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十篇

时间:2023-03-31 18:18:50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篇1

一、奖项设置

鲁迅文学奖包括七种文学体裁、门类,分别为: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

二、推荐标准

鲁迅文学奖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世界和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对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优秀作品,应重点关注。要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

鲁迅文学奖重视作品的艺术品位。鼓励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学传统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尤其鼓励那些具有中国作风、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重视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三、推荐范围

1.根据《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推荐参评的作品均应为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由国家批准出版发行的报纸、刊物、出版社发表和出版的中文作品,由国家批准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网站发表的中文作品。单篇作品以首次发表的时间为准,书籍以版权页标明的第一次出版时间为准。

2.鉴于评选工作的语言限制,凡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应以汉文译作参加评选。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可参加中国作协主办的少数民族文学奖项的评奖。

3.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除小小说外)和报告文学以单篇作品参评。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中的小小说作品,以出版的诗集、散文集、杂文集、小小说集参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著述,单篇作品和作品集均可参评。结集参评的作品,应在评奖年限内出版且其间创作的作品应占结集字数的1/3以上(若书中未予标示,则每篇作品须注明首次发表或写作日期并由推荐单位出具证明)。结集参评的作品,须拥有合法出版书籍的统一编号和版权页。不接受多人作品合集、选集参评。

4.中篇小说指篇幅在2.5万字以上、13万字以下的小说;短篇小说指篇幅在2.5万字以下的小说,短篇小说中的小小说指篇幅在2000字以下的小说。推荐材料中须注明字数。

5.参评文学翻译的作品,文体不限,中译外、外译中均可。

四、推荐办法及时间

中国作协各团体会员单位、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可推荐本地区本系统作家的参评作品,各文学出版社、文学报刊社可推荐本单位发表和出版的作品。

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各网站可推荐本网站的参评作品,参评作品须为已完成的作品,推荐时需注明本网站拥有参评作品的独家版权并加盖公章,并附上本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复印件。

各推荐单位推荐的篇目,每个奖项不得超过5篇(部)。

各推荐单位请以公函方式列出推荐作品名单,并填写“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推荐表”(内容包括800字左右作品简介和200字以内作者简介,并加盖公章),连同作品寄送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每部请寄送五份。参评文学翻译的作品,需附上原文复印件两份)。请在邮件外部标明参评作品的类别,如“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作品简介、作者简介须同时报送电子文本,请按参评体裁、门类分别发送至各奖项指定的电子邮箱(邮箱附后),并视为同意授权将这些内容在网上公布,供公众阅读。

本届参评作品推荐时间为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以邮件寄出地邮戳为准。

五、评奖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25号中国作家协会 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13

电 话:010-6448998764489989

传 真:010-64221879

联系人:赵 宁 郑苏伊

电子邮箱:中篇小说:.cn

短篇小说:.cn

报告文学:.cn

诗 歌:.cn

散文杂文:.cn

文学理论评论:.cn

文学翻译:.cn

对各推荐单位和作者的协作支持,谨致衷心感谢!

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篇2

5月25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湖北省作协主席、作家方方在微博上称:“我省一诗人在鲁迅文学奖由省作协向中国作协参评推荐时,以全票通过。我很生气。此人诗写得差,推荐前就到处活动。”方方还称,“此人现正在北京评委中四处活动。我们拭目以待。”根据方方给予的线索,不难找到这位被指摘的当事人。随后方方也存采访中确认,她所指的正是柳忠秧。

时值鲁迅文学奖入围名单产生阶段,总参评作品超过1360部,而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还未评审,所引起的喧嚣,以及这热闹喧嚣背后所意味着的利益、纠纷、体制内外之争等等,都与近些年事关鲁迅文学奖产生的龃龉几乎如出一辙――这已经不再是个严格的文学奖评选,而是众人面对一块肥腻腻的红烧肉般的利益,所产生的切割、分配、奖赏等发散性的行为,包括围观者在内,他们大多数已经不再是基于文学作品的好坏来进行端详和品评,而是对于事件的荒唐性和历史的一次重演所发出的啧啧称奇声。

8月中旬,“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周啸天不但赢得了文坛老前辈王蒙的热烈夸奖,也一举拿下本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项。这种荒诞本身并非恶劣,甚至还是一种更有效地反映时代荒诞的最好注脚。以至于我们可以用肉眼就能洞察到一种荒诞诞生时,事关它的种种争议常常也是荒诞的必要条件。方方的质疑,以及本届鲁迅文学奖的报告文学奖评选中,阿来的《瞻对》因零票落选,阿来发表3000多字长文质问评审,均可以将之看成荒诞的正宗衍生物一种。

同为8月,与老舍文学奖颁奖典礼同时爆发出来的新闻是,这项刚刚诞生十五年的奖项险些被取消,原因是财政拨款因为技术环节出错了。据获奖人称,预计会在年底拿到奖金。也不知道此时此刻获得本届老舍文学奖的作家们是否已经拿到了奖金。

在荒唐评奖初衷下,所有的质疑和争议几乎都是源于某种不信任。包括刚刚公布的路遥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以及设立这个奖项之初就遭到的质疑和反对,都是相关人对评选资格、评选体系、评选专业审美等等的全方位不信任。

我们官方的文学奖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腹背受敌的状况下苟延残喘。一方面它变成一个既得利益者的“分配方案”,变成了一种体制内的奖赏或恩赐;另一方面,传统功成名就的作家成为大小文学奖的宠儿,他们一再获奖,甚至重复获奖,这难道是作为早已成名的经典作家的他们真有一种比较之后的好,且还是不可取代的那种好吗?

包括很多重要的民间文学奖也存在这样的缺陷,不管当初多么标榜独立和绝对文学价值的文学奖,当它一旦形成势力、要在此基础上扩张自己的影响力时,就难免会变成对经典、功成名就、名声趋之若鹜。难道一个为作品颁奖的文学奖不是应该奖给真正的当期最出色的那些作品吗?而我们目所能及的文学奖,大多放弃了自身审美上的取舍,而是将一个个奖项纷纷颁给了本年度名声最大、身价最高的作家新作。这就是荒诞本身,想扩大影响力拿到更高级的赞助,那么你就要有名声更大的人物来参与,而那些真正符合文学审美的作品则成为了一种恩赐和附加品。

文学奖乱象也许可以恰当说明我们的文学创作局面,包括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早就成了一项集中奖给文学期刊主编和官员的奖项了,在五届评选中,作协主席、将军、主编、文联主席几乎囊括了全部名额,也只有第四届的于坚等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力派诗人。为什么要奖给这些具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呢,一方面他们的身份跟自己的文学成就有点关系,另一方面这些身份也是他们的一种资源,资源置换、资源再利用、资源互相借贷以达到各自资产的整体提高,等等,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逻辑。所以,鲁迅文学奖评委自己的获奖、茅盾文学奖变成“主席奖”都已经不再是稀奇的新闻,而是在逐渐变成一种文学规则中的常态化。

存巨大的体制内红利不合理占有和分配的大环境下,“黑箱操作”“人情奖”“跑奖”等关键词是不会平白无故消失的。所谓净化,只能一种自我消解.而非雾霾事态在真正意义上的被清理干净。

在文学奖的“阴影”之下,2014年的文学事件的确显得黯淡无光。在这层暗哑的景观中,还有一种死亡值得我们关注。青年文学翻译家孙仲旭8月因为抑郁症自杀,他身后的那些翻译作品可以当成一种文学审美来选择和阅读,不单单是塞林格、乔治・奥威尔、奈保尔、理查德・耶茨这些名字是某种品质的保证,他们笔下的小人物困境中顽强挣扎的情景,也存在某种一致性。作为孙仲旭离世后出版的两本翻译作品《飞到表演者》和《危险的大笑》,应该成为我们的年度读物之一。除了这里面有点纪念的意义外,它们还是两本有趣,甚至可以用高级阅读感受来形容的书。

作为一名诗人,在当代是很难进入公共视野的。甚至,如今即便对于一个诗人的死,也不再能激起民众的关注兴趣,一个诗人走进深山以身殉诗、殉信仰的事件,远不如王菲谢霆锋的世纪复合来得更有吸引力,也不及车延高那些荒唐而又妖魔的诗歌作品更令人玩味。不是我们作为时代中人太轻佻势利,而是在如此人人要成功、都要心灵鸡汤抚慰的时代关口,还有什么吟诵一首诗的必要呢?所以,当诗人乌青再次以声势浩大的气势被关注的时候,哪怕这关注一定夹杂着讽刺、贬义和误解,那也是一项逆袭性的事件。

今年11月,继两年前“乌青诗歌”成为大众话题后,又因乌青在大理摆摊和淘宝上卖诗,而成为舆论关注的事件。“乌青体诗歌”成为一个关键词存存于这个鄙俗的时代中,这本身有值得推敲商榷的东西,但总体上这种所谓走红是建立在误解和猎奇的基础之上的。但作为诗人乌青,却可以轻松摆脱这种世俗层面上的袭击和干扰,他的态度和言行正像一位高深莫测的归隐大师股让人不可思议。而乌青的诗歌也在成为模仿和戏谑的靶子,众人狂欢般地恶搞或者质疑,不但无的放矢日还被乌青的这种创作理念和态度渐渐消解干净。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篇3

他不愿让自己的写作受到名誉的干扰,为了保持纯粹的写作,甚至拒绝了世人趋之若鹜的诺贝尔文学奖,简直视名誉为灾难。

殊不知,若干年后,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成为“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并且沿着鲁迅所鄙夷的道路一路狂奔。

事出有因。

不久前落幕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杀出个“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周啸天,再一次以远离文学的方式令人大跌眼镜,而且争议、异议的声音,远远高过了附议、赞议。从几个月前的“跑奖”传闻,到“打油诗”《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的获奖,再到作家阿来的零票落选,这一堪称部级的文学奖项自评选至公布结果一直备受质疑,其权威性和公正性也在质疑之中摇摇欲坠。

这短暂的轰动,在文学与社会之间再划一道刻痕。

跑奖与“圈子化”

写邓稼先:“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

写杨振宁翁帆订婚:“女萝久有缠绵意,枯木始无浸润功”;

写《超级女声》:“珠圆荷洁呈靓影,笔畅墨酣赋宇春”

……

这便是周啸天的获奖诗歌,其诗才与格调,被称作“老干部体”,恰如其分。如此不入流的诗歌居然获奖,直令舆论哗然也不足为怪。相比四年前获奖的“羊羔体”,有过之而无不及。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86年,目前有7个子项,每个子项5人,一次至少有35人获奖。如此庞大的数量名额,难免令人起疑。

“跑奖,可谓是作协体制内作家的人生大事。鲁迅文学奖是可以用钱买来的。不少鲁奖得主是用钱买的,还有一些,是‘跑’来的。”著名诗人、出版人沈浩波一语道出了该文学奖的个中玄机。鲁迅文学奖由作协主办,而作家协会的模式,拷贝于苏联。它存在的初衷并非弘扬文学之自由,恰巧相反,它希望文学在既定轨道内生存,只提供训导,却未有匡扶,从而给跑奖和腐败提供了巨大空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文学奖的评委名单中,有些名字的出现率很高,而最终的获奖者往往拥有作家和作协领导两重身份。火辣辣的大奖静悄悄地评,永远都是那么几个人说了算,虽然每次会有一些新名字出现,但老的名字却亘古不变。

潜规则横行,毫无透明性可言的不仅仅是鲁迅文学奖。在中国作协的“最高荣誉”评奖序列中,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几乎无一达到被普遍认可的效果。譬如冰心散文奖,参评作品一千多,而获奖作品竟然多达96部(篇),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文学奖和文学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失调。

另一个名利场

既然诸文学奖的口碑早已江河日下,为何还有如此多的人趋之若鹜?

“国内有的文学奖项到后来都不是在评作品了,有点像是在评先进……一次得奖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大家就可以拿着证书去评职称、调工资了。这样的文学奖对个人有好处,对文学却是一种伤害。”针对该种现象,著名作家阿来直言道。

“政府介入太深,无数个人利益,皆以获不获奖为标准。使获奖后的个人实惠太大,大到很多人宁要实惠而不要其他,所以评奖在某种程度上很伤害文学。”阿来讲道。

譬如东莞的打工作家王十月,其作品《国家订单》在2010年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包括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在内的三级地方政府,共奖励了其人民币约六十万元。这是直接利益,而个中的潜在利益更是难以估量。获奖之后编纂的一系列丛书、组织的一系列作品吹捧会、陈列的一系列展览都由作协一手承办,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获奖人本身却可名利双收。

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来供养体制内的种种恶,在如今社会,早已成为常态。只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于给人类提供心灵指引的“文学”身上,着实令人愤怒。借大家之名,行分赃之事,体制内文学机构及其诸多背离文学本性的活动,并未因千夫所指而有所收敛……包括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在内的一众文学奖,也只是借用名人之名的一个体制内封赏招牌,它们与中国所渴望的那种文学很远。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篇4

水,是世闻万物的本源;河流,生生不息,是生命之旅的写照。有谁的生命可以比河流的奔流还要久远?有谁的心脏可以盛得下这千年不变的温热作万古依然的流淌?是不是要站在更高的山巅俯瞰,才能看见那河流跨越千年的时光,历经沧桑,引渡众生的命运。生命的悲欢离合随命运的河流涨落,每个人都有停不下的悲欣交集,数不尽的日夜春秋都消散荡漾在这记忆的河里,绵远悠长……碧如丝绸般的绿,优雅温暖的琥珀色,清新淡定的紫,忧伤沉静的蓝色,深不可知的浑厚的黑,灿烂火热的红,以及闪耀着令人亢奇的金色,都在我眼前轻灵自由地闪动,这就是我记忆中河流的色彩。

生命中有两条大河,一直陪伴着、激励着我:一条是童年时故乡的母亲河――漳江,一条是我现在生活着的这个城市的母亲河――闽江。漳江边,留下我无数童年天真的梦想和无忧无虑的欢声笑语;闽江边,则洒落下我十五年来求艺路上艰辛与喜悦掺和的汗水。生命中的这两条河,虽没有其他著名大河的恢宏,但却都给了我无穷尽的激情、慰藉与力量。这两条河,自然、热烈、沸腾却又悠然柔静,不怪异离奇,不扑朔迷离,而是流畅明快,如斑斓阳光在闪烁。天光与水波,舒展与奔放,五彩交融的混沌,在扩张,在飞扬,在飘逸。透过这似梦似真的河流,鼗更深切地感受生活,超越生命中的一切痛苦。一切无边无际的自由梦想和憧憬,都会在河面泛起的波光中找到心灵的回应。这一切让我领悟到艺术的精神总是游离干风景之止,诚如古代哲人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老子所说“犬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美学思考和哲学思考在最根本问题上达到的交融,“美”“声”“形”都是超越感官的。驻足河边,我总想借助那季节变幻中的流光溢彩,来折射所悟到的人性的光辉和人生的态度,使内心的激荡与沉静能通过意象或抽象的手法时隐藏时现、若即若离于印象中那一道道的波光闪烁间,使心灵的想象得以印证,让艺术的

(二)流年似水

在我眼中,莲是孤芳自赏的,莲的高清、孤傲,与神佛超然世界的地位相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河面出仙牧,可望不可及”。我爱莲,爱其乐观向上的生的观念,吴师道曾描写:“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风吹莲动荷花香,雨过花仙笑满池,悲喜不衷是因着莲花怀的是水的性情,缥缈、悠远且绵长的梦想似无边的绿,让原本脆弱的生命香逸益清,不再为悲欢喜怨哀妒贪嗔恶怒着迷。繁华自有繁华的笙歌魅惑,静谧自有静谧的自在天空,在青涩的露珠交织凝合,落人莲华的片刻,是木鼓钟声,心随目远。莲在花开之时,结实的莲蓬已具,这种异于其他植物的花种实同生的形态,使得莲花被佛家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而担当起佛的象征一职。莲叶上的露珠与莲子,是不为诸种所污染的生命,一朵莲花,自为一庄严世界,这芸芸众生,无论僧俗,无关学识高下,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有一朵自在清净的莲花的。只有掸去那些前尘的悲喜,留一片澄澈在心底,放宁静自由生长,才能修得并蒂莲花的一季绽放。我爱莲,最感动于莲于淤泥中升起,圣洁净美,直至风动雨寒,荷枯莲断,凋零于淤泥中,莲子落地生命重生,这有如人的生命传承,如同思念终归是压抑不住的一样,沉寂许久的枯莲依然在静静绽放,释放着生命全部的枯荣景象,在一派秋的萧瑟中,残断的血脉铸成了碳化的火炬,在空中高举,为岁月而褪尽铅华,在时间的伤痕里平静地燃烧着自己最后的激情。在我眼里,那一朵朵的莲蓬,是寒风霜冻中傲立的铮铮铁骨。当时光继续向前流淌,这风中的铁骨也会在一旁渐渐地倒下,可这一切并没有一丝的惊动和慌乱,而是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一场奔赴盛大生命谢幕的巨大温暖。我为莲这种生命的谢幕之恢宏和完美而热泪盈眶,于是,在我画的莲叶中,我深情地绘满璀璨的金色――那是一抹永生的华彩。莲,就这样静静守着。直到把对尘世的笑与泪,都结成甘苦的莲子儿,才渐渐褪色,才静静地枯落,带着眷恋和期待所蕴蓄成的那段永远萦怀的梦去朝觐来世的根而回到生的起点,不必是大地的怀抱,也从未与周遭世界的冷漠分离,自会在任一个角落,得到亲密,温暖一段新的生命。吾生爱莲,莲亦爱载。

参 展

1996年第二届中国油画静物展(中国美协主办)

1996年“鲁艺杯”首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专业教师大赛铜奖(鲁迅美术学院主办)

1997年福建省第一届油画大展

1998年“鲁艺杯”第二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专业教师大赛优秀奖(鲁迅美术学院主办)

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福建省晋京精品展

2002年纪念“5.23”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协主办)

2002年首届全国漆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2年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3年“雕刻时光”胡振德、汪天亮、汤志义作品联展2003年福建省第二届油画大展

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大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3年首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漆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2年首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展(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

2003年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3年“疏影,淡香”福州个人静物油画作品展

2004年7月油画《往日时光》人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4年7月漆画《渔舟飘至》人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4年8月漆画《渔舟飘至》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中国美协主办)

2004年9月油画《残荷》获“鲁艺杯”第四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专业教师大赛优秀奖(鲁迅美术学院主办)

2004年12月漆画《渔舟飘至》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5年6月油画《有莲蓬的静物》人选第二届中国百名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文化部、北京奥组委)

2005年11月第九届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6年3月个人油画作品展《油画布上的中国式写意》(上海美协、刘海粟美术馆)

2006年5月第五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展

2006年7月油画《长条凳上的静物》人选第三届中国百名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文化部、北京奥组委)

汤志义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篇5

一、创建情况:

1、目标导航:

为发扬团员、青年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我校一直把优化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团员团干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来抓。经我校党政团讨论决定,由学校校长助理主抓此事,委派学校团委书记担任学习先锋,将语文综合教研组作为创建共青团号工作的火车头,以点带面,大力开展活动,发扬热爱学习,,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使青年、团员真正成为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榜样,全面发挥团员青年的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

2、计划先行:

为了使创建工作有序发展,我们在年初制订了学期工作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把学生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任务,争做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明确任务。先后制订了创建共青团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措施。并抓紧两大突破口的工作,一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层层推进,一是团员意识的不断增强,让学生认识团组织,了解团组织,热爱团组织。我校团青比例比较大,从建校以来,虽然我校团员人数在不断增加,但仍数很少,团青比例只有63.5%,离目标依旧很远。要壮大我们的团员队伍,不光是数量上去,重要的是学生的素质有没有跟上,所以,培养学生的品行习惯,是基础,是关键;学生有了良好的品行习惯,才可能向先进团体靠拢。再来就是增强团员意识,扩大团知识的普及,强调团的重要性。只有从最根本的来抓,才有可能让实际的工作做好。

二、主要事迹

1•迅速组建校学生、少先大队并发动组织全校学生配合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

学生会、少先大队干部参与校内值勤工作。定期组织学生会干部与少先队干部开会学习,对学生进行德育道德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又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了学生自己的一份贡献。

2•校团委“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积极开展各项团队活动

三亚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组织协调工作。本届运动会选在我校举行,既是我校的荣幸,也是极好的一次展示我校师生精神面貌的机会,校团委积极组织本校团员学生及学生会同学参加本次运动会各项工作,如仪仗队、青年志愿者、清卫对等,整个运动会工作圆满完成,得到市领导、校领导的好评;组织学校的大型晚会,如庆国庆晚会,元旦晚会、六一晚会。配合学校创建“安全文明生态”学校的工作,检查督察各班各宿舍的安全、卫生、纪律,多次发动学生清理校园的卫生,为迎接省市各级领导的检查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篇6

1960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

1981年作品《秋声赋》入选第五届全国美展;创山水画新技法冰裂纹皴;水墨画《花溪》等5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2年作品《十月》参加“现代中国画艺术日本巡回展”。

1984年作品《苏醒》之一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银奖。

1987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正厅举办个人画展;16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北京荣宝斋出版《荣宝斋画谱》第27册《宋雨桂画谱》。

1988年赴新加坡在大会堂举办个展,作品《苏醒》之二,以12万美元售出。

1989年获“首届北京国际艺苑水墨成就大奖”;赴香港新华社会展中心举办个展;7月赴日本富山美术馆办个展,出版画集《画坛巨匠宋雨桂》。

1990年9月赴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参加第二届国际艺术节;在香港举办“莽神州画展”。

1992年作品《秋水图》参加香港太古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以37.4万元港元售出;秋季拍卖会,作品《风月无边》以44万港元售出。

1996年建成“中国画家村”和“雨桂山庄”,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

1998年鲁迅美术学院60周年校庆期间,学院举办“宋雨桂艺术理论研讨会”;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历代名家系列丛书――宋雨桂画集》;在辽宁美术馆举办个展。7月出任新加坡全国美展评委,在南洋艺术学院演讲,并举办个展;10月参加“上海国际水墨双年展”。12月参加“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1999年赴新加坡举办《慈心篇》水墨画义展,作品《仙觉图》以25万元新元售出;《荣宝斋画谱》第120册《宋雨桂绘山水》出版,中国文化部国际展览中心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当代艺术家刘国松、丁绍光、宋雨桂、徐希、石虎五人作品展”并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

2000年参加上海“新中国画大展”;12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宋雨桂》。

2001年获得省“五一”奖章;11月赴日本参加“第一届国际艺术交流展”,作品《沧海横流》获金奖。

2002年4月赴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梦里山川――宋雨桂国画展”(展期三个月)并出版画集《梦里山川――宋雨桂国画》;4月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称号。5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个展;8月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个展。出版《宋雨桂艺术世界》、《芦花吟画集》、《寒云赋画集》、《箐山行画集》。

2003年出任中国美术馆艺术总顾问。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出任中国文联委员。

2004年出任北京荣宝斋艺术顾问。应邀代表中国文联赴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访问。5月《追梦》、《槐露》入选“第三届国际美术交流展”。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宋雨桂国画精品选》。任杏花杯评委。12月任中国美术馆艺委会专家。

2005年出任民革中央画院院长。11月《山水》作品(约2平尺)在嘉德拍卖行以24.2万元人民币成交。

2006年5月在台中艺术中心举办个展。11月出任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11月应邀在辽河美术馆开幕期间举办个展。12月在大连举办个展。

2007年2月在山东济南举办个展“回家展”。4月在冯骥才艺术馆举办个展“访友展”。8月任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评委。10月赴日本任世界华商大会画展评委。应邀参展“当代九名巨匠展”(东京,神户)。参加四国联展。9月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12月被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2008年4月赴日本参加“写意中国水墨时代”画展。

现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画院院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美术馆馆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篇7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有人口580万,其中回族占三分之一强。宁夏作协少数民族作家现有回族、蒙古族、满族、东乡族等,以回族作家的创作为主体。目前宁夏少数民族作家在省级会员中占到九分之一,中国作协会员中占到六分之一。

对于以回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作家的培养,宁夏文联、宁夏作家协会多年来一直将其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目前已形成了以青年少数民族作家领军的宁夏少数民族作家群崛起和创作弥坚的文学局面。在中国作协和国家民委共同主办的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宁夏先后有15位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获奖;1位少数民族作家获“庄重文文学奖” ;回族青年作家石舒清的短篇小说《清水里的刀子》荣获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在宁夏推荐出版的6部“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中,少数民族作家占3位。

一、把握机会,内引外联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宁夏作家协会就曾与宁夏党委宣传部联合召开全区少数民族文学座谈会,就少数民族题材特别是回族作家的作品进行研讨、交流。1993年9月,宁夏作协在银川主办了全国回族作家创作会议,12个省市的回族作家聚集银川,会议中进行了创作交流、理论研讨等。1998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宁夏作家协会组织本区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了一批体裁多样、题材丰富的反映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作品,由《民族文学》以专刊形式刊发,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近年,我区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了大批以反映回族生活为主的中短篇和长篇小说,如长篇《亚瑟爷和他的家族》《青春绝版》,短篇《清洁的日子》《清水里的刀子》《果院》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2006年6月,中国作协和宁夏区党委宣传部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为宁夏青年作家召开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占到三分之一多。《十月》杂志在2006年全年推出的“文学宁夏”栏目中,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占到三分之一。

把握机会、促进发展是宁夏作协这些年的工作体会。2001年七次文代会、六次作代会后,宁夏文联和作协及时将会议精神向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汇报,争取到相关经费支持;去年八次文代会、七次作代会后,宁夏文联和作协又向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进行专题汇报,自治区党委决定以后每年听取有关文艺工作的汇报。通过文代会、作代会精神的贯彻,自治区党委对文学和艺术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

中国作协对宁夏作协的关注和帮助,是宁夏文学起飞的动力之一。中国作协与宁夏党委多次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推介宁夏青年作家群。2002年中国作协创联工作会议、2005年中国作协六届八次主席团会议相继在宁夏召开,中国作协的领导多次与宁夏党委领导就宁夏作协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交流并落实。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宁夏的文学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位宁夏青年作家曾这样说:“在中国从事文学创作是幸运的,在宁夏从事写作是幸福的。”

二、建立长篇小说绿色通道,扶持少数民族作家出书

为鼓励长篇小说创作,进一步促进提高我区长篇作品创作水平,特别是少数民族作家长篇小说的创作水平,宁夏文联成立了全区重点长篇作品领导小组,并支持宁夏作协成立了全区重点作品审读委员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文联、宁夏作协1998年召开了全区文学创作会议,对于提交的创作题材经过摸底调查,对基础较好的长篇作品扶持出版。在已出版的4辑“金骆驼丛书”中,少数民族作家占到了三分之一,其中回族作家马知遥长篇小说《亚瑟爷和他的家族》获得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绿色通道的顺畅,鼓舞了宁夏少数民族作家投身长篇小说的创作热情。

三、关怀少数民族作家,改善作家的生存状况

石舒清是在宁夏文联、宁夏作协培养和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少数民族优秀作家。在石舒清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宁夏党委宣传部、宁夏文联、宁夏作协就开始关注、培养、呵护这棵文学苗子。宁夏作协积极推荐石舒清入选首届“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在得知石舒清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后,宁夏文联、作协的领导多次看望石舒清并从基金会中拨出资金给予补贴,之后又推荐他去鲁迅文学院进修。在宁夏文联的协调下两次将石舒清调入宁夏文联工作,使石舒清解除后顾之忧。石舒清的创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引起中国文坛广泛关注,其短篇小说在摘得“鲁迅文学奖”桂冠后又陆续荣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小说选刊奖”、“人民文学奖”等国家奖及中国期刊奖。

东乡族青年作家了一容在获得“春天文学奖”的感言中这样写道:“漂泊流浪的生活成就了我文学的气质,而宁夏才是得以让我沉下心来挥洒才情的安心之地。”在得知了一容在清贫的生活境况下坚持创作的情况后,宁夏党委宣传部、宁夏文联、宁夏作协都给他提供了各项物质上的支持,将他调入宁夏文联《朔方》编辑部,推荐他参加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学习,推荐他的作品《挂在椅背上的铜汤瓶》入选中国作协“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四、增加少数民族作家对外交流、出外培训的机会

宁夏文联、宁夏作家协会一直为少数民族作家积极争取创造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杨继国、石舒清等多位少数民族作家参加中国作家访问团出访。2007年,宁夏作协委派东乡族青年作家了一容参加了中国民委和《民族文学》杂志社举办的全国人口较少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培训班。参加全国青创会的代表中,三分之二是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在已经举办的历届鲁迅文学院青年高级作家班中,宁夏作家协会先后推荐金瓯、马丽华、了一容、平原、单永珍等回族、满族、东乡族少数民族作家前往鲁迅文学院深造学习,为宁夏少数民族作家开阔视野、广泛交流搭建了平台。

五、坚守文学阵地, 不遗余力地培养宁夏少数民族作家

《朔方》是宁夏文联主办的惟一的省级文学刊物。多年来,刊物为发掘和培养宁夏少数民族作家倾注了许多心血,多次刊发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专辑。从以张贤亮为代表的一批宁夏中老作家享誉文坛,到如今宁夏青年作家群的崛起,几乎都与《朔方》这块文学阵地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

为推动宁夏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促进各民族文学共同繁荣发展, 鼓励少数民族作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反映民族精神风貌的好作品,宁夏作家协会结合中国作协七代会精神,根据《宁夏作协2004―2008年发展规划》,将努力打造宁夏文学尤其是回族文学品牌――

首先,宁夏少数民族作家在“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评奖中为宁夏争得了荣誉,宁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少数民族作家。 然而宁夏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作家与区外文学界的交流很少,对区外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生活缺乏直观感受,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为使宁夏少数民族作家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把握生活,创作出贴近生活、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宁夏将在2008年间组织少数民族作家外出学习交流,以开阔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视野和思路。

其次、宁夏作家协会还将加强与宁夏民委的联系与合作,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共同扶持宁夏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增强宁夏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在全国评奖中的竞争力。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篇8

作家作品涌现,各种奖项如火如荼,但是文学本身却不断遭到质疑,中国的文学奖难道只是中国作家的狂欢?

从鲁迅“拒绝”诺奖说起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中国考察时,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被鲁迅婉言谢绝。

于是有了鲁迅在1927年9月25日就提名事宜写给台静农的信。

静农兄: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从流传的鲁迅与诺奖擦肩的故事来看,并不是鲁迅自视清高看不起诺奖,而是他觉得自身的水平依然有限,受不起过高的评价。

鲁迅的谨慎态度与今天参差不齐的文学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鲁迅文学奖两年一选,茅盾文学奖四年一选,两个奖项都以中国近代文学大师命名,其重要性自然无可置疑。但受到的关注越多喝倒彩的声音却越大。

早在7月末,北京西郊处某中央机关的培训中心里来了一批读书的客人。二十多天里,他们每天只是看书、开会、吃饭、爬山。这62位客人就是早先已经公布的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大名单,他们要从178部小说里选出5部来。于是,就像是在闪光灯下开演了一场盛大的选秀节目一样,先是第一轮决出81强,第二轮再决出42强,再依次选出前30、20、10强,最后投票决出获奖的前5名。

虽说评委名单已经公布,但评委们却早早被雪藏,媒体依然无法采访到他们。为了更加公开透明,评奖一改过去的匿名投票,采取实名制投票。

第一轮投票结果公布后,有读者发现前10名作者中省级的作协主席、副主席占到了8位,茅盾文学奖首次纳入了网络文学参选,但是在第一轮投票中大部分就被淘汰。这种种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文学奖是否公正、公平、公开?即使诸多改变依然无法平息大众的不满情绪。

与茅奖、鲁奖不同的是,诺奖一年评一次,评审委员会有一套严格的评审制度、程序和保密措施。但是诺奖依然错过了诸如米兰•昆德拉、托尔斯泰、卡夫卡、乔伊斯等一些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师,因此诺奖的公正性也渐次受到质疑。至于它的“公正性”权且不用果断地肯定或否定,诺奖广受关注本身就是对其相对公正性的一种肯定。

瑞典文学院VS中国作协

1919年时,瑞士诗人卡尔•施皮特勒因为其史诗的作品《奥林匹亚的春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是这个奖却姗姗来迟了5年,让卡尔•施皮特勒苦苦等候。

早在1912年之前瑞典文学院便已接到推荐信,诺贝尔委员会对此一直颇为重视。于是专家提出研究书:“施皮特勒的叙事诗继承了荷马、但丁的史诗传统,他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经过郑重的考虑,作出了自己的抉择,但战争使他的美梦未能实现。1914年,瑞典文学院再次决定,本来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属施皮特勒的,但结果被一位史学教授的一纸报告顶掉了。就这样一直到1919年,在卡尔•施皮特勒75岁寿辰的前一年终获桂冠。

时隔5年文学院对这样一个作家依然念念不忘,足可见瑞典文学院齐集着一群享誉世界但是行事严谨的人。

瑞典文学院院士一般都精通四、五门外语,多数能直接阅读英、法、德、西以及北欧原著,也有几人熟悉俄语。因此,他们对其他民族文学的了解并不完全依赖于翻译,也不局限于瑞典译本。

每年4月份时,诺奖提名的200人大名单会缩减为15人。到5月份,再选出最后5个候选人。从6月份开始,全体院士的“暑期作业”就来到了,他们要阅读五名候选人的作品。文学院于9月开始进行决选。

与瑞典文学院不同的是,不论茅奖还是鲁奖,从提名到评选都脱离不了中国作协,而这个机构却并不是一个清水衙门。《南都周刊》早在2006年就极其直白地指出:“独特的体制,使得中国作家协会掌握着比世界上任何笔会或写作基金都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

与中国作协的层层选拔相比,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组织完全独立于政府的组织,也独立于任何政治和社会集团。从总体上看,“诺奖确实是有水平的,它不是靠侥幸可以得到”。

全球遴选与“内部分配”

从1901~2011年,共有108位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世界各大洲都有获奖作家,很多得主在获奖之前就已经声名显赫了,他们写出了不朽的佳作,在世界各地盛赞无数。

相反的,有的作家虽默默无闻,但作品却有凝重的历史感和思想深度,艺术上独树一帜,把奖金授给这些作家,一方面帮助他们成名,同时也体现了诺贝尔文学奖着眼于艺术探索和创新、着眼于未来理想这一原则。1981年诺奖获得者埃利亚斯•卡内蒂就是被诺奖评委会发现并推向世界的最成功案例。

卡内蒂是一位萍踪不定的作家,但是他有自己的故乡,就是德语。早在1935年,他就出版了著名的长篇小说《迷惘》,主人公书呆子式汉学家的悲剧,展现了人性丧失、道德堕落、精神被贪欲毁灭的社会现实,怪诞的手法、形形的畸形人物、异化的世界。使得诺奖颁奖词称卡内蒂为“那个时代‘最卑微的奴隶’,必定委身于他的时代,同时又反对他的时代”。

但是,中国的文学奖又选出了哪些作家呢?近年大奖小奖上清一色的官员名字,让人饱受质疑,“官员作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中国作协的统一领导下,向各单位发出作品征集通知,在规定期限内报送参评作品,然后也就有了评委们被雪藏评奖的故事。

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正因为写过大量优秀的作品,才可能当上作协主席或副主席,这很正常,事实上,评选过程中评委关注的是作品,很少注意到写作者的身份。”

作家和官员,两者之间界限多远?09年时中国作协发言人陈崎嵘也曾说过:“我们真的没养多少作家……在全国所有的作协会员中,专业作家只有两百多人,是有皇粮的,有工资津贴……国家每年给中国作协几千万元。”

价值判断是关键

文化的荒漠开不出花,更别提结出果实。中国文学被大多数人看成荒漠,与评出的各种文学奖缺乏公信力有很大关系。2010年10月,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公布,因诗集《向往温暖》获奖的湖北省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成为话题人物。他的诗作《徐帆》被网友翻出,口语化的表达、直白的表露、毫无意境可言的语言,网友戏称为“羊羔体”,一时在网络轩然。

文学奖缺乏公信力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文学价值判断体系严重失衡。在这方面,诺奖却是很好的对比。

《百年孤独》是一部享誉世界的作品,马尔克斯通过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写出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通过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合卷沉思,在血淋淋的历史和荒诞的情节中,你能了解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

对比诺奖的获奖作品,真正影响两种奖项的是一种内在文学价值的判断。

今年的茅奖获奖作品分别是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

《天行者》主要讲述了一群民办教师――乡村知识分子的命运。民办教师们所经历的三次转正,分成三个部分,一次比一次荒诞,一部比一部疼痛。茅奖在给这部作品颁奖时,盛赞“《天行者》是献给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的悲壮之歌”。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篇9

新的时期,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如何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艺作品,是当前四川文艺界思考并实践着的重大课题。

“川味文学”该怎么写?

与陕军、豫军等文坛地方军相比,四川文学没能体现出足够的“川味”,这是四川文坛近年来的一个共识,这个话题又恰恰应和了另外一个话题,即如何打造“文学川军”。

2010年鲁迅文学奖评选,四川的文学作品“全军覆没”,就有业内人士发出这样的感叹:下一届茅盾文学奖,我都担心四川拿不出好作品。

一年后的2011年9月19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果然与四川作家无缘,但我省选送阿来的《空山》、罗伟章的《大河之舞》等共六部作品,给人留下的是“文学川军”向中国文坛发起集团冲锋的姿态,以及不可低估的潜力。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一场持续三年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征程,使四川作家的创作热情被点燃,体现出强烈时代精神的作品也层出不穷。

“四川抗震文学书系”先后推出《蜀中巨震》《川魂莽莽》等八部报告文学和长篇小说,之后更有长篇小说《重生》、长诗《汶川故事》等重磅作品推出。四川文学界不仅在全国率先开启了抗震文艺的理论建构,更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了重要收获。

戏剧:走在振兴的道路上

自省委提出“振兴川剧”后,川剧的发展和创新硕果喜人。2007年,省委又把“创新和振兴川剧”写进了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川剧成为四川重要的文化品牌。

近日落幕的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四川选送的京剧《魂系油气田》、川剧《夕照祁山》获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

《巴山秀才》成功入围“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成为我省第五部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作品;《夕照祁山》《镜花缘》将传统川剧和现代审美相结合,探索川剧现代变革;《巴山红叶》《槐花几时开》关照现实,高扬时代精神;神话川剧《镜花缘》走出国门,在欧洲刮起川剧旋风。

不仅如此,其他舞台剧目也在震后大放异彩。话剧《坚守》于震后33天即在京首演并荣获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音乐剧《未来组合2008》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音乐舞蹈诗剧《不能忘却的记忆》、舞剧《震撼》、情景歌舞剧《大北川》、话剧《大川之灵》等抗震艺术之花激情绽放。

与此同时,舞剧《红军花》、京剧《魂系油气田》、话剧 《红叶旅途》《警官谭东》《燃烧的雪野》等一批优秀主旋律作品闪耀舞台。

在“一地一品”工程的推动下,地方“军团”成为四川舞台艺术创作的新主力。甘孜州的大型史诗歌舞《变迁之路》、遂宁市的《姊妹观音》、南充市的《相如长歌》《蜀红》等地方特色舞台剧目争奇斗艳,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地域名片。

美术川军:走出去的底气

在省委“打造巴蜀画派”的号召下,四川画家纷纷走出盆地,集体发出独特的声音:

2011年3月18日,首届巴蜀画派艺术品鉴会在成都举行。300余位美术书法名家会聚一堂,共同见证“巴蜀画派”的第一批代表人物产生;

2011年5月5日,“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在北京开展,200余位在川及川籍美术、书法名家作品集体亮相;

2011年8月26日,总价值达3500万元的《蜀风雅韵・张自启》艺术品资产权益份额产品在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功发售,迈出“巴蜀画派”与资本有效对接的第一步;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篇10

“五五”干部学习节

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后,延安一时成为大后方抗日的中心,各路英才竞相投奔,极大地充实了革命队伍。为加强自身建设,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加强学习,围绕“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使马列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两个基本问题,“克服自己理论工作的落后性”。1940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正式《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规定以每年的5月5日(即马克思生日)为“干部学习节”,节日期间以总结、检查、评比为主,借此对干部理论素养进行考核,并奖励表彰学习模范(以集体奖励为原则),推广学习经验。1940年5月5日是延安首届“干部学习节”。一年后,中央宣传教育部召开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周年总结大会,会议由王首道主持,李作了《延安在职干部一年来学习经验总结》报告,并对先进模范进行表彰,和陈云分别领导的学习小组被评为“模范小组”,则被推为“模范学生”。“学习节”的顺利开展使延安干部学习蔚然成风,广大干部积极参加学习,首届学习节时就有四千多人,第二届增至五千余人,到第三届时人数已逾万,极大地提高了干部整体素养和执政能力。

人民音乐节

陕甘宁边区相对国民政府治下的整个中国而言,仅是“弹丸之地”,然而这里却汇聚了冼星海、吕骥和贺绿汀等一批国内顶级的音乐人才,先后诞生了《延安颂》、《黄河大合唱》以及《东方红》等一系列享誉世界的名曲。

1940年7月27日,延安音乐界举行著名音乐家聂耳逝世五周年纪念大会,深切缅怀了这位“救亡”音乐先驱,决定以聂耳逝世当日——7月17日——为“人民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