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21:45:56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篇1

[关键词]家庭档案;建档;双向意义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4.120

[中图分类号]G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2

家庭档案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档案不仅记载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情况和社会实践活动、保存家庭成员的生活文化历史,而且形象地反映出社会不同地区的历史面貌、时代特征和人文生活习性,是社会档案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家庭档案可以真实地记录社会各个时期不同阶层的生活文化发展的重要历程,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是社会历史与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见证。因此,家庭建档于家庭、于社会来说,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1 建立家庭档案的双向意义

档案是历史的缩影与体现,家庭档案也不例外,它既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历史,同时也引领人们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和研究人类历史的变迁。

1.1 家庭档案对生活工作的重要性

家庭档案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家庭内部生活的历史记录,对家庭本身来说,家庭档案具有较高保存价值和实用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将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些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档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微型代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充裕,人们精神文化层次的追求也在逐渐提高,日常生活中自然会衍生出许多文化副产品,而家庭档案可以让这种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除此之外,家庭档案还是处理家庭矛盾和解决家庭纠纷的重要实证依据,因为家庭档案是家庭成员各种生活活动的原始记录,在解决家庭纠纷时,它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证明作用,并且使家庭矛盾和纠纷得到了相对公正的处理。

1.2 建立家庭档案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家庭档案是家庭、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有力凭证,有部分典型的家庭档案记载着关于民族文化的重要信息,是民族文化的传承途径,所以,要善于发掘家庭档案中典型的社会文化价值,发挥家庭档案本身承载的社会效益。家庭档案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法制意识,促进社会团结和进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民间不同的家庭档案内容从不同的视角折射出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程,因此,家庭档案是家庭发展史诚实可靠的研究资料。再者,家庭档案对于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功不可没。家庭档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填补并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空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家庭档案能够反映每个家庭的实际生活状况,既能承载一个家庭的历史,也能代表社会生活的层次变化,它是家庭以及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家庭向着文明迈进的标志。建立家庭档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它不仅延伸了档案文化,而且创新了档案事业,为家庭档案的建立增添了实质性的需求。

2 家庭档案的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家庭档案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受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部分地区对于建立家庭档案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相应的家庭档案管理方法还没有跟上,导致我国家庭档案的管理模式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家庭档案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同时,我国各省市为强调家庭档案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缺少对家庭档案管理工作具体的细化标准,在指导性和可行性上还有所欠缺。建立家庭档案的优势及必要性目前已逐渐显现,大部分人也能逐渐加入家庭建档的行列中,但有价值的家庭档案的建立还面临着艰难的窘境。平民百姓鲜有关心家庭建档工作的进展,主要源于他们未能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档案是权利的象征,跟他们并无直接关系,所以疏于关心。再者,家庭档案内容相对私密,常涉及家庭隐私,同时又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档案部门要对家庭档案施行统一规范管理还需要面对极大的挑战,还需为家庭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3 加强具有双向意义的家庭档案建设

家庭档案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家庭档案的对象是以家庭成员为基础的,没有限制,也没有神秘色彩,人人都可参与其中。推广并加强家庭档案建设,对于构建社会历史、社会文化及提高平民百姓的档案意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家庭档案的宣传工作,各级档案部门可以先选择部分家庭为试点,通过公开宣传及表彰典型家庭建档示范户,以点带面,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家庭档案、关注家庭档案,让示范户充分发挥带动作用,通过言传身教,认识到建立家庭档案所带来的好处,逐渐引导平民百姓主动建立家庭档案。同时,举办家庭建档展览和社会宣传活动,让群众从中感受生活的变化,体会到家庭建档的作用。另外,档案部门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大力宣传与家庭档案相关的知识及建立家庭档案的意义,以取得人们的支持和理解。

家庭档案归属于其所有者,除社会的硬性规定外,家庭档案所记录的内容、管理方式、如何利用等都受档案所有人的自由意识支配。为加强家庭档案建设,国家各档案管理部门对家庭建档工作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倡导以及指导,鼓励平民百姓积极建立家庭档案,鼓励其关注自己的人生历程及家庭发展历程,鼓励其用建立家庭档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历程。

给积极参加家庭建档的家庭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他们的家庭档案建立的更科学、更规范、更完整。家庭档案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家庭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证明及史料,将这些材料进行合理保管及分类,促使家庭成员进步和发展,可以保证生活秩序的正常,可以促进家庭管理科学化、家庭消费理性化。因此,家庭档案是促进家庭管理科学化的有效工具。家庭档案是对家庭生活真实客观的反映,记载了良好的家风,含有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某些方面必然可以反映出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在对家庭成员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时,家庭档案无疑是最好的生活教材,一定能为培养造就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新兴人才做出不小的贡献。

4 结 语

家庭档案对于构建平民百姓历史、文化及提高档案事业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同度都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家庭档案的建立无论从家庭小家的角度,还是社会大家的角度审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文化进步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只是,如何提高家庭档案的监管方法及监管力度,如何加强对家庭档案有价值的合理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冯惠玲.家庭建档的双向意义[J].档案学研究,2007(5).

[2]李同音.家庭档案管理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篇2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这些年来我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研究部署文明家庭创建工作。

近年来,我市的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正如市妇联黄蕾副主席总结的那样,能够紧紧围绕市委、市府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作为促进和谐嘉兴建设的基础工程,从全面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手,组织动员广大家庭投身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创建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思维、强化建设理念、拓展活动载体、服务家庭需求,不断解放思想、扎实推进,使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获得了新的发展。刚才,我们表彰的先进文明特色家庭和集体是我市文明家庭中的模范实践者和工作推动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型和表率!桐乡市、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武原镇交流了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家庭的文明,就没有社会的文明,就没有城市的文明。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关键之年。新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家庭美德知晓率等测评标准,对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就切实做好我市的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围绕大局、立足长远,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基础。没有家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没有家庭的和睦及家庭新风的倡扬,也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全局高度,更加充分地认识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精神的客观需要。党的*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也对文明创建和文明家庭建设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等,这些要求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进一步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全面领会、正确把握*关于文明创建和文明家庭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各项部署,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客观需要。

(二)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具活力的基本单元,因而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建设和谐家庭对于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2008年全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提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工作目标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家庭和谐程度和幸福指数”。当前,只有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努力营造尊老爱幼、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邻里关系,整洁舒适、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保护自然、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文明幸福程度,才能有效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热情,才能心情舒畅、满怀激情地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就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建设文明家庭就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努力提高广大家庭成员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素质和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三)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迫切需要。文明家庭创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工作,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迫切需要。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在市文明委全体成员会议暨“五城联创”工作表彰推进大会上,提出我市新一轮的“五城联创”的工作目标,明确提出我市要力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前,我市正全力以赴争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应该说条件具备、适得其时,但同时也面临更加紧迫的创建任务和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这必然要求我们扎实开展好包括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内的各项创建活动,切实完成承担的各项任务。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一定要在规范运作、完善管理、提升品牌、达到比例等方面下足功夫,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不仅确保不丢分,更要力争多加分,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做好基础性工作。要把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推上中国文明网,充分展示我市和谐文明家庭风采,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辉添彩、多作贡献。

二、突出主题,抓好结合,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各项工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要按照党的*关于和谐创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顺应家庭发展变化的趋势,突出和谐这个主题,把和谐家庭建设作为文明家庭创建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建设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一)要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统领、整合创建资源,理顺评创关系。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提高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这个目的能否达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参与程度。近年来,我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尊重家庭意愿,从家庭的实际出发,从家庭成员能参与、能受益的事情做起,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并结合实际开展了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廉洁家庭、平安家庭、节约型家庭、无毒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今年,市文明办、市妇联进一步加强对家庭文明建设内容、资源的统筹和整合,将各类涉及到家庭的评选项目统一纳入文明家庭创评之中,实行共创、共评、共享、共管,形成以平安创建为基础、特色创建为抓手、文明和谐为目标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体系。各地要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嘉兴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工作意见》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理顺评创关系、规范创建程序,推动我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有序深入开展。

(二)要以特色家庭创建为平台,突出工作重点,营造文明和谐家园。各地在创建工作中要认真分析新形势对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树立品牌、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继续以特色家庭创建为平台,大力营造文明和谐家园。要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帮助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要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部署,深入开展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等创建活动,实施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提高家庭环保意识,引导家庭环保实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从党风廉政建设的大局出发,以构筑家庭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为目标,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家庭助廉教育的长效机制。围绕“平安嘉兴”建设总体部署,以社区和农村的“平安家庭”创建为重点,以保障家庭平安的工作网络为依托,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发挥家庭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基础作用。

(三)要以家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创建氛围,提升家庭成员素质。和谐文化是全社会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精神源泉。近年来,我市各级组织开展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家庭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家庭成员在主动参与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各地要继续总结经验,发挥优势,依托家庭文化节、睦邻节、美德在农家等品牌优势,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依托基层文体团队、家庭志愿者等队伍优势,组织开展家庭文化体育活动;依托家庭文化示范户、镇报村报等阵地优势,开展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同时,要围绕北京奥运开展“迎奥运展风采”等活动,把奥运知识、文明礼仪及家庭教育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特别是这段时间,要与中央文明委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高潮!

三、齐抓共管、整合资源,为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民生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最终作用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建设和文化繁荣,最终都要反映在人民群众的家庭生活中。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领导,营造有利于家庭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形成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新态势。各级文明委要继续加强对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领导。要结合实际制定和部署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研究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把工作的着力点落实到为广大家庭提高素质、改善生活、促进和谐上。各级协调小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做到组织人员到位、工作任务到位。要加大对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在财力、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力度,确保评创工作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协调小组要继续充分发挥协调职能,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作共赢,切实形成各级文明委领导、文明办牵头、妇联主抓、各方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强大声势和合力,真正使我市的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做到城乡联动、条块结合,部门各司其职,思想政治工作联抓、文体宣传活动联搞、评创活动联动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

(二)整合资源、分工合作,形成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新格局。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密切联系、加强协作,充分整合资源、扩大合作基础,凝聚各方有利于文明家庭建设工作发展的力量,全面推进文明家庭建设工作。各级文明办要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有效利用文明评创体系优势,大力加强组织协调力度,建立健全组织协调网络,把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真正纳入各级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中去,推动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各级妇联要认真履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牵头单位的职责,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在家庭领域的工作优势和工作经验,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基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加强分类指导,使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常抓常新,永葆生机和活力。各相关单位要继续保持发挥优势、齐抓共管的好传统、好作风,找准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与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结合点,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协作共嬴。要善于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的交流沟通、示范展示、总结宣传的功能,大力宣传我市的文明家庭创建成果。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篇3

这次课题调研设计并发放了家庭工作调查问卷和统计表,其中家庭工作调查问卷共有38道问题,涉及到妇联开展家庭工作的知晓度、群众参与度以及妇女在家庭关系、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情况;调查统计表的范围从文明家庭活动开展以来,调查数据有各乡、镇、场、社区评选的家庭典型,开展有关家庭工作的活动等情况。调研活动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85份,回收361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发放并回收调查统计表11份。通过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这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为女性,年龄上20—30岁的有110人,占31.7%;31—40岁的有116人,占33.3%;41—50岁的有111人,占31.8%;50岁以上有11人,占3.2%。职业中公务员和教师有77人,占22.1%;工人有68人,占19.6%;农民有96人,占27.3%;经商33人,占9.5%;自由职业41人,占11.7%;无业34人,占9.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5人,占10%;高中及中专58人,占16.7%;大专及以上255人,占73.3%。

家庭工作是妇联工作的重要领域,党和政府也把加强妇女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中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家庭道德建设的任务交给了妇联组织。多年来,__县各级妇联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和创新工作载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家庭工作领域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为推动__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女性作为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角色,是家庭的核心,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良好家风的形成以及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有着至关重要和无可取代的作用。通过调研分析__女性不仅在各条战线敬业奉献、奋发进取,更在家庭中付出着智慧、辛勤和汗水,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为__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撑起了“半边天”。

(一)女性是家庭和谐的重要保障者家庭永远是人情感的栖息地和避风港。家庭的主要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因此女性在这些关系中均占很大比例,而女性天生所具有的似水柔情和亲合力使其成为家庭成员在疲惫、失落、苦恼和难过的时候永远值得信赖的安全港湾。所以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否,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女性作用的发挥。调查结果表明,37.2%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的家庭很幸福,40.7%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家庭幸福,20.3%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的家庭一般。58.7%的调查对象夫妻关系出现矛盾时,是妻子主动和解。女性在构建和谐家庭进程的确发挥着基础作用。

(二)女性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教之中,母教最要”,“世有贤母,方有贤子”。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中国有句俗话“看孩子,先看娘”,因此母亲对孩子的有着其极其巨大,深刻、久远的影响,而且对孩子的智力、意志、情感、品性等方面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母亲的教育、教化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材与否。调查发现,70%的调查对象的家庭平时经常参加家长会的是孩子母亲,26%的调查对象的家庭平时经常参加家长会的是孩子父亲。在接受调查的女性中,45%的调查对象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能做到平等交流;56.7%的调查对象可以尊重孩子意见;11.7%的调查对象能做到在学习上不强求孩子;1.7%的调查对象逼迫孩子提高学习成绩;10%的调查对象教育孩子将来出人头地;5%的调查对象对孩子不听话就打骂。可见,大多数女性都能够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三)女性是家庭财富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家庭自古以来就是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需求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的生产功能日趋虚弱,而消费功能越来越突出。家庭的日常开销,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及其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都是一项重要的开支。它需要全体家庭成员为此努力。在这次受调查的女性中,无业的仅占9.8%。当被问到:“您家里管理家庭财产的是谁?”56.7%的调查对象家里是妻子管理家庭财产;31.7%的调查对象家里是丈夫管理家庭财产。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女性的解放,她们很多已走出家庭,在社会的不同行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家庭财富创造和积累贡献力量。

(四)女性是家庭稳定的重要维护者家庭是人们活动的基本场所,是文化生产的基本单位。家庭所提供的特有的安全和谐氛围是家庭成员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环境。家庭还是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强的最后一块净土。而女性对于维持一个家庭正常安全良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中,75.4%的调查对象家庭中的家务主要由妻子承担,26%的调查对象家庭中丈夫承担家务多一些。对于请客送礼等社会不良风气,86.7%的被调查女性表示坚决抵制或自身不参与,为弘扬良好家风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管我县的家庭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但通过调研中实地了解的情况来看,我县的家庭工作与先进地区的做法相比、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比、与群众整体家庭素质的提高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工作持续推进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具体实践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家庭环境日益复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市场经济对家庭、家庭成员的影响和渗透进一步加深,当代家庭的内涵、结构、功能、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正在继续变化,给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带来了新

问题、新挑战。(二)活动开展不够平衡受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底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工作开展的活动在城市与农村、新社区与老社区、不同群体之间开展的不平衡,总体上存在着经济实力强的地方参与程度高于经济实力差的地方,中老年人参与程度高于青年人,女性参与程度高于男性,知识层次较高家庭参与程度高于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的情况。特别是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活动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由于相当一部分男同志认为家庭生活是女人的专项,造成活动的参与者以女性角色为主,群众参与度还很不够,导致活动开展的很不平衡。

(三)内容形式不够创新从总体上来看,家庭工作还没有完全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在一些地方活动形式不够新颖,活动的感召力、凝聚力还不够强,参与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特别是在农村和经济落后的地方,创建活动缺乏更为有效的开展方式,对群众没有直接利益,加之现在农村妇女作为农业和家庭的劳动主力,往往没有更多精力参与到活动当中,因此在普遍推广中积极性不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面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群众的不同需求,家庭工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做的还不够,抓点多,分类指导少,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经费保障比较欠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地方的妇联干部和群众开展家庭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但却因为没有活动经费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矛盾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县、乡镇表现的尤为突出。虽然各级妇联积极进行多方协调,但是目前来看见效不大。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差、条件困难的农村,工作往往只能流于形式,无法落到实处。

妇女是家庭中的“半边天”,是构建新型文明家庭模式的核心之一,在构建和谐家庭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妇女在推动家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还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自身素质的限制影响女性在家庭作用的发挥在思想意识上,仍有一部分妇女受旧思想观念的束缚,缺乏理想和追求,不思进取,思想停留在“满足温饱,吃穿不愁,围着灶台、丈夫、儿女转”的状态;在家庭生活上,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部分妇女仍然把人生理想、个人生活幸福寄托在丈夫、子女身上,缺乏自我意识,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心甘情愿地扮演着从属的角色。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处理家庭矛盾、协调家庭关系的能力越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高。

(二)条件环境的局限制约女性在家庭作用的发挥当前,__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职场竞争不断加剧,在高压的工作场所中,女性为了达到和男性同等的职业地位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而在8小时之外,女性同时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者,承担着繁重的家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显示:72.7%的已婚者认为,与丈夫相比,妻子承担的家务劳动更多;女性承担家庭中“大部分”和“全部”做饭、洗碗、洗衣服做卫生、照料孩子生活等家务的比例均高于72.0%,而男性均低于16.0%。而老龄化社会又增加了家庭照顾责任,__县人口在上世纪90年代已进入较高寿命行列,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__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7.36岁。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女性则传统地承担着大大多于男性的的家庭照顾事务;在公共政策和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及应对的局面下,陡然增加的养老责任无疑会进一步加重女性在家庭照例中的负担。而不平等的性别观念更使情况雪上加霜,有64.2%的调查对象赞同“男人应该以社会为主,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这一明显体现传统性别角色定型的说法;有66.7%的调查对象赞同“丈夫的发展比妻子的发展重要”。

积极推进家庭工作的同时促进妇女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深刻而现实的命题。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家庭工作,需要将此项工作进一步纳入妇女工作的体系当中,将家庭工作机制化、组织化、体系化,增加新的工作内容,形成新型工作格局。在家庭工作开展的同时积极构建妇女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家庭工作,充分发挥妇女作用,形成对妇女发展有利、为妇女发展所用的性别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正确的价值引领,凝聚不竭的精神动力,汇聚起更多的正能量。

(一)要处理好家庭工作与妇女工作的关系积极开展家庭工作,要以促进妇女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宗旨。家庭工作和妇女工作联动,能够切实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妇女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实现家庭与妇女的同步发展。做好家庭工作,一要做增量发展。家庭工作与妇女工作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家庭工作是妇女工作的补充,妇女工作的主旨和内容不应因家庭工作的加入而产生变化。要在现有的妇女工作理念不变、工作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做好家庭工作,把家庭工作与妇女发展、性别平等的工作结合起来,平衡起来,统一起来。具体而言,家庭工作相对于妇女工作,职能是增加不是转向;工作重点是发展不是回归;工作目标是推动不是弱化。通过家庭工作开展,让妇女和全社会正确看待每个人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关系,正确认识妇女家庭地位和性别分工的关系,正确理解妇女个人家庭责任和社会性别文化机制的关系。二是要顺势而为。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一思想也是我们开展家庭工作的指南。要在中心工作的大局下,对妇女工作和家庭工作进行整体布局,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为发展所用,促进家庭工作和妇女事业的联动发展。三是要创新而行。中国妇女十一大对家庭工作的强调是历史上少见的。这是党和政府对于妇女工作和家庭工作的重视。承接这一重任,开展好家庭工作,需要创新工作思维、完善工作机制。要在妇联的各项工作中积极设计相关的政策,创新相关的项目活动,推动新型家庭建设。

(二)要进一步提高女性群体的综合素质心灵造就了人,家庭孕育了心灵,塑造了人的品格。作为妻子与母亲的女性,其素质修养直接决定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为了更充分的发挥女性在家庭中积极作用。一是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子女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程,由于母亲这一身份的特殊性,使其成为这项工程中最主要的角色。母亲的素质决定子女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希望,女性是产生希望的希望。女性素质越高,她就越明了家庭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其协调家庭各种关系的能力、管理家庭事务的能力、抚养子女的能力就越强,这样,家庭的氛围就越融洽、温馨、和谐。反之,则是家庭悲剧一幕幕的上演,社会的不和谐之音越来越多。当然,提高妇女科学文化素质并非仅仅依靠妇女自身的努力就能实现,而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及妇女个人的共同努力。二是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家庭

伦理道德是维系家庭关系、保障家庭温馨幸福和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在现代家庭中夫妻冲突愈演愈烈,各种夫妻矛盾不断升级。加上中国已经进入“未富先老”的国家行列,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具有高尚道德的妇女在家庭中能够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团结邻里等,对整个家庭成员产生重大影响,为构建和谐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要增强女性主体意识。女性要做到自立、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要有作为“人”的自我价值和追求,同时能够正确地评价两性关系,既非“男尊女卑”、“男强女弱”,也非“女性至上”,而是要尊重每个个体的不同选择,才能真正承担起相应的家庭及社会责任。例如,在建构家庭廉政文化中,女性作为公职人员的家属,只有提升并内化了主体意识,才会摆脱“夫贵妻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错误思想,才能明确自身责任,严于自律,并以其榜样作用做好家庭中的示范,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公职人员的廉政。(三)要营造家庭工作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是引导、是阵地。要通过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努力扩大家庭工作的覆盖率和群众参与度,着力提升家庭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美誉度,切实达到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家庭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一要选树先进典型。在评选先进典型时,更加突出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强调层次性。要按照条件严格把关,组织群众自己评选,树立自己身边的家庭典型,让群众摸得着,看得见,向实实在在的榜样学习。切实发挥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各种舆论阵地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做到领导知晓百姓熟悉。要选取群众身边寻常故事,让平常百姓上得了镜头,走得进更多家庭,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推动作用。二要增加群众参与度。进一步发挥家庭志愿者队伍的作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的活动,使群众在自娱自乐之中,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动员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家庭工作的各项活动中来,积极开展家庭互学、互助,在广大群众中营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无私奉献的社会新风尚。三要强化理论调研。依托县妇联、县委党校、县社科联和众多高校等,分析和总结家庭发展新规律和新特点,根据家庭需求,疏导家庭心理、表达家庭利益,搭建有效沟通的桥梁。要针对新形势下在家庭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针对新型小区中的家庭、农民工家庭、流动留守家庭、空巢家庭、老年家庭、单亲家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加强对现代婚姻家庭问题、婚姻家庭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理论研究,为家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通过理论调研,积极探索创造出更多更好地体现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愿意参与的工作载体和抓手,使工作真正深入人心,取得扎实成效。

(四)要引导广大妇女在家风家教中发挥独特作用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家庭工作是妇联工作的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家风是家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建设与妇联工作紧密相连。各级妇联组织应当准确把握家风建设与妇联家庭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切实肩负起倡导良好家风家教、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一要紧密围绕践行和宣传核心价值观展开家风家教工作。必须注重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广大妇女成为良好家风的传承者、建设者、宣传者,成为核心价值观的真正承载者、体现者和践行者,成为慈母、孝女、贤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力量。二要突出家庭教育这个重点。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风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而母亲对于形成好的家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女性可以造福三代人。各级妇联组织要引导广大妇女努力成为引领首先风尚的新女性,积极构建和谐文明家风。三要科学定位、与时俱进。各级妇联组织要立足家庭、着眼基层,传承家庭美德、对接现代文明,让家风建设为文明家庭创建等传统活动注入新的内容,通过“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大力倡导和弘扬文明家风,用榜样力量引领妇女群众和家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为党风、政风、社风的向好向善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五)要优化适应家庭迫切需要的社会服务环境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月嫂服务、婴儿照料、养老护理等家政服务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的急迫需求。要求社会服务环境尽快优化与之适应。

一要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由于家庭户日趋小型化,核心家庭户不断增多,在城市,双职工家庭已成为家庭的主体,在农村,这种家庭的青年夫妇们承担的生产任务也比较繁重,这就使得家庭与社会服务行业的关系更加密切,迫切要求发展社会服务业,如公共交通、卫生保健、家务劳动以及老年人供养、托幼和饮食服务业等。不仅希望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而且要求方便、快捷,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参加工作、学习、社交及文化娱乐活动。因此,大力发展诸如饮食、修理、洗染等社会服务事业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增设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和信誉,扩大上门服务和计时服务的项目范围,做好全方位服务。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篇4

一、齐心协力,筑起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

我在**区人民检察院历任反贪局副局长、纪检组长,手中掌握着人民给予的一定权力。但无论何时我都牢记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教导,“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时处处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够坚持原则,按章办事,不,不谋取私利。

而在这背后是我的家庭长期以来给予我的强有力支持。我和妻子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的相互支持者。在家我们经常交流对于生活、工作的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支持,彼此间的共同观点是先做人后做官,不管社会上的环境如何变化,走自己的路,做人要坚持的最基本原则是“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对财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事要做到问心无愧。我的孩子年龄尚小,但小孩子的表达往往更加直白和真挚:她看到描写贪官污吏的电视剧时,会郁闷、会愤怒;看到贪官污吏受审时,会拍手、会欢呼。我的孩子虽然还不完全明白我的工作性质,但在她的心目里的爸爸却是与贪官污吏做斗争的“英雄”,她为我的工作而感到自豪,还经常缠着要听抓坏人的故事。就这样,有了她们母女俩有力的支持和无声的鞭策,看着她们温馨的笑容,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时刻提醒自己要正直坦荡、表里如一,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而切实筑起了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

在家庭的支持下,我更加有了努力工作的动力、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组织和人民的认可。任反贪局副局长期间,我带领反贪干警共查办141件案件146人,全部为大案,其中要案数为41件41人,有力地打击了腐败分子,反贪局还获得了**市检察机关2002年度办案工作突出奖、2002-2003年度**市检察机关先进集体、2002-2009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等荣誉,并荣立省检集体一等功。我个人也被评为**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广东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2001-2009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

二、三项做法,营造廉洁自律的家庭风气

廉洁文化进家庭就是要求家庭成员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防微杜渐,从严治家,常吹家庭‘廉政风’,管好家庭‘廉政账’。”我们家从处理好“三个关系”入手,营造廉洁自律的家庭风气,即:吹好“枕边风”,处理好干部本职工作与家庭助廉的关系;做好“守门员”,处理好干部廉洁自律与家庭助廉的关系;当好“监督员”,处理好反腐倡廉工作与家庭助廉的关系。

首先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吹好“枕边风”。常言道“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配偶是家庭的半边天,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更具有独特的优势。我的家属在吹“枕边风”时,既能做到全力支持、关心我的工作,又能时刻提醒我做到不义之“利”不沾,不道之“财”不取,不法之“手”不伸,要求我抛弃私心杂念,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其次是做好“守门员”。我的家属懂得,关心和爱护干部不仅仅是党组织的事,也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廉洁自律不仅是领导干部本身的要求,也是干部家属应尽的义务。所以她们能做到既不插手我的日常工作、不干涉我手中权力行使,又能经常提醒我廉洁从政,尤其是在家庭及8小时以外的日常生活中,监督和促使我廉洁自律。我的家属本身也是“铁门闩”,即使是关系不错的老同学,拿来点儿烟、酒、水果等,实在没法拒绝的,也会思前想后地多还回去。俗话说“妻贤夫祸少”,现在这个时代,应为“妻廉夫祸少”。

最后是当好“监督员”。我始终认识到到家庭对于干警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我当纪检组长的时候,我曾经把我家属给我算的“五笔帐”,即“政治帐、经济帐、健康帐、家庭帐、孩子帐”给全院干警算了一遍。从97年起,我们单位就开展了“贤内助”和“廉内助”的年度评比,“六必访”、家属慰问会等活动。对于干警家属来说,在家应该是“贤内助”、“廉内助”,对单位应该是廉政监督员,应该算好“五笔帐”。我们的干警是家庭的一分子,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正所谓“一人不廉,全家不圆;一人廉洁,全家和谐”,通过各种活动,让干警及其家属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真正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

交流是双向的,我从事多年的反贪和纪检工作,更加深知贪腐的危害,在平时家庭聊天中会和家人讲到一些案件中因个人腐败身陷囹圄而导致家庭支离破碎,虽然有着惩治犯罪的畅快淋漓,但对于这些家庭的悲剧也会唏嘘不已。我们家人从这些案例中深挖原因,防微杜渐,无形中提高了“建廉”的知晓力、影响力、辐射力,形成了廉洁治家、文明立家、和谐兴家的良好局面,使家庭成为平安和睦的温馨港湾,成为远离腐败的洁净阵地。

三、弘扬新风,创建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

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我们家庭认识到,只有使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萦绕家庭,才能营造出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才会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热爱,才能提供工作生活的不竭动力,也才能有力抵制歪风邪气的不断侵蚀。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篇5

关键词:二胎政策;人类行为;社会环境;文化

在“计划生育”的一孩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社区生活、社会环境等并形成了较为固化的思想模式、行为表现方式。而近年来独生子女向“单独二孩”渐变,最后向“二胎”政策全面开放的进阶定型,犹如兴奋剂般注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行为和社会环境中,也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现有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角色。

一、影响家庭成员行为方式

家庭是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持久性和连续性。在实施“计划生育”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初期,各项生产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构建等相对滞后,在传统观念和落后生产制等条件制约下,全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地区出现井喷式的爆发增长,对生存发展和物质需求等提出十分迫切的要求,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家总体发展能承载的数量,普通群众生活不断接受来自日常饮食、劳动就业、上学教育等严峻挑战,人口基数大、底子薄、经济基础弱,是困扰着每户家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要则。在一孩政策开启后,我国家庭成员角色逐渐演变为倒三角的结构,罗杰斯等人的家庭生命周期认为,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担当着组织家庭成员分工合作、生产、消费、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各项重要功能,就家庭而言,从一对夫妻结婚建立家庭生养子女(家庭形成期)、子女长大就业(家庭成长期)、子女独立和事业发展到巅峰(家庭成熟期)、夫妻退休到夫妻终老而使家庭消灭(家庭衰老期)。[1]在本阶段的家庭中,较为显著的特点是儿童青少年成长需求增加,比如家庭玩伴的减少而带来的角色孤独感,个体成长教育出现溺爱等带来的行为偏差,角色中心论引发的个人思想和心理的自我同一感较低和集体思维较少等。父母等家庭主要成员过多地将注意力、关注度等集中投入,造成家庭系统教育出现缺失,层次偏低,也成为“空巢家庭或老人”、“失独老人(目前失独家庭过百万)”、“独居老人”等名词和现象出现最直接的主体原因。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进一步推动了国家人口(劳动力)宏观管控、老龄化趋势管控等措施的发展,家庭生活方式、人们行为方式都在一孩政策中逐渐成“常模”。伴随着制度、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和生活条件的逐步提升优化,家庭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有效确保,可以极大满足日常行为活动的所有需求,这个时期最大的关注点在家庭形成期和家庭成长期,对其他时期则是较大程度的放置于社会环境。在经历多年“计划生育”的偏中年夫妻和年轻夫妻组成的家庭,在有了第二个孩子后,会产生如下问题:一是减少和降低了原先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压力和负担,分散父母等直系亲属的注意力,避免更多家庭问题的出现;二是有效修正“倒三角”家庭结构,总体布局和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三是在增加家庭投入的同时,更能促进家庭教育、劳动就业和成长所需的资源实现增长。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人们的家庭观念、行为表现方式和互动模式等都会逐步变化,家庭教育成长、居家养老、家庭关系、劳动就业都在渐变,家庭有了“后盾式”多元化选择,今后家庭总体发展的关注点转向家庭成熟期和家庭衰老期,并和前两个时期处于持续均衡的状态。在家庭服务需求方面,则更多侧重在孩子的优势化培育、亲子关系疏导等,且较之前会呈现普遍性、一般性,对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三方面的效能度会得到较大缓解和实质提高。具体来说,就是家庭综合投入增加、成长和教育方式出现可比性、社区资源投入增加、社会正向影响增加、居民归属感增加,每对家庭夫妇承担和付出的力量成双倍增加,家庭总体关系不协调现象几率减少,从而家庭外在行为表现有所改变,在原有家庭思维模式、教育模式和系统模式下不断得到修正和改善。

二、影响人们文化行为方式

文化是共同的态度、价值观、目标、精神信念、社会期待、艺术、技术和行为的综合体,表现了人们生活其中的一个较广泛社会的面貌特征。目前我国仍旧接受着来自“老龄化”趋势的严峻挑战,与“老龄化”对等的就是服务市场劳动力短缺,对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出双重标准,更多地关注在养老服务行业和文化的形成和推动上,人们对于养老观念和文化理念、价值信念等方面有了自身认识与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老化,社会活动频率和次数明显下降,进而与社会接触减少,家庭作为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成员也理所当然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伙伴,日常生活及活动空间也随之缩小,进而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必然导致产生各种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需求。[2]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则是集中在居家养老,对于机构养老、社会养老则是较为疏离。[3]机构养老和社会养老虽然有政府部门、爱心组织和企业等不断助力推动但收效甚微,养老服务所衍生的文化产业需求无法满足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所需要的,如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中,更多地表现为对于兴趣、素质拓展、人际交往、情感支持等方面。社会大众对于养老的话题、价值观、文化意识则是营造舆论压力,但家庭中老年人和其他成员认为迫于现状资源和条件,他们更多地表现为承受压力大、尝试妥协和负担转介。特别是一些残疾老人、失能老人、困难老人或是其他政府兜底老人等,所需的社会资源投入更加大,产出的价值无法预估,也无法实现百分之百的回收和产生效益。回顾“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很多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子女,没有了兄弟姐妹,独生子女的成长变得孤单,也减少了他们体会中国七大姑姨特色文化的机会,试想如果独生子女政策长期实施,舅舅、姨妈、表姐这些富有特色的亲属称谓将成为一个又一个的伪命题,带来的家庭文化意识形态也是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能够撼动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除了能有效解决失独、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等一系列问题外,更能有效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另一个方面,虽然我国可能在近十来年仍然是以“老龄化”趋势为主线,但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二胎”政策开放必然推动形成儿童和青少年数量增长,所带动的不仅是人们对于“计划生育”国策的澄清和认知,更带动社会在特殊人群关注方面会向未成年人大范围转移,在文化塑造、价值体现和意识形成等方面也会集中在儿童青少年教育和成长,孩子们在较为完整的家庭体系、社区教育模式和社会化体制中能得到更多正向文化的熏陶。人们更加愿意相信今后会老有所依,比如对于养老服务和物质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对养老文化和价值出现较为乐观的态度,在今后家庭发展和孩子成长的期望值也得到提高。从具体的文化领域来看,早教、幼儿教育、婴儿护理、月嫂服务、儿童玩具等都会呈现翻倍的增加,人们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满足的方面更加趋于合理,学校和社区教育所占比重也会上升,所以在影响人们文化表现和行为方式上,“二胎”政策都起了显著作用。

三、影响人们的社会服务环境

在“二胎”政策实施前,普遍出现的男女比例失调、老龄化趋势严重、劳动力短缺等社会问题,对于家庭在社会服务需求的影响日趋明显,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心理疏导、素质拓展、兴趣培育、学习教育(包括社区教育)、成长规划等一系列显性需求,以及行为偏差、身心和性格缺陷等隐性需求,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系统中处于尖端位置,在家庭综合事务服务内容中更是居于顶层设置。在家庭关系需求的调试中,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更表现在较为单调没有可比性的关系处理观念,集中体现在独生子女和家居生活的方面,矛盾冲突上升的可能性更强。其次在“倒三角”结构上层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呈现的“双层”居家养老问题,既具备一般老年人常有的陪伴照料、“六助(包括助行、助急等)”、文娱康乐、人际拓展、兴趣学习、角色适应和社区融合等普遍化需求,又具备个案老年人出现的隔代教育与互动、老年健康促进(慢性病等)、生理和心理衰退导致的抑郁、妄想、痴呆等精神问题预防和治疗、情感支持、社会网络化重构等特殊化需求,都是制约家庭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重要原因。最后,社会服务需求的突出点还反映在男女比例失调导致的婚恋问题、失能和残障人士护理照顾问题、独生子女上学、就业和成家后的空巢问题、独居问题及失独家庭问题等,对于个体的心理介入、增能赋权、精神帮扶需求愈发严峻,都给社会服务的需求总量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在今后“二胎”政策推动下,不仅减少家庭需求总量,分摊个体需求维度,降低总体矛盾深度,还能促动社会工作服务的进一步实现本土化落地,满足综合社会服务提出量。近年来,政府购买服务在全国广泛试行实施,对日渐凸显的社会服务需求和社会问题都采取较为及时的应对措施,如社区日间照料、社区志愿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派驻社工站,以城区社区、农村村屯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特殊人员等需求为导向,重点解决留守人员(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困境人员(社区失独、空巢、政府兜底对象等)和其他特殊人员存在的社会服务问题,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在“二胎”政策形成长效化模式后,随之产生的便是家庭结构趋于平衡、家庭发展与成员个体期望均衡化、社会服务总量的重新优化配置,改变了很多社会服务的表现方式和实现方式,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帮扶更显得必要性和合理性。长期来看,此前置于凸出地位的社会服务需求将得到有效缓和,利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和其他有利制度与措施等的大背景持续驱动下,使得服务试点推广和本土化根植实现更为符合实际的覆盖,在对服务对象实施服务取得的成效评估和检视方面也会更加具有需求的针对性、服务的具体性和影响的长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工作在本土化社会服务发展环境下的良好成长。综上所述,“二胎”时代,人们在家庭、生活、事业上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环境背景都发生改变,以社区为组织基层单位的服务覆盖也会慢慢成为人们享受发展成果、体验社会的重要实施载体,以社会工作为总价值的需求概念也将渗入到每个居民、每户家庭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管向梅.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探讨--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8).

[2]杜洁.社区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研究--以涿州市某社区调查为例[D].河北大学,2014.

[3]施巍巍,罗新录,唐德龙.福利经济学视角下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决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齐齐哈尔市的三个区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5(2):40-46.

[4]谢慧蓉.浅析全面二胎原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港澳经济,2016(3):78.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篇6

近年来,__镇妇联围绕中心,积极开展和谐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和谐家庭、廉洁型家庭、学习型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评工作。通过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地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力地促进了村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一)创新机制,提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渗透力。妇联发挥妇联自身优势,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将家庭文明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和谐家庭等创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开展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为使广大家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进一步健全了激励表彰机制,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力度。每年组织开展评选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等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

(二)创新内容,增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感召力。以全面提升家庭成员思想道德水平为抓手,深入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活动、“廉洁家庭”创建活动、孝老好儿女、好婆媳、教子有方评选活动、“禁止,珍爱生命”家庭禁毒宣传等系列家庭道德实践活动,使家庭真正成为倡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先行者。注重结合,深化内涵。把文明家庭创评宣传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贯彻相结合。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利用各种途径大力加强对广大家庭及成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的宣传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崇尚科学文明新风,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使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成为家庭生活的主流,从而提高、巩固、延伸、辐射家庭文明建设创评工作。

(三)创新手段,保证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生命力。推进家庭道德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此,镇妇联主要抓好了三个层面的宣传:首先及时跟领导汇报,引起领导干部对家庭道德建设的关注;其次是向全镇各村(居)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最后是向妇女同胞们宣传,使她们认识到在家庭文明创建中的特殊作用。在宣传中,注重策划,上下联动,积极配合,及时提供信息,主动交流情况,抓住典型事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家庭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广大家庭的自觉行为。同时,准确定位评比内容,把家庭文明建设定位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家庭美德上;定位在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和谐的家庭模式上;定位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上;定位在不断满足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上。不断创新评选手段,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__镇在家庭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家庭成员整体素质提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少数家庭、甚至是已被授予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荣誉的家庭对家庭文明建设意义的认识还不够,部分家庭认为新时期最重要的是抓经济、促增收,感觉家庭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不大。二是评选活动有待进一步注重实效。在村创评过程中凭着感觉走,在文明家庭标准的把握上,往往偏重那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表现出高尚品德的个别家庭,而忽视文明程度,也影响了“文明家庭”的内在质量,难以引起广大家庭的关注与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三是建设活动发展不平衡。在家庭文明建设不同群体间发展不平衡,年轻人在外上班,老年人参与程度比较高,文化层次较低的家庭参与程度高于文化水平较高的家庭。

一是深化活动主题。在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中,妇联组织要贴近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家庭美德建设,做好“家”字文章。以有力促进文明家风的形成,使创建活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把家庭文明工程建设作为妇联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主攻方向,使和谐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等家庭文明创建工作焕发勃勃生机。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篇7

2016妇联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总结一

自20xx年2月,全国妇联召开《寻找最美家庭专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锦州市妇联积极发动各级妇联开展主题活动,进一步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引向深入。

一、行动迅速,落实到位。为进一步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2月24日,锦州市妇联组织妇女群众收看了由全国妇联召开的寻找最美家庭专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妇联党组成员及相关部室工作人员,市内五区及街道、社区的三级妇联干部,部分五好文明家庭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共计100人参加会议。

会议结束后,市妇联立即要求我市四级妇联组织要依托社区、村妇女之家普遍建立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专题宣传栏、壁报、展示平台,发挥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传统优势,通过举办故事会、座谈会,组织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各工作网站开设专页,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

二、制定方案,广泛发动。按照全国、省妇联《关于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通知》要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我市和谐家庭创建活动,锦州

市妇联下发了《关于开展寻找锦州市最美家庭活动的通知》。通知对寻找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实施细则,对全市开展寻找活动提出指导意见。

三、上下联动,积极踊跃。3月7日上午,按照全国妇联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要求,锦州松山新区凌南街道宝地社区妇女之家召开了寻找《最美家庭》的启动仪式,聘请了锦州市委党校朱晓红副教授讲授《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道德观》,旨在通过学习、了解、领会家庭美德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问题。宝地社区妇女之家就是要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寻找社区里的最美家庭,让他们这些平凡人的凡人善举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传递社会幸福感,弘扬正气宣传正能量。

4月初,按照省妇联工作安排,积极推荐以张金花家庭为代表的10户锦州市最美家庭参与辽宁省最美家庭评选。这10户家庭有孝感动天,抱婆婆回家的好儿媳丁玉枝;有文体活跃积极分子,阳光健康的杨素春;有制定家规,延续传统的吴秀云。

截止目前,全市1345个妇女之家共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的妇女之家1191个,晒出家庭照片幅数381张,举办家风家训评议会90次,举办最美家庭故事90次,同时开通市妇联寻找最美家庭官方微博,实现了每天在网上互动粉丝数达100余人。

2016妇联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总结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指示精神,按照全国、省、市妇联关于寻找最美家庭有关要求,近日,石坝镇妇联在全镇组织开展2016年寻找 最美家庭活动。活动在镇二楼开展,参加人员是镇、村女干部及部分妇女代表共计40多人参加。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作为常态性工作来开展,每年定期面向全镇妇女和家庭,组织开展体现时代精神、契合家庭需求、群众喜闻乐见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深入挖掘、选树和宣传群众身边的最美家庭及感人故事,积极传承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参与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程度。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妇女和家庭以实际行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不断扩大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形成人人推荐身边最美家庭,家家学习最美家庭事迹,户户践行最美家庭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6妇联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总结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2016年全国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启动仪式、自治区妇联十一届三次执委会议的有关要求及州妇联18号文精神,进一步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促进形成向善向上、团结和谐的社会风尚,伊宁县妇联组织各县直单位妇委会、各乡镇(场)、村队(社区)妇联开展了2016年伊宁县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2月1日至4月1日,县妇联组织各级妇联结合庭院文化活动、读书比赛、三八妇女节等各类活动宣传动员广大妇女并建立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宣传栏、办板报、举办家庭故事会、收集展示好家风好家训等多种方式,开展晒家庭幸福生活,议良好文明家风,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五个环节活动,充分发动妇女和家庭踊跃自荐、相互推荐、互评互议、共同分享,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吸引各族家庭参与。基层每个妇女之家都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宣传活动。

4月1日至4月10日,县妇联组织各乡妇联层层开展评选推荐最美家庭活动,根据民族团结、孝老爱亲等9个类型家庭各推荐1户最美家庭,做好伊宁县候选最美家庭推荐工作。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篇8

一、充分认识家庭文化在小康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家庭文化?我们可以从狭义的角度给家庭文化下这样一个定义:家庭文化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创造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上所表现的精神文化因素。也可以说,家庭文化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所凝聚起来的具体生活方式的总体。

1、家庭凝聚社会和谐。家庭是由夫妻、父母、子女等近亲组成的,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自然基础,是核心最小的社会民主和生活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1994年,联合国为了体现对家庭的关注,把94年定为“国际家庭年”,同时还决定把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可见,家庭的稳定与重要性已列入国际性的重要议事日程。家庭已不再是传统观念的“生育合作社”、“经济共同体”。而是承载着经济生活、瞻养老人、教育子女、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的职能和任务,为了提高一个家庭的品位其成员尤其是夫妻之间能够平等、尊重、沟通、理解、关心、帮助、信任、体贴、支持、宽容、学习至关重要,对爱情、社会伦理道德的认知度直接影响家庭每个成员特别是子女,家庭文化建设的提高就能形成合力,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就会得到提高,就会形成爱的港湾和绿洲。顺理成章,家庭一旦稳定,社会必然趋向和谐。

2、时展要求搞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发展水平、稳定状况、文化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富裕、文明、幸福、美满的家庭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家庭的作用是生育人、培育人、维系人、塑造人。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息社会的进步,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有些人一味追求金钱、利欲熏心,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把家庭、亲情等等抛到脑后,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尤其是青少年有些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追求刺激,以钱为尊、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低迷俗气,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千百万青少年是可爱的后代、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不仅影响千千万万个家庭,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因此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搞好家庭文化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3、各种文化社团活动的应运而生,不断成为提高家庭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搞好家庭文化建设,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一些单位、社团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顺应形势,寓教娱乐,成为提高家庭文化建设的最佳途径。如经常参加单位举办的文化广场、摄影、书法、绘画、联谊会、协会等活动,通过广泛的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家庭的文化素养,逐步培养家庭成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及顾全大局的良好道德情操,通过群体活动的窗口,使家庭成员更好地在“树家风、重家教、讲家德、改家貌”中尽心尽力,互相取长补短,把家庭融入社会之中,使家庭既有文化氛围,又有时代感,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二、理性推动家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1、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改革与发展,我市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但是由于我国特定的历史因素,尽管改革开放已有三十年历史,而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还未能完全摆脱过去那种脱离实际、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左”的错误思想和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束缚,同时,也有着对各种腐朽思想文化抵制不力的问题,所以如何保持改革开放的成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一个全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问题早已成为备加关注的问题。继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发表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示传遍了大江南北,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家庭文化建设列为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家庭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之后,由各级各单位各部门先后设计举办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系列活动、创建活动、评比表彰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形式多样,打破职业、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等的界限,试图通过各种活动去推进家庭精神文明建设,以解决或缓和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相伴而生的各类家庭矛盾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通过邓小平南方谈话及中共中央发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之后,家庭文化建设正式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宣传工作内容之一,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标志,从思想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生活方式乃至计划生育……等,成为衡量地方政府组织创建文明街道评比标准内容之一。接着,从城市社区扩展到城乡结合部,大张旗鼓地宣传家庭先进典型,弘扬正气,通过宣传各种先进典型,大力歌颂身边家庭的闪光点,使之成为家庭多方面的学习楷模,从而带动家庭文化建设,使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当今连云港市----港城家庭生活的主流。使文明成为港城每个家庭成员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坚持家庭文化建设的理论原则。首先必须了解和学习家庭文化建设的理论。我们知道中国以前并没有“家庭文化”这一概念,如果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家教”,以前我们常常将一些目无长辈、出言污秽或在公众场合有不雅行为的人称之为没有“家教”或谓之“无文化”。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过去的家教给我们上人生第一课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责任,对父母感恩图报和对师长谦逊尊敬,要学会自制、谦恭、要懂得“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大伦理关系,更要学会“孝为先”的道理。于是,这种家教在旧中国培养人们从小就有一种冷静感,使年轻人循规蹈矩、信守本分,从而失去了事业心、胆量与独创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还有一种理论,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孝经》)、“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如果按照这种家教理论。正是这种家教观念维持着中国社会秩序几千年,使人们自然遵循着这种社会等级观念,让每个人的行为与自己的地位相称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保障。这也是旧的社会结构控制的家庭文化建设理论。新中国成立5O多年来,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用社会主义思想去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崇德重义、修身为本的操德精神,大公无私、重义轻利的奉献精神,用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思想武装广大群众的头脑,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过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却面临着许多困惑,人们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水准在相当程度上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一个“暴富群体”和待救济的‘新贫困阶层”。这两个“群体”的出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阻碍和破坏的作用,呼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精神文明体系与价值体系成为了人们的共同心声,而作为家庭这个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毫无疑问将成为全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础。

其次要始终坚持家庭文化建设的原则。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自然是从家庭开始的。的确,中国的任何一个家庭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独立单位,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则,指导着自己的各项活动,互相帮助发展到了一种很高的程度。在这里边,有一种道德义务和家庭责任荣誉感促使他们要互相提携。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的迅速提高,体制转型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出现的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现象,造成社会治安恶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滋生,等等。有人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产物,将原因归之于改革开放所造成。其实,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精神文明建设一度出现滑坡现象,固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影响有关,但主要还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原有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接轨并存,两者之间产生种种矛盾和摩擦,造成社会观念和心理的震荡与失衡,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精神文明体系与价值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来,使人们感到茫然和困惑。当前,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都是私有观念的产物,而私有观念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不相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要推动家庭文化建设,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实际出发,对家庭文化建设要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和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三者关系为原则。

三、丰富多彩科学和谐创新家庭文化建设

高度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努力使“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珍视婚姻、巩固家庭、生活幸福”等理念深入人心,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广大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婚姻家庭等方面享有的权利应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1、让家庭文化建设具体化、现实化。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面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和渗透,这种影响与渗透已直接反映在家庭文化建设上。家庭文化建设如何发展,是空洞抽象,还是认真务实;是形式主义,还是实事求是。以往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有两大缺陷:一是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把社会主义发达阶段要实行的东西放到现在来做,说教多,务实少;二是形式主义的做法多,而真正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效载体少。邓小平指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既然我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那么精神文明的建设就应从基础建设开始,从基础建设进行整体部署,任何超越历史阶段的提法、做法都是脱离实际的表现。首要的任务就是提倡“公共意识”,最切近的办法是引导和倡导人们先把看得见、和自己生活直接相关的环境、街道,社区当做第一个实践民主、文化和参与的公共场合,先做有公共意识的‘社会人”。

2、与法制相融合促进家庭文化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权力意识长期以来被表述为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可以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意识无处不在。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由于长期以来忽视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加上我们一些干部不但不很好地保护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还要侵犯人民利益,使人民守法的道德基础产生动摇,信仰产生危机,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所以,应将普及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同时作为社会主义权力的本质体现,要大力宣传人民自觉守法的道德前提是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权力必须保护人民利益,关心人民的疾苦。将领导干部的“为人民服务”状态视为我国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具体标志。

3、坚持倡导主导性家庭文化。家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除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享受需求的功能之外,更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导向的功能。目前,一般家庭接触最多的文化享受以电视传播文化为主,然而,目前的电视文化显然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它不能完全解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真正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更加无法完全解决公益性文化与商业性文化的矛盾。在宣传功能上以娱乐功能为主,而教育功能则发挥不够,在如何解决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问题上也有偏差。面对国际上复杂多变的形势,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文化建设更显得重要和迫切。故倡导和推动主导性文化发展已成为今天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政府部门务必要重视和发展主导性文化,不能让它削弱、萎缩。主导性文化如果退却了、放弃了,一些庸俗低级的、封建迷信的、腐朽没落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催化、助长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其它腐朽思想,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不良影响。

4、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家庭文化建设最突出的特色是要围绕家庭做文章,其最根本的内涵是文化建设。实践中,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家庭文化建设丰富的内涵,在坚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活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特点,做好结合文章,不断丰富家庭文化建设的内涵。一是结合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道德做为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开展志愿者行动。二是结合精神文明建设,以“争做文明人”为主线,把培育城市精神、开展诚信教育纳入家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诚信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三是结合“三城同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绿化城市),把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创建学习型家庭作为家庭文化建设的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使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努力做到“家庭生活学习化、家庭成员知识化、家庭教育科学化”。四是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家庭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5、不断探索创新家庭文化建设载体。要以“家”为切入点,针对家庭特点,不断创新家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以“德”育人,以“情”睦邻,以“体”健身,以“评”促建,使“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珍视婚姻、巩固家庭、生活幸福”等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一是打造三支家庭文化队伍。要着力加强巾帼志愿者队伍、巾帼文明队的建设、家庭美德宣传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的资源优势,举办巾帼文明队员培训班,不断提高巾帼文明队员的文化艺术素质。二是要开展多样活动进万家。利用广场系列文化活动、主题文化活动月、特色活动和“三八节”等节日活动有利契机,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舆论载体的作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形成尊重和保护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广大妇女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学习新知识、建设新生活、创造新业绩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三是举办创新性活动。比如,设计以“抵制、崇尚科学”、“学礼仪、学上网、学健身,创学习型家庭”、“美在身边、倡导文明”为主题,开展争创“诚信家庭”、“平安家庭”、“公益家庭”、“环保家庭”、“学习型家庭”“弘扬公民道德,提升晶都城市形象”、“倡导绿色生活,营建绿色家园”等比赛活动,通过“八荣八耻”和地方道德建设《三字经》开拓活动新颖形式,还可以通过说一说身边的文明事、唱一唱邻里和睦的大家庭、展一展家庭文化建设的新成果,学一学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指导家庭成员发扬传统美德,吸纳时代精神,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富裕、幸福、美满、共同热爱的好家庭。

6、注重家庭与社区的延伸和融和。家庭也是社区的细胞,家庭文化建设也应融入到邻里、村组和社区文化建设中去,要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教育人、影响人、鼓舞人,精心设计开展楼道文化、邻里文化、村组文化和社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不断延伸家庭文化建设的领域,提升家庭文化建设的品位。比如,一是向楼道延伸。组织家庭积极开展“美在家庭”和“文化楼院”创建活动,用书法、绘画、剪纸、壁报、知识袋等形式,将古德古训、名人名言、生活小窍门等知识布置在居民楼道内,努力营造环境育人的氛围,让家庭居住环境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使家庭成员在出入楼道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书画楼、文化楼成为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二是向邻里延伸。建设和睦楼、温馨楼、亲情楼、团结楼,举办邻居交流日,成立读书、剪纸、绘画、手工制作、舞蹈、京剧等地方剧各种兴趣小组和家庭文化沙龙,呼吁邻里之间加强沟通,达到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建设家庭文化的目的。三是向社区延伸。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巩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创建“星级示范社区”、文明村和“文明社区”工作的基础上,号召广大家庭积极投入到建设“民主管理型、诚信文明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学习创新型”六型社区的行动中去,以自身的主动参予,推动构建和谐社区、文明村镇的开展。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篇9

关键词:家庭体育教育氛围 中学生 体育活动 积极性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快速发展,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开始,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期未来国家栋梁之材,青少年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良好结合,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家庭体育教育作为家庭体育教育中一个新型、时尚的教育内容,在随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幸福生活一辈子”等这些有着对当今社会对“体育与健康”更丰富、全面理解之后的口号的提出,也越来受到现代家庭的欢迎和积极响应。

1、当代家庭体育教育现状

家庭体育教育指的是家庭体育环境对家庭成员的体育教育影响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体育教育影响,主要指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体育教育,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袁伟民在《体育科学辞典》中写到:家庭体育是家庭生活中的体育生活,是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体育不仅对每个家庭成员个人的身体健康、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直接作用,也与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有密切联系。其主要特点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参与者,以一种群体集合形式,具有极强的情感的感染性,在长期的坚持下具有固有的家庭继承性。

2、“终身体育”思想下家庭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

终身体育思想是新时期现代体育领域提出的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等现实性的重要体育理论。终身思想意在使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中通过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方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长期进行主动、自主锻炼的一种意识。终身体育思想的传输和推广需要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共同合作、和谐发展的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相关体育领域中针对三者关系的文章中提出的“三位一体”和谐发展模式中写到:家庭教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前提条件;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意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补充和延续,对学校体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不难看出在新时期终身体育思想中家庭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3、家庭体育教育氛围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3.1家庭成员体育意识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后的第一环境,很多思想行为意识主要都是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从早期的幼儿体育意识和对待体育的态度都是受到家庭体育教育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期孩子接受的体育活动大都是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是一些简单的智力类、趣味性等玩具游戏或是体育小活动,一般是由家庭父母或是其他成员引导下完成的。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家庭体育教育氛围对其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青春期的孩子思想比较单纯,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对待体育的态度也有些许偏差。此阶段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对待体育的态度看法等思想,都能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意识的形成。家庭体育教育氛围容易对孩子的体育观念和兴趣动机产生深刻影响,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能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中国体育界很多运动员,大多数最初都是受到家庭中父母等成员的影响和教育接触体育,以致发现其运动天赋和后天的刻苦训练,日后成为体育职业运动员。很多调查显示:父母年轻时的体育经历愈丰富,家庭中兄弟姐妹的体育行为就愈多;小时候与父母或兄弟姐妹共同参与的体育行为愈多,其高中时期的体育参与行为也越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初期受到的家庭体育教育氛围中体育意识的积极形成。

3.2家庭成员体育锻炼习惯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国内相关研究也表明,家庭成员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是影响其后代子女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很多关于体育兴趣缺失或是参与体育活动消极、怠慢原因调查中显示: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缺失和怠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家庭体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阶段以家庭形式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成为普遍。以家庭形式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不仅能增加家庭的和谐情感,更是带动和影响着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让他们能融入家庭体育锻炼中来,从体育锻炼中体会家庭的温暖,通过体育锻炼来追求精神快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父母作为重要家庭成员,其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父母可能由于受到工作繁忙、家庭经济压力过大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体育锻炼的闲暇时间相当有限。闲暇时间的限制将影响父母参与体育锻炼行为,从而导致一部分家庭没有养成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也影响了中学生的家庭体育生活,以及将来的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3家庭居住环境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的影响

家庭居住地周围体育设施场馆的建设情况对家庭成员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着一定的影响。通常中学生在学校经过一周的紧张学习之后,周末回到家中大部分都是以睡觉、游戏等活动来消磨时间。父母可组织家庭集体出行进行体育锻炼,利用家庭体育教育氛围来感染和鼓励中学生走出户外,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在一般家庭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中,以大部分家庭首选的跑步为例,倘若居民的居住周围位于闹市之中,居住环境周围适合跑步健身的公园缺少,附近的地形和建筑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庭成员的的运动机会或是运动频率。同样如果家庭居住地周围的体育设施场馆建设稀缺,或是场馆离居住地较远,造成家庭成员出行的很多不便利,在家庭成员业余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阻碍家庭参加体育活动出行的频率。类似的家庭周围居住环境的限制会减少家庭成员锻炼习惯的形成,不利于培养家庭成员中自主能力较弱的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不利于其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培养。

3.4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职业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职业的不同也一定程度上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生源地处于相对于较落后的农村中学生,其不管是体育意识,对待体育的态度,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等情况都远不及生源地为城镇中学生。城镇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异等客观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其内涵的不同社会层次中家庭成员的所受教育程度、职业特点也将会影响其家庭体育教育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由于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不高,可能对体育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影响有待提高。家庭成员认知上的缺失,不利于其中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形成以及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家庭成员职业特点不同也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多数农村家庭父母务农在家,其劳作时间无规律。他们通常将体育活动与体力劳动混为一谈,更多的是鼓励其子女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认为与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等同。而往往父母工作职业相对于偏技术类,工作时间比较规律,对体育认知较好,其大部分在闲暇时间会有意识、有目的组织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创造浓厚的家庭体育教育氛围,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的影响毋庸置疑。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教育是一切文明的开始。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极为重要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体育教育作为一种新型家庭教育也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家庭成员体育意识,家庭居住周围体育活动环境,家庭成员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等因素都将影响良好的家庭体育教育氛围的形成。创建浓厚的家庭体育教育氛围,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4.2建议

创建良好的家庭体育教育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使中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加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家庭中的父母起到关键作用。父母本身应该具备正确的体育意识,积极创造便利的运动环境和闲暇时间,创建良好的家庭体育教育氛围,引导子女从小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新世纪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体育教育“三位一体”新型教育模式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初少玲 家庭体育氛围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调查与分析[D] 2007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篇10

一、强化领导、深化认识,形成创建平安家庭强大合力。

家庭平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200年,我市上下各级启动了“平安××”创建活动,“平安家庭”是“平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动员千家万户参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市妇联对“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高度重视,首先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平安建设”的文件和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关于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的文件和精神要求,做到了明确思想、统一认识,把这项工作的成败提升到一个关乎社会稳定发展、关乎社会和谐进步的高度,做到“三个牢固树立”:一是牢固树立在大局中思考、定位妇女工作的理念,提高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二是牢固树立维护稳定就是维护妇女权益的指导思想,提高参与平安××建设的主动性;三是牢固树立没有千万家庭的小平安,就不会有整个社会大平安的意识,提高抓好平安家庭创建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市妇联还迅速与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团市委、市广电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意见和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活动机构,增强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力度感。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也积极配合,使创建活动实现了“三个纳入四个同步”,即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当地平安和谐市、县(区)、乡(镇)建设规划,与各级平安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

二、强势宣传、大力推进,营造创建平安家庭浓厚氛围。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各级妇联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次新的有益尝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突破,更是推进妇联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持。××市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利用自身工作特点,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搞好“三个结合”。在城镇结合“双合格”家庭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树家庭文明风貌、做家庭文明成员、学家庭文明美德、搞家庭文明建设为内容,在全市以家庭为单位,做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宣传和普及。在农村结合“巾帼致富”和“美德在农家”工程,引导农村妇女走产业结构调整、养种兴家、劳动力转移之路,大力发展家庭经济产业,塑造社会主义新生活、新风尚、新美德。最后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与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将活动方案纳入各级党政领导视野,活动情况纳入各级综治考核目标管理,从而由上至下全面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做好“三种宣传”。2006年是新《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第一年,是五五普法启动之年,是妇联系统的“法制宣传年”,市妇联通过努力将《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列入市五五普法内容和党校的培训内容之一,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两性和谐发展,通过家庭平安建设、廉政建设、和谐建设有力保障构筑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家庭”活动开展以来,市妇联通过左江日报、××市党政网、××市电视台对活动的开展背景、目标方案及重点内容都进行了充分宣传。围绕创建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各级妇联还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主题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气氛。有的发倡议书、出动宣传车、悬挂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有的开展文艺演出、举行演讲比赛、山歌比赛,开展知识竟赛等,全面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龙州县妇联在活动中提出了创“守法之家、美德之家、友善之家、安全之家、文明之家、关爱之家、明理之家、卫生之家庭”的“八创倡议”,在广大妇女和每个家庭中倡导“为了你的亲人,为了你的孩子、为了你的生命,请你远离,建设平安家庭”的宣传教育活动,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禁毒教育、安置帮教等工作,极大推动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宣传工作。三是“实现三种转变”。为更好的发挥妇联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调动广大妇女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积极性,我们号召广大妇女姐妹要以“平安家庭”创建为己任,努力推进实现社会和谐三种转变。即:“平安家庭”保平安,治安环境变一变,“平安家庭”促发展,经济环境变一变,“平安家庭”树新风,生态环境变一变,这三种转变充分体现了将“平安家庭”建设融入和服务经济建设全局的思想定位。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围绕以下三点开展工作,一是提倡“平安家庭”创建人人有责,调动社会每一个分子积极营造“五个”环境(即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社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诚实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二是宣传“平安家庭”创建的思想基础,培养家庭成员主动树立“五种”意识(即增强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三是明确“平安家庭”创建的具体行动指南,争做“四无、四防”卫士(即无、无、无暴力、无犯罪;防拐买、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

三、创新活动形式,确保创建平安家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