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名言十篇

时间:2023-04-04 10:56:17

职场励志名言

职场励志名言篇1

1、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2、看破红尘淡泊名利永远是成功者的专利,对小人物而言,欲望才是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

3、职场不是走秀场,而是斗兽场,比的不是谁更厉害,而是谁能生存下去,能活得久。

4、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5、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6、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励志名言

7、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8、在职场中,别人看的往往不是你的成功,而是你的缺陷。一个缺陷就可以抵消掉好几年的成果。

9、没有不合理的职场,只有不合理的心态。

10、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11、使用双手的是劳工,使用双手和头脑的舵手,使用双手头脑与心灵的是艺术家,只有合作双手头脑心灵再加上双脚的才是推销员。

12、失败者的三大问题是奴性、惰性和推卸责任。自己没有独立思考,什么都听上司的,是为奴性。上司拨一下你动一下,不知道该主动做什么,是为惰性。混不好怪上司、怪职场、怪社会,是为推卸责任。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15、比靠山还可靠的,是让自己有价值。

16、你看芙蓉姐姐看什么?看脸蛋?看身段?看胸?你还是白活了。仔细瞧,芙蓉全身上下就写满三个字:“不要脸。”这是人家成功的秘诀,也是绝大部分老板挣钱的秘密。

17、工作不会害你,只有人才会害你。

18、一切与新上司的冲突,都是由于你们守着旧有的东西,而不肯改变。而拥有不改变资格的人,只有上司而已。你不拥有权力,就只有去适应他。

19、在职场中,别和人比聪明,更不要比高调,比赢的人除了死得快之外,毫无用处。

2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1、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22、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职场励志名言篇2

    【摘 要 题】书业经纬

    【关 键 词】励志图书/畅销书/文化场/图书市场

    【正 文】

    近年来,励志图书的大量出版和持续热销,既有对出版界经济效应的有形影响,也有对社会文化价值转变的无形渗透;既是物质层面的进步与创新,也是精神心理层面的建设与突围。这种阅读与文化层面深刻的变革,是通过真切的现实反映出来的。

    首先,励志图书持续热销。2000年至今,励志图书的销售持续走高,出版规模越来越大,出版品种越来越多。其次,超级畅销书层出不穷。《谁动了我的奶酪》等一系列畅销书长期占据排行榜前列,基本形成了励志图书出版与阅读的文化场。再次,图书出版者积极参与。目前我国的励志图书出版者中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品牌等级差异,励志图书出版的门槛较低,行业壁垒没有形成,众多出版社蜂拥而上,得利则再接再厉,失利则悄然退场。因此,励志图书的出版者整体积极性颇高。

    励志图书正是通过其出版、宣传、销售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影响着我国的出版业和文化界,已经成为目前出版业、文化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关注和研究的感性大于理性。笔者查阅了大量的书评和相关的文化评论,绝大多数皆因励志图书的“庸俗”和商业性质而加以忽略和鄙夷。严肃的读书评论几乎毫无例外地对励志图书持一种否定态度,说它“没有思想”,是“精神垃圾”,甚至斥之为“无聊加扯淡”的拼凑。

    一边是知识精英的不屑,一边是现实中持续的出版和热销。励志图书正是在这种冷与热的反差中行走在文化歧视和市场热销的双重环境中,在知识精英和普通大众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分野,这也是出版界关于出版价值和市场效益矛盾的典型表现。

    一、我国励志图书出版历程

    按照内容,励志图书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类:职场励志类,心理自助类,创富理财类。这三类励志图书又互相结合,就出现了复合式的励志图书。按照图书的组织形式,励志图书可以细分为励志小说、励志散文、小故事、案例集、名人名言录、书信集等形式,这些不同的形式互相糅合,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励志图书。

    (一)我国励志图书出版历程

    我国的励志图书从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开始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国外经典传播期。最早在中国开启励志图书出版先河的,要追溯到《卡耐基系列丛书》。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卡耐基系列丛书》曾经风靡中国大陆。迄今为止,卡耐基一生写作的《语言的突破》《林肯传》《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伟大的人物》《人性的优点》《快乐的人生》7部书仍然在全世界畅销不衰。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励志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1883-1969)的经典成功学着作也被引入中国,如《成功学》《成功的资本》《思考与致富》《成功法则》《人人都能成功》等,其中《思考与致富》畅销世界60年,销量超过3000万册。此外还有《心灵鸡汤》系列,发行56个国家,跨越40多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5400万册。直到今天,《卡耐基全集》《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思考与致富》《心灵鸡汤》等仍然很畅销,这些励志图书已经由畅销书转变为常销书。这一时期的励志图书都是来自国外的成功学大师的经典之作,图书品种集中,商业色彩不浓,较受读者欢迎,但是那时候还没有出现“励志”图书的概念。

    2.本土励志图书的萌芽期。从台湾作家刘墉开始,出版者才正式提出“励志”的概念。《超越自己》(1989年)、《创造自己》(1990年)、《肯定自己》(1991年)、《我不是教你诈》(1995年)等,这些书用小品文讲述人生的大哲理,对青少年读者颇能起到点拨的作用,因而在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比较畅销。在这一时期,励志图书种类有所增加,既有来自国外的、台湾地区的名家作品,也有大陆作者原创的励志图书。比如1996年出版的《方与圆》影响很大,最初在深圳打工仔打工妹里面流传,后来又被打工族带到各地,最终畅销全国,《方与圆》全三册至2004年在全国正版发行量已接近600万册,还成功进入了我国港台地区,韩国、北美市场。本土励志图书开始萌芽。

    3.现代商业化励志图书的成熟期。从世纪之交至今,励志图书的出版与营销行为逐渐成熟起来,这主要是由几本重要的励志图书的出版与成功的商业行为相结合造成的。1999年由海天出版社推出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开辟了励志图书出版的新阶段,2001年《谁动了我的奶酪》把该类图书的发展推到一个顶点,2002年的“加西亚”系列为励志图书的出版锦上添花。2003年,《执行》一书的超级畅销,为职场励志图书的炒作提供了很多新思路,在这一年也出现了国内的畅销书《水煮三国》,励志图书可谓大红大紫。200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伪书《没有任何借口》在疯狂畅销之后,真相被揭,励志图书遭遇寒冬。

    (二)励志图书的读者群分析

    图书的读者群分析永远不可能精确到个人,但是一个阶层、一个群体、一个集团的阅读共性常常象征性地作为图书读者群分析的基础。励志图书在近几年来大量出版和持续热销的根本点是因为读者需求,那么,究竟是哪些人在购买励志图书呢?

    曾成功引进过《格调》的着名图书策划人石涛分析说:“励志书的读者主要分三类:职场上的失业者,即将走进职场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以及缺少主见爱跟着起哄凑热闹的追风族。”而曾经策划过数种励志类图书的北京弘文馆图书公司编辑吴金岭分析说:“励志图书的读者从市场来看是以小城镇青年、大学教育水平以下的读者为主力。这些人是读者群的金字塔的基层。”以上出版人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具有局限性。笔者以为,励志图书的读者主要集中在非精英阶层和有短期实际效用者。职场上的失业者,渴望成功的青年人,以及用作培训教材的培训机构等都属于这一类。

    二、励志图书的销售方式与销售特点

    (一)销售方式

    励志图书的销售方式主要有两种:团购和零售。

    1.团购。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和再培训,再培训不仅包括专业技术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对工作态度的培训。励志图书市场定位明确,直接服务于企业和职场,因此团购现象比较普遍,这有助于企业与出版商加强互动。较之零售,团购有其明显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在销售方式上,团购现象的出现使得该类图书在口碑传播的途径上呈现集束式效应。一般图书是由点及点式,该类图书则呈现由面及面式的大面积扩张。在回款方式上,团购比例的增加造成了回款方式的变化,一般是先款后书,这种发行方式令出版商们笑逐颜开。例如,《邮差弗雷德》出版以后,中国邮政、中国人寿、联想集团团购量都非常大,团购总量占该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2.零售。近几年励志图书的零售状况一直在攀升,根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调查,励志图书的零售市场近几年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市场容量不断扩大。2000年,职场励志图书在心理自助图书市场的码洋占有率仅为0.22%,2001年上升到0.89%,2002年受超级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拉动,其在心理自助图书市场的占有率迅速上升到20.3%。2003年虽然也有“加西亚”系列的出现,但毕竟不敌“奶酪”当年畅销的势头,其码洋占有率略有下跌为14.3%。随着职场励志图书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同时心理自助图书市场的同比快速增长,职场励志图书市场的同比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略有下降。

    (2)动销品种持续增加。图书动销品种是指在零售市场中,单品种图书累计观测销售量大于等于1的图书品种数量。图书的动销品种从数量角度表明了市场的供给程度变化和出版社对该市场的投入力度的变化。市场需求的扩大与市场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收益,大大提高了众多出版社对励志图书市场的关注程度,参与竞争的出版社数量迅速增加。2000年仅有17家出版社参加励志书市场的竞争,2001年增加到31家,2002年增加到55家,2003年迅速增加到98家。各出版社纷纷加大在这类选题开发上的投入力度,职场励志图书的市场动销品种数同样获得了有效的增长,2000年该类图书的动销品种仅为30种,2001年增加到48种,2002年达到101种,2003年大幅增加到200种。

    (3)出版社品种规模较小。2000和2001年动销排名第一的中山大学出版社的动销品种数仅为5种,2002年动销排名第一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动销品种数也仅为5种,2003年动销排名第一的企业管理出版社动销品种数仅为7种,其中,54家出版社(占参与竞争出版社数量的55%)的动销品种数量各为1种。2000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海天出版社的动销品种数仅为3种,中信出版社2000年和2001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不过其动销品种数也只有1种和2种,2003年企业管理出版社的动销品种数仅为7种。当然,这些都说明领先出版社并不是靠品种数来取胜,畅销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销售特点

    以畅销书为核心,带动边缘销售,即畅销书对励志图书市场有决定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绝大多数图书监控销量很小。从2000年到2003年,尽管励志图书的品种数增长很快,但是绝大部分图书的市场监控销量都低于1000册。在各年动销的职场励志类图书中,2000年只有一本书的监控销量高于1000册,2001年增加到5本,2003年增加到38本,但还有81%的图书动销品种低于1000册,其中32%的图书监控销量低于100册。低销量区间分布着绝大部分的图书品种说明,经过几年的发展,绝大部分投放市场的职场励志图书并没有真正解决市场的有效供给问题。

    2.畅销书拉动整个市场的发展。在职场励志类图书市场中,畅销书对于该类市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二八定律”表现得十分突出,前5名畅销书所占的码洋比重均在50%以上。尤其是在2002年,榜首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的监控销量占该细分类市场监控销量的65.5%,码洋比重更是高达66.68%,而其品种比重则不足1%。

    3.畅销书对出版社地位提升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从开卷监测的历史数据分析,该细分市场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极不稳定,几乎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仅凭一两种图书的畅销就可以轻松打进市场占有率的前十位。2000年,海天出版社凭借《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畅销占据了该细分市场60.43%的份额,领先优势极为明显。2001年和2002年中信出版社凭借《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超级畅销轻松夺得了该细分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其市场占有率达到66.68%,而排名第二的海天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7%,二者差距十分悬殊。2003年企业管理出版社凭借《把信送给加西亚》上升到第一的位置。

    三、是什么原因使励志图书脱颖而出

    励志图书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励志图书脱颖而出呢?

    1.社会转型期的阅读需求。畅销书的畅销常常反映了社会深处的变化,励志图书的畅销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阅读心理有很大关系。

    社会转型期引发的生存需求迅速转变为阅读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成就了一个类别的图书市场,而且给许多出版机构和以此类图书为方向的策划人、着书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都有很多策划机构、咨询机构或培训机构从事励志或管理类图书的研发、引进。《谁动了我的奶酪》《水煮三国》等图书的主题十分鲜明,正是教育人们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自我激励等,可以说励志图书的研发与出版针对性极强、实用性极强,而这种实用基础上的针对性正是社会转型期的阅读需求引发的。

    2.现行教育体制社会教育的整体缺位和乏力。现行的教育体制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在为人处世的技巧、心理健康教育、职场经验的指导等方面整体缺位和乏力。这种状况使得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讲,这种教育模式会使得个人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缺少过渡性的教育和指导,进入社会以后常常在心理、生理上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另外,由于体制的原因,学校的一些相关教育常常缺少专业性和现实性,过分强调理想主义而忽视了潜规则的理解与内化,这种状况使得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不足,需要承受挫折和接受二次教育。这个重要的二次教育过程,正是出版界和出版人在市场环境下通过励志图书的出版来自发完成的。

    3.整合营销的推动力。励志图书门槛低,成本低,利润高,常常成为书商的最爱,对该类图书的策划、出版与营销不遗余力。正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励志图书的商业性突出,一系列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这是励志图书畅销的最直接原因。

    4.得天独厚的发行渠道优势。由于励志图书的发行常常与现代企业教育和再培训相配合,这种出版与企业培训互动的良性循环使得励志图书在发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的终端发行顺畅会大大提高图书货款回收的速度和效率,反过来又会提高图书出版和印刷的效率。这种良性循环是其他一些图书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也是励志图书市场活力极强、持续畅销的重要原因。

    5.叙述方式的大众化和通俗性。励志图书大多文字通俗易懂,比较亲切,加上本身的实用性,使得图书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较近,读者很愿意也很容易接受。这种通俗性辅之以高效的营销手段很快就会得到读者的认可。

    四、励志图书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以实用性为基本导向的励志图书崛起神速,发展迅猛,在短短几年里占据了我国图书市场的重要地位,并且以出人意料的效率制造一本又一本超级畅销书。这一个个出版神话都笼罩着灿烂的光环,但是光环背后难免出现阴影,励志图书的出版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1.引进版多而原创少。回想一下近几年来热销的励志类图书,励志图书一直是国外引进版独领风骚。造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励志类图书的写作需要具有专业性。在我国,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并不热衷或不善于书籍的写作,而实际出书的作者又往往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这使得原创图书缺乏权威性和可信性。相较之下国外的作家则具有很大优势。如卡耐基为写作《人性的优点》一书,曾经走访美国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数百人,翻阅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数百种,阅读了哲学家论烦恼的几乎全部论述,还开办了一个征服烦恼的实验室进行实践。同样,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也有深厚的专业背景支撑。为写作《成功定律》一书,他走访了500位全国杰出人物,整理出成功的15条定律,花费了20年时间完成此书。他将这一成功定律进行了检验,训练了3000名毫无经验的推销员。在6个月之内,这些推销员各自赚进了100万美元。

    第二,我国真正的励志类图书起步较晚,引进版图书从开始就以“简单实用”作为自己的原则,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加上引进版很早就开始占领中国市场,在人们的心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形成了品牌效应,这也给国内原创励志图书的出版发行造成了短期难以摆脱的后发劣势。

    2.跟风现象严重,观点重复。当年,《谁动了我的奶酪》一出版,后边就跟了一长串奶酪,达到30多种跟风的图书。《致加西亚的信》热卖之后跟来了一批送信的。只要是比较热销的图书,都会引来很多跟风之作,这是因为励志图书出版的门槛低,成本低,跟风比较容易。

    3.出书速度加快,书籍质量下滑。随着励志图书的畅销,不少出版社加紧推出新作抢占市场,却忽视了书籍的质量,造成了如今的励志图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现在很多书商和一些不负责任的出版社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出版很多质量不高的励志图书。这是一种短视行为,长期来看会对出版社的品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4.伪书猖獗,自食其果。2005年“3·15”贡献奖的三位候选人之一姜汝祥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伪书。姜汝祥发现,《执行力》的很多内容竟然是从他的书里面抄袭来的,后来调查的结果更令人吃惊:所谓《执行力》的作者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保罗·托马斯”竟然根本就不存在。伪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直雄踞很多排行榜首位的《没有任何借口》,署名“(美)费拉尔·凯普着,金雨编译”。该书首先于2004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到当年10月已重印24次,销量超过200万册。一大批国内赫赫有名的企业批量购买,发给员工人手一册,甚至还要求员工学习以后谈“体会”,写“读后感”。随后,图书市场上很快就搭车跟出了多种版本的《没有任何借口》。8月,中国工人出版社推出《没有任何借口Ⅱ》,朝华出版社推出《没有任何借口Ⅱ》(完结版)。9月,企业管理出版社则推出了《没有任何借口全集》。伪书使市场遭受沉重打击。

    五、励志图书何去何从

    面对几年来励志图书发展的辉煌和阴影,针对伪书出版的教训和启示,很多人不禁发出疑问:励志图书将何去何从?

    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图书市场:励志图书依然是图书市场的热点,是各大书店的宠儿,新的励志图书品种依然层出不穷。只是在商业炒作手段上有所顾忌,显得有点战战兢兢。笔者以为,励志图书存在着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决定了励志图书在未来的图书出版中仍将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图书品种存在。这种基础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构筑而成的:社会转型期的阅读心理需求是励志图书生存的土壤;出版体制改革与市场转轨中带来的活力是励志图书发展的推动力;现行教育体制社会教育的整体缺位为励志图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强有力的整合营销是励志图书发展的直接原因;得天独厚的发行渠道是励志图书热销的有力保证;大众化的叙述方式使励志图书拥有巨大的读者群。

职场励志名言篇3

[关键词]励志期刊;高职生;励志教育

[作者简介]杨文晴,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学讲师,图书馆流通服务科科长,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广西南宁,530001;张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1-0105-0002

励志主要是给自己或他人以信心,或者说给予精神上的支持,给予坚持做好某件事的精神上的动力。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1]。励志教育对个体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贯穿于个体发展的全过程。据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基于榜样激励的青少年励志教育研究”课题组对全国8省(市)5800名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青少年认为所起励志教育作用最大的人和书籍分别是父母和名人传记[2];由此可见,励志图书在励志教育中占了较重的比例。

一、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高职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不少高职大学生中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想淡薄,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学习懒惰,纪律松弛,挥霍浪费等不良品质[3]。新形势下,受多元社会意识的冲击,部分高职生群体中存在着人生目标迷乱,学习动机功利、个人利益至上的消极倾向[4]。部分高职大学生一方面感觉未来生存压力比较大,对前途忧心忡忡、茫然无助;另一方面又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5]。而现行的教育体制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在为人处世的技巧、心理健康教育、职场经验的指导等方面整体缺位和乏力。这种状况使得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讲,这种教育模式会使得个人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缺少过渡性的教育和指导,进入社会以后常常在心理、生理上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另外,由于体制的原因,学校的一些相关教育常常缺少专业性和现实性,过分强调理想主义而忽视了潜规则的理解与内化,这种状况使得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不足,需要承受挫折和接受二次教育。

二、励志期刊在高职生励志教育的作用分析

励志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领人生。“励志教育”在德育方面主要有两个支撑点:一是责任教育,一是知耻教育。教育者对学生的励志,并不只是鼓励他们考上高中、大学,还包括激励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磨炼坚强的意志,树立迎难而上、永不言败、乐观进取的信念,在这方面,励志期刊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力量。获取“成功法则”其实并不简单,而读书便是其中最简捷的途径之一。一本好的成功励志图书不但可以教会我们很多成功的方法,更能启迪人生的智慧,让我们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充分地体现人生的价值[6]。

在定义上,励志期刊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泛指以鼓励人坚持奋进,激励树立志向或志气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文化类期刊,励志期刊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类:职场励志类、心理自助类、创富理财类;此外,这三类励志期刊又互相结合,出现了复合式的励志刊物[7]。典型的励志期刊如《中国青年》、《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对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激励教育作用的期刊。励志期刊对高职生励志教育的作用主要有:

(一)磨炼情操意志

高职生由于生源的特点综合素质偏低,高职生在中学阶段成为落后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问题的积累不能解决和意志薄弱上,高职生普遍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善于学习,缺乏个人独立思想和自律意识,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放弃。改善这个状况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持续的阅读习惯,阅读励志期刊,可增强自信心,通过形象对比激励自身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给高职生推荐阅读适合的专业期刊,可改善、提高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克服困难的办法和能力。

(二)增强情感心理承受能力

高职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亲情问题的困扰不少,进入大学阶段后,又面临个人感情问题的困扰,不少学生因为失恋单恋,又无处排解,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走不出痛苦的阴影,阅读是走出困境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三)提高社交处事能力

处于高中应试阶段的学生和学校一切以应试教育为主,把为人处世等放在次要位置,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需继续获得社交处事方面的指导,例如,与父母的沟通与理解,与同学师长的交流相处,恋人之间的理解相处,即将发生的同事上司之间的相处。这些问题摆在了学生日常的主要位置,除了老师同学的一些提示,更多地是需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找到答案。

(四)减轻就业压力带来的困惑,提高就业能力

就业压力是即将毕业的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巨大压力,这个时候的高职大学生迷茫、失落、以及数次求职失败打击他们的信心,心理上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十分需要疏导。例如在实践中通过给高职大学生推荐阅读《职场》中文章,如《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寻找最好的自己》,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生是充满曲折和磨难的,要学会认清自己,不气馁。

三、适合应用于高职生励志教育的一些励志期刊

大学生励志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生涯发展教育相结合,促使大学生励志成才。根据龙源期刊网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励志期刊将近百种,我国的励志期刊主管部门多为各级各地方共青团或教育局或大学,期刊质量相对稳定和保证。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现举一些励志期刊适合应用于高职生励志教育期刊,详见表1。

四、结语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群体,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自强意识、成功成才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是所谓的“天之骄子”。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标。针对部分高职生表现出的信仰丧失、人生迷惑、精神空虚、责任缺失等不良社会现象,应坚持在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进行励志教育,利用励志期刊佳作与人格教育、发展教育和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励志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内驱力;从而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激发大学生执著、勤奋的求知热情,塑造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锤炼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

[参考文献]

[1]冯红新. 励志教育促农村孩子志向飞扬[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10,(11).

[2]李祖超,邵敏. 青少年榜样激励与励志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全国8省(市)青少年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60-63.

[3]张彦,耿晓棠.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J]. 北方经贸,2009,(11).

[4]袁琦兰. 浅谈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J].现代企业文化,2009,(23).

[5]依淑清. 浅谈如何对高职学生进行励志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S0).

职场励志名言篇4

名人在宣传期刷杂志封面,曾是时尚生活方式类杂志最大的陋习。每到电影宣传期,大导演和大明星就开始在各个杂志封面出现。以至于到后来一个艺人没有新电影上映、没有新代言也没有演唱会却上了杂志封面,反会被认为是件怪异的事。这股风气也开始向其他类型杂志蔓延。原因很简单:名人(尤其是有曝光需求的名人)需要露出;而杂志需要名人来撑场面、卖杂志。

其次是小心翼翼的解释:我相信我们呈现出的韩寒和其他人物类、时尚类的杂志有所不同。为此我们上海站两位优秀的同事卢华磊和唐晓园做了不少努力。我收到修改完的最后一稿时,邮件显示发送时间是凌晨4点多。

我们在编前会上确定的主题是韩寒如何学习同商业世界共处。所有的“文艺青年”终归是要面对现实世界的。而商业就是最大的现实。韩寒在1980年后出生的一代人中属于佼佼者和幸运者行列。他很早就俘获了名气和一定程度上的利益,而且始终保持着相对骄傲的姿态。但即便是他,也还是要去面对“现实”这件事。就好像《麦田守望者》中的霍尔顿・考菲尔德。年轻时,凭借着单纯的骄傲、对世界的不屑和聪明的俏皮话就能够博得满堂喝彩。但霍尔顿也要长大。如果霍尔顿的故事有续集,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中产阶级的人生。

韩寒是如何同他的商人朋友们打交道的,可以反映出他如何看待商业世界,如何学习做商业,并将商业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手段。我们的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种建立在熟人关系上的商业合作。于冬对《财经天下》周刊说,大家都是很熟的朋友,韩寒拍片子需要一个制片人,那就是方励;需要一个发行人,那就是我‘于老板’。”但仅仅这么看韩寒同这两位电影商人的关系,又失之简单了。报道中提到,一开始片场所有人都对韩寒直呼其名,但是方励每次开会都会称韩寒为“导演”。方励帮助韩寒确立了“导演”的权威。“导演”是个职业称呼,做“导演”,就应该得到“导演”应有的尊重和权威,自然也应该履行“导演”应该履行的职责。朋友关系的问题是很容易混淆各自权责。从这个细节来看,方励显然没有。保利博纳的于冬愿意给《后会无期》3.5亿的保底票房,我相信他不是给“朋友”韩寒的,而是给他看好的“导演”韩寒的――我们的报道中提到,于冬将韩寒同《阳光灿烂的日子》时期的姜文相提并论。

韩寒自己也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商业是一个非常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词汇,完全没有必要去避讳它。”这是对待商业的理性的态度。当然,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后会无期》是否能像韩寒和他的商人朋友们预想的那般,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如果它并没有设想中那样收获巨额票房,而他们仍能持这种态度,那就证明他们真正在以理性的态度做一件同商业相关的事。这样的话,即使暂时未能征服商业,我相信以韩寒的聪明程度,未来也会。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另一件受到媒体行业瞩目的事,是上海《东方早报》新媒体项目澎湃的正式上线。围绕着这个定位为时政与思想的原创新媒体项目,也有诸多争论。在我看来,澎湃的处境其实和韩寒的处境有共同之处:一个早先的“成功者”如何面对新的现实。

现实的残忍之处在于,它其实是完全不在意你之前的那些小小成功的。所以,韩寒必须要证明自己能够和电影世界的商业规则共处,并且能用票房来证明自己――如果韩寒不仅仅是想做一个小众电影导演的话;而澎湃也要证明自己能够在一个习惯了免费、拷贝和快速阅读的互联网媒体世界,能够找到盈利模式生存下去,还能不断发展。当然,同时他们也都还要证明,自己可以在坚持原有的骄傲的同时做到这一点。对于韩寒而言,是保持他的“文艺腔”和对现实的敏锐与嘲讽;对于澎湃而言,是要坚持高质量的原创报道。

职场励志名言篇5

人往高处走,立功名令人羡慕,而教师追求功名也无可厚非。清华生物教授施一公就说:追求功名很正常,但一定要有理想。他不相信大科学家全是谦虚治学的圣人,而对名利毫不关注。他批驳:那不是真的,科学是高尚的,但不能把科学家神化了,而对名利的追求同样可以作为科学的动力。谈到自己,他说:“我很希望大家知道我是个很正常的有理想、有追求,但也有私欲、有平常心的人,只是在过去的20年里,学术做得还可以。”多么中肯、坦诚、谦虚啊!只要“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正道追求而取功名乃至“利”,凭什么就偏要遭白眼侧目呢?任谁也不会自我标榜他多么至高无上吧。况且,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不想有好名声呢?说到名利,我们教师也大可不必讳莫如深、谈虎色变,大家都一样是鲜活的生命个体,要吃饭,谁都希望生活得好,至少要考虑柴米油盐,有谁与利不相干?古圣先贤,有谁不食人间烟火呢?穷愁潦倒,又怎么能兼济天下呢?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那高风亮节与淡泊名利。如,介子推逃赏深山,鲁仲连高义而不受封,林和靖隐居终身不仕等,我们深深敬佩赞赏那些名芳百世——为人类、为科学鞠躬尽瘁,为国忘家、克己奉公的人们,尤其对那“生”与“义”不可得兼时而舍生取义者,更是高山景行。但我们也注意到:范蠡功成身退是知鸟尽弓藏,而成富翁于塞上;诸葛亮不求闻达,却欲北定中原,匡复兴汉;陶渊明失意于官场,才退居田园……时势有异,处境不同,焉知就无意功名!还有的即使身在江湖而心悬魏阙,报国之情,建功之心,兼济之志,一样令人钦敬。魏武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则是雄心未泯,老当益壮;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却是壮志未酬,慷慨悲凉。其实,建立功名,令人向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事实上,古往今来,鼓励追求名利,特别是追求功名的元素也不少,如出人头地、鱼跃龙门、光宗耀祖之类。谈到我们自己,又何必口是心非呢?还是施一公真实坦诚吧。我们鄙视那些损人利己甚至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之辈,更要弘扬淡泊名利、有奉献精神的崇高品质,但同时也应有所兼容。只要我们虽有建功立业之心,却不为功名利禄所累,正道而行,直言功利又有何不可呢?

况且,事实上,无论你怎么讳言功利,百般掩饰,而在价值观多元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也难免有功名利禄之想。人通过自己的正道努力而获得地位、荣誉和奖赏,即获得功名,自然就会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不是人性的自然追求吗?我们明智的管理者,不是也在运用精神和物质双重激励的管理策略吗?

人总是趋利避害的。我们的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改善民生,也同样要趋利避害。古今中外,对幸福的憧憬,从来且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追求。教师追求生命价值,对教育的幸福憧憬,正当而理直气壮。教师是要讲默默奉献,如春蚕,似蜡烛,像阶梯,把关爱当作责任,将付出视为使命,但并不意味着毫不利己。利己也利人,辛苦付出而按劳取酬理所当然,不一定非要拒绝报酬。至少从谋生的意义上说,从人的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说,教师也不能只是“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的。

当然,也有部分教师专务谋利钻营,确实也是在亵渎师道尊严。倘没有正道的、公平的竞争功利的机制和意识,盗名投机者长薪,不学无术者晋级,狡黠者升官发财……真正潜心学问、默默教书的反而受气,那自然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还有人只知道抱怨教师的职业倦怠,而不反思评估的激励机制是否科学,无视教师作为人性的——合理的名利追求,一味地只是老生常谈如高尚的职业人格之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无所事事,没有追求,什么都不愿意干,尸位素餐的却标榜淡泊名利,自然可笑。而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坚定的职业信念、顽强的职业意志与精神、纯正的职业操守,德才兼具,埋头苦干而不斤斤计较的,那才是淡泊名利。即使晋级添俸而为名师,也分所应当,这才真正体现了人们一直追求的社会公平。

职场励志名言篇6

大家好!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以取得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的日子里,我们学校荣幸地请到了同志,给我们作专场报告。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和全体师生,对同志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我校作专场报告,表示最热烈的欢迎,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为资深外交家、前国家外交部部长,对开拓和发展国家的外交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历任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美国大使、外交部部长等要职。现任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会长等重要职务。

同志一生献给了我们祖国的外交事业,自1970年去中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担任职员起,至2007年卸任外交部长,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近40年。同志从事外交工作期间,是国际风雨变幻、世界局势大动荡的年代,同志以他丰富的学识、聪明的睿智、幽默的言谈、铁碗的风格,坚定的立场,出色地完成了祖国赋予他的外交任务,维护了中国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拥护和赞赏,为祖国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志不仅是一位有名的外交家,而且还是诗人、散文作家,是荣誉人文学博士。他从小喜爱文学,在读小学时就开始文学创作,初中毕业前夕,散文《爷爷越活越年轻》发表在上海《少年文艺》上,在家乡获得了巨大反响。同志出使非洲期间,满怀深情,用优美的语言,为全国的少年读者写了一本散文集《彩色的土地——肯尼亚游记》,介绍了美丽富饶的非洲大地。后来,同志又陆续出版了两本诗集《青春中国》和《诗选》,被业界誉为“诗人外交家”。

同志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的夫人女士也是从事外交工作的,他的儿子2001年以全年级第一的名次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现在美国一家大型计算机公司工作。同志是著名的外交家,也是一名普通的父亲,他鼓励儿子不断奋斗,时刻提醒他:在这个世界上,靠任何人都不行,只有靠自己。

职场励志名言篇7

近几年,一条条宣传横幅,一句句励志标语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的标语积极向上、充满力量。有的标语偏执功利、缺乏人文关怀。如何选择励志标语,既发挥其积极作用,又尽量降低其负面效应,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我思我辨:励志标语是一把双刃剑

何为校园励志标语?顾名思义,就是在校园中使用的能够激励学生朝着理想目标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格言或句子。是不是所有的励志标语都适合校园呢?我们暂不下定论,先看看一些具体的标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升一分,干掉千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不学习,怎么养活你的众多女人,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表面上看,这些标语或使用了时髦的网络语言,或使用了直白的市井语言,很容易博得师生一笑。但这些话语带来的不是温暖和正能量,而是寒冷和退缩。它们向学生传达的是灭顶的压力,是不顾死活的恶性竞争,是学习失败即人生失败的价值观。我们也经常读到这样的标语:勤能补拙是良训,等可修身非虚言/一步二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不拼不搏一生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这些标语让人心中或暖意浓浓,或激情澎湃,或幡然醒悟。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所有的校园里总会或多或少地都悬挂一些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标语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励志标语是一把双刃剑,透过标语,我们可以看到一所学校、一位校长、一名教师的思维导向。

二、我寻我探:细化励志标语的主题

作为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曾经搜集到不少励志标语,根据标语的内容,将其归纳为三大类。

1.激昂型。如人生能有几回搏、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流的汗水——会折射出我的光芒、过去不等于未来、“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再冷的石头,坐上j三年也会暖”等。我国中小学校园里大多数的标语都属于这种类型,属于学校“官方”用语,是校园的主打标语,标语充满豪情,洋溢自信,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2.鞭策型。“中考只有一次,一次决定命运”“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中考多一点的信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考清华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誓要把高考踩在脚下”等,此类标语属于鞭策型,在一些学校的毕业班中,高考倒计时牌,黑板报上比较常见,这些标语对有的学生管用,但对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压力。

3.创意型。“请确认:你正在目标状态”“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山中猛虎,水中蛟龙,xxx班,卧虎藏龙”等。此类标语在一些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的班级中容易出现,这些标语生动幽默,不乏调侃,容易让人记住,深受学生欢迎,应该鼓励。

三、我用我行:校园励志标语的“四宜四忌”

1.宜充满幽默创意,忌哗众取宠雷人。励志标语不必中规中矩,有点创意,幽默一些,反而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一点轻松,寻找到兴奋点。诸如“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高中再打工”“不逼自己一下,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落后伤不起”等幽默、调侃类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斗志。但标语不能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如“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亲们,努力吧,大学有美女等着你哟”“不学习,怎么养活你的众多女人”,这些雷人之言,会让人目瞪口呆。

2.宜积极向上阳光,忌庸俗功利媚俗。“不学习的男人只有两个下场:穿不完的阿迪吊丝,捡不完的破瓶烂罐;不学习的女人只有两个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这个标语就显得太功利,太狭隘,易把学生引到死胡同。记得读书时代,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同学之间经常调侃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跳出农门,为了理想和追求,我们努力学习。读高中的时候,班主任经常告诫:“高考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些都很容易把学生往牛角尖里引,引向偏执、引向自虐。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实现知识的提升,更要注重内在品质,个人素养提升,切忌让无尽的欲望成为自身发展的毒瘤。

3.宜铿锵有力易懂,忌故作高深卖弄。励志标语要改过去板着面孔的姿态,尽量通俗易懂,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能让人每次看到、读到、听到时,就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激励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心动不如行动”“简约而不简单”这些标语言简意赅,能真正深入人心,带给人前行的动力。再看看这些标语:“只有有道德的学生才能向自己的母校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学习”,这类标语大多是应景之举,很容易被人遗忘。前后比照,我们就会发现最能打动人的标语,往往就是最简单的。

职场励志名言篇8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校徽,是学校办学50多年来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积淀,是全校师生价值观、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的共同体现,是学校精神的高度凝炼。它将引领学校师生强化专业建设、推进课程改革、提升师资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而奋斗!

校徽:

校训:行知立身,师表立教

校风:勤奋、求实、创新、和谐

教风:正德、笃学、博爱、善教

学风:乐学、慎思、励志、力行

系训:读书、学礼、做人;勤学、苦练、成才

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以人本促和谐。

校徽释义:

在著名左笔书法家、学校赵云庆老师题写的校名和英文译名的环绕下,构成了一片绿色、环保的生态校园。在此背景下,中间主体部分是由形态变化的拼音字母“J”、“X”组成的图案,意为“交校”,是学校的简称。图案似船舶高速运转着的螺旋桨,似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又似昂然挺立的立交桥。学校是由1958年创办的江苏省无锡船舶工业学校和1964年创办的江苏省无锡航运技工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图案凸显学校的品牌特色,船舶、路桥就是学校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展现悠久的办学历史。同时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依托交通行业,紧贴船舶工业,服务地方经济。

校训释义:

行知立身:“行知”有知行合一、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之意,职校学生更要侧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立身、发展。

师表立教:“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对教育方针的深刻理解和准确实施,对教育事业不懈地追求和义无反顾的忠诚,对教育对象真情实意的关爱,对教学方法不断的探讨和选择,对教学内容不断的革新和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传道授业”“因材施教”。

校风释义:

勤奋:古人云,天道酬勤。意在激励全校师生勤奋、勤勉,锲而不舍,奋发有为。

求实:《汉书》有“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指按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意在激励师生坚持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创新:原意为更新、改变,创造新事物。意在激励师生勇于探索,敢于改变,善于创新。

和谐:指调整校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发展愉悦,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教风释义:

正德:端正德行。古人云:“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必须以德为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笃学:《论语・泰伯》云,“笃信好学”,强调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学问,“笃”是笃实、笃厚的意思。

博爱:出自于唐朝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是对全人类的爱。这里是指爱学校所有的学生,要关心、爱护、帮助所有学生。

善教:出自《礼记・学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寓意教师既要态度和霭,孜孜不倦,又要善于讲究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学风释义:

乐学:“乐学”一词,最早见于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二》“唐人乐学精深,尚有雅律遗法。”此词初指有关音乐的学问,后指“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乐在其中”是“乐之者”的境界,学习非常投入,几乎“陶醉”。

慎思:谨慎思考。《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行之。”谨慎地思考,思考了不明白,不能罢休。

励志:古人有很多励志格言:“志不强者智不达”、“有志者,事竟成”、“立志不坚,终不济事”等。“励志”是学业做事取得成功的第一要义,只有启迪心智,勉励心志,磨练志气,才能培养成为有用之材。寄寓学生要刚毅果敢,志存高远,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力行:语出《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指努力从事,尽力去做,身体力行实践,脚踏实地奋斗,即学与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系训释义:

系训是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各系根据自身的特点凝练而成的具有系部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是体现学校创新精神的最好注解。“读书、学礼、做人”体现了高素质的要求,“勤学、苦练”体现了技能型的特点及达成目标的途径,“成才”突出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读书源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为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前人经验总结,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读书不仅是读课堂上的书,读专业相关的书,而且要鼓励学生开拓眼界,博览群书,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礼是学习文明礼仪。《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将“学礼”作为系训,是要教育全系学生遵守各项行为规范,礼貌待人,做一个能力突出、道德高尚的社会栋梁。

做人即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是职场生存的必备技能。提倡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既体现系部重视以人为本、育人优先的教育原则,又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勤学是指努力学习。出自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生只有不懈的勤奋和努力,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勤学”是督促也是号召,意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苦练体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技能训练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学生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勉励学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成才意指成为有用之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来为社会创造财富,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办学理念释义:

学校办学既要传承悠久、优良的文化传统,历史需要传承;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创新发展。2009新年伊始,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广泛、深入调研,首先确立了新的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以人本促和谐”。“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涉及到学校的师资质量、学生培养质量,只有高质量的师资,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从而才有高质量的学校。“创新”是学校赖以发展的原动力,它涉及到学校办学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各方面。“特色”是学校铸就职业教育品牌的基本保证,它涉及到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教学等各方面。“人本”是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石。

职场励志名言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人才,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并不是仅仅针对文化课程,在体育教学中也应该令其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才。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通过加强对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可以令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建设,同时也能在心理素质的建设方面带来重要的帮助。只有将学生的体育教学与职业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1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教学中,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教学水平,就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因此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生要想在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中获得成功,个人能力的养成是相当重要的。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的人才。因此除了要在专业能力方面多下功夫外,在职业能力的养成方面也应该加以重视。各个专业的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这就更加需要提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出发点,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这样才能满足今后对职业的要求,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也能拥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以及竞争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存之道。

2 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策略

2.1 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养成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要想实现职业能力的提高,首先就要在交际能力方面多下功夫。因为体育活动是学生的集体性活动,相互之间需要进行沟通与交流,而体育活动恰恰是一个主要的媒介,可以令学生更好的进行接触。随着在体育活动中的接触以及交流增多,学生的交流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被分为了几个不同的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又分别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令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配合,最终共同完成了任务。以篮球教学为例,这一活动正是适合进行小组教学的。通过两组之间的对抗,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与篮球相关的技巧,可以说这是增进学生之间相互情感的重要手段。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们的兴趣也因此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组内有前锋、中锋、控球后卫等,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职责,在大家的配合中就需要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尤其是刚入校阶段,班级中的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大家的爱好、性格都有很大区别,对彼此不了解,如果刻意的去了解,还会稍显尴尬,通过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化解这种尴尬,同时也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样,在学生未来踏入职场中,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体育活动本身就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特点,促进了学生间沟通交流,并培养了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在职场生涯的顺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加大运动强度

锻炼学生职业意志职业意志力是指在工作中具有自我调解克服困难的能力,其要求学生在职场中具有自制性、自觉性、坚持性和果断性。当学生走入职场生涯时,无论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其都要承担高强度的工作量,这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我们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这需要学生具有不言败、不放弃的精神。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耐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将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延长,使学生在最辛苦的时候学会坚持和忍耐,在意志动摇时坚持不放弃。通过这样的训练,帮助学生战胜了心理极限、克服了心理的惰性,培养了学生百折不挠的品质、持之以恒的精神。

2.3 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通过体育比赛,培养学生职业竞争能力随着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增加,职场的竞争越发的激烈,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学生如果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那么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便很难生存下去。体育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性。如可以通过体育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学生们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名次和荣誉。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体育比赛活动,在积极的竞争氛围中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将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激烈的体育比赛,学生们也更加的清楚自己缺乏哪些素质和技能,根据自己欠缺的地方不断的完善自己,为拼搏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将文化与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在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应当积极加强文化与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当前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集家庭宠爱于一身,在社会生活中几乎未经历过挫折,此种情况下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能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甚至想要逃避。此类学生走入社会以后,难以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种子能够,应当积极加强文化与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以我国优秀运动员的事迹为例,感染病鼓励学生,令学生充分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伟大运动员的背后也经历了风霜雨雪,鼓励学生要直面失败,积极的生活。尤其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学会直面问题,寻找突破口。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深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职业意志力、交际能力和个人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一帆.关于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武魂,2013,11:119-120.

[2]刘建国.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分析[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6:123-124.

职场励志名言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励志活动;践行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13-2

一、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必然性

1.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快技能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增强中职生就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中职学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中职学校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育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等方面的特殊性,要达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新模式、新举措、新方法。运用教育基本理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索素质养成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竞争力,以励志教育为抓手,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教育管理学等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2.促进中职生个体社会化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诱发了一些中职生思想混乱和价值扭曲,往往是自主精神和依附心理集于一体,自我期望值高和自我控制力弱并存,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脱节,中职学校德育越来越呈现多层次性。要促进中职生个体社会化,成为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必须开展励志教育,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家庭、学校的各种德育方式,通过激励、鼓励、勉励、磨练、振奋等多种途径,开展立体化、综合化的德育工作,树立学生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做成某事的意志,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技艺、有责任感的人。

二、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实践

1.构建励志教育活动的全员体系。建立和锤炼德育队伍,一是全员参与,明确职责,建立以德育组织、授业组织、共建组织为支撑,各部门协同管理的组织架构。二是齐抓共管、通力合作,辖区主管部门、社区、企业、家长共同参与。三是目标分级,权责明晰,分级推进,整体联动。四是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建设,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五是健章立制、加强考核,将教职员工在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方面的情况列入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或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挂钩。

2.构建励志教育活动的全程体系。融入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达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三者有机统一。一是挖掘凝炼,进入教材,从遴选的《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职校生现代文明修养读本》等德育教材中,提炼励志的榜样力量和辐射效应。同时,将身边的榜样事迹纳入德育课教学案例,作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深度融合,进入课堂,通过德育课、班德课、主题班会、晨会和每月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导向。同时,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收集企业立足岗位成才的先进范例并溶入教育教学中,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三是引领示范、进入头脑,用学生熟悉的优秀典型,切实增强励志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构建励志教育活动的全方位体系。坚持阶段性、连续性和全面性,一是中技阶段依照个性发现、目标引领的原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高技阶段依照能力提升、逐步实践的原则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素养并掌握高超的技能;下厂实习阶段依照学以致用的原则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提升职业素养,适应社会,有所作为。二是出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教师道德操守监督办法,并通过开展“爱岗、敬业、奉献”、“责任与能力”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促进了严谨、务实、高效、廉洁党风、政风、校风、师风、学风、班风的形成。三是拓展素质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得到潜移默化启迪,促其全面发展。四是打通活力源泉,通过“升旗仪式”、“校史教育”、“道德讲堂”、校刊、聆听“校园之声”;开好晨会、班会、班德课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

4.构建励志教育的活动载体。在教学、生活、工作区域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精神等内容的名人名言灯箱或匾牌,以一条标语、一幅广告牌、一张海报引起学生的共鸣;用宣传栏、活动剪影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风采展示、才艺大赛唤醒学生内心的渴望,构建了具有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励志教育”朝着政治化、规范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两站、三校、三室、三基地、一超市”为主的德育载体。

5.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社会实践。为坚持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院先后组建学生社团20多个;成立江海志愿服务队30余支;组建辖区共建团队20多支;在辖区共建机关、企业、社区、学院的组织带领下,走进社会,融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励志实践活动。

三、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

1.促使学生贴近社会。逐渐适应社会,接受和选择社会价值,接受得到公认的思想、情感、行为的影响,从而将社会思想准则,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我院“励志教育”从课本辐射到社会,从课堂拓展到社会实践,高度重视社会影响力,综合开发了学院、社区、家庭多种励志教育方式,开展了具体化、主体化、现实化、整体化、连贯化的励志实践活动,提高了个体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坚定了其志向与追求,学会如何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其次,促使受教育者通过励志教育活动,提高了道德判断、选择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学院、社区、家庭的互相配合,为学生接触社会,扩大视野,树立远大志向提供了条件。通过多方位的启迪引导,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2.促使学生贴近企业。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源动力,一是学院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树品牌、以学生为本位、以育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根本”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市场用人需求,专业建设不断拓展实力。二是技能训练见真功。通过开展技能训练、技能节、技能创新大赛、专业渗透教育等途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三是竞技比武屡获佳绩。近几年学生先后获国家、省、市级各类奖项160余项。

3.促使学生贴近自我。学生在被关怀的感受中,在丰富的课堂生活、课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展了自我。绝大部分学生“行”道德,而不是“说”道德,学会在认真做人、做事、提高职业技能上下功夫。励志教育活动促使我院的德育工作不论是在目标上、模式上,还是具体生活实践中,更加切合社会发展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具体化、现实化,途径和方法更加综合和多元,有效地激发和唤醒了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变“被成长”为“自觉成长”,初步养成社会所期待具有的思想品德。

四、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反思

1.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院励志活动大多是在“统一号召”下的集体行动,相当部分是在教师的具体组织下进行的。因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被动接受”的意味,导致一些学生主动性参与的意识不强。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将活动的重心放在更好地内化学生的认知上来,进一步挖掘励志教育活动志存高远、爱岗敬业、钻研技能、勤奋务实、创新创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内涵和辐射效应。

2.要不断拓展励志教育的活动形式。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励志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在学生励志践行活动的形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如,一些学生帮助他人的方式比较单一,他们往往乐于助人,但却不善于助人。为此,今后需要加大学校、社会、企业、家庭之间的协同配合,加大多方引导的力度,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乐于助人,学会善于助人。

3.要注重提高励志教育活动的成效。我们感到:励志教育不能是空泛地复述大道理,教职工应注重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和关爱之心,成为学生励志的无言向导和动力之源。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组织评价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模式,以评优促发展、以评优挖潜能,使评奖、评优成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达成发展目标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岗位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