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2 06:35:49

体育课总结

体育课总结篇1

关键词: 体育课后总结重要性基本原则和要求具体内容

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体系,要提高这个系统的整体效益,就要保证它的各个组成质量优良,形成有机整体,协调运转。课后总结,主要是根据教学认识论和学习心理理论提出的,作用在于运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如果说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那么课后总结则是这个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教师只有很好地掌握运用它,才能了解教学系统运行的情况,有效地调节和改善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

1.体育课后总结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部分体育教师十分注重备课,也精心地去上课,然而上课上完了也就完了,没有思考和回顾。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以利于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1.2有利于体育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些经验的获得,就依赖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

1.3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科研水平。

实践出真知,广大的体育教师在多年的工作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对这些经验再加以总结,就可能上升为理论,而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如果不对这些经验加以总结,那么将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得不到推广运用,从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造成遗憾。

2.体育课后总结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写课后总结是为了肯定课的成功之处,克服课的缺点,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此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教育原理和方针,要研究课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这样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才能高屋建瓴、言之有据。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我们的总结指出了方向,即总结什么,如何总结。另外,我们还要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经验与教训。但也不能就事论事,罗列现象或单纯地叙述过程,而要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

2.2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

由于教师必须总结学生发生偏差和错误的原因,以及采取何种措施去纠正错误,因此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是对学生“现状”的把握。教师对这种把握做得越精确,教学目标所期望的“新状态”实现得就越快。

2.3课后总结要注意客观和灵活相结合。

因为总结是由教师作的,所以这类总结常常不可避免带有主观因素。教师如果能在教学总结过程中对每堂课及时进行反思,检查过去所拟订的教学计划,就能发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发展需要,就能及时记录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得失。另外,教师还需注意总结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外来干扰和环境变化,要随时对教学计划作相应的修改,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变动作为经验记录下来,是课后总结的重要方面。

2.4总结影响课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如何对一节课进行总结,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听完一节或上完一节课,一些教师常感觉没有什么可总结的,这样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关键原因是我们没有深入地分析。课后总结不妨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总结,围绕“教”,我们可以从教态、教学手段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入手;对于“学”,可以从负荷、情绪、气氛、反馈等方面入手,这样我们的总结就不会出现无从着手的局面了。另外,我们在对课程进行总结时要注意对影响课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总结,以得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不能记流水帐、叙述过程,这样的总结缺乏特点和个性,也无价值可言。

2.5明确课后总结基本操作程序。

课后的总结必须有一个可操作的程序,以做到有的放矢。(1)确定总结的控制标准。课后的总结是联系学生实际,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一些关键点进行总结,而不是没有重点地泛泛而谈。(2)对照“教学评估”标准,及时纠正在教学过程中的偏差。(3)根据不同教学班的实际教学情况制订出下阶段的备课计划和教学重点。

3.体育课后总结的具体内容

主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总结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切程度和目标落实情况。

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术、技能、素质、情感、思想品质和运动负荷等目标。通过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检查课前制订的这些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做到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如能记住所传授知识、动作要点、锻炼方法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能完成动作技能、技巧的学生占的百分比,能接受教师指令性意见的学生占的百分比;平均心率和课的密度是多少;目标是否现实,实现程度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等。

3.2总结教情。

教师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的效果,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包括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的“真”、道德的“善”和艺术的“美”,是否突出“三基”,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准确,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是否注意系统性、规范性和量力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具有启发性,运用的有效程度如何,等等。另外,还包括教师驾驭控制课堂教学的情况,讲解是否简明扼要,示范动作是否准确、优美,保护与帮助方法是否正确、得法,各部分、各环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组织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与性别特征,语言和非语言刺激是否恰到好处,指令性意见是否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等等。

3.3总结学情。

掌握好学生的学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首先应总结好学生的参与程度。其次应总结本质(一般)学情和个别学情。教师研究本质学情,就要考查分析所教对象的群体特点,掌握群体年龄特征、身体素质状况、能力水平、知识结构、心理特征、体育素养等,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分析个别学情,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情,注重观察他们的课堂反应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就应在课后的总结中及时制定补救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3.4总结场地、器材使用情况。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中传播知识、技术、发展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媒介。为此,教师应对课堂活动场所与器材的布置用法进行反思。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的利用率,能否满足学生的用量;场地是否整洁,标志线是否合理、清晰,器材的布置是否合理、美观、适用、安全,等等。

3.5总结损伤情况或意外事故发生情况。

在教学中学生一旦出现损伤或意外事故,下课后教师要分析其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对其情境、部位、伤情和对活动的限制程度等进行总结,采取何种措施能避免其发生,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

总之,课后总结是通过教学实践,对备课的效果作出检验和评价,同时又弥补了备课的不足,增加了备课所不具备的内容和功能,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课后总结中又可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指导和改进备课乃至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丰富的资料依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粉恩.重视体育课后小结的记写内容.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3).

[2]刘欣强,张书城体育课说课七要素.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

体育课总结篇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已经整整一年了,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实验区体育样本校,在一学年中开展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实验情况做一全面总结。

(diyifanwen.com 教育整理)

一、学校概况

我校现有19个教学班,1000左右学生。学校体育教研组有“两老两青”四位教师。“两老”从事一线体育工作40载,分别担任迎泽区体育中心教研组正、副组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两青”积极上进,勤学好问,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现正在进修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是我校体育组的一大特点,老教师的“传、帮、带”与青年教师的朝气蓬勃,接受新事物快,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能有幸成为体育实验样本校,这对我校体育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快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是对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为此,我校十分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有教导处、体育教研组、后勤参加的领导小组,聘请本省教育、心理专家、体育教研员,参与实验、评估工作。添置了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器材,配备了电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一年级学年、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实验之前,我校代霞老师参加了XX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区)培训会,XX年4月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者部级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知识。学习后,她与教研组的全体成员经常进行学习、讨论、研究、交流,认真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从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技能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无意识心理与有意识心理高度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意向心理活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实践中,我们的教育行为正逐步由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教与学转变,由重在启发答向重在启发问转变,由重在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师个性化转变。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作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三、实验实施与体会

1.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材内容。

(1)对《教师用书》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

我区被确定为实验区后,首先选择了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师用书》,对书中的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指导组、教研组、实验教师的反复研究、交流、实践,我们感到《教师用书》的教材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如依据身体健康领域“水平一”目标的要求,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会“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体育健康手册》中设置了身高、体重测量记录和“等级评价”专栏。测量记录表每人一张,学期开始时下发,每学期收两次(测量2~3次),除集体统一测量、记录外,学生还可与同伴、家长协作进行不定期测量、记录。通过教学、实践,反馈数据表明:学生学会了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等级评价、记录的比例分别为96.8%、94.7%。在强化学生关注自己生长发育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和认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此教材是切实可行的。

(2)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用书》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我校除选用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内容外,还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性别等特点,选择了具有改进学生健康和增强体质实效性的内容,如小排球、滚铁环、小四项(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迈大步)等内容。另外,我们为了符合学生心理要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在开学初设计了体育兴趣调查表(如表一),每月初进行一次兴趣调查,学生在自己最喜爱的项目栏内打“√”,然后教师进行数据整理,根据结果对教材内容给予适当的调整。以九月、十月、十一月调查结果为例(表二),前两个月学生兴趣变化最大的是游戏与队列,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多组织学生喜爱的游戏。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队列,而队列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进行教学又不行,教师便通过丰富教材内容,逐渐引导学生由不喜欢到喜欢。十一月的数据表明改革教学内容是行之有效的。如在“排队”实施中,老师首先用树枝、绳子做比较高矮、长短的实验,然后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身高,并鼓励学生尝试按大小个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进行编号,最后让相邻的同伴互相认识,交流感情。整个过程还伴有轻松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排队”的速度比以前由老师一个一个地安排位置快了许多,学生们不仅很快记住了自己的位置,还能帮助相邻的小伙伴找到位置,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 共2页,当前第1页1

2.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选择了新教学内容,许多一线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在全新的领域目标前已显得力不从心,在研究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方面更是束手无策。这些都唤起了我们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大胆实验,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对教法、学法进行改革。

首先对体育基础常识进行了实验改革。如在实施“正确身体的坐、立、行姿势”时,安排两个班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然后进行对比(表三)。

实验班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地学习,在新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并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动作。对比班的学生则在典型的“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模式中被动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而且更谈不上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与同伴合作学习等等。

其次,注重学生学法的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合作、创新意识,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跳单、双圈”的实教中,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兴

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等特点,采用游戏的组织形式,使教材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首先学生结伴来到小动物乐园,做完健身操(模仿操)后,去参加小动物运动会(单、双脚跳比赛),然后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利用自制绳圈(直径30公分、可随意调整、有弹性、能进行多种活动)学习跳单、双圈。学生通过自我尝试,互帮互学、反复实践、展示交流、创新拓展,不仅学会了单踏双落动作,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最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改造器材创编自己喜爱的游戏,如“跳皮筋、跳短绳、跳长绳、抓尾巴、网鱼、猫抓老鼠……”孩子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个性得以展示,激情得到渲泄,心理得到满足,合作得到加强、身心得到发展,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体现了现代教学为学生“授之以渔”的改革思路。此外,练习中还体现了分层教学,通过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场地(单、双圈不同组合、不同远度)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起点和发展的余地。

3.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评价方法。

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延续多年的体育考核方法,强调测验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过激励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影响。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以反映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对体育课程评价重点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二)年级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记录表”(表四),开学初,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划分小组,让各小组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以便相互了解,掌握组内每个成员的情况,为小组评价打好基础。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认识与知识、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评价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分组对每个组员进行互相评定(对有争议的则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就高不就低的方法),最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进步幅度及自我评定、组内评定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对进行幅度大,表现尤为突出的或身体的缺陷及其他情况的学生写出简短、激励性的评语。另外,让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关注孩子的学习、发展。调查数据统计:下发评定表159份,回收150份,其中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理,并增加体能训练及意志品质培养的102份,占68%,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进行评价的24份,占16%,没有意见的24人,占16%。

关于对学生的学习评定工作,我们还在反复实践,修改完善之中,希望得到专家,同仁们的指正。

(diyifanwen.com 教育整理)

四、实际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我们力求改革,想理性、扎实地从事教学,但由于领悟课改新理念的程度不深,对学生认知估计不够,有时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2.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有的人对课程改革不能理解。

3.一线老师缺少改革的具体指导,不知道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包括教学组织、评价等)。

4.课程改革后,工作量加大,相应的人员编制不能及时到位,课程改革实验质量得不到保证。

体育课总结篇3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总结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按照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四个序列,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指导思想

学校在认真解读《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素养”“德育课程一体化”这两个关键词,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新六艺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个人修养。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重习惯、习方法、丰素养、厚人文

以“知品合一”文化为引领,以“完善和丰富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围绕学生养成特色,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打造“新六艺”课程体系。“新六艺课堂”开设礼艺、乐艺、射艺、御艺、书艺、数艺六大系列课程。以“新六艺课堂”为依托,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在文化传承和立德树人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培养一代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气质的人才。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形态

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依托学校特色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深入40+X的习惯养成模式探究,打造40分钟的新六艺主体课程,注重课后X延伸性学习,开设拓展性课程,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美德,化美德为快乐。

1.“新六艺主体课程”即基础性课程,主要指国家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规范、高效执行落实好,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构建“40+x”学养课堂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基于现代教学技术支撑下,学与教的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课程整合的理念,加强课程内、课程间、课程内外的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借助助学单、认知策略等,切实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积极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轻负高效课堂。

2.“X1”即知识拓展课程,主要就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拓展,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开设“经典吟诵”课,将国学经典、诗词吟诵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每日晨诵、课前五分钟的经典驿站等,增加诗词积累量,弘扬明德,开启智慧。数学学科开设“启智驿站”课,依据教材,以每个班级一个小版块作为驿站的形式开展,教师结合每周的“启智一刻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科学学科开设“趣味实验”课,以月课形式开展教学。体育学科低年级开设“柔韧操进课堂”,高年级开设“足球进课堂”,结合课堂开展教学,全校性普及足球运动。音乐学科开设“器乐进课堂”教学,通过器乐的学习使音乐教学丰富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3.“X2”即综合特长拓展课程,主要指社团活动实施课程化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高雅生活情趣。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我们计划把学校特色、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深入与延伸,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打磨构建以培养学生的习惯为基础,充分挖掘孩子身上潜力的多元化x习惯养成特色校本课程群。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学生自愿选择社团课程,全校走课学习。

4.“X3”即实践活动拓展课程,学校以“经典传承,放飞梦想”为主旨,为学生搭建各种传统文化体验平台,重拾文化信仰,回归智慧生活。如围绕中华传统佳节,开设习俗体验活动;将至真纯善的“德音雅乐”引进校园、融入课堂,学生每月学唱孝亲感恩歌曲,长养孝心和恭敬心,培育感恩意识;依托黄金河度假村这综合实践学习基地,倡导师生家长参加系列实践活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红色经典。

( 二)课程实施建议

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基于语语文学科的书艺课程——一至五年级开设书法飘香、阅读写作、经典吟诵等技艺课程,让学生寄情书画,畅游古文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勤于书写、善于表达且富有底蕴的人。全校开设硬笔书法课;一至五年级开设阅读写作课、经典吟诵课程,通过诵读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诵读》,加大诗词背诵积累量,充分利用每日晨诵、语文经典驿站及地方课程时间,引领学生感受先贤教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汉字听写大赛、读书故事分享、国学达人挑战赛、诗词大会等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读经典、诵经典、沐浴经典,提升人文底蕴。

基于数学学科的数艺课程——各级部依托课堂借助导学案和思维导图创建“工具撬动智慧创造”的学科内课程整合的课程建构。

开学第一课,教师和学生分别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材的梳理,重组先关内容绘制目录树和思维导图,重组教学内容,实现学科内的整合。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单元,通过导学案实现单元内的知识整合。

数学教师还可以依据个人教学风格,定位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任教学段的教学模式和多年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教学风格,自己定位一个教学特色,借助课堂教学,在不断的实践验证中逐渐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数艺课堂模式。

基于体育学科的射艺课程——我校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间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足球运动纳入大课间,开设足球技术指导课,分层提升学生足球能力。每节体育课都有针对足球基本功的“5分钟课课练”:低年级主要是熟悉球性,学习揉球、踩球、脚背正面颠球等基本技能,四年级则学习多种部位颠球等相对复杂的技能;五年级学生学习的范围涵盖踢球技术、接球技术、运球及运球过人、射门等。以球促智,构建以足球为原点的足球文化课程体系。

基于音美学科的乐艺课程基于音美学科的乐艺课程——以音乐为元素的所有称为美的教育。

2.三级课程相融重组

课程统整绝不是信手拈来,亦非是课程的叠加,更不是为整合而整合的几次主题活动,它的核心是基于标准朝向核心素养。也就是说我们应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为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而这一具体化的过程需基于对课程标准精准的理解与分解。

基于课程整合的御艺课程:国家课程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开心农场课程是我校多年来最受师生青睐的校本课程之一,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热爱生活。

传统文化与经典诵读的整合:将地方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中华经典诵读》整合,分年级有计划进行诵读,并将“吟诵”引入到教学中,学习中国式读书法,还原汉语言文字本来的声音;充分利用每日晨诵、语文经典驿站及地方课程时间,引领学生感受先贤教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班级诵读检测、诗词大赛、国学达人挑战赛等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读经典、诵经典、沐浴经典,提升人文底蕴。

(三)课程评价

1.规范基础性课程的评价。

通过单元检测、音体美学科的抽查等,注重对学生基础学科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

2.完善拓展性课程的评价。

拓展性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表现性、表演性、竞赛性等评价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表现性评价,主要观察学生平时参与的态度、方法等作为评价内容给于评价。

表演性评价,通过学生特长专项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竞赛性评价,通过组织知识竞赛方式对学生作出评价。

3.加强管理过程的评价。

美德章:在班级层面,学生通过日行一善、学习进步、热爱读书、午餐保洁、志愿服务班级、家庭习劳知感恩、特长发展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在评价卡上争取得到“美德章”。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小组成员等都参与评价,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多元化评价每位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既体现共性,又关注个性差异,在引导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个性发展。

体育课总结篇4

关键词 课后总结 重要性 必要性 教学能力 教学经验

1. 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体系,要提高这个系统的整体效益,就要保证它的各个组成质量优良,并且互相之间形成一个有机制整体,协调运转,同时也要保证它与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要做到这一 点,需要解决许多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然而很多体育教师都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后总结,教学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经验不能得到很好地总结,理论探索方面也停滞不前,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这无疑是固步自封,笔者谈到课后总结的重要性必要性,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课后总结的作用

2.1 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很多体育教师十分注重备课,也精心地去上课,然而大部分教师上课,上了也就完了.常听有的老师说,某节课上的特顺,某节课上的特气人,然"顺"在哪里,"气"在何处呢?他没有认真总结、究其根源.曾经听一位教师的公开课,课的内容是前滚翻,从讲解到示范都很好,就是到练习时,学生来了兴致,争先恐后,结果造成一片混乱、险象环生.老师很生气,下课大骂学生不听话,其实象这样的情况,应该在平时的课中都遇到过的.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时,为了避免发生混乱和无序,教师应注意控制学生的情绪.然而这位老师没有认真总结,结果造成这种局面,导致这堂课的失败.因此,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工作方法思维方法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有利于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2 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

体育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些经验的获得,就依赖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有位教师在长期的垒球教学中发现,正确有力的鞭打动作是垒球掷远的关键因素之一,于是他在掷垒球教学中,增加了甩纸哨的辅助性练习,即看谁的纸哨甩得最响,这一练习收入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和领悟到鞭打动作.试想如果他不去进行垒球教学的总结,他如何能发现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呢?爱迪生曾经说过:"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近".

2.3 有利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科研水平

实践出真知.广大的体育教师在多年的工作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对这些经验再加以总结,就可能上升为理论,而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人们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总结发现,在愉快的环境中,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好处,于是就提出了快乐体育,而这种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为教学服务.如果不对这些经验加以总结,那么将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得不到推广运用,从而失去其原有的价值,造成一种极大的遗憾.

3 课后总结的要求

3.1 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写课后总结是为了肯定课的成功之处,克服课的缺点,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此我们一定要准确地把握教育原理和方针.要深入研究课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要把握时代的脉博,以创新的精神去总结.这样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才能高屋建瓴、言之有据. 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我们的总

结指出了方向,即总结什么,如何总结,试想我们没有指导思想,那么我们的总结只能东扯西拉,就没有意义了.另外,我们还要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经验与教训.有的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出了安全事故,但他在做总结时,却说进行了安全教育,这种不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毫无意义,也是十分有害.但也不能就事论事,罗列现象或单纯地叙述过程,而要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 3.2 要总结影响课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如何对一节课进行总结,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听完一节或上完一节课,我们常感觉有什么可总结的,象这样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关键原因是我们没有深入地分析.课后总结不妨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总结,围绕着"教"我们可以从教态、教学手段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入手;对于"学"可以从负荷、情绪、气氛、反馈等方面入手,这样我们的总结就不会出现无从着手的局面了.另外,我们在对课总结时要注意对影响课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总结,以得出带有规律性东西.而不能记流水帐、叙述过程,这样的总结缺乏特点和个性,也无价值可言了.

3.3 建立总结档案

为了便于以后重温和提取这些总结,我们不妨建立一个总结档案,为了这些总结不至于无序和混乱,我们应该设立相应的档案袋,诸如备课总结档案、教态总结档案、教学手段总结档案、教学组织总结档案等.每篇的总结上都贴上一个小标签,上面注上授课时间、授课人、总结的核心内容,把这些总结放入相应的档案袋中,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进行课后总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课堂教学入手,努力做好课后总结,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映清、曲宗湖等著

体育课总结篇5

关键词: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结构

一、深化体育课程建设,不断改革学校体育特色

体育课程体系结构。为了满足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升学生体育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个性,经过于多方论证及实践,我们将课程体系结构分成四个模块:公共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运动训练模块。

1、公共必修模块。包括田径、篮球、排球和幼儿广播操。

田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达标项目、各种身体练习等)。其目标一是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二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改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增进健康,打好基础。学生进行健康体适能的学习,最终以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准,并将依次所测各项成绩作为下一学期的评测对比,以此类推。每届新生必须在第一学期完成田径课程的学习和要求。

篮球和排球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习两大球类的基本技术动作,为今后的选修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目标一是让学生熟练掌握2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二是培养体育能力和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三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组织、裁判的能力。

2、选修模块。根据学生对某一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结合身体的训练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项目所开设的体育课。项目:篮球、排球高级班、气排球、足球、羽毛球、武术、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田径、网球、篮球裁判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特长和未来工作的需要等综合因素来选择项目。目标是在选项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基本技术和技能,提高体育运动的组织、竞技、裁判的能力。

3、运动训练模块。专为院代表队开设的训练课。在大学三年期间,根据代表队队员完成训练任务和比赛获奖情况可完成学习任务。目标一是通过成立学院运动训练队,开展业余训练,组织班级、校际友谊比赛,来丰富学院的课余生活,从而交流经验,增进团结和友谊;二是努力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骨干,为学院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校外比赛中为学院争取荣誉.

教学模式特色。学院体育课程选修模块中采用了独具特色的“选项-分层”教学模式。“选项-分层”教学模式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体育项目,而后学院体育教学部对同项目的学生进行集体测试,根据性别、体育项目水平等分为A、B、C三层进行编班,根据不同层次,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的体育教学模式。

“选项-分层”教学模式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赋予学生以遐想空间和自由度,使学生求新、求趣、求自我、求刺激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育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选项-分层”教学模式,充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已充分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充分体验到了体育的快乐和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学手段及方法特色。为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教学,不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比赛,由学生担任裁判工作,培养学生自身锻炼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能力。

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特色。改革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方式,采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参与率、名次、纪律、体育知识、体育习惯、态度、提高层次等方面综合评价,以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培育体育特色项目 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多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学院文化形态,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和体育能力。其理念为“健体、明德、益智”;其精神为“合作、竞争、超越”。

大力营造体育文化建设氛围。学院通过张贴悬挂体育口号,设置体育文化宣传长廊,完善现有专业场馆的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展示体育优势项目,建立校园体育网站,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和海报宣传体育基础知识和竞赛规程,主动承办各级各类的体育赛事,奠定和巩固学校体育项目优势地位等方式、多角度、多类型地宣传,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文化建设的氛围,使特色体育文化发展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

组建学生体育社团,培养体育骨干分子。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职能,积极组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健美操等25个学生体育社团。学校各小型比赛全都由学生体育协会社团来组织(包括裁判工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又锻炼、展示了自我,为我院校园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举办各类比赛,广泛开展群体性活动。学院坚持体育文化特色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一年一度的冬季运动会、“云工杯”篮球、足球、排球比赛等,教工学生参与面广,群体项目丰富,深受全院师生的喜爱。坚持将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及课外活动有机结合,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三、体育社团与选项活动相结合 促进体育课外活动特色发展

体育教研室在学工部、团委的协助配合下成立了25个学生体育社团,以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推动体育运动队建设。学生体育社团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校内外各种群体竞赛活动,通过调动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把礼仪风采训练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在学工部、团委的组织下,结合学院各类比赛活动,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保证每天每个学生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并形成制度,达到了月月有比赛,天天有训练的学校体育良好局面。目前,各个社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坚持训练,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活动,丰富了广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四、科研竞赛并重

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学院严抓体育教学的同时,鼓励体育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

五、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学院体育课程建设在学院领导、相关部门和全体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了贡献。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对照标准查找了不足,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更加适应体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我院体育教学、科研水平,要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力度,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培训考察,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体育课总结篇6

【关键词】体育教育;必修课;选修课;课程设

AResearchontheCompulsoryandOptionalCoursesinCollege

andUniversityPhysicalEducation

LIBo

(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44)

【Abstract】Thisthesis,takingthecompulsoryandoptionalcurricularprogramsinfourcollegesanduniversitiesofHenanProvinceasexamples,investigatesintothefeaturesofcurricularprogramsforsportsteachingmajorsinHenanprovince.Itputsforwardthatweshouldreducecompulsorycoursesandincreaseoptionalones.Weshouldadjustthecurrentcurricularprogramstoconformtothenationalcurricularprogram.Thethesisishopetobehelpfultothereformofrelevantcurricularprograms.

【Keywords】HenanProvince;physicaleducation;compulsorycourses;optionalcourses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多种能力等内容重新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如何优化设置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师资水平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的提高。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河南省4所高校(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洛阳师范学院体育系,南阳师范学院体育系,周口师范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一)省内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总学时数现状

新《课程方案》中规定体育教育专业4年的教学总学时数控制在2600-2800学时,除了公共基础课大约720学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外,专业课程约为1900-2100学时〔1〕。专业必修课为1126学时,占总学时数的41.3%;其中主干课程为846学时,占专业必修课75.1%;选修课总学时数约为8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2.3%;其中,分方向限选课为530学时,占总学时的19.5%;任选课学时也达到12.8%。

从表1得知,河南省4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总学时数基本控制在2600-3000学时,这与新《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总学时数2600-2800学时大体相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总学时数为2902学时,比新《课程方案》平均学时2700多了202学时,与新《课程方案》有一定的差别的。

由表2可知,有3.4%的教师同意总学时数在2400-2600学时,有69.0%的教师同意2600-2800学时,有27.6%的教师同意2800-3000学时。由此可见总学时数控制在2600-2800学时比较适宜。

(二)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开设情况

1.公共必修课开设情况

公共必修课在国外称为通识课程,它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目的是造就“通识之材”,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综合化〔2〕。由表3和4所院校教学计划可知,4所高校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占总学时数的22.5%-28.8%之间,其中近一半的学时为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开设学时数与新《课程方案》要求的720学时也有较大的出入。

2.专业必修课开设情况

4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必修课均是按照新《课程方案》的规定开设了9门主干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田径、体操、球类、武术。一些高校还开出10多门一般必修课。通过调查分析,专业必修课开设的特点为:(1)为适应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提高学生教师素质的培养,增加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教育课程,如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材教法、中学体育教法,体育教学论等;(2)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多方位要求,在社会体育方面还开设了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学、体育史等;(3)为满足体育科研方面的要求,如开设了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统计学等。(4)还开设了生物科学类方面的课程,如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5)开设了运动训练方面的课程,如运动训练学等。

从表3可知,4所高校专业必修课的学时数均高于新《课程方案》所要求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比例太大。专业知识学习过深过细,同样存在弊端。

(三)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情况

1.限制选修课的开设情况

选修课程是对学生知识结构水平更深一步的扩充和提高。是实现培养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规格的关键环节,学生能够在选修课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合理的、前沿的知识结构与体系,过硬的专业技术与技能。选修课分为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新《课程方案》把限制选修课(下转第43页)(上接第39页)以模块形式开设5个专业方向的课程:(1)体育锻炼手段方法方向(2)社会体育方向(3)体育教学训练方向(4)体育保健康复方向(5)民族传统体育方向。每一个模块为一个专业方向,学生学习后能够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形成某一特长。

从4所院校教学计划可知,4所高校中开设的限制选修课程大致相同,涉及面较广泛。但其设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4所高校中只有南阳师院体育系把限制选修课分为体育锻炼手段方法,社会体育,体育教学训练,体育保健康复,民族传统体育5个专业模块方向。其他3所院校只是将这5种模块的课程混放在了一起,这样的设置方式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很容易使学生盲目地选课,导致所学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2.任意选修课开设情况

新《课程方案》中课程体系更显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一个突出表现是选修课比例增大,其中任意选修课的学时增长比例较大,约占选修课总学时的40%,提供给学生们选择课程的空间越来越大。由4所院校教学计划可知,4所高校一共开设50多门任意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个别院校仅开设了20多门的任意选修课。所开设的课程种类少,覆盖领域不多,未能覆盖体育领域各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类、技术科学类的、体育休闲类的教学内容少或无,不能够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需要。

四、结论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总学时、必修课与选修课学时,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模式,与新《课程方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尽量减少必修课,大幅度增开选修课,将现有课程进行适当整合、调整或压缩,将总学时数控制在2600―2800学时,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规范统一,使之与新《课程方案》的相关要求更加接近。

参考文献

体育课总结篇7

关键词: 赤峰市 小学体育教学 教学现状

1.引言

学校体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社会总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赤峰市市区范围内分别走访了赤峰一小、九小、试验小学等学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查阅了国内关于小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和“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等相关文献资料。通过网络,查阅了国内学校体育有关文件、法规,阅览了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教育学等相关的理论方面的书籍,并对以上所查阅的资料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为研究提供了参考。

2.2.2问卷调法

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了关于赤峰市市区范围内中小学体育现状(体育教师、学生)2份调查问卷,随机选择了赤峰市第一小学、第九小学和试验小学为调查单位。发放学生问卷360份,回收354份,有效问卷339份,回收率为98.3%,有效率为95.8%。其中男生有159人,占被试学生总数的46.9%;女生有180人,占被试学生总数的53.1%。

2.2.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全部有效调查问卷,采用SPSS17.0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

3.1.1体育课是否重要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的认识方面的调查中发现,有319人认为体育重要,占到被试学生总数的94.1%,可见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课对于学生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3.1.2体育课能否起到健身的作用

在对于体育课能否起到健身作用的调查中发现有316人占93.2%的学生很赞同体育课能够起到健身作用,有16人占4.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的健身效果一般,也有7人占2.1%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不能起到健身作用。

3.1.3对体育课是否有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注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总是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追求、尝试和体验,由此产生求知欲望,所以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具有可塑性的。

从调查清况看,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并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此项有312人,占被试学生总数的92.0%;有25人对体育课的兴趣一般,占被试学生总数的7.4%;也有2名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占到被试学生总数的0.6%。学生喜欢运动符合其身心特点。

3.2赤峰市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3.2.1体育课的节数是否增加

在对学生进行一周体育课的节数是否应该增加的调查中发现,有3人选择体育课应该减少,占被试学生总数的0.9%,有113人希望保持现状每周上两节体育,占被试学生总数的33.3%,有223人希望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占到被试学生总数的65.8%。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不满足当前体育课的节数,希望增加体育课节数。

3.2.2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

虽然只有21.8%的体育教师按照规定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但还是有95.6%的学生非常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只有4.4%的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可见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能够适应体育教师当前的授课方式的。

3.2.3体育教师的授课内容

在对于体育教师才用何种授课内容进行教学的调查中发现,有74人按照规定内容进行教学,占到被试学生总人数的21.8%;有150人反映体育教师最长采用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自由活动,占到被试学生总人数的44.2%;有115人反映体育教师的授课内容既不是按规定进行又不是自由活动,占到被试学生总数的33.9%,对于那些教学内容,由于调查时间的限制,不得而知,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3.2.4对体育教师授课内容的兴趣

在对于授课内容的调查中发现,有303人对当前的授课内容很感兴趣,占到被试学生总数的89.4%;有32人对当前的授课内容兴趣一般,占到被试学生总数的9.4%;另有4人对现在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占到被试学生总数的1.2%。由此可见,对于当前体育教师所采用的授课内容,还是能够被大多数的学生所接受的。

在对学生学校体育课的态度的调查中发现,有293人认为学生很重视体育课,占到被试学生总数的86.4%。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赤峰市市区范围内的小学生大多数都能够对体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兴趣浓厚,态度端正。

4.1.2赤峰市市区范围内的小学生,有65.8%的学生不满足现有的体育课的节数,希望增加体育的节数。

4.1.3赤峰市市区范围内的小学生,有44.2%的学生反映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自由活动;并有89.4%的学生对体育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很感兴趣。

4.2建议

4.2.1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健全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鼓励教师自制体育器材,切实改善赤峰市小学体育教学物质环境。

4.2.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他们对体育新课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效果。建议学校和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宣传形式,对学生进一步进行体育课的意义、作用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如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利用广播、多媒体和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提高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4.2.3加大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都离不开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教学的实施者,还是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播者,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要落实教育实践中都要依靠体育教师。因此,要加大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力度,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在寒暑假时期开展培训班,互帮互助,共同交流经验,发挥每位体育教师的优势,弥补不足。鼓励体育教师提高学历,鼓励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的现代化体育教师转变。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1.

体育课总结篇8

论文摘要:以课程编制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法、专家调查法,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际,构建了学科研究对象清晰明确、课程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棍念术语规范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

1问题的提出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波及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一6年给)体育与健康(7一12年级)课程标准》的试行,就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成果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在岗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学作为培养学校体育教师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其内容必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构建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就成了高等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高等体育专业的学校体育学课程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收集、分析、研究了1990年以来在国内体育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校体育学课程方面的文献40余篇(部).

2.2.2专家调查法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解决研究效度及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及其权重、课程内容构成问题.效度查验见表1.

3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3.1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及其权,的确定

依据1997年国家教育部文件规定的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把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操作化为6个子目标并确定其权重(见表2).

3.2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的确定

在文献研究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在上述学校体育学课课程目标下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主要由学校体育学总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和学校体育科研四个部分构成.具体内容是:c(1)学校体育学总论;c(2)学校体育教学;c(3)学校体育锻炼;c(4)学校体育训练;c(5)学校体育竞赛;c(6)学校体育管理;c(7)校体育科研.学校体育学课程具体内容与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值: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贡献度)、各具体内容之间值: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总的关联指数)的关系见表3.

根据课程编制理论,对t值和d值均较大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应该做优化考虑,并应保证其在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比例;对t值和d值均较小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c(s)和c(,)应该做淡化考虑,并应减少其在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比例;对t值较大而d值较小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cc6)要注意加以保护,因为这一课程内容是具有一定基础性的课程内容.对t值较小而d值较大的课程内容的处理需要进一步分析关于子目标的可实现度信息,即各个子目标的可实现性指数(尸值).计算结果如下:p(1)=14.4707,p(2)=14.4118,p(3)=14.6471,p(4)=12.4706,p(5)=12.8823,p(6)=12.8825.这说明若将课程内容cc3>剔除,则有3个课程目标的p值较小,即p(4)=12.4706,p(5)=12.8823,p(6)=12.8825.这些课程目标实现可能性会进一步削弱.因此t值较小而d值较大的课程内容c(3)应保留.

3.3学校体育学课程新体系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按照篇章节的结构构建了学校体育学课程新体系(见表4).

3.4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的特点

第一,明确了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学总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科研与管理四大部分内容组成,具有兼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并侧重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以应用为主的学科.

第二,结构更加合理.在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构成上,篇、章、节的结构被普遍认可,并一致认识,以学校体育总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和学校体育科研与管理四篇的结构更合理.

第三,内容更加完善.从细节的内容上看,对原有的内容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把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材统一归为体育教学过程一章;在学校体育学的总论篇,增加了学校体育思想、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容;在学校体育教学篇,增加了学校体育课程,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等内容.从而使内容体系在更加完普的基础上全面更新,逻辑层次更加严谨.

第四,概念、术语规范化.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统一使用了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锻炼、学校体育训练、学校体育竞赛、学校体育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等概念,克服了以往课余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等概念使用上的不规范现象,从而使学校体育学课程在概念、术语使用上更符合逻辑学基本要求.

4结语

改革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构建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是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为培养基础体育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学校体育学的课程改革.

体育课总结篇9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该研究对象是安康学院体育舞蹈选项课程的开展情况。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体育舞蹈相关文献。1.2.2问卷调查法。根据学生、教师和场地设施等情况设计了《安康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对安康学院的学生和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3份,其中学生问卷发放100份,教师问卷发放3份,学生问卷收回100份,教师问卷收回3份,有效问卷分别为96份和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6.1%。1.2.3访谈法。与安康学院相关课程的教师和部分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进行面谈。1.2.4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相关变量t检验,得出统计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现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目前只有8位同学选择了对体育舞蹈非常了解,占总人数的8.3%,17位同学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17.7%,还有26人和45人分别选择了对体育舞蹈一般了解和不了解,分别占总人数的27.1%和46.9%,合起来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72%,说明到目前为止学生们对体育舞蹈的认识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普及状况还不理想。通过对学生们选体育舞蹈课动机的调查发现(见表2):有81人选择了强身健体,占总人数的84.4%;有68人选择了减肥或塑造形体,占总人数的70.8%;有61人选择了培养气质,占总人数的63.5%;有32个同学选择增长才艺,占总数的33.3%;有19个同学选择了丰富生活;有18个同学选择了人际交往,分别占总人数的19.8%和17.7%;而选择修学分和其他的分别是8.3%和5.2%,可以看出学生选课动机与课程目标一致。通过调查(见图1),虽然体育舞蹈课开课以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体育舞蹈课堂上经常都是清一色的女生,偶尔有几个男同学选体育舞蹈课也都是同班关系好的女同学强烈要求的或者其他想选的课程与专业课时间相冲突,为了修体育课的学分而选的,很少有自愿选择体育舞蹈课程的男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意识没有转变过来,很多男生总是认为跳舞是女孩子的事情,男生跳舞扭来扭去的感觉很娘,没有男子汉气概,而且害怕别人笑话,所以不愿意参与。体育舞蹈是一个双人项目,是由男女搭伴完成的,而男女比例的失调严重影响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和体育舞蹈运动的普及,我们必须正视这个严重的问题。2.2师资状况。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原动力,是教师领导和推动着整个教育过程的发展和教育目的的实现,因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安康学院体育舞蹈教师的现状调查发现(见表3):到目前为止,安康学院有3名老师(不包括实习老师)参与过体育舞蹈教学,其中女教师2名,男教师1名,均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从教师职称上来看,助教2人,讲师1人;从学历结构上来看,本科1人,硕士研究生2人。体育舞蹈的教师和裁判员技术等级分为国际级、部级、一级、二级、三级,另设荣誉裁判员。调查结果显示,安康学院体育舞蹈教师中没有部级的体育舞蹈教师和裁判员,仅有1位教师有国家一级体育舞蹈教师证和裁判员证,其余教师无级别。2.3场地设施、器材状况。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能极大地提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调查发现(见图2),代课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均认为学校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体育舞蹈课的教学需要。通过调查(表4),安康学院目前体育舞蹈课开课部门是体育学院,但体育馆并没有体育舞蹈的专门场地,体育馆内课也较多,场地比较紧张,所以体育舞蹈课基本都在田径场进行。而体育舞蹈是一项标准的室内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的教学和训练活动一般都是要求在室内进行的,而且理想的地面是纯木质地板,再者还需要有大镜子和影音设备。而田径场既不是室内场馆,也没有合适的地面、镜子和音响设备,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论与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转变性别偏见。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体育舞蹈都了解不多,为了普及体育舞蹈运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免费的体育舞蹈讲座、宣传板、宣传栏、校园广播等介绍体育舞蹈,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程度,让学生知道体育舞蹈是一项男女搭伴完成成套动作的双人项目,绝不是女生的专利,需要男同学的参与,同时也可以在一些校园活动中(如:运动会开幕式、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加入一些体育舞蹈表演来营造校园体育舞蹈氛围,激发同学们对体育舞蹈运动的兴趣,改变体育舞蹈课堂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从而更好地普及体育舞蹈运动,开展体育舞蹈课程。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安康学院体育舞蹈教师的师资状况比较严峻。为了课程更好的开展,必须提高安康学院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多提供一些机会和平台让教师能培训进修、学习,也可派教师去参加一些体育舞蹈比赛,通过竞赛促进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同时由于体育舞蹈是双人项目,只有一个女老师去完成男女步的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安康学院目前的专业老师也是主攻拉丁方向的,还需引进一些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尤其是男老师和主攻标准舞的老师,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全面开展好体育舞蹈课程。3.3改善体育舞蹈的教学环境和设备器材。通过调查发现,安康学院的体育舞蹈场地设施非常的不完善,限制了教师的教学,也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舞蹈课程的热情。建议该校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提供一定的财力、物力来改善体育舞蹈教学环境、完善各种硬件设施,体育学院最好是有独立的体育舞蹈教室,避免与其他学院共用场地,排课时间相互冲突,通过营造更加专业的体育舞蹈氛围,让学生都能喜欢上体育舞蹈课,提高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效果,促进体育舞蹈运动的健康发展。

作者:关惠尹 单位:安康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课总结篇10

最新关于优秀体育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重视体育、关注健康。特别是“非典”的突然侵袭,对体育更有了新的认识。本学年度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我校的体育工作,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以申办高中示范校为契机,以科研兴教为目标,进一步将研究性学习带入课堂,加强对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办学思想。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体卫工作的两个条例和一小时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强体育组的建设:

  对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育,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探索教

  学规律,发挥教育功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整体作用,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使体育组成为具有战斗力的集体。

  三、开阔新思路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三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面临当前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摆在我们体育组面前的任务更重了,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

  四、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五、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研组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好每周一节篮球课,普及篮球活动。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最新关于优秀体育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狠抓课堂常规,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堂课质量,根据大纲,新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体育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严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一舞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抓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

  我校是长跑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是长远的事。按照体育竞赛计划表,认真抓好的训练。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每天保证训练一个小时。并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要求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能成为体育特色学校而积极努力。加强田径队训练,争取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5、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召开体育教师会议,部署学期体育工作。

  2、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

  3、各训练队制定训练计划,健全梯队建设。

  4、一年级认真训练广播操。

  十月份

  1、一年级广播操验收。

  2、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十一月份

  1、做好《冬节三项赛》测试、上报工作。

  2、积极组队参加区毽绳比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训练队认真进行冬训。

  一月份

  1、考查学生体育成绩。