目前市场已逐步向周边县市拓展。随着苗木基地的进一步壮大,下一步集种植、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效生态园将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花卉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花卉生产、消费和贸易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亚洲已成为世界花卉主产区,占全球花卉总产值的53%。鲜切花亩效益达5万元,“一亩花百亩田”带动更多的群众从事花卉的种植和销售。我镇花卉种植历史悠久,花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当地群众有养花赏花爱花的优良传统。今天,花卉已经成为镇的一大产业。从当前形势看,花卉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到,我镇有望基本实现花卉产业现代化,使我镇成为省内闻名的花卉生产镇。现正在积极招引种养客商,以外商促外销。

四、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

1、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镇位于县郊,南连沙河镇,西邻门河镇,北与城头镇和赣马镇交界。总面积4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亩,下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

镇自然条件优越,青口河、朱稽河穿境而过,规划的小官湖鲜切花基地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地貌较为单一,景观位置重要。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距沿海高速公路出口仅5分钟的车程。青班、青抗、厉大三线贯穿全镇,并且与204、327国道连接。

2、气候条件

气候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带有大陆气

候特征。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年均降水量937毫米,平均气温

13.2℃,平均无霜期210天,光照充足,平均全年日照时数

2588.1小时。

3、土质情况

土质为河湖堆积物,土壤矿物质颗粒较细,以细沙粒为主,

含大量铁锰结核,土壤属黄沙土、湖黑土、黄土、沙黄土、包浆岭沙土、白浆土等。

4、基础设施较好

4.1全镇有电灌站8座,机井28口,35kv变电站1座;

4.2全镇有设施花卉800余亩,高效苗林基地12126亩;

4.3规模较大,没有规模就没有农业现代化。镇苗木基地面积广大,配套设施齐全。

5.具有现代农业雏形

5.1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每人管理2亩鲜切花温室大棚,50亩苗木园林;

5.2具有较高的土地利用率,鲜切花基地亩产鲜切花48000朵,单体收益5万元;

5.3具有较高的资金利用率;

5.4具有较高的商品率,商品率高达95%以上;

5.5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成果贡献率达80%;

5.6具有较完善的组织,有苗木花卉协会引领,十二支苗木花卉专业队伍带动;

5.7具有较高的农民收入,苗木亩收入4万元以上,鲜切花亩收入5万元以上;

5.8达到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

乡镇十二五规划(二)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以及富民强镇、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为总目标,精神再振奋、目标再加压、标杆再提升,负重俱进,跨越发展,主动融入市《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构建重工业园区和民营工业园区,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宜居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特色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

在保持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加快对重化工园区、民营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度,着力培育新的工业园区、倾力打造工业重镇。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工业带动一、三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至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不低于8亿元,gdp增长33%,达到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1、计划完成的几大重要的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0万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1.8亿元,工业入库税金1100万元。

需完成的重点项目,其中农业项目1个,内容为小官湖鲜切花基地建设;工业项目4个,深圳合兴发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家居项目、南通市新峰工艺服饰有限公司投资2200万元的服装工艺项目、杭州客商李先生投资5000万元的纸浆包装罐项目、青岛客商邱孟国先生投资3000万元的塑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2个,分别为河滨商住区建设项目和商贸步行街项目。

2、“十二五”工业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

在未来的五年里,全镇将集中所有的力量,根据现有的优势和发展条件,明确定位,坚持市场化动作、企业化招商,全力打造的“三区四基”工程,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大突破。

“三区”:①产业集聚区。规划占地1000多亩的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确保工业投入16亿元,新上规模以上企业16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投资万元以上项目2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内资达20亿元。②民营工业园区。继续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加大引导典化力度,强力推进民营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步伐,争取形成以机械、服装、药品生产、塑料制品、农副产业深加工等为主的产业格局,倾力打造新型民营工业园。③中心商业区。以东朱堵村为中心,镇区继续向东、向南扩张,形成占地3平方公里的中心商业区,到2015年,平均每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00家。

“四地”:①花卉苗木种植基地。镇是一个有着30多年的花卉种植历史,种类齐全,品种优良,以青班线、青抗线为主的精品花卉种植,形成了10000多亩的种植规模,产品主要为大、中、小、高、矮苗,赏花、果、叶品种,乔木、灌木、草本等11个品种100多个系列,花卉产业的兴起发展不仅满足了客户、城市亮化、道路绿化、家庭美化的需求,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我镇的花卉苗木种植将在原来的10000亩基础实现0亩的种植规模,成为镇域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②废品拆旧基地。继续加大推进力度,重点扶持壮大望仙河拆旧业,通过政策引导,多轮驱动,扩大拆旧面,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到2015年,基地拥有废品拆旧专业户100家,其中大户10家,平均年创经济价值5600万元。人均增收450元。

③禽畜养殖基地。积极创优环境,在马朱孟村规划占地100亩,扶持农民发展鸡、鸭、鹅、猪、兰狐等经济动物规模化养殖,以此来带动农民的发家致富,到2015年,养殖基地养殖户将达到150家。

④竹编及稻草帘加工基地,一改寺后和岗尚村过去那种零散型加工,通过引导和采取有效措施,把零散加工户集中到规划区内,扩大加工规模,形成竹编和稻草帘加工基地,到2015年,基地将有加工专业户30家,年可纳税150万元。

乡镇十二五规划(三)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又稳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并实施好这一时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对于全面实现我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省,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人才队伍发展概况

(一)人才队伍发展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健全完善人才队伍管理,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到2005年底,全县各类人才总量达8297人,其中:党政人才1593人,专业技术人才448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48人,中级职称1870人,初级职称2468人),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85人(含有高级职称的14人,中级职称66人,初级职称174人)其他各类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1433,人.与2000年相比,全县人才总量增加了1863人,年均增幅5.8%.现人才队伍中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1697人,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突出.据统计,除公检法司机关外,其他县直党政机关现有人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24.7%,45~50岁的占17.1%,40~45岁的占28.9%,而35岁以下的仅占13%.小学教师50岁以上的占31.96%,其中高龄教师占20.29%.县直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占75.2%,科员只占17.4%.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数的3.4%.教育和卫生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87.6%,而农业种养殖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2%.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各类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比较缺乏,整体素质偏低.全县81家规模企业(其中国有企业5家,民营企业76家)的经营管理人才总量为73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仅80人,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只有171人,分别占总数的10.8%和23.2%,满足不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3,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全县尊重人才,激励人才积极发挥作用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滞后,管理机制不活,分配上仍然存在"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卫生医疗单位和教育事业单位部分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工作责任心不强.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服从服务于县域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开发人才资源为主题,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培养实用人才和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为重点,以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和深化人事劳动制度改革为动力,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紧紧抓住引进,培养,用好人才资源三个环节,着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稳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1.45万名,年均增长15%,每年增长1245名,基本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明显加大,人才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才结构逐步优化,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人才的行业,产业分布相对合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建立健全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新机制.--到2015年,全县党政人才队伍数量总体稳定为1500名.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明显改善,执政能力明显增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9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60%以上.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业务素质达到《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到2015年,全县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5000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45岁以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接近1∶8.5∶12.5;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第三产业的比重控制在65%以内,适度增加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培养一批具有全市领先水平的高级专家;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学科技术带头人,科技教育拔尖人才,专业文艺人才;培养一批较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到2015年,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500名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普遍提高,管理现代企业,抵御风险,化解矛盾,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优秀现代企业家明显增多.--到2015年,全县各类技能人才达到1500名.城乡新生劳动力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达到80%以上.符合规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均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或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的再就业率达到50%以上.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率达到50%以上.有创业愿望人员能得到相应的培训,创业成功率达到40%以上.--到2015年,农业农村实用人才达到5000名.通过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使每个村至少有1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性人才总量达到1500名以上,农产品经营人才达到1000名以上,种养能手达到1500名以上,加工,建筑等能工巧匠达到1000名以上.

(三)主要任务1.不断扩大人才规模.坚持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并重,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并重,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人才开发利用步伐,挖掘本地人才资源潜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本地人才资源.同时,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使人才的总量,质量逐步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大力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切实加强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的人才配置监管,重点培育一批青年人才,逐步改变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人才过分集中,分布不均,年龄老化的现状.根据各行业工作的特点,统筹开展各行业人才工作,不断优化各类人才的合理分布,以满足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3.切实加强人才能力建设.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三支,两批"队伍一起抓,从整体上提高我县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加强党政人才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政人才的依法执政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领头军;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建设,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特别要培养一批技师和高级技师;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致富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一批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科技人员.切实加强务工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4.进一步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出台人才工作政策,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盘活现有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逐步形成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尊重人才的工作环境.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各类优秀人才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县级人才市场建设,努力开拓农村人才市场,培育城乡一体化人才服务体系.实现市场优化配置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创造合理,有序,规范的人才流动环境;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努力为人才构建和谐,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

三,"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线,加速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1.加强党政人才培养,提升执政能力.以不断提高党政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水平为核心,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办好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能力建设的要求,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力争用五年时间对所有公务员轮训一遍,真正能让干部学以致用.鼓励公务员在职学历教育,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民主推荐等方式扩充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积极实施公务员的初任,任职,更新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重视女干部,青年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坚持有计划地选派干部上挂,下挂和外派锻炼.建立健全选派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制度,对一些工作任务较轻,科级干部较多的单位,在每年3月底前,由县委组织部按照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情况安排20名科级干部到其他单位挂职锻炼1-2年,挂职锻炼人员的工资及年度奖金由原单位负责,其他福利待遇由挂职单位负责.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短期学习培训和进修.全面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覆盖面超过100%,继续教育与本人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工资晋升,年度考核等挂钩.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考察交流,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学科技术带头人.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围绕企业未来发展要求,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采取政府指导性培养和单位内部按需培养相结合,学历培训与专业进修相结合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地抓好重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培养.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市场拓展能力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4.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大力支持中等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培养各类紧缺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组织生产一线职工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逐步培养一批适应我县工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5.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升致富能力.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以及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的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大力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既懂经营,又掌握现代科技知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二)以吸纳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6.利用政策优势引进人才.用足用好用活扶持政策,主动争取上级及相关部门对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优惠政策.组织,人事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人才引进,培养的具体政策,创新引才,聚才的良好政策环境,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7.发挥本地优势产业吸引人才.发挥我县经济发展相对优势,结合我县锻,铸造产业聚集的特点,有计划,成批量地引进人才.以培养和发展人才机制为载体,优化产业集聚功能,改变引才思路和方式,关注中西部人才走向,通过人才交流会,洽谈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8.积极推行人才柔性引进.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重其所酬"的招才引智新理念,采取聘用,借用,咨询,讲课,兼职,合作交流,人才租赁等形式灵活引进人才智力资源,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注重发挥籍在外人士的引导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网,为我县企业联系与利用高级技术人才和最新技术建立联系渠道,为籍专家,学者报效家乡和回乡投资创业搭建平台.

十二五范文篇6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积极适应发展环境和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现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的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科学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突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内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三、编制分工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总体规划草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由市发改委组织起草。

1、编制准备阶段(2009年2月底前)。开展全市“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基层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

2、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5月)。在完成“十二五”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吸收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行业发展思路,并在“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2010年5月底前,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报送市政府。

3、纲要编制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1月)。按照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9月底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框架,并就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等,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进行衔接。2010年11底前,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与相邻地区的同级人民政府进行衔接,并经“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报市政府审定。

4、纲要审批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完成规划纲要草案,形成正式文本报市政府审定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市政府印发执行。

(二)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重点专项规划,送本级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分批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拟定40个(详见附件),其它领域需要编制的专项规划,由有关部门商市发改委确定。

2、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由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市发改委与总体规划衔接后分批报市政府批准。未纳入重点专项规划的行业,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编制符合本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发展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批准,报市发改委备案。3、2010年6月底前,市级专项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将专项规划草案送市发改委与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同时还应当送上一级部门与相应的上级专项规划进行衔接,2010年10月底前编制完成。

3、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专项规划草案进行评审论证,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报送专项规划草案时,要将评审论证报告和征求意见情况一并报送。

四、工作要求

(一)总结经验,锐意创新。各县区、各部门要对本县区、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编制方式,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

十二五范文篇7

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体现了对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刚才,Xx同志传达了国家、省会议精神,并提出了我市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主要就进一步落实国家、省部署要求,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以及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意义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区域发展的指向标,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统领作用。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于今后一段时期内保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实现“保二争一”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加快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近年来,省内各市发展势头迅猛,我市处于“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的形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第二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巩固。因此,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实现“保二争一”,推进科学跨越,这是我们编制“十二五”规划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我们要通过编制规划,提出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以推动我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规划编制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谋划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战略。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我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绝大多数目标已经或接近达到,多数目标提前完成,部分目标超额完成。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够优、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需求拉动不够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政策、投资方向都会有重大调整。只有适应国家形势的变化,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否则既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又争取不到国家投资的支持,必将陷入被动。我市迫切需要在规划中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研究和解决一些不协调、不全面、不均衡的问题,为实现科学跨越、建设和谐Xx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三)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做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是我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市被国家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区,既是重大发展机遇,又是一个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方案,我市无论在发展速度方面,还是在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质量的提高方面,任务都十分艰巨。特别是改革进入深水区,诸多困扰、约束"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层次问题都需要突破。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怎么体现“两型”?怎么建设“两型”产业体系?怎样形成有利于“两型”的体制机制?等等,这些都需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来回答和破解。

总之,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关键问题

编制“十二五”规划,相对于以往难度更大,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世界经济已进入大调整、大动荡时期,经济发展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国内也面临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市如何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在长株潭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的定位,如何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都需要深入研究、重点把握一些关系全局的问题。

(一)科学制定规划指标体系。市委确定的“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为全市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各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因此,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围绕这一战略目标科学制定指标体系。一是规划目标的总体项目要与战略目标相吻合,即:怎样才能确保Xx的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二的位置、各项工作争创全省一流。二是要合理设置发展指标,根据规划总体目标,合理设置指标项目。要更加重视民生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发改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要作细致论证和测算。

(二)合理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我市城市定位已经明确为:“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我国的城市化是推动全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扩大内需的一个关键措施。推进城市化要保持空间协调和均衡,将人口的分布和经济的分布结合起来,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落实到空间布局中。在“十二五”规划中要认真研究我市城镇体系布局、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并明确具体措施。

(三)明晰产业发展重点。产业发展是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升级化、集群化、“两型”化应该是发展的方向。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要认真研究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重规划好传统产业的提质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千亿产业集群的形成、园区平台的建设、中小企业的发展;要认真研究加快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发展区域、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认真研究现代农业,着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四)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是编制科学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十二五”期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可能处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敏感期,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要特别重视社会发展,要将民生方面的规划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来体现。同时,要认真研究城乡发展、居民就业、社会保障、生态建设、收入分配调整等方面的问题。

(五)重视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是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强大活力的法宝,是激活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改革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市作为全国新时期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负有为全国下一步的改革探索路子、提供经验的责任。规划中要认真研究深化企业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问题;同时,要更加关注农村综合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如何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都要在规划中予以总体设计和安排。在对外开放上,要深入研究我市的优势和差距,理清思路,找出特色,创新方式。

三、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创造性的事业、开拓性的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市区、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启动、扎实做好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依法行政、依规施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把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编制工作的领导,抓紧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关注班子,抽调精干人员,充实规划队伍。市政府将成立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市直部门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且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亲自把关,亲自协调,确保规划编制进度和质量。

(二)高度重视前期研究。前段时间,市里已经确定了31个重大前期研究课题,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要求认真扎实做好前期研究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围绕关系到本地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三)坚持开门编规划。一个科学的规划,应当是一个以人为本、尊重民意、集思广益的规划,决不是几个工作人员加加班,少数领导拍拍脑袋,就能完成的事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一系列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使规划决策更科学、更民主。

(四)加强衔接,形成合力。“十二五”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要加强上下左右的衔接,保持规划制定原则的一致性、政策导向的协调性。特别要注重规划项目的开发衔接,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与市发改委的衔接,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有的项目还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争取将我市重大项目更多地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的规划。

(五)保证工作经费。编制规划是各级各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宏观调控的最高形式,是项目开发的最大前期。各级财政必须予以重点保证、重点投入,尽快拨付给足工作经费,决不能因为经费影响到规划编制的进度和质量。

四、着力实施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

9月份,省政府扩大内需检查组及国家审计署驻湖南特派办,先后对我市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既肯定了我们贯彻中央新增投资采取的行动措施,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项目不能按时开工;二是大部分配套资金未落实到位;三是有的项目涉嫌用已建工程申报国家投资;四是一些项目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不规范;五是个别项目存在违纪违规现象。

实施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关系到中央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央对此有严格的要求。据悉,10月20日至11月20日,中央扩大内需检查组将来我省检查中央新增投资项目落实情况。对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抓紧时间,加大工作力度,坚决完成中央新增投资项目“三个100%”。为此,我在这里明确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各级各部门把这次中央检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做好和完善基础工作,做到项目检查不出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大的项目、民生工程和公益性项目是本次抽查的重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次检查各县(市)区政府必须明确县(市)区长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

二要抓紧进行问题整改。各级各有关部门部门,要突出对在建项目迅速开展一次全面自查自纠,严格对照检查组提出的要求,切实将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决不能打折扣。

十二五范文篇8

我认真学习了“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它主要围绕“十二五”规划的三个主题、三个关键词、8大民生大事,以及“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等问题。现谈谈我作为教师的学习体会。教师直接为社会服务,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因而对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应有较高的要求。

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因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向,只能靠教师来掌握。所以,必须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要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要有事业心。有事业心才有动力,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师德问题我也应该努力做到最好。教师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起“为人师表”的榜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

三、要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友爱的情感,要全面关心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没有爱心是不可能做到的。这点我要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得更好。

四、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要精益求精

教师必须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结合科研或者注意搜集本专业本学科的新成果,了解其发展趋势。认真备课,精益求精。我应该努力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多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领域,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

五、要团结协作

在学校里,不论是培养人才或科学研究,都要靠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十分重要。在教学方面,互相通气,避免重复疏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不容忽视的。在科学研究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往往需要多种学科协作,仅靠个人的力量,许多课题是很难完成的。必须组织许多校内教师,甚至校外专家,能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还应继续学习、领会精神,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新时期十二五规划感悟(二)

“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十二五”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

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我深受鼓舞,我决心努力学习,紧跟形势,认真个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努力工作,更好地发挥一个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贯彻和落实“十二五”规划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期十二五规划感悟(三)

“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在经历了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之后,逐步走入一个调整和转型阶段。“十二五”规划充分考虑了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基本世情,力求在规划制定中,“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为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十二五”规划将不仅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而且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十二五”时期的全球经济

“十二五”时期世界将进入“后危机时代”,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其表现为世界经济在结构变动过程中的逐步复苏。在这个阶段,由于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经济的重心和主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具体而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及其主题的变化表现为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将“回归”实体经济领域。相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实体经济承受范围,是产生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金融深化的必然结果。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的基本特征,它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社会信用的扩张,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甚至超过了实体经济。以美国为例,2007年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30倍。这种情况下,虚拟经济发展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泡沫化”极为严重,成为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由此,“后危机时代”,通过金融体系“去杠杆化”挤压经济中的“虚拟泡沫”,使整体经济发展重心回归实体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一大特征。

第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将“重塑”经济平衡状态。全球经济失衡被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危机后必将难以为继,世界经济结构将出现一次大的调整。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点在于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体现为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此,各国经济结构转变带来的世界经济重新平衡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三,全球经济格局变动将“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人类应对经济危机并最终摆脱危机“后遗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外战争和国内革命,另一种是新技术革命。其中,实施新技术革命的社会交易成本较低,是最为积极和有效的“去危机”手段。1857年,以生产过剩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英及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企业在此次危机中纷纷破产。但是,之后十年内,以电气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注入了增长动力,使这些国家迅速摆脱危机,走上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而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了新的源泉。由此,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而本轮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动必将“催生”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第四,全球经济发展亮点将“凸显”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迹象趋于明显,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增长”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标准模式”,各国只有在这个基本模式框架中寻找符合本国的发展路径,才能融入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促使本国经济良性发展。“低碳技术”可能成为“后危机时代”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方向。在“低碳技术”推动下,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创造“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新增长动力,寻求经济的“绿色增长”,将是“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遵从的主题。

第五,全球经济合作主题将“锁定”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各国经济迅速下滑,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重新抬头。由此,各国开始强调地区合作的地域开放性和领域协调性,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有加快的迹象。例如,欧盟通过地中海联盟扩大了区域合作的边界,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决定加强合作,西半球国家决定成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等。与此同时,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也是此次危机中区域一体化的亮点。由此,“后危机时代”,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迎来新的高潮。

“十二五”规划的全球战略

从本质上来说,“十二五”规划是我国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案。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针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和新调整,“十二五”规划中比较系统的“蕴含”了中国政府的“全球战略”。

第一,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内外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将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政府民生投入,以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多重措施,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同时,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最终,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并以此促使中国从“外供型”经济转向“内供型”经济。

第二,加快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十二五”规划将通过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等措施,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促进出口结构的转型,加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和升级,力争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办公室”和“世界总部”。

第三,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全球科技革命进程。“十二五”规划将通过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和将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等措施,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力争在某些领域与发达国家共同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同时,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

新时期十二五规划感悟(四)

“十二五”是蒸湘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转型期、快速跨越期。“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是认识不断深化提升的过程,是从更深层面理解中央和省市委决策精神、准确把握当前发展阶段特征的过程。科学编制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蒸湘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至关重要。

体现前瞻性

一要做到科学定位。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必须在认真分析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中央、省、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走向,正确判断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分析,转方式、调结构、抗通胀是上级各层面的主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是蒸湘区的主攻方向,要将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业态定位为蒸湘区的主要标志。二要勇于跨越发展。“十二五”时期,根据衡阳市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以及蒸湘区在全市更加突出的中心城区地位来看,商贸中心将更加巩固,现代服务业将更加成熟,钢管配套产业将更加强劲,税源财源将更加丰富。要以跳起来摘桃子的魄力,在制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上更加积极,在规划重大产业布局上有大手笔。三要突出持续稳健。把握好三个方面要求:一是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城市规划要在满足城市生产、服务、消费、就业功能的同时,在商业网点设置、交通网络设置、公辅设施设置等细节上更加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二是充分彰显城市特色。充分考虑和依托雨母山、蒸水河、南华大学等文化、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把新城建设与城中村、老城区改造结合,更加重视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的宜居功能;三是倡导和实践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理念和做法。逐步地、适当地推广新技术、新能源,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鼓励业主采取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措施,引导经济社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突出可行性

“十二五”规划既是宏伟蓝图,更是实践手册,规划编制最终要落实到项目上来,力争使总体规划起到提纲挈领、统揽全局、指导发展的作用,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要突出在产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社会效益广等四个方面筛选、引进、培植项目,注重引进新兴战略产业和重大民生项目,要以重大项目的不断落户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跨越发展。

要紧盯上层争项目。准确把握中央、省、市的发展方向和投资走向,积极与国家、省、市规划对接,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和资金向蒸湘区倾斜,有效推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要对接外地引项目。根据湘南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有利政策和地缘优势,大力引进沿海产业梯度向内地转移,做大做强“蒸湘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逐步集聚发展、形成规模。

要把握特色建项目。衡阳“世界一流钢管制造加工基地”这一工业巨舰坐落蒸湘区,衡阳“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这一金字招牌也以落户,而蒸湘区正处于衡阳的中心城区和商贸中心。要围绕这“一工一商”大力推进新兴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增强二三产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

注重系统性

在规划的科目设置上,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规划这个重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内各项规划间的衔接,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与城市规划体系的密切衔接,做好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密切衔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健康有序推进。在实施方式上,要以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共同推进。以法律途径提升规划的权威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召开听证会,充分征求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共同参与;加强行政约束,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落实保障规划实施的相关配套措施。对一些目标应制定相应的实施步骤和考核机制,一旦规划目标无法实现,要有相应的调整和补救措施。

反映包容性

要牢固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统筹各社会群体、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充分反映“十二五”时期的包容性增长要求。社会资源不能失衡。发展成果要辐射到社会各个群体,把更多的资源向民生方面倾斜,特别是要更多的关心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使他们在社会保障、经济收入方面,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产业结构不能偏废。在加强重大经济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坚持抓大不放小。充分发挥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非主导经济实体在完善产业结构体系中的补充作用,构建合理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业链条;充分发挥小门店、小市场、小作坊在服务市民、全民创业的平台作用,形成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的生活性服务业网络。社会事业不能遗漏。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要特别重视社会事业发展,要将民生方面的规划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来体现。

新时期十二五规划感悟(五)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拉开了未来5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的序幕。

《建议》在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后,深刻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为此,《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毫无疑问,《建议》的主题、主线和目标,是未来5年我们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涉及国土资源领域,《建议》提出的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项项具体任务,更指明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肩负重任。

《建议》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就要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积极参与国家宏观调控工作。《建议》提出,要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国土空间高效利用”这一新提法,为我国本轮国土规划的编制指出了新的目标与方向。我们要科学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能源和矿产资源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各专项国土资源规划,以及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坚持海陆统筹,增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各相关规划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利用。譬如,我们要像《建议》中指出的那样,通过加强土地政策调节,科学合理安排用地,实施有保有控的差别化供地政策,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土地政策,做好房地产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建议》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领域涌现出了众多顺民心、为民意的“惠民工程”和“民生项目”,大大凸显了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坚持以保障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加快城乡土地一体化进程,为实现《建议》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任务而奋斗。《建议》强调要严格保护耕地,这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我们要积极主动做好服务,推进耕地保护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扩大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试点,优化城乡用地布局和结构,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还必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促进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与农村。

《建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就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议》将“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作为一节单独提出,强调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形成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要认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节约能否出实效,关键在于落实,落实就是战斗力。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们要全面实行土地、矿产、海洋资源利用总量控制,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此,我们要解决好包括能源资源在内的矿产资源供给和管理的深层次矛盾,在保障资源供给的同时,认真做好资源战略储备工作;在加强新能源勘查开发的同时,向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集约利用要效益,促进资源开发管理方式的全面升级;坚持土地供需双向调节,实行有保有控的差别化供地政策;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资源节约使用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有增无减。“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系统有力应对了汶川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但要建设“两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我们还要从“应对”走向“主动出击”,增强服务保障。为了落实《建议》提出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编制好“十二五”地灾防治规划事不宜迟,构建地灾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刻不容缓,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容有误。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任务更加艰巨。

《建议》提出,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改革与开放的方针,推进了土地管理与利用制度的改革,推进了地矿管理与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初步建立起地质找矿新机制,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实施与国际互利共赢的矿产资源开发战略,一系列联系国土资源管理实际的“顶层设计”,解决了国土资源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学习《建议》,我们要继续结合实际,把握好中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在理解中央精神的同时,注重研究体制、机制性障碍等根本性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解决好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问题,从而在“十二五”期间更好地发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积极保障促进作用。

十二五范文篇9

今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四个年头。按照惯例,中共中央将在明年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已经在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水利部也已开展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厅党组十分重视水利长远发展的研究,把研究提出我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作为今年重要的工作目标。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思路、统一认识、全面部署,正式启动我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比较,“十二五”规划编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国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总体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所面临的大环境。要把握这些发展基础、动力等的变化,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编制水利发展规划,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水利各项事业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规划依据,是我们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发展思路、目标、措施和各种保障条件进行肯定的最好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思路、把握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领会更加深刻。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第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妥善处理与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把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更加注重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创新水利发展与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体制机制,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健全法制,依法治水,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全面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协调。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洪排涝等关系。

第五,更加注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根据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民生为先,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保障问题。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总体目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等,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民生水利以及水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客观分析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新要求,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主要包括新时期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利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重大水利课题研究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所采用。

第三,要认真研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制定规划思路和规划目标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调查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既要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体现浙江水利特色,在规划目标上发展创新。在制订水利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合理安排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搞好规划布局和确定发展重点是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好城乡、区域水利发展,特别要注重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突出水利问题。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突出问题,譬如沿海平原的洪涝灾害、杭嘉湖平原的圩区整治,要作为“十二五”期间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予以研究。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策和措施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内容。对策措施既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措施,也包括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策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要避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深做实,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好的发展规划,要深化到有论证充分的项目、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可以求绩问效的问责目标。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第一,要深入学习,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背景,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做好水利“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提高对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对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要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刻理解我省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布局。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这次会议上,成立厅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计划处负责归口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厅有关处室、单位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全省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今后召开的全省水利规划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

第三,广泛沟通,加强协调。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涉及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水利部和省发改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了解相关行业部门的对水利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各地水利发展的重点和需求。要做好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衔接,与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与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相协调,特别要注重水利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引导、对农业农村的服务、对资源环境的保障。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做到“上(上位规划)下(下位规划)统一,左右(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协调”。

第四,社会参与,集思广益。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作为对水利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厅里将组成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专家咨询组,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

十二五范文篇10

十二五”时期的全球经济

其表示为世界经济在结构变化过程中的逐步复苏。这个阶段,十二五”时期世界将进入“后危机时代”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由于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经济的重心和主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具体而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及其主题的变化表示为以下五个层面。

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将“回归”实体经济领域。相关研究标明,第一。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实体经济接受范围,发生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金融深化的肯定结果。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的基本特征,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社会信用的扩张,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甚至超越了实体经济。以美国为例,2007年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30倍。这种情况下,虚拟经济发展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泡沫化”极为严重,成为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由此,后危机时代”通过金融体系“去杠杆化”挤压经济中的虚拟泡沫”使整体经济发展重心回归实体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一大特征。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将“重塑”经济平衡状态。全球经济失衡被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第二。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危机后必将难以为继,世界经济结构将出现一次大的调整。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点在于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体现为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此,各国经济结构转变带来的世界经济重新平衡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将“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第三。人类应对经济危机并最终解脱危机“后遗症”方式有两种:一是对外战争和国内革命,另一种是新技术革命。其中,实施新技术革命的社会交易利息较低,最为积极和有效的去危机”手段。1857年,以生产过剩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英及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企业在此次危机中纷纷破产。但是之后十年内,以电气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注入了增长动力,使这些国家迅速解脱危机,走上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而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坚持经济临时稳定增长提供了新的源泉。由此,经济危机往往随同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而本轮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必将“催生”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全球经济发展亮点将“凸显”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迹象趋于明显,第四。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增长”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规范模式”各国只有在这个基本模式框架中寻找符合外国的发展路径,才干融入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促使外国经济良性发展。低碳技术”可能成为“后危机时代”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方向。低碳技术”推动下,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发明“能源利用”与“环境维护”相结合的新增长动力,寻求经济的绿色增长”将是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遵从的主题。

全球经济合作主题将“锁定”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发生后,第五。由于各国经济迅速下滑,导致全球贸易维护主义势力重新抬头。由此,各国开始强调地区合作的地域开放性和领域协调性,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有加快的迹象。例如,欧盟通过地中海联盟扩大了区域合作的边境,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决定加强合作,西半球国家决定成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等。与此同时,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清迈建议多边化协议也是此次危机中区域一体化的亮点。由此,后危机时代”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迎来新的高潮。

十二五”规划的全球战略

十二五”规划是国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案。然而,从实质上来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针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和新调整,十二五”规划中比较系统的蕴含”中国政府的全球战略”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第一。加快内外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将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政府民生投入,以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多重措施,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同时,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入口协调拉动转变。最终,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并以此促使中国从“外供型”经济转向“内供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