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08:42:31

关于校园的作文

关于校园的作文篇1

我是六(2)班的一名学生,在这鸟语花香的校园里学习近五年了。校园是我们的第二个家,美丽可爱:走进校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操场;随后就是主席台前香味扑鼻的小花坛,常常有五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异常美丽;传出朗朗读书声的教学楼里同学们都在勤勉的学习……如此美丽的校园里,却有些“美中不足”……

校园里的的“温馨提示”被涂画得乱七八糟,甚至有些不文明用语;一些“折腰”的小花小草在风中摇摆,仿佛在诉说自己被踩踏的悲痛;教室里空无一人,电扇电灯却全睁着大眼睛;洗手间里的水龙头泪流满面,却没有一人帮它擦干泪水。

为什么校园里会出现这样违和的事情呢?原因就在于同学们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毫不在乎,环保意识太差,只顾自己的开心,方便,却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为了让校园更加美丽,完美,我由衷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组织“环保小分队”。利用课间时间检查是否有同学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并作出合理批评。

2、学校应多展开关于环保的活动,让同学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用同学学们增强环保意识。

3、利用广播宣传,让同学们懂的环保,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4、爱护公物,在桌椅、提示牌上乱涂乱画,如有发现,该班取消文明班评比资格。

关于校园的作文篇2

关键词:图书馆 校图文化 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相比,有其自身特征:其一是文化的社会性。其二是高职院校本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于历史较长的本科院校来说差一些,因此不但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人文素养的教育。特别是,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也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的开展。探讨和认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对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是高校的“心脏”;同时,高校图书馆也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校园最主要的精神文化资源,是大学生寻求知识、追求理想的良师益友。图书馆理应成为高职院校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图书馆不仅可以利用静态的环境来感染人、塑造人,同时还可以用动态的活动教育人,通过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月、百科知识竞答、青春与好书同行、读书与人生”等读书竞赛和演讲报告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内涵。

2.图书馆是提高大学生知识素质的第二课堂

高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一个中心的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其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教师课堂教授。但根据现代教育和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仅有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图书馆这个“第二课堂”,以自学的方式来完善和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为学生服务是图书馆的天职。图书馆通过实施“首问负责制”,使馆员能够积极主动地、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将无形的服务意识变成实实在在的行为,真正在思想上尊重大学生,在感情上贴近大学生,在行动上深入大学生,在工作上为了大学生,时时以“大学生满意”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让大学生通过在图书馆的学习打牢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拓展和掌握综合知识,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知识素质的目的。

3.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创新是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发展进步,只有充分研究和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思想,才能有所前进,有所创新。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信息文献资源,采取各种办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消化、巩固、拓展课堂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猎取课外专业知识,博采众长,形成自己专业的独特见解,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图书馆要引导大学生利用电子文献学习网络知识,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帮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广开思路,活跃思维,发展个性视野。提高智力创新水平,促进创新思想的发展。 转贴于

4.图书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图书资料向学生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识,从而,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其它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5.图书馆肩负着培养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重任

在科学研究领域,信息检索可以充分发挥人类知识宝库的作用,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信息检索可以提高效率,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减少人力或投资方面的费用;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和终身教育的基础,当今社会,教育已扩大到一个人的一生,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可以防止知识老化,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当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较,由于学制短、课时少的原因,不可能把“信息检索”作为一门课程来向学生系统讲授,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利用课余时间承担起向高职生讲授“信息检索”内容的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普通法、追溯法和分段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获取和信息利用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于校园的作文篇3

下河小学2020年被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评定为“文明校园”,一年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石龙区教体局及区党委的领导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方面都有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员工,自觉按照“平顶山市文明校园”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的条件要求工作。按照平顶山市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平文明办[2021]3号《关于做好市级文明单位复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省文明委《河南省文明单位评选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有关精神,对照复查标准和细则,我们对近年来我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作了自查评估,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龙河办事处下河社区,学校占地4960平方米。学校服务下河、贾岭和河湾三个社区。现有6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31名。全校教职工16人。学校设后勤处、教务处、少先队、教研组等组织机构。教育教学设施完善,现已建成科学教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体育器材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多功能教室共7个室,数学、科学仪器达到一类 标准,图书3500册,音美教学设备达到一类标准,体育器材达到二类标准,学生计算机15台,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清晰,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环境优雅、舒适。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学校坚持以爱心教育为特色,逐步形成了科学的发展模式和鲜明的办学风格,是师生幸福成长、快乐生活的家园,是一所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凝聚力的学校。

我校深入贯彻《关于开展2019年度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认真对照《平顶山市中小学文明校园测评体系》,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做好文明校园建设工作。

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小二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团总支负总责,组员由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工会委员、班主任、学生会宣传部成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导、评比、检查各班开展文明班级情况,并在每学期开学教职工大会上提出和布置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求,每周由值周教师组织学生会成员对各班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评比。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通过课堂让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学习。学校一直坚持周一、六升、降国旗、唱国歌仪式,并作为制度坚持不懈。利用晨诵、做操、升旗仪式进行背诵,校园相关位置进行张贴,让学生时刻记诵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心灵。

(二)增强爱国情感,放飞中国梦。每年十二月四日为国家宪法日我校开展“尊崇宪法,礼赞宪法”主题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庄严、隆重的氛围中树立报国之志,培养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意识。

(三)榜样引领,做到常态化。月主题活动和日积月累好习惯评价体系相结合,每月评校级最美少年,并通过颁奖仪式、校园展示窗进行宣传。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通过快乐反思、家长寄语、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们好习惯、好品质逐渐形成。

(四)《论语》进校园。论语进校园是我校的特色活动。利用晨诵、升旗仪式、课间操等时间进行集体诵读,现在,诵读践行论语成为学生们生活、学习的必需,潜移默化地规范了他们的言行。

(五)德育课、少先队活动扎实开展,注重实效。每周一升旗仪式有序进行,大课间少先队大队长带领队员对学校卫生,做操,桌椅摆放等进行检查评分,每班还开设品德课,每学期还有德育公开课。

我校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校园处处充满文明之风,洋溢着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

(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帮扶四类特殊儿童。疫情期间组织老师家访低保家庭儿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努力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做好“控辍保学”巩固工作。

(七)不断建立健全校内政治学习、考勤奖励、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卫生检查等制度,并由相关部门督促检查评比。凡乡上级部门组织的或者有关部门组织的政治理论及各种业务学习培训全部参加。

(八)因地制宜能够安排的空地按照美观的原则,都栽种绿化,并包干到班级管理,做到树常青、草常绿、花常开。

(九)学校文化技术主要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要求各班级按照“班级刊书黑板报的要求”办法实施。

(十)环境卫生要求每周一大扫,每天一小扫执行,努力做到校园整洁、干净、卫生、美观,教室均张贴有名人名言录。

(十一)严格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多年来师生中无违法违纪行为出现。杜绝男师生留长发、穿拖鞋、背心上课,在日常生活中文明用语,不讲脏话、流话。

关于校园的作文篇4

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就快要结束了,这些年来,母校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校园环境正在逐渐被有些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所破坏。

例如:同学们常常为了抄近路而不走硬道路面,踩踏草坪,使校园中许多草坪变得稀疏;有的甚至还横穿绿化带,因为,校园的绿化带中有好多已经“断裂”了;还比如地面上的卫生,走廊上的某些地方有脚印;厕所间地面也十分潮湿,如有一不小心就会跌倒在地。因此,我为了使母校变得更整洁,向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你能够采纳:

一、配合本镇创造国家卫生镇的工作,对在校的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使人人都养成文明卫生的好习惯。

二、实行“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的计划,并分配各工作室、办公室、教室由哪班负责,保证校园内不再出现卫生死角。

三、给两幢教学楼之间的学生厕所都装上几个扇风机,争化厕所空气,使厕所内不再有异味。

四、要求检查人员以及值周领导每天严格检查校园内的卫生情况,如有做不好的地方,需立即向班主任说明,并且扣班级的分数。

五、向植物商店购买一批分装植物,摆放在各教室的窗台上,使同学们的学习环境更好。

关于校园的作文篇5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生管理互动机制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这两个文件先后出台不仅凸显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建设中国先进文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大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内在一致性乃至互动性。笔者认为,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互动机制是发展高校文化,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

1.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一般包含物质文化(校容与校貌、教学手段和科研条件、师资水平)、制度文化(工作和学习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行为文化(社会实践环节、科技学术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精神文化(学校目标、学校精神、学校道德、教育思想、校风学风)。

校园文化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辐射作用。

2.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

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涵盖了学籍管理、课外活动、校园秩序、奖励与处分、就业与实习、贫困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诸多方面。

3.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

通过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不难看出两者的内在契合性:一方面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建设受益的客体,校园文化建设离开学生将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唯一对象和客体,一切管理工作都服从并服务于学生培养这一目标。可见,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统一于共同的学生培养目标,即提高学生质量,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描述

鉴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质量上的高度一致性,我们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衔接起来。

1.以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校园文化的贯彻。校园文化的贯彻途径主要有“五化”。

(1)借助于有关建筑标志、仪式实现情景化

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学生。服务学生本身又构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一环。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或者名胜古迹、历史事件,学生通过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

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仅是校园文化规范化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得以强化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求既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教学管理规程、学生管理规程,又要加强督促,狠抓落实、注意引导。

(3)借助于特色活动使校园文化群体化

要积极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活动或品牌活动,让大学生广泛参与,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真正受益者。一旦校园文化建设同校风建设结合在一起时,就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产生一种内在的号召力。

(4)借助于良好风气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经常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带任何强制性;二是逐渐发生的,不自觉形成的。重视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和学风建设,树立典型、表扬先进性等,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奋发向上的学风。

(5)借助于典型人物使校园文化人格化

充分注意积极宣传和树立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要及时表扬和宣传,挖掘、总结和概括、提炼他们的先进思想,努力在学生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使其发挥榜样的作用。

不难看出,上述内容正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它将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学校创造活力,校园安定有序运行。积极的建设和贯彻校园文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力,有益于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力。

2.以学生管理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既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应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1)调查反馈机制

本机制的建设主要是完善调查和反馈系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入学情况调查、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调查,学生对管理的满意度调查,心理状况测查、学习情况调查、就业跟踪调查等等。

(2)约束控制机制

主要是有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制度的制定要以学校的培养目标为目的,遵循“以学生为本、依法治校”的原则,制度的制定面对日益变化的实际,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有关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制度的落实要严格工作的程序,要在充分的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在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注重控制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

(3)教育辅导机制

加强教育是学生工作的永恒主题,党团教育、道德教育等等。增加学生对管理教学服务的参与,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师生的沟通,如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指导、勤工俭学辅导、学习辅导、科技活动辅导、社团活动辅导、就业活动辅导、课外文化活动辅导、社会工作辅导等等。

(4)导向激励机制

导向和激励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即是完善的评价机制,它应当包括学生奖惩制度、工作讲评制度、学生自评互评制度(公德评价、信用评价)等。评价机制的过程性是和谐校园在学生主体逐步内化的重要过程之一,主要是起导向以及典型的示范作用。

可见,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间具有天然的良性互动机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综合实力、校风学风的一种展示,更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反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合理定位对于校园文化的繁荣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把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学生管理体系的问题统一起来发挥其互动效能,是我们当代高校管理者应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J].求是,2004,(18).

关于校园的作文篇6

关键词:学生管理;校园文化;促进作用

学校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更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地方。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目的的校园管理机制。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学生的思想不断变化,传统的学生管理已无法满足当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应迎合目前教育的发展要求,创新和改革学生管理模式。利用校园文化来促进学生管理成为未来高校的发展趋势。

一、对学生管理的物质保障有促进作用

学生管理,即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前提。而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高校校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师生员工参与的各种校园活动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如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等方面。只有具备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才能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首先,通过美丽宜人的校园风景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校园无时无刻彰显浓厚的文化气息,幽雅茂盛的植被、合理的布局、名人塑像和宣传栏等,都是校园独一无二的风景。学生长期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能感受来自校园一草一木、一石一瓦浓郁的校园文化。在这种优美、整洁的环境下,学生能陶冶情操、塑造高尚人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达到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

其次,学术环境,主要指学术科研、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它是衡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甚至直接影响育人的质量。

最后,人际关系环境。这里的人际关系指的是校园内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等多方面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处理和维系,则需要大家保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营造和谐、轻松、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从而达到利于教学、利于管理、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校园文化所创设的和谐、正能量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价值取向是师生正常生活、学习的基础,以此为导向,可指引师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校园活动组织的丰富性和有益性,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及情感,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深入。因此,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

三、促进情感的凝聚,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

培养师生员工之间的信任度,以此实现以学校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取向,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形成坚不可摧的凝聚力,还能使每个个体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及关怀,而这些都是基于学校规章制度之上的。如何才能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感情?首先,师生之间应不分等级和尊卑,互帮互助,相互协作,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学校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尽可能组织有助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文娱活动,使全体学生处于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因此,只有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才能促进师生情感的凝聚,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促进培养健康心理,突出学生主体性

学生在校园中生活和学习,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高校环境和氛围决定了校园文化是否优秀,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教育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校园文化,尤其对学生管理工作更是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优秀的校@文化将管理变得更为人性化,真正突出学生主体性,其以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学生为目的,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五、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合理、正确、有效地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是目前广大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灵活应用于高校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左宁.浅议校园文化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35-137.

关于校园的作文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档案建设;校园文化;促进作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55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96- 02

1 前 言

高校档案记载了校园发展历史,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具有传播文化的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建设基础。档案记录了高校发展历程,体现了校园精神,丰富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充实档案,若高校校园文化贫瘠,那档案建设工作将会受到不良影响,高校档案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传播效果和推进效果。因此,校园文化与高校档案建设具有相互影响作用,两者均代表了高校的文化和精神。高职院校除了教学作用外,还兼具科研功能,学术氛围浓厚,可有效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校园文化推广。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校园文化有利于档案构建,是档案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风和校风,可以从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并记录在高校档案中。高校档案可以体现校园精神,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促进、推动作用。

2 高职院校档案建设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

2.1 创新文化形式

高校档案建设工作指的是将校园文艺、艺术以及文学等,通过表述建立新的档案记载,里面蕴含了高校的精神,经过编制、整理和分类后,形成一个具有艺术性、条理性及系统性的档案。档案建设工作的意义在于体现高校的文化和信息资源,在进行档案编研、加工及归档等工作时,档案会从原来的不具任何意义的文本变成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变成精神财富,不仅具有艺术色彩,还具有文化价值,可为高校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2.2 具有教育意义

高校档案不仅可用于传播文化,还可以用于文化教育,可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高校档案记载了高校发展的历史,包含表彰奖励、干部聘任、机构变迁及历史沿革等内容,档案内容见证了高校发展的整个历程,讲述了高校人拼搏、努力、奋斗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高校档案,了解高校发展历程,体会高校人一路成长的酸甜苦辣,可激励学生,使学生的文化教育更加全面。

2.3 推进文化传播

高校档案建设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传播,可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档案可通过查阅途径,向学生或他人传播校园文化,让广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了解高校校园精神,并向社会传播校园文化[1]。档案建设不仅为校园文化提供了查阅服务,还具有传播文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知名度及其社会地位。

2.4 记录校园文化

高校档案可分为多种门类,涵盖多种信息,包括后勤档案、学生档案、党政档案、科研档案及教学档案等,档案反映了高校整体学术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及总体层次等,通过了解档案,可了解高校的校园文化,了解高校演变历程,档案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代表,也是校园文化沉淀的成果。

3 高职院校档案建设对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

3.1 高校档案建设工作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传播

通过档案建设来推进校园文化发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利用档案在校园内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或人文景观,以此陶冶高校学生和教育者,培养良好的高校纪律和高校学风。做好高校档案建设工作,有利于完善校园文化资料。每所高职院校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历程都具有独特性,可通过深度挖掘,丰富高校档案,提高校园文化的内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素材主要来源于高校档案,可以通过建设完善的校园档案,加强学生的爱国教育,传播高校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良好精神。可利用高校档案建设,服务校园文化传播,重视档案管理,让学生通过查阅档案获得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3.2 档案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

可以从高校档案中挑选出一部分优秀学生去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学习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档案里包含了学校专家科研的社会推断、总结鉴定、实验证明以及可研论证等成果,让学生借鉴,起到示范性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增加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高校档案记录了学校文体活动,通过查阅可以了解相关信心,这对学生具有刺激作用,可刺激学生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3.3 高校档案建设可有效提高师生行为约束力

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建立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后,越来越健全,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约束着学生与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使高校师生变得更加文明,更加规范。在高校内进行档案建设,可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不断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

3.4 高校档案建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高校档案内包含革命历史相关资料,例如,历年教育总结资料、先进教工事迹、专家学者事迹、伟人宗师事迹、老干部相关材料、高校革命活动信息等,对以上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做成一个系统的专题报告,采用举办展览方式,向师生宣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校园文化教育,加快校园文化推进速度。

3.5 高校档案建设有利于提高师生凝聚力

高校档案记载了高校发展的过程,可通过对高校历史的研究,充分利用档案内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制成大事记、年鉴、校志等,进行宣传和传播,让高校师生了解高校发展史,正确认识校园文化,提高师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荣誉感,让师生变得更加团结,进一步提高师生凝聚力,一同促进高校发展。

4 充分利用高校档案,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4.1 做好高校档案建设工作,提高校园文化推广力度

高校应重视档案建设工作,为档案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想法设法解决档案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充足,资料健全。高校档案建设工作人员应深入分析校园文化与档案建设的关系,不断完善档案内容,定期进行档案整合、挖掘,尽量以多种形式展示档案资料,充分利用档案,加强校园文化推广[3]。

4.2 注重档案建设的真实性,充分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推广中的服务作用

高校档案建设应以学校为中心,收集想干的实物、图片以及文献资料,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在校园内举办有关学校历史的一些图片展、专题文字、校友事迹以及校史展览等,丰富校园文化。近年来,校园文化对高校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具有重要意义,应充分利用档案建设,最大化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档案建设工作人员应为校园文化传播做出贡献,提出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为校园文化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4.3 积极开展高校档案建设工作,突出校园文化特点

在各大高校中,仍然有许多具有价值的资源没有进行归档,应不断扩大档案资料收集力度,深入挖掘与学校发展历程有关的档案资料,在高校内建立具有校园特点的档案馆。向广大师生开放档案馆,全面保护、利用档案,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了解高校发展之路。从档案中选出一些价值较高的文化资源,并通过多元化形式促进校园文化发展,如报告形式、专题讲座形式以及网络媒体形式等,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档案建设,更好地为校园文化提供服务[4]。高校应注重更新档案,引导学生利用档案丰富知识,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4 丰富高校档案建设资料,开发档案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价值

高校档案建设仍然有许多可开发的资料信息,很多价值较高的资源没有进行归档,可以将高校学生管理、科研、教学等相关资料进行归档,使高校档案更加丰富。尤其是与高校发展有关的一些资料,应收集全面,建设有文化特点的高校档案,如科研成果档案、知名校友档案及办学特色档案等,尽量建立可以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档案,并以此传播校园文化,加快校园文化发展步伐。

4.5 加强高校档案建设人员素质培训,全面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高校档案建设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化意识,掌握校园文化发展时机,全面投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高校档案建设工作人员应先正确认识档案建设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认清档案建设对校园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档案的文化价值。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应积极推进高校档案建设工作,提高学生素质,振奋师生精神,塑造高校形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外,还应充分利用高校档案,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罗学玲.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之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4):162-163.

[2]林苑纯.加强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1):216-217.

关于校园的作文篇8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比重,其教学水平关系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成形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养成。高校校园文化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并加强互动对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重要性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教育与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进行校园文件建设中,应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作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高校校园基本特色及实际情况,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先进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原则。高校教育的重点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而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每个教学环节应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与加强校园软环境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软环境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部气质,对校园文化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强软环境培养才能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发挥其实质作用。再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社会主流文化及正确观念,摒弃陈旧腐朽观念。校园文化有先M与落后之别。先进文化是校园文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重要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教育部有明确规定,高校应以爱国、集体、社会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加强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不断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及传统文化,力争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高校进行思想教育,其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马列主义、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应作为其主要内容,同时应结合当前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力争实现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养成。

首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确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主要的思想动力及精神追求对学生成长及成才具有关键的作用,其将激励与指导大学生向着自己目标而奋进,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其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及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再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熏陶与滋润;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应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及公民意识,以便其在毕业后更好适应社会大环境,对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一并为大学生基本观念及素质的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但是,当前时展速度迅速,各类思想及观念变化日新月异,各类思想及观念不断渗入大学校园,对学生成长造成极大的困扰,其将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可预期的危害。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内涵将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以马列主义、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养成。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政治理论说教,缺乏文化内涵,内容空洞,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融入和强化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从校园文化层面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树立政治信仰,实现价值观塑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实现文化自信,通过对各种文化的学习、借鉴和融合,最终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创新。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策略

1、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高校文化建设

前面提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思想理念,以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为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定期在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宣讲活动,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社会现状,促使大学生养成正确观念。

2、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协调

目前,学校可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并加入各类思政观点,为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连接纽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如在思政活动中,加入热点事件并组织讨论,最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并适当加入学生生活事项。通过持续的活动组织,学生的意识及观念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人员队伍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高校内部应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意识,借助校内党政机关共同建立高效队伍,以实现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另外,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反映了大学生思想倾向,高校可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历史、文化等特点,结合时代需要,继承和发展校园文化优良传统,形成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教育必须推行与加强的主要课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其作用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宋向华,张学书.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13.S4.

[2] 王焕斌,查玉喜,史志远.高校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4.

[3] 金文斌.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6.

[4] 任晓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刍议.当代教育论坛,2011.32.

[5] 陈鑫.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研究.池州学院学报,2012.5.

关于校园的作文篇9

论文摘要: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稳定校园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提出六个论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快高校图书馆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并分别进行了论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愿望,同时给教育战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因此,学校对构建和谐社会应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贡献。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稳定校园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范围,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校园内部的环境和活动为主要的一种群体文化,所以说,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笔者认为,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核心

建设积极文明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员工,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念和信心。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先进的世界文明成果,紧密联系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形成符合时代精神和学校特点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要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使师生人人有自己的文明守则,以和谐文化建设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1]。

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外部条件

校园周边环境一直是困绕学校对青年学生教育的一大难题,也是阻碍和谐校园文化的不利因素之一,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校园周边网吧已使有些青年学生沦入情绪消沉的境地,侵蚀了他们的思想,污染了校园。青年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模仿,当前,在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传媒内容千奇百怪,格调低下。渲染贩毒、走私、抢劫、敲诈等情节的作品容易吸引青少年而使其受影响。网络则由于虚拟性而产生一种包容力,成了学生情感倾诉的合适对象,以致沉溺于网络已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产生了过多的负面效果。这样的外部环境必然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构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为此,彻底清除校园周边网吧,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内部条件

学校是以教育为根本,所以教育环境至关重要。所谓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教学因素”指的是以课堂为主渠道的诸种因素;“非教学因素”指的是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是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所以,营造相互配合的教育环境,提供协调一致的教学条件,对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起到重要作用[2]。 转贴于

四、加快高校图书馆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手段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特有的文化和学术氛围及图书馆员提供的优质服务显示出极大的优势。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文献资源经过长期积累,内容丰富,莘莘学子在这里可以博览群书,接受科学理论的指导,在优秀作品的鼓舞和高尚精神的感召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这种优势,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在图书馆这个第二课堂中,健全人格、培养能力,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根本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它受社会道德风气的影响,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坚实基础。尊师爱生是新型师生关系最集中的体现,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是搞好学校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利的条件。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特别是对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关爱,关怀他们的成长,这种师爱是严与爱的和谐统一。这种爱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空间上、情感上的距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学校就是一个家,只有这个家庭当中的成员——全体师生员工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个家才能和谐,校园文化才能和谐,德育工作才能得到根本提高。

六、开展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载体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有与学校办学目标相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校园内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会促进同学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在交流中鼓劲儿、在流动中消气儿、促进形成统一的和谐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学习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等。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应立足实际,通过有效地教育管理,增强全体师生的“和谐校园文化意识”。学校应致力于人文精神的塑造和育人环境的优化,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激发师生投身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实践的热情。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学校上下、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关于校园的作文篇10

一、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网络具有传统媒介所不可比拟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网民人数中40%以上为高校学生。因此,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高校校园网站不仅仅是高校开展网络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示高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弘扬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风尚,传递文明和谐的社会正能量,从而使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领悟高校的办学理念,进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此外,高校校园网站已成为高校对外宣传过程中一张内容丰富的名片。通过网络文化建设,高校增进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全方位展示办学的最新成果,传播先进的育人理念,展现校园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便于进一步弘扬校园文化。

2.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网络作为当今社会最为便捷的媒介手段,对青年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新媒体时代下的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信息、查阅资料,不断加深对外界社会的认识,尽情享受网络带来的精神大餐。然而,由于网络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青年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极易沉迷虚拟聊天、网络游戏之中,荒废学业、迷失自我。因此,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3.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的传播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的时空限制,为师生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合信息,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创造力。另一方面,广大师生利用网络主动同外界进行多方面的交流,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有效地覆盖传统校园文化与社会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的真空地带,丰富了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资源生产能力。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近年来虽已初见成效,但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河北省十所重点建设高校的师生就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现状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5份,有效回收率为95.3%。根据对问卷集中反映问题的分析汇总,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访谈了解到,70%以上的教师认为校园网站仅是学校对外宣传、开展网络办公的重要手段之一,45%的教师认为校园网站建设与高校学生成长没有密切关系。问卷调查表明,83.4%的高校学生极少浏览校园网络。由此可见,高校师生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仅仅将校园网络定位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而对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对学生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由于高校过多重视网络的功能性作用,忽略了校园网络的文化作用,导致部分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较低。

2.高校对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引导不到位。网络是当今社会获取信息最为便捷的途径,受到青年学生的广泛欢迎。青年学生自制力较差,加上高等教育相较于高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面对网络带来的诱惑时抵制力较差。问卷调查表明,17%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时事信息并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更多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活动,其中网络游戏占33%、影视剧占29%、网络小说占9%、交友聊天占8%。由此可见,高校学生更多是通过网络进行娱乐活动,未能充分发挥网络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价值。关于每周上网时间问题的调查表明,每周30小时以上的学生比重高达67%。高校学生进行网络娱乐占用较多的课余时间,学生花费在学业上的时间自然会大大缩减。沉迷于网络使学生与外界缺乏沟通和交流,易造成学生性格孤僻,长此以往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对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引导不到位,严重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3.高校校园网站内容不丰富,难以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校园网站内容不丰富,对师生的吸引力、影响力较小,校园网站运用的实际效果不理想。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未浏览过校园网站新闻等信息,46%的学生不了解校园网站包含的具体内容。学生利用校园网站除了登录个人教务系统进行选课及成绩查询,对于校园电子图书资源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资料查询和自主学习。通过对各高校校园网站的研究发现,一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仅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枯燥单调,不能满足师生多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一些校园网站功能模块单一,只是涵盖了信息公告及教务信息等内容模块,而师生沟通交流、校园文化展示方面的内容明显不足。

4.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缺乏高素质专职人才的有力支撑。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访谈了解到,近五成的教师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高校中普遍由多部门协同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然而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化管理,致使校园网站内容杂乱无章。另外,据有些教师反映,一些高校还未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总体规划,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目前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水平较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导致网站后期维护工作的不到位。

三、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1.高校应不断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在高校总体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地位。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变革,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认知方式,影响着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下,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更应把握网络发展这一契机,不断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逐步建设具有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集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服务于高校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助力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高校应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主流思想引导,努力形成和谐、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首先,高校主抓网络文化建设的有关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文明网络文化环境对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其次,校园网络文化可以理解为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有机结合,通过校园网络将大学的文化进行广泛宣传和弘扬,使高校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互动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感,增强其对大学精神的认同感。再次,高校有关领导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调研,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现状,对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新情况、 新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制订整改方案,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水平。最后,高校应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渠道,如采用榜样报告会、座谈会、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文明网络文化教育,使其自觉抵制网络环境中的不良诱惑,逐步形成良好的网络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