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营养不良十篇

时间:2023-04-05 11:05:30

宝宝营养不良

宝宝营养不良篇1

经验步骤:第一,尽量保证婴儿母乳喂养,如果需要人工喂养,尽量安排合理喂养,妈妈吃饭的时候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吸取,这样宝宝也可以营养均衡。

第二,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慢慢的就能改善孩子的饮食习惯,补充各种动植物蛋白、脂肪等营养。

第三,纠正宝宝偏食、挑食、吃零食等坏习惯。这样身体里就会缺少很多的营养,引起了身体营养的不平衡,就会出现营养不良。

宝宝营养不良篇2

辅食对宝宝的意义有多大?

辅食的添加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具有四方面的作用:一是补充母乳中营养的不足,比如宝宝4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基本耗尽,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锌基本耗尽,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来补充;二是增强宝宝消化系统功能,4个月后宝宝淀粉酶分泌增加,需要含淀粉的食物来增强淀粉酶的活性,从而增强消化功能;三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辅食的色香味等能刺激宝宝味觉、嗅觉、触觉和视觉的发育;四是可以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宝宝健康成长。

不同的月龄需要给宝宝添加不同形状和类型的辅食,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但如果过早添加辅食或者不按月龄添加辅食,会增加宝宝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导致积食、腹泻等;而如果过晚添加辅食,宝宝则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过早添加高蛋白食物则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湿疹、荨麻疹等过敏症状。而一些我们看似很有营养的辅食,添加不当也会成为宝宝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营养谬传

果汁为第一辅食

水果营养丰富,这一点毋庸置疑。也因此不少家庭将香甜的果汁作为了宝宝第一辅食,但却不知人天生具有喜好甜味的习性,宝宝味觉一旦适应了水果的香甜味,就很难接受各种蔬菜的味道,从而在刚添加辅食的时候就出现偏食、挑食的情况,时间一长,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影响宝宝健康成长。因此,果汁并非宝宝的理想辅食。

试试这样做:宝宝的第一辅食,现在国际上也存在一些争议,主流的观点是蔬菜水和米粉,认为应该选择蔬菜水的专家认为尤其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味道的蔬菜煮水,比如菠菜、茼蒿、胡萝卜等,叶子菜洗净焯水后切碎再煮5~10分钟,去渣后给宝宝喝,不仅可以补充母乳中镁、钙、胡萝卜素等营养素的不足,还能锻炼宝宝的吞咽能力,刺激宝宝的味觉神经发育。

营养谬传

肉汤有营养,

当作宝宝辅食的底料

过去总认为肉汤比较有营养,觉得肉长时间炖煮会让营养都分解到汤里。其实能溶解到汤里的大多是脂肪和少量的氨基酸碎片以及部分水溶性维生素。换句话说,肉汤的营养价值很低,且脂肪多,容易增加宝宝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因脂肪摄入过多导致的腹泻。

试试这样做:直接给宝宝吃肉,能获得的营养远比喝汤要多得多,而具有浓郁香味的肉汤则可以撇掉浮油,加入各种蔬菜做成蔬菜汤,使其营养价值翻倍。

营养谬传

可以长期给宝宝喝蔬菜水

不要给宝宝长时间添加蔬菜水,因为蔬菜煮水时能溶解到水里的营养素有限,加上没有一点膳食纤维,不利于培养较大月龄宝宝的吞咽能力。制作蔬菜水的过程中会把蔬菜渣过滤掉,相当于扔掉了膳食纤维,宝宝食物中长时间缺乏膳食纤维会引起便秘,不利于肠道功能正常发育。

试试这样做:3~5个月的宝宝适合喝蔬菜水,6个月左右的宝宝则适合蔬菜泥,七八个月的宝宝则可以添加蔬菜碎。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蔬菜作为不可缺少的辅食,制作方法和形状上也应该有所变化,才能更好地锻炼宝宝的吞咽咀嚼能力。

营养谬传

给宝宝吃清稀饭永远不会出错

很多妈妈觉得宝宝咀嚼能力差,担心被噎着,宝宝月龄都较大了还喜欢煮清稀饭作为宝宝的辅食。事实上,清稀饭中主要的成分是水,米的含量很少,很容易产生饱腹感,且不能给身体提供多少营养或能量,并不是好的辅食。长期单纯以清稀饭为辅食,会造成宝宝能量、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引发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等不良后果。

试试这样做:6个月的宝宝适合清稀饭,七八个月后就需要给喝稠的粥,1岁左右开始转为部分软固体辅食,如馒头、软饭等。同时,再搭配一些菜泥、蔬菜碎、肉泥、肉末等一起食用或做成混合型辅食。

营养谬传

拿菜汤代替蔬菜水,给宝宝喝

很多人把菜汤错当成蔬菜水给宝宝添加,这样对宝宝的消化系统和味觉神经发育都是极大的挑战。虽说菜汤中也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但成人的食物中往往油多、盐多、调料多,这些调味品更多地存在于菜汤中。过早给宝宝添加带调味品的辅食,不仅会增加宝宝消化系统的负担,更危险的是还会培养出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导致味觉神经麻木。

试试这样做:3岁以内的宝宝尽可能单独制作,要少油少盐少调味品,尽可能让宝宝品尝食物的原汁原味,把各种食物根据月龄做成不同形状放入粥、面条、馄饨等食物中做成营养丰富的混合型辅食。

营养谬传

一份鸡蛋羹完全能保障宝宝一餐辅食的营养

宝宝营养不良篇3

原因与支招

影响宝宝体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疾病、厌食、哭闹、营养不当等。如果宝宝的体重超出正常体重的20%,属于轻度肥胖或体重不足,妈妈应该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让医生给出改善的办法;如果超出正常体重的50%,那对宝宝生长危害巨大,宝宝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喂养原因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妈妈,因此很怕自己的宝宝饿到,所以频繁地给宝宝哺乳或喂奶,很少考虑宝宝是否需要那么多营养;或是宝宝已经开始哭闹要吃的,而妈妈还以为是宝宝生病了,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宝宝营养失衡,从而出现宝宝肥胖或发育不足的现象。宝宝O~12个月是发育的最重要时期之一,这期间出现的营养问题很容易对宝宝以后的发展造成影响。

专家支招

妈妈可以在孕期参加一些专业机构组织的培训,或是常与那些产后妈妈交流,这样就会学到很多宝宝喂养的常识,让你轻松应对宝宝的各种需求。

TIPS

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妈妈要严格按照奶粉说明书调配奶粉,如果放人水过量,会造成宝宝热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体重增加缓慢现象。

厌食或拒食原因

妈妈没有经验,未能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宝宝营养不均衡,维生素B、微量元素锌缺乏;宝宝疾病、饮食习惯不良……都可能使宝宝产生厌食或拒食,造成宝宝营养缺乏,从而使体重增长缓慢。

专家支招

妈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前,可以咨询一下专家或是向经验丰富的妈妈讨教;改正宝宝不良饮食习惯,尤其是不能让宝宝养成吃零食的习惯。

宝宝如果厌食或拒食严重,那么您就需要带宝宝及早进行治疗,不要让病情继续扩大。

哭闹的原因

宝宝因为身体不舒服、口渴、出汗过多、感到寂寞……就会不停地哭闹;稍大一点的宝宝因为生气、疼痛等原因也会哭闹、喊叫,这些都会急剧地消耗宝宝的能量。如果宝宝长期持续这样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从而让体重增长缓慢。

专家支招

宝宝出现哭闹,妈妈首先要了解哭闹的原因,如渴了就给宝宝喝水、饿了就给宝宝吃东西,如果是疾病原因造成的哭闹,那么妈妈最好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治疗。对于生气宝宝,妈妈要细心地开解,不要与宝宝对着干,不管不顾。

睡眠不足原因

宝宝睡眠不足,会让宝宝精神焦虑、紧张,严重影响宝宝正常消化功能发挥作用,造成宝宝营养吸收率下降,出现营养不良现象,体重增长缓慢等现象。

专家支招

妈妈在平时,可以把握一下宝宝的睡眠规律,到时间就让宝宝睡觉。妈妈要避免宝宝睡前兴奋,这会影响宝宝正常睡眠时间。为了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妈妈可以在宝宝睡前讲一些小故事,为宝宝准备一张舒适的床。

TIPS

体重测量方法:36个月以内宝宝体重的测量工具最好选用杠杆式秤,如磅秤、钩秤等。

磅秤测量法:宝宝磅秤测量法选用的磅秤最大称重量一般不超过50千克,测量时将小宝宝平躺于磅秤卧板上,如果宝宝已经能够独立坐起,也可以坐在磅秤的座凳上进行测量。

宝宝营养不良篇4

给“小豆芽”找原因

宝宝越小,身体的各器官越娇嫩,功能越不完善,脾胃功能也不例外。但随着宝宝的成长、充足营养的供给以及食物的刺激作用,脾胃等消化系统功能也逐渐完善。但像“小豆芽”一样的低体重宝宝的脾胃功能和消化系统功能会低于正常宝宝,出现这种结果往往是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造成的。

先天因素主要是指早产儿或低体重出生的宝宝在胎儿时期就由于提前出生或营养不足等其他因素导致宝宝的各器官发育没有达到正常宝宝时就来到这个世界,导致宝宝先天性各器官功能弱。

后天因素则是由于宝宝出生后家长的喂养不当和疾病恢复期没有调理好造成的。比如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过早喂养成人食物、给了错误的零食,病后急于大补等等喂养因素导致宝宝消化系统和脾脏受损或者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导致功能低于正常宝宝,从而引发偏食、厌食、甚至出现营养不良,进而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停滞或跟不上正常发育,成为大家眼中的“小豆芽”。

脱掉宝宝“豆芽”帽

调理脾胃是根本

既然“豆芽”宝宝大多都存在脾胃功能不调问题,那么调理宝宝的脾胃就是根本。胃是储存食物并将其消化成食糜的地方,只有胃的功能完好的时候,才能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食糜并在小肠被酶进一步转化成化学成分。而脾脏除了是最大的淋巴器官外,具备清除并过滤血液中的外来入侵物,然后将血液储存起来并通过动脉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功能。

粥由于炖煮的时间较长,食物在长时间的高温下会分解,起到预消化的作用,可减轻胃的负担,粗杂粮中所含的维生素B1、B2能促进肠道蠕动,增进食欲以及帮助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等作用,同时还没有动物内脏、肉类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的负担。故杂粮粥、杂粮米糊最适合脾胃调理的前期,调理中期则需要加入一些蔬菜来熬粥以提供更多的维生素来满足宝宝脾胃功能的恢复,后期还需要加入一些高蛋白食物,如肉末、鸡蛋、鱼等食物来满足宝宝对营养的需要。

纠正营养不良是前提

“豆芽”宝宝都伴有营养不良现象,最明显的就是能量、蛋白质的不足,其次还可能伴有铁、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缺乏。所以家长要先了解宝宝的现状,在调理好宝宝的胃口之后,根据宝宝对不同营养的缺乏状态,合理给宝宝安排饮食,除了每天的基础营养需求以外还需要酌情考虑宝宝缺乏该营养素含量较多的食物安排。比如,蛋白质缺乏,饮食安排中多考虑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肉类、豆制品等;如果锌缺乏,则需要考虑每周多安排1~2次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牡蛎等贝壳类、动物内脏、红色肉类等。

定时定量是关键

由于“豆芽”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相对比正常宝宝差,所以给宝宝定时定量就更为重要。定时是每天给宝宝吃食物的时间要有所间隔,可以给胃有个排空的机会,也好让消化系统有休息的机会,这样利于下一餐有更好的食欲,其消化能力也会有所增强;而定量是因为“豆芽”宝宝消化本身就比正常宝宝更弱,稍微多吃一点就可能出现积食,从而给消化系统增加负担,定量不是不让宝宝吃饱,而是能让宝宝吃更多种类的食物,比如肉要做到顿顿适量而不是一顿吃够、零食要控制量宝宝才能多吃正餐,冷饮、高油食物需要控制,甚至禁止给宝宝吃。

食物多样营养全

除了母乳能满足6个月前宝宝所有的营养以外,没有一种食物是全营养的食物。只有给宝宝安排多样化的天然食物才能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宝宝越小,胃容量就越少,制作相对较麻烦。所以,像蔬菜粥、肉末粥、蔬菜肉末面片汤、饺子、馄饨等混合食物更适合宝宝。

零食安排要科学

零食选择恰当可以促进宝宝健康的成长,选择不当却会有害于宝宝的健康。比如冷饮、膨化食品等零食貌似好吃,但却有害于宝宝的健康,冷饮由于与胃的温差大,会引发胃表皮面膜血管痉挛,降低胃肠道的蠕动,影响消化能力,膨化食品等高油食品会增加宝宝消化系统的负担,易造成积食,而且膨化食品中还可能出现重金属超标和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都不利于宝宝的健康。

而奶及奶制品、水果、原味坚果等食物却可以给宝宝带来健康,在正餐之余适量的添加健康零食,可以补充正餐营养的缺乏,使宝宝获得更加充足的营养。只是零食毕竟只是零食,量不能太多,也不要在吃饭前给,而是在两餐之间给,这才是科学喂养的真谛。

宝宝营养不良篇5

盛晓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

专长:儿童营养儿童保健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宝宝断母乳后,辅食和配方奶吃得很少,怎么办?

我的宝宝3 个月前是纯母乳喂养,吃得还不错。我休完3 个月产假后,就给他断了奶,改喂婴儿配方奶粉。可是宝宝对配方奶兴趣不大。现在宝宝白天由姥姥在家带。姥姥从宝宝5 个多月开始就给他添加辅食了,开始加的是蛋黄,然后给他做米糊、烂粥和烂面条吃。他吃得不多,配方奶每天也只喝200 毫升左右。现在宝宝1 岁2 个月了,挑食很厉害,蔬菜基本上都不爱吃,肉吃得也少,就吃点米饭,喝些骨头汤。去医院保健中心体检,医生说有轻微的营养不良,我听了后心里难过极了。请问贴身医生,我的宝宝是不是在添加辅食的时候养成的挑食毛病?现在还能纠正吗?怎么纠正?

收件人 health@bphg.省略 发件人 子木 我要提问

对宝宝情况的分析

宝宝挑食,起始原因是断母乳不当。妈妈可能认为宝宝瘦小是因为宝宝食量小,或是姥姥给宝宝添加辅助食品不正确,造成了宝宝挑食。事实上,造成宝宝瘦小的起始原因,是妈妈没有注意到的:就是不正确的断母乳方式。妈妈纯母乳喂养3 个月后,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给宝宝断了母乳,宝宝无法在短期内适应从母乳到配方奶喂养的巨大变化,导致宝宝拒绝配方奶。而奶类对1 岁以下宝宝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营养来源,尤其是6 个月以下的宝宝,奶类几乎是唯一的营养来源。奶量不足往往是造成1岁以下宝宝营养不足的重要原因。

辅食单调,加剧了宝宝的挑食和营养不足。除奶量摄入不足外,宝宝的辅助食品也过于单调了。只添加米糊、烂粥、面条等谷物类食物,会使宝宝食物单调,导致宝宝挑食,更加剧了宝宝的膳食不平衡和营养不足。

今后的喂养建议

宝宝的饮食一定要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你的宝宝才1 岁2 个月,与其说是纠正挑食的毛病,还不如说目前正是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增加宝宝食物种类的好时机。

你的宝宝吃饭、吃肉,也喝配方奶,能吃点蔬菜,就是说谷物类、蔬菜类、水果类、肉类、奶类这几种基本种类的食物都能吃上一点,还不能说是严重挑食。今后你要调整各种食物的比例,同时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奶类对1岁多宝宝营养平衡的重要性还是不容忽视的,每天必须喝配方奶或其他奶类,包括鲜奶、奶酪等,总量需要达到相当于500ml的奶量,而配方奶是最佳的选择。

1 岁多的宝宝,每天一定要吃两次正餐,最好是早、中、晚三餐,两餐之间和临睡前喝一次奶或加上一些水果。宝宝正餐的食物质地应该以半固体、固体为主,也就是说,主食应该是软米饭、面条、面包等,而不再是面糊、稀饭、烂面和汤。正餐中有一定量的肉和蔬菜,也以碎末或小颗粒状为主,既需要宝宝咀嚼也方便宝宝吞咽。如果宝宝每天保持500ml 的奶量,那么正餐中主食、肉、蔬菜的分配比例为一半谷物类,一半各种荤素菜,荤菜和素菜也是各一半;如果宝宝奶量不足,则需要增加荤菜的比例。

小提醒:

让宝宝对吃饭感兴趣

宝宝营养不良篇6

海鲜的营养价值

海鲜的种类繁多,包括:鱼类(淡水鱼、海水鱼)、虾类、蟹类、螺贝类、头足类(章鱼、鱿鱼、乌贼)等。海鲜的主要营养价值有:

优质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禽畜肉,必需氨基酸丰富(包括牛磺酸),吸收利用率也高于禽畜肉。

丰富的优质脂肪:海鲜中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及磷脂,是增强宝宝记忆力及学习能力的益智元素。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和D的含量丰富,是促进宝宝骨骼、肺、肠功能的发育以及宝宝视力发育的良好来源。

矿物质:海鲜中含有丰富的钙、锌、铁、碘、磷等,是宝宝生长发育中所需要的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此处设计用表框的形式

・富含钙:海鲜的含钙广泛而丰富,尤以虾皮为最;

・富含锌:主要有牡蛎、泥鳅、海带、紫菜、贻贝、海肠子等;

・富含铁:主要有海带、紫菜、裙带菜、海青菜、牛毛菜等;

・富含碘:主要有海带、紫菜、牛毛菜、羊角菜、海参、海蜇、干贝、淡菜、海鱼、虾、蟹、海螺等;

・富含硒:主要有海鱼、贝类、海蟹肉、爬虾、海螺、海星籽等。

多糖类物质:海鲜中还含有一种能够防癌抗癌的多糖。

何时添加海鲜

对于何时给宝宝添加海鲜,有些妈妈看过《儿童喂养与营养技术指导规范》会说《指导规范》里说了,宝宝10个月以后就可以添加鱼类了,所以海鲜类就都可以吃了。其实何时给宝宝添加海鲜这一点,要根据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在宝宝七八个月时,如果鸡肉、猪肉等肉泥类已经添加一段时间了,就可以试着给宝宝吃一点海鲜,如鱼泥;如果宝宝本身是过敏体质或者有家族过敏史,最好等到1岁以后再添加。

给宝宝引入海鲜的正确方法

了解了海鲜的营养价值和添加时间,有些妈妈就会按捺不住,想早点给宝宝吃海鲜,让宝宝身体更健康,但是宝宝吃海鲜是有特殊讲究的,如果食用不当,很容易引起过敏,严重时还会出现中毒等不良反应,所以正确给宝宝引入海鲜很关键。

首选淡水鱼虾:因为淡水鱼虾的致敏性比海水鱼虾要低,可作为初次给宝宝添加的选择,以减低宝宝出现过敏的几率。

注意每次的量:鱼虾首次添加时微量即可,确定没有过敏表现时可逐渐加量,但是不能过于频繁添加,每周2~3次,1岁以上的宝宝每周3~4次。鱼虾营养虽好,但常吃会导致其他营养失衡,同时也有重金属超标的危险。

注意烹调方式:最好不要用油炸的方式,因为油炸易使海鲜中的蛋白质变性,影响宝宝对于蛋白质的吸收,还会让宝宝摄入过多不必要的脂肪。最好的烹调方式是炖煮或清蒸,能够保留海鲜中的营养成分,而且有益于宝宝消化吸收。

海鲜要买鲜活的:有些海鱼变质后易产生组胺,如果食用了这些鱼会造成组胺中毒,另外不要选择来历不明的鱼虾,妈妈们去给宝宝买鱼虾时一定要去正规市场购买。

哪些海鲜适合宝宝食用

三文鱼

营养价值:三文鱼营养丰富,很少有污染物。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脑部、视网膜及神经系统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另外还含有虾青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宝宝免疫力的作用。

食用方法:清蒸,蒸熟后捣烂成泥喂给宝宝吃,1周不超过2次。

适合年龄:10个月以上

牡蛎

营养价值:牡蛎含有丰富Ω-3脂肪酸和铁,糖原,牛磺酸,9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A、B1、B2、D,矿物质如锌、铜、锰、钡、磷及钙等,其中所含有的亮氨酸、精氨酸、瓜氨酸含量最丰富,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含量最高的海洋物质之一,经常食用非常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食用方法:可以给宝宝做牡蛎汤,将牡蛎肉用清水洗净,放入砂锅内,加上生姜丝少许,再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煨成浓汤,开锅时加少量调料即可。

适合年龄:1岁以上的宝宝

TIP:贝类中可能含有细菌,千万不要生吃,否则很容易致病,妈妈一定要煮熟给宝宝吃,同时也要避免宝宝接触到生牡蛎,防止染上细菌。

营养价值:虾肉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含有镁,对心脏的活动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丰富的钙,促进宝宝骨骼生长与脑部发育,另外,还含有维生素A、矿物质硒和碘等。肉质松软易消化,对宝宝的健康很有益处。

食用方法:白灼或清蒸,如果宝宝不喜欢清淡的味道,2岁后可适当加点盐或酱油调味。

适合年龄:1岁以上

沙丁鱼

营养价值:沙丁鱼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三文鱼和金枪鱼,尤其是Ω-3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D,经常食用,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

食用方法:清蒸。需要提醒的是,沙丁鱼有刺,入锅前先将沙丁鱼肉剔下来,然后蒸,蒸熟后用筷子捣碎鱼肉时,再将小刺剔除。

宝宝营养不良篇7

宝宝的蔬菜胎教其实也并不神秘,是训练胎宝宝适应蔬菜味道很好的一种方法,现在就计大家一起来分享这种方法吧!

宝宝拒绝苦味源于自保天性

很多妈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初期,宝宝会对蔬菜味有强烈的抵触反应,经常拒绝妈妈给宝宝做的美食,即使强迫宝宝吃下去,也会让宝宝很久都不开心。通常宝宝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很好的适应蔬菜的味道,从此不再拒绝美味的蔬菜。

很多妈妈都不明白宝宝拒绝蔬菜味的原因,经常会四处询问,甚至有时候还要带宝宝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查,其实宝宝拒绝蔬菜味道源于自保天性。

宝宝天生抗拒苦味是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造成的。植物中之所以含有苦味,是由于植物本身内在的生物碱造成,这些生物碱是植物为了防止被异类吃掉而分泌出来的。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我们渐渐地会对这种苦涩的味道产生本能的抗拒,并且遗传给了自己的宝宝,所以宝宝天生会拒绝具有特殊味道的食物。

既然宝宝拒绝源于自保天性,那又如何才能改变呢?其实科学家们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答案。

羊水与母乳可传递味道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只要妈妈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就开始对宝宝进行“营养胎教”,刻意多吃某种蔬菜,将能帮助宝宝培养出对这些蔬菜口味的终生喜好。

这意味着妈妈们再也不需要为了说服宝宝多吃蔬菜而软硬兼施,惹宝宝不开心了。甚至准妈妈在孕期就可以为自己宝宝制定营养胎教计划,多吃西兰花、甘蓝和胡萝卜等健康蔬菜,让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适应这些蔬菜的味道。

那又是什么在改变宝宝的天性呢?答案是羊水与乳液。羊水与母乳能够传递妈妈们平时所吃食品的味道,如果妈妈定期吃某种固定的食物,那么胎宝宝或宝宝慢慢地就会习惯和爱上这种食物。

例如:如果一位准妈妈在孕期、哺乳期按照一定规律食用胡萝卜,那么给宝宝食用胡萝卜的过程中就不会遭遇很大的阻碍,很容易让宝宝接受胡萝卜。

有的准妈妈就会又问:“味道的传递对我与胎宝宝还有什么好处呢?”

营养胎教的好处

营养胎教不仅对胎宝宝有很大的好处,对于准妈妈也有很多益处,这会让胎宝宝和准妈妈同时享受到全面营养的滋补,从而实现妈妈和宝宝都能够健康。

避免胎宝宝营养缺乏

准妈妈在给宝宝进行营养胎教的过程中,会对自己的饮食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计划,这就避免了胎宝宝可能出现的营养缺乏或不均衡现象。准妈妈科学地进食,可以为胎宝宝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避免流产、早产等不良结果,保证宝宝大脑发育,并随时储存足量的铁和钙,预防宝宝在出生后患缺铁性贫血和佝偻病等,同时让宝宝尽早全面地适应各种蔬菜的味道,让宝宝对蔬菜由天然的抵抗到天然的喜欢。

避免胎宝宝体重异常

准妈妈通过营养胎教计划不会让自己出现暴饮暴食或身体方面的营养不良,这就使准妈妈的营养既能有效地满足胎宝宝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胎宝宝因为营养过剩而出现的巨大儿或体重过低的现象。

避免胎宝宝骨骼发育不良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可以补充准妈妈钙的消耗。而钙又是构成宝宝骨骼与牙齿的主要元素,因此营养胎教能避免宝宝骨骼、牙齿发育不全,预防出现畸形宝宝。

避免准妈妈缺维生素D

准妈妈体内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蔬菜,因此营养胎教会补充准妈妈体内维生素D的缺乏。

避免准妈妈产后疾病

准妈妈如果在孕期大量食用肉类、高蛋白食物,产后易发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严重疾病。而营养胎教能够补充准妈妈孕期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从而实际降低发病的几率。

调整宝宝口味的建议

曾经历过营养胎教的妈妈告诉我,开始营养胎教的时间要根据准妈妈的身体情况而定,每个准妈妈身体状况不同,营养胎教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差别。专家告诉我,准妈妈开始进行营养胎教的时间在孕5~6个月最好,因为那时候胎宝宝已经能够感受到准妈妈的信息了。

荠菜、萝卜缨、雪里蕻:准妈妈孕5个月的时候正是宝宝钙需求量很大的时候,因此我建议准妈妈早期营养胎教以补钙蔬菜为主。

荠菜、萝卜缨、雪里蕻、油菜苔、小茴香、抱子甘蓝等都是钙含量非常高的蔬菜,而且对准妈妈没有危害。准妈妈在开始食用紫菜、海带等补钙蔬菜时,不要一开始就大量的食用,而要循序渐进。最初可以每隔2~3天吃一次,随后可以逐渐增加到每3天食用2次;准妈妈在食用的过程中也不要单一,要搭配其他蔬菜。灵活的做法也很重要,它可以避免准妈妈对这些蔬菜产生排斥,如准妈妈今天可以把紫菜、海带做成汤,那么明天就可以把它们变成炒菜。

笋干、蕨菜、发菜、香菇: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消化时间会比其它蔬菜长2个小时左右,因此我建议准妈妈在孕期最好不要进行粗纤维蔬菜的营养胎教。

粗纤维蔬菜的营养胎教最好时间是在准妈妈产后1个月左右。那时候新妈妈身体机能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对粗纤维蔬菜的消化能力提高了很多。

新妈妈在开始粗纤维蔬菜时,每次不要吃太多,约占每次食用蔬菜总量的1/4即可。妈妈进行粗纤维蔬菜营养胎教的时间不能过短,否则效果会不十分明显。部分妈妈建议时间为2个月左右,因为产后4个月的时候,很多妈妈都已经开始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与时间。

宝宝营养不良篇8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兰心

没有人比今天的父母更关注宝宝的营养――每天都想尽各种办法让小家伙儿把“好东西”都吃进去,还总担心他的营养不够;

没有人比今天的父母更误解宝宝的营养――营养素仅仅是“营养”的一小部分,和营养素相比,我们的营养理念、喂养方式以及我们每个家庭所形成的饮食环境可能更加重要!

“中国父母最关注的10 大营养话题”权威揭晓――显现喂养行为偏差

2007 年8 月 9月,父母必读杂志社进行了“中国父母最关注的10大营养话题”大型调查,数据结果引起了杂志社和很多专家的关注。

在整理这次调查数据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理解着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指出,这个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整个社会的营养观念和饮食行为的某些偏差,并且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父母的喂养行为。

“被忽悠”――“补钙”坐上“关注榜”头把交椅

在广告的狂轰滥炸之下,“全民缺钙”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给孩子 “补钙”就更是令父母们倍加关注。在此次调查中,“补钙”的高居榜首再一次印证了广告的“忽悠”功夫实在了得!

另外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80% 的父母正在给孩子补钙,有60%的父母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在给孩子补的,但父母对“补钙”的这种高关注度说明,父母显然不满足于仅仅服从医生的建议,他们需要知道得更多:比如,我现在到底补得对不对?一直要补多久?什么时候该停了?他们除了需要听到医生的专业建议外,还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来印证。

专家点评:丁宗一

著名儿科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

从数据可以看到,在婴幼儿早期营养最重要的“母乳喂养”仅仅是勉勉强强地挤进了排行榜,排在第九位。而排在第一位的却是“补钙”!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1998 年,我国申办到了第21 届国际儿科大会的承办权,可是1999 年就有一些国家联名提出异议,认为中国没有资格承办这次大会。理由是中国儿科不知道钙的作用。在中国的很多媒体上都在宣传全民“缺钙”,而且“吃了钙就能治疗佝偻病”这样的错误信息。后来,委员会的成员到中国来考察才明白,这些广告的宣传儿科界是无法监控的,因此才让所谓的“全民缺钙”、“全民补钙”的说法大行其道。

而今,10 年过去了,“补钙”问题的热度有增无减。这和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强调“补”字也有一定关系。我们轻看吃饭,我们迷信吃药。实际上,如果我们在“合理营养、均衡膳食”上多下些功夫,远比“补”要明智得多!

超级链接:“补钙”背后的真相

其实,补钙问题最初是从佝偻病开始的。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到八十年代,佝偻病都是严重影响中国儿童发育的一种疾病。当时,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患佝偻病的孩子很多:囟门迟迟不闭合、方颅、鸡胸、罗圈腿……这些都与钙吸收不够有关。

佝偻病的全称是: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也就是说佝偻病是缺乏维生素D 造成的,所以,通过维生素D来促进钙吸收一直是儿童保健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只要宝宝能够保证均衡膳食,适当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同时养成良好、积极的生活习惯,多晒太阳、多运动,大多数孩子不需要专门补充钙制剂。

超过80% 的妈妈认为乳房经常没有奶胀感就意味着母乳不足了。如果因此就添加配方奶或者放弃母乳喂养的话,实在是让人“一声叹息”啊!

专家点评:关宏岩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研究室儿科学博士

调查数据显示,81.64% 的母亲误认为乳房经常没有奶胀感就是母乳不足,74.57% 的母亲选择了宝宝经常哭闹, 还有56.33% 的母亲误认为频繁喂奶就表示母乳不足。有80.81% 的母亲考虑体重增长不良,55.33% 的母亲选择“ 尿少”。同时正确选择后两者的比例不足30%。

母乳到底足不足,困扰着很多妈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母乳喂养的坚持性。事实上,母乳不足的可靠指标只有两点:一是宝宝尿少且浓,每天少于6 次;二是每个月的体重增长不良,6 个月以内的宝宝每月增长不足500 克。大多数的母亲并不是真正的母乳不足,因此只要指导处理得当,母亲完全可以继续纯母乳喂养。

你特想让宝宝提早品尝一下“人间烟火”,可小人儿却叫苦不迭:“我还没准备好呢!”

专家点评:刘晓红

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在4 6 个月之前,宝宝肠道通透性较强,屏蔽作用差,可让很多不适合人体的蛋白质进入血液,可能引起过敏;6 7 个月之后,成熟的肠道能分泌免疫球蛋白IgA,肠道形成保护膜,可防止过敏原通过。过早地给宝宝添加辅食实际上是一种揠苗助长!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弱,消化腺不发达,分泌功能差,许多消化酶还没有形成。这时候给他添加辅食,不仅达不到增加营养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宝宝消化系统的负担。另外,还容易引起过敏,尤其是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

在我们没有认识婴儿米粉之前,与米粥、烂面条相比,蛋黄绝对是超高级的营养品!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米粉比蛋黄更安全、更容易吸收!

专家点评:郝波

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副研究员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是添加蛋黄。这是20 世纪90 年代之前的一种提法。后来研究发现,过早添加蛋黄容易造成过敏和消化不良。所以,现在提倡应该首先添加米粉,因为米粉是最不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宝宝也比较容易适应。在这里,我建议最好是加强化铁的米粉,因为一般纯母乳喂养的宝宝,6 个月以后比较容易缺铁元素,强化铁的米粉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正确的做法是,在添加了米粉之后,随后添加的是菜泥、果泥。接受了这些不容易过敏的食物以后,在宝宝7 个月左右再加蛋黄(注意千万不要放蛋清,因为蛋清比蛋黄更容易导致过敏)。

有滋有味就是好东东?这个“关于味道的传说”在小婴儿那里行不通!

专家点评:刘纪平

儿童保健专家、原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

在宝宝8 个月之前,制作辅食时要遵循“少盐、不甜、忌油腻”的原则。因为盐以其离子状态维持着人体渗透压,而肾脏靠浓缩和稀释功能维持着人体的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和成人相比,婴儿肾脏功能尚不成熟,给8 个月前婴儿食物中加盐,必定会增加他肾脏的负担,时间一长,将对宝宝的肾脏发育不利。

同时, 现代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从小“口重”,成人后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

此外,甜食会造成肥胖,油腻不利于消化。总之,应该从宝宝的生理需要出发,科学地选择适合他的食物,慢慢添加。让宝宝胃肠道逐渐地适应新食物的过程就是添加辅食的总原则。

当宝宝长到8 个月以后,宝宝的味觉和身体发育都提出了加盐的“请求”。这时,需要给宝宝的食物中加入很少量的盐。那么到底有多“少”呢? 1~3 岁的宝宝每日食盐量应该在1.3 克左右;2~7 岁的宝宝,每日食盐量在2.3 克左右。

本以为我们喂孩子吃饭可以让他多吃进去几口,然而孩子却失去了学习吃饭的大好时机以及探索的新奇和乐趣!

专家点评:徐凡

《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儿童心理学专家

2 岁以上仍有大部分孩子主要靠成人喂饭问题,也许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孩子到底吃进了多少营养素,而忽略了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吃饭。

饿了就要吃――每个孩子都这样;能抓住勺子就要模仿――每个孩子也都这样。这些行为的出现,可都是让孩子学会吃饭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代价不过就是我们要容忍一段时间满身满地的脏。

要抓住时机让孩子学会吃饭,父母还要抛开形式上的“儿童优先”。改变先喂孩子的做法,而是自己先吃。这不仅给了孩子一个好的进餐榜样,而且还会唤起孩子想吃的愿望;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还有利于他今后对美味的欣赏。

其实,孩子学习独立吃饭的过程,除了吃饭本身,还会学到很多的其他东西:用小手抓面条,能感受到面条的质地,有助于触觉的发展;握住小勺往嘴里送食物,练习着手眼协调,体会着动作与结果的直接关系。在这些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动作中,孩子能感受到新奇与兴奋,还有成就感。正是这些美好的感觉,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探索世界。

当吃是一个主动过程的时候,孩子吃进去的就不仅仅是营养素,而是美味了!而父母给孩子的,也不仅仅是今天的健康,而是在为他一生的幸福感加分。

想让宝宝一边吃着饭一边看着电视消遣?其实,对宝宝来说,吃饭是一件需要专心去做的事!

专家点评:徐凡

《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儿童心理学专家

吃饭时看电视,虽说不是好习惯,但对时间紧张的成年人来说,因为有能力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吃饭是一件需要专心的事情。因为吃饭的过程不仅是将营养素吃进去,还要让营养素的吸收达到最佳状态,过度的精力分散不利于胃肠的正常蠕动、消化液的分泌。

另外,进食虽是本能,吃饭却是个需要学习的事情,因为吃饭已经不是单纯的摄入营养素的过程,还是一个要学会咀嚼,学会使用餐具,学会享受美味,学会餐桌礼仪的过程。因此,当孩子还处在学习吃饭的时期,最好帮他培养起专心进餐的习惯。

过度重视――微量元素补充携手入主前8

(图8:钙锌铁的补充率)

这既和前面的“补钙”同样都受文化的影响,也和现实中实际的补充率息息相关。

专家点评:崔玉涛

北京和睦家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儿科高级医师、《父母必读》杂志专栏作者

微量营养素在人体内虽然含量不高,但作用不小。所以,父母对于微量营养素的关注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人体的营养素摄入一共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宏量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等),一个是微量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目前,由于媒介宣传的原因,绝大部分家长把视线过多地集中在了微量营养素上,而宏量营养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其实,宏量营养素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而且微量营养素的吸收也要依赖宏量营养素来帮助。所以,想提醒父母们注意的是,在关注孩子微量营养素状况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宏量营养素,尽量做到膳食的合理全面。

错失良机――出生后1小时喂奶率仅为33.25%

(图9:出生后1小时喂奶率)

当医生把小宝宝送到自己身边时,大多数妈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让宝宝吸吮自己的乳头,错失了这个良机。

专家点评:李光辉

北京妇产医院营养门诊负责人、母婴营养专家

宝宝出生后,医生一般会让其在30 分钟内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1 个小时内让宝宝吸吮乳头,同时母亲开始试着喂哺新生儿。因为宝宝在吸吮时会刺激乳头、乳晕,这种感觉冲动经传入神经传至脑垂体前叶,使其分泌泌乳素,从而促使乳汁分泌。

2007 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即为“关注出生第一小时”,并提出如果做到出生1 小时内开始初次母乳喂养,将可以在全球拯救100 万新生儿的生命。而对所有的宝宝来说,这会为他以后的健康成长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的爱婴医院行动已经开展多年,在促进与保护母乳喂养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于早开奶的产后护理与指导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编辑感言:

营养摄入――优质种子与适宜条件

宝宝营养不良篇9

以婴幼儿的营养观点而论,一般是鼓励孩子应该摄取多方面的营养,尤其是自然的食物;然而许多父母对自己宝宝的生长状况并不满意,老是认为过于瘦小,不如别人,尤其在一两岁的宝宝正值厌食期,父母最希望能有妙方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婴幼儿营养补充品便应运而生。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提供以下几点原则供父母参考。

1、确定您宝宝是否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品:与儿科医师一起对照讨论,了解孩子真正缺乏的是什么?有无其他方法可提供较多量的自然食品?还是根本就不缺?我们常发现有些儿童的生长曲线还在正常区间内,或父母本身就属于瘦小型,家长却一味地认定孩子营养不良。

2、了解营养品的内涵与您宝宝的体质:例如有的宝宝可能有乳糖不耐症,此时含高乳糖的营养品可能就不适合;某些蛋白质过敏的宝宝,也不能随意地进用高蛋白补品;更甚者,某些商品可能含有类固醇、兴奋剂等,目的虽为增加食用者的胃口,但其后续的副作用却是相当大的。

3、先排除有无疾病或内在的疾病:如心脏、肺脏、肾脏等,都会引致成长迟缓,应先确定并加以适当的治疗。

4、不要被广告及其标志所迷惑:首先,许多广告文字的标志并不可信,其次是有的强调高蛋白,吃多了反而会影响到宝宝的肾脏负担,或不利于体内的新陈代谢;有的添加高钙,如果宝宝同时已从其他地方摄取足量钙质。则钙质过多,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不良后遗症,如食欲不振、肾结石、精神差等。

5、营养品尽量是取于自然:农畜产品的组合若有添加药物时(包括综合维他命),就得小心其含量。

宝宝营养不良篇10

讲究卫生不错但不可过于干净;饭前便后勤洗手,平时吃前吃后勤洗手都是正确的,如果过分追求“干净”,经常用消毒水擦拭家具及皮肤是错误的方法,道理同上,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对益生菌的损害也杀害了,到处于这种环境时,身体抵抗力自然低下。

早睡早起身体好;良好的睡眠能够保持并修复受损的免疫细胞,所以小宝宝的睡眠好抵抗力自然就好,晚上不要让宝宝太晚睡觉,听一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运动要适量;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小宝宝免疫细胞的活性,所以爸爸妈妈要和宝宝做适量的亲子游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运动过量,过量的运动会使免疫细胞疲劳而受损。

均衡营养;身体的任何机能都离不开营养物质这一基础,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相反,营养过剩也会给机体带来很重的负担,所以要均衡营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