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资料十篇

时间:2023-03-18 11:22:24

关于黄河的资料

关于黄河的资料篇1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问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

(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释疑

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说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泥沙。……

教师总结:当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时,黄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来,所以流下来的水还是比较清的。看来,刚才同学们实验后认为“植物对土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三、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师:同学们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它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都到哪里去了呢?请阅读书本44面的资料,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缺少的原因。并全班交流

(3)、师: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4)、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关于黄河的资料篇2

关键词: 黄河沿断面;泥沙来源及泥沙特性;鄂陵湖

Abstract: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Yellow River along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 of hydrological data and the environment, climate,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survey,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region in Yellow River, for supply hydrology

Patrol or the people who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 reference.Key words: Yellow River along the section; sediment sources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Eling Lake

中图分类号:P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黄河沿水文站设立于1955年6月,其设站目的是:为了研究黄河河源地区的水文特性,了解黄河河源地区水沙变化,为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河源区水资源提供依据,是黄河河源区主要控制站,在青海省玛多县境内,位于东经98010′、北纬34053′,至河口距离5194km,集水面积20930km2,海拔最低4035m,平均海拔在4300m以上,断面位置位于黄河公路桥下,距玛多县城所在地玛查理约4.0km;通过对黄河沿水文站水文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环境、气候、自然地理的调查,大体了解黄河河源区泥沙特性,供水文巡测或有兴趣了解黄河河源区水文情况的人参考。

1、流域概况

黄河沿断面以上流域内沼泽湖泊众多,青海省玛多县有“千湖县”之称,其主要湖泊为扎陵湖和鄂陵湖,湖泊面积分别为526.1km2和 610.7km2 ,鄂陵湖出水口距黄河沿断河道长61.7km,调蓄能力强,出水口水位平稳,多年变化1.00m左右,扎陵湖以上和两湖中间流域因缺乏泥沙观测资料和仅有调查流量资料而不能进行分析。

鄂陵湖以下左岸流域面积约1650km2,有大小支流7条注入黄河,河长均在50 km以下,最大流域面积在400 km2以内,均为时令性河流;地面土层较薄,大部分为砂土和粉质砂壤土,植被覆盖度较差;降水较少,蒸发量大,雨季一般集中在7~8月份,受高原气候影响,时有局地暴雨产生,各支流由于坡降大,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度差等原因,暴雨引起的洪峰含沙量大,最大在30kg/m3以上,黄河沿断面主要沙峰皆由此地产生;鄂陵湖以下右岸流域面积约350 km2,山峦起伏,分布狭长,不少山口封闭形成内陆性小湖,暴雨时产生的水沙只有少部分注入黄河;鄂陵湖以下河道蜿蜒曲折,纵横交错,浅滩深槽并存,在寒冷大风的作用下,小颗粒泥沙沉降河道和岸边,是黄河沿断面含沙量来源之一。

河源区平均气温的年内变化趋势与青海省其它各地一样,根据玛多县气象资料,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7月(7.1°C),最低为元月(-16.9C),同时升温快,降温低,太阳辐射多,雨季少,大部分地区十分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干湿季分明,干季多风,另外,干旱、多风是河源区气候表明的一大特征,对草原牧草的生长极为不利,全年累计刮大风约为64天,最大风速可达26m/s,平均风速3.7m/s,草原湿润系数0.47~0.87。

2、黄河沿断面泥沙特性

黄河沿断面自然地理特点,决定了黄河沿水文站泥沙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河水较清含沙量小,根据多年资料统计,含沙量在0.05kg/m3以下的天数占总天数的71.4,含沙量在0.1 kg/m3以下的天数占总天数的87.1,含沙量在0.5 kg/m3以下的天数占总天数的98.5,含沙量在0.5~1.0 kg/m3的天数占总天数的1.0,含沙量大于1.0 kg/m3的天数占总天数的比重仅占0.5,

2.2 年内分布相对均匀,根据多年资料统计,月平均含沙量在0.1 kg/m3以下的月份达九个月,其变化幅度也较小,年大沙的出现在七月份,也只有0.265 kg/m3,年最小值出现在二月份,其含沙量为0.018kg/m3,两者相差14.7倍,

2.3 输沙量小,泥沙颗粒细,非造床质所占比重大,根据多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输沙率年内在1.0kg/s以下占5个月,输沙率在,5.0kg/s以下占9个月,输沙率在,10.0kg/s以上占5个月,多年平均输沙量6.58×104t,按鄂陵湖以下集水面积2000km2计算,侵蚀模数为32.9t/km2。

2.4 输沙量年内分布取决于降水特性和径流量的大小,枯水年一次沙峰的输沙量所占年输沙量的比重大,丰水年一次沙峰的输沙量所占年输沙量的比重偏小;特殊年份,沙峰过程历时虽短,但输沙量较大,如1960年9月30日一日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比重达26.1;统计连续30天输沙量占全年50以上,甚至有年份达到70。

3、黄河沿断面泥沙来源及沙峰特点

3.1 黄河沿断面泥沙来源于鄂陵湖出水口以下,鄂陵湖以上来沙基本都沉淀在扎陵湖和鄂陵湖内,黄河沿断面集水面积20930km2,鄂陵湖出水口以下集水面积约2000km2,黄河沿断面泥沙来源主要在这一区域。

3.2 年初河道封冻开河前后20天左右含沙量大,原因一是封冻期和开河前风沙大,风沙沉积河道冰面,冰融开河含沙量增大;二是气温地温升高,岸坡泥沙随岸冰入河含沙量增大;三是基流大,土壤含沙量高,随着气温升高,消融层与冰土层之间内摩擦角减小,在下滑力作用下呈泥状入河道沙量增大;四是河床浅水连底冻部分消融,由于融冻作用使泥沙颗粒松散,胶结能力差,被水冲刷含沙量大。

3.3 局部暴雨引起含沙量增大,这主要发生在雨季的七八月份,有时也发生在五月下旬以后或九月份;鄂陵湖以下左岸部分时令性河流,在局部暴雨的作用下,水土流失严重,时令性河道流速大,冲刷能力强,引起含沙量增大;沙峰的大小、胖随降水强度、区域、前期雨量、黄河河道基流大小等因素的不同变化而变化,1979年7月26日沙峰前黄河主河道基础流量4.60m3/s,支流出现洪峰流量26.7 m3/s,支流流量是干流流量的5倍,含沙量出现了黄河沿水文站建站以来的最大含沙量27.0 kg/m3,这种沙峰过程一般都在两天左右基本结束,峰型尖,且都发生在枯水年份;丰水年份沙峰过程较平缓,含沙量相对较小,例如丰水年份的1964、1965、1967、1976等年份,年最大含沙量分别为5.91、1.84、2.85和1.11 kg/m3,并且具有明显的基流与沙峰的反比关系。

3.4 鄂陵湖水位高,造成黄河基流大,岸坡冲刷明显,河道冲刷与淤积交替发生,造成断面含沙量增大,反映在过程上,这种沙峰过程一般历时都比较长,峰型肥胖,含沙量相对较小,输沙量大,从丰水年份的1964、1965、1967、1976年基本可以看出其特点。

4、结语

4.1 黄河沿水文站作为区域性代表站其代表性较差,特别是输沙量的控制,黄河沿断面集水面积的90.0受鄂陵湖控制,其输沙量控制只有10.0的集水面积,黄河沿断面所测输沙量均来鄂陵湖出水口以下集水面积约2000km2的这一区域,侵蚀模数的计算也只代表这一区域。

4.2 黄河河源地区具有气候条件恶劣、风沙大、环境差、土层薄、植被覆盖度低、草原退化、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等特点,黄河沿断面输沙量的多寡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3 植被覆盖度、大风、降雨强度及区域、严寒等是导致黄河沿断面大含沙量的主要原因。

4.4 具有明显的基流与沙峰的反比关系。

参考文献:

关于黄河的资料篇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博大精深的。在历史资料里,可以找到“炎黄子孙”和“华夏”的来历;在地理资料里,可以找到黄河“黄”的原因;在民间故事、神话故事里,可以找到与黄河有关的动人的传说;在古今文人的诗文里,可以找到有关黄河的动情描写……只要你有心搜集,稍加整理,就可以讲出一段关于黄河的故事。

交际示例一

黄河“黄”得不一般

湖北省利川清源中学201班 蒋 涛

大家好!我讲的题目是《黄河“黄”得不一般》。我从历史书中了解到,在中国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个非常著名的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黄帝教人们植谷、造车、纺织等,炎帝精通农业生产。后来,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部落,后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所以,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黄河,黄土,黄帝、炎帝及其子孙,正好组成一个极有文化意义的象征,“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都是从黄河流域发源的。

我还从史书上查到,历史上许多王朝都在黄河流域定都,比如:夏朝定都阳城,商朝定都亳,周朝定都镐京,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和隋唐定都长安,东汉和魏晋定都洛阳,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根据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我们的黄河的确“黄”得不一般。

简评:

站立姿态好,表情自然,语言流畅,讲得连贯,引用资料准确丰富,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显示出民族的自豪感。有的句子在处理上欠口语化。

交际示例二

黄河“黄”的原因

湖北省利川清源中学201班 刘 畅

大家好!我讲的题目是《黄河“黄”的原因》。读完光未然的《黄河颂》,我又查阅了地理资料,知道黄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全长5464千米,最终注入勃海。从黄河的形状看,很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因此人们称它为“九曲连环”。由于黄河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带走大量泥沙,所以它是黄色的,也就自然是“浊流”。

简评:

讲得清楚流畅,不拖泥带水,明确地告诉了同学信息,没有修饰语,显得朴实。不足之处是讲话时身体有些晃动,少了稳重感;另外,所讲的内容不仅是“黄”的原因,还有其他,显得不很切题。

交际示例三

黄河真是“巨人”

湖北省利川清源中学201班 廖启林

大家好!我解答的问题比较简单。诗人光未然在《黄河颂》里,把“黄河”比喻成一个有千万条臂膀的“巨人”,如何理解呢?黄河的主流是它的躯干,那么它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的千万条“铁的臂膀”了。至于含义嘛,请看诗的前面描写黄河有“一泻千丈,浩浩荡荡”的磅礴气势,凸现出这个“巨人”的不可阻挡的雄浑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和信念的象征。黄河用它如铁的“臂膀”抵御着外侮,保卫着华夏人民,真是有“巨人”一般的伟大力量。我就是这样理解“巨人”的。

简评:

这位同学对“巨人”的比喻,理解得很准确,把握了诗人的感情,同时讲得很是自信,显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不足的是,讲话时眼睛有些向上瞄,应该平视或扫视同学。

交际示例四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湖北省利川清源中学201班 田浩然

大家好!我讲的是一则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

从前,在陕西渭水河边,住着两家人。一家是姓黄的财主,一家是姓关的穷人,两家相隔30余里。关家有个男孩,取名关财,从小聪明伶俐,学什么会什么。可惜家境穷困,父母早亡,关财只好靠流浪讨饭度日。他在去黄财主家讨饭的途中,遇到艺人指点,学会了吹箫。

关财吹的箫声十分悠扬,吸引了好多人来听。黄财主的女儿黄河被箫声迷住了,就暗中指派丫环送食物和衣服给关财。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感情。关财越吹越起劲,黄小姐也越听越爱关财,就命丫环把一条丝帕丢到关财身边,暗示要约会一次,看看关财的面貌。关财也感谢小姐好心,就把丝帕随时带在身上。

这事被黄财主知道了,就派家丁把关财毒打一顿,然后抛进山林。黄小姐听不到箫声,心事重重,得知关财被抛山林,就决心前去探寻。在丫环的帮助下,黄小姐好不容易来到山林找到关财,可惜关财已经奄奄一息,丝帕缠在箫上。黄小姐一见关财,马上泪如雨下,抱住关财大哭。关财慢慢睁开眼睛,深深地看了黄小姐一眼,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于是,后来就有了“不见棺材(关财)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说法。

简评:

这位同学讲得很是生动,把同学全吸引住了,故事把民间俗语的来历具体化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足之处是少了一点“讲”,多了一点“背故事”的样子,今后要注意口语化。

训练题设计

1、请你讲一则有关黄河的神话故事;

2、请你讲一则有关黄河的民间故事;

3、请你讲一则有关黄河的俗语故事;

4、请你讲一则有关黄河诗词的故事;

5、请你讲一则有关黄河的战争故事;

6、请你讲一则有关黄河的爱情故事;

7、请你讲一则有关黄河的变迁故事;

关于黄河的资料篇4

关键词: 流域耗水量 区域耗水量 下河沿模式 流域外供水 黄河

作者参与了“1950~1990年黄河水文基本资料审查评价及天然径流量计算”、 “1919~1949年及1991~1998年黄河水文基本资料审查评价及天然径流量计算”、第二次“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和10余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水资源利用相关分析统计工作,对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利用中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1.流域耗水量

黄委会水文局第一次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成果没有得到黄委会的认可,首次开展1997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编制也是因为按照全国水资源公报大纲编制而没有通过黄委会的审查。这是由于计算地表水资源量有不同的方法造成的:一般意义上的耗水量与流域耗水量。

1.1 一般意义的耗水量

根据

5. 水库蓄水消耗水量分析

因水库拦蓄大量的水会造成水量的损失,水库的蓄水与水量的变化对河道径流产生了影响,根据水库的大小与功能需要具体分析。

5.1 水库蒸发损失水量

由于水库的建设增加了水面面积,水库蓄水以后,库区由陆地蒸发转变为水面蒸发,陆地蒸发量与水面蒸发相比一般很小,原河道面积与增加的水面面积相比一般也可忽略不计,因此以水库水面面积作为蒸发损失量面积,一般采用水面蒸发能力与面积 计算 ,也可实测资料水量平衡计算。

蒸发量是以一段时间内蒸发的水的相当深度来计算的,和“降水量”单位相同,方向是相反的。蒸发量是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汽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观测一定面积的水面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因蒸发减少的水层深度来确定蒸发量大小,单位为毫米。测量蒸发的仪器常用的有小型蒸发器和大型蒸发池两种。

水库水面蒸发量的计算是水面蒸发能力与水面面积的乘积,其值称为水库毛蒸发量。

由于水库水面直接接受大气降水,不属于区间加入,因此,计算水库水面蒸发量应该扣除水面接受的降水量,水面蒸发能力与降水之差再与水面面积的乘积,其值称为水库净蒸发量,一般称水库蒸发量就是指水库净蒸发量;河道水面的蒸发量也是指净蒸发量。净蒸发量参加水量平衡的计算,其中水库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应该参与天然径流量的还原统计,但影响不大一般忽略。

一般以日计算累计到月值,或者以月平均水面与相应的蒸发降水计算,最后累计到年值。需要指出的是,在黄河流域日或月份净蒸发量可能会出现负值,但年值为正值。

为了简化,我们采用小浪底水库实测水库资料进行简化计算蒸发量。1980-2000年库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03.2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88.5mm,坝前水位255m时库容约65亿m3,水面面积大约为300km2,按此数据作为年均计算得水库毛蒸发量为3.27亿m3,净蒸发量为1.46亿m3。

从全面的观点来看,水库蒸发水量与不拦蓄之间谁的蒸发损失大是一个问题,在水库里水体被堆积只有库区表面的水参与蒸发损失,如果把同样的水放进河道流动,流动的水比静止的水蒸发量要大,当然也与当地蒸发降水条件有密切关系,河道距离越长蒸发量越大。一类极端的例子,北方河流大部分都会断流,如果河流水库蓄水蒸发,与进入有一定距离的河道,所产生的蒸发损失从定量来看,无疑水库蓄水的蒸发损失要远远小于河道的蒸发损失。那么就此可否说水库的非用水损失就很小,当然不可以,因为除水库所处环境外还有诸如渗漏等损失的产生。另一个极端,如果这部分水不拦蓄在水库里而是 自然 流向大海损失更大。

需要指出的是水库的蓄水增加了大的水面和地下水补给范围同时也改变了区域气候环境的变化,水面蒸发量增加势必导致区域或附近降雨增多的可能性,水库比未建设时的空气湿度更大和更潮湿又直接影响蒸发能力与未建库时相比呈明显的减少趋势。

5.2 水库渗漏损失量

水库渗漏量分为坝基渗漏、库底渗漏和库岸侧渗三部分。坝基渗漏可利用坝下反滤沟实测流量资料推算水库渗漏量。多数水库有坝下反滤沟实测流量资料,可直接作为坝身渗漏量的依据。但库底和库岸渗漏量难以直接观测,只有根据水文地质资料通过水量平衡法估算。如果位于水文控制断面以上的水库,其渗漏量只有部分回归到设计站断面以上时,则水库渗漏量只计算未回归到设计站断面以上的部分。

水库渗漏量是水库的主要非用水消耗损失。

5.3 水库蓄水变量分析

水库蓄水变量是某一时段始末水库蓄水量的差值。水库蓄变量主要采用封闭式蓄水变量检查,各月(日)蓄水变量累计蓄水变量:各日蓄水变量可累计月蓄水变量,各月蓄水变量可累计年蓄水变量。从建库起累计蓄水变量即水库蓄水量应该永远是正值,即水库一直蓄水。

由于黄河是多泥沙河流,水库冲淤变化较大,水库库容会有变化,需要对蓄水变量累计与蓄水量进行校核,如三门峡水库每年汛前汛后的水库库容变化要进行测验,对当年相应的库容与蓄变量要进行修正。

对于中小型水库,特别是小型水库如果主要功能是工农业等河道外用水,其水库的蓄水变化量主要受引水的影响,那么水库的蓄水变量就不应与工农业用水重复统计。

6. 水文站与引水问题

黄河下游引水统计还包括下游滩区农业用水、口门引水误差、未控引水以及其它因素等。黄河下游引黄干流水向流域外的引水在90%以上,全河向流域外供水占全部的流域耗水量的31%。

水文站附近的引水涵闸所引起的测验误差不容忽视。一些未控制测验水量对水资源量也有一定影响。水文站的测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水库的蓄泄水量,水文站附近的引水也对水文测验会造成影响。如高村水文站山东东明县城市用水通过黄河大堤引水口位于断面以上,引水渠在断面与水文站房之间,韩董庄闸位于花园口水文站断面以下,但引水口通过黄河滩区在断面以上。

在灌溉期距离水文站断面附近的引水涵闸由于不确定因素多采用昼停夜引,对水文测验有一定影响,如利津水文站是黄河最后进入渤海的把口站,根据水文测验规范非汛期3至5天进行实测,每天8时与20时(冬季18时)观测水位,根据水位与流量曲线推算流量,这样如果涵闸引水影响的夜间,那么水文站推流有可能系统偏大,造成一定的误差。诸如此类以及水库闸门泄洪与闭合都可能对库区出库水文站测验造成影响,设立能够非汛期使用的自计水水位计并参与资料的整编应是不错的弥补。

以沁河为例论述水文站与断面上下的水量利用的复杂关系,沁河的水利建设始于秦汉时代,广利灌区为我国最古老的灌区之一。

沁河是跨省河流,来水主要在上游的山西、用水主要在下游在的河南。沁河不仅有跨本流域的引沁济蟒,还有丹东渠(丹河)跨黄河流域的引水入海河流域(卫河)。

张峰水库位于润城水文站以上约80km,水库枢纽主体工程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2007年11月8日完工。是沁河干流上第一座控制性骨干水库工程,由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主要提供生活用水和 工业 供水、 农村 人畜饮水,并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总库容3.94亿m3,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可达2.07亿m3,输水工程总干道全场145km,设计引水流量为6.45 m3/s。年发电量达769万千瓦。

润城水文站以下的杜口村、拴驴泉水电站库容不大属于径流电站,主要是引沁济蟒渠道与河口村电站的退水。

润城渠引水沁河经润城水文站测验后发电用水后大部分退入沁河。

五龙口水文站位于沁河出山口。五龙口水文站上游38km有引沁济漭总干渠,这是跨流域把沁河的水引进蟒河。在该总干渠引水口上游,1991年建成的拴驴泉水电站,设计为日调节水电站,根据国务院(85)国函字59号文规定:为保证引沁灌区按设计流量引水,电站尾水后修建反调节工程。电站采用分期实施方案,现发电尾水利用倒虹吸引至引沁总干渠。

引沁济漭总干渠黄委会许可水量3.80亿m3,2001-2005年渠首平均引水量为4.36亿m3,引沁济漭渠道进入蟒河隧道3孔闸门,其中有一孔为河口水电站发电用水直接回到沁河,引沁灌区与下游广利等灌区的分水比例为6:4,河口电站系利用引沁灌区灌溉余水和引沁总干渠向下游广利灌区分水发电,遵循结合灌溉,不影响灌溉的原则;其年平均水量为0.97亿m3,故引沁济漭年平均水量为3.39亿m3。

2007年12月河口村水库开始兴建,该库位于沁河最后一段峡谷出口,下距五龙口水文站约9km。五龙口站的左岸为广惠渠和右岸为新利渠,新利渠停测数年,引水口在断面以上3-5km,引水口附近有从沁河引水小电站退水。

五龙口站断面下200m有小发电退水。五龙口站下2km的广利渠首(广利干渠)闸引水,水文站没有计量和资料汇编。

丹河在沁河干流五龙口与武陟站之间左岸加入。丹河山路平水文站测验河道同时测验丰收渠(丹西渠),丹东渠位于断面上游左岸5km的有间距不到1km的两个引水口除供给电厂用水外,最后汇入一穿山隧洞进入黄河流域外海河流域的卫河大沙河,水文站没有计量。2007年丹东渠跨黄河流域引水0.85亿m3。两渠引水由青天河水库供水。

7. 重复利用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是指同一用水系统中,所有未经处理或经过处理后重复使用的水量总和。如果把黄河作为一个系统,那么黄河也存在重复利用水量。

根据“宁夏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析研究” [1]在黄河断流频繁的时段提出黄河水利用过程存在重复利用水量:就宁夏河套灌区而言,卫宁灌区一方面引水,另一方面又不断排水,下游的青铜峡灌区也在重复同样过程,青铜峡灌区引水量中包含了卫宁灌区的排水部分,这一排水量就是重复利用水量。这一情况与工业用水中的总用水量、取用新鲜水量、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率之间关系是一样的。衡量宁夏河套地区引用多少黄河水量,应当与工业用水中取用新鲜水量一致,而不应与工业用水中的总用水量一致。同样道理青铜峡灌区与内蒙古河套灌区之间也存在重复利用水量。卫宁、青铜峡灌区引排水量以10年均值为计算依据,并假定内蒙古河套灌区年引水量为60亿m3,宁蒙河套灌区重复利用水量47.59亿m3,重复利用率33.9%。

借用这个概念全黄河流域存在着重复利用的甘肃的引黄水后的退水进入黄河干流,部分又被宁夏灌区利用、宁夏的“大引大排”回归黄河水量,又被内蒙古灌区利用,宁蒙等退水未被利用又可能进入黄河下游地区利用。

以2006年为例,黄河引水量为373.7亿m3(不含内流区1.23亿m3),流域耗水量为303.7亿m3,退入河道水量为69.9亿m3,如果把退水作为复用水量,重复利用率18.7%;,黄河干流引水量为276.8亿m3,干流流域耗水量为223.1亿m3,退入干流水量为53.6亿m3,重复利用率19.4%。1997年是黄河流域断流最多的年份,重复利用率达到23.8%。

可见,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有大量的引出水量也有相当部分水量退回到河道,因此存在重复利用水量问题,大约有二成的水重复利用,特别是枯水年比较突出。

需要指出按照流域耗水量的概念退回河道的水量作为回归水量已被扣除。

8. 结语

黄河流域河川径流的还原计算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规划的基础,也是众多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基础。深入探讨黄河水量的计算方法, 总结 归纳流域用水特点很有必要。

8.1 “流域耗水量”的理念建立:根据黄河流域特点结合还原水量的概念建立流域耗水量,也是黄河专家的一致的理念,不仅是众多的与水资源相关的 科学 研究基础,同时也是黄河的生产与水量调度的基础。黄河引耗水有其特殊性,具体问题需要分析,流域耗水量不以用水属地统计耗水只统计引出河道与能够回归河道多少,简单明了。

8.2 黄河流域是水资源匮乏的流域,同时还承担流域外供水的重任,包括向天津供水,河北白洋淀生态修复供水。黄河下游引黄干流水向流域外的引水在90%以上,全河向流域外供水占全部的流域耗水量的31%。

8.3 黄河流域由于 历史 的地理的技术等原因存在着大引大排,也存在着重复利用的可能,用水统计“下河沿模式”的建立,对于众多类似的水文断面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8.4 黄河流域的还原计算比较复杂,诸如地下水的开采与地表水的关系,以及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都有得于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关于黄河的资料篇5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河流,如长江干支流,正步入开发资源的高峰期,今天中国有100多座60米以上的高坝。

材料二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梦专辑刊登了“引江入湖再造800里洞庭”的梦想,大致内容是:在松滋前山,长江进入两湖平原的制高点,再造一个类似古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在此引长江清水入洞庭湖,再现“八百里洞庭”。此构想旨在恢复洞庭湖生态,同时减轻长江防汛压力。

材料三 长江水系图

(l)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该工程的首要任务是 ,还具有哪些综合效益?

(2)长江横贯东西,素有“黄金水道”的美称,试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角度分析其通航价值高的原因。

(3)“引江入湖再造八百里洞庭”的构想将成就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试述湿地有哪些生态作用?

解析 本题以“长江建坝”“引江入湖”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的开发利用。第(1)题,仅从知识层面考查三峡水利工程的作用,较易。第(2)题, 长江通航价值高受自然条件(如流量、流速、通航里程、通航时间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如人口、城市分布和经济水平等)的双重影响。第(3)题,湿地的生态效应可从涵养水源、蓄洪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三峡;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灌溉、生活用水、旅游等。(2)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量大、汛期长;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形,流量平稳;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流程长,通航里程长;社会经济条件:沿途是我国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地区,货流量、人流量大。(3)涵养水源、蓄洪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

点拨 河流之“利”主要表现在水资源、水能和水运三方面,此外还有淡水养殖、农业灌溉、旅游等,综合效益高,开发潜力大。

二、河流之“患”

例2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全球所有河流存在的问题在黄河上都能够寻到踪迹,而黄河的泥沙、悬河、断流以及生态问题均可堪称世界之最。

材料二 在1992~1999年的28年中,黄河利津水文站有22年发生断流,共计86次,1091天。自1999年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后,尤其是2002年黄河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请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中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

(2)试述调水调沙后黄河河口防洪防凌(汛)形势和生态环境有何变化,并简析原因。

解析 本题以黄河为研究对象,侧重考查河流之“患”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第(1)题,黄河断流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且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为主。第(2)题,修建水利工程是一项重要的防洪防凌措施,“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湿地面积增加”。

答案 (1)黄河沿岸人口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增加;无统一调度,导致对黄河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差。(2)防洪防凌形势得到缓解;调水调沙使得河底泥沙冲刷入海,河床加深,泄洪能力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口地区淡水和湿地面积增加,减轻了盐渍化和水污染程度,生物种类和数量有明显增加。

点拨 河流之“患”(或称“水害”)一般表现为洪涝灾害和水污染,特殊河流或河段还可能存在断流、凌汛、地上河等问题。在河流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针对水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采取合理的有效措施。

三、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与治理

例3 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

材料四 经过多年的实践,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已取得的成绩有:①航运方面:田纳西河干流已建成9座梯级船闸,完成了航道渠化整治,通航里程共1240千米;②防洪方面: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已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流域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③水力发电方面:建成水电站30座,总装机容量(包括抽水蓄能)609.3万千瓦,水能利用率达90%;④水质管理方面:通过有效监测为流域内提供了洁净的水源;⑤土地利用和水上游览方面:TVA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实施有效的管理,使各类开发利用活动与自然保护相协调。

(1)简述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

(2)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

(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开发与治理的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本题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为成功范例,探讨我国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策略。田纳西河流域在气候、水文、地形及资源方面存在着优势,与我国长江流域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开发的成功经验对长江流域的开发有很大借鉴意义,如水能的梯级开发、旅游、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答案 (1)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②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③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2)相似之处:①都通过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3)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②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③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④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⑤发展特色旅游业。

点拨 河流综合开发利用与治理的两点启示:一是河流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水利”和“水害”;二是要学会辩证地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辩证思维。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图示黄河河段( )

A.支流众多

B.汛期主要出现在6、7月份

C.含沙量少

D.有凌汛现象

2.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资源有( )

A.丰富的土地资源 B.充足的能源资源

C.充沛的淡水资源 D.充裕的煤炭资源

3.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A.解决资源供求矛盾 B.消除城乡差别

C.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D.不利于产业结构

4. 阅读材料,回答(1)、(2)题。

(1)长江流域和波河流域均旱涝灾害多发,试分析原因并提出综合整治措施。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给河流开发利用的基本内容有 、 、 、 、 、 等。

1. D 2. A 3. C

关于黄河的资料篇6

【关键词】机制;措施;防汛安全;责任

1 黄河防汛工作组织现状

我们的主要工作一是防汛,二是工程管理。防汛工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黄河防汛工作实行各级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黄河主管部门为防汛指挥部的成员单位,设立黄河防汛办公室,具体负责黄河防汛事宜的日常工作,承担黄河工程管理,防汛预案编制,防汛队伍培训,防汛抢险演练,防汛物资管理(国家和地方的防汛物资),当好各级地方行政首长的在防汛工作中的参谋和助手。

2 黄河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防汛工作与其它工作的矛盾

防汛法律法规与森林法、土地法等其它法律法规在适用于黄河滩区管理时存在着矛盾,特别是森林法,给黄河河道清障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例如,高青黄河滩区(河道)居住着大量群众,他们世代安居、耕作、贸易,滩区是他们祖辈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家园,随着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化进程日益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普及,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但是法律法规虽说都是全国人大、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由于每项法律法规制定时的侧重面、业务领域不尽相同,不可面面俱到,造成了诸如土地、林业(河道片林严重阻碍了洪水的下泄)管理问题,河道栽植树木片林从防汛角度是禁止事项,而从土地利用、林才树木来讲,土地法、森林法的角度看又是受到保护的事项,在河道管理上防洪法与土地法、森林法很矛盾、很困惑,而这种矛盾和困惑给我们防汛工作的开展,给依法防汛的执行增加了难度。

2.2 行政首长负责制执行难

按照国家防洪法的规定,防汛工作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而在工作实践中,地方行政领导认为既然由行政领导负责,在处理诸如黄河河道片林清障、调水调沙、调水时对农业生产堤抢护以及防汛物资的使用管理等问题时,就有权调动使用黄河河务部门管理的人、财、物,使困难和压力又回到了黄河河务部门,造成了有些防汛工作很难开展。另一方面,流域机构的所属单位在防汛工作中实际是双重领导,实际在工作执行中是听从地方领导,还是听从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如果听从地方领导,可能某些方面违背业务部门的指导及管理规定,且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中责任全部由下级部门承担,没有充分体现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造成黄河基层单位在工作中左右为难,执行难。

2.3 防汛队伍建设问题突出

2.3.1 专业机动抢险队建设,每支抢险队应配备人员50人以上,包括,管理、后勤、维修养护、机车操作。设备包括大型自卸车8台、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平板运输车各2台、起重、炊事、照明、发电照明各一辆。水管体制2005年6月改制后,机动抢险队的机械操作及维修人员队伍年龄达到了老、中、青三结合。但是,现在从事抢险的队员年龄偏大,不能适应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的抢险要求。抢险设备运行都在14年以上,老化严重,又多为进口设备,配件、维修养护费用高。加之单位经济负担大,目前,机动抢险队队伍人员年龄偏大,设备严重老化、不配套是制约机械化抢险的根本性问题。

2.3.2 基层防汛抢险人才培养,防汛抢险技能人才是抗洪抢险制胜的主导因素。近年来,基层防汛防汛抢险人员新老交替变化大,新充实到防汛抢险岗位上的年轻人员,尤其是转业退伍军人,未经大洪水的考验和锻炼,实战经验缺乏,防汛知识面窄,造成了基层防汛抢险人才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防汛抢险的较高层次管理人员较少等问题。

2.3.3 群众防汛队伍组织落实困难,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沿河群众外出打工、经商较多,尤其是青壮年长期在外,防汛抢险人员管理难度大,群众防汛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根本不在家及不在本地,很难保证突发洪水时召之即来。群众防汛队伍组织纪律松懈,防汛抢险知识贫乏等现象普遍存在。

2.4 防汛物资储备管理

2.4.1 国家储备防汛物资。多年来,由于防汛建设经费短缺与防汛物资补充渠道不畅通,防汛仓库大多数为20世纪80年代建设,年久失修,部分库房整体结构老化,倾斜、屋顶漏雨、墙体严重干裂、基础不均匀沉陷等现象普遍存在。防汛物资储备缺额较大,且大多数防汛物资老化,难以满足防大汛抢大险的需要。

2.4.2 社会团体、群众备料不能完全落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防汛料物储备单位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保证防汛抗洪抢险储备物资的落实产生了新的问题。对于群众备料储备料物大部分归农户所有,地点分散,在短时间内集中存在一定困难。在抢险应急时,社会团体、群众备料能否落实到位,存在一定问题。

2.4.3 防汛物资管理使用。《黄河防汛物资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黄河防汛物资主要用于黄河防汛抢险,对于影响防洪工程安全和危机群众生命安全的非黄河工程出现险情,需动用防汛群众时,是否可以使用未加以明确。另《黄河防汛物资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各级黄河防汛办公室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所辖范围内的防汛物资的调度。但在重大险情抢护过程中,抢险指挥长往往超越黄河防汛办公室管理权限使用国家防汛备料,造成了“首长”与“参谋长”之间的矛盾。

2.5 防汛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各项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

防汛经费根据测算,山东高青黄河河务局每年需要防汛经费800余万元(机构人员经费缺口)。2014年实际下达的黄河防汛经费为150万元,仅防汛石料的购买和运输都不够,防汛宣传、防汛队伍的组建及培训、机动抢险车辆的维修养护没有经费来源,在防汛工作中单位只能拿出经济创收的资金来弥补防汛经费的不足。所以其它防汛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至此,使防汛队伍的落实、物资储备和防汛基础设施,防汛指挥调度系统与通信设施运行维护等工作受得了很大影响。并使有些防汛工作流于形式,经费不足影响了防汛工作的开展。

2.6 防汛抢险技术含金量低

目前,除了机动抢险队的设备外,在黄河防汛抢险技术和实践上大多数还是运用了过去已经成熟的技术,虽说比较实用,但含金量低、效率低、缺乏创新。因此,在教学研研究出来的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应该应用到黄河防汛抗洪斗争中来,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在防汛抗洪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3 黄河下游防汛工作因应对策

3.1 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山东境内下游最为突出,防汛工作更为严峻。我们要充分认识黄河下游河势的特殊性,强化黄河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加快黄河法制化进程,依法修订和完善有关黄河防汛的法规制度办法,如《黄河法》的制定。使其更好地为防汛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服务。

3.2 完善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职责,充分发挥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作用。积极探讨行之有效、快速便捷的黄河防汛运行机制。

3.3 落实机动抢险队人员编制,事业经费及防汛抢险设备的配置与设备维修养护费用,充分发挥现有黄河专业抢险队伍及机动抢险队伍,练好防汛抢险技能,提高抗洪抢险能力,做好迎战大洪水的准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防汛队伍组织难,,要积极组织和探索群防队伍职工化途径,实行有偿服务,将群众防汛队伍落到实处。

3.4 防汛物资。国家储备料物由国家投资足额备齐,社会储备料物实行合同协议储备。合同化管理,防汛部门代表国家在汛前通过协议委托或招投标方式与生产或流通企业签定防汛物资供货合同,并预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定金,落实防汛物资的运输方式和责任,确保防汛物资能快速运送到位。所储备物资若汛期未用,黄河防汛物资主管部门应支付一定数额的保管费。尚若汛期调用,待防汛抢险完毕后按实际使用数量付费结算。防汛物资所需费用由国家支付。黄河防汛属于纯公益性,所需资金应该由国家承担。

关于黄河的资料篇7

根据课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位地理教师的“必修课”。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基于以上对课标的理解,制定本节教学目标如图1。

二、剖析经典图像

*人教版P42图2.30 VS 中图版P90D

图像解读:人教版地图中包含内流区、外流区、界线的图例,根据颜色对比,学生能迅速找到内流区、外流区,能根据活动要求找到主要河流,进而判读哪些是外流河,推断各河流注入的海洋,也能找到主要内流河,但容易忽视额尔齐斯河,不容易判断其注入的海洋;而对于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让学生直接阐述略有难度;利用文字资料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同时配有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和鄱阳湖九石水域码头汛期、枯水期景观对比图,形象直观地表达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呈现形式,也暗含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差异大的信息;因课标中没有对湖泊内容提出相关要求,文中删减了湖泊相关内容。中图版地图中外流区的图例则具体到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北冰洋水系,学生很容易根据颜色迅速说出河流注入的海洋,不容易出错,更加直观;文中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直接点明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活动提示内、外流区域与季风的关系,学生可结合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来阐述分布特征,降低难度;但对河流水文特征的阐述较少,仅从汛期、结冰期两个方面描述,缺乏直观景观图或示意图;虽然课程标准对湖泊没有作出相关要求,文中保留对湖泊的介绍,并配有青海湖的景观图,让学生对湖泊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为理解围湖造田带来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学策略:①展示中图版P90D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找出我国最长内流河――塔里木河,在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描绘出来。②展示中图版P86L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据图简单概括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布特征。③快速判断: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水量最大的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最大的内流河分别是哪些河流。简要分析河流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人教版P44图2.33 VS 中图版P91F、G

图像解读:人教版增加京杭运河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输水作用,为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埋下伏笔。中图版配有船队景观图,更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理解京杭运河作为沟通我国南北的水上运输通道。人教版提到江苏以北河段已停止使用多年,而中图版更加准确地点明济宁以北不能通航,济宁以北正处于黄河的下游河段,该处形成“地上河”。

教学策略:整合图文资料,说说京杭运河的作用。

*人教版P45图2.34 VS 中图版P99T

图像解读:两幅图都体现长江的源头、流经省区、支流、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注入海洋等河流概况信息。人教版图中包含大型水电站、大型水利枢纽的分布信息,体现了利用河流水能发电的价值,而中图版包含灌溉区的分布,体现了河流的灌溉功能。

教学策略:①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图2)和中国地形图,找到长江的发源地、干流流经省区和地形区、注入海洋;在图中圈出上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的宜昌、江西的湖口;找出主要支流和湖泊: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②利用图表数据(表1)说明长江之大。

*人教版P46图2.35、图2.36 VS中图版P101V、P100U

图像解读:①人教版图2.35反映长江上游河段河流落差大,文中点明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图2.34中水电站及水利枢纽的分布也印证了这一点,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说明长江水能丰富,长江上游可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展水电业。从图2.35中可看出中下游河段地势平坦,图2.36反映不同河段的通航能力,结合两幅图,可得出长江的中下游河段地势平坦,水流速度缓慢,主要发展航运业。充分利用图文资料清晰解读“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两大称号。②中图版主要利用文字数据介绍,配有长江航运的景观图来阐述长江航运价值之大。从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中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的上游河段。这两幅仅仅体现了呈现信息的功能,却缺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分析,尤其没有说明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易形成知识障碍。

教学策略:图说――长江之宝。①提供主要河流水能蕴藏量柱状图(图3),展示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图、中国降水分布图,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②根据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和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说明长江水能资源的主要分布河段。③展示图文资料,介绍长江航运价值大。展示长江航运图,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长江航运价值大的有利条件。

*人教版P47图2.37、图2.38、P48图2.39 VS 中图版P101W、P102Y、P103Z

图像解读:人教版图2.37介绍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而中图版P101 W展示三峡大坝泄洪的图片,凸显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防洪,文字资料点明可控制荆江地区的特大洪水。人教版图2.38反映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是造成洪水的自然原因之一;中图版P102 Y反映长江中上游地区滥伐林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道堵塞,排水不畅,这也是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之一。图2.39结合文字资料,说明围湖造田是长江发生洪水的另一个人为原因;从P103 Z图中可看出,长江流量季节变化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流量最大,支流众多,从而导致洪涝灾害,气候特征是长江洪涝灾害的另一自然原因。另外,人教版图2.40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示意图,既可帮助学生认识各河段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又有助于理解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策略:图说――长江之忧。①展示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新闻信息,提供相关图文资料,讨论分析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②针对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出谋划策,如何防洪。

*人教版P50图2.41 VS 中图版P92I

图像解读:两幅图都涵盖黄河的源头、流经省区、支流、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注入海洋等河流概况信息。不同之处在于人教版图中显示了大型水电站、大型水利枢纽的分布情况,水电站和水利枢纽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中游和上游河段,它们主要位于阶梯交界处,而中图版体现了两个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教学策略: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干流流经省区、地形区、干湿地区、注入海洋;在图中圈出上中下游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河南郑州的桃花峪;找出主要支流:渭河、汾河。

*人教版P51图2.42 VS 中图版P93J

图像解读:人教版选用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示意图,反映不同河段的含沙量和输沙量,也可以清晰地表达出中游河段含沙量最大,进而分析中游河段含沙量剧增的原因。而中图版选用黄河携带大量泥沙的景观图,虽然比较直观地显示黄河的水文特征――含沙量大,配有文字资料来加以介绍,但缺乏各河段含沙量的数据对比,难以让学生产生质疑并进行深度探究。

教学策略:①展示黄河与世界多沙河流比较表(表2)和黄河水的景观图片,图表信息反映黄河什么水文特征?②展示“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观察黄河各河段的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③展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景观图”、“黄河中游某地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合作探究:黄河中游泥沙剧增的原因。

*人教版P51图2.43 VS 中图版P94K

图像解读:人教版图2.43显示了黄河下游泛滥区的范围,旨在体现黄河下游地区多发洪涝灾害,文字介绍和图中黄河大堤,阐述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并在53页图2.45中展示“地上河”示意图,帮助学生对“地上河”形成直观认识,如果两幅图放在一起会更好,避免知识的间断。中图版K图包含“地上河”示意图和景观图,两种类型的地图相结合,展示“地上河”的面貌,文字内容阐述“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策略:①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分析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②播放微视频“地上河”,根据“地上河”的形成过程,梳理“地上河”的形成原因。③根据形成原因,出谋划策治理下游洪涝灾害的措施。

*人教版P52图2.44、P53图2.45 VS 中图版P94L、P97Q、P98R

关于黄河的资料篇8

关键词:清8出汊点;大“S”型陡弯;苇袋枕;软体材料;黄河入海口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黄河入海口的新滩区域是胜利油田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资源阵地。保证黄河现行入海流路的安全稳定是胜利油田在黄河入海口新滩地区可持续勘探开发的基本要求。

1996年汛前实施了清8人工出汊工程,在“96・8“洪水过后清8出汊点以下河段断面变化较大,河道横向摆动100~300m,口门向东北方向延伸约2km。2002年以来小浪底水库连续进行了调水调沙运用,水沙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河床处于不断塑造过程中,河口段河势出现了新的调整变化。清8出汊点以下坐弯明显加剧,上弯顶顶点后退200m左右,下弯顶逐渐下移,形成了近2km长的大“S”型陡弯,左岸淤出300m左右的新滩后,主流沿引河右岸行进,并不断使该岸坍塌后退。为保证胜利油田在黄河入海口新滩地区采区的安全,对清8断面处的大“S”型陡弯需尽快进行裁弯取直。工程的导流坝位于黄河入海口清水沟老流路的河床内,为利于清水沟老流路行河时能及时拆除导流坝,导流坝必须采用软体材料。

1建坝软体材料的选择

通过对工程所在地区建筑材料情况的调查,研制出了“苇袋枕”这一软体材料,并应用于工程中。黄河口清8河段畸形河湾调整应急工程的主体工程已于2011年5月建设完成。苇袋枕是借鉴黄河防洪抢险工程材料柳石枕,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材料,其结构与柳石枕相似,即利用芦苇替代柳枝,土工袋替代块石。苇袋枕采用芦苇包裹编织土袋,8#铅丝每隔0.5m捆绑一道。苇袋枕直径1.5m,芦苇厚度0.2m,每个苇袋枕长度不小于2m。

单体重量计算

抛投体粒径:

抛投体重量: 、

式中d―― 折算成圆球体的直径,m;

vmax ―― 最大流速,计算时取3m/s;

g ――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水的密度,取1.0t/m

m ―― 苇袋枕密度,取1.45 t/m

k ――综合稳定系数,取0.9

经计算,d为1.26m,W为1.51t。

2苇袋枕的特点

苇袋枕具有就地取材、操作简单的特点和缓溜落淤、固根防冲,护坡效果好等功效。苇袋枕靠外层苇料与土接触以利护底,靠其自身重量,沉到河底,形成人工河岸,制止河岸坍塌。

3 软体材料应用后的效果

2011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通过利津水文站的流量,超过2000 m3/s的有15天,最大流量3200m3/s。河道在导流坝与引河工程之间形成了河湾,大水直接淘刷导流坝。由观测结果可知,坝体结构未被损坏,河道以顺利进入引河,形成了新的河床。可见苇袋枕很好的保护了坝垛,水流未对坝垛形成危害性的淘刷,苇袋枕对防御超大流量洪水的淘刷起到了关键作用。

4苇袋枕的创造和使用有以下优点

4.1 苇袋枕的研制和使用,解决了工程需采用软体材料筑坝的问题。

4.2 苇袋枕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建筑材料芦苇,发挥出了芦苇的抗冲刷性能。该材料的使用不仅解决了抗冲刷的问题,并节省了工程投资。

关于黄河的资料篇9

(1)上游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其总资产比例为44.96%,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次之,西南地区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这主要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较晚,储采比偏低。从配套产业来看,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业主要分布于东北、黄河中游和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总资产规模相对薄弱。

(2)中游产业:火力发电和炼焦业。火力发电业是我国煤炭产业链中游环节最主要的节点,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和东部沿海地区,而火力发电业的供需及配套的电力供应及设备制造业均集中于北部沿海地区。处于煤化工产业链环的炼焦业主要集中于黄河中游地区,其总资产比例达到57.91%。炼焦行业的资源依赖性较强,但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炼焦业与配套焦煤资源集中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而需求却以东部为主。

(3)下游产业:冶金、化工和建材业。冶金业的黑色金属采选及延压加工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地区,有色金属采选及延压加工业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配套产业的冶炼专用设备制造则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煤炭产业链的延伸主要是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和肥料制造业,其分别集中于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其中肥料制造业的区域集中性不高。建材业的水泥制造业、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以及砖瓦石材建筑材料制造业均主要集中于北部沿海。此外,与之配套的设备生产也主要集中于北部沿海等地区。

2 关键产业链环区域效率评价

2.2 关键产业链环的区域效率分析及评价

(1)上游产业区域效率分析及评价。

从DEA运行结果来看,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中,黄河中游地区处于生产前沿面,同时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该地区是煤炭业的集中分布区,煤炭资源开发早,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南部沿海地区技术有效,主要源于该地区辅助链环具有比较优势,如人才、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等,但该地区面临煤炭资源严重馈乏的劣势。煤炭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规模效率较好,但技术效率相对较低。

配套产业的产矿采石设备制造业只有北部沿海地区同时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而黄河中游地区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与之相比都具有很大差距,其他地区的生产效率亦较低。

(2)中游产业区域效率分析。

在火力发电业中,东北地区同时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而分布较集中的北部沿海、东部沿海等地区技术效率均很低。技术效率低是导致火力发电业总体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而电力高消费区其电力生产效率普遍不高。分析配套产业的电力供应,长江中游和南部沿海地区规模有效,东部沿海地区技术有效;配套产业的发电机及发电机组业中,西北地区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此外,东北和北部沿海地区均达到规模有效,但其技术效率不高。炼焦业的整体效率较高。其中西北、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均达到规模有效,技术效率也较高,同时由于这些区域的煤炭资源丰富,所以发展炼焦业具有比较优势。  (3)下游产业区域效率分析。

在冶炼业中,南部沿海的黑色金属采选业同时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长江中游地区的黑色金属延压和加工业的总体效率最高,长江中游和南部沿海地区的有色金属采选及延压加工业的生产效率也较高。配套产业的冶炼专用设备制造整体效率较高,其中黄河中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均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

分析化工业,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以西北地区总体效率最高,但目前该地区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的分布较薄弱,而分布最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规模效率很低。肥料制造业则以南部沿海地区总体效率最高,其他分布较集中的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其总体效率均偏低。肥料制造业的整体效率不高,须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肥料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建材业中的水泥制造、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以及砖瓦石材建筑材料制造均集中于北部沿海,而其总体效率却分别以北部沿海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最高。配套产业的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体规模小,结构分散,这也是该行业总体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3 提升我国煤炭产业整体效率的几点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由于经济发展和煤炭资源赋存的不均衡,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区域格局。一方面,资源条件决定了煤炭产业分布的相对集中性,但同时也导致了各区域煤炭产业结构趋同的不足,各产业链环在各区域均有分布,形成资源和市场过度的区域间竞争,其中以煤炭采选、火力发电、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水泥制造、基础化工原料制造等产业链环最为显著;另一方面,技术水平、资源条件、资金优势等经济发展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各煤炭产业链环的区域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引致区域效率与区域分布之间的不匹配性,主要表现为:煤炭资源集中区其高耗能产业的经济效率偏低,而煤炭资源贫乏区其高耗能产业的经济效率反而较高,就煤炭采选业、炼焦业、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加工等主要产业链环分析,煤炭资源严重匮乏的南部沿海地区其经济效率均高于西南和东北地区。而实质上,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须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率为根本,实现资源与效率的统一。针对现有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煤炭产业的整体效率:

(1)加强黄河中游地区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产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建材业等产业链环的发展,针对该地区煤炭企业分散的问题,须加强对该地区煤炭企业的资源整合。

(2)东北地区煤炭资源较丰富,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适合发展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采矿石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作为老工业基地,该地区煤炭采选业的技术效率偏低,须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通过资源整合提高总体经济效率。

(3)西南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其煤炭资源丰富且矿产资源的配套性较好,而且拥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表现为劳动力数量多且廉价、土地便宜、能源费用低、政策优惠等,适合发展资源和劳工密集型以及部分资源加工型的重化工业,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化工业、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业等。其中西南地区煤炭资原后备储量相对充足,而现阶段该地区煤炭采选业的经济效率偏低,应加强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能力,提升煤炭开采技术。

(4)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地区煤炭资源相对匮乏,但经济发展较快,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适合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采矿采石设备制造、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冶炼专用设备制造、相关产品贸易及进出口等煤炭产业链下游产业继续延伸的相关产业。此外,由于资源的限制,应逐渐收缩并向中西部转移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建材业等高耗能产业。

参考文献

关于黄河的资料篇10

Abstract:The Yellow River basin of the river nor the construction of flood prevention project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s growing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 Water management of the riv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The inside of the Yellow River flood control project management-the status quo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and Solutions to make a few suggestions.

关键词:非防洪工程 建设项目管理 存在的问题 对策和建议

Key words :Flood control projects;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Problems;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黄河流域建设步伐的加快,缩小黄河两岸的差距,加强两岸的沟通和交流,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已成为客观要求。因此,为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当前黄河水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行政干预、水行政执法能力弱化、运营中失管等问题,是当前河道主管部门面临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涉及桥梁、缆线、管道及各类建筑物等,大量的桥墩、承台等构造物布设在河道内,长期占用河道和堤防,形成雍水、阻水、改溜等情况,致使河道御洪、泄洪能力不同程度地消减,防洪安全存在各种隐患。而且资料申报、审查、管理比较混乱,施工过程监管困难,验收后运行管理缺位等等。其中一些重点项目施工、运营过程中,在地方行政干预下,河道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有时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随着河道内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靠过去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依法治河的管理需要。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行实施以后,要求河道主管部门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查、修改、审批(转报)、验收、运营等各个环节都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针对这一状况,为提高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依法管理水平, 河道主管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强化资料审查、转报的管理,明确河道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加强河道巡查监管力度,使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

1.1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开展状况

针对近几年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增多的特点,河道主管机关对已建、新建项目,做出具体部署,狠抓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

1.1.1 对于新建项目,主要从建设项目申报入手,按照《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程序对其报送的技术性资料进行审查,同时探讨建设项目长期占用河道及影响防洪工程抗洪强度等诸多事项的补偿救助方案,明确建设方应履行的防洪义务并以协议的形式加以落实,以便事后操作。如滨州公铁两用黄河大桥工程,该项目建设前期黄河部门就与建设单位签订了黄河大堤绕行线路维修养护协议、河势及河道工程观测协议、工程占用黄河淤背区补偿、河道工程抛护加固协议、施工场地清理协议以及临时占用堤防工程做施工道路协议等6项协议,同时,就长期占用河道补偿、应履行的防洪义务等项目达成共识,并交纳的一定的保证金。

对一些没有经过河道主管机关同意擅自施工的建设项目坚决依法处理,责令其补办申报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后再建设,或者依法清除,维护正常的河道管理秩序。

1.1.2 对已开工建设项目,主要是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抽调技术骨干,监督检查施工中是否有违章、违规行为。已建项目多是指《水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颁布实施以前或颁布初期所建设的非防洪工程项目。当时,由于没有相关的法规条文,监察机构不健全,相关工作未能开展,主要依靠各级政策约束建设单位,注重的多是眼前利益,对于项目运营后的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这类项目由于建设时没有相关协议,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管理经费及行政干预过大等,实现对其规范管理难度极大。

1.2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取得的经验

自从1997年开始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实施管理以来,虽然离正规化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和管理人员经验的逐步丰富、素质的逐步提高,积累了一些有效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经验。

1.2.1 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基本能够做到依法定程序处理。近年来,随着黄河部门各级别培训班的举办、各兄弟单位之间管理经验的交流以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加入等,对河道内非防洪建设项目的受理、审查、审批或转报、转批、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办理。

1.2.2 积累了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查经验。能够有目的的针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进行审查,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年不断的总结,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造成的防洪工程效益的降低基本能够量化,并提出具体合理的补救措施和解决方案。

1.2.3 逐步落实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占用黄河工程补偿费及建设单位应履行的相应义务。根据《山东省黄河工程管理办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规定,对各类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了黄河工程占用补偿、日常维护补偿等补偿要求,并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补偿标准,从实际意义上弥补了防洪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不足,为防洪工程功能的可持续发挥获得了资金支持。

2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近几年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黄河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地方行政干预等问题,制约了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2.1 法律法规不完善,条文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差

目前黄河水行政法规不够完善,仅仅规定了应该办理的事项,而对于办理中的一些细节没有明确规定。如非防洪工程占用防洪工程补偿费只说明了建设单位需要补偿,但是具体如何补偿、补偿多少无法确定,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具体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双方只能以协议的方式确定;资料申报上,对申报材料的要求不是很明确等;维修养护保证金、垃圾清理抵押金等,没有相应的条款、交纳比例和幅度;设计、防洪审查,施工监管没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只能靠经验办理。一句话,操作性不强,不够明确,给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造成时而越位、时而不到位。

2.2 对建设单位应履行的义务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由于目前黄河水行政执法主体没有单独的行政执行权,行政执行必须和地方执法部门共同实施。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没有有效的遏制手段,一旦施工许可证获批后,河务部门无法对建设中或建成后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2.3 行政干预和权大于法的现象仍阴霾不散

有些大型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是国家投资、地方政府集资或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比如滨博公路大桥、滨州公铁两用大桥等。河道主管机关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违章、违规问题进行制止时,建设单位就会找到地方领导,反映建设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多,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地方政府出于对建设项目的重视,就会搞一些建设项目协调会,其实质就是直接干预水行政执法,或下达行政指令,责成相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工作。有时还要求河道主管单位替建设单位完成本应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使一些问题本末倒置。行政干预导致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管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2.4 项目建成后管理难以奏效

建设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后,所涉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清理、建设项目对防洪工程的影响以及河势变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在建设项目运营后才产生的。而河务部门一般是在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前就与建设单位签订了相关协议,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运营单位能否认可,并遵守建设单位签订的相关协议,往往无法预料。

2.5 工程废弃后拆除责任无法落实

建设项目废弃后,由于拆除费用难以解决,建设单位不愿拆除,而河道管理单位又没有制约措施,废弃工程带来各种防洪隐患。如穿堤输油管线废弃后遗留在大堤、河槽内,对防洪造成严重影响,给沿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安定因素。

2.6 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水法规理解不够,增加了解释的难度。比如群众在堤坡上放牧,他们认为不但对防洪工程没有影响,反而帮助黄河部门节省打草经费,却不知道堤坡放牧损坏堤防工程的完整,影响防洪安全和工程面貌。

2.7 上下级标准不统一

在对一些项目影响防洪的标准上,黄委、省局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造成了基层单位管理的被动。

2.8 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随着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管理任务日益增加,包袱越来越重,当前防洪工程都没有足够的管理经费,更谈不上拿出资金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3 针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法制宣传日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面向全社会普及水法规知识,同时,抓好日常宣传活动,提高沿黄群众的水法规意识,争取他们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3.2 成立专门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

根据《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规定和精神,成立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受理、审查和监管为目的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管理、审批程序和权限使项目能够得到及时审查、转报和批复,使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走向规范化道路。

3.3细化法规条款,完善办理程序,增强可操作性

对有关建设项目许可的法规要制定实施细则,项目的立项、审查、修改、审批(转报)、验收、运营等各个环节要细化,各种补偿标准、抵押标准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3.4上下一盘棋,标准统一、口径一致

从黄委到基层,在河道建设项目管理的大原则上标准要统一,口径要一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依法按水行政法规管理项目,树立河道主管机关的权威,确保黄河部门的合法权益。

3.5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专题交流会等,加强上下级的沟通和兄弟单位之间的经验交流,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